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肖邦叙事曲本科毕业论文

肖邦叙事曲本科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肖邦叙事曲本科毕业论文

钢琴

声乐

舞蹈

音乐教育

作品分析

其他

1、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2、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3、音乐意义存在方式并及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的形而上学研宄4、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5、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6、音乐心理视角下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7、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8、隋唐宫廷音乐表演研究9、卡拉斯的薇奥列塔10、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11、论打击乐与电子音乐的结合12、基于元理论的音乐表演艺术组织战略管理研究13、19-20世纪中叶捷克音乐的社会学研究14、内地音乐资源对澳门当代音乐的影响15、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以上十五个音乐专业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提供

肖邦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完成于1831-1842年,是他21-32岁那段充满了活力的青年时代的作品。肖邦的叙事曲是受文学上的叙事诗和声乐作品中的叙事曲的影响,在他的叙事曲中充满了民间风格,主题都是民歌性质的,并且采用了民间音乐的即兴性和变奏手法,唱出了波兰人民的生活、斗争和愿望。这四首叙事曲不仅在富于幻想的浪漫主义气质方面、在叙事性和戏剧性的结合方面,而且还在某些细节上接近于舒伯特。据肖邦的学生古特曼说,肖邦非常喜欢舒伯特的作品。舒伯特的声乐叙事曲对于肖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肖邦的叙事曲是一种全新的创作,它不仅仅因为肖邦的叙事曲是前所未有的钢琴叙事曲,还因为肖邦将叙事曲提高到了具有戏剧性和交响性的体裁。肖邦创造性地发展了叙事曲这一体裁,提高了它的表现力并赋予它以全新的意义,使它具有宏伟广阔的史诗性的内容。肖邦曾亲口对舒曼说过,他的叙事曲是受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茨的史诗启发而写成的。现在还不能确定哪首叙事曲是受密茨凯维茨的哪首长诗的启发而写成的,只能从中找到两者之间的一定联系,进行推断。g小调第一叙事曲有人认为这首叙事曲是取材于密茨凯维茨的《格拉辛娜》,但一般认为应是密茨凯维茨的史诗剧作《康拉德·华伦洛德》。这部叙事诗剧写11世纪立陶宛被日尔曼骑士兵团所灭,立陶宛后裔华伦洛德被敌俘虏,并被抚养成人,受到敌方重用。立陶宛老人乔装成唱诗的歌手深入虎穴,得以接近华伦洛德。通过反复启发教育,终于使华伦洛德醒悟,立志牺牲个人为祖国效力,最后终于使立陶宛人得胜,而华伦洛德却被敌人处死。在这首叙事曲中肖邦概括了这个故事的精神并具有史诗般的气概,但没有写实性的描写。乐曲的序奏具有叙事诗的意境,就像是立陶宛老人在拨动琴弦边叙述边唱歌,以启发华伦洛德的爱国意识,乐曲的最后仿佛是在描写华伦洛德慷慨就义,以个人的牺牲换取祖国的胜利。舒曼十分推崇这首曲子,他说这首乐曲“是肖邦最粗犷而又最富有独创性的作品。”乐曲采用自由奏鸣曲式写成。具有庄重的宣叙调特点的8小节序奏之后,出现了安详而略带忧虑的第一主题,老人开始回忆和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第二主题是舒展明朗的,使人感受到华伦洛德在知道自己身世后的感慨之情。这两个主题在展开部构成了惊心动魄的戏剧性效果,第一主题不断地增强悲剧色彩,第二主题则发展成具有英雄气概的主题,以至在第二主题再现时,绝然不同于呈示部那抒情温柔的形象,已成长为成熟的、誓为祖国雪耻的英雄形象了。乐曲的尾声将全曲的情绪再一次推向高潮。结尾是悲壮的,象征着华伦洛德为国壮烈捐躯的英雄气概。F大调第二叙事曲肖邦曾说,当他要写这首叙事曲时,是受密茨凯维茨的长诗《斯维台茨湖》的感动。那首长诗也是写立陶宛古代的爱国故事,大意是:立陶宛遭到异族侵略,青年人都去前方作战了,当留在城里的老幼妇孺听到敌人已迫近城门时,他们无力抵抗,只得乞求上苍,宁可让洪水淹没城市,与敌人同归于尽。果然,奇迹出现了,城市变成了一片湖泊。经过许多世代以后,立陶宛后裔漫步湖畔,探寻着这古代传说的遗迹。突然,有水仙从湖底浮起,向人们讲述了这个故事,然后又潜身返回湖底。同样,肖邦这首叙事曲也并非是对这首长诗的具体描述。它由平静、优美的抒情乐段和暴风骤雨般的戏剧性乐段交织构成,我们只能根据它特定的音乐形象和情绪气氛,对密茨凯维茨的长诗进行一定的联想。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舒曼曾解释这首乐曲说:“这首叙事曲的形式、特征与肖邦的初期作品全然不同,应该说是属于最具有独创性的创作。”这首叙事曲不像前两首有那样激烈的戏剧性,而仅有一定的叙事性和抒情性。也有人认为它与密茨凯维茨的另一首写斯维台茨湖的长诗有关,这首长诗是叙述对爱情不忠诚的人终遭报应的民间传说故事,但至今无法确认两者的联系。乐曲开头的两个主题的对比性质与第一叙事曲接近,但出现于叙事性的第一主题之后的舞曲性质的第二主题,有如一幅独立的画面,使其具有中间插部的性质。第三主题实质上是第二主题及其移调再现之间的间奏部分,但它具有主题的功能。f小调第四叙事曲这首叙事曲是肖邦晚期心情的自我抒发,没有较为具体的标题性。在结构上采用了奏鸣曲式与变奏相结合的方法。在这里,具有忧郁和幻想气质的抒情、叙事性的主部主题通过变奏发展加强了基本感情的色彩。在第三次陈述时,性格上起了变化,变得充满了悲剧性的热情,而在再现部中最后一次陈述时,活跃而紧张的运动带来了惊惶不安的色彩。副部则用了和声变奏手法,是明朗、柔和的抒情主题获得了色彩的变化。

1. 试论莫扎特《g 小调弦乐五重奏》第一乐章中对中提琴地位与作用的提升 2. 优雅的男高音——论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作用 3. 大提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探索 4. 大提琴演奏发音问题探讨 5. 论二胡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6. 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 7. 浅谈想像力与心理调控力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8. 长笛演奏的基本技巧分析与实践 9. 关于借鉴西方作品分析法分析传统古琴曲的几点思考 10. 小议视唱练耳在乐器演奏中的重要性 11. 谈儿童学习乐器演奏的意义 12. 探析铜管乐器演奏的音准问题 13. 浅谈中小学铜管乐队的训练 14. 如何组织开展中小学小乐队的活动 15. (某器乐)演奏中的准确读谱与正确理解 16. 论(某器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 17. (某器乐)演奏右手技术问题之我见 18. 如何处理好(某器乐)教学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9. 浅谈(某器乐)考试、比赛前的心理的准备 20. 《二泉映月》的创作分析与演奏实践 21.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现状之研究 22. 论杨琴演奏的思维 23. 浅析关于(某器乐)演奏的发音问题 24. 如何演奏好《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 25.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 26. 浅析现代杨琴的演奏技巧及表现力 27. 简述萨克斯的气息 28. 浅谈琵琶演奏与教学心得 29. 论扬琴演奏中手臂运动与力度控制 30. 少年儿童古筝考级教学浅谈 31. 长笛演奏中的呼吸气息运用 32. 浅析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 33. 女子十二乐坊现象分析 钢琴 1. 怎样提高钢琴伴奏的演奏水平 2. 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 3. 临场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4.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5. 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想像力 6.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7.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 8.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9.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 10. 论钢琴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11. 论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 12. 即兴伴奏与音乐表现 13. 论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4. 论钢琴踏板的重要性及运用 15. 试论儿童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16. 论钢琴教学中弱指的训练 17.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18. 论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19. 论钢琴的指法艺术 20. 对钢琴演奏心理问题的研究 声乐 1. 当前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论 2. 民族声乐演唱中字正腔圆探究 3.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4. 透过声乐套曲《冬之旅》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 5. 演唱中国作品的发声与吐字 6. 歌唱心理素质在演唱中的影响 7. 花腔技巧在古典歌剧演唱中的运用与表现 8. 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演唱表达 9.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表达 10. 试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1. 释析巴罗克(古典/浪漫)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12. 试论声乐教育的评价体系 13. 怎样运用歌声传达情感 14.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演唱通俗歌曲 15. 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 16. 论学校声乐人才培养方案如何适应社会要求 17. 中国古代声乐美学发展初探 18. 童声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19.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改革之我见 20. 声乐教学中应注意民族问题 21. 歌唱心理调控在人声训练中的作用 22. 民族声乐歌唱方法探析 23. 通俗演唱方法探析 舞蹈 1. 浅谈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2. 论舞蹈的教育功能 3.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4. 文化对舞者的重要性——浅谈舞蹈理论对舞蹈实践的指导作用 5. 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原则 6. 舞蹈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7. 论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 8. 中小学音乐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创新发展探讨 9. 论普及性舞蹈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0. 论节奏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加强高师民间舞教学中“民俗”的渗透 12. 论中小学舞蹈教育 13. 浅谈中小学舞蹈课程设置 14. 浅谈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学 15. 谈儿童舞蹈教学的制作 16. 浅谈中国民间舞的表演 17. “鼓”在民间舞中的运用和发展 18. “道具”在中国民间舞教学与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 19. 论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 20. 浅谈舞蹈表演形式的创新 21. 浅析现代舞动作的发展 22. 浅谈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的借鉴 23. 新时期大学生校园舞蹈教育的思考 24. 浅谈中等师范学校的民间舞教学 25. 浅谈地域文化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 音乐教育 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师音乐教育 2. 从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3. 浅议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4. 音乐素质的培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5.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6. 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 合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8. 论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9. 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0. 美育与音乐教育 11. 试论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12. 音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13. 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合唱活动 14.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如何体现师范性的要求 作品分析 1. 析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唐·吉诃德》中的引子的主题内涵 2.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Scherzo》的写作特征 3. 浅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和声曲式结构特征 4. 现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5. 对某某作曲技法的分析 6. 简述车尔尼练习曲 7. 论肖邦夜曲 8. 肖邦第一叙事曲解析 其他 1. 关于现代大众审美的思考 2. 浅论音乐音调与基本情绪运动状态的关系 3. 胶片上流淌着的音乐篇章——有关电影音乐的综述 4. “文化融合”视野下的探戈音乐 5. 17世纪古式风格与新式风格 6. 试论前古典时期的情感风格对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

肖邦叙事曲学位论文

叙1是四首叙事最简单的一首了肖邦创造性地发展了叙事曲这一体裁,提高了它的表现力并赋予它以全新的意义,使它具有宏伟广阔的史诗性的内容。肖邦曾亲口对舒曼说过,他的叙事曲是受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茨的史诗启发而写成的。现在还不能确定哪首叙事曲是受密茨凯维茨的哪首长诗的启发而写成的,只能从中找到两者之间的一定联系,进行推断。 g小调第一叙事曲有人认为这首叙事曲是取材于密茨凯维茨的《格拉辛娜》,但一般认为应是密茨凯维茨的史诗剧作《康拉德·华伦洛德》。这部叙事诗剧写11世纪立陶宛被日尔曼骑士兵团所灭,立陶宛后裔华伦洛德被敌俘虏,并被抚养成人,受到敌方重用。立陶宛老人乔装成唱诗的歌手深入虎穴,得以接近华伦洛德。通过反复启发教育,终于使华伦洛德醒悟,立志牺牲个人为祖国效力,最后终于使立陶宛人得胜,而华伦洛德却被敌人处死。 在这首叙事曲中肖邦概括了这个故事的精神并具有史诗般的气概,但没有写实性的描写。乐曲的序奏具有叙事诗的意境,就像是立陶宛老人在拨动琴弦边叙述边唱歌,以启发华伦洛德的爱国意识,乐曲的最后仿佛是在描写华伦洛德慷慨就义,以个人的牺牲换取祖国的胜利。舒曼十分推崇这首曲子,他说这首乐曲“是肖邦最粗犷而又最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乐曲采用自由奏鸣曲式写成。具有庄重的宣叙调特点的8小节序奏之后,出现了安详而略带忧虑的第一主题,老人开始回忆和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第二主题是舒展明朗的,使人感受到华伦洛德在知道自己身世后的感慨之情。这两个主题在展开部构成了惊心动魄的戏剧性效果,第一主题不断地增强悲剧色彩,第二主题则发展成具有英雄气概的主题,以至在第二主题再现时,绝然不同于呈示部那抒情温柔的形象,已成长为成熟的、誓为祖国雪耻的英雄形象了。乐曲的尾声将全曲的情绪再一次推向高潮。结尾是悲壮的,象征着华伦洛德为国壮烈捐躯的英雄气概。 还有其他问题的话 再继续问吧....

之前也是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埃尔文·舒尔霍夫《长笛与钢琴奏鸣曲》演奏分析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圣桑《死之舞》音乐特征及演奏探析 《小河淌水》《槐花几时开》的演唱特点与艺术分析 吉纳斯特拉《阿根廷舞曲》的演奏分析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曲式分析与演奏 肖邦《F大调第二叙事曲》()曲式分析与演奏研究 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的多声部研究 巴托克《小宇宙》曲式分析与教学研究 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式结构研究——以九首钢琴奏鸣曲为例 万哈尔《D大调低音提琴协奏曲》曲式分析及演奏诠释 乔治·利盖蒂钢琴组曲《利切卡尔》分析研究 从曲式分析到风格分析——音乐分析课程的发展现状与改革设想 中国民歌《茉莉花》之研究——以江苏、河北两地《茉莉花》为例 对我国现行常用曲式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教学与演奏分析 王立平与《红楼梦》声乐作品研究 贝多芬中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特点——以贝多芬奏鸣曲《热情》为例 古典隽永,情融浪漫—勃拉姆斯三首钢琴三重奏创作技法研究 论奏鸣曲式在胡梅尔钢琴奏鸣曲的运用 钢琴基础教材的音乐性与技术性的阐释与展望——以《布格缪勒钢琴进阶25曲》(作品100)为例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剖析 论肖邦E大调第四首谐谑曲 谈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 勃拉姆斯三首钢琴奏鸣曲的演奏与教学研究 穆索尔斯基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音乐分析研究 《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之创作与演奏风格探究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音乐理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曲式分析》课程为例 勋伯格,《在茂密绿叶的遮掩下》-声部连接、和声和谐度、歌词、曲式分析 舒曼《C大调幻想曲》演奏中技术与情感的统一 罗德里戈早期吉他协奏曲研究 一曲壮丽的革命诗篇——柯达伊交响变奏曲《孔雀飞》的曲式分析与内容初探 格拉祖诺夫钢琴奏鸣曲的结构思维研究 李斯特《塔兰泰拉》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刘文金二胡作品研究 黎英海钢琴作品《夕阳箫鼓》民族化元素及演奏研究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晓冬的咏叹调研究——以杨晓冬的两首咏叹调为例 偏而不离——认知诗学视角下《裂缝》的解读 合唱准备练习探究 巴赫《意大利协奏曲》创作风格与钢琴演奏分析 勃拉姆斯e小调大提琴奏鸣曲演奏技法分析 黄虎威长笛独奏《阳光灿烂照天山》结构分析及演奏难点 莫扎特歌剧《牧人王》中咏叹调《我爱你,这爱情坚贞》的演唱分析 徐景新创作歌曲的演唱探微——以《飞天》、《春江花月夜》、《卜算子 咏梅》为例 维奥蒂《a小调第二十二小提琴协奏曲》研究 歌剧咏叹调《你也知道他,妈妈》的艺术特征研究 试论民族歌曲创作与演唱中的风格性与兼容性——结合朝鲜族民歌《阿里郎》的演唱体会 马思聪四首小提琴作品解析 探究小夜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以舒伯特、托斯蒂《小夜曲》为例 浅谈绛州鼓乐<滚核桃>的演奏技法应用及艺术表现 申克音乐分析体系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乔治·格什温歌剧《波吉与贝丝》中二首唱段分析研究 由《我爱这土地》分析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 浅析约翰·约阿希姆·匡茨《c小调三重奏奏鸣曲》创作背景和演奏特点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20号第二乐章的双排键电子琴编配与演奏解析 探究小夜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以舒伯特、托斯蒂《小夜曲》为例 伊萨伊《第六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作品及演奏分析 筝曲《醉·舞倾城》的创作特点与演奏分析 德彪西《萨克斯管与乐队狂想曲》的音乐学分析 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探微 艺术歌曲《梁祝新歌》的演唱诠释与研究 歌曲《淋湿的梦》的艺术特点及演唱探析 歌曲《我怎样去爱你》的演唱分析 歌剧咏叹调《前天夜里,我的孩子》演唱分析 民族声乐作品《土家撒叶儿嗬》的演唱分析 格拉纳多斯钢琴组曲《戈雅之画》之研究 论陆在易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的艺术分析和演唱处理 艺术歌曲《湘累》的音乐特点与演唱分析 四川大竹盘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风格研究 交响音乐史诗《成吉思汗》创作技法 希曼诺夫斯基《第三钢琴奏鸣曲》的分析与研究 论米夏克低音提琴第一奏鸣曲的创作风格与演奏技巧 贝多芬早期变奏曲的艺术特征——以变奏曲WoO 71为例 怀揣思乡情 盼望归故乡——探究《望乡词》的艺术情感及分析 交响组曲《五行》之创作体会与技法分析 库夏科夫《冬季素描组曲》音乐创作及演奏分析 特奥巴尔德·波姆《大波兰舞曲》作品与演奏分析 歌曲《孟姜女》的艺术风格及演唱分析 套曲《夏夜》中浪漫主义风格与演唱元素的呈现——以《在滨海湖上》和《离别》为例 论歌剧《茶花女》中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演唱分析 歌剧咏叹调《你也知道他,妈妈》的艺术特征研究 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肖邦《降B大调华丽变奏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舒曼钢琴组曲《森林情景》音乐与演奏分析 古筝协奏曲《红高粱叙事曲》的音乐与演奏分析 许学东扬琴作品《瑶山夜画》的演奏分析 路易斯·斯波尔单簧管协奏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法——以为例 二胡作品《曾侯乙传奇》的二度创作探索和实践 巴拉基列夫“回教风幻想曲”《伊斯拉美》演奏技巧研究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剖析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演奏分析——以《A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 巴赫《创意曲集》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裕固族民歌《木拉呗哩》的演唱探析 豫剧风格在叙事歌曲《木兰从军》创作与演唱中的呈现 塔克塔谢维利《C大调长笛与钢琴奏鸣曲》的音乐与演奏技巧分析 Max Reger三首中提琴无伴奏组曲音乐演奏分析 何占豪古筝三重奏《姐妹歌》的演奏分析 宋词新曲的演唱分析——以音乐会中两首曲目为例 肖邦《波兰舞曲》结构特征研究 舒伯特《即兴曲》的音响版本比较 莫扎特F大调第十九钢琴协奏曲音响版本研究

我觉得这首叙事曲在某种程度上描写的是我们在年轻时对爱情朦胧的期待。每当听到这首歌时,都会想起曾经经历的爱情。整首歌曲在开朗柔美的第二主题和凄凉回旋的第一主题之间徘徊。

写作背景:肖邦的叙事曲,是受了波兰革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的启发而创作的。感情分析:肖邦既吸收了古典传统创作手法又对传统的创作手法进行研究和大胆的开拓创新,他的作品是继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进而形成他自己独有的风格。它无论是在旋律、节奏特点,和声、调性的特点,结构的特点方面,还是在内容精神的表现方面都突出地体现了独特的音乐特征,他创造性地发展了叙事曲这一器乐体裁,赋予了叙事曲全新的意义,使之具有戏剧性效果和交响性规模,提高了它的音乐表现力,对后世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肖邦夜曲论文题目

E大调,OP.62.2,缓板,3段体,其中有敌对式的激烈对话,和声极为丰富。 具体可以参照这篇论文。《论肖邦E大调夜曲的艺术特色》

升c小调夜曲这是肖邦夜曲中最阴郁、最壮大的一首。哈涅卡曾说:“中段有着贝多芬的风格”。乐曲虽然短小,却充满了肖邦的天份,可很明显地看出这是他顶峰时期的杰作。库勒普斯基说:“在此我们的肖邦完全脱离了菲尔德风格,肖邦的诗情穿上了厚厚的魔术外衣。”乐曲是甚慢板。在六连音的伴奏下右手以柔声奏出暗淡的旋律。这段旋律经过种种转调,不安之情愈来愈剧烈。一进入速度转快的中段,当即出现悲痛的第二主题,逐渐获得力与热而转变为憧憬的明亮世界。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

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留下邮箱,传一篇《肖邦“升C小调夜曲”创作分析》给你,以供参考。

肖邦圆舞曲论文答辩

最能体现肖邦的个性及民族性的圆舞曲,任何人都肯定会说是这首《升c小调圆舞曲》。本曲作于1846—1847年,节奏近似马祖卡舞曲,但完全不是为舞蹈伴奏的舞曲 ,而是真正的圆舞曲抒情诗。本曲是肖邦去世前两年完成的,隐含着他对生命的认识。舒曼曾把肖邦的圆舞曲称为“心灵的圆舞曲”,该说法对于本曲而言是再确切不过了。乐曲为三段体式,无序奏。一开始便是流露着一丝忧伤的第一段主旋律(片段1 )仍然具有肖邦那轻柔 、飘逸的性格特征,可见作者对美好生活仍有一线憧憬。第二段为急速的连动,似滚珠落玉般晶莹剔透(片段2)。但这不是肖邦以往作品中那种华丽的风格,而是充满着一种无奈的旋律,仿佛是作者在倾诉他孤寂的晚年生活。当时,久居异乡、孑然一身的肖邦身染重病、无依无靠,其心情之忧郁可想而知。中段转为降D大调,多少明朗了些, 但是很快又出现郁闷的气氛。在回旋连动过后,反复开头的主旋律,最后全曲在焦躁不安中终了。

肖邦b小调圆舞曲乐曲为三段体式,无序奏。一开始便是流露着一丝忧伤的第一段主旋律,仍然具有肖邦那轻柔、飘逸的性格特征,可见作者对美好生活仍有一线憧憬。

第二段为急速的连动,似滚珠落玉般晶莹剔透。但这不是肖邦以往作品中那种华丽的风格,而是充满着一种无奈的旋律,仿佛是作者在倾诉他孤寂的晚年生活。当时,久居异乡、孑然一身的肖邦身染重病、无依无靠,其心情之忧郁可想而知。

中段转为降D大调,多少明朗了些,但是很快又出现郁闷的气氛。在回旋连动过后,反复开头的主旋律,最后全曲在焦躁不安中终了。

扩展资料:

肖邦作为著名的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的音乐被称为“花丛中的大炮”,为同时代的音乐大家李斯特、舒曼等激赏。

他一生钟情于5位女子,与法国作家乔治·桑同居近9年却一直未婚;因为不愿当亡国奴,他后半生再也没能踏上故土;客死他乡时,年仅39岁,巴黎很多贵妇都认为昏倒在他临终的卧房里是幸福所在。

“生于华沙,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今天看来,这依然是对肖邦中肯的评价。与“日心说”的创立者哥白尼、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等人一样,肖邦已然成了波兰的象征和国家的名片,其所承载的意义早已超越音乐、钢琴的范畴。

他继承了古典音乐的传统,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新风格,并对浪漫主义音乐的继续发展,各民族乐派的兴起,以及整个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影响。肖邦的钢琴练习曲每一首都是钢琴练习曲宝库中的精品。

它不仅拥有高超的技巧,还拥有丰富的音乐语言,练习曲中蕴涵了深刻的思想情感,是真正的艺术品。肖邦练习曲对肖邦同时代及后世作曲家的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谓是钢琴练习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肖邦

最能体现肖邦的个性及民族性的圆舞曲。本曲作于1846—1847年,节奏近似马祖卡舞曲,但完全不是为舞蹈伴奏的舞曲 ,而是真正的圆舞曲抒情诗。本曲是肖邦去世前两年完成的,隐含着他对生命的认识。舒曼曾把肖邦的圆舞曲称为“心灵的圆舞曲”,该说法对于本曲而言是再确切不过了。乐曲为三段体式,无序奏。一开始便是流露着一丝忧伤的第一段主旋律,仍然具有肖邦那轻柔 、飘逸的性格特征,可见作者对美好生活仍有一线憧憬。第二段为急速的连动,似滚珠落玉般晶莹剔透。但这不是肖邦以往作品中那种华丽的风格,而是充满着一种无奈的旋律,仿佛是作者在倾诉他孤寂的晚年生活。当时,久居异乡、孑然一身的肖邦身染重病、无依无靠,其心情之忧郁可想而知。中段转为降D大调,多少明朗了些, 但是很快又出现郁闷的气氛。在回旋连动过后,反复开头的主旋律,最后全曲在焦躁不安中终了。这首升C小调圆舞曲还是很有圆舞曲的味道的。特别是高潮部分,左手伴奏一直弹的是“蹦嚓嚓”的三拍子。也许是肖邦对夜曲实在太钟爱了,以至于在圆舞曲中也有很强的夜曲色彩。这是一种淡泊到及至,反而显得深刻的曲式,让人不禁联想到一个寂寞冷清的夜晚,一位深闺中忧郁的女子,一声惆怅凝重的叹息。钢琴缓缓地奏起稍显庸懒的旋律,但似乎又带着些许神秘的气息。忽然觉得这种静谧与苏轼笔下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在我们沉醉于跌宕起伏、百转千回的音乐中时,突然听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旋律线条,如淙淙流水般的音符哗哗地淌下来,这样的流畅任是最润滑的丝绸也是无法比拟的。略带跳跃性的弹奏,使得意境更加飘渺,恍如仙乐般空灵、澄澈。你是否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离天空很近的地方,看群云散去,仙女舞蹈的场景?那就是升C在我的眼中所呈现的画面。每次听肖邦,都会想起他在孤岛上的生活。或许乔治·桑的选择没有错。肖邦以燃尽生命为代价,在孤独的陪伴下,写出了一个与世隔绝之人的失落和快乐。我不知道孤岛是不是他的归宿,总之,当寂寞靠得很近很近时,就会发现,它是如此的美丽,美丽得令人忍不住伫足,为它轻轻地歌唱。

如果你加油,当然可以考上。关键还是看你自己。

让我给你一些信息。

上海音乐学院

2005年文学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高水平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技能、系统的专业知识、较高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较强的音乐理解与表达能力,能够胜任音乐创作和表演领域各种表现形式的高级应用型音乐人才。

二、报名条件

音乐学本科学历(一般为学士学位),有音乐创作实践经验;或国家教育序列大学音乐学专业毕业后,具有3年以上音乐创作实践经验,并获得省部级以上创作或演出奖项者。

三、招生规模50人。

四。学科和专业方向,预招生名额和导师

学科,研究方向和预配额导师

作曲

(8)

作曲家徐孟东教授、教授、何训田教授、贾大群教授、教授、朱教授、吴教授、尹副教授、陈强斌副教授、副教授、叶副教授、周祥林副教授、黄璐副教授。

音乐作曲家金福载教授

安教授,叶副教授,电子作曲家。

电子音乐和录音艺术

(4)吴教授和副教授的电子音乐设计。

吴教授录音艺术研究

指(2)张教授、教授、黄晓教授和副教授。

钢琴表演艺术(4)姚世贞教授、教授、周、李敏多教授、杨云林教授、副教授、副教授、盛一琦副教授、周铿副教授、姜晨副教授。

表演艺术

(8)美声教授周晓燕、刘若娥、张仁清、、、庄、胡、廖昌永、陈其连、、、葛艺、陈星。

闵菊秀芳教授、常教授、郑亚教授、副教授、副教授。

音乐学院教授王

西方管弦乐

表演艺术

(14)

西方管弦乐

表演艺术

(14)郑、、、丁、、、何贤教授。

中提琴教授沈思缇

林教授、陈久和副教授副教授(外籍)

汤一民教授,低音提琴,朝晖副教授

张淑琴小杰副教授

华教授小提琴制作

贺胜奇副教授

孙明宏教授,双簧管,沙建林副教授

单簧管教授赵增茂

副教授关兆准、刘(国家一级演员)

小陈嘉敏教授(外国)

罗广信教授、陈嘉敏教授(外籍)

陈元·贾敏教授(外国)

打击乐器薛宝伦副教授

民族管弦乐

表演艺术

(8)二胡教授王永德

何宝全教授,孙副教授,副教授。

琵琶教授李

副教授柳琴和中软吴强

顾公毅(国家一级演员)(对外)

唢呐刘颖副教授

狄玉勋发(国家一级演员)(外聘)、詹永明教授

徐朝明教授

现代器乐

(2)朱雷副教授,电子琴的演奏与创作

动词 (verb的缩写)注册时间

详见2005年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报名通知。

六。考试内容

1.考试科目:文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政治理论和专业课,共3门。考生需在上海市指定考点参加入学考试(具体地址见准考证),参加我院政治理论和专业课考试。

2.文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包括基础艺术和英语。是全国联考,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3.政治理论和专业课:均由我院提出。各专业课考试的具体要求见附件1。

参考书目见附录2。

七。考试安排

10月22日(星期六)

10月23日(周日)8: 30-11: 30

10月24日(星期一)8: 30-17: 30

8:30-11:30

考试、入学资格、专业课考试、政治理论

考试地点显示在准考证的上半部分。

八。准许进入

在录取通知书发出之前,我院会与学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九。培养

入学时间:2006年9月

培养周期为2-4年。

X.费用和收费

学费共计6万元。

XI。住宿

学校自费安排住宿。上海本地的学生都是报读的。

十二。毕业

1.通过各门课程考试,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表演专业须举办学位音乐会并经考核合格)者,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授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2.不发学历证书。

附件1:各方向专业课考试具体要求

第一,构图的各个方向

作曲:室内乐写作

另:要求考生提交一至两篇自己的作品(最好有录音材料)。

音乐创作:音乐咏叹调写作

电子音乐作曲:电子音乐作曲(按照规定的纵向音高、图形、编曲、表现等创作相应长度的音乐作品。)

此外,要求考生提交1-2首自己的作品(重录材料最好)和1-2首电子音乐作品(文档、音频和乐谱等。).

二、电子音乐与录音艺术的全方位

电子音乐设计:音频技术与电子音乐(笔试)(含三部分);

第一部分:音乐声学(包括:声学基础、房间声学、乐器声学分类、平均律、五度律、纯律)。

第二部分:音频技术(包括:拾音、调音、处理、缩混、放大)

第三部分:MIDI系统(包括设备及连接、通信原理、音源插件、音序器技术及应用)

此外,提交1-2篇作品,介绍个人学习经历、研究目标、创作制作等。

录音艺术研究:音频技术与录音艺术(笔试)(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音乐声学(5个内容包括:声学基础、房间声学、乐器声学分类、平均律、五度律、纯律)。

第二部分:音频技术(内容:拾音、调音、处理、缩混、放大)

第三部分:数字录音(内容:设备及连接、数字音频原理、效果插件、音频工作站技术及应用)

此外,提交1-2篇作品,介绍个人学习经历、研究目标、创作制作等。

三、指挥方向(乐队指挥):

贝尔茨的《幻想曲交响曲》,勃拉姆斯的《第三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德彪西的《牧神午后》,任选其一。

四。钢琴表演艺术方向:

两首练习曲(含一首肖邦练习曲),一首复调作品,一首古典奏鸣曲,浪漫主义音乐和现代音乐,总时间不少于75分钟。当场画一些轨迹。

动词 (verb的缩写)声乐表演艺术的各个方向:

美声:考试中有8首风格各异的中外代表歌曲。外文歌曲中应有2首精选西欧古典与现代歌剧,2首艺术歌曲;画一些吧。指定现场演唱1 ~ 2首新歌。

民生:考试中选择中国创作的八首歌曲、中国古典歌曲、中国戏曲选曲、不同风格的民歌或戏曲改编的歌曲。画一些吧。指定现场演唱1 ~ 2首新歌。

音乐音乐:选择8首中外不同风格的代表性歌曲。有4首百老汇音乐歌曲,1首外国歌剧,1首外国艺术歌曲和2首中文歌曲。

六。西方管弦乐表演艺术的各个方向:

小提琴

选择一首大型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在巴赫的奏鸣曲中选择柔板和富加或查孔内各一首,在帕格尼尼的随想曲中选择一首。

中提琴

从巴托克和沃尔顿协奏曲、亨德米特的《天鹅》或布鲁赫的《大组曲》中选择第一乐章,从任何巴赫组曲中选择前奏曲,从三个Reger)3组曲中选择一个快段和一个慢段。

大提琴

任选练习曲一首,选自皮亚蒂《十二随想曲》第3、5或7号;从巴赫的第四、第五、第六组曲中选一首前奏曲;海顿d大调协奏曲,作品101,第一乐章。自选大型协奏曲1首(考试时当场指定第一、二、三乐章),中国作品1首,外国技巧乐曲1首(如鲍帕德的《精灵之舞》、弗瑞的《蝴蝶》、韦伯的《柔板与回旋曲》等。).

低音提琴

练习曲选自南妮的十首练习曲之一;巴赫组曲中的伯乐舞曲;一首大型协奏曲或奏鸣曲(完成三个乐章);1中文作品;外国技术音乐一首(如格里尔的《塔兰泰拉》)。

竖琴

选择1首巴赫-格兰杰尼练习曲和2首风格不同的大型作品,如《福雷即兴曲》和《亨德米特奏鸣曲》;;选择德彪西、拉威尔和莫扎特的一首竖琴协奏曲。

音乐(铜、木头)

尝试任何大调和小调音阶的琶音(加上一首科拉为小号专业创作的练习曲),以及一首中型奏鸣曲、协奏曲等。(玩了10分钟左右)。剧目以浪漫、现代、现代为主。

打击乐

考试内容为钢琴、定音鼓、小鼓、木琴。钢琴考试包括车尔尼练习曲740首,肖邦圆舞曲1首,巴赫赋格1首,贝多芬奏鸣曲各1首;定音鼓考试包括无伴奏练习曲、齐尔品奏鸣曲、阿班协奏曲;小鼓的考试是一首无伴奏练习曲;木琴考的是中外两首曲子。

七。民族管弦乐表演艺术全方位:

二胡

选择难度较高的练习曲1 ~ 2首,刘天华、华作曲1 ~ 2首,建国以来作曲或改编的乐曲2首,大型作曲1首(如《一场婚礼的告别》)。你们被分配表演《长城随想曲》,通过视奏进行现场表演。

古筝

从不同传统流派中选择两首古典筝曲,创作三首筝曲,选择一个传统筝曲流派或一篇典型筝曲演奏技法分析论文,与五线谱进行视奏。

琵琶

传统作品包括以下作品之一(月儿高、平沙、隋晨、汉宫秋月、霸王卸甲、海清那天鹅、、改良操)、80后创作作品之一、其中两部。

中软柳琴

柳琴:建国以来创作或改编的音乐作品3首;创作大型乐曲一首(如《满族风情》、《秦江月笙》);指定玩“剑”。

中阮:传统的演奏技法为主。3首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如《丝路驼铃》、《泰山之旅》、《松风寒》);1大型作曲小品(如协奏曲《山韵》);阮有现代的演奏技法(如协奏曲《云南的回忆》,第一或第二、第三乐章是考试时当场指定的)。

古琴

必选歌曲有三首:《流水》、《广陵散》、《潇湘云水》;

选取以下两个轨道:

渔樵问答,醉渔唱晚,平沙落雁,梅园唱,梅花三弄,艾奈。

尝试任何单音音阶(2个八度);三首不同流派的自选乐曲(如《凤凰展翅》、《金调》、《微山湖船歌》、《送茶进京》、《天鹅幻想曲》),以传统表演为主要曲目;琴键加半音笙演奏的两首乐曲(如《蝶恋花》、《欢乐草原》、《傣乡风情》、《远草赋》)。曲目体现了笙的多音、复调演奏技法;检查五线谱读数。

长笛

2条传统赛道(包括指定赛道“汉江残雪”和1条自选赛道);创作两首曲目(其中指定曲目《琅琊榜》和一首自选曲目)

唢呐

指定剧目:《一朵花》(任同祥)、《乡愁》(吉_)、《豫西二班》(河南豫剧,郝改编)

选择一首曲目(大约5分钟)

八、现代器乐的方向:

电子琴的演奏和作曲

演奏巴赫大型管风琴作品1首(不少于6分钟);弹一首我的独立作曲(风格不限,不少于5分钟);播放2首本人改编或编曲的音乐(国内外均可,2首总时间不少于10分钟);即兴创作一篇(考试当天会出考题,给一些练习时间)。注:除即兴表演外,考生所有测试曲目的成绩应在考试当天收到即兴试题时提交。

肖邦夜曲论文开题报告

[肖邦夜曲的艺术特点]肖邦创作的夜曲极其富有歌唱性,低声部以和声形式组成伴奏织体,高声部奏出优美抒情的主旋律。他的夜曲与向情人表示爱慕的小夜曲不同,多为作曲家在夜深人静时以音乐表达的内心独白。格调高雅,感情真挚,气氛宁静、安逸,一扫那种矫揉造作的贵族沙龙气息而富含浓郁的诗情画意。那月影花丛中的情侣幽会,夏夜里情人温存的怀抱,星星眨眼的妩媚,以及夜间的狂风暴雨拍打着门窗,夜幕中的冥想等等都折射出肖邦人生经历中的浪漫情怀。在他那优美的乐曲旋律中还会插入充满激情的、愤怒的爆发和悲剧性的片段。这种激越的爆发与宁静优雅的基调之间形成了令人惊怵的冲突性对比,将肖邦的浪漫、内向、孤高、优雅、恬淡、平和的天性和他那因国难家恨、世事纷扰、被迫离乡背井、亡命天涯的经历而产生的内心忧愤尽现无遗。他的创作在感情的充实、思想的丰富、织体形式的多样化、结构的扩展、音乐的多样性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在内容上,肖邦夜曲中的那种沉思、思念和忧伤的情绪逐步脱离了早期夜曲中感伤主义多愁善感情调的阴影,一方面融入了柔情似水的表白和对大自然中谜一般夜幕景色的描绘,借助优美动人的旋律呈现作曲家内心丰富而汹涌的感情,如诗一样得到了流露与倾泻;另一方面,随着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肖邦创作个性的进一步成熟,一种新的情感因素逐渐渗透和反映到他的夜曲创作中来,即一种戏剧性力量的悲愤和反抗的音调的出现,在他的音乐内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并使夜曲获得了更新的性质上的变化和发展。在这一点上,肖邦的夜曲充分表现出气势磅礴和滴滴入微的戏剧性、悲剧性矛盾;中突的叙述,艺术形象既有火一样的激情,又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同时,在内心深处还含有复杂的惶恐不安和如歌如泣的表达,所有这些,都使得他的夜曲更加具有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前所未有的细腻情感刻画和雄伟壮阔的史诗性描写,无疑把夜曲推向了顶峰。 [肖邦夜曲的创新音乐语言 ] 在形式上,肖邦的夜曲在表现情感的音乐语言处理上更具特色。在他的大部分夜曲中,他选择了慢板的速度来表现情与景的交融。因为这样十分有利于表现舒展、悠长的旋律线条,能够充分展示音乐语言的回转起伏,使人听起来不禁产生出流连忘返的艺术效果,而在情感升华的乐段里,他不惜用急风暴雨般的快板和华彩乐段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让听者随他一起去感觉灵魂上的震颤。 在音乐的结构组织和技法上,肖邦舍弃了以往纯器乐表演中的难度技巧,为使作品情绪的需要来逐渐发展和推进结构和技巧。在旋律的创作方面,常用的手法是“加花变奏”,即在主旋律重复时常用装饰性经过句或华彩,有时用双音或和弦,也有时加进第二声部,这使得旋律线更加优美,也大大增强了流动感和歌唱性。他的装饰音很华丽,但并不妨碍基本旋律线的优美,而是对主要乐思的补充,并以快速灵活、激动奔放的音流,一直冲到钢琴的尽头,有些又重返起点,它们以大量极为丰富多彩的经过音群的形式出现,使得钢琴这件并不善于歌唱的乐器发出了迷人的歌声。在织体的形式上,肖邦很重视复调音乐,他敬仰巴赫,可在他的创作中,尤其在夜曲中并没有巴赫式的复调,只有主旋律和伴奏织体。在夜曲的创作中,使用了大量远距离的伴奏织体,并巧妙地运用延音踏板使低音部相距甚远的和弦持续,使旋律和伴奏统一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片音云, 肖邦的c小调夜曲【感情】肖邦的c小调夜曲是一首热情奔放的作品。第一部分从断断续续的旋律开始,音调富于语言的表现力,象悲伤的独白。庄重严肃而节奏均匀的伴奏,渲染出一种悲壮的气氛。中间部分庄严缓慢的旋律象一首宗教颂歌,最初是温和的,平静的,象是对心灵的抚慰和祝福。后来逐渐变得刚毅豪迈,雄伟有力,象一首壮丽的进行曲,其中颂歌的旋律不时和半音阶平行八度的快速音群相交替,象在一种宏伟的力量的推动下前进。这股力量逐渐在壮大,半音阶的音群气势蓬勃地展开着,达到了高潮,终于变成了嘹亮的、强劲的、振奋人心的号角之音。最后,音乐回到第一部分,但已改变了原来的形象,速度加快了一倍,伴随着原来的旋律的,是丰满的分散和弦和急促的节奏型;悲伤的独白变成了焦急不安的、激动人心的语言。在这首夜曲中,音乐形象的发展,是充满着动力的,富于戏剧性的。升C小调,OP.27.1、OP.27两首作于1835年,出版于1836年,呈献给达波尼伯爵夫人。这首第七号甚缓板,3段体。第一段以柔声奏出暗淡的旋律,经种种转调后,情绪越来越不安;中段速度转快,出现悲痛的第二主题,它化解为明朗后再复归第一主题。这是肖邦夜曲中结构最大的一首。哈聂卡认为中段有贝多芬的风格,库勒普斯基认为,肖邦此曲“诗情穿上了厚重的魔术外衣。” 乐曲虽然短小,却充满了肖邦的天份,可明显看出这是他顶峰时期的杰作。乐曲是甚慢板,在六连音的伴奏下,右手以柔声奏出暗淡的旋律。这段旋律经过种种转调,不安之情越来越剧烈。一进入速度转快的中段,当即出现悲痛的第三主题,渐渐获得力与热而转变的憧憬的明亮世界。

最能体现肖邦的个性及民族性的圆舞曲。本曲作于1846—1847年,节奏近似马祖卡舞曲,但完全不是为舞蹈伴奏的舞曲 ,而是真正的圆舞曲抒情诗。本曲是肖邦去世前两年完成的,隐含着他对生命的认识。舒曼曾把肖邦的圆舞曲称为“心灵的圆舞曲”,该说法对于本曲而言是再确切不过了。乐曲为三段体式,无序奏。一开始便是流露着一丝忧伤的第一段主旋律,仍然具有肖邦那轻柔 、飘逸的性格特征,可见作者对美好生活仍有一线憧憬。第二段为急速的连动,似滚珠落玉般晶莹剔透。但这不是肖邦以往作品中那种华丽的风格,而是充满着一种无奈的旋律,仿佛是作者在倾诉他孤寂的晚年生活。当时,久居异乡、孑然一身的肖邦身染重病、无依无靠,其心情之忧郁可想而知。中段转为降D大调,多少明朗了些, 但是很快又出现郁闷的气氛。在回旋连动过后,反复开头的主旋律,最后全曲在焦躁不安中终了。这首升C小调圆舞曲还是很有圆舞曲的味道的。特别是高潮部分,左手伴奏一直弹的是“蹦嚓嚓”的三拍子。也许是肖邦对夜曲实在太钟爱了,以至于在圆舞曲中也有很强的夜曲色彩。这是一种淡泊到及至,反而显得深刻的曲式,让人不禁联想到一个寂寞冷清的夜晚,一位深闺中忧郁的女子,一声惆怅凝重的叹息。钢琴缓缓地奏起稍显庸懒的旋律,但似乎又带着些许神秘的气息。忽然觉得这种静谧与苏轼笔下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在我们沉醉于跌宕起伏、百转千回的音乐中时,突然听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旋律线条,如淙淙流水般的音符哗哗地淌下来,这样的流畅任是最润滑的丝绸也是无法比拟的。略带跳跃性的弹奏,使得意境更加飘渺,恍如仙乐般空灵、澄澈。你是否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离天空很近的地方,看群云散去,仙女舞蹈的场景?那就是升C在我的眼中所呈现的画面。每次听肖邦,都会想起他在孤岛上的生活。或许乔治·桑的选择没有错。肖邦以燃尽生命为代价,在孤独的陪伴下,写出了一个与世隔绝之人的失落和快乐。我不知道孤岛是不是他的归宿,总之,当寂寞靠得很近很近时,就会发现,它是如此的美丽,美丽得令人忍不住伫足,为它轻轻地歌唱。

E大调,OP.62.2,缓板,3段体,其中有敌对式的激烈对话,和声极为丰富。 具体可以参照这篇论文。《论肖邦E大调夜曲的艺术特色》

什么叫意义?又不是小学作文。作品32号的两首夜曲差不多是1837年写完的,这一年出版,题献给卡米耶·德·比灵夫人。没有太多书信或者日记可以佐证这两部作品是出于什么目的创作的,但学界公认是肖邦对夜曲体裁的一次尝试。作品32之1在调性上是一个比较大的突破。作品开始于B大调,结束于b小调。这种做法在音乐创作中比较特别。传统音乐创作中,开始于小调结束在大调的作品很多,但反过来的做法通常不被认可。曲式上看,这个作品有点利都奈罗的风格。这种风格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曲式,在巴洛克时期用在戏剧作品或者器乐协奏曲中,有点类似中国音乐的“合尾”,就是无论前面的句子如何展开最终都回到同一个结尾。肖邦的这首夜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个比较明朗、单纯,是同一个乐句的变化反复构成。乐句本身只有8小节,头4小节只用主属两个和弦。5,6小节是向下属和弦的离调。第7小节通过重属和弦回到标准终止式。接下去是一个和声上非常丰富的连接句子。13小节开始变化重复第一个乐段,增加许多装饰性句子,但和声上没有变化。第21小节开始第二个乐段,按照传统的夜曲结构,这个段落应该是三部曲式的中部。性格上和第一个乐段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旋律整体以下行为基调,同第一个乐段产生明显对比。和省上从属调开始也是明显的对比。但在35小节突然回到原调下属和弦,并且回到与第一个乐段的两句相似的结尾上。这个结尾句包括36-41小节,明显比原先要长一些。原因是肖邦用了非常远的阻碍终止(B大调属的属的属),延迟了终止式的出现。42小节开始变化重复这个句子,用同样的手法进行阻碍和延长终止。62小节没有让终止式完成,直接进入尾声,乐曲调性急转至b小调的六级和弦(可以算作小调终止式的阻碍)。接下去是很有意思的一些“宣叙性”句子。63小节,32分音符强调b小调的调性,和弦却用强奏重申小调六级7和弦,产生调性上的对立。64小节出现了同名大小调的两个K64和弦并置,最终转入柔板速度,坚定地停留在b小调上。这个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推翻了原先夜曲作为小型独奏体裁,自身结构封闭,调性和声稳定的特点,而增加了许多意外、阻碍、转调甚至是义无反顾地远离起点的写法。被一些评论家称作“小型叙事曲”,音乐的内容大大增加。两乐段的结构实际上也是为肖邦这种构思服务的。如果是传统的三段式结构,一定会产生ABA的稳固结构。肖邦用利用利都奈罗的方式,取消了ABA,换成AB(句子上可以算作a-尾-a'-尾-b-尾-b‘-尾的古变奏曲结构),进一步瓦解了乐曲稳固的外框架。华彩什么的没什么可说,倒是那个属于反复出现的尾句前面突然的休止符,意义非常重要。这种突然休止的写法在包括舒曼在内的许多浪漫主义作曲家作品中出现,表现一种意外。而这种意外又是完全为作品的进展所服务的。

  • 索引序列
  • 肖邦叙事曲本科毕业论文
  • 肖邦叙事曲学位论文
  • 肖邦夜曲论文题目
  • 肖邦圆舞曲论文答辩
  • 肖邦夜曲论文开题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