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道教研究论文

道教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道教研究论文

朱熹你看一下

浅谈道教前身论文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作为中国传统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中国有漫长的史实可考,在世界史中属仅存的古国。道教是在神……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作为中国传统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中国有漫长的史实可考,在世界史中属仅存的古国。道教是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它在创建与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它的营养成分,经过长期发展,道教有着丰厚的文化积累,并且渗透于中国社会的诸多领域。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多元互补的文化。其中儒、释、道三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但道教一直是受到冷落的。但近年来,道教文化研究受到海外汉学界的重视。身为中国人,了解一下民族传统宗教文化是必要的。

中国百科全书定义“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传统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基础上,沿袭方仙道、黄老道某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相信人经过一定修炼有可能长生不死,成为神仙。将老子及《道德经》加以宗教化,称老子为教主,尊为神明;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作宗教性的阐释。创始时,主要流行于民间,并曾与同时的农民起义相结合。魏晋以后,一部分道教受封建统冶者的扶植,使道教逐渐上层化,并与纲常名教观念相结合;在有些朝代,还卷入宫廷政治。而在民间则继续流传通行的道教,从中还演化出一些秘密宗教组织,在有些农民和贫民的斗争中,成为发动和组织群众的旗帜与纽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道教积累了大量的经籍书文,后多编人道藏,对中国封建时代的哲学、文学、艺术、医学、药物学、化学、天文、地理等方面曾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有过一定的贡献,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道教的产生有一个较长时期的酝酿、孕育过程。如果从战国初年算起,到它在组织上最后形成,共经过约六百年的酝酿准备时间,其中主要是方仙道和黄老道两个阶段。方仙道和黄老道实为道教的前身。

一、方仙道

所谓“方”是指不死之仙方,所谓“仙”是指长生不死的仙人。因此,所谓方仙道就是指那种掌握了不死仙方,追求长生不死信仰的集团和人们。掌握不死仙方的神仙方士,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出现了。

神仙方士自春秋后产生以后,直至战国中期,他们手中还只有“术”,而没有理论,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大。到战国时期,齐国的邹衍,把古代的“五行”和“阴阳”两种思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阴阳五行说,用它来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界的种种现象。方士们感到此学说很有用,就把它吸收过来,使之和自己的方术相结合,将神仙方术染上理论色彩,从此神仙方术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信徒也就日益增多,特别是对一些帝王的吸引力很大,他们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使自己长生不死,达到永远享乐人间的目的。他们对方士们宣扬的海上有三神仙,山上有不死药等特别感兴趣。正是在这些帝王强烈追求不死药的推动下,从战国中期起,中国历史上掀起了三次有名的方士人海求仙药的浪潮:一是战国中期齐威、宣和燕昭王时;二是秦始皇时;三是汉武帝时。这三次求仙药的浪潮一次比一次的规模大。

方仙道的代表人物,战国末年的宋毋忌、正伯侨等人;秦始皇时有徐福、韩终(众)、侯公、石生、卢生等人;汉武帝时有李少君、谬忌、少翁、奕大、公孙卿等。

方仙道作为道教的雏形,它的形态是很不完备的,没有形成一个宗教组织,没有一套宗教仪式,只是一个没有组织的信仰集团而已。但它已具备许多宗教特征了。第一,它已经有了宗教信仰,即信仰人可长生不死,经过修炼成为神仙。第二,有了宗教理论,即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第三,有了崇奉的祖师――黄帝。在战国中期诸子争言黄帝时,道家和神仙家最突出,这表现他们是把黄帝看作自己的祖师爷。第四,有了修炼方术。最早见于《庄子》的有行气、吐纳、辟谷等。到汉武帝时,方术有了增多,如李少君除行辟谷、祠灶以外,又能化丹砂为黄金,即能搞炼丹。李少君是炼丹术较早的发明者。集古代和西汉神仙方术之大成的是汉武帝叔父淮南王刘安。他“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干,作《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汉书?淮南王传》)这个言神仙黄白之术的《中篇》八卷是总结神仙方术的书,不过它早已佚失,不能见到它的全貌。清人辑录的《淮南万毕术》,可能有该书遗留下的内容。

二、黄老道

继方仙道之后是黄老道。这是道教酝酿孕育的`第二阶段。黄老道就是黄老学和方仙道相结合的产物。自战国以来,社会上兴起了黄老之学,又兴起了神仙方术。这两者曾因当时社会的需要和帝王的推动,历秦至汉都盛行不衰。但是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前,这两段思潮和实力虽然互相有些影响,但没有明显结合。但到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特别是到汉元帝时儒家思想占了统治地位以后,情况发生改变,黄老学在政治上失势了,不得不退出政治舞台。许多黄老学者就不再用心去研究它的经世治国那一套,而着重去研究它修身养性方面的内容了,甚至不少人过起隐居生活。与此同时,许多方士也不再满足于邹衍的阴阳五行说,转而研究黄老学,特别是研究《老子》,使方术和黄老结合。这样以汉代“独尊儒术”为转折点,黄老学和方仙道相结合的过程开始了。汉成帝时的著名道教学者严君平可以作为这种结合最早的典型。据史料记载,严君平在隐居生活中,是以卜筮收入谋生的,在他身上多少体现了学者与方士“一身而二任焉”的特点,体现了黄老学和方仙道的初步结合。

东汉以后,由于谶纬神学的兴起,黄老学的宗教化、方士化倾向大大加速了。这时,更多的黄老学者着力从《老子》书中去研究养生之道。如在东汉初年,社会上一般人都把《老子》当成修真养性的书。在许多黄老学者着力研究黄老养生内容的推动下,已使黄老学逐渐变成了修真养性之学,加快了它方士化、宗教化的步伐。这种趋势持续发展,大约到东汉末(至迟到魏晋之际)出现了另一本注《老子》的书,叫《和上公章句》。这是一本将《老子》方士化,宗教化的典型著作。它完全用神仙思想和道教方术来解释《老子》,使《老子》由一本哲学著作变成了神仙方士的修炼著作。这个著作的出现,标志着《老子》的方士化、宗教化最后完成,也标志着黄老学与方仙道的最后完成。

与《老子》书由治国经世之道向修真养性之道转化的同时,对老子的神话运动也目益深入广泛的展开。东汉初年的明帝时,光武之子楚王刘英把老子和浮屠一起祭祀。到了东汉中晚期以后,老子的神话更大规模的展开。例如桓帝永兴元年王阜作《老子圣母碑》,文曰:“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判,窥清浊之未分。”这明确表明老子并非常人,而是道的化身,是宇宙未形成前就已存在的神。到东汉桓帝时,老子作为先天地而生的神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已完全树立起来了。

正是以上这种老子被神化,《老子》被方士化的过程中,老子学与方仙道逐步结合,最后转化为黄老道。其转化的完成时间,大致就在顺、桓时期。

黄老道和以前的方仙道比较,有以下不同:第一,所尊的祖师,已不再是黄帝,而是老子。如上所说,经过两汉,主要是东汉时期,老子的神化工作已基本完成,它已经由一个哲学家变成为地地道道的神。道教给它所上的“太上老君”尊号,在汉魏之际即已出现,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也多次称老子为老君。第二,黄老道的理论和信仰,基本是老子的“道”。虽然他把方仙道的神仙信仰也吸收了过来,但它却将其纳入“道”这个信仰的总体系之中,使它带上了更多的理论色彩。待道教正式成立以后,这种思想继续发展,终于以“道”统帅一切,把道教的教理、教义、方术等都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第三,有了经书《太平青领书》,即现在的《太平经》。这可能是在西汉齐人的甘忠可《天官历包元太平经》的基础上,经过东汉许多方士之手,用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的。据《后汉书?襄楷传》说,奉事黄老道的张角“颇有其书焉”,证明当时信奉黄老道的人是以它作经典的。第四,黄老道奉持的方术,从《太平经》看,主要有存神守一,画符饮水,抟颡祈祷等。为日后道教符派所继承和发展。

从方仙到黄老经过漫长的酝酿发育过程,为以后出现五斗米道和太平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道教的正式产生起到了奠基作用。

道教教派众多,从创教之始,在至上最高神上就有所分歧。早期的五斗米道创教时,以太上老君为教主,供奉“三官”,从而魏晋南北朝时,北魏寇谦之的天师道,由于其享“天师之位”,受“清整道教”之命,得《云中者音诵新科之诫》20卷,均假“太上老君”之名,为此,他依然崇奉太上老君就成为必然的了。太平道开始创教时,後者则崇拜黄老,供奉“中黄太乙”。东晋中後期,上清派、灵宝派相继出现,新出现的《上清》《灵宝》经中,不再尊太上老君为至上神。上清派以元始天王或太上玉晨道君为最尊,灵宝派以元始天尊和太上大道君地位最显,有的经书也列太上老君,但其排列地位稍次。後来在各派协商,融合中提出“道不可无师尊,教不可无宗主,故老君师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的共识,正是在这种师徒关系下,使他们成为三位一体的“三清尊神”,为道教神仙谱系中的最高神。另外,各派又有自己的创派真人、主祭神灵等。道教在吸收各种原始宗教、民间宗教、神话传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神仙谱系,并与原来的地方宗教或融合,或形成总支形式。道教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时常与其它宗教、人们的倾向愿望相互影响。几千年间,中国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各个教派排间虽然也时常有矛盾,但没有爆发过大的宗教战争,这是值得庆幸的。 [编辑本段]【道教门派组织】道教内部门派众多,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称各异。据学理分有积善派、经典派、符箓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五类。按地区分有龙门派、崂山派、随山派、遇山派、华山派、嵛山派、老华山派、鹤山派、霍山派、武当派等。按人划分则有少阳派(王玄甫)、正阳派(钟离汉)、纯阳派(吕洞宾)、海蟾派(刘操)、三丰派(张三丰)、萨祖派(萨守坚)、紫阳派(张伯端)、伍柳派(伍冲虚、柳华阳)、重阳派(王中孚)、尹喜派(关尹)、金山派(孙玄清)、阎祖派(阎希言)等。按道门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派(许旌阳)、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李铁拐)、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鼓祖)、铁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广慧派等。历史上还有正一宗(张道陵)、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太一宗(黄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还有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说法

教师道德研究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职业道德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育是以人育人的事业,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负担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下方就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教师新形象谈一谈自我的点滴感受。 在眼下这个社会,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越来越有点让人寒心了。每当看到新闻某某老师亵渎学生是在是太让人们干到寒心。家长有心送孩子去上学却不想羊入虎口。由此可见当今社会充分认识提高师德师风的重要好处。教育关乎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要认识到自我身上肩负的社会职责。当前受当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的社会认可度有所下降,教师自身职责心显得不足。因此,提高学校师德师风十分必要。 教师作为广大学生的启蒙者和培育祖国的花朵和栋梁之才的引导者,就务必具备好的职业技术道德和搞得素质。在中国这种教育制度里,教师不仅仅代表学校的形象更在必须程度上代表着祖国的素质形象。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就必须要具有职业道德规范认识。要做到爱国守法。热爱祖国,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个性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别,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进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有革新潜力的人才。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就是透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教师对民族、对人民的感情融汇于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对社会的职责与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注是息息相关的,教师把自我的才智、精力、热情献给社会是以献给学生开始的,又落实在桃李满天下的伟业中。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加深,一方面不仅仅会激励自我更加精益求精,而且会为了学生而更加注意锤炼自我的品德素养。师徳最重要的资料之一就是谦虚和无私奉献,教师对学生的感情会促使教师把各种完美的道德在教学过程中以隐性的或显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是促使教师教书育人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用心感情也会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教师更准确地认识学生、把握学生、亲近学生,以而沟通知识传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畅。 师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还有应对日新月异飞速进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够墨守陈规,固步自封。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挑战,要求教师承担多重主角,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潜力,因此,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讨"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潜心学习论述,运用论述,钻研业务,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发扬探讨和革新精神,为教育事业不断攀登,终生奋斗。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师德的养成,除了教师本身的基本素质决定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教育引导。要透过岗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师德师风教育与业务活动相结合、师德师风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等不一样方式,使教师明确自我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明确自我在培养未来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中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自觉把我既不打学生耳光,又不拉学生头发,更不殴打学生,罚站学生,根本不算体罚。罚站这种教育方法,学生虽然最能看懂,但效果甚微。 而羞辱孩子,不仅仅伤了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更容易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学校产生害怕的感觉,甚至是排斥来园上学等。而威胁孩子的行为更是让孩子产生了反感心理,表面上学生感到无所谓,内心却是十分痛苦的,势必会造成学生各种反抗心理的产生,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体罚和变相体罚不是师德问题,是心理疾病,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够修炼高尚师德。 爱岗敬业、献身幼教事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热爱幼儿,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用于开拓,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人民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概括。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篇1 浅谈中专教师加强自身职业道德规范的策略 【摘要】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师,更是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百年之计根于 教育,教育之计植于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符合 现代教育的知识结构。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中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教师的职业特征,用一定的理论和要求,使社会主流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为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职业的认识,达到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目的,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师资队伍,也才能有力地促进教育 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要想正确有效地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淤坚定的主导性。必须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之上,紧定不移地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流道德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坚持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于鲜明的时代性。 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全国各族人民一同与时俱进,要努力抓住当前社会转型重要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当前突出的紧迫问题,如胡锦涛同志于2006 年3 月4 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盂强烈的针对性。在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时候,必须针对教师的职业特点,加入相关的重大内容。如高校作为特殊的教书育人机构,往往还同时承担着学术研究的重任。 这样的特点,要求在普通教书育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防范和纠正学术研究中的一系列不正之风和学术腐败等;榆高度的自律性。教师作为社会的知识精英,除了精湛的专业知识而外,更有超乎一般人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对于客观分析以及正确看待道德教育的意义也往往更为深刻。在这样的条件下,适宜的引导,可以促成教师主动地更进一步深入理解相关的道德问题,以自觉自律的精神,去内化和升华自己的品质,从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合格的教师。 2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只有通过在教育活动的种种职业道德实践中,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才能更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品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根据中职教师的职业特点,对于中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提出了如下基本要求:淤敬业。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达到教师所被赋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于研究创造。积极发挥高校教师创造性,思维广阔的特点,在 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严肃认真,力争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教育风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言传身教,才有可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莘莘学子,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教育责任;盂关心爱护学生。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是 中国儒家传统观点,也是 历史源流悠远而切实有效的民族文化精髓之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以观后效的过程,在此期间,中职教师应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学生,纠正缺点,发扬优点,才有可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栋梁之才;榆社会生活的细节。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高度自律性,决定了这些优良品质在社会生活点点滴滴中的体现和光辉,无论从仪表,言行举止,接物待人,谙熟知识和胸怀大度等等方面,均应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篇2 试论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差异 摘要:本文从中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两个建设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指导性文件的文本分析出发,探寻两者的不同之处,结果显示中美两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性质、价值标准、基本要求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差异;中国;美国 一、中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于2011年颁布实施,规范主要从6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出要求。第一部分,爱国守法。首先从公民角度和政治方面规定教师爱国拥党,遵纪守法,保护国家荣誉,以教育方针为指南,实施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部分,敬业爱生。这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本职体现。教师要崇尚教育事业,并为此投入全部时间精力,强化自身专业素养,能在不断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培养教育高校学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育出优秀的学生,建设一流的高等学府。第三部分,教书育人。 这是对教师“教”的明确具体的概念界定。教师的教学首先是充分了解学生天性,并承认和欣赏学生拥有发展潜质,合理运用教学规律,实施教学,教学的最好成果是学生获得最优发展,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第四部分,严谨治学。学士水准是标识教授的尺度之一。教授忠诚真理,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是不断踏实苦干,钻研求索的过程,是捍卫知识尊严,不占有、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第五部分,服务社会。教师像所有其他劳动者一样天然地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职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知识传承,文化延续。第六部分,为人师表。从教师自身言行修养提出要求。教师以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教导学生,引导学生[1]。 二、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美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过46年6次修订成形于上世纪80年代。规范内容简要,由阐明规范目标,改进、实行的前言部分和规范具体纲要组成。“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保障自身及学生的教学自由、确保教育公平为最高伦理标准,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恪守标准”,这是规范印发的目的所在。规范要求“教师包括行政人员竭力获得社会各方支持与帮助,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实施教育行为,对学生负责[2]”。这也是修改规范的标准。对学生和本专业的责任是规范具体纲要强调的重点。“对学生的责任”即是对“学生的义务”,主要包括学生理性自由、学生身心健康、公平对待学生、保护学生信息等[3]。学生理性自由指教师尽力帮助学生获得有益学生成长的书籍、思想、活动许可。学生身心健康指教育者创造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包括硬性设施和软性的文化氛围。 公平对待学生指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公正地阻碍任一学生参与课程、损害或给予学生不合理利益;保护学生信息指如非专业或法律要求,不得做关于学生的虚假或恶意表述,不得泄露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学生信息。规范的专业原则部分有申请专业资格、招聘教育工作者、不得接受不合理利益、保护同事信息等。申请专业资格指申请专业职位时出具真实客观证明、经历,不得做虚假表述;招聘教育工作者指对职位申请者做真实客观的陈述和说明;不得接受不合理利益指禁止接受有碍职业精神或行为的馈赠、恩惠;保护同事信息指如非专业或法律要求,不得做关于同事的虚假或恶意表述,不得泄露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同事信息。 三、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比较分析 1.性质。 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定性不同,中国名称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美国为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中国高校教师规范内容延续针对中小学教师的部分内容,即两者差异性小,趋同性大,前者难以体现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占规范条目量20%的“爱国守法”和“服务社会”宽泛、随意,与社会其他行业的基本职业规范并无不同。规范中体现高校教师专业性的其他条目不够全面、不透彻[4]。综上,中国高校教师仅需遵守一般道德准则即可,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区分性不大。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保障自身及学生的教学自由、确保教育公平为最高伦理标准,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恪守标准,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对高校教师德行的最高要求,体现高校教师伦理的深层发展[5]。 2.价值取向。 (1)价值追求方面[5]。 中国专业伦理标准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理想的道德境界是成就如孔子般的圣贤、宗师。规范语言表述上通常使用四字、对称性的句子,这种恢宏、宽泛的字眼折射出对高校教师的理想化、规格化要求。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标准源于美国传统的务实主义、现实主义,要求从点滴教育教学实践中考核教师的行为,细化、明确、具体的行为标准能让教师有的放矢,而不是一个高远的道德标杆,无从落实[6]。 (2)在师生观方面。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主体,重教师还是重学生一直是教育家们探讨的主题,现代教学中偏向于以学生为中心,中国教师专业伦理标准重前者,这也是中国教育中师尊生仆在教师规范中的体现。美国教育崇尚学生至上,教师服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 (3)几元性、层次性、意识形态方面。 中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元性、单层性、意识形态化,美国则是多元性、多层性、去意识形态化。中国教师承担着诸多使命,如学生政治倾向、思想意识、专业学习,这样的多功能、混合性反而不是纯粹的高等教育专业性。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要求教师从本身专业立场出发,以平等、自由、民主的方式启发学生个人意识和人生观的形成。 (4)情理方面,中美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存在情理不同的本位标准,私德和公德的不同原则,效法经验和遵从法则的不同范式。 中国教师习惯于效法模范、先贤,往往在社会推选出模范后,全体效法,这种方式因为没有具体明确的细则,而在不同地区、学校、教师间存在天然差异,因而会出现理解偏差甚至互相矛盾的现象。美国教师惯于理性分析,在公共规则下修订运行教师从业规范。这样的方式易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便于运行及结果考核。 3.中美伦理规范的基本要求。 (1)对学生。 中国强调教师对学生德育和热爱。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行自古就是教师最根本与最基础的任务,是教师专业性本质体现。“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了解学生天性,并承认和欣赏学生拥有发展潜质,合理运用教学规律,实施教学,教学的最好成果是学生获得最优发展,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7]“教书育人”要求高校教师自身能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的同时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美国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崇尚对学生平等、启发。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引导其自主学习知识。遵循教学多样化的原则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任何探索真知的想法、行为应予以支持帮助。 (2)对学术。 中国规范要求教师具有科学的精神和良好的学术良知。教授忠诚真理,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是不断踏实苦干、钻研求索的过程,是捍卫知识尊严,不占有、剽窃他人劳动成果。这些规范细则囊括空洞的精神追求及约束自身不犯错误的警示。美国要求教师自身价值追求与理念中就对学术怀有忠诚和进取心。教师的全部精神追求应是专注学术以提升自身学识和传授给学生,教师保持对学术的忠贞和探索。 (3)对社会。 中国规范要求教师像所有其他劳动者一样天然地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职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知识传承,文化延续。教师教书育人就是服务社会。教师培养社会年轻一代成为接班人的同时,还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这一方面是教师本职体现,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需要。但这样过于强调社会责任造成教师对教学与学术的懈怠[8]。美国社会更关注教师对社会的公益心和对科普做出的贡献。高校教师在课堂之外的行为应是代表个人表达出对研究、学术的有益言论,这种言论能促进公众对学术自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高等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Z].2011. [2]王丽佳.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历史演进探析――兼谈师德规范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62-63. [3]United Sta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ffice of the White Policy on Research Misconduct[EB/OL]. [4]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2005,(1):13-14. [5]徐廷福.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5). [6] on Professional Ethics[EB/OL]. [7]傅维利,朱宁波.试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J].中国教育学刊,2003,(2). [8]王毓.师德分层:师德建设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4,(12). 猜你喜欢: 1. 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范文 2.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论文优秀例文 3.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论文范文 4.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参考 5. 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1500字

1999年道教研究论文题录

大型古籍整理项目《中华道藏》副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道教授箓制度研究”多年来参加中国哲学和宗教的教学与研究,先是主攻宋明理学,撰有《周易与宋理学》、《道教影响下的朱熹》、《论试程颐思想的个性特征》等。 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中国道教 1997年第1期2、重视道教在海峡两岸的纽带作用 五缘文化与对外开放 上海交大出版社 1997年8月3、物魅、人鬼与神祇——中国原始崇拜体系形成的历史钩沉 宗教哲学 1997年7月4、道教三字经前言 道教三字经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年12月第1版5、大马归来话神缘 海内与海外 1998年第1 期6、一景一木寓道心—— 中国宗教(夏季号) 1998年第2 期 香港青松观盆景艺术鉴赏7、中国的市场经济和宗教的社会功能 宗教问题探索 1998年文集8、踏罡步斗的源流和宗教功能 宗教 1998年3~4期9、《阴符经》要义发挥(连载一、二) 三清文化 1999年第1 、2期10、《庐山道教初编》[序] 庐山道教初编,华文出版社 2000年9月11、《庐山道教初编》[序二] 庐山道教初编,华文出版社,2000年9月第1 版12、众星拱伏的斗姥神 世界宗教文化 1999年第3 期13、天地的根由 三清文化 1999年第3 期14、虞集的道缘 弘道 2000年总第九期15、道教对民间信仰的收容和改造 道心 2001年第24期16、玉皇科仪及其文化内涵 中国道教 2001年第1期17、《道教人物故事》[序]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8 月第1 版18、宫观与华夏文化的传承 儒学与21 世纪中国 学林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1 版19、考鬼召神的心理分析——兼说中国宗教中的神秘主义 道教文化的传播 南华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20、五雷正法渊源考论 宗教学研究 2001年第3 期21、两宋新符录道派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 道家与道教·道教卷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1,922、试论道教法术科仪的表演特征 世界宗教研究 2002,2期23、密密宫观拥金顶 世界宗教文化 2002,2期24、关于宗教需要的断想 宗教问题探索·2001年文集 2002,725、《茅山民间文学集成》序 茅山民间文学集成 上海科学 2001,1026、道教法术的社会功能和时代转换 道教与人生,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2,627、刘、阮入天台故事的文化透视 中国道教 2002,6期 2002,6期,东南文化,2004增刊28、忆光德 上海道教 2002,3期29、一景一木寓道心 弘道 13期,2002年30、道教通向现代社会的端口 中国宗教 2002,6期31、扶乩与道书创作 弘道 14期,2003年32、现代社会与道教的发展空间 中国宗教学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4月。33、找到道教通向现代社会的端口 道教教义的现代阐释,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34、湖北黄坡木兰山上的两项奇特风俗 世界宗教文化 2003,4期。35、神缘网络与当代文化生态 海峡两岸五缘论,方志出版社,03,1136、明代彩绘全真宗祖图和《明代彩绘全真宗祖图研究》,弘道,04,137、鲁迅“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是肯定道教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04,6,10,第3版。38、略论道教整合民间信仰的教义基础和基本方式,《人文与社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7。39、近代全真仪式初探,《全真弘道集》,青松出版社,2004,7。40、攻克人生的关卡-刘一明《通关文》的现代价值,《中国宗教》,2004,9期。41,召神役将的教义基础——从神将系统看道教信仰的独特性,《道教与神仙信仰》,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642,香港宫观早晚功课经之讨论 香港及华南道教研究,中华书局,2005,4月。43,刘晨阮肇入天台故事的文化透视(与中国道教02年重),44、至真与至善——道教伦理思想的超越性与现实性,南岳会议论文,《道教与伦理道德建设》,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重返社会舞台的努力——道教教义升温的宗教社会学评析 道家文化研究,21辑。 1、吕祖无极宝忏注 青松观香港道教学院 1997年6月初版2、中国精怪文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10月第1 版3、道教的内秘世界 文津出版社 1997年11月4、中国科学思想史(合作)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年1月第1 版5、道教志(合作)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10月第1 版6、中国古代养生格言(与人合作)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1 月第1 版7、道教故事图说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0年7月第1 版8、周易与华夏文明(合作)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129、道教法术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2,110、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汉魏两晋卷(合作)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411、中国民间信仰与道教 东大图书公司 2003,312、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宗教卷(合作)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13、中华道藏(大型古籍整理项目,张继禹主编,本人为副主编之一)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总49册,本人承担部分为第36、37、38分册主编并标点约140万字。14、道教风俗谈(第二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03,12。15、钦赐仰殿与东岳信仰(第二作者),上海辞书出版社,04,216、刘仲宇注释太上玄门早课,万字,青松出版社, 2005年。17、刘仲宇注释太上玄门晚课,11万字,青松出版社,2005,、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宗教学卷,王雷泉、刘仲宇、葛壮主编,刘仲宇并撰稿约7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9。19、正逢时运——接财神与市场经济,万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12 .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是我国高校宗教学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点。1980年由四川大学资深教授卿希泰创立,是当时国家教委批准的高校中第一个宗教学专业研究所,原名为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1999年被评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后更名。现任所长为李刚,现有专职科研人员近30人。 该所经过两代学者的奋斗和努力,24年来创下了我国高校的8个第一:1982年成为高校第一个宗教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90年成为高校第一个宗教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92年成为我国第一个宗教学省级重点学科;1999年为第一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由国务院批准为高校唯一的宗教学国家重点学科点;2004年成为高校宗教学专业唯一的哲学博士后流动站;1982年至今,拥有高校唯一一份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宗教学学术核心刊物《宗教学研究》,入选CSSCI;1991年至今,是国内高校培养宗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最多的研究所,已获博士学位的学生70余名,现有在读博士生60余人。 该所自建立以来,出版专著1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尤以代表作四卷本《中国道教史》享誉海内外,多次再版,并在台湾出版繁体本,美国学者翻译的第一卷英译本已在美国出版。他们承担了一系列的国家级重点课题,如“六五”至“八五”的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史”;“七五”国家重点项目“中国原始宗教研究及资料丛编”、“八五”国家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无神论研究”、“九五”至“十五”的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思想史”等。 该研究所有中国道教、佛教、宗教学理论与当代宗教、中国少数民族宗教、基督教等5个固定研究方向,每个方向都招收硕士生,有中国道教、中国佛教、宗教学理论与当代宗教和中国少数民族宗教四个方向招收博士生。在中国道教史、中国道教思想史方面的研究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先后获国家图书奖一项,国家级一等奖一项,另有成果获国家级二等奖一项;省部级一等奖二项;其他省部级成果奖20余项。 该所自1980年建立以来,积极展开对外交流与合作,至今已有10余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数百名学者到该所交流、讲学、进修以及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该所亦有百余人次前往近1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参加国际会议、讲学、进修以及攻读博士后。与他们有友好交往的境外大学与科研机构有:美国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加拿大UBC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英国伦敦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东北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韩国江南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佛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另外还有美国道教协会、台湾道教总会、香港道教联合会等团体与该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传统本体论纲要》,哲学研究,1994年第3期《行为、心理中的编辑系统关系》,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第1期《分裂的智慧》,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3期《个体语义论》,社会科学研究,1995年第4期《日常哲学引论》,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1期《学术孤独与宗教关怀》,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4期《马克思主义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第2期《道教人格简论》,宗教学研究,1998年第2期《论神格》,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1期《泛道教人格的历史模型》,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1期《论藏区宗教的社会价值》,西藏研究,2001年第2期《道教人格的社会选择》,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3期《葛洪〈自叙〉:一个“内圣外王”的人格分裂文本》,宗教学研究,2001年第4期《葛洪——由儒向道的心理历程》,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4期《人口史背景中的道教》,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6期《道教的政治情结》,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3期《道:社会行为的宗教表象》,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4期

浅谈道教前身论文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作为中国传统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中国有漫长的史实可考,在世界史中属仅存的古国。道教是在神……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作为中国传统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中国有漫长的史实可考,在世界史中属仅存的古国。道教是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它在创建与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它的营养成分,经过长期发展,道教有着丰厚的文化积累,并且渗透于中国社会的诸多领域。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多元互补的文化。其中儒、释、道三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但道教一直是受到冷落的。但近年来,道教文化研究受到海外汉学界的重视。身为中国人,了解一下民族传统宗教文化是必要的。

中国百科全书定义“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传统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基础上,沿袭方仙道、黄老道某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相信人经过一定修炼有可能长生不死,成为神仙。将老子及《道德经》加以宗教化,称老子为教主,尊为神明;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作宗教性的阐释。创始时,主要流行于民间,并曾与同时的农民起义相结合。魏晋以后,一部分道教受封建统冶者的扶植,使道教逐渐上层化,并与纲常名教观念相结合;在有些朝代,还卷入宫廷政治。而在民间则继续流传通行的道教,从中还演化出一些秘密宗教组织,在有些农民和贫民的斗争中,成为发动和组织群众的旗帜与纽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道教积累了大量的经籍书文,后多编人道藏,对中国封建时代的哲学、文学、艺术、医学、药物学、化学、天文、地理等方面曾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有过一定的贡献,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道教的产生有一个较长时期的酝酿、孕育过程。如果从战国初年算起,到它在组织上最后形成,共经过约六百年的酝酿准备时间,其中主要是方仙道和黄老道两个阶段。方仙道和黄老道实为道教的前身。

一、方仙道

所谓“方”是指不死之仙方,所谓“仙”是指长生不死的仙人。因此,所谓方仙道就是指那种掌握了不死仙方,追求长生不死信仰的集团和人们。掌握不死仙方的神仙方士,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出现了。

神仙方士自春秋后产生以后,直至战国中期,他们手中还只有“术”,而没有理论,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大。到战国时期,齐国的邹衍,把古代的“五行”和“阴阳”两种思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阴阳五行说,用它来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界的种种现象。方士们感到此学说很有用,就把它吸收过来,使之和自己的方术相结合,将神仙方术染上理论色彩,从此神仙方术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信徒也就日益增多,特别是对一些帝王的吸引力很大,他们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使自己长生不死,达到永远享乐人间的目的。他们对方士们宣扬的海上有三神仙,山上有不死药等特别感兴趣。正是在这些帝王强烈追求不死药的推动下,从战国中期起,中国历史上掀起了三次有名的方士人海求仙药的浪潮:一是战国中期齐威、宣和燕昭王时;二是秦始皇时;三是汉武帝时。这三次求仙药的浪潮一次比一次的规模大。

方仙道的代表人物,战国末年的宋毋忌、正伯侨等人;秦始皇时有徐福、韩终(众)、侯公、石生、卢生等人;汉武帝时有李少君、谬忌、少翁、奕大、公孙卿等。

方仙道作为道教的雏形,它的形态是很不完备的,没有形成一个宗教组织,没有一套宗教仪式,只是一个没有组织的信仰集团而已。但它已具备许多宗教特征了。第一,它已经有了宗教信仰,即信仰人可长生不死,经过修炼成为神仙。第二,有了宗教理论,即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第三,有了崇奉的祖师――黄帝。在战国中期诸子争言黄帝时,道家和神仙家最突出,这表现他们是把黄帝看作自己的祖师爷。第四,有了修炼方术。最早见于《庄子》的有行气、吐纳、辟谷等。到汉武帝时,方术有了增多,如李少君除行辟谷、祠灶以外,又能化丹砂为黄金,即能搞炼丹。李少君是炼丹术较早的发明者。集古代和西汉神仙方术之大成的是汉武帝叔父淮南王刘安。他“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干,作《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汉书?淮南王传》)这个言神仙黄白之术的《中篇》八卷是总结神仙方术的书,不过它早已佚失,不能见到它的全貌。清人辑录的《淮南万毕术》,可能有该书遗留下的内容。

二、黄老道

继方仙道之后是黄老道。这是道教酝酿孕育的`第二阶段。黄老道就是黄老学和方仙道相结合的产物。自战国以来,社会上兴起了黄老之学,又兴起了神仙方术。这两者曾因当时社会的需要和帝王的推动,历秦至汉都盛行不衰。但是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前,这两段思潮和实力虽然互相有些影响,但没有明显结合。但到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特别是到汉元帝时儒家思想占了统治地位以后,情况发生改变,黄老学在政治上失势了,不得不退出政治舞台。许多黄老学者就不再用心去研究它的经世治国那一套,而着重去研究它修身养性方面的内容了,甚至不少人过起隐居生活。与此同时,许多方士也不再满足于邹衍的阴阳五行说,转而研究黄老学,特别是研究《老子》,使方术和黄老结合。这样以汉代“独尊儒术”为转折点,黄老学和方仙道相结合的过程开始了。汉成帝时的著名道教学者严君平可以作为这种结合最早的典型。据史料记载,严君平在隐居生活中,是以卜筮收入谋生的,在他身上多少体现了学者与方士“一身而二任焉”的特点,体现了黄老学和方仙道的初步结合。

东汉以后,由于谶纬神学的兴起,黄老学的宗教化、方士化倾向大大加速了。这时,更多的黄老学者着力从《老子》书中去研究养生之道。如在东汉初年,社会上一般人都把《老子》当成修真养性的书。在许多黄老学者着力研究黄老养生内容的推动下,已使黄老学逐渐变成了修真养性之学,加快了它方士化、宗教化的步伐。这种趋势持续发展,大约到东汉末(至迟到魏晋之际)出现了另一本注《老子》的书,叫《和上公章句》。这是一本将《老子》方士化,宗教化的典型著作。它完全用神仙思想和道教方术来解释《老子》,使《老子》由一本哲学著作变成了神仙方士的修炼著作。这个著作的出现,标志着《老子》的方士化、宗教化最后完成,也标志着黄老学与方仙道的最后完成。

与《老子》书由治国经世之道向修真养性之道转化的同时,对老子的神话运动也目益深入广泛的展开。东汉初年的明帝时,光武之子楚王刘英把老子和浮屠一起祭祀。到了东汉中晚期以后,老子的神话更大规模的展开。例如桓帝永兴元年王阜作《老子圣母碑》,文曰:“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判,窥清浊之未分。”这明确表明老子并非常人,而是道的化身,是宇宙未形成前就已存在的神。到东汉桓帝时,老子作为先天地而生的神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已完全树立起来了。

正是以上这种老子被神化,《老子》被方士化的过程中,老子学与方仙道逐步结合,最后转化为黄老道。其转化的完成时间,大致就在顺、桓时期。

黄老道和以前的方仙道比较,有以下不同:第一,所尊的祖师,已不再是黄帝,而是老子。如上所说,经过两汉,主要是东汉时期,老子的神化工作已基本完成,它已经由一个哲学家变成为地地道道的神。道教给它所上的“太上老君”尊号,在汉魏之际即已出现,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也多次称老子为老君。第二,黄老道的理论和信仰,基本是老子的“道”。虽然他把方仙道的神仙信仰也吸收了过来,但它却将其纳入“道”这个信仰的总体系之中,使它带上了更多的理论色彩。待道教正式成立以后,这种思想继续发展,终于以“道”统帅一切,把道教的教理、教义、方术等都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第三,有了经书《太平青领书》,即现在的《太平经》。这可能是在西汉齐人的甘忠可《天官历包元太平经》的基础上,经过东汉许多方士之手,用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的。据《后汉书?襄楷传》说,奉事黄老道的张角“颇有其书焉”,证明当时信奉黄老道的人是以它作经典的。第四,黄老道奉持的方术,从《太平经》看,主要有存神守一,画符饮水,抟颡祈祷等。为日后道教符派所继承和发展。

从方仙到黄老经过漫长的酝酿发育过程,为以后出现五斗米道和太平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道教的正式产生起到了奠基作用。

农村道德教育研究论文

农村思想政治 教育 载体是指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转过程中,能够有限地描述、承载、运输、涵化、导向、甚或绝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或能量,具有一定承载限度和向度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薄弱点和难点在农村。如何培养和造就有 文化 、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途径和 方法

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农村社会环境和农民的思想观念呈现前所未有的变化,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给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影响并改变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的格局。

1 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问题的症结分析

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变化”

对象主体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随着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农民的社会活动空间更为广阔,人员流动越来越快。许多青壮年农民长年在外打工,使教育对象主体的很大一部分长期脱离组织管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

工作内容及方法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农民日益重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素质越来越高,思想越来越活跃,观念不断更新,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越来越强,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并且复杂多样。农村税费改革后,村村设立村民议事会,实行村民自治,重大事情必须“一事一议”,农民与干部的冲突少了,但对干部的依赖性也低了,干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传统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主要靠权威推动的方法不再适用,单纯的报纸、文件、会议等抽象的内容已经显得单调呆板。农村对全方位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农民关注的 热点 难点问题,回答和解决农民思想中存在的疑问。

主阵地的影响力发生了变化。随着农民接受信息 渠道 的增多,国内外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也趁机扩大传播影响。农村的宣传主体、宣传阵地、宣传手段、宣传机制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①基层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一是认为“虚”,认为做思想工作是耍嘴皮子,做虚功;二是认为“忙”,没有时间去抓,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三是认为“难”,没办法去抓,认为群众现在最重视的是物质利益,没有直接的利益驱动难以说服他们。②少数基层干部素质不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会做。部分干部本身文化素质较低不会开展工作;二是不肯做。部分干部不愿做思想政治工作,原因是搞经济工作政绩比较明显,而思想政治工作见效慢、回报小;三是做不好。部分干部主观愿望是好的,想多做工作,但由于受自身素质的制约,工作往往收效甚微。③封建迷信、宗教势力有抬头趋势。在一些农村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封建意识、宗教迷信观念根深蒂固,有的地方甚至成为主流的意识,冲淡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模糊了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方向。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症结

社会转型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社会原因。我国农村目前正处在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转型期,很多现象缺乏有效的规范与约束,一些农村的社会秩序混乱,社会问题突现,这不但难以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也很难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正常开展。

基层政权软化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政治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基层政府的管理职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治权力的收缩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权力真空,甚至出现软政权和软政府,政权的软化使一些地方的工作近乎瘫痪,在一些地方,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政府的有力支持,处于无人问津的境地。

集体经济不够雄厚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经济原因 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但大多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由于经济实力不强,财力十分紧张,对思想政治工作这种见效慢、回报小的“无形工程”,也就懒得投入了,也有一些乡村资金缺口较大,历史债务沉重,各种公益事业都排不上队,拿不出钱来搞思想政治工作。缺少物质依托和财力支撑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不足,队伍不强,活动无领导,娱乐无场地,使得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客观上也为西方思潮、封建迷信、伪科学等非主流、不健康的思想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

制度建设不配套是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制度原因。由于经济转型期的制度建设不配套,一些环节透明度不高,极容易被那些动机不纯、用心不良的人钻空子,引发农民对党员干部的不信任。如村务制度不健全,财务制度不公开,民主制度不完善等,导致了违法乱纪的事情时有发生等,广大群众对此极为不满,从而大大降低了群众对党委和政府的信任度,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2 解决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对策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 其它 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充分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我们党的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必须牢牢树立“生命线”意识,采取有效 措施 ,扭转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软弱被动的局面。

强化主流意识,确保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正确航向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尖锐的。如果我们不能用正确的思想教育群众,就会有人用错误的东西误导群众;如果我们不能积极主动地争取群众,就会有人和我们争夺群众。要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没有可乘之机,以保证和谐新农村的构建不偏离正确的航向。

创优工作平台,筑牢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思想阵地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既包括有形的活动阵地,如组织阵地、教育阵地、文化阵地、科技阵地、体育活动场所等等,也包括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等无形的载体。当前,应大力搞好农村多功能活动室的建设和管理,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群众的文娱活动创造一个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图书资料室,完善报刊栏、制度栏、 科普知识 宣传栏,重组电影放映队、宣传队、文艺小分队,并充分利用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广播电视、农经网站、信息网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拓宽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宣教渠道,切实增强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宣教效果。

提高综合素质,打造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有生力量 和谐新农村的构建,既要依靠基层党员干部的领导,更要依靠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所以,对于和谐新农村的构建,也得紧紧抓住这两股力量,壮大这两股力量。在实践中,要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思想教育于推心置腹的谈话中、丰富多彩的演出中、雪中送炭的关爱中、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不断增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化解现实难题,增强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实际效果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着眼点是农民,只有把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中去,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显示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做好事、做实事,让群众心悦诚服地跟你走。只要能把发展生产、化解难题等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良性互动,就一定能够形成“以软促硬,以硬支软”的生动局面,真正彰显出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新农村中的实际意义。

【摘要】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脱离了农业生产劳动,进入城市工作,农民参与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的还占据了重要领导岗位,所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也是我党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民思想政治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提高农民思想政治道德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 农民 素质 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中心环节,是人类 社会实践 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这项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对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都发挥过巨大作用,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时期,要重视对广大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分析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农村居民,只有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他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够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当前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调查

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决定着农民的社会经济行为,是农民素质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出现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以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了科学的态度,破除了封建愚昧思想,衷心拥护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方针政策,高学历、高层次人员倍出,民主意识逐渐增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态势逐渐凸显。尽管取得了这些可喜的变化,但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1、迷信思想尚未减弱

农村的科普宣传工作相对滞后,使得封建迷信思想在农村地区没有得到彻底根除,愚昧落后的封建习俗在很多地区依然严重。逢年过节要上香磕头,拜佛、建寺庙、塑神像、修坟墓、看风水的现象极为普遍。农民把好收成都寄托到求神诵经上,生病首先想到的是去找所谓的“半仙”。此外,农村聚众赌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而且还破坏了原本淳朴的民风。封建迷信思想不仅阻碍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2、知识文化素质偏低

我国的农民普遍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虽然我国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多年,但在农村没有接受完义务教育就辍学的现象依然严重。相当一部分农民为了眼前利益,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就放弃了对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学习。有的虽然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没有进行继续教育就回家务农或加入了外出工作的行列。由于义务教育中涉及农业知识的内容较少,农民的接受能力偏弱,因此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素质普遍偏低。辽宁省抽样调查发现,在农村劳动力中掌握1—2项实用技术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和岗位培训证书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农民的文化素质跟收入差距有很大关系,大部分留在农村务农的是年龄偏大的老人和妇女,他们文化素质较低、劳动力较差,对现代农业和科技知识的掌握能力差,因此导致了新技术得不到很好的推广。

3、小农意识思想浓厚

小农意识思想在农村中依然盛行,中国农村数千年来形成的生产规模小、耕作分散的局面还在持续,农民世代墨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他们比较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进取精神。虽然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许多农民也积极投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开办工业和发展第三产业,但由于传统小农思想狭隘性、偏激性的存在,使农民不敢扩大生产和引用新技术,害怕承担风险,对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敬而远之,存在着“思想保守不愿用,没有知识不会用,怕担风险不敢用,缺乏投入不能用,农业比较利益低不想用”的五不用现象。

二、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达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基础。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我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收入,有助于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蒸蒸日上的良好风气。

1、能够形成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培养和造就高学历、高技能、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能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有培育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我国的农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正逐步分化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或阶层,这就要求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不同的教育对象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对象的思想实际,制定不同的对策,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运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解决不同教育对象的各种思想矛盾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使农民的素质得到提高,才能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2、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势必带来农民思想道德观念和农村道德秩序的调整。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3000美元之间的阶段,这既是发展的机遇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目前的中国正处在这一发展阶段上。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开放性和流动性大大增强,原有的区域界限和地缘关系被打破,传统的人际关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受到巨大冲击,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各种利益之间的协调平衡更加困难。正确认识和分析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了解和掌握教育对象的各种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有效地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及时化解、疏导农民群众中的矛盾和情绪,形成公平正义、团结友爱、诚信互助的氛围,为构建和谐的新农村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三、提高农民思想政治道德的有效途径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保障农村 儿童 的上学率和升学率,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成人教育;另一方面,要在加强正规教育的同时,聘请专家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并奖励 种植 能手,鼓励大家进行新型耕作。通过党在农村的政策和工作,充分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在农村中形成一种学科学、重教育的氛围,使农民素质教育成为一种群众性的自觉活动。加强农民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进行“三观”教育改造

对广大农民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内容。只有通过“三观”教育,才能使农民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如果不能从根本改造农民的“三观”,那么做其他事情便无从谈起。对农民进行“三观”教育将有利于保持农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有利于形成“三农”整体发展意识,有利于增强农民法制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2、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

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教育。率先抓好对青少年素质教育,因为农村青少年的教育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将来农民队伍的水平。要保证义务阶段适龄儿童的教育,并增设能够适应本地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科目,使学生掌握从事生产和工作的实际本领。政府增加经费投入,保证农村学校的基础办学条件。其次要开展成人教育和各种业余形式的职业教育等。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资源向农民发布最新技术信息和市场行情。通过开办农村文化室、图书室和活动室等学习基地,增加农民群众的业余 爱好 和活动,使他们摆脱单一的生活方式,树立现代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积极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最后要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根据市场或企业的需要,组织农民到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短期或长期培训,培养一批市场急需的技术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此外,还应对农民进行市场经济意识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可以提高他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而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

3、促进城乡经济融合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变为城市的劳动力。这些进城务工经商的人员,在城乡交流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新的知识技能,增长了新的阅历。他们利用在城市中学到的发展 经验 ,向家乡提供经济技术信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城市向农村地区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能够促进农业人口自身陈旧观念被城市新思想、新观念所代替。城乡之间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交流,能够促进农村生产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农村人口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实行城乡之间双向开放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改变农村面貌,切实提高农民素质。

4、发扬农村中的 传统文化 精华

农村中的传统文化精华应鼓励持续发扬,农民淳朴的乡风,邻里团结的友好关系,是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向往的幸福。农村中的民俗活动,如扭秧歌、逛庙会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村人口的文化生活,乡村领导应重视农村中的传统文化精华,并进行发扬和创新,使它们成为吸引城市人口的农村新形象。随着电视、网络的进入,农民的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政府要使农村群众弘扬高尚和谐的文化理念,引导农民向着健康、高尚的风气发展。

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是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保持稳定的根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摒弃农村中一些不健康和落后的思想道德意识,才能使农民真正脱离贫困落后的生活环境。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目前加强对农村人口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 报告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 刘斌等: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4] 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 邱伟光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6] 沈阳农业大学课题组:辽宁农民素质现状调查分析与策略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0(3).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论文

2.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3. 微信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4.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5. 村思想政治工作总结心得

6. 高中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农村学校德育论文

真正的德育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德育,只有“天和”、“地和”、“人和”、“心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而不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师生大同”的校园和谐境界。以下内容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农村学校德育论文,欢迎参考!

一、落实德育工作的课程渗透

如三月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六月开展庆“六一”、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七月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活动和安全教育;九月开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活动;十月以国庆节为契机,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十一月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读书活动;十二月举办法制宣传、纪念“一二九”活动。通过上述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课程改革与德育紧密结合起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优化课堂教学,使每堂课都成为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在各科教学中,使任课教师做到对德育渗透有计划、有落实,力争有效果。

二、经常性开展有意义、有特色的德育活动

一是针对“年龄长大,快乐减少”这一学生的普遍感受,让学生在学校里充分体验成功、彰显个性,认知自身价值。每天下午开展大课间活动,成立篮球、跳绳、书法、象棋、乒乓球、羽毛球等兴趣小组,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与才华,进而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并逐步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坚持国旗下讲话活动。在升旗仪式上,每周选派一名优秀学生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懂得感恩、勤奋学习、强身健体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等教育,塑造学生主人翁意识,使德育融入心灵,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三是开展“感恩演讲比赛”,使学生懂得感恩来自父母、老师、同学和全社会的爱,感恩大自然之爱,重温人性中最美丽、最精华的东西,使心灵得到净化与洗礼。同时关注贫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为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建立档案,采取教师、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他们,让他们体验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四是精心组织专人撰写校史,把校史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作为地方课的内容之一。以爱学校、爱家乡为起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五是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并实践《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六是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把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办好校刊、广播站,使校园文化活动健康、生动、丰富多彩,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一、“有天”就是学校德育要给学生宽广自由的成长天空,达到学生天性的和谐发展。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正确的教育,意指自由与智慧的培育,然而如果存在了任何形式的强制行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恐惧,则将这项培育成为不可能的事。”一颗被紧紧箍紧的心是不可能有生命的弹性的。而自由的根本在于精神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教育一定要唤醒学生作为一个思想独立者的公共理性。而这种“自由表达”和“独立思考”品质需要以学校文化作为根基,需要学校文化的浸润。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所说:“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

我校一方面积极积极营造自由民主氛围,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如xx学年起,经学生会票选,校团委推荐,学校校长室聘请6名同学担任学校校长助理,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学校还定期不定期的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对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意见并及时反馈到各个部门进行整改。另一方面学校以综合素质“催生式”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以“多元发展理论”为指导,扎实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为每个学生建立了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助推了学生社团的发展,促进了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提升了学校的特色品质。“报春花”文学社常开常艳,《报春花》期刊被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一枝春”诗社春香满园,《一枝春》诗刊,也已成为校内外颇有影响的校园文学刊物。学校先后成立了书画协会、摄影社,兴建了一座300多平方米的“美术馆”。学校书画协会自1988年成立以来,先后有400余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有的还参加国际比赛并获奖。师生作品先后在海安文化馆、南通群艺馆、江苏省美术馆和中国书画院美术馆成功展出,获得好评。《人民教育》曾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题,专门介绍了学校推进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近年来立发中学艺术教育特色,更是在省、市、县各级媒体上频繁亮相,20xx年学校艺术教育的成功做法分别在“长三角美术教育论坛”和“江苏省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省美术教育教学研讨会上交流。20xxx年我校学生演出的校园剧《翅膀》参加市中小学艺术展演获得了特等奖。我们加大学生社团建设力度,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愉快学习、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我们开展运动会、军训、歌咏比赛、辩论会、科技节、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众多学子铺就了成人成才的广阔道路。

二“有地”就是学校德育要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到落脚点,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发展。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正常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德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的责任是把学校教育建成既是自然正常的生活,又具有教育价值和意义的生活。课堂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根本归宿,教育的问题其中包括德育的问题必须回到课堂上才能解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首先引导广大教师澄清了一个认识:教师是教育者,作为一名教育者你不能将“教育”简化成“教学”,又将“教学”简化成“教书”,然后把“德育”和“教书”割裂开来,教师工作的完整流程应该是既“教学”又“育人”。育人是我们高效课堂中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更是高效课堂育人的终极目标。同时我们以班会课为平台,把班会课作为真正的课来上,积极推行主题教育研究。其次,我校创新设计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巩固卡、纠正卡和反思卡”,并将三卡合一,有形见证学生的成长。学校要求学生每周对自己正在巩固的良好习惯,正在纠正的不良习惯进行记录,并及时对自我行为进行反思。学校坚持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评、家长参评的评价制度,使评定工作真正起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相互监管、相互激励的.效果。学校还通过定期评选“素质标兵”、“习惯标兵”、“道德标兵”、“学习标兵”、“进步标兵”、“特长标兵”等先进个人,宣传典型,学习榜样,在学生中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良好局面。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校已经孕育出班风正、学风浓、校风纯的良好文化氛围。再次,我们校内校外联手,共奏和谐乐章。学校充分利用角斜红旗民兵团史迹陈列馆、德让博物馆、仲贞子艺术馆、镇敬老院等德育基地,以及青少年犯罪警示室、少年模拟法庭等场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预防犯罪教育。

三、“有人”就是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达到个体自身的和谐发展。

真正的教育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回归原点的德育应该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德育关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德育的基点,让德育返璞归真,这是海安县立发中学人用实践谱写的“教育学”。通过“先锋工程”不让一个追求上进的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学校党支部和团委以青年党校为载体组织优秀团员学党史,知团情,勉励他们积极向上,2011年我校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近几年学校党支部已经发展了10多名学生党员。通过“爱心工程”不让一个贫困生无法完成学业。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和援助弱势群体的爱心,在全县率先建立了“爱心亭”,并把“爱心亭”工作常态化。多年来我校的“爱心亭”一直坚持在每周五开放,接受师生的捐款捐物,迄今为止,“爱心亭”已接受师生捐款和捐物,总值10多万元。通过“助困工程”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老师们帮助偏科或基础薄弱的学生个别辅导,使其改进学法,提高效率。通过“牵手工程”不让一个问题生走上邪路,全校每一位党员都与一位问题生结对帮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以一颗宽容之心真诚相待,引导他们回归正确的人生航道,走向知识的殿堂。

四、“有心”就是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个人内心的和谐发展。

季羡林教授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一个人内心的和谐。”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设立信箱、热线电话、发泄室等,及时对师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我校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基地、南通市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四星级”学校。学校现有心理咨询师5人,其中国家级心理咨询师3人,心理咨询工作不仅服务于校内,还延伸向了校外。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协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2011年11月海安县司法局副局长、县心理协会理事长率领海安县心理协会理事单位的代表观摩了学校心理健康协会新一届理事会选举大会暨心理健康教育大会,县内多家学校也派代表进行了现场观摩,与会代表对立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校还在现有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建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安全、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五、结语

真正的德育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德育,只有“天和”、“地和”、“人和”、“心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而不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师生大同”的校园和谐境界。

基于地域文化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初探论文

一、地域文化融于德育教育的缘起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综合。华蓥山地跨巴蜀,横贯川渝,华蓥山文化是川渝两地人民在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资源,渝北区茨竹镇在挖掘华蓥山文化基础上,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杨家八盒、华蓥高腔、佛教文化等四大文化。目前,只有华蓥高腔搬进了课堂,其他文化的价值则被忽略。寨坪完小借鉴以往德育活动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基于华蓥山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通过体验式德育活动,诱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推进素质教育。

二、地域文化融于德育教育的实践

(一)依托华蓥山四大文化资源建德育基地

在当地教育部门指导下,寨坪完小通过多方联动建立四个德育基地。依华蓥山地区“红岩”革命精神,在位于同仁村场镇的同仁革命活动联络点同仁老庙、位于华蓥村华蓥山游击队秘密活动点太平洞,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依托具有两百多年历史、成功申报市级非遗名录的华蓥高腔,以及成功申报区级非遗名录的藠头、青椒鱼传统工艺等,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依托素有“东朝华蓥,西朝峨眉”赞誉的华蓥山宝鼎佛教文化,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依托杨家八盒、龙腾四海武校、竹松湖体育健身公园建立武术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四大”德育基地的建设,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地域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在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习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平台,也成为了学生终身教育的'课堂。

(二)依托四大德育基地开展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

1.依托红色文化德育基地,该校利用蕴藏在身边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参观一次红色革命活动遗迹,坚持每年组织高年级学生到同仁革命活动联络点参观教育,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生听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定期邀请该镇文化中心工作人员到校讲王璞等人领导华蓥山武装起义以及幸常嘉、幸世伦等人在同仁地区开展革命活动的故事,让学生缅怀革命先烈;走一段红色革命小道,设计了“同仁完小——同仁老庙”徒步参观路线,让学生体验革命的艰辛;吃一顿游击队套餐,让学生感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唱一首华蓥山歌,让学生振奋精神。通过体验式德育课程,让红色文化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感人,能够让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得到思想道德的升华。

2.依托非物质文化传承教育基地,藠头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品,该校要求学生参与藠头加工制作,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去根除须、切块、入缸等操作,也鼓励学生将亲自制作的藠头带到学校给同学们品尝,让学生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髓。邀请青椒鱼传统工艺传承人“周老七”为学生展示青椒鱼制作方法及流程,亲口品尝青椒鱼传统手工艺美食,激发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热爱之情。邀请华蓥高腔传承人王远召教授学生传唱华蓥高腔,组织学生参加该镇举办的华蓥山歌大赛,让学生在学习、感受和展示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通过体验式德育课程,学生的地域文化传承意识得到增强,自身素养得到提升,让学生对乡土文化充满情感,更加热爱传统文化和生活。

3.依托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该校将佛教文化与封建迷信区分开来,将佛教文化引入德育教学,发挥佛教文化在引导人心向善、提高道德水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教人向善,引导学生向善做人,从小树立崇德、向善的理想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生平等,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尊师敬道、知孝心懂孝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去恶存善,引导学生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善于助人为乐。

4.依托武术文化传承教育基地,该校开设了武术课,邀请王恒田教授杨家八盒,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龙腾四海武校锻炼身体,通过激发学生对武术的热爱,发扬武术运动中蕴含的尊师重道、坚韧笃实、讲礼守信等优良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地域文化融于德育教育的反思

渝北区寨坪完小利用地域文化构建校本模式,将地域特色鲜明的华蓥山文化融入到学校德育教学,挖掘利用了本地德育资源,建立了德育教育基地,做到了就地取材,用充满生活味道的乡土气息的材料来教育学生,实现农村小学德育的校本融合,使学生知、情、意、行相统一。但如何让教学计划更加合理、德育活动更具操作性和取得成效更明显等方面,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而且学生的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调动家庭、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共同推进。

幼儿教学研究铁道学报

蔺姓名人(大体以时间先后为序)蔺氏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完璧归赵”并使赵国强大一时的赵国丞相蔺相如。蔺相如(前329-前259):战国时赵国丞相,中华名相,著名政治家、外交家。今山西柳林孟门人,一说山西古县蔺子坪人,官至上卿,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按照《蔺氏族谱》记载,蔺相如有八子,蔺从善是第三子嘉的后裔。蔺子云(?-?):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名将,曾官至冀州刺史。蔺软(?-?):蔺子云之子,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名将。以谋略及勇决善战而被称为“智武将军”,并且立下大破魏军的功劳,任衡州刺史,又能惠政爱民。蔺亮(?-?):隋代名将,帝甚爱其骁勇,他曾屯兵于浦口山上,当时的人把山岩叫做蔺将军岩。蔺道人(790?-850):唐代著名医僧,骨伤科大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蔺道者,其真名无可考,因出家为僧,故称道人。著有《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为中医现存最早之骨伤科专书,提出处理复杂骨折的三个原则。出家云游,于会昌间(841-846)曾结庵于宜春修道,彭翁子坠地折颈伤肱,因治愈之,其医术遂广为人知,求医者甚众。道者厌其烦,以其秘方授予彭翁,其术遂行于世。此方为后人刊刻,书名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为中医现存最早之骨伤科专书,现有多种刊本行世。蔺敏修(?-?):宋代朝奉郎。蔺从善(1374-1446):明朝著名学士,两代帝师,磁州磁县北贾璧村人,字有恒,明洪武癸酉科乡贡举人,历任山东济南府陵县、四川顺庆府西充县、山西太原县儒学署教谕,浙江绍兴府、直隶扬州府儒学教授。宦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宗、英宗六朝。自1418年起,到1446年离朝归籍,蔺从善一直在翰林院供职,侍读宣宗、英宗皇帝多年,官至翰林院大学士、侍诗学士、右庶子,可谓“四朝重臣”“两代帝师”。明永乐年间授翰林院编修。长期供职于翰林院,侍读三王二帝,明仁宗、明宣宗都是他的学生,乃名副其实的二代帝师。蔺从善侍读多年,深得皇帝信任、器重和厚爱。明英宗赞曰:“燕赵多材,古为巨邑,太行西来,恒山北峙,蔺君产焉,抱兹竒气,笃实辉光,久而不坠。”明英宗还赞曰:“从善心淳气平,学行端方,景泰易储,词林加宫保者二十余员,而从善独守官如旧,及读崔仲凫所撰彰徳志,益信其为笃厚君子也。”晚年蔺从善回到故土,建学堂、办私塾,激励家乡人崇尚文化、崇尚学习。此后数百年中,“崇尚耕读”的古训,一直流传下来,并不断被发扬光大。蔺从善病逝后朝野悲痛,学生倪谦赋诗曰:“碧山泉石赋归休,俄共耆英地下游。老去葵心犹向日,病余丝鬓岂禁秋。南宫阅卷思甄拔,东阁挥毫忆校譬。愧是门生情倍感,无从双涕奈横流。”表达了对座主的缅怀之情。永乐十八年(1420)九月,侍皇太孙(朱瞻基)。永乐二十二年(1424)冬十月,为左春坊左赞善。洪熙元年(1425)三月二十日,奉旨进朝敕赐诰命,任左春坊右赞善。洪熙元年(1425)三月二十二日擢翰林院大学士。洪熙元年(1425)九月擢升为翰林侍讲。宣德初年(1426),与修《太宗实录》《仁宗实录》。宣德五年(1430年)二月,两朝实录成,赐纂修官侍讲蔺从善白金四十两,彩币三表里,素罗衣一袭,升为司经局洗马、进侍诗学士,再改右庶子,侍读朱祁镇(明英宗)。宣德八年(1433)八月中秋,辞朝带职归籍。宣德九年(1434)以年老乞致仕,上以儒臣须用老成人仍令莅事。正统初年(1435)英宗即位,赞曰:“燕赵多材,古为巨邑,太行西来,恒山北峙,蔺君产焉,抱兹竒气,笃实辉光,久而不坠。”于是又召见蔺从善并委以重任,与修《宣宗实录》,升为翰林院学士。正统三年(1438)四月十八日《宣宗实录》修成,共115卷,监修官、总裁、副总裁、纂修官等升赏有差,独从善与王直留滞不调、守官如旧,日坐东阁中细书暇即取秘书读遇休沐与抑庵公载酒郊游览胜赋诗意泊如也。就此,英宗皇帝赞曰:“从善心淳气平,学行端方,景泰易储,词林加宫保者二十余员,而从善独守官如旧,及读崔仲凫所撰彰徳志,益信其为笃厚君子也。”正统四年(1439)任会试考官取杨鼎、王竑、倪谦等一百人。正统八年(1443)四月致仕,年七十援例求谢事,上慰留之,又四年乃得请还郡。同年请以其孙燔为国子监生,上念其侍从岁久特许之。念及蔺从善帝师情景,宣宗皇帝赞曰:从善端行貌重,所论上皆帝王道经,先师孔子定者。从善以旧臣见信用,每进讲多乡音,“久宦不改其素,从善其君子哉”。蔺芳(?-1417):明代著名治河专家,平阳府夏县(今山西夏县)人,洪武中举孝廉,累迁志安知府、刑部郎中,官至工部主事、工部右侍郎,永乐时辅佐工部尚书宋礼治理黄河下游水患,治绩卓著。事母至孝。蔺以权(?-?):明代应天府尹。蔺刚中(?-1644?):明朝末期名臣,字坦生,山东陵县人。初为南京给事中,曾上疏言保护留都六事。山东饥荒连年,请求清查户口,以解决民死丁存、田荒赋在的积弊,皆切中时病。后升为山西副使。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太原,不降被杀。蔺养成(?-?):明末农民起义军著名将领,起义军革左五营首领之一。号争世王,不过《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五,记左金王为蔺养成,争世王为贺锦;《平寇志》卷六也说“左金王名蔺养成”。其真实情况如何,尚不可考。陕西延安人,明代崇祯十五年(1642)与贺一龙等投李自成。次年李自成杀贺一龙,命分领其众,任大顺军通达卫左威武将军。蔺秀义(1899-1934):吉林柳河人,革命烈士。牺牲时任辽宁民众自卫军第9路军海龙工农义勇军营长。1933年10月,积极配合杨靖宇率领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进行攻打三源浦,进占凉水河子等战斗。杨靖宇认为他有勇有谋,称其为“蔺敢干”。1934年春,率部攻打大荒沟日伪据点。战斗打响后,迅速指挥炸开屯子围墙,逼近敌人北炮台。这时敌人组织反击,他负伤撤到灰家沟隐蔽,治伤期间遭敌人逮捕。敌人接连残酷地拷问折磨他,始终坚贞不屈。在解往孤山子的路上,不幸牺牲。2020年9月2日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蔺欣(1903-1940):民国诗人,著作有《芳草集》《我想握住你的手》等。毕业于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的学生代表闻一多、成方舟、郑振铎和戴星傲等结为好友。大学毕业后由蔡元培等人推荐,赴美国纽约州康奈尔大学学习西方政治学。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蔺欣写下了很多关于怀念孙中山先生的诗歌,后被其夫人收录整理成《我想握住你的手》。1940年病逝于江苏南京,年仅37岁。蔺国材(1913-2000):现代著名商业书法家,一名蔺壁,笔名壁翁,四川什邡人,曾任陕西省和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八大名酒之一“西凤酒”的商标就是他设计的,使用期限自1959-1999年。2000年蔺国材去世后,西凤酒厂就赶紧将其商标撤换了。蔺德堂(1925-):战斗英雄,山东沾化县人。芦沟桥事变后,蔺德堂在乡亲薛向云的带动下,于1943年2月在本地区参加了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抗先),下半年又转入红军十六旅一营三连当战士。在山东宾县、蒲太、惠民一带活动。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胜利回国后,他随部队到黑龙江省绥化县。教导大队改为五十军文化速成中学,他任二中队队长。1955年初又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0168部队一营任参谋长。1955年底又跟随部队转战到丹东参加国防工事建设。1958年调他去军事学院学习,在全面体检中,发现他除原有的多处弹痕外,还患有肺病。住院一年多,仍不见好转,为了减轻部队负担,他主动要求转业,被分配到喀左县民政局任副局长。1966年10月离休。蔺云桂(1930-):当代著名针灸学与经络学专家,山东博兴人,生于山东临清。1953年毕业于中央卫生部针灸班。曾任福建省委门诊部及省人民医院针灸科、省中医研究所经络针灸气功研究室、福建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针灸中心研究室主任,福建省针灸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华侨大学中医系教授,福建省科协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针灸医师水平考核委员会委员,全国经络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省针灸学会会长,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香港针灸医师学会顾问,《福建中医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福建医药》杂志编委,《中国针灸》杂志编委。是《经络图解》、《针法灸法图解》、《中国经络文献通鉴》副主编,还是《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编委会委员。在对10378人的穴位电阻抗研究重发现穴位的诊断价值获卫生部医药技术革命先锋金奖,发现“人体十四经低电阻抗线路”获发扬祖国医学成绩奖,以上两项已用于诊断及经络研究的指标。“十四经感传线路研究”发现特异性获卫生部科学技术成果乙级奖。《经络图解》发现十项新的内容,获福建省医学科学成果一等奖,修订本获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优秀成果奖。“四缝穴治疗疳积的机理研究”获省自然科学优秀奖。蔺贲(1931-):江苏徐州人。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高级美术教师,青州市政协第六、七届常委,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书画工作组副组长,炽国电影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青州国画院、青州书法协会、青州书画家协会顾问。1952年毕业于山东省济南师范艺术专修科,在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执教40年,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成为卓有成就的艺术教育家。蔺桂瑞(1946-):女,现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北京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教学会大学心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高校心理咨询专业督导,中国共青团中央委员会《雏鹰热线》特聘专家,中国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阳光心语行动”网络行为优化工程专家组副组长。出版《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性心理与人才发展》、《心理困扰自解》等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蔺松元(1947-):生于陕西渭南,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1964年3月参加工作;1983年10月至1989年1月任中共陕西渭南地委组织部副部长;1989年1月至1990年10月任陕西省渭南教育学院副院长(正处);1990年10月至1997年8月任陕西白水县委书记,并先后任县政协主席、人大主任;1997年8月任陕西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蔺常念(1948-?):现代著名金融家、财经专家,英文名Francis Lun,香港富昌金融集团创办人兼总经理,香港富昌证券总经理,灵狮控股董事总经理,GEO证券公司首席执行官和智易东方金融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他拥有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香港证券行业超过10年。他是香港专业财经分析及评论家协会主席。同时是NBC、彭博通讯社、now财经台等各大传媒之客席评论家。蔺颖锋(1950-):现代著名中医疑难病专家,河南原阳人,主治中医师,现任河南省原阳中医疑难病研治所所长,河南省中原书画院副院长,世界华人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出版社副主编,国际医学会理事,香港国际中医学院课题教授,中国西柏坡医学院客座教授,石家庄市中华中医医学院客座教授,获十大医学新闻人物之一,函授于美国医学科学院,进修于国际卫生医学研究院,晋升为博士学位,教授职称,疑难危重医学专家。从事中医三十余年,于70年代主攻研究妇科一切杂病,特别是男女不孕,发表研讨妇科论文多篇;80年代又进入研究心脑血管病,发表研讨心脑血管病论文多篇;90年代又开始新的科学“战役”研究探讨各种肿瘤和世界上奇难、疑难杂症。发表研究论癌症论文多篇。对肝硬化腹水、乙肝有独特的治疗方案,发表研讨肝病论文多篇。蔺安林(1952-)山东人,1980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并留校任教;1982-1984年留学日本,1991-1992年到美国进修。历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副院长。2001年1月任校长助理兼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校长。2002年7月任副校长,分管校园规划与建设工作;分管校园规划建设处、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含BOT建设工作);兼任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峨嵋校区校长;联系建筑学院、旅游学院(筹)。主要社会兼职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铁道学会会员、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理事、文秘档案委员会理事、四川省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结构力学、结构动力学、结构抗震计算、地下工程及日语等课程的科学及科研工作。在日本《土木学会论文报告集》、《铁道学报》、《高等教育工程》等刊物发表论文若干篇。编写《结构力学》、《结构稳定及抗震计算》等教材。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四川省等多项科研项目,曾获国家教委课程软件二等奖、2005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蔺海明(1953-):现代著名农业生态专家,甘肃甘谷人,现任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1978年9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2003年6月甘肃农业大学博士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研究员等职,主要从事旱地农业生态学、耕作学和中药材GAP栽培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兼任甘肃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分会委员等职。受聘为农业部绿色食品咨询专家,甘肃省环保局农业生态咨询专家,兰州市农业技术咨询专家,参与相关的学术活动和重大项目的技术论证工作。蔺德生(1954-):藏书家。现任《沈阳铁道报》副总编、,主任编辑、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十大藏书家”之一,先后出版杂文、随笔集《绿街人语》、《三人行漫笔》(与人合著);与夫人一起撰写《古今图书收藏指南》,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鲤鱼跃龙门”丛书一套,由语文出版社陆续出版,已出版《八股风光五百年》、《御用文体试贴诗》等专著。蔺小林(1961-):陕西洛川人,西北大学数学系毕业,博士,陕西科技大学轻工与能源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陕西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数学学会常务理事。1983年7月参加工作。月任造纸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历任西北轻工业学院基础课部数学党支部副书记()、原计算机学院信息教研室主任()、基础课部副主任(主持工作)()、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院长()。月任轻工与能源学院党总支书记。1994年获陕西省首届工科数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01年度获陕西科技大学优秀教师,2003年获陕西科技大学首届教学名师称号,2007年获陕西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数学天元基金及省教育厅专项基金项目,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及教学辅导书6部。蔺建军(1965-):生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籍贯陕西府谷,199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公共管理硕士。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巡视二组副组长。【见于百度百科,有点乱。】蔺永茂(1968-):山西新绛人,毕业于山西大学,中共党员,现任新绛县博物馆业务馆长,山西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山西省考古古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民间美术委员会会员,新绛县美协主席,汾水画院院长。蔺海英(1971-):女,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副旗长,达拉特旗人,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6年10月入党,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国家级会计师、税务师。现任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副旗长。蔺建军(1974-):山东人,曾任滨州市建设局办公室主任,199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公共管理硕士,现任乌兰察布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中国毛体书法艺术家协会会员。【见于百度百科,有点乱。】蔺建军(?-):山西省忻州市人民政协副主席。1972-1974年忻州地区卫校医士班学习毕业,历任忻州市(现忻府区)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副院长,2000年8月至今任忻州市中心医院院长、忻州市急救中心主任。2006年5月当选忻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蔺浩(1977-):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本科、金融专业专科。曾任重庆杰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重庆酉阳奇门药业公司总经理、上海万隆重庆咨询机构高级顾问、FDS中国特许经营顾问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对饮食领域和特许经营模式有深入研究和经历。蔺浩(?-):山东莱芜人,中共党员,讲师。2012年0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方向:现代体育教学,国际注册二级营养师,国家二级网球裁判,国家二级田径裁判,四川省优秀田径教练员。就职于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从事体育教学和田径代表队的训练竞赛工作;至今就职于成都大学体育学院从事田径以及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篇,申请省级课题一项。蔺建芬(?-):女,血液病医学专家,曾用名吝建芳,毕业于徐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血液病医学博士。中华血液病网远程医疗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血液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参与骨髓移植、干细胞移植等课题研究,有着20多年的丰富临床经验,特别是在疑难血液病的治疗方面尤为突出,2005-2013年在西安国医肿瘤医院血液科专攻各种血液病,9年以来治疗的患者2000余例。年龄在2岁-83岁之间,最长时间8年没有复发。有些患者是经国内各大医院治疗无望的情况下,入住西安国医肿瘤医院后生命重新启航。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诊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的诊治及系统康复。根据多年来临床实践和经验,在国内外知名刊物撰写论文80余篇,其中《浅谈MDS演变与预后》、《“七仙草”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新进展》、《日常生活与血液病》、《走出血液病防治误区》《七仙草活性成分研究》《现代工业污染与血液病》《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性白血病560例治疗研究》《新生儿溶血与微小病毒B19感染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基因诊断的研究》获得国内国际科技进步奖和突出贡献奖……蔺鸿青(?-):女,天津中医一附院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工作逾20年。主持小儿女科门诊、新生儿病房、一日病房工作。在小儿女科疾病、新生儿疾病及儿科急症的诊治方面,具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发表中西医结合科研论文逾10篇。蔺世龙(?-?):潜水医学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上海医学研究所高气压医学实验室高级工程师,人民解放军第324医院内二科主任。蔺兴润(?-?):著名食品专家。中国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授,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婴幼儿保健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员,对黑蚂蚁拟黑多刺蚁的食用、药用研究有独到之处,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蔺朝国(?-):两代帝师蔺从善第二十代孙。河北省磁县人。河北大学历史学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中共党员,历史学教授,邯郸市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曾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现任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主任,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邯郸影视艺术家学会名誉主席,邯郸市姓氏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邯郸市将相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邯郸决策》特约研究员,中华龙文化研究会理事,赵文化研究会理事,邯郸地方文化研究会理事,《邯郸社会科学战线》理事。30年来,他醉心于科研事业,独著、主编、参编出版了26部教材、著作;撰写发表了学术论文34篇;主持了7项省市级课题;参与了多部电视专题片的制作工作。

蔺相如(前329—前259):战国时期赵国上卿,今山西柳林孟门人。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 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其一生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 请罪。蔺道人(790—850):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医僧。著有《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为中医现存最早 的骨伤科专书。

1944年2月出生,工学博士,原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国家“863计划”通信主题第一、二、三届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铁道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铁道学会会士,中国铁道学会自动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五届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工学八组专家组成员,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常务委员。《电子学报》、《铁道学报》、《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中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编委。主持完成了多项863计划通信主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速铁路智能综合信息系统与关键技术的研究”。 研究方向:宽带数字移动通信、扩展频谱通信、自适应滤波和移动计算算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高速铁路智能综合信息系统等。

历史上部分姓蔺的名人 蔺氏的起源 蔺姓的起源地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丞相,中华名相。山西柳林孟门人,一说山西古县蔺子坪人,曾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蔺相如,他是姓蔺的名人也是姓蔺的明星,他姓名大吉,96分,坚强的毅力,能克服人生难关,有创业的天才,可积极向外发展成功,必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但有意外失败及灾厄发生之灵意。蔺道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医僧。一作蔺道者。 蔺姓男宝宝名字大全蔺道人,他是姓蔺的名人也是姓蔺的明星,他姓名大凶,50分,虽有坚韧的个性,但受到无限命运的折磨,不必怨恨命运的安排,也只有将希望寄于未来,并注重精神理念修养,充实人生,注意意外灾厄,慎防为其他人而卷入是非纷争中。 蔺从善,磁州人。著名明朝学士。明洪武年间举人,明永乐年间授翰林院编修。蔺从善,他是姓蔺的名人也是姓蔺的明星,他姓名中吉,87分,有成功发展之运势,但过于急进及缺乏耐力,恐有失意之时,做事如能详细计划,稳重行事,可立于不败之地,天运五行属水时,你的一生变化不安。蔺永茂,山西新绛人。毕业于山西大学。中共党员。现任新绛县博物馆业务馆长,山西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所长。 蔺姓女宝宝名字大全蔺永茂,他是姓蔺的名人也是姓蔺的明星,他姓名平,73分,做事欠考虑,所做所为不检讨,有聪明反被聪明误之情事,如有一时成功感到满足切莫企图从事超过自己能力、财力的工作,以免失败后悔莫及,天运五行属土,你的一生成功机会较多。

  • 索引序列
  • 道教研究论文
  • 教师道德研究论文
  • 1999年道教研究论文题录
  • 农村道德教育研究论文
  • 幼儿教学研究铁道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