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8

freekalong
首页 > 论文发表 > 震旦教授发表的论文是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为君俏颜

已采纳

著名的科学家主要有国内的和国外的。国内有钱学森、于敏、邓稼先、卢鹤绂、王淦昌;国外的有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史蒂芬·威廉·霍金、居里夫人。国内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钱学森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于敏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中国“氢弹之父” 。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于敏在我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邓稼先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十分重要贡献。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卢鹤绂世界上第一流的原子能物理学家 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核能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物理学会理事长。他提出了最早期的原子核壳模型并首次提出了核半径新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流体的容变黏滞弹性理论并对经典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做了多项推广。王淦昌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王淦昌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奖项。国外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生于1879年,卒于1955年。童年时代求学开始,他就喜欢研究问题,刨根寻底。爱因斯坦最主要的科学成就就是提出“相对论”,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1916年提出广义相对论。除此之外,1926年“光电效应”获诺奖,还提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牛顿牛顿的成就是开天辟地的,涉及的方面也十分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力学方面,总结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数学方面,创立了微积分学,另一项被广泛认可的就是广义二项式定理,他还对解析几何和综合几何都有贡献。光学方面,他用三棱镜研究日光得出了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折射率的结论。他还创立了光的“微粒说”,而且对光的“波动说”并不持反对态度。热学方面,提出了冷却定律。天文学方面,他创制了反射望远镜。爱迪生美国总统胡佛说:“爱迪生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人,是美国的国宝,也是人类的恩人。”爱迪生一生中的发明,在专利局正式登记的有1300种左右。1881年是他发明的最高纪录年。这一年,他申请立案的发明就有141种,平均每三天就有一种新发明。他活到84岁,一生中的发明有1100项之多。史蒂芬·威廉·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出生于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荣获英国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席,这是自然科学史上继牛顿和狄拉克之后荣誉最高的教席。居里夫人在研究领域,由于其与丈夫的不懈努力,经过大量的工作、研究,在脑力与体力两个方面的付出都是巨大的,他们发现了放射性物质钋与镭,并且提炼出了镭,对于这些,人们对她的评价是其具有坚毅刻苦且永不放弃的顽强精神。

100 评论

天棚元帅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少儿科学家的故事:李希霍芬》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希霍芬是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近代早期中国地学研究专家。1833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上西里西亚卡尔斯鲁赫(今属波兰)。1856年毕业于柏林大学。曾任柏林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柏林大学校长、波恩大学地质学教授、莱比锡大学地理学教授等。1905年10月6日在柏林逝世。 李希霍芬早年曾研究蒂罗尔和阿尔卑斯山脉地质,成功地建立了南蒂罗尔的三叠系层序。他对喀尔巴阡山、多洛米蒂山和特兰西瓦尼亚区域地质的研究也卓有成效。1860年,他作为地质学家,应邀随同德国经济使团去远东,访问了锡兰(今斯里兰卡)、日本、台湾、西里伯斯、爪哇、菲律宾,并从曼谷旅行到缅甸的毛淡棉。1863年—186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进行地质调查,发现了金矿。 李希霍芬1868年9月到中国进行地质地理考察,直至1872年5月,将近4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14个省区)。回国之后,从1877年开始,他先后写出并发表了五卷并带有附图的《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这套巨著是他4年考察的丰富实际资料研究的结晶,对当时及以后的地学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他在《中国》第1卷里,以专门的章节论述了中国的黄土,最早提出了中国黄土的“风成论”。他也采集了大量各门类化石,收集了很多各时代地层资料。德国古生物学家弗莱希、施瓦格、凯塞尔等对李希霍芬所采化石的研究论文也发表在《中国》各卷中。李希霍芬在辽宁、山东、山西和河北北部建立了3条系统剖面。他首先提出了“五台系”和“震旦系”等地层术语。 他对中国造山运动所引起的构造变形有开创性的研究。他在山东、北京西山、大青山、五台山等地发现了许多褶曲和正断层,在泰岭发现了逆掩构造,在《中国》第2卷中的“中国北方构造图”上,他画了一条被称为“兴安线”的推断构造线,从兴安岭经太行山,一直达到宜昌附近。他还提出了中国北方有一个古老的“震旦块”,是一个具时间关系的地质构造单元。 他在《中国》第2、3卷中,将中国各地火成岩作为地层剖面中的一部分加以描述,如辽东古老的高丽花岗岩,秦岭天台山志留纪花岗岩,南京山地花岗岩、安山岩和玄武岩等。 近代早期来华考察的地学家中,经历时间之长、搜集资料之丰富、发表著作分量之大,李希霍芬是极为突出的。他为中国地质、地理之研究,作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尤其为当时的中国带来了近代西方地学、甚至整个自然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他是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科学交流的重要先驱,对近代中国地质学、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164 评论

执念梦浮生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议论文论据必备素材:自信,欢迎阅读与收藏。

引言

成就事业就要有自信,有了自信才能产生勇气、力量和毅力。具备了这些,困难才有可能被战胜,目标才可能达到。但是自信决非自负,更非痴妄,自信建筑在崇实和自强不息的基础之上才有意义。

理论论据

1、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徐特立

2、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4、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

5、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要靠自己。——拿破伦

6、我只有一个忠告给你——做你自己的主人。——拿破伦

7、劳动使人建立起对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高尔基

8、坚信自己的思想,相信自己心里认准的东西也一定适合于他人这就是天才。——爱默生

9、谁中途动摇信心,谁就是意志薄弱者;谁下定决心后,缺少灵活性,谁就是傻瓜。——诺尔斯

10、幽默是表明工人对自己事业具有信心并且表明自己占着优势的标志。——恩格斯

11、畅开心扉是为了虚荣,为了侃侃而谈,为了得到别人的信赖,为了交换秘密。——拉罗什富科

12、地位越高,自我评价就越高,自信心多强,能力就有多强。我们总能表现出与环境的和谐平等。——赫兹里特

13、一个人面对正当之事物,从正当的时机,而且在这种相应条件下感到自信,他就是一个勇敢的人。——亚里士多德

14、自信是英雄的本质。(励志名言 )——爱默生

15、自信与自靠是坚强的柱石。——英国

16、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17、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徐特立

18、地球上的任何一点离太阳都同样地遥远。——伯顿

19、我们对自己抱有的信心,将使别人对我们萌生信心的绿芽。——拉劳士福古

20、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培尔辛

21、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22、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23、哥伦布发现了一个世界,却没有用海图,他用的是在天空中释疑解惑的“信心”。——桑塔雅娜

24、能够使我飘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但丁

2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26、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27、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

28、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29、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30、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史典》

事实论据

李四光不信洋人信自己

李四光,字仲揆,湖北黄冈人。卓越越的科学家,地质力学的创立人。

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国际地质和地理学界长期流行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内地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想:外国地质学家并没有做过认真调查,凭什么说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他不信洋人,1921年,李四光亲自到河北太行山东麓进行地质考察,1933到1934年又到长江中下游的庐山、九华山、天目山、黄山进行考察,然后写出论文,论证华北和长江流域普遍存在第四纪冰川。1939年,他又在世界地质学会发表《中国震旦纪冰川》一文,用大量实证肯定中国冰川遗迹的存在,这对地质学、地理学和人类学都是一大贡献。

20世纪初,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曾在我国西部打井找油,结果毫无所获。于是以美国布莱克威尔教授为首的一批西方学者,就断言中国地下无油,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

年轻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偏偏不信这个邪:美孚的失败不能断定中国地下无油。他说:我就不信,油,难道只生在西方的地下?在这种强烈的自信心的支配下,他开始了30年的找油生涯。他运用地质沉降理论,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江汉油田。他当时还预见西北也有石油。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也完全证实了他的预言。

李四光靠自信、自强彻底粉碎了“中国贫油论”。

在困境中充满自信的人

世界上有一批虽身处逆境,但充满自信,自强不息,奋斗向上,最终获得辉煌成就的人。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原先患有口吃病,幼年结巴,语音微弱,演说时常被人喝倒彩。他始终对自己信心百倍,为了克服疾病,每天清晨口含小石子,呼喊练习,终于成为口若悬河,辩驳纵横的演说家。

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海伦克拉,幼年因病造成又聋又瞎。她自信自强,14岁攻克多种外语,通晓德、法、古罗马、希腊文学。20岁考入著名的哈佛大学。后来成为著名作家。

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4岁时出天花,留下一险麻了的后遗症,后又患猩红热,高烧坏了眼睛,成了高度近视。他终身受疾病折磨。但他从未失去自信,在贫病交加中大无畏斗志昂扬0余年。建立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打下基础。重要著作有《宇宙的神秘》,《哥白尼天文学概要》,《宇宙谐和论》等。

塔哈候赛因,埃及作家,文学评论家,三岁时就双目失明,他顽强自信,留学法国,成为埃及历史上第一位博士。作品有小说《鹧鸪的叫声》、《不幸的树》、《失去的爱情》和自传性的《日子》等。还写有文学评论《前伊斯兰时代的文学》和《阿拉伯文学史》等大量作品,被誉为“阿拉伯文学支柱”。

在逆境中不失自信,古今中外屡见不鲜:张海迪幼年因病高位截瘫,她自信努力,成为作家翻译家;被誉为科技“铁人”的高士其,他在病情不断恶化,从半身瘫痪到全身瘫痪,失去讲话能力的情况下,他还创作了60多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创作了两千多行诗歌,著述新书十几本;屈原被流放写成《离骚》;孙子受膑型后著《孙膑兵法》;司马迁遭宫型写《史记》;贝多芬耳聋后谱出《英雄交响乐》;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失明瘫痪中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59 评论

秋天里的松鼠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恢复经济、发展工业,急需开发矿产资源。20世纪50年代初河南地质调查所开展了河南省规模空前的地质调查。河南省人民政府还邀请了河南籍地质学家冯景兰(唐河县人)、张伯声(荥阳县人)作技术指导。调查队在野外工作3个月后,编写了《豫西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发现了巩县小关铝土矿,正确评价了平顶山煤田远景储量,奠定了这两处作为煤、铝业生产基地的基础。张伯声教授在登封市大塔寺西南沟中发现了片麻岩与石英岩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将其命名为“嵩阳运动”;认为其下的片麻岩为泰山系,称作“泰山杂岩”,不整合面以上的石英岩和片岩应为五台系,按照分布地点分别称作“嵩山石英岩”和“五指岭片岩”。

1954年,西北大学张尔道教授著有《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把五佛山一带分布的一套轻微变质或不变质岩层称为“五佛山系”,认为其层位与华北地区滹沱系相当,指出五佛山系与嵩山石英岩之间为不整合接触,最先认识并命名为“中岳运动”,还首次在五佛山系上部发现了藻类化石。在五指岭盘龙沟相当于朱砂洞灰岩的岩层中找到了三叶虫化石莱得利基虫,将该岩层划为寒武系下统。

1957年,北京地质学院马杏垣教授在登封一带进行路线地质调查,著有《关于河南嵩山区的前寒武纪地层及其对比问题》,改张伯声的“泰山杂岩”为“登封杂岩”,认为应属五台系,而把“嵩山石英岩”和“五指岭片岩”划为滹沱系。

1958年,华北石油普查大队杨志坚利用1957年石油普查成果,提出了《豫西下古生界地层及其对比问题》,该文认为前人所划分的五佛山系应属于震旦系而非滹沱系,对在登封送表和临汝焦谷山等所见的紫红色含砾石英岩,第一次提出了属于冰川沉积即冰碛层的新认识,并认为冰碛层与其下的石英砂岩为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关系,命名为“豫西运动”,这一名称后来较少被引用。

1959年,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前寒武纪地质和变质岩研究室嵩山地区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组开始了在嵩山的研究工作。1960年王曰伦教授发表了论文《嵩山地质观察》,王泽九等于1963年发表了《河南嵩山两个绝对年龄资料介绍》和《嵩山前寒武系地层报告》。报告进一步证实并肯定了“嵩阳运动”和“中岳运动”。命名五佛山系与寒武系之间的不整合为“少林运动”。王泽九测出登封郭家窑伟晶岩同位素样品钾-氩法年龄为23.45亿年;在登封三官庙相当于朱砂洞灰岩层位中也采到三叶虫化石,将这层灰岩命名为“搬倒井灰岩”,将其下的砂砾岩命名为“关口砂砾岩”。

同年,开封师范专科学校和郑州地质学校师生组队,在豫西开展1:5万地质调查,编写了《豫西宜阳、彭婆、鸣皋、伊阳、大口、颍阳、临汝镇、杨楼等幅地质图综合说明书》。

1960年西北大学豫西地层队在登封唐窑、偃师五佛山一带实测了古生代地层剖面。河南省地质局科研所撰写了《河南省嵩箕地层分区宝临小区地层研究报告》。郑州地质学校豫西地层队编写了《河南省箕山地区地层研究报告》。这一阶段工作中实测了较多的地层剖面,采集到了一定数量的古生物化石,特别是对古生代地层研究较详,提高了本区地层的研究程度。

同年,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刘长安、林蔚兴等研究豫西冰碛层后,著有《华北南部古生代初期冰碛层及其层位意义》。以充分的调查材料,澄清了自1958年杨志坚提出豫西存在震旦纪冰碛层以后,长期以来关于其层位的争论,命名该冰碛层为“罗圈组”。

从1964年起,北京地质学院将嵩山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几乎年年都有师生在嵩山实习,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1972年编制的《河南省嵩山地区地质图》和1973年编制的《登封三官庙井湾区域地质图》,将嵩山群进一步划分为罗汉洞、五指岭、井湾和小花峪4个组。

从1974年起,河南地质局区调队在对许昌幅进行1:20万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中包括了嵩山东段。在基础地质研究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例如在原马家沟组中采到多种牙形石化石,进一步证明了嵩山地区乃至豫西缺失下奥陶统,中奥陶统直接假整合于上寒武统之上。

1976~1980年间,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物探所,湖北地质研究所,长春地质学院,西北大学,兰州大学,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以及有关地质队等对许昌铁矿区及外围的地质构造特征、前震旦纪地层对比、矿床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从而在嵩山地质构造、岩石特征、成矿条件、同位素测年、地层划分等方面都获得了新成果。西北大学编著了《华北南部前寒武地质及富铁矿研究论文》,武汉地质学院嵩山队1977年编写了论文《河南嵩山区前寒武纪构造变形史及古构造形式》。嵩山地质研究程度因此有了明显的提高。

1981年,马杏垣、索书田等在20多年对嵩山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编著了《嵩山构造变形——重力构造、构造解析》,对嵩山地区的地质特征尤其是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极为详细和全面的总结和阐述。1983年,在登封召开的“前寒武纪地质构造”现场会上,专家们通过现场参观,对马杏垣教授从变形构造入手研究前寒武纪地质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给予了一致好评。

1986~1989年间,河南地质科学研究所与南京大学合作对区内太古宙花岗岩-绿岩进行了研究,对登封岩群或称登封杂岩的生成和演化,取得了一定的新认识。

1978~1989年,河南区调队在嵩山东段开展1:5万比例尺登封幅、密县幅和大隗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这是嵩山地区正规的大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的开始。在中生代地层中补采了较多的古生物化石,提出了嵩山地区存在第四系下更新统(距今约200万年)冰碛层的新认识。

1994~1996年,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筹委会将嵩山列为地质旅游路线之一。河南区调队在嵩山开展了前寒武纪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的研究(还包括箕山地区),对嵩山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及演化特征做了新一轮的研究,编写了地质旅行路线指南(英文)并公开出版,撰写了《嵩山前寒武纪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

嵩山,在世人眼里是一座神秘的山;在地学爱好者眼里,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在地质工作者的眼里更是一片圣地。作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她向我们展示了琳琅满目的地质遗迹,作为理想的地质实习基地,她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地质人才。20世纪60年代,在北京地质学院就读的温家宝、邱铸鼎、李锦玲等以他们在嵩山实习所收集的资料,写出了毕业论文,从而走上了地质工作岗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马杏垣教授和游振东、索书田、郭铁鹰等教授为嵩山地质研究倾注了毕生精力。半个世纪里,他们走遍了嵩山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说起嵩山的地质现象,如数家珍。马杏垣写下了“嵩山是我师,我是嵩山友;群山是我师,我是群山友”,抒发了对嵩山的感情和对嵩山的评价。

随着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嵩山将以更加靓丽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嵩山,正展开了双臂,迎接一切探险家、旅游者、地学爱好者去领略轰轰烈烈的“三大运动”、林林总总的“五代同堂”,去探索那深渊的奥秘。

277 评论

相关问答

  • 震旦教授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推荐本书《作文素材》,上面有高考满分作文和当下时事热点,都有分析和适用题型,还有一些范文类的素材,很丰富的一本书,重点是可以命中高考题哦!很好的一本书,希望对你

    木雨大大雯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复旦经济学教授发表mba论文

    王永钦,男, 山东人,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耶鲁大学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为博弈论、契约与组织理论、公共经济学、转型与发展经济学。

    小袅袅0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复旦大学教授发表论文

    复旦大学最年轻的教授是郁培文。 5岁的他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习应用数学。3年后,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获得郭沫若奖学金。学习4年后,他感觉纯理论的数学太过

    shmilyflying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复旦大学教授论文发表时间

    余蔚,1974年5月生,浙江宁波人,2004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史、中国

    windy幸福快降临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震旦学院老师发表论文吗

    嵩山地区现代意义上的地质调查,开始于20世纪初。1936年,原开封地质调查所技士曹世禄,曾在嵩山周围做过路线地质调查,著有《河南汜水偃师登封洛阳伊阳宜阳临汝等县

    山中彩虹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