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加拿大土木工程学报作者

加拿大土木工程学报作者

发布时间:

加拿大土木工程学报作者

彭磷基,1940年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番禺,加拿大国籍。香港祈福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全国政协第十、十一两届委员,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院士、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院士、加拿大注册工程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副会长,现为祈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早年毕业于香港英皇中学,于美国修读建筑本科后,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现攻读暨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三十多年来投资涉及工业、房地产、教育、酒店旅游、医疗等方面,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建成。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茅以升设计这座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桁梁桥。上层为公路桥,宽米,其中车行道宽18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8米。正桥长米,连同两端公路引桥,总长米。大桥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衔接起来,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 茅以升同志,字唐臣,江苏镇江人,生于1896年1月。1916 年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考取清华官费赴美国留学。1917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院桥梁专业,获硕士学位;1919年获卡利基—梅隆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后至1949年,曾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南京河海工科大学教授、校长,北洋大学教授,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兼教授,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长;其间,1930年至1931年任江苏水利局局长,1934年至1937年任浙江省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 (挂此职到1949年),1942年至1943年任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1943年至1949年任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1949年至1952年任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校长。1951年至1981年任铁道技术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 茅以升同志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二届至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8年起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1987年后任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 茅以升同志是中外知名的科学家、成就卓著的桥梁专家。1 919年,他在美国卡利基—梅隆理工学院的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达到了当时的世界水平,该文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他因此获得了母校康乃尔大学的“斐蒂士”研究奖章。 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钱塘江大桥,这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近代化铁路公路两用桥。该桥在工程技术上的成就增强了国人在桥梁建设方面的自信心,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程师刮目相看。50年代,在武汉和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中,茅以升同志担任由20多位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他主持这个委员会,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为这座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贡献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智慧。1959年,在首都10大建筑的建设中,茅以升同志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周恩来总理指定由茅以升同志审定设计方案并签字,承担保证人民大会堂安全的责任。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对他的尊重和信任。1978年,茅以升同志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对我国古桥建筑从技术上作了总结。他主持铁道技术研究所和铁道科学研究院长达30年之久。任职期间,他提出了“一切为科研,科研为运输”的办院方针,多次主持研究制定铁路科学研究发展规划,明确为铁路运输服务的科研重点,努力推动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使该院发展成为专业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综合性专业研究机构,为我国铁路运输生产建设提供了大量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由于茅以升同志在桥梁工程方面的卓越成就,1941年中国工程师学会授予他荣誉奖章,1947年他被公推为中国工程会会长,他还曾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解放后,他任上海市科联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名誉主席,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技术科学部副主任,1 953年起被选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从1958年开始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86年改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茅以升同志在桥梁工程领域的成就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承认。早在195 6年,他就成为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个人会员,1979年获美国卡利基—梅隆大学“卓越校友”奖章,1982年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1984年被选为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荣誉会员。 茅以升同志是著名的教育家。1920年他从美国归来后,即投身于教育事业,直到1952年,前前后后在教育界服务20余年。做过5所学校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早在19 26年,茅以升就指出中国的教育“既保留了封建的灵魂,又袭用了欧美的躯壳”,主张改革。他提出了工科教学要理论联系实践, “先习后学,边习边学”,科研、教学和生产相结合。先后发表了很多论述改革和发展我国工程教育的论文,如《教育的解放》、《新时代的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的方针与方法》等。在教学方法上,他注重启发,反对灌输,在自己的实践中摒弃了那种授受式的教学法,将学生由受体改为主体。他把中国古代的“教学相长”和西方教学思想的精华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深得学生好评。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称赞茅以升的教学法“的确是个崭新的教学上的革命,是开创了我国教育的一个先例”。新中国建立初期,他就建议开办函授大学,加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专门人才,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茅以升同志积极倡导科普教育,他把科普看作中国通向现代化的桥梁,主张科研和科普相应发展,他写了大量科学性强、文字生动的科普文章,如《桥话》、《中国石拱桥》等。还主编了《自然科学小丛书》,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科普作家。他曾任中国科普协会副主席,为组织和促进中国的科普创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特别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不辞辛苦,呕心沥血,引导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献身于祖国的科学事业

国外著名土木工程相关期刊列表(SCI/EI)国际重要学术期刊推荐表序号 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名称(SCI、EI检索源)1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2 ACI Journal of Materials3 ACI Structural Journal4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5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6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ISSN: 0008-36747 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8 Computational Mechanics9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10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ISSN: 0266-352X11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12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13 Communications in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14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15 Earthquake Spectrum16 Engineering Geology17 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18 Engineering Structures19 Geotechnique ISSN:0016-850520 Ground Engineering21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2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ISSN: 0734-743X23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ISSN: 0363-906124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2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ISSN: 1365-16092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2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2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ace Structures2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Geotechnical Structures30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ASME31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 ASCE32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ASCE33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Engineering, ASCE34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35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SCE36 Journal of Geodynamics ISSN: 0264-370737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SCE ISSN: 1019-24138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39 Journal of Steel & Composite Structures40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41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Wind and Structures42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43 Preced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Bailing and Bridge Structures44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ISSN: 0951-832045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ISSN: 0723-263246 Shock and Vibration ISSN: 1070-962247 Soils and Foundations ISSN: 0038-080648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49 Structural Engineers50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51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52 Thin-walled Structures53 The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54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55 Wind and Structure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56 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注:1.以上是否被SCI、EI检索期刊为准。2.除以上学术期刊外,学科认为是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且被SCI、EI检索,专家组可认定为国际重要学术期刊

周世军,博士,教授,1961年6月出生,甘肃甘谷人。ZHOU SHIJUN, BORN IN JUN. 1961, PH. D., PROFESSOR研究方向: 桥梁设计与施工控制理论,动态结构有限元分析仿真技术、结构非线性分析方法、箱梁理论、结构抗震。RESEARCH FIELDS: THEORY OF BRIDG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ONTROL, DYNAMIC FEM EMULATION TECHNOLOGY, NONLINEAR ANALYSIS METHODS OF STRUCTURES, THEORY OF BOX GIRDER, EARTHQUAKE RESISTANCE OF STRUCTURES职 务: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责任教授、桥梁施工控制研究所所长成 果: 在美国ASCE《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加拿大NRC《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中国《土木工程学报》、《铁道学报》、《工程力学》、《桥梁建设》等国际权威期刊、国内一、二级杂志和正式国际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36篇。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国家教委资助项目一项,主持和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20余项。学术荣誉: 现为国家教委“高等学校骨干教师”、铁道部“青年科技拨尖人才”, 甘肃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电 话:E-MAIL:

土木4区sci与土木工程学报

土木工程sci期刊排名如下:

1岩土工程学报,2建筑结构学报,3土木工程学报,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5建筑结构,6工业建筑,7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8中国给水排水,9岩土力学。

《岩土工程学报》于1979年创刊,主要刊登土力学和岩石力学领域中能代表我国理论和实践水平 的论文、报告、实录等。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等收录,被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 One)等海外文摘收录。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中国期刊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础性高科技学术期刊经费资助。

《建筑结构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0年,2010年起为月刊,大16开,112页,至2010年已出版了31卷。

宗旨在报道和交流建筑结构领域中代表我国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本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和趋势,推动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主要刊登建筑结构、抗震防振、地基基础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科学实验技术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最新进展动态,为我国建筑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服务。

CSCD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土木工程学报》杂志创办于1954,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科睿唯安发布了最新的《期刊引证报告》,给出了SCI数据库收录期刊2019年度的影响因子。经过筛选,整理出了土木工程、岩土地质

国外著名土木工程相关期刊列表(SCI/EI)国际重要学术期刊推荐表序号 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名称(SCI、EI检索源)1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2 ACI Journal of Materials3 ACI Structural Journal4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5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6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ISSN: 0008-36747 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8 Computational Mechanics9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10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ISSN: 0266-352X11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12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13 Communications in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14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15 Earthquake Spectrum16 Engineering Geology17 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18 Engineering Structures19 Geotechnique ISSN:0016-850520 Ground Engineering21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2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ISSN: 0734-743X23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ISSN: 0363-906124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2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ISSN: 1365-16092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2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2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ace Structures2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Geotechnical Structures30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ASME31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 ASCE32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ASCE33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Engineering, ASCE34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35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SCE36 Journal of Geodynamics ISSN: 0264-370737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SCE ISSN: 1019-24138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39 Journal of Steel & Composite Structures40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41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Wind and Structures42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43 Preced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Bailing and Bridge Structures44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ISSN: 0951-832045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ISSN: 0723-263246 Shock and Vibration ISSN: 1070-962247 Soils and Foundations ISSN: 0038-080648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49 Structural Engineers50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51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52 Thin-walled Structures53 The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54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55 Wind and Structure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56 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注:1.以上是否被SCI、EI检索期刊为准。2.除以上学术期刊外,学科认为是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且被SCI、EI检索,专家组可认定为国际重要学术期刊

土木工程期刊目录全专业包括:1、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现代结构理论学科2、岩土工程学科3、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4、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学科期刊名称—————种类—————专业东南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清华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湖南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天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同济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土木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西安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A——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B——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C——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D——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E——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科学通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自然科学进展——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核心期刊——全专业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核心期刊——全专业北京工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东北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西北工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CSCD——全专业浙江大学学报.理科版——CSCD——全专业北方交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中国科学基金——CSCD——全专业大连理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建筑科学——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混凝土——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爆炸与冲击——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工程力学——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振动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振动与冲击——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地震学报——CSCD——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噪声与振动控制——CSCD——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应用数学和力学——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建筑结构——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建筑结构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力学进展——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计算结构力学——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力学与实践——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应用力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固体力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实验力学——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应用数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工程勘察——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岩土工业建筑——核心期刊——结构、防灾、现代结构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CSCD——防灾自然灾害学报——CSCD——防灾灾害学——CSCD——防灾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道桥中国公路学报——CSCD、核心期刊——道桥公路——核心期刊——道桥桥梁建设——核心期刊——道桥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道桥现代隧道技术——核心期刊——道桥国外桥梁(改名为:世界桥梁)——核心期刊——道桥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核心期刊——道桥中外公路——核心期刊——道桥河海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水利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土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土力学——CSCD、核心期刊——岩土中国港湾建设——核心期刊——岩土港工技术——核心期刊——岩土长江科学院院报——核心期刊——岩土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核心期刊——岩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核心期刊——岩土岩石学报——CSCD——岩土地质力学学报——CSCD——岩土工程地质学报——CSCD——岩土西南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交通铁道工程学报——核心期刊——交通路基工程——核心期刊——交通城市规划汇刊——核心期刊——交通城市规划——核心期刊——交通中国铁道科学——CSCD——交通管理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科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世界——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中国工业经济——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技术开发——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经济——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现代化——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工业技术经济——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营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与管理研究——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施工技术——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技术——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仿真学报——CSCD——土木建管系统工程学报——CSCD——土木建管中国管理科学——CSCD——土木建管具体发表期刊要求,可以咨询我。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报

甘肃省外是二本招生,而在甘肃省内是一本招生。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兰州理工大学创办最早的院系之一。

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9年甘肃省立兰州职业工业学校的土木科,1958年随甘肃工业大学的建立更名为土木系。

到目前为止共培养中专生930名,本科生3539名,硕士研究生200余名,发展至今,学院已积蓄了厚实的办学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构建起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7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015人,硕士研究生511人,博士研究生78人。

兰州理工土木工程研究生报录比是2:1。根据查询兰州理工大学官网显示:2022年该校计算机专业共招收146人,报名的人数有300人。兰州理工土木工程大学坐落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入选高校,国家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专业是二本。兰州理工大学简称''兰理工'',坐落于甘肃省会兰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及“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设有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南大学对口支援高校。

扩展资料:

学校前身是1919年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

1965年,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和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成建制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抽调一批教师来校工作;

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院校;2003年,正式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

院系专业

截止2017年10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1个教学研究部,设有研究生院、温州研究生分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法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新能源学院(酒泉)、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个教学部(体育教学研究部),1所独立学院(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有66个本科专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州理工大学

有王秀丽、朱彦鹏、杜永峰和李慧1.朱彦鹏 结构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兰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学科责任教授,结构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深基坑支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土木水利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抗震救灾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工程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结构与抗震学术委员会委员,《基建优化》、《建筑科学》编委。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首批入选第一、二层次人员。 朱彦鹏教授,1982年甘肃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1984年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1984起在兰州理工大学任教,1987年任讲师,1993年任副教授,1997聘为教授,1999年晋升教授。1992年任建工系主任助理,1996年任建工系任系主任,2001任土木学院院长至今。 朱彦鹏教授从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土木工程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结构优化设计、黄土地基处理、黄土与湿陷性支挡结构分析与设计、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和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等,先后承担了80余项纵、横向科研课题,其中12项已通过省部级鉴定。特别在结构优化设计、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黄土边坡支挡结构分析与设计和黄土地区建筑纠偏及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等方面,完成了一批具有实用意义的横向课题,特别在湿陷黄土边坡支挡结构的分析与设计和膨胀法和诱降法建筑纠偏方面取得了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的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二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五项获省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五项成果获省教委科技进步奖,另有多项成果获得厅局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在《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土木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工业建筑》、《建筑科学》、《岩土力学》等国外杂志、国内核心期刊,国际国内会议正式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15篇被Ei索引,另有多篇论文已被Sci和Ei核心刊源录用。主编和编著《特种结构》、《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原理-学习指导书》等教材六部,参编教材一部,这些教材都已再版,在国内高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分别由高等教育和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另外编著《支挡结构设计》、《支挡结构设计计算手册》和《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模拟试题及点评》分别由高等教育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教育厅级成果奖一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1994年获得原机械工业部教书育人优秀奖,主持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获得甘肃省精品课程,2003年和2007年获得兰州理工大学教学优秀奖两次。从1992年开始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75名,博士研究生8名,毕业硕士研究生43名,博士研究生4名。 另外,任土木系主任和土木学院院长期间,建设了兰州理工大学槐园,土木工程专业于1999年和2004年两次通过建设部组织的评估,使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进入全国28个通过评估专业之一。作为结构工程学科带头人使兰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学科于1998年成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002年成为省级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于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使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杜永峰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担任兰州理工大学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学位点的学科责任教授,防震减灾研究所所长,兼任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原机械部首批“跨世纪学术骨干”,原机械部“青年科技专家”。现任国务院学位学科评议委员会函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国际学术交流评审专家,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员、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甘肃省“555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员,2007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高等教育经历:1977年参加恢复高考以来的首次高考,1978年3月~1981年12月,在甘肃工业(现兰州理工)大学读本科,81年12月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8月~1989年9月,在兰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89年10月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7年9月~2003年10月,在大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04年4月毕业获博士学位。2000年起任兰州理工大学防震减灾方向学科责任教授。 国际学术交流:1992年10月~12月在日本JICA短期研修,并获日本国建设省92年度海外学者研修报告最佳分析奖。1995年7月~8月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作短期学术交流。1995年8月、2000年12月先后两次在香港理工大学(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作短期学术交流。2001年12月至2002年11月先后在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伊利诺依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做访问学者一年。2004年7月~8月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作短期学术交流。2004年12月至2005年6月在日本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半年。2005年10月~11月在法国国家振动研究中心(National Key Lab of Vibration de France)作短期学术交流。2006年7月在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alifornia)、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校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Diego)作短期交流。2006年9月在瑞士日内瓦作短期交流。2007年9月在土耳其隔震协会作短期学术交流,并在伊斯坦布尔理工大学讲学。2008年5月~8月在意大利国家高新技术、能源与环境研究院(ENEA)做2个月访问学者。研究所已经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学术交流及合作研究关系,为青年教师做短期学术交流搭建了平台。杜永峰同志本人多次在本行业一些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或担任分会主席。 科研工作:先后承担或参与“高层建筑结构半主动智能控振技术”、“基础隔震结构随机分析及动力可靠性研究”等50多项纵、横向科研课题。其中有近20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并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四项,机械部教育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三项,国内外优秀论文奖14项。代表性的课题有2005年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半主动智能隔震结构的多因素复合最优控制及瞬时能量响应规律研究”,2007年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串联隔震体系的随机屈曲行为及其对动力可靠性的影响”和中美减震合作课题“结构半主动智能隔震最优控制新算法研究”。参与日本地震海啸国际防灾合作课题“利用智能材料的厚筏板结构的冲切损伤过程监测”。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工程结构生命全过程的可靠性研究”,并主持该课题的外延项目“基础隔震结构随机分析及可靠性”。主持完成与英国合作的课题“支护结构长期变形与稳定性监测技术研究”。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完成的“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结构的非比例阻尼特性及工程实用分析方法研究”课题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各种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60余篇。正式出版了《基础隔震结构设计及施工指南》、《Building Children’s Schools—Transforming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两部专著。 教学工作:留校任教以来,先后为博士生和研究生开设《工程抗震》、《结构减震控制基本理论》、《结构随机振动》、《地震工程学》、《结构可靠度理论》等课程,主讲本科生《弹性力学》、《结构动力学》、《结构优化设计》等课程。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60余名。1991年获得讲课竞赛校级三等奖。1993年获得校“教书育人奖”。1994年获“机械工业部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奖。1996年负责完成“工科弹性力学与结构力学教学法研究”的教学研究课题并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998年负责完成“钢筋砼框架动静力分析与抗震设计教学软件”的教学研究课题,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在1998年、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学生爱戴的老师”及校优秀教师。1999年被授予“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1999年完成“建筑工程本科生《专业外语》课程的三结合教学法”教学研究课题,于2000年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的大型教学研究课题,于2000年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999年9月~2000年9月,先后编写《结构优化设计概论》和《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两部本科生校内使用教材及本科生双语课教材《Optimum Structural Design》。2004年5月~2006年3月,编写《有控结构随机响应分析》、《结构振动控制基本理论》等两部研究生校内使用教材。2006年被推选为校教学名师。2007年参与完成的教学研究课题“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中结合工程实践的教学模式研究”,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再获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2007年被推选为甘肃省教学名师,并再获得校“三育人奖”。2008年获得甘肃省园丁奖。 技术荣誉及学术职务:1993年被推选为首批部级跨世纪学术骨干。1995年被“国际桥梁工程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总部位于瑞士)吸收为会员。1996年被推选为部级青年科技专家,同年担任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1997年起担任甘肃省地下结构学术委员会委员,1998年当选为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控制委员会理事,同年担任为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1999年被推选为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员。同年,被推选为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结构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2000年3月到2005年5月,担任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国际学术交流部秘书长。2000年被推选为国家级核心刊物《世界地震工程》第四届编委。2001年被美国《地震工程学报》聘为审稿专家。2002年被推选为甘肃省“555创新科技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员。2002年担任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IASCM,美国)中国分委员会理事。2003年被推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减震控制分会理事,并被吸收为国际计算力学协会(IACM,西班牙)会员。2004年被推选为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委员会理事,同年被推选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理事。2005年被推选为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工程抗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国际学术交流部秘书长,并被推选为国际减震学会(ASSISI,意大利)理事。2005年起担任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学科评议专家。2006年当选为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理事,并获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结构隔震技术委员会理事的提名。2007年被推选为中国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理事会理事,并当选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协会理事。2008年被推选为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委员会理事。 专业技术特长:工程结构减震控制、结构健康监测、结构随机振动及可靠度分析,结构优化设计3.李慧 学科带头人李慧教授,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兰州理工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亚洲工程电算软件中心(ACCECOMS)理事会委员、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甘肃省“千百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人员。主要致力于土木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尤其在结构的抗震防灾、优化设计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先后主持和参加了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各2项,甘肃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多项。在各种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10余名,博士研究生3名。4.王秀丽 女,博士,兰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理工大学教学名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963年9月出生于辽宁沈阳,1980年考入甘肃工业大学,1984年毕业同年就读硕士研究生,1987年毕业获结构工程硕士学位。199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0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博士研究生,师从于著名空间结构专家沈世钊教授,2004年毕业。曾多次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学术访问和交流。 王秀丽教授现为国际空间结构与薄壳结构会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国内核心期刊《空间结构》杂志编委,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555人才工程1-2层次,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钢结构委员会主任委员,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大跨度空间结构与钢结构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承担60余项科研课题,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各类科技攻关项目数十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厅局级奖励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3项,获专利授权3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2篇,专著2部,主编、参编教材6部,并负责省级精品课程《钢结构设计原理》,指导博士、硕士生60余名,获全国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部级教书育人奖,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全省先进女职工,全省妇女大会代表,在教学上兢兢业业,深受学生的好评 ,评为学生爱戴的老师,成为全省“师德建设标兵”。此外,在西部地区设计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空间结构与钢结构,如兰州中川机场航站楼大跨度立体桁架结构,甘肃省规模最大的庆阳体育馆和极具特色的海豚造型嘉峪关气象塔以及各地区的体育场馆与钢结构工程等,解决了大量的工程技术难题,为建设单位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她所负责的空间结构研究所已经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钢结构与空间结构的研究与开发中心,相关的工作极大地的推动了西部大跨空间结构与钢结构应用与发展,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土木工程学报是哪个大学

建筑工程技术类杂志:1 岩土工程学报2 建筑结构学报3 土木工程学报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 建筑结构6 工业建筑7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8 中国给水排水9 岩土力学10 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改名为:给水排水)11 施工技术12 建筑技术13 世界建筑14 建筑科学15 世界地震工程16 建筑学报17 混凝土18 工程勘察19 城市规划20 暖通空调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3 建筑机械24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5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6 新型建筑材料27 空间结构28 城市规划汇刊

全国的建筑类杂志分成三级,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级和省级,你在学习阶段建议看核心期刊和部分全国级的,其它就如楼上所说,是为凑职称用的费材。北大中文核心刊物是 1.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岩土工程学报3.建筑结构学报 4.岩土力学 5.土木工程学报 6.城市规划 7.工业建筑 8.建筑结构 9.城市规划学刊 10.中国地质学报 11.中国给水排水 12.空间结构 13.建筑材料学报 14.给水排水 15.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改名为: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16.混凝土 17.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18.世界地震工程 19.建筑学报 20.暖通空调 21.中国园林 22.建筑钢结构进展 23.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4.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6.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7.规划师 28.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9.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国际城市规划 31.建筑科学 32.施工技术 33.结构工程师这里面 31.建筑科学 和32.施工技术是我经常会看到的。

开学了到你们图片馆去找,里面有土木行业的杂志和学报,并且每月更新了的

1-3个月审稿

1.土木工程学报

《土木工程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管、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土木工程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土木工程界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报道土木工程各专业领域的发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实录,建筑...

主管主办:建设部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快捷分类:工业建筑科学与工程 工程科技II

出版发行:北京  月刊  A4

期刊刊号:1000-131X, 11-2120/TU

创刊时间:1954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2.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从2011年起正式更名为《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本刊的办刊宗旨为:刊发土木工程原创性学术论文,反映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学科研究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为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的教学、科研和...

主管主办:教育部  华中科技大学

快捷分类:工业建筑科学与工程 工程科技II

出版发行:湖北  季刊  A4

期刊刊号:2095-0985, 42-1816/TU

创刊时间:1983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3.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主要刊登资源勘查、环境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材料工程、应用化学及化工、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开辟了科技快报栏目。刊物以报道资源、环境、材料与土木工程...

主管主办: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快捷分类:教育基础科学综合 基础科学

出版发行:广西  季刊  A4

期刊刊号:1674-9057, 45-1375/N

创刊时间:1981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韩国土木工程学报

20%-25%以内通常,普通期刊的重复率需要控制在30%以内;核心期刊的重复率需要控制在20%-25%以内,有的等级比较高的出版社也会要求将论文的重复率控制在15%以内;而国家级期刊的重复率需要控制在10%以内,不过有些论文类型比较小众的也需要将论文的重复率控制在5%以内。土木工程学报杂志为专业技术性刊物。登载土木工程发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实录,发表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论文报告,包括科研、设计、施工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总结。主要栏目有:桥梁结构、建筑结构、隧道地下结构、基础工程、结构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力学及基础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道路工程、重大工程施工报道等。读者对象为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科研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

较难。土木工程学报是一个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于种类较多,难度程度为较难。该期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影响因子为。

  • 索引序列
  • 加拿大土木工程学报作者
  • 土木4区sci与土木工程学报
  •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报
  • 土木工程学报是哪个大学
  • 韩国土木工程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