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c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c刊

发布时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c刊

2014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林学院学报(改名为:森林与环境学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在2014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 被踢掉了)

自然科学版是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

投稿指南网--刊社与作者沟通的桥梁!投稿指南的拼音缩写(tgzn).cn

如果哥们连有哪些刊物都不清楚,估计投稿录用的可能性不大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点评

问题一:什么是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对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的衡量方面,如在相当一批教功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 国家没有任何一个 *** 部门给刊物划分级别,所谓的刊物级别只是期刊行业的一种认识和一些社会机构推出期刊目录,虽然国家没有划分,可职称评审部门都有对期刊级别的要求。 以往的分法为一级刊物、二级刊物、三级刊物。现在一般是分为“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两类,近几年有些地方在核心期刊里又分出;权威、重要、核心。 “ 省级 ” 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问题二:核心期刊编号是什么意思 期刊编号就是一本期刊的固定号码 就跟人的身份证号码是一样的 一般来说一本正规期刊都要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 两者缺一不可 这也是判断一本期刊是否正规期刊的标准之一 简单的就这么多吧 具体的你可以去58期刊网多问问了解下 问题三:法律核心期刊是指哪些? 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 以上是2004年公布的法学核心期刊目录。此外,在综合类核心期刊上也经常刊登高水平的法学论文。以下是综合类核心期刊: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问题四:核心期刊和国家级期刊有什么区别?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进行刊物评价而非具体学术评价的工具。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 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但是,以上仅是说一般情况,还有许多地方上的、有较高学术价值、影响较大的刊物也是属于国家级刊物。如《云南植物研究》《华中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等。可参见有关 *** 权威部门公布的文件。注意,还有国家级重点刊物、SCI等刊物级别更高,不要与国家级期刊混淆。 问题五:什么是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就是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问题六:核心期刊和C刊有什么区别 1、先说下C刊,经常见到的C 刊,有两个概念。 一个是CSSCI(南大核心)的缩写。 另外一个是各单位自己,根据省里的文件,结合自己单位的研究优势,从国内外核心数据库进行筛选,和自己单位研究方向结合最近的、办刊质量好的刊物,划归为A类,其次为B类,再次为C类(有些单位成为一、二、三类),其中也有个别没有被任何核心数据库收录的的报刊被划为本单位的核心,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 进入你们单位自己目录的,所有报、刊统一都成为你们单位自己的核心,无论其原来是什么级别的刊物。 所以你先要弄清楚你们单位的这个c刊具体指的是什么 2、核心期刊,往大了说,包括所有的核心数据库,比如国外的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国内的中文核心(北大核心)、cssci(南大核心)、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等等 往小了说,就是指中文核心,这个核心在国内虽然不是最权威的,却是最大众化的,以至于核心期刊,成了其代名词,甚至还有人误认为核心期刊就只是北大核心 3、如果你们单位c刊就是指cssci,那么它就是核心期刊的一种 如果你们单位的c刊,指的是第二种情况,则c刊大部分(甚至全部,具体要看你们单位的目录)都来自于各核心期刊数据库,会有一小部分为非核心刊物 问题七:核心期刊遴选是什么意思?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由万方数据公司建成。 他和国内目前所说的核心期刊,没有任何关联,是完全独立的数据库 目前承认的国内核心期刊数据库有:中文核心(又名北大核心)、cssci(又名南大核心)、cscd(又名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核心(又名科技核心) 很多人误认为核心期刊遴选就是核心期刊的预备役,这完全是错误的,两者根本毫无瓜葛 问题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什么意思 中文核心期刊又叫北大核心期刊,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全名: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 问题九:什么是SCI期刊?什么是核心期刊 1.何为核心期刊?哪些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 答: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期刊,是指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每年出版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被列出的期刊。虽然每年的内容都在变化,但变化内容不是特别大,比如目前耳鼻咽喉科学的核心期刊包括: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和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什么是SCI期刊? 答: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7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截止至2006年6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SCI期刊共收录30种,其中核心期刊(印刷版/光盘版)16种。被耳鼻喉科专业这30种SCI-E杂志收录都可以称作被SCI收录。可能通过直接进入SCI-E数据库检索来确定。如查某人第一作者发表的所有论文,可以直接用其姓名查找,遵照姓全称,名首字母缩写的原则,如韩德民则输入 han d m (姓和名,名和名之间有空格)。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期刊,可以点以下链接查询,Science Citation Index JOURNAL LIST(按字顺排)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UBJECT CATEGORIES(按分类排)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 Expanded)收录期刊,可以点以下链接查询: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JOURNAL LIST(按字顺排)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UBJECT CATEGORIES(按分类排) 查重论文,咨询问题,可以看看早检测。 问题十:国内七大核心期刊分别是指哪些期刊 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以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建立系统的创作理论 郑工 【报纸】中国艺术报 2011-03-02“十一五”期间中国美术研究现状基本分析 郑工 【期刊】艺术百家 2011-01-15论文化立场及创作的“取向”——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刍议 郑工 【期刊】艺术评论 2010-10-04从“印象”到“影像”——兼及新中国六十年油画的当代问题 郑工 【期刊】荣宝斋 2010-08-15中国当代漆画中的图像与技术 郑工 【期刊】艺术百家 2010-05-15“民族复兴”中的新中国油画创作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9-05-15新时期中国美术的现代性论述 郑工 【期刊】艺术评论 2008-12-15“父”之为父——石鲁《转战陕北》一画的图像学分析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8-09-15“美术理论批评化”的困顿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8-03-15问题域、核心概念与话语谱系——有关中国现代美术思潮的研究方法 郑工 【期刊】美术研究 2007-11-15细节:偶然的和必然的——谈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的写实性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7-02-28论吕澄的“‘生’之扩充”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6-07-30中国画学“传统论”——传统的认定与批判之二(下) 郑工 【期刊】福建艺术 2006-07-20中国画学“传统论” ——传统的认定与批判之二(上) 郑工 【期刊】福建艺术 2006-03-20中国画学“正宗”论——传统的认定与批判之一 郑工 【期刊】福建艺术 2006-01-20“去政治化”的后谎言时代美术的趋向及其影响力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5-12-10诗书画印古韵浓——《潘主兰国画》序 郑工 【期刊】福建艺术 2005-07-20自由的维度与限度——论市场经济中的资本运作与“刘令华现象” 郑工 【期刊】文艺研究 2004-03-21人间正道是沧桑——访美术研究所四位学术老人陈志农、王树村、华夏、毕克官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4-01-10不在形迹:“自我”的沉迷与体验——关于中国古代书画的哲学笔记 郑工 【期刊】文艺研究 2003-11-20美术理论的学科概念和学科建设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3-03-10维护与拓展——中国美术学前沿问题研讨会述评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3-02-10在重返经典的途中——论黄坚的“逆动”与“超越” 郑工 【期刊】福建艺术 2002-09-20论社会主义美术对民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2-03-10在文化整体互动关系中研究中国现当代美术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1-05-15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1875—1976) 郑工 【期刊】艺术探索 2001-04-30自设与自叙的中国现代美术 郑工 【期刊】艺术探索 2001-04-30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理论视角及分析图式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0-09-15中国现代美术三大学派的文化整体观 郑工 【期刊】美苑 2000-05-20“闽习”与“闽派”之辨 郑工 【期刊】美术研究 2000-05-1520世纪中国美术的“文化眼光”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2000-01-15“闽习”与“闽派”之辨 郑工 【期刊】东南文化 1999-12-10生命的远行——王肃健的西藏之旅与西藏组画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1999-11-15闽东畲族家居建筑的调查与研究 郑工 【期刊】装饰 1999-10-15杏花春雨看江南——浙江八人画作点评 郑工 【期刊】美术观察 1998-03-15读书·作画 郑工 【期刊】福建艺术 1996-08-15明代曾鲸绘画研究二题 郑工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4-02“解衣般礴”引论 郑工 【期刊】美术 1988-08-28

核心期刊从你要的方面看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是最好的,太差的期刊投了也没有意义。楼上的其中一些你倒是可以考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模板

我是徐师大的,我们学校学报好像是全国前15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理论刊物,设有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运动学等栏目。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56年,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高校学报之一。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自然科学版是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地址

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51种) 序号 期刊名称 期 刊 信 息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100871) 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市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300071) 5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南京市汉口路22号(210093) 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200433) 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100084) 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新港西路135号(510275) 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号文科楼156室(610064) 10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361005) 1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12 求是学刊 哈尔滨南岗区学府路74号(150080) 1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310028) 88925616, 14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130024) 85098026 15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16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130012) 17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 18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3号(100037) 19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大学报》编辑部(210097) 20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430079) 2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710049) 82667978 2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长安南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710062) 23 思想战线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650091) 24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450001) 25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100037) 26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京四牌楼2号(210096) 27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州市石牌(510632) 85224092 28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071002) 29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市珞瑜路1037号(430074) 30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太原坞城路92号山西大学学报编辑部(030006) 3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710069) 32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西区卫津路241号(300074) 23540081 33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湖南长沙岳麓山(410081) 8872471 34 齐鲁学刊 山东·曲阜(273165) 35 西南大学学报(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更名)(人文社会科学版) 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400715) 36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200234) 37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730000) 2312707 3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250100) 3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1000号信箱(200030) 40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350002) 4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市仓山区(350007) 42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730070) 43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235号(010021) 44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上大路99号(200444) 4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广州石牌)(510631) 46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610068) 4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合肥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230039) 5107157 48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编辑部(518060) 49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750021) 2061735 50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650092) 51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海南省海口市(570228)

一、福建师范大学邮编是多少 福建师范大学 的邮编为350007,该校地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三路8号,是一所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也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二、福建师范大学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 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 福建师范大学 并沿用至今。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 福建师范大学 。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大师巨匠曾在学校任教。经过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传承创新,学校砥砺出“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孕育了“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一大批高级别荣誉称号。滋兰树蕙,桃李芬芳。建校以来,学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级各类人才,为国家和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本部现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000亩。现有本科专业85个(招生专业78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万多人,各类研究生7千多人。校本部拥有1800多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国家“*”入选者9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含海外)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成员3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名师”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7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3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7项。26部教材入选国家级重点规划建设教材。先后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8门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项目)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卓越教师教育计划1项。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国家人才培养基地4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思政课教师教学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各1个。学生在“挑战杯”等国家级赛事中屡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一流文科、高水平理科、有特色工科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涵盖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管、农、艺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高峰学科8个、高原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有3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A类学科数、AB类学科数均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A类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5位。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勇攀科学高峰。获批建设全国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全国仅7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之一)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部省级科研平台88个。先后获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近750项,其中独立或合作获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3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近五年来,承担各类国家级课题400项,其他各类课题近30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3项,3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1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围绕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生动实践,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多途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打造一批富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新型智库,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努力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毗邻台港澳等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1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台湾40多所高校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海外华文教育初具规模、特色彰显,迄今已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17个国家派出志愿者共计17批927人(次),与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印尼阿拉扎大学合作创办2所孔子学院、与美国波士顿文艺复兴特许公立学校合作创办孔子课堂,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等中央领导访问印尼期间与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亲切交流。 学校主办多种学术期刊,《 福建师范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均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教育部名栏建设学报、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自然科学版被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有纸质图书总量近400万册,电子图书近300万册,在全国高师院校中名列前茅,其中尤以丰富的古籍、善本、碑刻、字画、地方文献、早期外文原版书籍和“五四”前后代表性报刊的收藏享誉海内外。校园网络设备完善、应用广泛,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拥有一批高水平体育场馆,运动设施完备,较好满足各类赛事、训练、健身运动的需求。设有福清分校、附中、附小等附属学校,附中是福建省获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奖最多的学校。 走过112年光荣历程的 福建师范大学 ,正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努力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著作1.《地域·家族·文学:清代江南诗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丁卯集笺证》,中华书局,2012年7月修订版,初版获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3.《唐诗演进论》,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4.《晚唐诗歌格局中的许浑创作论》太白文艺出版社,1998年8月,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唐宋文学论札》,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6.《明清诗文研究新视野》,(台湾)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7月7.《海虞诗苑?海虞诗苑续编》(与他人合作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待刊)8.《中国妇女生活风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2004年5月再版9.《杜牧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10月10.《山水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年5月二、论文(一)国内发表:1.家族文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与问题视阈,《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2.迭合延展中的抒情与叙事:论唐代组诗的表达功能,《文学评论》2012年第3期3.破立之际:韩愈“文人之诗”的诗史意义,《文学评论》2008年第4期4.“前李杜时代”与“后李杜时代”,《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5.咸乾士风及其才调歌诗,《文学评论》2003年第2期6.中国文学史百年研究国际研讨会综述(与他人合作,署名“于时”),《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7.地域社群:明清诗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文学遗产》2011年第3期8.清代江南文化家族雅集与文学创作,《文学遗产》2009年第2期9.唐代文学研究再拓展的空间,《文学遗产》2007年第2期10.论许浑诗在晚唐的典型意义,《文学遗产》1997年第5期11.孤寂与熙悦:唐代寒食题材诗歌二重意趣阐释,《文学遗产》1996年第2期12.宋代诗歌研究的重要突破,《文学遗产》1996年第3期13.陈子龙《宋子九秋词稿序》“宋子考”(与他人合作),《文学遗产》 2005年第5期14.日本寒山题材绘画创作及其渊源,《文艺研究》2005年第3期15.松江宋氏家族与几社之关系(与他人合作),《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16.为宋代文学家建立翔实的谱系,《清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17.晚唐诗人的仕隐矛盾与许浑隐逸诗,《文史哲》1997年第9期18.许浑千首湿与他的佛教思想,《学术月刊》1983年第5期19.许浑卒年再考辨,《学术月刊》1996年第8期20.关于文学家族学建构的思考,《江海学刊》2009年第3期21.原生态意识与时代性心理的交汇——宋代元宵词文化生成机制探讨,《江海学刊》1990年第4期22.扬州诗局起讫时间考略,《江海学刊》1992年第4期23.诗学大邦笺注绝唱:评钱仲联先生《沈曾植集校注》,《江海学刊》2002年第5期24.寒山的身份与通俗诗叙述角色转换,《江海学刊》2005年第2期25.明清之际江南文学版图中的诗歌流派,《江海学刊》2006年第5期26.清代江南文学发展中的“舅权”影响,《江海学刊》2011年第5期27.晚唐诗人许浑卒年应如何考订:与吴在庆、高玮商榷,《中州学刊》2009年第2期28.《寒食即事》诗寓意辨误:兼论唐代寒食清明风俗及其文化意义,《中州学刊》1991年第6期29.杜牧《自撰墓志铭》探微:兼论作者卒年问题,《人文杂志》1988年第6期30.太湖环境对江南文学家族演变及其创作的影响,《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31.唐宋时文考论(与他人合作),《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7期32.清代虞山派诗学分歧及其影响,《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5期33.唐代作家并称的语言符号秩序与文学评论意义,《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2期34.清代江南文化家族的特征及其对文学的影响,《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35.论辛弃疾的隐逸及其隐逸词,《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36.论八股文长期沿用的文化机制,《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37.清代虞山诗派的创作气局,《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38.唐诗的哲理叙述(与他人合作),《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39.唐初弘文馆整合与文学建设(与他人合作),《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5期40.论晚唐诗之残缺美(与他人合作),《求是学刊》2006年第6期41.清代阳湖骈文之兴盛及其原因(与他人合作),《齐鲁学刊》2011年第4期42.情到狂时烧破眼:解读清初虞山派诗人钱曾,《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43.清代浙西平湖文学社群考述(与他人合作),《河北学刊》2013年第3期44.日本金沢文库藏抄本《香严颂七十六首》,《中华文史论丛》第71辑(2004年)45.宋存标《情种》资料渊源考辨(与他人合作),《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2期46.《全唐诗》的缺憾和《全唐五代诗》的编纂(与他人合作),《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1992年第3期47.唐初文馆与初唐诗风,《文学评论丛刊》第5卷第2期2002年48.继承与背离:黄庭坚“渔父家风”词阐释(与他人合作),《古籍研究》2006年卷上49.唐诗异文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价值,《文学研究》第4辑(南京大学)1996年1月50.八股文异名述论,《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51.天台智顗丑学流程解构(与他人合作),《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2期52.对陈子昂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唐代文学研究》第1辑 1988年3月53.《全唐诗》编校者叙录,《唐代文学研究》第4辑 1993年11月54.亦悲亦欢的寒食歌吟,《唐代文学研究》第6辑1995年10月55.寒山生卒年新考,《唐代文学研究》2002年56.在异质文化中探求和发现:评川合康三著《中国的自传文学》,《书品》,中华书局,1999年12月57.唐末诗僧延寿传(与他人合作),《浙籍文化名人评传》(唐五代卷),2003年12月58.以全部生命力量来忏悔:再论明清易代之际钱谦益其人,《中国诗学》第8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6月59.沈德潜江南园记的旨趣与品格,《清代文学研究集刊》(人民文学出版社)第4辑2011年1月60.初七亦是阳会日:释“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贵州文史丛刊》1992年第2期61.李商隐对清初虞山诗派的影响,《中国韵文学刊》2002年第2期62.陈璧诗在清初的特殊意义,《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3期63.清编《全唐诗》与重编《全唐五代诗》,《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4期64.明末清初江南三诗派,《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1期65.清代江南文化家族的文学文献建设,《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3期66.重读台湾学者陈慧剑《寒山子研究》,《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1期67.挥毫当得江山助:中国古代山水诗发展演进与体格新议,《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5期68.1988-1989年国内明清诗文研究综述,《中国文学研究年鉴》(中国社科院文研所)1997年4月69.1992年明清诗文研究综述,《中国文学研究年鉴》(中国社科院文研所)1993年12月70.1993年明清诗文研究综述,《中国文学研究年鉴》(中国社科院文研所)1995年 12月71.早期英国汉学家对唐诗英译的贡献(与他人合作),《上海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72.晚唐咏史诗的修辞策略,《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73.唐代宫怨诗繁荣原因探论(与他人合作),《深圳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74.唐诗英译发轫期主要文本辨析(与他人合作),《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75.晚唐诗人许浑初莅察院考,《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1月76.试论“许浑千首湿”,《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77.许浑生年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78.来自建筑景观中的城市影像:论洛阳建筑景观上阳宫与唐代诗人创作的关系(与他人合作),《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79.基层写作:明清地域性文学社团考察,《苏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80.杨朔散文古典文学渊源蠡测,《苏州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81.王昌龄与李益边塞诗的比较探析,《苏州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82.生命运行的真实轨迹:简论范仲淹诗歌的伦理倾向,《苏州大学学报》1990年4月83.晚唐诗人许浑宦游宣州考,《苏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84.一个罕见的女性形象:宋代作家朱淑真论略,《苏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85.蒋心余的情感心态及其诗歌艺术特征,《苏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86.清初虞山诗派及其诗文化圈,《苏州大学学报》2002第3期87.晚清刘鹗《铁云诗存》的精神世界(与他人合作),《苏州大学学报》2006第1期88.论陆继辂古文婉挚多情的风格特征(与他人合作),《苏州大学学报》2008第3期89.清代吴地“九老会”文学活动探论(与他人合作),《苏州大学学报》2009第1期90.明清时期无锡家族文化探论(与他人合作),《苏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91.论晚清语溪徐氏姊妹诗歌创作(与他人合作),《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92.基层写作:明清地域性文学社团考察,《苏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93.吴文化的典范建立与知识建构,《苏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94.承变之际:晚唐诗人对陶渊明的接受(与他人合作),《安徽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95.清初诗人李沂及其昭阳李氏家族(与他人合作),《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96.明清江南文化型社会的构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97.杨朔诗化散文继承问题简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98.唐代寒山诗的诗体特征及其传布影响,《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99.论“诗史”,《宁波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100.钱谦益文学观转变及其批评的意义,《宁波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101.钱谦益唐宋兼宗的祈向与清代诗风新变,《杭州师院学报》2001年第6期102.唐代女权文学的神话:上官婉儿的宫廷诗歌创作及其文学史地位(与他人合作),《江苏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103.论宋征舆与柳如是的情缘(与他人合作),《沈阳师院学报》2005年第4期104.李白诗的自我确认意识与表现,《淮阴师院学报》2002年第6期105.唐代送别诗的繁兴与许浑的创作,《铁道师院学报》1996年第6期106.寒天中高耸瘦骨的孤鹤:论孟郊诗骨寒神清的审美取向(与他人合作),《铁道师院学报》2002年第3期107.《唐才子传?许浑传》仕历辨误,《铁道师院学报》1993年第3期108.陆游《游山西村》诗旨发微:兼说唐宋社日节俗,《铁道师院学报》1992年第6期109.关于新世纪高等院校中国古典文学教学的思考,《铁道师院学报》1998年第5期110.常州庄氏之学与近代疑古思潮之发生(与他人合作),《衡阳师院学报》2008年第1期111.唐诗的传播媒介及其范式(与他人合作),《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112.晚明诗人宋懋澄的情爱观及其创作(与他人合作),《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13.江南文学家族学研究导论,《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114.在地域和家族视野中展开清代江南文学研究,《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115.清代江南文化家族姻娅网络与文学创造力生成,《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116.八股文的消亡:时代必然取向与文体自我否定,《淮海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117.从史实中引绎思想:评蒋寅《王渔洋与康熙诗坛》,《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118.南社:一段绵延百年的文脉(答《现代苏州》杂志记者),《现代苏州》2009年11月119.有关《清诗纪事》研究与评论文献,《清诗纪事》凤凰出版社2004年4 月 再版本120.《登幽州台歌》献疑,《陈子昂研究论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12月121.清代吴地文化家族文献建设的环境与成就,《吴文化与创新文化》,凤凰出版社,2009年9月122.笔蘸惊涛倩写愁——论清初遗民诗人陆贻典,《天中学刊》2002年第1期123.历代“诗眼”说述评,《镇江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124.晚唐诗人许浑家世籍贯考,《镇江师专学报》1987年第4期125.晚唐诗人许浑论略,《咸宁师专学报》1996年第11期126.晚唐诗人许浑南海之行考,《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127.关于唐代诗人许浑生平的六个问题,《苏州师专学报》1988年第3期128.取精用宏 辨析真义:评《刘禹锡研究》,《太原师专学报》1989年第3期129.从史实中引绎思想:评蒋寅新著《王渔洋与康熙诗坛》,《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130.评《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光明日报》2008年12月26日,《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8年辑131.文学家族学:值得期待的研究方向,《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9月1日132.南社虎丘雅集中的两个公案,《东方早报》2009年11月21日(二)海外发表:1.八十年来中国寒山诗集的整理和研究,日本京都大学《中国文学报》第60册,2000年4月2.有关寒山生平若干问题探考,日本帝冢山学院《大学中国文化论丛》2000年7月3.建构寒山文化研究的学术之厦(与日本学者合作),日本《人间文化研究年报》2002年3月4.论中国明清时代的八股文:对八股文形成、承传及其衰亡缘由的考察,日本花园大学文学部研究纪要第31号,1999年3月5.夏丏尊中文教育思想概论,日本花园大学文学部研究纪要第31号,1999年3月6.宋代诗词民俗事象释义,日本花园大学文学部研究纪要第32号,2000年3月7.虞山诗歌流派研究:以流派规模及其形成原因为中心的探讨,日本花园大学文学部研究纪要第32号,2000年3月8.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文学家族学的建构,(俄罗斯圣彼得堡)远东文学研究第四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2010年6月29日9.小说家诗歌的另一种风采——刘鹗《铁云诗存》诗学审美生态(与他人合作),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第14期,2008年10.丁卯诗选,台湾《国语日报》1997年7月5日11.放翁诗选,台湾《国语日报》1998年3月28日(三)其他评论:1.《东亚学术文化交流》发刊词,《东亚学术文化交流》第1辑卷首,(韩国)新星出版社,2004年12月2.《东北亚人文学论坛》发刊词:交流——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东北亚人文学论坛》卷首,(韩国)青铜出版社,2004年3月3.唐诗承传通变中的深度记忆(代序),李正春《唐代组诗研究》卷首,凤凰出版社,2010年12月4.跨文化视野中的唐诗传播与接收——《唐诗西传史》代序,江岚《唐诗西传史》卷首,学苑出版社,2009年9月5.清代松江府望族与文学研究序,朱丽霞著作卷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6.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序,米彦青著作卷首,中华书局,2007年7月7.湖湘诗派研究序,萧晓阳著作卷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4月8.王昌龄诗歌及诗学研究序,毕士奎著作卷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9.论唐诗中的洛阳城市景观序,陈燕妮著作卷首,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10.情志吟序,陈慰《情志吟》卷首,长征出版社,2000年9月版11.钱仲联先生与《海日楼诗注》,《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7月26日12.《清明》并非唐人诗,《新民晚报》1994年10月30日10版文史新说13.唐时苏州诗景好,《现代苏州杂志》2007年10月试刊号14.选择·证据·积累——古典文学学习和研究随笔,《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第2期15.作为一面镜子的民国教材,《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13日16.重提才女周炼霞,《文汇读书周报》2011年3月18日17.拾甓取椽续红楼,《文汇读书周报》2011年3月25日18.《文学评论》:小变即成大雅,《文汇读书周报》2011年9月16日19.“膨化”的纸质媒体,《文汇读书周报》2012年7月13日20.博士教育:用什么来保证质量,《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9日21.教材增删,应该缓行,《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23日22.学位制度改革,路向何方?,《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26日23.人文学科应是一种天然的存在,《社会科学报》2011年8月4日24.大学:谁是常来客,谁为座上宾? 《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8日25.事件折射高等教育改革之路,《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5日26.“真正的学术如何得到辩护”,《社会科学报》2012年4月12日27.去除竞争性科研的幻影光圈,《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6日28.学术媒体是学术良知的收藏者,《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18日(说明:以上篇目不包括本人参编的著作,以及图书情报学方面的著作和论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电话

一、福建师范大学有几个校区 福建师范大学 有2个校区,分别为仓山校区和旗山校区,仓山校区地址为福州市仓山区上三路32号、旗山校区地址为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1号。 二、福建师范大学简介 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 福建师范大学 并沿用至今。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决定共建 福建师范大学 。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大师巨匠曾在学校任教。经过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传承创新,学校砥砺出“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孕育了“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一大批高级别荣誉称号。滋兰树蕙,桃李芬芳。建校以来,学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级各类人才,为国家和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本部现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000亩。现有本科专业85个(2017年招生专业76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万多人,各类研究生7千多人。校本部拥有1800多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国家“*”入选者9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含海外)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成员3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名师”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8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8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6项。27部教材入选国家级重点规划建设教材。先后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7门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卓越教师教育计划1项。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国家人才培养基地4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各1个。学生在“挑战杯”等国家级赛事中屡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一流文科、高水平理科、有特色工科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涵盖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管、农、艺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含培育)3个、省特色重点学科9个、省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有3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A类学科数、AB类学科数均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A类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5位。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勇攀科学高峰。获批建设全国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全国仅7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之一)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部省级科研平台74个。先后获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近700项,其中独立或合作获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3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近五年来,承担各类国家级课题近550项,其他各类课题35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9项,3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1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围绕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生动实践,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多途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打造一批富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新型智库,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努力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毗邻台港澳等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1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台湾40多所高校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海外华文教育初具规模、特色彰显,迄今已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12个国家派出志愿者共计16批882人,与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印尼阿拉扎大学合作创办2所孔子学院、与美国波士顿文艺复兴特许公立学校合作创办孔子课堂,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等中央领导访问印尼期间与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亲切交流。 学校主办多种学术期刊,《 福建师范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均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教育部名栏建设学报、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自然科学版被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有纸质图书总量近400万册,电子图书近300万册,在全国高师院校中名列前茅,其中尤以丰富的古籍、善本、碑刻、字画、地方文献、早期外文原版书籍和“五四”前后代表性报刊的收藏享誉海内外。校园网络设备完善、应用广泛,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拥有一批高水平体育场馆,运动设施完备,较好满足各类赛事、训练、健身运动的需求。设有福清分校、附中、附小等附属学校,附中是福建省获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奖最多的学校。

男,1964年9月生,福建莆田人,南京大学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物理与能源工程学院 院长;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磁学分会理事、福建省物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原子核物理评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编委;2002年以来受聘福建师范大学教学与科研重要岗位一级岗。

1、 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2002AA121068):新型网络构架:基于移动代理的可编程Ad Hoc网络,主要成员,“拓扑控制、路由协议、安全技术”子项目负责人。(2002年-2005年)。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372107):基于信息处理的可编程Ad Hoc网络关键技术,主要成员,排名第3。(2004年至2006年)。3、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A0440001):基于能量感知的可编程自组织网络安全路由协议,项目负责人。(2004年至2006年)。4、 福建省科技厅K类项目(K20092):在数据链路层上实现ATM局域网技术的互连技术,项目负责人。(2002年至2004年)。5、 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 (JA03176):基于移动代理的可编程Ad Hoc网络的跨层体系结构设计和实现。项目负责人 (2004年至2005年)。6、福建省教育厅B类项目(JB02150):IP over ATM中提高Qos技术。主要成员 (2002年至2003年)。7、 福建省教育厅B类项目(JB03143):基于移动代理的主动ad hoc组播路由的安全性研究,主要成员。(2004年至2005年)。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502047):安全和能量感知的可编程复杂动态自组织网络研究,项目负责人,(2006年至2008年)。2、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F5036):匿名证书、公平交易等若干安全协议研究及其在自组织网络中的应用,主要成员(2006年至2008年,项目负责人陈志德博士)。3、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F5037):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自组网容错性研究,主要成员。(2006年至2008年,项目负责人陈庆华博士)。4、福建省教育厅项目 (JA05208):基于模糊参数估计的MANET跨层联合性能优化的设计与实现,项目负责人。(2006年至2007年)。5、福建省教育厅项目(JB06093): 移动Ad Hoc 网络中的密钥预分发管理策略的研究,主要成员。(2007年至2008年,项目负责人陈建伟硕士)。6、福建省教育厅项目(JB790101):移动Ad Hoc网络中基于门限的组密钥管理策略,主要成员。(2007年至2008年,项目负责人张祯萍硕士) 1992年-2003年:担任《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导论》、《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Pascal程序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的教学任务;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2002级计算机科学本科专业,《离散数学》;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2002级计算机科学本科专业,《计算机专业英语》;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2003级计算机科学网络本科专业,《网络与信息安全》;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2003级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专业,《计算机网络》;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2003级计算机科学本科专业(师范和非师范),《网络与信息安全》双语课程;2002年至今承担的研究生课程包括:《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随机过程》、《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优化算法》等。2005年,参加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第一届计算机仿真大赛,获优秀组织奖。2005年,指导学生参加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铜奖。2006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第二届计算机仿真大赛初赛和决赛(2007年5月北京人民大会堂),获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2008)1.陈建伟,许力,黄丹芸. 自组网中基于填充设计的组密钥更新策略,电子与信息学报(EI),accepted and Press in .陈建伟,许力,自组网中一种新的组密钥更新策略. 计算机工程,Accepted and in Press . Yu Gen-jian, Zheng Bao-yu, Xu Li. The Novel Communication Algorithm and the Throughput Analysis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Journal of Electronics (EI), accepted and in Press . 陈泗盛,许力,自组网匿名通信中的一个基于伪身份的签名方案。计算机应用,Accepted and in Press .(2007)5. 许力,林志伟,基于图着色的无线自组网极小连通支配集算法,通信学报( Index by EI: 072110613998). 2007, 28(3). . Li XU, Jing Zhang. A Trust Cluster Based Key Management Protocol for Ad hoc Networks. Proceeding of 2007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nti-counterfeiting, Security, Identification. (EI). IEEE Press. 2007. April, . Li Xu, Si-Shen Chen, Yi Mu. A New Secure Data Forwarding Protocol with Fault Detection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Accepted by 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WiCOM2007). (EI),IEEE . Si-Shen Chen, Li Xu, Zhide Chen. Secure Anonymous Routing in Trust and Clustered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Accepted b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in China. (EI),IEEE .陈建伟,许力,移动自组网中节能组播密钥分发方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2):25-29,. 许力,章静,自组网中基于簇的预密钥管理方案,电子科技大学学报(EI)36(6), . Jiangwei Chen, Li Xu, Yi Mu. A New Group Rekeying Scheme based on t-Packing Designs for Ad Hoc Networks. INFOSCALE2007. ACM Press (EI and ISTP). . Li XU, Zhiwei Lin. Minimal Connected Dominating Set based Efficient Hybrid Key Management Strategy in Ad Hoc Network.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lex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Press in DCDIS Series B, (s2), 1228-1231, Watam Press. . Hongyan zhang, Li Xu. Pairewise Key management scheme in cluster Ad Hoc Network. The proceeding of 2007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TP). Pp. 1164-1168. . The American Scholars . Zhongsheng Wu, Zhide Chen, Li Xu and Fuchun Guo. 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Double Aution for Ad Hoc Network. The proceeding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ing, Architecture, and Storage. IEEE Press. Jul . Fuchun Guo, Yi Mu, Zhide Chen, and Li Xu, ``Multi-Identity Single-Key Decryption without Random Oracles, Inscrypt 2007, Xining, China, .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Springer Verlag.(2006)16. 余根坚,许力,郑宝玉. 复杂动态网络模型研究进展. 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34(5):637-643.章静,许力,自组网中基于可信度的分簇协议,第二届中国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武汉大学学报(专刊),2006年10月。Zhide Chen, Li Xu. Anti-Collusion Anonymous Credentials Scheme.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I), IEEE Press, Xu, Zhiwei Lin, Ayong Y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of Selfish Node Problem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 Proceedings 2006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SCWD in Design (Index by EI,ISTP), IEEE Press. Lin, Li Xu, Dajin Wang, and Jianliang Gao. A Coloring based Backbone Construction Algorithm in Wireless Ad Hoc Network. Advances in Grid and Pervasive Computing. The Proceedings of GPC 2006,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3947 (Index by SCI, EI, ISTP), Springer Press. .章静,许力,林志伟. 自组网中基于分簇的混合密钥管理策略. 计算机应用, 25:6 (2006), 1328-1333。许力,章静,林志伟. 自组网中虚拟主干网分布式生成算法. 第十五届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络与数据通信学术会议(评为大会优秀论文)。中山大学学报,45:增刊(2006),59-63.(Index by EI)许力,沈海红,李峰. 自组网中基于移动代理的具有移动和能量感知的AODV路由协议,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7: 2 (2006),211-214。(2005)Xu Li, Zheng Bao-yu, Yang Zhen. Power and Mobility aware adaptive DSR in MANET,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14:3 (2005) 426-429 (Index by SCI、EI、ISTP)。Xu Li. Genetic algorithm simulated annealing based clustering in MANET, Advances in Natural Computation.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3610: 1121-1131, Springer Press. August 2005. (Index by SCI、EI、ISTP)。许力,郑宝玉. MANET环境下基于能量保护的路由策略及其研究进展,电子与信息学报,27:5 (2005), 827-834. (Index by EI)。许力,郑宝玉. 自组网环境下基于模糊控制的自适应动态源路由协议,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6:10 (2005),1703-1706。许力. 无线ad hoc环境下基于跨层设计和多包接收的媒体接入控制算法,计算机应用, 25:6 (2005), 1227-1229。Xu Li, Zheng Bao-yu, Guo Gong-de. Mobility-aware and Load Balancing 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in MANET.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3:1 (2005), 10-13.张桢萍,许力,叶阿勇. 移动Ad Hoc网络中的组密钥管理策略,计算机应用, 2512 (2005), 2727-2730。叶阿勇,许力. 移动Ad Hoc网络AODV路由协议中的黑洞问题,计算机工程,31:14(2005),125-127。(Index by EI)林志伟,许力. 基于收方参与的移动自组网TCP增强的路由协议,计算机应用, 25:3 (2005), 515-517。(2004)Li Xu, Bao-yu Zheng. Power Management based Grid Routing Protocol for IEEE based MANET. Grid and Cooperative Computing-GCC2004.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3251:753-760,, Springer Press ( Index by SCI、ISTP).Xu Li, Zheng Bao-yu, Yang Zhen. Power and Mobility aware Adaptive Dynamic Source Routing in MANET. Proceeding of 5th ACI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ND 2004. Publication of ACIS . .许力,郑宝玉,杨震. 移动自组网的能量保护策略研究进展,通信学报,25: 9 (2004),93-104。Zhang Ji-dong, Xu Li, Zheng Bao-yu.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lotted random access DS-CDMA systems with multipacket reception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13 (3): 449-452 JUL 2004 (Index by SCI、EI:843DZ)。许力,黄榕宁,郑宝玉.自组网环境下具有能量和移动感知的自适应路由协议,计算机应用,24: 10 (2004),46-49.许力,郑宝玉. 移动Ad Hoc网络跨层能量保护的系统构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5: 12 (2004), Li, Zheng Bao-yu, Lin Zhi-wei. Mobile Agent based Open Framework for Heterogeneous Ad Hoc Networks. The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 2004. IEEE Press. (Index by ISTP).(2003)叶阿勇,许力. 移动Ad Hoc网络安全策略研究, 微计算机应用,25:4(2004), Li, Wu Zi-wen, Zheng Bao-yu. TPBDSR: A New DSRbased Energy Saving Route in MANET. The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Mobile Computing. IEEE Press. 2003年10月.( Index by EI、ISTP).Xu Li, Wu Zi-wen, Zheng Bao-yu. Study on Cross layer Design and Power Conservation in MANET.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DCAT 2003. IEEE Press. (Index by EI、ISTP).许力,郑宝玉. 基于信号处理和移动代理的可编程Ad Hoc网络构架,2003年全国通信理论和信号处理年会(评为大会优秀论文), 通信学报,24:增刊(2003),166-171。Xu Li, Zheng Bao-yu. Cross layer coordinated Energy Saving Strategy in MANET. Journal of Electronics, 20:6 (2003), 451-456.许力,郑宝玉. 基于移动代理的主动网络构架及安全研究,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2003),54-57。 硕士生:已毕业6人:叶阿勇,林志伟,张美平,陈建伟,张祯萍,章 静2005级3人:陈泗盛、章红艳、郑淑霞(与周书明博士合作指导)2006级3人:张依惠、叶秀彩、刘中仁(与陈志德博士合作指导)

  • 索引序列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c刊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点评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模板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地址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