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神的精灵
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夯实基础。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与新课程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展开探讨,从而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学习好古诗词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可以说古诗词犹如一条延绵不绝的河流,容纳百川,滋补着炎黄子孙;又如一棵参天大树,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支柱。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重点,积极探索,有效地达到新课程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所设定的指标。
一、运用故事情节进行烘托,加强渲染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及领悟到诗词中所包含的意思,教师应该对作词者的个人简历及诗词写作的背景充分了解。比如,教师在讲述《赠汪伦》这首诗时,就可以巧妙地利用故事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在讲解此诗时就可以这样开头:从前有个诗人名叫汪伦,汪伦的性格十分的豪爽,喜欢广交朋友。在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满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而汪伦此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那么他如何才能结交这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呢?然而在接下来,汪伦等到了一个绝妙的时机,因为他听到李白将要去安徽游历的消息,所以汪伦下定决心给李白写信,诚挚的邀请李白。李白这个人有两大嗜好:第一,好酒;第二,好游。只要具备美酒和美景,那么李白肯定会赴约。因此,汪伦在写信的时候完全满足了李白的两大条件,他这样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先生好饮乎?此地有。"李白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非常高兴,于是李白接受了汪伦的邀请,在汪伦那里停留了好几天,与汪伦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李白要离开时,汪伦在家里设了宴给李白送行。在李白登上一艘小船,船将要出发时,传来了一阵歌声。李白一回头,看到了令自己大为吃惊的一幕,自己的好朋友汪伦和一群村民,正在演奏着歌曲,给自己送行,这让李白非常感动。这时李白立刻提笔,写下这首《赠汪伦》,成为歌颂友谊的名诗,流传百世。因此,通过以故事的情节进行渲染,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从情感上完全融入这首诗词里,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诗词的课堂也变得活泼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朗诵代替讲解
语文教学是一个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对古诗的'教学更是这样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古诗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及目标。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充足阅读,逐渐累积,亲身感触,学以致用,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及欣赏层次。因此,教师就没有必要针对一首诗教学问题上锱铢必较,教师应该在如何营造一种古诗学习氛围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诗词素养。比如,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借助乐器,给学生伴奏,让学生跟着优美的音乐开始朗读。除此之外还可以设定场景来辅助学生阅读等多种渠道。与此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古诗词打下了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把学习古诗词当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善于运用诗词来对诗词进行讲解
所谓借诗解诗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一首诗来对此诗加以理解。比如,教师在对王翰的《凉州词》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让学生联想其他的边塞诗来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想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或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豪情壮志,报效国家的伟大情怀,更好地去理解、感悟《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情怀,深刻地理解此地的"醉"代表的真正含义,不是为了感悟生命更不是一种消极心态,而是一种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伟壮志,更是一种临危不惧的豪迈气魄。
四、善于用诗组诗
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懂得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多挖掘课外资料,采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措施。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更不能就诗教诗,应该搭建一个开放式的活跃的诗词学习平台,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流传着许多赫赫有名的古代经典的建筑或家喻户晓的雕塑,作为其他国家的显著代表。而中国历经沧桑,许多文化古迹都被历史所湮灭,只有一种经典尚且完好,那就是古诗词。这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引领着我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一定要对现实生活充满一种新鲜感,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古文化,才能确保古诗词的魅力永垂不朽。因此,指引学生走进诗词的天地,去感悟、欣赏诗词中的美,学会享受这份情感,是最成功的古诗教学。
参考文献:
王保兰。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探讨.文学教育:中,2014(10):116.
李速萍。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方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97.
赖小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37.
鬼鬼Jacky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友情;有的借景(物)抒情咏志、含蓄隽咏……因而,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从 语文 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了重视。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下面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如《春夜喜雨》一诗,诗人杜甫在创作此诗时,因陕西旱灾严重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浓,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样,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诗,就会水到渠成。
二、嚼字品词,加深理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进一步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重要步骤。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如《梅花》一诗,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唯”“遥知”“暗香”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就会知道这首诗是在赞美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散发着芳香。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就能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将“绿”换成另一个字,是否更好?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诉学生作者曾试用“来”“到”“入”“过”“满”等字,使学生领悟到这些字都不如 “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
三、学会想象,体会感情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比如在学习《锄禾》这首诗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幅画,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学生争着说:
“我看到了一个中午,有很大很大的太阳”。
“我看到一个农民伯伯在地里锄草,他的衣服全汗湿了,他很辛苦”。
“我们吃的饭都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
这就是诗中的真实画面,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懂得珍惜劳动,珍惜粮食。
小学教材所选的古诗大都是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学习每一首诗如果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画面,那学生对诗的内容无形中就了解了,在引导中也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也便于学生熟记背诵。
总之,古诗教学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殿堂,使学生领悟到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小囡1234
基于意趣体验的小学低段古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古诗,作为中国文化长廊中的璀璨瑰宝,有着独特的文学魅力,基于意趣体验的小学低段古诗教学策略研究。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收录了61首古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古诗词积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应背诵古诗词240篇,也就是说学生除了熟记课本上的,仍需要积累大量的课外古诗词。而对于教材上的古诗教学,学生如果没有自主学习古诗的兴趣,那么积累课外古诗就会让学生陷于死记硬背的沉疴。下面,笔者就结合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实践和反思心得,具体阐释如何让低年段古诗词教学更具童趣,如何让学生自主感受古诗带来的审美乐趣。
一、多重方式诵读,让古诗课充满童趣
诵读古诗是古诗教学的必要过程,学生通过诵读接近古诗,通过诵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初读时需要诵读,体会中需要诵读,积累更离不开吟诵。于永正老师主张教学应重情趣,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多重方式诵读,就可以让古诗课充满童趣。
方式一:导语铺陈,深化理解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的朗读指导中,教师深情地引读:“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再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学生齐声朗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接着老师又说:“诗人是如此的孤独与无助,怎么能不思念亲人?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至于写出这样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的声音充满了思念、愁苦。教师化作诗人:“又是一个重阳佳节,我一个人静静地站在窗前,多想像以前一样,跟亲人朋友一起登高,插茱萸啊!此时此刻,我们弟兄们一定也在说,哎,就少了王维一人呐!”学生深情地朗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学生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中进一步感悟诗句中所蕴含的意趣。
方式二:看图吟诵,欣赏景致
写景的古诗,都有着丰富的画面。在《小池》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诗境的画面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语文论文《基于意趣体验的小学低段古诗教学策略研究》。
通过看图吟诵的方式,使学生边看画面边产生联想,促进理解,加速了对古诗句的内化与外化过程,使记忆更加深刻。同时,教师营造出竞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相互竞争的心理作用下,激发最大记忆潜能,使学生主动探究诗意,感受诗句中的美丽景致。
方式三:表演诵读,诠释内涵
低年段的学生可以通过表演朗读直观地诠释古诗的内涵。比如汉乐府《江南》中的鱼、莲叶学生都再熟悉不过,学生在大声诵读时,会情不自禁地做出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嬉戏动作,脸上也会流露出高兴的神情。我们从学生的动作和表情中便能看出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快乐心情。
方式四:配乐吟唱,引发共鸣
音乐是世界上共通的语言,它能拨动人的心弦。小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少,对于语言简洁的古诗很难深入理解,就算教师再怎样补充古诗的创作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可由于生活年代久远,学生也不能真正理解。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古诗的内容,选择情感基调合适的曲调,为古诗配乐,让学生伴着音乐来吟唱。有很多经典的古诗已经被谱了曲,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不仅使教学内容充满活力,也能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心记忆的情趣,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分享诗人的快乐,体会诗人的忧虑。
二、插上想象翅膀,个性化感悟古诗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和情感活动呢?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
方式一:角色体验
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角色体验是他们十分喜爱的课堂活动,它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学生更高效地亲近古诗。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自己当成古诗中的角色,做一做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人物的心情,把学生带入诗境中,体会作者的内心感情,以此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方式二:为诗配画
古诗中有具体的意象,因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首古诗都是有对应插图的。低年级学生还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对于他们而言,形象思维占主体,他们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语文课上,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把绘画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在学生反复吟诵和体会古诗后,让学生画一画这首诗,再评一评谁画的最符合诗句所写的情境,用以反馈和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的审美乐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进一步突出育人导向,为加快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
一、课题的界定 低年级:小学阶段的一、二年级。 课堂写字:主要是指在课堂上学习生字时和巩固生字时的书写。 课堂写字有效性:在课堂上对写字有兴趣
诗歌赏析文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吟诵是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手段 人们阅读古典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更是为了从鉴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吟诵,正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