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散打类参考文献期刊

散打类参考文献期刊

发布时间:

散打类参考文献期刊

高校体育开展武术散打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摘要:“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提出和武术散打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许多高校体育中已经开展了武术散打教学,这是武术散打发展的结果。但武术散打是一项典型的竞技体育,所以对普通大学生开展散打运动,无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还是教学内容设置都应引起教育者的思考。关键词:高校体育;武术散打;问题 前言散打已经发展成为区别于拳击、泰拳、跆拳道等国外对抗运动的中国特色的竞技对抗体育运动,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体育。在高校体育中开设散打内容,是散打运动发展的必然,也是基层散打教师的期盼,有着广泛的学生基础。练习散打可以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尊师爱友、勇于吃苦、奋发向上、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学习散打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文化素养。但对普通大学生的散打教学应区别于专业训练,在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应注意几个问题。一、高校体育开展散打教学需注意的问题1.竞技散打与普通散打之间的差异(以下暂把普通大学生使用的散打书定名健康散打)举国体制下,散打运动更多以竞技散打形式表现出来。注重的是散打的特殊本质(技击性);而针对普通人群的健康散打,突出的应该是散打运动的一般本质(健身与文化性)。竞技散打和健康散打(或大众散打)两者有着共同和不同之处。两种意义上的散打都是以传统武术为母体。虽说是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碰撞的产物,但都能突出地反映浓烈的东方民族传统色彩。包含了中国哲学、民俗学、兵学、美学、养生学和中医学,都具有强身健体、陶冶情操、观赏和娱乐、增进交往等功能。两者又表现出不同之处。第一,对象不同。竞技散打拥有稳定的训练群体,在“举国体制”的保障下,竞技散打形成了从业余体校、传统项目学校、运动技术学校到散打优秀运动队的三级人才培养网络。健康散打的对象是学生和一些散打爱好者。第二,竞赛规则不同。竞技散打具有严格的竞赛规则,倡导“费厄泼赖”精神,它不承认除体力、智力之外的任何不平等,昭示了拼搏奋斗的价值。健康散打注重的是健身与娱乐,在安全的条件下,对散打规则的使用某些方面并不做严格要求,如不同级别间的对抗,不同性别问的对抗等。第三,竞争对抗程度不同。竞技散打表现激烈的竞争对抗,竞争是体育活动的固有属性,更是竞技运动的核心理念,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最高的竞技法则。竞争性也是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焦点,竞技散打也是传统武术在吸取西方体育竞技思想的产物,竞争对抗是竞技散打区别于其他武术运动的本质属性。竞技散打与健康散打在竞争对抗上表现程度不同。第四,动机不同。竞技散打追求强烈的功利目的,一切竞技散打比赛,争分夺牌都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健康散打注重的是自身的发展,是人们在闲暇时间进行的健身方式,旨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2.健康散打在内容设置和规则上应区别于竞技散打健康散打应该结合学生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结合散打一般本质—— 健身本质和民族文化本质。以散打健身功能为主线重新整合,推出散打相应的“套路”,突出武德教育,强化礼仪规范。针对没有武术基础、没有经过系统身体运动训练的普通大学生来说,以基本技术练习为主,更多以手脚技术为主,结合简单组合动作,限制摔法。实战方面,禁打部位除外,还应主张打击时力量化整为零的练习方法,即拳脚接触到对方身体一刹那,力量收回,或点击到对方身体某个部位,裁判员立即叫停,计算得分。打击只能点击而不能连击,或者连击而不能重击,腿不能击打头部;针对学生的耐力差原因,一局胜利制,比赛时间以1分30秒为一局,以点击数量多的为胜。展现出散打的特殊本质——技击本质即可。3.散打课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竞赛激励机制(1)高校体育散打教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对老师、学生都会有消极作用,不利于调动老师、学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尤其对学生的评价考核,不能仅仅停留在一次考试上,或者仅仅看几个单个基本技术。应该对学生的散打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给学生留有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2)建立大学生散打竞赛激励机制。竞争是体育的本质属性。体育就是通过刻苦努力来陶冶情操,没有竞争就不是体育,体育失去竞争也就不可能有生命力。散打运动的基本特征就是格斗对抗,就是竞争,这种竞争通过竞赛来体现。所以,建立完善的竞赛制度,可以有助于散打运动的发展生刻苦训练的成绩要通过比赛表现出来,个人价值、个人魅力也同时通过竞赛体现出来。有了比赛,也就有了训练的目标,有了练习的动力。在大学生中开展散打竞赛,学校可以建立“新规则”下的校级散打竞赛制度,通过学校的散打比赛,选拔出优秀散打队员参加省级间大学生的散打比赛。通过学校的散打赛事,对散打造成影响,有利于散打运动的传播,通过省级以上的比赛,树立学校的影响,从而加强领导对散打运动的认识。同时通过散打比赛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学习,提高技术水平。4.散打教材与教学方法市场上散打书籍都是竞技散打用书,它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都总结于竞技训练中,不适应普通大学生使用,对不同兴趣、不同身体素质的大学生进行散打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教材内容趋于过时老化;内容的设置不利于新时代培养人才的需要,也跟不上散打运动的发展,尤其是散打规则的变化,近年来,散打运动在党和政府、广大武术散打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努力下,散打运动发展迅速,散打规则的变化也是与时俱进,教材的使用制约了学生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掌握。不利于理论指导实践。应以健康与娱乐为主线创编一本“健康散打”教材。二、结束语正如刘三元先生所云:“弘扬民族文化的误区,最核心、最根本的在于我们不是缺少优秀传统文化,而是缺少优秀文化的教育。”根据散打运动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对抗性、观赏性,它是一项年青人喜爱的运动。大学是传播武术散打的主要途径之一,大学也是年青人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后一站,所以作为文化传播中心的大学进行散打文化传播,有着重要意义。现在的学校体育中,民族传统的东西太少了,缺的就是这方面的教育。武术散打的传播与发展问题,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在具有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群体中传承,弘扬民族精神;而且能通过武术散打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1]杨祥全,姚静辉.武术发展分化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6,6:89—91.[2]洪浩.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与本质新论[J]_体育学刊,2005,12(5):53-55.[3]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l3(2):76-78希望对您有帮助。

目前权威的《拳击与格斗》 讲实用性。以对抗为主的杂志《中华武术〉国家体委武协所办,以散打和套路为主。主要讲国内的武术杂志〈武魂》、《精武》、《武林》、《太极与少林》、这些是乱七八糟。商业性很重,只要给钱,什么广告都能做,垃圾文章也能发表

摘 要: 武术散打运动在开展过程中,在精神教育、文化包装和专门的健身训练内容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在推广中应加大力度,重视精神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大众健身的训练大纲,采用合理的宣传包装手段,从而使武术散打运动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成为人们终身的体育健身项目,为我国武术散打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关键词: 武术散打运动 精神教育可持续发展 包装 宣传武术散打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伟大结晶,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武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阴阳学理论,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散打是武术对抗形式的一种,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斗智斗勇,战胜对方的格斗运动项目。如今,散打运动赛事频繁,正大步地走向世界,走向职业化、产业化的道路。散打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其紧张激烈的比赛场面颇受观众的青睐。因此,推广武术散打运动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高中国人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武术散打运动的健身功能更是武术界一直关心的问题,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但在推广武术散打运动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种种问题,这给散打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困难,甚至在有的地区散打运动处于停滞状态。1.武术散打练习者获取散打信息的途径电视大部分的练习者是通过电视了解散打这项运动的,因此加强通过电视媒体推广散打的可行性是非常高的。现在电视是一般家庭的娱乐消遣方式,是大部分人不可缺少的消遣方式之一,因此现在的电视节目日趋增多。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体育节目的质量,很多国家都有自己专门的体育频道。所以现在很多散打信息都通过电视进行播放,例如CCTV-5和各省市体育频道经常对散打赛事进行报道,特别是“散打王”的报道频率甚高。网络网络在这几年突飞猛进,已经普及全球,特别是在大学里,各个学院和宿舍都装有宽带,这使大学生有了比电视更加快捷的了解信息的渠道。奥运会、世界杯等都已经在网络上直播。现在有很多网民都是从网络上获得散打的信息。报纸不少人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信息。许多人的主要消遣方式之一就是看报纸,报纸是很多没时间看电视和上网的人得知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报纸的信息量是比较大的。但是国内报纸对散打的报道并不多,连锦标赛有时都没有具体报道,仅仅是一笔带过。朋友许多人在闲暇的时候总会和朋友一起聊聊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最近发生的大事,其中常常包括体育活动。通过朋友这个渠道,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从而更加了解散打。2.目前在散打运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精神教育练武之人历来都非常重视武德修养,但真正做到注重武德修养的只是那些对武术了解深刻、投身武术教育传播的前辈。武术的精神博大精深,刚入门的年轻人对武术道德礼仪认识不足,道德传播只流于表面形式,因而我们所见到的武德体现远远落后于跆拳道的礼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武术散打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使武术散打可持续发展,我们首先要对散打项目的性质、方法规律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具体地说,散打有以下几种发展可能:一是恢复和保持中国武术的技击特点,改变现在人们印象中的“拳击加抱腿摔”的形象;二是延续目前的状态;三是继续向泰拳等其他项目靠拢,成为国际搏击的一员。我们的意见是,“只有是民族的,才可能是世界的”,在强调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决不能以牺牲民族特点为代价。只有使散打赛场真正成为展示中国武术精髓的舞台,让人们看到各种精妙的拳法、腿法、摔法,散打才能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舞台。讲究包装文化包装最直接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训练馆的氛围,就是整体给人的感觉。大部分健身俱乐部训练房是临时租用的,在开散打课时才会在墙上临时挂上俱乐部的标志,给人很不严肃的感觉;第二,训练服装。很多训练馆的训练服装不统一。训练者有的穿长裤,有的穿短裤,且颜色很杂。个别学员文明礼仪意识较差,在训练中身体出汗了就会脱掉外衣,随处乱扔,一堂训练课下来,训练场地极其杂乱。有的学员极不注重个人形象,经常赤裸上身进行训练,毫不顾忌对女性与儿童学员的影响,造成很坏的影响。现代社会商业竞争讲究的是包装,同样的物品,包装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价格高低和利润多少。武术散打内容丰富,练习者需要长期练习才能体会到它的内涵。想使人一看就拿欢上它,首先就要从服装上去改变它。以韩国的跆拳道为例,据考证最早是由中国的武术发展过去的,而其却在四五十年间就风靡世界,拥有众多爱好者,不能不说有它的独到之处。就其服装而言,统一的白色道服,等级鲜明的道带,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跆拳道练习者。道服对练习者来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容易激发练习的兴趣。所以,中国武术散打应该也有自己的服装,服装既要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能让大众接受,穿着方便、便于训练,同时又要有一种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武术练习者的效果。这样就能体现出现代散打的预期效果,使武术内外合一。注重宣传自身的包装无疑是重要的,但在宣传上的包装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武术不是奥运项目,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往往只是片言只语。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内容,散打具有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我们说散打是中国文化审美特征性的意识标准,我们现在还在沿用着传统的师重形授,教师的言传身教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武术内涵。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的认识本来就很不全面,因此,他们对武术的学习和掌握只能停滞在形式上。因此中国武术散打要想走向世界,就一定要有细致的说明。我们应该努力探索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相通之处,研究武术散打与中国文化相通之处,在宣传时,努力地将它们有机地融合起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武术在外国人心中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3.结论及建议通过武德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武术散打。研究出一套适合于大众健身的训练大纲。加强散打运动健身作用的宣传,并针对散打俱乐部制定一系列与竞技散打不同的段位或等级制度。加强对武术散打的宣传,要有细致的解释说明,将武术散打与中国文化有机的融合起来,打造一个全新的中国武术散打运动形象。散打运动是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而简单易学,有很好的健体与防身功能,且能提高练习者的精神气质,很有推广意义。参考文献:[1]徐春毅,卫志强.影响我国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6).[2]曾恒辉.武术散打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4).[3]王震.试论武术与当代精神[J].体育文化导刊,2003,(8).[4]徐春毅,卫志强.影响我国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6).[5]吉洪林.加快武术散打发展的战略措施——包装与宣传[J].搏击武术科学,2005,(8).

《拳击与格斗>《中华武术为>〈武魂》、《精武》、《武林》、《太极与少林》

散打期刊类参考文献

古书就算了吧,好难看懂,我给你几本官方,也是现代重要的书籍吧;也是我自己喜欢的几本;《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武术套路》《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武术散打》《中国武术文化散论》邱丕相《中国武术教程》上下册下册最后一页有大量古武术简介。

中国武术技击大实验是中国武术历史上难忘的往事,一段不应该被湮没的历史。 从1979年国家体委启动武术技击研究开始到1989年武术散打正式成为全国的比赛项目,中国武术技击历经了漫长的十年大实验。 这十年,无数来自官方和民间的武术家、武术运动员、武术爱好者投入其中,规模之大,人数之广,世界之罕见。他们一同经历了武术技击改革的阵痛,伴随着武术技击一同成长。 这十年,人们对传统武术散手的长处和缺点有了清醒的认识,在剧烈碰撞中实现了凤凰涅磐,成长为能够实战的中国技击力量。 这十年,中国大地上有了形成惯例,常年举办的国家级、地方级的格斗擂台赛,甚至跨越国门进行国际间的格斗对抗比赛。 这是中国武术史上史无前例的大事件!之前有武术家个人独自在黑暗中的摸索,之前有民国中央国术馆系统内的探索和断断续续的有限几场搏击擂台赛,唯有它变革得如此系统如此彻底,只有它有如此大的规模,只有它产生了自己的技击形态和系统的赛制体系,它是中国武术技击黎明时一抹最绚丽最多彩的曙光。 重温这段不平凡的历史,看看那些人,那些实验,看看武术技击的成长。 武术传统散手能否进行实战对抗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民国时期的几场武术擂台赛并非我们想象中的传统武术气势如虹,高手如云,它仍然是具有实验性质的现代擂台赛,武术徒手格斗技术五花八门,最终以国术馆改革的徒手技术在赛场上占有较大优势。后来频繁的战事,国术馆名存实亡,武术对抗比赛再也没有机会继续进行,国术馆的格斗技术也没有广泛推广。 传统武术散手流传时间长,流传范围广,关于它技击的传说不绝于耳,因此在1979年武术对抗再次开展时,武术技击运动进行了大量同拳种,如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劈挂拳等拳种的散手比赛实验。 在1982武术对抗表演赛期间就进行了一次同类拳种和流派散手形式,形意对形意、八卦对八卦、八极对八极等的对抗公开表演赛。 运动员对抗实践的反复检验表明,如果保持武术套路各个拳种的形式、风格,就无法形成对抗性质的格斗运动。 这也是今天许多传统武术名家站出来与现代搏击选手对抗时,无论对抗结果如何,在对抗过程中除了最初的那个架子,人们也根本看不出他究竟练的那门路子拳的原因。而人们不知道的是,早先已经进行过大量这种形式的对抗实验,而且已经证明了无法对抗。 传统武术散手基本上是同门师兄弟之间采用同拳种进行的“喂招”和“破招”假打训练,它貌似对抗,实则是体悟和规范套路动作技术。 无数善良的人们对传统武术散手技击怀着很高希冀,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接受传武竟然真不能真打的事实。 这期间,进行最多的是不分拳种、不分流派的综合格斗比赛实验。 这种形式的对抗格斗比赛,采用统一的竞赛规则,任何拳种流派的运动员都可以参加,任何拳种流派的技击方法都可以使用,在比赛中称重分级别,同级别运动员在比赛中只要能够战胜对手就算取胜。 1979年国家体委正式下发文件,正式确定在浙江体委、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三个单位试点散手运动, 由张文广(北京体院教授)、温敬铭(武汉体院教授)、蒋浩泉(安大教授)等有中外技击基础的武术家向体委有关领导直接组织汇报结果。散打试点队先后于1979年在广西南宁、1980年在山西太原、1981年辽宁沈阳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武术观摩赛中进行了散手技法的公开汇报表演,掀起了80年代武术实战对抗热潮的引爆点。 整个80年代,在体制的推动下整个中国众多体育院校及民间流派都进入了一个武术散手对抗实验的狂热时代。 北京体院散打试点队的组织者张文广教授曾于民国南京中央国术馆即练过散手,因此北京体院很快就按照要求展开研究工作,从体院77级中挑选学员组织散打队,张文广亲自示范手把手指导,与学员们一起对练,进行实战对抗,同时编写整理了中国第一本散打相关教材《散手拳法》,1982年正式出版。 同样出身民国南京中央国术馆蒋浩泉教授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蒋氏散打体系,后来出任上海武警总队“格斗新技”顾问。 1980年北京什刹海体校的两位教练,练过拳击与程派八卦掌散手的梅惠志与学习过意拳和摔跤的李宝如都有散手基础,两人看到散手实验的文件后觉得也可以在什刹海体校进行散手对抗的试点,两人想法得到了校长李宗权的肯定,梅惠志任散手教练,李宝如任摔跤教练,请王守忻任拳击教练,吴彬任武术顾问,组建了什刹海体校的第一支武术散手队。 浙江武术队教练王信得师承 “少林金刚禅自然门”,执教期间对金刚禅自然门技击术加以改造,训练出一支有少林技术特色的浙江散打队,在79年南宁武术观摩赛上进行了公开实战表演。他的散手体系快速而又勇猛刁钻的立体打法,获得众人好评。 陕西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孙豹隐组建了第一支陕西业余散打队。孙豹隐擅长形意拳,其风格兼具山西及河北的特长和优点,发力脆狠。他以形意拳技术为基础,吸收国外搏击技巧,研究出一套有传统武术风格又较为实用的散打体系,这些技术汇总在他的著作《现代散打二十法》中。 陕西警校武术教员王景秀在散手教学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在张文广散手拳法基础上吸取泰拳、空手道等技巧,创建了一套适用于比赛及军警制敌的散打体系。 辽宁省武警总队成立散手队后,东北戳脚翻子门武术家佟庆辉出任教练,对传统戳脚散手进行试验改进,结合现代搏击技术创建了自己的技术体系,而后连续出版了一系列经典散打教材。 北京意拳(大成拳)武术家姚宗勋得知国家体委开始推行武术散手后,觉得意拳就是从实战出发的徒手搏击,于是组建了一支意拳散手队伍。姚宗勋在全面继承王芗斋的拳学基础上,引进西方拳击的体能训练和器材训练,如:“1.中长距离跑步2.快速冲刺急停练习3.提高身体保护性反射能力练习(科学的抗击打能力训练)4.眼功5.沙袋练习6.手靶练习等。”其实在1930年代王芗斋已经开始研究西洋拳击技术和训练方法,并在深县对弟子们进行集训时就进行过打沙袋和意拳的各种出拳技术训练。 人们所谈及的1986四川传统武术擂台赛就是这种形势下举办的一场公开比赛。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中国传统武术散手能打的最好证明,事实是,这是一场对抗性实验,使用了一些正在实验中的散打竞赛规则,许多运动员的格斗技术还不成熟。 十年,无数场的实战实践证明了,不分拳种、不分流派的综合格斗方式符合武术技击的基本原理,符合武术格斗的运动规律,经受住了实战的检验,经过不断总结经验,修改竞赛规则,武术格斗对抗项目不断完善。 不分拳种、不分流派的综合格斗切实可行,这种格斗形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除了散打技术,还进行了其他形式的实验。 如:武术散打进行了戴护胸、不戴拳套、不戴护头,不打头部的实验。还进行了戴分指手套、戴护胸可以攻击头部的实验。 1982年1月6日至14日,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了历时9天的全国武术散手竞赛规则研究会。参加会议的有夏柏华、朱瑞琪、曾庆煌、李天冀、赵秋荣等来各院校及民间的十八位武术家。 安全问题是此次会议讨论的焦点部分,也是建国后近三十年一直不敢推行散手对抗的最大障碍。会议最终决定穿全套运动服,上身外套背心样式的轻便护甲,手戴四指并拢的分拇指薄拳套,脚穿中统轻便运动鞋,全套装备颜色分全黑和全白两种。这是最初的散打护具样式,显然不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样子,以后又经历多次这样的规则修改。 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是否可以打头,是否戴头罩以及如何打头。会议期间安排了两次实验,做了不打头的实战示范,结果证明,因为运动员头部不能被攻击,为了防止对方进攻其他部位,经常以头部为挡箭牌,双方很难施展攻击技法,这种规则会导致武术技击的畸形发展。 最终的意见在《1982散手竞赛规则(初稿)》是这样的:“头部只能用拳法和掌法轻点单击,不得重击和连击,严禁用腿法和膝法、肘法打击头部(后脑、咽喉为禁打部位,同时禁止采用转身鞭拳打击头部)。” 诸如此类的实验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实验不是赛场实战,赛场实战是最好的实验。十年间中国武术技击擂台赛,从国家到各省、市举办过N多场次的比赛。 下面仅列举重要的国家赛事,及走出国门的赛事。 1979年5月,在南宁举行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散手和短兵进行了尝试性表演,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这三个试点单位进行了汇报表演。广东、福建等省的代表也做了散手表演。 1979年10月,第四届全运会期间,国家体委调浙江省和北京体院散手代表队赴石家庄赛区,与河北省体委选拔组成的散手队进行公开表演。散手试验比赛不设擂台,只在地上画一直径为六米的圆圈,出圆即为出界,相当于现在的下台。 1980年5月,在太原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进行散手表演的省、市越来越多,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还进行了内部交流。 1980年10月,在昆明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表演赛,期间国家体委调集了散手试点单位有关人员开始制定全国散手竞赛规则,拟定《全国散手竞赛规则》(征求意见稿)。 1981年5月,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沈阳市举行,北京体育学院队与武汉体育学院队首次公开进行散手对抗表演赛。 1982年1月,国家体委又调集了北京、山东、河北、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6个单位的有关人员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散手竞赛规则研究会,制定了《散手竞赛规则》(初稿)并按体重分设9个级别。随后按照这个规则,11月份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武术对抗项目的表演赛。 1982年5月8日至18日,江西南昌举办了第二次关门散手表演赛赛。 1982年11月21-25日,全国首届武术对抗项目——散手及太极推手表演赛在北京举行,采用了新规则,参加散手比赛的有北京、上海、浙江、河北、云南、广东、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13个单位51名运动员。自此,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性的武术对抗性项目表演赛。 1982年春节期间,香港罗汉门菁华武术会代表团由港抵达广州,与广州武术队进行了散手对抗表演。从这里开始打开了早期中国大陆散打对香港自由搏击多年的征战之门。 1983年5月,全国散打和太极推手比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 1983年5月8-19日,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及散手、太极推手表演在南昌举行。参加散手表演的有上海、浙江、河北、云南、广东、甘肃、陕西、山东、山西、河南、武汉体院11个代表队的52名运动员。 1984年6月1-7日,全国散打和太极推手比赛在山东省潍坊市举行,有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陕西、河南、山西、新疆、广东、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17个单位的122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1984年冬,广东散打队受香港功夫健身协会邀请,参加了省港澳搏击大赛,比赛在香港湾仔伊丽莎白体育馆举行,香港、澳门拳手作对抗性竞赛,广东拳手作示范表演,泰国拳手也到场作对抗示范。这是我国内地地区首次将散打运动向港澳地区介绍,也是首次领略港澳地区的搏击技术。 1985年4月初,由香港铁虎会、香港柔道国术会、公民体育会、吴添国术会挑选的十名拳手武术家(包括2名泰国拳手及8名香港拳手)组成的港泰联队应邀抵达上海参加中港泰拳师擂台赛。 1985年6月11-17日,全国散打和太极推手比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同年,在南宁举行了首届全国公安武警系统的武术散手比赛,自此武术散手比赛成为公安武警系统每年举行一次的正式项目。 1988年9月8-13日,全国散打和太极推手比赛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在1983年以后逐年举行的散手对抗表演赛的基础上,首次进行设台比赛。台高60厘米,长、宽各为8米,中心有太极图,更加突出了武术的民族色彩。自此,武术散手的擂台形式比赛被确定下来。 1988年10月11-12日,中国首届国际武术节暨第三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在深圳市举行的国际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上,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名运动员参加了为期3天的激烈角逐。中国队获得了7个级别中5个级别的冠军。 十年间,举办的各种擂台赛场次之多,范围之广,都使民国时期的技击擂台赛望尘莫及,这是中国在强大,历史的进步。 从1979到1988年,十年实验。1989年武术散打被国家题为批准为全国正式的锦标赛项目,标准散打实验期的圆满结束。 中国武术十年技击实验,并没有脱离传统武术体系另辟蹊径,而是沿袭传统武术技击理论和技术方法,始终坚持传统武术技击的内涵和特色。它不是各种格斗技术的“大杂烩”,是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传统武术。中国武术散打,是中国武术家集体智慧结出的果实。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编.武术散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曾于久.武术散打训练新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3]徐帆.散打的黎明.见知乎武术技击百年 [4]史涛.散打发展历史.见《中华武术》杂志

期刊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参考文献格式:我国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并在2005年就制定了国家标准,即《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

根据参考文献的类型分类如下: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②磁带数据库[DB/MT]③光盘图书[M/CD]④磁盘软件[CP/DK]⑤网上期刊[J/OL]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期刊文献的参考文献格式为分为期刊、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专利文献、国际、国家标准、报纸文章、电子文献。具体如下:

(1)期刊

[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专著

[序号]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

[序号]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6)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7)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8)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9)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号/引用日期(任选)。

参考文献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

1、纸质文献类型: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期刊参考文献标号咋打

1、光标移到要加入参考文献标注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如图设置。

3、

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4、重复上面的步骤,加入其它参考文献标注。

5、修改样式为[1] [2]

在全文中,查找(Ctrl+F)——高级——特殊字符——尾注标记(它会自动显示^e)——替换为[^&]注意:光标移到第一个标记处,即1处,再进行查找,替换。

6、删除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

7、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 “视图”——“普通”——“脚注”——尾注的编辑栏。

8、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9、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

论文如何正确标注参考文献,word中怎么标注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标注如下:

[序号]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序号]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号]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序号]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注意事项:

第一,文献中的英文名字不可进行缩写,一定要写正确的人名称呼。

第二中文和英文参考文献书写并不相同。中文的作者一般是“姓+名”;而英文参考文献是采用“姓,名.”的方式。

第三,如果引用的中文文献作者有多个,一般是采用前三位作者署名,第三位作者后面添加等字;英文文献则采用,“姓,名,and名姓”的方式进行书写,除第一位以外,都按照正常顺序写。

第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注意无意间的空格,尤其是在书写英文的参考文献当中。第五,参考文献要按照论文引用文献顺序依次书写,这样论文的整体比较严谨,也不会混乱。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怎么标注?如果你不知道的话就来看看我的分享吧!以下是详细步骤,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首先打开需要添加需要标注的文献文章,并且选择需要添加文献的段落。2.随后点击菜单栏里的引用选项。3.紧接着再点击插入尾注。4.插入尾注后,可以看到注释用的是“i”,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更改。5.然后再点击脚注6..随后再点击脚注和尾注下面的倒三角。7然后点击编号格式,选择数字形式。8.点击“应用”,更改后就可以变为数字。然后按Ctrl+H,打开查找和替换菜单。输入替换的内容完成后点击“全部替换”即可。9.最后标注就已经添加完成了

参考文献分期刊类著作类

1、期刊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发表年份(第几期):页码。 注意:一般而言,参考文献里的标点符号用的是英文状态下输入的标点符号。输完汉字要切换到英文状态,再输入相应的标点符号。示例: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J]。战略与管理,1998(6):1-34。 2、学位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论文名称[D]。毕业院校所在城市:毕业院校,论文提交年份:页码。示例: 刘杨。同人小说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12-15。 3、书籍著作类。 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著作名称[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示例:金太军。村治治理与权力结构[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8:50。

参考文献的类型有哪些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或部分的参考借鉴。著作中征引过的文献须在文中注明出处,并列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下面是我整理的参考文献的类型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览。

参考文献的类型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参考文献的'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一、举例

1、期刊论文

[1] 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 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 [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 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2、专著

[1] 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 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 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

[2] Eiben A E vander Hauw J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 IEEE Press

4、学位论文

[1] 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2] Chrisstoffels L A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5、专利文献

[1] 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Coating composition[P].EP

[2] 仲前昌夫, 佐藤寿昭. 感光性树脂[P]. 日本, 特开平

[3] Yamaguchi K Hayashi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P].Jpn Jp1290606.

1999-11-22

〔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

6、技术标准文献

[1] 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 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 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8、报告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9、电子文献

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 不少期刊在第几期之上有第几卷标志

期刊以内容分种,以时间分卷和期。卷是在期之上的一个时间分类。这里“期”为1个年度中依时间顺序发行的期数的编号;而“卷”是此刊物从创刊年度开始按年度顺序逐年累加的编年号。

如1981年创刊的《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12月为第二十四卷第六期,是什么意思呢?

答:《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是 双月刊,故12月出来的是第六期;而这个“二十四”就是卷号,1981年全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为第一卷,2004年的全部6期《中山大学学报论丛》,依序就为第二十四卷。

期刊类论文参考文献

期刊文献的参考文献格式为分为期刊、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专利文献、国际、国家标准、报纸文章、电子文献。具体如下:

(1)期刊

[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专著

[序号]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

[序号]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6)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7)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8)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9)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号/引用日期(任选)。

参考文献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

1、纸质文献类型: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借鉴过的、对本文有启发的文献,一般标注在文章末尾。有的会在文章具体位置中标明具体的参考页码,有的不会。受文献启发的地方不一定要和原文完全一致,有时可同义转述或同义概述。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杂志社的参考文献格式会各不相同,因此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一切以杂志社的要求为准。

参考文献格式注意事项:参考文献虽然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但是有基本标准。

参考文献基本格式:

主要责任者. 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 其他责任者.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

一、参考文献怎么引用才合理

(1)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较多,主要有专著[M], 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析出文献[A]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期刊文章。

(2)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

一般学术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20-40篇为宜,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会比研究类参考文献数量多。除综述外,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超过40则说明相对于你的研究结果而言,讨论和前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有可能过多,需要删减。

(3)参考文献正文中的引用格式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以不同的学校要求为准,但不外乎数字编号和人名。

数字编号比较简单,仅仅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给所出现的文献一一编号即可。万一中间需要添加或删除参考文献,后面的所有数字就会改变。如果我们手动录入参考文献,那是十分麻烦的。这时候就需要用到endnote软件或者其他相关参考文献引用的软件帮助。

还有一种正文引用是人名的引用。一般而言,文献是一位作者的,直接写这位作者的名字即可;如果是两位作者,则这两位作者中间用and连接;若是三位或三位以上作者,则输入第一作者的名字后面加et al.表示。由于et al.是拉丁文的“等”的意思,需要斜体,又是缩写,所以后面要加点号。

有时候正文中我们会提及作者的名字,此时参考文献的引用位置往往紧跟名字的后面。如It is reported by Li et al.[Li et al., 2010] that …….

(4)参考文献的内容与引文一致

引用之处的内容必须是出自所引参考文献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参考文献的题目来大致判断是否正确引用。那种驴唇不对马嘴的引用肯定是错误的,遇到这样的引用必须做出修改。

(5)尽量引用原始文献

好多学生为了省事,拿来一篇文献引用里面的句子的同时,再次引用这篇文章所引用的其他参考文献,这就是二次引用。二次引用的危害在于在引用过程中,肯定会有人曲解了原文的意思,一错再错,这跟以讹传讹的道理是相似的。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查阅二次引用的原始文献,看原始文献是如何描述的,看引用的这句话是否符合原始文献的内容。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再引用,才能避免错误引用。

(6)尽量选择较新的文献

这一点不是绝对的,倘若我们写的这篇论文确实是早些年有研究,中断了一段时间之后,重新研究。这时难免会引用早些年的文献。再者,有的文献确实是经典的,提出的理念至今都是说得通的,此时引用这些文献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毕竟这两种情况是少数,大部分的研究还是基于最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引用参考文献也必须有几篇较新的参考文献,才能显示我们的研究的意义及重要性,特别是引言部分的描述。

(7)参考文献的档次

参考文献的档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咱们所写文章的档次。我们的引文大部分都是2-5分左右的文章,那么我们的文章差不多也可以发2-5分左右,当然审稿老师并不会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没人会一一核实你所引用的文献的影响因子。

二、如何正确选用参考文献

(1)避免选用脱离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

选择参考文献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为表现和论证主题服务。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这是选择参考文献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些论文在运用参考文献时常常犯不忍割爱的毛病,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参考文献,写进文章里,参考文献与主题脱节,影响了主题的表达。

甚至于有些论文只是为了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新颖,直接使用了与论文主题无关的最新参考文献,这不但没能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新颖,反而是内容累赘、多余。

(2)选择参考文献不够典型

所谓典型参考文献,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集中地表现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围绕主题选材,但没有必要,事实上也不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都写进去,必须精选典型参考文献。

对于十分经典的参考文献,要考虑是否过旧,过旧的参考文献或者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我们应该简要概述。即便是十分典型的参考文献,太旧或者已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虽然能论证我们的主题但是却让文章的内容显得不够新颖。

(3)选择的参考文献不够真实

论文中用的参考文献只有真实,才有力量。所谓真实,是指参考文献确是客观存在的,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论文中所运用的参考文献真实,论点才站得住,才有说服力。而有些论文选材不准,没有鉴别真伪,引用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引文等等没有认真地核对,出现误差。

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时候,对于参考文献的详细内容,我们要细心做到每个细节都不能出错,对于数字的摘写要绝对的准确,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原本准确无误的真实参考文献变成了错误参考文献或者非真实参考文献。

  • 索引序列
  • 散打类参考文献期刊
  • 散打期刊类参考文献
  • 期刊参考文献标号咋打
  • 参考文献分期刊类著作类
  • 期刊类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