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11

就是不高兴
首页 > 论文发表 > 国外教育学博士发表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莫小小爱吃肉

已采纳

您好,您是问关于法国教育学博士的具体什么问题呢?还有问题可以去问问中青留学

299 评论

lucaminiya

如果你想咨询,就要去中外留学办事处去咨询

175 评论

lostangelus

美国教育的论文篇三:《论早期美国总统与美国教育》 摘要:美国教育的发展令世人瞩目,美国教育的发展与美国民主进程有着很大的关系,也与历史上历届总统的努力分不开。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早期美国总统对美国教育和民主建设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养成公民民主意识;初建联邦教育体系;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民主的政策建设。 关键词:美国教育;民主建设;总统 作者简介:赵玉闪(1963-),女,河北衡水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北京102206)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因此,美国的教育史既无东方古国的神秘与悠远,亦无西欧远溯至古希腊、罗马教育的漫长与深邃。没有欧洲教育的移植,就不会有美国早期教育的萌芽;但同样毋庸质疑的是,如果仅仅是欧洲教育的移植而无美国教育的创新,也不会有今日之美国教育。“从英国于1607年在北美洲开始殖民,至今仅三百余年,一片莽莽荒原竟然成为世界教育超级大国,被众多学者称为人类教育史上的奇迹”。[1]这一奇迹的实现与美国早期总统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无论试图借鉴美国教育的外国学者,抑或美国自己的学者回首“美国教育以三百余年走过了欧洲国家千百年走过的道路”[2],都不能忽略美国教育初建与发展过程中多届总统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和贡献。 美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建设民主国家的重任决定了美国总统围绕民主这个政治主题来创建和发展美国教育。在这个主题之下,早期美国总统对美国教育建设基本上侧重于三个方面:养成公民民主意识;初建联邦教育体系;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民主的政策建设。 一、教育是民主的工具 美国建国初期的目标是建立健全民主制度,而培养公民意识是建立民主制度的前提。因此,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任期1789~1797年)、杰佛逊(Thomas Jefferson,任期1801~1809年)等共和国的缔造者都一致认为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的工具,是建立民主国家的基础和关键。开国总统华盛顿也是热心教育的总统。他曾倡议建立国立大学,为国储才,并立遗嘱捐赠资产促其实现。华盛顿的理想是:“在这所大学之中,使来自全国各地青年得受艺术、科学和文学的陶冶,在他们青年时代就建立起彼此间的感情,养成了他们的习惯,使他们团结一致,使全国各地青年结为一体,从而逐步地理解到全国各地互相敌视和矛盾是没有理由的。”[3]他和随后的几任总统都有意在首都创立一所兼有学术和政治意义的学府。尽管因种种原因华盛顿的理想未得实现,但他于1790年在国会咨文中诚恳地告诫说“在任何国家,知识都是增进人民福利的最可靠的基础”。[4]他在1796年卸任总统职务的告别演说中讲道:“请把传播知识的机关培植起来,并把这项任务当做极为重要的任务。因为政府既依靠群众意见来施政,群众就必须受到启发而免于愚昧。”[4]他殷切希望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把提高学校水平、传播知识作为首要问题来抓,目的依然是要通过教育发扬民主。 杰佛逊同样是教育事业的呼吁者和争取者。1779年,他建议弗吉尼亚议会将威廉-玛丽学院改为州立大学,但未被通过。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说:“比一切更为重要的,是我希望人民都受到教育。因为我相信最安全的保障人类自由的方法是使人民都有善良的思想。”[4]杰佛逊同样认为建立公办学校体系旨在为民主发展教育。他写到:“我们相信,防止暴政的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尽可能启发全体民众的头脑。”[5]他又说:“在一个文明的世界里,企求一个国家,一方面是无知的,一方面是自由的,事实上是办不到的。”[6]詹姆斯・麦迪逊总统(James Madison,任期1809~1817年)也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他指出:“真正成为自己统治者的人民,必须以知识赋予的力量来武装自己。”[6]詹姆斯・麦迪逊在国会咨文中反复重申教育为民主服务的主题。 很多知名人士也强烈意识到教育对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物理学家和独立宣言的签署者本杰明・软什于1787年给费城的公民写了一封信(该信发表在《独立的盖兹蒂尔》杂志上),强烈要求穷人孩子免费入学,他担心未受教育的公民会损害新建立的民主。他认为:“无知、堕落的民族不会长久,也不会幸福。”[5]他的这种观点得到了同僚们的认可。由此看来,教育首先作为民主的工具或手段,引起总统们对教育格外重视。 从19世纪直到20世纪早期,美国总统对教育的兴趣主要集中在通过教育培养公民意识。不过,从林肯(Abraham Lincoln,任期1861~1865年)签署旨在支持农业的《毛雷尔法案》直到20世纪早期,伍德罗・威尔逊总统(Woodrow Wilson,任期1913~1921年)才开始意识到在一个工业化国家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联邦教育体系及其管理机构的政策变化 1.教育地方分权体制的确立 建立美国教育体系是早期美国总统一个从未间断的重要任务,他们对于移植过来的欧洲教育的美国化表现出高度的清醒,主张要有分辨地吸取别国之长,把美国的教育和欧洲封建教育划清界限。美国教育领导分权制的确立实际上就是在早期美国总统教育政策的两难摇摆中形成的、极具美国特色的教育管理体制。建国初期,曾有人主张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采行中央集权制;也曾有人主张防止中央的权利集中,采行分权制。在教育事业的领导管理体制上,有人主张建立统一的国家教育制度,把地方设的学校、县设的文实学校、州立的学院以及国家的大学完全归纳于一套内容广泛的组织之中。其上设置教育部负责统辖,教育部又在各州设置代表,负责各州的教育领导事宜,从而使相同的学校都有同样的课程、教科书和要求达到的水准。他们认为,这样便能保证教育事业的成功,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改良。这将使幅员辽阔的国家的公民养成联邦统治下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有人主张分权制。他们认为中央垄断政权过多,一旦成为暴政,是可怕的。中央统得过甚,便会失去因地制宜的灵活性。这些争议使得美国于1787年制定的联邦宪法中不曾提及教育问题。数年之后,才于1791年的宪法修正案(即《人权法案》)中,在第10条内规定:凡宪法不曾赋予联邦而又未曾限制划归各州的权利,都属于各州或人民的权利。教育恰恰是既未赋予联邦又未限制由州举办的事业,从此便属于各州的职权。教育领导管理的分权制从此便正式确立。这种富于适应性和灵活性的体制为以后美国教育自由而健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联邦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立 美国南北战争后,从小学到大学,各级教育发达;从北部到南部,各州教育发达。学校众多,学生众多,教授众多,教室众多,设备众多,经费众多;与此同时,出现了众多的矛盾和问题。州和州之间、各州和联邦之间都需谋取协调配合。联邦在教育领导方面虽不能集权,却不得不与日俱进地加紧过问教育和处理教育事宜。联邦教育及设立联邦政府领导管理教育事务的机构就摆到了美国早期总统们的议事日程上。 在美国建国之初,这种急切需要就被人们意识到了。开国元勋华盛顿呼吁建立国立大学于首都,它既是培育人才的学府,又承担全国教育建设和指导的责任。历经了将近百年之久,1866年美国各州和各城市教育厅局长协会举行会议时,俄亥俄州教育厅长怀特曾提议建立联邦教育局。同时,当时该州国会议员加菲尔德在国会提出在中央设教育署,任务是负责收集各州和各地区教育发展的统计资料,交流全国教育组织领导、学制和教学方面的情报。1867年3月2日,该议案以极少量的多数票通过,随即于联邦设立教育署,由总统任命署长,署长仅系总统佐理人员,不属于内阁成员,每年由署长向国会提交教育报告。但是,由于反对派顾虑教育走向集权,教育署成立的次年既缩减署中职员人数,又大大削减署中的经费开支。1870年,独立设置的联邦教育署改称为教育局,隶属于联邦内政部。1939年,联邦政府调整机构,教育局又脱离内政部,改为联邦安全部所属,在美国教育协会等呼吁下又改为联邦教育局。直到二战之前,无论是教育署,还是教育局都不曾对全国教育发挥较大的领导和管理作用。 然而,教育署和教育局的职责从整体来看仍是逐步扩充的,规模是逐步扩大的。1867年初成立时,署中仅有人员5人,到二战前已经增至500余人,管理的项目日趋增多,逐渐成为拥有多种职权的中央教育领导机构了。1953年,联邦政府成立卫生、教育、福利部,教育局随而改为该部的教育总署。1976年国会参议院才通过设置联邦教育部的议案,俾能制定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大计,并对于全国处于分散状态的教育工作进行协调。同年10月,成立联邦教育部的法案终于由卡特总统(James Carter,任期1977~1981年)签署,联邦教育部乃得成立。 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任期1929~1933年)是在联邦教育机构变迁过程中值得一提的一位总统。他试图把教育署提高到内阁的地位,达到部级。他所提出的第一批议案之一是任命一个国家教育顾问委员会,由50位教育家组成,考虑国家的教育政策。1929年,在对国会的首次咨文中,胡佛陈述道:“鉴于 对联 邦政府应该实行的教育政策存在很大的分歧,我任命了一个由重要的教育协会的代表组成的委员会来调查并提供推荐。”[7]胡佛还说,重新组建教育服务部门是必要的。胡佛的国家教育顾问委员会签署了一个引起争议的报告。此报告要求中央政府加强而不是放松对教育的控制。由于在美国历史上出现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许多复杂的问题不断涌现,致使胡佛无瑕顾及他感兴趣的教育问题。 三、关于受教育权利与教育民主 在创建美国教育的进程中,从制度上逐步实现并保证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应该说是美国教育史上极为精彩的一幕,当然也是极为漫长的一幕。总统们很早就从许多方面来思考逐步实施平等的教育。杰佛逊是这方面最积极的倡导者,并领导与推动了多项教育改革。为实现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推动教育民主,由于在任前后为教育事业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他被誉为“教育总统”。应该说,个人经历使这位总统对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坚定执着的建设意识。杰佛逊集学者、建筑学家、语言学家和考古学家于一身。他用“如饥似渴”来描述自己的求知欲。他是这样来概述自己的教育哲学的:“良好的教育会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开阔人们的思维,为议会指明方向,为工业提供指导,并能增强国力,繁荣社会,幸福百姓。”[8]因此,教育应是普及的、民主的。 在关于受教育的权利方面,杰佛逊建议女孩也有上学的权利。他力主消除教育上的性别歧视,使男女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他重视教育的意识和建设教育的举措是超前的。他在弗吉尼亚州的学校规划在当时也是激进的。杰佛逊广泛普及科学的计划被当代学者称为美国公共教育史上最富有创新观念的建议。 杰佛逊对于教育民主进程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建立公立的、免费的、面向大众的学校,并通过选拔机制来保证学生均等地进一步深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杰佛逊曾建议在弗吉尼亚州建立100所前三年免费的学校,然后设立十所文法学校。在文法学校里,学生应缴纳学费和伙食费,但是那些优秀的、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可得到一定数额的奖学金。获奖学生的名额是有限的(按杰佛逊的说法应为20名),以便发现最有前途的天才学生,进入威廉-玛丽学院深造。由于种种原因,杰佛逊的计划在弗吉尼亚州没有成为现实,但公立学校的概念却保留了下来。 消除种族歧视同样是美国教育民主进程中的里程碑。作为总统,倡导黑人教育应该是林肯最富建设性的突出贡献。《独立宣言》宣称,人生来是平等的,但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如华盛顿和杰佛逊都是大 种植 园主和大奴隶主。华盛顿主张维系奴隶制,而杰佛逊虽然在起草《独立宣言》时曾抨击奴隶制,但也是废奴的缓进派,后因南方种植园主和北方奴隶商的反对而改变态度。在《独立宣言》中根本未涉及蹂躏民权最甚的蓄奴制。以后在联邦宪法中竟然允许20年内不限制买卖黑人。19世纪20年代兴起的废奴运动历数奴隶制的罪恶,呼吁解放黑人。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总统于1862年6月19日颁布了法律,在美国实行禁止奴隶制。继而,与同年7月22日宣布了《解放黑奴宣言》,规定从1863年 元旦 起凡参加叛乱的南方各州种植园主的黑人奴隶获得解放。与此同时,政府还建议北方在战后进行这项改革。1865年国会批准了《宣言》的内容,成为联邦宪法的第13条修正案。1866年又批准了联邦宪法修正案,规定:“凡在美利坚共和国出生或划归美利坚共和国而受其管理之人,都是美利坚合众国及其所居之州的公民。”[9]这样美国黑人的公民地位就确定了,随而各州宪法确认了黑人受教育的权利。黑人受教育权利在法律上得到肯定乃是历史上新的一页。然而,时至今日,美国黑人仍然在为获得真正的平等权利而奋斗。 1862年林肯签署的《毛雷尔法案》在美国教育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此以后,美国教育和经济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毛雷尔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便由联邦政府拨给土地三万英亩,可用其收入作为开办工、农学院的基金。这种学院一般修业四年,培养发展所需专业人才。由于它适合当时生产发展的需要,很快培养出大批人才,同时也做出了一定的学术贡献。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就是这时建立起来的理工科高校。《毛雷尔法案》公布前美国州立大学不多,法案公布后州立大学迅速增加,对美国工农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另一种倾向,便是在欧洲世俗大学重视学术水平的影响下,美国也努力发展专重学术研究的大学。 从根本上说,《毛雷尔法案》也是平等主义的延伸,它向下等阶层的学生打开了大学之门。此外,《毛雷尔法案》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赠地大学的建立是同传统的局限于学术研究观念的分离。美国服务性大学的发展使象牙塔中开放的花朵能在农业市场中结出累累硕果。 “进步教育家”威尔逊总统是美国教育民主化进程中又一位重要的总统,他把教育民主化的进程推进到师生民主关系的建设与民主生活的保障上。他提出了两项重要改革,使他博得了“进步教育家”的美誉。第一项改革是实行导师制。威尔逊认为,单靠课堂教育和考试来训练学生是不够的,主张增加学生与导师的接触机会,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这一改革使普林斯顿大学成为许多大学的楷模。第二项改革是关于改组大学学生整个生活的计划。威尔逊设想根据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模式,把全校分成若干“生活区”,以使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加强交往,主要想消除富豪子弟与普通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界限,以利于他的导师制的贯彻。这也反映了他的民主思想。威尔逊坚信19世纪关于教育为民主服务的信仰。19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高峰期,威尔逊反复向全国的教师陈述这一观点。他提醒教师们说,爱国教育始终是美国学校教育的责任。他恳请他们对政府的基本原则能够深深地理解。对威尔逊来说,美国是民主之火的保持者,既然这个国家必须主要依赖于教师来教育国家的新一代,因此,他告诫全国的教师说:“在你们的教育下,孩子们应该理解严峻的责任和至上的荣幸,这些都属于美国,美国是世界民主规则的主要的解释者。我们相信,只有这些民主规则是唯一的力量,它能够消灭世界上的所有的不平等,并给人类带来和平和幸福。”[10] 四、结语 综上所述,美国总统对教育的科学决策是促进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美国教育的水平与早期美国总统民主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美国的建设目标是建立健全民主制度,而培养公民意识是建立民主制度的前提。因此,自华盛顿开始,美国总统就注意培养公民意识。最初总统对教育的兴趣主要集中在通过教育培养公民意识。但到20世纪早期,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开始意识到在一个工业化国家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之后相应的教育体制逐渐发展。而今美国成为世界上教育发达的国家。 参考文献: [1]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 [2]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 [3]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41. [4]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42. [5]Maurice R.Berube.American Presidents and Education[M].Greenwood Press,1991:14. [6][台湾]徐宗林.西洋教育史[M].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2:675. [7]Maurice R.Berube.American Presidents and Education[M].Greenwood Press,1991:27. [8]Maurice R.Berube.American Presidents and Education[M].Greenwood Press,1991:18. [9]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35. [10]Maurice R.Berube.American Presidents and Education[M].Greenwood Press,1991:26. 猜你喜欢: 1. 浅谈美国大学教育的相关论文 2. 有关美国教育的英语文章 3. 美国教育制度的探讨论文 4. 美国家庭教育的相关论文

157 评论

洋洋和洒洒

相对于整个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数量显得很少。目前,全国高校在校硕士生总数大约82万人,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生总共只有600多人,而2004年仅某一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招收硕士生就达213人。 日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在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发言时表示,尽管高等教育博士点越来越多,但高等教育研究的水准仍有待提高;相对于中国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来说,高等教育研究仍不够“强势”,无法将之导向良性发展。 高等教育研究不够强势 高等教育研究由来已久,梅贻琦、张伯苓等教育家很早对高等教育的目标、管理体制、教学改革等提出了具有影响的见解和主张。不少高校对高等教育研究也较为关注,但当时的高等教育研究多附属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之下,真正把高等教育研究从教育学大背景下挑出来,作为专业门研究对象,已是20多年后的事情。1978年,厦门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前华中工学院等也相继成立了专门的高教研究机构。 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将高等教育学列入其公布的学科、专业目录;1984年,由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主编、九位专家合作编写的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学学科正式确立。 全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和以高等教育为方向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硕士点有近百个。潘懋元估计,从1986年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点设立至今,获得高等教育硕士学位的人数在1000人以上。潘懋元称,全国每年发表的高等教育专业论文100篇以上。高等教育研究相关刊物也很多,如《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高教出版信息》等。“但这并不代表高等教育学科就很繁荣了。”潘懋元说。主要表现在硕博点设置和高等教育从业人员研究能力上。 2003年以前,全国只有4个高等教育学博士点,分别在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第九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后,清华大学、苏州大学、湖南师大新增了高等教育学博士点。从1998年至2003年,全国共有高等教育学专业获博士学位者185人,最近3年,这一数字已有了新的增长,但尚未有详细的统计公布。 相对于整个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数量显得很少。目前,全国高校在校硕士生总数大约82万人,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生总共只有600多人,而2004年仅某一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招收硕士生就达213人。 即便是根据国务院学位办颁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来计算,以总数除以382个二级学科,则平均每个学科应该有2100人左右,那么高等教育学显然处于“冷门”状态。 据记者了解,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的人员在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包括高等教育研究发展初期从其他领域内转型过来的研究者、高等教育学毕业生以及有志于高等教育研究的人员。一些转型过来的研究者虽然具有理工科和一定职位的背景,但真正对高等教育研究有深厚知识储备并深刻了解当前高等教育现状的教育家可谓不多。 另外,“中国高等教育学博士论文中真正有分量的很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界资深人士透露,在他所检阅到的高等教育学博士论文中,鲜有联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问题、高等教育过程中实际遭遇的问题的“有分量”的论文。甚至有不少人把国外的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论文的观点引入到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以此立论;更有人原原本本把别人的观点、框架、论述直接“拿过来”。 据他称,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也成问题,“特别是很多教师人文素养不够,无法很好地启发学生”。目前,一批有经验的高等教育研究的“大家”、“老先生”基本都退居二线,从国外回来的教师还未得到很好的教学锻炼,1999年扩招后集中增加的新教师对高等教育现状并不了解,理论素养也有待提高。 此外,资源共享、信息交流不畅,研究的规范性不强,研究成果的评价机制不完善等等,都是高等教育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研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主要是对高等教育研究不够重视。”在一次高等教育研讨会上,周远清批评说:“大学里什么都研究,就是不研究自己。这是非常奇怪的现象!” 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目前还不是很成熟,潘懋元说,在国外,严格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研究被看成专业领域,只有当这一领域的研究出现了标志性的著作和权威人物,并形成了连续性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研究方法时,才构成设立一门学科的条件。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是在理论尚未成熟的情况直接以学科出现的。 1957年,厦门大学教育学教研室编写了一本《高等学校教育学讲义》。同年,潘懋元就提出创建高等教育学科的设想。然而直到1978年,才在厦门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研究机构;1983年,高等教育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列入其公布的学科、专业目录。 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逐渐升温,硕士点、博士点越来越多。但即使如此,高等教育研究的被重视程度仍低于其他热门应用学科。 教育研究杂志社主编高宝立也在他的文章《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展、问题与前景》中谈到,有的行政领导仅仅把高等教育研究单位和人员当做写作班子,并没有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研究应有的社会作用。 国家对高等教育学课题的投入经费不足也是一个问题。潘懋元说,高等教育研究资金非常有限,横向课题申请到的经费多为10万元、8万元,学校也拿不出多少研究经费作补充。 另外,研究者与政策制定者的沟通也成问题。潘懋元说,在一些重要领域,教育部请专家学者组成学科指导委员会,形成行政部门与学科建设的直接沟通渠道,对本学科建设相关政策的制定有良性促进,但是,高等教育研究方面还没有相关的机制。 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界资深人士认为,目前高等教育研究中仍以行政决策为主,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并没有去依靠高等教育研究者。 另据潘懋元说,一旦获得教育学博士点授予权,无论该校是否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和研究人员,仍可以建立教育学科之下所有二级学科(包括高等教育学)博士点。因此,建立博士点并不能证明其专业研究、教学力量已经达到了授予博士的水准。设立高等教育学博士点的初衷本是重视高等教育研究,目前的浮躁现象却与之相违背。在缺乏经费、人才培养重量不重质的大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质量提高还有很大的空间。 系统理论起到预警作用 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把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纯理论为主;另一种认为高等教育研究乃是一个领域,以问题研究为主,这包括校院研究、体制问题研究等。 北京师范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周作宇介绍,该所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比较高等教育四个领域,以理论研究为主。 有些高校侧重高等教育研究联系实际。主要从事教育政策研究、本校管理决策咨询及研究生培养工作。从教育经济与管理及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与实际相关的专业来进行高等教育研究。 这些研究常较多关注本校决策、管理的实际进行研究。其高等教育专业硕士、博士毕业后进入本校各部门,参与到本校的政策制定、教学管理等各种岗位建设之中。 高等教育如何发展,发展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如何解决,最终依托于高等教育研究。“与其看到一个问题,拍拍脑瓜子解决一个问题,不如把理论体系好好建设起来。” 潘懋元认为,高等教育研究决定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方向,对国家高等教育决策起着参考、顾问、咨询的作用,理论体系的构建将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师队伍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并且,从现有问题抽象而成的体系的理论可以起到预警的作用,防止高等教育走弯路、走回头路。他建议,应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研究的投入,加大培养专业人才的力度,并形成宽松的创新环境。亚利桑那大学高教所的研究内容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所师资阵容强大,教学研究成效卓著,被美国新闻及全球报导杂志评为全美排名第八的高等教育研究所。 该所虽然仅有8位专任教师、2位合聘教师,但除其研究领域相当有弹性外,教授的研究也相当强调团队合作,经常提出合作性的研究计划并共同发表论文。该所的研究方向虽分为下述六个领域,但彼此涵容、相辅相成。 学生事务:旨在探讨大学学生事务之专才,从社会、组织、人类发展等各种理论观点,探讨学生事务的重要议题,如:学生发展、组织、继续修读情况以及学习成果。 小区学院:针对小区学院的运作与功能进行深入探讨,主要包括:小区学院组织、领导、雇主、受雇者关系、教与学以及任务与目标等议题。 财务:针对高等教育机构与非营利组织的经济与财务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该校管理学院进行合作,特别是在经济学领域上。探讨议题包括:学生奖助政策、学生对价格的反应、经济趋势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捐款人行为以及预算编制过程中的政治角力等。 科技政策:旨在探讨机构内、地方、州级、全国以及国际性的政策规划与制定过程,以及研究重点为探讨影响高等教育政策的各种政治、经济、组织与社会因素与趋势,并了解高等教育学生、研究者与行政者如何透过行动,影响高等教育与科技各种相关政策。 组织与行政:本领域的主题包括:政策制定、组织行为、组织变革、策略性规划与组织再造、管理、政策执行、组织社会学、组织中的性别议题以及组织文化与政治经济学。旨在针对影响高等教育组织与系统的各种内部与外部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进行探讨,以期有效改变高等教育组织运作的效能。 大学教学:探讨各项有关课程发展、教学方法、教学科技的议题以及如何提升大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综合而言,亚利桑那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强调高等教育研究与实务间的对话,以致能培育出该州及全美,甚至其他国家的教师、教育专业工作者与研究人员,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担任领导角色。

274 评论

素颜~红太狼

我先告诉你一下法国的教育体系一、法国国家学位综合大学按照法国国民教育、研究与技术部的标准和规定的资格颁发国家文凭。所颁发的国家文凭需由国民教育部所署官员的签名。国家文凭上,应该有学院院长或大学校长和大学所在大区的教育部负责官员的签名,二者缺一不可。获取国家学位需要攻读学员有全日制留学经历(正常攻读学制的50%时间需是留学经历,且需要出证明)二、法国大学文凭(DU)法国的综合类(公立大学)本身就获得国家授权,可以用不同的名称-例如:“大学文凭(DU)”或“大学高等学业文凭(DESU)”等-颁发各种水平层次和学习年限不尽相同的校颁文凭,(但是文凭的颁发必须经过学校证书评估委员会严格的审定和批准,否则是无效文凭或项目);这类校颁文凭由各综合大学或为反映学校的特殊专业定向,或为满足某一地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特定需求而设立。尽管它们不属于国家统一文凭,但同样得到法国教育法相关条款的保护和认可,并不影响实际社会使用。校颁文凭上,应该有学院院长和大学校长签名三、法国综合大学的工程师文凭工程师文凭为国家统一文凭,它相当于新制硕士学位(Master)。文凭颁发需全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的监督检查,以保证这一文凭的质量。法国的工程师文凭课程原来通常是由高等专业工程师学院承担的。为了把这一高层次的职业化教学纳入综合大学,某些大学也设立了工程师培养课程。课程教学由大学所设的完全符合高等工程师专业学院资格标准的内部机构来承担。例如:巴黎十三大的大学工程师学院,颁发电讯、材料、软件工程和运用数学和科学计算这4个专业的工程师文凭。四、法国商学院文凭在法国,硕士学位不是什么学校都能颁发,只有公立大学才能颁发国家硕士学位,而另外的高等教育机构,如高等商学院和工程师都有自己的等效硕士的文凭,这类学位在社会范畴使用中因为商学院与所在国商会和工商局的紧密关系,反而更受用人企业的认可和欢迎,欧美教育体系的多样性使得国家学位与校颁学位的区别更多的只是体现在学员需求,就读方式及学习预算的差异上,而不是学位本身的优劣性。法国商学院如果要颁发有效力的学位证书,需要得到法国国家商业管理文凭认证委员会的评估(La Commission d’évaluation des formations et diplômes de gestion 缩写CEFDG),只有达到其审核标准的学校才有资格颁发此类文凭。因为进入CEFDG需要严格的选拔,所以CEFDG学位在法国的就业市场相对其他学位有更多的优势,但是如果CEFDG学位学生想继续攻读博士,那么他还是需要一个硕士的毕业证才行。同样的,获得CEFDG认证的商学院项目跟我国教育部涉外信息监管网认可的法国商学院信息基本是完全一致的,监管网还特意提到了有很多商学院私自开设BBA或DBA项目,这些一般都是绕开了CEFDG(也就是这学校本身就在CEFDG查不到),当然也得不到监管网名单的保护。注:大概只有220所工程师学院和40所法国最好的高商学院能够有资格颁发得到CEFDG认可的学位。

147 评论

心赏198808

博士生毕业至少需要准备一篇sci论文,一篇可以说是最低要求了,大多高校的要求是1-3篇,所以一篇是必须有的,也有一些高校要求略高,有要求4-6篇的,这样的话发表难度是直线上升的,对于期刊的要求,有的高校对期刊影响因子有要求,有的则没有要求,有要求的,比较常见的要求是发表二区及以上期刊才行,或者要求刊物影响因子必须达到一定数值。

330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外博士发论文

    博士毕业需要至少三篇SCI论文。 各高校博士毕业要求是不一样的,但多数学校要求三篇sci论文,有些985大学要求必须在sci主刊发表论文,有些大学在子刊发表也可

    夏天的风kiki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国外博士论文发表

    看你申请什么学科的博士了,如果是理工科,那么自然是发SCI比较好

    小袅袅0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博士期刊发表国外博士论文

    一般是1-3篇左右。sci论文是博士毕业常见的要求,发表几篇,什么时候发表,是见刊还是检索等,会因学校不同而有差异。 博士就读的学校有很多,每个学校对于博士发表

    大胃王与王囡囡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教育学博士发表论文

    摘要: 基于对思辨与实证研究范式的分析, 探讨文献综述的特点及其与研究方法的关系, 指出研究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独特性, 所谓“文献法”不属于研究方法的范

    excellentpri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国外教育管理博士发表论文

    一般是1-3篇左右。sci论文是博士毕业常见的要求,发表几篇,什么时候发表,是见刊还是检索等,会因学校不同而有差异。 博士就读的学校有很多,每个学校对于博士发表

    耶丽芙小熊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