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吕夏洪发表的论文

吕夏洪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吕夏洪发表的论文

吕夏俊琦吕夏金唏吕夏驰涵吕夏子淇吕夏秭然吕夏鸿宇吕夏皓宇吕夏水锟吕夏成豪吕夏炎翰吕夏清浩吕夏振桐吕夏彦林吕夏辉承吕夏品朝吕夏锐国吕夏炯柃吕夏添轩吕夏子之吕夏嘉然吕夏佳涵吕夏浩辰吕夏泽阳吕夏意杰吕夏昊北吕夏俊琦吕夏嘉潮吕夏洪涵吕夏赫群吕夏栋涵吕夏志志吕夏兆荣吕夏朱华吕夏耕恺吕夏勇阳吕夏云韬吕夏子林吕夏奕玑吕夏靖芮吕夏耀威吕夏智杰吕夏钊桐吕夏栩鑫吕夏泽航吕夏仕轩吕夏润桓吕夏伟煊吕夏潇杰吕夏晨逸吕夏泽釜吕夏瀚磊

吕洪新发表的论文

临床上,常见的脑梗塞病人,主要病因在于,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旧称脑血栓形成,又称脑梗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脑梗塞临床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 经验 、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是循证医学和循证保健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循证护理正在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临床护理中,其中,脑梗塞护理效果最为显著。本文中,笔者将对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脑梗塞护理 临床实践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671-8801(2014)03-0273-01

当护理人员在对护理过进行计划的过程中,慎重地、合理地将临床经验、病人需求与科研结论结合起来,把获取的证据作为依据进行临床护理决策,这就是循证护理,也叫实证护。它的主要目的是告诉人们现代的护理实践需要可靠的科学依据,在仅凭临床经验或者滞后的、不完善的理论来处理护理实践中的问题已经成为历史,在制定任何护理决策时都要遵循和应用科学合理的证据,以利于取得预期的护理效果。笔者选取了2013 年1~12 月经CT 诊断明确患有脑梗塞并入院治疗的病人5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病人23 例,男性病人27 例,年龄在40~75 岁之间不等,均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住院时间为8~60天。

1 对象

研究对象为在2013 年1~12 月期间,经CT 诊断明确患有脑梗塞并入院治疗的病人50 例。其中,女23 例,男27 例,年龄在40~75 岁之间不等,均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住院时间为8~60天。

2 步骤

2.1 随着当代护理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实践分析的精确度的不断提高,为解决临床实践中的护理问题提供了更加可靠而准确的依据。我们知道,在抢救患者时为了提高成功率,减少病残,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使脑梗塞患者发病至溶栓的时间缩到最短,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条件是做好溶栓的护理观察工作。帮助神经系统能够尽快建立新的联系的最佳 方法 是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在脑梗塞护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与医生做好配合进行CT 病例筛选,严格按照医嘱输入溶栓药物,降低颅内压以及早期康复训练等等。

2.2 为了找到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应对文献进行系统的查询。通过对相关的文献数据库进行查询,对关于脑梗塞治疗的护理方面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查找,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外尚未找到一种确切的根治脑梗塞患者的方法。在目前各种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溶栓治疗、光量子疗法以及血液稀释等,其中,对于急性脑梗塞来说,溶栓疗法可能是目前最有效、最可靠的治疗方法。关于静脉给药和动脉给药两种途径哪种途径效果更佳的问题尚未得到定论。有人认为动脉给药比静脉给药更有优势,也有研究表明两者没有明显差异。姜寿葆认为,在甘露醇降颅内压的应用中,临床上要求快速输入甘露醇,一般情况下250毫升的20%的甘露醇,要求在30分钟内输完,为此有效的渗透梯度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张宜等认为,若输入甘露醇时的速度较慢会减少自由基,不仅使血液粘度有明显的降低而且持续持久,而快速输入则降粘作用差且作用时间短。还有人认为,针灸有助于脑、肢体动脉弹性的改善,降低其紧张度,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从而促进脑肢体氧分压的提高,对脑病灶及其周围脑细胞和瘫痪肢体肌细胞的营养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加快组织的修复作用。另外有人认为,脑梗塞后中枢神经系统不仅在结构上有一定的重组能力,在功能上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适宜的条件下,神经元可以部分再生。通过对北京三所综合医院的18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结果表明:进行早康复与进行晚康复的脑梗塞偏瘫患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2.3 通过对以上科研实证进行谨慎评审之后,将获得的有效、实用的实证与临床护理经验、专业知识、患者的需求以及我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对研究脑梗塞的治疗护理系列的文献的科研设计的严密性、结论的有效性、科研受到的限制等进行评审,将其中设计严密的科研成果推荐到实际应用中。将获得的有效、实用的实证与临床护理经验、专业知识、患者的需求以及我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推荐做法是:患者入院后医生应尽快为病人做CT 进行病例选择,争取在黄金时间内进行溶栓;将患者置于有空调的,温度、湿度适宜的重症病房中进行监护,避免患者由于外界原因出现烦躁情绪;为患者尽快建立静脉通道,治疗溶栓(30分钟滴完溶栓药物),与此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在输入甘露醇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高血压病人要先慢滴后快滴;伴随早期针灸以及功能锻炼。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要以语言、坐、站、走等训练为重点训练。溶栓2小时后,要观察病人是否有不良反映,如头痛、呕吐、言语不清、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洪大、呼吸慢而深、肢体又出现活动障碍等情况,还要警惕脑出血的可能性。还要注意是否发生出血积压等现象,一旦发现出血,立即停止用药并控制出血。

2.4 将最可靠的、最有根据的实证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计划,每天要按时进行评价。经过2天的治疗,能独立行走的溶栓患者有11 例,治疗时间为7天的有13 例,14天的有20例,30天的有5 例。其中有1例患者治疗时间达60 天,能坐起但不能行走。

3 结语

随着医学条件的不断提高,对医院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要具备循证护理素质,护理人员要进行继续深造、阅读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去寻找证据,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做到讲证据、讲理论,及时纠正一直依赖临床经验而采用的非正确的临床 措施 ,让患者更愿意接受采取的护理措施并提高措施的可实施性,不仅有助于医护人员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护理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找到最佳治疗方法,减少病人的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怀玉珍.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2:266-267.

[2]陈玉兰,赵连菊,杨艳丽.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05,05:440-441.

[3]莫永兰.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医学文选,2003,03:404-405

[4]李爱群,区美琼,潘秀娟.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8,03:438-440.

[5]纪桂芳.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5:214.

[6]吴双红,刘志军.脑梗塞患者循证护理的临床初探[J].卫生职业 教育 ,2006,08:147-148.

【摘要】目的: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3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23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后,治愈15例,好转7例,死亡1例,死亡率4.3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给予支持干预,能够大大提高康复效果,降低致残及致死率。

【关键词】脑梗塞后遗症;临床护理;老年患者

1 临床资料

将2013年5月~12月本院老年病区收治的23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23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中,男9例,女14例,年龄67~92岁;患者病程最长11年,最短9个月。

2 心理特点

2.1 挫折与依赖心理

脑梗塞是在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严重的疾病。脑梗塞具有致残率高的特点,因此脑梗塞后遗症极易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因此,这就意味着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在生活上依赖别人。同时,脑梗塞具有恢复较慢的特点,因此,脑梗塞后遗症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挫败心理。

2.2 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因为周围环境的空寂、压抑而导致。因为疾病导致突如其来的变化会产生老来无用的感慨和连累亲人的担心,所以,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产生抑郁心理是很常见的。[1]

2.3 自卑感

现代老年这一代,男性大多都是年轻时候主持家务,赚钱养家的一代。通常都拥有自己的事业,而脑梗塞后遗症有的导致患者偏瘫,有的导致患者失语,严重甚至截瘫,生理功能或者肢体的不完整都会给患者带来自卑感。

3 护理方法

3.1 心理干预

对于有抗拒心理的患者,应该使患者意识到脑梗塞后遗症不进行护理的严重性,使其配合临床护理工作;对于自卑心理严重的患者,应该进行不断的鼓励和积极的引导;对于抑郁心理严重的患者,应该进行开心治疗,使其注意到生活中除疾病以外其他有趣的事情,使其放松心情,轻松治疗。病人由于身体上的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一定会产生焦虑、急躁、对生活失去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跟患者的交流,为患者详细介绍治疗过程及效果,耐心的为患者做好心理安慰。帮助患者适当做些有益康复的功能锻炼,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给予患者精神安慰,为患者讲述心理治疗取得奇迹治愈的成功案例,让患者明白其康复不仅仅只依靠药物治疗,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与勇气,在治疗中积极配合医生。

3.2 积极构建有效的交流 渠道

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不仅是护理工作的必要工作,也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秘诀。因此积极构建有效的沟通渠道是做好护理工作、通往患者健康的的必经之路。交流渠道的建立方式也应根据不同的患者建立不同的交流渠道,比如,对于失语的患者,可能患者心里所想的无法完全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可以采用肢体语言交流或者书面语言交流。对于理解能力有困难的患者,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复杂语言,所谓复杂语言,就是专业名词汇集的学术语言,取而代之的应该是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对于表达能力有困难的患者,我们应该采取二选一的方式提问,也就是说采用有或者没有,是或者不是,要或者不要等的问句提问。此外,为了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失落感、挫折感,我们可以安排适量的适合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的活动。为了方便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可以采用特殊符号记忆法,也就是说将每天的日常活动,比如:吃饭、测量血压、输液、排尿等用特殊的符号或者特殊的语言记录下来。[2]

3.3 用药护理

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应密切观察,不同患者所用药物不同,因此,用药护理方式也不同,比如,静脉滴注药物的时候要根据药物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滴速。其中,静脉滴注扩血管药物,滴速应以每分钟30滴左右为宜。又比如,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可能会引起发热等的过敏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应具有扎实的药学知识,结合临床药师的专业建议,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适时的合理的用药护理。

3.4 康复护理

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生活护理主要体现在基本日常起居的护理和饮食护理。其中,饮食护理是重点,因为脑梗塞患者大多是老年患者,因此低盐低脂的饮食是脑梗塞患者的最佳选择。对于年岁较高的患者,糊状流质食物有利于吞咽和消化。对于并有糖尿病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应采用无糖食物。合理地控制膳食营养,及时补充维生素和钙。一般护理要达标。一般护理中首先要保证患者所处环境的安静和整洁。要制定标准化的病区清理制度,并且按照 规章制度 进行清扫工作。其次,要保证患者及其家属生活的便利性,比如,在病区应该安置适合数量的扶手和座椅,以便患者自我锻炼。安置简单便利的饮水点,以便患者及家属使用。第三,要保证病房的质量。一间病房不能放置太多的床位,以免患者及家属生活不便利。病床的高低和枕头的高低都应该适度,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病房内应该配备急救药物。第四,要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所有的护理人员都应该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员,都应该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高超的护理水平。

4 结果

23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后,治愈15例,好转7例,死亡1例,死亡率4.35%。此外,心理干预护理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不良情绪减少了很多,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结果显示,在经过一系列护理之后,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有效率达到100%。

5 结论

脑梗塞作为老年人常发的突发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恢复慢及致死率高的特点。[3]通过对患者心理特点的分析,研究表明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给予支持干预,为患者创造及提供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能够大大提高康复效果,降低致残及致死率。

参考文献

[1]汪梅朵,李红 .2341 例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J].中华护理杂志,2009,9(44) :779-782.

[2]纪桂芳.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29(15):124-125.

一篇利用空间遥感技术破解楼兰古城消亡之谜的论文最近在学术界引起关注。该论文认为两次地质滑坡堵住了古孔雀河,切断了供水源,楼兰古城因断水而被遗弃并最终消亡。 有关楼兰古城消失之谜的探索,最近因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何宇华、孙永军两位研究人员的一篇论文再次引起学术界的兴趣。作者在这篇发表于第二季度《国土资源遥感》杂志上的论文中称,他们应用空间遥感技术,通过对卫星图像的判读解译,找到了楼兰古城消失的真正原因。中国论文联盟 楼兰曾经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可不知什么原因,这个西北形胜之地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对此史书中没有留下只言片语。1901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当地向导的帮助下发现了“楼兰古城”,并且宣称是“沙漠中庞贝城的再现”,世界为之震动。随之而来的是100多年关于楼兰消亡原因的论争,至今没有定论。 在今年6月15日出版的《国土资源遥感》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应用卫星遥感探索楼兰古城消亡之谜》的文章,该文作者何宇华、孙永军确信他们找到了古城消亡的答案。他们应用空间遥感技术,通过对卫星图像的判读解译,发现楼兰古城上游存在堰塞湖和两处地质滑坡。又从环境地质学上研究与分析楼兰地区的供水源和古河道分布情况。基于这一发现他们认为,新疆楼兰古城最终消亡的原因是由于古城所在地古孔雀河上游先后发生过两处滑坡崩塌(分别位于古城上游8.5公里和20公里处,前者规模较小,后者规模较大),堵住河水后形成堰塞湖,从而切断了楼兰古城的供水源。楼兰古城因断水而被遗弃乃至消亡。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长林说,该文通过遥感图像对区域古地理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古滑坡是导致该地区古堰塞湖出现的主要原因。用遥感图像,特别是高分辨率图像进行分析,是考古包括古地理环境研究行之有效的手段。因此,该文的观点值得重视。该文提出了对楼兰古城消亡原因的新认识,说明遥感在考古研究中能发挥巨大作用。 可是对此见解持有异议的专家也不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守春研究员认为,滑坡的观点不能成立,那里根本不会存在滑坡。 他们通过对卫星图象的解译得出结论,可能对实地的情况不是很了解。楼兰以北雅丹地形相对高差最多才20米;楼兰以西的雅丹地貌相对高差也就几米,20公里处的地形相对高差也不是很大。在这样的地方不可能产生滑坡。 塔里木河下游是平原地区,河流改道是很平常的;而且塔里木河每年都有洪水,就和黄河下游一样,洪水一来大平原上河流改道是很容易的,不一定因为滑坡才改道。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孟凡人说,关键的问题是他们不能断定堰塞湖形成的时代。如果楼兰城是因为堰塞湖而废弃,那么必须和它的废弃时代相对应。不能确定时代就不能说明楼兰城是因为这个堰塞湖而废弃的。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李廷祺先生针对这一质疑,举出北魏法显《佛国记》中的一段话:“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李先生认为这段描写说明当时的罗布泊已经干涸,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其上游发生滑坡。 孟凡人则认为,北魏法显的《佛国记》中没有明确记载他是从楼兰经过的,这段描写适用于这条线路的任何地方,而且当时他是不是一定从罗布泊经过,现在有很多种意见。他根本没有点出罗布泊,也没有写到湖泊。出玉门关以后走罗布泊这条路线,代代几乎都有这种情况;而且后人好多都不从罗布泊走,出玉门关以后往西南就斜插下去了。 王长林也提出了建议。他说,文中只提出从图象中能看到滑坡,而没对产生滑坡的来源进行分析,且给出该滑坡是否真实存在的有力证据,因此需对该滑坡做深入分析研究。如果滑坡真的存在,则该文确实对楼兰古城的消失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认识,值得对此关注。 (科学时报) 中国论文联盟

夏洪生发表的论文

结合临床,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对心血管病、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等疾病进行临床探索.取得良好效果。科学研究方面,主持科研课题多项,获得省部市级科研成果8项,其中6项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出版医学著作45部。致力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近年来与香港学术界合作,在深圳及海外多次举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弘扬中国医药学,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夏教授目前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出诊。

夏洪生发表论文

结合临床,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对心血管病、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等疾病进行临床探索.取得良好效果。科学研究方面,主持科研课题多项,获得省部市级科研成果8项,其中6项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出版医学著作45部。致力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近年来与香港学术界合作,在深圳及海外多次举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弘扬中国医药学,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夏教授目前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出诊。

吕杰宁夏理工学院发表论文

桂林市第五中学座落在市区城北观音山下的一所市属公办高完中学。它创办于1957年。校园背靠青山,西临湘桂铁路,校舍错落有致,树木扶疏,绿草如茵,环境幽雅,是学子求学的佳境,成长的摇篮,腾飞的基地。建校50年来,先后有12位校长为五中的成长壮大立下汗马功劳,近1000教职工为五中的蓬勃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50年来,五中为国家输送了3万多名高初中毕业生,为国家建设、桂林市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建校50年之际,五中师生完全有理由自豪地回顾过去,自信地展望未来。 五中所处的观音山一带,在桂林古城墙鹦鹉山口的安定门外,地处偏僻,人烟烯少。临近只有一条小小的驿前街,是由南来桂林的车马驻扎而形成的。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桂林市政建设的发展,城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工厂和几处大型的仓储基地,新建了火车北站。桂林市区迅速向北扩展,城北人口迅速增加,也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桂林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在城北增创学校,发展教育。先是办了一所北极小学,并招了两个戴帽初中班。到了1957年10月12日,桂林市城北第一所中学诞生,校名为桂林市第五初级中学。有5个班级,210名学生,10多位教师,首任校长汤榕年。校址在观音山西侧。观音山西侧一带原为荒丘,杂草丛生,坟冢遍地,沿着山脚还有旧时守城的战壕。建校初期,只有一栋简易的办公楼,两栋两层的青砖教室,九间教职工宿舍,校园占地90来亩。为了绿化、美化校园,全校师生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汤校长的带领下,除杂草,平土地,填战壕,两年多时间,修筑校园道路4000多平方米,种植果树400余株,移植桂花树4000株,绿化率达45%。两次被评为桂林市绿化先进单位。每到深秋时节,金风送爽,桂花飘香,硕果挂枝,景色宜人。建校不久,又遇上几年困难时期,学校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在远离城区的良丰,创办一个学农基地,开垦10余亩荒地,种植红薯、玉米、花生等作物,每年都有可观的收成。成为桂林市首屈一指的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受到市政府的表彰。与此同时,学校的教学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60年中考,该校数学科成绩名列全市第一名,其他学科的成绩也有大幅度提高。学校为此杀猪、宰羊,慰问师生,表示庆贺。优异的成绩,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在困难的条件下奋发进取,后来的几年,连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五中受到了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市民的瞩目,家长的赞誉和学生的欢迎。尽管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给桂林五中带来了空前的浩劫,学校处于长期停课的混乱状态。1968年9月起,学校由驻校军代表管理。1970年,学校增设了高中部,更名为桂林市第五中学,成了桂林市城北的第一所高完中。从此,五中掀开了发展的新篇章。 五中改变建制、增设高中部,学校扩大了规模,增加了教学设施,增建了教学楼和礼堂,扩建了露天球场,新建了教工宿舍,还有一个校办工厂。教职工增加到五六十人,学生增加到四五百人。尽管当时“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学校的教学秩序还没有恢复正常,但在学工、学农、学军的同时,已经注重文化课的教学。1972年,驻校军代表撤出,学校恢复了校长负责制。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在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为桂林五中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桂林五中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学校出现了蓬勃发展的生机。1978年高考,五中考生的录取率位居全市高完中前列。其中,莫全旺同学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当年桂林市考生考上清华大学的仅有2人)。改革开发以后,桂林五中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建起了新的教学楼和办公楼,扩建了足球场和田径运动场,增建了两栋教工宿舍楼。学校规模逐步扩大。初中部由原来每届招生4个班扩大到6至8个班,高中部招生也由每届2个班扩大至4至6个班。到1996年,学校达到30个班级的规模,在校学生1800人左右,教职工人数增加到130人左右。这期间,桂林五中因教研、教改成绩显著,1986年被评为桂林市教改先进单位;因普法教育和综合治理成绩突出,1990年—1991年被评为自治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92年—1996年连续五年被评为桂林市叠彩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96年,被评为桂林市文明单位。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更是喜人。地理教师苏振刚,长期潜心地理教学,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几十篇,自制教具数十件,教学成绩显著,被自治区评为特级教师。青年物理教师谢蓉,先后获得自治区物理科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全国物理科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这期间,学校先后有10人次被评为自治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先进教师,有120多人次被评为桂林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先进教师。在中高考方面,也有令人惊喜的成绩。9岁进入该校读初中的陈力之,12岁考入苏州科技大学少年预备班学习,15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岁到美国留学,成为该校至今唯一的少年大学生。1987年、1989年,1994年,五中的高考录取率均列市区普通高中的第二名。由于成绩突出,1994年高考以后,市政府还特别分配给该校一个名额,派一名在校高中生到新西兰交换留学。1995年,1996年,五中的高考录取率分别达到54.3%、72.2%。其中,96年的文史类考生的综合标准分位居全自治区452所高中的前30名,有了历史性的突破。 1997年5月,桂林五中的领导班子作了比较大的调整,罗天星到五中担任校长、书记。在桂林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促进五中的发展,学校新的领导班子,调整了学校的布局,把生活区和教学区分开。筹措2000多万元资金,新建了10950平方米的教学楼,有2200平方米的体育训练馆(内设乒乓球馆、形体馆、篮排羽馆、健身房等),人造草皮运动场,有2193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内设多媒体教室),还更新了网络教室,语音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的设备,补充了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图书。五中的现代教学设施日趋完整。此外,校园里还辟有7000多平方米的休闲绿化带,为师生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学校还帮助扩建了早期建成的宿舍楼,改善了教职工的生活条件。与此同时,学校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上新台阶,师生行为规范,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办学宗旨,对领导提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要求,用自己的勤政、谋政、廉政的实际行动带好头,把好关,搞好工作;对教职工提出外树形象、内练硬功的要求,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成为教学和工作的高手;对学生提出“低进高出”的要求,通过打好基础,注重能力,提高素质的努力,使自己成为好学生。通过多年的努力,教师队伍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学校有特级教师2人,市级科带头人3人,高级教师58人,一级教师63人。“21世纪园丁工程”A、B、C类培养对象14人市级教学能手17人,市级课改专家组成员3人,学科竞赛优秀辅导员37人。五中教师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论文55篇,其中国家级12篇,自治区级34篇,市级9篇。有120人次在市级以上优质课竞赛、课件制作竞赛中获奖。其中蓝琛老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林宇萍老师的优质课均获国家级一等奖。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有大幅度的提高。1997年以来的高考一榜上线率,除了个别年份,五中的上线率都在市属普通高中的前二名,备受世人瞩目,在社会上有了良好的声誉。学校先后荣获国家少工委“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活动先进单位、国家级绿色学校、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等30多个市级以上的先进奖项。2003年被自治区政府督学室评定为普通高中一级学校,稳居桂林市先进学校行列。 以文泽鸿为校长的学校新领导班子。根据国家建设和社会对各种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质这一总目标,提出了“强管理,抓三风(校风、教风、学风),重科研,促质量”的办学思路,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变原来的学科组办公为年级组办公,利于班主任机制和课任老师的沟通,互通教学信息,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利于加强班级管理,教师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风,提高了教学质量。五中高考的上线率,继续稳居市直普通高中第二名,还出现了一些高分。其中,理科最高分587分,第二名585分,分列市直普高第一、第二名,文科最高分593分,列市直普高第二名。为了更好地利用已有的现代教学设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还建立了校园网络中心和教师电子备课室。教师备课节省了时间,上课却扩大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学校99%的教师都能独立使用电教手段教学,能够自己制作课件,有的课件还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前边蓝琛老师获国家级一等奖,就是因制作《天上的街市》课件而获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也积极参加了课件的制作。学生秦李琳制作的《气旋、反气旋演示仪》还获得自治区一等奖和国家专利。五中师生自制课件参加各级竞赛,有55件获奖。其中,国家级3件,自治区级25件,市级37件。五中的教师,在搞自身教学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各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有国家重点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实效性方式研究”,“中学生人文品质和科学精神培养实验研究”,“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在全国“传美”课题研究的评定年会上,五中参加评选的22篇论文,有4篇获一等奖,其余的均获二等奖,学校也因此被评为全国传美教育优秀实验学校。此外,五中还是一所在艺术、体育教育方面富有特色、富有成果的学校。根据部分学生对艺术、体育兴趣浓厚、爱好广泛的特点,学校要求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对这部分学生培养、指导,使他们的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努力成为有用之才。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增强兴趣,课外活动陶冶情操、打好基础,业余训练磨练意志、提高能力等措施,培养了一大批有艺术、体育特长的学生。5年多来,这些学生有400余名考入高等艺术院校,有31名考入武汉体育学院等高等体育院校。这一成果,被一些外人喻为五中的支柱产业,大概是言不为过吧。五中培养艺术、体育特长生的规模和成果,已经跃居大桂林的首位,列广西的第二位。在这众多的特长生中,有2004年被桂林广播电视报选为形象大使的卢婧,有2005年参加广西春节联欢晚会表演的歌手潘傲峰,有先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的田进、吕杰等。还有200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攻读研究生的伍艾。伍艾研究生毕业后不久,又考入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4月,伍艾参加在法国举行的第一届欧洲巴洛克声乐比赛,一举夺取最佳演绎奖。4月,伍艾在她就读的学院选拔硕士的声乐比赛上,也勇夺第一名。不久,她又参加了第35届国际声乐大赛,又夺得了特别奖和最佳女中音两项大奖。伍艾的成绩,不仅为中国赢得了荣誉,也为她的母校桂林市第五中学增添了光彩。今天,在纪念桂林市第五中学五十周年华诞的日子里,学校的2000多名师生员工,满怀激情地向昔日地学校领导、老师和校友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衷心地谢意!向所有关心支持五中成长发展地志士仁人表示崇高地敬意!向从五中展翅腾飞地莘莘学子表示良好的祝愿!让我们一起缅怀五中五十年的光辉历程,展望五中更加辉煌地未来,谱写五中更加灿烂的历史篇章。

  • 索引序列
  • 吕夏洪发表的论文
  • 吕洪新发表的论文
  • 夏洪生发表的论文
  • 夏洪生发表论文
  • 吕杰宁夏理工学院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