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皮吃饱了
从纯粹的科学贡献来讲,如果真如王俊在题主引用的“论战”中所言,糖尿病微肠道菌群与癌细胞单细胞测序等工作是他们自主完成的,他当之无愧可以算是杰出的科学家。癌细胞单细胞测序的工作都发表在 Cell 杂志上,见这里和这里,我没有看完全文,不好直接判断工作的意义。但从作者单位来看,通讯作者的单位都是华大基因(BGI),共同第一作者排在前几位都是 BGI 的,但都有一位第一作者属于别的单位。这两位特殊的共同一作的单位都是医院,也许是因为他们提供了癌细胞来源,或者提供了部分 idea,但我个人倾向于判定主要的科学贡献属于 BGI。Nature 在前述报道中也强调,2012 年华大基因主导了他们自己的原创工作,其中就包括这两篇 Cell 文章。
兔纸来个兔宝宝
曾经被饶毅成为“流氓企业家”的华大基因杨焕明昨天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焕明是企业家,因为迄今看来华大基因公司运行了多年,好像企业(至少表面上)是成功的,所以,称之为企业家,是一种褒奖,因为在我的词典里企业家高于商人。当然,我不说他是科学家,这一点其他人会有不同看法,因为大家对什么是科学家有不同标准。如果发过论文就是科学家(英文的科学家用法),那么杨焕明也算科学家,如果做了比较好的科学才是科学家,杨焕明就不是。什么是比较好的科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是学生(和华大的青年员工)不妨知道杨焕明的模式并非大家都认可为科学家。DNA测序方法是外国发明的、仪器是美国生产、试剂是美国的,具体课题无需很多ideas,用中国的大量的钱(包括初期用地方政府的钱)、用中国廉价劳力,大量测序,是否算好的科学,生物学界很多人自有看法。所以,认为杨焕明不是科学家,恐怕不是我一人。不过,是不是科学家并不重要,争论也无所谓。2012 年底,Nature 杂志评选了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ten people who mattered this year)*。华大基因(BGI)执行院长王俊(Jun Wang)入选。 三年前在 Nature 上有一篇介绍华大基因的文章,面对 Nature 杂志的采访,王俊坦陈“我们是肌肉,我们没有大脑(we are the muscle, we have no brain)”。个人感觉说出这样的话需要很强的自信,他们是充满野心的。2010 年华大基因购买了 128 台 Ilumina 公司生产的 Hiseq 2000 测序仪,据说该仪器的目录价格为每台 69 万美元。2012 年华大基因又斥资 1.18 亿美元收购了与 Ilumina 竞争的测序公司 Complete Genomics。
鲁鲁鲁德林
饶毅是教育科研工作者,1962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著名生物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饶毅是第一个在美国取得终身讲席教授职位后,全职回国工作的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
饶毅曾经和施一公一起回国,施院士在清华他在北大分别都在了生命科学学院担任院长一职,两人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被外界视为清北学术大咖双子星,后来饶毅也参与到了西湖大学的建设,如今从北大离开的他已经来到了首医大担任掌门人,继续保持了自己特立独行的性格。
扩展资料:
饶毅研究神经发育的分子和细胞机理,发现两眼来自胚胎早期同一形态发生场,揭示Slit蛋白质的化学排斥性导向作用,研究化学排斥分子Slit和化学吸引分子Netrin的信号转导通路。
饶毅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19世纪火车进入中国时,还有人把轨道扒掉,说影响了中国龙脉,当然那段时期是短暂的,我也希望这件事是短暂的”。饶毅认为,有些人用“黄金大米事件”挑动了一个认为“转基因是造成中国人生殖能力下降”的伪科学,这件事让中国遭遇了近百年来的第一次重大挫折,这一小部分人长期对转基因进行攻击,导致一般民众产生误解。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饶毅
谁的吴邪
Nature 的报道援引哈佛大学 George Church 教授的话说,“1999 年 BGI 的测序能力占全世界的 1%,现在已经达到了 50% 以上”。华大基因今年一共参与发表了 100 多篇论文,其中大多是 Cell, Nature, Science 文章。尽管如此,Nature 指出华大基因 2012 年最主要的进展在于将基因组科学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比如 9 月份与盖茨基金会签署的关于农作物与传染病的合作协议,以及推动发展下一代测序技术,通过对母亲血液中致命性染色体畸变进行基因检测,用来诊断测试新生儿的潜在疾病。 从他们的这些努力看来,华大基因也许并不像很多人(包括我)之前认为的那样,仅仅是一个测序工厂,而是也拥有它们自己的科学梦想。
饶毅教授就在自己的公众号“饶议科学“上发文,对刚刚被认定为“经调查未有造假”的裴钢院士进行了实名举报。 1月21日,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发布《有关论
饶毅的科学论文发表于 《自然》、《科学》和《细胞》等杂志。 科学文化论文论文名称期刊名称作者期刊信息纪念世界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冯德培《二十一世纪》饶毅1996年
从纯粹的科学贡献来讲,如果真如王俊在题主引用的“论战”中所言,糖尿病微肠道菌群与癌细胞单细胞测序等工作是他们自主完成的,他当之无愧可以算是杰出的科学家。癌细胞单
3篇。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国内核心刊物13篇。参与编辑《中药制剂分析》、《中药成分分析》等教材。获得专利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最终的结果还在调查,但是对于两人涉嫌造假的行为,网友们绝对不会原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