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自在的GUCCI
已接受是Accepted,待发表是in press。一般文章是先接受,但是并没有定稿,一旦文章定稿了也让作者查过proof,签了版权协议什么的之后就是in press的状态了。这之后就是排队等着排上页码发表出来了。很多这种in press的文章是在网上可以检索到,暂时没有分配卷号和期号,等一段时间出版的文章。
不让一个字注册
为什么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难以在CNS杂志上发表文章呢,哪怕是一篇短短的通讯?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力或没有条件做出CNS级别的成果。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答案远远不止这一条。本文就来谈谈主要原因之外的原因。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绝不是调侃,文中观点是和几位朋友私下交流后达成的“共识”。 (一)CNS文章是CNS俱乐部成员的玩物 CNS上到底有哪些工作?CNS上的工作包括三类:(1)少数顶尖水平的工作,(2)少数垃圾水平的工作,以及(3)绝大多数“普通”水平的工作。对于第一类工作,全球各学科平均每年不会超过10项,那是天才型牛人的专利。对于第二类工作,也许有很多人不认同。不管您认不认同,在CNS杂志上确实有不少工作是垃圾,包括造假、纯粹为了新闻效应而徒有其表的工作等,近来NS多次撤稿风波足可从侧面说明这一问题。当然,不可否认,即使是垃圾,那也是贴了CNS标签的高档垃圾。CNS杂志文章的主体属于第三类工作,即绝大多数文章都属于“普通”水平。注意,这里所说的“普通”水平不是指和二、三流杂志上的文章水平相当,而是指每年全世界达到这种水平的研究有很多,多得只能用“普通”来形容。 对于第一类顶级工作一般人是做不出来的,所以,绝大多数牛人都只能做第三类工作。由于这类工作的数量多得远远超过了CNS的饱和刊文量,这就出现了问题,那就是CNS杂志到底该发表谁的文章?通常来说,即使是同样达到了CNS的“普通”水平,除了极少数文章之外,CNS一般不会考虑那些从来没在CNS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的作者,因为在CNS编辑手里,从来都不缺优质稿源,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曾多次在CNS杂志上发表过多篇论文的知名作者在排队等着发文章。 对于CNS文章,不加入CNS俱乐部是很难发表的,毕竟CNS文章主要是CNS俱乐部成员之间相互把玩的东西,只有俱乐部成员才拥有向CNS灌水的权利。即使您也做出了同样水平的成果,甚至水平还稍微高一点,但如果您不是CNS俱乐部成员,您几乎没有机会把自己的成果发到CNS杂志上。 中国每年都有巨量的稿件投向Cell、Nature、Science,除了少部分“漏网之鱼”,非CNS俱乐部成员都几乎无一例外地在编辑这一关就给kill掉了。即使是侥幸通过了编辑关,稿件还是要送到CNS俱乐部成员手里,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一看您不是CNS俱乐部的成员或熟人,想通过?门儿都没有!显然,很多有能力做出CNS级别成果的中国学者还没有认清CNS俱乐部成员之间互相玩灌水游戏的本质,时时刻刻都在一厢情愿地做着阿娇梦——很傻、很天真。 从整体上看,中国学者平均水平相对较低是无庸置疑的,但是,由于中国学者的数量巨大,能做出CNS级别、甚至做出超过CNS平均水准研究的人还是有很多的。您还别不服气,即使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单位,像什么新乡医学院、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等都不止一次地出过CNS级别的研究成果。不过,虽然大陆学者每年可以做出不少CNS级别的研究成果,但因为学界有一部分老鼠屎作祟,再加上媒体推波助澜地将屎的臭味放大,使得大部分无辜的中国学者都跟着“被祸害”了,在国际同行面前背上了臭名声。由于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名声太臭,同样水平的结果,其他国家的学者可以相对容易地发表在CNS上,但大陆学者却鲜有这种机会。 (三)中国人进入CNS俱乐部的途径 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加入CNS俱乐部的途径有三: (1)拥有傍CNS大牛的经历。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一定要进入世界知名实验室,进入那些CNS俱乐部成员领导的牛实验室。为了保险起见,最好要多进几家CNS级别的实验室,并且还要表现出色,能有几篇第一作者的CNS文章出来,一定要给CNS级别的大牛留下美好的印象。一旦有了这种傍CNS大牛的经历,您再在国内做出CNS级别的研究就能相对容易地获得他们的认可了。放眼望去,国内多数大牛几乎都是走的这条路线。 (2)做天才。当然,天才不是您想做就能做的,那得在您还未出生的时候就要悄悄用面包和葡萄酒贿赂上帝,求他把您变成天才,从而让您能做出真正开创性的、可以折服全世界的伟大研究。但要注意,绝对不要在上帝喝醉的时候贿赂他,万一他在酒精中毒状态给您整出个孟德尔式的超时代的天才,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读懂您的伟大研究,那您就有惨了。 (3)如果您不是天才,也没有傍CNS大牛的经历,有没有机会进入CNS俱乐部?有!那就是批量做出能在CNS杂志上发表的成果,但您要委屈一下,先在PNAS等二流杂志上发表你的系列研究成果,等待CNS俱乐部成员的良心发现。如果您经常在二流杂志上发表一流的成果,次数多了,CNS俱乐部成员就会良心发现:这家伙真有才,他的文章要是署上我的名字,肯定120%在CNS上发表了。一旦有了这种印象,他们就不好意思再残忍地拒绝您了,这么牛的家伙应该让他加入我们了!可是,您有批量做出CNS级别成果的能力么?注意,这里说的是批量。鉴于中国科研人员的基数巨大,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应该还是有的,不过,即使有数量也应该不会太多,甚至只会是凤毛麟角。
兔兔水桶腰
客观原因刊社方众所周知,核心期刊都是基于影响因子评选出来的,在千千万万的刊物中,想要评上核心期刊本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此,许多刊物在评上核心期刊后,为了爱惜自己羽毛,提高在圈内的声誉,更会注重文章质量,在选稿的时候就会更严格。文章质量较差或一般的,多半就过不了审了。甚至有的刊物会为了提高影响因子,而选择减少载文量。降低分母或增加分子,都是编辑部会采用的手段。作者方随着社会发展,做学术的人如同雨后春笋,发核心期刊不再是高校老师评选的专属需求。越来越多的单位评职称要求发核心,硕博毕业也要求发核心,甚至有的高校申请奖学金,都需要发一篇论文。为了完成这些刚需,大家都铆足了劲想“冲一冲”核心期刊,然而核心期刊数量有限,竞争却如此激烈,供小于求,对文章质量的要求就又高了一点,自然发表起来就更难了。资质要求前面说了,想发核心的人越来越多,供小于求,刊物方自然会提高各方面的要求。单位好坏、职称高低、过往发文质量等等,都会被列入考虑范围。因此,高职高专单位想要发核心的话,也是比较难的。除此之外,许多期刊也越来越偏向于接收有课题和基金的文章。发表费用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核心期刊版面有限,因此版面费就不是一笔小数目。再加上审稿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力,隐形成本也比较高。为求稳而托关系找熟人发表的话,又是一大笔关系费。审稿速度本来审稿流程就很繁杂,再加上作为核心期刊,对稿件的质量把握更加严格,审稿时间只会长不会短。并且在专家外审这一环节,还得看专家方面的工作安排,如果遇上忙的时候,审稿时间就不得不往后延长了,更何况一篇稿子不止送交一个专家外审。其次,近年来学术造假的问题频繁登上各大媒体新闻头条,引发了不小的风波。国内核心刊物的编辑部在审稿的时候更加不敢怠慢,力求细致严谨。种种原因列下来,审稿周期必定不会短,加上返修的时间,再遇上个熟人“插队”,很有可能录用后的排刊期都在一年后了。
论文发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论文的发表对个人来说是非常有利的,首先个人在晋升职称的时候是需要论文做基础的,如果能够成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就能够升到高级职称,除此之外
各个省份都有自己规定的晋升时间,每每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就会几家欢喜几家愁。论文是晋升加分项目的一大项,并且对于期刊级别,数量都有要求。具体的要求希望医护工作者都
已接受是Accepted,待发表是in press。一般文章是先接受,但是并没有定稿,一旦文章定稿了也让作者查过proof,签了版权协议什么的之后就是in pr
已接受是Accepted,待发表是in press。一般文章是先接受,但是并没有定稿,一旦文章定稿了也让作者查过proof,签了版权协议什么的之后就是in pr
核心期刊的发表为什么会这么难?核心期刊就是一个领域里头的核心期刊,它的发表含金量很高,所以肯定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