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学学报 北京 北京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2 数学研究与评论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3 数学年刊.A辑 上海 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4 应用数学学报 北京 中国数学会5 计算数学 北京 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6 数学进展 北京 中国数学会7 数学杂志 武汉 湖北省数学学会等8 系统科学与数学 北京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9 应用数学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10 应用概率统计 上海 中国数学会概率统计学会11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南京 南京大学数学系 12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杭州 浙江大学13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北京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14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15 数学物理学报 武汉 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16 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 长沙 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系等17 运筹学学报 上海 中国运筹学会18 工程数学学报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19 系统工程 长沙 湖南省系统工程学会
据我所知,在报社工作的,一般年薪都有5-7万的如果是记者,可能更高如果是领导,那就更不用说了
数 学 类 0 o8 p3 h" J0 K" k标题名称 并列题名 出版社 出版频率 标准刊号 编辑部地址 / q1 T/ |% z5 R- J. h% P9 `数学学报 Acta mathematica Sinica 北京:中国科学院数学所,1952 双月刊 CLC:O1 ISSN 0583-1431 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数学所235室(100080) & `' F# Y/ i1 w! w/ V+ g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技术科学 Science in China.A,(Mathematics,physics,astronomy,technological sciences)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月刊 CLC:N55 ISSN 1000-3126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100717) " ?& [$ [9 Q, I科学通报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s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0 半月刊 CLC:N55 ISSN 0023-074X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100717) # Y2 [9 L. P% _' e- D数学年刊-A辑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SeriesA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 双月刊 CLC:O1 ISSN 1000-8314 上海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内(200433) . Y6 a3 R8 g. e% \- B0 Y4 O应用数学学报 Acta mathematica applicatae Sinica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 季刊 CLC:O29 ISSN 0254-3079 北京市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100080) 8 b0 }6 b9 e* X( Q9 T4 G数学研究与评论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research and exposition 大工数学科学研究所, 1981 季刊 CLC:O1 ISSN 1000-341X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116024) ( G: Z8 t. L5 ], d% g计算数学 Mathematica numerica Sinica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季刊 CLC:O24 ISSN 0254-7791 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100080) $ l, C. y% J* \+ \0 ]数学进展 Advances in mathematics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55 双月刊 CLC:O1 ISSN 1000-0917 北京大学数学系(100871) $ G- o5 }7 q+ r0 Z3 A控制理论与应用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84 双月刊 CLC:O23 ISSN 1000-8152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510641) % ?6 _% C% }+ w: _8 ?4 h' N应用概率统计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季刊 CLC:O21 ISSN 1001-4268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数理统计系(200062) . y5 p* n7 r0 {& D系统科学与数学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季刊 CLC:N94 ISSN 1000-0577 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100080) / z% N; C) T: u1 }) Y1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Applied mathematics :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1986 季刊 CLC:O29 ISSN 1000-4424 浙江省杭州市浙大路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310027) . ]' G, v: t7 J4 U数学物理学报 Acta mathematica physica Sinica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季刊 CLC:O411 ISSN 1003-3998 武汉市武昌区小洪区(430071) + E* T7 Y1 l6 S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Numerical mathematics: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南京: 该刊编辑部,1979 季刊 CLC:O24 ISSN 1000-081X 南京大学数学系(210008) 4 P7 B: X; W6 X2 X3 t2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Journal on numerical methods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季刊 CLC:O24 ISSN 1000-3266 北京市中关村2719信箱计算数学与工程计算研究所(100080) 1 r: r/ X# l8 a2 u9 c北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55 双月刊 CLC:N55 ISSN 0479-8023 北京市北京大学德斋205号(100871) : h8 |) N0 \; C) i8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Jilinensis . 长春:该刊编辑部,1958 季刊 CLC:N55 ISSN 0529-0279 长春市解放大路77号(130023) }* B7 S3 t" p" A- R# G运筹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半年刊 CLC:O22 ISSN 1001-6120 上海市嘉定区城中路20号(20180) 5 R) w; H, @* l' J- @中国科大学报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合肥:该刊编辑部,1965 季刊 CLC:N55 ISSN 0253-2778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230026) $ o3 j# k1 r- u5 r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Fud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5 双月刊 CLC:N55 ISSN 0427-7104 上海邯郸路220号(200433)
其实,无论是浙大出版社还是校外的各类出版社,基本工资都是差不多的,关键是看出版社的效益好不好、每个人的业绩多不多。我一朋友就是浙大出版社的编辑,是普通编辑,年薪5万-10万,应该说在浙大里不算差。有些好的出版社比如浙江教育出版社,业绩最好的编辑年薪可达30万。浙大出版社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好的省级出版社要差,但比一些较小的、效益未见得太好的出版社要好得多。
据我所知,在报社工作的,一般年薪都有5-7万的如果是记者,可能更高如果是领导,那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无论是浙大出版社还是校外的各类出版社,基本工资都是差不多的,关键是看出版社的效益好不好、每个人的业绩多不多。我一朋友就是浙大出版社的编辑,是普通编辑,年薪5万-10万,应该说在浙大里不算差。有些好的出版社比如浙江教育出版社,业绩最好的编辑年薪可达30万。浙大出版社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好的省级出版社要差,但比一些较小的、效益未见得太好的出版社要好得多。
免费赠送各版本《材料科学基础》教材及相关习题指导啦!!! 教材集锦 《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陆佩文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材料科学基础》,潘金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材料科学基础》,赵杰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材料科学基础教程》,赵品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材料科学基础》,张联盟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材料科学基础》,刘智恩主编,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材料科学基础》,谢希文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樊先平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 习题集及辅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辅导与习题》上交版 陆佩文主编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张联盟版《材料科学基础》考研高频习 题及解析
1927年4月,浙江大学化工系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化工系;李寿恒先生担任第一任系主任。1928年,浙江大学第一届化工科学生毕业,是中国第一批毕业的化学工程毕业生。1937年9月,受抗日战争影响,浙江大学开始长达8年的“文军长征”,历经浙江建德、江西泰和,广西宜山,贵州遵义,最终到达贵州湄潭,历时两年半,化工系也随学校同行,在十分困难的时期,化工系得到逐步的壮大。1941年,经当时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浙江大学化工系成立了化工研究所,成为中国第一个高校中的化工研究所,正式招收研究生,成为中国招收的第一批化工学科研究生,李寿恒成为中国化学工程第一个指导研究生的导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浙江大学保留四个工科系,化工系变化不大。同年成立了燃料化学工程专业。1953年,化工机械专业成立。1956年,化工自动化专业成立。1957年,塑料工学专业成立。成立新的化学系,原化工系中的应用化学专业和化学类的教研组相应归入化学系。1958年,硅酸盐专业成立。化燃、化学等专业增设国防内容。1962年,无机物工学改建为化学工程专业。1970年,低温专业成立,1974年招生,1978年与机械系内燃专业、电机系热能专业一起成立了能源系。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77级进校,当时化工系设有化学工程、石油化工、高分子化工、硅酸盐、化工机械、化工自动化6个专业。8月份,硅酸盐专业从化工系划出。同年恢复招收化工、化机、化自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成为中国第一批具有化工学科硕士授予权的系。1980年,化学工程、化工自动化、化工机械学科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中国第一批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单位。1986年,成立了环境化工专业和生物化工专业。1987年,化学工程、化工自动化学科成为中国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国家成立“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聚合反应工程实验室为四个分室之一,实验室于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批准成立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中国石化总公司投资1399万元,用于建造石化大楼。由国内8所化工院系联合主办的《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正式创刊,编辑部设在浙大化工系内。1990年,国家计委批准化工系成立“二次资源化工国家专业实验室”。1992年3月,浙江大学组建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化工系中的高分子化工教研室成为当时组建的三个教研室之一。同时,化工系化工自动化教研室改建为工业控制研究所,研究生和本科教学仍归口在化工系。1993年,生物化工学科被批准为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单位,成为中国生物化工学科第二个有博士授予权单位。1995年,孙优贤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化学工程学科群”被列为浙江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997年,侯虞钧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化工系进行重大结构调整,成立化工学院,下设化学工程学系、生物化工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化工机械系。1998年5月,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合并为新的浙江大学。同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本科生专业调整方案,化工系相应进行了调整,设置了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等4个本科专业。1999年,浙江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原化工学院、材料系、高分子系合并为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撤销了化工学院的所有建制,将原来的化学工程学系、生物化工系、化工机械系重新组建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原化工学院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与其他院系组建成新的环境与资源学院。2009年,浙江大学进行院(系)结构调整,撤消了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的所有建制,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升格院级系并开始实运转。
该刊采用双向匿名审稿制。编辑接来稿后,先查对稿件内容、投稿人信息、联系方式等有无备齐,再对稿件进行初审,经初审认可的稿件即进入专家评审程序,编辑部对初审合格的稿件进行复审,根据稿件质量确认盖章,对基本合格的稿件经匿名处理后,发函给审稿人,一般要求在一个月内审毕。审稿人按审稿单项目进行评审,写出具体审稿意见。编辑收到审回稿后,参照专家意见,实行传统'三审'审稿制,确定稿件采用与否。本刊对审稿人的要求十分严格,审稿人必须是学风严谨、作风正派的校内外知名教授或博导。审稿人应遵守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第19条规定,并做好未发稿件的保密工作。(“评价机构和评审专家应对其评价意见负责,并对评议过程保密,对不当评价、虚假评价、泄密、披露不实信息或恶意中伤等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 投稿著作所有列名作者皆同意在投稿文章经本刊刊登后,其著作财产权即让与给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但作者仍保有著作人身权与本著作未来自行集结、教学等个人使用之权利。作者于交付稿件时,除相关文件外,另需缴交《著作权让与书》正本。 凡遇专家仍无法审定或专家对其存有疑义的稿件,则交由本刊编委组(五人以上)采用无计名投票方式来品评稿件,尽量发现有价值的好稿子。 稿子经编辑与作者修改、整理后,由责任编辑写出书面意见,交执行总编进行审察后再送交本报常务副主编、主编审察,给以最终确定。 该刊在对作者稿件进行匿名送审的同时,对审稿人也进行匿名处理,进行严格的双向匿名。 因该刊力量所限,并按通行贯例,不办理退稿,也不奉告评审意见,作者务请自留底稿。投稿后三个月仍未收到编辑处理意见者,可对稿件另行处理。
其实就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一个编辑部,叫分社是为了满足编辑部主任和社长的虚荣心。是正规的国家出版机构,要出版教材可以找他们。
大。2022年了,可以负责任地说一句,如果拿不到学校事业编制,只是签合同的企业编制,那么,大学出版社提供的工作岗位都很垃圾。身份:两种身份,两种体制。现在大学出版社都改制为企业,基本都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比如,在文科生中享有盛誉的人大出版社,号称自己平台多好,结果呢?十多年前进入社的员工大都有事业编制身份,这部分人解决北京户口,待遇和学校老师一样,分房子,解决子女上附中附小,一个都不少,这在北京相当诱人。然而过去十多年进去的员工都没有编制,不解决北京户口,房子、子女上学都享受不到,典型的二等公民,给那群事业编制打工,每月累死累活只有可怜的数千元薪水而已。编辑工作节奏:忙!忙!忙!干不完的活儿,业绩压力越来越大。现在出版社生存压力很大,所以在管理上都实行企业化经营,严控成本,工作节奏快,任务重。老一批的事业编制员工,要么已成为各个关键岗位的领导,要么退居二线专心相夫教子(什么都解决了,衣食无忧),年轻的编辑生存压力大,不得不拼命干活以完成考核,一个月编辑70万字的烂稿子,眼睛都快瞎了。发展空间:基本没有,职业生涯一眼望到尽头!绝大多数编辑一辈子就是个小编辑,挣不到什么钱,也担任不了领导职务,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相当枯燥琐碎。而那些事业编制员工,早就占据了中层高层,他们不退,谁也上不去,而且很多人在学校都有裙带关系,企业编制就是给他们打工的!
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压力大吗答案如下: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压不大,第二步是喜羊羊和灰太狼。
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吴培华。总编辑是图书出版社的二把手。杂志社、编辑部才叫主编
1912年1月5日蔡元培出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首任教育总长,4月20日又北上担任唐绍仪内阁的教育总长。1912年2月8日,他在《临时政府公报》上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旋改为《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提出了共和时代的教育理念。但在政局纷乱的时代背景下,要把这套超越政治的教育理念从纸上落实到现实之中,却有着不可克服的障碍。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蔡元培的教育新政也存在着一些疏漏乃至于失误。其中最大的疏失,就是停办各省高等学堂,将其并入少数几所大学的预科。蔡元培等人改制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要与大学相衔接,二是要集中教育资源。但当时中国的大学屈指可数,师资力量也不充足,根本不可能接纳高等学堂的所有生源。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停办各省高等学堂,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除废止各省的高等学堂外,蔡元培还曾经做过停办北京大学的错误决定。时任北大校长的严复率先起而反对,撰就《论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说帖》等文,与教育部据理力争,北大各科学生也纷纷联名发表各种说帖,表示反对和抗议。教育部不得已取消了停办北大之议。 1916年7月12日,范源濂受命任教育总长,他于8月26日请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蔡元培就任以后,在北大强势推行各种改革措施。他的革新措施首先体现在人事方面。蔡元培接受北京医专校长汤尔和的推荐,盛邀《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既不是北大专任教员,也没有相应的学历,如果按照既定程序和标准来挑选文科学长,无论如何也不会轮到他。所以,蔡元培先是让教育部出面发公函提出北大文科学长人事任免问题,为自己更换学长人选提供合法性依据,然后再越过相关程序,单独提出陈独秀这个人选,让教育部为其背书。1月11日,蔡元培函致教育部请派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随函附陈独秀履历一份。而事实上,据今人考证,这份履历中的学历和教育资历基本上都是编造的。不过,它的目的并不像考证者所说,是为了“应付教育部的官僚”,而是要给北大教职员工一个虚假的交代。所以,尽管教育部在1月13日即发布第三号令通过了对陈独秀的任命,北大内部对这个文科学长人选却一直存在着争议。 作为一个强势的大学校长,蔡元培对人事布局有着很深的考量。在1917年1月18日写给吴稚晖的信中,他提出了从人事方面整顿北大的构想:“大约大学之所以不满人意者,一在学课之凌杂,二在风纪之败坏。救第一弊,在延聘纯粹之学问家,一面教授,一面与学生共同研究,以改造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救第二弊,在延聘学生之模范人物,以整饬学风。”为此,他在任职后的第一年里,首先对专任教师队伍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和调整,其中以文科教授增补为多。由于蔡元培延聘的这些文化人,在思想倾向上多有区别,过去人们往往以为他对新旧思想人物都是兼容并蓄的。但事实上,蔡元培的用人是有新旧之分的,这在他1917年8月份写给留法同人的一封信中表露得相当直白。信中说:“北京大学拟新设法文学、哲学、美学诸座,请法国方面职员为留意数人,其资格如下:(一)新党;(二)文学博士;(A)自然派文学(Natu-tatisme);(B)Comte派及Geyan派哲学;( C)Bergson派哲学;(D)长于美学及美术史、兼谙悉美术馆之组织;(三)性情温和;(四)热心教授中国人而不与守旧派接近者……”可见他在思想上对“新党”有着特殊的偏好,而对“守旧派”则是相当排斥的。 除了对教职员进行吐故纳新之外,蔡元培还很注重对议事和管理机构的人事调整。鉴于评议会在学校决策中的重要性,蔡元培在上任两个月后,就以首届评议会成立“事隔两年,已逾改选之期,且旧选各员且有离校者”为由,决定改选一次。评议会成员大多系北大旧人,其中有些人与蔡元培的革新思路并不合拍,改选刚过半年,蔡元培又对评议会进行了改选,把支持他的章士钊、胡适、沈尹默都安插到了评议会。 蔡元培在任职后不久,还对北大学科体制作了重大变更。其主要内容为:(一)改革预科;(二)扩张文、理两科;(三)将商科归并到法科;(四)停办法科和工科,将其归并到北洋大学。预科含有半独立性质,有不服从北大校方统一管理的嫌疑,这是他要对预科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另外在蔡元培看来,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与注重应用的专门学校有本质区别。“文理二科专属学理,其他各科偏重致用”,且“文、理二科有研究所、实验室、图书馆、植物园、动物院等种种之设备,合为一区,已非容易,若遍设各科,而又加设医科之病院、工科之工场、农科之试验场等,则范围过大,不能不各择适宜之地点”。所以,他认为北京大学应该专门办文、理两科,而把其他各科转到别的学校,或者成为单科性质的大学。对此,工科、法科师生都是极力反对的。但蔡允许法科留在北大,而对工科却不留余地,决意要将其归并到北洋大学,这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另一方面却也不无清除前任校长胡仁源工科班底的嫌疑。更直接的是,他在接任北大校长后,为了消除前任的影响力,当即由教育部出面委派胡仁源前赴美国调查专门以上学校事宜。虽然胡因各种原因并未赴美,蔡元培仍然将胡原任的工科学长一职交由理科学长夏元瑮暂代。这显然是为了防止胡仁源利用学长职务带头妨碍他的改制新政。 基于“思想自由之通则”、“兼容并收之主义”,蔡元培不但创办了《北京大学月刊》以“网罗各方面之说”、“宣布各方面之意见”,对于北大师生创办的一些提倡新文化的刊物也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1919年2、3月间,被《新青年》一派当作“桐城谬种”加以批判的林纾,给蔡元培写了一份公开信,攻击《新青年》编辑部中人以“废古书”为“行用土语”张目,颠覆了传统的道德和文化秩序。对此,蔡元培以一校之长的身份,在3月18日撰写的《致公言报函并答林琴南函》中,回应林纾对北大的指责,并从兼容并包的角度提出了他自己对于大学的基本主张:“(一)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与公所提出之‘圆通广大’四字,颇不相背也。(二)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在校讲授,以无背于第一种之主张为界限。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 从理论上来看,蔡元培的这两种主张都是言之成理的,但就事实层面来看,在实现兼容并包的方针时,蔡元培并不是不偏不倚的,而是多有偏重的。陈独秀、胡适等人鼓吹新文学,批判旧文学,主张废文言而代兴白话,有的甚至主张废除汉文而代之以世界语,这种极端反传统的立场显然是与章太炎等人主张保存国粹以激发民气的立场背道而驰的。因此,包括章太炎在内的许多“老新党”,对于他们的主张都是颇不以为然的。 1918年2月6日写给吴承仕的信中,章太炎称:“所称北都现象,令人发笑。然非蔡孑民辈浮浪之说所能平。”这就把矛头直接指向了以兼容并包自许的蔡元培。而章太炎的大弟子黄侃,曾在一篇文章中讽刺新文学派“今世妄人,耻其不学”。另据周作人回忆:“黄季刚最大胆,往往昌言不讳。他骂一般新的教员附和蔡孑民,说他们‘曲学阿世’,所以后来滑稽的人便绰号蔡孑民叫‘世’,如去校长室一趟,自称去‘阿世’去。”正因为这样,后人才把黄季刚1919年9月从北大的去职与蔡元培联系在一起。这时,北大已成为全国新知识界的思想中心和舆论中心,但其学术影响却并不如人意,这与那些反对蔡元培革新措施的各科学者(包括工科、法科的新派学者和文科的旧派学者)的边缘化其实是有很大关系的。 就蔡元培在北大时期的作为而论,足以说明兼容并包之不易、理想人格之不可恃。如果再联系到蔡元培在政治上的表现,尤其是1927年在国民党“清党”运动中的表现,我们就会明白,蔡元培在与自身利益和权力直接相关的派系斗争中,并不是一个真正能“容忍异己”的人。如果把蔡元培作为一个个案,以蔡元培为中心,对多元背景下的包容之道进行考察,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在多元价值冲突、利益纷争的现代社会背景下,除了思想上的包容和人格上的客人之量以外,还必须建立一种可以容纳、协调和整合彼此之间有着各种矛盾的各个不问利益主体的社会机制,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项义华:《“兼容并包”理念与现实——以蔡元培为中心的北大改革》, 舒建军、武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2期 ) (原题《“兼容并包”:在理念与现实之间——以蔡元培为中心的考察》,载于《浙江学刊》2009年第5期)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系浙江省卫生厅主管、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3-1207/R,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3299。本刊宗旨是积极贯彻党的卫生方针政策,宣传和推广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和防病治病的先进经验,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以实用为主,以临床为主,以基层为主。每期刊用文章80%为临床实用性较强的稿件,主要报道医学科研成果、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研究进展及医药卫生新技术、新方法。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防治研究、诊治分析、临床与药、临床与检验、临床护理、综述、误诊分析、病例报告、科研管理、医院管理、医学情报工作、国外医学动态等,是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良师益友。本刊为大16开64页双月刊,每逢双月25日出版。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主编: ISSN:1007-3299 CN:33-1207/R 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182号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内 邮政编码:310013 发表其它同级别同类型期刊,可用于中高级职称评定,给你推荐一个网站:奔驰发表网, 邮箱:,我已拿到刊物,并顺利晋级,谢谢他们!!!
现在都是直接给编辑部投稿,最好电话再确认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