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发表过王蒙的论文的刊物

发表过王蒙的论文的刊物

发布时间:

发表过王蒙的论文的刊物

王蒙:元朝著名山水画家,与同时代的黄公望,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但王蒙是山水大家,从没有画过<五虎图>.他的传世作品有<具区林... ... 如果是现代画家的话,我从没听说过叫王蒙的,因为本人对王蒙非常崇拜,他的名作<具区林屋图>,<青卞隐居图>,我都曾临摹过。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鲁迅年谱 一八八一年 一岁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 一八八六年 六岁 是年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 一八八八年 八岁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啦。” 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与焉。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 一八九二年 十二岁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一八九三年 十三岁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一八九六年 十六岁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一八九八年 十八岁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一八九九年 十九岁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辄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一九零一年 二十一岁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一九零二年 二十二岁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F

王蒙的艺术创作风格特点研究分析论文

〔 摘要 〕本文通过对王蒙作品的剖析,来浅谈他的艺术风格特点和精神追求,回顾王蒙的创作形式,王蒙能作诗文、书法,也能绘制人物、墨竹,尤其擅长山水画,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写景稠密,重峦叠嶂,山势多险峻,树木多茂密,结构多严谨,布局多重山复水,纵横离奇。让人虽然没有直面画家本人,但却仿佛直探他内心世界的艺术境地。

〔 关键词 〕皴法;笔法;绘画创作

一、元代社会文化背景

元代建立初期,社会各方面环境复杂、时局不安。外族的入侵统治,导致汉族底层人民的巨大压力。在这种严酷的社会背景之下,当时的汉族文人群体期望通过对诗书画印的研究,得到一种自我认可,可以暂时逃避社会现实。也正因如此,中国水墨画中的山水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发展,诗书画印浑然一体,从而使山水画积累了丰富的题材,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元代绘画创作背景

回顾元代画家的艺术风格,既不同于唐代的精巧,也不是宋初的壮丽和南宋的诗意,而是追求作品本身的内在蕴意和外在高雅,重在笔墨的情趣,与书法的韵味揉为一体,好似画作和书法都是胸有成竹,自然的书写,让画家们对于尘世的无可奈何,转而在寄情山水之中得到心境的抒发,并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和寄托。在元代,绘画用的材料也从之前的绢本渐渐变成了纸本。绢本就比较容易勾勒、点染,而纸本因为本身比较粗糙,笔墨容易出现生涩的感觉,在当时给文人画家增添了不小的挑战,但是较之绢本,纸本的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文人墨客使用,因此就形成了元代绘画善用“枯笔皴擦”的笔墨特点,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而王蒙的作品就多为纸本。在元代的绘画创作中,文人艺术创作相对宽松,他们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这就让当时的山水画在笔墨技巧上有了突破,在自然山水中提炼道家精神,以情写意,寄情山水,同时在运用笔墨的干湿浓淡上有了多样成熟的探索结果,让文人的胸中意象有了合适的载体,外化到世人的眼界中去。使元代的文人在脱离不了的现实环境中,寻找到了可以寄托自身思想感情的一片大海。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因素下,王蒙也借势有了舒展个人理想的机会,虽然王蒙的人生轨迹起起伏伏,但并不影响他为艺术所做的努力,他不仅仅是单纯的传移摹写,而是对绘画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究,并且推陈出新,尤其在山水画上,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王蒙绘画创作背景

王蒙和当时很多自学成才的画家不同,他出身书香门第,家庭条件比较优裕,人际关系也很广,从小耳濡目染,受家庭文化氛围影响颇大,在笔墨绘画上天赋超人,造诣极深。王蒙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系统教育,基础甚为扎实,素质、修养极高。在他的一生中,画过很多的隐居图,这充分体现了王蒙虽然身在官场,心里却一直向往着田园野居的生活,这也代表了当时大多数文人墨客的人生经历和所处境地。

四、王蒙的艺术风格

(一)王蒙艺术特点概况

王蒙师法董源①,巨然②,在笔法上通过对前人的学习,变通,经过自身的实践探索,创作出了众人皆知的牛毛皴等皴法。在山水画的创作中,王蒙采用了全景的构图模式,用远景、全景的取景方式,去表现山水的纵深,和层层叠加的远山,让观者回味无穷。在墨色的运用上,王蒙也是很讲究的,他让线的皴法加上点、擦和晕、染,相互照应,再运用斑斑点点的干墨笔法,使整幅山水画作干湿搭配,笔法的密度上达到密不透风,但给人的视觉效果错落有致,不会感觉不透气,由此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王蒙在笔法墨色上的运用是他最为代表性的一方面。他把山的变化和水的变化,都归纳到了精湛的绘画技艺之中,运用缜密繁琐的笔触再现了山的多变,其中牛毛皴、卷云皴、解锁皴、小斧劈皴等的运用让画面的形式感更加突出,层次变化多样,也打破了之前的固有章法。王蒙的艺术表现,在解索皴的笔法运用上达到了极致,让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高度得到了很大提升。另一个方面,王蒙还将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联系到了一起,将二者融会贯通,把书法上讲究的用笔方法,也同样运用到了绘画创作的过程当中,正所谓能画者必善书,书画同源,以书入画。这一观点也是受到了赵孟頫③的影响和启发。王蒙灵活运用了前人的笔法观点,把书法里的笔法精髓转化到了绘画创作上,让山水作品有了更丰富的表达语言,让作者的心中意境可以表达得更灵动。

(二)通过王蒙的代表作品来分析他的艺术风格

王蒙的山水画深受赵孟頫影响,集诸家之长而自成一家之风格体系。他的《青卞隐居图》被董其昌④誉为“天下第一”。总的来说,该画山峰造形奇特是干湿兼备的经典之作,苔点多焦墨渴笔,顺势而下,前景中耸立的灌木林三两成组,繁密交错,但却不堵、不死,把江南自然风光中的枯木、枯树的独特景色表现得独具特色,由此可见,王蒙对大自然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深的向往之情。《青卞隐居图》是王蒙艺术绘画风格的代表之作。此作品描绘的对象是王蒙的家乡浙江省卞山的景色。纵观画作,采用全景多透视点的构图,让群山,秀水,茂林,组合在一起,自然界中的植被在王蒙的`笔触组合下,或疏,或密,或湿,或干,穿插呼应,简单的黑白之间,形成和谐的韵律感。王蒙在画作中把绘画上的繁密画风上升到了更高的一面,画面上,层峦叠嶂,从画面顶部贯穿至画面下部,让整体布局稳重,势如洪,气如虹。而组成这些群山的,就是那些密集的笔墨,这就体现出了用笔的趣味。不仅在坚硬的山石上,期间的树木植被,也是笔笔生动。在皴法的运用上,王蒙让笔触满而不塞,各种皴法变化灵活,和谐统一。当然王蒙深知画面中仅有皴法远远不够,墨色的浓淡结合至关重要,所以王蒙在画《青卞隐居图》时,是先用淡墨造型,表现群山植被的外形,并用淡墨渲染,再逐步提高墨的浓度,有的地方会反复多变进行刻画渲染。王蒙这位八百年前的文人,我们现代人虽然未能谋其面,但是通过他的作品,仿佛可以从窗外略窥到他的背影。《东山草堂图》是王蒙四十岁之后绘制的作品,此时王蒙在文人画坛中已经形成自己的独家风貌了!画面近景中间画了两颗葱郁苍劲的松针,墨色变化极为丰富,突显出松针树的灵动性和厚重感,左侧松针树上有苍劲的藤蔓缠绕,一方面和松针树右侧的杂树相呼应,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使之产生强烈的装饰韵味,另一方面藤蔓虽老,新发的嫩叶却生机勃勃,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作者王蒙倍受官场束缚的内心世界。近景右边是大面积的留白,下面是一处立在山泥之上的平涯,上有一个弃用的石桌,和左边的众多险峻断崖形成呼应,使画面联系密切,相互关联。中景左侧是从天而下的瀑布,虽然涓细却有直挂谷底之势,直到流去江河趋于平淡。中景的中间部分是章法卓然的山石,不知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层层断崖,还是王蒙心中悟出来的丘壑,配着他独特的解索皴法,节奏缓急、环环相扣。右侧的中景虽是留白,却与远景、近景的留白贯通始终,意味深远,有浩荡之气。整体山石大中兼小、高不可攀,山石的勾、皴、点、染等用笔都极其繁复稠密,这也体现出了王蒙山水画的一大主要艺术风格。王蒙能作诗文、书法,也能绘制人物、墨竹,尤其擅长山水画,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写景稠密,重峦叠嶂,山势多险峻,树木多茂密,结构多严谨,布局多重山复水,纵横离奇。使观者虽然没有直面画家本人,但却仿佛直探他内心世界的艺术境地。王蒙创造的“水晕墨章”的画法,丰富了山水绘画的表现技法。在山石皴擦上,解索皴、牛毛皴更是让他运用得淋漓尽致。王蒙的一生中画了很多的隐居图,但内心却又是极其矛盾的,一方面混迹官场,渴望得到重用有所作为;另一方面渴望回归到自然中去,与山水草木为伴,与鸟语花香为邻。但终是一生受官场牵连而死于狱中,所以王蒙和元四家中的其他三人,在画面上就有明显的区别,黄公望⑤等人的作品恬静、平和、单纯,有种身处自然之趣,而王蒙的作品就始终不得平静,线条中往往流露出焦躁不安的情绪。

参考文献

[1]董其昌,周文斌,画禅室随笔[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程大利,中国历代大师名作丛书王蒙、倪瓒画集[M].南京:江苏出版社,1997.

作者:马玉妹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王蒙,《当代》荣誉作家,祖籍河北,生于北京。当代著名作家。1955年以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开始其文学创作生涯。主要著作有《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季节”系列(四部)、《青狐》,中篇小说《布礼》《蝴蝶》《相见时难》,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等。

王蒙在艺术形式上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对新时期文学创作作出很大贡献。他的小说机智、幽默,外谐内庄,其中《蝴蝶》《相见时难》《最宝贵的》等获得全国中篇优秀小说奖。

王峻发表过的论文

[一]

入秋以后,树叶在慢慢变黄,青草亦开始荒芜。我迎着秋风,在云卷云舒中体味岁月的静美,在庭前淡看花开花落的过客。人生之旅,匆忙之中,我们都是那个看风景的人,留不住一草一木,握不住一水一山。

爱上一个人,倒底该是什么样的感觉呵?

我以为,无论你在与不在,无论聚首与别离,每每想起,总会湿了眼眶,润了心......

这就是爱的真情!

多少年以来,我一直让你幽居在我的心灵深处,你是我不敢碰触的柔软,你是我心中永不凋谢的花朵。

思念,是一片白云,如糖一样甜到忧伤。想你的时候,窗外风景依旧,南回的雁,悄悄传递着洁白的情缘。我在此岸,为你静默成一棵开花的树,无论风霜雨雪,无论春夏秋冬,都是四季娉婷。

熙熙攘攘的红尘,仿佛轻轻铺开的素帛,一字一句,折叠着曾经的风花雪月。一些事,一些人,一些景,终究还是旧了,泛白的墨迹,只剩下一声轻轻叹息。终于明白,懂与不懂,惜与不惜,都已经在走过的时光里落字为安。

我们总在缘聚缘散中,经历悲欢离合。匆匆而逝的是过客,能够留下来的才是永恒。

经年以后,繁华三千,终是一场空。若有一天,山河永寂,无需问,我的魂骨流落在何方?

光阴之中,你依然媚如胭脂,洁如莲荷。

[二]

浮世清欢,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聚首与别离。

你来,我去,川流不息的时光之城,承载着多少悲欢离合。我们始于初见,止于陌路,又有多少人能握得住一份地久天长呢?只可惜,到最后谁都不是谁的谁!

大浪淘沙,淘尽多少悲欢离合,到头来,只剩一缕风轻云淡,望断心愿。爱过的,恨过的,想过的,念过的......都如落英缤纷一地,荒芜了过往。我们,总在寻找心灵栖憩的家园。

眺望南山,一篱菊开,又几重?被秋水浸染的诺言,在秋阳的怀抱里次第风干。浮生问候的昨日,渐行渐远,却又会在合适的时光里,重逢。

身后,是渺渺茫茫舞动的思念;

眼前,是道不尽理还乱的情殇。

欲语还休,梦里飞花几多愁。

是呵,谁的眼角触了谁的眉?谁的守候暖了谁的心?潇潇不歇的雨,可是谁的眼泪在飞?

落叶飘满陌上。

溪水悠悠,潺潺着时光的静好。那些随落叶一起跌落的光阴,谁来细数?谁来收藏?无边的秋色里,只剩下风铃轻轻地摇唱着曾经。南方以南,搁浅着谁的一世长安?

折一枝菊花,放空所有红尘琐碎。若可以再来一次如莲的相遇,我期望,是在空旷的山野,或是长满青苔的烟雨小巷。没有纷扰,没有喧嚣,只有蓝天白云的清澈,只有古韵悠悠的庭院。

一首诗很短,心中的情很长。我真挚的呼唤,不知能否唤醒你沉睡的情感?

露从昨日白,秋在今日分。纵使,所有的山河永寂,被覆了秋霜。依旧有绵绵的诗意,从胸口涌出。那些草长莺飞的日子,终是成了一阕阕无韵的小诗,透着馨香,绕着灵犀,被南飞的雁一字排开,落字成暖。我在诗里幽居,不再贪恋红尘。

淡然,在静默中供养一份云水禅心。

风过,一去千万里;

往昔,凄美了誓言。

隔江看一盏渔火,再次点燃过客的轻愁。蓦然回首,恍然若梦。净手梵香间,堂前春燕亦远去。小楼依旧,又东风,轻语情未央。说一句原谅,轻舟何时已过万重山?泊在秋水的琉璃梦,去了天涯,还是随了海角。轻轻呼唤,那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

眸里,生出一缕缕暖意,泪已盈眶。

[三]

怀着深情,写一份禅意的诗行。生命里,总有那么一种念想,在与不在,一样温暖。这应是,无声胜有声吧。

写下的心语,未曾刻意,却习惯将阳光的温暖融入其中。我,向来是不喜欢薄凉与寒冷的,害怕听到有关离去的所有消息,害怕听到有一天从钟情走到陌路。

薄凉,多么让人心生荒芜的字眼啊!总觉得,太冷,失了从容;太凉,没有了温度。我们都是喜欢温暖的,即便是安静的陪伴,偶尔想起,亦会由心而生出一种安然的`温暖。这种温暖无需刻意,无需炫耀,是不经意间,我们的真心赋予了慈悲,赋予了无言的承诺。

我在刚刚写下的诗句里,落一缕岁月的慈悲,所有的心绪与守候,都有了明媚的样子。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我们一路铭记,一路遗忘。无论开心或者不开心,都会遇见自己喜欢的一份情,一段缘,或者一片风景。遇见了便珍惜,不要问是劫是缘,不要问是缘深还是缘浅。遇见的那一刻,已经注定是一段美丽的印记,你的生命我去过,我的生命你来过,已经足够。

只可惜,许多遇见,一旦错过,就无法找回,陪伴我们的是永远的遗憾与痛惜。但是,这些错过,也是我们生命里不可复制的美好或者忧伤,是生命罅隙的留白,总会充实着每一个美好的明天。这个秋天,没有寒凉,即便雨后,也不会有薄凉的心情。大地已荒芜,我们心中还有爱,那些错过的风景,就让它随风,随尘,我们悄悄放逐,放逐在心灵之外,红尘之外。

隔着一个秋天的距离,慢慢翻阅走过的一草一木。

窗外的云很白,天空依旧蓝的纯净。轮回的故事里,谁成了谁的过客,谁做了谁的水墨丹青。最后的一声雁鸣,结束了一个漫长的忧伤。风寒露冷的季节,心事染了秋色。是五味,是杂陈,是一爱千古。那一池深深的潭水,没有了桃花。情依旧,爱及三千,不染尘埃。我用秋风十里,圆满一个只有自己的秋水长天,还自己一颗云水禅心。

秋风来兮,人无恙。阶上梧叶,又秋声。立于微凉的风里,我只想握一缕岁月的暖,安静等待,等待一匹瘦马,与一个归人,哒哒而来。我们的生命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有;我们的生命很长,长的让我们无法预测下一站还会遇见谁,错过谁。

若有一天,你选择了离开,那一定是累了,一别,或许是永远。离开了,无须挽留,给你最真的祝福。你若留下,我会好好珍惜,以真心对真心。

我,不喜欢拿余生,来等候一句别来无恙。

[四]

那些写下的玲珑文字,是经年以后铭心的回忆。回眸的时刻,或许会生暖,生凉,生出一种淡淡的疼。但是,物是人非已是曾经,灯火终究会阑珊,一切只剩下一缕风轻云淡,是最好的结局。

当所有的或悲或喜,沉淀成了心间一些漫无目的的碎碎念,我是否可以再用最后一丝怜悯,回到从前,重新演绎一次只如初见的重逢呢?其实,转身后的那一刻,早已经将曾经的美,嵌入了最初的那份情怀。若可以,许我落下两行泪,用一句原谅,与过往道别。只是,只是倒流回心间的那泪水,在经年以后,凝成琉璃的剔透时,仍有一种锥心的疼,让自己瞬间泪流满面。

放逐所有忧伤,只留一颗云水禅心。待繁华落尽,希望会在落满秋叶的小径,逢着一个目光如兰的女子,待我如初,疼我入骨。从此不被辜负,不被风沙迷了眼。

这样的秋天,美!

一份云水情,一颗菩提心。脉脉轻语间,一份思念,落满了滚烫的眉上心间。一份灵犀,安抚了寂寞的孤单。握着一枚秋词,不想,不念,只沏一盏茶,独酌。看风吹叶黄,花落无言。下个秋天,若你还来,我便还在。

天,正好个秋。

握着暮秋的衣角,我用云水禅心的纯净,写下人间最挚的爱,绘下世上最真的情。

美哉,一曲云水写禅心!

作者简介:

王峻(曾用名:周林),笔名:峻岭,楚楚,性别:男,民族:汉,现系中国诗歌协会、中国散文诗学会、中外散文诗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报告文学研究会、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会员;中国当代诗人诗歌协会常务理事;珠海市散文诗、诗歌协会理事等。

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文汇报》、《工人日报》、《民营经济报》、《湖北消防报》、《新生报》(台湾)、《珠海特区报》、《荆州日报》、《诗刊》、《清明》、《南方文学》、《长江文艺》、《香港散文诗》、《朔风》、《作家林》、《诗海》等国内外报刊发表散文诗、诗歌、小小说、报告文学等各类文学作品400余篇300多万字;出版有《梅韵迭起》、《等我回来,你就悄悄绽放》等多部作品;另著有新闻、随笔、论文等多种体裁作品众多。曾荣获“第二届‘东方杯’全国诗歌大奖赛”银奖等国家、省级以上奖励及被授予“中国诗人”称号;部分作品入选40多种文学作品选集。现居“浪漫之城”珠海。编号:

诗观:做诗世界的播种者,我耕耘,我快乐。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身高1.65米,父亲华瑞栋,开一爿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他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1927年秋,和吴筱之结婚。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29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近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年出生,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 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即多方打听并推荐他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当图书馆助理员。1931年秋冬之交,华罗庚进了清华园。 十分详细的参考资料

至2012年,学院共获国家级、省级各类教学成果奖20多项,成功培养出负责选拔和培养中国航天员心理选拔与训练组组长王峻、蝉联奥运举重冠军的陈艳青等杰出学生。在科研上,出版各类著作、教材100余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各类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100余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级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级课题100余项。2009年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和江苏省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示范中心项目,实验室的建设有了高的发展平台。2009年至2012年,本科生获大学生挑战杯全国一等奖1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5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项目7项)、国家级竞赛奖励2项、省级奖励8项、市级奖励3项、校级奖励共64项。 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学(自设) 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工业与组织管理心理学咨询与临床心理学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管理学硕士) 教育学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 )

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王丽发表过的论文

1985年-1889年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1989年-1993年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教师;1993年-1996年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1996年-2003年吉林大学文学院广告学专业教师;1999年-2002年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心理学系博士研究生;2003年7月至今宁波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传播系教师。所在硕士点(方向):经济与管理心理学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传播受众心理带硕经历(可附学生的优秀论文):2001年起担任吉林大学传播学专业硕士导师。研究成果展示(论文、课题、获奖等其他成果)专著:《符号化的自我——大学生服装消费行为中的自我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5,独撰。论文1:情感担保的力量——R-P网格与广告的情感诉求策略,人大复印资料·市场营销,2003.1,独撰。论文2: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论恐惧广告的有效性,广告人,2003.2,独撰。论文3:刻板印象与广告的文化仿像,论文集《文化视角下的广告传播》,中国教育图书文化出版社,2004.11,一般,独撰。论文4:广告传播的“睡眠效应”,当代传播,2005.1,独撰。论文5:从睡眠效应看争议广告的传播诡计,现代广告·学刊,2005·总第110期,独撰。论文6:虚拟社群传播生态特征与消费心理似真性,新闻界,2005.5,独撰。论文7:虚拟社群中意见领袖的传播角色,新闻界,2006/3。独撰。课题1:睡眠效应与插播广告的传播效果,省教育厅(20051650),2005.7-2007.6,在研,0.5万,第一。课题 2:刻板印象与广告文化仿像研究,省社联(05B05),2005.8-2006.8,在研,第一。课题3:阶层消费文化与男装品牌市场定位的研究,省教育厅项目,编号:20040989,2004.7-2006.7,在研。第二。课题4:网络文化现状及对策——网络成瘾症的研究对策,国家年度课题(05BG064),2005.12-2006.12,在研,6万,第二。

王丽自一九七八年八月参加工作以来,在教育园地上已经整整辛勤耕耘了三十个春秋。她始终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兢兢业业,苦干实干,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尤其是任班主任工作的二十几年里,更是用全部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她的敬业精神和她的行动,不但在学校里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学生们的好评,也搏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素质教育思想教书育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教育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以及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她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勤奋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她不断探索,执着追求,潜心钻研,无私奉献,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党和人民给了她很高的荣誉:1993年9月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师。1995年7月被丹东市委、市政府授予功勋教师称号。1996年4月被丹东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8年她当选为凤城市第二届政协委员。2000年3月被评为凤城市巾帼创业十大标兵之一。2000年5月被凤城市委、市政府评为凤城市第四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1年5月她的业绩被收入国家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编写的《中国人才词典》第三卷。2002年她当选为凤城市第三届人大代表。2002年9月被评为凤城市十杰教师。2002年9月被辽宁省人民政府评为特级教师。2004年9月第二十个教师节被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6年她当选为凤城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她能够全面准确的掌握所教学科知识,并且深谙教育教学规律,对从事的英语教学工作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5年9月,她撰写的论文《复习、介绍、操作、练习、巩固》一文,在辽宁省初三英语课堂教学培训会议上做大会发言。1997年4月,她撰写的论文《我是怎样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一文,获辽宁省优秀论文三等奖。1998年3月,她撰写的论文《目标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上的运用》一文,获辽宁省优秀论文三等奖。2001年4月,她撰写的论文《适应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一文,获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1年11月,她参与主编了《中考万象分类总复习—英语》一书(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2年5月,她撰写的论文《初中英语教学中教法与学法关系的研究》一文,获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优秀论文二等奖,并在《全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优秀科研成果文集》上发表。2002年8月,她主编出版了《助教导学》一书(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9月,她撰写的论文《抓中等生、促上等生、带下等生》一文,在《辽宁教育》2002年第九期上发表。2005年10月主编出版了《英语语法真题大全》一书(吉林少儿出版社)。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教材,有针对性地授课。既满足了好学生的要求,也照顾了那些部分学困的学生,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多年来她所执教的班级,英语成绩在凤城市乃至丹东市都名列前茅。她的教学方法吸引了全校的英语教师,大家纷纷学习效仿,每次她都热情耐心,积极扶持,不怕辛苦地上观摩课,帮助青年教师钻研教材,使他(她)们的业务能力尽快得到提高。2001年1月,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她指导的学生宋词获国家级一等奖,学生张帆、林思奇、那春雷、朱颖获国家级二等奖,王老师同时荣获国家级优秀辅导教师一等奖。2002年5月,在全国中学生第四届“思中杯”阅读原著翻译有奖竟赛中获优秀辅导教师奖。2001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英语知识能力竞赛中获优秀辅导教师奖。2003年3月,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她指导的学生李梦雅,笔试成绩是丹东地区第一名,获国家级二等奖。她所带的班在历届中考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在1993年升学考试中,在报考的53人中,有23人考入重点高中。在1996年升学考试中,在报考的86人中,有43人被重点高中录取,并且囊括了凤城市的前三名,而且英语单科成绩是丹东地区的最高分149分。在1999年的中考中,她的学生祝慧获丹东地区中考状元。在2002年的中考中,她的学生姜延昆以总分514分的好成绩,再次获得丹东地区中考状元。传授知识是一种乐趣,教导做人更是一种快乐。王丽同志在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她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所取得的瞩目成绩,与其教学工作相映成辉,为凤城地区的教师树立了榜样。她带班的显著特点就是无论什么样的班,经她管理一段时间后,最终都能使班级成为一个努力进取、刻苦学习、文明守纪、具有凝聚力的坚强集体。1999年9月,学校领导研究决定让她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学生总数为168人,而且学生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于是她就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上下功夫,具体做法就是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对于在班级里经常出问题、让老师操心的学生,她没有选择放弃,也不是跟他们大发雷霆、冷嘲热讽,而是经常接近他们,反复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用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觉醒。人都是有感情的,付出终有回报。她离不开学生,学生更离不开她。她因病手术住进了医院,手术后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召来班级干部,安排好班级工作。学生们知道老师病了,没有更多的语言,留下的是张张保证书:老师您放心,我们保证遵守纪律,好好学习。那些平时表现差的学生,在她住院的时间里,表现的都特别好。民主管理班级是王老师的又一诀窍,在她的班级里,许多事情都是按照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办。这样,学生们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自己更应当尊重老师,尊重集体。他们有了自豪感,接踵而来的是责任感和效率感。学生的心和老师的心贴近了,学生也就有了积极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集体观念。对事业的痴心,对工作的热心,对学生的爱心是王老师做好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有一年的秋天,一天下午气温突然剧降,她看到班级许多学生没有准备,便急忙跑回家拿来好多上衣,让学生放学回家时穿上,不至于冻感冒了,一点小事,学生及家长很是感激。有一年凤城地区闹地震,王老师的办公室在一楼,教室在四楼,当她感到地震时,就拼命往楼上跑,往下跑的老师都说她太傻了,可她说我的学生还在上面,我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哪!她的班级有一个学生家境很困难,多次想辍学,王老师了解了情况后,一边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一边向学校领导汇报争取免去他的学习费用,而平时的学习用具、零用钱都由她包了。在王老师的关心照顾下,该学生不但没有放弃学业,而且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凤城一中。------ 我们仿佛看到她那播种、耕耘、收获、情系桃李、爱洒教坛的辛勤背影。为促进凤城市内直属中学的均衡发展,改变薄弱学校的面貌,2002年9月凤城市教育局做出重大决策,选派王丽同志到办学条件落后、教学设施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素质较差的凤城四中支教。她义无返顾,有信心、有决心去开拓一方艰难、崭新而又充满生机的新天地。六年过去了,王老师在督促和教育学生刻苦学习、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自己也在教育事业上辛勤地耕耘着。她现在所带的班,学生来源区域大、构成复杂,家庭困难、学习困难和单亲家庭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这一巨大的塑造心灵工程和重重困难面前,王老师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教好的老师。她遵循以尊重为前提,以爱护为纽带,以理解为重点的原则,精心打造,使班级成为班风正、学风浓、人情盛、勇于进取、敢为人先的坚强班集体。在2005年的中考中,这个班级的学生不负众望,取得了优异成绩。王老师所执教的班级,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学生的精神面貌、意志品质、思想道德水平、身心素质都堪称一流。

重视个体化透析处方应用,擅长处理透析病人急慢性并发症。在国家、省级杂志发表论文6篇,参与完成科研课题3项,其中2项获山东省、市科技局三等奖。现任山东省生物工程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常委,山东省医学会第四届肾脏病分会委员。担任山东大学护理学院、七年制硕士班肾内科的教学。

王宁宁发表过的论文

张金红刘方白艳玲刁虎欣卜文俊 摘要:南开大学调整和完善政策导向,生命科学学院制定相关规定,激励并要求教授必须为本科生讲课,而且要求教授以不同形式参加本科实验教学,既保证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深受学生的欢迎。 关键词:教授;本科生;实验教学 近年来,有些大学教授特别是名教授,把主要精力用于争项目、找经费、作科研,出现无暇顾及本科教学的现象。学生冲着教授声望入校求学,但在讲台上或实验室中却难以看到教授特别是名教授的身影,引起了“大学教授为什么不给学生教课?不教课算什么教授!”的公众讨论与社会关注。针对这种情况,南开大学调整和完善政策导向,生命科学学院制定相关规定,激励并要求教授必须为本科生讲课,而且要求教授以不同形式参加本科实验教学,既保证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深受学生的欢迎。 一、激励并要求教授参加本科实验课教学 为保证教学的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南开大学在相关文件中,明确规定“教学和科研五个同样对待”,即:要将教学带头人与学术带头人同样对待,教学成果奖与科技成果奖同样对待,教研论文与科研论文同样对待,教研项目与科研项目同样对待,教材与专著同样对待。根据文件精神,生命科学学院制定了“关于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有关规定”。其中明确规定: 1.教授必须给本科生讲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 2.教授除为本科生讲授理论课外,还应以不同形式参加本科实验课教学。 3.院长、副院长、系主任、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主要业务领导以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杰出人才、天津市特聘教授、南开大学特聘教授要带头参加本科实验教学。 该规定为教授以不同形式参加本科实验课教学起了保证与推动作用。 二、组织教授以不同形式参加本科实验教学 生物实验教学中心除拥有一支长期从事本科实验教学、相对稳定的中青年教授实验队伍外,还组织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以及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杰出人才等在内的名教授,以组织编写实验教材、主持实验教学研究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开设新实验课、指导部分实验内容、指导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生物实验新技术新方法系列讲座、实验课责任人等八种不同形式,参加本科实验课教学。 1.教授组织编写实验教材 近几年来,由教授组织编写,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等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五本。其中《生理学实验》、《现代生物学技术》两本实验教材纳入“十一五”国家级教材选题计划。2001年,杨文博教授参加并由多所高校共同完成的“普通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研制与应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他参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微生物学》荣获教育部优秀教材成果二等奖。他主持翻译出版了美国优秀教材《Brocks微生物生物学》,组织编写出版了内容丰富新颖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另有多名教授承担了南开大学教材建设立项,待出版实验教材五本。 2.教授主持实验教学研究项目 近几年来,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组织教授主持天津市实验教学改革项目3项,天津市精品课建设1门,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刁虎欣教授非常重视实验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000―2003年,主持完成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生物学本科实验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实践”国家级教改项目,在全国高校较早创立了本科“科研创新开放实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他参加完成的“构建学生科研平台,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的“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3.教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 依靠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教授们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ICP)基因的检测”、"PCR扩增少根根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长春花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吲哚生物碱的提取测定”、“衣藻遗传转化”、“植物根茎维管组织过渡区的研究”、“微生物胞外多糖一黄原胶的摇瓶发酵和提取”等15项实验内容皆由科研成果转化而来。教授们将这些科研成果融入实验教学,既拓展了学生们的学术视野,又将学生引到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显著提高了实验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4.教授开设新实验课和更新实验项目 近几年,从国外学成归来的中青年教授不仅将科研成果和科研内容纳入实验教学,而且还主动开设新实验课。白钢教授,将科研成果编制成“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转化表达及免疫印记检测”和“干扰素(IFN)基因的转化表达及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两个高水平综合性实验,为学生开设出1学分36学时的“免疫学实验”。陈德富教授,将谷光甘肽酶基因研究成果,作为外源转化表达基因,为学生开设了一门2学分64学时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必修课。宋存江教授为学生新开设“发酵工程实验”,并把“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科研项目内容,纳入“发酵工程实验”,开成研究式实验课。与2000年相比,新开设实验项目40多项,其中15项由科研成果转化而来,实验内容更新显著。 5.教授亲自指导1~2个实验内容 生科院院长卜文俊教授以身作则,带头参加本科生动物学实验,他一进实验室就受到学生的掌声欢迎。他对节肢动物体形特征生动、形象的讲授,对学生实验一丝不苟的指导,深受学生好评。在院长的带动下,多名系主任进实验室,亲自指导学生1~2个实验。 6.教授亲自指导学生作科研创新项目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生物实验教学中心为本科生创立了多种形式的科研创新活动。教授们认为:高等院校应努力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内容上,要引进新的研究成果;在教育方式上,引导学生及早进入科学研究的过程,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既具前瞻性的视野,又具有主动的创新能力。在这种先进的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杰出人才在内的多名教授主动将自己的实验室向学生开放,欢迎、接纳、指导学生作科研创新项目,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7.教授为学生作生物实验新技术、新方法系列讲座 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组织院内知名教授为学生作系列讲座。原南开大学教务长张自立教授的“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讲座;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董金堂博士的“实验课与生物学相关领域的职业”讲座;新世纪杰出人才王宁宁教授、朱旭东教授、孔德领教授的“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真菌学是一门大科学”、“心血管学组织工程”等讲座以及分子病毒学教授耿运琪的“病毒――朋友还是敌人?”讲座;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 8.教授作实验课责任人 实验教学中心聘请基础课主讲教授,兼任实验课程责任人。李翠凤教授多年主讲“生物化学”,是天津市“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建设责任人,同时兼任“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责任人,负责生物化学实验内容的改革和建设。生物实验中心主任张金红教授,主讲“普通生物学”基础课,同时兼任“普通生物学实验”课程责任人,并兼任“研究创新型实验课”责任人。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共聘请7位基础课主讲教授兼任实验课程责任人。 目前已有30多名教授,皆以不同形式参加本科实验课教学,占生科院教授总人数的80%以上,深受学生欢迎。教授们以精湛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教学风范,高尚的师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起到重要作用。 三、教授以不同形式参加实验教学的成果和效果 1.多项实验教学成果获奖 “普通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应用”2001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构建学生科研平台,努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免疫学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实践”2006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 “植物生物学实验改革与探讨――形态与解剖部分”2006年获天津市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 2.出版或修订再版实验教材6本 《生理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生态学实验与实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生物化学习题及实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微生物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现代生物学技术》(第三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06年。 3.学生的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在教授们的指导下,经科研创新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发表科研论文近70篇:参加全国、天津市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荣获金、银、铜奖共四项;学生14项研究成果荣获南开大学“百项工程”优秀项目成果奖。 [责任编辑:文和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长期从事有关植物衰老以及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分子机理的研究工作,并致力于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主持国家“863”、转基因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面上项目、教育部、天津市重点基金以及国际合作研究等多项科研任务,已在Plant Physiology、Plant Molecular Biolog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所主持“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与美国、澳大利亚、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和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王冠邦发表过的论文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当今意义,更倡有梦,力推实干。国若持梦,凝聚有魂,发展有力,复兴可望。当然更需付诸实干精神,勇敢担当则必兴;人若有梦,目标明确,同样积极实干则进取有成,而空谈臆想、顾虑退缩就只能永远游离于遥不可及的梦境,最终导致误己误国。可见唯有实干真干,务实尽责,敢于实干才能成就个人出彩人生,继而实现人生梦想和社会价值,同时也必然为兴国大梦释放出自己的正善能量,贴切地诠释实干成就梦想的真谛。正如同商人钻石之切割,除了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经验,最重要梦想成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信心和敢于实干的勇气了。凡人凡事倘生实干之信心和勇气,养习实干之品行,怎能不谋划周全,慎思长远,重实践,讲实效;其态度之端正,信心勇气之盛足,价值之取向,命运之归宿也必将积极向善,阳光乐观,美好泰然。因为实干需要科学理性地去思考和定位,需要成熟冷静地去面对和审视,更需要有力有序地推进实施和不断创新突破,故而钻石之最完美梦想价值得以体现。那么力践实干兴邦之任,爆发中国光芒,同样需要拥有梦想,并勇于实干的精神。因为只有以美好的梦想作为指引和导航,勇于实干精神才有源源不绝的强大动力鼓舞;才能披万棘而愈韧,挫千难而更睿。缺失了梦想实干勇气,人就没有斗志昂扬,人生何来精彩绽放?中国又以何凝聚13亿人的智慧和能量?如何激发实干精神充满各业各行?何故奋发图强?而正因为有了梦想催化实干,勇于实干推动梦想的互动,才成就了大衣哥、煤球哥、菜花甜妈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的平民星途,虽艰辛坎坷,但一直未变的就是千磨万练,勇进实钻;而正因为本着对梦想的执着坚持,砥砺万舛,才惊世而又自然地让漫漫影路,苦苦求索的李安才华横显,数获电影王冠,默默笔耕,字里人间的莫言,爆发艺术耀斑,力夺诺贝尔文学巨奖,举国振颜!更恰恰是因为适时适机地抉择了不同发展阶段的梦想,无数人前仆后继,集智实干,攻坚克难,才在扞卫祖国主权,励精发展的征程中收获了一个又一个骄傲的梦想:两弹一星,战略国防,和平复兴之强盾;神舟穿穹,嫦娥天宫,不断刷新拓展着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想;蛟龙潜海,辽宁号航母入列为我们把游弋海洋、蓝海经济的号角奏响!其后更有航母style激发渗透于各业各行:最美医生、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民警、最美消防等梦想和勇于实干的榜样;各类大型盛会成功举办,中国式风采频频彰扬发展的梦想和实干的勇气;科学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本之民生幸福至上,全面建成小康等无不蕴示着梦想与实干的相互牵张,见证着梦想与实干的互映辉煌,昭示着中国的实干精神和勇敢的梦想。祝福吧!因为你拥有你的梦想!努力吧!因为祖国的梦想就是你的梦想!幸福吧!因为你为梦想插上了勇于实干的翅膀!欢呼吧!因为中国这颗大钻石的最终耀眼光芒!高三:善水仁心网友

学位论文:学士学位:《松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现状分析》(1987年) ,指导教师:任宪威先生硕士学位1:《松山森林植物群落分类及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1990年) ,指导教师:任宪威先生硕士学位2:《社会现象としての里山とその展开方向》(2000年) ,指导教师:北尾邦伸先生博士学位:《エコツーリズムによる森林ガバナンスの形成》(2003年) ,指导教师:北尾邦伸先生研究简报:1989张玉钧论研究火因子对森林影响的方法.国外林业,2:32-34.1991张玉钧书评:评《内蒙古植物志》.干旱区资源与环境,3:115-117.1991张玉钧编译 苏联树木学的发展概况.世界林业研究, 4:49.2000张玉钧编译 日本国有林的土地利用与经营目的的变迁.世界林业研究,13(5):79-80.2003张玉钧编译 美国树木学的发展概况.世界林业研究, 16(2):64-65.2005张玉钧编译 日本的自然公园、世界遗产与生态旅游.世界林业研究,18(4):62-63.2011张玉钧论旅游产业与现代林业的融合空间.旅游学刊,26(6):10-11.一般论文:1991任宪威,张玉钧,等北京松山植物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1-6.1992张玉钧北京松山的野生蜜源植物.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67-69.1993 RenXianwei,Liang Hongping,Zhang YunjunWoody plants as Resources inChina, Their Conservation and Use.Journal of BFU(English Ed) , 1:80-89.1994 任宪威,梁红平,张玉钧北京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评价与发展构想.自然资源,1:59-63.1995 王建中,王瑞勤,张玉钧三种落叶松种子的比较形态与统计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6(4) :80-89.1996张玉钧,刘振玉松山油松林群落特征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8(2) :96-99.1997张玉钧,王建中,等密云水库上游北庄试验区植被性质的初步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3) :39-44.1997 阎海平,张玉钧北京小西山植物区系的初步分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增刊2) :134-137.1997张玉钧,路端正北京白头翁属植物小志.北京农学院学报. 12(1) :45-47.1998 李国良,张玉钧,等北京密云水库上游北庄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中国林副特产,2:45-46.1998 杜凤国,张玉钧,焉域金东北槭属的种子表皮雕纹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植物研究,18 (3) :361-365.2001张玉钧,北尾邦伸日本的里山及其管理与保护.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3(1) :90-92.2001张玉钧,北尾邦伸里山の発见とその展开方向.林业経済,8:10-17.2003邱扬,李湛东,张玉钧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兴安落叶松种群世代结构的研究.林业科学,39(3) :15-22.2003张玉钧中国における国有林场系谱の自然保护区の展开―松山自然保护区を事例として―.林业経済研究,49(2) :19-26.2005张玉钧,段昌盛源于国有林场的自然保护区之景观管理途径.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4(2) :37-40.2005张玉钧,王冠冠,邹国辉论风土与旅游的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4(4) :24-27.2006张玉钧,邹国辉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目标与生态旅游对策.生态经济,8:86-89.2006邱扬,李湛东,张玉钧等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白桦种群世代结构的研究.植物生态学报,30(5) :753-762.2006 孔祥旭,张玉钧从日本经济学理念看其实态分析方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4(4) :70-74.2006 邱扬,李湛东,张玉钧,等火干扰对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下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生态学报,26(9) :2863-2869.2006 任宪威,张玉钧,陈瑞生,等黎平县尚重区老山界树种资源考察报告.黔东南林业科技,23(3) :18-22.2006张玉钧,殷鸣放日本森林管理的最新发展—以日本神奈川县林业政策过程为例.环境科学与管理,31(9) :8-10.2007 牛江,张玉钧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当地社区参与.四川林勘设计,2:40-43.2007 殷鸣放,张玉钧,谭学仁,等日本私有林的一个典型—吉野林业的森林经营.世界林业研究,4:54-57.2007 李金苹,张玉钧,等 对目前中国乡村景观规划的思考.北京农学院学报,3:52-56.2007 海杨,王金兰,刘明丽,张玉钧节事庆典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作用—以北京市八大处公园中国园林茶文化节为例.四川林勘设计,3:32-35.2007 于笑云,张玉钧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西部林业科学,35(4) :134-137.2007 李煜,张玉钧论生态校园的建设模式.环境科学与管理,10:143-147.2008 陈静,张玉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进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48-51.2008 朱丹丹,张玉钧旅游对乡村文化传承的影响研究综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7(2) :58-62.2008 刘明丽,张玉钧游憩机会谱(ROS) 在游憩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世界林业研究,3:28-33.2008 于笑云,张玉钧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研究综述.四川林勘设计,1:31-34.2008张玉钧,马履一,王希群, 等水杉在日本的引种保护及其社会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4:17-21.2008张玉钧,周春光园林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探讨.管理观察,12:84-86.2009张玉钧生态旅游在湿地保护中的作用.国家级湿地衡水湖调研与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张帆,张玉钧风景名胜区内观光电梯乘客态度调查研究—以武凌源风景名胜区为例. 管理观察, 21:50-52.2009 刘芳,张玉钧GIS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河北林业科技,(3) :62-64+70.2009 张力圆,梁增贤,张立,邢震,张玉钧旅游干扰因素对西藏林芝巨柏林的影响生态环境学报, 18(4) :1413-1421.2010 侯艳伟,吴成亮,张玉钧游客环境意识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紫竹院和香山公园为例.河北林果研究, 25(3) :315-320.2010 施德群,张玉钧旅行费用法在游憩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 :69-74.2010 付健,张玉钧,陈峻崎,等游憩承载力在游憩区管理中的应用.世界林业研究,23(2) :44-48.2010 付健,张玉钧,等北京平原风景游憩林林相改造技术研究.河北林果研究,25(1) :68-71.2010 庄小锋,杨秀珍,张玉钧,马宝建,等北京山区蓝色草本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2(增刊1) :177-182.2010 马宝建,丁学欣,胡冬梅,寿海洋,张玉钧,吴记贵北京山地野生观赏植物的濒危因素及保护对策.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32(增刊1) :173-176.2010张玉钧,石玲,等论生态旅游规划的一般范式.生态旅游理论进展与实践探索—2009青海国际生态旅游高峰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周辉,张玉钧河流游憩规划的基本问题探讨.河北林果研究,26(1) :72-77.2011 庄小锋,杨秀珍,张玉钧,等北京山区观果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3(增刊1) :114-120.2011 刘福山,张辉,李扬,张玉钧,等北京山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3(增刊1) :121-127.2011张玉钧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途径探讨.管理观察,101:100-101.2011 王良民,张玉钧论辽东栎(壳斗科) 的分类地位及命名.植物科学学报,29(6) :749-754.2011 马宝建,张玉钧,宋大北,贾亦琦,黄志远 现代勒勒车—内蒙古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思考和探索.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贾亦琦,张玉钧旅游者摄影行为研究初探—基于摄影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的对比.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2-26.2012 黄志远,张玉钧旅游体验实证研究—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17-21.2012张玉钧,曹韧,张英云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益主体研究—以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为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6-11.2012 马国青,张玉钧,唐小平 枝桠施工技术在河流湿地治理中的应用,林业资源管理.2012,3:123-125,140.2012 王瑾,张玉钧基于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培训研究—以河北白洋淀王家寨村为例.河北林果研究,27(2) :224-228.2012 马国青,黄桂林,张玉钧,唐小平 郑州惠济水系廊道景观优化模式,林业资源管理.2012,4:108-112.2012张玉钧,张英云 市民参与型的乡村景观保护--以日本海上森林国营里山公园建设为例,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7:838-841.2012张玉钧北林园林学院生态旅游领域发展概况与展望,风景园林.2012,4:100-101.2012张玉钧生态旅游的发展:存在问题与实现途径,风景园林.5:105-107.2012 邵隽,张玉钧,李雄,李昭 社区支持农业型市民农园休闲模式研究.旅游学刊,12:74-79.2012 徐姗,刘晓明,张玉钧基于生产性农业景观建设的北京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201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558-563.2012Zhang Yujun, Shi Ling,Wang Jin The Rural Ecotourism Development Targeted at Sustainable Livelihoods—The case study of Wanjiazhai Community.The 13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Korea,China,Japan.Sep.12-14, Suncheon, Korea2012 Caijun,Zhang Yujun,Jia Tingting Exploring the Visitors’ Recognition and Expectation for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 in Ethnic Rural Area: Case Study of Dehang Miao Village, The 2012TOSOK International Tourism Conference ,July 4-6, Ulsan, Korea2012 张玉钧 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作,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二届(珠海)年会分会发言材料,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2013 张英云,张玉钧 基于水环境保护的湿地公园规划探讨--以山东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3, 9(1):14-172013 马英华,张玉钧 采煤塌陷地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以徐州市九里湖湿地为例,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3, 9(2):21-242013 马英华,张玉钧,石玲 辽河流域台安生态旅游区规划必要性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224-2282013 张玉钧,石玲,贾亦琦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及潜在风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7-102013 孙吉亚,张玉钧 论旅游景观的生态设计--兼谈拉斯喀瑞的生态旅游思想,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25(1):62-672013 徐姗,黄彪,刘晓明,张玉钧 从感知到认知:北京乡村景观风貌特征探析,风景园林. 2013,4:73-802013 张玉钧,张力圆,张玏 郊野公园概念的演变与发展,风景园林. 2013,5:80-852013 张玉钧,张英云 中国湿地公园发展现状与展望,生态旅游发展与管理,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6-112013 郭彦丹,谢冶凤,张玉钧 村镇景观特征及其评价体系初探,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21-25.2013 李露,谢冶凤,张玉钧 村镇景观乡土性特征探究,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45-48.2013 张婧雅,魏民,张玉钧 步道系统规划的前期调研分析,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828-830.

  • 索引序列
  • 发表过王蒙的论文的刊物
  • 王峻发表过的论文
  • 王丽发表过的论文
  • 王宁宁发表过的论文
  • 王冠邦发表过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