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有关汉字文化的论文

有关汉字文化的论文

发布时间:

有关汉字文化的论文

关于汉字文化的书你可以试下(现代语言学),之后,你自己多看看多写写,这毕竟是你要写的论文,自己写肯定百利无一害的~~

汉字的文化学意义

摘要:汉字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中国文化的脊梁”,是一种具备文化学、哲学、美学意义的符号体

系。

在汉字教育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蕴涵,对于继承汉民族优良的品质,发扬民族传

统的认知智慧,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实现我国的思想原创,意义极大。

关键词:汉字教育;传统文化;思想原创

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前进,人类文明的每一个发展,甚至

人类自身的每一点进化,无不是以思想原创为动力的。

想原创的实现,是建立在深厚的文明积淀和有容乃大的广

采博纳基础之上的。

具体地讲,要有自己的源头活水,要在

深广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精神的汩流中,汲取丰厚的营养,还

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广泛吸纳其他先进文化的精髓,惟其

如此,才能实现思想的原创。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有着不

同形式的呈现,诸如文化典籍、语言文字,等等。

文章仅就

汉字的文化学意义,谈一点看法。

一、汉字的文化学意义与汉字教育

汉字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中国文化的脊梁”。

为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承载了极其丰厚的文化信息,极具

文化学意义。

的确,作为世界上正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汉字以它象形象意的独特品貌,使其更具备文化学意义,每

一个汉字,仿佛都是一个活化石,形象活泼地呈现出汉民族

文化心理,昭示着汉民族文化进程的轨迹。

通过一个个静

态的汉字,我们可以步入古人动态的历史文化圈。

汉字的文化学意义,首先表现为它袒呈了政治、宗教、

道德、文化变迁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构成形态。

第一,文化变迁问题。

人类社会的变迁,经历了一个由

女权向父权过渡的时代,但这却是一个史无验证的时代,而

汉字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

如“姓”字从女从

生,《说文解字》云:“姓,女之所生也。

”可见,所谓同姓,就

是同一女性祖先的人,甚至有人认为,“姓”就是女权时代

一个部族的族号,这说明女性曾经作为部落首领活跃在历

史舞台上。

这一点从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中也可得到证明。

中国最古老的姓氏都从“女”,如姬、姒、姜、嬴等,这些都证

明了女权时代的存在。

从甲骨文中,我们还看到了女权的

消亡,男权的兴起。

在甲骨文中,称今王“王”,而称先王为

“毓”、“后”,从甲骨文字形看,二字都是生育的象形,这既

可以证明女权时代的存在,又说明了其没落的结果,因为,

“先王”已是历史“陈迹”了。

而“父”字,甲骨文像人手执杖

形,一副家庭主宰的形态。

在甲骨文中,从女的字除了用以

姓氏之外,大都含侮辱意,如妾、绥、奴、婪等,无不说明女权

的式微没落。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还可以看出,女性不仅

堕落为社会的最底层,而且已不被当作人看了。

金石文字

中,将“姓”字改写从人从女就是明证。

另外,世界所有民

族,都经历了由渔猎向农耕文明的过渡,这一点也可以从汉

字中得到显现。

比如“田”在甲骨文中就有狩猎和田地两

义,这说明在殷商时代,中国已经进入农业文明季,那时候

的人们,还根据农业文明的特点,确定时空意识。

如“年”

字,甲骨文从禾从人,字形示意是人背着禾,表示收获和收

成,《春秋》中所记载的“有年”、“大有年”用的正是此意。

而古代农耕,由于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落后,一年只收成一

次,因此,古人便以禾黍的收获,确定了时间上“年”的意识;

再如“春”字,甲骨文字形从田从耒耜,表示耕作,被用以表

示时间概念。

通过汉字的使用还可以看出,在农业文明的

国家里古人对农业的崇拜。

“社稷”本是土神谷神,为人所

祭祀,后用以称国家。

从以上数例可以看出,文明变迁在文

字中的显示,如果我们在汉字教育中,注意到这种文化信

息,对于受教育者了解祖国文明的发展,无疑具有一定作

用。

第二,道德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求善为目的的伦

理文化,与西方的求真型文化不同,中国自古就注重道德的

教育与修养,以德立国,以德治国,强调忠恕仁孝,等等,并

建立了一套体制完备的道德伦理体系,旨在建立一种和谐

的群际关系,等等。

汉字也在一些侧面展示了这种独特的

文化形态,如“仁”字,从人从二,《礼记》、《孟子》中都云:

“仁者,人也。

”《论语》中云:“仁者,爱人。

”《说文解字》云:

“仁,亲也。

”段玉裁注云:“犹言尔我亲密之词。

”显然,“仁”

字的创制,是从人的本性入手,针对人类的群际关系而言,

体现了一种温情脉脉的群际关系的道德理想。

另外,“善”、

“美”、“和”、“恕”,等等,都体现了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信

念。

其他诸如宗教问题、宗法文化问题,都可以在汉字中找

到清晰的踪迹。

二、汉字中民族认知心理的蕴涵与汉字教育

汉字的文化学意义,还表现在缩影式地传导中国传统

的认知方式、文化心理、价值取向等内隐文化结构。

从认知方式看,中国人长于直观地把握世界,重体知而

轻认知,重体悟而轻分析,重形象而轻抽象,等等,这种认知

特点,在汉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汉字的创造,是先民“仰

观天象,俯察地法”、“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造字方

法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依类象形”,所造的字是“物

象之本也”。

众所周知,汉字是由图画发展来的,因此,文字

极具形象色彩,无论是初文象形字,还是后起的会意形声

字,都是形象斐然。

这些造字原则与方法,都体现了汉民族

传统的重体悟、重具象的思维模式或认知方式。

从哲学的角度看,汉字也是充满东方智慧的文字,文字

中蕴涵了丰富的哲学思辩性和审美灵动性。

中国传统哲学

对宇宙、人事理解把握的认知方式,就是阴阳调和、美恶相

兼、正反相容、始终相生的“一体二元”的方式。

在《易》中,

阴阳二爻表示相对立的两端事物,两爻相合构成八卦,诞生

了宇宙间的天地雷风等物质,它们阴阳调和,相反又相正,

对立又融容,演成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从乾坤始,至既济未

济终,未济意味着开始新的循环,其间蕴涵了阴阳对立,相

推相转的辩证思想。

《老子》一书中,也蕴涵着深刻的辩证

统一思想,如“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

“故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第二

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第二十六章)等等,都是就事

物的两端相仇相因立论的。

这种思维品格,在汉字孳乳过

程中的“反训”现象里,得到了清晰展示。

所谓“反训”,是

指一个字具有相反相对的两个义项。

如《书·泰誓》:“予

有乱臣十人。

”疏云:“《尔雅》云:‘乱,治也。

’谓治理之臣有

十人。

”即“乱”有“治”义。

再如“介”有“大”、“小”二义,

“落”有“终”“始”二义,“受”兼“施”“受”二义,等等。

这一

类“反训”字,就是人们在创造和使用文字时的一种哲理蕴

涵,是民族智慧的显现。

汉字的审美灵动性是自不待言的,它的具象性,使其自

身从产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一种形式美,而在使用历史中,

人们根据审美的需要,对其体势不断加以美的修正,使其呈

现出多姿多态的美。

甲骨文瘦峭峻锐,金石文温敦厚重,篆

书含聚内敛,隶书外拓放逸,楷书端庄雄秀,草书飘逸虬曲

等,无不显出或动或静的美。

另外,汉字是矩形结构,每一

字都有中心和重心,又使得它呈现出秀雄浑凝的力象。

一点,汉字的内质充满了审美的敏感,汉字的意象更能抽象

演绎出人无限丰富的想像与联想,被惊叹为“诗之魂”,从

而启迪了诗歌创作的灵感。

认知心理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积淀而成的,具有较固

定模式的认知心理。

可以这样说,当代人包括当代青年,无

不是从历史的深处走出,其脉管里流淌的都是祖先的血液。

汉字中的民族认知心理的蕴涵是极为丰富的,在汉字教育

中,充分注意这一点,对于继承汉民族优秀的品质,发扬汉

民族灵动的智慧,实现当代的思想原创,无疑将大有裨益。

三、结语

汉字是一种具备文化学、哲学、美学意义的符号体系。

如前所述,思想原创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需要从传统

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然而思想原创是不能一蹴而就

的,它是人类文明积淀到一定厚度,人们在反思了这些文明

之后的智慧爆发;而且,思想原创也不是几个人甚至一代人

所能实现的,需要数代人的不断努力。

因此,要实现我国的

思想原创,需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培养其广博的传统文化

素养,以及广采博纳的眼界,这样就会缩短我们思想原创的

实现时间。

而中国的基础语文教育中,汉字是其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如果能在教育中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蕴涵,对于

从小就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意义是极大的。

参考文献:

[1]L·R·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

[2]黎辉亮.汉字:中国传统文化的镜像[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0, (2): 95-100.

[3]詹绪佐,朱良志.汉字的文化通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987,

(3): 82-90.

汉字的文化魅力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创造出世界上唯一古老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表意文字。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在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勋。汉字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她以优美的形态、和谐的韵律、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上流传至今的古老的文字,并在新世纪越发散发出她无与伦比的魅力!汉字形体优美。汉字是由图画发展而来、由线条图形构成的表意文字,线条图形本身的结构就能表现出图画美。仔细端详我国的汉字,有的端庄秀美,有的自然简洁,有的流畅飘逸。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有那么丰富的书法艺术。汉字优美的形态,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力。翻开书本,你会觉得每一个汉字都是鲜活的,一个个汉字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日”的形状像太阳,“月”的形状像月牙,“山”像高高隆起的连绵山峰,“川”像飞流直下的悬崖瀑布;“马”像骏马在奋蹄奔驰,“鸣”似鸟儿在引吭高歌,“旦”似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集”似三只鸟儿在树上依偎栖息;三人为“众”,日月为“明”,“步水(三点水)”为“涉”,双“木”成“林”..几乎每一个汉字都能为我们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在汉字的世界里自由畅想,在汉字艺术的画廊里得到形象真实的美感。汉字音韵和谐。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在一个音节内,没有复辅音,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因此,音节与音节的界限分明,音节的结构形式整齐。汉语的音节元音占优势,一个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而且,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比较多,因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音节乐音成分比例大。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若干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许多汉字韵母相同或相近,把这些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放在每一句或隔一句的末尾,就可以使音调和谐悦耳,富于音乐节奏,诵唱顺口,好听好记。诗歌就是利用汉字的这一规律构成的韵文。每一个汉字有一个特定的声调,阴平、阳平读起来比较舒缓,叫平声,上声、去声读起来比较急促,叫仄声,有规律地交替使用这两大类声调,可以使音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汉字历史积淀深厚。几千年来,中国历史文献,浩如烟海,文献中典故、成语、丰富多彩。几个汉字,可以表达一篇文章、一个故事的内容。如“班门弄斧”、“滥竽充数”、“黔驴技究”、“江朗才尽”、“车水马龙”、“门可罗雀”„„数不清的简洁词汇,将含义丰富深远的内容,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中国古籍,车载斗量。《老子》五千字,奥妙无穷,已形成一个学派《老子学》。《孙子兵法》几千字,变换不测,不仅适用与军界,世界多国的商界也在应用。而且,汉字字与字之间区分明显,个性突出,便于高速新产品试销读。由汉字排列组成的诗词歌赋和析字联等,讲究整齐、压韵、平仄、对仗,文字精炼,内涵丰富,高雅清新,是其它文字难以具备的。汉字是汉文化的创造物。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符号系统,故可直接传递语义信息。“江、河、汛、汤、泊”与“水”有关,“扎、打、扑、扒、扔”与手的动作行为有关。汉字的构造有一定的理据性。张斌指出:“汉字的理据性透露出丰富的汉民族文化信息,通过汉字内部结构的分析,我们甚至可以窥见古代的风俗、社会发展、认知水平等。”深入到每一个汉字的结构中去,就会发现其中都蕴藏着很深的造字理据,从中可以窥探当时的社会生活。例如远古用贝壳作货币,故记录有关经济活动的汉字都加上一个“贝”,如“贪、贫、货、贷、资、贱、财、购”等,汉字体现了汉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水平。例如,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故含有贬义色彩的汉字都加上一个“女”,如“妒、奸、婪、妖、妄、嫖”等。汉语中表示思想感情的汉字都从心旁(或心的变形),如:想、忘、忠、恕、怨、愁、忆、恼、悦、惮、愠、恭、慕等,这是古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观念的反映。先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鉴于这种认识,在造字时,留下了一批从心旁的表示思想、感情的汉字。“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从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从甲骨文到西周时期的金文、大篆(钟鼎文、石鼓文),再到秦朝时期的“小篆”,实现了“书同文”,之后“隶变”实现了古文字向今文字阶段的转变,隶书、楷书以及

有关汉字与文化的论文的文献

汉字的文化学意义

摘要:汉字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中国文化的脊梁”,是一种具备文化学、哲学、美学意义的符号体

系。

在汉字教育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蕴涵,对于继承汉民族优良的品质,发扬民族传

统的认知智慧,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实现我国的思想原创,意义极大。

关键词:汉字教育;传统文化;思想原创

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前进,人类文明的每一个发展,甚至

人类自身的每一点进化,无不是以思想原创为动力的。

想原创的实现,是建立在深厚的文明积淀和有容乃大的广

采博纳基础之上的。

具体地讲,要有自己的源头活水,要在

深广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精神的汩流中,汲取丰厚的营养,还

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广泛吸纳其他先进文化的精髓,惟其

如此,才能实现思想的原创。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有着不

同形式的呈现,诸如文化典籍、语言文字,等等。

文章仅就

汉字的文化学意义,谈一点看法。

一、汉字的文化学意义与汉字教育

汉字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中国文化的脊梁”。

为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承载了极其丰厚的文化信息,极具

文化学意义。

的确,作为世界上正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汉字以它象形象意的独特品貌,使其更具备文化学意义,每

一个汉字,仿佛都是一个活化石,形象活泼地呈现出汉民族

文化心理,昭示着汉民族文化进程的轨迹。

通过一个个静

态的汉字,我们可以步入古人动态的历史文化圈。

汉字的文化学意义,首先表现为它袒呈了政治、宗教、

道德、文化变迁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构成形态。

第一,文化变迁问题。

人类社会的变迁,经历了一个由

女权向父权过渡的时代,但这却是一个史无验证的时代,而

汉字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

如“姓”字从女从

生,《说文解字》云:“姓,女之所生也。

”可见,所谓同姓,就

是同一女性祖先的人,甚至有人认为,“姓”就是女权时代

一个部族的族号,这说明女性曾经作为部落首领活跃在历

史舞台上。

这一点从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中也可得到证明。

中国最古老的姓氏都从“女”,如姬、姒、姜、嬴等,这些都证

明了女权时代的存在。

从甲骨文中,我们还看到了女权的

消亡,男权的兴起。

在甲骨文中,称今王“王”,而称先王为

“毓”、“后”,从甲骨文字形看,二字都是生育的象形,这既

可以证明女权时代的存在,又说明了其没落的结果,因为,

“先王”已是历史“陈迹”了。

而“父”字,甲骨文像人手执杖

形,一副家庭主宰的形态。

在甲骨文中,从女的字除了用以

姓氏之外,大都含侮辱意,如妾、绥、奴、婪等,无不说明女权

的式微没落。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还可以看出,女性不仅

堕落为社会的最底层,而且已不被当作人看了。

金石文字

中,将“姓”字改写从人从女就是明证。

另外,世界所有民

族,都经历了由渔猎向农耕文明的过渡,这一点也可以从汉

字中得到显现。

比如“田”在甲骨文中就有狩猎和田地两

义,这说明在殷商时代,中国已经进入农业文明季,那时候

的人们,还根据农业文明的特点,确定时空意识。

如“年”

字,甲骨文从禾从人,字形示意是人背着禾,表示收获和收

成,《春秋》中所记载的“有年”、“大有年”用的正是此意。

而古代农耕,由于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落后,一年只收成一

次,因此,古人便以禾黍的收获,确定了时间上“年”的意识;

再如“春”字,甲骨文字形从田从耒耜,表示耕作,被用以表

示时间概念。

通过汉字的使用还可以看出,在农业文明的

国家里古人对农业的崇拜。

“社稷”本是土神谷神,为人所

祭祀,后用以称国家。

从以上数例可以看出,文明变迁在文

字中的显示,如果我们在汉字教育中,注意到这种文化信

息,对于受教育者了解祖国文明的发展,无疑具有一定作

用。

第二,道德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求善为目的的伦

理文化,与西方的求真型文化不同,中国自古就注重道德的

教育与修养,以德立国,以德治国,强调忠恕仁孝,等等,并

建立了一套体制完备的道德伦理体系,旨在建立一种和谐

的群际关系,等等。

汉字也在一些侧面展示了这种独特的

文化形态,如“仁”字,从人从二,《礼记》、《孟子》中都云:

“仁者,人也。

”《论语》中云:“仁者,爱人。

”《说文解字》云:

“仁,亲也。

”段玉裁注云:“犹言尔我亲密之词。

”显然,“仁”

字的创制,是从人的本性入手,针对人类的群际关系而言,

体现了一种温情脉脉的群际关系的道德理想。

另外,“善”、

“美”、“和”、“恕”,等等,都体现了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信

念。

其他诸如宗教问题、宗法文化问题,都可以在汉字中找

到清晰的踪迹。

二、汉字中民族认知心理的蕴涵与汉字教育

汉字的文化学意义,还表现在缩影式地传导中国传统

的认知方式、文化心理、价值取向等内隐文化结构。

从认知方式看,中国人长于直观地把握世界,重体知而

轻认知,重体悟而轻分析,重形象而轻抽象,等等,这种认知

特点,在汉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汉字的创造,是先民“仰

观天象,俯察地法”、“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造字方

法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依类象形”,所造的字是“物

象之本也”。

众所周知,汉字是由图画发展来的,因此,文字

极具形象色彩,无论是初文象形字,还是后起的会意形声

字,都是形象斐然。

这些造字原则与方法,都体现了汉民族

传统的重体悟、重具象的思维模式或认知方式。

从哲学的角度看,汉字也是充满东方智慧的文字,文字

中蕴涵了丰富的哲学思辩性和审美灵动性。

中国传统哲学

对宇宙、人事理解把握的认知方式,就是阴阳调和、美恶相

兼、正反相容、始终相生的“一体二元”的方式。

在《易》中,

阴阳二爻表示相对立的两端事物,两爻相合构成八卦,诞生

了宇宙间的天地雷风等物质,它们阴阳调和,相反又相正,

对立又融容,演成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从乾坤始,至既济未

济终,未济意味着开始新的循环,其间蕴涵了阴阳对立,相

推相转的辩证思想。

《老子》一书中,也蕴涵着深刻的辩证

统一思想,如“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

“故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第二

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第二十六章)等等,都是就事

物的两端相仇相因立论的。

这种思维品格,在汉字孳乳过

程中的“反训”现象里,得到了清晰展示。

所谓“反训”,是

指一个字具有相反相对的两个义项。

如《书·泰誓》:“予

有乱臣十人。

”疏云:“《尔雅》云:‘乱,治也。

’谓治理之臣有

十人。

”即“乱”有“治”义。

再如“介”有“大”、“小”二义,

“落”有“终”“始”二义,“受”兼“施”“受”二义,等等。

这一

类“反训”字,就是人们在创造和使用文字时的一种哲理蕴

涵,是民族智慧的显现。

汉字的审美灵动性是自不待言的,它的具象性,使其自

身从产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一种形式美,而在使用历史中,

人们根据审美的需要,对其体势不断加以美的修正,使其呈

现出多姿多态的美。

甲骨文瘦峭峻锐,金石文温敦厚重,篆

书含聚内敛,隶书外拓放逸,楷书端庄雄秀,草书飘逸虬曲

等,无不显出或动或静的美。

另外,汉字是矩形结构,每一

字都有中心和重心,又使得它呈现出秀雄浑凝的力象。

一点,汉字的内质充满了审美的敏感,汉字的意象更能抽象

演绎出人无限丰富的想像与联想,被惊叹为“诗之魂”,从

而启迪了诗歌创作的灵感。

认知心理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积淀而成的,具有较固

定模式的认知心理。

可以这样说,当代人包括当代青年,无

不是从历史的深处走出,其脉管里流淌的都是祖先的血液。

汉字中的民族认知心理的蕴涵是极为丰富的,在汉字教育

中,充分注意这一点,对于继承汉民族优秀的品质,发扬汉

民族灵动的智慧,实现当代的思想原创,无疑将大有裨益。

三、结语

汉字是一种具备文化学、哲学、美学意义的符号体系。

如前所述,思想原创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需要从传统

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然而思想原创是不能一蹴而就

的,它是人类文明积淀到一定厚度,人们在反思了这些文明

之后的智慧爆发;而且,思想原创也不是几个人甚至一代人

所能实现的,需要数代人的不断努力。

因此,要实现我国的

思想原创,需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培养其广博的传统文化

素养,以及广采博纳的眼界,这样就会缩短我们思想原创的

实现时间。

而中国的基础语文教育中,汉字是其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如果能在教育中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蕴涵,对于

从小就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意义是极大的。

参考文献:

[1]L·R·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

[2]黎辉亮.汉字:中国传统文化的镜像[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0, (2): 95-100.

[3]詹绪佐,朱良志.汉字的文化通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987,

(3): 82-90.

写作思路:主要写出中国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正文: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也应该是文字创作者之一,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大约一个世纪以前,中国河南安阳,有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这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发现。从此,中国殷商史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时期。按中国古文字学家的意见,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

它已经比较复杂,已发现多达3000个以上字汇,包括名词、代名词、动词、助动词、形容词等数大类,而且还能组成长达170多字的记叙文。所以学者们肯定甲骨文决不是我中国文字的初创阶段,在它以前,一定已经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了。

与汉字有关的论文题目

汉字的文化魅力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创造出世界上唯一古老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表意文字。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在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勋。汉字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她以优美的形态、和谐的韵律、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上流传至今的古老的文字,并在新世纪越发散发出她无与伦比的魅力!汉字形体优美。汉字是由图画发展而来、由线条图形构成的表意文字,线条图形本身的结构就能表现出图画美。仔细端详我国的汉字,有的端庄秀美,有的自然简洁,有的流畅飘逸。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有那么丰富的书法艺术。汉字优美的形态,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力。翻开书本,你会觉得每一个汉字都是鲜活的,一个个汉字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日”的形状像太阳,“月”的形状像月牙,“山”像高高隆起的连绵山峰,“川”像飞流直下的悬崖瀑布;“马”像骏马在奋蹄奔驰,“鸣”似鸟儿在引吭高歌,“旦”似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集”似三只鸟儿在树上依偎栖息;三人为“众”,日月为“明”,“步水(三点水)”为“涉”,双“木”成“林”..几乎每一个汉字都能为我们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在汉字的世界里自由畅想,在汉字艺术的画廊里得到形象真实的美感。汉字音韵和谐。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在一个音节内,没有复辅音,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因此,音节与音节的界限分明,音节的结构形式整齐。汉语的音节元音占优势,一个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而且,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比较多,因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音节乐音成分比例大。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若干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许多汉字韵母相同或相近,把这些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放在每一句或隔一句的末尾,就可以使音调和谐悦耳,富于音乐节奏,诵唱顺口,好听好记。诗歌就是利用汉字的这一规律构成的韵文。每一个汉字有一个特定的声调,阴平、阳平读起来比较舒缓,叫平声,上声、去声读起来比较急促,叫仄声,有规律地交替使用这两大类声调,可以使音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汉字历史积淀深厚。几千年来,中国历史文献,浩如烟海,文献中典故、成语、丰富多彩。几个汉字,可以表达一篇文章、一个故事的内容。如“班门弄斧”、“滥竽充数”、“黔驴技究”、“江朗才尽”、“车水马龙”、“门可罗雀”„„数不清的简洁词汇,将含义丰富深远的内容,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中国古籍,车载斗量。《老子》五千字,奥妙无穷,已形成一个学派《老子学》。《孙子兵法》几千字,变换不测,不仅适用与军界,世界多国的商界也在应用。而且,汉字字与字之间区分明显,个性突出,便于高速新产品试销读。由汉字排列组成的诗词歌赋和析字联等,讲究整齐、压韵、平仄、对仗,文字精炼,内涵丰富,高雅清新,是其它文字难以具备的。汉字是汉文化的创造物。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符号系统,故可直接传递语义信息。“江、河、汛、汤、泊”与“水”有关,“扎、打、扑、扒、扔”与手的动作行为有关。汉字的构造有一定的理据性。张斌指出:“汉字的理据性透露出丰富的汉民族文化信息,通过汉字内部结构的分析,我们甚至可以窥见古代的风俗、社会发展、认知水平等。”深入到每一个汉字的结构中去,就会发现其中都蕴藏着很深的造字理据,从中可以窥探当时的社会生活。例如远古用贝壳作货币,故记录有关经济活动的汉字都加上一个“贝”,如“贪、贫、货、贷、资、贱、财、购”等,汉字体现了汉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水平。例如,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故含有贬义色彩的汉字都加上一个“女”,如“妒、奸、婪、妖、妄、嫖”等。汉语中表示思想感情的汉字都从心旁(或心的变形),如:想、忘、忠、恕、怨、愁、忆、恼、悦、惮、愠、恭、慕等,这是古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观念的反映。先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鉴于这种认识,在造字时,留下了一批从心旁的表示思想、感情的汉字。“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从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从甲骨文到西周时期的金文、大篆(钟鼎文、石鼓文),再到秦朝时期的“小篆”,实现了“书同文”,之后“隶变”实现了古文字向今文字阶段的转变,隶书、楷书以及

还可以加入当代文字,如网络与六书的关系.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按成教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9月26日"或"2004-09-26".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中国互联网经过10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在普及应用上正步入崭新的多元化应用阶段。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宽带用户、网络国际出口带宽、上网方式和途径、网络应用服务更趋多样化。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广度、信用度、依赖度正在逐步提高。随着网络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的进一步完善,网络应用化、生活化服务正逐步成熟。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中国互联网整体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中国地区之间互联网发展水平、普及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呈现"东快、西慢,城快、村慢"的特点,因此,加大对于互联网应用和发展的研究力度,借鉴国外互联网应用的成功范例引入和普及互联网应用的先进经验是当务之急。 2.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从全国人口来看,互联网普及率还很低,仅有,与世界平均水平约14%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普及互联网,让更多人来使用互联网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第二,网上信息资源还不够丰富,质量比较好的、能反映我国优秀文化的、对广大网民有真正用处的信息还不够多。根据国信办的调查,截至2004年底,我国共有亿中文网页,比2003年底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仅占全世界网页数量(300多亿)的2%,比例很低。因此我们需要网上有更多丰富的内容,特别是健康的、有质量的、有针对性的内容。 第三,目前,互联网产业虽然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网络应用水平和实效(即网民的用户体验)还比较初级。在技术驱动下产生的包括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无线宽带、VoIP、P2P等新的应用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第四,新技术发展遭遇机遇和挑战。当前国外互联网新技术层出不穷,一直处于互联网发展的领先地位,而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更加努力,迎头赶上。 第五,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面临严峻挑战。网络文明要靠政府法制、行业自律、网民的自觉来维护,而最关键的应该是网民素质的提高。就像交通管理一样,有交通法规的限制,也有警察的监管,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司机素质的提高,否则交通事故还是无法避免的。同时,提供内容、服务的企业也应当承担其责任,实施行业自律。 3.论文提纲 我国互联网在若干领域的应用 1.互联网在政府中的应用 2.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 3.互联网在消费群体中的应用 我国互联网应用前景 1.互联网将加速融入我们的生活 2.互联网经济逐渐产生效益 3.宽带网络建设打通互联网应用瓶颈 4.互联网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 (亲笔签名) 年 月 日 系部审查意见: 系部负责人: (亲笔签名) 年 月 日 参考资料:

有关汉字的议论文题目

我与汉字的故事汉字,我天天和它打交道。它也是我的好朋友,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与它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小时候我对汉字情有独钟,在画画后,我总会提笔在画上签上名儿。那时候的我,很小,只会写“大”、“小”、“人”等几个简单的字。我就在画的角上歪七扭八地写上“小大人”。有时记不住,就写成“大人小”,要么写成“人小大”。现在翻着看看,我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幼儿园毕业时,我终于会写我的名字了。为了使我的画看上去更好看,我就把张鹤宁三个字平均分在画的四个角,我居然把鹤字左右分家写成两个字。当时,我并不觉得很可笑,还得意呢!上了小学后,我在作文中很可笑地把“公鸡”写成“分鸡”,把“母鸡”写成“每鸡”。老师看见了就会在我的作文本上画上几个红圈圈。虽然这些只是因马虎而出的错,但一直让我对汉字肃然起敬,让我觉得汉字是那么神奇,那么有趣,比那种拼音文字能表达出的东西更多更深。正是因为汉字的有趣,我也很爱写作文。我想从心底对汉字悄悄地说:“我很喜欢你!”在识字认字的过程中,我也与汉字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记得有一次,在奥运会期间,当电视屏幕上出现“自豪”两个大字时,我天真地指着它们对爸爸骄傲地说:“白象!”我还没反应过来,爸爸突然哈哈地大笑起来。原来那是“自豪”两个字。中国的汉字就是这样有趣,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我之所以喜欢汉字,是因为它的变化,它的奇特,它的样子,它们就像一个个小精灵,那样有趣、那样活泼,随时都能表达一种欢乐的心情。作为中国人,我感到很荣幸,很自豪。因为,我们中国有一绝——那就是汉字。在汉字的陪伴下,我快活地过着每一天。这就是我与汉字的故事我与汉字的故事 今天,老师让我们搜集有关汉字的字谜。“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陆续走回教室。不一会儿,老师满面春风地来了. “这节课,我们来组织有关汉字的活动,谁准备了字谜?”老师和蔼地说。 “我!”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请张侦威同学发言。” “同学们,有眼看不见,有心记不住。请问这是什么字?”张侦威同学问道。 同 学们沉思了一会儿。“我知道!”一个同学站了起来,“是死亡的亡!”“为什么?”同学们疑惑不解。“有眼看不见,不就是盲字吗?有心记不住,不就是忘字吗?‘盲’字和‘忘’字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有一个‘亡’字!”“太有趣了!”同学们感叹道。 汉字真是神奇、有趣!说起汉字,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砍柴时用力过猛,不小心甩掉斧子伤了旁人。伤者到衙门告状。那个人慌了,忙写了一份说明情况。内中写道:某日砍柴时用力过猛,用(甩)斧子伤人。“官府一看就定那人 的罪名了。 由此看来,每个汉字,多一笔,少一划,含义完全不同。若是在经济合同里,真是一字千金,写错了,那后果就不堪设想。 汉字的发展源远流长,每字每句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每天都在汉字的海洋里遨游。趣妙横生的歇后语令我开怀大笑;妙语连珠的诗句使我心旷神怡;感人至深的篇章哺育我成长;铿锵有力的语句激励着我的斗志…… 只要我们多了解汉字,用心去体现,就能得到知识与财富! 指导老师:王璟

我喜欢学汉字 我喜欢学汉字,因为学了汉字,就会写日记、看报纸、读书、打作文。汉字是一种有趣的文字,它一般是由偏旁组成,汉字的变化非常大,加一横或一竖就完全不一样了,例如“日”字加一横就变成了“目”字,加一竖就变成了“田”,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现在我积累了很多识字方法,用部首变化小魔术,用旧友交新友,分析字形等,我还常和同学们互相教生字呢!在生活中,我自信多了,我越来越接近成功了!我国的汉字是很有趣的,很多汉字,字的每一部分表示一个意思,合成一个字,就像一个小故事。比如“信”,左边的“单立人”表示人,右边的“言”字表示人说的话。人说话当然要讲信用,所以,“人”和“言”合起来,就是“信”。再比如“家”,上边的“宝盖儿”表示屋子,下边的“豕(sh#)”指的是猪。屋子下面有猪,就是家。我国古代,猪是财富的象征,猪越多财富越多。“家”字后来引申为人居住的地方。古人为自己身体上的器官造字,一般都是很形象的。甲骨文的“眉”字,下面是一个横着的眼睛,上面的部分自然就是眉毛了。如果没有眼睛做提示,人们就很难辨认出这个字的意思了。金文的眼眉更逼真,到了小篆,上半部分就不太像眉毛了,下半部分也变成了代表眼睛的 “目”。现在的“眉”字更失去了原有的图形,变成了一个符号。张老师用“一只手放在目上”教会可我认识“看”字,李老师用“一只大手抓住山林的枝枝桠桠往上爬”教会了我认识“攀”字。哈哈!你们看,汉字多有意思啊!一个汉字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魅力、最意寓深远的文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我们应为此自豪和骄傲。学好汉语、用好汉字、弘扬中华文化,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历史责任。我爱汉字,我就是喜欢学汉字!

传统节日:不应消逝的文化记忆——小议“传统节日与中国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深邃的人文内涵,是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财富。然而,随着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再强烈:曾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文化积淀逐步流失,仪式感日渐淡化,节日正演变为简单的假日,或是商家吸金的噱头。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次消逝的今天,如何善待每一个节日,让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节日不仅仅是假日从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翻开了中国传统节日保护的新篇章。这一改变固然对保护民族传统节日起到了积极作用,却也面临着“鸡肋”的尴尬境地:文化传承的断层,导致增设假日的初衷并未真正实现,节日出现了“假日化”的趋势。对于传统节日“假日化”的情况,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指出,节日和假日是不同概念:假日是为了实现公民休息的权利,是一种福利,不包含特定的文化内涵。节日则大有不同,如春节,意味着全家团聚,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含有避邪、迎福的内容。又如中秋节,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增设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是为了创造条件让民众更好地度过这个节日,而不仅仅是增加了休息日那么简单。被“瘦身”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多种多样,如春节的祭灶、扫尘、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端午的祭祀、划龙舟、悬艾叶菖蒲,清明节的踏青、插柳等,人们通过这些行为表达愿望、敬畏自然、亲近血缘、怀念祖先、体现价值观,它们也是节日文化的重要支撑。然而,在现代文明背景下,节庆活动的简化导致仪式感淡漠,节日文化内涵大打折扣。城市化进程令大多数百姓住进了鸽子笼似的高楼,赏月的理想环境已不复存在。至于七夕,被扭曲为“中国情人节”;重阳,对于年轻人来说越发陌生……无怪乎有人惊呼,中国传统节日似乎就剩下饮食文化了,中秋节、端午节更是被戏称为“月饼节”、“粽子节”。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传统节日具有增强凝聚力、树立核心价值观、加深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是集体的文化记忆。如何拯救这些流传千年、意蕴丰富的文化记忆,让它们在新时代重现活力,是近年来包括专家学者、普通百姓在内的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陶思炎说:“节日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传统节日风俗的传承可以并行不悖,不一定构成前者对后者的破坏,而是一种对节日文化生活的适时补充。把‘产品’、‘产业’与‘传统节日’相提并论,既顺应了时势的需要,也体现了文化创新精神。”拓宽民众了解节日文化的渠道,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据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被访者主要通过“老一辈说的”这一途径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选择“媒体上了解”的仅占四成;同时,近七成受访者呼吁,网络、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等媒体要担起文化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营造更积极的节日气氛

汉字,每天在用,对它却未有足够的重视。但父亲小时候在这方面做过教导,说写字要认真,不然闹笑话。然后讲他上学时有人把日本鬼子写成日本兔子,把老百姓写成老白娃。那之后似乎是注意了,但错别字仍会不期而遇。 他教导我们,不生硬,喜欢讲笑话。说一人跟别人打赌,发狠话说,我要输了把我姓倒过来,结果真输了,也不食言,真把姓给倒了过来。人不怕,人姓王。另一个更狠,说我要输了你把我的姓随便倒。果然无碍,因为人姓田。一般人就不敢说这样的狠话。这说的是汉字的对称性。 说起来不过是寻常的字,表情达意而已,但要紧处还真是威力无比,简直可以起死回生。最有名的是“屡败屡战”的典故。话说曾国藩被太平军逼得走投无路,几欲投水自尽,无奈朝廷又三番五次催问战事,曾不得已,奏云:“屡战屡败”。他门下一师爷细心,心想,要是这样报上去,打一回败一回,老佛爷盛怒之下还不得砍了主子的脑袋啊,便急中生智改为“屡败屡战”。如此一来,一个总打败仗的人倒成了愈挫愈勇不肯服输的猛将了。其中的利害真不可小觑。 另一故事是说蒋介石麾下有一将领,因作战不利,损失惨重。下面的司令长官不知如何处置,发电请他老人家定夺。蒋校长一见电文,暴怒不已,挥笔写下八个大字:“情有可原,罪无可逭”。这一看就是要就地正法的意思。下面人见了,想这也太不讲情面了,得想个法子救那人一命。结果真想出一法子,只把那电文改了下顺序:“罪无可逭,情有可原。”这么着一颠倒,意思大变,原先是罪大,如今是情重,如此那将领才保往一命。事后蒋先生发现这人没给枪毙呢?也搞不清当初自己是如何写的了,又念那人屡有战功,也只好睁只眼闭只眼,不了了之了。 关于汉字的顺序,有个段子。有人批评中国人盲从,称赞外国人的否定精神。说中国人读古书,从上往下看,看起来就像不断地点头称是,所以缺乏创新。而外国人读文章从左至右,看起来是不断地摇头,所以有独到见解。这说法新奇,有些道理但当不得真。 有让你当真的时候。一人去商场买衣服。抬头只见柜台上部大红字四个:包不褪色。这个大为放心,买下。谁知到家一洗,颜色尽褪。气冲冲找商家理论,商家不急不忙,说您看错顺序了,我这字得从右边读起,是色褪不包。你说恼人不。 顺序不同,结果各异。更有甚者,一笔之差便是天渊之别。大概是中原战争时期,蒋冯交战,冯部一参谋下达命令时,误把沁阳写作泌阳,谁想那地方真有一泌阳,如此一来,阴差阳错,贻误战机,最终败北。多一笔少一笔真不是儿戏。 当然还有众所周知的雍正篡改遗诏的故事。把传位十四皇子改作传位于四皇子。传说而已,只供一听。 还有,说汉朝时匈奴屡犯边境,并有侵吞中原之意。匈奴人发一战书,曰:天心取米。就是我们单于铁了心要取你食粮夺你江山。皇帝马上招选贤能,谋应战之策。这时一文字工作者走上前来,拿枝秀笔,在那战书上轻轻一抹,四个字顿成:未必敢来!原来只是在每个字上加了一笔。这战书退回到单于手中时,单于大惊,说汉朝人才辈出,这语气里又满是不屑,看来早有防范,竟然掩了图谋之心。这简直就是神话,一枝笔就退了雄兵百万。 说到汉字,不得不想到倒霉的崇祯。崇祯皇帝被李自成的义军进犯难安之际,每日惶惶,一日随太监微服民间,找一卦师测字。卦师问,您要测什么啊,给出一字来。崇祯没好气地说:“问归宿,由字”。“由”?这是田字出头,农民要造反。崇祯急曰,我说的是“友”。“友”?反字出头,怕是得出乱子。崇祯愈急,怎么没个好卦词呢,辩曰,我说的也不是友,是“酉”。“酉”?这是酋无首,皇帝掉脑袋的意思。崇祯简直气急败坏了,却仍不死心,不会这么命背吧?又狡辩一番:我说的其实是“幽”。“幽”啊,山中两条黄丝带。结果几日后,崇祯皇帝随着众家眷在煤山上自缢而亡。可怜的崇祯左冲右突都没冲出文字的重围。

有关英汉文化论文的题目

1,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me-based plus Communication-based in English class英语课堂中交际主题的应用2,中文:汉字“好”的语义功能研究英文:A Study on the Functions of Chinese Character HAO3,中文:浅析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性主题英文:A Brief Analysis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Kate Chopin's The Awakening4,中文:初中英语口语的错误类型及其对策英文:Error types in Junior students' oral english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5,中文:试论艾米莉?迪金森自然诗中的女性意识英文:On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Emily Dickinson's Nature Poetry6,论文题目是BinaryOppositionalAnalysisoftheCharacterofHamlet《关于哈姆雷特双重性格的分析》。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13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交际技巧 33成人世界的童话——从文体学角度解析现今童话再度流行的现象 49论文化差异与英汉商标互译 55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59诗意的美和喜剧性幽默 62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65统觉团对英语初学者词汇学习的影响 67外语学习中应该重视中介语的作用 69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动词研究 73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74英汉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 76英译汉中词序的变动 78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80英语双关语汉译的可译性限度 101词义演变的原因与方式 137从汉语中英语借词的翻译看文化交流 138从价值观转换看斯佳丽的角色特征 142从礼貌准则看中英文化的异同 146从习语看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 149从英语人名中看性别歧视 157动词过程类型的选择和话语隐性态度的表达 161对母语在英语写作中词汇负迁移现象的思考 162对严复译作中“信”的质疑 167法律英语用词特征分析 168法律语言翻译与法律文体 177副词EVER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 180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英语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 183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点 189国际商务文化之对比研究 204汉语中双关语的翻译 213基于概念隐喻的诗歌解读 228论广告英语中的幽 默 265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268论汉英谚语的语言特征 280论清教理念与美国西进运动 282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时间 300论英语广告中几种常用修辞格及其汉译 310论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手法 324名词化的语篇功能 330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339浅谈英语虚拟语气的语用功能 340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 345浅析二十世纪计算机英语词汇的构成特点

英语 文化 论文的题目是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即 毕业 论文写作第一步,题目是论文的眼睛 ,是一篇 文章 写作的关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浅析 议论文 语篇衔接词 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形成与幻灭 3. 圆满的精神之旅——重新解读李尔王的一生 4. 商务谈判中模糊限制语的分析 5. 后殖民女性主义在《喜福会》中的体现 6. 论《卡斯特桥市长》的自然主义特色 7.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8. 隐喻在 商务英语 中的应用及翻译 9. 惠普公司和联想公司 企业文化 对比研究 10. 网络聊天室中网络语言的词汇构成特征 11. 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中的后殖民主义 12.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13. 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英谚的翻译 14. 以黑人女性主义解析《日常用品》 15. 言语行为理论在公示语中的应用 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二) 1. 探究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2. 在中英文化背景下对隐喻的理解 3. 浅析汤姆·索亚性格特征 4. 交际教学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5. 浅析商品 说明书 的翻译 6. 从电影《花木兰》中看中美文化的嫁接 7. 从语言文化差异视角看英汉幽默翻译 8. 冰山下的真相——运用冰山原则分析海明威的《五万大洋》 9.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谈判策略的选择 10. 美国 广告 语中的文化价值观探析 11. 论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2. 简述现代英语流行语 13. 从《毕业生》看美国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 14.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语言策略 15. 浅析论英国工会在战后英国政治重建中的角色定位及其政治文化内涵 16. 新闻委婉语语用功能分析 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三) 1.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语音及拼写之差异 2. 英汉词汇中色彩词的语义 3. 来源于地名的英语词汇的隐喻映射 4. 临沂方言对英语辅音音素发音的负迁移及方式 5. 汉英文字发音特点对比 6. 关联认知语境对话语标记语的解释 7. 英语重音看汉腔英语 8. 浅析中美反倾销法律及实践的差异 9. 中美 家庭 教育 的差异 10. 中美版权侵权行为结构的差异 11. 略论中美日韩学前情感教育之民族差异 12. 谈中美两国地学本科高等教育的几点差异 13. 贸易统计差异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 14. 中美刑法因果关系的差异 15. 略论中美日韩学前情感教育之民族差异 16.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猜你喜欢: 1. 英语系文化类毕业论文 2.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3.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4.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5. 翻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6. 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中文英语化,还是英语中文化?

  • 索引序列
  • 有关汉字文化的论文
  • 有关汉字与文化的论文的文献
  • 与汉字有关的论文题目
  • 有关汉字的议论文题目
  • 有关英汉文化论文的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