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80

永创佳绩
首页 > 论文发表 > 李政道共发表多少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y2009Jason

已采纳

李政道:Tsung-Dao Lee(1926年11月24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简历:出生日期和地点 1926年11月24日,中国上海国 籍 美国目前职务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学 历1943-44中国贵州省,浙江大学(由于战争,浙江大学从浙江迁往贵州)1945中国云南省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由从北京南迁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及从天津南迁的南开大学组成)1946-49 美国芝加哥大学,1950年获博士学位荣誉1957 诺贝尔物理奖1957 爱因斯坦科学奖1969 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1977 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1979 伽利略奖章1986 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1994 和平科学奖1995 中国国际合作奖1997 命名3443小行星为李政道星1997 纽约市科学奖1999 教皇保罗奖章1999 意大利政府内政部奖章2000 纽约科学院奖2007 日本旭日重光章名誉学位1958 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博士1969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博士1978 纽约市立大学科学博士1982 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学院物理学博士1984 Bard学院科学博士1985 北京大学科学博士1986 美国Drexel大学文学博士1988 意大利Bologna大学科学博士1990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博士1991 美国Adelphi大学科学博士1992 日本筑波大学科学博士1994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科学博士2006 英国诺丁汉大学科学博士工作简历1950 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助理研究员1950-51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员和讲师1951-5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1953-55 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1955-56 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1956-60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0-62 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1960-6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2-63 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1963-64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4-84 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讲座教授1984- 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1986-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 WL)主任1986- 北京现代物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学)1988- 浙江现代物理中心主任(浙江大学)1997-2003 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2004- 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理事会成员1985-9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理事会成员1990-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董事会成员名誉教授198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2 暨南大学1982 复旦大学1984 清华大学1985 北京大学1985 南京大学1986 南开大学1987 上海交通大学1987 苏州大学1988 浙江大学1993 西安西北大学1998 上海大学2000 兰州大学2002 厦门大学2003 西北工业大学特邀讲座和院士1957 美国哈佛大学Loeb特邀讲座1957 中央研究院院士1959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61-63 美国Sloan 基金学者(Sloan Fellow)1962 美国哲学学会院士1964 美国哈佛大学Loeb特邀讲座1964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6 美国Guggenheim基金学者(Guggenheim Fellow)1982 意大利 Lincei国家科学院院士1986 华盛顿大学Jessie与John Danz讲座1994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5 麻省理工学院,Herman Feshbach物理学讲座2003 梵蒂冈Pontifical 科学院院士2004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科技委员会顾问著 作粒子物理和场论引论Harwood科学出版社,1981李政道文选1-3集,G. Feinberg编辑Birkhauser Boston Inc., 1986宇称不守恒三十年——李政道六十华诞学术研讨会Birkhauser Boston Inc., 1988对称,不对称与粒子的世界,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88李政道文选,1985-1996,任海沧、庞阳编辑Gordon and Breach, 1998科学与艺术,主编:李政道,副主编:柳怀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物理的挑战,李政道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宇称不守恒发现之争论解谜,季承、柳怀祖、滕丽编辑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简体字本)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4(繁体字本)生平概述:李政道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父亲李骏康是金陵大学农化系首届毕业生。李政道曾在东吴附中,江西联合中学等校就读。因抗战,中学未毕业。1943年因以同等学历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1944年因日军入侵贵州,时在贵州的浙江大学被迫停学。1945年他转学到时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就读二年级,师从吴大猷、叶企孙等教授。1946年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教授。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1953年,他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的研究。三年后,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他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1984年他获得全校级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这一最高职称,至今仍是哥伦比亚大学在科学研究上最活跃的教授之一。现在,他的兴趣转向高温超导波色子特性,中微子映射矩阵,以及解薛定谔方程的新途径的研究。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奋斗在物理研究的第一线,不断发表科学论文。自20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和夫人开始回国访问,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了很多贡献。他积极建议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促成中美高能物理的合作,建议和协助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议成立自然科学基金,设立CUSPEA,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大学及浙江大学的近代物理中心等学术机构,设立私人教育基金,对艺术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个人亦喜随笔作画并积极倡导科学和艺术结合。1926年11月25日,李政道诞生于上海。他自幼酷爱读书,整天手不释卷,连上卫生间都带着书看,有时手纸没带,书却从未忘带。抗战争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 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辨,被誉为“神童博士”,其时年仅23岁。在科学上早熟的李政道,1956年30岁时便升任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亲自体会到科学人才必须从小培养,因而在1974年 5月30日会见毛泽东主席时,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他的建议受到采纳。1979年他去合肥访问时去科大少年班看望了同学们,并题词:“青出于蓝,后继有人。”李政道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他建议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他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他建议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他建议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近代物理中心,……这些建议都一一得以实现。1985年7月16日,邓小平会见李政道时,对他说:“谢谢你,考虑了这么多重要的问题,提了这么多好的意见。”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将其毕生积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和苏州大学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真是用心良苦,竭尽全力。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重要事件年历1926年 出生于上海1943年 江西联合中学毕业1943年 就读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4年 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1946年 就读联大二年级,受吴大猷推荐赴美留学(芝加哥大学物理系)1950年 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至加拿大担任天文研究员1951年 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1953年 至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56年 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 与杨振宁同获诺贝尔奖1958年 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1960年 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1961年 受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3年 回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第一位「费米讲座」的物理学教授偕夫人返回阔别26年的中国大陆1964年 和杨振宁受邀参加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二人还被推选为本次会议的顾问委员会成员1984年 回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1986年 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12月,哥大为李政道举行六十大寿庆典1988年 在北京主持召开同步辐射应用国际讨论会自述摘录「一九四五年的春天,忽然有一个胖胖的,十几岁孩子来找我。拿了一封介绍信。信是一九三一年我初到密其根大学遇见的梁大鹏兄写的。梁不习物理,十几年未通音讯了,不知怎样会想起我来。他介绍来见我的孩子叫李政道。他原在宜山浙江大学,读过一年级,因为日军逼近宜山,他便奔去重庆。他的姑姑认识梁,梁便介绍李来昆明见我。那时是学年的中间,不经考试,不能转学,我便和联大教二年级物理数学课程的几位先生商量,让李去随班听讲考试,如他合格,则候暑假正式转学入二年级时,可免他再读二年级的课程。其实这不过是我自己以为合理的办法,并未经学校正式承认许可的」「李应付课程,绰有馀裕,每日都来我处请我给他更多的阅读物及习题。他求知心切,真到了奇怪的程度。有时我有风湿痛,他替我捶背。他帮我作任何家里的琐事。我无论给他甚么难的书和题目,他很快的做完了,又来索更多的。我由他的作问题的步骤,很容易的发现他的思想敏捷,大异寻常。老实的说,在此后的一年中,我因为自己的问题——冠世(吴博士之夫人——编者)的卧病;每日的买菜,升炉,煮饭;物价的日日上涨,实在没有心绪来预备许多的参考书和题目给他。好在他的天资高,亦不需我的讲解。」「一九四五年,曾昭抡先生忽然来找我,说军政部部长陈辞修先生、次长俞大维先生,想约我和华罗庚谈谈为军政部计划些科学工作事。我和曾虽是同事十年多,华亦六七年,但都无深交。陈俞二先生,更从未晤面。我所习的物理,亦与实用无关。但想想,去谈谈亦无碍。于是和华去渝,先后见俞、陈二先生。」「陈俞二先生想知道怎么计划,以有助国防的科学工作机构的意思。我即想了几日,拟就一建议,以为我国人材缺乏,任何计划,必须从根做起,即是:(1)成立研究机构,培植各项基本工作人材,(2)初步可派物理,数学,化学人员外出,研习观察近年来各部门科学进展情形,拟一具体建议,计划筹建一研究机构,并即时选送优秀青年数人出国,习物理、数学等基本科学。」「我拟写的建议,陈俞二先生考虑后,以为可行,即令华和我负责数学及物理二部门。我们并建议请曾昭抡负责化学部门。」「返昆明后,我告冠世一切经过。谈到推选青年习物理者二人时,冠世和我皆不犹疑的决选李政道。当时在西南联大的研究生及助教中,天赋勤奋未有如李的(杨振宁已考取清华留美;黄昆考取中英庚款留英)。」李政道表示,虽然他在吴大猷门下只有一年二个月的时间,但却是他一生中获益最多的时期。他说,「我从吴师学到的不仅包括人格的涵养,最重要的是学到对知识的『忠诚』 (dedication)。」然而对这样一段重要过程,李政道却谈得不多。因为他认为,「我与吴师的关系很长,不是一句可以说得完的,否则也就不重要了。」他承认,吴大猷是影响他最深远的一位师长。宇称不守恒1997年5月30日,李政道在北京的一次演讲中这样说道:“在物理学中,宇称守恒意味着左跟右是对称的。”“假如有两个系统,开始时互为对方的镜象,就是说它们的动态是完全是一样的,只是左跟右不一样。宇称守恒是指,除了左右不一样以外,它们以后的发展应该完全一样。”“1956年我和杨振宁在理论上建立了宇称不守恒。 1957年吴健雄的60C实验结果表明,宇称守恒的观点与自然现象是不符合的。”李政道(192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抗战时期在国立浙江大学(当时在贵州省)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194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50年获博士学位。1950-1951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1951-1953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3-196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理论物理学教授,1963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1956年和杨振宁合作,解决了当时的θ-τ之谜——就是后来称为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一种衰变成偶宇称态,一种衰变成奇宇称态。如果弱衰变过程中宇称守恒,那么它们必定是两种宇称状态不同的K介子。但是从质量和寿命来看,它们又应该是同一种介子。他们通过分析,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不是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并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很宽,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颇有建树。1949年与罗森布拉斯和杨振宁合作提出普适费米弱作用和中间玻色子的存在。1951年提出水力学中二维空间没有湍流。1952年与派尼斯合作研究固体物理中极化子的构造。1954年发表了量子场论中的著名的"李模型"理论。1957年与奥赫梅和杨振宁合作提出电荷共轭不守恒和时间不反演的可能性。1959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硬球玻色气体的分子动理论,对研究氦Ⅱ的超流动性作出了贡献。1962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带电矢量介子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可重正化性。1964年与瑙恩伯合作,研究了无(静止)质量的粒子所参与的过程中,红外发散可以全部抵销问题,这项工作又称李-瑙恩伯定理。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又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继续在路径积分问题、格点规范问题和时间为动力学变量等方面开展工作;后来又建立了离散力学的基础。李政道十分关心中国物理学的发展,自1972年起多次回中国访问讲学。1980年以来,他发起组织美国几十所主要大学在中国联合招收物理学研究生,为培养中国青年物理学家作出了贡献。他受聘为暨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170 评论

松子红枣茶

李政道祖国人民想着你,你为中中华民族挺直了脊梁,是百年学子的娇傲,德才兼备。历史更会作出鉴证。

188 评论

十架方舟

李政道与杨振宁李政道与杨振宁于1940年代末开始亲密而富有成果的合作,两人共合作发表32篇论文,但这个合作在1960年代初终止。两人从此分道扬镳,成为华人学术界的憾事。关于他们个人关系分裂的原因,李杨双方偶有公开叙述,然而各有说辞,令外界对真实原因依然不得而知。李政道在1986年撰写的“破缺的宇称”一文中,对于李杨关系有生动的比喻。“一个阴暗有雾的日子,有两个小孩在沙滩上玩耍,其中一个说:‘喂,你看到那闪烁的光了吗?’另一个回答说:‘看到了,让我们走近一点看。’两个孩子十分好奇,他们肩并肩向着光跑去。有的时候一个在前面,有的时候另一个在前面。像竞赛一样,他们竭尽全力,跑得越来越快。他们的努力和速度使他们两个非常激动,忘掉了一切。“第一个到达门口的孩子说:‘找到了!’他把门打开。另一个冲了进去。他被里面异常的美丽弄得眼花缭乱,大声地说:‘多么奇妙!多么灿烂!’“结果,他们发现了黄色帝国的宝库。他们的这项功绩使他们获得了重奖,深受人们的羡慕。他们名扬四海。多少年过去,他们老了,变得爱好争吵。记忆模糊,生活单调。其中一个决定要用金子镌刻自己的墓志铭: ‘这里长眠着的是那个首先发现宝藏的人。’另一个随后说道:‘可是,是我打开的门。’” 李政道接着说:“我和杨的合作在二十多年前结束了。它的价值,不需要更多的说明,就如我们已发表的科学论文所表现出的那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杨振宁曾形容他和李政道的关系,“有时候比我们和我们的太太之间的关系还要密切…,这样深厚的一个关系,破裂的时候,我想跟一个婚姻的破裂,是在同一等级的痛苦。”杨振宁表示李政道是自己最成功的合作者,与李政道的决裂是他今生最大遗憾。

94 评论

一起去听风

杨振宁加入中国籍后,被宣传机器、营销号、自媒体跟无知老百姓吹上天了

266 评论

亲爱的猫猫99

上海最近几年在科技上势头相当猛烈,以我所在的核物理、核技术的大领域来看,上海光源,软X射线以及马上要上的硬X射线,交大的UED,复旦的极紫外FEL,还有最近的李所,让人目不暇接。反观北京,北方光源算是定了,但是CEPC的前景并不很明朗,ADS大概率要给兰州。怀柔科技城相比与张江的科创中心感觉还是差很多。公子还是干了不少实事。李政道与北大的关系非常好,这次北大没有拿下来这个项目,非常的可惜。其中的原因作为一个小兵是不知道的。据说老大亲自批的这个项目,启动经费1亿,每年2亿的运行经费。北大物理学院一年的经费能不能到两个亿都还很难说。不知道在项目现场的林校长与谢院长内心会是什么样的体验,上海交大的物理将会对国内现有的物理格局造成进一步的冲击,国内物理所,北大,科大,清华,南大,上交将会群雄争霸,对国内的物理学界是一件好事。前一阵回交大办毕业手续我还特意去了这个李政道研究所一下,这个研究所目前规模很小,只有李政道图书馆的一层楼,而且里面气候还没形成,路过一个小规模的研讨会是在讲凝聚态,为数不多的几个老师都是原来物理系挂名过来的,当然也有Wilzeck的办公室,不过人不在。我觉得这对需要找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是个机会,(至少目前)对要找博后位置的人来说是机会也是赌注。据我了解博后待遇相当好,年薪30W人民币还有住房和伙食补贴再加上交大本身的伙食优势(而且楼下就是交大比较大、比较好吃的一个食堂)在生活方面确实很有吸引力,但是博后时间很短就三年左右,如果在博后工作期间这个研究院没有按预期招到顶级的物理学家或者研究氛围还没形成那么这就麻烦了。

89 评论

相关问答

  • 李政道发表论文

    杨振宁太无耻了,老说李政道的坏话。

    叮当木马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李政道最新发表论文

    “ 1957年,李政道与杨振宁因发现宇称不守恒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科学界却都在为袁世凯的孙媳鸣不平,甚至有人

    duanxuehan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cns每年共发表多少论文

    如果一个实验室发表Cell,Nature,Science(CNS)论文10篇以,就称“CNS实验室”。在这样的实验室,发表CNS论文是正常的,常规的,一年通常是

    阳光7777090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李政道发表了哪些论文

    生平著作粒子物理和场论引论 Harwood科学出版社,1981 李政道文选1-3集,G. Feinberg编辑 Birkhauser Boston Inc.,

    葉落罒無痕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杨振宁李政道发表论文

    对于国内的成就,不相伯仲吧,首先李政道是美国国籍,杨振宁是中国国籍,杨振宁回国之后通过人脉关系,把清华理论物理从不入流提升到了在国际有一定地位了,李政道也一样,

    蓉儿…点滴缘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