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02

一天五吨饭
首页 > 职称论文 > 散打期刊类参考文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ono默默

已采纳

古书就算了吧,好难看懂,我给你几本官方,也是现代重要的书籍吧;也是我自己喜欢的几本;《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武术套路》《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武术散打》《中国武术文化散论》邱丕相《中国武术教程》上下册下册最后一页有大量古武术简介。

262 评论

水郡都城

中国武术技击大实验是中国武术历史上难忘的往事,一段不应该被湮没的历史。 从1979年国家体委启动武术技击研究开始到1989年武术散打正式成为全国的比赛项目,中国武术技击历经了漫长的十年大实验。 这十年,无数来自官方和民间的武术家、武术运动员、武术爱好者投入其中,规模之大,人数之广,世界之罕见。他们一同经历了武术技击改革的阵痛,伴随着武术技击一同成长。 这十年,人们对传统武术散手的长处和缺点有了清醒的认识,在剧烈碰撞中实现了凤凰涅磐,成长为能够实战的中国技击力量。 这十年,中国大地上有了形成惯例,常年举办的国家级、地方级的格斗擂台赛,甚至跨越国门进行国际间的格斗对抗比赛。 这是中国武术史上史无前例的大事件!之前有武术家个人独自在黑暗中的摸索,之前有民国中央国术馆系统内的探索和断断续续的有限几场搏击擂台赛,唯有它变革得如此系统如此彻底,只有它有如此大的规模,只有它产生了自己的技击形态和系统的赛制体系,它是中国武术技击黎明时一抹最绚丽最多彩的曙光。 重温这段不平凡的历史,看看那些人,那些实验,看看武术技击的成长。 武术传统散手能否进行实战对抗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民国时期的几场武术擂台赛并非我们想象中的传统武术气势如虹,高手如云,它仍然是具有实验性质的现代擂台赛,武术徒手格斗技术五花八门,最终以国术馆改革的徒手技术在赛场上占有较大优势。后来频繁的战事,国术馆名存实亡,武术对抗比赛再也没有机会继续进行,国术馆的格斗技术也没有广泛推广。 传统武术散手流传时间长,流传范围广,关于它技击的传说不绝于耳,因此在1979年武术对抗再次开展时,武术技击运动进行了大量同拳种,如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劈挂拳等拳种的散手比赛实验。 在1982武术对抗表演赛期间就进行了一次同类拳种和流派散手形式,形意对形意、八卦对八卦、八极对八极等的对抗公开表演赛。 运动员对抗实践的反复检验表明,如果保持武术套路各个拳种的形式、风格,就无法形成对抗性质的格斗运动。 这也是今天许多传统武术名家站出来与现代搏击选手对抗时,无论对抗结果如何,在对抗过程中除了最初的那个架子,人们也根本看不出他究竟练的那门路子拳的原因。而人们不知道的是,早先已经进行过大量这种形式的对抗实验,而且已经证明了无法对抗。 传统武术散手基本上是同门师兄弟之间采用同拳种进行的“喂招”和“破招”假打训练,它貌似对抗,实则是体悟和规范套路动作技术。 无数善良的人们对传统武术散手技击怀着很高希冀,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接受传武竟然真不能真打的事实。 这期间,进行最多的是不分拳种、不分流派的综合格斗比赛实验。 这种形式的对抗格斗比赛,采用统一的竞赛规则,任何拳种流派的运动员都可以参加,任何拳种流派的技击方法都可以使用,在比赛中称重分级别,同级别运动员在比赛中只要能够战胜对手就算取胜。 1979年国家体委正式下发文件,正式确定在浙江体委、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三个单位试点散手运动, 由张文广(北京体院教授)、温敬铭(武汉体院教授)、蒋浩泉(安大教授)等有中外技击基础的武术家向体委有关领导直接组织汇报结果。散打试点队先后于1979年在广西南宁、1980年在山西太原、1981年辽宁沈阳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武术观摩赛中进行了散手技法的公开汇报表演,掀起了80年代武术实战对抗热潮的引爆点。 整个80年代,在体制的推动下整个中国众多体育院校及民间流派都进入了一个武术散手对抗实验的狂热时代。 北京体院散打试点队的组织者张文广教授曾于民国南京中央国术馆即练过散手,因此北京体院很快就按照要求展开研究工作,从体院77级中挑选学员组织散打队,张文广亲自示范手把手指导,与学员们一起对练,进行实战对抗,同时编写整理了中国第一本散打相关教材《散手拳法》,1982年正式出版。 同样出身民国南京中央国术馆蒋浩泉教授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蒋氏散打体系,后来出任上海武警总队“格斗新技”顾问。 1980年北京什刹海体校的两位教练,练过拳击与程派八卦掌散手的梅惠志与学习过意拳和摔跤的李宝如都有散手基础,两人看到散手实验的文件后觉得也可以在什刹海体校进行散手对抗的试点,两人想法得到了校长李宗权的肯定,梅惠志任散手教练,李宝如任摔跤教练,请王守忻任拳击教练,吴彬任武术顾问,组建了什刹海体校的第一支武术散手队。 浙江武术队教练王信得师承 “少林金刚禅自然门”,执教期间对金刚禅自然门技击术加以改造,训练出一支有少林技术特色的浙江散打队,在79年南宁武术观摩赛上进行了公开实战表演。他的散手体系快速而又勇猛刁钻的立体打法,获得众人好评。 陕西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孙豹隐组建了第一支陕西业余散打队。孙豹隐擅长形意拳,其风格兼具山西及河北的特长和优点,发力脆狠。他以形意拳技术为基础,吸收国外搏击技巧,研究出一套有传统武术风格又较为实用的散打体系,这些技术汇总在他的著作《现代散打二十法》中。 陕西警校武术教员王景秀在散手教学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在张文广散手拳法基础上吸取泰拳、空手道等技巧,创建了一套适用于比赛及军警制敌的散打体系。 辽宁省武警总队成立散手队后,东北戳脚翻子门武术家佟庆辉出任教练,对传统戳脚散手进行试验改进,结合现代搏击技术创建了自己的技术体系,而后连续出版了一系列经典散打教材。 北京意拳(大成拳)武术家姚宗勋得知国家体委开始推行武术散手后,觉得意拳就是从实战出发的徒手搏击,于是组建了一支意拳散手队伍。姚宗勋在全面继承王芗斋的拳学基础上,引进西方拳击的体能训练和器材训练,如:“1.中长距离跑步2.快速冲刺急停练习3.提高身体保护性反射能力练习(科学的抗击打能力训练)4.眼功5.沙袋练习6.手靶练习等。”其实在1930年代王芗斋已经开始研究西洋拳击技术和训练方法,并在深县对弟子们进行集训时就进行过打沙袋和意拳的各种出拳技术训练。 人们所谈及的1986四川传统武术擂台赛就是这种形势下举办的一场公开比赛。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中国传统武术散手能打的最好证明,事实是,这是一场对抗性实验,使用了一些正在实验中的散打竞赛规则,许多运动员的格斗技术还不成熟。 十年,无数场的实战实践证明了,不分拳种、不分流派的综合格斗方式符合武术技击的基本原理,符合武术格斗的运动规律,经受住了实战的检验,经过不断总结经验,修改竞赛规则,武术格斗对抗项目不断完善。 不分拳种、不分流派的综合格斗切实可行,这种格斗形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除了散打技术,还进行了其他形式的实验。 如:武术散打进行了戴护胸、不戴拳套、不戴护头,不打头部的实验。还进行了戴分指手套、戴护胸可以攻击头部的实验。 1982年1月6日至14日,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了历时9天的全国武术散手竞赛规则研究会。参加会议的有夏柏华、朱瑞琪、曾庆煌、李天冀、赵秋荣等来各院校及民间的十八位武术家。 安全问题是此次会议讨论的焦点部分,也是建国后近三十年一直不敢推行散手对抗的最大障碍。会议最终决定穿全套运动服,上身外套背心样式的轻便护甲,手戴四指并拢的分拇指薄拳套,脚穿中统轻便运动鞋,全套装备颜色分全黑和全白两种。这是最初的散打护具样式,显然不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样子,以后又经历多次这样的规则修改。 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是否可以打头,是否戴头罩以及如何打头。会议期间安排了两次实验,做了不打头的实战示范,结果证明,因为运动员头部不能被攻击,为了防止对方进攻其他部位,经常以头部为挡箭牌,双方很难施展攻击技法,这种规则会导致武术技击的畸形发展。 最终的意见在《1982散手竞赛规则(初稿)》是这样的:“头部只能用拳法和掌法轻点单击,不得重击和连击,严禁用腿法和膝法、肘法打击头部(后脑、咽喉为禁打部位,同时禁止采用转身鞭拳打击头部)。” 诸如此类的实验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实验不是赛场实战,赛场实战是最好的实验。十年间中国武术技击擂台赛,从国家到各省、市举办过N多场次的比赛。 下面仅列举重要的国家赛事,及走出国门的赛事。 1979年5月,在南宁举行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散手和短兵进行了尝试性表演,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这三个试点单位进行了汇报表演。广东、福建等省的代表也做了散手表演。 1979年10月,第四届全运会期间,国家体委调浙江省和北京体院散手代表队赴石家庄赛区,与河北省体委选拔组成的散手队进行公开表演。散手试验比赛不设擂台,只在地上画一直径为六米的圆圈,出圆即为出界,相当于现在的下台。 1980年5月,在太原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进行散手表演的省、市越来越多,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还进行了内部交流。 1980年10月,在昆明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表演赛,期间国家体委调集了散手试点单位有关人员开始制定全国散手竞赛规则,拟定《全国散手竞赛规则》(征求意见稿)。 1981年5月,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沈阳市举行,北京体育学院队与武汉体育学院队首次公开进行散手对抗表演赛。 1982年1月,国家体委又调集了北京、山东、河北、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6个单位的有关人员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散手竞赛规则研究会,制定了《散手竞赛规则》(初稿)并按体重分设9个级别。随后按照这个规则,11月份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武术对抗项目的表演赛。 1982年5月8日至18日,江西南昌举办了第二次关门散手表演赛赛。 1982年11月21-25日,全国首届武术对抗项目——散手及太极推手表演赛在北京举行,采用了新规则,参加散手比赛的有北京、上海、浙江、河北、云南、广东、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13个单位51名运动员。自此,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性的武术对抗性项目表演赛。 1982年春节期间,香港罗汉门菁华武术会代表团由港抵达广州,与广州武术队进行了散手对抗表演。从这里开始打开了早期中国大陆散打对香港自由搏击多年的征战之门。 1983年5月,全国散打和太极推手比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 1983年5月8-19日,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及散手、太极推手表演在南昌举行。参加散手表演的有上海、浙江、河北、云南、广东、甘肃、陕西、山东、山西、河南、武汉体院11个代表队的52名运动员。 1984年6月1-7日,全国散打和太极推手比赛在山东省潍坊市举行,有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陕西、河南、山西、新疆、广东、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17个单位的122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1984年冬,广东散打队受香港功夫健身协会邀请,参加了省港澳搏击大赛,比赛在香港湾仔伊丽莎白体育馆举行,香港、澳门拳手作对抗性竞赛,广东拳手作示范表演,泰国拳手也到场作对抗示范。这是我国内地地区首次将散打运动向港澳地区介绍,也是首次领略港澳地区的搏击技术。 1985年4月初,由香港铁虎会、香港柔道国术会、公民体育会、吴添国术会挑选的十名拳手武术家(包括2名泰国拳手及8名香港拳手)组成的港泰联队应邀抵达上海参加中港泰拳师擂台赛。 1985年6月11-17日,全国散打和太极推手比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同年,在南宁举行了首届全国公安武警系统的武术散手比赛,自此武术散手比赛成为公安武警系统每年举行一次的正式项目。 1988年9月8-13日,全国散打和太极推手比赛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在1983年以后逐年举行的散手对抗表演赛的基础上,首次进行设台比赛。台高60厘米,长、宽各为8米,中心有太极图,更加突出了武术的民族色彩。自此,武术散手的擂台形式比赛被确定下来。 1988年10月11-12日,中国首届国际武术节暨第三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在深圳市举行的国际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上,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名运动员参加了为期3天的激烈角逐。中国队获得了7个级别中5个级别的冠军。 十年间,举办的各种擂台赛场次之多,范围之广,都使民国时期的技击擂台赛望尘莫及,这是中国在强大,历史的进步。 从1979到1988年,十年实验。1989年武术散打被国家题为批准为全国正式的锦标赛项目,标准散打实验期的圆满结束。 中国武术十年技击实验,并没有脱离传统武术体系另辟蹊径,而是沿袭传统武术技击理论和技术方法,始终坚持传统武术技击的内涵和特色。它不是各种格斗技术的“大杂烩”,是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传统武术。中国武术散打,是中国武术家集体智慧结出的果实。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编.武术散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曾于久.武术散打训练新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3]徐帆.散打的黎明.见知乎武术技击百年 [4]史涛.散打发展历史.见《中华武术》杂志

88 评论

哇小妹夫

期刊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参考文献格式:我国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并在2005年就制定了国家标准,即《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

根据参考文献的类型分类如下: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②磁带数据库[DB/MT]③光盘图书[M/CD]④磁盘软件[CP/DK]⑤网上期刊[J/OL]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86 评论

宇过天晴……

期刊文献的参考文献格式为分为期刊、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专利文献、国际、国家标准、报纸文章、电子文献。具体如下:

(1)期刊

[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专著

[序号]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

[序号]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6)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7)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8)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9)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号/引用日期(任选)。

参考文献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

1、纸质文献类型: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294 评论

cheese酸奶

[1]《太极拳拆架拆手》魏树人著 人民体育,出版日期: 2001年02月第1版。 [2] 《八卦掌答疑》张全亮著 人民体育出版日期: 2005年01月第1版。 [3] 《少林寺与少林拳》《少林寺与少林拳》编写组 广东教育出版1984年04月第1版。 [4] 《八极拳运动全书》安在峰编著 人民体育出版日期: 2005年12月第1版 。 [5] 《中国武术史概要》余水清编著 湖北科技出版日期: 2006年3月。 [6] 《中州武术文化研究》韩雪著 人民体育出版日期: 2006年11月。 [7] 《太极拳发展研究综述》 朱晓东、冯霞,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8] 《近十年来武德研究综述》 季勇军、杨祥全 ,天津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系。再补充两篇论文,一个是《我国武术文化现状》另一篇是《武术文化之争》

346 评论

相关问答

  • 学术期刊类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 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参考文献在我们写论文的时候是经常用到的,参考文献的最末一项一般为页码,指引文所在的位置编码。有很多人还不知道参考文献

    mutouchoupiha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期刊的参考文献分类号

    期刊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参考文献格式:我国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并在2005年就制定了国家标准,即《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莎拉波哇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期刊论的参考文献种类

    期刊文献的参考文献格式为分为期刊、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专利文献、国际、国家标准、报纸文章、电子文献。具体如下: (1)期刊 [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

    小尾巴摇阿摇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计算机期刊类参考文献

    随着论文发表数量呈爆炸式的增长,怎样才能避免论文信息过载,同时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和其研究方向相关且有效准确的参考文献,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

    夏初哥哥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期刊类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代码

    论文如何正确标注参考文献,word中怎么标注参考文献

    岚岛全屋定制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