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资源共享 >> 文档/报告共享 问题描述: 各位朋友们,我需要一些参考文献,关于奥斯卡.王尔德 的《道林.格雷的肖像画》的参考文献。 多多益善,有英文的参考文献更好。 谢谢了!!!!!!!! 解析: 道林·格雷的画像(奥斯卡·王尔德)内容介绍: 一个有些恐怖的故事。 天生漂亮异常的道林格雷因见了画家霍华德给他画的真人一样大的肖像,发现了自己惊人的美,又听信了亨利爵士的吹嘘,开始为自己韶华易逝,美貌难久感到痛苦,表示希望那幅肖像能代替自己承担岁月和心灵的负担,而让自己永远保持青春貌美。他的这个想入非非的愿望后来却莫名其妙的实现了。他开始挥霍自己的罪恶,最后这幅肖像却成为了记录恶行的证据,他因肖像而生也因肖像而死。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极少的唯美主义小说之一。它具有很强的唯美倾向,不但文辞绚丽,意象新颖,有许多带有王尔德特色的俏皮话,幽默,似非而是之论,矛盾诡辩之辞。虽有时给人堆砌之感,内容却相当独特,值得耐心细读。 生存是一连串的不确定-读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肖像画》 奥斯卡·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肖像》中说:“这世上只有一样事情比被人议论还要糟糕,那就是不被人议论。”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这种Paradox的风格,这是我专心读的第一本原版书,当初主要是看这本书比较“轻薄”----又轻又薄,看看句子似乎还不至于晦涩得吓倒我,因此就借了看,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真真是不忍释卷,我被这本书无可救药地吸引了。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语言的流畅性,其间间或有一点点比较晦涩的单词,但是不足以阻挡我们阅读的乐趣,这本书涵盖了艺术、文学、诗歌等等,反映了作者良好的文学和艺术修养,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我们都有窥探的欲望,这本书就是教你如何透过一个人的脸,英俊年轻的脸,来看透那张脸背后隐藏的灵魂是如何一步步被污染的------但也许是,原本那灵魂就是污浊的,只是不良的朋友提供了最完美的滋生环境以彻底唤醒邪恶。 书中对于爱情的描写让人难忘,那种不顾一切的沉溺和反复纠缠的柔情让当时不谙世事的我都颇为动容,然而作者对于爱情的态度根本上是批判的,正如前面所说,这本书中似乎永远有两种极端对立的思维在对抗,作者书中一方面把爱情描绘的激烈诱人,但同时又在极力批评爱情的肤浅,稍纵即逝和它带给人的不理智。然而作者又是悲天悯人的善者,他对于被爱情抛弃的女人怀着最深刻的同情,同时为了让这同情入骨,他让那个女人自杀了。 人们常说;“青春易逝”,然而本书的主人公偏偏是个永远不会老去的英俊男子,只因一位画家给他画了肖像画后,他对着肖像画的一点点及其个人的思忖“要是我能像这画中的我一样永葆青春该有多好”,于是奇迹般地应验了,肖像画随着他所做的每一件违反道德的坏事而变得衰老、丑陋,但他本人的脸却丝毫不受岁月的摧残,因此他能够继续掩饰真实的自己... 朋友的选择很重要,Lord Harry就是那种坏朋友的代表,一开始他只是想摆弄玩具一样,一步步将道林·格雷引向邪恶的深渊,他用用各种似是而非的隽语来迷惑道林,使他逐渐迷失了道德的标准,思想一旦腐化,那么行为自然就走向歧途,到了后来,Harry都不能够控制道林。 选择你读的书的时候要慎重。Harry迷惑道林的除了貌似关切的花言巧语之外就是一本神秘的书,据说看了那本书的人都走向了歧途。 书的作者是个同性恋者,但是他对美学和艺术的修养却不得不让人叹服,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就算你不能接受同性恋,也应该记起钱钟书老先生的一句话“你若喜欢一只鸡蛋,那么尽管享用鸡蛋好了,何必管那下蛋的母鸡?” 最后,引用几句书中的话来作为结尾,同时大家从中也可以小窥到底什么叫做高水平的Paradox. , real beauty, ends where an intellectual expression begins. is not at all a bad beginning for a friendship, and it is far the best ending for one. Choose my friends for their good looks, my acquaintances for their good character, and my enemies for their good man cannot be too careful in the choices of his ); = SymTmpWinOpen;" vspace=2 border=0>
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快来看看吧!
[1] 张炬. 北宋书论与画论比较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2] 薛富兴. 文化转型与当代审美[J]. 文艺研究. 2001(03)
[3] 肖鹰. 青春偶像与当代文化[J]. 艺术广角. 2001(06)
[4] 时宏宇. 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现代阐释[J]. 齐鲁艺苑. 2003(01)
[5] 余颖. Agora--广场精神的复兴[J]. 规划师. 2002(11)
[6] 秦军荣. 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的学科体制化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7] 张宁. 文化主义与意识形态幻象[D]. 武汉大学 2011
[8] 顾 萍. 浅谈对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自律与他律的理解[J]. 皖西学院学报. 2002(03)
[9] 周小仪. “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J]. 外国文学. 2002(02)
[10] 陈刚. 阿多诺对当代美学的意义[J]. 文艺研究. 2001(05)
[11] 伽茨,金经言. 关于自律美学的若干批判性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 2001(02)
[12] 李胜清. 艺术形式的意识形态含义解读[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13] 程小牧. 自律与形式:看待现代主义的一种角度[J]. 江海学刊. 2002(01)
[14] 李俊. 艺术本质论:走出自律与他律的双重困境[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1(06)
[15] 许敏玉. 商业视域下广告审美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16] 冯丽荣. 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美学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7] 刘泰然. 变化的宇宙观:中国艺术精神再阐释[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8] 黄怀璞. 关于审美问题的非艺术性思考[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
[19] 陶东风. 流行文化呼唤新的研究范式──兼谈艺术的自主性问题[J]. 文艺研究. 2001(05)
[1] 赵雅妮,刘海. 青年文化的变奏:从“青年的反叛”到“青春审美”的文化消费[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01)
[2] 卫华. 波希米亚运动与历史先锋派的艺术行为理路[J]. 求索. 2010(05)
[3] 刘海.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以彼得·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为契机[J]. 文艺争鸣. 2011(17)
[4] 刘海. 城市广场:城市制约中的空间政治[J]. 人文地理. 2011(03)
[5] 徐岱. 艺术的自律与他律[J]. 东疆学刊. 2006(03)
[6] 陈剑澜. 从感性学到审美乌托邦--现代美学早期的一段问题史[J].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6)
[7] 刘海. 倒塌的围墙与崛起的读者[J]. 长江学术. 2010(04)
[8] 杜吉刚. 文学艺术自律--西方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批评的一个诗学主题[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9] 阿格妮丝·赫勒,傅其林. 艺术自律或者艺术品的尊严[J]. 东方丛刊. 2007(04)
[10] 杜吉刚. 唯美主义批评在英国的兴起与消歇[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11] 乔国强. 文学史:一种没有走出虚构的叙事文本[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8)
[12] 胡亚敏. 审美·资本·日常生活--评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J]. 文艺研究. 2006(11)
[13] 刘思聪. 回到生活的艺术--简述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J]. 文艺评论. 2006(05)
[14] 刘嵘. 20世纪结构主义思潮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影响[J]. 艺术百家. 2006(05)
[15]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前言[J]. 当代作家评论. 2006(05)
[16] 周朔. 审美形式、艺术自律、革命--马尔库塞艺术理论的三个关键词[J]. 东岳论丛. 2006(04)
[17] 王泽庆. 艺术自律的辩证法[J]. 文艺理论研究. 2007(04)
[18] 刘海. 审美内视与空间弥合--从文艺心理学角度解剖意境的本质[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19] 李彤. 艺术的自律和研究的自蔽--关于书法史研究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2)
[20] 刘海. 流行文化:作为“情感场”中后现代“情感消费”场域论[J]. 兰州学刊. 2010(03)
[21] 刘海. 日常生活审美化抑或审美符号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质疑[J]. 电影评介. 2010(01)
[22] 冯黎明.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一场现代性焦虑[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1] 陈文红. 在“艺术”之外思考艺术[J]. 文艺研究. 2005(01)
[2] 张相轮. 当代审美文化发生发展的`自律和他律[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04)
[3] 陶巧丽. 在先锋与自律的艺术之间[J]. 艺术界. 2006(02)
[4] 沈语冰. 现代艺术研究中的范畴性区分:现代主义、前卫艺术、后现代主义[J]. 艺术百家. 2006(04)
[5] 施立峻. 艺术自律性与当代中国语境--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美学的艺术自律性原则理论出发[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6] 宋世明. “为艺术而艺术”:一场审美现代性的扩容运动[J]. 求是学刊. 2006(03)
[7] 吕景芳. 自律与他律--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6(01)
[8] XU Fa-chao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认识、游戏与想象--对文学功利性问题的思考[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04)
[9] 郑国庆.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及介入[J]. 读书. 2003(10)
[10] 聂运伟. 商品化时代的文艺自律[J]. 文艺研究. 2003(05)
[11] 沈语冰. 哲学对艺术的剥夺:阿瑟·丹托的艺术批评观(上)[J]. 世界美术. 2003(03)
[12] 邓艺梅. 关于近代西方“艺术的自律”概念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13] 陈明. 对构建和规范艺术形态范畴的思考[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14] 涂蓉蓉. 关于观念性绘画发展的思考[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15] 詹艾斌. 论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艺术的辩护[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16] 凌海衡. 阿多诺论文化工业与现代艺术[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17] 杜吉刚. 西方诗学中的文学符号自律观念及其人学本质[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18] 李健,翁再红. 论合理化进程中的艺术自律[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01)
[19] 刘万勇. 新批评“自律性”文学观源流探[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创作本身离不开艺术家的现实生活感受和对于人生的思考。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艺术与生活的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艺术创作与生活积累
摘 要:我们的创作无论是素材的来源还是技法的表现以及画面的意境都离不开平时我们对于生活的感受与领悟。生活中充满了艺术,艺术创作又恰如其分地表现生活。它们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既对比又统一。艺术作品的表现需要对技法的熟练掌握,但更需要作者长期的自我修养。专业与 文化 底蕴的积累和品性的修炼都会在作品里有所体现,恰好应对“画如其人”一说。本文通过对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生活的感悟与自我修养在艺术创作中重要性的体现,发现加强理论与技巧的学习以及品性修养的提升的现实意义,以提升自我的艺术文化修养。
关键词:感悟生活;感染力;独创性
记得曾在《可染论画》一书中,打开扉页就被李先生的一句话所打动。他说:“艺术要向天、向地。天,是理论观点;地,是自己的实践。”①这句话看似浅显易懂又富含哲理,就像是李先生本人,有着最平易近人的外表又有着最是深沉厚重的灵魂。
哲学中常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艺术创作上都有很大帮助。李老一句话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艺术创作中理论与实践这二者不可或缺的关系。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应该是我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值得思考并注意的问题。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始终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日常积累的多,思路才能渐渐打开,才能成竹在胸。有了理论知识做铺垫,动手表现时才能信手拈来。在行进过程遇到困扰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理论知识帮自己解决,可以翻书查阅,可以向大师、前辈们学习。在我看来,在创作中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是分不开的。遇到瓶颈时,我们应该放下手中画笔,停下来好好思考或试着从书本中找解决的办法;又或是思路阻塞时,随意勾勾画画,让自己放松,让大脑放空。
细细品味,李先生的这句话又有着更深一层的意味。我们都知道,实践出真知,理论就是在实践积累出的 经验 中不断加工润色完成的,并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投身实践。理论与实践就是这样相互依存,相互转换,如此地循环往复下去。这样说来,又回到本质问题――一切都源于生活。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生活也是艺术最好的来源。我们正是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力量与存在,逐步积累出表达美的 方法 ,才慢慢成长为我们的艺术。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是生活给了我们创作艺术、享受艺术的机会,让我们尊重生活这位真正的艺术大师!
反之,离开了生活,一切会变得空洞乏味,更何谈感染力。很多大师、前辈们的优秀作品都是反映生活,都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与写照。他们眼里的世界是如此的特别,处处充满着美丽与惊奇。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有许多优秀的传世之作。他最具代表的一幅作品《思想者》(图1)。雕塑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男子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低头沉思的形象。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挤压脸颊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
他全身的肌肉紧绷,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这种苦闷的内心情感,通过对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艺术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来,仿佛他陷入了无限的巨大的痛苦中。这种表面沉静而隐藏于内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从作品中痛苦挣扎的情感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对但丁的《神曲》②的独到感受,没有对但丁的感同身受,没有对生活的细心体验与感悟,罗丹能将《思想者》表现得如此感情强烈、淋漓尽致吗?可见,艺术离不开生活。正如罗丹所说:“在艺者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的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发现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到它内在的‘真’。这‘真’,也即是‘美’。虔敬的研究罢,你一定会找到‘美’,因为你遇见了‘真’。”③
还有旅美画家李自健,他创作的许多母爱题材的作品同样是从生活中汲取的素材。他的《母女系列》其中一幅《孕》(图2)中描绘的其妻,恬静温柔。美丽的少妇低头凝视,似乎在屏息聆听腹中胎儿的动静,若有所思的眉宇间荡漾着母性的慈爱,让观者感到人世间的真善美都凝聚到了这位年轻母亲的身上。系列中的其他作品同样令人称赞,每一幅都洋溢着浓浓的温情与爱意,每一幅都是一个美丽温馨的 故事 。画家纯熟的技法加上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观者,这就是美的力量,就是幸福生活的剪影带给观众的震撼,这才具有真正的感染力。
任何美好的艺术品都是来源于生活。大师、前辈们创作的传世名作无不是反映生活的。如何能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感染力,熟练的技法必不可少,但更需要画家为画作倾注的心力。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观者是能感受到的。拉斐尔为创作《基督容变》时(图3),他已身患重病,却一直在坚持绘制画作。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光辉照人,气势磅礴。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我想,正是因为有作者付出的艰辛,他所呈现的作品才更具魅力,更能打动人。
作为美术 教育 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不论是充实自我还是为了今后教书育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只有见多识广,胸有成竹,我们的作品才能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样,个人的修养不断提升,作品中自我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只有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一定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结语:
也许在创作之初,我们总是急于求成,想画出自己的东西,急于表达自我。“绘画的工作就是抓住它不放,将它定格,然后去确定它,加强它、深化它。一句话:艺术就是将瞬间化为永恒。”⑦在创作中才发现不能单单只是为了追求个性、风格。我们在求艺的道路上摸索,前辈们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榜样,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宝库。我们更应开阔自己的思维,放宽自己的眼界。我想,这才是时下我们应该去学习的。有时结果并不那么重要,因为我们在过程中体验到情感,体验到快乐,这就够了。年轻的我们不必太执着结果,享受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注释:
①选自李可染著,孙美兰导读《可染论画》,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②Commedia, Divine Comedy,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但丁(Dante Alighieri,公元1265-公元1321)的长诗。
③选自[法]罗丹述,葛赛尔.罗丹艺术论[M].傅雷,译.傅敏,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④出自于《地狱之门》,奥古斯特・罗丹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而做的大门。
⑤⑥⑦选自冯骥才著,《艺术丛见》,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李可染.可染论画[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2][法]罗丹述,葛赛尔.罗丹艺术论[M].傅雷译.傅敏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冯骥才.艺术丛见[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试谈艺术与生活
[摘要]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历来是理论家,文学家争论的焦点,王尔德作为西方唯美主义代表人物,其认为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与生活是相脱离的,而郁达夫作为中国颇具代表性的唯美主义作家,在对待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却认为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与生活是相通的。本文就从两人对待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入手探究二者的唯美主义艺术观。
[关键词]唯美主义;王尔德;郁达夫;艺术与生活
佩特曾言,
“人生的目的不在行动(action),而在于思考(contemplation)―是无为(being),而非作为(doing)。”佩特对待人生这一观点其实是其唯美主义艺术观的宣言,在这里他认为人生是思考的人生,无为的人生,人生不具有功力性,同样艺术也是一样,艺术是思考的艺术,虽然唯美主义者常被认为是非功利的,有时也是无需思考人生的,然而真正的唯美主义是将艺术与生活融为了一体,人生与艺术的关系也成为了每位唯美主义者都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众多理论大家争论的焦点,首先这一观点就引起了“为艺术而艺术”的王尔德的狂热追捧,只有弄清了艺术与人生的真正关系才能更好的在唯美主义的乌托邦里进行艺术的创作。
王尔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也始终践行着其“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因此王尔德可以说是唯美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而郁达夫作为唯美主义的接受者,其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诠释。尤其在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上,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郁达夫作为五四文学的倡导者,最早接受了唯美主义,深受唯美的洗礼,但是由于二人生活背景,文化氛围,以及个人性情的不同,使得郁达夫在对待唯美主义尤其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是不同的。
一、“生活模仿艺术”与“艺术来源生活”
王尔德把《道连・格雷的画像》当做自己生活的缩影,道连・格雷因为对同性恋和美的追求遭到了惩罚,而王尔德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一位同性恋者,作为脱离于社会和主流文化的一位唯美主义者,我们不得不说王尔德后期的生活是悲惨的,其在后期生活经历了入狱,被社会排斥等遭遇,生活陷入低谷,因此当他把其所有热情融进艺术当中时,他并没有预见自己将来也会像其作品中的道连・格雷一样,这真的验证了王尔德的生活模仿艺术,而不是艺术模仿生活,是对他这一理论的一种感悟,抒写艺术的同时,生活是按着艺术的轨迹发展的。
王尔德“唯美”的服饰,同性恋生活这些都是王尔德迥异于现实生活,脱离现实生活的表现,至少是将作品中的艺术生活照搬到现实生活中去了,完全不顾及现实世界人们的审美极限。当我们看到脱离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创作的王尔德,我们不免怀疑其艺术创作的源泉在哪里,而对于王尔德艺术创作的来源,“据理查德・埃尔曼说,当比尔博姆批评王尔德窃取(stem)了福楼拜的思想时,王尔德回答说:‘不错,我是剽窃(plasia-rise)’。这是有鉴赏力的人之荣幸。我读福楼拜的《圣安东尼的诱惑》时就从未在书末签上我的名字。Quevoulez-VOUS(别说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数百部最好的书都带有我的签名。”在这里得到了一个答案,王尔德在艺术作品的来源上都杜绝了与生活的关系,似乎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与生活相脱离的极端的唯美主义者,然而即便是这样在王尔德众多作品中,更重要的他向我们呈现的王尔德在艺术创作上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一种唯美的境界。
郁达夫虽然也坚持“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艺术观,但是郁达夫更多的是感叹人生苦闷,表面上看来郁达夫生活中大有“人生苦短,早日行乐”之嫌,其实他本人更想传达给人们的是对现实人生的苦叹和悲悯。处于五四时期的郁达夫,更多的是苦于表达内心的苦闷,求助于唯美颓废派的艺术形式作为表现艺术的手段,唯美主义在郁达夫这里只是一种更有利于表现人生和生活的艺术形式,然而,一般人会认为这样的唯美主义创作是不纯正的,然而中国文学大家在接受唯美主义过程中,大都是“不专注”的,一方面艺术要表现生活,反映现实,另一方面又要脱离生活,看似矛盾的,似乎又回到了西方唯美主义艺术创作上来了,对于这一点,黑格尔早在《美学》一书中作了解释:“生命的力量,尤其是心灵的威力,就在于它本身设立矛盾,忍受矛盾,克服矛盾。”
所以说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王尔德与郁达夫可以说是对立的,也可以是说是矛盾的,生活与艺术始终是难舍难分的,在看似复杂的艺术创作中,郁达夫更加倾向于让艺术表现并且再现生活,同时将反映人性虚伪的一面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这就如同中国传统道德观将性本能看作是不道德的,是缺乏最基本的社会底线的,所以郁达夫在其创作的《沉沦》,《银灰色的死》,《夜茫茫》以及《春风沉醉的晚上》等作品中将主人公这些欲望表现出来时,在对这些心理扭曲的主人公进行抨击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他们虽然都有病态的心理和人性的拙劣,但是他们在也都是对未来对生活充满渴望的年轻知识份子,但是就是在那个社会里,那个环境下,他们面对现实的社会所表现出的又是那么病态和扭曲。郁达夫已经意识到了这些小知识份子情感上的抑郁,生活的苦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时社会所表现出的苦闷气氛,郁达夫在这里确实是注意到了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尤其是将现实社会里道德观念的束缚置于文本中去。
郁达夫通过创作出《沉沦》中一个忧郁症患者的主人公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其实是一种生活对于艺术的影响的艺术观。“他”虽然认为性本能的发生是一件合乎自然的事情,但“他”还是把为了满足正常欲望而进行的手淫视为“犯罪”,并“深自痛悔”;这里郁达夫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道德观念深入到艺术作品中,从而让现实生活来影响艺术,并没有一味的像王尔德一样脱离现实生活去创作纯唯美主义艺术。最后,甚至在自伤自悼中投海自尽,这些都有艺术创作中生活的烙印。生活的残酷和生活中人们对于自己的自责在小说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艺术是离不开道德的因素而独自展现作品的,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郁达夫对于王尔德的生活模仿艺术的观点是不能认同的。
二、“脱离”与“相通”
生活与艺术是否存在着紧密联系还是相互脱离的这一点上,两人也存在着看似不同的观点。郁达夫认为艺术与生活是相通,相容的,艺术不能脱离生活,郁达夫深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传统道德观点影响,因此其作品中显现的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观点也不足为奇,这并没有影响其在唯美主义艺术创作,相反使得其唯美主义的使用显得更加有血有肉。
“他抬起头来远远见了几家如装在盆景假山上似的草舍。看看城墙上孤立在那里的一排电杆和电线,又看看远处的地平线和一湾苍茫无际的碧落,觉得在这自然的怀抱里,他的将来的成就定然是不少的。不晓是什么原因,不知不觉他竞起了一种感谢的心情。过了一忽,他忽然自言自语的说:
“这谦虚的情!这谦虚的情!就是宗教的起源呀!淮尔特Wilde呀,佛尔兰Verlaine呀!你们从狱里叫出来的‘要谦虚’Behumble!的意思我能了解了。”
这是《茫茫夜》中的一段描写,这段话有一些对景物的描写,虽然是简单的几句话,却将主人公面对一些平常生活景物的感想呈现出来,将生活中最自然,最简单的东西与艺术作品相联系。郁达夫揭露生活的力量是强大的,所以在其作品《春风沉醉的晚上》才有了“我囊里正是将空的时候,有了这五元钱,非但月底要预付的来月的房金可以无忧,并且付过房金以后,还可以维持几天食料。当时这五元钱对我效用的广大,是谁也不能推想得出来的。”这样朴实但是深刻的文字,这是作品中主人公所面临的境况,但是联想到五四时期中国文人志士窘迫料到的生活现状,此处描写更能让人想到是现实生活,真的是将现实生活的窘迫和无奈融入艺术作品中去了。而王尔德,虽然有人认为道连・格雷是王尔德用于追求现实美与形式美的“自我”,然而道连・格雷更像是件艺术品,当竭力展示这件艺术品的时候,他就不再是件艺术品,而被生活所融人,变得就不再纯粹,这正是王尔德一直恪守的生活与艺术脱离的艺术观的一种表现。
波德莱尔在其《浪荡子》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一些人被称作雅士,不相信派,漂亮哥儿,花花公子或浪荡子,他们同出一源,都具有一种故意作对和造反的特点,都代表着人类骄傲中所包含的最优秀成分,代表着今日之人所罕有的那种反对和清除平庸的需要。”这些话用在王尔德和郁达夫再合适不过了,二者都是风流倜傥的“浪荡子”同样也都拒绝平庸,在两人绚丽多彩并且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中,他们都在文学界里激起了千层浪,王尔德孤立怪诞的性格却从来没有掩盖他的才华横溢,同样忧郁怪异的郁达夫也没有被埋没,虽然在主流作品,或者是满足人们正常审美的小说里,郁达夫以及王尔德的作品都成遭遇过“不测”被禁售,他们所创作出的主人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市难以被大众所接受的,但是他们对唯美主义艺术的不懈追求以及绽放出的不一样的光芒的作品却为我们提供了审视社会,审视人生和生活的最好视角,可以说是他们是唯美主义艺术创作中的奇葩。
戏剧作为一种动作艺术的表达,其特点集中体现在人物交流沟通的语言措辞上.王尔德出生在19世纪末期,英国当时正处于工人运动频繁,资本主义腐朽丑陋的时期.王尔德的戏剧独树一帜,其独到的写作风格和广受人们喜爱的戏剧作品,在历史长河中久经不衰,其中《认真的重要性》一书最能代表他的戏剧语言才能和艺术风格.从王尔德的戏剧《认真的重要性》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段主要人物对话为语料,研究由语气,情态和评价系统对构筑戏剧人际意义的贡献.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法,从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角度,探讨了戏剧对话中语气,情态和评价传递了什么样的人际意义;主人公的性格,心理和态度是如何通过人际意义揭示的;人物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如何通过语言体现的以及该剧反应了作者对剧中人物的何种态度. 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 第一,通过阐释语气中的语气成分和语气系统选择这两种形式的人语用学的角度出发,以合作原则与间接礼貌策略作为理论支撑,对奥斯卡王尔德的戏剧《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对话进行分析,以探索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文学作品的新方法. 《认真的重要性》,合作原则和间接礼貌策略的相关评论和研究进行了回顾,尤其是回顾或总结了将语用学理论与文学作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研究发现,鲜有学者将语用学理论应用于分析戏剧,因此本篇论文用语用学理论分析《认真的重要性》就很有必要,因为戏剧是由大量的对话组成.其次就是对理论框架的详细介绍.合作原则及其次准则解释了会话含义如何产生和理解;15种间接礼貌策略是说话者为了避免对听者造成直接的面子威胁而采取的表达方法. 日常交流中,人们为了避免直接冲突,保持和谐关系,会巧妙地采取不同的语言策略.同样,戏剧《认真的重要性》中的人物在社会交际中,为了避免直接的面子威胁行为,通常也采用各种各样的语言策略间接地来表达心中所想,通常采取的策略包括夸张法,模糊法,提供联想线索法等.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爱尔兰作家、诗人、剧作家,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王尔德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是家中的次子,全名为:奥斯卡·芬葛·欧佛雷泰·威尔斯·怀尔德(Oscar Fingal O'Flahertie Wills Wilde)。父亲威廉·王尔德(英语:William Wilde)爵士为外科医生,母亲珍·怀尔德是一位诗人与作家。王尔德自都柏林三一学院毕业后,获得奖学金,于1874年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学习。在牛津,王尔德受到沃尔特·佩特及约翰·拉斯金的审美观念影响,并接触新黑格尔派哲学、达尔文进化论和拉斐尔前派的作品,这为他之后成为唯美主义先锋作家确立了方向。在出版首本《诗集》后,在文坛崭露头角,并移居伦敦,王尔德没有获得一个文学奖项,但服装惹眼、谈吐机智、特立独行的他在伦敦社交界已经小有名气,有杂志甚至刊登着讽刺他的文章。1882年,王尔德在美国作了一个精彩的巡回讲座,两年后他与康斯坦斯·劳埃德(Constance Lloyd)成婚,两个儿子西里尔(Cyril)与维维恩(Vyvyan)分别在1885年与1886年出生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891年)《教我如何爱你》(Teleny,1893年。又译《欲海有情天》)童话集[编辑]《快乐王子与其他故事》(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Tales,1888年)《石榴屋》(A House of Pomegranates,1891年)诗作《诗集》(Poems,1881年)《斯芬克斯》(Sphinx,1894年)《瑞丁监狱之歌》(The Ballad of Reading Gaol,1898年)剧本《薇拉》(Vera,1880年)《温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1892年。又译《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少奶奶的扇子》)《帕都瓦公爵夫人》(The Duchess of Padua,1893年)《莎乐美》(Salomé,1893年)(原著用法语写成)《无足轻重的女人》(A Woman of No Importance,1892年)(1893年Theatre Royal Haymarket首演)《不可儿戏》(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1895年。又译《真诚最要紧》)《理想的丈夫》(An Ideal Husband,1895年。又译《好丈夫》)其他著作散文集:《社会主义下人的灵魂》(The Soul of Man Under Socialism,1891年。)书信集:《深渊书简》(De Profundis,1897年。又译《自深深处》、《王尔德狱中记》原本是作者写给道格拉斯的书信集,1905年作者死后出版
人物评价:王尔德富有过人的自信和天赋,虽然他的晚年极为潦倒,但他的艺术成就仍使他成为世界经典的艺术家。他的童话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王尔德也因此被誉为“童话王子”。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19世纪与萧伯纳齐名的英国才子,他一生中就写过九篇童话,但每一篇都是精华,他的童话作品可以与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相媲美。人物影响:他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最体现王尔德才华的,不是童话,也不是短篇小说,而是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等长篇小说,以及《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莎乐美》等戏剧作品,其戏剧作品堪称一时之绝唱。建立起以享乐主义为基础的唯美主义思想,并成为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道林·格雷的画像》的序言和论文集《意图》中系统阐述“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认为作品的价值在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而与社会伦理道德无关。后接连发表风俗喜剧《理想的丈夫》(1898)等,演出后颇受欢迎。1895年《认真的重要》被认为是他的代表剧作。唯美主义哲学尖锐批判了当时的物质社会和庸人主义。倡导人应该在生活中发现美、鉴别美、享受美,充分地展现个性。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无论是他的主张还是他的个性或者作品都是充满魅力的。王尔德醉心于艺术形式美的追寻,其断言只有风格才能使艺术不朽。王尔德不仅在服饰、装饰、语言的表达以及行为举止等人生的各方面创造了绚烂多彩的审美形式,并成功折射到他的作品中去。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探求,拓展了美的领域和艺术表现的范围,提高了艺术表现的能力,为艺术发展提供了若干可资后人借鉴和研究的新经验,新因素,这也未尝不是艺术上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和进步。
风俗喜剧基本内容西方喜剧的一种。17世纪后兴盛于欧洲各国戏剧舞台。描绘并讽刺上流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准则,谴责贪婪、虚伪、纵欲、诽谤、陷害等社会罪恶。在幽默的语言和滑稽的情节中,探讨爱情、婚姻、教育及其他社会问题,包含着严肃的道德目的。代表剧作家有法国的莫里哀、英国的哥尔斯密和谢立丹、西班牙的维加等。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以其深厚文学功力闻名于世,其四部风俗喜剧近百年来在戏剧舞台上一直经久不衰。王尔德以其幽默滑稽的语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更是引人深思。本论文将从预设理论的角度分析王尔德的四部风俗喜剧,揭示其幽默语言的运行机制。本论文具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王尔德生平和他的四部风俗喜剧、国内外研究动态、预设理论概述以及本论文实施的可行性和重要性。第二章主要从预设的触发语出发,从词汇、句法、音系三个层面分析了幽默的产生。第三章从幽默乖讹和四种预设机制入手,四种预设机制包括保存预设、撤销预设、矛盾预设和虚假预设,分析喜剧中幽默话语的运行过程。读者在理解喜剧幽默语言的过程中与自己预期的结果产生了差距;从而引发乖讹。通过乖讹的消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幽默话语的运行。第四章研究了幽默语言所带来的效果,王尔德通过幽默的语言塑造了人物形象,表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主题思想,揭露了维多利亚时代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阐述了他对维多利亚时代与众不同的见解。第五章为结论。王尔德的风俗喜剧,使得沉寂的英国戏剧舞台重新恢复了生气,在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王尔德通过其幽默的语言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生活上的空虚,精神上的困境。同时,王尔德也借助其幽默的语言阐述了其美学理念,他依托这种美学理念,冲破了维多利亚时代沉闷的道德风气。
王尔德(Oscar Wilde,1856-1900),英国著名诗人、作家及戏剧家,英国文学史上唯美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和首领之一,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反对文学带有功利主义色彩,认为文学不应受任何道德标准的支配。他也是英国颓废派文学的代表。王尔德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是诗人,两人都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了他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在牛津大学就读时,王尔德受他的老师罗斯金(童话《金河王》的作者)的影响,加上本身的天赋,开始尝试创作。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童话、诗歌、小说、戏剧等方面,代表作有童话《快乐王子》、《石榴之家》,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以及戏剧《温德梅尔夫人的扇子》等。我觉得呀,你最好去看一下这部电影《Oscar Wilde》另外,你可以到去看下这个,希望能对你的论文有所帮助
去学校图书馆,找相关的论文来参考比如:万方、维普……
英国的交际文化中,quick wit一直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中文直译为急智,我更倾向理解为段子或金句。不好好说话、曲里拐弯、让人想好一会儿才能回过神却觉得的确如此甚至恰到好处的精妙,这是英国文化里十分推崇和偏爱的风格。如果两人若棋逢对手,你来我往的说着窗户纸里面的话,却又心知肚明会心一笑,简直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懂的人同样兴致勃勃,而get不到点的人就不知所云。在我看来,这个文化特性正是英国沙龙文化的基础,可持续性强又很排他。英国历史和现实中,很多极具quick wit的段子和金句堆积,闪闪发光受人景仰。其中英国金句金字塔的塔尖,晃得只瞎眼的,我敢说,定是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无疑。这个19世纪西方文学史上“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 sake)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除了创造出无数纷繁芜杂却妙不可言的金句外,追求极致美的他一生放浪不羁桀骜不驯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艺术般的传奇。 第一次知道王尔德的名字还是初中时候看到一则小故事,说他经过一家花店径直走进去,让人家卖花姑娘从这儿拿一束那儿拿一束,最后姑娘累了问他到底要哪束花,王尔德说哦,我不买花,只是看到花太挤了,想帮她们透口气。然后就走了,就走了,走了,了。 当年同样一颗敏感悲悯心的我看得心头一颤,想着天呐,世界上竟然还有如此人设,于是秒粉,持续至今,以至于我在大学的毕业论文写的都是关于王尔德文学作品的美学研究。王尔德遣词造句讲究富丽华美,各种修辞和急智连绵不绝让人回味无穷。 他的作品其实并不算太多,但取材丰富、涉猎面广,有评论、有童话、有戏剧、有诗歌,长篇小说只有一部——《道林·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但也最知名。 《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Tales)等童话集同样奠定他在儿童文学的高高地位。真正为王尔德赢得名誉的是戏剧作品,包括《理想的丈夫》(An Ideal Husband)、《温德米尔太太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认真的重要》(The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莎乐美(Salomé)等。 剧本里的每个人物都是段子高手出口成金,各种押韵暗喻反讽等高阶修辞手法脱口而出争锋相对,以至于王尔德的每一部戏剧作品都受着热烈的欢迎,有一个时期,伦敦的舞台上甚至同时上演着他的作品就多达三部。王尔德出生在都柏林,(尽管如今的爱尔兰在19世纪还是属于英国的管辖范围内,但我每次和英国人说王尔德是英国文学家时,他们都会纠正我,No, he is an Irish. 哦漏,他是个爱尔兰人。) 父母都是都柏林知名学者,成功人士,从小饱读诗书的王尔德很早就表现出他的天才过人。除了英文和爱尔兰语,王尔德很小精通法语德语,他的代表作之一《莎乐美》就是用法文创作的。他从小就表现出阅读速度方面的才能,半小时内可以精读一本三卷册的小说,还能复述十之八九。大学时期王尔德拿下全额奖学金就读都柏林三一学院和牛津大学,在19世纪最受推崇的古典文学方面,他有惊人的好成绩,不仅在都柏林三一学院时是头等生里的第一名,在牛津时代各种花天酒地之余,依然获得罕见的古典文学学位阶段考和学位终考的双一等成绩,绝对的天才生! 这位天才留下很多灼灼其华的毒舌金句(quotes)广为流传,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在他入境美国海关时,当被问到需要申报什么,那句桀骜在人间的“I have nothing to declare except my genius. ”(除了我的天才,我没什么好申报的。)骄傲得迷倒众生一片。他讽刺爱情 How can a woman be expected to be happy with a man who insists on treating her as if she were a perfectly normal human being?(如果男人坚持把她当作一个完全正常的人,女人如何能期望会从他那里获得幸福?) When a love comes to an end, weaklings cry, efficient ones instantly find another love and wise already had one in reserve.(当爱情走到尽头,软弱者哭个不停,有效率的马上去寻找下一个目标,而聪明的早就预备了下一个) All women become like their mothers. That is their tragedy. No man does. That's his.(所有女人都会变得像她们的母亲一样,这是女人的悲剧。但没有男人变得像他们的父亲,这是男人的悲剧) Between men and women there is no friendship possible. There is passion, enmity, worship, love, but no friendship.(男女之间不可能存在友谊,有的只是爱恨情仇)他讽刺婚姻 Men marry because they are tired; women because they arecurious; both are disappointed.(男人因疲倦而结婚,女人因好奇而结婚;最终他们都会失望。) What is the chief cause of divorce? Marriage.(什么是离婚的主要原因?结婚。) Marriage is the triumph of imagination over intelligence. Second marriage is the triumph of hope over experience.(结婚是想象战胜了理智,再婚是希望战胜了经验。) 他嘲讽人性 It is absurd to divide people into good and bad. People are either charming or tedious(把人分为好坏挺荒谬的。人要不就有魅力,要不就无趣) It is only shallow people who do not judge by appearances.(只有肤浅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The commonest thing is delightful if only one hides it.(再普通的东西,只要你把它藏起来,它就讨人喜欢。) One can always be kind to people one cares nothing about.(一个人总是可以善待他毫不在意的人)他嘲讽这个时代 The difference between journalism and literature is that journalism is unreadable and literature is not read.(报纸和文学的区别是,报纸没法读,而文学则没人读) The public is wonderfully tolerant. It forgives everything except genius.(公众惊人地宽容。他们可以原谅一切,除了天才) Fashion is a form of ugliness so intolerable that we have to alter it every six months.(时尚就是一种丑陋,因为丑得太难容忍,所以我们每半年要换一拨) It is a very sad thing that nowadays there is so little useless information.(如今几乎没有无用的信息,这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Death and vulgarity are the only two fact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at one cannot explain away.(死亡和庸俗是十九世纪仅有的无法用巧辩逃避的东西。)他嘲讽自己 I was working on the proof of one of my poems all morning, and took out a comma. In the afternoon I put it back again.(我整个早上都在校对自己的一首诗,我去掉了一个逗号。下午我又把它加上去了) I like men who have a future and women who have a past.(我喜欢有未来的男人和有过去的女人)There are only two tragedies in life: one is not getting what one wants, and the other is getting it.(生活中只有两个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想要的,另外一个是得到了你想要的) The only thing to do with good advice is pass it on. It is never any use to oneself.(处理好建议的唯一方式就是将它传下去。好建议对自己是没有用的) To live is the rarest thing in the world. Most people exist, that is all.(生活是世上最罕见的事情,大多数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 Life is never fair…And perhaps it is a good thing formost of us that it is not.(生活从来不是公平的……而且,或许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件好事)但毒舌金句王同样不失为正能量熬汤高手。 I don’t want to earn my living; I want to live.(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 Selfishness is not living as one wishes to live, it is asking others to live as one wishes to live.(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 Discontent is the first step in the progress of a man or a nation.(不满是个人或民族迈向进步的第一步)除了王尔德的毒舌和惊世骇俗的着装外,被俗世所议论的还有他的私生活。王尔德是文学史上有名的同性恋,但更有名的是因为他痴恋的是昆斯伯理侯爵(Marquess of Queensberry)的儿子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Lord Alfred Douglas;昵称“波西Bosie”),以曾“与其他男性发生有伤风化的行为”(committing acts of gross indecency with other male persons)而被判有罪,在瑞丁和本顿维尔监狱服了两年苦役,出狱后破产并长期处于贫困潦倒直到去世。20世纪末,在遭到毁誉近一个世纪以后,英国终于给了王尔德树立雕像的荣誉。1998年11月30日,由麦姬·汉姆林雕塑的王尔德雕像在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附近的阿德莱德街揭幕。雕像标题为“与奥斯卡·王尔德的对话”(A Conversation with Oscar Wilde)。上面刻着王尔德最广为人知的那句:“我们都身处阴沟,但仍有人仰望星空。”(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正如他自己一生的写照。王尔德最打动你的是哪句?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感受和故事吧。 分享英伦的趣味与格调,欢迎关注英国范儿微信号:uktastes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及封面格式
关键字:英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面是一篇英语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虽然不是特别好,但也反应了开题报告的格式和写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 Introduction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 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 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 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 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 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
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 “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ss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
2 Outline
Development and major concepts of DTS
In this part I will describe Holms’ basic map of D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I will also discus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pseudo-translation, multip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ese, norm etc.
Methodolgy
I will in this part discuss the methodology of DTS before I apply the same to the case study in this thesis with emphasis to be placed on semiotic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 norm.
DTS in contrast to other theories
A contrast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here with the 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DTS from other theories such as equivalence theory and the Chinese Xin Da Ya criteria. Some advantage will possibly be shown in this study.
Case study
In this part,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lso translated a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ill b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light of DTS. Translation samples to be quoted here will be selected at random.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elaboration of DTS and the case study, possible conclusion will be on the advantage of DTS in specific study of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efforts will be made also.
(Note: While the topic will remain the same, the above arrangement of contents is subject to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0
000
附录2- 引文范例(仅供参考)
“It is therefore pointless to try to make TC more scientific than is sensible in view of its complex subject-matter and available methods. Translating is a mental, multi-factorial activity which cannot exhaustively be investigated within a linguistic framework ignoring the person of the translator.”(Wilss, 1982: 217)
‘“噢,这就是恐水病吧?你们贵族圈子怎么流行起这种病来啦?真够呛的!费芬斯小姐,您喝点茶大概没关系吧!”’(张南峰,1990:59-60)
附录3- 参考文献范例(仅供参考)
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 Problems and Methods. 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n,1982.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Delabastita, Dirk. Translating Puns: A false Opposi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arget, 1991(3:2):137-152.
张南峰(译). 王尔德戏剧选.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
戴炜栋.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附录4- 封面范例(仅供参考)(中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品牌名称翻译的特殊性
专 业:
研究方向:
作 者:
导 师:
写作时间: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英语学院
(英文)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Pragmatic Strategies
in Advertising: Implicatures
Wang Ying
A thesis submitted to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April 2002
Beijing, China
霍建华《marie claire嘉人》11月刊封面,在京都遇见外表平静而内心炙热的霍建华。许魏洲等《ELLE MEN》香港版十月刊封面,阳光暖男范儿和高冷忧郁范儿切换自如。
还有黄晓明以及肖战,还有王一博王嘉尔,还有陈晓都是上过这个封面,这些男明星都特别帅气。
截止2021年5月10日,王一博上过的杂志有:
1、上过的杂志《Harper's BAZAAR 时尚芭莎》在2021年3月发行期刊的封面。
2、上过《Tmagazine》在2021年2月发行期刊的封面。
3、上过《VOGUE 服饰与美容》在2020年11月发行期刊的封面。
4、上过《嘉人marieclaire》在2020年6月发行期刊的封面。
5、上过《时装男士》2020年3月刊的双封面。
王一博基本信息:
王一博于1997年8月5日出生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演员、主持人、职业摩托车赛车手 ,男子演唱组合UNIQ成员。王一博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初一时他看到电视播出街舞比赛,对其中的技巧舞产生了兴趣。
经过反复恳求征得妈妈同意后,开始学习舞蹈,并逐渐发现自己在肢体方面的天赋,2011年,还在读初二的王一博参加全国IBD顶尖街舞大赛,进入Hiphop组16强,由此被乐华娱乐发掘成为练习生。
ELLE欣漾属于杂志。《欣漾SuperELLE》第一届“年轻力中国”盛典用青年视角看向未来——暨《年轻力中国文化洞察与商业启示报告》重磅发布。
王嘉尔在GQ盛典上的造型非常成功,也是当天男明星们中状态最好的,为了参加这次GQ盛典明星们也算是费尽心机,这次GQ盛典红毯博取大家关注的不是女明星,因为这次参加GQ盛典红毯的女明星人数并不是很多,所以当天男明星们的造型和出场方式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王嘉尔的造型曝光后瞬间成为了大家关注的对象,当天王嘉尔以一身橘红色真空西装亮相,脖子上还很有个性挂着一块手表,个人觉得王嘉尔当晚的造型应该是最惹眼的。
每年的GQ盛典红毯都可以成为焦点话题,这次GQ盛典红毯和往年有些不同,这次GQ盛典红毯选择在室外进行,明星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出场方式,虽说这次GQ盛典红毯的阵仗没有以往那么大,但是这次GQ盛典红毯的方式还挺特别的,王嘉尔在GQ盛典红毯的造型成功出圈,虽然被网友们调侃和杨天真好像是穿情侣装,但是王嘉尔的造型确实非常养眼,王嘉尔也完全可以驾驭这个颜色,不得不说王嘉尔的时尚表现力真的很强。
王嘉尔在GQ盛典上的造型很养眼
王嘉尔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位歌手,这些年王嘉尔的事业发展也越来越好,一直以来王嘉尔的时尚资源和时尚表现力都很强,这次在GQ盛典上的造型也非常成功和养眼,个人觉得王嘉尔当天的造型可以原地封神了。
王嘉尔在GQ盛典上的造型被大家封神了
王嘉尔在GQ盛典上的造型曝光后瞬间登上了热搜榜,王嘉尔的造型也被网友们封神,可见大家有多么喜欢这次王嘉尔的造型,你们觉得这次王嘉尔的造型如何?一起留言讨论一下。
众所周知,我国时尚圈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优质杂志社,许多杂志都会邀请专业的明星完成杂志封面的拍摄。在众多的杂志社中,GQ杂志社一直拥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力,并且邀请了多位明星参加盛典。
杂志社中的颁奖典礼设置在海边,每一位明星登上红毯时的造型和动作,都会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众多明星中,王嘉尔身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非常亮眼。我觉得王嘉尔身上穿着的衣服更能够凸显出王嘉尔的个人气质,为整个颁奖典礼增加了一抹特殊的红色。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王嘉尔与前经纪公司合约到期之后的过程和经历,你就会发现王嘉尔回国之后的发展之路非常顺畅。不仅成为拜托吧冰箱的常驻嘉宾,还顺利地参加多个平台举办的综艺节目总决赛。除此之外,王嘉尔在音乐方面的成就非常突出,发表的个人单曲收获颇丰。
一般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明星都能够驾驭非常鲜艳的角色。如果明星的造型团队挑选了明星不太适合的颜色,这就会使得明星毫无时尚感可言。王嘉尔拥有着非常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并且他跟随组合活动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更能够把握舞台效果和造型。红色的西装穿在王嘉尔身上之后,更能够让人感受到王嘉尔的气质和卓越不凡。
事实上,明星红毯造型和明星参加活动时的造型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是大部分明星都会给粉丝眼前一亮的感觉。整个典礼已经顺利结束,可是,许多网友仍然忘不掉身穿红色西装的王嘉尔,毕竟王嘉尔是那么的帅气呀。
我觉得王嘉尔在GQ盛典上的造型是非常精致的,因为这个造型是非常好看的。
王嘉尔GQ盛典造型非常时尚,同时也充满了小心机,很有看点。为什么这么说,听我慢慢道来。
1. 选择了既吸睛又应景的红色。在盛典现场,多数男明星选择了黑色、蓝色或者是灰色,以彰显男人的沉稳,而王嘉尔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象征着活力、激情和力量的大红色,很适合GQ盛典这种重要的时刻,王嘉尔一袭红色在一众男明星中显的那么与众不同,达到了脱颖而出的效果,瞬间成为焦点了所在。
2. 选择了风格嘻哈西装。西装是男人出席重要场合的战袍,在GQ盛典中很多男星都会选择西装,王嘉尔也不例外,但是即使是穿西装,王嘉尔也要穿出自己的风采,选择了超宽松的西装,搭配休闲风的厚底松糕鞋,整个造型宽松舒适尽显嘻哈气质。不仅如此,他还选择了真空穿法,秀出让他引以为傲的肌肉,把自己的风格和优势充分展现了出来。
3. 选择了有质感地配饰。穿衣也要讲究细节的搭配,王嘉尔的红色西装色彩艳丽活力十足,但是全身都是一个颜色,精致感难免会大打折扣,很有必要选择饰品打破单调感,在这点上王嘉尔做的很好,西装上别了铂金胸针,绅士的感觉的同时,整个造型的单一感就不见了,同时还多了些许的魅力。而最抢镜的要属他脖间的饰品,金属感很强的粗链上挂手表,这操作也太内卷了,硬朗的线条增加了造型的厚重感与沉稳,同时也成为整个造型的画龙点睛之处,不得不说这样打破常规的搭配太个性了。
总得来说,我认为王嘉尔这个造型可圈可点,很有90后大男孩风范,没有淹没在美男靓女中,俨然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