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关于张忠军的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张忠军的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张忠军的论文参考文献

为期3天的第九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精彩闭幕。当日上午,本届食博会成果发布会召开,面对数十家媒体的百余名记者,漯河市委常委、副市长曹存正笑语盈盈:作为衡量此次节会举办成效的两项主要指标——投资项目签约金额、贸易采购签约金额,均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两张考卷”均答出了高分!“去年参会的企业,今年绝大多数都来了,这些‘回头客’还带来了不少新客户!”曹存正介绍说,本届食博会与会境内外重要客商达6000余人,前来参观的漯河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约12万人。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的不利情况下,本次食博会的经济贸易成果“出乎意料的好”:共签约投资项目75个,总投资额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两个;采购合同总成交额亿元,双双超额完成了预定的投资项目签约目标、贸易采购签约目标。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主流媒体对食博会盛况给予了大量报道,产生了空前的轰动效应,有力地宣传了漯河、宣传了河南。曹存正在总结成果时说,本届食博会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嘉宾规格更高,展会影响更大。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等领导和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联合国粮农组织副代表张忠军及53名外国使节及商务代表,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的一批高管,40多个商协会负责同志,省直有关单位和兄弟市的负责同志参加。二是展览层次更高,参展规模更大。吸引来自全国26个省(市),包括双汇、圣元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630家企业参展,其中中国食品百强企业19家,中国名牌产品企业27家;参展展位达1300个,其中特装展位占到总展位的40%,为历届规模最大;参展产品涵盖了食品、食品包装、食品机械加工等,涉及食品工业的各个行业。三是客商层次高、签约项目多。本届食博会,共吸引1578名重要投资商来漯考察洽谈,其中境外客商278人,驻华使节及商务代表53人;美国华人豫商联合会、香港纺织商会等各类商协会50家;中粮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12家;南京雨润等国内500强企业38家;喜之郎等行业龙头企业32家;本届食博会,共签约项目75个,总投资额亿元。四是经贸活动更丰、产销互动更强。本届食博会共有47个市外采购商代表团、1272家国内外采购企业到会采购,其中沃尔玛等世界500强采购企业5家,上海华联等中国连锁百强企业21家,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110家,参会代表达1751人。食博会期间举办了大型贸易采购会、新特名优产品推荐会、新食品推荐会等一系列经贸活动,为企业产需对接搭建了平台,得到了广大客商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好评。五是论坛层次更高、思想观点更新。中国(漯河)食品产业高层论坛是本届食博会的一大亮点。国际展览局主席、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樊纲,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等一批国内权威学者、专家紧紧围绕“食品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这一主题,就金融危机对食品产业发展的影响和对策、食品安全与国家形象、食品研发与食品产业发展的多样化等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让与会客商、嘉宾耳目一新,同时,也为广大食品企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启发和参考。

关于张忠培论文范文资料

故宫博物院历任院长:

南京政府时期:

接收北平故宫博物院委员(1928年6月18日—1928年10月8日) 易培基(由马衡沈兼士俞同奎萧瑜吴瀛代)

故宫博物院理事会(1928年10月8日—1949年2月19日) 第一届理事会(1928年10月8日—1933年7月22日) 1928年10月国民政府任命故宫博物院理事27人:李煜瀛易培基黄郛鹿钟麟于右任蔡元培汪精卫江瀚薛笃弼庄蕴宽吴敬恒谭延闓 李烈钧张静江蒋介石宋子文冯玉祥阎锡山柯劭忞何应钦戴传贤张继马福祥胡汉民班禅额尔德尼(九世)恩克巴图赵戴文

由理事会推举理事10人:马衡、沈兼士、俞同奎、陈垣、李宗侗、张学良、胡若愚、熊希龄、张璧、王宠惠故宫博物院理事共37人。

理事长:李煜瀛 院 长:易培基(1928年10月8日—1933年7月22日)

理事长:张静江 代理院长:马衡 (1933年7月22日—1934年5月7日)

理事长:蔡元培 院 长:马衡 (1934年5月7日—1952年5月22日)

北洋政府时期:

清室善后委员会(1924年11月20日—1926年4月5日) 委员长:李煜瀛(1924年11月20日—1926年4月5日)

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1925年9月29日—1927年10月21日) 董 事:严修卢永祥蔡元培熊希龄张学良张璧庄蕴宽鹿钟麟许世英梁士诒薛笃弼黄郛范源濂胡若愚吴敬恒李祖绅李仲三汪大燮王正廷于右任李煜瀛

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会(1925年9月29日—1927年10月21日) 理 事:李煜瀛黄郛鹿钟麟易培基陈垣张继马衡沈兼士袁同礼

故宫博物院维持员(1926年4月5—1926年12月9日) 卢永祥庄蕴宽

故宫博物院维持会(1926年12月9日—1927年10月21日) 会 长:江瀚

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1927年9月20日—1928年6月21日) 委员长:王士珍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吴仲超(1954年1月—1984年10月) 张忠培(1987年6月—1991年9月) 单霁翔(2012年1月—)

参考资料:故宫博物院-官网

扩展资料: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是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从2014年1月1日起,北京故宫博物院几乎每周一闭馆。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故宫即紫禁城内。北京故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北京故宫博物院-百度百科

虽然过了很久了还是有必要答一下 198+9年 中国考古学会第七次年会在长沙召开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就不多说了 当时有人踢提出考古学界联名声援学生 很多人都签了字 牵头的人正式张忠培先生 好了 告诉你发生了什么 剩下的事情自己脑补

为了培养下一代,为祖国的考古事业再创辉煌。

易培基:章太炎弟子,1925年10月10日—1933年7月22日任职马 衡:金石考古学家,1933年7月22日—1952年5月22日任职吴仲超:1954年1月—1984年10月任职张忠培:1987年6月—1991年9月任职郑欣淼:2002年10月10日—2012年1月10日任职。单霁翔:2012年1月10日起任职。

关于军事的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或出版地,起止页码. 你的就差时间和页码。一般如这样:刘国东.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经济意义[J].商业经济,2001,(9):10-18)前沿就是摘要,文章摘要。就是提炼一下文章所写内容。

军事理论论文的参考文献,你就自己随便写一写就行了,或者从网上找一找

比较权威的有:中国人名解放军军语和军事百科全书

战争与和平论文参考文献有很多,例如《战争与和平的断想》,《战争、和平与宪法共识》等等。

关于军训的论文参考文献

坚持走精干的常备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对高等院校学生和高级中学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我们对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实施军事训练,使他们牢固树立国防观念,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就能为我军实行战时快速动员,储备基层指挥军官、技术军官和后备兵员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已有高等院校1000余所,在校学生150万余人,每年招收新生60余万人;已有高级中学(含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万余所,在校学生700余万人,每年招收新生400余万人。如果他们都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做到寓兵于民,寓兵于校,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将会更加强大。一旦战争发生,将会源源不断地满足兵员动员的需要,保证战争的胜利。2.学生军训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需要国防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大、中学生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弱兴衰与国民国防意识的强弱有密切的联系。大、中学生既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年轻力壮,他们是国家最有希望的一代,是国防兵员的主要来源。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首选要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提高他们的国防观念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或出版地,起止页码. 你的就差时间和页码。一般如这样:刘国东.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经济意义[J].商业经济,2001,(9):10-18)前沿就是摘要,文章摘要。就是提炼一下文章所写内容。

论点:军训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军训、军训的内容、通过军训培养的素质到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国防意识从我做起 (为什么要军训、结合实事分析什么是国防意识、在学生时代树立国防意识)纪律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有纪律、从军训中得出的答案、如果没有纪律、纪律重要性的辩证分析、联系实际社会和个人生活)这种东西要自己经历过才行哦……

学生军训的意义(一)学生军训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而学生军训就是为培养合格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学生军训,除了学习初级军官和士兵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要进行政治教育,组织他们学习我国近代史,了解革命先驱奋斗的道路和英勇事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同党中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保持一致的自觉性;组织他们到农村、工厂、部队搞社会调查,体验生活,了解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现实。同时,由于军事本事也是一门科学,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并且包含了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学习军事,也可以促进其他专业的学习。(二)学生军训是加速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这就需要成千上万具有较高军事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去掌握。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经过一段军事训练以后,挑选一部分适合服现役的学生入伍,这对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是有好处的。我军已从全国各地方大学选拨了一大批大学毕业生入伍服役,在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后,根据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军将不断从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毕业选拔军人,吸收军官。通过这样的改革,必将更好地改善人民解放军官兵的知识结构,提高官兵的素质,加速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三)学生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坚持走精干的常备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对高等院校学生和高级中学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我们对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的学生实施军事训练,使他们牢固树立国防观念,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就能为我军实行战时快速动员,储备基层指挥军官、技术军官和后备兵员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已有高等院校1000余所,在校学生150万余人,每年招收新生60余万人;已有高级中学(含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万余所,在校学生700余万人,每年招收新生400余万人。如果他们都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做到寓兵于民,寓兵于校,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将会更加强大。一旦战争发生,将会源源不断地满足兵员动员的需要,保证战争的胜利。(四)学生军训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需要国防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大、中学生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弱兴衰与国民国防意识的强弱有密切的联系。大、中学生既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年轻力壮,他们是国家最有希望的一代,是国防兵员的主要来源。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首选要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提高他们的国防观念。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通过军事训练,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人民军队的传统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从而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崇勇尚武的传统美德,使全体公民都树立起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有备无患的国防观念。

关于张之洞的论文参考文献

《张之洞》张之洞长得不帅,个子也很矮,初任湖广总督时,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的一名画家甚至拿他开涮,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画上的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位同事。此画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如此诋毁朝廷重臣,败坏总督的名声,连属下都看不下去了,要求把这个画家抓起来,关进大牢严刑拷打。以张之洞当时的权力,抓个画家当然是小菜一碟,可是,他却选择了“退一步”,自掏腰包,把那幅画给买了下来。此举让轻视他的画家佩服不已,从此对他毕恭毕敬,再没有诋毁之作传出。清末怪杰辜鸿铭是名副其实的“学历帝”,一共拿了13个博士学位,精通英、法、德等9种外语,通晓文学、法学、儒学、工学。所以,辜鸿铭的狂妄也前无古人,不管面对平民百姓还是高官达贵,他说话从来都是口无遮拦,极尽刻薄之能事,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张之洞非常欣赏此人,常找机会和他聊天,可是辜鸿铭毫不领情,嘲笑奚落之语不绝于耳。当时,辜鸿铭的狂妄已经引起朝廷众多官员的反感,如果张之洞找个借口杀了辜鸿铭,报被奚落之仇,根本不会惹任何麻烦。可是,张之洞却选择了“退一步”,他不但没有打压辜鸿铭,还处处保护他,帮他躲过了朝廷的明枪暗箭。此举让辜鸿铭感激不已,从此跟随张之洞长达20年之久,成为其最忠实的幕僚。张之洞和李鸿章是死对头,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顺理成章也成为张之洞的政敌。张之洞从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时,接替他位置的人恰巧就是李瀚章。一路上,李瀚章的心里都在打鼓,两广本来就贫穷,张之洞在任时又做了不少大事,粗略算一下,财政亏空应该有2000万两银子,相当于国库三年收入的总和呀,这个烂摊子,让人如何收拾?因此,见面时,李瀚章根本没给张之洞好脸色。出人意料的是,在交接财务时,张之洞却说:“省库还有200万两银子,都留给你用吧。”李瀚章吃惊不小。按说,他如此敌视张之洞,就算有盈余,张之洞也不会给他留分文,没想到,张之洞却选择“退一步”,为他的上任铺平了道路。在得理时,没有咄咄逼人更进一步,而是弯下腰来后退一步,正是这后退的一步,让张之洞轻轻松松得到了百姓的尊重,获得了才子的效忠,化解了政敌的仇恨,让他最终成为晚清历史上的一代名臣。

给我个邮箱,发给你几篇

一发生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的甲午战争被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新兴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经过长期有计划的准备,利用英俄对抗的机遇.设置圈套制造借口,对中国和朝鲜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自丰岛海战至占领田庄台,仅八个月,日军就占领了朝鲜全境和中国辽东、山东两半岛,全歼北洋舰队,控制了制海权。至台南失守,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第一次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数千年关系史上的重大转折。以此为起点,日本的侵华活动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1900年,日军充当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的主力军;1904年日俄战争后,日军又重新占领了辽东半岛;1914年日军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出兵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1927年和1928年,日军又两次出兵山东,制造“济南惨案”,阻挠中国北伐。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更变本加厉,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先后进攻上海市、热河省、长城沿线和冀东地区以及察哈尔和绥远两省。中国步步败退国无宁日。卢沟桥事变又爆发了第二次中日战争,这决不是什么“偶然”事件,而是日本一贯推行侵华政策的必然结果,是甲午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总知,日本的资本主义是以甲午战争为契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甲午战争使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成为远东战争策源地。从此,日本侵略中国,中国被日本侵略的格局,在1945年日本战败之前一直没有改变。中日甲午战争暴露了日本的无信和野蛮,残忍和凶暴,贪婪和兽性。因此,要完整认识中日关系史,就应该寻根溯源,从甲午战争入手。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破坏,对中国历史命运产生的严重影响,其后果决不可低估,切不可因为岁月的流失而谈忘了这悲惨的过去。然而,日本的靖国神社至今仍供奉着在甲午战争中的“光荣战死者”13619名,以及侵台作战阵亡者1130名,合计14749名。他们中包括入侵东北战死的近卫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中将,入侵威海战死的第十一旅团长大寺安纯少将,入侵辽宁战死的“总督府”参谋长福原丰功少将和入侵台湾死去的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少将等侵略头子。他们和日本在二战中的甲级战犯一样,长期受到日本国民的参拜,6次受到日本首相小泉的参拜,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军国主义阴魂在日本始终不散。靖国神社不灭,军国主义不亡。勿忘国耻,强我中华。二第一次中日战争即甲午战争时期,中国是有着四亿人口的亚洲大国,日本只有三千万人口,国土也只有中国的二十六分之一。双方的兵力对比:海军大体相等,但中国的舰龄向对老化;陆军我强于敌,中国全体兵力共约63万人,前线作战兵力共约20万人左右,还可陆续集结;日本共动员陆军24万人,除第四和第七师团尚未参战外,基本上是倾巢而出,国内几乎成了空城。经过一年多的作战,日本耗费军费两亿至两亿五千万日元,超过了当年的全部国民收入,财力枯竭已无再战之力。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主要战场在中国本土,有人民的支援,后勤保障较方便,以逸待劳,有许多有利条件。国际舆论同情中国,日本在外交上,一直有列强干涉的压力和危险。所以在开战之初,多数国家判断中国将获胜。日本大本营也考虑过如果一旦战败,便退守保卫本土的“丙种作战”方案。海军军令部长就因为对战争缺乏信心而被撤职。日本各界亦有人认为第一次中日战争,“确是天皇势力的巨大冒险事业,是把初生的生命作为赌注的投机事业。”以上情况本应是中国可以抵御日本侵略的有利条件,但日本的投机和冒险却获得了成功。为什么日本能够得逞?表现在战场上的胜与败,必须首先从政治上去找原因。这是腐败而又守旧的清政府,长期积弱的必然结果,也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变法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结果。清政府在慈禧及顽固派的把持下,政治上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经济上不求发展,生活上挥金如土,对待西方的科学技术,基本上采取排斥和拒绝态度。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再甲午战争之前,自日军侵犯台湾吞并琉球后,中国朝野对海防建设是重视的。北洋舰队的组建成军,沿海重要港口的设防,绿营向练军的转化,军火工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成绩,中法战争中陆军的胜利,就是证明。但因为政治上的腐败,必然会阻碍军事上的发展。中国的军事制度,一直没有实行根本性的改革,没有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国防军。北洋水师虽具有相当规模和战斗力,因为慈褚挪用海军经费修建三海和颐和园,结果使日本海军后来居上,也丧失了优势。国势的衰败,使清朝官员对洋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前倨后恭”的变化。国门初开时,蓝服金发的西方人被视为异类,称为“夷人”,至于“东洋小国”的“倭人”则更不在话下。1873年,各国驻北京的公使要求同治皇帝予以接见。清延提出觐见时需行“跪拜礼”,以示国威。各国公使偏不给面子予以拒绝,僵持了四十多天,经过往返交涉磋商,最后清廷终于允行“三鞠躬”礼,才结束了这场可笑的外交纠纷。可是至中法战争时,清政府竞不顾国家尊严,委派英国人金登干“代表”中国政府,去巴黎与法国政府谈判议和,创造了主权国家外交史上的奇闻。在中日战争结束时,美国人科士达和田贝的劝告,对中国的换约决定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腐败的清政府已经从妄自尊大走向另一个极端,逐渐丧失了民族自尊心。总之,已经腐败而又陷于帝后党争的清王朝,在战前丧失了改革自强的历史机遇,守旧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三一个多世纪前发生的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较量。仅就战争角度而言,掌握了解敌方情况,对于战争胜负往往起关键作用,这就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政府为了实现侵华目标,用很大力气开展间谍活动,曾经对战争进程发生过重大影响。当时,清朝一位名叫易俊的御史就曾沉痛的说:“两国角争,间不容发,有备者胜,无备者败。知己知彼者胜,不知己知彼者败。……倭之虚实,我国茫然,而我之一举一动,有士大夫不知,而倭无不知者。”英国著名的谍报史专家查德·肯迪更明确的指出:甲午战争前,日本间谍大量搜集了情况,其中相当一部分为1884至1885年日华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战前,日本在华主要间谍机构为汉口的乐善堂和上海的日清贸易研究所。这两个间谍机关虽然在战争爆发之前相继解散,但他们搜集的大量情报及培养的大批间谍,在甲午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如侦察直隶海岸情况;选择山东半岛登陆点;侦察天津、上海的炮台和机器局(兵工厂);搜集渤海湾等地军事情报;严密关注北洋舰队动向等等。他们在写给国内的报告中,根据已掌握的情报,敦促日本政府发动战争。如“可乘之机就在今日,拖延时日使彼稳固基础,非为得策,故谓速战有利。”等等。战时,日本间谍的活动更加猖獗,“凡我之动静彼皆洞悉无遗,甚或暗中为之接应,为之向导,故彼攻击调度每合机宜,我仅多受其制。”在丰岛海战,进攻辽东半岛、威海卫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日本间谍都起了重要作用。如丰岛海战,是由间谍石川五一买通天津军械局一书吏,从而获得了高升号开船日期,并突袭成功;进攻辽东半岛,是由间谍向野间一先行刺探,被捕后又用2块银元买通清兵松绑后逃脱返回,使得日军一举攻占金州;进攻威海卫是由日本8名间谍提前在“近村购食物并鸦片烟,与村民狎,得威海、成山兵防状以去。”由此可见,甲午战争中,日本间谍的确成为军事行动的先锋。根据间谍提供的情报,日军“尽知我军情,先发以制我,致倭人招招领先,而我则处处落后。”不仅如此,日本间谍还为日军私递军火,接济米粮,并多次进行破坏活动。如上海吴淞口5万斤之巨炝毁于药水;湖北制造局机器及枪炮子弹被火焚;抓获石川五一时起获8箱地雷炸药,据石川五一供认,“欲用地雷炸药轰海光寺军火器械集聚之所。此寺一毁,则天津毁矣,海防废矣”;日本的外交人员也利用合法身份作掩护,致力于谍报活动。此外,由于技术落后,密码编制原始,规律简单,清廷的密电码被日方全部破译,日本由此掌握了中国驻日公使全部往返密电共54件。由于清廷毫无察觉,整个战争中一直没有更改密码,以至马关谈判期间,清廷与李鸿章的往来密电共22件也全部被日本破译。根据以上情况,在甲午战争中,日本的谍报活动是十分成功的。从战争本身角度看,日本的成功既是战略战术的胜利,又是谍报工作的胜利。根据日本间谍提供的情报,“倭人唯事事先发,故能制我之死命;我唯事事后发,故始终为倭人所制。”日本自己也认为正是由于间谍的出色工作,日本才能在战争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回顾以上百多年前的往事,不仅是对业已逝去的岁月作出历史判断,也是提醒我们今天不要放松了必要的警惕。四《马关条约》第四款规定,除了3000万两的赎辽费、每年50万两的威海卫驻军费外,中国还要赔偿军费2万万两白银,限7年内分8次还清。如能在三年内还清,利息可豁免,威海卫也可收回。清政府当时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足9000万两,依靠自身的财力,绝不可能在3年内赔偿全部偿款。为此,只有向列强各国举借外债。第一次应交赔款5000万两,连同3000万两的赎辽费,应在1895年9月以前还清,清政府只得开始活动第一次大借款。列强借款既可索取高额利息,又可附加种种条件扩大在华利益,所以俄、法、德、英各国都参加了竞争,要夺取贷款权。俄国为首组织三国干涉还辽有功,取得了优先权,但它自己因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投资巨大而显得财力不足,便从俄法同盟的关系考虑,联络六家法国银行组成财团,排除了德国,向中国贷款4亿法郎。年息4厘,折扣率为九四零八分之一,即借款1元实付元,除利息外再进行一次盘剥。以中国的关税作抵押,36年还清。除此第一次大借款外,清政府还曾向英国和德国银行,各借款100万英镑。1896年3月前,第二次五千万两赔款也将到期。为安抚对第一次借款不满的英国和德国,清政府向英、德财团共借款1600万英镑。年息五厘,折扣率九四,也以关税作抵押,三十六年还清。1898年6月以前,为三年还清全部赔款的最后限期,清政府又要借款还债。英、德、俄、法竞争达到白热化,四国公使轮番到总理衙门你争我夺吵个不休,借款条件更加苛刻,俄国和英国都提出了获取修筑铁路权的要求,而且对清政府使用了威胁恫吓等各种手段。经过半年多的争夺,清政府被迫宣布停止借款,转向日本乞求延长二十年还清赔款,而日本立即复照加以拒绝。清政府被逼得无路可走,只有再行第三次大借款。经过复杂曲折的斗争,财力雄厚的英、德银行终于争到了贷款权,续借1600万英镑。利息4厘5,折扣率竞高达八十三。以关税收入作担保,如有不足,则以苏州、淞沪、九江、浙东的货厘,宜昌、湖北、安徽的盐税共五百万作抵押,限期四十五年还清。以上大小借款共五次,以白银折算,本息合计不少于7亿两白银。这是因为借款还要加收的手续费。还债的方式是在上海交付白银,在欧洲兑换成英镑,金银比价随行情波动,中国大量以银换金,必然引起金镑涨价,由此带来的亏损难以计算。通过巨额借债,国际金融资本乘机掠取了中国的大部分财政收入,控制着中国的海关收入,每年约2000多万两,使中国丧失了许多权益。中国在沉重的债务枷锁下挣扎了三四十年,年年岁岁被高利贷吸干了血汗。民穷财尽,丧失了建设国家的宝贵资金,使当时的中国社会长期陷于贫穷和落后。从战争结束的1896年至1898年这三年间,日本的财政收入共计26890万日元。在这三年中,日本从中国共获得库平银23150万两,折合成日元共计36488万元,超过日本三年财政总收入36%。赔款的分配使用情况是:首先拔给皇室经费2000万日元。补充战费7895万日元,各种军事费用3379万日元。用作扩充陆海军的军费最多,高达19605万日元。剩余的3600多万日元;用作教育经费和灾害救济金。依靠巨额的战争赔款,日本一夜之间变成了战争暴发户,财力雄厚国力增强。在战后的十年间,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公司数由2844家,猛增至8895家。为保证军工生产和各行业对钢铁需求量增长的要求,用赔款建成了著名的“八蟠制铁所”,钢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2%,铣铁产量占53%,钢铁生产能力迅猛增长。日本利用赔款作资本,实行了金本位制。更加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便于引进先进国家的机器设备和获取外汇,从而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和各国争夺一席之地,成为当时称霸亚洲的军事强国。五说李鸿章“预言”似乎有点牵强,但李鸿章在甲午战败后与日本的谈判过程中确实说过这样的话:1895年4月1日,日方向中方提出了议和条款:“要求中国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自主;割让奉天南部地方、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领土给日本;以白银三万万两交日本作为赔偿军费,分五年交清,按年加每百抽五之利息……”,并限定“在三四日内”作出“肯定的答复”。4月5日,鉴于清廷的训示迟迟不到,四日限期巳至,李鸿章先行拟定并交给日方一份《说帖》,对日方的要求逐项予以答复论驳。其中,在谈到割让土地时,李鸿章首先指出缔约本为杜绝争端,如果勒令中国割地,“必令日后两国争端纷纷而起,两国子孙永成仇敌,传之无穷矣,”进而揭露日本要求割取奉天之地,目的在于“为训练水陆各军驻足之地,随时可以直捣京师”,“是欲为我永远之仇敌也”。《说帖》的结尾,李鸿章写了对伊藤博文(日方谈判全权大臣)的忠告之言:“两国民生后来数世之造化命运,皆在两国全权大臣掌握之中”,“中日两国官民日后或永远和好,或永为仇敌,则有关于日本之国计民生者甚大,不可不深思而熟虑之也。”李鸿章反复强调约章要有利于“永固邦交”,有利于两国人民之“利益福泽”,而不要“遭后人之唾骂”(请注意,李鸿章在《说帖》中3次提到“仇敌”问题)。《说帖》长达数千言,委婉驳斥日方条款,尽在情理之中。伊藤博文也承认:“笔意精到,仔细周详,将其所欲言者尽情地说了出来,不失为一篇好文章。”但主张:“与其在空洞的道理上和他们喋喋不休,还不如在事实面前使他们就范。”并于4月6日,送出复照,对中方的论驳一笔带过,不作争辩,以战胜者的姿态要求对日方的条款“或全案、或按条,可否之处,请即明复。”4月17日,中日双方全权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终于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停战议和的《马关条约》。条约仅将赔偿军费三万万两改为二万万两,其它均按日方原要求基本未动。李鸿章的“预言”终于言中。第一次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性质,成为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开端,使日本成了西方列强的远东宪兵和侵略中国的最主要国家,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暨第二次中日战争以日本战败宣告结束。现在,日本右翼猖獗,首相小泉6次参拜靖国神社,而李鸿章所说的“必令日后两国争端纷纷而起,两国子孙永成仇敌,传之无穷矣”至今听来,仍不无道理。

  • 索引序列
  • 关于张忠军的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张忠培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军事的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军训的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张之洞的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