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1) 来稿原则采用通过E-mail方式投稿,也可以直接通过网上投稿【在线投稿】 ,特殊情况用A4纸打印(并附软盘)邮寄,如为手写稿,应保证字迹工整、图表清晰。每篇稿件(包括图表)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2) 投稿应注明作者详细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地址、邮编、有效联系电话、E-mail等。(3) 本刊审稿周期为5个工作日,在此期间请勿一稿多投。稿件一经发表即付稿酬,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并赠送样刊。来稿请自留底稿,稿件未被录用,本刊恕不退稿。(4) 各种基金资助项目论文,请注明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并提供资金项目的证明复印件或扫描件。(5) 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如作者不同意编入该数据库,请勿向本刊投稿。(6) 本刊对所录用稿件有进行编辑处理及摘要发表的权利,作者如不同意请事先声明。(7) 本刊作为交流学术、传播经验的园地,严禁抄袭、剽窃等行为,作品文责自负。二、稿件要求述评、专题笔谈、专家论坛栏目稿件为约稿,其他栏目为自由投稿。论文优先发表的条件:(1)受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或医药卫生基金资助的论文;(2)重点攻关项目的论文;(3)报道的内容属国内外领先水平的论文;(4)有重要指导意义或发表后具有广泛引用价值的论文。1撰稿要求一般要求: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文字通顺简练。论著类论文要求有结构式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前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栏目,且篇幅不超过6 000字;综述不超过6 500字;短篇报道不超过2 000字;病例报告不超过1 500字;其它栏目论文不超过3 500字。图表要求:图表应少而精,能用文字说明的,不用图表。图表应有自明性。图宽控制在6cm×5 cm(双栏)或14cm×5 cm(单栏)以内。每幅图表单占一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分别附有图题、表题,图题、表题尽量不超过2行。说明性的资料应放于图表下文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图表的标题及文字说明均用中文。表用三横线表,表内同一项目(指标)数据要求小数点后位数一致。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有关规定书写,全部用斜体,大小写应写清楚。常用的符号:(1)算术平均数用x(__)(英小斜);(2)标准差用s (英小斜);(3)标准误用sx(__) (英小斜);(4) t检验用t (英小斜);(5)方差检验用F (英大斜);(6)卡方检验用 2 (希小斜);(7) u检验用u (英小斜);(8)相关系数用r (英小斜);(9)自由度用υ (希小斜);(10)概率用P (英大斜);(11)样本数用 n (英小斜),应列出统计量如t值、 2值、F值等。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的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应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解剖学的定名原则为部位、器官定语在前,形态、性质定语次之,动作定语紧靠主格名词如:胆总管(总胆管)(括号内为不宜用名词,下同),肛提肌(提肛肌)。废弃以人名命名的解剖学名词如:心肌传导(浦倾野)纤维,胆道口(乏特)壶腹,胆道口(俄狄)括约肌。“和/或”为外文书刊的and/or译释,不符合汉语习惯,应改为“和(或)”。缩略语:英文缩写在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先写出中文全称,圆括号内标明英文全称及英文缩写,两者间用逗号隔开,英文全称各单词均小写,缩写除有特殊约定外,均用大写字母,缩略语不得移行,外文期刊刊名采用缩写形式,缩写请参照Medline数据库。计量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并遵照国家有关量和单位的标准(GB 3100-93,GB 3102-93)。单位相同的参数范围,只需写出后一个参数的单位,如36~42°。百分数的范围,前一个参数的百分号不能省略,应写成53%~78%。参数与其偏差的单位相同时,统一将数字写在括号内,单位写在括号外,如(101±15)g,(±)岁;表示带中心值的百分数偏差时,应写成(27±2)%。长5 cm,宽3 cm,高2 cm,应为5 cm×3 cm×2 cm。本刊约定,表示段时间时采用单位符号。时间单位符号均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符号:h(小时)、min(分)、s(秒)、d(天)、“年”、“月”、“周”为非法定计量单位,仍用汉字表示。“每天”仍用“每天”,而不用“每d”;“第2天”仍用“第2天”,不用“第2 d”。数字用法:遵照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作为汉语词素者用汉字表示如四氧化碳、二氧化碳、三氧化二铝、十二指肠溃疡。对含有月、日等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表示概数和约数,均用汉字表示,如九·五攻关课题,五六岁,三五天。统计学、序数词和编号中的数字,包括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其版本一致外)均用阿拉伯数字。世纪、年代用阿拉伯数字。百分数的有效位数根据分母决定,分母≤100,百分数到个位,分母101~1 000,百分数到小数点后1位,余类推。小数点前后的阿拉伯数字,每3位间空1/4汉字符距离,且不能转行。标点符号:遵照GB/T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要求。外文字符:注意大小与正斜体及上下角标。正体的使用范围:(1)计量单位和SI (国际单位制)词头的符号;(2)化学元素符号、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3)粒子和射线符号;(4)仪器、元件、样品等的型号;(5)量纲的符号,如T (时间的量纲);(6)外文的缩写字、缩写符号等等。斜体适用的范围:(1)量的符号,如吸收剂量D,照射量X,变量x,y,z均为斜体;(2)生物学中属以下的拉丁文学名;(3)化学中的旋光性、分子构型、构象、取代基的位置符号,如l- (左旋的)等。2论文格式题名:要求准确,精练,易读,用词规范,一般不超过20个字。尽量不用副题名,不宜用阿拉伯数字开头,不用代号和商品名。如为基金资助项目,直接在第1页左栏底脚注处标注说明,格式为:本课题获×××基金资助(基金编号×××)。请在投稿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作者:论文作者署名不宜太多,主要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文章有关问题,能对论文内容负责,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仅参与获得基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设计进行一般管理者不宜列为作者,可同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一并列入志谢部分(志谢内容排于参考文献前)。如有外籍作者,应征求本人同意并附证明信。作者姓名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论著类论文署名作者不超过9名,其它栏目不超过5名。作者单位:用全称,以单位介绍信公章上的单位名称为准,在第1页左底栏脚注处标于“基金资助项目”之下,格式为:邮政编码省市名,第1作者单位全称(作者名1,作者名2,……);不同单位作者同时提供上述资料,格式同前。部队医院中的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第一作者若有电子信箱,请附上E-mail地址及联系电话。摘要:论著类论文一定要附摘要。采用结构式摘要,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不分段,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缩写第一次出现时应写全称。不宜用图表、公式、参考文献和序号。摘要全文不超过400字。关键词:论著类论文需附3~8个关键词,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和《汉语主题词表》内所列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主要的自由词和未被MeSH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可作关键词标出。引言:简单交代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选题设想,注意点明研究起始时间。引言部分不加标题及序号。正文:一般应包括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三个部分,各部分分级序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等,1-3级序号均应设有标题。分级超过3级后用圆括号如:“(1)”,“(2)”表示,并采用连排。资料(材料或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应清楚交代选择标准(诊断、分型、分期标准,时间范围)、一般资料及主要临床特征、分组情况(分组原则、对照选择、各组资料等)、实验材料(动物种系、雌雄、体重、标本采集途径);研究材料应描述仪器设备(规模型号、性能、厂家)和药物试剂(批号、剂型、剂量、厂家)。方法应描述研究程序(治疗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观察项目(观察方法、评价指标、疗效标准、正常值设置)及统计处理(资料收集整理、统计方法、评判标准)。对已发表且众人熟知的方法不用描述;对已发表但尚未为人们所熟悉的方法,要提供简要的描述和文献依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详细介绍。结果:叙述要真实、准确、具体。应包括实验观察结果、疗效、随访结果、统计分析结果。讨论:讨论内容包括对结果进行阐述、适当的文献比较、合理的结论推导以及恰到好处的评价说明,应紧密结合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避免面面俱到、无实质性内容的讨论或将结果重复作为讨论内容。参考文献:论文中引用他人的资料均应提供出处,提供的参考文献应为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不提倡间接引用,以最近3~5年内文献为主,论著类论文不超过10条,综述不超过20条,务必注意准确性和完整性。本刊对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其在文内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著录格式:[期刊][序号]作者(写出前3名,第3名以后用“,等”). 题名 [文献类型]. 刊名, 年份, 卷号(期号):起页-讫页.如:[1]叶永峰,朱凌峰,吴卫真,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微淋巴管研究中的应用 [J].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5-16.[2]Pontrelli P, Ursi M, Ranieri E, et al. CD40L proinflammatory and profibrotic effects on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role of NF-kappaB and lyn [J]. J Am Soc Nephrol,2006,17 (3):627-632.[编著][序号]作者.书名:其他题名信息 [文献类型]. 版次. 出版地: 出版社, 年份: 起页-讫页.如:[1]戴自英,. 实用内科学 [M]. 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 1108-1109.[2]Teplick J G, Haskin M E. Surgical radiology [M].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1981:2194-2261[3] 章仁安. 前列腺癌 [M]∥汤钊猷. 现代肿瘤学. 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6: 911-923[4]Hiorth N, Fregert S. Contact dermatitis [M]∥Rook A, Wilkinson D S, Ebling FG. Textbook of dermatology. 3rd ed. Oxford: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1997:363-4403权利与责任版权约定:一经投稿本刊,意味着出版权转让给本刊编辑部,投稿1个月后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但原稿不退。一经刊用,则自动承认论文专有使用权为本刊,对本刊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发表该文无异议。未经本刊同意,该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文责:论文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外,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修改:本刊对来稿有文字修改、删节权。
中职卫校解剖学基础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解剖学是医学和护理的入门课程,在教学中困难重重。教师如何把枯燥的课程教得好,教得灵活,需要长期在教学实践中勇于不断创新,敢于尝试。医学基础课的老师们也应用了不同的方法,传统教学发法与新的教学方法并用,取长补短。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基础,参考教材情况,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做到校情、学情相统一,简化教材,突出重点知识,使学习结构合理,人体解剖学是学习一切医学及护理知识的基础。教学中注重融入相关临床疾病,调动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掌握人体重要标志性结构和主要器官的投影,为以后临床诊断疾病及相关护理有据可循。学习中由简入难,层层引入,及时总结,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解剖学基础教材特点
解剖学基础是学生进入学校第1年就要接触学习的课程。它是关于人体正常形态和结构的一门科学,教材特点是出现很多的医学专有名词,内容空洞,多而杂,造成学习、理解及记忆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学习效果和成绩较差。并且也将会为后面学习临床课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2中职卫校学生的特点
目前,中职学生质量的下降已成为社会共识。这些学生的初中文化基础不是很好,学习兴趣不强,主动学习能力欠缺。但是她们具有好奇心,可塑性较强。因此,应加强教学引导和学习管理,以提高她们的学习效果。
3常用教学方法
目前,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LBL教学法、PBL教学法、TBL教学法、活体教学法,绘图教学法、归纳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等。
教学法
LBL教学法全称是“Lecture-BasedLearning”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它是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的系统性讲解知识,对于学生的要求不高,缺点是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全称是“problembasedlearn-ing”,该教学法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1]。该教学方法优点是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缺点是对于教师和学生要求较高,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设计合理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这种方法要求在备课时,提前设想一些相关问题,比如:在讲解消化系统时,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每天都要吃饭,那么吃进去的食物都要经过哪些器官,食物经过哪些变化来维持人体的生命,饮食讲究荤素搭配,那么肉类和素食类的消化又有哪些不同,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学生容易回答,由简单到复杂,提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她们主动学习,在学习中能够多问一些为什么,能够积极探索知识奥秘。
活体教学法
活体教学法是指通过老师和学生在自身或同学之间触摸,然后再经过辨认骨性、肌性标志,最后根据身体不同的部位找出内脏器官、神经、血管等的体表投影,由外到内,由表及里,达到透过“体表看内脏”的目的[2]。该教学方法能够形象展示骨性标志。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图谱,然后通过在自身找到这些结构,结合临床,比如胸骨角,肱骨,桡骨,尺骨,股骨大转子,第四腰椎定位,髌骨,踝骨等。重点可以引入胸外按压的部位,腰穿的定位肌肉中三角肌,臀大肌等重要部位。活体教学法应用于运动系统效果较好。
绘图教学法
该教学法可以克服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疲劳,有利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层次关系,加深记忆[3]。在教学中,神经系统是比较难学的,如果可以引入绘图的的方法,把复杂的结构通过简单的图一步一步画上去,同时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这样更便于理解神经结构和神经传导通路。通过历届教学实践证明,神经系统是学生的难点和重点,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在教学中,可以一步步画出来相关结构。在学习总论的时候,可以大概绘制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断面图,清晰的展示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等。在讲解神经传导通路时,可以从神经传导起点开始画起,画出神经上行或下行的线路图,在交换的对侧的神经时,需要加以强调。同时,学生也要配合老师,自己看一看、动手画一画,大脑想一想,通过“眼、手、脑”结合掌握神经结构和传导通路。有利于学习的简化和深化,加深记忆。
归纳教学法
由于学生缺乏总结归纳的能力,教师需要帮助她们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有理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忆更加牢固。比如膜性结构中胸膜和腹膜,腔结构中胸腔、腹腔和盆腔,门中的肺门、肝门和肾门,狭窄中食管、尿道都有三狭窄,特殊的弯曲男性尿道的弯曲,屏障中血气屏障和血脑屏障,循环中血液循环和脑脊液循环等等。通过比较学习,学生更觉得趣味性强,知识更加条理化。加强学生联系与对比,有助于整体观念的形成。学生对于人体结构的把握更深刻,比如一提到狭窄,能够立刻联想到食管三狭窄分别是什么,距离中切牙的距离,有什么临床意义。也能想起来男性尿道的3个狭窄和弯曲,提示导尿的时候需要什么体位,在遇到狭窄和弯曲的时候仔细巧妙操作,尽量避免尿道医源性损伤。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又称casemetbod,亦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methed)。此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了学生时刻都可以处于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体性。此方法一般大多应用于临床课程教学,较少应用于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近年来,基础课教师对此进行一些尝试。比如余寅等提出在讲授腹膜时,以弥漫性腹膜炎的典型病例导入,并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区别腹膜与腹膜腔,并比较男女腹膜的差异,体位对疾病的影响,并分析其解剖学原因。
教学法
美国Oklahoma大学的LarryMichaelsen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BasedLearning,TBL),目前,此种教学方法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应用。目的也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能和角色进行转变,成为学习的策划者和引导者,那么通过学生的自身参与和探讨,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此种教学法实践中,需要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组中好、中、差生混合均匀,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充当教师角色,小组内任务分工,注重每一环节内容设置,全员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懂得如何获取知识,团队协作,如何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以后的继续教育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教学方法的变化,教学理念有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单一模式变换为多种模式并存。有学者的研究发现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实际应用的需要,也难以体现护理学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解剖学和护理学相结合,相关章节可加入护理应用内容进行讲授,如:肌内注射术,胃插管术,气管切开术,膀胱穿刺术,导尿术,血压测量,皮内皮下注射术等等,达到教学一致,学以致用。学生不再禁锢于枯燥的知识内容,学习主动而且更有活力和动力,学习护理理论和临床实践更有信心和热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地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因校制宜和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2]陶发胜,魏德,刘圣祥,等.人体解剖学活体教学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2):121-122.
[3]李岩,徐飞,李磊,等,论解剖学绘图教学方法的意义[J].解剖学杂志,2014,37(1):124-125.
1《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为中国解剖学会主办的解剖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专业性学术刊物,旨在为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形态学理论依据,本刊欢迎述评、应用解剖、实验研究、临床生物力学、临床应用、综述、技术方法、短篇报道等栏目的稿件。2对来稿的要求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论著一般不超过4000字,综述一般不超过5000字,来稿请用小四号字(倍行间距)打印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文题应与中文文题含义一致。文题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等。作者署名和单位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多位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单位在作者下加圆括号,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单位之间以分号“;”隔开。摘要应用解剖、实验研究、临床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四个栏目的文章均须有中、英文摘要 ,两者要文意一致,字数以300字左右为宜。摘要请按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含主要数据)、结论(Conclusion)四层次结构写。英文摘要需单独打印1页,应包括文题、作者署名和单位及Key words.作者姓前名后,姓全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余均小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作者间加“,”。如:王锡联写为WANG Xi-lian,诸葛华写为ZHUGE 关键词3~5个,尽量采用最新版《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所列的词。中文名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的译名。未被收录的词如确有必要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间用分号“;”隔开。中图分类号应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标注论文分类号,可选1~3个,主分类号排前,期间用分号“;”分隔。脚注置于首页底左栏注明课题的资助基金及编号(编号写在圆括号内),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电话和E-mail)。插图要有自明性,即只看插图、图题不必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照片要图像清晰、层次分明、反差良好。病理和组织学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线条图用墨水笔绘在硫酸纸上。照片与图在文中出现处留出位置,书写图说明、图序号和图题。每幅图单占一页,集中附于文后。图序贴在右下角,图内注字及符号须用印刷体字,勿用手写注字。如系应用解剖、实验研究、临床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稿图内说明、图题和图注应中、英文对照。表格按统计学制表原则设计,尽量使用三线表。应有表题和序号(中、英文对照),表的内容亦应用中、英文对照表示,表内数据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并与正文相符。表中已列数据正文中不必累述。计量单位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在我国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全面贯彻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量符号以斜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如:m(质量),t(时间)。单位符号以正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如:kg(千克),m(米)。文稿的图表中,表示数量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如:‘t/h’(时间单位“小时”),‘p/kPa’(压力单位“千帕”)。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统计学符号按CT331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④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数字用法凡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值范围的表示形式:5至10应为5~10,5万至10万应为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3×109~6×109或(3~6)×109不能写成3~6×109,(±)%不写作±或±。参考文献论著以8~10篇为宜,综述不多于25篇为宜。以亲自阅读近5a的重要论著为主,提倡引用本刊文献。按文内出现先后编序,每条参考文献文题后加文献类型标识:杂志[J],专著[M],学位论文[D],论文集[C],报纸文章[N],标准[S],报告[R],专利[P]。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采用[A],对其它未说明的文献采用[Z],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处用阿拉伯数字置于右上角方括号内。文献书写格式见下例:期刊[1]钟世镇,徐永清,周长满,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学基础及命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9,22(1):37~39.[2]Masquelet AC,Romana MC,Wolf G,et island flaps supplied by the vascular axis of the sensitive superficial nerves:anatomic study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leg[J].Plast Reconsr Surg,1992,89:115~书籍[1]徐达传.实用临床骨缺损修复应用解剖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398.[2]Serafin of microsurgical composite tissue transplantation[M].Philadephia: Company,~专著中析出文献[1]兰锡纯.心脏移植[A].见: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上册.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516.[2]Griepp heart[A].In:Weiss and tissue biology[M].6th & Schwarzenberg Inc,~402.
你可以将你需要投的文章寄到地址北京市东单三条9号《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10073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是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工作人才沟通学术思想、交流学术经验的园地。《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的报道有创造性的最新科研论文和研究简讯。包括学科有:人工器官和生物医用材料,生物效应,生物信息与控制;生物力学;生物医学仪器;中医工程;临床工程等。
刊登载大体]解剖学、神经生物学、组织学、胚胎学、细胞学、分子细胞学、生殖生物学、临床解剖学、断层影像解剖学、比较解剖学、人类学等各学科的创见性研究论著,并辟有“新技术方法”、“综述”、“述评”、“研究通讯”、 “书讯”、“书评”等栏目。 投稿请登陆《解剖学报》网站,进入作者在线投稿系统,首次登陆请根据提示完成投稿流程。]来稿须附加盖单位公章的推荐书及受资助基金名称、基金号和复印件以及第一作者的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课题负责人的Email地址和电话。同时声明不涉及知识产权及保密问题。如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发表该文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内拒收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 论著一]般不超过8 000字(包括参考文献、英文摘要、表和文内插图),每文可附文后插页图1面。欢迎投4 000字以内的短篇文章(包括中、英文摘要),结果与讨论合述,可附1面图。在中、英文作者姓名右上角,请用*表示课题负责人。“研究通讯”每篇不超过1 500字(不附插图、表、文献、关键词)。来稿可用英文撰稿(应附中文对照)。综述为约稿,不收自由投稿,可附不超过50条的文献(综述的文献不加文题)。附英文题目、[中图分类号。 来稿用5号字以倍行距排字。正文分前言、材料和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各部分内用阿拉伯数字标明顺序和层次,层次最多不超过3级。标题应简明,尽量用中文。前言须说明研究目的、理论依据和国内外该研究的背景,总字数不超过300字。材料尽量融在方法中介绍,要写明名称、数量(符合统计学标准)。常用的方法、文献有记载者可引文献,有改进和创新者应写明改进的步骤。结果的数据要经统计学处理,不展开讨论,也不要引用文献。讨论应围绕结果展开,避免综述式叙述,讨论不插入图表。计量单位以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中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法定计量单位为准,并应注意新旧单位换算。量符号以斜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如m(质量)、t(时间)。单位符号以正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如kg(千克)、m(米)。图表中表示量和单位时,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如“t/h”(时间单位/小时)。 该刊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即退修、退稿、校样、样书、版面费通知、稿费及业务联系等均与课题负责人联系。有特殊例外者,应在投稿时说明联系人。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将奖励证书复印件及时寄往编辑部。
医学核心期刊是指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准后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经各高校、医学研究所、医学行政机关等机构根据期刊刊录文稿被摘引率等系统的对期刊按医学学科进行评定。因国内医学学科核心评定标准不同,所以医学核心期刊目录也不尽相同。期刊类目医学核心期刊封面(3张)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R9 药学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外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11、中华麻醉学杂志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中华手外科杂志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中国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现代妇产科进展儿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临床儿科杂志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肿瘤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精神科杂志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皮肤病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放射学杂志2、临床放射学杂志3、实用放射学杂志4、中华核医学杂志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药学类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新药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抗生素杂志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中国药房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7、华西药学杂志[2]投稿须知作品内容来稿内容、字数不限,任何形式皆可,如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评论、论文、游记等。投稿作品必须出自原创,并且在中国期刊网首发,不得作假,一经发现,将取消作者的投稿资格,情节严重者,将在首页进行公布。投稿者若有抄袭、模仿他人作品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或者稿件内容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人格权的,由投稿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作品发表要求:期刊网网站保留审稿、退稿和修改稿件的一切权力。期刊不接受含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作品: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9、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版权要求1、所有作品无论是否发表,作者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2、所有投稿作品中国期刊网及其相关合作机构(包括网站、出版物、移动网络等),享有有使用权。
解剖学报是08中文核心,北京的。
是的 核心期刊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出版周期:双月ISSN:1001-165XCN:44-1153/R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邮发代号:46-108创刊时间:1983
学报一般是综合性的,专业性要求不是很强,如果写的文章是综述类的文章发学报会好发一点,如果是研究性文章发期刊更有价值
《解剖学报》在2011版核心期刊(北大最新核心目录是2011版)要发文章加好友刊名: 解剖学报 Acta Anatomica Sinica主办: 中国解剖学会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0529-1356CN: 11-2228/R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解剖学报创刊时间:195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2年计划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实录:《2012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3 基础医学/ 14. 解剖学报
局部解剖学实验报告的实验原理这样写:1、本项目采用局部解剖学与临床外科手术学相结合的方法,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局部解剖学与外科手术学综合性技能训练项目、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从而提升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局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学的操作能力、临床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2、项目是局部解剖学和外科学实验课内必做实验项目的延续和提高。
运动解剖学自评报告用理论知识指导运动实践写。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是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运动解剖学中轴骨实验报告写实验方法与步骤。观察上肢骨,掌握其组成及各骨的名称,观察下肢骨,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及各骨名称,实验结果与分析。运动解剖学是运动形态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四川解剖学杂志没有停刊,2021年还发刊了01期,可以在知网查看。
《四川解剖学杂志》创刊于1986年,由四川省解剖学会主办,本刊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二级学科设有论著、综述与讲座、新技术方法、研究通讯、医学教育与教学等栏目。是国内医学界进行学术交流、切磋医学经验的重要平台。
《四川解剖学》是由解剖医学专家共同创办的学术期刊,以广大解剖与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以促进解剖与临床两大学科间的信息交流为宗旨,坚持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面向临床,服务于临床。
四川解剖学杂志简介:
期刊名称:四川解剖学杂志
主办单位:四川省解剖学会
国内刊号:51-1429/R
国际刊号:1005-1457
出刊日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知网全文收录、万方数据全文收录、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是国家级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是解剖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学术园地,旨在加强解剖学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工作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