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

发布时间: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

1.《社会动员与新中国建立初期青海牧区政治现代化的开启——以泽库县证券建设为例》,杨红伟、马欢,《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2.沙沟总管设置于清代循化厅所辖藏区族群政策,《史学月刊》2012年第1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2013年第2期全文转摘)3.藏族族源传说的佛教化及其宗教化意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7期4.工合运动与抗战时期中国西北慈善事业,《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5.拉卜楞寺与清政府关系综论,《江汉论坛》2012年第4期年代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述论,《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6期7.法尊与民国时期藏密在汉地的传播,《法音》2011年第9期8.建国初期青海牧区的县政建设,《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9.抗战时期文化民族主义对少数民族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杨红伟、储竞争,《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0.明清时期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机制研究,《学术研究》2010年第6期11.冲击与反弹:基督教与藏传佛教的早期遭遇,《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12.抗战时期甘肃农家经济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13.简论晚清循化藏区的部落冲突及其演变,《中国藏学》2009年第4期14.从经世思潮到抗战时期西北开发思潮,载《赵俪生先生纪念文集》,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15.工业化理论的新谱系:评《半工业化——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载章开沅主编《近代史学刊》,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6.简论晚清循化藏区的权力运作机制,《江汉论坛》200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2008年第10期)17.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再论张謇君主立宪思想,《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18.近代甘肃“留学教育”研究,载张克非、王劲主编《西北近代社会研究》,民族出版社,2008年世纪上半叶甘肃金融现代化进程平议——基于制度变迁的考察(上),《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20.论抗战时期西北开发思朝形成的表现,《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21.试析1883年拉卜楞火烧王府案背后的权力之争,载刘光华主编《谷苞先生90华诞纪念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22.救亡图存:近代西北开发思想的价值核心——兼与杨才林同志商榷,《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23.抗战时期西北工业化思想述论,《史学月刊》2006年第1期24.近代留学生创办的报刊略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25.略论国家行为与西北环境的历史变迁,《中国社会史评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与南开大学王玉茹教授合作)26.汉唐明时期中原王朝在西北的边防设置述要——兼论西北开发的重要意义,《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27.论西北在中国边防与国家安全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28.论历史上农业开发对西北环境的破坏及其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29.试论秦汉时期中国西部经济的地位与作用,《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30.试论西部经济在隋唐时期的地位与作用,《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3期31.顾颉刚与甘肃教育,《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32.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农业开发,《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33.《当代中国与世界》之“绪论”、“第12章”,3万余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34.近代甘肃的“留学生”及其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35.两晋之际流民对河西发展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36.“留学生”与近代甘肃文教事业,《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1. 《社会公共性研究》(主编,人民出版社2009)2. 《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3. 《哲学与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4. 《思维世界导论——关于思维的认识论考察》(主编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5. 《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主编之一,人民出版社1990)6. 《人活动的效率》(人民出版社1990) 1. “公共性的样态与内涵”(与王维国合作),《哲学研究》2009年第8期2. “论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互动”(与宋洪云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3. “社会运行中机制的特点及优化途径”(与曹延莉合作),《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4. “从社会利益机制看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互动”,(与谭清华合作),《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7期5. “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方向引导机制”(与王锦刚合作),《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6期6. “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动力机制”(与王洪波合作),《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7. “公共利益: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解读”(与谭清华合作),《哲学研究》2008年第5期8. “从主体性到公共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中国社会科学》 2008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3期转载9. “论马克思的社会自我批判思想”(与谭清华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10. “实践、历史、方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维度”,《理论视野》2008年第2期11. “文化的相对性与文化相对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期转载12. “解决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几点思考”(与宋洪云合作),《理论视野》2007年第4期13. “实践的权利和实践批判的权利”(与万林艳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批判理论”,《哲学研究》2006年第7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21期转载15. “构建和谐的社会有机体”(与王文兵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16. “文化自觉与社会秩序”(与王文兵合作),《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17. “文化: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9期转载18. “从社会有机体看和谐社会之构建”(与王文兵合作),《唐都学刊》2005年第4期19. “反思‘热点’现象”(与韩娜娜合作),《学术界》2005年第4期20. “哲学视域中的公共性及其当代诠释”(与曹鹏飞合作),《齐鲁学刊》2005年第1期21. “公共性论纲”(与王维国合作),《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22. “人才的培养、使用与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人才》2004年第3期23. “主体性是人的生命自觉的一种哲学表达”(与王文兵合作),《唐都学刊》 2004年第2期24. “《大学》的经济哲学与当代大学使命——《礼记·大学》探微”(与刘克苏合作),《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25. “学报之路与大学之道”(与武京闽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26. “哲学对公共活动领域的关注”(与王维国合作),《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27. “从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理论前沿》2002年第12期28. “哲学社会科学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与周笑冰合作),《新视野》2002年第5期29. “理解文化及其可持续发展”(与田建华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30. “无法消解的主体性”,《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CUPA)》2002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4期转载31. “论人类主体及其主体性”,《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32. “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定位”,《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9期33. “论社会群体及其主体性”,《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6期34.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35. “信息与网络时代的主体”,《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36. “反思物质需求:无限还是有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37. “认识的基础、对象及与实践的关系”,《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8. “公共领域的哲学:新的生长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39. “世纪之交哲学的走向”,《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40. “人的认识的主体性”,《长春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2期41. “确定实践标准的实际意义与哲学内涵”,《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6期42. “尊重感觉:现代文明的基本要求”,《世纪论评》1998年第5-6期43. “大文化观念:一种理解和行为的依据”,《世纪论评》1998年第1期44. “只要人类在思考,就会遇到哲学”(与吴汉民合作),《新视野》1997年第6期45. “认识的进步与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46. “认识的效率意义与有效率的认识”,《哲学研究》1997年第4期47. “哲学与社会文化理想”,《长白论丛》1996年第5期48. “转向大文化观”,《新视野》1996年第3期49. “哲学的本性与前途”,《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4期.50. “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与品格”,《新视野》1995年第1期51. “社会组织与道德建设”,《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新华文摘》1994年第12期转载52. “名牌的生成:一种特殊文化的创造”,《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4期53. “从涡流到势流:走向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5期54. “论建设和创造的主体性”,《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5期,《新华文摘》1993年第12期转载.55. “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景——从社会价值取向看21世纪中国文化的走向”(与曹明德合作),《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56. “思维操作及其偏差的校正”,《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57. “人的活动效率规律寻踪”,《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第1期58. “社会意识的功能”,《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5期59. “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现代哲学》1990年第2期60. “人的活动与效率”,《哲学研究》1989年第6期61. “论活动的展开和有效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62. “制约活动效率的因素”,《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63. “论人的活动效率观念”,《高校理论战线》1989年第3期64. “有关人活动效率之诸关系”,《社联通讯》1989年第3期65. “论人的活动效率观念”,《高校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66. “解放 探索 实践”,《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5期,《新华文摘》1988年第12期转载.67. “哲学的分化与综合”,《江海学刊》1988年第3期68. “哲学研究中的假说方法”,《现代哲学》1988年第2期69. “社会系统中的被动效应和主动效应”,《天府新论》1988年第1期70. “理性的哲学与哲学的理性”,《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5期,《新华文摘》1988年第2期转载.71. “略论哲学基本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新华文摘》1987年第8期转载.72. “人的主体性的进程”,《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英文版1987年第4期73. “略论从物质和意识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的和逻辑的演进”(与李秀林合作),《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2期74. “哲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启迪——读艾思奇同志抗战前期一组文章随笔”(与肖前合作),《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3期75. “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再认识”(与肖前合作),《天津社会科学》1985年第4期,《新华文摘》1985年第12期转载76. “现代化潮流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6期77. “论实践的效能、效果和反馈”,《哲学研究》1983年第7期78. “论人心所向”(与李秀林合作),《光明日报》1983年3月21日,《新华文摘》1983年第5期转载79. “论唯物辩证法的‘斗争’范畴”(与肖前、李德顺合作),《哲学研究》1981年第11期,《新华文摘》1982年第1期转载.80.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问题”,《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6期81. “试谈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美洲华侨日报》1980年3月31日82. “假左真右的一大‘发明’——评所谓‘知识公有化革命’”,《吉林日报》1978年3月28日83. “也说知识的功罪——驳所谓‘知识越多越反动’”(与刘云平合作),《吉林日报》1977年11月15日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程》(第一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2. 李秀林等主编《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 《哲学素质培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 李秀林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四版)(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5. 肖前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6. 汪永祥主编《马克思主义原理纲要》(试用本)(参编,企业管理出版社1993)7. 肖前等主编《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参编,人民出版社1991)8. 李秀林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9. 肖前等主编《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参编,人民出版社1983)10. 杨焕章主编《简明哲学原理》(参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1. 2008年,教育部理论研究委托课题:改革、发展、稳定、和谐互动机制研究2.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重大攻关项:马克思的实践和实践批判理论3. 200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的活动的公共性及其限度研究4. 200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华夏复兴论:一种历史哲学和文化 1.“化为素质和能力的唯物辩证法——谈李瑞环《辩证法随谈》”,《改革内参(决策版)》,2009年第10期2.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论研究》评介”(与谭清华合作),《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6期3.“道不远人 在学与用——写在李瑞环《学哲学 用哲学》出版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4.“诚信的结果是双赢”,《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2年第3期5.“文化的追求与反思”(与杨悦合作),《学习时报》2001年11月12日6. “与其虚拟‘上帝’ 不如诚信为人”,《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0年第3期7.“科学精神是增强科学素质的深度要求”,《前线》1999年第11期8.“改革开放:创造力的激发和引导”,《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9.“治国与治国方略——来自《中华治国方略文库》的启示”(与刘敬东合作),《当代学术信息》1998年第5期10.“面向特区现实的理论思维──读周文彰《特区导论》”(与刘克苏合作),《哲学动态》1997年第3期11.“人生难得是恬淡”,《现代交际》1997年第3期13.“如水之交”,《现代交际》1994年第11期14. “关于个人问题的哲学沉思——《马克思主义个人观引论》评介”(与曹明德合作),《当代学术信息》1994年第2期15.“创造: 21世纪中国的主旋律”,《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1期16.“《广义认识论原理》评介”(与曹明德合作),《哲学动态》1992年第10期17.“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18.“小体系的年代——关于哲学发展的一点想法”,《光明日报》1986年4月28日

兰州大学学报由医学版、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三本期刊组成。《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57年,双月刊,A4开本,双月28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创刊于 1957 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本刊为双月刊,A4 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其前身为《兰州医学院学报》季刊,A4 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国内核心期刊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科技核心。1、国内核心期刊总共有七大核心,但主要的有四个核心。北大核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南大核心,即CSSCI,就是通常所说的C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即CSCD,号称中国的SCI。科技核心,也叫统计源核心。主要是医学方面的。核心期刊是国内比较权威的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需要评高级职称的人员或者是科研人员需要发表核心论文的。

如果哥们连有哪些刊物都不清楚,估计投稿录用的可能性不大啊

韩星,男,1960年6月出生,陕西蓝田人。著名儒学、儒教研究专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中和书院院长。

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儒学思想史、儒家经典诠释学、儒(孔)教问题研究。

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国际南冥学研究会副会长、中韩文化交流丛书编委、中国儒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孔子文化全球传播委员会专家顾问团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政治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孔子2000学术网站顾问、《原道》学术委员、《原道》文丛编委、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研究所 *** 研究员、陕西省孔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

出版专著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论》、《儒教问题:争鸣与反思》、《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孔学述论》、《中国文化通论》、《儒家人文精神》等,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

近几年先后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什么专业啊? 民族类1. 民族研究2.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贵州民族研究4. 广西民族研究5. 黑龙江民族丛刊6.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 回族研究8. 世界民族9. 中国民族10.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 云南社会科学12. 青海民族研究13. 西北民族研究14. 满族研究15.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6. 内蒙古社会科学17.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表1.中国社会科学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社会科学战线4学术月刊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6天津社会科学7学术研究8江海学刊9江汉论坛10 江苏社会科学1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2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文史哲14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 浙江学刊16 浙江社会科学17 社会科学研究18 求是学刊19 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 社会科学辑刊2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3 中州学刊2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5 人文杂志26 求索27 思想战线2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0 国外社会科学31 南京社会科学32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4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5 齐鲁学刊36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37 学海38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39 江西社会科学 40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2 河北学刊43 学术界44 东岳论丛45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46 东南学术47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50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1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2 北京社会科学53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4 学术论坛55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56 广东社会科学57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8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9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60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1 山东社会科学62 探索63 学术交流64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6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8 北方论丛69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0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72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3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4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宁夏社会科学76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7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8 云南社会科学79 长白学刊8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2 江淮论坛8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4 河南社会科学85 内蒙古社会科学86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87 甘肃社会科学88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9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0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91 晋阳学刊9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3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5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6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7 贵州社会科学9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9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

陈文源(山原)中国数学家。1931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1954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数学系,同年到兰州大学数学系任教,1978年被评为教授,1983年被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兰州大学数学系名誉系主任、兰州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甘肃省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甘肃省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评委、《数学年刊》、《数学研究与评论》和《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等刊编委。曾任兰州大学数学系系主任、甘肃省数学学会理事长、兰州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国家教委学科组评委、甘肃省普通高校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数学进展》及《东北数学》编委。陈文源先生长期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与非线性分析方向的科研工作,并做过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中有关应用的研究。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现已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4人。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代表性专著有《非线性泛函分析》、《隐函数定理》和《甘肃省战略规划可行性定量分析》;主编的论文集有《Nonlinear Analysis》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泛函分析会议论文集》;发表有关分歧理论、非线性积分方程、近似方法、拓扑度理论等方面的论文40余篇。曾获1978年和1984年甘肃省科技成果奖、198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1988年全国第一届优秀教育图书奖、1989年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92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甘肃省高校第二届优秀教材一等奖和优秀图书一等奖等多项奖励。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陈建兰 供稿)

兰州大学学报由医学版、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三本期刊组成。《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57年,双月刊,A4开本,双月28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创刊于 1957 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本刊为双月刊,A4 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其前身为《兰州医学院学报》季刊,A4 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

[1] Wang,shigong,Jinyan Wang,Zijiang Zhou,et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kinds of dust storm events in 39, 2005,Pages 509-520(SCI)[2] ⅪN Jinyuan,WANG Shigong,WANG Yuesi,YUAN Jiuyi,ZHANG Wenyu,andSUN Yang , Optical Properties and Retrieval Size Distributions of DustAerosols over Tengger Desert in Northern Environment,39,5971-5978,2005. (SCI)[3] Ming Liu, D. Westphal,Shigong. Wang, A. Shimizu , N. Sugimoto ,J. Zhou and Y. Chen, 2003: A high-resolution numerical study of theAsian dust storms of April 2001.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SCI)[4] Ding Ruiqiang,Jianping Li,Shigong Wang and Fumin Ren,Decadal change of the spring dust storm in northwest China andthe associated atmospheric Research Letters,2005,32,L02808. (SCI)[5] Wang,Shigong Wang Jinyan and Zhou Zijiang et al. Regiona1characteristics of dust events in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Sciences 2003, 13⑴:35-44. (SCI)[6] Wang,Shigong Ming Liu and Qin Xu,A Case Study of 7-9 April 2001:Dust Storm in Northern China. 21st Conf. on Severe Local Storms ,2002 , Aug. 19-26. P127-131,San Antonio .[7] 王式功,王金艳,周自江等,中国沙尘天气的区域特征,地理学报,2003,58⑵: 193-200.[8] 王式功、姜大膀、杨德保等,兰州地区最大混合层厚度变化特征分析,高原气象,2000,19⑶:363--369 .[9] 王式功、董光荣、陈惠忠等,沙尘暴研究的进展,中国沙漠,2000,20⑷ 349—356.[10] 丁瑞强、王式功* ,尚可政等,中国春季的沙尘暴趋势变化及年代际变化,高原气象,2004,24⑸:660-666.[11] 王建鹏、王式功﹡ ,孟小绒等,沙尘天气等气象条件对西安市空气污染影响的研究,中国沙漠,2004,24⑸: 558-564[12]丁瑞强、王式功* 、 尚可政等,近45年中国沙尘暴和扬沙天气变化趋势和突变分析,中国沙漠,2003,23⑶:306-310.[13] 郭慧、 王式功﹡ 等,甘肃春季沙尘暴环流特征及其时间尺度诊断分析,中国沙漠,2004,24 ⑸:593-598.[14]张冬斌、王式功* 、尚可政等,沙尘天气的定量化指数及其应用,干旱气象,2003,21⑶:58-62.[15] 李岩瑛、王式功﹡ ,河西走廊东部近 50a 沙尘暴成因、危害及防御对策,中国沙漠,2002,22⑶:283-287.[16] 刘宇、王式功﹡ 、尚可政、杨德保、祁斌,兰州市低空风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高原气象,2002,21⑶:322-326.[17] 王澄海、王式功﹡ 、杨德保、董安祥,中国西北春季降水与太平洋海温相关特征的研究,热带气象学报, 2002,18⑷:374-382.[18] 尚可政、王式功﹡ 、杨德保、祁斌,兰州城区空气污染预报的动力统计模型,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38⑶:114-119.[19] 杨民、王式功* 、 杨建才等,新世纪第一场沙尘暴初探,中国沙漠, 2001,21⑷:408—411.[20] 姜大膀、王式功* 、 郎咸梅等,沙漠化扩展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中国沙漠, 2001,21⑷:428--432。[21] 丁瑞强、王式功* 、尚可政等,沙尘天气对兰州市空气污染的影响,高原气象, 2001,20 (4增):104—110[22] 王璟、王式功* 杨德保,兰州城区几种主要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高原气象..[23] 姜大膀、 王式功* 、郎咸梅,兰州市区低空大气温度层结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 兰州大学学报, ⑷[24] 王宝鉴、黄玉霞、 王式功* 等,大气 TSP含量对兰州市呼吸道疾病的影响,高原气象,2001(4增刊):110-113.[25] 张述文、王式功,位涡及位涡反演,高原气象, 2001,20⑷:468-471.[26] 王澄海、王式功 ﹡ 、杨德保,西北春季降水的基本和异常特征,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37⑶:104-108.[27] 王澄海、王式功、杨德保、董安祥,中国西北春季降水与太平洋海温的相关特征,应用气象学报,2001,12⑶:383-387.[28] 尚可政、王式功、董光荣,中国北方沙区气候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中国沙漠,2001,21 ⑷:387-390.[29] 姜允迪, 王式功* ,祁斌等,兰州城区臭氧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6⑸:72-79.[30] 马玉霞,王式功﹡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医疗气象预报中的应用.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40):247-251.[31] 马玉霞,王式功,国内外医疗气象学研究进展综述.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40):252-255.[32] 马玉霞,王式功,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5,18 ⑴:7-9. ⑴ 王式功等编著,《城市空气污染预报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 年;⑵《Global Alarm :Dust and Sand Storms From the World's Drylands》,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February 2002. (One of Members of theEditorial Committee)⑶杨德保、尚可政、王式功等编著,《沙尘暴》,气象出版社,2003年3月;⑷《世界沙尘暴警示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本人为编委);⑸《中国干旱灾害研究及减灾对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5月(本人为编委);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

杜江涛 性别:男学历:硕士及研究生杜江涛:研究生学历,历任北京君正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君正国际投资(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农工党乌海市委员会副主委,兵器财务董事等职务。现任本公司董事长,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锡林浩特市君正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北京博昂尼克微流体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并担任中国初级保健基金会理事、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总商会常委、乌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农工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农工党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年龄:44职务:董事长任职时间:2008-03-07丁家华性别:男学历:硕士及研究生丁家华:男,1945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研究生学历。历任吉林省卫生防疫站中心实验室主任、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所所长、卫生防疫站副站长;吉林省临床检验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第四、五、六届常委,吉林省医学会理事,吉林省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专科委员会常委。现任卫生部临床检验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顾问、ISO15189评审员、吉林省医学会理事、吉林省检验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等职。现任本公司独立董事,兼任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丁家华先生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参与起草了《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参加编写了《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1986年被评为吉林省突出贡献专家,1992年获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吉林省首批省管优秀专家称号。 年龄:68职务:独立董事任职时间:2011-05-20杨奇性别:男学历:本科杨奇:男,1959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大学学历。曾就职于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1994年至2000年就职于北京苏晖仪器有限公司。多年从事原子吸收产品的研究,其研制的产品曾获得北京市科学进步二等奖,曾被评为北京市微电子技术应用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近年来,致力于临床检测系统的研究,成功研制出了包括检测仪器、检测软件、检测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国家标准物质等的微量元素检测系统,领导了免疫荧光层析法临床检验快速检测技术及运用于肠道多病毒联合检测系统、心肌指标分析检测系统的研发、微流控芯片平台及HPV病毒检测系统的研发。现为本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博昂尼克董事、总经理。 年龄:54职务:董事,副总经理任职时间:2008-03-07王玉性别:男学历:硕士及研究生王玉:男,1961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公共卫生教学科研工作。现任兰州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教育分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执委、甘肃省营养学会理事长、甘肃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甘肃省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编委、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编委、《营养学报》编委、《大众医学》杂志顾问团顾问等职。本公司独立董事。 年龄:52职务:独立董事任职时间:2008-03-07章雷性别:男学历:本科章雷:男,1962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大学学历。曾就职于北京地质仪器厂,1996年至2000年就职于北京苏晖仪器有限公司,多年从事并参与光学类、分析类、探测类仪器产品的研发,其参与研发的产品GGX-5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曾获地质矿产部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现为本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博昂尼克监事,本公司核心技术人员。 年龄:51职务:副总经理,董事任职时间:2008-03-07苏钢性别:男学历:本科苏钢:男,1966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大学学历。曾任职于博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博弘国际(后更名为君正国际)、乌海市海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现任本公司副董事长,兼任内蒙君正董事、君正顾问总经理、天弘基金监事。 年龄:47职务:副董事长任职时间:2008-03-07卢信群性别:男学历:本科卢信群:大学本科学历。历任君正国际投资(北京)有限公司研究员、研究部经理、投资部经理,乌海市君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本公司财务总监。现任本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监事,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君正国际投资(北京)有限公司董事。 年龄:47职务:监事任职时间:2008-03-07刘敏性别:女学历:本科刘敏:女,1967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大学学历。曾就职于兵器部华山机械厂、金鹏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重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四通综投有限公司、博弘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现为本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年龄:46职务:董秘,副总经理任职时间:2007-02-09李志军性别:男学历:--李志军:男,1968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94年至2000年就职于就职于北京苏晖仪器有限公司,现为本公司职工监事。 年龄:45职务:职工监事任职时间:2008-03-07杜江虹性别:女学历:本科杜江虹:女,1968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大学学历,中级会计师。曾就职于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2001年至2005年8月期间担任本公司副总经理,现为本公司董事、总经理,博昂尼克董事。 年龄:45职务:董事,总经理任职时间:2008-03-07霍鸣庆性别:男学历:硕士及研究生霍鸣庆:男,1969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研究生学历。曾就职于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博弘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乌海市君正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12月至2005年8月曾任本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现为本公司监事会主席。 年龄:44职务:监事会主席任职时间:2008-03-07刘俊勇性别:男学历:博士研究生刘俊勇:男,1970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会计专业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至今任职于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0年起任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现任本公司独立董事,兼任北京巴士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抚顺佳化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国强五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年龄:43职务:独立董事任职时间:2011-11-07万长庚性别:男学历:本科万长庚:男,1970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工程师、大学学历。曾就职于北京通安电子技术公司、北京国研信息技术公司、北京巨浪网络开发公司、北京益友网信息技术公司。现为本公司副总经理。 年龄:43职务:副总经理任职时间:2008-03-07牛树荟性别:女学历:硕士及研究生牛树荟女士:1973年生,会计学硕士学位,高级会计师。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曾就职于中国银行河北分行、北京中汽物流有限公司、京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2004年10月-至今,历任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总经理助理。 年龄:40职务:财务负责人任职时间:2012-08-17宋锐性别:男学历:本科宋锐:男,1979年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大学学历。曾就职于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锦江富圆大酒店、博弘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现为本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广州博晖执行董事。

免费。《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创刊于1958年1月1日,曾用名《兰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正式更名为《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截止2018年11月,《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第三届编辑委员会拥有主编1人,副主编6人,编委82人。据2018年10月21日中国知网显示,《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共出版文献5727 篇、总被下载266228 次、总被引10928 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综合影响因子为。据2018年10月2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共载文2179篇、总被下载49404次、总被引5164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影响因子为。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主编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刊物比国家级还高一个档次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为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由兰州理工大学主办。创刊于1975年,国内外公开发行,辟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工与轻工、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数理科学等栏目。

2001年甘肃工业大学(现兰州理工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2004年兰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4年7月至今在兰州理工大学任教,同年9月在兰州理工大学在职攻读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9月任讲师,2007年12月获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自参加工作以来主要在黄土及湿陷性黄土地区支挡结构的理论研究方面开展工作。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挡结构的理论分析与计算,同时参与国家西部交通建设重点项目G212线的子课题四:滑坡、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合理结构型式和构造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开展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挡结构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工作,主要参与了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支挡结构的分析与设计研究及其在黄土地区的应用。近几年来先后承担和参与纵向课题五项,主持和参与深基坑支护、公路铁路边坡支挡工程等横向课题三十余项。参编教材四部,获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工程地质学报》、《建筑科学》、《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等国内外杂志、国内核心期刊,国际国内会议正式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1篇被EI检索,1篇被ISTP检索。现正从事黄土及湿陷性黄土地区支挡结构与土体的协同作用分析及其动力可靠度方面的研究工作。2006年至2009年来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1)发表论文[1] 周勇, 朱彦鹏. 黄土地区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25(): 3115-3122.(EI检索,检索号:063310068788)[2] Yong Zhou and Yan-Peng Zhu, Optimum Design of Grillage Supporting Structure with Pre-stressed Anchor Bars on Loess Slope,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2): 1567-1573. August 18-21 2006, Fuzhou & Xiamen, China(ISTP检索, 检索号: 000240343801068)[3] 周勇, 朱彦鹏. 框架预应力锚杆边坡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16(3): 376-382.[4] 周勇, 朱彦鹏. 黄土边坡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挡结构的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J]. 建筑科学, 2006, 22(6):48-53.[5] 周勇, 朱彦鹏, 王卫华. 黄土边坡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挡结构的优化设计[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6, 32(6): 121-124, 127.[6] 周勇, 朱彦鹏. 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中锚杆长度的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8, 4(3): 406-410.[7] 周勇, 朱彦鹏. 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挡结构的分部优化设计策略[J]. 甘肃科学学报, 2006, 18(3): 97-100.[8] 周勇, 朱彦鹏. 兰州地区深基坑支护技术探讨[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07, 33(5): 109-113.[9] 周勇, 朱彦鹏, 张悟成. 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中锚杆设计参数研究[J]. 甘肃科学学报, 2008, 20(1): 148-151.[10] 周勇, 朱彦鹏. 框架预应力锚杆边坡支护结构顶部静力位移求解及其所受影响因素分析[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08, 34(2): 113-117.[11] 周勇, 朱彦鹏. 某黄土基坑土钉支护结构的失稳分析与处理措施[A]. 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94-98.[12] 周勇, 朱彦鹏. 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挡结构的理论分析及工程应用[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06, 32(6): 136-139.[13] 周勇, 朱彦鹏. 土钉支护结构中土钉长度的设计研究[J]. 建筑科学, 2006, 23(7): 57-60, 27.[14] 周勇, 朱彦鹏. 框架预应力锚杆与土钉支护在某桥台加固工程中的联合应用[A].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Ⅱ): 229-234.[15] 周勇, 朱彦鹏. 黄土深基坑土钉支护结构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分析[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8, 34(4): 131-135.[16] 周勇, 朱彦鹏. 深基坑土钉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8.[17] 周勇, 朱彦鹏. 土钉—预应力锚杆复合支护技术在窄地深基坑中的应用[J]. 路基工程, 2008.[18] Yong Zhou and Yan-Peng Zhu. Analysis on the global stability of soil nail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reinforcementof soil slope[J]. The 1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Changsha,2008.[19] Yong Zhou and Yan-Peng Zhu. Analysis of internal forces of grillage flexible slope supporting structure with prestre-ssed anchors considering the torsional effects among beams and columns[J]. The 1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Changsha,2008.[20] Yong Zhou and Yan-Peng Zhu. Study on stability of grillage flexible supporting structure with prestressed anchorsfor homogeneous soil slope[J].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2008.[21] Yong Zhou and Yan-Peng Zhu. Solution of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wall facing of grillage flexible supporting stru-cture with prestressed anchors[J].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2008.[22] 周勇, 朱彦鹏. 基于梁柱扭转效应的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内力计算[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09.[23] 周勇. 论《弹性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专辑), 2007, 33: 148-150.[24] 朱彦鹏, 王秀丽, 周勇. 湿陷性黄土地区倾斜建筑物的膨胀法纠偏加固理论分析与实践[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4(15): 2786-2794.[25] 朱彦鹏, 郑善义, 周勇. 非常规荷载作用下泥石流板式渡槽的优化设计[J]. 公路交通科技, 2007, 24(7): 24-27.[26] 李海珠, 朱彦鹏, 周勇. 框架锚杆支挡结构计算方法及工程实践[J]. 甘肃科学学报, 2007, 19(2): 151-154.[27] 朱彦鹏, 吴培成, 周勇. 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分析[J]. 建筑技术开发, 2006, 33(9): )参编教材[1]《混凝结构设计学习指导书》,朱彦鹏主编。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支挡结构设计》,朱彦鹏,罗晓辉,周勇编著。北京:高等教育教出版社,。[3]《支挡结构设计计算手册》,朱彦鹏,王秀丽,周勇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模拟试题解析及点评》,朱彦鹏,王秀丽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科研教学获奖成果[1] 支挡结构的分析与设计研究及其在黄土地区的应用,获2007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 黄土地区深基坑支护结构协同工作试验研究,获2005年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3]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获2007年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4] 获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度教学优秀奖。4)其它获奖情况[1] 2005~2007年度连续三年荣获兰州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2] 2005年度获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会积极分子”称号。[3] 获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度“三育人”奖。

请注意,该刊并不是SCI收录,所以下面的影响因子不是SCI的IF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ISSN:1673-5196]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4年版影响因子: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提示: 排序:综合性科学技术 - 第39位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提示: 排序: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 第82位 主题分类: 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 N/Q,T/X:综合性科学技术

  • 索引序列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
  •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
  •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主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