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89

小盆友2鸣儿
首页 > 论文发表 > 新型肺炎论文发表在国外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厦门小鱼网

已采纳

冠状病毒怕高温,而新冠病毒和SARS的同属冠状病毒属成员,基因序列有85%的相似性。所以这其实反映出人们一种隐隐的期待,希望新冠肺炎疫情也会像17年前的SRAS一样,在夏天到来后逐渐消失。基于对其他冠状病毒的了解和经验,天气变暖有利于发病率下降的确,这种期待有一定依据。据对SARS的研究表明,人冠状病毒对热较为敏感,随着温度升高,人冠状病毒的抵御力会下降。56摄氏度下30分钟可以有效灭活病毒。而在4℃的维持液中,人冠状病毒则能维持中等稳定,在零下60度的环境中,保存时间能达数年。而且多项研究显示,MERS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病毒活性都会显著降低。而在22°C到25°C的温度和40%到50%的相对湿度(即典型的空调环境)下,SARS病毒能在光滑表面上保持5天活性。所以笔者在此提醒一句,平时用空调制热升高环境温度不可能达到灭活病毒的效果,洗热水澡的温度也达不到。2006年WHO出的《SARS这场国际瘟疫是如何被阻止的》一书中把天气回暖看作是SARS消失的原因之一。基于对其他冠状病毒的了解和经验,李兰娟院士、王辰院士、钟南山院士和张文宏主任都曾比较肯定地说,天气变暖有利于发病率下降。对新冠状病毒的直接研究支持高温可能抑制新冠病毒传播2月22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茂团队在论文预印本平台发布了一篇题为《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Change COVID-19 Transmission in 429 cities》论文,王茂团队在论文中推测,可能存在最适合新冠病毒传播的温度区间。武汉近期平均气温在4.28℃到6.18℃之间,正好在确诊人数上升的温度区间内。因此,武汉气温适宜新冠病毒传播可能是疫情首先在当地暴发的因素之一。作者还推测,随着北半球气温升高,日平均气温超出病毒传播的最佳温度区间后,疫情可能得到相应控制。3月9日,论文预印网站SSRN发表了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人类病毒研究所、全球病毒网络(GVN)卓越中心的一篇论文,指出目前疫情与纬度和温度之间的相关性似乎很强。新冠肺炎社区传播主要沿着东西向展开,中心点均大致沿北纬30~50度分布,平均温度为5℃~11℃,平均湿度在47%~79%。未来北半球升温,疫区更北部风险增加。事实上,疫情后来的进展形势非常符合这篇文章的预测。白色圆圈代表出现显著社区传播的地区。红色等值线划出了气温在5到11摄氏度的地区。相反或谨慎观点:气温非决定因素早在2月份的采访中,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与政策中心主任迈克尔·奥斯特霍姆对高温抑制病毒这一观点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指望天气变暖遏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还为时过早。“很多人作此判断是因为非典疫情就是在夏天结束的。”他说,“不知是不是巧合。也可能正好在当年夏天,人类控制住了疫情。”他接着指出,2012年人类体内发现的另一种冠状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就完全没有遵循季节模式。“阿拉伯半岛温度高达约43摄氏度,MERS也仍在传染。”他就此指出,“某些病毒的传播高峰会出现在盛夏。“3月5日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会上,紧急卫生事件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对气温的影响也持谨慎态度,“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这种病毒在不同温度下表现不同”,他呼吁每个国家和地区都能采取积极行动,以防止新冠病毒进一步传播。”3月6日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在记者会上也表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会在夏季自行消失。美国疾控中心国家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主任南希·梅索尼尔也在一次公开电话会议中表示,现在尚无法断言确诊人数会随着天气变暖而减少,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不指望仅仅靠天气回暖来消灭这种病毒。”3月19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学者在预印本平台SSRN发表了题为《夏季冠状病毒流行会减少吗?》的研究论文。结果表明,1月至3月,平均温度高于18℃和绝对湿度大于9g/m3的国家的病例总数实际上少于全球总病例数的6%。这项研究显示了温暖气候抑制病毒传播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南半球国家出现的本土传播案例,可能意味着新冠病毒比起过去的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对较高温度更为耐受。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马克·利普西奇的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内都可能持续传播,造成感染病例快速增加,无论是寒冷干燥的地区,还是像新加坡这样的热带地区。这项研究说:“如果不实施广泛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单是天气本身(比如北半球进入春季和夏季时温度和湿度的增高),未必会带来病例数量减少。目前,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等热带国家的确诊病例数量正在不断攀升似乎也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3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院士、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王其龙等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 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报道了江苏省淮安市一个超级传播者在洗浴中心感染了其他8人的簇状传播案例,这一案例表明,新冠病毒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仍能存活,且传播性并未出现减弱的迹象。笔者认为,这篇文章或许能证明单纯的温度湿度不是病毒传播的决定因素,然而气温显然不是单纯的温度,还涉及通风、日照等环境因素。气温的升高伴随着日照的增强,绝对温度虽然达不到杀死病毒,但增强的紫外线应该可以产生叠加效应。多出来晒晒太阳肯定有益无害!唠了半天,有人可能会说,让你说出花来,还是没有得出肯定结论呀。是的,绝大多数人啃着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不见得能像牛顿那样发现牛顿定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世界疫情图的创立者Lauren Gardner教授也说,没想到她弄的东西竟然招来了超过10亿的点击量。她表示,这个项目为学校和团队带来了更多的曝光量,“我确实期待它为我们的团队带来真正令人兴奋的机遇,而且它已经做到了。”NASA已经要资助这个小组研究“季节性和气候”对病毒的影响。”呵呵,这不美国政府都和我想一块儿了。

95 评论

misskissfion

国外患者人数不断增加,新型肺炎传到国外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现在的交通很发达,其次国际间的交流比较紧密,其次新型肺炎的潜伏期比较长,最后是这个新型肺炎的传播能力较强。

1.现在的交通很发达

现在的交通真的很发达,国际航班每天都有,尤其是武汉地理位置那么优良的地方。每天都会有很多中国人去到国外。所以病毒就很容易被带到国外。现在国际间也有很多列车,像我们国家去俄罗斯,就有专门的列车。发达的交通也增长了病毒传播的距离和速度。

2.国际间的交流比较紧密

我们国家跟很多国家的交流都是很紧密的,尤其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周边国家。我们国家有很多外国的留学生,而武汉又是一个有很多大学的地方,留学生当然会更多。现在又是一个放寒假的时间,有一部分留学生肯定会回国,他们就把病毒给带回去了。

3.新型肺炎的潜伏期比较长

这个病毒为了自己的繁衍也是很拼,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大概在2-14天,而且在潜伏期也会传染别人。这就导致在出入境的时候会检查不出来这个人是否携带病毒,因为潜伏期是没有症状的。这也增加了排查的难度,单靠测体温是很难排查的。所以有的在潜伏期内的人就顺利的出国了,不管是旅游还是回家,都把病毒带到了世界各地。

4.新型肺炎的传播能力较强

这个肺炎的传播能力确实很强,聚集型的病例有的就是聚会然后就得病了。和患者坐一趟列车或者一趟飞机都是有被感染的风险的。

297 评论

水之语城

美国,法国,英国,丹麦,荷兰,还有欧洲相关国家,这种病毒已经开始在这些国家进行传播了。

207 评论

来一块钱包子

因为新型肺炎可以通过唾沫或者空气传播,一些外国人接触到国内的患者就容易被传染

108 评论

猪猪侠xtt

9月16日,海南省万宁市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在常态化核酸检测中发现。健康时报注意到,这是自10日海南省宣布已全面实现高质量社会面清零目标后,又出现的新的社会面感染者。为何一周时间内又现社会面感染,本次疫情源头何处?海南3天新增25例感染者9月16日-18日,海南省累计通报新增25例本土感染者,涉及万宁市、海口市和三亚市。据海南省卫健委官网及海南发布,万宁市3日累计新增22例感染者,三亚市累计新增2例感染者,海口市新增1例感染者。其中,万宁市9月16日新增2例确诊病例,17日新增3例确诊病例、6例无症状感染者,18日新增11例无症状感染者。据万宁发布厅,16日新增的2例确诊病例分别在万城镇中学和万成小学就读。据海口发布,9月17日海口市新增的1例确诊病例为万宁阳性感染者的密接,在隔离管控中发现;9月13日14时-15日在万宁市活动。此外,三亚累计新增2例感染者,其中17日新增1例确诊病例,18日新增1例确诊病例。据三亚发布,三亚市17日新增的确诊病例为社区筛查中发现。本次疫情源头从何而来?随着基因测序结果的通报,本次疫情源头也浮现出来。据9月18日海南省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此次病毒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1.3引起,与海南省“0801”疫情为同一变异株,初步考虑此次疫情为“0801”疫情的延续,具体感染来源尚在调查中。万宁市发现的首例病例与学校有关。据9月17日万宁市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万宁市15日在例行学校核酸检测中发现混管阳性。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综合组副组长、医疗救治组副组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李文秀在18日海南省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本次万宁“0916”疫情在常态化核酸检测中发现,疫情涉及万城镇城中村、自建房,人员密集,也出现了学生感染者,后续在密接、高风险区人群中检出更多感染者的可能性仍较大,不排除在其它风险区域人群发现新增感染者的可能。海南多地寻找万宁旅居史人员万宁市在9月16日15:00已全市实行临时区域性静态管理,并于16日、17日、18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全域核酸检测。健康时报注意到,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日发布紧急提醒,9月8日(含)以来有万宁市旅居史人员,必须主动向居住地所在社区、居(村)委会报备。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在17日发布提醒,要求9月11日(含)以来有万宁市旅居史现在三亚市人员,主动向居住地所在社区(村)居委会报告。此外,乐东县、陵水县等多地也在寻找有万宁旅居史人员。据国务院客户端,截至9月18日17时,海南省共有高风险地区5个,中风险地区10个,低风险地区3个。

216 评论

s29044326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1][2],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3][4][5]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通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3月11日,世卫组织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可被称为全球大流行[6]。4月4日,中国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7]。8月18日,国家卫健委修订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8]。9月3日,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应对评估专家组共同主席在成员国吹风会上宣布了专家组成员名单,钟南山入选。[9]截至欧洲中部夏令时间2022年9月7日18时58分(北京时间9月8日0时58分),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03711760例,累计死亡病例6484136例。7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472582例,死亡病例新增1277例。[436]截至2022年9月8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6226例(其中重症病例2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34876例,累计死亡病例522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46328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563227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78389人。[443]中医病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外文名COVID-19常见症状发热、干咳、乏力[10]传播途径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11]中文简称新冠肺炎发病特征根据现有病例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愈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10]新冠病毒流行特征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020年3月11日说,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征。谭德塞在日内瓦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说,疫情的传播程度和严重性令人深感担忧,“因此我们评估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征”。他说:“我们以前从未见过冠状病毒引发的大流行。我们以前也从未见过得到控制的大流行。”他强调,将新冠肺炎疫情描述为“大流行”不会改变世卫组织对其威胁的评估,“它不会改变世卫组织正在做的事情,也不会改变各国应该做的事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处在早期快速变化阶段。中国已公布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这将有助于全球科学家和公共卫生组织加入诊断试剂的研发,及病毒致病性研究。国家卫健委已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将其纳入检疫传染病管理。疫情等级2020年2月28日,世卫组织新冠肺炎情况每日报告,地区及全球风险级别均提升为最高级别“非常高”,与中国一致,此前地区及全球风险级别为“高”。世卫组织新冠肺炎情况报告当地时间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根据评估,世卫组织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可被称为全球大流行(pandemic)。传播途径据央视新闻消息,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介绍:卫生防疫专家强调,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11]2021年6月14日,加拿大科研人员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可感染北美鹿鼠并在鼠间传播。[54]当地时间2021年12月1日,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发布新闻通报宣布,首次发现境内的野生动物感染了新冠病毒。[75]2022年5月4日,美国健康生活新闻网发表报道称,密歇根大学研究发现,空气传播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是接触物体表面传播的1000倍。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大学校园内对空气和表面样本进行了检测,发现吸入病毒颗粒的概率大于手指接触感染的概率。

235 评论

小库2011

荷兰, 美国,法国,英国, 丹麦,这些国家已经开始进行传播了,这些国家已经检测到这个病毒了。

259 评论

shaaaronzy

从表面上看,疫情率先在我国武汉暴发,但可以肯定的说,疫情来源决不在中国,这一点世卫组织之前已经对武汉进行了详细调查,世人都怀疑美国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才是新冠病毒的源头,但美国却一再拒绝世卫组织的调查溯源,由于美国太过霸道,病毒溯源无法进行。

347 评论

相关问答

  • 新型肺炎发表的论文

    因为新冠肺炎的传染性极易被传染且范围很广,而且这种病毒很隐蔽,潜伏期很长,常常被传染了而不自知,所以人数远超Sars。

    牛牛1223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新型肺炎疫情发表论文

    如果想写一篇关于疫情的论文摘要,可以去百度搜索一下,也可以在知乎上开一下大家的感受,谢谢

    乐乐媚娘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新型肺炎论文发表在国外

    冠状病毒怕高温,而新冠病毒和SARS的同属冠状病毒属成员,基因序列有85%的相似性。所以这其实反映出人们一种隐隐的期待,希望新冠肺炎疫情也会像17年前的SRAS

    小盆友2鸣儿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新型肺炎论文英国发表

    新冠病毒在人类中的传播是如何开始的?从最初报告的病例看,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一度被认为是疫情发源地。然而,在英国《柳叶刀》杂志1月刊登的一篇论文中,武汉金银潭医院

    烧饼小顺顺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外国论文新冠肺炎发表

    在八月10日有一位叫做Colleen Huber的医学博士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人口数据出炉,这算哪门子疫情?”的文章。在文章中其引用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灵魂尽头z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