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的疯子陈
"从2月28日到3月17日,《经济日报》连续以较大的篇幅,分9次在《开封何时能“开封”》的版头下,推出了“开封”的报道。" ——中国知网 《新闻记者》1994年05期"河南日报转载了这组报道的首篇,并加了编者按,配发了评论员文章。随后,河南日报记者又采写5篇“来自开封的报告”。" ——中国知网 《新闻战线》1994年10期《河南日报》的转载应该相距不远。只能查到这么多,希望帮到LZ~
易超风格
何平是“河南日报评论文章”的缩写,每逢重大政治思想动员,河南日报会以何平的名义发表政治评论文章,这种做法已经七年了。九论是河南日报自2010年12月22日起至2011年1月21日止陆续刊发的9篇署名“何平”的系列政论文章。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方面,深入论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方式方法等
勇往直前邓好
“何平”是“河南日报重要评论”简称的谐音,也是河南日报打造精品时政报道的探索之一。“人民日报有‘任仲平’,创办于1993年,经常在党和国家提出重要论断和改革发展的重要时刻,对一些重要话题发表评论,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力。”张光辉说,可以说“何平”就是河南的“任仲平”。近年来,每逢河南发展的重要节点,每当中央和省委提出新的重大决策,河南日报都会推出“何平”文章,进行阐释解读,营造氛围,引导舆论。张光辉介绍,“何平”文章,站位全局,以高取胜;理实结合,以用取胜;注重文采,以势取胜。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思想性、哲理性,能够给人以启发、启示、启迪。
jessiedido
通过河南日报的投稿邮箱发送自己的文章就可以了,如果你是需要进行推广企业之类的,直接选择找推一手这样的专业推广团队进行合作更有效率,他们都是和媒体有合作,长期进行软文代发的
felixcyrus
2011年2月10日,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下发文件,要求全省各级党委认真学习《河南日报》刊发的“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系列政论文章(俗称“何平九论”)。党报评论被列为必读文章,一时间,成了机关单位、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2012年7月5日,《河南日报》又一次刊发何平文章《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新九论”再次成为读者争相传阅的必读佳作,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 当今时代,读者素质明显提高,阅读期待也不断提升,其中很多人都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获得信息,而开始关注信息背后的“故事”, 所以说,必读的也许是都市报,必看的也许是电视和网络,因为必读和必看不是自封的,如果观点不新、写法不活,要想靠行政命令实现必读是不可能的。面对这样一个客观现实,党报评论如何适应读者,换位思考,如何考虑受众,让评论的内容更可信、可读,让传播的效果更有益、更有用,从而超越自我,牢牢占据“意见领袖”的地位,以权威和专业的视角吸引更多的读者,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何谓必读性?必读性是指一个媒体或者其中的栏目,让读者在第一时间从那里得到权威的解读分析、有用的资讯服务、有价值的思想观点,通过浏览这些内容能够对生活有思考,对工作有帮助,对学习有启迪。 必读性是发挥党报评论“定音鼓”作用的根本要求。对于报纸而言,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在引领舆论、表达价值取向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如何充分发挥评论“定音鼓”的作用,在当今社会舆论多元化的环境中显得日益重要。党报评论的高端和权威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让读者永远从党报评论当中寻找答案,是党报评论的最高目标,因为对读者来说,只有权威、原创的思想才是“美食”、“大餐”,才能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才能细细品味。 必读性是提升党报评论舆论引导能力的最佳选择。当前,从传播手段来看,以党报为代表的传统强势媒体,正面临着互联网、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强烈冲击。从受众观念来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确立中,人们的价值观更趋多元化,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也有了更多的渠道表达。网络有评论,都市报有评论,就连电视也开始有评论,到底哪种声音、观点是权威,是主流?怎样让读者明辨是非?基于此,党报评论必须善于在重大主题、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当中亮明自己的观点,让读者在众多纷纭的复杂声音中独树一帜,引领潮流,使自己的舆论引导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和加强。 必读性是发挥党报评论品牌效应的基本路径。在长期的办报过程中,党报评论形成了自己权威、高端的成熟风格,重大活动有社论、评论员文章,日常活动有漫议、时评等等,以不同的形式发挥着舆论引导的作用。随着办报理念的发展,党报评论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不断以新的形式丰富着内容的表达,像大型政论文章、社评等形式新颖、表达灵活的方式不断涌现。但是由于党报评论的报道方式过于严谨,以至于形式压倒了内容。党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要在舆论引导新格局中发出响亮的声音,就必须提升自己的评论品牌,用品牌的力量提升评论的分量。 决定报纸必读性的因素有政治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受众认知水平因素,但归根到底取决于评论的观点和思想,能否实现这种突破,关键在于创新。 以势夺人。所谓“势”,就是影响力。是指党报的权威性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力量。我国党报地位特殊,它的信息源是其他媒体所无法具备的,它所传达的信息往往是事关党委政府的重大发展战略,或者与人民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的重大政策。这种高端新闻,很容易造“势”,这种“势”也是一般媒体所无法比拟的,能够很好地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应该以更新颖的标题和行文方式来表达,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和读者的期待。 以理服人。评论就是讲理,没有说理的本事,评论根本就站不住脚。这里的“理”是指那种以专业的眼光、角度对问题进行的分析、解读。专业是深度的保证,所谓的“内行”专家、权威,深厚的理论功底是评论的重要支撑。要想把评论做深做透,就要用专业的眼光来做,牢牢把握“第一解释权”。 党报的基本读者是各级领导者、决策者,各层面的管理者、投资者、经营者和研究者,以及公务员、商人和专业人士。这些读者层次较高,大多希望通过阅读党报评论提高政治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如果党报做出来的评论读者看不懂,行家不点头,那就谈不上权威、谈不上舆论引导。 以情动人。党报要在评论中体现人的情感诉求,努力寻求新闻报道与读者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的结合点,评论语言要真实生动,处处有感而发。根据“三贴近”的要求,评论的“情”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具体要求,没有了“情”的评论,是空洞无物的说教,既不符合新闻规律,也引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党报评论应该更加注意用符合人性、符合人们生活情趣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使评论读起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以新抓人。“新”就是选择从未有的角度进行评说,以客观和理性的态度看待问题,多提建设性意见。党报评论不仅要站位高,还要角度新,如今不仅新闻有同质化,评论也有同质化倾向,针对某一新闻题材,写出来的评论往往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一篇评论的“新”主要是以“精辟”、“独到”抓人,说别人之未说,见别人之未见。 党报评论的规格往往代表着对重大主题、重大事件的关注程度。因此,党报的评论基本上是高论调、高姿态,特别是社论和本报评论员文章,但它往往容易缚住评论员的手脚。改变评论员文章太过死板、官样文章气息重,没有太多创新的弊病,就要大胆予以创新,从小处破题,以小见大,注意评论的细节和关键。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新闻评论部)
商丘学术期刊网:,这是商丘市本地的学术期刊网站,可以发表各类学术论文。中国知网:,这是一个包含大量学术论文的数据库,可以检索到商丘相关的期刊和论文,也可以提交论
2010年1月13日,就河南省2009年度荣获25项国家级科技奖励接受《河南商报》专访,14日该报刊发一个整版的采访报道。1月25日,列席河南省“两会”,并就省
评职论文一定要仔细研究单位的评审文件,根据单位的要求来发表论文。如果你们单位认可报纸论文,那就可以,如果不认可,那就没用了。
山西日报,慢慢来。
继六号线二期工程施工6标于今年2月28日动工后,各标段工程相继传来喜讯,施工2标已于近日动工,施工3标已完成基本前期工作,计划5月份动工。据了解,6号线二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