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44

小白贼黑
首页 > 论文发表 > 方志研究期刊投稿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百年帝国

已采纳

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清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抗日战争研究,史林,史学史研究,史学月刊 ,世界历史 ,安徽史学,西域研究,史学集刊,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历史档案,民国档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敦煌学辑刊,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教学,文献,历史教学问题,中国地方志这些都是国内的核心刊物,都可以直接给它们投稿。具体投稿方式可以在网上查,也可以直接与他们电话联系。

206 评论

小女孩不懂事

2005年12月,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集千位方志工作者历经十年通力完成的《上海通志》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联合出版,这是上海自建市以来出版的第一本通志。然而人们有所不知的是,编撰通志这项工作其实早在7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1932年,国民党中央责成“南社巨子”柳亚子担任上海通志馆馆长,负责编撰第一部上海市志,1937年,就在《上海通志》第一编《沿革》和第二编《公共租界》即将付梓之际,大战爆发,通志馆工作被迫停顿,志书也只能胎死腹中。然而,通志虽未修成,始于战端、毁于战乱的上海通志馆,依然是上海方志史中一朵盛开的奇葩,长在祸乱频繁的多事之秋,却绽放出绚烂夺目的瑰丽光芒。短短5年间,收集了大量相关文献,出版了三本《上海市年鉴》,两本《上海研究资料》,辑印了包含多种珍贵史料的《上海掌故丛书》,还在多种报纸上开辟副刊、发表研究综述,至今许多学术成果依旧是研究上海地方史的第一手资料,为方志工作的开展树立起垂直向度的标高。文献只是一张张静止的纸片的叠加,然而翻开这些凝固的文献,却自有一片流动的风景跃然纸上。壹 文献开发 一气化三清众所周知,编撰通志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非几年冷板凳不可告罄。这还不是最要紧的,若正好处在中国上世纪30年代那样兵荒马乱、文化事业朝不保夕的时代,就更是危险。通志馆最后被迫解散,志书也半途而废就是一个明证。但好在馆长柳亚子先生早有先见之明,预料到依靠国民政府办馆并非长久之计,所以在编志工作开展两年多后,就开始考虑对策,为上海地方志学能长期延续做好准备。■其一,出版定期刊物,发表已完成的志书草稿。既然名为上海通志馆,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任务自然就是市志的编撰工作,据柳亚子自述,“全书假定二十五个门类,二百几十个总目,六百几十个子目;字数至少在二百五十万言以上”。为了将这皇皇二百多万字的巨著顺利完成,通志馆成员分工协作,做了大量的史料整理、汇编工作,也陆续将各部分的草稿拟写出来。1933年4月,通志馆出版《上海市通志馆期刊》,将已写完的志书初稿陆续刊登在杂志上。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请教学者,更可求大众的批评”,二是“作为宣传之用,要国人能认识上海通志的重要”。从1933年6月至1935年3月,该刊共出版2卷8期,每卷4期,刊登通志稿11编。期刊出版以后,学界反响良好,惜其并非公开发售,而是定向赠阅,印数不多。于是1934年,上海通志馆择期刊中自成段落而又重要者抽印10种,每种印500部,定价发售,计有《吴淞江》《上海的风雨》《上海的银行》《上海的日报》《上海图书馆史》《上海的定期刊物》《上海的学艺团体》《上海在太平天国时代》《关于上海的书目提要》《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虽然最后市志未能得以出版,但从这2卷8期杂志及这10种抽印本内所刊载的文字中也可一见其依稀风貌。■其二,编撰年鉴,立安身立命之本。除了出版期刊,上海通志馆另一个创举就是编撰了上海市第一本年鉴。由于通志馆建立于国难频发之时,它的出生就决定了其多舛的命运。所以,1934年,通志稿完成一半之时,馆长柳亚子就与编辑部主任徐蔚南反复商议,要为通志馆的长期生存谋后路。第一个想到的办法就是编年鉴。“因为年鉴是每年要出的,只要年鉴一年一年出下去,通志馆也就可以因此而长期存在。”并且,今日之事即明日之史,“通志完成以后,需要有一个机构把上海新近发生的事继续记录下来,为今后的编志工作打好基础。”于是这一年,上海通志馆之下又成立了年鉴委员会,而成员即是通志馆编辑部的原班人马。他们一边继续编通志,一边开始编年鉴。1935年4月,第一本《上海市年鉴》出版。此后,1936年8月、1937年10月,通志馆每年出版一本年鉴,一共出了三本。除第一本由上海通志馆自行出版外,其余皆由中华书局代为发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图书馆还存有两本通志馆拟《上海市年鉴编辑计划》,发行时间分别为1934年11月和1936年1月,比年鉴的出版时间提前半年左右,上面标明了年鉴的编撰体例和具体分类,可见通志馆的编撰工作是非常认真细致的。■其三,创办副刊,扩大影响。而最能体现上海通志馆成就的,无疑就是在《大晚报》《时事新报》《民报》等大报上创办的一系列副刊。1934年,继年鉴委员会后,上海通志馆旗下的另一个组织上海通社也成立了,成员仍旧是通志馆编辑部人员,但分工却有所不同。若说编志是本职工作,编年鉴是为了通志馆长期生存谋后路,那么成立上海通社则是为了上海方志研究能持续开展打基础,准备以此为核心,将来不依靠政府拨款,自己建立一个研究上海历史的民间机构。上海通社成立后,为了扩大影响,让社会知道自己的存在、认同自己的努力,首先想到的就是创办一份专门提供上海历史情况的刊物,定期出版。苦于没有经费支撑,就想到创办副刊,借报纸版面开辟阵地,一来同样能实现初衷,二来还能赚取稿费作为上海通社的运作资金,一举双得。时任编辑部主任的徐蔚南凭借自己在新闻出版界的良好关系,说动了《大晚报》总编辑曾虚白,同意创办这样一个副刊。而副刊名,经过大家集体商议后,决定用“上海通”这个名字。理由有两条:一、通者,通晓也。这是说,我们这个周刊是通晓、精通上海的凡百事务的。二、“上海通”这三个字是从“上海市通志馆”这个馆名中取出来的,暗示二者两位一体,虽有公私之别,实为孪生姊妹。而上海通社这个组织名称也是跟着这个副刊名才确定下来的。1934年2月5日,投石问路的先河之举——《上海通》在《大晚报》上开始与读者见面,发表在该刊上的文章性质,发刊词中说得很明确,“虽则零星、简单、软性的,我们都不愿说废话和空话,希望能做到语必有据”,也即是说要注意科学性和娱乐性的统一。而实践也证明,这样的文字是受到大众欢迎的。《上海通》出版后,社会反响热烈,于是陆续有报刊要求上海通社开辟第二战场、第三战场。1935年,上海通社在《时事新报》上开了每周一次的《老上海》版;1936年,又在《民报》上半个月出刊一次《上海研究》。这一系列副刊的创办,为上海通社在学界树立了良好口碑。只是“报纸副刊、保藏不易;倘有遗漏,补置尤难”,于是1936年,上海通社决定择其中重要篇章集印成书。1936年5月,《上海研究资料》一书出版,三年后,1939年8月,《上海研究资料续集》出版,这两本书集结了上海通社在报刊上发表的各类文章,是研究上海史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1984年和1998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曾先后将其重新影印,足见其含金量。贰 文献收集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上海通志馆不仅在文献开发方面颇有心得,能将单一史料转变成各种类别的出版物,在文献收集方面,也丝毫不逊色,从不拘于自身、闭门著书,而是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从各种渠道采集新鲜的史料。下面就收集渠道择其重要途径简要介绍一下。■一、图书馆、旧书店、地摊。照理说,编写市志,应该要向当时三分上海的公共租界工部局、法租界公董局和国民党上海市政府索取资料,但以当时情况而论,这纯属妄想。所以,编写通志所需要的资料基本全靠通志馆成员自己搜集。主要就是去图书馆和旧书店找,有些书刊旧书店也不收,就要到地摊上去淘。当时,一些手工业公会、商业工会及其他同乡会组织每年都有一本报账的账目,叫“征信录”,其中的材料可以反映一个组织甚至一个行业的经济状况,有不少就散见在各地摊上被通志馆人员收购而去。1936年3月,上海通志馆编了一本《上海市通志馆收藏图书目录第一号:征信录目录》,将所有征信录名册记录在案,是一份很好的参考资料。■二、藏书楼。在旧中国,藏书最丰富的地方除了公共图书馆,就是各大私家藏书楼,但是藏书楼的一大弊病就是一般不对外人开放。饶是如此,通志馆成员依旧凭借自己的努力,从中搜集到了不少资料。比如,他们知道宁波天一阁有一本明朝弘治年间的上海县志,便辗转托人花了300元将其借出,拍照后归还。再比如,当时收藏各种中外文报纸最多的就是位于徐家汇耶稣会修士院里的天主堂藏书楼,负责编撰文化事业编的胡道静得知此点后,便和馆长套交情,得到特许进去看了一年报纸,摘抄了不少有用的信息。■三、个人。除了各种藏书机构,一些学有所长的个人也对通志馆工作产生了促进作用。当时在《上海通》上刊载文章的就不全是通志馆成员撰写的,如对申曲颇有研究的徐蔚南夫人吴企云女士、搜集上海地方金石文献的孙鉴先生和研究上海地方史的金德建先生,都曾在《上海通》上发表过自己的心得之作。至于上海通社在副刊上所登载的启事——“如有关于上海之掌故等稿件者愿义务供给于《上海通》丛刊者,请寄上海萨坡塞路上海通志馆转交上海通社为荷”,则更体现了上海通志馆在材料收集方面海纳百川的胸襟。叁 回馈方法 《上海掌故丛书》通志馆也颇懂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通志馆在市志编撰过程中慢慢积累起了不少珍贵史料,通志馆同仁一致认为,“有些稀有的书,甚至是未刻的稿本,应当设法把它们印行,以广流传,供大家研究,以免万一散失,永不能弥补”。于是,通志馆决定用上海通社的公积金为保存上海历史文献做件好事,制定了《上海掌故丛书》的出版计划。列入第一集的就有《沪城备考》《淞南乐府》等14种书。民国24年8月,《上海掌故丛书》第一集十册出版。本来,第一集出版后,上海通志馆还准备印行丛书的第二集,包括《云间志略》等7种,后因经费问题未能出版。这些罕见的历史典籍,不论最后有没有出版,通志馆能有心将它们印行,以供广大读者传阅,就是一件千秋无量之功,也算尽了方志工作者一份绵薄之力。当年的上海通志馆是“乱世修志”,有太多的不方便和不得已,但即使环境如此恶劣,通志馆成员还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交出了一份辉煌的成绩。而我们现在正处于和平年代,理应更有可能将方志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上海通志馆在方志工作中一贯秉承的原则和灵活多样的方法,即使在现今仍有启示意义。

340 评论

浅葱de琴

一、杂志简介《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本以“真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国家级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致力于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人文精神的支点。二、刊物定位 《国家人文历史》的主要阅读群体定位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精英人物、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关心时政、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城市中青年白领。他们爱好文史、关心国内及国际最新资讯信息,他们多数为年龄在35-55岁之间的成功人士。三、发行范围 《国家人文历史》每期发行54万份,连续四年成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除邮局系统订阅外,还在全国各大城市报刊亭、超市、书店零售;同时,在全国主要城市的机场、五星级以上酒店、高档写字楼、高档餐饮场所均有展示。四、主要栏目 封面故事 这是一个漫长而不冗长,庞大而不庞杂的故事。这是一篇高深而不艰涩,考究而不考据的文章。那些曾经震撼我们心灵的人和事,那些左右我们生活的人和事,那些影响我们未来的人和事,那些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用心思考、精心解读、诚信对待的人和事。我们抽丝剥茧,给您的是一个精彩绝伦的人文大餐、历史饕餮。 人物 网罗精英学者,汇聚文化名流。让我们带您与这个时代最聪明、最睿智、最有价值的人物,喝茶聊天、海阔天空。 旅行 走过一段恢宏的历史,观察一种文化的印记,感受一个文明的精神,记录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里矗立的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国家的地标、一段历史的丰碑、一个文明的烙印。 唯物 洞悉策展人心中的美丽,探寻博物馆背后的玄机。 收藏家心中的天地,尽是珍玩;发烧友眼中的世界,全是宝贝。 吃喝玩乐的学问,笔墨纸砚的道理,酒色财气的真谛…… 别小看任何一个老东西!讲述那些寻常玩意儿里的大学问,传统手艺里中真智慧。 视听 一部一部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明星、剧情和特效; 一组一组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一位导演的小标签,一个明星的老套路,一类影片的旧情怀。 一曲辉煌乐章之前的人生悲喜,一段优美旋律背后的人文故事。

306 评论

永丰YF窗帘窗饰

核心刊物查询网站: 中文核心期刊2004版.htm 到这可以找到中国所有核心刊物~~ 在给你点:: 从严格意义上说,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因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早就声明:中国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没有所谓国家级、省级等的等级区分。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通常将某刊物说成是国家级的,某刊物是省级的或市级的。这种划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用处。这种划分的标准,大致是: 所谓“国家级”期刊,一般即指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的会刊; 所谓“省级”期刊,一般即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与本科院校的学报; 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也可视为国家级。 国家级刊物和重点刊物名称目录 (此刊物级别目录执行时间为2001年1月起) 国家级学术刊物 1、《哲学研究》 4、《管理世界》 7、《政治学研究》 10、《教育研究》 13、《中国语文》 16、《中国图书馆学报》 19、《历史研究》 22、《新闻与传播研究》 25、《高校理论战线》 28、《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经济研究》 5、《经济管理》 8、《社会学研究》 11、《心理学报》 14、《外国文学评论》 17、《音乐研究》 20、《中国史研究》 23、《中国社会科学》 26、《光明日报》 29、《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英文版 3、《财贸经济》 6、《法学研究》 9、《民族研究》 12、《文学评论》 15、《外语教学与研究》 18、《美术》 21、《世界历史》 24、《求是》 27、《人民日报》 30、《体育科学》 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理论文章1500字以上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刊物目录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重 点 刊 物 出 版 单 位 1、哲学 1、哲学 1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会 3 《哲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4 《自然辩证法通讯》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5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6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7 《宗教学研究》 社科院宗教所 2、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1 《宏观经济管理》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2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3 《经济法制》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4 《中国劳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5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6 《统计研究》 中国统计学会 国家统计局 7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 8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9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10 《宏观经济研究》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11 《财政研究》 中国财政学会与财政部主办 12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学会 13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4 《税务研究》 中国税务学会与国家税务总局主办 应用经济学 1 《国际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2 《当代经济研究》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 3 《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济合作出版社 4 《数量经济与计量经济》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5 《世界经济》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6 《价格理论与实践》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中国价格学会 7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科院 8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9 《国有资产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10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1 《企业管理》 国家经贸委 12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所 13 《市场营销导刊》 中国市场学会与国家经贸委主办 3、法学 法学 1 《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学院 2 《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会 3 《中外法学》 北京大学中外法杂志 4 《比较法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 政治学 1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上海社科院 2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3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中共中央党校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共中央编译局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5 《科学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6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会 社会学 1 《中国青年研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杂志社 2 《道德与文明》 中国伦理学会、天津社科院 3 《妇女研究论丛》 中国妇女理论研究会 4 《世界宗教研究》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5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华书局 6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7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 中共中央编译局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国际共运史学会 民族学 1 《东欧中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 2 《世界民族》 世界民族所 3 《日本学刊》 中国社科院 4、教育学 教育学 1 《中国教育学刊》 教育部 中国教育学会 2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教育部 3 《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4 《课程 教材 教法》 教育部 5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6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中理工大学 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7 《教育研究与实验》 教育部 华中师范大学 8 《中国高等教育》 教育部 9 《人民教育》(2000字以上) 教育部 10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教育部 11 《思想教育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所 12 《外国教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13 《教学与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心理学 1 《心理科学》 中国心理学会 2 《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部 3 《心理学探新》 中国心理学会 5、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 《当代语言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 《古汉语研究》 湖南大学 3 《古文字研究》 中华书局 4 《方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5 《世界汉语教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6 《语言文字应用》 国家语委 7 《中华文史论丛》 上海古籍出版社 8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0 《文学评论丛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1 《读书》 三联书店 12 《语文建设》 文字改革委员会 13 《辞书研究》 上海辞书出版社 14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所 15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字理论研究会 16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7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8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 《中国典籍与文化》 国家教育部 2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作家出版社 外国语言文学 1 《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 《外语界》 上海外国语大学 3 《现代外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4 《外语学刊》 黑龙江大学 5 《中国翻译》 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6 《中国俄语教学》 中国俄罗斯研究学会 7 《日语学习与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大连外语学院 9 《外语研究》 解放军外语学院 10 《中国英语教学》 中国英语研究会 11 《外国文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12 《当代外国文学》 南京大学 新闻传播学 1 《新闻战线》 人民日报 2 《中国记者》 新华社 3 《现代广告》 中国广告协会 4 《国际广告》 中国对外经贸企业协会 5 《中国广告》 《中国广告》杂志社 6 《编辑学刊》 学林出版社 7 《中国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署 8 《中国图书评论》 中宣部出版局 9 《大学出版》 教育部 10 《图书发行研究》 中国发行协会 11 《编辑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12 《出版发行研究》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 艺术学 1 《音乐创作》 中国音乐家协会 2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上海音乐学院 3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中央学院 4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 5 《钢琴艺术》 人民音乐出版社 6 《舞蹈》 《舞蹈》杂志社 7 《艺术教育》 文化部 8 《美术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 9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编辑部 10 《中国美术教育》 教育部 南京师大 11 《装饰》 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出版:中国装饰杂志社 12 《中国油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3 《水彩艺术》 人民美术出版社 14 《中国版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5 《国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16 《连环画报》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17 《雕塑》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 18 《艺术与设计》 出版总署 19 《中国音乐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20 《人民音乐》 中国音乐家协会 21 《中国音乐教育》 教育部 6、历史学 历史学 1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所 2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3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社科院 4 《考古》 中国社科院 5 《军事历史》 军事科学院 6 《民国档案》 中国第二档案馆 7 《抗日战争研究》 近代史研究所 8 《中国地方志》 北京 中国地方志办 9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10 《当代中国史研究》 国史学会 11 《欧洲》 中国社科院 12 《当代亚太》 中国社科院 13 《美国研究》 中国社科院 14 《考古学报》 考古杂志社 15 《历史档案》 中国第一档案馆 16 《台湾研究》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17 《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 18 《南亚研究》 中国社科院 19 《西亚非洲 》 中国社科院 20 《社会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7、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教育部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2 《管理现代化》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公共管理 3 《中国行政管理》 人事部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4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 5 《图书情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6 《国家图书馆馆刊》 中国国家图书馆 7 《图书馆杂志》 上海图书馆 8 《情报学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会刊 9 《情报资料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中国人民大学 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11 《中国信息导报》 国家科技部信息司、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12 《情报科学》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 8博物馆学 图书情报文献学 1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学会 9、综合类 1 《文献》 国家图书馆 2 《文物》 国家文物局 文物出版社 3 《文史》 中华书局 4 《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论点摘编 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全文转载 6 《党的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120 评论

小宇宙88888888

《近代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史学月刊》《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农史》《唐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国学研究》《燕京学报》

188 评论

豌豆大晟

国内的历史学核心期刊目录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22 评论

相关问答

  • 方志研究期刊投稿要求高吗

    地方志稿酬因各地区和出版机构的不同而异,无法给出统一的最新标准。一般来说,稿酬与所编写的内容、编写难度、篇幅长度以及出版形式等有关。不同机构的稿酬范围也是不同的

    静心观海一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方志研究期刊怎么样投稿快

    想要快速发一篇期刊论文,需要确认好期刊之后及时投稿。如果是自己在官网投稿的话,先在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去查找你要发表的类型。 比如你是要投稿哲学类的,就看这

    小白兔QUEEN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方志研究期刊投稿

    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清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抗日战争研究,史林,史学史研究,史学月刊 ,世界历史 ,安徽史学,西域研究,史学集刊

    小白贼黑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期刊投稿的研究方向

    为自己的文章选择合适的期刊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刚进入某个领域的新手,面对纷繁复杂的期刊种类和跨学科课题时更容易感到无所适从。即使是很有发表经验的成熟研

    Magic侠女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期刊投稿研究方向

    学术论文在投稿前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学位,还是为了晋升职称,或者是为了抢先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 不同的目的会对要投的杂志有不同的要求,需要选择投的期刊也

    Moser~子涵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