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时代,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多,中国对高质量英语人才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英语教学在中国高等 教育 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肩负着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任。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 毕业 英语论文 范文 大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毕业英语论文范文大全篇1 浅谈老水手的心理历程——《苦舟子咏》 读后感 [摘要]:《苦舟子咏》是英国19世纪湖畔派诗人柯勒律治的一首长诗。全诗是一个充满了奇幻之美的的航海 故事 。全诗探索人生的罪与罚问题,诗人把热爱宇宙的万物泛神论思想和____思想结合起来,宣传仁爱和基督____罪思想。诗中的水手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水手杀掉信天翁表示他拒绝社会给他的礼物,他除掉了深爱自己并代表超自然的事物,也就除掉了对这个世界的感情,最后水手内心发生转变,以新的态度对待自然,为此他才得以解脱出来。 [关键词]:老水手;道德;内疚;痛苦;赎罪 Abstract: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is one of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masterpieces. It is a long poem, telling a story in the form of ballads .The poem can be approached as a dream voyage to another realm, as a story of sin and expatiation, or as the quiet essenti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alienated isolated modern individual. 一、作者简介 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年10月21日生于英格兰西南部德文郡一个乡镇牧师的家庭。9岁丧父,被送往伦敦基督慈幼学校上学,熟读希腊、罗马文学。19岁入剑桥大学,与骚塞相识。当时两人都同情法国革命,但又都害怕革命暴力,于是设想去美洲建立乌托邦社会。计划失败后柯尔律治移居英格兰部西部湖区,致力于写诗,并与华兹华斯结成密友。他憎恶资本主义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于是远离城市,隐居于昆布兰湖区,寄情山水或缅怀中世纪的宗法社会。他们创作出歌颂大自然的或美化宗法制农村生活方式的诗篇,以抵制丑恶的资本主义现实。因此被称为“湖畔派诗人”。1798年,两人合作出版著名的《抒情歌谣集》。同年他与华兹华斯兄妹到德国 留学 ,被康德的哲学和耶拿派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所吸引。回国后继续居住于湖区,与华兹华斯保持往来。柯尔律治年青时代即患有风湿痛等多种疾病。为求镇痛他长期服食鸦片竟至上瘾,故健康大受损害。晚年他贫病交加,1834年7月25日逝世于海格特。柯尔律治的作品以真的细节描绘超自然的神秘事物,令人甘愿暂时不去考虑普通情理而信以为真,并在领略到一种怪异的美的同时获得教益或良知的觉醒。柯尔律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建设,不仅影响过他的同时代人,也影响了包括和他政治态度相左的拜伦、雪莱和济慈,而且,对于时至今日的诗歌艺术探索者,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他在英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浪漫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 二、《苦舟子咏》简介 《苦舟子咏》是柯尔律治唯一一部完整的长诗。这部长625行的叙事谣曲是一个神秘恐怖的浪漫故事:一名老水手对一个赴结婚宴的客人讲述了他自己的可怕的故事。客人想走开,赶快去赴宴,却为老水手眼中的特殊表情所吸引住,不得不站在那里把这个故事听完了。老水手和同伴们坐了一艘船出海去。一路上很平安。然后遇到了一阵暴风,暴风过后,这位水手却无端地射杀一只了航海者认为好运象征的信天翁。因此,厄运又降临了。船驶进静海中,那里没有风也没有浪;太阳如火如荼地照耀着。海水绿绿地满载着腐物。船停在那里不动,老水手被视为这次厄运的造因者。水手们都渴得要死去,仿佛有一只船要驶进救他们却又消失不见了。那是一只幻船,水手们一个个都死在甲板上,每个死者的眼光都注定在这位杀死信天翁的水手身上。全船的人,只有他没有死。后来,他对于自所做的恶罪觉得悔恨。于是天使们可怜他的悲苦,使死尸们站了起来,仍去做水手们的职务。他们开上了帆。虽然没有风,船却渐渐地移动。于是,这船一直驶到了老水手的故乡。一个领航者离了海岸,出来迎接。但在他到这船之前,它却突然地沉下了,留下了这位老水手在海波中与死神挣扎着。他被领航者所救。后来,他一想起那时受的言之不尽的痛苦,便不能忍。他的心在体内烧着,一直到了把这可怕的故事说了出来,方才觉得舒服。 三、分析老水手的心理历程 “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道德重要规范。“自由、平等、博爱”的 口号 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来的。它既是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又是资产阶级道德的重要内容。这一口号的提出不仅在政治上曾经起过推动历史进步的作用,而且在人类道德发展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它否定了人身依附关系,肯定了人身自由;否定了等级特权,肯定了人的平等;否定了把人不当人的非人道主义的博爱思想。一句话,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以及个人对幸福的追求。所以,它对个性的张扬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人们挣脱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等级主义的枷锁都起到了巨大的革命作用。 西方____的万物泛神论主张神无处不在,万物都是神的表象。这种主张认为:上帝就等于万事万物;任何个别事物就是上帝;世上的事物实际上都是虚无的。 在这两种思想的支配下,作者把信天翁认为是基督____徒。老水手无端地射死了信天翁,表示他拒绝社会给他的礼物,他除掉了深爱自己并代表超自然的事物,也就除掉了对这个世界的感情。老水手违反上天的指意,违反自然规律,射死了无辜的信天翁,必然要受到惩罚。于是,灾难来了:风停了,船无法前进,阳光酷热,水手们口干舌燥。这时候,有人指责老水手——“你怎敢放肆,将神鸟射死!是它引来了南风。”此时,老水手开始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于是,他开始不断地感到内疚。心理学认为,在道德情感系统中,羞耻感是其中的一个元素。毕达哥拉斯要求人们对自己言行进行反省以后,就应该在内心里对卑劣的行为感到羞耻、悲哀和恐惧;对善良行为感到欣喜。沙莆慈伯利认为,道德上的善恶主要取决于感情系统中的羞耻感。他说:“凡出自不公正的情感所作的,就是不义恶行和过失;如果情感公正、健全、良好,并且情感的内容有益于社会,而且还是以有益于社会方式施行,或有所感动,这就必定在任何行动中构成我们所说的公平和正直。”不义、恶行和过失将引起人们的羞耻感。羞耻感是个人的自我道德意识的一种表现,表示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动机和道德品质的谴责时的内心体验。良心是羞耻感的的主要作用机制,常表现出焦虑、羞愧和内疚等情绪。道德焦虑是一种复合情绪。其中,痛苦和畏惧是主要构成“因子”。但它仅以避免外在处罚为目的,是低级形式的羞耻感,可又是羞耻感发生的基础。那么,羞耻感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是内疚,只有内疚才是高度的主体意识的产物,它激活潜在的思维和力量,专注与对过失的懊悔和追悔的行为,促进个体的心理成熟。如果个体内疚匮乏,那他将对道德不屑一顾,达不到“有羞知格”的认识。同时,羞耻感要以自尊为前提,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是不会知耻的,更不会自责。自尊体现了对自我社会话的切近,没有自尊的防卫,就不可能有自责的意识和行为的发生。老水手对自己的不道德行为知耻,惭愧和悔恨。老水手真是由于良心发现才深感自己行为的错误,于是惶惶终日,不断自责自己。 事态进一步发展,在他忏悔和祈祷下挂在脖子下的鸟掉下来了,但是同行的水手都因为缺水而一个个地死去,只有老水手一个人活着。这似乎是上帝对他的又一个惩罚。他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罪行深重,导致了其他水手的死亡——痛苦;另一方面在茫茫大海中,一条船上就他孤零零的一个人——恐惧。于是他的内心又经历了一场痛苦与恐惧的考验。良心是每个人自身内部的道德评析,是自己对自己行为道德价值的认识、认知、判断、态度、感情、体验、意向、意志、动机等一切心理反应活动。老水手不断对自己惊醒良心谴责。良心的基本因素是感情,感情是对需要的体验,是心理的动力因素。它一方面产生良心的认知因素,推动自己去判断自己行为的道德价值;另一方面则产生良心意志因素,推动自己做出改过迁善的选择。在行为过后,良心对行为的后果有影响和评价作用。对于履行了道德义务并产生了好后果的影响和行为,它便于进行自我谴责,使人感到内疚、惭愧和悔恨。这种自我谴责,往往能形成一种力量,促使人们改正自己的行为。 后来,老水手虔诚地祈求海蛇破开魔法,他才获救得以回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在生活中不免发生道德过失。道德反省就是通过对道德过失的追悔,从而激励人们采用新的道德行为去补救已经酿成的道德不幸,并且通过对道德过失的觉醒为将要开始的道德行为提供罗盘。道德反省的实质在于主体对自己已作的道德选择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是在主体已经体验到自己的道德行为存在着过失的情况下,从而进行的对自己内心的深刻 反思 。通过反思,要为今后的行为提供新的路线和方案,明白来者可追,逝者可补。在今后的行动过程中,要用千倍的补偿替代原有的损失;通过反思,主体对自我发展和自我需要与社会道德的系统会领悟得更加深刻。 故事的最后,老水手回到了家。于是出现了开篇的那一幕:他极力拉住去赴婚宴的人,让他们听他讲这个离奇的故事——他想寻找听众,承认自己的错误,说出自己的故事,解除内心的痛苦——赎罪。尽管老水手已经虔诚忏悔,但还是有种负罪感难以释怀,于是他渴望被人理解,宣泄出来以排除内心的痛苦。生活也是这样,当我们遇到困难、痛苦的时候,不要封闭自己,找一个忠实的听众,把自己的苦恼说给他听。这是一种释放压力的好 方法 。 总之,柯尔律治的这首诗歌以神秘、怪诞著称,其中的心理描写可谓是典范!诗歌探讨了罪与罚、善与恶,生与死等哲学问题,宣传了一切生物皆上帝听造的教义。但诗歌的真正价值并不在故事本身或它所包含的哲理上,而在以造型艺术的精确性和音乐的流动感为读者创造了一幅幅神奇的海洋画面:时而风平浪静,沉寂安宁;时而风暴骤起,一片喧嚣。在写作此诗时,柯尔律治并不熟悉大海,但他能凭借想象,使真实的情形与幻想的景象互相交织,把平凡的细节与诗意的象征融为一体,充分显示了瑰丽奇特的想象能力。在诗艺上,长诗将英国民歌的自由与古典文人诗的谨严冶于一炉,炼就出适合表达浪漫主义情绪的活泼自然的诗体,而长诗的音韵与节奏之美,也表现了诗人能让文字进行歌唱的本领。 [参考文献]: 《英美文学选读》 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英国文学简史》 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道德心理学》 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毕业英语论文范文大全篇2 浅谈东西方数字九的 文化 对比分析与翻译 一、前言 "数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在符号的帮 助下产生的。"(苏金智,19 91)"数字是语言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领域。在科 学的数字世界里,它的功能是计算,秩序严谨,职司分明,是 实数;而在人类 心灵的数字世界中,它的功能是表义,许多数字经过“神化”后成为“玄数”、 “虚数”、“ 天数"。它们有着极其丰富的外延和内涵。"(王秉钦,1998) 由于受东西方文化传统、宗教信仰、语言崇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数 字的神化存在着东西方的差异 ,但也存在着共性,有着共同的规律。在"数的 灵物崇拜"上各民族都有普通性。东方人有自己心目中的"天 数",而西方人 也有自己心目中的"神数"。神秘数字的演化规律一般经过"神化—泛化—虚 化"的过程。( 王秉钦,1998) 东西方已有不少有关数字科学的专著和论文, 如毕达哥拉斯(phythagoras) 学派的T·丹齐克的《数 科学语言》(商务印书馆,1998),英国人伦拉德·法 拉的《七的探源》;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就数字写过著作 和论文,并开展过学术探 讨。如,王秉钦教授在其《语言与翻译新论》的中篇第六章就以"数的语义范围 比较 与翻译"为专题;苏金智曾写过《数的灵物崇拜》(载〈语言、社会、文化》 440页, 语文出版社,1991,1) 等。在1998 年南昌大学主办的"中国英汉语 比较研究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上,英汉文化对比专 业委员会会 员曾就中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吴玲英老师的《中西文学中"以三为法”的文化模 式》展开了激烈的 讨论。本人认为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自己心目中的天数 是"九"而不是"三",也并非完全是因为"九" 是"三"的倍数。 二、东西方数字"九"的文化对比分析 在我国,人们之所以把"九"看成是自己心目中的"天数"和最富有神奇色 彩的数字, 是因为"九" 这个数字的象征意义(symbolicmeaning),在我国可 以说历时最久,涉及面也最广。 "九"作为数不同于一 般数字,在中国古代被 认为是一种神秘的数字,它起初是龙形(或蛇形)图腾化之文字,继而演化出"神 圣" 之意,于是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了表示自己神圣的权力为天赐神赋,便竭 力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如天 分九层,极言其高,天证/诞日为正月初 九,天子祭天一年九次。更有趣的是连皇宫建筑都与"九"有关。例 如,北京 城有九门,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问,门上饰有九路钉(即每扇门的门钉纵横各九排)。 汉语词汇中也常 用"九"来形容帝王将相的称谓,如"九五之尊"(imperial throne);称官位仅次于皇帝的王爷为"九千岁 "等。 根据阴阳五行与数的关系,万物之根均为数,宇宙也是数。数始于1而终于 10,五行也是数,按传统的五行 理论来划分,则1、2为木:1为阳木,2为阴 木。以3、4为火:3为阳火,4为阴火。以5、6为土:5为阳土,6为 阴土。 以7、8为金:7为阳金,8为阴金。以9、10为水:9 为阳水,10为阴水。这 就是将"象"、"数"与五行 结合起来推演变化,用以显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 在联系。由此看来,"九"是最大的阳数,象征着天。 传说 古 代中国人把天分 为九层,九层天是天的最高处,汉语中有关词汇有"九重霄"(指极高的天空, "九霄云外" ,"九天揽月","九天九地"等。另外,天坛,这个明清两代 祭天的场所,其建筑无处不体现着“九”的象 征意义。 民间传说中还有"九头 鸟"(nine-headed bird: a fabulous bird whose appearance was f ormerlyregarded as a bad omcn)的故事。 中国人以"九"为大数,刘师培在《古书疑义举例补》一书中写道:"凡数 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 ;"《素问》中说:"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 九。"因此,汉语中有"九九归一"或"九九归原"之说。因 从"九"为数之 极而引出人生之限,故"明九"或"暗九"均为人生之"坎",避讳有“九”之 岁。例如:“ 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红楼梦》)。日本人一般 认为"九"是"苦命和痛苦"的象征,因 为"九"与"苦"同音,因此忌讳 "九"。然而,《外语与外语教学》曾报道过国内一位学者曾为考证这一点 ,采 用"全选法"将日本某地电话号码其中的几千个姓和名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发现 将"九"作为姓的只占极 少数(约占),而将"九"作为名的却不少(约 占35%)。看来,日本人忌讳"九"也并非绝对。 此外,《词源》中说:"九:虚指多数。""九"作虚数解时,是数的一种 语义模糊现象。《现代汉语词 典》中,"九"的意思有三个:(1)数目,八加一 后所得;(2)从 冬至 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 数起,二"九"、三 "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3)表示多数或多次: 九泉,三 弯九转等。因此, 汉语中有不少和"九"有关的 成语 。如:"九牛一 毛"、"九死一生"、"九牛二虎之力" 、"九流宾客"等等。 在我国,数字"九"涉及面在所有数字中最广。含有数字"九"的词汇也十 分丰富。如,"九州"是指传 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用作"中国"的代 称。因此,有的全国性的电视节目就取名为“九州方圆”;“ 九族"(the nine degrees of kindred: either thenine generations from one's great-great-gr andfather down toone's great-great-grandson;or four generations of one'spatemal relations, three generations of one's matemalrelations, and two generations of noe's wife's relatio ns),古代有一种残酷的刑法叫"诛灭九族";古代传说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因此,《红楼梦》第九回 中用"一龙生九种,种种各 别"来比喻贾氏家族族大人多,龙蛇混杂,好坏不一,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还有 " 九龙杯"等。此外,在文娱、体育等词汇中,数字"九"也比比皆是。如, 许多歌名都以"九"开头:"九妹 "、"九九艳阳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等;乐器中也有"九音锣";在体育活动中,"九柱戏"(nine pins),兵器中 有"九节鞭"[但这与西方文化中的"九尾鞭”(cat-o '-nine- tails: an instrurnent of punishment so calledfrom the nine pieces of leather or cord which compose it)意义不大一样]。 地名中也有一些以"九"开头的,如"九 寨沟"、"九华山"、"九江"和"九龙"等。此外,中国人常把" 九"看成 为吉祥数字之一。在申请电话号码时,人们宁愿多出 钱去买一个尾数为"8"或 "9"的吉祥号码。比 如,湖南有线电视台的"欢乐热线"号码为"16899919"。 在西方,数字"九"也是人们心目中的"神数"之一。对西方人来说, "九"的象征意义是"神性"、 "神圣之至"。 英语权威字典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and Webster's ThirdIntema tional Dictionary 中 对"九"所解释的意义比《现代汉语词典》所解释的意义还多,分别有: 1)one more than eight, three threes, the square of three;2) nine units of objects (a tota l of nine) ; 3) a: thenumerable quantity symbolized by the arabic numeral 9; b: thefigure 9 ; 4) nine o'clock——compared Bell table, timeillustration; 5) the ninth size in a set series: as a; aplaying team of nine members, baseball team; b:the firstor last 9 hol es of an 18-hole golf course…。 其中收入与"九"有关词语和成语多达近二十条。常用的有: a nine-day's wonder (an object or event that creates ashort-lived sensation) ____Those political expositions…that make a nine day'snine wonder till something fresh c omes alone——Mary Deasy. nine times out of ten(very often) be dressed up to the nines(elaborately dressed, as for aformal occasion) ____She dressed herself up to the nines and went to theparty. in the nineholes:in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nine-men's morris: morris played with nine counters A cat has nine lives: A cat can move so fast and jump sowell that he seems to escape being killed many times. 从以上的解释还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数字"九"及其倍数在西方也被广泛运 用于文娱和体育活动中。如, 保龄球(bowling )中的瓶状木柱数(ninepins) 为"九"; 高尔夫球 球场有一十八个洞:跳子棋的棋板上各 方均为九个孔; 古 时英国还有一种九个男人一起跳的舞蹈(morrisdance)等。由此看来,数字"九" 也倍 受西方人的青睐。 总之,在东西方文化中,数字"九"含有以下主要共性: 1)东西方大多数人把数字"九"看成神秘的数字, 其象征意义均有"神 圣"之意。 2)在东西方文化中,数字"九"均可虚指多数。 3)数字"九"被广泛运用于文体项目中。 数字“九”在东西方文化中的个性恐怕主要在于:对中国人来说,其神奇色 彩要比西方人更浓;其象征意 义的历史在东方文化中比西方文化中更悠久;其 涉及面在东方文化中比西方文化中更广泛。 三、数字"九"的翻译问题 罗马西塞罗说过:"翻译不是字当句对,而是保留语言的总风格和力 量。""按分量而不是按数量译词" 。此处所说的数字是指经过神化、泛化、 虚化了的"虚数","实数"的翻译不在此例。根据这一理论,结合 东西方文 化的共性与个性,可采用如下的翻译方法,并遵循以下的翻译原则。 可采取的翻译方法主要有: (一)保留原数字 . We thought our cat would be killed when he fell fromthe roof of the house. He was not, he used up one of his ninelives. 我们以为我们的猫从屋顶掉下来会死了,它并没死,只失掉九条命中的一条。 这样翻译过来,人们很容易接受,因为人们已熟悉"猫有九命"这个成语, 并能够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 (二)转换成各民族喜爱的数字 out of ten——十之八九 nine days' wonder———可翻译为"昙花一现", 这样翻译可以加深对奈 达的"对等"和纽马克的"转 换"翻译理论的理解。 (三)增舍数字 比如,"九死一生"可翻译成"a narrow escape from death;survival after many hazards";又如 ,"九九归一,还是他说的话对。"可翻译成"All things considered,what he says is right."其译文均 舍弃了数字,转译其 形象意义。 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一)民族性原则 比如,汉语中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汉英词典》(外研社,1996)的译 文有三个:"strain onese lf to the limit; use everyounce of one's strength; make herculean efforts"。笔者认为第二种译文 "use every ounce of one's strength "更符合"民族性原则”,成功地将东方文化中该成语的比喻意义转 化成了西方文化语言中的形象意义。 (二)习语性原则 比如:"匡超人此时恍若亲见瑶宫仙子,月下嫦娥,那魂灵都飘到九霄云外 去了。"(《儒林外史》), 其译文为"Kuang felt that he was gazing at a goddess and his spirit had flown to heaven."这种译 文因遵循了"习语性原则", 充分地体现了人类交际行为的一个最根本原则——语言——符号的经济原则。 (三)形象性原则 数字用于模糊意义时,一般都失去了其数量意义而具有形象意义。翻译时, 必须越出其理性意义而捕捉其 与 其它 的词结合后所产生的形象意义。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此句诗中的"九天" 的形象意义为"极高的天空 ",因此,可翻译成"Down itcascades a sheer three thousand feet—As if the Silver River [. the Milky. Way]were falling from heaven!"猜你喜欢: 1. 毕业英语论文范文 2.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3.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 大学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5. 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6. 本科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英文论文摘要模板
英文论文摘要怎么写,你会写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英文论文摘要模板,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sci-tech periodicalshave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pread of knowledge of science and to the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level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 sci-tec journalrepresents its recognition degree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besides, it is also a key criteria of the success for launching the journals. Thereare the largest number of sci-tech periodicals launched in Beijing, which leadsto a central role that taken by this area. Therefore, result from the researchwhich focus in Beijing can, to a certain extent, reflec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ofChinese sci-tech periodical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a brief review of theacademic theories and description about the practice status and the currentsystem of Chinese sci-tech periodicals. Also, it summarizes the stages and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tech periodicals in Beijing. In chaptertwo, it provides the historical foundation, system condition and the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for the following analysis. Chapter three, tofive respectively elabor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techperiodicals in Beijing area by 3 aspects: content innovation, business strategyand media. In chapter six, it concluded the problems that China's sci-techperiodicals are facing during the globalization and then provides possible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in previous chapters.
Key Words: Beijing; sci-tech periodicals; internationalization; impact factor
Abstrac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feminism and archetypal criticism, this thesis, by taking ThePassion of New Eve as its discourse, analyzes and discusses Angela Carter's application ofdemythologizing as a feminist strategy. By rewriting and subverting those female archetypes,Carter aims to break the fetters and shackles of patriarchy, exploring the way to women'sliberation as well as th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two genders.
Believing that human society has been established on patriarchy, feminists endeavor tochange women's subordinate status and achieve gender equality. Archetypal criticism, as oneof the most influential branches in literary criticism,regards myth as the origin of literature.
Myths,especially the Bible,cover all the forms and motifs known as archetypes in literature.
As a devoted pioneer and advocator of feminism, Carter realizes that those female archetypesare usually stereotyped and dogmatic, which is actually invented by patriarchy for theoppression and exploitation of women.
Based on intensive reading and exhaustive textual analysis, this thesis illustrates Carter'sdemythologizing of three female archetypes in The Passion of New Eve, which are“Temptress,,,”Mother Goddesses“ and ”Eve“ respectively. Firstly, the sufferings that Leilahencounter in the novel reveal that ”Temptresses“ are in fact victims of patriarchy instead oforigins of disloyalty and disasters. While seen by men as objects of their sexual desires, theyalso risk self-objectification, which results in the deprivation of subjectivity as independenthuman beings. Secondly, ”Mother“ in Beulah is just an artificial myth,汪 consolatory toolfabricated by patriarchy, behind the glorification of which are patriarchal values and codes.
Thirdly, the transformative journey Eve experienced from a chauvinist to a real womandemonstrates that femininity, rather than an inherent quality, is the result of social influenceand persistent imitations.
Through the demythologizing of those female archetypes, Carter overthrows thepatriarchal hegemony as well as Utopian matriarchal dreams,offering androgyny as a potentialsolution to the current sexual conflicts. In her opinion, the real reconciliation between twogenders should be based on mutual respect and understanding, which is confirmed by theunion between the new Eve and Tristessa in The Passion of New Eve.
Keywords: female archetype; demythologizing; Angela Carter; The Passion of New Eve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more and more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financial information search. However, the traditionalkeyword search method could hardly meet the needs of financial users. Therefore,semantic search products have gained more popularity. However, the semanticparsing process is complex and diverse.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analysis oflarge-scale real text, the sentence analysis which based on word granularity is verydifficult, but after chunk analysis, the accuracy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the complexity can be clearly reduced. At present, the user input method is almostthe Pinyin input method, thus it could probably happen that the input phonetic lettersare correct, while the Chinese character is wrong.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improving the user experience, the Pinyin text proofreading appears.
The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a pretreatment subsystem of the finance Q & Asystem, and it contains two functions, Pinyin text proofreading and chunk partition.
Text proofreading is based on Pinyin, in the first place, putting the query sequenceinto phonetic sequence. Then it uses the multiple grammars, three grammars and twogrammars to fill the Chinese characters sequence. And if there is no ambiguity whenfilling, then it uses the text proofreading, otherwise, ignores the text proofreading.
For the chunk partition, this paper uses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the method ofthe shortest path chunk partition, the method of CRF chunk partition and the methodof neural network chunk partition. The subsystem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hethree methods. The shortest path chunk partition is similar to the dictionary wordsegmentation method. CRF chunk partition divided the problem into the annotationproblem, through getting the optimal sequence labels, to reach the purpose of chunkpartition. Chunk neural network chunk partition is based on word segmentation,changing the query sequence into a sequence of nodes. If the sequence of possibilityimproved after adding chunk tag on each node sequence, the tag position is a chunkposition.
In practical test, the shortest path chunk partition based on the dictionary,cannot process the query which is not in the dictionary of chunk. CRF chunkpartition can solve the unknown chunk query, but the mark information is too simplewhen the training corpus increased,and the error percentage of results increasedsignificantly. When using neural networks in chunk partition, the predicted timeincreases significantly, however, the query generalization is a good idea. Throughthe above research, a reasonable way to chunk partition is the CRF method, whichproperly uses the query generalization.
Finally after testing, the pretreatment subsystem has not only met the needs ofthe finance Q & A system, largely improving the financial Q & A system userexperience, but also reduces the analytical complexit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correctness and performance.
Keywords: Pretreatment system question analysis, chunk, text proofreading, CRF,neural network
英文摘要格式如下:
1、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的短文(内容基本与中文摘要相同,但不用完全逐句对应)。
2、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自成一页(1页即可),放在中文摘要页之后。
3、英文字体与行间距:统一使用“西文字体”中的“Times New Roman”,倍行间距。
4、英文题目:使用三号字加粗。
5、英文摘要:“Absract”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英文摘要具体内容使用四号字。
6、英文关键词:“Key Words”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每个关键词使用四号字。
论文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1)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2)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3)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4)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摘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论文摘要
论商务英语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论文摘要]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对具有商务英语专业技能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本文从行业先导和工学结合这两个方面,分析如何培养集技能与专业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涉外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 [论文关键词] 商务 行业先导 结合 一、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具备从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适应开放的外向型企业开展商务活动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通过对语言基础课、语言技能课的学习,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通过商务知识、商务技能课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商务知识和技能,能听懂外商一般的商务洽谈,能使用英语和外商进行一般的业务洽谈和交流,能读懂外商的信函业务单证和文件等,能用英文书写一般的商务文书。具体来说定位于业务员、外销员、跟单员等具备从事国际商务业务工作上岗资格和能力的专业人员。 二、行业先导、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纷纷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办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协作完成教学计划,校企共创考核方式等方面正在做着尝试,有了初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基础。在教改和实践创新基础上,我们滨州职业学院进行了大胆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采用了“语言能力+商务和操作能力+行业知识技能”构成的商务英语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本培养模式以高职高专政策和为导向,以高职高专教改和教学实践为基础,深入探讨和实践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这种行业先导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行业先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思路,在商务英语专业传统的“语言能力+商务管理知识+商务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加上行业知识技能和特色,创建以“语言能力+商务管理和操作能力+行业知识技能”为核心的崭新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以就业为主导、以行业知识技能为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行业人才培养新路。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应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形成以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专业发展实际为依据,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以校外实训基地为重要补充,校内校外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的工学结合平台,有力地促进人才的培养,形成与行业一线单位合作的有效机制。 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首先,可以在实训室安装国际贸易实务平台,引导学生进行逼真的商务活动模拟训练。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家自己创办的模拟公司,独立在网上虚拟从事国际货物买卖交易。学生在主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养成敏锐的意识、良好的商业交往能力以及快速应变、理性分析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模拟实习中主要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有目的地不断创设仿真商务场景,促进学生对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和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深度运用。 其次,还可以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室.让学生多接触外贸企业中真实的献如一些单证、说明书、手册、专利、、广告等。对于一些常见应用文体如通知、商业函件、个人、合同等,要求学生能做到填得出,写得好。 最后,成立专业教学委员会,为加强专业教学和,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界的管理人员、专家和行业协会的代表担任委员,成立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举行会议和考察,商讨专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审定专业教学计划,协调管生实训,指导学生就业。 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首先,校外实训可以是到基地参观、请基地人员现场教学等。校外实训可以安排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实习和岗位认知实习,如有能力还可担任兼职业务员,指定老师加强指导,组织优秀学生参与实践,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其次,注重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使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与产业的结合,与的融合,保证其科学先进性,使学生和受训者参与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的实际运作,通过实践使受训者更深刻地了解并准确把握岗位技能、要求、社会、环境和企业运作管理模式等。校外实践基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要充分挖掘资源,与企业加强联系,只有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结束语 对于商务英语这个较新的专业,要紧紧围绕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采用行业先导、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握实践性和实用性的专业特色,坚持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知识、商务操作技能并重的原则,就一定能够将商务英语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培养出有特色、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林:创新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7,(7) [2]王金洛:“工学结合”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广东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杨筱玲:高职商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J].《市场现代化》,2007,(6) [4]彭述初:关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5]陈梅: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8,(3)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适应性问题探析内容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国家、地区之间联系紧密化态势不断增强,商务英语在经济组织交往活动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利用商务英语实现经济组织交往的无缝对接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立足商务英语翻译现状,以企业文化理论为分析背景,以企业文化适应性特征为切入点,探讨了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文化适应性问题,以期为商务英语翻译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商务英语 翻译 文化适应性 商务英语翻译问题概述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间、地区间经济交往的实质是国家文化、地区文化的互动、交流与接触。在不同文化的交互过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弱化和消除文化障碍,实现文化沟通和交流。英语作为国家间、地区间经济交往和商务往来的有效工具,具有存在形式的多样性与表达方式的多样性等特点,这些特征不仅反映着国家、地区间文化的差异性,也影响着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因此,商务英语翻译必须注重国外企业与本国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 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文化环境是一个不同区域、行业、特征和性质的文化交织影响、能动渗透的有机能动场,尤其是其中的文化传统有着较强的波及力和辐射力,会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造成影响效应,商务英语翻译也不例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历史产物,是社会文化在企业组织管理实践中的折射,也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和未来经营业绩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中,又流溢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上,既是企业组织的基因和灵魂,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在动力和重要保障;既是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批判性和继承性、稳定性和动态性的有机结合。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文化适应,应关注和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重视商务英语翻译的外部环境 密切关注国外企业文化的最新成果,充分考虑商务英语翻译的外部环境。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国内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渗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学习市场经济国家先进的企业文化逐渐成为培育和创新我国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但实事求是地分析,对如何借鉴、学习、吸收和内化国外先进企业文化成果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适应性、可移植性等关键问题,并没有从理论上、学术上加以明确描述和科学阐明。目前,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对待国外先进企业文化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局限和满足于介绍和翻译,而忽视根据本土社会特殊的文化背景、文化特征进行商务英语翻译,以及对国外先进企业文化的吸收、修正和创造性地应用。 忽视文化盘点,即忽视国外先进企业文化的制约性,不注重原产地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差异性与共同性分析,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未从方法论角度把握其来龙去脉,缺乏对国外先进企业文化成果深层次的文化学透视。 缺乏对我国本土文化独特性的准确认识,未经系统科学地分析就直接从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中演绎出各种关于商务英语翻译的手段、设想、方式与模式,企图在较短的时期内来完成商务英语翻译工作。实践证明,单纯考虑国外企业文化,不会产生与国内企业商务交往活动的英语翻译理论及实践操作方式,也不会促进国内企业商务活动的持续、深入和有效地开展,反而给企业商务交往与活动的有效开展带来很大障碍,造成企业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的巨大破坏。 把握国内外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性与本质差异性 事实上,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往往被忽视的环节就是文化的适应性。当然,文化适应性的观点决不是否认不同商务英语翻译的相互借鉴和学习,但国外先进企业文化不能原封不动地渗透到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商务英语翻译必须注意文化适应性问题。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东西方管理文化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彼此各有优势,很难找到一条客观、有效的商务英语翻译标准。对于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究其本质是由国内外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性与本质差异性所致。因此,在我国企业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化适应性问题,注重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反映国外企业文化特性,才能更好的造就企业商务英语翻译在企业商务创新实践中实现实质性转变和历史性飞跃。本文认为,商务英语翻译的首要前提应该是注重国内外企业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性与本质差异性,有效体现国内外企业商务活动交往之间的文化适应性。 全面构建商务英语翻译的内部环境 文化适应性作为商务英语翻译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关键要素,说明商务英语翻译要与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相一致。商务英语翻译是体现企业亚文化的一种手段,是社会宏观的大文化在企业中的投射,因而商务英语翻译必须体现出社会的宏观大文化。所以,中国企业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基础就应该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人类的一种本原文化,是在与各种文化、思想、观念不断碰撞、借鉴和融合的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表征。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可道,非常道”的真理追求意识,“无为而治”的管理意识和“有生于无”的创造观以及孙子的“五事七计”以道为首的思想等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培育和建构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的重要基石。 长期以来,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理论缺乏中国特色,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借鉴和应用到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中。实践表明,只有建立扎根于现实土壤、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商务英语翻译,才能使企业发展具备永续的原动力和发展的持久力。例如,海尔的“In Good Faith Forever”,集中反映了德、信、人尊、人与人之间亲和的传统精神在企业文化中的延续,也正是由于海尔把传统文化作为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重要组成部分来认识,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体系,从体系到高度,从高度到延伸,将诸多竞争对手远远抛于身后。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翻译应置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中去深入探讨。研究商务英语翻译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商务英语翻译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体系和模式,加强商务英语翻译理论应用、测量、评估、诊断和追踪的实证性研究,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商务英语翻译管理模式,推动经济组织交往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赵雪涛,王明辉.浅谈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关联[J].商场现代化,2008(24) 2.杨恕华.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7) 3.刘洁.谈商业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对接现象[J].商业时代,2008(36)
商务英语专业方面的论文不如到中国月期刊咨询一下那里的编辑,他们有着多年的编辑工作经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帮你顺利完成适合你的论文。
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及其文化解读 摘要:商务英语写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技能。一些作者写作时往往参照汉语商务文化及语用规则进 行思维表达,造成不同程度的语用失误,影响国际商务活动的正常开展。本文从中英文化视角对部分商 务英语语用失误作对比分析,认为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教学不能与商务文化脱节,既要教会学生掌握英语 表达技能,还要教会他们掌握商务英语的文化内涵及其语用规则,才能使学生胜任跨文化商务英语沟通 工作。 关键词:商务写作;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 一般人认为,只要掌握好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和基 本写作技巧,就能够完全胜任涉外商务工作。其实事 情并非如此简单。如果作者不了解英汉商务文化的语 境差异及其语用规则,信函写作有可能出现各种意想 不到的语用失误,影响商务活动的正常开展。但是, 由于商务英语语用失误十分微妙,不像语法或语义失 误那样容易识别,所以一般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 视。因此,英语函电写作教学重语言能力训练(可 能是无意识地),轻商务英语文化意识和语用能力培 养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以往人们对商务英语写作失误 的研究一般停留在语言形式和写作方法的层面上,到 目前为止还很少见到从文化层面探讨商务英语写作语用 失误现象的文章。笔者认为,只有从文化层面而不是 单纯从语言形式平面对这些语用失误现象进行剖析, 才能透过表层的语言现象了解作者语用失误的心理文化 取向及其思维轨迹。这对提高商务英语写作教学质 量,增强学生的商务英语文化意识和语用能力将有一 定的帮助。 一、商务语用失误与文化心理差异 谈到英语语用失误,有必要涉及语用学 (Prag m atics)这一重要的语言学分支。它是20世纪 70至80年代由西方学者们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 的新学科,是研究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下如何正确地理 解和运用语言的一门学问。 以往人们只是关注语言的形式或功能,即重视语 言的语法和语义功能的研究。[1]但是使用语言不只是讲 究遣词造句的正误问题,更重要的是语言使用是否合 适、得体。本文中的语用失误是指交际者使用的语言 不合适、不得体,带有明显的汉语言文化思维特征和 语用特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而文化与哲学更是 紧密相连。两者都给民族的思维模式、语言行为以及 其深刻的影响。探讨商务英语语用失误现象,不可不涉及与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传统语言哲学观和 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属性。 从语言哲学视角看,中国语言哲学观是治世的, 旨在通过治世达到“天人合一、言行合一”。[2]道家 和儒家思想主张人应“……不言而善应”、“慎言、 戒言”等。西方哲学和语言观是创世的,其文化偏 爱语言行为,相信其创造力。以个体本位为取向的西 方文化认为语言是延伸自我、改造他人的工具,所以 西方人惯于表现自己,说话直截了当,愿意表达内心 世界,反映了西方人以自我为本位的行为价值观。而 以群体价值观为取向的中国人往往性格内敛,说话委 婉含蓄,不轻易表露内心世界,很少与人对立,反 映了中国人的中庸处世之道。显然,人的语言行为特 征除了有先天秉赋因素外,传统文化对人的处世态度 和语言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从语言文化属性看,中国文化属于人文文化, 西方文化属于科学文化。中国文化重综合、轻分 析,重意会、轻言传。科学文化重物质、轻人伦、 重分析、轻综合,重概念、忌笼统,价值取向以 功利为本位。[3]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 主要差别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中国人重直觉与具象,西方人重理性与 逻辑,在语言上表现为汉语词汇的形象性和英语词汇 的功能性。第二,中国人重整体,西方人重个体, 这表现在汉语词汇意义一般比较笼统,英语词义一般 比较具体。汉语表意比较模糊,英语表意比较准确。 第三,汉语重意念,英语重形式,这主要表现在汉 语句子衔接靠语义逻辑,而英语则重视句子形式上的 衔接。英汉心理文化的差异对语言的影响无所不在, 给跨文化交际造成了不少障碍。 二、商务英语语用失误的心理文化剖析 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其语言有着鲜明的行业性特点和独特的语 体风格。英汉两种语言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其差 异不仅表现在思维表达方式上,而且表现在受隐性文 化制约的语用交际规则上。学习者在尚未意识到这种 文化差异的存在或没有掌握其特定文化语境下的语用规 则的情况下,很可能不自觉地参照汉语文化语境和语 用规则进行写作思维和表达,结果会犯各种难以察觉 的语用失误。文化因素造成的英语表达汉化现象是多 层次性的。它们可以出现在商务英语表达的各个层 面,包括词汇层、句子层、段落乃至篇章层。笔者 择其一二,略加分析。 1.人称使用不当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无所不在。在英汉语中,即 使是很普通的人称指示代词,使用规则也不尽相 同。[4]统计资料表明,汉语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 代词比英语多,而英语第三人称的使用频率比汉语要 高。这反映出英汉民族微妙的心理文化差异。中国人 的交际和关注对象更多集中在“我”和“你”之间, 谈论第三者则相对少一些。这反映了一种文化规约下 的语言行为特征。在英语商务文化中,无论是商务信 函写作,还是商务洽谈,人称的选择一般要遵循礼貌 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英语人称使用的语用原 则是:在表达正面、积极的态度、看法或愿望时, 一般使用第一人称。但在涉及要求、允诺时,为了 表明自己重视对方,从对方的观点或利益出发,一般 使用第二人称Y OU。但是,过多地使用第一人称, 会产生忽视对方Y OU的消极作用,反而使言语失去感 染力,难以得到对方热烈的回应。可能是受汉语人称 语用规则影响,中国作者在英语写作中,人称选择多 倾向于使用第一人称。试比较: reetogiveyou5%discountifyouincreaseyour order to 15,000 pieces. 如果你们能将订货量增加到15000件,我们同意给你 们5%的折扣。 ouw illg et5%discountifyouincreaseyour order to 15000pieces. 如果你们能将订货量增加到15000件,可以得到5% 的折扣。 例句1a主语为第一人称,突出和强调写信人的立 场和态度,表达不够委婉。相比之下,例句1b采用 第二人称,突显对方的地位和利益,给人以体谅和尊 重的感受。西方一些教科书甚至认为好的作者一定要 采用“你式写法”。另一方面,使用第二人称也要 看具体的语境,如果不看具体的场合或对象,滥用第 二人称,同样会产生负面效果。比如: ouw illbepleased tolearnthatyourapplicationforcredit h asbeenapproved. 你会很乐于知道你方的信用贷款的申请业已批准。 'm p leased totellyouth atyourapplicationfor credith as beenapproved. 我很高兴通知你,你方信用贷款的申请已经批准。 例句2a对于以英语为母语者来说,会觉得写信人 口气傲慢,有居高临下、妄自尊大之嫌,容易使对方产生“你真走运,是我们的公司核准了你的申请” 的消极心理。例句2b使用第一人称,则能传递另一 种积极的涵义:“我们很高兴你成为我们的客户。” 使对方觉得写信方待人礼貌客气,感情诚挚淳朴。 2.修饰语使用不当 如上文提到的,中国人一般重直觉与具象,而 西方人则重理性与逻辑,所以汉语词义一般比较笼统 宽泛,英语词义则相对明确具体。比如,汉语形容 词和副词使用不像英语那样严格,常常会出现语义重 复或缺乏逻辑性。这与中国人表达重“意合”轻“形 合”有直接关系。英美人使用形容词和副词则非常讲 究简洁性和逻辑性,这反映出西方人语言表达重“形 合”、讲逻辑的特点。比如,在中国人写的商务英 语信函中,常常能看到汉语思维表达方式影响下的冗 余现象。 portsofforeignautom obileshavedeclined sh arplythis year. 今年国外进口汽车数量急剧下降。 portsofautom obileshavedeclined sharplyth isyear. 今年进口汽车数量急剧下降。 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例3a似乎没有什么问 题,[5]但以英语为母语者认为,“进口车”的逻辑涵 义一定是“从国外进口”,无需使用foreig n(外国 的)一词。此外,冗余现象还可能受汉文化“中庸” 哲学思想的影响,强调音韵平衡的美感,忽视词语生 成的语义逻辑和简约性。比如汉语表达讲求对仗修 辞,大量使用四字词组等。中式英语多见诸于国人的 笔下,如serious d isaster(严重的灾害),final com pletion(终于完成)等。从英文语义逻辑上讲, 灾害本身就是严重的,不然就不称其为灾害,如果需 要描述灾难的程度可以用big、g reat、m ajor等修饰 语。“com p letion(完成)”一定是最后的,不需 要使用final一词。此外,中国人对情感表达的语气 程度也不太讲究,这可能与汉文化“礼多人不怪”的 语言行为规则有一定的关系。[6]但英美人对语气词的使 用会十分小心。在商务信函中,使用像v e r y、 highly、extrem ely、greatly等表达程度的语气词必须 非常审慎,使用不当会给人以夸大其辞、言不由衷的 感觉。请看下例: 'llbequitepleased todevelop businessrelationsw ith you onth ebasisofequalityand mutualbenefits. 我们很高兴和你们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业务关系。 e'llbepleased to develop businessrelationsw ith you on th ebasisofequality and m utualbenefits. 我们(很)高兴和贵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业 务关系。 例句4a使用了程度副词quite,目的是向对方表 达建立业务关系的迫切心情,但对外国人而言,其 客观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建立业务关系只是一种愿 望,能否成功还不得而知,没有必要如此“相当高 兴”,它让人感到有些夸张或“做秀”的意味。4b 中没有quite修饰语,但汉语译文不得不补入“很” 字,省去了“很”字,读起来不那么顺畅自然。 “很”字在句中显然没有实际意义,只起调谐音节 的作用,但这种功能词对中国人学习英语可能会产 生一些负面作用,容易把这种表达习惯或文化心理 倾向带入英文表达中去。 3.语态使用不当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还表现在语态使用方面。[3]27 中国文化具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因此中国人在表达思 想时十分注意主题意识,常用人称代词作主语,多用 主动语态和无主句,而在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却十 分广泛。根据一些语言学家的统计,在英语理工科类 教科书的全部限定动词中,被动语态至少占了1/3。当 然,商务英语与科技英语属于不同的文体。商务信函 一般使用主动语态,故人们称主动语态为商务语态 (voice ofbusiness)。但是在涉及负面的消息、存在 的问题或关涉到对方的责任、过失时,为了避免语言 过于直接,英语信函多用被动语态,所以被动语态又 被称为商务得体语态(voice oftact)。 在相同语境中,汉语一般使用主动语态,语气 调节主要借助其他功能词语来实现。在拟写商务信函 时,中国作者由于没有意识到英语被动语态在特定语 境中的文化内涵和语用意义,在潜在的汉语心理文化 意识的作用下,一般倾向于使用英语主动句式。请看 下例: ouprom ised todeliverth egoodswith inaw eek,and you haveputustoconsiderableinconveniencethrough thelong delay. 你方承诺一周内交货,可是由于长时间的拖延,你 们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eg oodsw ereprom ised tobedelivered with inaw eek, and weh avebeenputtoconsiderableinconveniencethrough thelong delay. 商品约定在一星期内交货,如此长时间的拖延给我们 带来极大的不便。例5中,A句都使用了主动语态,直接表达对生 意伙伴的责备和不满,显得不够委婉得体,而B句使 用了被动语态,把信息的焦点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之 上,刻意隐去责任方,给对方一点面子。这是商务 文化沟通的一种语用策略。给对方面子的目的是为了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得到对方的支持与合作。 4.语气使用不当 英汉语言的差异还表现句子的语气上。从语法层 面看,英语有直陈语气和虚拟语气,并借用动词的虚 拟形式来表达。汉语属于分析性语言,虚拟意义主要 通过“如果/要是.......就”等关联词语来体现。汉语 的虚拟表现形式远不及英语虚拟表现形式多,这使得 中国人掌握英语虚拟概念和及其语用规则不那么容易。 英语的虚拟语气有两大功能:一是表达假设命题,二 是使表达委婉客气。语气能反映出写信人的个性和文 风。它也可以传递善意,巩固双方的业务关系。同 样,语气不当可以使一份原本令人心情愉悦的信函变 得让人不胜腻烦,甚至愤怒。比如,中国作者对英 语虚拟语气的语用意义不够了解,在本应该使用英语 虚拟语气的语境中,却倾向使用直陈语气。见下例: 'tacceptyourinvitation. 我不能接受你的要求。 ish Icould acceptyourinvitation. 我希望能接受你的邀请。 例句6是写信人拒绝对方的邀请。A句为直陈式 语气,采用直陈语气否定句式,拒绝方式显得笨拙无 礼,令人反感;B句为虚拟语气,采用肯定式拒绝 方式,语气委婉礼貌,不会产生任何消极影响。当 然,使用虚拟语气也要视不同的场合、对象而定。比 如以买主的身份向对方索取价目表就不必用“Would youbesokind astodousafavorbysending usthepricelist ofour latestproducts?”买方索取价目表是卖方求之不 得的好事,如此客套反而显得过于谦卑。 5.句子关系衔接不当 英汉民族的思维表达方式的差异还表现在句际关 系平面上。句际关系属于语言学语义功能研究范畴, 也属于语篇分析的范畴。英语篇章结构特征突出,句 子在形式上具备粘联性(coh esion),在语义上具备 连贯性(coherence),而汉语则重句子语义逻辑的衔 接和连贯性,不太重视形式上的显性(overtness)衔 接。汉语句段以板块结构为主,流散铺排,以话题 为意念主轴,以神驾形,因而缺乏形式约束。英语 是以(动词的)形态为主轴组织句段,结构严谨, 环环相扣。汉语句子语义连接如同中国行云流水般的 写意画,而英语句子衔接则宛如西洋派精雕细刻,细 微分毫的写实画。请看下例: representative,Alan Powers,called on me in late told me that you were offering a special price of$177 on the Plymouth Deluxe ordered received your showed amount due$2280----a difference of$156. 贵公司业务代表艾伦·鲍尔斯在四月末拜访了我。他 告诉我普利茂斯豪华型电炉每台特价177美元。我订购了12 台。我收到了你们的发盘,金额为2280美元,中间多了156 美元。 your representative,Alan Powers,called on me in late April,he told me that you were offering a special price of$177 on the Plymouth Deluxe stove. I ordered twelve,but the invoice(that)I received showed the amount due as$2280---a difference of$156. 贵公司业务代表艾伦·鲍尔斯在四月末来访时,告诉 我普利茂斯豪华型电炉每台可以给我177美元特价,所以我 订购了12台,然而我所收到的发货单上总价是2280美元,中 间多出156美元。 例句7a共有5个句子,以并列句为主,包含一 个复句。大多数句子之间缺少语法逻辑连接词,结构 松散,呈汉语流水句式特征,句子间的语义逻辑连接 主要靠事情发生的先后时间顺序关系来体现。7b共有3 个句子,以复句为主,一个简单句。句子表层结构 衔接紧凑,底层语义逻辑连贯紧密,句子结构有鲜明 的层次性和主从句式特点,反映出英语重“形合”的 句式特征。 6.篇章结构安排不当 英汉文化的差异还表现在两个民族在文章布局谋 篇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上。西方学者认为中国人的思维 模式呈螺旋形,而英美人的思维模式呈直线形。这种 差别并非空穴来风,言过其实。[7]语篇是按一定的思 维模式(th oug h tpattern)组织起来的。思维模式的 差异必然会反映在语篇的结构上。汉语强调文贵曲 折,不开门见山,而英语文章开头便点明段落主旨, 再围绕主题展开叙述。英语段落写作一般要有主题句 (topic sentence),辅助句(supporting sentence)或 结尾句(concluding sentence),并要求句子间在语 言形式上具备衔接性(coh esion),在语义上具备连 贯性(coherence),[8]表层的衔接构成了语篇的有形网络,底层的语义连贯构成了篇章的无形网络,整个语 篇结构严谨,形神交融,浑然一体。汉语则以话题 为意念主轴,以短句为主要句式,以动词为句核,流 散铺排,形散而神聚,这种“流散型”的句式特点 与英语“聚集型”句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英美人对汉语文本模式的英语文章或商务谈判的 表达方式往往感到费解或不适应,甚至会产生中国人 说话拐弯抹角、不坦诚直率的误解。请看下例: 8 a.商务信函1 , Recentlym anyofm ycustom ersh avebeenasking m eabout bookson eyarealw aysasking m eto help th em,butIdon't know nothing aboutthisnew inkth is taped booksm aybeasplendid item form 'd likenotonlyto know which booksareavailableontape,butalsowanttoinquiretape- playbackequipmentthateith eryoucarryorknow about. Ifyoucould send m ealiteratureconcerning th isproduct,I'llbe grateful. Cordiallyyours, 亲爱的布莱克先生: 最近我有很多客户向我打听有关有声读物的事。他们 要求得到我的帮助,我不知如何是好。我对这种新产品一 无所知。我想这种有声读物在我店里可能有很好的销路。 不单是有声读物,而且我还想了解你是否备有或了解相关 的播放设备。 如果您能寄给我一份产品说明书,我会十分感激。 衷心问候! 8b.商务信函2 , Pleasesend m einform ation aboutbookson tapeasw ell asinform ationyouh aveonplaybackequipm ent. Th ankyou. Very trulyyours, 亲爱的布莱克先生: 请寄给我贵公司的有声读物及相关播放设备的资料。 谢谢你。 真诚问候! 把上面两份信函稍加比较,我们不难看出,第 一封信出自中国作者之手。文章开头没有直接提出 索取资料的要求,而是先陈述原因,为最后提出要 求作铺垫,最后才点明主题。这种思维和表达方式 反映了中国人含蓄委婉的语言行为特征。 在笔者看来,中国人说话并非不会开门见山, 而是遵循着一种潜在的心理文化规约下的语言行为规 范,即求别人帮助会给人添麻烦,不好意思直说, 寻找一些促使自己求人帮忙的客观原因可能向对方传 递这样的信息:我不是有意给您添麻烦,而是客观 情况使我迫不得已来求你。 第二封信的语篇特征和信息分布则迥然不同, 作者一开头就直接向对方提出索取资料的要求,语 言简洁明快,既没有陈述索取资料的原因,也没有 丝毫给贵方增添麻烦的歉意。这种思维方式和语言 行为的明显差异与英美人以个体本位为取向的文化价 值观的判断是完全吻合的。 值得一提的是,语用分析一般都局限在句子层 面,带有汉文化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的商务英语信 函是不是一种语用失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汉 化式的商务英语信函源于汉语心理文化和思维表达方 式影响的结论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三、结语 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它不是 汉语商务文化语境下的思维表达方式在英语语言符号 上简单转换。学习者要熟练掌握商务英语交际技 能,不仅要掌握其复杂的语言表达形式,更要了解 其深层的文化内涵,谙熟商务交际语用规则,这样 才能避免表达中不出或少出现语用失误。[8]美国外语 教学专家W inston Brem beck说:“采用只教语言不 教文化的教学法只能培养出语言流利的大傻瓜”。 当然文化差异障碍并非完全不可逾越。如果商务英 语写作教学把表达能力和商务文化语用能力培养有机 地结合起来,那么学生的跨文化商务英语沟通能力 就能达到准确得体、运用自如的程度。 (责任编辑:宋晓辉责任校对:彭海河)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1997:2-6. [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 出版公司,2003:11-24. [3]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1999:18-39. [4]赵世开.英汉对比语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2001:17-20. [5]Pinkham Joan,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8-56.
英语论文摘要
一篇合格的英语硕士论文不仅要按要求规范撰写,还必须是内容完整的,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论文摘要是英语硕士论文写作必不可少的写作环节,具有高度概括性,独立完整性,自明自含性等特点,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加以重视。那么英语硕士论文摘要怎么写?有哪些写作要点?下面笔者具体来讲讲,大家继续往下看。
英语论文摘要写作内容须知
一般来说,英语论文对摘要主要包括了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和范围、方法和过程、结果和结论三个方面。
就目的和范围而言,主要是简明扼要地陈述撰写论文的原因,常用名词短语前置的句型表示,把重点部分置于最显著的位置加以强调,但同时要兼顾平衡,避免头重脚轻。
就其方法和过程而言。主要源于实践性的论文摘要,能简约地叙述其基本原理、操作程序,使用了哪些新方法,采用了哪些新手段,如词汇手段、语法手段和逻辑承接语等,论文不宜繁琐、沉长。
就其结果和结论而言。是英语论文的核心和焦点,需要在摘要中清楚地表述出来,能直观地表达读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也同时反映论文所研究的价值、用途以及意义。
英语论文摘要写作文体要求
英语论文摘要与其他论文摘要在叙述方法上相同,能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用词质朴无华,按照英语论文摘要的标准,一般在200——250个单词左右,要求用语准确,语法规范,句子完整,信息准确,文字精练,逻辑性强,通俗易懂,要避免带感情色彩或广告宣传的词语,不用口语体和非规范缩写词,语句中尽量使用动词靠近主语和重要事实开头,(不得用短语和从句开头),要减少或取消不必要的背景信息,使之缩小摘要的篇幅。
英语硕士论文摘要写作疑问解答
1. 怎样写英文摘要?
可以按照论文的逻辑结构撰写摘要,如概述、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展望的顺序。
概述(30词左右):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论文内容。例如:This paper is… 或 This study focuses on…
目的'(30词左右):用To…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使用 in order to 或者 for the purpose of 等较长的表述。
方法(50词左右):尽可能具体地说明操作的步骤,其中注意时态的使用。常用的词汇有:test, study, investigate, examine, analyze, measure, application 等。
结果(50词左右):直入主题地摆出结果,如 This paper shows… 或 The results are…
结论(60词左右):删去类似于“The result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的赘语,逐条罗列出结论。
展望(20词左右):指出研究对未来的意义,如 This pape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或指出不足。
2. 英文摘要有多长?
一般情况下用一段的篇幅完成英文摘要,特殊情况可以分成两到三段,但最好不要超过三段。长度一般为200字到300字之间。
3. 英文摘要用什么语态和人称?
规范的学术文章通常采用被动语态,突出信息。但由于主动语态的表述更为清楚,现在有些地方也要求采用主动语态。
4. 英文摘要用什么人称?
最好不要出现I,we等第一人称代词,而是使用第三人称,如the author等。
5. 英文摘要用什么时态?
摘要的时态以一般现在时为主,表示一种存在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般过去时或现在完成时,用来表明一定范围内的结论或是某一过程的延续性。描述具体的动作时通常用一般过去时,总结主要的结果时通常用一般现在时。
注意:用paper 做主语来描述论文概况时后面常用一般现在时:This paper aims to focus on… 而采用study 来描述相同的内容时则常用一般过去时:This study investigated…
英语论文摘要写作六大要点
1.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撰写。摘要是从论文中提炼而成,是一篇论文的骨干和核心,所以又高于论文,这是运用论文的新境界,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领会作者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所以,不能在原文词语的基础上简单堆砌和重新编排,需要重新运用语言来写,形成文字上的再创造。
2.要遵循论文的写作顺序来写。对于摘要的撰写要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应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上下连贯,互相呼应。只要不是特殊情况,比如倒序,就不得随意更改论文的内容顺序,这样更能体现论文条理清晰。
3.要突出撰写的全面性。一篇摘要应保证内容的完整,作者要慎重恰当地处理,合理加以吸收、集中做到没有大的遗漏,能让读者直观地获取信息。摘要不同于引言,引言往往可以是文章内容的一个方面。
4.要注重撰写的高度概括。摘要是论文的“眼睛”,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所以要用全面的、理性的、辩证的分析提炼和升华总结出带有总概括性的观点,学会压缩文字,英语论文就要学会压缩词组词汇,只取要点,删去细枝末节,省去例子,简化描述,避免重复,慎用长句,努力压缩一些繁沉的句子,力争把短语改成字词。如下面的例子:
(1)将His courage; in battle might withoutexaggeration be called lion-like压缩为:
He Was very brave in battle.
(2)将They acted in a manner that rendered them liable toprosecution .压缩为:
They acted illegally.
(3)将John fell into the river and,beforehelp could reach him,he sank.压缩为:
John was drowned in the river.
(4)习惯用but,then,thus,yet,for等最简短的过渡词语,禁止用at,the,Same,time,on the other hand等。
5.要慎重摘要的架构选词。一方面,在针对同一个汉语词对应的英语单词可能会有几个的情况下,要选择专业领域的常用词汇,凸显论文的专业度,同时,对词汇的选择要与句型、语法对应;另一方面,在选择句型上,在不曲解汉语摘要的愿意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复合句,这样,更符合母语使用的阅读习惯。
6.摘要需要反复修改。要对照论文再次疏理,在时态运用上也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基本不用,做到该压缩的压缩,该删减的删减,该充实的充实,该补失的补失,使之形成一篇完整的短文。
综上所述,英语硕士论文摘要对于整篇论文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就是论文的精华所在。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该部分的撰写,笔者以上分享了英语硕士论文摘要的写作的相关内容和要点细节,希望对大家有所指导作用。
导语:这里要讨论的主要是中文科技论文所附的英文摘要,其内容包含题名、摘要及关键词。GB 7713—87规定,为了国际交流,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应附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原则上讲,以上中文摘要编写的注意事项都适用于英文摘要,但英语有其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在撰写英文摘要时应特别注意。
英文题名
1) 题名的结构
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noun phrase)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1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例如: The Frequent Bryophytes in the Mountain Helanshan(贺兰山习见苔藓植物);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Absorption of Heattreated Wood(热处理木材的水分吸着热力学特性)。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题名一般不应是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况且陈述句不够精练和醒目,重点也不易突出。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可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例如:Ca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be Realized Without Petroleum?(农业机械化能离开石油吗?)。
2) 题名的字数
题名不应过长。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例如,美国医学会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J NatCancer Inst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英国数学会要求题名不超过12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总的原则是,题名应确切、简练、醒目,在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名词数越少越好。
3) 中英文题名的一致性
同一篇论文,其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例如:工业湿蒸汽的直接热量计算,The Direct Measurement of Heat Transmitted Wet Steam。英文题名的直译中译文是“由湿蒸汽所传热量的直接计量”,与中文题名相比较,二者用词虽有差别,但内容上是一致的。
4) 题名中的冠词
在早年,科技论文题名中的冠词用得较多,近些年有简化的趋势,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可不用。例如:The Effect of Groundwater Quality on the Wheat Yield and Quality.其中两处的冠词the 均可不用。
5) 题名中的大小写
题名字母的大小写有以下3种格式。
全部字母大写。例如:OPTIMAL DISPOSITION OF ROLLER CHAIN DRIVE
每个词的首字母大写,但3个或4个字母以下的冠词、连词、介词全部小写。例如:The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of Concrete Dams with Defects
题名第1个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均小写。例如:Topographic inversion of interval velocities.
目前b.格式用得最多,而c.格式的使用有增多的趋势。
6) 题名中的`缩略词语
已得到整个科技界或本行业科技人员公认的缩略词语,才可用于题名中,否则不要轻易使用。
作者与作者单位的英译
1) 作者
中国人名按汉语拼音拼写;其他非英语国家人名按作者自己提供的罗马字母拼法拼写。
2) 单位
单位名称要写全(由小到大),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前段时间一些单位机构英译纷纷采取缩写,外人不知所云,结果造成混乱。FAO,WHO,MIT尽人皆知,而BFU是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恐怕只有“圈内”人知。另外,单位英译一定要采用本单位统一的译法(即本单位标准译法),切不可另起炉灶。
英文摘要
1) 英文摘要的时态
英文摘要时态的运用也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基本不用。
一般现在时
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讨论等。分别举例如下:This study(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undertaken) to…The anatomy of secondary xylem(次生木质部) in stem of Davidia involucrata (珙桐) and Camptotheca acuminata (喜树) is compared. The result shows(reveals)…,It is found that…The conclusions are…The author suggests….涉及到公认事实、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等,当然也要用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
用于叙述过去某一时刻(时段)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实验、观察、调查、医疗等过程)。例如:The heat pulse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stemstaflow (树干液流) of two main deciduous broadleaved tree species in July and August,1996.需要指出的是,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的发现、现象,往往是尚不能确认为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的,而只是当时如何如何;所描述的研究过程也明显带有过去时间的痕迹。
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
完成时少用,但不是不用。现在完成时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过去完成时可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事情,或在一个过去事情完成之前就已完成的另一过去行为。例如:Concrete has been studied for many years. Man has not yet learned to store the solar energy.?
2) 英文摘要的语态
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摘要的特点,又要满足表达的需要。一篇摘要很短,尽量不要随便混用,更不要在一个句子里混用。
主动语态
现在主张摘要中谓语动词尽量采用主动语态的越来越多,因其有助于文字清晰、简洁及表达有力。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ssue culture of poplar 比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ssue culture of poplar are introduced systematically语感要强。必要时,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都可以去掉,而直接以Introduces开头。
被动语态
以前强调多用被动语态,理由是科技论文主要是说明事实经过,至于那件事是谁做的,无须一一证明。事实上,在指示性摘要中,为强调动作承受者,还是采用被动语态为好。即使在报道性摘要中,有些情况下被动者无关紧要,也必须用强调的事物做主语。例如:In this case, a greater accuracy in measuring distance might be obtained.?3) 英文摘要的人称。原来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This paper…等开头,现在倾向于采用更简洁的被动语态或原形动词开头。例如:To describe…, To study…, To investigate…, To assess…,To determine…,The torrent classification model and the hazard zone mapping model a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行文时最好不用第一人称,以方便文摘刊物的编辑刊用。
4) 注意事项。应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
冠词
主要是定冠词the易被漏用。the用于表示整个群体、分类、时间、地名以外的独一无二的事物、形容词最高级等较易掌握,用于特指时常被漏用。这里有个原则,即当我们用the时,听者或读者已经确知我们所指的是什么。例如:The author designed a new machine is operated with solar energy.?由于现在缩略语越来越多,要注意区分a和an,如an X ray.
数词
避免用阿拉伯数字作首词,如:Three hundred 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larvae are collected…中的 Three hundred?不要写成300.?
单复数
一些名词单复数形式不易辨认,从而造成谓语形式出错。
尽量使用短句
因为,长句容易造成语义不清;但要避免单调和重复。科技期刊涉及专业多,英文更是不易掌握,各行各业甚至表达方式、遣词造句都有区别。如果有机会,要多与英语国家同行接触,多请他们改一些国人所撰写的摘要或论文,积累经验,摸索规律。如果缺少这样的机会,多看英文文献,也会有助于我们英文写作及水平的提高。
英文摘要是科学家在现代科技交流中高速地输入和输出信息的重要手段。本文讨论了优秀英文摘要的基本要素,包括文摘的功能,文摘的种类,文摘的内容和文摘的风格。同时提供了简明的英文摘要写作指南。
文摘是长篇文献的缩影,它置于论文、技术报告、专论、和其他文献之前,概括总结和突出文献的要点.在科技文献急骤增加的信息时代,各种文献杂志和检索系统情报库应运而生,种类越来越多,覆盖面越来越广,信息量越来越大。文摘已成为科技人员输人和输出信息的重要手段,成为科学交流中传递科技情报的重要方式.为了促进国际交流,各国科技出版物都附有英文摘要.本文拟从英文摘要的功能、种类、内容和文体风格等方面对英文摘要的写法进行探讨。
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写作要点
理想的文摘通常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目的和范围、方法和过程、结果和结论。
一般的英文摘要为 200 词左右的一段文章,用标准的英语、规范的语法和完整的句子,简明扼要地陈述一次文献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文摘自身要完整,可以不依附于一次文献而独立存在。它应尽可能多地包含一次文献的信息,最好能保持一次文献的基调和风格,但不能出现一次文献里没有的东西。由于篇幅的限制,文摘不宜列举例证,不宜引用他人的作品,不宜使用插图和表格。为了提高可读性 (readability),文摘中应尽量少用或不用非标准的缩写词及符号,方程式和分子式,不宜过多地运用太专业化的术语。好的文摘应是:信息准确,文字精炼,连贯流畅,逻辑性强,通俗易懂,引人人胜。
1. 文摘的开头
文摘关系到读者是否阅读文献全文,文摘的开头多种多样。下面这两种方法是比较好的,用得比较普遍。
(1) 用陈述目的和范围的主题句开始。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使读者一下就抓住文摘的中心。如:
(2) 在回顾历史或总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出文献的主题。这种方法逻辑性强,丝丝入扣,使读者产生一种非一口气读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方肯罢休的强烈愿望。如:
2. 文摘的结尾
文摘的结尾如同文摘的开头一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文摘的结尾方法多种多样,但下面两种方法使用得比较经常。
(1) 用「结论」结尾。如果是源于实验的论文文摘,常在结尾指出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什么;如果论文是关于一种新方法、新工艺或新装置,结尾时可指明其用途或价值。如:
(2) 指出文献中的其他内容。
3. 文摘的人称
绝大多数英文摘要都使用第三人称(但不使用 he 和 she),间或出现 the author(s),the writer(s) 和第一人称 we,即使原文献作者只有 1 人,也宜用「we」而不宜用「I」。请看下面这篇文摘,作者是 Ahmed E. Kamal.
4. 文摘的语态
目前各国出版的英文摘要中,相当一部分用被动语态写成,以减少主观因素,增强客观性。如:
5. 文摘中的缩写词
由于篇幅原因,在学术论文英文摘要中广泛使用缩写词,其使用频率远远超出其他类型的文献。
英文摘要写作要素
准备简明、完整、独立的文摘
简要地陈述文献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在有限的篇幅里尽量多容纳文献的内容
文摘中定量定性信息应与文献中的相符
使用标准英语和准确术语,遵循传统语法和标点规则
不要在文摘里出现文献里没有的东西
不要在文摘中陈述背景知识和引用他人作品
不用非标准的缩写词、符号,也不用图表和其他非文字性材料
当不太熟悉的缩写词第一次出现时,应注出全文
删去不必要的单词、短语和句子
一、标题
一篇较长的英语论文(如英语毕业论文)一般都需要标题页,其书写格式如下:第一行标题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打印纸全长的三分之一,与下行(通常为by,居中)的距离则为5cm,第三、第四行分别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
如果该篇英语论文是学生针对某门课程而写,则在作者姓名与日期之间还需分别打上教师学衔及其姓名(如:Dr./)及本门课程的编号或名称(如:English 734或British Novel)。
二、提纲
英语论文提纲页包括论题句及提纲本身,其规范格式如下:先在第一行(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仍为左右)的始端打上 Thesis 一词及冒号,空一格后再打论题句,回行时左边须与论题句的第一个字母上下对齐。
主要纲目以大写罗马数字标出,次要纲目则依次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标出。各数字或字母后均为一句点,空出一格后再打该项内容的第一个字母;处于同一等级的纲目,其上下行左边必须对齐。
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纲目必须是两个以上,即:有Ⅰ应有Ⅱ,有A应有B,以此类推。如果英文论文提纲较长,需两页纸,则第二页须在右上角用小写罗马数字标出页码,即ii(第一页无需标页码)。
三、摘要
1、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的短文。(内容基本与中文摘要相同,但不用完全逐句对应)。
2、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自成一页(1页即可),放在中文摘要页之后。
3、英文字体与行间距: 统一使用“西文字体”中的“Times New Roman”,倍行间距。
4、英文题目: 使用三号字加粗。
5、英文摘要: “Absract”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6、英文关键词: “Key Words”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四、正文
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语论文,其正文第一页的规范格式为:论文标题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纸顶端约5cm,距正文第一行约。段首字母须缩进五格,即从第六格打起。
正文第一页不必标页码(但应计算其页数),自第二页起,必须在每页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后部)打上论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页码;阿拉伯数字(或其最后一位)应为该行的最后一个空格。
在打印正文时尚需注意标点符号的打印格式,即:句末号(句号、问号及感叹号)后应空两格,其他标点符号后则空一格。
五、文中引述
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
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
六、文献目录
论文作者在正文之后必须提供论文中全部引文的详细出版情况,即文献目录页。美国高校一般称此页为 Works Cited, 其格式须注意下列几点:
目录页应与正文分开,另页打印,置于正文之后。
目录页应视为英语论文的一页,按论文页码的顺序在其右上角标明论文作者的姓和页码;如果条目较多,不止一页,则第一页不必标出作者姓和页码(但必须计算页数),其余各页仍按顺序标明作者姓和页码。
标题Works Cited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与第一条目中第一行的距离仍为;各条目之间及各行之间的距离亦为,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各条目内容顺序分别为作者姓、名、作品名、出版社名称、出版地、出版年份及起止页码等;各条目应严格按各作者姓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但不要给各条目编码,也不必将书条与杂志、期刊等条目分列。各条目第一行需顶格打印,回行时均需缩进五格,以将该条目与其他条目区分开来。
英语论文摘要又称文摘,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需阅读全文,就可获得重要的信息。
摘要通常置于文题之后,文章之首。在论文发表后,论文摘要常被文献检索系统所收集。英语论文摘要一般为200-300单词,并有与英文摘要表达观点一致的中文摘要与之对应。
论文的作用
论文为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不同的人发表论文的作用也不同:
1、评职称(晋升职称):研究生 毕业需要;教师 、医护人员 、科研院所的人员、企业员工 等 晋升高一级的职称时,发表期刊论文是作为一项必须的参考指标。
2、申报基金、课题 :教育、科技、卫生系统 每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它各种基金项目、各种研究课题时,发表论文 是作为 基金或课题 完成的一种研究成果的结论性展示。
3、世界性基础领域的研究,比如在医学、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 等领域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公开发表论文 是对最新科技 科学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一种展示和报道。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语论文
原则上讲,中文摘要编写的注意事项都适用于英文摘要,摘要的内容主要是 ① 点明主题,解析文章的目的或意图; ② 介绍主要内容,使读者迅速了解文章或书籍的概貌; ③ 提出结论或建议,以供读者参考。但是,英语有其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最主要的是中译英时往往造成所占篇幅较长,同样内容的一段文字,若用英文来描述,其占用的篇幅可能比中文多一倍。因此,撰写英文摘要更应注意简洁明了,力争用最短的篇幅提供最主要的信息。中英文摘要的一致性主要是指内容方面的一致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两个摘要的内容“差不多就行”,因此在英文摘要中随意删去中文摘要的重点内容,或随意增补中文摘要所未提及的内容,这样很容易造成文摘重心转移,甚至偏离主题。二是认为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硬性对译,对中文摘要中的每一个字都不敢遗漏,这往往使英文摘要用词累赘、重复,显得拖沓、冗长。英文摘要应严格、全面的表达中文摘要的内容,不能随意增删,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字也不能改动,具体撰写方式应遵循英文语法修辞规则,符合英文专业术语规范,并照顾到英文的表达习惯。选择适当的时态和语态,是使摘要符合英文语法修辞规则的前提。通常情况下,摘要中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都不是通篇一律的,而应根据具体内容而有所变化,否则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但这种变化又并非无章可循,其中存在着如下一些规律: 1) 英文摘要的时态。 英文摘要时态的运用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基本不用。A. 一般现在时。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讨论等。例如: This study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undertaken) to… , The result shows (reveals) that… , It is found that… , The conclusions are… ,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涉及到公认事实、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等,也要用一般现在时。B. 一般过去时。用于叙述过去某一时刻(时段)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实验、观察、调查等过程)。例如: The technique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were applied to study women customers' demand for cosmetics in January and August, 2005. 需要指出的是,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的发现、现象,往往是尚不能确认为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的,而只是当时如何如何;所描述的研究过程也明显带有过去时间的痕迹。C. 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完成时少用,但不是不用。现在完成时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过去完成时可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事情,或在一个过去事情完成之前就已完成的另一过去行为。例如: Concrete has been studied for many years. Man has not yet learned to store the solar energy. 2) 英文摘要的语态。 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摘要的特点,又要满足表达的需要。一篇摘要很短,尽量不要随便混用,更不要在一个句子里混用。在多数情况下采用被动语态。采用被动语态的情况主要有:说明事实经过时,某件事是谁做的,无须一一证明;为强调动作承受者;有些情况必须用强调的事物做主语,例如: In this case, a greater accuracy in measuring distance might be obtained.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表达作者或有关专家的观点时,又常使用主动语态,其优点是鲜明有力。而且有时摘要中谓语动词采用主动语态有助于文字清晰、简洁及表达有力。例如: 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ssue culture of poplar 比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ssue culture of poplar are introduced systematically 语感要强。 3) 英文摘要的人称。 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 This paper… 等开头,或采用更简洁的被动语态,一般不用第一人称。 4)遣词造句。 掌握一定的遣词造句技巧,简单、准确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减少读者的误解。A. 用词力求简单,在表达同样意思时,尽量用短词代替长词,以常用词代替生僻词。但是当描述方法、步骤时,应该用狭义词代替广义词。例如,英文中有不少动词 do, run, get, take 等,虽简单常用,但其意义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用这类词来描述研究过程,读者难免产生误解,甚至会不知所云,这就要求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意义相对明确的词诸如 perform, achieve 等,以便于读者理解。B. 造句。尽量使用短句,长句容易造成语义不清;但要避免单调和重复。一是熟悉英文摘要的常用句型:尽管英文的句型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但摘要的常用句型却很有限,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大体可归纳为( 1 )表示研究目的,常用在摘要之首 In order to……This paper describe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 2 )表示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The curative effect/function] of certain drug was observed/studied… ( 3 )表示研究的结果: The result showed/It proved/The authors found that… ( 4 )表示结论、观点或建议: The authors suggest/conclude/consider that… 。 二是尽量采用 -ing 分词和 -ed 分词作定语,少用关系代词 which , who 等引导的定语从句。由于摘要的时态多采用一般过去时,使用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不但会使句式变得复杂,而且容易造成时态混乱(因为定语和它所修饰的主语、宾语之间有时存在一定的 “时间差”,而过去完成时、过去将来时等往往难以准确判定。采用 -ing 分词和 -ed 分词作定语,在简化语句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时态判定的失误。 5) 注意事项。 在英文摘要的写作过程中应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 A. 冠词。主要是定冠词 the 易被漏用。 the 用于表示整个群体、分类、时间、地名以外的独一无二的事物、形容词最高级等较易掌握,用于特指时常被漏用。这里有个原则,即当我们用 the 时,听者或读者已经确知我们所指的是什么。例如: The author designed a new machine. The machine is operated with solar energy. 由于现在缩略语越来越多,要注意区分 a 和 an ,如 an X ray. B. 数词。避免用阿拉伯数字作首词,如: Three hundred samples are collected… 中的 Three hundred 不要写成 300. C. 单复数。一些名词单复数形式不易辨认,从而造成谓语形式出错。总之,多看英文文献,积累经验,摸索规律,提高英文写作水平,才能写好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常见句型1) This paper deals with... 2)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topics of...3) This essay presents knowledge that... 4) This thesis discusses...5) This thesis analyzes... 6)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7)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 8) This article gives an overview of...9) This paper provides a method of ... 10) This paper considers...11) The writer of this paper discusses... 12) This paper strongly emphasizes...13) This article explores... 14) This paper tries to describe...15) This article covers the role of chemicals in...16) This paper presents up to date information on...17) This article not only describes...but also suggests...18) This paper includes discussions concerning...19) This article compares...and summarizes key )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applicable procedure to analyze...21) This paper offers the latest information regarding...22)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examining the role of...23) This paper addresses important topics including... 24) This paper expresses views on...25) This paper reports the latest information on ... 26)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27) This paper gives an account of ... 28)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etermine...29)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30)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prove/ show/ present/ develop/ generalize/ investigate 4. 关键词关键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关键词一般用名词,而且从标题或摘要中选取,每篇文章可选 3 ~ 8 个关键词,文章题名中的人名、地名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应标注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中文关键词前应冠以“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前冠以“ Key words :”作为标识。多个关键词之间应以分号分隔,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将关键词扩展成词组 / 短语,毋用单一词汇,而是在单一词汇基础上进行扩展,如:营销→网络营销→网络营销管理。切记避免关键字堆砌。
在全球化时代,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多,中国对高质量英语人才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英语教学在中国高等 教育 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肩负着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任。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 毕业 英语论文 范文 大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毕业英语论文范文大全篇1 浅谈老水手的心理历程——《苦舟子咏》 读后感 [摘要]:《苦舟子咏》是英国19世纪湖畔派诗人柯勒律治的一首长诗。全诗是一个充满了奇幻之美的的航海 故事 。全诗探索人生的罪与罚问题,诗人把热爱宇宙的万物泛神论思想和____思想结合起来,宣传仁爱和基督____罪思想。诗中的水手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水手杀掉信天翁表示他拒绝社会给他的礼物,他除掉了深爱自己并代表超自然的事物,也就除掉了对这个世界的感情,最后水手内心发生转变,以新的态度对待自然,为此他才得以解脱出来。 [关键词]:老水手;道德;内疚;痛苦;赎罪 Abstract: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is one of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masterpieces. It is a long poem, telling a story in the form of ballads .The poem can be approached as a dream voyage to another realm, as a story of sin and expatiation, or as the quiet essenti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alienated isolated modern individual. 一、作者简介 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年10月21日生于英格兰西南部德文郡一个乡镇牧师的家庭。9岁丧父,被送往伦敦基督慈幼学校上学,熟读希腊、罗马文学。19岁入剑桥大学,与骚塞相识。当时两人都同情法国革命,但又都害怕革命暴力,于是设想去美洲建立乌托邦社会。计划失败后柯尔律治移居英格兰部西部湖区,致力于写诗,并与华兹华斯结成密友。他憎恶资本主义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于是远离城市,隐居于昆布兰湖区,寄情山水或缅怀中世纪的宗法社会。他们创作出歌颂大自然的或美化宗法制农村生活方式的诗篇,以抵制丑恶的资本主义现实。因此被称为“湖畔派诗人”。1798年,两人合作出版著名的《抒情歌谣集》。同年他与华兹华斯兄妹到德国 留学 ,被康德的哲学和耶拿派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所吸引。回国后继续居住于湖区,与华兹华斯保持往来。柯尔律治年青时代即患有风湿痛等多种疾病。为求镇痛他长期服食鸦片竟至上瘾,故健康大受损害。晚年他贫病交加,1834年7月25日逝世于海格特。柯尔律治的作品以真的细节描绘超自然的神秘事物,令人甘愿暂时不去考虑普通情理而信以为真,并在领略到一种怪异的美的同时获得教益或良知的觉醒。柯尔律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建设,不仅影响过他的同时代人,也影响了包括和他政治态度相左的拜伦、雪莱和济慈,而且,对于时至今日的诗歌艺术探索者,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他在英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浪漫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 二、《苦舟子咏》简介 《苦舟子咏》是柯尔律治唯一一部完整的长诗。这部长625行的叙事谣曲是一个神秘恐怖的浪漫故事:一名老水手对一个赴结婚宴的客人讲述了他自己的可怕的故事。客人想走开,赶快去赴宴,却为老水手眼中的特殊表情所吸引住,不得不站在那里把这个故事听完了。老水手和同伴们坐了一艘船出海去。一路上很平安。然后遇到了一阵暴风,暴风过后,这位水手却无端地射杀一只了航海者认为好运象征的信天翁。因此,厄运又降临了。船驶进静海中,那里没有风也没有浪;太阳如火如荼地照耀着。海水绿绿地满载着腐物。船停在那里不动,老水手被视为这次厄运的造因者。水手们都渴得要死去,仿佛有一只船要驶进救他们却又消失不见了。那是一只幻船,水手们一个个都死在甲板上,每个死者的眼光都注定在这位杀死信天翁的水手身上。全船的人,只有他没有死。后来,他对于自所做的恶罪觉得悔恨。于是天使们可怜他的悲苦,使死尸们站了起来,仍去做水手们的职务。他们开上了帆。虽然没有风,船却渐渐地移动。于是,这船一直驶到了老水手的故乡。一个领航者离了海岸,出来迎接。但在他到这船之前,它却突然地沉下了,留下了这位老水手在海波中与死神挣扎着。他被领航者所救。后来,他一想起那时受的言之不尽的痛苦,便不能忍。他的心在体内烧着,一直到了把这可怕的故事说了出来,方才觉得舒服。 三、分析老水手的心理历程 “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道德重要规范。“自由、平等、博爱”的 口号 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来的。它既是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又是资产阶级道德的重要内容。这一口号的提出不仅在政治上曾经起过推动历史进步的作用,而且在人类道德发展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它否定了人身依附关系,肯定了人身自由;否定了等级特权,肯定了人的平等;否定了把人不当人的非人道主义的博爱思想。一句话,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以及个人对幸福的追求。所以,它对个性的张扬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人们挣脱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等级主义的枷锁都起到了巨大的革命作用。 西方____的万物泛神论主张神无处不在,万物都是神的表象。这种主张认为:上帝就等于万事万物;任何个别事物就是上帝;世上的事物实际上都是虚无的。 在这两种思想的支配下,作者把信天翁认为是基督____徒。老水手无端地射死了信天翁,表示他拒绝社会给他的礼物,他除掉了深爱自己并代表超自然的事物,也就除掉了对这个世界的感情。老水手违反上天的指意,违反自然规律,射死了无辜的信天翁,必然要受到惩罚。于是,灾难来了:风停了,船无法前进,阳光酷热,水手们口干舌燥。这时候,有人指责老水手——“你怎敢放肆,将神鸟射死!是它引来了南风。”此时,老水手开始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于是,他开始不断地感到内疚。心理学认为,在道德情感系统中,羞耻感是其中的一个元素。毕达哥拉斯要求人们对自己言行进行反省以后,就应该在内心里对卑劣的行为感到羞耻、悲哀和恐惧;对善良行为感到欣喜。沙莆慈伯利认为,道德上的善恶主要取决于感情系统中的羞耻感。他说:“凡出自不公正的情感所作的,就是不义恶行和过失;如果情感公正、健全、良好,并且情感的内容有益于社会,而且还是以有益于社会方式施行,或有所感动,这就必定在任何行动中构成我们所说的公平和正直。”不义、恶行和过失将引起人们的羞耻感。羞耻感是个人的自我道德意识的一种表现,表示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动机和道德品质的谴责时的内心体验。良心是羞耻感的的主要作用机制,常表现出焦虑、羞愧和内疚等情绪。道德焦虑是一种复合情绪。其中,痛苦和畏惧是主要构成“因子”。但它仅以避免外在处罚为目的,是低级形式的羞耻感,可又是羞耻感发生的基础。那么,羞耻感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是内疚,只有内疚才是高度的主体意识的产物,它激活潜在的思维和力量,专注与对过失的懊悔和追悔的行为,促进个体的心理成熟。如果个体内疚匮乏,那他将对道德不屑一顾,达不到“有羞知格”的认识。同时,羞耻感要以自尊为前提,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是不会知耻的,更不会自责。自尊体现了对自我社会话的切近,没有自尊的防卫,就不可能有自责的意识和行为的发生。老水手对自己的不道德行为知耻,惭愧和悔恨。老水手真是由于良心发现才深感自己行为的错误,于是惶惶终日,不断自责自己。 事态进一步发展,在他忏悔和祈祷下挂在脖子下的鸟掉下来了,但是同行的水手都因为缺水而一个个地死去,只有老水手一个人活着。这似乎是上帝对他的又一个惩罚。他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罪行深重,导致了其他水手的死亡——痛苦;另一方面在茫茫大海中,一条船上就他孤零零的一个人——恐惧。于是他的内心又经历了一场痛苦与恐惧的考验。良心是每个人自身内部的道德评析,是自己对自己行为道德价值的认识、认知、判断、态度、感情、体验、意向、意志、动机等一切心理反应活动。老水手不断对自己惊醒良心谴责。良心的基本因素是感情,感情是对需要的体验,是心理的动力因素。它一方面产生良心的认知因素,推动自己去判断自己行为的道德价值;另一方面则产生良心意志因素,推动自己做出改过迁善的选择。在行为过后,良心对行为的后果有影响和评价作用。对于履行了道德义务并产生了好后果的影响和行为,它便于进行自我谴责,使人感到内疚、惭愧和悔恨。这种自我谴责,往往能形成一种力量,促使人们改正自己的行为。 后来,老水手虔诚地祈求海蛇破开魔法,他才获救得以回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在生活中不免发生道德过失。道德反省就是通过对道德过失的追悔,从而激励人们采用新的道德行为去补救已经酿成的道德不幸,并且通过对道德过失的觉醒为将要开始的道德行为提供罗盘。道德反省的实质在于主体对自己已作的道德选择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是在主体已经体验到自己的道德行为存在着过失的情况下,从而进行的对自己内心的深刻 反思 。通过反思,要为今后的行为提供新的路线和方案,明白来者可追,逝者可补。在今后的行动过程中,要用千倍的补偿替代原有的损失;通过反思,主体对自我发展和自我需要与社会道德的系统会领悟得更加深刻。 故事的最后,老水手回到了家。于是出现了开篇的那一幕:他极力拉住去赴婚宴的人,让他们听他讲这个离奇的故事——他想寻找听众,承认自己的错误,说出自己的故事,解除内心的痛苦——赎罪。尽管老水手已经虔诚忏悔,但还是有种负罪感难以释怀,于是他渴望被人理解,宣泄出来以排除内心的痛苦。生活也是这样,当我们遇到困难、痛苦的时候,不要封闭自己,找一个忠实的听众,把自己的苦恼说给他听。这是一种释放压力的好 方法 。 总之,柯尔律治的这首诗歌以神秘、怪诞著称,其中的心理描写可谓是典范!诗歌探讨了罪与罚、善与恶,生与死等哲学问题,宣传了一切生物皆上帝听造的教义。但诗歌的真正价值并不在故事本身或它所包含的哲理上,而在以造型艺术的精确性和音乐的流动感为读者创造了一幅幅神奇的海洋画面:时而风平浪静,沉寂安宁;时而风暴骤起,一片喧嚣。在写作此诗时,柯尔律治并不熟悉大海,但他能凭借想象,使真实的情形与幻想的景象互相交织,把平凡的细节与诗意的象征融为一体,充分显示了瑰丽奇特的想象能力。在诗艺上,长诗将英国民歌的自由与古典文人诗的谨严冶于一炉,炼就出适合表达浪漫主义情绪的活泼自然的诗体,而长诗的音韵与节奏之美,也表现了诗人能让文字进行歌唱的本领。 [参考文献]: 《英美文学选读》 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英国文学简史》 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道德心理学》 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毕业英语论文范文大全篇2 浅谈东西方数字九的 文化 对比分析与翻译 一、前言 "数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在符号的帮 助下产生的。"(苏金智,19 91)"数字是语言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领域。在科 学的数字世界里,它的功能是计算,秩序严谨,职司分明,是 实数;而在人类 心灵的数字世界中,它的功能是表义,许多数字经过“神化”后成为“玄数”、 “虚数”、“ 天数"。它们有着极其丰富的外延和内涵。"(王秉钦,1998) 由于受东西方文化传统、宗教信仰、语言崇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数 字的神化存在着东西方的差异 ,但也存在着共性,有着共同的规律。在"数的 灵物崇拜"上各民族都有普通性。东方人有自己心目中的"天 数",而西方人 也有自己心目中的"神数"。神秘数字的演化规律一般经过"神化—泛化—虚 化"的过程。( 王秉钦,1998) 东西方已有不少有关数字科学的专著和论文, 如毕达哥拉斯(phythagoras) 学派的T·丹齐克的《数 科学语言》(商务印书馆,1998),英国人伦拉德·法 拉的《七的探源》;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就数字写过著作 和论文,并开展过学术探 讨。如,王秉钦教授在其《语言与翻译新论》的中篇第六章就以"数的语义范围 比较 与翻译"为专题;苏金智曾写过《数的灵物崇拜》(载〈语言、社会、文化》 440页, 语文出版社,1991,1) 等。在1998 年南昌大学主办的"中国英汉语 比较研究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上,英汉文化对比专 业委员会会 员曾就中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吴玲英老师的《中西文学中"以三为法”的文化模 式》展开了激烈的 讨论。本人认为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自己心目中的天数 是"九"而不是"三",也并非完全是因为"九" 是"三"的倍数。 二、东西方数字"九"的文化对比分析 在我国,人们之所以把"九"看成是自己心目中的"天数"和最富有神奇色 彩的数字, 是因为"九" 这个数字的象征意义(symbolicmeaning),在我国可 以说历时最久,涉及面也最广。 "九"作为数不同于一 般数字,在中国古代被 认为是一种神秘的数字,它起初是龙形(或蛇形)图腾化之文字,继而演化出"神 圣" 之意,于是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了表示自己神圣的权力为天赐神赋,便竭 力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如天 分九层,极言其高,天证/诞日为正月初 九,天子祭天一年九次。更有趣的是连皇宫建筑都与"九"有关。例 如,北京 城有九门,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问,门上饰有九路钉(即每扇门的门钉纵横各九排)。 汉语词汇中也常 用"九"来形容帝王将相的称谓,如"九五之尊"(imperial throne);称官位仅次于皇帝的王爷为"九千岁 "等。 根据阴阳五行与数的关系,万物之根均为数,宇宙也是数。数始于1而终于 10,五行也是数,按传统的五行 理论来划分,则1、2为木:1为阳木,2为阴 木。以3、4为火:3为阳火,4为阴火。以5、6为土:5为阳土,6为 阴土。 以7、8为金:7为阳金,8为阴金。以9、10为水:9 为阳水,10为阴水。这 就是将"象"、"数"与五行 结合起来推演变化,用以显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 在联系。由此看来,"九"是最大的阳数,象征着天。 传说 古 代中国人把天分 为九层,九层天是天的最高处,汉语中有关词汇有"九重霄"(指极高的天空, "九霄云外" ,"九天揽月","九天九地"等。另外,天坛,这个明清两代 祭天的场所,其建筑无处不体现着“九”的象 征意义。 民间传说中还有"九头 鸟"(nine-headed bird: a fabulous bird whose appearance was f ormerlyregarded as a bad omcn)的故事。 中国人以"九"为大数,刘师培在《古书疑义举例补》一书中写道:"凡数 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 ;"《素问》中说:"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 九。"因此,汉语中有"九九归一"或"九九归原"之说。因 从"九"为数之 极而引出人生之限,故"明九"或"暗九"均为人生之"坎",避讳有“九”之 岁。例如:“ 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红楼梦》)。日本人一般 认为"九"是"苦命和痛苦"的象征,因 为"九"与"苦"同音,因此忌讳 "九"。然而,《外语与外语教学》曾报道过国内一位学者曾为考证这一点 ,采 用"全选法"将日本某地电话号码其中的几千个姓和名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发现 将"九"作为姓的只占极 少数(约占),而将"九"作为名的却不少(约 占35%)。看来,日本人忌讳"九"也并非绝对。 此外,《词源》中说:"九:虚指多数。""九"作虚数解时,是数的一种 语义模糊现象。《现代汉语词 典》中,"九"的意思有三个:(1)数目,八加一 后所得;(2)从 冬至 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 数起,二"九"、三 "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3)表示多数或多次: 九泉,三 弯九转等。因此, 汉语中有不少和"九"有关的 成语 。如:"九牛一 毛"、"九死一生"、"九牛二虎之力" 、"九流宾客"等等。 在我国,数字"九"涉及面在所有数字中最广。含有数字"九"的词汇也十 分丰富。如,"九州"是指传 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用作"中国"的代 称。因此,有的全国性的电视节目就取名为“九州方圆”;“ 九族"(the nine degrees of kindred: either thenine generations from one's great-great-gr andfather down toone's great-great-grandson;or four generations of one'spatemal relations, three generations of one's matemalrelations, and two generations of noe's wife's relatio ns),古代有一种残酷的刑法叫"诛灭九族";古代传说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因此,《红楼梦》第九回 中用"一龙生九种,种种各 别"来比喻贾氏家族族大人多,龙蛇混杂,好坏不一,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还有 " 九龙杯"等。此外,在文娱、体育等词汇中,数字"九"也比比皆是。如, 许多歌名都以"九"开头:"九妹 "、"九九艳阳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等;乐器中也有"九音锣";在体育活动中,"九柱戏"(nine pins),兵器中 有"九节鞭"[但这与西方文化中的"九尾鞭”(cat-o '-nine- tails: an instrurnent of punishment so calledfrom the nine pieces of leather or cord which compose it)意义不大一样]。 地名中也有一些以"九"开头的,如"九 寨沟"、"九华山"、"九江"和"九龙"等。此外,中国人常把" 九"看成 为吉祥数字之一。在申请电话号码时,人们宁愿多出 钱去买一个尾数为"8"或 "9"的吉祥号码。比 如,湖南有线电视台的"欢乐热线"号码为"16899919"。 在西方,数字"九"也是人们心目中的"神数"之一。对西方人来说, "九"的象征意义是"神性"、 "神圣之至"。 英语权威字典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and Webster's ThirdIntema tional Dictionary 中 对"九"所解释的意义比《现代汉语词典》所解释的意义还多,分别有: 1)one more than eight, three threes, the square of three;2) nine units of objects (a tota l of nine) ; 3) a: thenumerable quantity symbolized by the arabic numeral 9; b: thefigure 9 ; 4) nine o'clock——compared Bell table, timeillustration; 5) the ninth size in a set series: as a; aplaying team of nine members, baseball team; b:the firstor last 9 hol es of an 18-hole golf course…。 其中收入与"九"有关词语和成语多达近二十条。常用的有: a nine-day's wonder (an object or event that creates ashort-lived sensation) ____Those political expositions…that make a nine day'snine wonder till something fresh c omes alone——Mary Deasy. nine times out of ten(very often) be dressed up to the nines(elaborately dressed, as for aformal occasion) ____She dressed herself up to the nines and went to theparty. in the nineholes:in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nine-men's morris: morris played with nine counters A cat has nine lives: A cat can move so fast and jump sowell that he seems to escape being killed many times. 从以上的解释还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数字"九"及其倍数在西方也被广泛运 用于文娱和体育活动中。如, 保龄球(bowling )中的瓶状木柱数(ninepins) 为"九"; 高尔夫球 球场有一十八个洞:跳子棋的棋板上各 方均为九个孔; 古 时英国还有一种九个男人一起跳的舞蹈(morrisdance)等。由此看来,数字"九" 也倍 受西方人的青睐。 总之,在东西方文化中,数字"九"含有以下主要共性: 1)东西方大多数人把数字"九"看成神秘的数字, 其象征意义均有"神 圣"之意。 2)在东西方文化中,数字"九"均可虚指多数。 3)数字"九"被广泛运用于文体项目中。 数字“九”在东西方文化中的个性恐怕主要在于:对中国人来说,其神奇色 彩要比西方人更浓;其象征意 义的历史在东方文化中比西方文化中更悠久;其 涉及面在东方文化中比西方文化中更广泛。 三、数字"九"的翻译问题 罗马西塞罗说过:"翻译不是字当句对,而是保留语言的总风格和力 量。""按分量而不是按数量译词" 。此处所说的数字是指经过神化、泛化、 虚化了的"虚数","实数"的翻译不在此例。根据这一理论,结合 东西方文 化的共性与个性,可采用如下的翻译方法,并遵循以下的翻译原则。 可采取的翻译方法主要有: (一)保留原数字 . We thought our cat would be killed when he fell fromthe roof of the house. He was not, he used up one of his ninelives. 我们以为我们的猫从屋顶掉下来会死了,它并没死,只失掉九条命中的一条。 这样翻译过来,人们很容易接受,因为人们已熟悉"猫有九命"这个成语, 并能够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 (二)转换成各民族喜爱的数字 out of ten——十之八九 nine days' wonder———可翻译为"昙花一现", 这样翻译可以加深对奈 达的"对等"和纽马克的"转 换"翻译理论的理解。 (三)增舍数字 比如,"九死一生"可翻译成"a narrow escape from death;survival after many hazards";又如 ,"九九归一,还是他说的话对。"可翻译成"All things considered,what he says is right."其译文均 舍弃了数字,转译其 形象意义。 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一)民族性原则 比如,汉语中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汉英词典》(外研社,1996)的译 文有三个:"strain onese lf to the limit; use everyounce of one's strength; make herculean efforts"。笔者认为第二种译文 "use every ounce of one's strength "更符合"民族性原则”,成功地将东方文化中该成语的比喻意义转 化成了西方文化语言中的形象意义。 (二)习语性原则 比如:"匡超人此时恍若亲见瑶宫仙子,月下嫦娥,那魂灵都飘到九霄云外 去了。"(《儒林外史》), 其译文为"Kuang felt that he was gazing at a goddess and his spirit had flown to heaven."这种译 文因遵循了"习语性原则", 充分地体现了人类交际行为的一个最根本原则——语言——符号的经济原则。 (三)形象性原则 数字用于模糊意义时,一般都失去了其数量意义而具有形象意义。翻译时, 必须越出其理性意义而捕捉其 与 其它 的词结合后所产生的形象意义。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此句诗中的"九天" 的形象意义为"极高的天空 ",因此,可翻译成"Down itcascades a sheer three thousand feet—As if the Silver River [. the Milky. Way]were falling from heaven!"猜你喜欢: 1. 毕业英语论文范文 2.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3.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 大学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5. 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6. 本科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下面是关于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模板,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Abstract
Since Dewey developed the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 many scholars abroadhave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studies about improv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education field. In the 1980s,critical thinking became the target of higher educationprograms in such foreign countries as the US and Canada. It has gained its widespreadattention in China only in recent years. But there are only few studies about it ineducation field. Our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pays much attention to thetraining of students' linguistic knowledge and language skills but ignores the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In the process of skill practice,teachers often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memorizing vocabulary and imitating skillsrigidly,but neglect the students' abilities in analyzing problems and putting forwardinnovative solutions. Therefore,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is affected by this andmerely attaches emphasis to train stud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There are fewstudies which aim at systematically cultivating students' analysis, synthesis, summary,comparison and reasoning skills while they are writing. Therefore,this study aims atdesigning some writings task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which can be used to fostercolleg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wareness and promote students' all-round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six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by requiringstudents to hand in an argumentation. All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are non-Englishmajor college freshmen from a 211 key university. The revised version of Rubric forQualitativ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strument was used in this study. With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writing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within a wholesemester to collect data concerning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Reading-to-write isused in experimental class while traditional method is adopted in control class. Thewriting scores by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class were statistically processed bysoftware SPSS . And also the interview was launched in some of students inexperimental class to assess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reflected in theirwritings-The fin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GAP writing model exerted a significantlypositive influence in improv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especially in arousingstudents' writing enthusiasm and critical thinking awareness. Compared with controlclass,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class made big progress in writing competence. Inaddition, this study put forward some reform proposal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writing. The study is of great value to instruct students to employ critical thinkingskills in their writing.
Abstract
A large body of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effects of technology-enhanced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since the 1960s (Marty, 1981)。 However, no consensus hasbeen reached yet (Choo, Lin, & Pandian,2012; Mohsen & Balakumarohsen, 2011)。
Despite the fact that some narrative reviews have evaluated and explored thesecontradictory results, this study aims at quantifying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technology-enhanced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with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review:meta-analysis and performing in-depth moderator analyses of learning method and testtype further.
Totally, twenty effect sizes from thirteen pieces of primary research are obtainedafter collecting related literature published or unpublished in recent ten years via fourchannels and selecting through three filters. Later, all the primary research is coded anddata are computed in random-effects model with software ComprehensiveMeta-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1) Technology has a positively large effect on Englishvocabulary learning according to Cohen's standards as proposed in 1992 (g = 95% confidential interval of [, ])。 (2) Learning methods (intentional learning,incidental learning, and integrated learning) have impacts on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Heterogeneity exists in the three learning methods (g = = 0,01 < ),Effectiveness of intentional learning, incidental learning and integrated learning is ^ =, g 二 , g = respectively. Incidental learning under technology-enhancedenvironment yields the largest effectiveness o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3) Testtypes (recognition tests, recall tests,recognition + recall tests) also have impacts on theoverall effectiveness. The three test types are heterogeneous as well {Q = , p = < )。 Recognition tests, recall tests, and recognition + recall tests have effectsizes of and respectively. Technology-enhanced English vocabularylearning achieves the largest effectiveness in recognition tests.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mpeting Values Framework (. CVF:a framework to identify the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to define organizationalculture), aims to investigate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motivation at universities, theirpercept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the target university,their professionalaspiration and how they affect each other. The research questions to be addressed are asfollows: (1) How do the English teachers perceive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t theirworkplace? (2) How much effort will the teachers pay for their professionalengagement and aspiration? (3) What kinds of motivation do the English teachers in thetarget university appear to have? (4) How will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theprevious experience affect teachers' motivation?
This study employed four different questionnaires as the research instruments,including one demographic questionnaire and three research questionnaires, . thedemographic questionnaire,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ssessment Instrument (. theOCAI) (Cameron & Quinn, 1999),the Professional Engagement and CareerDevelopment Aspiration-scale (. the PECDA-scale) (Watt & Richardson, 2008b),andthe Work Tasks Motivation Scale for Teachers Teaching (. the WTMST) (Fernet et al.,2008),to investigate the above mentioned research questions. The whole investigationtook roughly 12 weeks and involved three stages: the preparation stage,the pilot study,and the main study.
The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show that most of the teachers are intrinsicallymotivated and with identified regulation influenced by the performance culture and theclan culture which are the dominant culture types of the target research site. Results alsoindicate that the overseas experience and length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ffect teachers'perception of tix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motivation. The participants who haveoverseas experience tend to be more with the sense of professionalism, moreintrinsically motivated and be more confident with their competence in the academicarea; and the ones who have longer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re with moreidentified regulation and introjected motivation and are more committed and moreassured of staying in the education field.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target universitybasically belong to the highly engaged persisters,and the male teachers expect to be theleadership.
Abstract
Owing to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academic needs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s of EGAP(General Academic Purpose in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itself, there exist 这 great deal of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for applying English for EGAP class. It is our understanding thatwriting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EGAP and genre is a quiteinfluential factor in improving students5 writing competency. However,the investigation ofstudents' current writing situation shows that being deeply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writingteaching methods which emphasize grammar and vocabulary; the students have littleknowledge about genre approach theoretically or systematically and lack the awareness ofgenre. Because of this,it becomes necessary to put forward an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approach which is effective as well as applicable to the situation in China so as to enhancetheir writing competence.
This paper firstly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EGAP bydiscussing its necessity and applicability in China and the main views of two schools of genretheory, the tii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genre-based approaches of three main schools of genrestudy and practice. And also,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 compared and the adaptability inChinese College EGAP class is analyzed, based on which it puts forward a modifiedGenre-based approach in EGAP writing class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genre awarenessand improve their writing skills.
To achieve this, two non-English major classes of freshmen in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UST) have been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class andcontrolled class, and the research lasts one semester. The Genre-based approach is applied inthe experimental class following a modified Genre-based approach. And a comparison hasbeen made on the same subject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and the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class and controlled class have also beenmade. Owing to various factors,such as learning motivation, different students show variedextent of acceptance to certain teaching approaches. Therefore, emphasis has not only beenput on the overall changes,but also on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re are three hypotheses:
1. Can Genre-based approach enhance students' genre awareness? 2. Can “genreawareness” really improv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in EGAP? If the students can get overallimprovement,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in gender and the students with diverse learningaptitudes because of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 If some students fail to improve, what's thepossible reason behind it? 3. Will Chinese students accept and adapt to Genre-basedApproach?
Three sets of data from six writing assignments, writing in final-term examination andquestionnaires a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with the help of the software SPSS . And thestudy indicates that: (1) Genre-based approach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sensitizing students'genre awareness, improving holistic writing competence; (2) during the whole experimentalprocess, girls have a stable superiority over boys, however, boys' improvement fluctuation iscomparatively obvious; (3) students of medium efficiency have the greatest potential to makebig improvement; (4) Unavoidably, in this research there are some students who fail to gainimprovement in terms of writing ability or get changed in terms of writing notions, andthrough analysi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main objective reasons are: the difficulty ofwriting itself,the differences of culture and ways of thinking between east and west,thelimited teaching period, etc.; and subjective reasons mainly come from: the limitedcompetence of students themselves, the lack of interest in English writing, etc(5) a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students are liable to accept this approach and able to adapt to itpretty well, yet acceptation is not absolutely accompanied by adaptation; (6) feedback is adispensable part in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and more specific feedback will bring strongermotivation in students' self-correcting and developing;In the end,the author presents some limitations in her research and hopes that this cangive some hints and tips to further research in EFL writing classes.
Abstract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 speaking classrooms, language and other semioticsystems cooperate together to help students construct meaning. It can be reflected inthe design of textbooks and the use of audios, videos and images, etc. Thus, in thisthesi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is the theory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MDA)derived from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Social Semiotics. The essence ofMDA is that other semiotic resources such as: images, audios, etc. are as important aslanguage in the meaning-making system. Visual Grammar, Acoustical Grammar andthe integrated frameworks of MDA are the main analysis approaches in this thesis.
Meanwhile, the results of the teaching investigation and the MDA for textbooksare the prac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multimodal teaching design, providing feasibleand effective suggestions in this thesi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it can be concludedthat students have more or less realized multimodality in this course and argue thatmultimodality should be used in moderation; multimodal classroom activities, socialcontent, etc. should be brought into the class; teachers should remind students to payattention to images, fonts change and other multimodal factors in textbooks.
Therefore, when conducting the multimodal teaching design, attention should bepaid to: (1) Modalities influence each other with clear priorities in this course. (2)Words modality and acoustical modality are the primary modalities, while othermodalities are just used as tools to provide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and to improveteaching efficiency. (3) The chosen modalities should provide supplementaryinformation to make the learning material more easily understood and help studentsconcentrate. Then,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principles and the writer's teachingexperience, a sample teaching design has been worked out, then its' feasibility andeffectiveness have been verified by an empirical study with the method of interview.
Abstract
Degree adverb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dail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However,owing to their wide varieties and similar meanings, it is hard for language learners toreally master their meanings and usages.
With the aid of AntConc and based on the corpora of FROWN (TheFreiburg-Brown Corpus of American English),FLOB (The Freiburg-LOB Corpus ofBritish English) and CLEC (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 the study aims tocompare the actual use of common English degree adverbs in terms of semanticprosody between Chinese EFL learners and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The researchprocedures consist of two steps. First, AntConc is launched to extractconcordance lines of the target node words in each corpus and the semantic featuresof the node words' collocates are analyzed; then, the semantic prosodies of these nodewords are summarized and comparisons are made between the two corpor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as well as similarities betwee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and Chinese learners in their use of semantic prosody.
Chinese EFL learners tend to underuse the negative semantic prosodies of fairly,highly, and totally?,overuse the negative semantic prosodies of extremely; and misusethe semantic prosody of terribly.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some problems exist inChinese learners' use of semantic prosodies of degree adverbs, and the reasons mayinclude their first language transfer, intralingual transfer, and the lack of informationabout the semantic prosody in dictionaries and text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