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依恋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于1854年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认为学习如果能满足学生的精神,并从中感受到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在学习上游刃有余。他的理论完全符合心理科学,因此,根据他的理论创造的各种课堂快乐教学法,在英国教育界普遍得到
奔向八年
中国古代以学论教,《兑命》曰“学学半”,已说明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现在我们都强调“双主”,而“双主”作用的发挥又非纯自然的,其中少不了以“主”促“使”这一环节,即如何通过教师的主导而“使”学习成为学生主体的主动行为,这是教学最基本的运行机制。至于快乐教学,尽管我们很难“回到定义上去!”但如果将此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上,并以此论教,尚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讨论。一快乐教学是愉快教育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对于上位概念来说,只要前面加上限制性或修饰性词语,若不属于非A即B的情况,其下位概念就是不科学划分的结果,并缩小了上位概念的内涵。事实上,实现学生的“乐学”,原本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如今提出的快乐教学,作为下位概念来说它缩小了教学的内涵,然而它却为人们所认同,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正说明了我们对原先的教学中所欠缺的问题,通过教学改革而找准了路。因此,快乐教学的提出无可非议,也不必在逻辑形式上去非难。应该说,快乐教学的提出,对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创设愉快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学习需要,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快乐教学的实质是什么?严格地说,快乐教学不是一种教学观念,也不是某种教学方法,它是基于正确教学思想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法思想(或称为教学法方法体系)。快乐教学教学法思想从属于基本的教学法思想——启发式教学法体系。它是启发式教学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运用,并更集中地更突出地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法体系的“情知交融”原理。一般来说,凡是能称之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都具有情感教学和问题教学这两个教学法因素。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充分利用情感的调节作用与动力作用,调动和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帮助他们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素质的教学。情感是一种基本心理过程,其表现及形成过程具有广义性。它的形成一是依据于一定的认识,也包括理想信念。由于主观认识不同,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也会不同,如能明确认识学习的意义,相应地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二是依据于需要的满足。人的需要是各种各样的,学习需要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直接兴趣也同时体现浓厚的情绪色彩,那么需要的满足则使人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三是依据于行为结果的反馈。如果学生在克服困难的意志行动中获得成功,这种成功的体验必然会反馈为一种愉悦的快感,从而增强信心。除上述三方面外,个体身体状况、环境及人际关系等也会影响情感。所以,非智力因素的主要构成如理想信念、兴趣、求知欲望以及情感,意志等,都是以情感为集中表现的。启发式教学不只是知识技能领域的教学操作,而首要的是“激情”,以“激情”促“启智”。快乐教学的主旨也于此,它的实施突出了情感教学因素,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以学习为乐而不把学习当作苦差使。问题教学是启发式教学的另一个因素,是用问题来启发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自主的智力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并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任何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教学要实现由不知到知、由不能到能的转化,对学生来说,就是从解决一个个问题开始的。在教学实践中,问题教学的具体运用通常有:一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探究学习、发现学习。二是利用解决问题的思路启发与点拨,以迁移原理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三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自己发现问题,尝试分析与解决。显然,这里又有一个“形式”与“实质”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如果)把快乐教学看作是一种“形式”,那么其“实质”就是知识技能的教学,通过创设快乐学习情境及氛围,以教与学的实践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事实上,情感教学与问题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地融为一体——即情知交融。一方面,以智力因素为主的求知活动有赖于非智力因素的支持,如同列宁所说的“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以及墨子所说的“志不强者智不达”等。何况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还有显著的补偿作用,如“勤能补拙”。另一方面,智力活动成功的反馈也大大有利于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如果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发现学习”而获得成功,其愉悦之情是不言而喻的。学而时习之,习有所得,不亦悦乎!所以,“情知交融”作为启发式教学法体系的基本原理,就是快乐教学的实质。二“乐学”是一种学习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出《论语·雍也》,我们在谈论快乐学习时经常引录。在这一经典名句中,如果我们去掉作不定代词或表停顿的“者”,就“知之”、“好之”和“乐之”而言,孔子用了两个“不如”将之连接,从而使这三者呈递进层次关系。并且从两个“不如”来看,在孔子的思想中明显有“抑此扬彼”的意味。应该说,这一名句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以此作为快乐教学的依据很不宜。用现代教育理论来分析,“知之”是指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好之”则是个性倾向性主要是兴趣的一种表现,它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两者均为学习行为的心理条件,并构成了个体的间接与直接的学习动机。从这个角度看两者是并列的,并且都可以导入“乐之”境界,只不过在个体身上动机呈现的强度有差异。另一方面,就“好之”而言,兴趣还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一般情况,学习对象不一定能引起学习者的直接兴趣,需要“知之”去形成间接兴趣。即通过学习实践,学习者不断去认识和明确其意义,逐渐形成对教学目的任务规定的原本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的兴趣,从而“好之”。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两者又有因果联系,并且,“知之”作为“好之”的前提,比只有单纯情绪色彩的“好之”作用更加强烈、更为持久。实现了“知之”和“好之”,就为“乐之”打下基础。学习者如能达到“乐之”的境界,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乐之”而不疲,从而不断满足外部要求和个体精神需要,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正是快乐教学所希冀的。当然,我们不是在“批孔”,但他把“知之”放在最低层次,应该说正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只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奴化教育的一种反映,何况以递层关系呈现的阐述,既不合辩证法又违背了学习心理的客观规律。因此,在快乐教学的实施中,就不能因强调“乐之”而贬低和忽视前两者。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加强学习目的教育,避免单纯兴趣主义倾向。着眼于“乐之”,以“乐之”为学习行为的最高境界,在“知之”和“好之”这两个基本手段上下功夫,方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成为现实。目前,快乐教学的实施主要限于小学阶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其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及学习兴趣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刚入学,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笼统、模糊,只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以当小学生为荣,以上学为乐。第二阶段,仍在小学低段,对学习目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宏观认识,如为将来参加“四化”建设而学习等,但尚未形成内驱力,另外,学科兴趣分化开始出现。第三阶段:小学中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独立意识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影响,课业负担等,学生中出现明显分化,部分学生开始“厌学”。在厌学的学生中,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反而倒退、模糊,对学习本身及学科内容也无兴趣。第四阶段:小学高段,由于教育效果和升学的“利益驱动”,分化情况有所改善,但仍有少数“厌学”。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学习兴趣(即“知之”与“好之”)直接影响着“乐之”与教学效果。因而快乐教学在此就不仅是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更重要的是学习目的的教育与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与培养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我学”是客观存在,它体现了外部对学习者的要求。问题是,如何使外部要求转化为一种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此又回到了上面所述的“情知交融”上。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习目的教育中,仅靠说教是无效的,需要激“情”引“知”(此“知”为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在学习兴趣的培养中,也不能脱离知识技能教学,需要求“知”激“趣”。激情激趣,情趣皆至,“我要学”便成为一种可能,从而“乐之”。三如何实施快乐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里很难提供一套可操作性很强的方法体系,但可喜的是,不少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的同志经过实践已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如果再进一步提高及推广,应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里仅对快乐教学的原则作一简述。实施快乐教学应遵循教学原则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但快乐教学有自身的特点,某些侧重点还有必要强调。这就是:1.教育性原则。这是基本的教学要求,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即在教学的同时强调思想教育。良好心理?
欧阳安Muse
适合学生心理状况和能力水平的适度紧张的教育和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高效率的教育和教学。健康的学校气氛的创设有赖于这样一种适度紧张的教育和教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一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鲁迅先生说过:“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要为儿童提供有吸引力、美的、实用的玩具,以唤起儿童的好奇心,促进他们智力发展。为儿童提供适应的环境必须包括生活、学习、游戏等几方面的内容,以使儿童的心理能和谐、均衡、全面地得以发展。少年儿童喜欢游戏,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儿童时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应该在乐趣中度过。然而,被称为“小皇帝”的独生子女的童年生活,并非是无忧无虑的童话世界,最近,100多名才读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们在接受北京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的心理测试时,回答“生活的是不是开心、是否无忧无虑”的问题时,大多数的孩子说“不”。负责这项“社会、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影响”调查的研究人员说,北京七岁儿童的社会、家庭压力已经很大。由此可见,现在的孩子们已经失去了“乐趣”。作为一名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现仅就“本文就如何增强儿童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问题略陈管见。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 乐趣
一、方法不当,顾此失彼
由于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和就业难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而导致“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分数第一”、“成绩至上”的精神包袱,更像一座无形的大山无情地压在“小太阳”、“小天使”、“小皇帝”、“小宝贝”们的身上。有些家长逼迫孩子从小就准备将来去“挤”升大学的“独木桥”。尽管上级再三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然而,任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提别重视升学率现象。教师晋级、评职称、评优评模、选先进、整顿、考核的主要依据仍然是所教学生分数的高低。“学生高分,教师受奖。”促进教育者只盯着考试分数。种种不利教学改革的因素造成当前仍有些教师常单纯的把“学习”与“刻苦”联系起来,过分强调“刻苦”二字,轻易地将“下苦功”和“高分数”划等号。常借用古人“头悬梁、准刺骨”等“苦读发”教训学生,将写有“一分辛苦一分才”、“学海无涯苦作舟”等条幅张贴在教室作为鞭策学生刻苦学习的座右铭。学习固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但是要“适度”,任何事物需要有“度”的限制,适度而止,苦过“度”,就要发生“质变”,顾此失彼。例如:1995年春季,某地区为了准备迎接各级“统考”,教师压力大,负担重。有些学校的师生起早贪黑,两头不见日头,每日在学校的时间竟然长达14小时(远远超过了上级有关部门规定的学生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教者用最原始的方法,教得麻木,高度疲劳。学生们在老师的“看护“下机械地死记硬背老师们炮制出来的复习题和答案。各种任课老师争抢着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被“灌”得昏头晕脑,教师却特别强调“背多分”。导致大多数学生“望学兴叹”,更谈不上对学习有什么“兴趣”或者“乐趣”了。“分数第一”、“成绩至上”的精神包袱压得孩子们没有欢乐、没有假日;逼得孩子们成为“啃书本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学生吃不好、睡不好、休息不好,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怎能提高呢?
学习也要劳逸结合,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实践证明:8-1>8(每天从8小时学习时间中抽出1小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学习效果反倒比整天8小时钻在书堆里苦读好)。
二、改革教法,培养能力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认真备好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寓教于乐(乐趣),寓教于戏(游戏),寓美育于各科教学之中。运用“多向交往”教学法,设法促使学生一同思考,创设一种能够进行课堂讨论的学习环境。作业少而精,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要大力提倡“快乐型”教学法,进行“愉快教育”,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接收教育,增长知识。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要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爱学”,变“学会”为“会学”。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据调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知识80%是在离开学校后经过自学摸索而获得的。
三、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教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寓教于乐”,把学生看课外书,看电视,游戏的时间还给孩子们。各科知识都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时代不需要不敢在班门弄斧、“封闭型”的“书呆子”,而是需要“多艺型”、“创造型”、“发展型”人才。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有选择的看有用的书和好的影视节目,要让学生看富有教育意义和专题节目及各种讲座。还要定期召开主题班队会,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举办夏令营。这样,便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视野开阔、积累丰富的学习资料,潜移默化地在愉悦中获得知识。
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我们不得不呼吁:关心下一代,把乐趣还给孩子们。童年更需要乐趣,学生渴望七色阳光。学校要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坚决克服,彻底改变“分数第一”的现象。家庭要改变传统的旧观念,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培养自己的子女,要明白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凡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都是人才。教师要做教学改革的促进派,把欢乐还给孩子们。切莫让孩子们事倍功半,“死啃”书本,要多让他们回到社会这个广阔的大课堂中吸取营养。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名孩子成为健康发展的人,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二
《浅谈农村小学 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 发展和素质 教育的逐步深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发展这一问题。作为 农村小学,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对滞后并且明显阻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有的教师以"独断专行"的教育行为来捍卫在学生心目中"权威"地位,对部分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伤害;社会上的一些对教育认识的偏差,也使得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
针对以上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实际出发,认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在开展这项工作中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 科学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 老师 学生 心理健康
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农村小学却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慢了一拍!
一、"习以为常"的现象--现状的缩影
让我们先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些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现象之一: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你就打!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
现象之二: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谁要完不成,明天早晨你就别进教室了!"第二天早晨,果真有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有的明知"进了门",干脆呆在家里不来了或逃学了。
现象之三:老师对 考试考糟了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真是没救了!全班的成绩都被你一个人拉下来了!"这个学生低着着,忍受着教师的指责和全班同学投来的"怨怒"的目光。
现象之四:老师对反驳自己的学生说:"你这是什么态度?竟敢和老师顶嘴?你还想不想念书了?!"在老师的呵斥中,学生满腹委屈但不再讲话。
现象之五:老师规定:"作业错一次,罚做50遍,再错,罚做100遍,依次翻番"。结果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因一错再错而老师又不给他"指点述津",被罚做2000遍!这样一个近乎天文数学的庞大作业量,使这名学生再也不敢上学了!
现象之六:一位学生因作业没完成,被老师用小树枝抽打左手心,导致学生的左手肿得像小馒头,家长要找老师论理,学生还极力阴拦不让家长去学校。
这些都是笔者所耳闻目睹的真实事件,在农村小学,这些现象可谓见怪不怪,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诊断是小事一桩,"不值一提"。而这些现象,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也可以说是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浓缩。
二、看不见的危害--心理伤害
上述这些现象,已不是简单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问题,而是一种心得上的惩罚,心灵上的伤害,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是:
1、不尊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
对学生的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的"霸权主义"作风,使学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宽容,从而产生了羞愧、自卑、不思进取、委屈、失望、说慌、无助、失落、对老师疏远,逆反心理等心理现象,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
2、不讲究科学,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障碍。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研究学生的心理,不讲究科学,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滥用不正确的惩罚措施,例如前文提到的罚做2000遍作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如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怖、自卑感、受挫感、丧失自信、缺乏兴趣、忧郁、压抑、胆怯、畏难、自我形象降低...
总而言之,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情",其实不平常,它们造成了我们看不见的伤害却是更深的伤害--心理伤害,破坏了儿童的健康的心理状态。而这个问题恰恰就是长期被我们广大教育者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所忽视的问题。
三、原因探究
造成这种农村小学面积大学生心理频受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完善与提高的根源何在?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令人"习以为常"的小事?为什么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能引起教师、家长的重视?我想,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认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其实,根本就不懂得心理健康是怎么一回事,就更谈不上心理健康教育了。
2、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也有一些教师,朦朦胧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己关系不大,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该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专家学者的事。
3、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也有部分教师,切身体会到了心理健康对于学生、对于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当他想认认真真地来做这方面事情时,才发现,原来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那么缺乏,无力支撑,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操作。
4、小环境的过低要求纵容了教师的"懒惰"和"无知"。
农村的信息比较闭塞,家长的文化水平从整体上来讲相对较低,所以农村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诸如"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心理 治疗"这些名词更是闻听未闻,也无人对此提出什么要求,而在家长群体中和一定范围的社会舆论中被普遍接受的论点是:"师生如父母,教师地学生没有坏心,打两下也没关系","教师总是对的,无论怎样批评学生都应该的和可以的,对老师的语言、方法态度不能苛求","教师地学生的惩罚是必要的,那是对学生负责任的再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而家长和舆论却从不考虑这"打两下"批评"惩"是否已对学生的心理构成了伤害?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也就开始"打两下"、"批评"、"惩罚"......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心理伤害,什么是心理障碍等也就懒得问津了,自认为"省事无事",却不知是贻害无穷?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心 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技术体现,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不等同于单项的心理 治疗和心理咨询,但它包涵了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某些理论与手段,而更多的则是心理教育与训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体现、开拓了情感教育,思想转变,行为训练的新方法、新思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动态的心理教育活动的影响、启发、引导、提高学生对自身探索的自知力,对自身调节的自控力,从而帮助他们的心理健康地成长、 发展。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学专家的结论,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具有战略性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的不可或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成长发展载体。据有关统计资料表现,87%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不是智商与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状态的问题,也就是说,87%的学生学习困难,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这也足以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伤量之重。
其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它的新观念、新手段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法实效,真正取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突破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变化。既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教师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得更好。
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发展性目标,即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另一个是防治性目标,即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偏差,使学生达到心理健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发展性目标和防治性目标来开展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以健康发展,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偏差,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在当前的 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困难的问题,如厌学、 考试焦虑,学校恐怖,注意力障碍等;高年级的学生有青春期烦恼的问题,如体征引起的烦恼,异性交往的烦恼的以及情感误区的烦恼等;心理品质与行为的问题,如儿童强迫症,学习能力缺失、说谎、孤独、嫉妒、自卑、抑郁、多动症,以及极少数学生因受环境影响和不良影视剧的影响而产生的自暴自弃,厌世轻生,玩世不恭的念头和行为。对这些问题的克服,也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七、农村小学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教师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作为农村小学,不可能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那么就需要普通教师来"兼职",所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切围绕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2、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和宗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的发展。
3、活动性原则。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活动为载体,因为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才展示出真实的一面,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机会。
4、协同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最讲究协调一致,双向互动,切不可一厢情愿地说教或以某此手段施压,那样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
再次,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尝试通过以下一些途径:
1、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这应该是应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专题教育,如讲座、报告会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学生有发泄的渠道,减轻心理压力。
4、创造条件,开办家长心理学校,或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与家庭互相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5、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德育基地等。
6、自我教育。学生通过自我矫正、自我诊治、自我训练、自我修复心理障碍,这样也最锻炼一个人的心理素质。
7、其它形式的教育。
当然,有些有效的途径是靠教师们在亲身的工作体验中摸索出来的。只要我们有心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把这项工作做好。
你好,流程,一般都是审稿不收定金,文章录用后,在办理相的版面费,文章录用后,可以打杂志社 编辑部的电话来查稿确认,确认过 你的文章 实实在在被杂志社 编辑部 录
音乐创作让小学生“乐”起来_音乐论文音乐创作让小学生“乐”起来 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的、是陶冶他们性情、滋养他们心灵的一副良药。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仅供参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仅供参
剖析文学 提供参考——读邹洪复专著《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趋向的镜像研究》《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趋向的镜像研究》是文艺评论家邹洪复的重要著作,这本书集中分析了当代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