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对你有帮助【关键词】 联合国秘书长;联合国变革;科菲•安南;潘基文依照惯例,秘书长由各大洲轮流产生。因而,来自不同洲的秘书长都会带有一种“本洲意识”,并可凭借其对本洲的了解,在本洲事务的解决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如德奎利亚尔对中美洲冲突的调解,加利秘书长在中东问题上的作用以及安南秘书长对非洲的“特殊关注”。用安南自己的话说,在他任期的十年中,作为一位来自非洲的秘书长,他“尽力发展和增进非洲与联合国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联合国必须更好地应对非洲的需求和期望。这既符合本组织的理想,也是本组织理应对非洲人民做出的贡献”。 非洲和亚洲是联合国最大的两个地区集团,非洲有53个国家,亚洲有54个国家,但非洲和亚洲的情况非常不同。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从非洲的条件出发,积极推进联合国会员国对非洲的发展援助,帮助加强联合国与非洲联盟在维持和平和民族和解方面的合作,帮助非洲建立发展“新伙伴关系”,制定共同应对艾滋病的战略。为此,安南在任期间,设立了非洲专家小组、非洲顾问委员会等机构,提出了《从承诺到成果:推进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实施》等多项专门阐述非洲问题的报告。潘基文是自吴丹之后另一位来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是中国重返联合国后的第一位亚洲秘书长。潘基文时代的联合国对亚洲和中国意味着什么,会带来怎样的机会或挑战?这一问题应该而且已经引起了讨论。 中国一直坚持此次秘书长应该出自亚洲,相信亚洲人有能力当好秘书长。潘基文当选后,中国表示相信在潘基文秘书长的任期内,联合国继续将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繁荣的和谐世界发挥重要作用,也表示中国将继续支持联合国秘书长的工作。而潘基文当选后也一再感谢中国对其当选的支持,强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和中韩关系的良好前景。从目前潘基文的表态以及他的个人立场看,虽然他不会在所有问题上总是站在中国一边,但在诸如大国关系、朝鲜半岛问题、联合国改革等一些重大问题上与中国的立场会基本一致。潘基文温和的政治立场、东亚文化取向以及对亚洲和中国的了解等都为他与亚洲国家和中国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潘基文所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更接近中国的习惯,例如他很喜欢使用“和谐”、“协商”、“合作”及“双赢”这类词汇,这些也是中国经常使用的词汇。这种文化上的接近有利于秘书长与中国的沟通。他灵活、务实、谦逊的态度也容易为中国接受。 潘基文说他希望韩国更具有世界眼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联合国和平、发展和人权议程“最强有力的拥护者”。他特别提到希望韩国政府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援助,使韩国能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扮演非常关键的作用。秘书长对亚洲的关注显然不仅限于韩国。在中国经济和政治影响不断上升、世界将眼光转向中国的时候,作为亚洲地区唯一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与亚洲秘书长的合作不仅具有重要的地区性影响,也具有重要的全球性影响。 对潘基文来说,过多凸显自己的韩民族文化会有狭隘民族主义的嫌疑,明智的做法是以亚洲文化作为自己的根基。潘基文也倾向于从亚洲文化中寻找支持,例如他喜欢使用“和谐”一词,喜欢强调谦虚谨慎、努力工作和以身作则的精神。他曾经用“太极”来解释处理外交关系所需要的技巧。可以相信,在潘基文任职期间,他会将更多的“亚洲因素”带入联合国,包括亚洲的政治文化和管理文化。同时,潘基文也会把更多的“联合国因素”带入亚洲。 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对潘基文任期内的联合国与亚洲的关系抱有不同的期望。在离职前夕,安南在非洲论坛发表的讲话中说:“我相信,在由亚洲人担任的新秘书长领导下,联合国将借用亚洲的创造力、活力及团队精神来帮助非洲,对此我满怀希望。” 在发达国家看来,尽管亚洲与联合国的合作正日益密切,但主要国家对联合国的态度仍然是矛盾的,仍然坚持严格的主权观和不干涉原则,保持与联合国的距离。欧洲国家对中国和印度力量的上升感到担忧,担心在它们将钱用于支持联合国多边主义的时候,印度和中国通过联合国外的双边和单边行为,以更少的代价获取更多的利益。因而欧洲国家期望在一位亚洲秘书长的领导下,亚洲国家能和欧洲国家一样更热情地支持联合国框架内的多边主义,期望潘基文能在亚洲掀起对联合国多边主义的认真讨论,提升亚洲国家对联合国的重视和参与。 另一种判断是,鉴于亚洲地区迅速崛起的经济力量,加上一位来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国际权力中心和国际组织中心将进一步向亚洲转移。 潘基文的当选意味着“该轮到亚洲了”。虽然现在描述亚洲国家在潘基文任期内联合国中的作用为时尚早,也没有多少迹象表明潘基文能够在亚洲掀起一场关于联合国多边主义的大讨论,或激发出亚洲国家拥抱联合国的热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亚洲秘书长将为亚洲与联合国的合作提供更多机会,有助于提升亚洲国家和亚洲区域组织对联合国事务及全球多边事务的参与程度。中国不仅应该,而且也可能在亚洲秘书长领导的联合国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此中国需要对联合国的未来作用和改革以及中国的联合国政策展开新的讨论。 总之,联合国秘书长的个人作用是有限的,但如果把个人因素、领导变更对组织变革的影响考虑进去,作为一位新当选的、非联合国出身的秘书长,潘基文自然会给联合国带去一些新的变革理念和管理文化。祝你成功哦朋友
[摘要]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2、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3、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4、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5、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 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增长明显加速,已经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2004年,全球货物贸易名义增长21%,创下25年来的历史新高。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国际市场对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以及美元贬值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全球贸易的高速增长既是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国际分工深化的共同结果,同时它又促进了世界生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导致世界各国的外贸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 中国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增长中显眼的“亮点”,表现为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不断攀升,而且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和增量的比重分别达和20%。 (三)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2004年8月1日,世贸组织147个成员就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框架达成了协议,但协议的内容较为原则和笼统,各成员在农业、非农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谈判的关键一年,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将在12月香港部长会议上就主要议题的实质内容进行谈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区域贸易协定纷繁多样、成员交叉重叠,一些贸易协定已超出传统的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的范围,这对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时,以区域贸易安排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并呈现出不少新的趋势:一是区域贸易安排迅猛发展。二是主要贸易大国都在追求区域贸易安排的主导权。三是区域贸易安排成员间的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2004年,区域内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比重已超过50%。四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正在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转变。区域贸易安排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手段。 (四)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其变化趋势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近20多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在行业结构上,服务贸易日益向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东亚地区的增长尤其显著。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纷纷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五)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营销网络,推动了贸易投资日益一体化,并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万家,它们不仅掌握着全球13的生产和70%的技术转让,更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二是国际贸易竞争从以比较优势为主,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越多,就越可以在国际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别国的资源。三是国际贸易格局由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为主。主要表现为,中间产品、零部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加工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点。 (六)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前,各国经济景气的不均衡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等都是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已进入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于战略利益考虑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增多。二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断翻新。各种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新式武器,知识产权纠纷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方面。三是摩擦从单纯的贸易问题转向更为综合的领域。社会保障问题、汇率制度问题等已成为摩擦的新领域,资源摩擦与贸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四是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国。从1995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对策思考 (一)处理好、发展好大国经贸关系,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空间。美、欧、日、东盟、俄既是全球的贸易大国(集团),也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2004年,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的贸易额均超过1000亿美元,分别达到1773亿美元、1696亿美元、1679亿美元和1059亿美元,占据我国外贸总额的半壁江山。目前中俄贸易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双方在油气和矿产资源、高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深入推进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事关我国对外经济工作的大局。 (二)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经贸关系,推动建立有利我经济发展的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一个更具开放性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贸组织各成员方的长远利益。我们要积极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在多边经贸体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做好世贸组织首次对华贸易政策审议的应对及与世贸组织申请加入方谈判的工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的活动,进一步发挥我在联合国贸发会议、开发计划署等机构中的作用。 (三)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重推进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我国以数量增加为主的增长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必须加快外贸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转变。要继续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等各项政策,在确保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下大力气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狠抓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调整;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抓好高新技术产品、软件和医药出口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汽车及零配件、船舶、铁路设备、通讯产品、生物医药等产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品带动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带动外贸出口的格局;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重引进高端加工增值环节。同时,组织协调好国内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 (四)提高贸易摩擦和“入世”后过渡期的应对工作水平,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积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企业利益。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做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贸易壁垒应对工作。继续争取更多国家承认我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针对全球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后的新形势,认真做好纺织品一体化应对。及时发布纺织品出口和纺织业投资信息,引导企业有序出口,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鼓励行业自律。推动纺织业开拓国际市场从出口为主向出口与“走出去”相结合转变,减少贸易摩擦。注重研究用好世贸组织规则,主动做好入世后过渡期应对工作。依法运用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密切跟踪贸易救济措施实施后对国内上下游产业的不同影响,指导企业及时调整结构、增强竞争力。研究借鉴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相关法律和案例,科学规范案件调查与裁决程序。供参考的网上资料,希望不要全部抄袭~好好利用
加我,我告诉你,
[摘要]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2、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3、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4、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5、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 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增长明显加速,已经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2004年,全球货物贸易名义增长21%,创下25年来的历史新高。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国际市场对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以及美元贬值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全球贸易的高速增长既是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国际分工深化的共同结果,同时它又促进了世界生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导致世界各国的外贸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 中国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增长中显眼的“亮点”,表现为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不断攀升,而且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和增量的比重分别达和20%。 (三)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2004年8月1日,世贸组织147个成员就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框架达成了协议,但协议的内容较为原则和笼统,各成员在农业、非农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谈判的关键一年,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将在12月香港部长会议上就主要议题的实质内容进行谈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区域贸易协定纷繁多样、成员交叉重叠,一些贸易协定已超出传统的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的范围,这对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时,以区域贸易安排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并呈现出不少新的趋势:一是区域贸易安排迅猛发展。二是主要贸易大国都在追求区域贸易安排的主导权。三是区域贸易安排成员间的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2004年,区域内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比重已超过50%。四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正在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转变。区域贸易安排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手段。 (四)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其变化趋势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近20多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在行业结构上,服务贸易日益向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东亚地区的增长尤其显著。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纷纷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五)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营销网络,推动了贸易投资日益一体化,并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万家,它们不仅掌握着全球13的生产和70%的技术转让,更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二是国际贸易竞争从以比较优势为主,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越多,就越可以在国际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别国的资源。三是国际贸易格局由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为主。主要表现为,中间产品、零部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加工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点。 (六)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前,各国经济景气的不均衡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等都是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已进入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于战略利益考虑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增多。二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断翻新。各种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新式武器,知识产权纠纷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方面。三是摩擦从单纯的贸易问题转向更为综合的领域。社会保障问题、汇率制度问题等已成为摩擦的新领域,资源摩擦与贸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四是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国。从1995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对策思考 (一)处理好、发展好大国经贸关系,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空间。美、欧、日、东盟、俄既是全球的贸易大国(集团),也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2004年,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的贸易额均超过1000亿美元,分别达到1773亿美元、1696亿美元、1679亿美元和1059亿美元,占据我国外贸总额的半壁江山。目前中俄贸易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双方在油气和矿产资源、高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深入推进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事关我国对外经济工作的大局。 (二)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经贸关系,推动建立有利我经济发展的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一个更具开放性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贸组织各成员方的长远利益。我们要积极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在多边经贸体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做好世贸组织首次对华贸易政策审议的应对及与世贸组织申请加入方谈判的工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的活动,进一步发挥我在联合国贸发会议、开发计划署等机构中的作用。 (三)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重推进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我国以数量增加为主的增长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必须加快外贸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转变。要继续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等各项政策,在确保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下大力气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狠抓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调整;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抓好高新技术产品、软件和医药出口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汽车及零配件、船舶、铁路设备、通讯产品、生物医药等产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品带动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带动外贸出口的格局;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重引进高端加工增值环节。同时,组织协调好国内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 (四)提高贸易摩擦和“入世”后过渡期的应对工作水平,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积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企业利益。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做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贸易壁垒应对工作。继续争取更多国家承认我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针对全球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后的新形势,认真做好纺织品一体化应对。及时发布纺织品出口和纺织业投资信息,引导企业有序出口,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鼓励行业自律。推动纺织业开拓国际市场从出口为主向出口与“走出去”相结合转变,减少贸易摩擦。注重研究用好世贸组织规则,主动做好入世后过渡期应对工作。依法运用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密切跟踪贸易救济措施实施后对国内上下游产业的不同影响,指导企业及时调整结构、增强竞争力。研究借鉴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相关法律和案例,科学规范案件调查与裁决程序。供参考的网上资料,希望不要全部抄袭~好好利用 回答者:sd1812644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2-17 21:21--------------------------------------------------------------------------------21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征。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8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将深刻地影响21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加深和知识经济的推进对新世纪的影响最大。国际贸易、投资与生产的变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晴雨表。反过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又在质与量两方面影响着国际贸易、投资与生产。 21世纪前5年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 21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并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形成的,它同20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现实紧密相关。20世纪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建立在两次世界大战和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世界之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反映在经济上,实质是两种经济体制的竞争。90年代初,冷战格局随着苏联和东欧剧变而宣告结束。90年代前期,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从衰退到缓慢回升的阶段。发生在90年代后半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世界经济陷入低谷,也说明现在的世界经济体系并不完全适应变化中的国际经济的需要。 (一)世界经济仍处于调整期,呈现低速稳定增长态势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激烈动荡的阶段,出现了两次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的局面,最终导致90年代的全球平均经济增长率低于80年代与70年代。由此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一方面,在世界不同区域,经济状况的差异比较大;另一方面,这个调整在对世纪的前5年还将继续。 (1)东亚地区的经济调整将基本完成 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最近20年,东亚经济年平均增长8%,远远高于全部发展中国家年平均4.3%、发达国家年平均3%的经济增长率。东亚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同时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与投资市场之一。1997年的金融危机不仅打断了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不同程度蔓延到了其他地区,对90年代末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大。 因此,我们的一个基本观点是,21世纪的前5年中,东亚经济将进入一个低速、稳定增长的阶段。东亚区域各国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以求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点。东亚区域经济复苏,对我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贸易与投资方面。我国同东亚其他国家的竞争将会加剧。 (2)以欧洲联盟为代表的欧洲经济将逐步走出低谷 欧洲经济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欧洲的不同区域其影响力又有较大的差别。欧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块,俄罗斯、独联体和欧洲其他国家以及波罗的海三国为一块,这一块除俄罗斯外,其余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甚显著。第二块是前东欧国家(现在一般称为中东欧国家),包括10个国家。它们在政治、经济方面都积极向欧洲联盟靠拢,但自身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较小。中东欧国家同我国的经贸合作规模较小,对我国的影响也不大。第三块是以欧洲联盟为代表的西欧国家。这一块是欧洲经济的主要部分,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极大,同我国的联系也很密切。 进入21世纪时,欧盟在经济调整方面将可能加快步伐,其经济增长速度仍将维持低速稳定增长的态势。21世纪前5年,欧盟对世界经济将会产生影响的事件有:欧元完成过渡阶段正式进入流通领域和欧盟的东扩(第五次扩大)。 欧元能否顺利完成过渡正式进入流通,对世界经济将产生很大的影响。1999年1月1日欧元在领定同区内各成员货币汇率的同时,正式亮相。原本各国寄予厚望,预测欧元将是一种强势货币,但欧元一登台很快就开始持续走低。欧元走低是有利于欧盟经济发展与调整的,它可以推动欧盟出口增加,但欧元走低却不利于欧盟形象,也不利于欧元区下一步的扩大。如何提高人们对欧元的信心,是 欧盟进入新世纪时的一项重要任务。欧元的发展必定会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欧盟已经开始了东扩的行动,准备将中东欧10个转轨国家和1个地中海国家分批吸纳到欧盟。东扩如果成功,欧盟将由现在的15国扩大到26国,从长远来说将使欧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尽管欧盟在一体化进程方面进展较大,但它在经济调整方面也存在一些难题。例如,目前的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1998年为10.6 %)。降低失业率成为欧盟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还有如欧元区成员同其它欧盟成员之间的经济协调问题。经济一体化的任何措施、行动,都必须首先确保整个欧盟一体化不受到损害。 (3)美国仍将保持世界经济领头羊的地位 美国在21世纪的前5年中,将进一步调整其以全球为目标的政治、安全和经济战略。依据在经济、科技领域的绝对优势,以加强其在全球的主导地位,继续发挥对整个世界绎经济的领导作用。1996年7月,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表的题为《利国的技术》报告,得出的 一项结论是,“到20世纪结束时,信息将成为世界经济系统中的最重要商品。美国创造知识 的速度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能力,将决定下一世纪美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在信息产业发展的强有力带动下,美国经济已连续增长约107个月。从美国经济目前调整的情况看,只要没有重大偶然因素,未来5年中美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受到90年代后半期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因此进入到了一个调整阶段。这一调整在下一世纪初的5年里可望完成。整个世界经济将呈现低速、稳定增长态势。发达国家以及受90年代末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调整速度可能会快一些,调整的效益更容易体现。 从经济调整的内容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将处于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水平。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仅仅处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的时期,但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进入“先进经济体”的行列。在21世纪的前5年里,这部分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走向将趋于明确,它们努力在科技、信息、服务和管理等领域推进和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发达国家将真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们的经济调整是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知识与智力资源,借助所拥有的强大经济基础,在世界范围内获取高额利润。 这次世界经济调整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可能到2005年方能结束;二是涉及范围广,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被卷入这一调整的潮流;三是调整内容发生质的改变,不仅要解决产业结构失衡问题,而且要通过科技和信息来推动这一调整进程 (二)贸易的增长速度将继续超过生产的增长速度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世界贸易增长与生产发展的相关程度不断提高。据一份研究报告称,1960年一1969年间,世界生产每增长1%,世界贸易量增加1.42%;1970年—1979年间,世界生产每增长1%,世界贸易量增加1.25%;1990年—1994年间,世界生产每增长1%,贸易量增长2%。贸易增长与生产发展的相关度达到空前的水平,并且还在不断提高。 世界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将使世界各国(地区)的比较利益更加明显,促使各国进行进出口结构调整。如果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得以更好地推进,将使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获得一定改善。国家间的贸易活动将更加频繁,贸易仍将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在21世纪的前5年里,国际贸易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原材料等初级产品贸易数量将大幅增加,但价格则相对较低且变化无常。同它相对应的是,制成品贸易将大幅增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较大比重。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人口增加的压力将推动初级产品贸易的发展。 第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最不发达国家只能依靠初级产品出口量的增加,缓慢推动经济增长。 第三,世界出口商品结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展示知识化经济时代的特征。以微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光导纤维、航天工程海洋工程、计算机软件和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工业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从而推动出口商品结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深加工、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将成为制成品贸易的主要内容。 (三)国际贸易格局分布不平衡加大经济差距 21世纪初的前5年,国际贸易格局分布的不平衡将进一步拉开不同类型国家间的经济差距。下述几个方面的状况可能在未来5年里继续存在。 (1)发达国家仍将占据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 (2)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加到国际贸易中来,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在增加;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所占份额下降,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主导地位的丧失。 (3)发展中国家内部将进一步拉开差距。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重要的贸易国,在经济发展上更接近于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水平。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基本上仍处于原料提供国和制成品销售市场的地位。 这些国家由于处在国际生产与分工体系的最底层,受到种种国际、国内因素的限制,因此,从国际贸易的发展中获得的利益将是有限的,经济可能继续处于低水平状态。 (四)跨国公司、区域经济合作对国际贸易的推动 国际贸易发展中,服务贸易将会有很大发展,在整个贸易中的比重将显著加强,可望由90年代中期的约1/5强,上升到21世纪初的1/3以上。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与商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力,在下世纪初的国际贸易中,必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对贸易的推动也将是十分明显的。无论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还是亚欧经济合作,或者是跨大西洋的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其目标都是推动区内相互贸易的自由化。北美、西欧、日本、东亚和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将保持世界主要市场或重要市场的地位。这是同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的。 (五)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变化 (1)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银行贷款、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21世纪初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变化,是证券投资将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这是信息革命推动下,金融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另外,国际直接投资在下世纪初,仍将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形式,但投资的方式将有很大变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十分显著。 (2)未来几年国际资本的流向仍然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也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输出国。一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国际投资的重要吸收国。原因是这部分国家在下世纪初,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自由化和私营化将进一步发展。 (3)伴随国际直接投资在21世纪的扩张,投资部门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即从初级产业、资源加工型产业转而投向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将进一步趋向于采用兼并与收购。 (4)跨国共购继续成为外国直接投资(下文简称FDI)的重要方式。东道国吸引投资的目的是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而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目的则是为了在国际间增强竞争力,两者之间必须进行协调。从国际间的情况来看,能否更多更好地吸引FDI,关键在于能否采取适应跨国公司的政策。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1998年全世界有60个国家对145项涉及外国直接投资的法规进行了修改,其中136项(占总数的94%)的修改是为了给FDI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21世纪前15年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 (-)世界经济的调整完成,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 在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推动下,世界经济调整的完成,将使各国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在更大范围内追求要素的最佳组合。整个世界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时期。 (1)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调整将推动各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特别是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要推动者的发达国家以及经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因利用了这次经济调整的契机,不同程度地将高科技、信息和知识作为下一个世纪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所以其发展将是很迅速的。因此,下一个世纪前15年内,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源于高科技,信息和知识在投资、贸易和生产等领域的高度应用。 (2)下一轮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会继续加剧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对于“边缘化”国家来说,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联合国发展计划委员会1971年制订了最初的最不发达国家标准,到1994年进行了5次修订。伴随着每一次修订,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也在增加。按照1994年的标准,到1994年底全世界共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1971年时有25个),分布在非洲(33国)、亚洲(9国)、美洲(1国)和大洋洲(5国)。 上述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是未来15年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消除贫困,缓和不平衡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贸易自由化成为基本潮流,但仍有变数存在 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在未来15年里将形成机制化。不仅区域经济合作圈内部,贸易壁垒将极大地降低甚至基本消除,而且区域经济合作圈相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也将得到极大发展。贸易自由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基本潮流。 在贸易自由化潮流下,发达国家是主要获利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贸易自由化不啻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本国市场与本国工业将受到发达国家资本强有力的冲击。 从总体趋势上说,贸易自由化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贸易因此将得到迅速发展。但应当指出,一些国家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将会制造出一些新的贸易壁垒,从而对贸易自由化形成障碍。当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努力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还未来得及处理如何将其国内经济政策适应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体制规则这类严肃问题的时候,发达国家已把更多的新议题,列入世贸组织新的议事日程中去了,使这些国家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例如,贸易与环境保护,贸易与劳工标准以及贸易与竞争政策等等类似的“新贸易问题”,都已列入了世贸组织的谈判议程。这些问题以抵制“生态倾销”、“社会倾销”及“不公平竞争”为借口,必然会给21世纪的国际贸易带来新的障碍,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改善带来阻力,从而也给未来的多边贸易体制带来几多变数。 (三)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各国进出口贸易中将占很大比重 未来世界经济的增长主要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科技产业日益成为产业结构的中坚,高新技术产品将不断涌现并成为未来15年内重要的贸易内容。世界银行《1998/99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的经合组织成员,高科技产业在制造业总增加值中的比重增加,在出口中的增加相当显著。 近年来美国的经济增长中有2/3来源于美国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产业。美国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已占出口的总额的40%,下一世纪这个比例还将有更大的增加。这种变化在其他国家亦是如此。以中国为例,高新技术产业今后几年内也将保持高速增长,据估计全社会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规模在2000年将达到1万亿人民币,2010年可能达到6万亿人民币。中国将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业的强国和全球最大的电子市场之一。 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增加,不仅提高了人类生活质量,而且,其产品生产的扩大会在规模效应的作用下,急剧地降低生产成本,并带动相关产品的出口。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形成严峻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发展机遇。 (四)国际贸易的变化趋势 (1)绿色贸易成为主流。将在未来获得长足发展的知识经济,可以说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这与传统工业
澳洲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市场很多都是来源于我国的。对华出口暴跌,对于澳洲葡萄酒行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销量也出现了暴跌。
一直以来,莫里森领导的澳大利亚经济一直表现的较好,在新冠疫情和遭受的火山打击下,整体经济状况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很好。
2020年八月份的时候,我国相关产业就已经向商务部提交了申请,也正因此,相关部门在此后就此展开了调查。最后在今年三月份的时候得出了明确结果,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产品在对我国进行出口的时候,的确存在倾销行为。我国本土的葡萄酒产业,也因为这一情况受到了严重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护我国相关产业不受侵犯,对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实施了新的措施,对其征收额外的反倾销税。这一措施从今年3月28日已经开始实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澳大利亚也做出了相当强烈的反应。在此前的报道当中,澳大利亚媒体就曾做出明确表态,中国采取的这一行动,势必会让澳大利亚此后的整体行为变得更加恶劣,这对于澳自身是相当不利的。因为需要知道的是,在这一措施公布之后,在对华出口这一方面,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产业就受到了相当严重的冲击。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来看,从去年十一月份到现在,澳大利亚出口到我国的葡萄酒产品就大幅度缩减,如今已经下降了77%。为了给自己争取到更大的利益,澳大利亚此前更是选择在WTO做出明确表态,声称中国这样的行为违背了相关的原则,并且希望WTO能够就此展开调查。
中国葡萄酒的市场还是比较饱和的,并不需要进口外国的葡萄酒,自己做好自己的市场就行。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课题的研究价值所在。一般来说,开题报告的研究目的、意义要开门见山地表达出来,以便有关专家能够较明确地知道你的研究价值。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写作技巧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1、要说明问题是如何发现的,即该研究的研究背景是什么,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一般可以从有关国家政策及国内外关注的问题出发来提出研究问题。2、要说明该选题在理论上的创新性,主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来指出自己选题与各个主流观点的研究前提的差异性,从而突出自己选题在理论上的创新性。3、要说明研究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这需要对所研究问题的实际用处有所了解,从大多数选题来说,选题一个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给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参考。
多边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繁荣。
它不是某些国家用来收割世界财富的游戏规则。任何国家都没有资格依仗自身实力地位来单方面拉单子,提要价。同时,每个国家国情不同,都需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任何国家都不应盼着别人输,而要致力于同他国一道赢,实现共赢共享。
那些将本国利益置于全球利益之上,不尊重多样性,试图割裂世界,搞唯我独尊的行为,最终只会反噬其身。
多边主义的积极影响
1.多边主义具有较强的实践取向。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多边主义例子,可在其成员中导致出现基欧汉所谓的对“扩散的互惠性”的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在量上给它们带来大致平等的收益,这种收益往往是长远的、涉及面广的。
2.多边主义有助于各国合作共赢。真正的多边主义,是合作共赢,不搞零和博弈。
3.多边主义合作与理念深入人心,为维系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现在市场上,有些牙膏是添加了氟化钠、氟化锶等氟化物的加氟牙膏。牙膏里添加氟化物,究竟是为什么呢?是不是这样会把牙刷得更洁净呢?不是的。牙膏里除含有摩擦剂、发泡剂、稠合剂、保湿剂以及香料外,已含有足够的清洁剂。牙膏加氟的目的,是为了预防一种牙病——龋齿。这是一种常见的牙病,有牙疼、肿胀的症状,还会形成空洞。 (一)牙膏加氟是怎样防止龋齿的呢?这需要先了解一下牙齿的构造。 牙齿是由三部分构成的。下部是长在牙槽里的牙根,细长成锥形;上部是露出牙槽外面的牙冠;牙冠与牙根之间的部分是牙颈。牙冠外面是釉质又叫珐琅质,是包住牙冠的一层硬组织。这层硬组织是由一些钙盐和有机物组成的。钙盐中主要是羟基磷酸钙,还有些碳酸钙、氟化钙等。人的饮食尤其是儿童饮食中,糖类物质是不可少的。这些食物残渣留在牙缝里,再加上细菌的作用,会形成酸性物质。釉质虽很坚硬,但对付不了酸性物质。羟基磷酸钙会在酸的作用下溶解,牙冠的保护层就被破坏了。酸性物质乘人之危继续深入,致使牙齿组织土崩瓦解,形成空洞。 怎样能防止这种损害人们健康的事情发生呢?氟化物在这里显示了自己的本领。当氟化物遇到釉质中的主要成分羟基磷酸钙时,氟离子就会与之作用,生成氟磷酸钙,来代替羟基磷酸钙保护牙齿。氟磷酸钙不仅很坚硬,而且不怕酸的侵蚀。它还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减少口腔内酸性物质的生成。为了防止龋齿的发生,除了在牙膏里加入适量氟化物外,有些国家还采取了在自来水中加氟的办法。 人体中缺氟,不仅会造成龋齿,对骨骼也能产生重要影响。氟能增强骨骼的硬度,加速骨骼的形成。缺氟会造成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在低氟地区比较常见。对骨质疏松患者,服用适量氟化钠,会使病症减轻。不论是在牙膏中加氟、在自来水中加氟,还是直接服用氟化钠,都必须注意要适量。如果摄入量过多,不但没有好处,还会引起氟中毒。中毒的主要表现是,牙齿表面失去光泽,牙齿上出现灰色、褐色斑点,这就是斑牙症。严重者会使牙齿变黑,牙被腐蚀而破碎。过多的氟对骨骼、肾脏也有所损害。有人作过这样的调查,若饮水中氟含量超过/L 时,居民就有患斑牙症的可能;若氟含量达到/L,则有75~80%的居民患斑牙症;若达到6mg/L,居民就会全都患上斑牙症。因此,饮用水中氟的含量应维持在l~/L为适宜。 (二)氟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人的膳食和饮水中,都含有氟。茶叶含氟量最高,而粮食、蔬菜和水果中的含氟量,因土壤和水质的不同而异。氟可以有效防龋, 已得到世界公认。有调查表明, 长期坚持使用含氟牙膏, 可以使龋齿患病率下降2 0 %~ 4 0 %。在欧美发达国家, 含氟牙膏占整个市场9 0 %, 而我国市场尚不足3 0 %。美国人从1 9 5 5 年开始使用含氟牙膏, 长期坚持下来, 使美国龋齿患者明显减少。 氟是组成人体和形成牙齿釉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缺氟容易患龋齿及骨质疏松症,适量氟可预防儿童龋齿、老年人骨质变脆, 但是, 过量氟可致地方性氟病。地方性氟病( 简称地氟病) 指长期摄入过多的氟所引起的以斑釉齿和氟骨症为主要病变特征的一种地方性流行病。 氟的利用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通俗意义上的“把氟吃进去”, 再通过口腔分泌唾液释放出氟; 另一种就是“局部用氟”, 如含氟牙膏对于牙齿的作用。饮用水氟化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方法, 但氟化水源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是, 氟加多了就容易产生氟中毒。其实对于防龋来说, 局部用氟就足够了。国内一位老牙科专家曾经说过, “中国要兴氟利,除氟害”。所以说, 既可以有效预防龋齿、又不致于把氟吃下去的局部用氟即使用含氟牙膏是最安全、经济的防龋方法。 (三)含氟牙膏的防龋机理 目前我国使用的牙膏分为普通牙膏、含氟牙膏( 也叫氟化物牙膏) 和药物牙膏三大类。相比之下, 普通牙膏虽也有一定保健作用, 但含氟牙膏无疑是强化了牙膏预防龋齿的保健功效, 现在世界上9 0 %以上的牙膏都是含氟牙膏。 张克博士说, 需要指出的是, 2 0 %~ 4 0 %是指使用含氟牙膏所减少的龋齿发病的几率, 并不是指减少了龋齿的数量, 也就是说, 含氟牙膏不是治疗龋齿, 而是预防龋齿的发生。患龋齿有四个基本因素: 糖、细菌、牙齿本身、时间。由此可见, 所有防龋方法包括使用含氟牙膏都是意在阻断这四个条件的互相重叠。 以含氟牙膏为例, 它的作用可以这样形象地描述一番: 假设牙齿是细菌意欲攻打的城堡, 那么口腔中的酸性物质就是细菌用来攻打城堡的武器, 而氟就是我们用来修复和加固城堡的水泥。城堡没被损伤时, 氟就是不断抹上去使城堡更加坚固的水泥。城堡被打坏了, 出现了一个坑, 那我们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拿水泥把这个坑填补平整。这个时间越短越好, 否则“坑”会慢慢变成“洞”, 所谓“亡羊补牢, 未为晚也”。“填补水泥”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含氟牙膏的作用下, 使牙齿表面脱矿的部位( 也叫小蛀斑) 重新钙化, 从而限制它向龋齿进一步发展。这是因为含氟牙膏中所含的活性氟( 即游离氟或氟离子) 可以促进牙釉质的“再矿化”。氟化物与牙齿接触后, 牙齿组织中易被酸溶解的氢氧磷灰石( 也叫羟磷灰石) 形成不易溶的氟磷灰石, 这就是再矿化的机理。当羟磷灰石变成氟磷灰石后, 牙齿在同样的酸性条件下, 溶解的速度会放慢许多, 从而提高了牙齿的抗酸腐蚀能力。 使用含氟牙膏旨在提高牙齿的抗龋能力, 并不意味着使用含氟牙膏的人就没有了龋齿之患。防龋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比如进食糖分较高的食物之后要及时漱口, 以免为口腔中的有害细菌提供产酸用的“食粮”。对于居住在水氟含量较低地区或口腔龋齿发生较多的人而言, 应当长期使用含氟牙膏。一旦停止使用含氟牙膏, 不消两个星期, 口腔中氟的含量就会下降至没有使用含氟牙膏时的水平, 牙齿对于酸腐蚀的防御能力也随之降低, 此消则意味着彼长, 口腔中的有害细菌趁机“抬头”。 含氟牙膏之间也有差别 需要注意的是, 含氟牙膏里不仅要含氟, 还得是氟离子才能有效地保护牙齿。因为只有游离态的氟离子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换言之, 含氟牙膏中真正起防龋作用的是氟离子。含氟牙膏光说有氟不成, 必须含的是有效氟。刷牙时游离氟从牙膏中释放出来, 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发挥作用。而氟离子的化学性质异常活跃, 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失去活性。所以, 虽说都添加了氟化物, 但这部分氟能否被如愿以偿地利用, 可利用的氟离子又有多少, 才是问题的关键。
有的地方水中含有大量的氟,引起的一种特殊性釉质发育不全。也称氟斑牙。 但水中含有适量的氟,也可预防龋病。
预防龋齿——含氟牙膏不能含糊用 -------------------------------------------------------------------------------- 来源:当代健康报 时间: 长期以来,老百姓到商场选购牙膏,映入眼帘的有不少是印有“含氟”字样的牙膏。许多牙膏的卖点就是“含氟”,不仅是一些合资品牌,就连国内的老牌产品,如中华、黑妹等也打起了“含氟”牌,这家说“氟加钙”,那家就说“双氟”。去几个大商场、超市转了转,发现货架上的含氟牙膏虽然仍在唱“主角”,可一说起含氟牙膏,相当多的消费者都因听了“比利时政府要求使用含氟牙膏需医生处方”的新闻报道,在选购牙膏时,表现了自己的担心:体内氟含量高到底会造成什么结果?含氟牙膏到底还能不能用? 体内氟含量过高 影响身体健康 过度使用含氟物品可能会引起氟中毒,从而损害神经系统,引发骨质疏松症。这也正是比利时政府提出严禁含氟保健品的原因。氟化物的应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全身应用,包括饮水加氟、食盐加氟、牛奶加氟、氟片、氟滴剂等,目前国内还没有推荐这类应用;另一类是局部应用,包括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氟保护漆等。与国外相比,我国开展氟化物应用的时间短,范围小,除了含氟牙膏的应用较广泛外,其他用氟的方法较少。 从山东省济南市口腔医院专家张展堂主任那里得知,体内氟含量过高对牙齿的影响很大,如果出现慢性氟中毒,会使恒牙无光泽,呈白垩色,若中度中毒会变黄,若深度氟中毒则会出现掉牙;另一方面,人会得氟骨症,骨头表面出现多处突起,一些老年人生骨刺有可能就是氟中毒引起的。10年前,张展堂主任在山东省潍坊市进行口腔保健调查时发现,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有氟斑牙,再检查手臂,发现他们的桡骨上都有突起。经调查发现,该地区属于高氟区,高氟区如果再通过其他途径摄入氟,就有可能加重氟中毒的程度。江苏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符为民认为,人体缺少氟会表现出情绪不稳等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但我国出现这样的病例很少,因此没有必要在生活中特意补充含氟食品。 含氟牙膏防龋齿最有效 虽然氟的含量影响健康,但是含氟牙膏对龋齿的预防作用,专家还是给予肯定的。江苏省南京市口腔医院预防科主任医师朱维建告诉记者,含氟牙膏对龋齿的预防作用50多年前就已经过研究得到了证实,使用含氟牙膏可以增加牙齿的硬度。 据了解,牙膏问世前,人们用牙粉刷牙。牙粉是碳酸钙和肥皂粉的混合物,其功能只是保持牙齿清洁,除却污渍。牙粉pH值高,会引起口腔组织发炎。“二战”以后,有治疗作用的牙膏才纷纷上市。尤以合成去垢剂月桂酰肌氨酸钠代替肥皂的牙膏深受大众青睐。这种清洗剂不仅能明显减少口腔炎症,还使牙膏气味清香,更有抑制引起蛀牙的菌斑酸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初,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指出,氟化物具有防治龋齿的作用。于是,1955年出现了添加氟化亚锡(SnF2)的牙膏。后来,一氟磷酸钠(MFP)代替了氟化亚锡,成为世界上研究最广泛的氟化物。如今被添入牙膏预防龋齿的氟化物还有氟化钠和氟化胺类(amine fluorides)。专家们普遍认为,当提供的氟离子的浓度相等时,所有这些氟化物防治龋齿的作用是相同的。专家告诉记者,氟化物之所以能够防治龋齿,主要是氟离子与牙齿表面物质反应,矿化这些物质,使牙齿变得坚固。含氟牙膏还能减少蛀牙,因为它比起较大的氢氧根离子在磷灰石晶体结构里更匹配,它还能抑制口腔细菌产酸,改变口腔内的细菌适于生存的环境,从而防治蛀牙。含氟牙膏已经使全世界千千万万的人减少龋齿,使大家的牙齿保持得更长久。 含氟牙膏不是人人都能用的 氟作为一种坚固骨骼和牙齿的物质,世界卫生组织一直推荐使用含氟牙膏来预防龋齿。目前,国内含氟牙膏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不少厂家也以“含氟”作为卖点来进行宣。其实,在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中,氟的含量本身就有高有低,所以,含氟牙膏并不是人人都适用。 目前,含氟牙膏作为许多厂商的主推品种,都在牙膏外包装的明显位置标明含氟。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已经经过科学实验证明,但是在推广含氟牙膏的同时,是否应该告诉消费者人体过量地摄入氟后会产生危害。尤其我国,除上海以外,其他各个省、市、自治区都有部分地区存在高氟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梁超轲教授指出,氟对成人主要是骨骼的影响,牙齿形成了,作用就不大了。在高氟地区,不需要推广含氟牙膏。根据我们调查,高氟地区龋齿发病率相对比较低。这些地区的人们,尤其是儿童不要使用氟牙膏。山东省济南市口腔医院口腔预防专家张展堂认为,容易通过牙膏出现氟中毒的,主要是儿童,他们自制力差,容易出现吞咽牙膏现象,这样摄入的氟可能就很高,造成体内氟含量较高。今年1月,研究人员在北京一家幼儿园对3~6岁的儿童进行牙膏误吞量的测定,结果发现,3~4岁的儿童误吞牙膏量很大,最多的竟然将80%多的牙膏误吞。张主任告诉记者,体内氟含量高,使牙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造油细胞中毒变性,所以形成氟斑牙。也就是说,牙齿成熟以后变成氟斑牙的可能性很小。成人主要是口腔黏膜吸收牙膏中的氟,所以通过含氟牙膏摄入的氟是极少的,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而防龋齿却是需要长期坚持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梁超轲教授说:为了保障孩子牙齿健康,许多家长在购买牙膏时,却多选择含氟牙膏。而科学实验表明,氟牙症通常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特别是6岁以前儿童牙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含氟牙膏的使用是儿童每日氟吸收的主要来源,长期使用就会造成氟斑牙。因此,口腔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3岁以前的儿童应禁止使用含氟牙膏,4~6岁儿童应在大人指导下慎重使用,7岁以上儿童可以使用,但不得将牙膏吞进腹中。刷牙时应注意牙膏使用量,最好每次只使用黄豆粒般大小,最多不超过1厘米,而不能像电视广告中播放的挤满整个牙刷。 记者在超市发现,现在,很多牙膏都明确指出有防龋齿功能,但是却没有标明含有氟。就这一情况,专家告诫家长,现阶段,有防龋齿功能的牙膏都在使用氟,在给孩子购买牙膏时一定不要忽视了这一点。 怎样正确选用含氟牙膏 目前,药物牙膏层出不穷,品种繁多,消费者无所适从,特别是选用含氟牙膏要谨慎,使用要更加小心。选用氟化物牙膏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在低氟区可用,高氟区禁用。饮水中含氟量低于lPPM可以使用,高于2PPM不宜使用。 2.少年儿童慎用,学龄前儿童禁用。因为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差,多数为被动刷牙,敷衍了事,牙缝中残留的牙膏刷不干净,4岁以下的幼儿甚至将漱口水和牙膏一起吞下去,危害性更大,每次刷牙必须要由大人监督。 3.重工业密集地区不能用。在生产过程中,氟随“三废”播散污染环境,使该地区氟含量增高。据统计,一座年产4~5万吨的磷肥厂,每小时要排出废气万立方米,其中含氟约50公斤,大大超过安全量。 4.建议生产厂家在牙膏盒上标明“氟化物有毒,刷牙后不能残留”字样的警句,提示人们防患于未然。 5.老人慎用。50岁以上的人各器官功能降低,出现内分泌失调,极易产生骨质疏松症,如果再用含氟牙膏,无疑是火上加油。 6.在使用含氟牙膏之前,必须进行防止氟中毒的教育,正确掌握刷牙方法,刷完牙后必须将牙缝中残留的牙膏彻底清除干净,更不能将牙膏和漱口水吞入腹中。 谨慎使用含“氟”牙膏 主持人:氟作为一种坚固骨骼和牙齿的物质,世界卫生组织一直推荐使用含氟牙膏来预防龋齿,目前国内含氟牙膏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不少厂家也以“含氟”作为卖点来进行宣传,其实在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中氟的含量本身就有高有低,所以含氟牙膏并不是人人都适用。 目前,含氟牙膏作为许多厂商主推品种,都在牙膏外包装的明显位置标明含氟。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已经经过科学实验证明,但是在推广含氟牙膏的同时,是否应该告诉消费者人体过量地摄入氟后会产生危害。尤其我国除上海以外,其他各个省、市、自治区都有部分地区存在高氟问题。就此我们采访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梁超轲教授。 梁超轲:(人体吸收的氟)过量以后,会引起氟中毒,最主要的病症就是氟斑牙和氟骨症。 专家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含氟牙膏时,应该咨询一下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本地是否属于高氟区。因为国家又在这些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要把那里从生态环境中的高氟区改造为低氟区,降低人体对氟的摄入量。 梁超轲:氟对成人主要是骨骼的影响,牙齿形成了,作用就不大了。在高氟地区,我认为不需要推广含氟牙膏。高氟地区根据我们调查,龋齿相对比较低。尤其是儿童应当不要使用氟牙膏。 【提示一】:高氟地区,不要使用含氟牙膏 许多家长在购买牙膏的时候为了保障孩子牙齿健康,也多会选择含氟牙膏。而科学实验表明氟牙症通常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特别是6岁以前儿童牙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其中含氟牙膏的使用是儿童每日氟吸收的主要来源、长期使用就会成为引起氟斑牙的重要原因。那么就儿童牙齿如何保健我们采访了中华口腔医学会程玉华医师。 程玉华:儿童用含氟牙膏的时候,要用儿童牙膏,不要与成人牙膏混用,因为儿童牙膏的含氟量要比成人的低,尤其对那些含漱技巧还掌握得不是很好的孩子,象2、3岁刚刚开始刷牙,他有时候吐不好,有时候又吞下去了,这时候一般建议暂时不用牙膏。 【提示二】:儿童应该使用专门的儿童牙膏,而不要用成人牙膏。3岁以前的儿童不要用含氟的牙膏。 含氟的儿童牙膏越来越多,儿童在使用含氟牙膏时误食的比较多就会有害处,所以专家提醒学龄前儿童使用含氟牙膏时一定要控制用量。 学龄前儿童使用含氟牙膏时,一般挤到牙刷上一公分以内,一般是豌豆大小就可以了,刷完以后,要把牙膏漱干净,吐掉不要吞下去。 【提示三】:学龄前儿童使用含氟牙膏时每次用“黄豆”大小的膏体的用量。
加固牙齿 如果涉入多了会的氟斑牙尤其是小孩子
疫情对电商行业的影响:
1、疫情让电商平台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首先就电商购物平台来看,医药电商可以说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在2020年2月的销量超过了2019年双十一的两倍。受新冠肺炎影响,让消费者在恐慌之下开始“囤药”的行为,因为周边药店供应有限,所以消费者的购买方式和途径由线下向线上转移。
2、原本制约经济发展的新冠病毒,却让医药电商又重新“热闹”起来。阿里健康先后在淘宝和支付宝推出“买药不出门”服务,该服务上线不到三天,页面累计访问用户就接近300万。诸如此类的还有美团的无接触配送服务等,这凸显了数字化转型,以及电子商务的便民性。
3、疫情同样加速了电商直播平台的发展。虽然线下实体店遭受到重大打击,但也有很多商家转战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或者直播平台进行销售。在直播电商的带动下,休闲食品行业快速增长。
4、疫情也使得电商平台向着更加专业化和官方化发展。为促进本次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湖北的经济发展,央视名嘴朱广权和带货一哥李佳琦组成的“小朱佩琦”组合,在电商平台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公益直播,提倡网友通过购买湖北特产,助力湖北经济,这次直播的公益性,基本上在直播间销售的很多产品都是秒无。
5、很多城市的陆路、空路、海上运输路线都受到了限制,较多物流运输势必会受到影响,送货时间延长。同时武汉作为一大工业城市,疫情不仅影响运输也会影响生产,造成其他城市和其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可能会面临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空缺的情况,导致供应链的断裂,影响工厂的生产供应,最后出现产量不足和延期交货等实际情况。
2022年12月8日,我国政府宣布放开对新冠疫情的防控政策。疫情优化政策的颁布犹如一声春雷响彻中华大地,随着国内各大城市开始陆续解除封控,跨境电商卖家都陷入迷茫与反思。跨境电商究竟还能不能引发井喷式爆火,还是说经济回继续持续低迷疲软?我们今天也一起分析下疫情封控的优化会给跨境卖家带来哪些挑战呢?一、行业内卷加剧,市场容量、物流、仓储等资源不足? 跨境电商的内卷是什么?三年疫情带来了跨境电商的腾飞。据统计,三年以来卖家总量激增了300%,跨境行业已经没有新的用户加入了,就是说没有足够的红利了,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这个行业内的企业想继续发展,就只能向内竞争了,去争夺同行的客源,所以也就导致内卷了。内卷的主要恶化结果就是低价“抢食”蛋糕,各个卖家难逃低利润怪圈。究其原因,基础设施例如仓储、物流通道数量的增速未达到相应的匹配。疫情解封以来,这一现象变得尤为严重,卖家扎堆发货,爆仓现象时有发生。后疫情时代下供应链以及物流运输局势的大变动,让许多中小跨境电商卖家的物流成本、原材料成本出现暴涨现象;另外,各大电商企业携带着巨额资本强势入军海外市场,部分跨境电商市场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 针对以上现象,各个跨境电商卖家应考虑的是如何去主动出击,选对合适的市场进行开拓业务。例如抛弃成熟的欧美市场,选择日本、东南亚等新兴电商地。日本虽然国土面积小,但是电商环境不逊于美国市场,网购消费额与线下消费市场可媲美。而且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恢复、“一带一路”的建设、RCEP协议的执行、中国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发展,这一切政策和执行力都表明当前日本海外市场也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地步。其次,近缘的日地理位置,相似的消费文化,中国智造的品牌认可度等都可以完美避免市场内卷。迄今为止,商业航班重新起飞,供应链释放产能,物流通道铺设增速。这一切都导致跨境电商市场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其中引人瞩目的Starday平台在今年“黑色星期五”购物季上取得极为亮眼的成绩。对于实力较弱、资金不足的电商小白,可以选择日本市场作为海外掘金第一站,跟随Starday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其门槛低、资源丰富、供应链充足,开展市场调研,积累出海经验。
疫情对大众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疫情前,效果,成分,品牌,服务体验,跟风代言是线上人群考虑购买的主要因素,疫情当下,健康,安全性,专家意见,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成为更多考虑消费的原因。疫情的考验让物质财富在价值观中的重要性迅速下降,伴随着而后洪水,国外疫情和国际局势变得严峻,消费者的心理更加趋于保守和理性。与此同时,疫情的突如其来拉动中国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人们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期待享受生活、更加大胆追求美的享受和体验,尝试新鲜事物。同时也会较疫情之前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感恩自然。疫情期间和隔离期积压的孤独感将在后疫情时代迎来巨大释放。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等线上社交需求的红利释放,各行业纷纷依托于直播平台进行试水,开始布局自己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后疫情时代,直播+电商的模式已从最初的自救手段转化成为如今企业布局线上标配。在美妆行业中,直播作为线上购买渠道在各城市线级消费者中呈现出极高的提及率,在低城市线级消费者中渗透率更高。
我们许多人在疫情期间是不怎么出门的,也不允许聚集,超市货源紧缺,县里的食物卖不出去,外面的食物进不来,很容易坏掉,而电子商务大大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每个电商平台也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很多的商家抓住了这一机会大力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在各个电子商务平台开始了自己的卖货之旅。这一次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影响范围非常广,给一些传统行业(餐饮、商场、酒店、旅游)等行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许多的企业已经选择了一些电商平台进行卖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