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复旦大学sci论文发表量

复旦大学sci论文发表量

发布时间:

复旦大学sci论文发表量

其实现在的医学院校都要求博士毕业必须发SCI,复旦交大也不例外,至少一篇,这个主要看你的方向了,有的国家重点学科好像要发两篇以上,听朋友说交大六院超声的博士毕业就必须两篇,还有肿瘤医院的要发3分以上的。

、复旦大学奖助学金设置情况复旦大学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资助项目 资助金额 资助人数或比例国家资助 国家奖学金 一次性奖励8000元 根据教育部下发名额评选国家励志奖学金 一次性奖励5000元 根据教育部下发名额评选台湾学生、港澳及华侨学生奖学金 特等8000元;一等6000元;二等5000元;三等4000元 根据教育部下发名额评选国家助学金 每年:一等3500元;二等2700元。(按月发放) 根据教育部下发名额评选国家助学贷贷款 根据学费加住宿费确定,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无限制基层就业国家资助 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 无限制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 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标准,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根据征兵部门下发名额确定地方政府资助 上海市奖学金 一次性奖励8000元 根据上海市教委下发名额评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春节慰问金 200元/人 根据上海市教委下发名额评选社会资助 社会冠名奖学金 根据项目情况设置等第、金额与名额 根据设奖方要求评选社会冠名助学金 根据项目情况设置等第、金额与名额 根据资助方要求评选校内资助 困难补助 应急基金 院系根据实际情况和经费情况进行发放,应对临时性生活困难。 无限制医疗帮困补助 住院部分按照三级医院300元、二级医院200元、一级医院100元进行补助;门急诊部分按照“起付标准内费用+个人按比例自负部分”的合计金额进行补助。 无限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80元/人(按当年缴费金额) 无限制补充商业医疗保险 100元/人/年(按保险缴费金额/年制) 无限制冬季送温暖 床上用品、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 物资约1000人份校内奖学金 优秀学生奖学金 一等3000元;二等1500元 ;三等1000元 约为当学年参评人数的40%单项奖学金 2000元 每类设立5名获奖者,评选总名额不超过35人民族奖学金 1000元 无限制专业奖学金 1200元/学年 无限制“挑战”创新先锋奖学金 一等奖8000元/团队,二等奖4000元/团队,三等奖2000元/团队 无限制校内资助 新生入学资助项目 路费补助(一般按硬座标准)、床上用品、生活用品、教材减免券等。 路费补助每年约150人,迎新物资约500人份。绿色通道 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暂缓交纳学费。入学后,高校资助部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无限制勤工助学 固定岗位:参考上海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适当上下浮动 约2000个岗位临时岗位:参考上海市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合理确定学费减免 减免2500—6500元 不超过在校本科生人数的2%助力成长资助 根据项目情况设置金额与名额 无限制参军补助 8000元/人 按当年实际入伍人数物价补贴 41.5元/人/月 无限制2、复旦大学简介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位于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九校联盟(C9)、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 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创始成员,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秘书处单位,是一所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后,学校成为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高等医科院校。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占地面积约243.92万平方米。

学院介绍

复旦大学,简称“复旦”,位于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由教育部与上海市重点共建。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九校联盟(C9)、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是一所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邯郸校区、枫林校区、江湾校区、张江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43.9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24.11万平方米。有直属院(系)35个,附属医院18家(其中4家筹建),设有本科专业79个。有普通本专科生13991人,研究生22232人,留学生2946人。在校教学科研人员3139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1人。

历史沿革

复旦大学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首个国立高等医科院校。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有直属院(系)35个。开设本科专业76个。附属医院17家(其中4家筹建)。此外学校建有复旦学院(本科生院),该院下设志德书院、腾飞书院、克卿书院、任重书院和希德书院5个贯穿本科教育阶段的住宿书院。建有11个直属附属医院。

师资力量

根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复旦大学在校教学科研人员2871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523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7人(含双聘),文科杰出教授1人,特聘资深教授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1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上海市教学名师2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上海市教学团队7个。

教学建设

一.本科生培养

本科阶段的课程结构由通识教育、文理基础和专业教育三大板块组成。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核心课程、专项教育课程和选修课程。文理基础课程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经管、数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医学七组,为学生提供基础性、公共性和学术性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组成。2015年12月,本科教学年开课种类3100余门、开课量5650门次,生均拥有课程0.46门次,班级规模在30人以下的课程达到总量的54%以上,开设全英文课程超过180门次

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udan'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是为支持本科学生参与学术研究而搭建的平台,包括三个项目,分别是莙政项目、望道项目、曦源项目。FDUROP给本科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创新思想的机会。每年资助近500名学生独立开展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活动。学校与境外的195所大学开展学生交流,本科期间参加国际访学的学生占总数的40%。学校每年资助的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超过400个、社团310多个。此外,学生还可接受系统的创业培训和项目扶持。

2010年起,复旦大学在文、理、医的基础学科开始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方案”(简称“望道计划”),带动各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计划配置了基础课程平行班、探究研讨式课程、专业基础课、专题研究、学术研究资助和国际交流六个平台,对全校申请加入的本科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二,质量工程

截至2015年11月,复旦大学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3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建有各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63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2门。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文、历史、哲学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预防医学、生物科学、哲学、物理学、基础医学、经济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核技术、管理科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物理教学实验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史学导论、现代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大学英语、新闻学概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审计学、概率论、数学分析、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文科物理、近代物理实验、谱学导论、物理化学、遗传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医学遗传学、局部解剖学、法医学、医学导论、内科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学概论、预防医学、药理学、健康评估

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国家级):服务管理学、高级服务管理学数据库新技术、商务智能、高级Web技术、面向服务的业务流程管理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文学批评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量子力学、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文科物理(理论与实验)、谱学导论、物理化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医学遗传学、局部解剖学、法医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概论、预防医学、药理学

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吴越踏歌

科研平台

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复旦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数学中心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高端智库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勤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5个、上海工程研究中心11个、野外台站(国家林业局)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国际联合实验室(教育部)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8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技术服务平台4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5个、上海高校E-研究院1个、校级实体化运行科研机构36个

科研成果

自然科学与工程&医学研究:

复旦大学诞生了中国首台质子静电加速器、首台电子模拟计算机和首个ALGOL-60编译器,第一台X.25分组交换机,第一套因特网监控装备、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在人类基因组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进展。医学科研的经费和项目数,已从两校合并初期的25%左右,增长到全校总量的一半。

论文发表:

2010年度,学校理工科、医科申请中国专利671项,数量较2009年增长近30%。授权专利数量164项,全校累计有效专利(维持中)841项。已完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7项,为历年最高。全校2009年发表SCI论文1958篇,比上一年增长12.98%。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被《自然》于2010年2月以连续两篇研究论文的方式发表,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论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

科技获奖:

2014年度,该校医科共有2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普类)1项。

2013年度,该校医科共有1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另外周良辅院士荣获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该校理工科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

2012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

2011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2010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

从2003年到2007年,该校文科研究和发展承担国家社科基金146项、教育部课题194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236项。出版各类著作2200部,发表论文1.5万篇,研究报告2300篇,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22项。

复旦大学获获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各类奖32项、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各类奖79项、获上海市第十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各类奖17项、获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各类奖80项。

2021年7月26日,复旦大学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发布了“2021中国开放数林指数——城市标杆”和《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指标体系与城市标杆》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设有本科专业74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5个,拥有”双一流“建设学科17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0个,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9个。截至2018年10月,13个学科纳入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复旦大学获批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计41个

“双一流”建设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金融学、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历史地理学、中国近现代史、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内科学(心血管病、肾病、传染病)、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妇产科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药剂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材料物理与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生物物理学、民商法学、生物医学工程、国外马克思主义、材料物理与化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英语语言文学、内科学(呼吸系病)、新闻学、妇产科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外科学(胸心外)、无机化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临床病理科、新生儿内科、传染病科、头颈肿瘤科、检验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妇产科、介入影像科

上海市高峰学科:I类-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理论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数学、哲学、中国史。II类-化学、物理学、中西医结合。IV类-上海智能电子与系统研究院

学院文化

校徽

一九一八年,在江湾购地七十余亩。一九二零年冬,复旦大学在江湾奠基。从此,学校拥有了永久校址。复旦校徽即根据江湾校区奠基石拓片制作。

学校的标识系统包括题名、徽志等。题名繁体中文“复旦大学”由毛泽东主席题写。徽志为正圆形,内圈正中为小篆繁体中文“复旦”字样,内外圈间为复旦大学英文名称“FUDAN UNIVERSITY”以及建校年份“1905”。使用的校徽于1999年申请商标注册,2000-2001年陆续发布认证。校徽为圆形,“复旦”篆书居中,英文名上环绕,创校时间(公元纪年)下环居中。

校庆日

1905年9月14日(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十六日),复旦公学正式开学,1949年以前,复旦一直把这天作为校庆日。1937年3月2日,复旦大学召开校务会议,把5月5日定为校友节。1938年5月5日,复旦大学决定本日为迁北碚“立校纪念日”。自此,校庆日与校友节合二为一。1949年5月27日是上海解放、复旦大学获得新生的日子,后来复旦校务会议通过陈望道校长的提议,把5月27日定为复旦的校庆日。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表彰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1年6月,复旦大学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1年7月,复旦大学党委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2021年6月,复旦大学等12家单位,入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2021年9月,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公布,复旦大学入选特色基地(教育)。

2022年5月,复旦大学拟入选首批高等级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基地公示名单。

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博士毕业标准是看论文质量,不看数量的。

复旦大学论文发表数量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都榜上有名。其中,清华大学位列第16,北京大学位列第17,比起五年前排名都大大提升。。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城乡社区研究、社会发展、社会分层与流动、经济社会学、经济转型与社会结构变迁、城市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 近年来主要科研状况和学术成果:出版专著4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承担课题100多项。2006至2007年共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章有12篇,承担课题20多项,同国内外许多知名大学的相关专业保持着广泛的交流与联系。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古典与当代社会学理论、高级社会研究方法、中高级社会

1、第一档次中国名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和北大连年都为抢生源交战,排名一个第1、一个第二,可谓是不分雌雄,这两所牛校是很多高材生的必争之地,清华北大各有优势,在中国可谓是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2、第二档次中国名校:(1)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上海交大、清华、北大四所大学放在一起又可统称为中国四大名校,是名副其实不可撼动的十大名校之首。(2)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

清华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排名亚洲第一,同时也位列中国大陆第一,世界第16名,北京大学紧随其后,位列全球第17名。

复旦大学sci论文发表数

其实现在的医学院校都要求博士毕业必须发SCI,复旦交大也不例外,至少一篇,这个主要看你的方向了,有的国家重点学科好像要发两篇以上,听朋友说交大六院超声的博士毕业就必须两篇,还有肿瘤医院的要发3分以上的。

2001年底,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分别被教育部评为重点学科。神经病学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历年来承担了国家和上海市科委许许多多重大科研任务,七五期间,承担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及上海市科委基金26项,计人民币153万。八五期间,承担项目各类基金22项,计人民币145万。九五期间,承担项目21项,基金468万。现仍承担项目攻关和自然科学等基金7项,为国家和上海市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研究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所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二次,卫生部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五次,国内外发表论文1000多篇。近年来,每年均在100篇以上,其中SCI论文约占5%左右,出版专著和教材9本。建所二十年来,相继有史玉泉、蒋大介、刘道宽、秦震、陈公白、吕传真、唐镇生、江澄川、周良辅、徐启武、蒋雨平、陈衔城、周范民、洪震等十四位教授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历年来,已培养了博士后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50多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60多名。本研究所成为我国培养高级神经内外科医师的重要基地。曾举办了十多期继续教育学习班和二十多期进修班,为全国培养了神经内外科进修生700多人,并举办了四次国际性会议和六次WHO培训班,普及神经系统感染、癫痫、脑外伤、社区防治、脑血管病和痴呆等神经疾病的防治知识,同时加强了与WHO的合作与交流,使本研究所成为神经病学的医疗、教学和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占地面积约243.92万平方米。

学院介绍

复旦大学,简称“复旦”,位于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由教育部与上海市重点共建。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九校联盟(C9)、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是一所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邯郸校区、枫林校区、江湾校区、张江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43.9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24.11万平方米。有直属院(系)35个,附属医院18家(其中4家筹建),设有本科专业79个。有普通本专科生13991人,研究生22232人,留学生2946人。在校教学科研人员3139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1人。

历史沿革

复旦大学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首个国立高等医科院校。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有直属院(系)35个。开设本科专业76个。附属医院17家(其中4家筹建)。此外学校建有复旦学院(本科生院),该院下设志德书院、腾飞书院、克卿书院、任重书院和希德书院5个贯穿本科教育阶段的住宿书院。建有11个直属附属医院。

师资力量

根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复旦大学在校教学科研人员2871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523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7人(含双聘),文科杰出教授1人,特聘资深教授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1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上海市教学名师2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上海市教学团队7个。

教学建设

一.本科生培养

本科阶段的课程结构由通识教育、文理基础和专业教育三大板块组成。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核心课程、专项教育课程和选修课程。文理基础课程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经管、数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医学七组,为学生提供基础性、公共性和学术性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组成。2015年12月,本科教学年开课种类3100余门、开课量5650门次,生均拥有课程0.46门次,班级规模在30人以下的课程达到总量的54%以上,开设全英文课程超过180门次

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udan'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是为支持本科学生参与学术研究而搭建的平台,包括三个项目,分别是莙政项目、望道项目、曦源项目。FDUROP给本科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创新思想的机会。每年资助近500名学生独立开展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活动。学校与境外的195所大学开展学生交流,本科期间参加国际访学的学生占总数的40%。学校每年资助的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超过400个、社团310多个。此外,学生还可接受系统的创业培训和项目扶持。

2010年起,复旦大学在文、理、医的基础学科开始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方案”(简称“望道计划”),带动各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计划配置了基础课程平行班、探究研讨式课程、专业基础课、专题研究、学术研究资助和国际交流六个平台,对全校申请加入的本科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二,质量工程

截至2015年11月,复旦大学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3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建有各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63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2门。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文、历史、哲学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预防医学、生物科学、哲学、物理学、基础医学、经济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核技术、管理科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物理教学实验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史学导论、现代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大学英语、新闻学概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审计学、概率论、数学分析、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文科物理、近代物理实验、谱学导论、物理化学、遗传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医学遗传学、局部解剖学、法医学、医学导论、内科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学概论、预防医学、药理学、健康评估

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国家级):服务管理学、高级服务管理学数据库新技术、商务智能、高级Web技术、面向服务的业务流程管理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文学批评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量子力学、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文科物理(理论与实验)、谱学导论、物理化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医学遗传学、局部解剖学、法医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概论、预防医学、药理学

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吴越踏歌

科研平台

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复旦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数学中心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高端智库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9个、总后勤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5个、上海工程研究中心11个、野外台站(国家林业局)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国际联合实验室(教育部)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8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技术服务平台4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5个、上海高校E-研究院1个、校级实体化运行科研机构36个

科研成果

自然科学与工程&医学研究:

复旦大学诞生了中国首台质子静电加速器、首台电子模拟计算机和首个ALGOL-60编译器,第一台X.25分组交换机,第一套因特网监控装备、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在人类基因组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进展。医学科研的经费和项目数,已从两校合并初期的25%左右,增长到全校总量的一半。

论文发表:

2010年度,学校理工科、医科申请中国专利671项,数量较2009年增长近30%。授权专利数量164项,全校累计有效专利(维持中)841项。已完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7项,为历年最高。全校2009年发表SCI论文1958篇,比上一年增长12.98%。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被《自然》于2010年2月以连续两篇研究论文的方式发表,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论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

科技获奖:

2014年度,该校医科共有2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普类)1项。

2013年度,该校医科共有1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另外周良辅院士荣获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该校理工科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

2012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

2011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2010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

从2003年到2007年,该校文科研究和发展承担国家社科基金146项、教育部课题194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236项。出版各类著作2200部,发表论文1.5万篇,研究报告2300篇,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22项。

复旦大学获获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各类奖32项、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各类奖79项、获上海市第十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各类奖17项、获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各类奖80项。

2021年7月26日,复旦大学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发布了“2021中国开放数林指数——城市标杆”和《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指标体系与城市标杆》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设有本科专业74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5个,拥有”双一流“建设学科17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0个,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9个。截至2018年10月,13个学科纳入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复旦大学获批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计41个

“双一流”建设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金融学、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历史地理学、中国近现代史、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内科学(心血管病、肾病、传染病)、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妇产科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药剂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材料物理与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生物物理学、民商法学、生物医学工程、国外马克思主义、材料物理与化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英语语言文学、内科学(呼吸系病)、新闻学、妇产科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外科学(胸心外)、无机化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临床病理科、新生儿内科、传染病科、头颈肿瘤科、检验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妇产科、介入影像科

上海市高峰学科:I类-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理论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数学、哲学、中国史。II类-化学、物理学、中西医结合。IV类-上海智能电子与系统研究院

学院文化

校徽

一九一八年,在江湾购地七十余亩。一九二零年冬,复旦大学在江湾奠基。从此,学校拥有了永久校址。复旦校徽即根据江湾校区奠基石拓片制作。

学校的标识系统包括题名、徽志等。题名繁体中文“复旦大学”由毛泽东主席题写。徽志为正圆形,内圈正中为小篆繁体中文“复旦”字样,内外圈间为复旦大学英文名称“FUDAN UNIVERSITY”以及建校年份“1905”。使用的校徽于1999年申请商标注册,2000-2001年陆续发布认证。校徽为圆形,“复旦”篆书居中,英文名上环绕,创校时间(公元纪年)下环居中。

校庆日

1905年9月14日(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十六日),复旦公学正式开学,1949年以前,复旦一直把这天作为校庆日。1937年3月2日,复旦大学召开校务会议,把5月5日定为校友节。1938年5月5日,复旦大学决定本日为迁北碚“立校纪念日”。自此,校庆日与校友节合二为一。1949年5月27日是上海解放、复旦大学获得新生的日子,后来复旦校务会议通过陈望道校长的提议,把5月27日定为复旦的校庆日。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表彰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1年6月,复旦大学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1年7月,复旦大学党委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2021年6月,复旦大学等12家单位,入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2021年9月,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公布,复旦大学入选特色基地(教育)。

2022年5月,复旦大学拟入选首批高等级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基地公示名单。

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博士毕业标准是看论文质量,不看数量的。

复旦大学张丰发表SCI论文

最美90后博导5年发60多篇SCI论文惹争议,大家争议的焦点是就是在5年内发60篇SCI论文,这件事情合不合理,背后有没有其他猫腻。5年60多篇SCI,这是很多专家都很难做到的,有些专家一年有1篇SCI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网友对这件事情产生了质疑,毕竟这个博导还这么的年轻。这里面会不会都是假货甚至抄袭等问题。

首先,发SCI论文难度怎么样。sci论文发表,其实不算很难,但是也不简单,单从SCI论文来说也分很多的档次,SCI被中科院分为了4个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真正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的SCI文章多数集中在一区和二区,单单只说发表SCI文章,看不出什么。而且如果是三区、四区只是刷篇数,也是可以做到的。

其次、目前来说SCI是研究人员都需要重视的。一个研究生从进校就要开始准备SCI论文了。因为发SCI论文这玩意,是看你对这个研究方向,研究的情况程度。一篇好的sci文章,至少都要准备半年,而且需要大量的研究数据与成果。而且如果质量不达标,SCI还是很难被发表的。目前读研究生的人,都是在大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着手准备SCI论文了,因为晚了就来不及了。目前在我国,发表一篇SCI论文就是研究生毕业的要求。

最后、就是这位90后博导其实能力是很强的。她在大二就能跟院士一起做课题,这点就不普通。她大四,当交换生、拿到公派奖学金直博爱丁堡大学,2016年博士毕业,拿到首次授予亚洲人的弗雷泽·司徒塔特奖。2018年,晋升副教授,2019年成为博士生导师。 这些都说明这位博导的能力,所以5年发60篇SCI就不奇怪了

朋友表示学习的知识会被他人侵犯,会出现教育方面的问题,网友觉得SCI论文是非常难的。

网友们觉得他发表的文章是非常多的,很多的人都做不到,网友们怀疑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

争议的焦点就是现在我们自己的知识也得不到保障,知识也会被别人侵犯。

复旦大学发表论文

复旦大学自学考试2022年下半年本科毕业论文申办将于2022年12月17日至2022年12月18日在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管理服务平台 上进行。1、网上申办的流程(1)2022年12月17日-12月18日 网上申请并上传材料(详见附件1《在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服务平台申请毕业论文的操作说明》)(2)最晚于2022年12月26日登陆考生服务平台及时查看审核结果。如需补交审核材料,请及时提交。 (12月19日至12月26日为审核期,期间请保持通信畅通;多次登录查看审核结果,可能需补交审核材料,全部申请将于12月26日完成审核。)(3)2022年12月27日已审核通过的考生用身份证号登录查询缴费链接后缴纳论文指导费。请务必及时缴费,未缴费者视为放弃当次论文申请。2、申请条件全部理论课程(含必要加考课程)通过的考生。新闻学本科专业考生全部课程(含加考课程)考试合格后,应提交两篇公开发表的新闻作品,才可申请毕业论文。(附:《关于新闻学专业毕业生须提交新闻作品的说明》)注意:已办理论文延期的考生,无需再次申请论文。已有论文合格成绩的考生,论文不得重写,请勿重复申请论文。3、论文指导收费申请本科论文初审通过后须缴纳论文指导费,收费标准为护理学专业600元/人,行政管理和新闻学专业400元/人。缴费链接查询网址建议在电脑端进行缴费在缴费完成后,请耐心等待工作人员后台确认,在工作人员确认之前考生服务平台状态将一直显示为“待审核”。4、论文指导培训会议论文指导及培训会议的整体通知将于2023年1月上旬在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站(网址为 )上公布。请自行关注相关通知,切勿错过。5、重要提示请提前完成专科毕业文凭的认证,以便做好后期提交毕业申请的准备。即从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为 )进行学历认证并下载打印: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一份(上述两种证明材料具备其一即可,附件2:下载打印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流程说明)。附:关于新闻学专业毕业生须提交新闻作品的说明新闻学专业是培养系统掌握新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党和政府有关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具备较强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等业务能力、成为能够在新闻媒介、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应用型和高层次专门人才。因此,它对该专业毕业生有更高的要求,即新闻学(基础科段)专业全部课程合格者毕业时必须提交到新闻单位采编实习的一篇作品;新闻学(本科段)专业考生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后,应提交两篇公开发表的新闻作品。现在就提交新闻作品等问题作如下说明:1、新闻作品必须是发表在具有刊号、公开发行的刊物或公开出版电子刊物上的文字作品和图片作品,也可以是电台和电视台发表的影音作品。2、提交新闻作品原件的同时,考生必须提交本人的准考证、身份证的复印件和出版单位的证明。证明内容除了证明该新闻作品是考生本人的作品外,还必须注明考生本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如果是以笔名发表的,需特别注明。3、考生发表的作品必须是在参加考试期间发表的作品。4、考生须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自行发表新闻作品,自考办不负责联系和推荐。附件1: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服务平台复旦大学自考生(仅限专升本)申请毕业论文操作说明.pdf附件2: 打印或下载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流程说明.pdf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 索引序列
  • 复旦大学sci论文发表量
  • 复旦大学论文发表数量
  • 复旦大学sci论文发表数
  • 复旦大学张丰发表SCI论文
  • 复旦大学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