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小暖哈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于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亦称艾滋病病毒,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艾滋病病毒感染可导致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在疾病晚期易于并发各种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本病具有传染性。流行病学流行情况艾滋病(AIDS)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男女均可发病,截至2017年底,全球现存活HIV/AIDS患者3690万例;中国现存活HIV/AIDS患者758610例,2017年新发现HIV/AIDS患者134512例(其中95%以上均是通过性途径感染),当年报告死亡30718例。传染源感染HIV的人都是本病的传染源,包括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胸腹水、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其感染和传播途径包括:经性接触: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经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纹身等;经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15~49岁发病者占80%。高危人群主要包括男男同性性行为者、静脉注射毒品者、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性传播感染(STI)群体等。疾病类型HIV病毒可分为HIV-1和HIV-2两型,我国以HIV-1为主要流行株。感染HIV病毒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感染阶段,可分为HIV感染者(急性期、无症状期)及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期)。
桃色蔷薇
糖尿病是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表现。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 糖尿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患病率为4.0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危重情况,是由于胰岛素严重不足而引起,病人血糖异常升高,脱水,迅速进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率为10%。 (一)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危重情况: 当各种诱因使糖尿病加重时,人体内脂肪分解加速,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大量脂肪酸经肝脏进行β氧化产生酮体,酮体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正常情况下血中酮体很少,为2毫克/100毫升血,尿中酮体不能检出。在酮症酸中毒时,血中酮体升高达50毫克/100毫升血以上称为酮血症;尿中出现酮体,称为酮尿。酮体以酸性物质占主要部分,大量消耗体内的储备碱,逐渐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发生酮症酸中毒时,病人糖尿病的症状加重,同时伴有酮症酸中毒的表现。 (二)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 1、糖尿病治疗不当 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降糖药突然停药或用量不足;未经正规治疗的糖尿病。 2、感染 糖尿病人并发肺炎、泌尿系感染、坏疽等感染时。 3、饮食不当 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节(洁)引起呕吐、腹泻。 4、其他 严重外伤或手术后。妊娠和分娩。 (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1、早期 糖尿病加重的现象如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全身无力。 2、病情迅速恶化 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痛较重,常被误诊为急腹症。当酮症酸中毒好转时,腹痛很快消失。 3、精神及呼吸症状 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而大,呼气时可有烂苹果味,酮体浓度高则气味重。 4、脱水症状 由于多尿和呕吐腹泻引起。病人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球下陷,淡漠,很快进入昏迷。由于失水而出现脉弱、血压降低、四肢发冷等休克表现。部分病人有发烧现象,体温38~39℃。 5、化验橙查 尿糖�~�,尿酮体阳性;血糖显著升高,多数300~600毫克/每100毫升血(16.7毫摩尔~33.3毫摩尔/每升血),少数可达1000毫克/每100毫升血(55.5毫摩尔/每升血);血酮体增高。其他的化验检查都可以出现不正常,如血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钠、氯、钾离子均可降低。 6、注意与其他情况引起的昏迷进行鉴别 糖尿病人在家庭中突然出现昏迷时,大多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酮症酸中毒引起,另一种可能为低血糖昏迷,一般是在血糖低于50毫克/每100毫升血(2.8毫摩尔/每升血)时发生,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神志不清,但呼吸、心跳等一般情况尚好。注射葡萄糖后病人迅速清醒。在家庭中无法鉴别这两种昏迷时,应及时送医院检查后再做处理。 (四) 救护措施: (1)应用胰岛素。这是抢救治疗的关键。必须在医院或医生指导下应用。根据病情皮下或静脉注射或静滴普通胰岛素。一般可酌情皮下注射12~20单位,再给予静滴每小时4~8单位量滴入,大多在24小时内控制病情,此时应停用其他降糖药。 (2)纠正脱水。能口服的尽量口服饮水。昏迷病人要给予静脉补液,24小时内可输液3000~6000毫升,心脏病或肾功不好的病人酌情减量。 (3)昏迷病人头侧位,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口腔清洁。有缺氧情况者给予吸氧,已发生感染的适当应用抗菌药物。 (4)详细记录病人的出入量,如饮水量、进食量、呕吐量、尿量、便量,报告给医生,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复杂、严重、发展快,在治疗前后均要进行多种化验检查,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输液量及种类。最好将病人送至医院急救,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糖尿病患者患有勃起功能障碍(ED)的比例在50%以上。
karenhoney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得糖尿病呢?”笔者关切地问道。蔡教授说,糖尿病是一组内分泌──代谢疾病。人体内有一种重要的激素叫胰岛素,由胰脏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在人体三大代谢(即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缺少它,三大代谢就乱了套,身体内的合成代谢减少,分解代谢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尿中出现葡萄糖,这就成了糖尿病。在发病机理中,Ⅰ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β细胞损害,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Ⅱ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有缺陷,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对糖尿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在一些糖尿病的家庭系谱中,常可找到同样的病人。在环境因素中,肥胖、感染和多次妊娠者患此病最为常见。值得提出的是:肥胖是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有资料表明,在40岁以上的人中,体重超过正常者,发病率达20.4‰,而体重在正常范围以下者发病率仅为3.88‰。“那么,怎样才算肥胖或超重呢?”我们问。蔡教授说,粗略地说,一般人的身高(厘米数)减去105就等于标准体重(公斤数),如果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的10%,就算超重。蔡教授说,超体重者进行减肥,不但可以增加体形美,而且在防治糖尿病上也有重要的意义。“百病之母”“我们看见很多糖尿病者面色红润,与健康人差不多,究竟糖尿病有多大危害呢?”我们问。蔡教授说,尽管糖尿病本身并不危及生命,但由于病者的血糖升高、蛋白质分解增加和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很容易引起病菌感染,严重者可由于感染或其他并发症而诱发急性代谢紊乱,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所以,你不要看有些病者表面很好,他(她)却处处潜伏着危机。尽管目前治疗技术有很大发展,使糖尿病者寿命大大延长,但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一些慢性并发症仍很难避免,这可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1、在血管病变方面,常有两种类型,即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变。前者为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大脑动脉、肾动脉、足背动脉等大中动脉,并由此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下肢坏疽等。微血管病变常累及许多器官和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是肾小球硬化症、糖尿病性心肌病变和视网膜病变,后者常是糖尿病者失明的主要原因;2、在神经病变方面,由于糖代谢障碍,使神经能量供应不足,加上微血管病变,使整个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炎。如累及植物神经,还可引起瞳孔和出汗改变、腹泻、便秘、尿失禁、阳痿等。如因血管硬化而并发脑血管病,则后果更严重。由糖尿病派生出来的疾病还有很多,医学上称它们为糖尿病并发症,因此,糖尿病可算得上是“百病之母”。如何诊治“那么,怎样知道得了糖尿病呢?”蔡教授告诉我们,糖尿病的典型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有血糖升高而无明显症状。还有一些人是因并发症就医时才发现患糖尿病的。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多而严重,所以及早诊断和治疗,有利于减少和推迟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一些单位对40岁以上职工每年检查一次血糖和尿糖,这有助于发现早期病人,值得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都可以进行。对一些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人,以及肥胖的、怀疑有糖尿病的人,定期进行血糖、尿糖检查更属必要。也可自己先用尿糖试纸做初步检查,如系阳性再进一步检查确诊。此法很简单,只将试纸浸入尿中5秒钟,取出比色就可大体知道有无尿糖。但要注意,维生素C、左旋多巴等药可引起假阴性,故如服用这类药物时不宜用本法测定。在治疗方面,蔡教授谈到,目前对糖尿病只能对症处理。一个人得了糖尿病,首先要认识到这种病是缺乏根治方法的慢性疾病,必须长期乃至终生治疗。因此,需要病者和医生密切合作,耐心治疗。如果措施得当,糖尿病人仍可达到正常健康人同样的寿限。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一项基础措施,不论是哪一类型的糖尿病,均应长期和严格遵守。很多非胰岛素依赖型病者,特别是肥胖者,通过认真控制饮食,就能使症状改善,并能很好地控制病情。饮食治疗包括总热量估计、营养成分的合理分配和进餐的定时定量,由医生根据病人标准体重、工作种类、生活习惯及病情具体制定和调整。一般来说,接受治疗的病人,开始总觉得很饿,抱怨医生批准的进食数量太少。有些人甚至会忍不住偷吃东西,像馋嘴的小孩一样。所以,在住院期间,护士长常常要检查糖尿病患者的柜子和床头,“没收”一些藏起来的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病人出院后,或在家中治疗的病人,则完全要靠自己的自觉性和毅力,才能抵御周围美味食物的诱惑。有时病人实在饿得厉害,可以找些缺乏营养的食物果腹,例如吃一些反复煮过的老菜渣充饥。说到这里,蔡教授笑了笑说,看来,有的病人也挺可怜。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切都是为了控制血糖,巩固疗效,希望患者能理解医生的苦心,坚持长期合作。运动治疗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可促进肌肉利用葡萄糖,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甘油三酯,从而可减少或延缓血管病变,运动对超重者更为有效。运动的方式可多种多样,从跑步、爬楼梯到打太极拳均可。但要注意控制运动量,适可而止,切勿过量运动,并持之以恒。有些人“三天打鱼,两日晒网”,这不会有多大效果。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并定期检查效果,还要注意,在空腹、饭前和注射胰岛素后,不宜运动,因这时运动容易引起低血糖而发生意外。此外,当合并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性肾病者及糖尿病失控者也不宜用运动治疗,以免发生意外。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替代治疗,必须根据病情和病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才能收到显著疗效,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主要需做好以下三点:一、加强病情监测 专科医生应定期进行随诊;而病人自己应定期到医院门诊,检测血糖和24小时尿糖量;每隔2~3个月宜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一次,以了解病情控制程序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着重了解血脂水平和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早期症状。有条件的病者和家属,除要学会尿糖测定外,还宜学会用血糖计来测定毛细血管的血糖含量,以便更好地调整用药,实现家庭自我血糖监测。二、坚持良好的病情控制 长期和良好的病情控制不仅可以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保障儿童患者正常生长发育和成人患者具有一定劳动力或工作能力,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根据血糖监测,良好的治疗控制为:早餐前血糖每分升70~90毫克,早餐后1小时100~160毫克,早餐后2小时80~120毫克;24小时尿糖量小于5克。中等控制的血糖分别为早餐前70~100毫克,早餐后1小时100~180毫克,早餐后2小时80~150毫克;24小时尿糖量在10克以内。三、充分宣传教育 糖尿病者要长期密切配合医生取得良好的病情控制,必须懂得一些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控制要求。最好能学会尿糖定性测定和血糖计使用,掌握饮食治疗原则和具体实施办法,应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学会自己注射胰岛素等基本技术。保持规律的生活,戒烟、酒等,以便能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合理治疗。
香喷喷的耗子
中国50万人研究:每天吃一个鸡蛋有好处
在营养学家眼中,鸡蛋是接近完美的食物,其营养价值丰富,除了蛋白质、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还富含对记忆力有重要作用的卵磷脂。然而近日美国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称,鸡蛋中过高的胆固醇增加了心脏病风险和死亡风险。
美国
每天半个蛋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6%
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该研究兼顾了美国人的种族多样性,并纳入了6个前瞻性队列研究,覆盖了29615个美国成年人,随访时间至少有17年,最多长达31年(1985~2016年)。
研究得出,每周吃3~4个鸡蛋会让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6%,死亡风险增加8%。同样,每天摄入300毫克胆固醇会让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7%,死亡风险增加18%。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之一、西北大学费恩伯格医学院的预防医学副教授诺丽娜·艾伦称,胆固醇在蛋黄中含量特别高,人们需要减少胆固醇的摄入,以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
同时,诺丽娜·艾伦也指出,胆固醇摄入与其在血液中含量的关系是复杂的,且因人而异,有的人吃多个鸡蛋,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却可能很低,这与其胆固醇代谢水平和遗传因素有关。
但英国媒介科学中心(SMC)对这个研究进行分析后认为,该研究是一个观察研究,研究结果只表示有相关性,无法证实有因果关系,还需要更多的后续研究进行论证。
中国
每天1个蛋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1%
那么,鸡蛋到底还能不能吃?对于中国人来说,更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是:
2018年,中国广州一项研究对2.8万名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进行了近10年的随访后发现,每天一个鸡蛋不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研究组同期进行了超过160万人的数据荟萃分析,发现每天一个鸡蛋可降低9%的中风危险。
2018年5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课题组在《心脏》上发表的一项涉及50万人的研究成果显示,每天吃鸡蛋的人比起那些基本不吃鸡蛋的人,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1%,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降低18%。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杨进刚提醒,对于那些已经患了心血管病的患者,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来指导到底该不该吃鸡蛋。应该根据在应用他汀药物的基础上,患者自己的胆固醇水平能否保持在理想水平,个性化判断是否适合吃鸡蛋。
此外,要分析鸡蛋对健康的影响,还要考虑它的烹调方法。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阮光锋指出,鸡蛋经过不恰当的烹调之后(比如煎炸),脂肪和胆固醇发生氧化,并可能通过美拉德反应生成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可能促进人体血管内皮的损伤,促进动脉硬化,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但是,蒸蛋和水煮蛋就没有这样的问题。按照膳食宝塔的推荐,少用煎炸方法处理,每天一个鸡蛋完全不用太担心。
nana鬼鬼
1、鸡蛋中有很多的蛋白质,相比较其他的食物来说,鸡蛋更能让是产生持久的饱腹感,一般人们都会在早餐的时候吃一个鸡蛋,这样在白天的时候不容易饿,同时白天的食物也会减少,一般的能量需求也就低了,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减肥。2、蛋黄中有很多的卵磷脂,卵磷脂是身体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可以帮助身体释放出胆碱,同时提高人的记忆力,所以说,经常用脑的人们可以每天早上的时候吃一个鸡蛋。3、叶黄素、玉米黄素在鸡蛋中的含量也非常多,这种天然的元素在人的眼睛里有保持健康的重要作用。这些元素可以让视网膜更健康,同时也能降低患白内脏的风险。4、每天吃一个鸡蛋,还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鸡蛋中含有的一种氨基酸,往往与心脏病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5、鸡蛋中还有一中元素,就是铁,这种元素可以让人的指甲丰满,皮肤有光泽,而且也会让皮肤更加的细腻。对于改善皮肤的粗糙有很好的做用。
Joanrry琼
马丽英,女,1961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华西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博士后;艾防中心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HIV病原生物学和耐药性研究。学术兼职: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艾滋病组PI,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PI,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艾滋病学会检测组成员, 《IMD》、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委。学术成就: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中美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部973子课题、863、传染病重大专项以及美国NIH和欧盟资助的多个项目。国家新药发明专利授权4项。获得中华预防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AIDS》《JMC》《JAC》《PNAS》等国内外艾滋病重要期刊累计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SCI文章65篇。指导培养研究生11名,承担硕士研究生免疫课程教学。刘中夫,男,汉族,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艾防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从事艾滋病和丙型肝炎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和卫生事业管理工作。1997年起从事艾滋病防治技术研究及卫生管理工作。1999年起从事艾滋病现场研究。2003年起负责全国免费抗病毒治疗技术指导工作。2012年起从事丙型肝炎现场研究。构建我国抗病毒治疗药品供应链并创建重大公共卫生疾病药品供给模式。在四川省凉山州发现重大疫情并率先探索出多个精准防艾模式,为凉山州健康扶贫和禁毒防艾做出贡献。参与“十二五”艾滋病重大科技专项和承担“十三五”丙型肝炎重大科技专项各一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课题1项。作为第1完成人,荣获2015年度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二等奖1项、2015年度华夏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及中华医学会科技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荣获四川省和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先进个人称号。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16名。发表专著5本及学术文章50余篇。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新糊涂经验访谈第七期 新一塌糊涂经验访谈第七期:李芷熙、李立明和您谈出国 一、访谈嘉宾简介:
最近,在互联网上搜索“浙大”,出现了很多有关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涉嫌论文造假的帖子,甚至有网友用了很极端的词语:“李连达院士的研究成果=剽窃+造假+一稿多投
1.戴察的《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诗如下: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结婚了一名北京理工大学的博士后,名叫李立明,今年30岁,是90后。
在手机应用商店下载!宣汉县南坝中学始建于1938年,原名“私立精英中学”,现已发展成为达州市示范性高中、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中央教科所校园文化基地学校。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