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滴滴网约平台治理研究论文

滴滴网约平台治理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滴滴网约平台治理研究论文

对于滴滴来说,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前段时间,空姐事件刚刚被人们遗忘之时。就在8月24日时,滴滴又出现了乐清事件,一时间滴滴推上了风口浪尖。而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是源于我们熟悉的滴滴顺风车。在发生乐清事件之后,许多的网友在指责滴滴的不作为。甚至有些网友呼吁停用滴滴。在短时间内发生这种恶性事件,对于滴滴来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此同时,滴滴在道歉的同时,也免除了滴滴顺风车相关负责人的职务。并于8月27日凌晨下线了顺风车业务。从最近这段时间发生的两起案件来看,受害者也都是20多岁的女性。而遇上的滴滴顺风车司机也是社会的闲散人员,在朋友之间和亲戚之间的印象急差。通过这一方面看,在滴滴平台上对司机的审核存在很大的漏洞。让这些社会上这些道德败坏、人品缺失的人员流入到了滴滴平台当中,给乘客流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不过话又说回来。滴滴下线了顺风车之后,问题就真的能解决吗?滴滴顺风车到底真的该下线吗?在所有事件没有发生之前,滴滴顺风车的出现,的确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由于顺风车价格便宜,而且非常的方便。受到了许多用户的喜爱。尤其是在我们出远门错过当天的班车之后,我们可以借助滴滴顺风车平台呼到和我们通行的司机朋友。这比我们到长途汽车站买票坐车方便多了。当然,除了用户朋友的方便。滴滴顺风车也给司机和平台带来了较高的收益。据悉,顺风车成为了滴滴最赚钱的业务之一,平台从中可抽取30%的利润,而滴滴顺风车司机也会空载而归了。但是,这只是停留在没有发生这些恶性事件之前。自从空姐事件和乐清事件发生之后。这一切都变了。滴滴作为一家网约车平台终究还是抵不过舆论和监管部门的压力,将这项业务下架了。这对于平台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而相应的滴滴司机的收益也降低了许多。许多的滴滴司机朋友由于送乘客出远门,最后只能空载而归。回来的路费只能自己掏。不只是这样,滴滴快车、滴滴出租车等一切与滴滴有关的网约车服务,许多的用户对它充满了畏惧。在大多数用户眼里滴滴的安全性有很大问题。这也导致了现在滴滴司机和平台的收益减少。那么,滴滴顺风车这项业务到底该不该存在呢?其实这是许多人在争论的问题。这次滴滴采用一刀切的方法,下架了顺风车。我觉得的确不妥。因为这样以来,对平台、用户、滴滴车主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但是,如果继续的上线,谁都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事?总之,对于滴滴来说,顺风车业务诞生之后,乘客的安全性和平台司机的审核没有做到位,才造成了这么惨烈的事件发生。我们也希望滴滴和广大的用户从中汲取教训。只有平台不断的升级和用户朋友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才会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

在外部不确定性程度极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商业模式创新正逐渐成为企业创新的主要形式。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完世伟等,2014)。 如何建构具有竞争力和创新性的商业模式,更好地实现对用户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创造,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在竞争中维持其生存,乃至于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遇。 在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中,滴滴出行作为对传统出行用车行业形成巨大冲击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其商业模式创新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滴滴出行成立于2012年,目前已经成为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为用户提供涵盖出租车、快车、专车、公交、代驾、共享单车、租车、外卖和金融等多元化的以出行为核心的服务。 在全球范围内,滴滴出行目前与Grab、Lyft、Ola、99、Careem等构建的移动出行网络涵盖了全球超过80%的人口、覆盖1000多座城市。因此,通过对滴滴出行的案例分析,能够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更为系统和深入的分析。 一、滴滴出行的创业环境分析 作为开放系统的企业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其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受到创业环境的影响。创业环境是指与企业创业过程及行为密切相关的外部条件,由多种因素所组成。Gartner(1985)认为创业环境包括资源的可获得性、周边的大学及科研机构、政府的干预及人们创业态度四个组成部分。GEM(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在历年所发布的全球创业观察报告中将创业环境更为细分为十二个要素,不过在研究中通常将其整合为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支持、教育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和专业基础设施、进入壁垒、有形基础设施、文化与社会规范等9个方面(张秀娥和王超,2018)。基于GEM框架对滴滴出行的创业环境分析如下: 金融支持是指在创业过程中所必需的外部资本投入。创业企业在资本支持方面,主要依靠风投进行融资。中国风投市场发展迅速,包括国内外的创投资本为创业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张明喜和郭戎,2015)。滴滴出行正是依靠腾讯投资、高瓴资本和红杉资本等数十家创投资本的支持,才得以实现快速发展。 政府政策和项目支持是指政府所推出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规章制度的政策支持,以及直接项目支持。双创政策在2014年推出后,作为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滴滴出行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虽然由于行业特性,滴滴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但仍从“真空场域”、“黑车事件”等合法性缺失阶段走向了“政府许可”阶段(蔡宁等,2017)。 教育培训和研究开发转移是在创业过程中企业所得到的在教育培训方面的智力支持,以及在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的支持。近些年来,中国通过教育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在技术支持方面,从中央到地方推出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和转化政策。 商业和专业基础设施以及有形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固定成本支出,如办公场所和网络服务器的租金等。高昂的基础设施成本会提高企业创新成本,进而阻碍创业企业的发展。企业孵化器或高科技园区等相应配套政策的推出,为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卢钢等,2017)。 进入壁垒涉及到原有市场中的在位企业如何影响创新企业的进入(王珍义,等,2014),或者是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市场进入门槛以及政府的监管政策等。网约车的兴起对传统出租车行业形成冲击,而在技术和资本的支撑下,出租车行业的进入门槛已经不足以阻止滴滴出行通过新的商业模式改变传统打车市场格局。 文化与社会规范是指社会氛围和价值观是否支持创业。在双创政策的推动下,全社会已经形成浓厚的大力开展创新创业的氛围。 综合而言,从GEM的创新环境九要素来看,滴滴出行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这些要素的支持也是该商业模式在当前能够得到成功的重要前提。 二、滴滴出行的价值创造 商业模式的成功虽然极其依赖于创业环境的支持,但并不代表只要实现九大环境要素的支持,便必然会成功。商业模式是否能够得到市场和社会的认可,其核心在于是否能够更好地实现价值创造。企业的价值创造分为三类:顾客价值创造、企业价值创造和社会价值创造。 (一)顾客价值创造 商业模式创新在于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案,如何创造顾客价值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首要问题。顾客价值创造依赖于企业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开发或完善新的问题解决方案、不断改进对产品的投入过程,以及进行顾客关系管理三个方面(倪自银,2006)。 首先,对于开发新的问题解决方案,滴滴出行的平台商业模式将其目标顾客,即平台一边的乘客和另一边的司机通过平台实现连接,依靠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达成双方需求的精确匹配。其中,对于乘客而言,其需求在于能够获取更加便捷和高质量的用车出行服务;司机的需求在于能够降低车辆的空驶率。从乘客上车前使用滴滴出行APP进行打车到下车后通过线上支付车费,滴滴出行实现了乘客与司机的完美闭环,而这些是以往的电话召车和路边拦车模式难以做到的。 其次,在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完善方面。滴滴出行为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出行需要,在打车业务后,陆续推出了顺风车、快车、出租车、专车和共享单车等产品。而且,在技术和服务方面,滴滴出行也在不断进行改善,如司机和乘客的安全保障机制的推出,以及不断更新和应用的安全科技。 最后,滴滴出行通过品牌形象的宣传和维护、开展红包和礼券等促销活动,以及以微信和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顾客关系管理,以提高顾客粘性。 (二)企业价值创造 企业价值创造是指企业通过对资金、技术等资源的优化和整合,从而实现企业整体价值的增长。 作为互联网平台企业,滴滴出行的快速发展极其依赖于大量的资金投入及技术支持。在技术方面,滴滴出行一方面依赖于自身技术的研发投入,如从最初的基于LBS、GIS等定位技术进行智能手机APP的开发,到目前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技术为业务流程提供支持,以及自主进行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等。 另一方面,滴滴出行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如滴滴在地图导航方面先后与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进行合作,在支付方式上与微信合作,支持微信平台付款。在资金方面,滴滴出行通过与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为主的战略投资合作,得到投资方资金的大力支持,解决了其巨大的技术开发和推广方面的资金需求(张怀英,2018)。 除为获得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之外,滴滴出行也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的方式进行市场的开拓。在拓展国际市场业务时,滴滴出行选择以合作、投资的方式进军海外市场,尊重当地的创业者,分享滴滴的技术、经验和资本。如与美国 Lyft、东南亚的 GrabTaxi和印度的OLA合作打通产品,为中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的国际旅客群体提供无缝出行服务。 (三)社会价值创造 企业不仅需要为顾客和自身创造价值,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毕楠和冯琳,2011)。滴滴出行所建构的平台商业模式具有极大的网络外部性,在汇聚了大量存在用车需求顾客的同时,也创造了提供用车服务的就业机会,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超过3100万车主及司机获得灵活的工作和收入机会。除就业方面的社会价值外,滴滴出行通过降低车辆的空驶率,也节约了大量油耗和汽车尾气排放。 三、滴滴出行的盈利机制 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目的在于通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盈利,因此如何构建新的盈利模式成为企业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滴滴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司机在接入滴滴平台时,会承诺将其通过接送乘客所获取的收入与平台进行分享,目前各类网约车平台抽成比在20%左右,而这类佣金收入是滴滴出行所获取的直接收益。 其次,当乘客通过第三方平台向司机进行支付时,大量的资金开始向滴滴平台聚拢,由于存在结算时差,会形成大量的资金滞留,而这部分资金可以用于投资,从而获取间接利润。 此外,依赖于在前期运营中所积累的大量用户资源,滴滴通过为用户提供大量的增值服务进行盈利,例如为车主提供修养服务、保险理财方面的金融服务,以及汽车网络销售等。 四、滴滴出行的竞争格局 互联网经济存在规模经济效应和网络外部性特征,具有市场优势地位的互联网企业在特定领域中极有可能成为垄断厂商,并且作为在位企业构筑市场进入壁垒,从而在市场增速放缓背景下保护其市场份额(刘征驰和赖明勇,2017)。 对于滴滴出行而言,通过在2015年与快的合并,以及在2016年与Uber中国合并,滴滴出行在中国网约车市场中一家独大,仅在专车市场中的所占份额便已经超过90%。不过,从2018年初以来,美团、高德、携程纷纷布局网约车市场。 以美团打车为例,作为互联网外卖平台的美团拥有超6亿的用户基础,以餐饮、到店综合和酒店旅行为主营业务。凭借充足资金,美团通过网约车业务为用户提供多场景下的闭环型消费服务。而且,在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竞争中,用户具有多归属特性,并不会对某一平台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形成绝对的依赖和忠诚。 因此,美团打车在进入上海区域市场后的第三天便获得了30%的市场份额。所以,在网约车市场中,滴滴出行虽然会获取较大比例的市场份额,但面对其他潜在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并不会独占网约车市场。 五、结论及讨论 作为网约车行业的代表性企业,滴滴出行在多种创业环境要素的支持下通过其平台商业模式的创新颠覆了传统的打车市场,实现了顾客价值创造、企业价值创造和社会价值创造。虽然出于互联网企业竞争的特性,以及滴滴出行自身的因素,从而使得滴滴出行在当前的网约车市场中攫取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但同时也因为包括乘客和司机在内的用户的多归属特征,以及当前创业环境对其他新兴互联网企业在资金和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使得滴滴出行在网约车市场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格局,这也成为当前滴滴出行的商业模式的劣质所在。 面对当前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如美团打车、首汽约车、曹操专车等,以及潜在的进入者威胁,滴滴出行保持当前竞争优势需要在技术研发、市场维护和开拓,以及运营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因此,滴滴出行从2012年建立后,长期处于巨额亏损状态(孙冰,2019)。直至2021年的第一季度,滴滴才实现了盈利,但在本财年中是否能够保持盈利仍是未知。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通过汇聚大量的用户资源,以及打造“出行生态”的商业模式提供增值服务,滴滴可能会获得持续盈利,其关键在于围绕用户基础和出行场景能否找到更好的盈利途径。

研究滴滴打车的论文

最近公司要做一款跟滴滴打车功能很类似的APP,就自己研究了一下滴滴打车的实现原理,纪录于笔。 首先,得有自己的服务器端,司机端APP通过GPS定位实时获取经纬度,有变化时发往服务端。后台有一张表,这张表保存了出租车每一秒的经纬度坐标,剩下的就是后台的检索,检索时,按二维坐标检索出指定位置最近的坐标即可。像微信,最近的好友都是这个原理。目前mongodb, postgresql,均支持二维索引,mysql通过插件虽然也支持,但效果差强人意。 接下来,回到前端,你需要在前端的地图上实时刷新,每隔一秒,就向后台请求一次当前车子的最新坐标,然后把车子的位置重新设置到这个坐标上来,这就实现了你说的移动、停止、等红灯 这期间服务端只负责用户过滤车数据转发,所以压力并不大,当然要提前做好内存表的索引。 当然服务端构架不可能是单机的,因为用户连接众多,整个服务集群的构架会比较复杂,几句话无法说清。 像滴滴打车这样的服务端是比较复杂的,用户众多,同时在线量可能超过百万,以单机带1w用户来说都需要100以上的业务服务端。这100w的在线用户分布到众多的服务端上,要进行数据过滤也不是像单机服务器那样一个内存表就搞定的。 关于打车中语音发送的问题: 1、乘客启动滴滴打车软件客户端; 2、点击“现在用车”,按住说话,发送一段语音说明现在所在具体的位置和要去的地方; 3、松开叫车按钮,叫车信息会以该乘客为原点,在90s内自动推送给直径3公里以内的出租车司机,司机可以在滴滴打车司机端一键抢应,并和乘客保持联系; 4、在乘客到达目的地下车需要支付车费时,即可使用滴滴打车合作伙伴微信支付和QQ钱包进行线上支付,既可享受免找零烦恼,也避免了假币,丢钱包等现象发生,完成了从打车到支付的一个完美闭环服务,让用户的出行尽在自己掌握。 滴快车,专车,指派订单根据司机所在的位置,推送距离司机最近的订单,并保证在指定时间内只推送给一个司机。一个订单,同一时间只派给一个司机。司机听单时,只需点击[接单]按钮确认接单。 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未抢单,司机将不会再听到此订单。将会推送给其他司机。但不会出现接单失败的情况。 显示地图上司机的算法,可参考这篇文章

滴滴快车不靠谱……费话连天……欺诈行为

滴滴出行是一款免费打车软件。2012年,滴滴出行在北京中关村诞生,9月9日正式在北京上线。2014年5月20日,公司名称正式变更为“滴滴打车”。[3]2015年6月1日,滴滴快的推出的“滴滴顺风车”正式上线。2015年6月,滴滴出行与交通委联合成立专门工作组。2015年7月6日,滴滴出行宣布在内测一个“合乘拼车”系统;7月12日,滴滴出行和西安航空飞行体验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联合推出一号专机;7月16日,滴滴巴士正式上线运营。给人民带来了许多方便[4];9月9日,“滴滴打车”更名为“滴滴出行”,并启用全新LOGO,推出新版APP“滴滴出行”。同时滴滴快的完成了30亿美元的新融资,并首次公布了以中投和平安为代表的当轮融资投资方信息;9月16日,滴滴出行联合上海市总工会成立海鸥服务社;9月21日,滴滴出行与联想达成合作,提供订制企业用车APP;9月28日,滴滴快的宣布投资印度打车服务商Ola;10月初,获得国内首张专车牌照;10月15日,阿里健康对外宣布,携手滴滴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四个城市推出医生上门的服务。

创始人口述:滴滴是如何在创业早期脱颖而出的?

很多人都用过滴滴,目前滴滴的估值已经超过200亿美元。在本文中,滴滴打车创始人就为您分享了滴滴打车创业初期,如何在短短两年内高速成长、脱颖而出的?

滴滴打车创立24个月,上线仅18个月,成长为估值10亿美元的公司,这个速度我也没想到。

当年我们团队从阿里离职,兄弟们想着要创业,那时候寻找了好些个创业方向,有的听起来很靠谱,但是在实际论证或者前期实践中都发现走不通,就放弃了。

我们的出发点觉得一定要做大产业,做大众主流刚性需求。2012年各地市场上陆续出现一些O2O车队或者预约车类的创业项目,我们也在看,当时却并不看好,两年以前,出租车智能手机保有率不到5%,程维(滴滴打车创始人)说,除非每个司机有台iphone,这事儿才能做起来;另外出租车是一个强管制的行业,我们也担心今后会受限于政策因素。这个idea几乎要被我们毙掉了……

后来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我们是基于两个判断:一是论证下来认为一定要做一个大众主流刚性需求的产品;二是陌陌的出现。

我很感谢陌陌。那是 2012年2月,陌陌刚有点儿苗头要火,我第一眼看到这个产品,就说这个事情靠谱,陌陌的出现使得基于距离的应用突飞猛进,陌陌是通过距离提升社交的效率,打车和距离远近的关系更强大,对司机来说,500米的活儿他就愿意去接,但是两公里他就懒得去了。

受到陌陌启发,加之那段时间我在北京,打车非常痛苦,北京的冬天太冷,我曾经有过站在路边45分钟都没打到车的经历,觉得做基于地理位置的打车产品应该是靠谱的。

处处碰壁的初创期

我们阿里出来的人执行力非常快,有了这个初步的想法,团队一讨论也觉得兴奋,我们哥几个一共投了80万进去,就卷起袖子准备干活儿了。

别看滴滴打车现在很火,当时却处处碰壁,灰头土脸的。刚立项时我们就去见了VC,一共见了中国大约23家以上的VC吧,几乎市场上能叫得上名字的VC全部都见了,由于项目太过于早期,而且产品没有上线,这个概念又很新,几乎找不到市场上对标的模式,没有一家VC要投资我们。

那时候真的很惨。你知道我们产品怎么做的`?外包的。花多少钱?8万人民币,留下多少个bug?30多个!找出租司机预装,司机说,“你们是来流量的吧?”

我们演示的时候,总是揣两台手机,这个呼叫那个没响,这个手机又打不了电话……层出不尽的问题,很尴尬,于是我们产品只能用于演示。我跟程维讲:“要不要重新做一遍?”

程维说就这么干,这个产品跟技术关系不大,我们坚持这么往前走。当时我们对技术的认识还很粗浅,后来在这上面尝到了深刻教训,花了很大力气补足了技术力量。这是后话。

很快公司80万人民币花完了。程维就给我打电话再借钱,最后借了30万给他。我们大概花了110万人民币的时候,金沙江找过来了,那时候北京每天有200单。

和别的创业项目相比,我们省到了牙缝里,你能猜猜我们的广告费和工资怎么发的?所有的员工月薪5000元,只要来我这里就5000,不来就走。所以程维完全靠他的人格魅力在吸引了很多高手进来。

程维对控制成本、死抠广告费也很紧,一个月投1万人民币,这个月这家投500元,如果没有效果,就那家投500元,他就是这么抠预算的。

火箭速度般地冲刺

关于商业模式的打磨,我们一开始就非常清晰,要做可以规模化上量的平台。险峰华兴和真格投资的聚美只创立了4年的时间就上市了,这在业界已经算是奇迹,可是移动互联网比互联网速度还要快5倍。

互联网是飞机,移动互联网是火箭,要么一飞冲天,要么狠狠地摔下来,死得比谁都快。如果产品的量没直线上升,那就说明需求点找得不准,因为用户变迁是井喷的东西。

做滴滴打车时,从第一天我们就有几个不碰的地方,第一个是滴滴打车先不做硬件,有的媒体上说我们永远不碰硬件,实际上我们没说永远不做,只是先不做硬件,比如每台出租车上放一台pad或者智能终端。

现在你们能看到每个司机有一台安卓手机,实际上两年前智能手机在司机中的普及率还很低,那时候我们在司机端的推广还是比较痛苦,一些O2O打车或租车类的公司在车上部署联网的pad,但是我们觉得太重,会影响规模化发展。未来某一天也说不准,至少现在没有做硬件的必要。

第二,不做支付。大家都喜欢掌握说交易的闭环,要把支付绑定起来,但是2012年的社会大环境中,移动支付还不普及,用户支付有障碍的话,也会影响规模化起量。

第三,我们不做加价……滴滴打车做着做着,市场上就有了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我们这把刀要以最简单的方式冲到全国各地,任何锦上添花的东西我们都做不了,也先不做,要靠一个最简单的产品做到全国范围,这是在创业早期,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做的很多业务都是平台业务,平台业务只有一个壁垒,就是规模,凡是影响规模的事情我们都不做。

在这个市场上,要把规模做到极致,每天都要往前冲。时常要和竞争对手亮刺刀,刀刀见血。哪怕一个小小的疏忽,一两周的懈怠,就很有可能就是失去一个区域。

有一个细节是,我们当初抢司机时,所有的方法都用了,包括去出租公司宣讲、去各大火车站守着、去各大宾馆、去司机吃饭的地方和加油的地方,凡是能去的地方我们都去了,我们想哪种方法效率最高。后来摸出来了,在火车站守着跟司机说:“师傅你的手机拿过来,我们给你装好了。”

我们做了一个小插件,带着电脑接一下就可以了。如果让自己自己下载肯定有很大难度的,这是对移动互联网使用率相当低的群体,我们得帮他们装app。后来,我们发现机场是最重要的战场,但是搞定这个战场却异常艰难。经过各种努力各种死磕,我们最后拿下了这个战略要地。

我们开始在做滴滴打车时,第一版的产品体验很差劲,页面下面有什么导航、什么车流的提醒,很多乱七八糟的功能都挤在那儿。后来产品进行改版,坚持把语音做到极致。

关于用机器音叫车,还是每个用户真实的声音,我们团队内部也进行了很多讨论。后来在司机中做调研,司机每天开车在路上,听久了机器音会觉得很乏味,有审美疲劳,但是如果让每个用户需要叫车的声音都放出来,订单的真实性立刻就上去了,司机们也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还有方言,他们觉得有趣和真实。

我们有几个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核心原则,一是仅仅抓住应急需求,消灭二级菜单、实现用户零等待;二是让所有的小白用户都要用起来方便;三是要把距离因素用到极致。产品属性抓清楚后,就按照这个逻辑去设计。第二个版本我们坚持了语音,后来我们开始做预约订单,你会看到下面有两个按钮,一个做即时订单,一个是预约,就这两个按钮,简简单单,一目了然。

拼刺刀中成长

滴滴打车在飞速成长,市场上也有其他的打车应用在飞速成长,大家自然会碰到一起。各种竞争自然是免不了的,我们经历了区域战、价格战、融资战……每一场战斗都是拼刺刀,刀刀见血,但每一场竞争后,我们的团队都有成长,而且用户整体都被教育了。

比如我们的价格战,持续了两个月,后来即便是取消补贴以后,现在的订单也是每天100多万。这意味着在几个月时间内,我们的日订单从10万单,翻了10倍,用户已经养成了习惯。而可怕的是,市场渗透率也因为价格战,两个月就渗透完了!新的创业者很难从这个市场再进入了。这个事情为我们市场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滴滴出行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7月4日,“滴滴出行”APP因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国家网信办通知要求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APP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越界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无论应该收集的用户信息,还是不应该收集的个人信息,都想全部收集到,并且,还使用收集到的信息,侵害用户权益“大数据杀熟”,甚至损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是绝对不能够容忍的。 简单的孤立的信息单元,并不会有什么危害;但是,一旦利用互联网把孤立的信息连接起来,这些孤立的信息的价值能够无限地放大; 一张详细的全国道路地图,在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看到;即使是现代,绘制一张详细的全国道路地图,也是需要耗费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才能得到;然而,一个覆盖全国的打车出行公司,随时可以从数据后台拉出一张详细的动态的全国道路地图,并且,能够叠加历年数据,把即使已经荒废的道路都能标出来。 或许我们并不能想到其中的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经常在战争剧中能够看到,敌军被长途奔袭,之所以能奔袭成功,是因为当地人指了一条山间小道的剧情; 但是,在一张详细的动态的可叠加的地图面前,这些道路将无从隐藏,也不再需要当地人的向导指路。 现在,这样一家打车出行,掌控在一个私人企业的手中,会不会有信息泄露的风险呢? 或许企业家会坚守底线,不会主动泄露,拿去做一些非法交易; 但是,资本无国界,唯利是从; 所以,不得不防,安全的警钟需要长鸣; 或许不止一个互联网出行行业,其他行业,是否也需要以此为鉴; 非要拿头去撞由千万中华儿女筑起的钢铁长城,必然是要头破血流,必然是要失败;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经济金融类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选择:1、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2、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3、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4、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5、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6、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7、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8、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9、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10、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

题目不统一,读者根据自身情况自行拟定。

为明确网约车经营服务的安全要求,提升平台运营质量,滴滴出行近日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属企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发布了《滴滴网约车安全标准》,涵盖滴滴在安全责任制、驾驶员与车辆管理、安全响应处置、隐患治理与风险管控、安全绩效管理等各方面的详细要求,共包含96项条款和19项安全制度。

滴滴出行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滴滴网约车安全标准》

目前,对于巡游出租车、网约车,国家层面及行业层面均未制定专门的安全标准,滴滴制定的企业标准,属于网约车乃至整个出租车行业内的首个安全标准。

此前,滴滴首席安全官侯景雷表示,安全标准是滴滴在安全方面的重点工作之一。他说:“建立网约车行业安全标准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一旦做成,绝对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那是一种‘时代的使命感’。”

据悉,滴滴网约车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采取四级架构:以安全标准作为统领、以安全制度作为依据、以安全流程作为载体、以安全规程作为保证,确保安全工作贯彻落实不变形、不走样。

滴滴出行发布《滴滴网约车安全标准》

滴滴制定网约车安全标准,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意见》明确指出“加快完善新业态标准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主动制定企业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据了解,滴滴发布行业领先的网约车安全标准,展现着平台维护乘客和司机出行安全的初心,有助于推动网络预约出租车安全方面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的落地及完善,进而促进行业整体安全水平的提升。

一直以来,滴滴高度重视保障乘客和司机的安全。2019年,滴滴预计网约车安全投入将超过20亿元。截至2019年7月,滴滴安全工作团队已扩充至2548人,梳理、查找、整治103个安全隐患。

此外,今年以来,滴滴还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推动安全透明化,公示安全运营情况,听取公众意见、建议以及促进社会共建、共治。其中包括举办安全媒体开放日、发布《2019第一季度车内冲突安全透明度报告》《2019上半年滴滴与警方共筑安全六项进展》和《2019年一季度滴滴协助寻找失联用户数据透明度报告》,并就安全议题先后发起了9次公众评议。

文章来源网络

滴滴出行风险研究4000字论文

滴滴公司被罚款亿,侵犯用户的隐私信息,严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在2015年滴滴就通过打车信息推演出国家各部委的工作情况,由此推测国家重要部门的关键数据,这对于我们国家的安全来说,可谓是致命的背刺!

滴滴的第一大股东是日本软银,第二大股东是美国优步,此外在董事当中,还有一位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美国人,曾经是美国的军官,2020年就曾要求滴滴公司把数据交由美国检查,资本逐利无可厚非,但是国家安全不容破坏!

滴滴公司的行为已经触碰了绝对的红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恶意收集我国基础信息,威胁我国的国家安全,情节极其严重,让所有人在滴滴面前毫无隐私可言,一些政府要员、科研人员、军人亲属也都在使用滴滴,这已经不仅仅是侵犯个人隐私,更是危害国家安全!

滴滴在运行过程中存在16项严重违法事实,收集用户截图信息、剪切板信息、人脸识别、年龄工作、家庭住址、单位地址等等,真的是细思极恐,凡是手机里的信息都被过度收集,这不仅仅适用于滴滴程序,而是有着更为不可告人的目的,早已上升到了国家安全层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滴滴公司也不断壮大,在长达七年的时间中,我们国家上亿人的海量出行数据全部处于透明的状态,国家的街景、数据测绘对滴滴来说一览无余,就相当于在街道上安装了无数个摄像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透明,处于别人的监管之中!

对滴滴程序的通报中也严厉地指出网络安全审查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早已经不是一家合法运营的公司,让国家的国民个人信息和基础数据信息处在危险的边缘!

滴滴公司的运行显然不仅仅是一家商业公司的目的,在责令其整改的情况下,仍未进行全面深入改正,已经严重危害到了国家安全,置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于不顾,给国家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风险隐患!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即使是在虚拟世界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企业也要尽职尽责,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恶意损害其他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面临的话就是说是有更多的人去做这些车,那么作为出租车等等的话,就可能对他们有一定的一些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捋一下事件的前因后果,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6月10日(北京时间),我国第一部关于数据安全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公布,并将于2021年9月1日正式施行。

6月10日(美国时间),滴滴正式向美国证券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计划以DIDI为股票代码,申请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美东时间6月29日(北京时间6月30日00:45分),滴滴在美国进行了首次公开发行(IPO)筹资40亿美元,当时大部分国人都在睡梦中。美东时间6月30日早(北京时间6月30日晚)滴滴的股票在纽交所开始交易。而这时国内相关部门都在喜迎百年华诞,全国人民都在聚焦北京。

别的公司上市都非常高调,又是敲钟又是开新闻发布会又是邀请全球媒体宣传,都恨不得抢占所有媒体头条和热搜榜。而滴滴上市则极为低调,没有任何庆祝,没有任何软文宣传,甚至连最基本的敲钟仪式都省了,公司管理层和投资人连朋友圈都没发。滴滴上市不仅低调,还借助盛大节日的掩护。全国人民沉浸在激动而热烈的情绪之中,媒体都在报道党的百年华诞。

7月2日,国家网信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国家网信办的公告还说,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停止了滴滴出行的新用户注册功能。这个“扩大”两字就很传神了,因为防范的是扩大而不是风险,说明风险已经发生了,叫停只是亡羊补牢。

7月4日,审查结果出来了,说是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并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需要注意的是,网信办进行安全审查的依据是《国家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对应的分风险不仅仅是用户信息泄漏的风险,更威胁到了国家安全。

滴滴收集个人信息是众所周知的,在滴滴面前,我们都像是透明人,你去了哪里,滴滴上都有记录,而滴滴收集的信息,还远不止这些。按照滴滴的《个人信息保护及隐私政策》,其中定义的个人信息范围大到令人不寒而栗:包括用户密码、身份证号码、面目识别特征,银行卡号等等。

等于说是滴滴掌握了你的一切信息,基本上可以把你进行精准地画像,直接通过大数据杀熟,或者把你的数据卖给商家,最大程度开发你的商业价值。对于升斗小民,我们的个人信息不值钱,但是数亿人的信息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宝藏,也可以成为某些国家获取中国情报的重要途径。滴滴掌握的交通大数据,是可以用来判断中国现在的交通便利节点,以及人口产业集聚区的,即使只是审计报告、财报附。

滴滴在美国上市很可能有如下情况:第一,从事敏感职业的用户,他们的信息存在暴露的风险;第二,中国人的整体信息泄露;第二,国家的地理地图数据,受到严重威胁。没有在美国上市,国内数据也被禁止出境,也在政府的监管范围之内,危害可能还没那么大。但是在美国上市之后,性质就变了。

2020年12月,特朗普签署了《外资公司问责法》。不光要求公司不受中国政府控制,还要求在美上市公司披露机密信息,同时美国政府还要审核。

公司一旦在美国上市,就需要严格遵守美国所有制裁和实体清单制度,不说变成美国的二鬼子企业,也差不多了。所以一个主营业务在中国的企业,恬着脸逆势到美国上市,也是够够的了,行为已经表明了立场,故意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非故意地出卖国内信息,都是合乎逻辑的。美国一边要求企业摆脱中国的控制,一边却在给企业安插一些奇怪的人士。

滴滴赴美上市,相当于给美国递刀子。因为既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对美国也没什么威胁,反而可能成为刺探中国情报的利器。美国人既可以通过官方审查,要求滴滴提供数据,也可以通过情报人员渗透,或者通过滴滴采购特种设备,秘密窃取数据。滴滴除了收集个人信息和数据,还收集中国道路的实景信息。每一个挂靠到滴滴旗下汽车,都在义务地为滴滴收集道路以及街景信息。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怀好意的人,却正在想方设法,利用各种人为或技术手段,窃取关键情报,从这个角度,滴滴必须在政府的严格管控之下。

最后总结:在美国不断敌视中国的大背景下,中国必须加强在美上市企业的互联网安全审查监管,守护好数据主权和信息主权,最终是为了守护国家安全。

你给改成创造不同的阶段面临的风险是什么?滴滴打车创业其实刚开始也一直很好,后期就是出现了一些事故问题。

滴滴出行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滴滴打车有什么样的优缺点,我们先来说一下滴滴打车是怎样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并且被大众所接受逐渐适应的过程。滴滴打车2012年9月9日在北京上线同年的12月获得了A轮金沙江创投300万美元的融资,接下来滴滴打车继续优化软件简化注册流程并用现金流的方式向全国铺开宣传通过线上线下向用户发放优惠券的方式让公众逐步接受滴滴打车。

我们来说一下滴滴打车的优点:一、滴滴打车缩短了乘客和司机的距离,做出了一个乘客和司机紧密相连的O2O的闭环。二、颠覆了当前打车市场的格局,滴滴打车这个强而有力的对手的出现使得市场发生了改变为了不使乘客流失,出租车会针对这一现状做出相对的改变和政策的调整。这个竞争的直接受益者就是我们的乘客,乘客将享受到更好的服务更优惠的价格。三、改变了当前我们所说的打车难服务差价格高等乘客所反应出来的问题,乘客可以直接通过滴滴打车这个平台预约到司机,不用再站在马路边挥手等车,优化了乘客乘车体验。四、通过滴滴打车这个平台可以享受到各种不同的车型,便于乘客购买爱车时有选择。

其次我们来说一下滴滴打车的缺点:一、司机的技术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乘客的安全。二、司机的素质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乘客的安全。前段时间的新闻打滴滴打车的司机为了五星好评竟然做出威胁乘客的事情出来。

综上所述一个新兴事物的出现都包含这优点和缺点,但不可否认的是滴滴打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优化了人们的出行体验,打破当前的格局。我相信每一个新兴事物都是处于一种上行的状态对于滴滴打车的缺点,滴滴打车的公司正在逐步的进行优化和升级,做出更适合市场更符合发展规律的滴滴打车。

我感觉那是这样的,滴滴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种全新的出行的方式,滴滴的出现无疑是满足了大家对于出行的更加的便利的选择,但是我感觉那就是这样的,任何的事情的出现都会伴有着优点和缺点的。所以那,我们现在就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一下滴滴的优点和缺点。

首先那来说一下优点。第一点,那就是滴滴打车可以提供很准确的定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打车的方式。你可以在自己的住处就可以简单的打到车,而且你也不需要去等待,当滴滴的司机到了以后就会告诉你,你就可以上车了。这样的方式就减少了很多的时间的浪费,也不用去很远的地方打车,也不用担心在上班高峰期的时候会堵车甚至是打不到车的情况的出现。

这样就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时候滴滴的出现真的是解决了我们很多的困难的。

第二点,就是滴滴提供了顺风车,这点其实也是很好的。因为现在打车还是很贵的,特别是大城市里面。要是天天打车的话,也会有很多人是接受不了的,但是如果是做公交的话会浪费掉很多的时间,所以滴滴的顺风车就会字解决这样的问题的上面做出了一个很好的作用。

我感觉这样的想法的提出也是更大的程度上面相应了低碳环保这样的说法的,毕竟嘛,你自己打一个车也是打和别人一起也是一样的。那就和别人一起喽,不仅仅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面减轻了你的经济负担还可以为很多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机会。

第三点,就是我感觉不是滴滴本身的优势了,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样的,至少是我感觉是就是滴滴的司机真的是都非常的有礼貌,会在你的旅途中为你提供更加的优质的服务,这是普通的出租侧司机做不到的。

但是任何的东西有好的一面就会有坏的一面,下面就来说一下滴滴的缺点第一点,就是我感觉现在的滴滴的价格真的是有点高的。

现在的滴滴不单单是需要收取用户路程数进行金额的计算还会有时间的费用。其实我感觉这样的就是不太好的,毕竟你收取了两种钱。这就是一种欺消费者的行为,至少我感觉是这样的。

最后那,希望滴滴可以带给我们用户更好的服务的体验,希望千帆过尽你可以做最初的那个你。

一、概述 1、体验环境 产品名称:滴滴出行 产品版本:v 设备型号:ipad mini2 操作系统:ISO 体验时间:2016-10-25 2、产品简介 2015年9月9日由“滴滴打车”更名而来。最初滴滴从打车出身,而后开始不断扩展形式,代驾、大巴、专车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中的出行方式。滴滴出行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正在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3、产品定位 快捷、方便的打车应用。 二、需求分析 1、痛点: 1)乘客端——打车难: 上下班高峰期、节假日打车难                                         偏远地区打车难                                         恶劣天气、深夜打车难                                         打车等待时间不能保证 2)司机端——空驶率高:  接活方式以扫街为主,效率低,浪费油钱和精力                                             愿意接中长途和顺风车生意                                             选择性接单造成空驶现象 2、需求: 乘客端:提高出行舒适度、出行效率 司机端:接到合适的单,降低空驶率 三、用户分析 专车司机用户——中坚砥柱人群专车司机人群构成主要以中等收入水平的70、80后男性为主,大部分专车司机教育程度在大学专科及以上,拥有自己的私家车并多以兼职形式进行专车运营,呈现出工作职位稳定、看重家庭因素、渴望更多收入的社会中坚砥柱人群特征。 出租车司机用户——大龄高压人群出租车司机以男性从业者为主,多数已成家立业并过着居家生活,受教育水平较低且年龄分布明显偏大,收入高于地区平均水平,而相比专车司机与专车乘客收入明显偏低,生活压力更大,呈现出家庭责任重、生活压力大的大龄高压人群特征。 专车乘客——有钱任性精英阶层专车乘客中男女比例较为平均,主要以70、80后为主,未婚比例相比专车司机与出租车司机更高,受到过高等教育的比例高达,另外专车乘客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工作中高端职位较多,约租车服务出现之前专车乘客 自驾 和乘坐出租车比例较高,显示出高学历、高收入、高生活品质的精英特质。 四、产品结构图 将出行方式置于顶部的标签栏,方便用户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个人菜单栏、消息栏分别在左、右上角,将与产品核心功能无关的功能放置在其中,核心功能的内容占了屏幕近2/3的面积,突出了滴滴出行的核心功能。 五、核心功能分析: 置于顶部的标签栏,方便用户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 地图上很直观地看到车辆数量、司机实时位置,需要等待的时间(很人性化,尊重用户的时间) 白色的小车表示快车,黄色的小车表示出租车(很符合出租车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黄色也给人安全的感觉) 输入地址时,除了系统推荐,还会显示最近使用的地址,更加方便用户使用,满足“快速叫车”的目的。 1、快车 快车分:拼车、不拼车 点击图1中“+”,跳至图2,增加“出发时间、加小费”(可能考虑到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付小费的习惯,弱化了这个功能,也减少了司机额外收益,尤其是现在由于滴滴减少司机端补贴,“加小费”可以是除补贴之外能鼓励司机接单的按钮) 建议:小费只有0、10、20、30元四种选择,可以增加小额小费,降低用户给小费的门槛,也给用户更多选择 2、出租车 出租车按出行时间分:现在、预约 很人性化为用户设置了“自己乘车”、“为他人叫车”以及“捎话”选项 “捎话”除了罗列出可能会高频用到的标签,也给了用户自定义输入的选择,限制在20字以内,提供标签和限制字数,均降低用户输入的门槛,也方便司机快速阅读获取关键信息(考虑到司机驾驶的安全性,不宜阅读过多字数) 选择乘车人,除了用户自己需要叫车,有时候朋友没带手机、或者没安装滴滴等情况,选择“为他人叫车”则可以解决朋友需要叫车的需求。 界面中“自己叫车”是黑色字,“为他人叫车”是灰色字,但是点击这两个按钮,都会进入同一个页面(上图图2),只有再点击“自己乘车”才能完成用户给自己叫车这一步骤。 建议:当点击“自己乘车时”,卡片上移,直接在(上图图1)“自己乘车”下方显示用户信息,而当点击“为他人叫车”才跳至上图图2 点击“呼叫出租车”,出现确认叫车的提示框,而不是直接叫车,避免用户由于失误或者其他原因叫错车,因为这种原因取消叫车,用户则需要重新叫车,并支付取消费用,加大了操作和金钱成本,也会耽误司机。 “现在”选项中有“打表来接”,点击后,右下角“捎话”按钮显示为“3公里内打表接”,点击后跳至上图2,自定义输入框由系统键入“3公里内打表接”。 建议:将“捎话”换成“3公里内打表接”,很容易误导用户,建议在图1中“打表来接”直接换成“3公里内打表接” 选择“打表来接”后,点击“预约”,界面中“捎话”依旧换为“3公里内打表接”,如果要取消打表来接,操作是点击“现在-打表来接-预约”,即可进行预约操作 建议:在“预约”界面中加入“3公里内打表接”(至于为什么不是“打表来接”,原因在上一条) 2、顺风车 顺风车界面较之其他界面,略显繁杂,虽然发布行程属于核心功能,但是两个很瞩目的黄框横亘在白色为主的界面中央,很阻碍视线的流动 建议:将发布市内行程、跨城行程按钮放置于底部标签栏 对于大众而言,常用路线无非家、学校、公司,只有点击图中相反方向标志,才会出现出行时间,并且需要用户亲自输入路线名字 建议:路线名字推荐家、公司、学校,自定义输入,上下滑动即可 查找同路人页面,只有上下班时间,如果用户需要更改出行路线,至少需要4步操作到达“添加常用路线”,还不计返回继续查找的步骤 建议:在查找同路人页面,添加输入地址的按钮 一般人们会搭信任的人的顺风车,所以信任值这个功能对用户很重要,可以看到滴滴在这方面做的努力有: 1)寻找车主时,可以按男性、女性优先进行筛选(但也有未完善性别等个人信息的情况,需要加强引导用户完善个人信息) 2)查看对方顺风车主页,可以看到认证信息、信任值、评价,黑名单功能(不清楚用户、司机双方给对方评论是否公正,建议滴滴建立双向评论机制,防止恶意或者刷好评) 4、其他 1)专车 依旧分“现在”、“预约”,增加了“接送机” 黑色小车代表专车,给人高端、商务的感觉 2)代驾 针对用户自己无法驾车的情况,如酒后、长途行驶,或商务出行等,通过地图可以直观看到附近代驾司机所处的位置,代驾司机图标是戴着白手套手握着方向盘,戴着工号牌、面容略带微笑的男士,给人一种值得信任的感觉。 分“日常代驾”、“包司机”,包司机选项又分市内、跨城,并且有出发时间、服务时长选择 3)试驾 车辆销售过程中,厂商(营销不透明、反馈数据少)、营销上(成本高、车辆少)、用户(预约慢、出行难、时间短、体验差)三方需求存在很大的缝隙。 试驾能够让乘客在车主的陪同下驾驶车辆,与车主交谈,了解车的性能。不同于滴滴体系中传统的司乘关系,试驾增加了车的角色,车主和乘客基于某款车建立关系。 4)公交 系统会根据距离用户最近的公交站,在底部显示经过此站台的公交车,会有动态的雷达状标志提示到站还有几分钟 点击底部“磨子桥站”,会跳至显示此辆公交的详细信息(用户一般会点击“34路”,不容易想到点击站台去查看公交的详细信息,可能是考虑到每点击一路车,卡片显示的是到站还有几分钟,再点击车,也许会造成误导) 很人性化标识出地铁换乘点,并且不止显示一辆102路的信息(当用户错过第一辆时,方便用户根据第二辆到站时间,判断是否选择其他出行方式,或是继续等待) “纠错”按钮,考虑到了公交线路有时会有变动,或者线路统计错误等原因,另一方面也让用户有参与感。(想吐槽下粗糙的红包图案) 5)租车 限购又限号、打车难、养车贵……有用车需求的群体部分转向租车方式。艾瑞网研究数据显示,租车软件的用户需求按照用车目的可分为旅游租车、商务租车和日常租车;按照租车地点可分为异地租车和当地租车。六、关于滴滴的一些思考 滴滴出行界面采用橘色白色搭配,核心功能占去2/3的屏幕,次要功能放在左、右上角,引导用户始终聚焦在打车的核心操作,操作界面流畅、美好,学习成本低。 滴滴出行作为一款生活类APP,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巨大改变,从滴滴试驾作为“线上4S店”在售车流程方面的商业试水,可以猜测根据使用场景,未来滴滴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旅游、医疗等方面的扩展。但最近滴滴出行给乘客的折扣、给司机的补贴越来越少,很大程度减少了两端用户的使用频率,加之用户对互联网专车出行的安全性持有怀疑,亟待于在鼓励两端用户使用,以及增加安全性和信任感方面做努力。

写在前面: 打车存在排队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供需失衡,关于宏观方面的供需方面的问题暂且不论,这里只讨论排队流程发生时的流程处理。 无论是线上排队系统还是线下排队系统, 排队系统的基本结构由四个部分构成:来到过程 (输入) , 服务时间, 服务窗口和排队规则【1】。 针对排队系统的改良,实质就是对四个部分体验的优化。 图:排队模型 1.来到过程 基本描述:针对乘车模型,来到过程实质是乘车用户发起乘车请求的过程。排队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短时间内某区域的乘车需求和车辆供给不足造成的。 解决方案: 司机端:提前引导聚集,缓解供需失衡:根绝大数据预测某时间在某区域的周期性突发请求(如商业中心电影散场、文艺中心集会闭幕等),在一定时间阈值内引导司机获取这些区域的订单,增加该区域的司机数量。 乘客端:鼓励用户非高峰到达;提醒用户可能存在的高峰打车问题,引导用户提前预订车辆; 2.服务时间 基本描述:排队系统的服务时间在乘车模型中可以分为3大部分:1请求发起到司机相应的时间;2司机接单到抵达乘客上车地点的时间;3司机载客到乘客目的地的时间。 图:滴滴排队服务时间 解决方案:由于接泊时间和载客时间是非排队过程也存在体验,而针对这两部分的优化也存在很多(如在乘车过程中提供视听服务、零食周边等),故不详细讨论,只针对第三部分的时间。 乘车请求发起到司机响应阶段,用户的客户端页面主要包含三个核心元素:1前方等待人数;2预计等待时间;3已等待时间。界面虽然高效,但给用户深深的焦虑感和不确定性。 建议采用多项目策略【2】 ,在总服务时间不变情况下,通过提供交叉服务,摊薄某项目服务时间,缓解过长等待的焦虑情绪,提高用户满意度。多项目策略可优化等待界面,根绝用户等待时间提供诸如短视频等娱乐属性服务。 建议构建用户的焦虑模型 ,用户对于时间的忍耐度存在差异,根绝忍耐的极限,对于预测的等待时间进行小范围调整(大范围调整涉嫌欺诈),增加用户耐受以及等待过程中的沉没成本,降低用户取消订单率。 3.服务窗口 基本描述:滴滴的服务窗口目前可以分为快车、专车、顺风车、出租车、公交、单车等。关于窗口的主要属性包括1.平均排队人数;2平均等待时间;3.平均服务人数;4顾客耐受时间;5数量;6窗口的串并联属性【3】。 图:滴滴出行目前存在的服务窗口 解决方案:1.打车方式并联,提高效率:提供用户多方式打车并行的功能,在用户对于价格敏感度不高的情况下,打包使用用户可接受的打车方式,减少订单等待时间。2.多打车方式信息显示,告知用户期望了解的信息,让用户进行价格、时间的评估,方便用户选择打车方式。3.应急服务窗口推荐:对于目的地距离较近的顾客,联动单车服务,推荐进行单车出行;对于某区域定时定量定线路的情况,衡量产出收益,提供大巴等载客量较大的高效率出行工具;针对某区域时间路线重叠的顾客,提供非常规状态下的拼车建议(平时由于私密性不愿意的拼车的顾客,当前因为从同一区域到另外相近目的地的用户,很大概率存在社会联系,会降低拒绝拼车的心理门槛)。 4.排队规则 基本描述:滴滴的排队规则之前存在加价系统而被谴责,目前采用的先到先服务的基本原则。 解决方案:由于加价插队这种非友好操作不可实现,可以为愿意拿钱换时间的用户进行差异化服务,为他们提供调度车,通过增加调度费用,在可接受的等待时间内,从其他区域调度车辆进行载客服务。 末尾奉上脑图: 图:排队解决方案-脑图 参考文献: [1]王兴贵,焦争昌.基于排队论的银行排队问题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58-60. [2]魏仁干.基于顾客满意的多项目排队问题研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1,25(04):56-59+68. [3]王莹.排队论模型求解就医排队问题[J].科技资讯,2010(17):238-239.

  • 索引序列
  • 滴滴网约平台治理研究论文
  • 研究滴滴打车的论文
  • 滴滴出行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 滴滴出行风险研究4000字论文
  • 滴滴出行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