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夯实基础。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与新课程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展开探讨,从而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学习好古诗词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可以说古诗词犹如一条延绵不绝的河流,容纳百川,滋补着炎黄子孙;又如一棵参天大树,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支柱。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重点,积极探索,有效地达到新课程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所设定的指标。

一、运用故事情节进行烘托,加强渲染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及领悟到诗词中所包含的意思,教师应该对作词者的个人简历及诗词写作的背景充分了解。比如,教师在讲述《赠汪伦》这首诗时,就可以巧妙地利用故事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在讲解此诗时就可以这样开头:从前有个诗人名叫汪伦,汪伦的性格十分的豪爽,喜欢广交朋友。在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满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而汪伦此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那么他如何才能结交这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呢?然而在接下来,汪伦等到了一个绝妙的时机,因为他听到李白将要去安徽游历的消息,所以汪伦下定决心给李白写信,诚挚的邀请李白。李白这个人有两大嗜好:第一,好酒;第二,好游。只要具备美酒和美景,那么李白肯定会赴约。因此,汪伦在写信的时候完全满足了李白的两大条件,他这样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先生好饮乎?此地有。"李白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非常高兴,于是李白接受了汪伦的邀请,在汪伦那里停留了好几天,与汪伦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李白要离开时,汪伦在家里设了宴给李白送行。在李白登上一艘小船,船将要出发时,传来了一阵歌声。李白一回头,看到了令自己大为吃惊的一幕,自己的好朋友汪伦和一群村民,正在演奏着歌曲,给自己送行,这让李白非常感动。这时李白立刻提笔,写下这首《赠汪伦》,成为歌颂友谊的名诗,流传百世。因此,通过以故事的情节进行渲染,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从情感上完全融入这首诗词里,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诗词的课堂也变得活泼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朗诵代替讲解

语文教学是一个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对古诗的'教学更是这样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古诗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及目标。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充足阅读,逐渐累积,亲身感触,学以致用,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及欣赏层次。因此,教师就没有必要针对一首诗教学问题上锱铢必较,教师应该在如何营造一种古诗学习氛围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诗词素养。比如,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借助乐器,给学生伴奏,让学生跟着优美的音乐开始朗读。除此之外还可以设定场景来辅助学生阅读等多种渠道。与此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古诗词打下了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把学习古诗词当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善于运用诗词来对诗词进行讲解

所谓借诗解诗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一首诗来对此诗加以理解。比如,教师在对王翰的《凉州词》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让学生联想其他的边塞诗来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想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或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豪情壮志,报效国家的伟大情怀,更好地去理解、感悟《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情怀,深刻地理解此地的"醉"代表的真正含义,不是为了感悟生命更不是一种消极心态,而是一种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伟壮志,更是一种临危不惧的豪迈气魄。

四、善于用诗组诗

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懂得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多挖掘课外资料,采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措施。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更不能就诗教诗,应该搭建一个开放式的活跃的诗词学习平台,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流传着许多赫赫有名的古代经典的建筑或家喻户晓的雕塑,作为其他国家的显著代表。而中国历经沧桑,许多文化古迹都被历史所湮灭,只有一种经典尚且完好,那就是古诗词。这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引领着我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一定要对现实生活充满一种新鲜感,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古文化,才能确保古诗词的魅力永垂不朽。因此,指引学生走进诗词的天地,去感悟、欣赏诗词中的美,学会享受这份情感,是最成功的古诗教学。

参考文献:

王保兰。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探讨.文学教育:中,2014(10):116.

李速萍。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方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97.

赖小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3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友情;有的借景(物)抒情咏志、含蓄隽咏……因而,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从 语文 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了重视。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下面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如《春夜喜雨》一诗,诗人杜甫在创作此诗时,因陕西旱灾严重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浓,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样,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诗,就会水到渠成。

二、嚼字品词,加深理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进一步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重要步骤。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如《梅花》一诗,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唯”“遥知”“暗香”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就会知道这首诗是在赞美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散发着芳香。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就能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将“绿”换成另一个字,是否更好?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诉学生作者曾试用“来”“到”“入”“过”“满”等字,使学生领悟到这些字都不如 “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

三、学会想象,体会感情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比如在学习《锄禾》这首诗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幅画,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学生争着说:

“我看到了一个中午,有很大很大的太阳”。

“我看到一个农民伯伯在地里锄草,他的衣服全汗湿了,他很辛苦”。

“我们吃的饭都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

这就是诗中的真实画面,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懂得珍惜劳动,珍惜粮食。

小学教材所选的古诗大都是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学习每一首诗如果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画面,那学生对诗的内容无形中就了解了,在引导中也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也便于学生熟记背诵。

总之,古诗教学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殿堂,使学生领悟到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基于意趣体验的小学低段古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古诗,作为中国文化长廊中的璀璨瑰宝,有着独特的文学魅力,基于意趣体验的小学低段古诗教学策略研究。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收录了61首古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古诗词积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应背诵古诗词240篇,也就是说学生除了熟记课本上的,仍需要积累大量的课外古诗词。而对于教材上的古诗教学,学生如果没有自主学习古诗的兴趣,那么积累课外古诗就会让学生陷于死记硬背的沉疴。下面,笔者就结合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实践和反思心得,具体阐释如何让低年段古诗词教学更具童趣,如何让学生自主感受古诗带来的审美乐趣。

一、多重方式诵读,让古诗课充满童趣

诵读古诗是古诗教学的必要过程,学生通过诵读接近古诗,通过诵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初读时需要诵读,体会中需要诵读,积累更离不开吟诵。于永正老师主张教学应重情趣,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多重方式诵读,就可以让古诗课充满童趣。

方式一:导语铺陈,深化理解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的朗读指导中,教师深情地引读:“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再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学生齐声朗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接着老师又说:“诗人是如此的孤独与无助,怎么能不思念亲人?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至于写出这样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的声音充满了思念、愁苦。教师化作诗人:“又是一个重阳佳节,我一个人静静地站在窗前,多想像以前一样,跟亲人朋友一起登高,插茱萸啊!此时此刻,我们弟兄们一定也在说,哎,就少了王维一人呐!”学生深情地朗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学生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中进一步感悟诗句中所蕴含的意趣。

方式二:看图吟诵,欣赏景致

写景的古诗,都有着丰富的画面。在《小池》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诗境的画面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语文论文《基于意趣体验的小学低段古诗教学策略研究》。

通过看图吟诵的方式,使学生边看画面边产生联想,促进理解,加速了对古诗句的内化与外化过程,使记忆更加深刻。同时,教师营造出竞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相互竞争的心理作用下,激发最大记忆潜能,使学生主动探究诗意,感受诗句中的美丽景致。

方式三:表演诵读,诠释内涵

低年段的学生可以通过表演朗读直观地诠释古诗的内涵。比如汉乐府《江南》中的鱼、莲叶学生都再熟悉不过,学生在大声诵读时,会情不自禁地做出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嬉戏动作,脸上也会流露出高兴的神情。我们从学生的动作和表情中便能看出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快乐心情。

方式四:配乐吟唱,引发共鸣

音乐是世界上共通的语言,它能拨动人的心弦。小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少,对于语言简洁的古诗很难深入理解,就算教师再怎样补充古诗的创作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可由于生活年代久远,学生也不能真正理解。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古诗的内容,选择情感基调合适的曲调,为古诗配乐,让学生伴着音乐来吟唱。有很多经典的古诗已经被谱了曲,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不仅使教学内容充满活力,也能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心记忆的情趣,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分享诗人的快乐,体会诗人的忧虑。

二、插上想象翅膀,个性化感悟古诗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和情感活动呢?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

方式一:角色体验

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角色体验是他们十分喜爱的课堂活动,它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学生更高效地亲近古诗。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自己当成古诗中的角色,做一做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人物的心情,把学生带入诗境中,体会作者的内心感情,以此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方式二:为诗配画

古诗中有具体的意象,因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首古诗都是有对应插图的。低年级学生还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对于他们而言,形象思维占主体,他们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语文课上,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把绘画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在学生反复吟诵和体会古诗后,让学生画一画这首诗,再评一评谁画的最符合诗句所写的情境,用以反馈和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的审美乐趣。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友情;有的借景(物)抒情咏志、含蓄隽咏……因而,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从 语文 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了重视。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下面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如《春夜喜雨》一诗,诗人杜甫在创作此诗时,因陕西旱灾严重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浓,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样,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诗,就会水到渠成。

二、嚼字品词,加深理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进一步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重要步骤。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如《梅花》一诗,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唯”“遥知”“暗香”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就会知道这首诗是在赞美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散发着芳香。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就能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将“绿”换成另一个字,是否更好?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诉学生作者曾试用“来”“到”“入”“过”“满”等字,使学生领悟到这些字都不如 “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

三、学会想象,体会感情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比如在学习《锄禾》这首诗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幅画,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学生争着说:

“我看到了一个中午,有很大很大的太阳”。

“我看到一个农民伯伯在地里锄草,他的衣服全汗湿了,他很辛苦”。

“我们吃的饭都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

这就是诗中的真实画面,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懂得珍惜劳动,珍惜粮食。

小学教材所选的古诗大都是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学习每一首诗如果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画面,那学生对诗的内容无形中就了解了,在引导中也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也便于学生熟记背诵。

总之,古诗教学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殿堂,使学生领悟到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夯实基础。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与新课程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展开探讨,从而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学习好古诗词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可以说古诗词犹如一条延绵不绝的河流,容纳百川,滋补着炎黄子孙;又如一棵参天大树,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支柱。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重点,积极探索,有效地达到新课程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所设定的指标。

一、运用故事情节进行烘托,加强渲染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及领悟到诗词中所包含的意思,教师应该对作词者的个人简历及诗词写作的背景充分了解。比如,教师在讲述《赠汪伦》这首诗时,就可以巧妙地利用故事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在讲解此诗时就可以这样开头:从前有个诗人名叫汪伦,汪伦的性格十分的豪爽,喜欢广交朋友。在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满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而汪伦此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那么他如何才能结交这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呢?然而在接下来,汪伦等到了一个绝妙的时机,因为他听到李白将要去安徽游历的消息,所以汪伦下定决心给李白写信,诚挚的邀请李白。李白这个人有两大嗜好:第一,好酒;第二,好游。只要具备美酒和美景,那么李白肯定会赴约。因此,汪伦在写信的时候完全满足了李白的两大条件,他这样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先生好饮乎?此地有。"李白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非常高兴,于是李白接受了汪伦的邀请,在汪伦那里停留了好几天,与汪伦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李白要离开时,汪伦在家里设了宴给李白送行。在李白登上一艘小船,船将要出发时,传来了一阵歌声。李白一回头,看到了令自己大为吃惊的一幕,自己的好朋友汪伦和一群村民,正在演奏着歌曲,给自己送行,这让李白非常感动。这时李白立刻提笔,写下这首《赠汪伦》,成为歌颂友谊的名诗,流传百世。因此,通过以故事的情节进行渲染,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从情感上完全融入这首诗词里,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诗词的课堂也变得活泼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朗诵代替讲解

语文教学是一个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对古诗的'教学更是这样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古诗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及目标。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充足阅读,逐渐累积,亲身感触,学以致用,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及欣赏层次。因此,教师就没有必要针对一首诗教学问题上锱铢必较,教师应该在如何营造一种古诗学习氛围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诗词素养。比如,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借助乐器,给学生伴奏,让学生跟着优美的音乐开始朗读。除此之外还可以设定场景来辅助学生阅读等多种渠道。与此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古诗词打下了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把学习古诗词当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善于运用诗词来对诗词进行讲解

所谓借诗解诗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一首诗来对此诗加以理解。比如,教师在对王翰的《凉州词》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让学生联想其他的边塞诗来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想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或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豪情壮志,报效国家的伟大情怀,更好地去理解、感悟《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情怀,深刻地理解此地的"醉"代表的真正含义,不是为了感悟生命更不是一种消极心态,而是一种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伟壮志,更是一种临危不惧的豪迈气魄。

四、善于用诗组诗

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懂得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多挖掘课外资料,采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措施。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更不能就诗教诗,应该搭建一个开放式的活跃的诗词学习平台,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流传着许多赫赫有名的古代经典的建筑或家喻户晓的雕塑,作为其他国家的显著代表。而中国历经沧桑,许多文化古迹都被历史所湮灭,只有一种经典尚且完好,那就是古诗词。这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引领着我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一定要对现实生活充满一种新鲜感,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古文化,才能确保古诗词的魅力永垂不朽。因此,指引学生走进诗词的天地,去感悟、欣赏诗词中的美,学会享受这份情感,是最成功的古诗教学。

参考文献:

王保兰。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探讨.文学教育:中,2014(10):116.

李速萍。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方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97.

赖小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37.

小学古诗词诵读策略研究论文摘要

基于意趣体验的小学低段古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古诗,作为中国文化长廊中的璀璨瑰宝,有着独特的文学魅力,基于意趣体验的小学低段古诗教学策略研究。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收录了61首古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古诗词积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应背诵古诗词240篇,也就是说学生除了熟记课本上的,仍需要积累大量的课外古诗词。而对于教材上的古诗教学,学生如果没有自主学习古诗的兴趣,那么积累课外古诗就会让学生陷于死记硬背的沉疴。下面,笔者就结合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实践和反思心得,具体阐释如何让低年段古诗词教学更具童趣,如何让学生自主感受古诗带来的审美乐趣。

一、多重方式诵读,让古诗课充满童趣

诵读古诗是古诗教学的必要过程,学生通过诵读接近古诗,通过诵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初读时需要诵读,体会中需要诵读,积累更离不开吟诵。于永正老师主张教学应重情趣,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多重方式诵读,就可以让古诗课充满童趣。

方式一:导语铺陈,深化理解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的朗读指导中,教师深情地引读:“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再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学生齐声朗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接着老师又说:“诗人是如此的孤独与无助,怎么能不思念亲人?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至于写出这样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的声音充满了思念、愁苦。教师化作诗人:“又是一个重阳佳节,我一个人静静地站在窗前,多想像以前一样,跟亲人朋友一起登高,插茱萸啊!此时此刻,我们弟兄们一定也在说,哎,就少了王维一人呐!”学生深情地朗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学生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中进一步感悟诗句中所蕴含的意趣。

方式二:看图吟诵,欣赏景致

写景的古诗,都有着丰富的画面。在《小池》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诗境的画面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语文论文《基于意趣体验的小学低段古诗教学策略研究》。

通过看图吟诵的方式,使学生边看画面边产生联想,促进理解,加速了对古诗句的内化与外化过程,使记忆更加深刻。同时,教师营造出竞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相互竞争的心理作用下,激发最大记忆潜能,使学生主动探究诗意,感受诗句中的美丽景致。

方式三:表演诵读,诠释内涵

低年段的学生可以通过表演朗读直观地诠释古诗的内涵。比如汉乐府《江南》中的鱼、莲叶学生都再熟悉不过,学生在大声诵读时,会情不自禁地做出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嬉戏动作,脸上也会流露出高兴的神情。我们从学生的动作和表情中便能看出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快乐心情。

方式四:配乐吟唱,引发共鸣

音乐是世界上共通的语言,它能拨动人的心弦。小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少,对于语言简洁的古诗很难深入理解,就算教师再怎样补充古诗的创作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可由于生活年代久远,学生也不能真正理解。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古诗的内容,选择情感基调合适的曲调,为古诗配乐,让学生伴着音乐来吟唱。有很多经典的古诗已经被谱了曲,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不仅使教学内容充满活力,也能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心记忆的情趣,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分享诗人的快乐,体会诗人的忧虑。

二、插上想象翅膀,个性化感悟古诗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和情感活动呢?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

方式一:角色体验

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角色体验是他们十分喜爱的课堂活动,它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学生更高效地亲近古诗。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自己当成古诗中的角色,做一做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人物的心情,把学生带入诗境中,体会作者的内心感情,以此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方式二:为诗配画

古诗中有具体的意象,因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首古诗都是有对应插图的。低年级学生还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对于他们而言,形象思维占主体,他们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语文课上,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把绘画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在学生反复吟诵和体会古诗后,让学生画一画这首诗,再评一评谁画的最符合诗句所写的情境,用以反馈和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的审美乐趣。

小学语文古诗词对审美水平和语文写作能力的影响论文

摘要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 涉及到很多经典的古诗词作品,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小学语文中古诗词的内在美进行充分地挖掘, 激发学生与古诗词之间心灵上的共鸣, 让学生对古诗词的优美意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对其精炼的语言进行品味, 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 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以及语文写作能力, 使小学语文诗词教学能实现美育教育目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审美体验;

古诗词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更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瑰宝。古诗词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是学生审美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教学资源。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 大多是对壮丽山河、优美自然风光等的描绘, 传达了作者的真挚情感。所以, 有必要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体验策略进行探讨分析。

一、领略古诗词语言的韵律美

在进行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 以此来提高语文古诗词的学习效率。学生在对古诗词进行诵读的时候, 能积累和沉淀更多的文化。特别是古诗词的写作方法具有自身的特征, 诵读的时候郎朗上口。因此,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将诵读看作是教学的重要措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要求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不仅要认准字音, 还需要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词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美的韵味, 语句有较强的节奏感, 语言变化有着高低、缓急和快慢的特点, 进而能形成独特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字句进行品味, 对语言的音乐没进行切实感受, 在诵读的过程中, 要做到以声传情, 让学生能通过诵读, 感受到诗词的无穷魅力, 进而激发学生的联想。

比如, 在进行《春晓》这一首诗歌的学习是,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这首诗进行反复的诵读, 对诗句中蕴含的音乐美能有真实的感受, 对诗词中所描绘的春天的景象进行体会。在学生对这首诗有一定的熟悉之后, 结合教师对诗歌大意的讲解, 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雨打落花瓣, 花瓣随风飘落的景象, 让学生能对诗歌的'语言美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领悟古诗词内涵

古人用词的考究以及精准常常令人惊叹, 古典文学的凝练与精练让后人为之称赞。古诗词中的一句话, 就如一篇已经优美的散文, 每句古诗都能描绘出一副精美的画面。所以,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 应该对古诗词的画面感进行充分的利用, 通过这些画面感来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 在进行《小池》这首诗的学习是, 杨万里重点描写了泉眼、小河、树荫以及蜻蜓等小池中的景物, 在描写这些景物的时候, 其语言往往是清新活泼的, 为人们呈现出一副温馨、美妙且在静谧中透露出生机的小池图。针对这样一类画面感极强的诗歌,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画面进行揣摩, 对古诗词的画面美进行体会。当学生对诗词中的基础知识都有所掌握之后,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理解和感受, 让学生能对诗歌中的画面有更加直观的影响, 方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时, 教师就应该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 营造良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音配画的教学方法, 将诗词中所描写的内容以及画面完全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能对诗词内涵有全面的领悟。

三、体会古诗词的情感美

文学作品中的美主要体现在字里行间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中, 作者对文字所赋予的美感也是文学美的关键构成部分。作者采用以景喻人和借景抒情等手法进行诗词创作, 语言充满了美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能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应该让学生对诗词中的美进行体会。古诗词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美, 是最能打动读者, 引起读者情感共鸣的。所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获得对美的感受, 心灵也会受到震撼, 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并且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

比如, 《春望》这首诗词, 所体现的就是一种真挚的感情, 在诗词的开头就将对山河破碎的现实进行了描写, 这是诗人对亡国之痛的表现, 眼前满目疮痍、一片荒凉的国土, 让作者用“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样的语言来表达一腔爱国之情。教师需要通过对诗人生活背景以及自身遭遇等的介绍, 引导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体会, 让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基调有更好的把握。

四、总结

总而言之,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有着优美的文辞, 语文教师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古诗词教学, 利用古诗词资源来引导学生对其中蕴含的美进行感受、欣赏以及创作对古诗词的语言文字魅力进行体验, 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 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意识, 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戴银燕。从意境到意象--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J].语文教学通讯, 2014, (06) :68-70.

[2]朱雅萍。营造审美心境, 提升古诗词教学实效[J].教学月刊, 2016, (07) :74-76.

小古文教学研究策略学位论文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进一步突出育人导向,为加快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尤其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部编版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变。小语教材现有古诗文132篇,其中有14篇文言文。这些小古文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记载并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和瑰丽文化。从小学中段开始,文言文的学习已经在路上。如何美好地开启小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并欣赏古代语言的魅力?如何让学生喜欢文言文并从中有幸福的文化获得感呢?我谨以《伯牙鼓琴》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以“境”为引,悟文之情 文言文亦称之为“古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语言表达简练。但朗读拗口、文意难懂,如果从一开始采用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会随之消失殆尽。所以从三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引导学生乐学,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情景导入、故事引入。到了六年级,孩子们学习古文的兴趣有增无减。《伯牙鼓琴》为六年级上册课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4句话,83个字,而这83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此文用墨极简,但画面感很强,富有极大的想象空间。上课伊始,古筝曲《高山流水》便余音绕梁,乐曲声中,我问:听着这美妙的音乐,你们一定想知道它的曲名,这是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古筝名曲《高山流水》,听高山流水,荡尘世浮尘。举首望孤星,低头抚古琴,高山流水吟不尽,空谷觅知音……一曲高山流水尽,伯牙鼓琴遇知音!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这样美妙的古曲,这样感人的故事,一下子并把孩子引入到课文之中,初步感知了文意。 二、以“读”为本,赏文之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对于文言文来说,尤其重要。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品读出文章的韵味。所以在第二环节,我便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读文。          第一层次,自主学习,通读课文。指导学生扫除生字词障碍,读通文中字词;然后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停顿,试着用“/”标记,接着学着老师的样子,按照正确的停顿,自己再练读一遍。师生合作对读,老师读每句前半部分,同学读后半部分。读完交互朗读内容。读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础。我通过让学生自由读、自己示范指导,划分节奏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中前后一一对应的特点,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第二层次,合作探究,悟读课文。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在这里,师生共同回顾学习文言文方法:注释、扩词、联系背景、图片、联系上下文、古今对照、温故知新等。运用方法,先自主理解,再小组合作交流重点字词的含义。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释放已知,解决疑难,获得更多的新知。再呈现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刚才探究的成果解释全文的内容,就变得水到渠成了。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比如“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等。问题解决了,小组内再次合作,试着翻译全文。小组成员汇报,师适时出示全文释义。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全文,此时不只是音韵节奏美、更有充沛的情感美! 第三层次,思维拓展,美读课文。借助语言文字,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品味语言背后的情感沧桑,大喜大悲,同时进行思维训练。教师围绕知音,通过两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品味,评价人物,想象说话,讲故事背后的故事,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文本,恰当拓展,深化认识,体会文字之美、艺术之美! 学习第一部分“伯牙遇到知音,欣喜万分”时。让学生思考:茫茫人海,为什么伯牙独独把子期当作知音?伯牙作为全国闻名的大琴师,难道没有人称赞过他?别人是怎么夸奖他的?钟子期又是怎样称赞的呢?教师进行引读: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指名回答: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知音”。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徐徐清风、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句式练习,有效地调动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结构之美,又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既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又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世上那个最懂你知你的人。 三、以材为用,品文之深 背景资料是指与课文相关的,对人物、情节和内容理解有作用的资料。通常包括作者介绍、写作目的、社会背景等。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可以给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画卷,促使学生进入探幽觅胜、奇思遐想的学习境地。在学习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绝”时,我补充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识,相见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见。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赶到汉阳江边,久等不见子期。于是,弹起《高山流水》,仍不见子期。伯牙到处寻觅子期,遇一老者,老人说:“子期去年染病身亡。死前有嘱咐‘请把我葬在江边,此生不能听到伯牙操琴,让我九泉之下聆听他的琴声!’”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伯牙悲痛万分,久久伫立在子期墓前,长歌一曲后,把琴摔个粉碎,至死不再弹琴。此时让孩子再读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时学生对文意的理解水到渠成。 “背景资料”对小学语文教学是极具价值的宝贵资源,如果我们语文老师都能合理地、长久地开发它,运用它,将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读作品背后的故事,有利于我们充分了解当时的背景,当时的体会.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让学生体会到那种知音情谊,特别是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学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除过讲故事,我对文本再次进行了挖掘与扩充,引导学生想象别人是如何称赞伯牙的,让学生体会伯牙作为一名著名的乐师,却无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无人理解他的心意,从中感受到他“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的孤独寂寞,了解知音的难求。拓展介绍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时所写下的一首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入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帮助学生感受伯牙对于知音之死的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心情,让学生真正体会伯牙鼓琴的那种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 最后将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有关“伯牙鼓琴”的故事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让学生自读自悟,随机介绍“三言两拍”,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终言尽,而探究无穷! 总之,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身感受,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选取精当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乐学、会学、善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树立大国文化自信,让学生终生受益。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徐徐清风、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句式练习,有效地调动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结构之美,又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既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又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世上那个最懂你知你的人。 三、以材为用,品文之深 背景资料是指与课文相关的,对人物、情节和内容理解有作用的资料。通常包括作者介绍、写作目的、社会背景等。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可以给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画卷,促使学生进入探幽觅胜、奇思遐想的学习境地。在学习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绝”时,我补充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识,相见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见。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赶到汉阳江边,久等不见子期。于是,弹起《高山流水》,仍不见子期。伯牙到处寻觅子期,遇一老者,老人说:“子期去年染病身亡。死前有嘱咐‘请把我葬在江边,此生不能听到伯牙操琴,让我九泉之下聆听他的琴声!’”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伯牙悲痛万分,久久伫立在子期墓前,长歌一曲后,把琴摔个粉碎,至死不再弹琴。此时让孩子再读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时学生对文意的理解水到渠成。 “背景资料”对小学语文教学是极具价值的宝贵资源,如果我们语文老师都能合理地、长久地开发它,运用它,将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读作品背后的故事,有利于我们充分了解当时的背景,当时的体会.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让学生体会到那种知音情谊。特别是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学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除过讲故事,我对文本再次进行了挖掘与扩充,引导学生想象别人是如何称赞伯牙的,让学生体会伯牙作为一名著名的乐师,却无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无人理解他的心意,从中感受到他“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的孤独寂寞,了解知音的难求。拓展介绍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时所写下的一首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入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帮助学生感受伯牙对于知音之死的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心情,让学生真正体会伯牙鼓琴的那种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 最后将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有关“伯牙鼓琴”的故事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让学生自读自悟,随机介绍“三言两拍”,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终言尽,而探究无穷! 总之,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身感受,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选取精当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乐学、会学、善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树立大国文化自信,让学生终生受益。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我整理的语文教师工作总结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xx年,我担任了一年级下半学期和二年级上半学期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并参加了XX省第五批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活动,被评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象,有了自己的工作坊,并和课题组的成员认真进行“小古文教学策略研究”。在这一年中,我按照制定的三年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落实工作。现讲本年度工作做如下 总结。

一、 思想态度方面:

坚决拥护 党的教育方针,坚决以实际行动响应附小 领导的号召,工作踏实,责任心强,热爱教育工作,爱校如家,能积极地完成学校 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与同事相处融洽,乐于助人;善于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在教育教学中,我始终抱着一颗全心全意为学生、为家长服务心。

二、教学工作:

为了更好地落实部编版教材的 精神,吃透教材,我先后两次参加了碑林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教材培训活动,经过考核,结业。20xx年6月被评为XX省第五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9月,成立了“郑小青工作坊”,所申报的课题“小古文教学策略研究”也成功立项。11月19日,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象,赴上海参加为期九天的高级研修班的培训。此外,每周坚持参加组内教研活动,和同事们一起研究教材、教法,根据学生学情设计作业。在校本教材教研工作中,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坚持做好每一节课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辅导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补课。在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后做好卷面分析,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在各类考试中,学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

三、班务工作:

坚持做好养成教育,做好每日量化管理。班级常规好,受到代课老师的好评。坚持培养学生的听讲习惯、卫生习惯、纪律习惯……每周,利用周五班队会课开展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如“我是小小朗诵家”“我来讲讲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些活动中,队员们情绪高涨,活动效果非常好。班级成员积极向上,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所带班级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

四、课题研究:

迎着深秋的暖阳,带着对教学的思考,怀着对研究的热忱,郑小青工作坊《小古文教学策略研究》于20xx年10月30日在西工大附小精品教室举行了开题仪式。

西工大附小王XX校长、课题组实践导师XX主任、理论导师XX省学前师范学院XX教授,以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开题仪式。

会议由拜敏娟老师主持,分为两个 篇章进行。第一 篇章:聚焦课堂求策略。由课题组闫春梅和路倩倩两位老师做课,她们做课的题目分别是《猫斗》、《杨氏之子》,她们的出色表现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小古文课堂盛宴。在开题仪式的第二 篇章“启动课题促研究”中,首先由工作坊坊主、课题主持人郑小青老师做了《小古文教学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郑老师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了介绍,并为我们详细阐述了课题的研究意义,科学界定了课题的基本含义,诠释了课题的理论价值,规划了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实施步骤,让与会老师对小古文课题有了全面的认识,深入的了解。接下来,XX省学前师范学院赵卫华教授进行了课题论证,她对本课题进行了可行性评估,明晰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课题的研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最后范主任、王校长 讲话。他们一方面对郑小青工作坊课题的成功立项表示祝贺,另一方面就课题谈了希望和要求,并郑重表态,学校将对课题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予以积极支持和配合。

课题“小古文教学策略研究”自开题以来,得到了学校 领导和指导 专家的大力支持,课题小组的所有成员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之中。

(一)研究主要进展

在申报立项的同时,围绕“加强学习,分工合作,着力实践、关注反思、注重积累“的指导 思想,主要开展了以下一些学习研究活动。

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淀提升是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有效保障,课题组按照开题时的规划,购买了大量理论和实践性的书籍作为学习资料,项目主持人在工作坊中上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大家围绕这些书籍、文献资料将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将理论学习落到实处。同时,利用 网络工作坊、微信群络定期交流,将读书笔记、摘抄笔记进行共享。这样的共同学习,较好地提升了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为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努力创设提升自我的平台,课题组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级课题培训、邀请 专家来校讲座、亲赴外地参加学习,以及自主 网络学习等方式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果。

2、科学分工,有效合作

课题立项之后,我小组立即根据课题计划的目标设定,及 专家的指导意见,进行交流研讨。

(1)设计家长和学生调查问卷,调查了解孩子小古文学习的现状,统计相关数据,进行详尽的分析,形成了内容具体科学,针对性强的的调查报告,使课题组教师进一步认识了小古文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对课题的把握更深入更具体,为课题实践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在明确研究方向,细化分工要求后,课题研讨交流我们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中研讨与自我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工作坊、微信群随时交流,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交流会,对课题研究的实践工作展开讨论研究,组织课题观摩研讨课,有效推进课题研究的进程,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3、着力课例实践研究

课题组努力做到“培训+实践+反思调整+实践+梳理 总结”,达到知行合一,

学以致用。大力推进不同主题的课例研究,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组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观察教学活动的效果,尤其是学生在学习小古文时的兴趣、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帮助。对小古文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交流,课题组成员互相听评课,进一步了解“小古文教学”的落实情况。努力在教学实践与反思,甚至是再实践再反思的基础上,形成优秀的教学课例和成熟科学适合各学段学习小古文的教学方法。

4、注重研究成果积累

我们课题组始终强调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必须紧密结合,强调课题研究日常化,日常工作研究化。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增强资料积累意识,及时反思、记录、收集、 整理、动态积累资料,形成研究成果(文本类: 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论文;影像类:照片、录像);及时搜集留存学生作品(文本类的:仿写和小练笔;影像类:学生语文活动中的照片、视频等)。因此,前期所做的各种研究实践工作资料留存都比较完备。

(二)、阶段性成果

按照课题实施 方案和阶段目标,向坊员所在学校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本部、融侨分校、锦园分校共三所学校的部分学生共发放问卷490份,回收有效问卷490份,调查了解孩子学习小古文的情况。同时,统计相关数据,进行详尽的分析,形成了两份内容具体科学,针对性强的的调查报告,使课题组教师进一步认识了小古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对课题的把握更深入更具体,为课题实践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各个成员老师在自己所在区域积极开展基于子课题下的课例研究工作,形成优秀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展示录像若干份;并 收集整理了学生相关文本性成果,照片资料若干;完成中期报告1份。

(三)、主要创新点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特点。以所选的课外小古文阅读教材——《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为依托,结合语文教材中现有的小古文展开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各学段学生学习古诗文所提出的目标,借鉴《小古文可以这样教》中的教学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整理出适合各学段学生学习的课外小古文阅读 篇目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有效成熟的教学方法。

研究方式的创新之处在于融入“带题教研”的理念,将课题研究落实到学校的学科教研之中,落实到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当中,落实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中,有效促使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通过课题研究,主要是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指导、对话,通过 专家引领,教研组带动及教师个人的努力跟进,不断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实现设定的课题研究目标。

(四)、存在问题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载体,里面包含了古人的生活、情感、 精神、智慧、哲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小古文,不但可增加孩子语言积累,提高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我们课题的研究目标就是通过学习和背诵小古文,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小古文教学方法的研究,丰富教师的学科底蕴和文化涵养,提高教师教学小古文的能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题研究所选取的教材是课本以外的内容,如何能将每周一节小古文教学落到实处,同时不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这是课题研究组成员要解决的问题。

2、如何评测小古文学习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角度加以量化存在困难,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用简单的量化来衡量是有困难的,因此,后面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尝试开展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堂表现与课后表达相结合的多种语文实践方式(课本剧编排表演、小古文学习汇报表演、主题小报创编,小记者采访,学生作品展览……)在活动中观察学生,评测小古文学习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效果。

(五)、下一步计划

下一阶段我们课题组将继续贯彻课题研究的指导 思想,加强课题研讨交流,课题研究不仅停留在小古文教学的方法,还要有更深入的思考,有所提升,关注小古文学习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课外内容的学习对规定教材学习的帮助。通过实践梳理出小古文各学段的教学方法,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价值,更好地指导老师的教学。对前期的研究实践活动进行反思、调整、再实践。同时对学生课内阅读现状进行后测,问卷、谈话等多种方式,多角度调查了解,课题组成员 总结,形成论文,完成研究报告。

本学期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20xx年3月:

1、继续开展小古文的'教学实践活动,并及时进行反思和 总结。

2、课题组成员互相听课,交流 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

3、开展一次送教活动。

20xx年4月:

1、对前期的研究实践活动进行反思、调整、再实践,生成适合各学段学生学习小古文 篇目和科学合理的小古文教学方法,形成优秀教学课例、论文。

2、鼓励坊员积极参加工作坊的活动。

20xx年5月:

1、对课题研究进行归纳 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2、举行课题的结题仪式。

20xx年6月:

1、 整理打印课题所需的材料。

2、准备参加XX省第五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答辩。

20xx年,我将继续保持踏实、认真地工作作风,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多学习理论知识,并且在工作中实践。我将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为附小的发展贡献我个人的力量。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在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现将具体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和自主探索,强化自我的学习意识。在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我努力创新学习模式,紧跟先进教育观念,夯实基础,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教办提倡,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小要阅读一本教育专著,上交一篇学习的心得体会。我始终认真落实,多阅读有关教学的书刊,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不断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师生的共同进步。

二、深化课堂改革,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主阵地,是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努力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切切实实的行动,努力用全新的理念创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创建充满成长发展气息的课堂,创建宽松、和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1、课前准备:认真加强备课工作,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教师间交流心得,互相取长补短,从而保证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有效性。同时,充份利用好我校先进的教学设备、课件,多使用多媒体教学。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活起来。

2、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发挥好课堂主阵地作用,坚持面向全体,降低教学重心,实施固优、促边、补弱的任课教师负责制,关注、跟踪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大力实施分层教学,关注、跟踪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大力实施分层教学,切实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要求,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严格控制学生在校的时间,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不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文体活动时间。

4、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有的学生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因此,和差生交谈时,对他(或她)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在批评学生之前,应先反思自己工作的不足。

5、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课后及时总结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人人争当学习型、不固步自封的先进教师。

三、 继续加强书香校园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努力尽一己之力,促进校园书香文化的建设。积极开展师生美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读书征文、好书推荐以及读书沙龙等活动,培养师生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用纸笔表达内心,认真修改点评学生习作,积极帮助学生刊登优秀文章,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进取,争取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年来,我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教育局、学校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所任班级教学质量有了大面积提高,现就将一年以来工作状况总结如下:

一,不断学习是工作的根本

新课程实验搞得红红火火,为了保证新课程实验能健康顺利开展,重要的是教师要树立的新课程理念,要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领悟新理念。为此,我十分重视学习,平时认真阅读教学杂志上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文章,学习教科研专著,认真听讲座,用心参加校本培训,透过一系列的学习,自己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对新课程理念感悟也在一步步加深。除了学习理论文章外,我还学习文化知识方面的书籍。为了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我还虚心向同行们学习,用心参与教研组的,听课,评课,观摩,研讨活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跟上时代进步的脉搏。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用心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此刻: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十分注意学生的实际状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齐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样教和怎样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用心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构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透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用心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就应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向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这天比他的昨日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这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用心因素。

首先帮忙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就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就应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理解,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透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明显的。

三、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向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指导方针。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利用班会,晨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卫生、纪律、安全等经常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礼貌行为习惯等。

2、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大胆放手使用班干部,透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各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班内构成了团结向上的优良班风。

3、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用心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经常与家长持续联系,互通状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

透过以上工作,本班学生纪律、学习、生活习惯、日常行为规范等都有了较大转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在校级比赛中,上学期下学期的校班容班貌获得了三和二等奖,广播操比赛获得了二等奖,六一元旦汇演获得了二等奖,学生池小薇在学校讲故事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李盼获得了三等奖。

总之,一年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须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摘要]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儿女应该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而语文教学正是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但纵观文言文教学现状,情况并不乐观。本文从文言文教学现状谈起,对造成文言文教学低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相应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自主 诵读 积累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是学生孜孜不倦开拓的文化“瑰宝”,是学生陶冶情感、丰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载体。经典的文言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及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阅读文言文,可以修身养性,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阅读文言文,可以让人懂得美、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文质兼美的文言文能“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性”“气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及整体文化素质,有利于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文言文中汲取古代文化的精髓,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更是成为我们教师课改中的关键点之一。

一、目前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对学生今后更加深入的研读起着奠基作用,新课标规定:文言文教学要达到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但纵观文言文教学,目前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不令人乐观。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都有一种畏难情绪,究其原因,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重字词理解,轻“读”文本

文言文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多感生疏,加之大量晦涩难懂的字词、让学生感到很困惑,学习时吃力,缺乏兴趣,基于此原因,教师就特别重视字、词、句的理解和翻译,课堂上字字落实,句句讲解,强调文言文基本功,夯实基础,这点固然重要。但这样做就侵占了学生自主诵读文本的时间。学生一味被动接受老师讲解、久而久之、学生无形中也受到影响,认为文言文学习只要掌握了字词、死记硬背就行了,而不愿意花充分的时间去朗读课文。

2.重课文分析,轻情感感悟

对文言文教学,教师往往还采用现代文的教学方法,学生预习扫清字词障碍,然后教师先串讲,疏通文意,再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总结艺术手法......而没有注意利用文章中的人文因素去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去学习文章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领悟、体会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3.重教师灌输,轻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僵化、呆板导致学生本来就“畏惧”的文言文,兴致更加缺乏。而教师又不能因势利导、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会消极等待,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只会被动接受,失去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4.重课内知识,轻课外练习

大部分教师对课内所选文章非常重视,务必做到:精讲细讲,巧设各种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堂上所学知识,这样做固然强化了基础,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已具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遇到新的陌生文言文,学生照样不会阅读,究其原因,在于我们仅重视了课内知识,而忽略了课外联系。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迁移和活用能力依然较差。

二、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和改革。

1.巧妙设计导语,让学生对文言文“爱”起来。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使学生乐学、学好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导语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导语设计,应寻找课文和学生现实感触的共振点,引导学生自己用心感受作者的情感,自觉接受熏陶。好的导语,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神奇功效,成功的导语,如同初启的屏幕,可以让学生看到精美的舞台布景;如同乐章的序曲,可以是学生置身于唯美的意境中;又像是打开了知识殿堂的大门,吸引着学生走进殿堂。

2.指导学生读注解、查工具书、提高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预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依靠课下注解、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教会学生学会相互交流、合作探究、解决疑难。教师适时给予帮助释疑,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3.加强课堂朗读,品味文章的形、意、情、理。传统教学一般采用的是教师先串讲、疏通文章,然后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事实上,学生如果事先没有熟读课文,即使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分析得深刻透彻,学生也留不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效果不佳。反之,如果让学生事先对课文进行熟读,他们自会从诵读中感知和领悟课文内容。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苏东坡也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学习文言文,在粗略懂得字句的基础上,反复诵读,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观点、体味语言的气势和文章的情感。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针对文章的特点、主题和情感,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反复诵读,并进行指导阅读(可齐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比读等),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准文中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多意字的读音;读清句读,明确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读出语气、语势来,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读出文章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把语气助词要表达的感慨、哀叹、喜悦等情感读出来;对加强语气的副词要重读;对文章采用的修辞手法和结构所传达的语势和情感要读出来。

当然,光是准确诵读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要求读懂词义、句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还是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对课文产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进而让文章的观点、作者的情感在读中自见。在反复诵读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背景材料、作者简介、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及平时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由字到句到篇,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以上是对如何提高初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些建议,这些方法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不是割裂的,而应该综合运用,同学们在学习中不能心浮气躁,而应掌握正确的方法,平时注重积累,夯实基础,这样我们的古文阅读水平将会上一个新台阶。

古诗词教学与美学研究论文

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夯实基础。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与新课程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展开探讨,从而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学习好古诗词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可以说古诗词犹如一条延绵不绝的河流,容纳百川,滋补着炎黄子孙;又如一棵参天大树,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支柱。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重点,积极探索,有效地达到新课程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所设定的指标。

一、运用故事情节进行烘托,加强渲染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及领悟到诗词中所包含的意思,教师应该对作词者的个人简历及诗词写作的背景充分了解。比如,教师在讲述《赠汪伦》这首诗时,就可以巧妙地利用故事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在讲解此诗时就可以这样开头:从前有个诗人名叫汪伦,汪伦的性格十分的豪爽,喜欢广交朋友。在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满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而汪伦此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那么他如何才能结交这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呢?然而在接下来,汪伦等到了一个绝妙的时机,因为他听到李白将要去安徽游历的消息,所以汪伦下定决心给李白写信,诚挚的邀请李白。李白这个人有两大嗜好:第一,好酒;第二,好游。只要具备美酒和美景,那么李白肯定会赴约。因此,汪伦在写信的时候完全满足了李白的两大条件,他这样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先生好饮乎?此地有。"李白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非常高兴,于是李白接受了汪伦的邀请,在汪伦那里停留了好几天,与汪伦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李白要离开时,汪伦在家里设了宴给李白送行。在李白登上一艘小船,船将要出发时,传来了一阵歌声。李白一回头,看到了令自己大为吃惊的一幕,自己的好朋友汪伦和一群村民,正在演奏着歌曲,给自己送行,这让李白非常感动。这时李白立刻提笔,写下这首《赠汪伦》,成为歌颂友谊的名诗,流传百世。因此,通过以故事的情节进行渲染,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从情感上完全融入这首诗词里,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诗词的课堂也变得活泼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朗诵代替讲解

语文教学是一个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对古诗的'教学更是这样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古诗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及目标。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充足阅读,逐渐累积,亲身感触,学以致用,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及欣赏层次。因此,教师就没有必要针对一首诗教学问题上锱铢必较,教师应该在如何营造一种古诗学习氛围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诗词素养。比如,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借助乐器,给学生伴奏,让学生跟着优美的音乐开始朗读。除此之外还可以设定场景来辅助学生阅读等多种渠道。与此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古诗词打下了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把学习古诗词当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善于运用诗词来对诗词进行讲解

所谓借诗解诗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一首诗来对此诗加以理解。比如,教师在对王翰的《凉州词》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让学生联想其他的边塞诗来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想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或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豪情壮志,报效国家的伟大情怀,更好地去理解、感悟《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情怀,深刻地理解此地的"醉"代表的真正含义,不是为了感悟生命更不是一种消极心态,而是一种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伟壮志,更是一种临危不惧的豪迈气魄。

四、善于用诗组诗

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懂得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多挖掘课外资料,采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措施。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更不能就诗教诗,应该搭建一个开放式的活跃的诗词学习平台,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流传着许多赫赫有名的古代经典的建筑或家喻户晓的雕塑,作为其他国家的显著代表。而中国历经沧桑,许多文化古迹都被历史所湮灭,只有一种经典尚且完好,那就是古诗词。这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引领着我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一定要对现实生活充满一种新鲜感,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古文化,才能确保古诗词的魅力永垂不朽。因此,指引学生走进诗词的天地,去感悟、欣赏诗词中的美,学会享受这份情感,是最成功的古诗教学。

参考文献:

王保兰。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探讨.文学教育:中,2014(10):116.

李速萍。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方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97.

赖小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37.

古诗鉴赏探究的论文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作品自然包含古代诗歌,因此,几乎每年高考都有古代诗歌理解鉴赏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个领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论文百事通不少教师对古代诗歌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翻译古代汉语字词的水平上,或者仅仅满足于背诵一些诗词名句以应填空之需,自然距离达“纲”甚远。有的教师虽然也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但或蜻蜓点水,或只读不写,学生的朦胧感知不能上升为明晰的认识,因而鉴赏能力的形成还是落不到实处。我在教学实践中领会到,要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水平,在教学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初步”二字。由于对中学生的鉴赏要求只是“初步”,所以不能求其像专家教授那样博大精深、广征博引,作艰深的理论探讨。例如写李白,大约只须写到“豪放飘逸”“清水出芙蓉”等,不必“神识超迈”(赵翼《瓯北诗话》),“放言实是法言”(刘熙载《艺概》);说意境,只说“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高中课本《古代诗歌的艺术欣赏》),不必大谈“意象”(王世贞《艺苑卮言》)、“兴象”(胡应麟《诗薮》)、“情景”(王夫之《姜斋诗话》)、“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等。当然,“初步”也不能仅是浅层次停留在对诗词语言文字的简单诠释上。第二,立足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借助形象思维,设身处地理解诗词意境。由于时代的差异,当今中学生对古诗词中描写的意境往往有较大距离感,难以理解。例如离别这一题材,由于古人远行只能借助舟楫车马,而今天交通工具已进步,日行万里并非难事,离合聚散不算稀罕,因此那种“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等愁苦,学生未必能全部理解。但是,人类的情感又有许多相通之处,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想像,设身处地,往往能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例如“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哭后心理活动如何?若设身处地,便不难代为设想。他想收留琵琶女,但自己左迁湓江,收留一个江湖歌妓,怎禁得世俗非议?他想帮她打听商人的下落,但那唯利是图的商贾又怎能治愈琵琶女心灵深处的创伤?他想资助她一些银两,但又怕亵渎了她高洁的人格,而且那精妙的琵琶曲是仙界的音乐,哪能用银钱去玷污呢?……月上中天,凄寒的江风吹得芦荻瑟瑟作响,江涛发出悲凉的叹息。琵琶女伫立良久,向诗人深深一鞠躬,随一叶扁舟消失在茫茫江天。诗人心弦乍断,百感交集,但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能对沉沉夜幕发出无可奈何的呼号:茫茫黑夜啊,你吞噬了多少美丽的人生!其他如《涉江》中屈原的心理活动,白居易《夜闻歌者》中“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姜夔《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是真消极吗?)等,都不难通过这种方法去理解。第三,赏与析结合,从对语言文字的分析中把握艺术形象。我国古代诗词受韵律、平仄等限制,语言十分考究。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意胜”、“象外之旨”、“神余言外”等,要求“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说诗》)。中学生虽有一定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但对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指导他们写赏析文章时起点不能过高,要从语言文字的分析入手,抓住重点诗句,把握艺术形象。例如“琵琶声停欲语迟”,简单的七个字就不仅仅记叙了动作,而且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琵琶女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始闻“问”声(“寻声暗问弹者谁”)一惊,故“停”;继而辨明问意,故“欲语 ”;但久历风尘,饱经沧桑,飘零江上,一颗残破的心,从何说起,故“迟”。七字三顿,细致入微而又婉曲含蓄,内涵十分丰富。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卷”“拍”三字动词神完气旺,笔力千钧,勾画出气势雄浑的“大江赤壁图”。抓住这些地方,析中赏,赏中析,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第四,教师示范,做出榜样。目前,供学生写诗词赏析文章的参考例文几乎没有。专家论文往往高远,可望而不可及;《教参》上没有现成的例文;各式各样的作文选刊瞄准的多是高考作文。教师亲自动笔写,可填补这个空白。教师的文章好比一架梯子,一端立足学生实际,一头搭靠名家名作,它本身也许没有多少学术理论价值,但谁能否认,踩着这梯子登堂入室的学生未来却很可能在学术理论的殿堂里大有作为呢?

  • 索引序列
  •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策略研究论文
  • 小学古诗词诵读策略研究论文摘要
  • 小古文教学研究策略学位论文
  • 古诗词教学与美学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