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中科院半导体所学位论文

中科院半导体所学位论文

发布时间:

中科院半导体所学位论文

1报告人:Dr. Bin Ouyang,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Berkeley,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时间:09月15日(周三) 10:00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参会方式:腾讯会议会议链接:会议ID:213 438 228会议密码:0915摘要:Promising materials in a lot of situations come with complicate composition and bond topology. The structural complexity makes such material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nd manipulate. To rationale the design of materials with complex structure, data driven computational framework that combines first principal calculations, high throughput computation, data mining and machine learning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answer two fundamental questions 1) How does the building block of complicate crystal structure --- atomic scale local structures influence materials properties? 2) How to design accessible chemical reaction pathway to synthesize promising materials in experiments? The capability of the current theoretical framework will be demonstrated by several case studies on materials for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Additionally, futu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n accelerating the discovery of new materials with structural complexity will be demonstrated.报告人简介:Dr. Bin Ouyang is a theorist working on predictive synthesi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mass/phonon/electron transport, and materials discovery through data mining and machine learning. He obtained PhD in Materials Engineering at McGill University in 2017. Currently, he is a postdoc scholar 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working on developing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tools to understand energy storage/conversion materials. Up until now, he has authored 45 papers in diverse fields of material science including batteries, catalysis, metal alloys and nanomaterials. He is interested in developing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tools for accelerating the discovery and understanding of materials with complex atomic structure and chemical 报告人:史春艳、Mark Kasperczyk时间:9月14日(周二)16:00主办方:苏黎世仪器参会方式:蔻享直播会议链接:摘要:想要实现控制超导量子比特和自旋量子比特,并无需校准混频器吗?参加我们的线上研讨会,了解SHFSG 信号发生器如何帮助您生成快速且高保真的量子门控序列,同时在频谱纯度和稳定性树立了新标杆。研讨会内容包括技术概述、仪器介绍和实际演示:· 工作频率高达 GHz,无需校准混频器· 可输出高纯度信号,最大化量子门控保真度· 单台仪器控制多达8个量子比特3报告人:薛光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时间:9月15日(周三) 10:00主办方:Oxford Instruments Nanoscience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参会方式:蔻享直播会议链接:摘要:量子计算机是基于量子力学规律运行的计算机,超导系统是最可能实现普适量子计算机的方案之一。最近几年,超导量子计算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完成了“量子优势”的展示,即在某个特定的计算任务中超越经典计算机。本报告将介绍超导量子计算的发展历史,超导量子计算中核心的实验技术,包括量子比特设计制备、制冷机中测量线路实现、量子比特的操控等。报告人简介:薛光明,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现为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从事超导量子计算方向研究有十余年的时间,目前工作主要集中在量子芯片性能的提高、芯片的扩展性能研究、芯片封装和低噪声宽带约瑟夫森放大器的设计和制备。4报告人:王健,北京大学时间:9月15日(周三)14:00单位:复旦大学物理系参会方式:zoom会议链接:会议ID:687 092 02732会议密码:178073摘要:After decades of explorations, suffering from the subtle nature and sample quality, whether a metallic ground state exists in a two-dimensional (2D) system beyond Anderson localization is still a mystery. Our work reveals how quantum phase coherence evolves across bosonic superconductor-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s via magneto-conductance quantum oscillations in high-Tc superconducting films with patterned nanopores. A robust intervening anomalous metallic state characterized by both resistance and oscillation amplitude saturations in the low temperature regime is detected,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saturation of phase coherence plays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anomalous metallic state. Furthermore, we carried out a systematic transport study on the macro-size ambient-stable ultrathin crystalline PdTe2 films grown by molecular beam epitaxy (MBE). Remarkably, at ultralow temperatures, the film undergoes superconducting state and anomalous metallic state with increasing perpendicular magnetic field. The high quality filters are used to exclude the influence from external high frequency noise. Our findings offer the reliable evidences on the existence of anomalous quantum metallic ground states in 2D systems, which could be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quantum superconductor is a kind of superconducting system with strong spin-orbit coupling (SOC).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broken in-plane inversion symmetry gives rise to Zeeman-type SOC, which polarizes the spins of the electrons to the out-of-plane direction and leads to a huge in-plane critical magnetic field much larger than Pauli limit. The Pauli limit is defined as the magnetic field required to destroy the Cooper pairs via the spin pair breaking effect in conventional superconductors. This special superconductivity with strong Zeeman-type SOC is called Ising superconductivity. Because of Zeeman-type SOC and spin polarizations, Ising superconductors exhibit large in-plane critical field up to several times of the Pauli limit. For the first time, we reported the observation of Ising superconductivity in macrosize monolayer NbSe2 films grown by MBE and the interface induced Ising superconductivity in ultrathin crystalline Pb films. Furthermore, the 6-monolayer (ML) (around 3 nm) PdTe2 film exhibits a large in-plane criticalfield more than 7 times of the Pauli limit, which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Ising superconductivity.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Ising superconductors, the PdTe2 film keeps the in-plane inversion symmetr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exists a new mechanism of Ising superconductivity, so-called type-II Ising superconductivity.报告人简介:王健,北京大学教授,2001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学系,2007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06年到201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做博士后和助理研究员。2010成为北京大学副教授,并于2017年晋升为教授。2015年获得马丁·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2019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青年科学奖。他目前的研究兴趣是低维超导体和拓扑材料的量子输运性质。近年来,王健课题组与合作者在二维晶体超导中发现了量子格里菲斯奇异性,并在二维高温超导中发现了反常金属态,通过输运和Meissner测量发现了单晶格厚的FeSe薄膜中高超导转变温度的直接证据,发现了固态系统中对数周期的量子振荡,发展了一种探测拓扑超导的新方法(拓扑材料中尖端诱导的非常规超导电性),首先在超导转变温度大于60K的高温超导中无外磁场下探测到了原子线缺陷两端的Majorana束缚态,发现了无朗道能级的高陈数和高温量子霍尔效应等。他已经撰写了100多篇论文,包括Science,ScienceAdvances,NaturePhysics,NatureMaterials,NatureNanotechnology,NaturePhysics,NatureMaterials,NatureNanotechnology,NatureCommunications,PNAS,PhysicalReviewX,PhysicalReviewLetters,NanoLetters,JACS,AdvancedMaterials,ACSnano等杂志。北京大学王健实验室拥有超低温-高磁场测量系统和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谱-分子束外延组合式超高真空系统。5报告人:袁凡奇,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时间:9月16日(周四)15:00单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地点:物理大楼中楼212大教室摘要:When both inversion and time-reversal symmetries are broken, the critical current of a superconductor can be nonreciprocal. In this work we show that in certain classes of two-dimensional superconductors with antisymmetric spin-orbit coupling, Cooper pairs acquire a finite momentum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an in-plane magnetic field, and as a result, critical currents in the direction parallel and antiparallel to the Cooper pair momentum become unequal. This supercurrent diode effect is also manifested in the polarity-dependence of in-plane critical fields induced by a supercurrent. These nonreciprocal effects may be found in polar SrTiO3 film, few-layer MoTe2 in the Td phase, and twisted bilayer graphene in which the valley degree of freedom plays the role analogous to spin.报告人简介:Noah F. Q. Yuan got his Ph. D. from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2017, and then went to MIT as a postdoc in Liang Fu’s group. He is mainly interested in superconductivity and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and has been working on topological superconductivity, moiré superlattices, supercurrent diode effect and other related 报告人:李新征,北京大学时间:9月17日(周五) 15:00单位: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物理系、科研部参会方式:蔻享直播会议链接:摘要:在凝聚态系统的物性模拟中,人们往往倾向于利用球-棒模型来理解电子结构。当原子核振动需要被考虑时,借助声子的概念,在简谐近似的框架下对其量子效应进行描述。在该报告中,我们将突破此理论框架,基于玻恩-黄展开来理解凝聚态体系中的物性。重点,是针对原子核量子效应进行模拟的路径积分分子动力学方法。利用此方法,我们将重点讨论核量子效应对氢键系统结构的影响、高压下轻元素的相图及电声耦合对其影响、金属表面氢原子扩散等具体物理问题。如果时间允许,我们还会介绍一个基于组内新发展的模型哈密顿量方法展开的铁电-顺电相变问题研究。报告人简介:李新征,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2000年、2003年、2008年分别在武汉大学物理系、中科院半导体所、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8-2011年在伦敦大学学院从事博后研究,2012年入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是凝聚态物理中一些计算方法的发展与应用,重点是与核量子效应相关的理论方法的发展。基于这些工作,发表论文50余篇,他引2000余次,同时出版凝聚态计算方向英文专著一部(《Computer Simulations of Molecules and Condensed Matters: From Electronic Structures to Molecular Dynamics》)与群论课程中文教材一部(《群论及其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2016年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3/3),2019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自然科学一等奖(3/5)。现任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Chemical Physics、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s杂志编委、中国物理学会凝聚态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7报告人:周昊欣,加州理工学院时间:9月16日(周四)10:00单位: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物理系、科研部参会方式:蔻享直播会议链接:摘要:I will be presenting our observation of ferromagnetism and superconductivity in rhombohedral trilayer graphene. Rhombohedral trilayer graphene is a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system where three layers of graphene are stacked to form a rhombohedral lattice. The band structure of rhombohedral trilayer graphene features van Hove singularities in the low energy regime, where the density of states diverges. The van Hove singularities can be enhanced by applying an electrical displacement field perpendicular to the sample, inducing Fermi surface instability. By combining cryogenic electrical transport measurement and quantum capacitance measurement, we found the Fermi surface instability drives spontaneous ferromagnetic polarization of the electron system into one or more spin- and valley flavors. The interplay of magnetic phase transitions and the change of the Fermi surface topology lead to a complex phase diagram in the density – displacement field space. More interestingly, superconductivity is observed near some phase boundaries, featuring zero resistance below 100mK that can be eliminated by sufficiently large electrical current or magnetic field. While the major features of the magnetic phase diagram can be captured by a simple Stoner model, the origin of superconductivity remains unclear. Our observation of the ferromagnetism and superconductivity in an itinerant electronic system may enable a new class of field-effect controlled mesoscopic electronic devices combining correlated electron phenomena.报告人简介:周昊欣于2015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202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导师是Prof. Andrea Young。他的研究集中在二维材料范德华异质结在低温下的热力学和输运性质,包括量子霍尔效应,关联电子磁性等。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 5篇,Nature Physics 2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 1篇。他于2021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IQIM Postdoctoral Fellowship,继续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更多报告信息:

1报告人:Dr. Bin Ouyang,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Berkeley,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时间:09月15日(周三) 10:00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参会方式:腾讯会议会议链接:会议ID:213 438 228会议密码:0915摘要:Promising materials in a lot of situations come with complicate composition and bond topology. The structural complexity makes such material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nd manipulate. To rationale the design of materials with complex structure, data driven computational framework that combines first principal calculations, high throughput computation, data mining and machine learning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answer two fundamental questions 1) How does the building block of complicate crystal structure --- atomic scale local structures influence materials properties? 2) How to design accessible chemical reaction pathway to synthesize promising materials in experiments? The capability of the current theoretical framework will be demonstrated by several case studies on materials for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Additionally, futu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n accelerating the discovery of new materials with structural complexity will be demonstrated.报告人简介:Dr. Bin Ouyang is a theorist working on predictive synthesi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mass/phonon/electron transport, and materials discovery through data mining and machine learning. He obtained PhD in Materials Engineering at McGill University in 2017. Currently, he is a postdoc scholar 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working on developing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tools to understand energy storage/conversion materials. Up until now, he has authored 45 papers in diverse fields of material science including batteries, catalysis, metal alloys and nanomaterials. He is interested in developing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tools for accelerating the discovery and understanding of materials with complex atomic structure and chemical 报告人:史春艳、Mark Kasperczyk时间:9月14日(周二)16:00主办方:苏黎世仪器参会方式:蔻享直播会议链接:摘要:想要实现控制超导量子比特和自旋量子比特,并无需校准混频器吗?参加我们的线上研讨会,了解SHFSG 信号发生器如何帮助您生成快速且高保真的量子门控序列,同时在频谱纯度和稳定性树立了新标杆。研讨会内容包括技术概述、仪器介绍和实际演示:· 工作频率高达 GHz,无需校准混频器· 可输出高纯度信号,最大化量子门控保真度· 单台仪器控制多达8个量子比特3报告人:薛光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时间:9月15日(周三) 10:00主办方:Oxford Instruments Nanoscience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参会方式:蔻享直播会议链接:摘要:量子计算机是基于量子力学规律运行的计算机,超导系统是最可能实现普适量子计算机的方案之一。最近几年,超导量子计算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完成了“量子优势”的展示,即在某个特定的计算任务中超越经典计算机。本报告将介绍超导量子计算的发展历史,超导量子计算中核心的实验技术,包括量子比特设计制备、制冷机中测量线路实现、量子比特的操控等。报告人简介:薛光明,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现为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从事超导量子计算方向研究有十余年的时间,目前工作主要集中在量子芯片性能的提高、芯片的扩展性能研究、芯片封装和低噪声宽带约瑟夫森放大器的设计和制备。4报告人:王健,北京大学时间:9月15日(周三)14:00单位:复旦大学物理系参会方式:zoom会议链接:会议ID:687 092 02732会议密码:178073摘要:After decades of explorations, suffering from the subtle nature and sample quality, whether a metallic ground state exists in a two-dimensional (2D) system beyond Anderson localization is still a mystery. Our work reveals how quantum phase coherence evolves across bosonic superconductor-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s via magneto-conductance quantum oscillations in high-Tc superconducting films with patterned nanopores. A robust intervening anomalous metallic state characterized by both resistance and oscillation amplitude saturations in the low temperature regime is detected,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saturation of phase coherence plays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anomalous metallic state. Furthermore, we carried out a systematic transport study on the macro-size ambient-stable ultrathin crystalline PdTe2 films grown by molecular beam epitaxy (MBE). Remarkably, at ultralow temperatures, the film undergoes superconducting state and anomalous metallic state with increasing perpendicular magnetic field. The high quality filters are used to exclude the influence from external high frequency noise. Our findings offer the reliable evidences on the existence of anomalous quantum metallic ground states in 2D systems, which could be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quantum superconductor is a kind of superconducting system with strong spin-orbit coupling (SOC).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broken in-plane inversion symmetry gives rise to Zeeman-type SOC, which polarizes the spins of the electrons to the out-of-plane direction and leads to a huge in-plane critical magnetic field much larger than Pauli limit. The Pauli limit is defined as the magnetic field required to destroy the Cooper pairs via the spin pair breaking effect in conventional superconductors. This special superconductivity with strong Zeeman-type SOC is called Ising superconductivity. Because of Zeeman-type SOC and spin polarizations, Ising superconductors exhibit large in-plane critical field up to several times of the Pauli limit. For the first time, we reported the observation of Ising superconductivity in macrosize monolayer NbSe2 films grown by MBE and the interface induced Ising superconductivity in ultrathin crystalline Pb films. Furthermore, the 6-monolayer (ML) (around 3 nm) PdTe2 film exhibits a large in-plane criticalfield more than 7 times of the Pauli limit, which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Ising superconductivity.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Ising superconductors, the PdTe2 film keeps the in-plane inversion symmetr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exists a new mechanism of Ising superconductivity, so-called type-II Ising superconductivity.报告人简介:王健,北京大学教授,2001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学系,2007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06年到201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做博士后和助理研究员。2010成为北京大学副教授,并于2017年晋升为教授。2015年获得马丁·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2019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青年科学奖。他目前的研究兴趣是低维超导体和拓扑材料的量子输运性质。近年来,王健课题组与合作者在二维晶体超导中发现了量子格里菲斯奇异性,并在二维高温超导中发现了反常金属态,通过输运和Meissner测量发现了单晶格厚的FeSe薄膜中高超导转变温度的直接证据,发现了固态系统中对数周期的量子振荡,发展了一种探测拓扑超导的新方法(拓扑材料中尖端诱导的非常规超导电性),首先在超导转变温度大于60K的高温超导中无外磁场下探测到了原子线缺陷两端的Majorana束缚态,发现了无朗道能级的高陈数和高温量子霍尔效应等。他已经撰写了100多篇论文,包括Science,ScienceAdvances,NaturePhysics,NatureMaterials,NatureNanotechnology,NaturePhysics,NatureMaterials,NatureNanotechnology,NatureCommunications,PNAS,PhysicalReviewX,PhysicalReviewLetters,NanoLetters,JACS,AdvancedMaterials,ACSnano等杂志。北京大学王健实验室拥有超低温-高磁场测量系统和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谱-分子束外延组合式超高真空系统。5报告人:袁凡奇,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时间:9月16日(周四)15:00单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地点:物理大楼中楼212大教室摘要:When both inversion and time-reversal symmetries are broken, the critical current of a superconductor can be nonreciprocal. In this work we show that in certain classes of two-dimensional superconductors with antisymmetric spin-orbit coupling, Cooper pairs acquire a finite momentum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an in-plane magnetic field, and as a result, critical currents in the direction parallel and antiparallel to the Cooper pair momentum become unequal. This supercurrent diode effect is also manifested in the polarity-dependence of in-plane critical fields induced by a supercurrent. These nonreciprocal effects may be found in polar SrTiO3 film, few-layer MoTe2 in the Td phase, and twisted bilayer graphene in which the valley degree of freedom plays the role analogous to spin.报告人简介:Noah F. Q. Yuan got his Ph. D. from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2017, and then went to MIT as a postdoc in Liang Fu’s group. He is mainly interested in superconductivity and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and has been working on topological superconductivity, moiré superlattices, supercurrent diode effect and other related 报告人:李新征,北京大学时间:9月17日(周五) 15:00单位: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物理系、科研部参会方式:蔻享直播会议链接:摘要:在凝聚态系统的物性模拟中,人们往往倾向于利用球-棒模型来理解电子结构。当原子核振动需要被考虑时,借助声子的概念,在简谐近似的框架下对其量子效应进行描述。在该报告中,我们将突破此理论框架,基于玻恩-黄展开来理解凝聚态体系中的物性。重点,是针对原子核量子效应进行模拟的路径积分分子动力学方法。利用此方法,我们将重点讨论核量子效应对氢键系统结构的影响、高压下轻元素的相图及电声耦合对其影响、金属表面氢原子扩散等具体物理问题。如果时间允许,我们还会介绍一个基于组内新发展的模型哈密顿量方法展开的铁电-顺电相变问题研究。报告人简介:李新征,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2000年、2003年、2008年分别在武汉大学物理系、中科院半导体所、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8-2011年在伦敦大学学院从事博后研究,2012年入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是凝聚态物理中一些计算方法的发展与应用,重点是与核量子效应相关的理论方法的发展。基于这些工作,发表论文50余篇,他引2000余次,同时出版凝聚态计算方向英文专著一部(《Computer Simulations of Molecules and Condensed Matters: From Electronic Structures to Molecular Dynamics》)与群论课程中文教材一部(《群论及其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2016年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3/3),2019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自然科学一等奖(3/5)。现任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Chemical Physics、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s杂志编委、中国物理学会凝聚态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7报告人:周昊欣,加州理工学院时间:9月16日(周四)10:00单位: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物理系、科研部参会方式:蔻享直播会议链接:摘要:I will be presenting our observation of ferromagnetism and superconductivity in rhombohedral trilayer graphene. Rhombohedral trilayer graphene is a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system where three layers of graphene are stacked to form a rhombohedral lattice. The band structure of rhombohedral trilayer graphene features van Hove singularities in the low energy regime, where the density of states diverges. The van Hove singularities can be enhanced by applying an electrical displacement field perpendicular to the sample, inducing Fermi surface instability. By combining cryogenic electrical transport measurement and quantum capacitance measurement, we found the Fermi surface instability drives spontaneous ferromagnetic polarization of the electron system into one or more spin- and valley flavors. The interplay of magnetic phase transitions and the change of the Fermi surface topology lead to a complex phase diagram in the density – displacement field space. More interestingly, superconductivity is observed near some phase boundaries, featuring zero resistance below 100mK that can be eliminated by sufficiently large electrical current or magnetic field. While the major features of the magnetic phase diagram can be captured by a simple Stoner model, the origin of superconductivity remains unclear. Our observation of the ferromagnetism and superconductivity in an itinerant electronic system may enable a new class of field-effect controlled mesoscopic electronic devices combining correlated electron phenomena.报告人简介:周昊欣于2015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202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导师是Prof. Andrea Young。他的研究集中在二维材料范德华异质结在低温下的热力学和输运性质,包括量子霍尔效应,关联电子磁性等。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 5篇,Nature Physics 2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 1篇。他于2021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IQIM Postdoctoral Fellowship,继续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更多报告信息

王守武:执着创“芯”六十年□华良甫·1919年,出生于苏州一户名门望族,4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40年代,留学美国,在普渡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并留校。·1950年代初,携家人回国,参与组建国内首个半导体实验室,并获多项“中国第一”的成果。·1960年代,参与创建中科院半导体所,推动我国研发成功首个砷化镓激光器。·1980年代,受命负责国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工艺研究。·21世纪,耄耋之年仍牵挂祖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业。熟悉我国微电子科技领域情况的人们可能都知道,在该领域有三足鼎立一说,说的是黄昆、谢希德、王守武三位在解放初期从国外归来的博士、中科院学部委员。黄昆、谢希德两位分别在晶格动力学散射理论和表面态物理方面卓有创建,而王守武则主攻半导体器件物理,偏重于应用。如今,这三位杰出科学家中的前两位已经作古,唯一健在的只有王守武先生。相对于黄、谢两位,王守武的知名度稍逊些,这可能与他一直在科研和产业化一线从事实际工作有关。今年是王老推动我国首个砷化镓激光器研制成功的第50个年头,也是他作为首批海归博士回国工作的第63个年头。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王老在上海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化工作期间,笔者有幸参与接待,因而有机会结识这位享誉业内的科学家。以后,我还有几次机会见到他,最近一次是去年在美国他女儿家。当时,他思维清晰、记忆力强、声音宏亮,就是耳朵有些重听。尽管已是94岁高龄,但王老一直牵挂着祖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业生产情况。从那时起,笔者就很想把自己所了解的有关王守武院士的事迹写出来,让更多人知道,在中国半导体科技和集成电路产业领域,有这样一位开拓者。出身望族的“海归”王守武1919年出生于苏州的名门望族。父亲王季同(1876~1948)是留英学者,1927年随蔡元培先生筹备中央研究院,在数学和机电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王守武4岁随父来上海,少年时期基本在苏州、上海两地生活读书。高中毕业前夕,因疟疾重犯,耽误了学校的年末考试和苏州全区的毕业会考,只拿到肄业证书的他无法入读清华、燕京等名校,只得听从曾留学德国的大哥的建议,进上海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班学习。一年后,他重回苏州中学参加会考,拿到了高中文凭,才正式成为同济大学机电系的学生。1941年毕业后,王守武曾到工厂短暂工作几年,之后转到同济大学任教。1945年抗战胜利,憧憬“科学救国”的王守武于当年10月入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工程力学,翌年6月,获硕士学位。因各门功课成绩优异,校方资助他攻读博士学位。此时,正在兴起的量子力学引起王守武的兴趣,他便从工程力学转向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研究,并于两年后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从教。1949年新中国成立,特别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身在美国的王守武归国心切。他以看望年迈多病的寡母为由,抓住时机,携同在美国留学的夫人葛修怀女士(上海籍),怀抱不满周岁的女儿,于1950年回到祖国。由此,王守武开始了为国效力的生涯。从零开始的突击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下,我国制订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半导体技术被列为当时四大科研重点之一。中央有关部门决定,由黄昆、谢希德和王守武等知名学者在人才培养和开拓性研究方面进行突击。王守武在美国学的主要还是偏物理本身的内容,但他深知半导体工作的重要性,毅然中断其他科研项目,全身心投入半导体研究,在中科院应用物理所组建了国内第一个半导体研究室,首先抓的是晶体管中最基本的材料——锗的制取。他一面抓锗材料的提纯,一面亲自领导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拉制半导体锗材料的单晶炉,并于1957年底拉制成功了我国第一根锗单晶。同年11月底到次年初,王守武与同事合作,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批锗合金结晶体管,并掌握了锗单晶中的掺杂技术,能控制锗单晶的导电类型、电阻率及少数载流子寿命等电学指标,达到了器件生产的要求。1957年,林兰英博士回国,王守武亲自去她住的宾馆,成功将她动员到半导体工作组,就任材料研究组组长,具体实施硅单晶的拉制。在王守武、林兰英和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第一根硅单晶于1958年7月问世。为了促进我国第二代(晶体管型)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在王守武等的组织领导下,1958年,我国最早的一家生产晶体管的工厂中国科学院109厂创立,从事锗高频晶体管的批量生产。在人员和设备都较欠缺的情况下,全厂人员奋战到1959年底,为研制109乙型计算机提供了12个品种、万多只锗晶体管,完成了该机所需的器件生产。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在两年内,一项产品、尤其是尖端科研领域的产品能实现从零开始、完成从研制到生产的整个过程,实属罕见。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受国家科委和中科院的委托,王守武开始筹建中科院半导体所。1960年9月,该所成立,王守武被任命为首任副所长,全面负责科研业务管理和分支学科开拓的筹备。以后,在检测设备、统一标准,特别在我国首个砷化镓激光器研究方面,他做了大量工作,还建立了半导体测试中心。再次受命担重任文革中,王守武遭受不公正待遇,备受诬蔑和诽谤,但他仍利用机会阅读文献,紧盯国际上迅猛发展的集成电路技术。文革后期,周总理要中科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王守武立即抓住这一时机,对耿氏器件中的雪崩驰豫振荡作了深入探讨,相关论文在1975年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宣读,受到国外同行好评。当年的《中国科学》杂志发表了这篇论文。1978年10月,中科院主要领导请王先生出马,要他全面负责4千位MOS随机存储器的研究工作。这是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要在不到4×4毫米见方的单元硅片上,经过40多道工序,制作出由万多个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构成的电子电路。如果单项工艺的完好率达到95%,芯片的最终工艺完好率也只有13%。要制作出样品,并有一定的成品率,谈何容易。王守武从稳定工艺入手,跟着片子的流程,对工艺线的每道工序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要求各工序的负责人,详尽地定出各自的操作规程。定好后就严格执行,未经工艺负责人应允,不许随意更改。1980年,刚刚过完春节,上级要王守武去中国科学院109工厂兼任厂长职务,开展4K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推广工作,从事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的集成电路生产试验。当时,国际上微处理器迅速发展,电脑即将推向社会,进入家庭已成趋势,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及配套设备、基础材料研制工作,由此成为当务之急。1983年,年逾花甲的王守武再一次受命,出任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集成电路顾问组组长、国家科委半导体专业组组长,挑起了全国大规模集成电路会战领军者的重担。院士当厂长回顾王守武的经历和贡献,有一个单位和职务不得不提,那就是我国第一家半导体器件厂——中科院109厂(中科院微电子所的前身)。所有介绍王守武的文字中都会有这样的表述:1958年,他亲自创建中国科学院109厂,实现了锗高频晶体管的批量生产。1980年至1986年兼任中国科学院109厂厂长。院士为何答应任厂长?对此,原中科院109厂党委书记张钟达和原109厂总工办主任马文杰曾撰文介绍:1980年代初中期,王守武回到他20多年前创办的109厂上任的直接原因,是保证科研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计划,保证已获国家批准的109厂现代化引进线的建设更先进、更科学、更能起示范样板的作用;而更深层次的考虑,是他对国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当时的现状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只有把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转变成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才有出路。要进行工业化的集成电路生产,生产线就必须是条件稳定、设备稳定、操作稳定、工艺稳定、实施科学管理的受控生产线。也就是说,王先生是怀着对国家集成电路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来进行一项全新的探索。张钟达和马文杰举了一个例子,工业化生产要求高纯度,必须实行管道化运输,为保证气体质量,王先生要求数十米长的气体输送管道要能抽真空,而且真空度要保持24小时不发生变化。可管路上使用的气体表几乎个个都有微漏气,达不到这个要求。怎么办?他就让大家将零件一个个拆开,分析每个零件的作用,查找漏气的原因,对症下药进行改造。最终,问题解决了。执着的“八级钳工”王守武知识渊博,工作严谨细致,什么事都要搞清所以然,认真到几乎执着的程度。对基础辅助材料、超纯水(纯度达以上)、MOS级化学试剂,他都一丝不苟地进行分析、测试;对设计版图,他反复对比、修改、优选。为提高集成电路成品率,他要求每一道工序成品率要在95%以上,关键工序完好率要达99%以上。他身教重于言教,样样事情都是从自己做起。所用设备、仪器、仪表,一台台、一件件认真检修检测,并加以必要改造和革新。光刻机有渗油、蒸发台铝的厚度和致密度性能不稳、椭圆偏振测厚仪经常有小毛病……都是他蹲在现场,甚至趴在地上查原因,换配件,一一解决。有一台长期被弃之一旁的国产切片机,老线上还需要用,维修的技术人员修了好几次就是修不好。王守武亲自动手,分析机器的机械动作原理、各部分控制电路的功能作用、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和大家一起讨论,鼓励大家一定要把它修好。六十多岁的他,有几次都是和大家一起,在地上一蹲就是几个小时,终于找出了问题所在,修好了电路,重新加工更换了丝杆,使这台老设备重又焕发青春。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以至于王守武在行业内享有“八级钳工科学家”的雅号。用了一年时间,他把256位MOS随机存储器最高批量成品率提高到了当时国内前所未有的水平,最高一批达40%。当时在亚洲地区,这仅次于日本。难忘“上海缘”当时,上海是全国集成电路工业的主要基地,承担全国80%集成电路的生产。因为组织领导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工作,王守武那段时间常来上海。笔者当时正在上海市大规模集成电路会战组工作,所以接触他机会较多,印象最深的是他日夜奋战,从不计较工作时间,总是毫无保留地尽自己所知、所能帮助年轻人。哪里最困难,问题最多,哪里就有他的身影。21世纪初,已80多岁的王老先生两次来沪,关心了解上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成品率、成本、质量、配套能力,还深入到浦东张江“中芯国际”工厂的第一线问这问那,到“贝岭”、“先进”、“新科”等集成电路企业了解情况。当年在上海和他一起参与过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会战的科技人员,至今仍非常怀念在王先生领导下,为国家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日夜拼搏的那段难忘岁月。

《半导体学报》是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它报道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科学技术和相关科学技术领域内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内容包括半导体超晶格和微结构物理,半导体材料物理,包括量子点和量子线等材料在内的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生长及性质测试,半导体器件物理,新型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的CAD设计和研制,新工艺,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和光电集成,与半导体器件相关的薄膜生长工艺,性质和应用等等。本刊与物理类期刊和电子类期刊不同,是以半导体和相关材料为中心的,从物理,材料,器件到应用的,从研究到技术开发的,跨越物理和信息两个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半导体学报》发表中、英文稿件。《半导体学报》被世界四大检索系统(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半导体学报》1980年创刊。现为月刊,每期190页左右,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均有英文目次,每篇中文论文均有英文摘要。《半导体学报》主编为王守武院士。国内定价为35元。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半导体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师生。国内读者可直接到全国各地邮局订阅。

半导体学报和半导体技术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核心期刊表1、电子学报 2、半导体学报 3、通信学报 4、电波科学学报 5、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6、光电子、激光 7、液晶与显示 8、电子与信息学报 9、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1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1、现代雷达 12、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3、信号处理 14、红外与激光工程 15、半导体光电 16、激光与红外 17、红外技术 18、光电工程 19、电路与系统学报 20、微电子学 21、激光技术22、电子元件与材料 23、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4、电信科学 25、半导体技术26、微波学报 27、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8、光通信技术 29、激光杂志 30、光通信研究 31、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33、光电子技术 34、应用激光 35、电子技术应用36、数据采集与处理 37、压电与声光 38、电视技术 39、电讯技术 40、应用光学 41、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42、微纳电子技术 43、电子显微学报

首先,核心期刊的质量要求是比较高的。投稿核心期刊应该注意论文撰写的质量。如果是工科核心论文,国内的核心期刊安排周期都是比较长的。也就是说你现在投稿的话,杂志社可能给你安排到明年七八月才可以见刊。这中间有好几个月的间隔,不过也是可以找别人,比如品优刊就是可以的,自己还是进一步的去咨询一下哈!

电子类核心期刊如下:电子元件与材料电子与信息学报电子学报电子显微学报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子技术应用

本刊与物理类期刊和电子类期刊不同,是以半导体和相关材料为中心的,从物理,材料,器件到应用的,从研究到技术开发的,跨越物理和信息两个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半导体学报》发表中、英文稿件。《半导体学报》被世界四大检索系统(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属于4区

半导体期中论文

可以 投稿 试试

半导体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随之而来的晶体管的发明,使科学家们早在50年代就设想发明半导体激光器,60年代早期,很多小组竞相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分析方面,以莫斯科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的尼古拉·巴索夫的工作最为杰出。在1962年7月召开的固体器件研究国际会议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的两名学者克耶斯(Keyes)和奎斯特(Quist)报告了砷化镓材料的光发射现象,这引起通用电气研究实验室工程师哈尔(Hall)的极大兴趣,在会后回家的火车上他写下了有关数据。回到家后,哈尔立即制定了研制半导体激光器的计划,并与其他研究人员一道,经数周奋斗,他们的计划获得成功。像晶体二极管一样,半导体激光器也以材料的p-n结特性为敞弗搬煌植号邦铜鲍扩基础,且外观亦与前者类似,因此,半导体激光器常被称为二极管激光器或激光二极管。早期的激光二极管有很多实际限制,例如,只能在77K低温下以微秒脉冲工作,过了8年多时间,才由贝尔实验室和列宁格勒(现在的圣彼得堡)约飞(Ioffe)物理研究所制造出能在室温下工作的连续器件。而足够可靠的半导体激光器则直到70年代中期才出现。半导体激光器体积非常小,最小的只有米粒那样大。工作波长依赖于激光材料,一般为~微米,由于多种应用的需要,更短波长的器件在发展中。据报导,以Ⅱ~Ⅳ价元素的化合物,如ZnSe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低温下已得到微米的输出,而波长~微米的室温连续器件输出功率已达10毫瓦以上。但迄今尚未实现商品化。光纤通信是半导体激光可预见的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一方面是世界范围的远距离海底光纤通信,另一方面则是各种地区网。后者包括高速计算机网、航空电子系统、卫生通讯网、高清晰度闭路电视网等。但就目前而言,激光唱机是这类器件的最大市场。其他应用包括高速打印、自由空间光通信、固体激光泵浦源、激光指示,及各种医疗应用等。晶体管利用一种称为半导体的材料的特殊性能。电流由运动的电子承载。普通的金属,如铜是电的好导体,因为它们的电子没有紧密的和原子核相连,很容易被一个正电荷吸引。其它的物体,例如橡胶,是绝缘体 --电的不良导体--因为它们的电子不能自由运动。半导体,正如它们的名字暗示的那样,处于两者之间,它们通常情况下象绝缘体,但是在某种条件下会导电。

一般是1-2篇的要求,研究生一篇就OK了。之前我也是苦于发表不出来,文章质量太次,那个急啊,还是学长给的莫‘文网,帮忙修改的文章,很快就录用了

刊名: 半导体技术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主办: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半导体专业情报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所周期: 月刊出版地:河北省石家庄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3-353XCN: 13-1109/TN邮发代号:18-6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半导体技术创刊时间:1976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SA 科学文摘(英)(2011)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一般情况下 一篇核心就可以吧

半导体学报网

这个不属于二次元如果你要认证的话,不要选择这个。

确实是的,这个学报的文章已经纳入了sci的文章范畴里面的。半导体学报这个应该是按字按这个应该能更好地将学习,如果不随机的话,他们这个应该是就很难,有一些技术应该是不不能刚刚好的技能先搬下来的东西,所以应该是学习的。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核心期刊一览,排名靠后的应该比较好发文章。 1.电子学报 2.半导体学报 3.通信学报4.电波科学学报 5.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6 .光电子、激光 7.液晶与显示8.电子与信息学报9.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1.现代雷达12.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3. 信号处理14. 红外与激光工程15. 半导体光电16.激光与红外17.红外技术18.光电工程19.电路与系统学报20.微电子学21.激光技术22.电子元件与材料23.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4. 电信科学25. 半导体技术26. 微波学报27.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8.光通信技术29.激光杂志30.光通信研究31.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33.光电子技术34.应用激光35.电子技术应用36.数据采集与处理37.压电与声光38.电视技术39.电讯技术40.应用光学41.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42.微纳电子技术43.电子显微学报

半导体学报事实上应该是sci。

半导体学报中文版投稿

物理学报》:发展与成就《物理学报》是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创刊于1933年,原名“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创刊初期用英、法、德三国文字发表论文。这是中国出版的第一份物理类综合性学术期刊,1953年易为现名的中文期刊。《物理学报》首任主编为我国第一代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与丁燮林,随后担任主编的有吴大猷、王竹溪和黄祖洽,现任主编是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乃彦院士。70余年的变迁,《物理学报》从初创到成长、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国现代物理学崛起与发展的梗概和脉络。现在,《物理学报》已成为目前中国历史最悠久、在国内外发行量最大、影响面最广的物理类学术期刊,赢得了国内外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同和信誉,受到包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内的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中国权威性的物理刊物”,奠定了它在中国科技期刊中的重要地位。由中国科技信息所统计, 2003年《物理学报》被SCI-CD,SCI-E,EI-P,CA,INSPEC,JICST,AJ和MR等检索系统收录。根据SCI数据库统计,2003年《物理学报》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2410次。特别是该统计显示,在本学科国际同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位于中上水平,在68种国际上综合性物理类期刊中,《物理学报》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位居第23和第28。其中,本刊的总被引频次居中国物理类期刊第1位、中国科技期刊第1位,影响因子为中国物理类期刊第2位。这几年来,本刊继续以提高质量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线,在办刊理念、学术品位、编辑质量、出版发行与宣传,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特别是进一步提高期刊学术水准,《物理学报》面向国际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以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为依托,跟踪热点课题加强组织和征集优秀稿件,进一步提高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导向性和权威性。主要刊登由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组成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一批最新科研进展或取得科技成果的优秀论文。其中,在2004年《物理学报》刊登的论文中,基金资助论文比例为。这表明《物理学报》吸收前沿科学和高质量学术论文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提高了期刊自身的整体学术水平。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物理学报》被引相对较多的论文,其学术内容按国际物理学分类来看,主要涉及混沌系统的理论和模型、量子光学、流体力学、量子论、离散系统的经典力学、黑洞、点阵理论和统计学、介观体系和量子干涉、表面电子态、聚合物、薄膜与低维结构、光电效应、固体团簇结构与碳纳米管及纳米结构材料、超导电性、分子运动论、辐射的发射与吸收及散射、自旋电子学、磁熵变材料等研究领域,其中反映了当今物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新的方向。目前,对国内外发行和交换约1700份,光盘发行量约为600多个平台。2003年《物理学报》在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期刊网站中论文下载为3080篇次;在清华同方数据中,本刊2003年web下载余万篇次,印刷版总被引频次2845次,其web扩散系数为倍,在物理类期刊中,下载论文篇次居第1位。该统计显示,《物理学报》2003年即年指标,web影响因子。本刊2003年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均居物理类期刊第1位。并在2001-2003年中,《物理学报》平均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居物理类期刊第1位。近几年来,《物理学报》先后获得第一、二、三届国家期刊奖,2001、2002、2003年度百种杰出期刊奖,以及中国科学院特别奖、一等奖等多项重要奖项。2003年10月《物理学报》创刊70周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周光召题词祝贺:“格物唯实,推理求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的题词为:“格物致知、勇创一流”。题词的著名科学家还有彭桓武、黄昆、杨振宁、李政道、冯端、陈佳洱、李荫远、黄祖洽、白春礼、王乃彦、赵忠贤、杨国桢、李方华、梁敬魁等。《物理学报》主管部门与主办单位及一些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也以各种方式表示祝贺。这些都表明《物理学报》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得到物理界及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其中除杨振宁教授上述对《物理学报》的评价外,我国著名超导专家赵忠贤院士指出:“《物理学报》是我国少数几个具有权威发性的高层次刊物之一,刊载的论文大多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审稿制度严格,对论文质量严格把关,编辑出版严谨细致认真”。“《物理学报》是我国物理学界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著名学术期刊,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刊物之一,一直受到国际物理学界专家的注目和好评。《物理学报》创刊71年来为繁荣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院士称:《物理学报》是我国物理学界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著名学术刊物,所登的许多论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编辑出版质量高,是我国少数几个具有权威性的高层次刊物之一,受到国际物理学界专家的注目和好评。当今,科技期刊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可以看到,面对我国入世后激烈的挑战,中国期刊的使命更加艰巨。时代呼唤期刊工作者与科学家、出版社和信息系统团结起来相互支持合作,在我国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组织的协调下,共同营造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优良环境,为创办国际一流的学术刊物作出积极贡献,让中国科技期刊加快融入国际学术交流。《半导体学报》简介 《半导体学报》是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它报道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科学技术和相关科学技术领域内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内容包括半导体超晶格和微结构物理,半导体材料物理,包括量子点和量子线等材料在内的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生长及性质测试,半导体器件物理,新型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的CAD设计和研制,新工艺,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和光电集成,与半导体器件相关的薄膜生长工艺,性质和应用等等。本刊与物理类期刊和电子类期刊不同,是以半导体和相关材料为中心的,从物理,材料,器件到应用的,从研究到技术开发的,跨越物理和信息两个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半导体学报》发表中、英文稿件。《半导体学报》被世界四大检索系统(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半导体学报》1980年创刊。现为月刊,每期190页左右,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均有英文目次,每篇中文论文均有英文摘要。《半导体学报》主编为王守武院士。国内定价为35元。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半导体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师生。国内读者可直接到全国各地邮局订阅。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1. 软件学报2. 计算机学报3.计算机研究与发展4.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5. 自动化学报6.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7.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8. 系统仿真学报9. 计算机工程10.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1.控制与决策12.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3.控制理论与应用14.计算机应用研究15.机器人16. 中文信息学报17.计算机应用18.信息与控制19. 计算机科学 20.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1.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2.计算机仿真23.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4.遥感技术与应用25.传感器技术(改名为:传感器与微系统) 26.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7.测控技术28. 传感技术学报29.控制工程30.微电子学与计算机31.化工自动化及仪表TM 电工技术: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 电力系统自动化3. 电工技术学报4.电网技术5. 电池6. 电源技术7. 高电压技术8. 电工电能新技术9. 中国电力10. 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11. 电力自动化设备1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13.电力电子技术14. 高压电器15. 微特电机16. 电化学17. 电机与控制学报18.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 变压器20. 微电机21. 电气传动22. 磁性材料及器件23.电机与控制学报24.华东电力25.绝缘材料26低压电器. 27. 电瓷避雷器28.蓄电池29.电气应用30.大电机技术31.电测与仪表 32.照明工程学报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1.电子学报2. 半导体学报3. 通信学报4. 电波科学学报5.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6.光电子、激光7. 液晶与显示8.电子与信息学报9.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1. 现代雷达12.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3. 信号处理14.红外与激光工程 15半导体光电16. 激光与红外17. 红外技术18. 光电工程19.电路与系统学报20.微电子学21. 激光技术 22. 电子元件与材料23.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4.电信科学25.半导体技术26. 微波学报27.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8. 光通信技术29. 激光杂志30. 光通信研究31.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33.光电子技术34. 应用激光35.电子技术应用36. 数据采集与处理37.压电与声光38.电视技术39.电讯技术40.应用光学41.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42.微纳电子技术43.电子显微学报

分两种:

网上投稿就是期刊有网上投稿系统,将论文在网上提交。

纸质投稿一般需要将稿件打印几份,邮寄给期刊编辑部,有的期刊还要求需要论文的软盘或光盘;EMAIL投稿就是将论文以附件形式发给编辑;

电子类核心期刊如下:电子元件与材料电子与信息学报电子学报电子显微学报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子技术应用

  • 索引序列
  • 中科院半导体所学位论文
  • 半导体学报和半导体技术报
  • 半导体期中论文
  • 半导体学报网
  • 半导体学报中文版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