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招聘

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招聘

发布时间:

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招聘

2023年4月29日,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揭牌成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建设。研究院面向“健康中国”战略,由国际著名免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董晨教授领衔,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仁济医院进行系统性建设。研究院聚焦肿瘤免疫治疗、慢性炎症疾病与移植免疫、传染性疾病与疫苗等研发方向和应用领域,致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免疫创新策源地、免疫学领域的高端和关键人才的引育基地、国际一流的免疫学基础创新到产业应用的转化基地。为满足研究院的科研发展需求,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课题组科研人员。一、招聘岗位基本要求1.热爱党、热爱祖国、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坚持科学精神,严守科研诚信。2. 热爱科研工作,身心健康,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中英文读写能力。3. 生物医学等相关专业,具有免疫学研究背景者优先(具体岗位的专业要求详见招聘岗位、人数及要求)。二、招聘岗位、人数及要求招聘岗位及人数:副研究员13名,助理研究员3名,科研助理7名。具体如下:课题组招聘岗位学位要求专业及其他要求投递邮箱鲁林荣教授课题组副研究员2名博士1.生物医学相关专业,博士毕业不超过6年,免疫学、生物信息学或微生物学相关学位或研究背景者优先考虑。2.具有一定的科研领导能力,能领导小组开展研究攻关;研究方向或研究兴趣与课题组研究方向契合。3.在课题组长指导下带教研究生并开展相对独立的研究工作;协助课题组长或独立申请各类科研项目。/ Guan Ng研究员课题组副研究员2名博士1.医学或者生物学相关专业,生物信息学或者神经生物学背景优先;2.协助课题组长或独立申请开展与课题组研究方向契合的项目。科研助理2名硕士/学士1.生物学或者医学专业背景者优先;2.负责实验室运行及行政管理相关工作;协助开展研究,辅助进行日常实验。3.有相关实验室工作经验者优先,有行政/财务相关经验优先。钟怡研究员课题组副研究员1名博士免疫学、细胞生物学、表观遗传学、肿瘤学等生物医学相关专业;有免疫学研究经历者优先。陈硕研究员课题组副研究员2名博士1.负责团队结构生物学(冷冻电镜为主)/计算生物学(深度学习为主)方向科学研究;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在课题组长指导下设计并进行科学研究,协助课题组实验平台建设;3.独立和参与科学研究项目申请;协助指导和培养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及研究生。助理研究员2名博士1.协助团队结构生物学(冷冻电镜为主)/计算生物学(深度学习为主)方向科学研究,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在课题组长指导下设计并进行科学研究,协助课题组实验平台建设;3.独立和参与科学研究项目申请;协助指导和培养博士后及研究生。科研助理2名硕士/学士1.协助课题组实验平台建设;2.协助科学研究项目申请;3.协助课题组管理。付国通研究员课题组副研究员、计算生物学/生信分析师2名博士/硕士1.具有生物医学相关专业或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博士或硕士学位,有免疫学相关研究背景者优先。2.能独立开展与课题组研究方向契合的实验或计算工作。科研助理1名硕士1.生物医学相关专业者优先;熟练掌握流式技术和有动物实验经验者优先;2.需要稳定工作至少两年;根据个人意愿与团队需求参与科研项目。吴凡研究员课题组副研究员1名博士1.生物学或基础医学相关专业,免疫学、病毒学、生物信息学等背景者优先;2.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周磊研究员课题组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2名博士1.生物学或基础医学相关专业,免疫学、神经生物学、肿瘤免疫或计算生物学背景者优先;2.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刘志研究员课题组副研究员2名博士1.生物学或基础医学相关专业,具有扎实的免疫学基础,生物信息学、神经生物学、或肿瘤免疫背景者优先;2.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3.对科研具有浓厚兴趣,能协助或者独立申请科研项目。科研助理2名学士及以上1.生物学、医药学相关专业。2.熟悉常规生物学实验操作(如PCR,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等),以及有动物实验经验者优先;3.有相关实验室工作经验者优先。4.负责实验室运行及行政管理相关工作;协助开展课题研究,辅助进行日常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三、课题组简介董晨院士课题组董晨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Th17细胞分化、调节和功能相关研究领域的奠基者和国际研究权威之一,还在Tfh和Tfr细胞的发现和研究中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董晨教授课题组致力于免疫学研究,重点研究T细胞相关免疫耐受和免疫应答的分子调控机制,并深入探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和肿瘤中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方法。鲁林荣教授课题组鲁林荣教授是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鲁教授领导的ICS(Immune Cell Signaling)课题组主要研究T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的信号传导和调控机制。实验室重点关注自身免疫性炎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在抗病毒与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免疫效应作用及调控机制等。Lai Guan Ng研究员课题组Ng Lai Guan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系统免疫研究中心主任,资深研究员(Senior Investigator)。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探索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分化机制、迁徙特性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在髓系细胞学领域做了大量扎实的基础研究工作。在技术创新和开发开发并优化了诸如活体多光子、器官3D整体成像等显微成像技术。从2015年到2023年期间,在国际期刊发表了超过60篇SCI文章,其中超过20篇为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文章。根据google scholar统计,目前文章总引用超过15000次,h-index达到60;并于2020、2023年度连续两年在全球领域被评为“论文高被引用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髓系细胞在稳态下和病理状态下的功能和机制,开发基于中性粒细胞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以及高通量动态显微成像技术的开发和优化。具体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方向一:中性粒细胞分化谱系研究;方向二:肿瘤中性粒细胞的异质性研究;方向三:髓系免疫细胞在肥胖及2型糖尿病环境中的异质性和功能重编程;方向四:高通量显微成像技术开发及在免疫学中的应用。钟怡研究员课题组钟怡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6年于德国图宾根大学获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博士阶段获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奖。后于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HHMIRudensky院士实验室从事免疫学博士后研究。2023年以人才引进途径入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开展系统免疫学与计算生物学研究。先后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ture Immunology (2022), Immunity(2019,2020),CellResearch(2010,2011)和Bioinformatics(2017)等杂志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团队课题研究以学科交叉为特点,综合运用细胞生物学、计算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单细胞测序技术等策略来研究免疫学问题。实验室详细信息见主页:。课题组涵盖以下研究方向:T细胞分化及长期记忆形成过程细胞亚群动态定量表观遗传调控;T细胞时空发育的调控图谱构建,及相关临床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分子病因研究;免疫细胞多层级转录调控网络的重构及细胞命运预测模型的建立。陈硕研究员课题组陈硕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在牛津大学医学院师从皇家学会会员Yvonne Jones和Dave Stuart学习肿瘤信号转导、病毒等的结构生物学,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之后于Yvonne Jones实验室及皇家学会会员卢欣负责的牛津大学Ludwig研究所从事肿瘤抑制研究。现回国加盟研究院,任医学结构生物学课题组组长。课题组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以结构生物学为契入点,聚焦癌症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等人类重大疾病中关键分子枢纽的作用和机制,深耕针对这些分子作用机制的精准医学,通过人工智能、蛋白工程等方法发现创造药物、构建纳米机器、打造分子工厂,从而为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类健康做出贡献。付国通研究员课题组付国通,2017年于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开展博士后工作。2022年1月入职SITI,研究方向为体液免疫和肿瘤免疫。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Nature和JEM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同时以共同作者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实验室正在充分利用小鼠模型、免疫学方法、系统生物学(如CRISPR筛选和单细胞测序等)及计算生物学等方法揭示体液免疫和肿瘤免疫的调节机制。如:1. Tfh cell development;2. Metabolism in tumor immunity;3. CRISPR screening to study humoral response.吴凡研究员课题组吴凡研究员主要从事重大传染性病毒疾病的免疫致病机制、中和抗体和疫苗研究。在包括Nature、JAMA Internal Med、J Clin Invest、Cell Research、Cell Discovery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引用次数逾万次(google citation),连续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 “中国高被引学者”(详见个人Google Scholar主页citations?user=aJxlxP0AAAAJ)。周磊研究员课题组周磊研究员,2011年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6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16-2023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22年入职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黏膜免疫学和神经免疫学。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在Nature、Nature Immunology(共同通讯作者)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并以第一作者在Immunity、Science Immunology期刊发表综述文章,详情请见个人Google Scholar Citations主页(citations?user=u5PBXYsAAAAJ)。课题组将在利用小鼠动物模型和临床病人样本的基础上,结合高通量筛选和计算生物学方法来(i)揭示固有淋巴细胞在机体内稳态、炎症和癌症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ii)探究肠道菌群、免疫系统及肠神经系统的互作机制与功能。刘志研究员课题组刘志,2016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2016-2022在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获得MelvinCohnAward,2023年1月入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先后以第一作者在NatureImmunology,CellDeath&Differentiation,JMolCellBiol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并以共同作者发表多篇重要的研究论文。本课题组聚焦于组织T细胞的异质性与功能多样性,综合利用遗传突变小鼠、疾病模型,单细胞测序技术,并结合临床样本展开以下研究:1.调节性T细胞组织特异性功能(tissue-specialized function)的调控机理;2.免疫细胞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分子机制;3.组织T细胞在机体衰老、自身免疫及癌症中的动态变化和作用机制。四、应聘方式1. 请应聘者将个人简历(包括教育和科研经历、发表文章、所获奖项和主要科研技能等)和学历、学位证明等支撑材料以PDF文件格式发送至对应的邮箱;邮件命名为“**课题组 应聘岗位 姓名”;2. 申请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等岗位者,请同时提供如下申请材料:两位同行专家的推荐信及联络方式、其它能够说明科研和工作能力的材料;3. 招聘公告2023年12月31日前有效,招满即止。五、岗位待遇1. 富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具体面议)和良好的科研环境;根据个人兴趣与需求支持职业发展。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相关福利,包括五险二金、带薪年假等。六、招聘程序1. 我们将根据应聘材料进行初选与资格审查,并确定面试候选人员,由研究院组织院内外专家进行面试,确定拟聘人选。通过院部面试后确定录用。应聘材料恕不退还,招聘单位将予以保密。2. 体检:参照《国家公务员通用体检标准(试行)》,现三甲医院体检合格。3. 考察:由医院进行组织考察,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和诚信记录。根据考核、体检、考察结果,对拟录用在编人员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进行公示,公示时间7天,公示无异议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备案,公示如有异议影响聘用的,根据查实结果确认是否录用。七、联系方式:联系人:余老师联系电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23年02月27日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身份聘用与岗位聘用。在上海交通大学招聘通告的介绍中可以了解到,该大学的双聘教授是指身份聘用与岗位聘用的教师。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

您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而且还是很不错的核心刊物

应该是复旦大学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英文版)6本期刊组成。

上海交通大学a类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英文版)6本期刊组成。

科技类的核心期刊比较多,发一部分你看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1、科学通报 2、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11、中国科学.E 辑 12、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4、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2、复旦学报.医学版 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很不错哦,你可以试下kmpcogpasa11252587472013-9-27 17:35:34

西北大学学报期刊中心招聘

陈春生,男,1955年生,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原陕西财经学院)。现任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主管经济学院学科工作。 研究方向:公共投融资、国际金融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主编教材2部。获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校精品课程《国际金融》课程建设负责人。苏永乐,男,1961年10月生,陕西乾县人,中共党员,硕士、教授、硕导。1985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现任经济学院副院长,主管经济学院教学工作。研究方向:转轨经济理论、产业经济研究成果:近年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合作出版著作1部,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20余项。任维哲,男,1966年2月生,陕西宝鸡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硕导。现任经济学院副院长,主管经济学院行政管理和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研究成果:主持参与国家省市课题15项,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西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王恩胡职称:教授最高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产业经济学研究方向: 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农业经济政策研究成果:论文:1.西北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研究.陕西旅游出版社.2007.122.国内上市公司品牌经营效应实证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2)3.西部人力资本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开发研究.2006(1)4.农产品品牌经营的困难与对策.江苏商论.2006(10)5.英国、日本、台湾食品革命与农业调整的经验.世界农业.2006(11)6.中国食品消费结构的演进与农业发展战略.中国农村观察.2007(2)7.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演进及发展趋势.消费经济.2007(4)8.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商业研究.2008(4)9.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宏观经济管理.2009(2)10.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09(30)11.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8)12.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对策.理论导刊.2010(9)科研项目1、税费改革后陕西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研究,陕西省社科联研究项目(SSKL05资助02),主持.2、西部地区“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战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790090),主持子课题.3、 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测度与特征识别智能分析系统,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K04-G31),主持.4、西部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06BJY062),参与.5、中国二元非均衡经济社会结构与转型期农民增收困境,国家社科基金(09XJL004),主持.6、西部产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09XJA790007),主持.7、 陕西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陕西省社科联项目(2009Z022),主持.8、陕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研究,陕西省社科联研究项目(2011Z022),主持. 刘树枫职称:教授最高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社会兼职:中国保险学会理事,陕西省金融学会理事,陕西省统计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理事研究方向:金融、保险主要成果:课题:1、国家统计局2004年课题:《社会分层变迁对经济结构、金融结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LX04-D36 主持2、国家统计局2006年课题:《西部农村金融成长机制的模式构建研究》,第二参加者,LX06-B363、陕西省科技厅2007年课题:《陕西农村金融中介组织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研究》,主持4、陕西省教育厅2008年课题:陕西省住房保障制度及发展模式研究,主持。5、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课题:WTO框架下的中国农业补贴制度研究。主持。6、基于房地产市场结构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体系研究(2008LY013,国家统计局,主持7、我国基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P052),全国经普办,主持。8、中小城镇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11,第二参加者论文:1、 陕西省工业化进程判断及路径选择[J].统计与决策,2005,、关于西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5,、陕西省新型工业化道路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06,、中国社会变迁对金融服务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对农户金融需求的调查与思考—以陕西省为例,2009年3月,《调研世界》,独撰6、我国房地产业集中与市场结构优化,2009年6月,《现代经济探讨》,独撰7、构建我国地震巨灾保险体系的思考》,2009年4月,《经济问题》,独撰8、信息不对称下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机制的博弈分析》,2009年1月,建筑经济,第一作者。9、The Concentration and Market Structure Opptimization of Chinese Real Easte2009建设与房地产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ISTP检索)10、Real Easte Structur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tion,2009信息管理与技术创新国际会议论文集(ISTP及EI检索)11、《我国房地产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统计与决策》,2010,112、《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信用风险与保险防范》,《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 霍爱玲 ,女,汉族,出生,中共党员,陕西榆林人。1984年7月毕业于西安财经学院(原西安基础大学)工业经济专业,1984年7月留校工作至今。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副教授职称。曾担任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校学工部副部长、研究生部副部长、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任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 经济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邱天瑞,男,汉族,辽宁人,中共党员,讲师。现任经济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持经济学院学生工作、工会工作。

问题一:学报是什么级别的杂志 大多数高校在学报要省级刊物。但著名高校在学报有的是北大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比国家级级别都高。具体看要哪个地方办在。 户国期刊网可以查到的。 问题二:学报是什么级别 你指的是伐术期刊方面的学报吗? 如果是的话,那也要看具体的期刊,同样是学报,级别相差很大哦~ 问题三:大学学报都是什么级别 学报有两种,一种是学术刊物,一种是学校官方介绍学校方方面报道的报纸,简称学报。学报一种是指专门进行学术研究成果报道的学术类期刊,如《化学学报》、《数学学报》等,一般大学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多以“某某学报”冠名,如《北京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信息蕴含高、情报价值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有期刊8889种,这些期刊都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凡取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程度的上下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红中央期刊和中央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施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度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并非 *** 行为。迄今为止,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尚未从各类学术期刊的学术程度这一角度制定过评价规范,这是一件十分复杂、难度十分大的工作,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能够简单地作出评价的。即便一些兴旺国度,也没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权衡本人国度的学术期刊学术程度的客观规范。1992年国度科委、 *** 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请求》,1995年,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规范》,这两个文件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对自然科学期刊的5大类、社会科学期刊的7大类期刊停止质量监管的根据。这两个规范中,固然对学术理论类期刊的业务规范有请求,但都是一些准绳性的,不能仅以此作为判别期刊学术程度上下的规范。 问题四:学报上发表论文算是什么级别的? 要看你发表的学报的级别,可以对照北大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查询你所发学报是否在核心期刊上,一般我们评职称所说的核心期刊目录就是指它。绩在核心期刊目录,就只能算公开发行出版了,一般评职称只能算最低档,不过也有特例,有些大学为支持自己大学的学报,也是为了鼓励教师给自己学报投稿,往往对自己学报发表的文章给与特殊照顾,再评职称打分时按照核心期刊对待! 问题五:学报是怎样分等级的? 这个问题不应该在这问的 问题六:浙江大学学报是什么级别 可能没有发全,你可以到 图像水印检测 或者告诉我你的邮箱!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年版)(共1798种)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的说明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第二编 经济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第五编 医药、卫生 第六编 农业科学 第七编 工业技术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的说明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 问题七:《计算机学报》属于什么级别的期刊 08年还是核心期刊,现在是不是不确定,百科也没有更新,如果你需要核心的话,可以看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oa核心 问题八:西安财经学院学报属于什么级别的期刊 这个期刊是 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核心期刊!! 级别上看,应该算是 普通国家级吧。 问题九:江西理工大学学报属于什么等级的期刊 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问题十:本科学院学报是什么意思啊,发表以后算是什么级别的呢 一般来说,本科学院的学报是达到省级标准的 具体是什么级别得看学院的实力 比如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的文科部分就是核心期刊 而理工部分就是普通期刊 也就是国家级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则是核心期刊 一般而言 现在国内 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区别不是很明显 学校和单位是否承认你的文章 得去学校研究生学位办去咨询 一般都会有 本学校承认的期刊清单的,所以这点你不必担心。至于工作单位,除非是搞学术的,其他一般都不管 只要你是正规期刊上的文章就承认。

西北大学院校代号即代码为10697。西北大学,简称“西大”,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介绍西北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长安联盟创始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由清朝光绪帝御笔朱批设立。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国立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太白、桃园、长安三个校区,总占地2360余亩,设有24个院系、88个本科专业;拥有24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3千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全日制在校生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万余人,研究生11700余人,国际学生600余人。院系专业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24个院(系),89个本科专业。截至2020年5月24日,学校拥有5所附属医院。

附属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神木医院、西北大学附属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西北大学附属西安高新医院。

师资力量据2021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教授)5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项目入选者2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学校现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学建设

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19个省级名牌专业、34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地质学实验教学中心、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应用经济学与管理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班):经济学基地班、历史学基地班、物理学基地班、化学基地班、地质学基地班、生物科学基地班、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理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特色专业:地质学、化学、经济学、资源勘查工程、历史学、物理学、中药学、汉语言文学、考古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行政管理。

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质学、化学、经济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物联网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地质学、化学、经济学、文物保护技术、历史学、中药学物理学、过程装备与控制、汉语言文学、考古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行政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地理信息系统、材料化学。

省级名牌专业:地质学、化学、物理学、经济学、历史学、资源勘查工程、考古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地理信息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生物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文物保护技术、行政管理。

省级一流专业:考古学、历史学、经济学、化学、地质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子科学与技术、新闻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应用物理学、文物保护技术、材料物理、生物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生物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应用化学、工商管理、世界史、软件工程、能源化学工程、行政管理、物联网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法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哲学。

教学成果

2018年,学校3项教学成果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合作交流西北大学于1992年成立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基地之一。2004年,西北大学还与巴黎法语联盟合作成立了法语联盟-西安语言文化培训中心,成为西北大学乃至西安地区的师生学习法语以及赴法留学深造的平台。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西北大学精心策划了选派优秀在读本科生前往美、德、日、法、英等国的友好合作院校学习半年或一年的交流项目和选送部分本科毕业生赴美、英、德、法、日、奥地利等国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留学项目等。科研机构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基地,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9个省部级理工类科研基地和17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

西北大学承担国家“973”、“863”、“攀登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计委重大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或省部级项目437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233项,发表学术论文12101篇,出版专著692部。

据2000、2001、2002年统计,该校被SCI收录论文数在全国高校排名分别居第27位、26位、28位。中国校友会网2011、2010年中国大学nature&science论文排行榜中西北大学均为9篇,分别名列第5和第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先后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陕西省最高科技成就奖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奖励。西北大学一批科研项目获国家立项,并获得较大额度的资金资助。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获320万元专项资金资助,承担国家科技部首届科技惠民计划项目获万元资金资助,《名家四子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项目,获准资助额度18万元等。

1998至2008年,西北大学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陕西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一系列重大科研奖励,科研成果5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了12篇论文。1997年,西北大学被SCI收录的论文数只有37篇,到了2004年,这个数字就上升到了200篇。

2006年,西北大学共有327篇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

学术交流西北大学具有面向世界开展国际交流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美、英、法、德、日等20余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1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邀请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普列高津、巴丁、丘成桐、福井谦一、李约瑟、吴健雄、赵浩生、费正清、哈肯、利普斯科姆、克里夫·格兰杰、大卫·格罗斯、莫瑞斯等诺贝尔奖获得者或世界一流科学家在内的800余名国际知名学者来西北大学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0余次。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底,西北大学图书馆累计纸质藏书324万余册,电子图书277万余册,电子期刊82万余种,数据库258个,电子学位论文808万余册,音视频6万小时。现已建成了传统纸质资源与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学位论文、文摘索引、光盘、多媒体、视频等电子资源相互并存、互相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特色馆藏中尤以16万册线装古籍的收藏在西北地区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收藏范围除中国各朝代刻本、印本外,还有日本本、朝鲜本等,内容包括敦煌佛经写本、宋元明清刻本、明清抄本、稿本等,已被确认的460部善本古籍堪属馆藏珍品。已有2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本馆还有连续收藏30年以上的中外文期刊和报纸,以及种类齐全的陕西地方志和大量台湾版的地方志。

学术期刊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设有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生命科学与医药学、地球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等栏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主要反映校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社科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以“守正创新,服务科研,传播学术,有补于世”为办刊宗旨,立足国内外科学发展前沿,展示西部学术文化风采,兼顾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崇尚学术争鸣与创新求实。

所获荣誉

2015年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2年2月14日,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2022年3月,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

2022年4月,该校团委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2022年4月,被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文化传统校徽1、西北大学标志校徽代表西北大学的形象,面向世界,校徽是西北大学对外展示的图形与标志。2、标志校徽图案追求美观大方、对称,线条流畅,图形与深刻内蕴相统一,简明易识,并具有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3、西北大学标志校徽以秦汉瓦当圆形图案为总体结构,以中国传统篆字与英文相结合,国内外均可理解其深刻内涵。4、西北大学地处周秦汉唐13朝古都—西安,标志校徽以秦汉瓦当形式展现西北大学所在地的地方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示出西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高等学府。5、1902代表西北大学建校时间,说明西北大学是中国西北地区建校最早的综合性高等学府。6、外圈的英文为:西北大学·中国·西安,世界各国都可理解西北大学的地理位置与悠久的建校历史。7、以篆字书写“西北大学”校名,黑底白字,阴阳结合,彰显中国古代文化、文明与周秦汉唐的古风文韵,体现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特色,给人以深刻印象。8、此标志校徽作为西北大学永久标志校徽图案(此前西大无确定的形象校徽标志),从1992年9月确定并使用至今,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校训西北大学“公诚勤朴”之校训,诞生于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西北联合大学在城固办学的艰难时刻就淬炼出了“公诚勤朴”的校训。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黎锦熙教授曾撰文阐述了“公诚勤朴”的含义:“公诚勤朴”校风养成,盖与西北固有优良之民性风习相应。“公”以去私,用绝党争;“诚”者天地之道也,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此足以去弱,弱源于虚,诚则实亦;夫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此足以去贫,非仅治学修业宜尔也;勤以开源,朴以节流,然朴之意又不止此,乃巧诈之反也。

核心期刊招聘

一、单位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简称财经院)是以应用经济学为主的“跨学科、综合性、创新型”学术研究机构。致力于研究国家改革和发展中的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和长期性重大问题,为中央和地方提供科学化、及时化、系列化和前瞻化的研究成果。财经院拥有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和科研平台。目前设有财政研究室、税收研究室、财政审计研究室、国际经贸研究室、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服务经济与互联网发展研究室、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旅游与休闲研究室、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室、马克思主义财经科学研究室等10个研究室。设有《财贸经济》编辑部、《财经智库》编辑部、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 Review 编辑部、学术档案馆等科研辅助机构以及办公室、科研处等行政服务机构。下辖2个国家级学会——中国市场学会和中国成本研究会;拥有4个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研究中心——财税研究中心、旅游研究中心、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以及2个所级研究中心——服务经济与餐饮产业研究中心、信用研究中心。主办的刊物有《财贸经济》(月刊)、《财经智库》(双月刊)和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 Review(季刊)。二、招聘人员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2.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具有良好的学风、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廉洁自律;3.具备岗位所需专业能力;4.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适应岗位要求,保证聘期内全职在岗工作;5.英语水平较高,适应专业研究及国际交流的需要;6.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2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其中国内普通高校应届博士毕业生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7年1月1日以后出生)。7.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应届高校博士毕业生以独著或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或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出站博士后、京内户籍社会人员以独著或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及以上或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并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8.国家和我院规定的其他条件。三、招聘人员数量、岗位、人员类别及专业要求1.招聘人员数量:6名;2.招聘岗位:科研岗位4名、编辑岗位2名;3.招聘人员类别:国内普通高校应届博士毕业生、出站博士后、具有博士学位的京内户籍社会人员;4.专业:经济学(02)、管理学(12);5.专业参照目录为教育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2008更新版)》。对于所学专业接近但不在上述参考目录中的,应聘人员可与招聘单位联系,确认报名资格。四、岗位职责1.认真完成单位和部门交办的工作;2.科研岗位人员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或所级重点项目,或参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院重大、重点项目;3.科研岗位人员每年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学术论文等研究成果的发表与出版;4.编辑岗位人员按照国家和社科院期刊出版的质量要求和评估标准严格执行稿件采集、审编、上传、编校程序和制度;做好每月期刊的出版、发行工作;5.完成财经院年度考核任务和其他考核要求;

扫一扫 看视频2月28日,在贵州省赤水市石沓沓非遗馆,卢华英进行竹雕创作。今年50岁的卢华英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市的一个雕刻世家,从小开始学习雕刻技艺。20世纪90年代,卢华英来到贵州省赤水市,与竹雕结下不解情缘,她将东阳木雕技法融入赤水竹雕,雕刻出带有山水、虫鱼、花草、人物、禽兽等图案的各种工艺品,深受消费者青睐。2019年6月,赤水“竹雕工艺”被列入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将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卢华英免费培训学员,使赤水竹雕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张鹏/摄(新华社发)今年春节,“非遗过大年”成了新热词,各地纷纷举行活动,让百年非遗美味、手工艺等文化之美走进千家万户。年味儿刚散,准备好竹编画、竹编茶具和苗族传统服饰,带上履职一年来调研形成的建议,90后全国人大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昌芹准备启程,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两会”了。自从2018年第一次在全国“两会”上手捧竹编装扮的水杯走上“代表通道”,带竹编工艺品参会便成为她的习惯。时代在改变,科技迅猛发展,居民的生活习惯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民间工艺虽然凝聚了老一辈的聪明才智,但在当下或多或少遭遇了现代化的“水土不服”。如何留住传统手艺,新一代年轻“守艺人”正在用他们的新思路让老技艺焕发新活力。“创新发展才是最好的传承”杨昌芹的“看家本领”——赤水竹编工艺,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7年开始学习手艺到2012年成立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她看着越来越多的竹编手艺人重拾技艺,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 。从小热爱手工,又对竹编工艺“一见钟情”,杨昌芹放弃幼师工作,来到贵州赤水学习竹编工艺。那时候,还在坚持竹编事业的老一辈手艺人已经不多了。“他们的竹编手工艺品虽然精美,但缺乏大众认可”,销售市场慢慢变小,为了维持生计,老手艺人们不得不转行去做别的工作。跟着老手艺人学习半年多,杨昌芹很快“入了门”。为了把手艺学到极致,随后五六年时间,她一直在全国各地调研学习。基于师傅想让她传承手艺的初心,她带着新思路回到赤水。在她看来,非遗手艺是传统的,也应是现代的,“把传统手艺和新时代的生活审美衔接在一起,做出更多适合新时代生活场景的实用型产品,才会有更大的市场,才能发展传承得更好。”她在赤水举办培训班,让留守妇女能够用竹编手艺谋生。为了发挥公司年轻手艺人各自的特长,杨昌芹把传统竹编工艺进行了步骤分解,形成了“手工中的流水线”,“有人准备材料,有人进行编织,有人进行染色,等等”。在她的带领下,公司不仅创新研发出竹编水杯、茶具、瓷器和钱包、首饰等产品,还和一些设计师联合进行开发,创建了自有品牌。目前,公司拥有25个商标,已申报发明专利25项,2020年公司产值达1200多万元,产品远销国外。如今,公司的产品受到市场认可,找他们进行私人定制的订单也越来越多了。“用非遗文化引领市场,用市场养活文化”。杨昌芹喜欢随身携带和使用自己的产品,“每一类的第一款产品一定要自己使用,我就是产品。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产品,又怎能让别人相信?”在她看来,改良后的竹编产品,不仅要适合现代审美,还要保证质量,才能获得市场青睐。行业蒸蒸日上,才能吸引年轻的传承人。她清楚地记得,学习手艺多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在2018年以前,真正从事传统竹编手工行业的90后极少。”但现在,在她的公司里,学习手艺的年轻人很多。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一些老手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竹编工艺可以和现代用品相结合,但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擀毡工艺却没有那么幸运了。随着毡在人们生活中的悄然退出,老一辈的擀毡匠慢慢老去,擀毡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和杨昌芹一样,早在10年前,还在大学读书的倪玲玲被擀毡工艺吸引。她坦言,国内关于擀毡工艺的资料很少,“自学时只能从网上购买原材料,在宿舍自己琢磨,不断尝试”。2015年她到云南大理调研时发现,以前整个村落都以擀毡为生,当时仍在坚持做这个行当的却只有四五家了。后来她又陆续去过几次,擀毡老手艺人越来越少,最后剩下的两个老师傅都已经五六十岁。“传统擀毡工具很大也很重,梳理羊毛的弹弓都有10斤重,老手艺人已经做不动了”,和这些擀毡老手艺人交流,倪玲玲感受到他们的“难过、遗憾与无奈”。那一次大理之行,她找到了大理白族非遗传承人杨雄标,开始系统学习传统制毡工艺。“师傅很想把手艺传承下去”,通过师傅,她也参与了一些地区的扶贫帮困公益教学,教授当地人制毡工艺,制作现代手工艺品。不过,倪玲玲坦言,师傅这一辈手艺人的弹弓、竹席等传统工具笨重且不好操作,“从体力上就无法用最传统的方式完成制作,师傅帮我做的小弹弓也有米左右。古老的工具很难在现代社会使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也无法完美复刻传统之美”。为此,倪玲玲进行了大量资料整理,记录这些被现代“淘汰”的工具史。这几年,虽然没有将擀毡作为主业,倪玲玲在闲暇时候喜欢自己制作一些帽子、围巾、首饰等实用产品,放在寄卖店里进行售卖。“现代人们生活中很少用到毛毡类日用品,毛毡仍属于小众市场。如果真的要从事这方面生产设计,还是要认真考虑,培养团队,进行产品设计生产”。短视频“东风” 让年轻人爱上手工艺这两年,随着短视频的爆火,许多传统手工艺正在通过新途径“破圈”。老木匠制作“鲁班文具盒”、雕刻“核舟记”、制作紫砂壶……有网友留言直呼,“这才是中国的匠人”。福建莆田72岁木雕匠人卢正义是B站的一名“网红匠人”。在遇到“忘年交”95后男生史政伟之前,他已经将木雕技艺搁置很久了,每天的生活就是弹弹小曲、打打牌。几乎没有人记得,40年前他曾是当地最火的木雕匠人。在和卢正义的交流中,史政伟感受到技艺传承面临的“断层”问题,“现在很少有年轻人会去买木雕产品,也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项技艺了。卢爷爷说,以前媒人很愿意给木雕匠人做媒,现在则反了,一听是做木雕的,就很少有人愿意介绍了”。去年5月,热爱木雕且愿意“尝鲜”的卢正义和史政伟,开始用账号“卢正义的雕刻时光”记录传统木雕与二次元动漫手办的融合过程。卢正义希望,通过视频让更多年轻人重新认识并热爱传统木雕技艺。在雕刻二次元动漫人物时,他也找到了“重返27岁”的感觉。“我叫卢正义,一个年轻的手艺人,你的每一次点赞和关注,都是对中华传统手艺的传播和认可。”在B站坐拥近160万粉丝,现实生活中的“老卢”被年轻网友称作“小卢”,让史政伟感到惊喜的是,在粉丝发来的私信中,很多人表示想来学习木雕技艺,甚至有一些年轻人受视频启发,报考了雕塑相关专业。“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传统技艺,让传统技艺更加贴近年轻人生活,这是我们想做的”。这几年,北京卫视《传承者》、湖南卫视《巧手神探》、吉林卫视《高手在民间》等手作综艺秀,让传统手工艺再次走进年轻人的心中。去年10月,抖音面向全国手艺人、手艺商家推出“看见手艺”计划,助力传统手工艺被更多人看见,为手艺人创造更多收入。虽然一些传统手工艺不再是生产生活的工具,但仍是需要记录的历史瑰宝。记录与复刻传统手工艺,90后也成了新一代的“守艺人”。明朝凤冠、敦煌壁画供养人头饰、苗族头饰……“手工博主”成都女生雁鸿凭借一双巧手,用易拉罐、撑衣杆、铁丝等常见物品,还原了古代各类头饰发冠,分享的展示视频最高点击达200多万次。为了让作品还原度更高,去年年初,她找到非遗技艺“花丝镶嵌”的大师傅进行学习。“花丝镶嵌是国粹中的国粹,视频之所以能受到广泛关注,也是因为背后承载的传统文化”,去年,雁鸿的工作室注册成立,除进行一些商业广告合作外,她想把更多的国风国潮传统手工作品展现给年轻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 来源:中国青年报(来源:中国青年报)

1、投稿要对路

每个刊物都有自己的办刊方针以及刊文方向。在投稿之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首先要了解刊物的发文方向,如果刊物是社科类的sci期刊,那么你发数学、物理、生物这些就有点不太合适了。最后,在投寄时最好在信封上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

2、注意把握时机

发表就像是新闻报道,越新的选题越近的时间越容易被录用。但是学术期刊毕竟不是“日报”,就出版周期而言,滞后性太强,你投稿的时候还是一个热点,等到出刊的时候可能已经没有话题度了。

3、注意格式要规范

现在大部分都是邮箱投稿,需要形成电子版文档,建议投稿之前先观察一下刊物的排版习惯,最好能够将格式调整成刊物的标准格式。如果刊物没有提供参考格式,也一定要整理一下,最起码要美观、可读。

4、适当控制字数

笔者以为参加评选的论文字数以3000-5000字为宜,一般不要少于3000字,也不要多于7000字,根据选题只要论述清楚了就行,不必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字数多少上。

首先你需要了解的是:1.期刊不是说交钱就能发的,付费只是充分条件罢了。2.另一个论文发表的充分条件是论文写的必须过及格线。3.核心以外几乎没有免费的。有实力可以发核心,几乎都不要钱,但是核心你实力得过硬(ps非要定条标准的话,一般业内认为是研究生学历为佳)最后总结怎么在期刊上发论文:第一步,下载相关文献第二步,查重。论文发表需要10%-30%的查重率,根据具体期刊,按照要求来即可。第三步,有渠道的话可以通过渠道投稿,好处如下:1.渠道对期刊比较熟悉,知道哪些容易发表,哪些适合作者本身水平的发表2.审批快3.易通过4.安排出刊期数靠前,即出刊快没渠道的话就问下身边发过期刊的学长或者老师那既没有渠道,又没有学长或者关系好的老师怎么办?1从知网上找版面费比较贵的那种。2找知网上不收录的,只维普万方收录那种期刊。第四步,等结果就好了。最后强调一点,切勿一稿多投!!!

  • 索引序列
  • 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招聘
  • 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
  • 上海交通大学a类期刊
  • 西北大学学报期刊中心招聘
  • 核心期刊招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