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开封文化艺术学院学报

开封文化艺术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

开封文化艺术学院学报

不是。有很多专业。更多你可以登录学校的官网:希望可以帮到你。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是由开封市人民政府举办,2010年3月25日经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一所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地处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书法名城”、“中原最宜居住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市,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现代艺术氛围浓郁。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立足地方,服务全省,面向全国,为文化、艺术、旅游、服务行业培养高等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学院校园占地325亩,规划面积550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设有校园网络、语音室、微机房、舞蹈排练厅、钢琴房、工艺美术制作室、画室、心理咨询实验室等现代化实验室和专用教室;图书馆藏书万册,中外文期刊800余种;现有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旅游英语、表演艺术、装潢艺术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开发、心理咨询、动漫设计与制作、酒店管理、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社会体育、主持与播音、汉语等四个大类,19个专业,在校生6000余人。现有开封歌舞剧院、清明上河园、大乘旅行社、开封脉搏文化传媒公司、开封汴绣厂、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开封市心理咨询中心、开封市精神卫生中心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个。学院设教学系部15个,党政部门16个,现有教职工504人,专任教师3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3人,讲师198人,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和双学历的教师116人,双师素质教师98人。聘请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设计者——画家肖红、“中国印”制作者张武、工艺制作大师吴天放、国家美协会员开封美协常务主席刘艳会、开封美协主席陈国桢等28人为学院客座教授。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及工具书710余部;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项目50余项,荣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60余项。学院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地方文化经济发展为宗旨,对新专业课程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论证修订、补充完善,并着力培养优秀教学团队,开展了全院教师公开课和优质课大赛。着力推进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辅导员大讲堂、大学生论坛、特色班级建设系列活动;举办了大学生“诚信校园行”演讲比赛、辩论赛、大学生书画展、“庆祝建党90华诞”文艺汇演、“唱红歌、颂祖国”红歌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千秋基业,教育为本。托古城文化之底蕴,学院牢固树立为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的思想,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狠抓教学管理,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整合办学资源,拓宽办学渠道,突出学科特色,协调发展专业结构体系,努力提高综合实力,以崭新的姿态昂首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编辑本段专业与特色首批将设置主持与播音、动漫设计、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旅游英语、表演艺术、装潢艺术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心理咨询。其中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将紧密结合开封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的优势,把朱仙镇木板年画、汴绣、灯笼、风筝、烙画、书法等开封传统工艺融进课堂,结合古画临摹与创作、木刻、手工编织等工艺品制作和图形图像制作,建立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领域内高级技能型人才。5年内将建成17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达到6400人的办学规模。该校的建成,将构建坚实的人才培训平台,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专业性强的定向培养和培训,将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提供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编辑本段师资队伍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9人。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和双学历的教师81人、“双师”素质教师64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45人,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总数的。 除了专任教师外,学院还聘请具有行业资深背景、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专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实践课、技能课教学。外聘著名钢琴家刘诗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中国印”主要设计者张武、著名艺术家肖红、著名书画家陈国桢、刘艳会,著名工艺制作艺术家吴天放等为学院客座教授。编辑本段相关信息开封市职工业余大学1979年开封干部学校(部分)升格开封市职工业余大学1989年开封市职工业余大学更名为开封市职工大学开封职工大学创建于1979年,是由河南省总工会主管的成人高校,学校于198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1983年国家教育部备案,是豫东地区唯一一所国家承认大专学历的地区性职工大学。 职大建校20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学校全体教职工团结拼搏,艰苦办学,注重质量,饱经风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培养大专学生五千余人,培训各类人员十五万人,多数毕业生成为工作单位的技术、管理骨干。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88人,在校大专学生1000余人。建校以来,经省教育厅批准,开设的大学专科专业有:机械、工业与民用建筑、企业管理、税务、统计、计算机财会、计算机应用、药品营销、法律、中文秘书、新闻传播学、旅游管理、社区、高级护理、建筑施工、机械电气工程、机动车检测与维修、医疗等十八个专业。二、开封教育学院1979年开封干部学校创建1979年开封干部学校(部分)升格开封市教师进修学校开封市教师进修学校升格开封教育学院2003年开封市第一师范学校、开封市第二师范学校并入开封教育学院1.开封市第一师范学校1953年开封市教师进修学校创建开封市五七师范大学创建(合署)1976年开封市五七师范大学、开封市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建开封市师范学校1984年开封市师范学校更名为开封市第一师范学校2.开封市第二师范学校1954年河南省艺术学校更名为开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1984年开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更名为开封市第二师范学校开封教育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批准的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学院坐落于黄河之畔的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郁。开封教育学院是一所以为社会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具有高等专科层次的各类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师范性质的文理兼备的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学院有着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在省内外有良好的声誉,多年来,学院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均取得了突出成绩,曾被授予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科研先导型学校” 、“师资培训先进单位”、“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先进单位”、“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院校园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用计算机600余台,建有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计算机教室、网络实验室、可编程实验室、语音教室、心理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音乐实验室、标准田径运动场以及校园宽带网络、卫星地面接收及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学评估系统和其它现代化教学、实验设施,图书馆藏书万册,各类中外文报刊杂志800余种。办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CN刊物《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学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勤奋敬业的教师队伍。在职教职工474人,其中专任教师306人,教授、副教授89人,讲师、实验师等175人,具有硕士学位和双学历的教师50人, 70余名青年教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学院注重科研的社会应用性,制订科研奖励条例,鼓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及工具书70部;主持或参与完成省级科研项目32项,162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级以上奖励。学院设有中文系、文化传媒系、外语系、计算机系、体育系、音乐系、美术系、自然科学系、教育科学系和幼儿教育部等11个系部,开设有普通专科层次的语文教育、动漫设计、主持与播音、英语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学前教育、计算机及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心理咨询、商务英语、文秘、现代教育技术、视觉艺术传达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新闻采编与制作、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等22个专业。目前,学院有普通高等专科、五年制大专、成人高等专科等多个办学层次,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学院认真落实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认真落实《开封教育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条例》及相关文件精神,完善就业指导机构和制度,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坚持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学院本着“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的工作准则,认真组织毕业生试讲工作,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就业专场指导会,邀请专家做就业指导报告会,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院加强成人专科向本科学历培养的重点转移,在建立本科函授站的基础上,扩大了函授规模。目前开设专业有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初等教育(文)、初等教育(理)和美术教育等。现有注册学员1694人。在与河南教育学院联办成人高招专升本函授连续举办四届高师本科自学考试、培养2800多名毕业生的基础上,2006年又与河南大学、河南教育学院联办第五届高师本科自学考试。目前开设函授本科专业有汉语言文学教育、数学教育和教育学等。

开封教育学院文凭是国家承认的 开封教育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批准的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学院成立于1979年3月,是一所以师范为主、文理兼备的专科学院。学院坐落于黄河之畔的历史文化名城“八朝古都”——开封,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郁。2014年初学院并入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开封教育学院,是一所以为社会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具有高等专科层次的各类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师范性质的文理兼备的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学院有着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在省内外有良好的声誉,多年来,学院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均取得了突出成绩,曾被授予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科研先导型学校” 、“师资培训先进单位”、“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先进单位”、“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院现有教学用计算机600余台,建有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计算机教室、网络实验室、可编程实验室、语音教室、心理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音乐实验室、标准田径运动场以及校园宽带网络、卫星地面接收及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学评估系统和其它现代化教学、实验设施。开封教育学院图书馆藏书万册,各类中外文报刊杂志950余种。办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CN刊物《开封教育学院学报》。为全国教育期刊十佳刊物。

不是的,只是有的学校前期是靠什么创立的,偏重于什么

不是,有很多专业的。。但是专业都不怎么样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官方

一位学友在评论区里问“di蒜薹”的di字是哪个,我查《新华字典》第11版本,没有我认可的字,正郁闷呢,另一位网友给出“扚”字,我就上网查。《在线新华字典》有该字就是。一是读音diǎo,“速击、旁击”的意思,二是读音yuē,“手指节纹”的意思,我考虑一下,可能与鲁西南方言关系不大,就放弃。 在“扚”读音为dí,是“引,拉,手掐”的意思,这不正是扚蒜薹的动作么,之后,我又查看了“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有一篇学术文章--临沂方言存古词语札记,也说明这个字是“扚蒜薹”的“扚”字。所以我认为就是它了。另外,在鲁西南方言口语中,其他地方也有用到“扚”字的,如“恁头上有根白头发,恁别动,俺给恁扚出来”。 鲁西南地区盛产大蒜、蒜薹,世界闻名的,是鲁西南的一张“名片”,围绕“扚蒜薹”的方言口语比较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有专门的文章介绍鲁西南传统美食-鸡蛋蒜,大家可以做点吃。现在,我再介绍一个蒜薹吃法,就是将鲜蒜薹、鲜辣椒、鲜花椒(三者做好预先切碎点,好确)、盐(成分比例,大家以个人口味办,就行)混合在一起,用蒜臼子确成蒜薹泥,然后将蒜薹泥倒入小碗里,放几滴香油,拌一下,沾馒头、卷煎饼、卷烙馍吃,非常爽口的。提醒一点,消化功能不佳的人也不宜多吃蒜、蒜薹,以防加重身体的疾病;当然,恁不喜欢蒜味,那就罢啦。

开封市职工业余大学1979年开封干部学校(部分)升格开封市职工业余大学1989年开封市职工业余大学更名为开封市职工大学开封职工大学创建于1979年,是由河南省总工会主管的成人高校,学校于198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1983年国家教育部备案,是豫东地区唯一一所国家承认大专学历的地区性职工大学。职大建校20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学校全体教职工团结拼搏,艰苦办学,注重质量,饱经风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培养大专学生五千余人,培训各类人员十五万人,多数毕业生成为工作单位的技术、管理骨干。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88人,在校大专学生1000余人。建校以来,经省教育厅批准,开设的大学专科专业有:机械、工业与民用建筑、企业管理、税务、统计、计算机财会、计算机应用、药品营销、法律、中文秘书、新闻传播学、旅游管理、社区、高级护理、建筑施工、机械电气工程、机动车检测与维修、医疗等十八个专业。二、开封教育学院1979年开封干部学校创建1979年开封干部学校(部分)升格开封市教师进修学校开封市教师进修学校升格开封教育学院2003年开封市第一师范学校、开封市第二师范学校并入开封教育学院1.开封市第一师范学校1953年开封市教师进修学校创建开封市五七师范大学创建(合署)1976年开封市五七师范大学、开封市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建开封市师范学校1984年开封市师范学校更名为开封市第一师范学校2.开封市第二师范学校1954年河南省艺术学校更名为开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1984年开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更名为开封市第二师范学校开封教育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批准的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学院坐落于黄河之畔的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郁。开封教育学院是一所以为社会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具有高等专科层次的各类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师范性质的文理兼备的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学院有着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在省内外有良好的声誉,多年来,学院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均取得了突出成绩,曾被授予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科研先导型学校” 、“师资培训先进单位”、“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先进单位”、“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院校园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用计算机600余台,建有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计算机教室、网络实验室、可编程实验室、语音教室、心理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音乐实验室、标准田径运动场以及校园宽带网络、卫星地面接收及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学评估系统和其它现代化教学、实验设施,图书馆藏书万册,各类中外文报刊杂志800余种。办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CN刊物《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学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勤奋敬业的教师队伍。在职教职工474人,其中专任教师306人,教授、副教授89人,讲师、实验师等175人,具有硕士学位和双学历的教师50人, 70余名青年教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学院注重科研的社会应用性,制订科研奖励条例,鼓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学院教师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及工具书70部;主持或参与完成省级科研项目32项,162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级以上奖励。学院设有中文系、文化传媒系、外语系、计算机系、体育系、音乐系、美术系、自然科学系、教育科学系和幼儿教育部等11个系部,开设有普通专科层次的语文教育、动漫设计、主持与播音、英语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学前教育、计算机及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心理咨询、商务英语、文秘、现代教育技术、视觉艺术传达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新闻采编与制作、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等22个专业。学院有普通高等专科、五年制大专、成人高等专科等多个办学层次,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学院认真落实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认真落实《开封教育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条例》及相关文件精神,完善就业指导机构和制度,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坚持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学院本着“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的工作准则,认真组织毕业生试讲工作,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就业专场指导会,邀请专家做就业指导报告会,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院加强成人专科向本科学历培养的重点转移,在建立本科函授站的基础上,扩大了函授规模。开设专业有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初等教育(文)、初等教育(理)和美术教育等。现有注册学员1694人。在与河南教育学院联办成人高招专升本函授连续举办四届高师本科自学考试、培养2800多名毕业生的基础上,2006年又与河南大学、河南教育学院联办第五届高师本科自学考试。开设函授本科专业有汉语言文学教育、数学教育和教育学等。

3614人。2023年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单招计划官网中,截止2023年4月3日,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报考人数已经达到了3614人,并且持续增加中。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KaifengVocationalCollegeofCultureandArts),是由开封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开封师院学报

《跋涉》,悄吟(萧红)、三郎(萧军)合著,集中收萧红小诗《春曲》及短篇小说五篇。《生死场》(长篇小说)《商市街》(散文集)《桥》(散文、短篇小说集),署名消吟《牛车上》(散文、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长篇小说)《小城三月》(中篇小说) 论萧红 石怀池 《石怀池文学论文集》 1945年出版萧红的《跋涉》 辛知 《新民晚报》 1963,论萧红 [日]立间祥介 《中国革命和文学》 日本平凡社1970年出版论萧红及其作品 许宝铭 《文坛》 1972年8月329期有关萧红、田军的文章 李辉英 《明报》 1973,7萧红的生平与创作 陈堤 《语文双月刊》 1979,1肖红的早期文学创作陈堤《黑龙江大学学报》1979,1肖红论赵凤翔《开封师院学报》1979,1肖红艺术风格散记郭一文《艺谭》1980,3与蓝天碧水永处――肖红及其创作程克夷《艺丛》1981,1△肖红创作初论邢富君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3三朗、悄吟的《跋涉》岁月 司马桑敦 《明报月刊》 1981,3论肖红的文学道路华铭《辽宁师院学报》1981,4萧红的十年文学道路钟汝霖《北方论丛》1981,5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读萧红作品记 孙犁《大地》1981,6Δ抒情诗、风土画——萧红创作的特色 季路 《文学书窗》 1981,民主革命的优秀文艺战士萧红钟汝霖 《北方论丛》1982,1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与肖红诞辰七十周年(附萧红:桥) 钱理群《十月》1982,1Δ不幸的萧红与萧红的不幸柯平凭《社会科学战线》1982,3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一辑中论萧红的创作张宇宏《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2,4爱国主义的激情,一直在她心头跳动――读萧红在香港发表的两篇著作札记陆文采《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2,5Δ试论萧军和萧红的自叙传作品 李熏风 《呼兰师专学报》1983,1萧红论张毓茂《新文学论丛》1983,1Δ论萧红创作的艺术特色 吴怡 《上海师院学报》 1983,2坎坷四载 文采璀璨——谈萧红1934年至1938年的创作 杨雪平 《文学论丛》 1983,3萧红与乡土文学 宋德胤 《文学论丛》 1983,3试谈肖红作品的语言特色陈瑞琳《社会科学辑刊》1983,4Δ萧红の初期作品について [日]浦元里花 《野草》(日) 1983年6月10日浅谈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 陆文采等 《社会科学辑刊》1984,1Δ谈谈萧红创作的寂寞感陆文采《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4,8萧红的中国心钟汝霖《黑龙江艺术》1984,10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Δ萧红研究 肖凤 《现代文学讲演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Δ略论萧红后期创作邢富君《社会科学辑刊》1985,1试论肖红笔下的女性形象文立祥等《绥化师专学报》1985,2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二辑中Δ试谈肖红独特的艺术风格陈宏《牡丹江师院学报》1985,2论萧红及其作品 姜穆 《三十年代作家论》 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0月出版反帝爱国女作家萧红钟汝霖《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1987,3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Δ萧红的创作与外国文学王小平《艺谭》1987,3Δ评萧红初登文坛时的创作和思想李重华《绥化师专学报》1987,4萧红与乡土文学宋德胤《学术交流》1987,6萧红与林芙美子生活创作比较谈鲁民夫《呼兰师专学报》1988,1萧红和创作端木蕻良《文艺报》1988,3.19Δ谈萧红的创作风格顾尚满《社会科学辑刊》1988,3Δ试论萧红和阿赫玛托娃相似的艺术风格王挺《绍兴师专学报》1989,2论萧红的家园意识――兼论萧红的人生悲剧秦林芳 《呼兰师专学报》1990,2肖红的文学观与“****”问题――由《生死场》说起[日]片山智行《社会科学战线》1990,2Δ论萧红对民间俗语的运用侯广旭《呼兰师专学报》1990,3论萧红的创作道路――从题材谈起秦林芳《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4Δ两萧早期创作比较谈李计谋果崇普《呼兰学人说萧红》 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Δ冰心、丁玲、萧红与女性文学陆文采《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1,4Δ试论鲁迅对萧红文学创作的影响单元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1,4萧红创作主体论铁峰《龙江社会科学》1991,5☆苦闷的黑土之魂:论萧红 曲若镁《龙江社会科学》1991,5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二辑中☆悄声吟唱爱国情――评萧红初登文坛的创作和思想李重华 曹桂珍《呼兰学人说萧红》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略论萧红是“散文型”作家李计谋 果崇普《呼兰学人说萧红》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 Δ萧红早期创作一瞥李计谋 果崇普《呼兰学人说萧红》 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Δ性格.情感.文学:读解萧红 张广昆《呼兰师专学报》1992,2试论萧红乡土文学创作倾向及其特点周清和《绥化师专学报》1992,2论萧红创作的文体特色秦林芳《江海学刊》1992,2Δ浅谈萧红作品的语言特色卢安奎《龙江社会科学》1992,5萧红创作的时代内容与艺术足迹邢富君《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6Δ萧红与冰心、庐隐、丁玲语言风格比较谈陈宏《江汉论坛》1992,9Δ论萧红的文化心理和悲剧根源刘世楚《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3,1萧红创作体裁说李重华《学术交流》1993,2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二辑中☆论萧红的家庭意识及其意义侯运华《河南大学学报》1993,3Δ萧红现象“阐释”李计谋《学习与探索》1993,6Δ萧红创作散论王淑琴《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试论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文立祥于耀生《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的中期生活与创作杨雪平《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式”与北大荒文学风格姜志军《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论萧红的早期创作周细刚《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文学创作的主要倾向和特点周清和《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散论二题李计谋《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浓郁的东北风多彩的风俗画――萧红作品的乡土色彩陈伟郑丽秋《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与三毛:跨越时空的比较王金城武文茹《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作品的时代地域特色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刘丹华《萧红研究》第三辑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忧郁中的憧憬――简论萧红作品的审美风格王秀珍《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论继承和发扬萧红文学遗产问题陈堤《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巍巍耸立一丰碑――评萧红的历史地位光明童翁《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试谈萧红与鲁迅共同的思想品格陈向兰《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丹心与日月永恒郑玉璋《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论铁峰《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龙江社会科学》1994,1Δ萧红创作思想和审美情感的嬗变陈世澄《龙江社会科学》1994,1《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浅论萧红创作的故乡情结赵琪《山东师大学报》1994,2论萧红创作的审美结构秦林芳《江苏社会科学》1994,2论萧红的艺术风格钟汝霖《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4年4月萧红之鲁迅观:兼论“鲁研”的 论萧红 石怀池 《石怀池文学论文集》 1945年出版萧红的《跋涉》 辛知 《新民晚报》 1963,论萧红 [日]立间祥介 《中国革命和文学》 日本平凡社1970年出版论萧红及其作品 许宝铭 《文坛》 1972年8月329期有关萧红、田军的文章 李辉英 《明报》 1973,7萧红的生平与创作 陈堤 《语文双月刊》 1979,1肖红的早期文学创作陈堤《黑龙江大学学报》1979,1肖红论赵凤翔《开封师院学报》1979,1肖红艺术风格散记郭一文《艺谭》1980,3与蓝天碧水永处――肖红及其创作程克夷《艺丛》1981,1△肖红创作初论邢富君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3三朗、悄吟的《跋涉》岁月 司马桑敦 《明报月刊》 1981,3论肖红的文学道路华铭《辽宁师院学报》1981,4萧红的十年文学道路钟汝霖《北方论丛》1981,5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读萧红作品记 孙犁《大地》1981,6Δ抒情诗、风土画——萧红创作的特色 季路 《文学书窗》 1981,民主革命的优秀文艺战士萧红钟汝霖 《北方论丛》1982,1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与肖红诞辰七十周年(附萧红:桥) 钱理群《十月》1982,1Δ不幸的萧红与萧红的不幸柯平凭《社会科学战线》1982,3 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一辑中论萧红的创作张宇宏《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2,4爱国主义的激情,一直在她心头跳动――读萧红在香港发表的两篇著作札记陆文采《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2,5Δ试论萧军和萧红的自叙传作品 李熏风 《呼兰师专学报》1983,1萧红论张毓茂《新文学论丛》1983,1Δ论萧红创作的艺术特色 吴怡 《上海师院学报》 1983,2坎坷四载 文采璀璨——谈萧红1934年至1938年的创作 杨雪平 《文学论丛》 1983,3萧红与乡土文学 宋德胤 《文学论丛》 1983,3试谈肖红作品的语言特色陈瑞琳《社会科学辑刊》1983,4Δ萧红の初期作品について [日]浦元里花 《野草》(日) 1983年6月10日浅谈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 陆文采等 《社会科学辑刊》1984,1Δ谈谈萧红创作的寂寞感陆文采《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4,8萧红的中国心钟汝霖《黑龙江艺术》1984,10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Δ萧红研究 肖凤 《现代文学讲演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Δ略论萧红后期创作邢富君《社会科学辑刊》1985,1试论肖红笔下的女性形象文立祥等《绥化师专学报》1985,2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二辑中Δ试谈肖红独特的艺术风格陈宏《牡丹江师院学报》1985,2论萧红及其作品 姜穆 《三十年代作家论》 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0月出版反帝爱国女作家萧红钟汝霖《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1987,3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Δ萧红的创作与外国文学王小平《艺谭》1987,3Δ评萧红初登文坛时的创作和思想李重华《绥化师专学报》1987,4萧红与乡土文学宋德胤《学术交流》1987,6萧红与林芙美子生活创作比较谈鲁民夫《呼兰师专学报》1988,1萧红和创作端木蕻良《文艺报》1988,3.19Δ谈萧红的创作风格顾尚满《社会科学辑刊》1988,3Δ试论萧红和阿赫玛托娃相似的艺术风格王挺《绍兴师专学报》1989,2论萧红的家园意识――兼论萧红的人生悲剧秦林芳 《呼兰师专学报》1990,2肖红的文学观与“抗日”问题――由《生死场》说起[日]片山智行《社会科学战线》1990,2Δ论萧红对民间俗语的运用侯广旭《呼兰师专学报》1990,3论萧红的创作道路――从题材谈起秦林芳《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4Δ两萧早期创作比较谈李计谋果崇普《呼兰学人说萧红》 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Δ冰心、丁玲、萧红与女性文学陆文采《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1,4Δ试论鲁迅对萧红文学创作的影响单元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1,4萧红创作主体论铁峰《龙江社会科学》1991,5☆苦闷的黑土之魂:论萧红 曲若镁《龙江社会科学》1991,5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二辑中☆悄声吟唱爱国情――评萧红初登文坛的创作和思想李重华 曹桂珍《呼兰学人说萧红》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略论萧红是“散文型”作家李计谋 果崇普《呼兰学人说萧红》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 Δ萧红早期创作一瞥李计谋 果崇普《呼兰学人说萧红》 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Δ性格.情感.文学:读解萧红 张广昆《呼兰师专学报》1992,2试论萧红乡土文学创作倾向及其特点周清和《绥化师专学报》1992,2论萧红创作的文体特色秦林芳《江海学刊》1992,2Δ浅谈萧红作品的语言特色卢安奎《龙江社会科学》1992,5萧红创作的时代内容与艺术足迹邢富君《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6Δ萧红与冰心、庐隐、丁玲语言风格比较谈陈宏《江汉论坛》1992,9Δ论萧红的文化心理和悲剧根源刘世楚《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3,1萧红创作体裁说李重华《学术交流》1993,2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二辑中☆论萧红的家庭意识及其意义侯运华《河南大学学报》1993,3Δ萧红现象“阐释”李计谋《学习与探索》1993,6Δ萧红创作散论王淑琴《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试论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文立祥于耀生《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的中期生活与创作杨雪平《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式”与北大荒文学风格姜志军《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论萧红的早期创作周细刚《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文学创作的主要倾向和特点周清和《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散论二题李计谋《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浓郁的东北风多彩的风俗画――萧红作品的乡土色彩陈伟郑丽秋《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与三毛:跨越时空的比较王金城武文茹《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作品的时代地域特色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刘丹华《萧红研究》第三辑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忧郁中的憧憬――简论萧红作品的审美风格王秀珍《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论继承和发扬萧红文学遗产问题陈堤《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巍巍耸立一丰碑――评萧红的历史地位光明童翁《萧红研究》第三辑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试谈萧红与鲁迅共同的思想品格陈向兰《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丹心与日月永恒郑玉璋《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论铁峰《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龙江社会科学》1994,1Δ萧红创作思想和审美情感的嬗变陈世澄《龙江社会科学》1994,1《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浅论萧红创作的故乡情结赵琪《山东师大学报》1994,2论萧红创作的审美结构秦林芳《江苏社会科学》1994,2论萧红的艺术风格钟汝霖《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4年4月萧红之鲁迅观:兼论“鲁研”的科学与多向发展李计谋关海天《北方论丛》1994,4Δ论萧红创作中的童年母题谭桂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4Δ天涯何处是归路:萧红的忆旧情结熊峰《九江师专学报》1995,1论萧红的“恋家情结”叶振忠满力《呼兰师专学报》1996,1论萧红作品的地方色彩王义祥《学术交流》1996,2Δ萧红论(上)马春林《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6,2萧红论(下)马春林《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6,3萧红与杜拉斯艺术风格比较王晓明《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6,1庐隐、萧红艺术风格比较论 赵学芳 《临沂师专学报》 1996,1论萧红作品韵味与文体的独特性 游友基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1996,5发自黑土地的呐喊:浅谈萧红作品的特色 刘春生《学术交流》1997,1Δ肖红的坎坷经历及其文学创作陆小惠《球海论坛》1997,2两位才女的生命意识:萧红、三毛比较谈刘术人赵晓红《长白论丛》1997,4血泪的控拆,正义的呐喊:论萧红作品中的寂寞和悲哀姚祖发《固原师专学报》1997,1魂牵梦绕故园情:论萧红在香港的生活和创作袁桂娥《许昌师专学报》1997,4论萧红“越轨的笔致”杜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4萧红:被放逐的灵魂宗元《济宁师专学报》1998,1论萧红创作的审美特征陈汉云《社会科学家》1998,5☆回眸凝望处妙笔写故土――沈从文与萧红的比较研究侯运华《河南大学学报》1998,6略论萧红后期的创作心态谭晓云《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6 谈抗战文艺的风格——兼论萧红的小说 曹聚仁 《文汇报》(港) 1957,萧红短篇中的几个女性 也期 《象牙塔外》 1977年12月第21期萧红和巴金小说的英译本 米一苇 《海洋文艺》 1979年第6卷第10期萧红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铁峰 《语文学报》 1982,1 ; 《辽宁师院学报》 1983,3Δ萧红笔下的有二伯 欣文 《语文学报》 1982,1萧红早期创作一瞥——谈《跋涉》集中女作家五篇小说 李计谋 《语文学报》 1982,1萧红小说创作略论姜影《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2,4萧红小说研究(三)陈宝珍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2,4论肖红小说的散文化特色邹午蓉《南京大学学报》1983,2萧红前期小说浅谈 铁峰 《文学论丛》 1983,3挣扎、觉醒、抗争的三部曲——谈萧红早期创作的三篇小说 张鲁丹 《文学论丛》 1983,3论肖红小说的乡土特色 文立祥等 《学习与探索》 1984,1Δ试论萧红小说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 陆文采 唐京连 《呼兰师专学报》 1984,1论萧红对鲁迅小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邢富君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1984,3萧红短篇小说论 李计谋 《社会科学辑刊》 1985,1Δ论萧红短篇小说的肖像描写艺术 徐树森 《牡丹江师院学报》 1986,2肖红小说艺术的独创性 陈昭明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87,2论肖红小说的抒情特色 张修德 《许昌师专学报》 1987,3Δ合谐的历史主题二重奏——萧军与萧红的小说创作 杨永群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87,4论萧红小说兼及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特征 赵园 《论小说十家》 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简论萧红小说的主情倾向 王小平 《呼兰师专学报》 1988,1萧红和中国现代小说散文化 阎志宏 《社会科学辑刊》 1991,2Δ丁玲萧红小说美学风格比较论 张秀琴 《宁夏大学学报》 1991,2萧红小说的民族风格特点 赫英伟 王金萍 《龙江社会科学》 1991,5☆萧红短篇小说之鸟瞰 李计谋 果崇普 《呼兰学人说萧红》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试论萧红短篇小说的独特价值 单元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1991,3萧红小说艺术三题 卢安奎 《呼兰师专学报》 1992,1论女作家萧红的小说创作 崔远程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2,2Δ萧红小说中的思乡之情 马群学 《呼兰师专学报》 1992,4肖红小说漫论 丰昀 《浙江大学学报》 1993,1△论萧红短篇小说的细节艺术 徐树森 《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萧红小说简论 铁锋 《萧红研究》 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唱着所是 颂着所爱——试论萧红早期小说创作 何平 《萧红研究》 第三辑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对萧红小说的主体创作风格的再认识 王天臣 《萧红研究》 第三辑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论萧红小说的美学特征 姜志军 《萧红研究》第三辑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4,3 ☆论萧红小说的艺术风格 蒋明玳 《扬州师院学报》 1994,1论萧红散文化小说的主观抒情性 宁萍 《呼兰师专学报》 1994,3从生命的荒原到初始的伊甸——论萧红小说中的“世界”与世界的萧红 唐利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4,4△简论肖红的小说创作道路 张德丽 《延安大学学报》 1995,1萧红短篇小说论析 刘锡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6,4△萧萧落红觅归处——论萧红小说中的色彩意蕴 姜红 《安徽大学学报》 1998,1时代、女性关怀与女性文本——关于萧红小说创作的思考 曾利君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8,1丁玲 萧红小说女性塑造之比较 张秀琴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8,1浓妆淡抹总相宜——萧红.张爱玲小说妇女问题之比较 吴爱月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1998,2论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识 [韩]李福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8,3△

全汉■:《唐宋帝国与运河》,《中国经济史研究》,新亚研究所,1976。邹逸麟:《唐宋汴河的淤废及其过程》,《复旦学报》1962年第1期。邹逸麟:《宋代惠民河考》,《开封师院学报》1978年第5期。邹逸麟:《从定陶的兴衰看古代中原水运交通的变迁》,《中华文史论丛》第8辑。(邹逸麟)

《西游记》和《罗摩延书》 吴晓铃 文学研究 1958.l 期悟空姓车不姓孙 布谷 新民晚报1958.6.2古典小说戏曲丛考(《吴承恩年谱》、《交游考》、《论著杂事考》) 刘修业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68.5玄奘法师二三事 上官红 天津日报 1968.11.16中国小说史料(《西游记》部分) 孔另境 中华书局 1969.6漫谈《西游记》的主题和孙悟空的形象 李希凡 人民文学 1959.7期《西游记》中的金光寺 陈鸣钟 光明日报 1959.12.13猪八戒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 李希凡 新港1959.12孙悟空并非光棍汉 山鹰 新民晚报 1960.2.19猪八戒的世界观 吴方 辽宁日报1960.3.17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优秀神话剧——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东海 1960.16期谈《西游记》浪漫精神的时代特色 李希凡 光明日报 1961.1.1校订《西游记•胖姑》折书后 俞平伯 戏剧报1961.1-2期孙悟空的神通 林放 新民晚报 1961•2•5论《西游记》的浪漫主义 南开大学中文系《西游记》研究小组 光明日报 1961.2.5、12漫谈孙悟空和《西游记》的时代特色 袁世硕 山东大学学报1961.1期人参果的幻想和现实 劲草 北京晚报 1961•6•14孙悟空的性格是怎样的? (学术动态) 必胜等 羊城晚报1961.6.20谈《西游记评话》残文 赵景深 文汇报 1961•7•8伟大的学者、旅行家、翻译家玄奘 中国青年报 1961.7• 30唐三藏取经 向达 北京日报 1961. 8•24唐三藏在尼泊尔 兰雯 新民晚报 196l.10•3吴承恩咏杨柳青诗 王树村 天津晚报 1961•11•5《西游记》的地方色彩 苏兴 江海学刊 1961.11期奇妙的神话世界——谈动画片《大闹天宫》 马克 人民日报1962.5.31吴承恩 紫荆 雨花1962. 5期关于《西游记》的几个问题 苏兴 文学遗产增刊10辑玄奘取经 张习孔 工人日报 1962.7•13取得“真经”首在一个“诚”字 戈弩 北京日报1962•8•9改编《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体会 王顾明 光明日报 1962.10.16。《西游记》的地方色彩 钟凤 天津晚报1963•3.17吴承恩和《西游记》 兆明 中华书局 1963.3( 1981.3第二版)从“过火焰山”看吴承恩对情节的处理 陈毓罴 光明日报 1963.5.12、19孙悟空为什么用金箍棒 毛瓜 天津晚报1963.6.16关于《西游记》中难的性质的分析 李国生 甘肃师范大学学报1963.1期吴承恩《禹鼎志》的下落 陈留 新民晚报1963.12.11《西游记》《聊斋志异》中宗教迷信、神仙鬼怪思想的批判 刘大、张碧波 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1964.2期齐天大圣的“家谱” 杨柳岸 羊城晚报1964.7.5省图书馆发现一部明刻李卓吾评本《西游记》 河南日报 1964.12.8《西游记》小议 陈推之 光明日报1965.12.19关于孙悟空反抗的性质和目的 殷光熹 光明日报 1966.4.17读《西游记》随笔 何惠云 图书评论1972.8期《西游记》评介 顾岱祖 北京大学学报(试刊)1973.1期。《三打白骨精》分析 顾岱祖 北京大学学报1973.1期论《西游记》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论<西游记>》写作小组《四部古典小说评论》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7瓷枕与《西游记》 郁博文 光明日报1973.10.8吴承恩和《西游记》 王俊年 北京人民出版社白骨精“斋憎”小议 侯定乾 开封师院学报1975.2期吴承恩撰书的《先府宾墓志铭》在准安出土 南波 文物 1975.10期今日欢呼孙大圣——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周启成 语文战线1976.1期关于“火眼金睛”——《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学笔记 章启迪 语文战线 1976.3期花果山游记 来俊华 连云港文艺 1977.1期(江苏文艺 1978.1期)论孙悟空 朱彤 安徽师大学报1978.1期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季羡林 世界文学1978.2期孙悟空是“新兴市民”的典型形象吗?——与朱彤同志商榷 赵明政 安徽师大学报1978.3期孙悟空形象剖析 邢治平 开封师院学报1978.3期云台山、吴承恩与《西游记》 李洪甫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78.3期(群众论丛1980.1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浅析 赵星景 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开封师院)1978.3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讲析 霍旭东 甘肃师大学报 1978.3期孙悟空形象的阶级属性 简茂森 安徽师大学报1978. 4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艺术性 埝任 四川师院学报 1978.4期孙悟空形象谈略 郝世峰 南开大学学报1978. 4-5期孙悟空与印度史诗 顾子欣 人民日报1978.11.13试论《西游记》的思想政治倾向 朱式平 山东师院学报 1978.6期论孙悟空 刘烈茂 中山大学学报1978.6期浙江发现吴承恩书写的两块碑文 人民日报1979.2.6十年沉碑重放光彩——长兴县展出吴承恩书写的两块碑文 黄福根、谢文柏 光明日报1979.3.21吴承恩书写的扇面 章里 文物1979.3期。从孙悟空看《西游记》的思想倾向 苗壮 辽宁师院学报 1979.1期孙悟空形象与《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殷彤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论丛(文学) 1集 1979. 1追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南行考察报告 苏兴吉林师大学报1979.1期采拓吴承恩书写的碑文散记 高子 书法 1979.4期评《西游记》 徐应佩、周溶泉 书评 1979.4期无支祈传说考 叶德均 戏曲小说丛考 中华书局 1979.5西游记研究的资料 同上试论《西游记》的思想倾向 罗东升 华南师院学报 197 9.2期孙悟空形象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严云受 安徽师大学报 1979.2期浅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 陈宏遂 教学与进修(南京师院镇江分院) 1979.2期长兴县所藏赵孟、吴承恩书写的碑刻 黄福根、谢文柏 文物1979.5期论吴承恩的思想 朱彤 学习与探索1979.2期悟空可能不姓孙 蒋星煜 随笔1979.1集试论猪八戒的形象塑造 刘毓忱、杨志杰 南开大学学报 1979.4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浅析 王志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大)1979.8期中国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西游记》部分) 袁珂 文艺论丛 1979. 7辑《罗摩衍那》浅论 季羡林 外国文学评论1辑 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9追访吴承恩的踪迹 苏兴 随笔 1979.3集《西游记》里的花果山 李洪甫 新华日报1979.12.5吴承恩及所写碑文 夏星南 新华日报1979.12.5吴承恩《西游记》典型人物论 苏兴 中国古典文学论集(吉林师大社会科学丛书2辑) 吉林师大学报编辑部 1979.12《西游记》主题思想的再认识 胡光舟 江汉论坛 1980.1期也谈《西游记》的思想倾向——与罗东升同志商榷 朱继琢 华南师院学报 1980.1期谈谈《西游记》注释中的问题 娄书武、于蕴生 淮阴师专学报1980.1期“大闹天宫”新探 罗宪敏 郴州师专学报1980.1期吴承恩对农民起义的态度 陈澉 求是学刊1980.2期吴承恩在长兴县书写的两块碑文 夏星 南吉林师大学报 1980. 2期从唐玄奘和孙悟空的籍贯问题看淮海民间传说对《西游记》的影响 张传藻、颜景常 淮阴师专学报 1980• 2期孙悟空的故乡 夏振亚 文汇报1980•6.28试论《西游记》前七回的思想倾向 陈澉 北方论丛 1980.3期国内发现明刊李卓吾评《西游记》 蓼南 文学遗产 1980.2期《西游记》琐谈 苏兴 文学遗产 1980•3期《西游记》外文译本概述 王丽娜 文献辑从儿童喜欢模仿孙悟空想起的 任大星 东海期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吴承恩《西游记》部分) 聂石樵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0•6漫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艺术手法 蒋松源 语文教学通讯 1981. 1期明刻李卓吾评本《西游记》简介 古丁 今昔谈1981.2期孙悟空是进口货吗? 孙红芮 广州日报1981•2.22谈《西游记》中的一种对偶句 张成材 青海师院学报 1981.1期孙悟空的血统 蔡国梁 学林漫录2集 中华书局1981.3美的历程(第十章第二节“浪漫洪流”) 李泽厚 文物出版社 1981.3孙悟空与印度猴王的亲缘关系 朱采荻 文文化娱乐 1981.4期吴承恩的一篇佚文——《准安路医学教授古逸先生潘公讳思诚传》 蒋文野、丁乃迟 群众论丛1981.2期儿童文学园地开新花——介绍改写本《西游记》 徐宗才 人民日报 1981.5.26陆西星、吴承恩事迹补考 [澳大利亚]柳存仁 中华文史论丛 1981.2辑中国古典小说讲话(《西游记》部分) 吉林大学中文系编写组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2鲁迅与胡适关于《西游记》的通信及争论 顾农 晋阳学刊 1981. 3期谈谈《西游记》的一些问题 严敦易 文献1981.8辑孙悟空不是印度侨民——与朱采荻同志商榷 向明 文化娱乐1981.8期《西游记》里的神魔问题 高明阁 文学遗产1981.2期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问题 苏兴 北方论丛1981•4期关于孙悟空“国籍”问题的争论和辨析 刘毓忱 作品与争鸣1981.8期浅谈《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佘德余 绍兴师专学报 1981.4期吴承恩 江山 湖南日报1981.9.6论《西游记》中神佛与妖魔的对立 陈澉 文史哲 1981.5期《西游记》的历史背景 刘蕙孙 古典文学论丛2辑 齐鲁书社1981.9《西游记》作者之谜的揭晓 柳和城 书林1981.5期人物安排与故事情节——从“调芭蕉扇”谈故事情节的构成 罗宪敏 名作欣赏1981.5期《西游记》与《罗摩衍那》——读书札记 季羡林 文学遗产 1981.3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故事探源 谭家健 文学遗产 1981.3期神魔小说《西游记》的主旨 储大泓 读《中国小说史略》札记(第五章)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10关于《罗摩衍那》的中国文献及其价值 赵国华 社会科学战线 1981. 4期中国文学古籍选介(《西游记》部分) 魏凯、阴通三、石林编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12说苑珍闻(《西游记》部分) 陈汝衡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12评《真假美猴王》 冯立三 光明日报1981.12.10喜笑悲歌气傲然——访吴承恩“射阳簃”遗址 秦九凤 文学报1981.12.31吴承恩和《西游记》的创作 刘泽球等 江苏教育(中学版) 1981.12期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故事 姜威等 民间文学1982.2期谈谈《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 蓼南 今昔谈1982.2期试论《西游记》的思想倾向 刘远达 思想战线1982.1期新发现的与吴承恩有关的几块墓志铭考略 刘怀玉 东北师大学报1982.1期读《新发现的与吴承恩有关的几块墓志铭考略》 苏兴 同上为什么说《西游记》故事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曹础基、陈新璋、罗东升 中国古代文学史问答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1人民群众为什么喜爱孙悟空 同上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举要(《西游记》部分) 黎宏基编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2《罗摩衍那》在藏族地区的流行和发展 洛珠加措作 曲将才让译 青海日报1982.2.14线索错综 对比鲜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艺术性 徐应佩、周溶泉、吴功正 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5跋吴承恩书《甲午中秋宿金山寺》诗 徐沁君 扬州师院学报 1982.1期吴承恩与淮安 陈民牛 新华日报1982.3.28猪八戒与孙悟空——谈小说中“灵与肉”的对偶形象 扬江柱 芳草1982.4期阶级分析与道德分析——关于评价古典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标准问题(《西游记》部分) 张春树 社会科学辑刊 1982.2期论《西游记》的神奇性 裴树海 雷州师专学报1982.l期《大唐西域记》的民间文学价值 刘守华 民间文艺集刊2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4一个并不虔诚的佛教徒——谈孙悟空的形象并和刘远达同志商榷 何思玉 想战线1982.3期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 李遵义、刘明 历史知识 1982.3期鲁迅论《西游记》 王永生 天津社会科学1982.3期《西游记》研究 袁珂神话论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7吴承恩与水帘洞 李洪甫 文汇报1982. 7.26《西游记》不是“破心中贼”的“政治小说”——云大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会讨论综述 曾明 思想战线1982.4期三段法——《西游记》的重要表现手法 潘寿全 学术论坛 1982.4期略谈吴承恩的文艺思想 钟扬 安徽师大学报1982.3期“酌奇而不失其真”——从《西游记》谈到《格列佛游记》 王季深 新民晚报1982.9.13论《西游记》的宗教批判 朱彤 北方论丛1982.5期无支祁哈努曼孙悟空通考 肖兵 文学评论 1982.5期从神魔关系论《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丁黎 学术月刊 1982.9期也谈《西游记》中神佛与妖魔的关系——兼答陈澉同志 赵明政文史哲 1982.5期我对《西游记》的一些看法 傅继俊 文史哲1982.5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成书时代考辨 李时人、蔡镜浩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2.3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写作时代蠡测 刘坚 中国语文 1982.5期也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兼评研究《西游记》的方法刘士昀 思想战线1982.5期关于《西游记》的思想倾向——与刘远达同志商榷 彭荣生 思想战线1982.5期闲话猪八戒 旷源 山茶 1982. 5期印度文学在中国 季羡林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5《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 同上玄奘与《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城记》前言 同上中国小说史(第三编第七章“《西游记》”) 北京大学中文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1中国小说史简编(第六章“《西游记》”) 南开大学中文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5罗摩衍那初探 季羡林 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9吴承恩和西游记 胡光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7梵语文学史(第二编第四章“‘最初的诗’《罗摩衍那》”) 金克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2吴承恩年谱 苏兴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12吴承恩小传 苏兴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1.8(刘耿大编)《西游记》人物分析 李辰冬 畅流 6卷10期 1953台北《西游记》与明代社会 李辰冬 畅流6卷11期1953评《西游记》 高小阳、顾阳 文学月刊3卷8期1955台北评《西游记》 高小阳 文学月刊3卷9、10. 11期 1955《西游记》图谱 广智书局1956香港《西游记》本事考 罗锦堂 学粹2卷3期1960台北谈《西游》寓意 谢云飞 文海 3期 1963台北说《西游》 赵聪 文学世界43期1964香港中国四大小说之研究 赵聪 友联书店 1964香港《西游记》的明刻本——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之一 柳存仁 新亚学报5-2 1963香港《西游记》祖本考的再商榷 杜德桥 新亚学报6-2 1964陆西星之参同契测疏 清华学报 新7卷1期1968台北中国的水神传说和《西游记》 陈炳良 国语日报 1971.12.25明清小说研究论文集续编 香港 中国语文学社 1970《西游记》研究 夏志清、夏志安 现代文学 4 5期 1971.12我国俗文学与印度文学之关系 卢元骏 书目季刊7卷 2期1972 台北英雄诗——《西游记》的另一个观察 余国藩 中国时报 1973.12. 13、14 台北《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 萨孟武 三民书局1974台北佛教故实与中国小说 台静农 东方文化12卷1期 1976香港中国古典小说论集 林以亮等 幼狮文化公司1975台北《西游记》的第八十一难 傅述先 竹轩时语 水芙蓉出版公司 1976 台北印度的两大史诗 糜文开 香港商务印书馆 1961《罗摩衍那史诗》与我国小说《西游记》 糜文开 印度文化十八篇 台北东大 1977《西游记》的象征世界 黄庆萱 幼狮月刊46卷3期 1977 台北陆西星传 和风堂读书记 香港龙门书店 1977论沙僧 张静仁 中外文学 9卷 1期 1980 台北《西游记》韵文部分的修辞手法 苏其康 新亚学术集刊 1期 1978 台北笑谈《西游记》 姚永萼 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 1980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一个是国立,一个是私立

云南艺术学院和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最大的不同在于:云南艺术学院是公办高校;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是民办高校。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是由云南艺术学院申办,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具有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资格,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历发证资格,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按国家规定授予学士学位。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位于云南昆明,创建于2002年,是经云南省教育厅代表省政府批准,由云南艺术学院与社会力量合作成立,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创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正式确认为独立学院,201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3至2015年,在全国独立学院艺术学A等学校中蝉联第一。

一、性质不同

1、云南艺术学院,简称“云艺”,坐落于春城——云南省昆明市,中国六大艺术学院之一,是西南地区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云南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

2、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位于云南昆明,创建于2002年,是经云南省教育厅代表省政府批准,由云南艺术学院与社会力量合作成立,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创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正式确认为独立学院,201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二、师资力量不同

1、云南艺术学院:根据2021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797人,专任教师595人,外聘教师479人,全校整体生师比为。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89人,占专任教师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有217人,占专任教师的;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有397人,占专任教师的。

2、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72人,具有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10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170人,“双师双能型”教师45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

艺术期刊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是创办于1989年,曾用名《艺舟》,1995年更名为《云南艺术学院学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艺术学院主办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

主要栏目:艺术学、民族艺术考察与研究、戏剧戏曲学、音乐学、舞蹈学、影视艺术学、艺术设计学、美术学等。该刊被以下中国国内重要检索系统及数据库收录: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百度百科——云南艺术学院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路1577号云南艺术学院邮政编码:650101

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1922年,出生于河南省渑池县藕池镇鹿寺村。1926年,4岁,迫于生计,和母亲在邻近村庄讨饭,其后,又曾随母亲往河南开封讨饭。1931年,9岁,同母亲前往河南漯河市逃荒,捡拾麦穗。1932年,10岁,就读于鹿寺村完小。1937年,就读于鹿寺村完小的师范班。1939年4月,17岁,肄业于鹿寺村完小师范班。1939年5月—11月,参加山西抗日决死队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并亲历阎锡山发动的晋西事变。1939年11月起,任山西八路军晋西支队政治部通讯员。后随该部队跨过绵山,到达鲁西南的郓城一带,分配到该部宣传科文书股做股员,主要工作为负责《火光报》等的印刷和缮写工作。1940年,18岁,随八路军115师在山东鄄城一带击溃刘桂堂土匪部队;同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为预备党员;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41年,19岁,随部队在山东费县一带与敌人进行流动作战。1942年秋,随部队于江苏赣榆县一带作战。1943年1月,随部队攻下日本所占郯城,缴获大量战利品;同年2月,由部队调任山东滨海地区贸税总局稽征科科员。1944年春,调到山东滨北工商分局下属工商管理所,负责汇兑费等工作;夏,调任滨北工商管理分局诸胶边区直属站站长;秋,任滨北工商管理分局六王工商所所长。1945年,23岁,调任薛家岛工商管理所所长兼商店经理。1946年,24岁,任胶县工商管理局干部股股长。1947年,25岁,任胶南县工商管理局副局长;同年,与张淑媛同志结婚。1948年,26岁,任胶州进出局人事科副科长。1949年6月,担任青岛进出口局人事科科长。1951年,任青岛外贸局调查研究室主任。1952年,30岁,任青岛花纱布公司副经理。1953年,31岁,任青岛进出口公司经理。1954年1月,32岁,任山东省财政工作办公室商业处副处长。1955年11月,33岁,任山东省委财贸部商业处副处长。1956年12月,34岁,任山东省外贸局副局长。1958年,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厅局长以上干部轮流下放基层工作一年,被下放到烟台地区,1月—7月,任山东省莱西县县委书记兼县长;7月,任烟台钢铁厂党委书记兼厂长,即以后的烟台小钢铁联合厂。1960年,38岁,担任烟台行政公署副专员,同时兼任计划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分管工业、文教、卫生、体育等工作。1962年,40岁,组织筹建烟台博物馆、文物商店。1964年11月,临时任海阳县小纪公社石马滩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作队队长。1965年10月,孙长林临时任文登县泽头大队“四清”工作大队队长。1966年,结束“四清”回到专署,受到“文化大革命”批判斗争,并下放农村劳动改造一年多。1968年,46岁,被批斗结束,结合为烟台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成员。1970年,48岁,调回山东省冶金工业局工作,将自己收藏的陈道复花卉、石溪山水、舒同书法及清代瓷瓶等捐献给烟台博物馆。1971年,49岁,任山东省冶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1976年8月,54岁,任山东省二轻工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1977年,55岁,与庞熏琹、黄永玉、于希宁等到全省主要手工业产区的工艺品生产厂及研究所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同年夏,在北京拜访沈从文,并得沈从文自撰诗及书法作品。1978年,56岁,首次提议在山东建立一所高等工艺美术学院,得到厅党组和省领导人的支持;本年,大力支持鲁砚的发掘、试制工作;8月,在北京团城主持举办鲁砚展览,展出数百件鲁砚,轰动京华;本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成立,被选为该学会副理事长,任职到2006年;同年,山东工艺美术学会成立,被选为该会理事长,任职到1983年。1980年8月8日、9日,作为副领队带领山东省鲁砚陶瓷展卖会在日本东京池袋西屋百货店展卖。1981年7月5日,陪同山东省二轻厅厅长钟德田等到千佛山视察建校工程。1982年,60岁,孙长林作为牵头组织人员正式向中共山东省委递交《关于建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提案》,该提案在中共山东省委常委会上获得通过。1983年2月25日,61,岁担任山东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党委书记。1985年4月,63岁,孙长林陪同著名敦煌学者、艺术家常书鸿先生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领导郑可、李绵璐等到山东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考察;4月,到潍坊参观学院为青州范公亭创作的范仲淹壁画与雕塑;5月,陪同全国美协专家参观学院院长张一民为济南舜耕山庄创作的大型壁画;同年秋,与叶又新夫妇会面并合影。1986年2月,为《山东工艺美院报》创刊号题写报头;夏,陪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仃先生在泰山等地写生,并到学院举办讲座;本年,主持创办并主编《山东工艺美术丛书》,其中,叶又新著《山东民间蓝印花布》、鲍家虎编著《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本年,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7年6月,65岁,参观学院学生毕业设计展;陪同谭启龙、白如冰等领导观看毕业生的服装表演;9月,陪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祝大年等赴嘉祥考察;本年,会见来校讲学的日本筑波大学仓直巳教授,交谈构成教学问题。1989年6月,67岁,陪同山东省教委吴鸿章副主任、张一民院长到教育部汇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立的情况;1968年9月,国家教委计划财务司徐敦煌、咸立亭司长来学院检查后,批文确认建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1968年11月7日至12日,出席在山东曲阜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1990年,出席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召开,院长张一民担任该会会长;11月6日至11日,孙长林出席在河南安阳召开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当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1月24日,68岁从山东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离休,学校举办欢送会;12月5日,《民间美术应列为艺术高校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发表于《山东工艺美院报》,文章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第七届年会。1991年6月21日,赴江苏常熟市参加庞熏琹美术馆揭幕典礼,并将庞熏琹生前赠送的两幅国画回赠给美术馆;10月,撰文《庞熏琹工艺美术教育思想试析》发表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设计艺术》创刊号;10月12日至16日,出席在陕西省千阳县举行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11月26日—28日,参加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持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分会第一届年会暨第二次理事会;本年,出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办的山东民间工艺美术展开幕式;本年,会见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参观讲学的英国皇家设计协会顾问彼德·哈伯特·汤姆逊博士。1992年5月,出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座谈会;10月,文章《新疆民间工艺美术品一瞥》发表于《设计艺术》总第3期;10月12日至16日,出席在广西柳州市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1993年4月,撰写文章《献身民艺的楷模——缅怀叶又新先生》;8月,主编《美的源泉——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学术论文集》,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10月11至15日,出席在浙江海盐举办的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暨第十届年会”。1994年2月27日,陪同日本竹中大工道具馆主席研究员冲本弘博士、南京艺术学院许平博士,就民间工具研究等问题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进行学术交流;8月18日至21日,出席山东高密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1996年3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批准在济南设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艺研究院”,孙长林担任名誉院长;8月20日至23日,出席山东莒南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1997年5月,文章《关于民间工艺美术创新问题》发表于《设计艺术》总第12期;10月30日至11月2日,出席在福建仙游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1998年6月17日,孙长林部分艺术藏品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品收藏陈列中心展出。1999年1月25日,77岁,担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设计艺术》顾问;2月26日,“孙长林年画收藏展”、“汉画拓片收藏展”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品收藏中心展出。2000年,78岁1月21日,山东省美术设计家协会在济南成立,选举出第一届理事会,当选协会主席;3月,出席在广东深圳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年会”;5月,出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联合在济南举办的美术展览“同窗十二人展”;5月22日,受聘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名誉院长;12月27日,参加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拥抱新世纪”新年文艺晚会演出。2001年,79岁4月,陪同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参观孙长林艺术藏品展。9月16日至18日,出席在山东临沂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年会”。10月,陪同山东省副省长邵桂芳参观孙长林艺术藏品展。2002年,80岁4月29日—30日,“孙长林学术年暨孙长林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活动”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行,主要包括孙长林艺术藏品展、孙长林学术年座谈会和笔会等。我国著名美术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寄来题词表示祝贺,省里老领导王众音等专门题写贺词。中央美术学院袁运生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杜大恺教授、原烟台市美协主席陈兰英等出席藏品展开幕式。著名美术家华君武、张道一、黄永玉、袁运甫、杨永善、韩美林、刘子龙、张世彦、秦龙、朱铭等致电表示祝贺和敬意;4月29日,“孙长林艺术藏品展”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开展;4月29日,孙长林向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捐献陶瓷器160件、中国民间年画1300件、汉画像石等拓片300张、民间玩具250件、民间剪纸200张,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向孙长林颁发捐赠证书;春,张仃先生题赠孙长林书法一幅:“孙长林先生艺术品收藏展志庆:精鉴玄览,会古通今。壬午春 辽西八六叟它山张仃敬贺于京华”。4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潘鲁生发表文章《藏艺品格——写在孙长林先生艺术藏品展开幕之际》,指出“孙长林先生的藏品取之于社会,还之于社会,他个人在文化艺术品的历史变迁中自觉地承担起了桥梁的作用,这座桥梁跨越了历史,链接了文化。他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证明,文化的传承应该来自每个人,特别是文化学者的社会责任感。”5月,参与山东电视台纪录片《孙长林》的拍摄工作。5月,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发言。5月,孙长林在潘鲁生陪同下,去北京等地拜访庞熏琹夫人袁韵宜、著名画家黄永玉、张仃、尚爱松、刘力上等。10月16日至19日,出席在河北武强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年会”。12月25日—28日,“孙长林年画藏品展”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展出200余幅年画藏品。12月27日,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办关于民间年画的专题学术讲座。2003年,81岁5月19日,担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志》编纂委员会顾问。10月26日—29日,作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30周年校庆活动的组成部分,“孙长林捐赠作品展”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行。10月,山东电视台播出电视纪录片《孙长林》。11月,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2004年,82岁10月18日,出席在湖南新宁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第十九届年会”。本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颁发的“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2005年,83岁6月2日,出席在甘肃庆阳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第二十届年会暨庆阳香包民俗产业开发研讨会”。6月14日,夫人张淑媛去世。2006年,84岁6月,访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10月22日,出席在云南昆明举办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届年会暨云南国际民间工艺高层论坛”。2007年,85岁1月13—14日,在北京出席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会。6月29日—7月1日,出席在山东日照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第22届年会暨日照现代民间绘画研讨会”。11月28日,由潘鲁生陪同,视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长清校区。12月20日,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领导陪同,检查孙长林艺术馆和校史馆建设工作。12月23日,陪同教育部评估中心主任刘凤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组长杨永善教授等,考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美术馆。2008年,86岁春,邀请张仃先生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题写校训“天工开物,匠心独运”。8月,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校史图鉴》题写书名。10月11日,出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校35周年庆祝大会。会上,为表彰孙长林为学校发展做出的贡献,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决定授予孙长林终身荣誉奖,并设立孙长林奖学金。同日,出席《匠心文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校史图鉴》、《工艺之道——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校庆文集》首发式暨校友座谈会。10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庆祝建校35周年之际,决定设立“孙长林奖学金”,作为学校的最高荣誉,以奖励品格优秀、学业成绩特别突出的在校学生。12月,与张一民、周成儦等,赴京为张仃先生祝寿。2009年,87岁11月5日,出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第一届“孙长林奖学金”颁奖仪式。11月19日,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长清校区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办《中国青花瓷之管窥》讲座。11月28日,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2010年, 88岁1月,文章《话说石鼓文·序》刊于《话说石鼓文》一书,该书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3月22日,在清华大学参加“仰望星空、致敬它山——张仃先生追思会”,并作了深情的发言。3月,撰写文章《怀念情寄国魂的张仃先生》。4月,《孙长林艺术收藏丛书》,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共计四卷,分别为《中国陶瓷集》、《中国民间年画集》、《中国民间玩具集》、《山东汉画像石集》。5月22,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长清校区出席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研讨会”。6月22日,向“孙长林奖学金”第一届获得者赠送《孙长林艺术收藏丛书》。6月26、27日,赴上海参观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承担设计的世博会山东馆及其他场馆。10月18日,出席在山东烟台市养马岛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五届年会”。12月31日,出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第二届“孙长林奖学金”颁奖仪式。2011年,89岁2月,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长清校区美术馆参观“手艺农村——潘鲁生主持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成果展”。3月,撰文《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华夏民族精神》。4月,撰写《追思爱妻张淑媛》。5月1日,到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参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设计艺术博览会”。6月3日至4日,出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孙长林学术研讨会暨九十寿辰庆祝大会”。2012年,90岁2012年7月26日凌晨4点1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济南逝世,享年90岁。

10908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代码,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院简介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Design),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简称“山工艺或山工美”,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建设单位、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建设单位、山东省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加入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国际设计理事会。

学校始建于1973年,前身是1973年6月成立的济南市工艺美术技工学校。1977年9月,经山东省计委批准,济南市工艺美术技工学校改制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1982年9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更名为山东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建有千佛山和长清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901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馆藏纸质图书70万册;设有15个教学单位,开设29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办学历史

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

1973年6月,济南市二轻局决定成立的济南市工艺美术技工学校。

1977年9月,经山东省计委批准,济南市工艺美术技工学校改制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增设草柳编织、刺绣、抽纱等传统手工艺专业。

1982年9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更名为山东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

1987年,学校成立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所,成为全国较早系统开设民间美术教育和研究的高等院校。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1996年,学校成立中国民艺研究所。

1997年,学校联合培养民艺学硕士研究生。

1998年,学校成立收藏陈列中心。

2001年,学校成立工艺美术系。

2005年,学校加入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

2006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9年,学校数字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山东省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创新型应用设计艺术人才培养实验区被评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12年11月,学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进入“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名单”。

2018年12月,加入山东省高等学校“长青联盟”。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服装学院、造型艺术学院、现代手工艺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应用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艺术与设计实践教学中心、创新创业学院(淄博陶瓷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15个教学单位,设有29个本科招生专业。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1个山东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1个“泰山学者”岗位,2个专业学位授权学科领域,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山东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

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设计学。

“泰山学者”岗位:设计艺术学、艺术学。

专业学位授权学科领域:艺术设计、美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山东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1个;山东省级精品课程18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学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艺术与科技。

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服装设计与工程、包装工程、文化产业管理、表演、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美术学、绘画、雕塑、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数字媒体艺术、工艺美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山东省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学、美术学、服装设计与工程、工艺美术。

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综合实验中心。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新型应用设计艺术人才培养实验区。

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应用及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共有专职教师46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09人;中级职称1931人;初级职称6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371人。万人计划哲学社科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教指委设计学类副主委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0人,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1人,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2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入选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库专家10人,齐鲁文化英才1人。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有1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校级研究机构。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机构:中国民艺研究所、家具设计研究所、图像艺术研究所、墨子小孔成像研究中心、玻璃艺术研究所、建筑与景观设计研究院。

研创成果

2015年,学校共有5项项目获得省级立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2009年-2015年,学校教师承担并完成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百余项。其中包括北京奥运会官方海报设计;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大型展览;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整体策划、设计、施工、运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会徽、吉祥物等视觉形象及配套设计;中央组织部、山东省委相关活动的标识设计;山东省人民政府委托项目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馆山东周活动方案设计;中国妇女儿童十年发展成就展山东展区设计;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手艺山东”展览;第十届艺术节吉祥物、宣传画设计;第六、七、八、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山东展区设计;第六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山东展区设计、搭建及运营;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整体展示及配套设计等重大社会项目。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12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书馆馆舍面积13700平方米,纸质图书70万册,电子图书万余册,订阅中外文期刊报刊947种,电子期刊58762种,阅览座位500余个。

学术期刊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设计艺术》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设计艺术》是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办的设计艺术类重点期刊,创刊于1991年,开设的主要栏目有:设计论坛、设计教育、设计课程、设计文化、设计管理、企业文化等。

合作交流

学校与山东省十余地市人民政府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浪潮集团、海尔集团等知名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工业设计、城市规划、文创产业等重点项目合作和智库服务;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机构)建立了教育合作和国际学术交流关系,与多所大学签订了交流与合作协议。

版可以支持电信

  • 索引序列
  • 开封文化艺术学院学报
  •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官方
  • 开封师院学报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