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宫颈癌的几率是怎么大的。女人宫颈癌是由于受到了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从而引起的,而且是由于患者身体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引起的,而且在引发宫颈癌之前是会先出现宫颈糜烂的症状的,所以当出现宫颈糜烂的症状的时候最好是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就可以避免癌症的出现了。
子宫颈癌是因为一种病毒的感染造成子宫颈的上皮发生一种子宫颈肿瘤变的变化这种变化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时间,一般大概要五六年,甚至于更长时间。它就可以发生成为子宫颈癌。所以说这个病毒就是引起子宫颈癌的必要因素。这个病毒叫什么呢?叫人乳头瘤病毒,英文名HPV。性功能最活跃的阶段的妇女,HPV的感染率可能高到70%甚至还更高,所以宫颈癌是可以提前筛查及早控制的疾病。
女性朋友,与欧与生理上的特殊性,由于很容易翻身各种妇科疾病,妇科疾病一方面会给女性朋友带来很多的难言之痛,并且还很容易转为癌症,就那宫颈癌来说,目前女性患宫颈癌的人数呈上升趋势,那么,女性应该怎样预防宫颈癌?预防宫颈癌的方法建议。1、预防宫颈癌的方法16+18=70?你没看错,身为女人,只有读懂这个等式,你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宫颈癌,以及宫颈癌疫苗的工作原理。75%的女人会在一生中感染过HPV病毒(人乳头瘤状病毒,99%的宫颈癌与其相关),但又有90%的女人会在1-2年内依靠自身免疫系统将HPV病毒清除出体外,只有极少数的“漏网之鱼”会发展为宫颈癌,但你凭什么知道自己不是被病毒选中的那个人?宫颈癌年轻化趋势已成事实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徐丛剑教授在接受39健康网采访表示,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增加,性生活频率及性伴侣的增多,加之检测手段的进步,宫颈癌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且趋势非常明显;尤其是农村地区,更是出现了发病率与死亡率同步明显上升的现状,为宫颈癌的防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上海2010和2011年的宫颈癌发病率是万,到现在2012年上海地区的是万,几乎翻倍。宫颈癌的高峰发病年龄是35到5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之间,宫颈癌的发生率都在20%以上。这个年龄段是最年富力强的,是家庭的顶梁柱。这个年龄段家庭倒下去一个,对社会生产力是极大的破坏。而最令人担忧的是,妇科癌症尤其是宫颈癌的年轻化趋势。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每年约有15万新发宫颈癌病例,约占全球患者总数的1/3,且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目前,宫颈癌已成为中国女性第二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乳腺癌。普查HPV从源头做起为什么要查HPV?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隋龙教授表示,HPV病毒共有100余个亚型,与生殖器疣、丁丁癌、肛门癌、宫颈癌癌、女性私处癌等多个癌症都密切相关。来自美国的统计学数据表示,宫颈原位癌中,100%查出HPV病毒,宫颈癌中,90%查出HPV病毒,外阴癌该相关率在70%左右,女性私处癌近78%。因此,做好HPV筛查,直接关系到多种性病、恶性肿瘤的防治。令人担忧的是,HPV病毒的传播与性行为密切相关,尤其是无保护措施的非固定伴侣同房,然而病毒看不见摸不着,癌前病变基本没有症状,而等到女性发现血性分泌物、同房后出血等明显症状后基本都是中晚期。怎么办?只有加强筛查。为什么16+18=70?隋龙教授表示:目前,已知的HPV有100多种不同类型,其中大部分类型被视为“低风险”,与宫颈癌并无关联。但有14种HPV类型被列为“高风险”,并已经证实它们会导致几乎所有的宫颈癌。其中,以HPV16和HPV18两种病毒株风险最高,可导致约70%的宫颈癌病例。研究发现:相比没有感染HPV的女性,携带HPV16、HPV18这两种病毒株的女性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的可能性高出35倍。市面上的宫颈癌疫苗也主要针对这2个靶点而研发。8问宫颈癌专家团精彩回答指导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徐丛剑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疾病诊疗中心主任隋龙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病理科主任周先荣教授Q1宫颈癌疫苗为什么可以防宫颈癌?A:接种宫颈癌疫苗后能诱发机体产生抗体,抗体可透过血管壁,在局部上皮组织中达到较高浓度,在HPV通过粘膜上皮的细微伤口接触基底细胞前,位于上皮组织中的抗体即能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感染细胞。Q2宫颈癌疫苗什么时间打最合适?A:没有性生活的小姑娘打最好,尤其是9-14岁的幼女。若有过性生活史或已生育,需进行全面检测HPV病毒,确定为病毒阴性才打,而非某些诊所宣传的“人人都要打”。Q3HPV病毒阳性的人群能打宫颈癌疫苗吗?A:无意义。疫苗是预防性产品,对于已经癌变的人群无能为力。Q4宫颈癌有没有高危人群?A:有,性工作者及自身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普通人建议有性生活2年之后开始规律筛查,具体频率及方法视经济能力及医院条件而定。Q5漂亮女性更容易得宫颈癌?A:不正确。传统印象中漂亮女性易得宫颈癌是因为漂亮女性更易获得性伴侣,且性生活次数具备较多次数的可能性,增加了病毒感染几率,而非漂亮女性就容易患宫颈癌。Q6宫颈癌怎么查?A:25岁以下,2-3年做一次细胞学筛查,检查有无癌细胞,此时性生活频率高,感染几率大,但自身免疫系统强;25-30岁,HPV检测,代表产品如罗氏的cobas4800;30以上,细胞学联合HPV检测,既查有无癌细胞,也查有无病毒感染;若医院检测水平比较可靠,HPV筛查出来是正常的话,三年以后做第二次筛查。如果细胞学、HPV都查了,都阴性,第二轮筛查可以5年之后开始,但实际工作中因各地医院水平相差太大,建议筛查间隔取最小值。Q7巴氏涂片靠不靠谱?A:巴氏涂片技术,通过取宫颈脱落细胞,送到病理科经过复杂的工序制成玻璃片,再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用肉眼在显微镜下来观察细胞是否正常,存在很大的漏诊风险。美国ATHENA研究发现,即使巴氏涂片检测结果正常,如果HPV16、HPV18呈阳性,每10位女性中仍会有1人存在宫颈癌前病变。因此,单一的细胞学检测不足以评估女性罹患宫颈癌的风险。多达1/3的宫颈癌病例发生于接受过巴氏涂片检查且结果正常的女性。建议采取以cobas4800为代表的HPV16/18联合细胞学检测。Q8平时有什么习惯能减少宫颈癌发病率么?A:有。第一:不要熬夜,保护身体免疫力;第二:保持女性私处环境,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不洁性生活,使用洗液遵医嘱。2、预防妇科病的方法1、锻炼身体,均衡饮食,不过食含糖量高的食品。2、夫妇双方都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要注重性器官的清洁。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使用公共场所衣盆、浴池、浴巾等卫生洁具,上厕所前也应该洗手;不滥用不洁卫生纸;排便后擦拭外阴时宜从前向后擦;换洗内裤并放于通风处晾干;自己的盆具、毛巾自己专用;内裤与袜子不同盆清洗。洗澡宜用淋浴。4、人流和生育次数过多也是诱发妇科病的原因之一。因此,应避免过多的人流刮宫和生育次数。5、要定期进行妇科病普查。一般情况下,40岁以下已婚妇女每二年检查一次,40岁以上妇女每年检查一次。6、月经期、流产后30天禁止同房,容易引起盆腔感染及血倒流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甚至引起不孕等。
宫颈癌晚期也就是宫颈癌三期以上了。这个时候的宫颈癌说明已经长满盆腔,或者是超出盆腔,或者出现远处的转移,比如出现肺转移、肝转移或者是脑转,这个级别的宫颈癌治愈率是很低的。如果是宫颈磷癌是可以做放疗的,这种癌症局限于盆腔内,对于放疗效果还是很好的。治愈率能够达到20%左右,也就是五年的存活率,是非常低的,但是也有治好的。如果出现远处转移,治愈率基本上就没有。所以宫颈癌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是很高的。到了晚期一般是很难治愈的。
3 讨论 本组肝硬化患者感染发生率,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child—pugh C级患者合并感染者明显增多。院内感染总发生例次率,住院时间超过1月者发生院人感染机会明显增加,住院期间由于诊冶需要而行各种创伤性操作也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肝硬化验室患者肠道内菌群上移,而小肠段肠壁较薄,门脉压增高使肠壁淤血,淋巴流量增多,导致肠壁水肿,致使肠壁屏障被破坏〔3〕。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坏死、纤维化的同时,肝脏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亦显著受损,使来自肠腔的细菌不能被清除,易发生肠源性感染。本资料已培养检测到的细菌以条件致病菌居多,治疗选用抗菌药物最多的是甲硝唑和头孢第三代类。本组发生感染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合并感染者的病死率%。提示肝硬化合并感染是造成病情加重,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这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高胆红素血症、白蛋白明显下降及肝功能衰竭有关。而感染又常诱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使肝硬化进展为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病死率明显增高。因此,肝硬化患者住院后应抓紧时间检诊,在诊治过程中加强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作及掌握各种侵袭性操作的适应症,尽量减少医源性感染的诱因。对肝功能child—pughC级患者采取绝对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适量蛋白质(以植物蛋白为主)、丰富维生素等易消化饮食,并应细嚼慢咽,绝对戒烟酒,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病情稳定后尽早出院。发现感染征兆如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热,黄疸明显升高,顽固性腹胀、腹痛、腹泻、腹水量明显增多或利尿剂无效等,应及早作细菌培养,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支持利退黄治疗,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单单是指不生病,而且还包括以积极的态度去认真对待任何事情的精神、肉体和社会适应状态。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人体健康与疾病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摘要
由于我自己平时比较关注养身,也很注意身体健康,但对于这些了解的不多,自己想多知道一些相关方面的内容。所以这学期选了《健康与疾病》这门课,上了后觉得真的很有益,对平时生活和健康能给很多指导。
这门课是由医学院开的,来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很不错,分别给我们讲了他么自己从事的领域的相关知识。我自己对中医这方面比较感兴趣,所以就选了这个方面,写一下我上了这门课的收获。
中医这个概念来自中国传统医学,它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中医是我国最早的医疗行为,起源于手的进化,按摩是最早的医疗行为→外治法。其特点是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其理论体系属于古代的哲学范畴。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我对中医的理解:一、中医简介,主要从起源、特点、哲学基础几个方面阐述;二、阴阳五行学说,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三、藏象学说:概论、肝脏、精气血精液、体质几方面;四、病因病机主要是外因、内因等;五、中医治疗 方法 ,有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火罐;六、针灸学基础,主要有筋络、腧穴、十四经血、经外奇穴;七、四诊,即指望闻问切。
二、正文
(一)、中医简介
中医这个概念来自中国传统医学,它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具有科学、系统、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数千年沧桑巨变,现在依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乃至世界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 文化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最早的医疗行为,起源于手的进化,按摩是最早的医疗行为→外治法。其特点是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其哲学基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我国古代创立的哲学体系主要是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正是在这个朴素唯物论和辨证法的哲学思想指导下构成的理论体系,并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因此,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属于古代的哲学范畴。
(二)、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总称。阴阳五行学说自引入中国传统医学领域后,逐渐成为其解释人类生命的起源、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思想武器,并用以分析、归纳疾病的本质与类型,从而成为中医学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轴心,贯穿于中医学理论的各个方面,并通过古人的不断探索和完善,逐渐构筑成一套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本特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促进和推动着中医学的发展,因此说明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阴阳五行学说不是神秘的玄学,它是古人建立在观察事实基础上的具有科学内涵的理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以其用到的一些概念也是对立的。阴阳的属性特征具有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但其两者之间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阴阳对立制约,最终达到对立与制约的动态平衡。将中医应用于医学能帮助人医治疾病。阴阳中的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五行各有特点,均处于运动变化中。五行学说将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并以五行来说明各脏的生理特性。
(三)、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象,其涵义有二: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其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也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研究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二是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脏腑的关系。五脏包括心、肺、脾、肝、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精、气、血、津液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体质的“体”,指形体、身体,可引申为躯体和生理;“质”指特质、性质。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等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它充分体现出中医学“形神合一”的体质观。体质的形成是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密切相关。偏阳体质:是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偏阴体质:是偏于抑制、偏寒、多静等特性的体质。阴阳平和体质:是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
(四)、病因病机
病因——泛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分为外因、内因、其他因素。外因包括六淫、疠气;内因包括七情、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其他原因有痰饮、淤血。病机包括正邪盛衰、阴阳失调、气机失常,这些均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运行。
(五)、中药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火罐。中药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中草药,几乎未经加工的原生态的,这个与西药是相对的。中药可内服,外用、注射、外栓。针灸有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颅脑脊髓损伤、运动系统创伤、疼痛的功效。推拿是指在人体一定部位,运用各种不同手法和进行特定性肢体活动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六)、针灸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功能:阐释病理:发生病变时,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如心火可循经下移于小肠,而小肠有热亦可上熏于心。如足厥阴肝经抵小腹,布胁肋,故肝气郁结,常见两胁及小腹胀痛等。 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调节机能平衡,感应传导的作用。指导诊断
在临床上,可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的循行走向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如两胁痛,多是肝胆病变;前额部疼痛,多与阳明经病有关等。如肺病时可在肺俞穴出现结节或中府穴有压痛;肠痈可在阑尾穴有压痛等。治疗预防:如针灸、按摩、针刺麻醉、耳针、电针、穴位埋线、穴位结扎等治疗方法。临床可根据药物的归经,选择相应的药物。如太阳经头痛,选用羌活、蒿本等。调理经络方法预防疾病。如常灸足三里穴可强壮身体、防病;灸风门可预防感冒;常点按养老穴可美容肌肤和明目等。腧穴→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某些特殊的穴位会有特殊的意义,
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法。基本原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皮、肉、脉、筋、骨、经络与脏腑息息相关,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通联内外,因而通过审察外部征象,探求疾病的本质。
(七)、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闻诊主要从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几个方面。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 其它 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 经验 的 总结 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由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如动物的“生长壮老已” ,植物的“生长化 收藏 ”。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如:“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中医认为,元气为先天之精所化生,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由先天之肾所藏,后天脾胃来濡养,借三焦和经络流行分布并弥散全身。
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是宏观的、全面的。但是到了现代,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入,西方医学的 思维方式 和研究方法构成了对中医学的挑战。中医科分类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体”,“正骨”,“伤科”等。中医骨伤历史久,源远流长,是中华各族人民长期与损伤及筋骨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卓著的医疗成就,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健康与疾病的定义
(1) 关于健康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变化。不同时期,人们赋予健康的内涵不尽相同。健康在词典里的定义是: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这是 "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单单是指不生病,而且还包括以积极的态度去认真对待任何事情的精神、肉体和社会适应状态。由此可知,"健康"既包括体能健康也包括精神健康,即人的健康不仅是躯体的健全和不虚弱,在生理上没有疾病,在心理和精神方面保持平衡状态,还包括人对社会的良好适应,与社会和谐相处。新的健康概念把人的躯体与精神结合、个体与社会结合,是对健康的全面定义。
(2)关于疾病
对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疾病,有如健康一样,从不同角度考查可以给出不同的定义。最常应用的定义是"对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在许多情况下,这一定义是适用的,如伤寒可以表现为一定时间内体温和血中"伤寒血凝素"(抗体)的增高。但是,正常人的个体差异和生物变异很大,有时这一定义就不适用。如正常人心脏的大小有一定范围,许多疾病可以造成心脏扩大,但对于运动员来说,超过正常大小的心脏伴有心动过缓(慢至每分钟40次左右)并非病态;这种偏离正常值属于个体差异。在精神方面,智商大大超过同龄人的是天才,而不是病人。也有人从功能或适应能力来定义疾病,认为功能受损和与环境的协调能力遭到破坏才是疾病的表现,这样可以避免把正常人的个体差异和生物变异误划为疾病。缺氧时才出现症状的镰状细胞性贫血,就表现为适应能力的缺陷。对许多精神病人,特别需要考察其与环境的协调能力。但是适应功能的不良并不一定是疾病,如一个长期缺乏体力活动的脑力工作者不能适应常人能够胜任的体力活动,稍有劳累就腰酸背痛,这不一定是有病。
二、结合自身特点,总结影响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因素。
1、人体生物学因素
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有机体。在影响和制约人体健康的诸多生物学因素中,主要有遗传和心理两种因素。
(1)遗传因素
后代形成和亲代相似的多种特征称为遗传特征。遗传不仅使后代在形态、体质以至性格、智力、功能等方面和亲代相似,而且还把亲代的许多隐性或显性的疾病传给了后代。某些遗传病不仅影响个体终身,而且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对于遗传病,最重要的还是预防,如提倡科学婚姻,用法制来制止近亲结婚等。
(2 )心理因素
消极的心理因素能引起许多疾病,如心血管、高血压、肿瘤等。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是人们适应环境的良好表现。
2、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
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空气、阳光、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粮食、蔬菜、鱼肉、食盐等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
大自然在为人类提供各种营养物质的同时,也在传播着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广泛存在的有害微生物(细菌、病毒)、空气中的污染物、溶于水中的有害物质等。另外,气候的突然变化(如酷暑、严寒、气压、空气湿度异常等)也会影响人体健康。
( 2)社会环境
社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环境。人们一方面享受着社会生产的成果(例如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使人们有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社会生产的发展(例如现代工业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生活方式因素
生活方式指的是人们长期受一定的民族文化、社会经济、风俗,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的生活习惯。
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对发达国家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进行过详细的调查,认为20 世纪70年代以后,在发达国家中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已变成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死亡以及环境污染所致疾病等,而这些疾病的起因都与人们滥用酒精和药物、过度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
4、卫生保健设施因素
保健是包括对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在内的康复训练、普查疾病、促进健康、预防疾病、预防伤残以及健康 教育 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健全的社会保健制度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重要保障。
5、体育锻炼因素
人体在适宜的运动过程中,机体将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良性变化,从而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然而,运动量过大,则可能导致伤害;运动量过小,又达不到刺激体内各组织器官,从而提高生理功能的目的。因此,体育锻炼要想获得健身效果,必须注意其科学性。
三、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和六大营养素相关知识谈预防疾病
1、食物和健康与疾病预防的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出现情绪不稳定,体力不支,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此外,我在夏天的时候,很容易出汗,稍微一运动,整个人就像是洗了淋浴。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这与日常饮食及六大营养素的摄入有很大的关系。
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也都与营养饮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将引起很多疾病。所以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 措施 。
食物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从食物中吃出健康来,就要注意生活的饮食习惯。饮食的要点就是: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多吃植物性食物和新鲜蔬菜及水果,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减少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食物。饮食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有丰富的维生素以保证身体的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某些肠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饮食中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平衡。饮食的结构要合理,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人体需要42种以上的营养物质,包括各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必须微量元素和水。能构成42种以上营养物质的饮食必须由多种多样的食物来源来实现。
人在成长的不同时期合理的膳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这时期全身各部位、各器官逐渐发育成熟。所以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l)热能青少年生长发育快,活动量大,故对热能的需要量较多,平均每天需要热能大约2800卡。
(2)蛋白质青少年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成年人多,而且在质量上也比成年人要求高,每天大约需要蛋白质80~90克。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动物性蛋白,如蛋类、乳类、瘦肉类及动物肝脏。另外,还应将动物性蛋白分配到三餐中吃,不可集中在一顿饭吃,以防增加胃肠道负担。
(3)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如维生素A缺乏,会患夜盲症、干眼病;维生素B;缺乏,会患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2缺乏。会患口角炎、舌炎;维生素C缺乏,会患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则影响其骨能发育等。为此,青少年最好每天吃500克新鲜蔬菜。
(4)无机盐:青少年需要有足够的钙、磷、铁、碘等元素。钙和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材料,青少年缺少了钙和磷,骨骼发育就会出现障碍,严重时可患软骨病。铁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青少年随着身体的增长,血量逐渐增多,需要的铁也就较多,如果缺铁就容易发生贫血。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甲状腺素能促进机体代谢和神经骨骼的发育。青少年如果食碘不足,就会出现身材矮小,智力迟钝。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石,不合理的营养是疾病的温床。虽然有些疾病是由于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作用所致,但膳食结构不合理、肥胖、营养不均衡是其中特别重要的因素。我们一定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营养健康理念,真正做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
2、饮水和健康与疾病预防的关系
我不爱喝水,经常一天也喝不了一杯水,也常常以果汁、咖啡代替水,通过学习健康疾病与预防,我了解到饮水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六大营养素之一,它分布于:1、细胞内液(细胞质)2、细胞外液(血清)3、固体支柱组织(骨)。水占成人体重的比重约60%(有人说是70%,这个是不确切的),女性和男性稍微有点区别,只有50%多,因为脂肪多。温带居民每天吃流质食物2500毫升(根据季节和年龄不同可有所调整),一半来自水,一半来自食物,来自水的一半千万不要丢。
(1)水能防传染病
呼吸道是我们人体第一道防线,如果水补给少,呼吸道粘膜细胞因缺水而萎缩,分泌黏液就会减少,粘附病毒能力随之下降,细菌非常容易进入我们体内引发流感、气管炎等疾病。如患流感,须多饮水,可稀释病毒!
(2)•水能防肝癌
中国现在很重要的成就—防肝癌。其中,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肝癌,是癌症之王。肝癌患者中国占全球一半,每年发病35万人,死亡32万人,死亡率非常高,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沿海地区,都是我国肝癌高发区。肝癌与水污染关系密切。
乙肝、丙肝病毒污染水。吃入生的或未煮透的海产品能引起病毒性肝炎。水遭到污染后,富含各类营养,使水中的藻类繁殖快。其中最常见的蓝藻,带剧毒,可引发中毒性肝炎。水和食物被黄曲霉毒素(霉玉米、霉粮食中含量最高)污染,也能引发中毒性肝炎。
中毒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为肝癌危险因素。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肝癌患者?因为中国人口密度大,而且清洁程度不高,污染非常严重,所以中国是全世界肝癌最多的地方,是最危险的地方。一个月前在广州开肝癌的防治会议,提出了这些新的数据和观点。
(3)水能防心脑血管病、泌尿系统结石和关节痛
喝水不足或不主动喝水,(特别是老人)导致身体缺水,会加快脏器衰退;喝水不足,使血管内皮受损,血小板由于缺水凝聚黏度高,造成供氧不足,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堵住脑血管引起脑中风、血栓堵住心脏的冠状动脉,引起心肌梗塞。多饮水可减少此过程。有些老人的“中暑”与此有关(301医院证实)。希望我们老人家可要注意,天天早上要喝一杯水,最好是喝活性水。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人体健康与疾病论文”
血液保护是当今外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减少出血、少输血、不输血和输自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血液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种类及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血液内科疾病的护理风险存在因素,分析风险管理的研究。结果: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2例输液渗漏,2例经济纠纷,投诉率。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发生,利于患者病情改善。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风险;研究对策
【Abstract】Objective:Kind and corresponding risk discussing the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 factor manage a countermeasure。Method: Retrospect sex there exists a factor in the nursing risk analysing my 42 regular yard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 research analysing the risk administration。Result.:42 regular blood internal medicine diseases patient gets the effective nursing , 2 regular infusion leakage , 2 regular economy disputes , complaint rate 。Conclusion: Put risk administration into practice but maximal degree reduces risks happening , is good for patient state of illness improvement.
【Keyword】Blood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Study a countermeasure
医疗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导致病人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血液内科患者逐年增多,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已成为血液内科护理管理的新方向。我院血液内科自2007年开始对该科护理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护理缺陷、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分析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42例血液病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12~62岁,平均37岁。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血友病2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 其它 病种3例。
风险因素分析
主观性个人因素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 规章制度 不严,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所造成的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2]。血液科输血治疗较多,因护士个人因素输错血或输错液体等,化疗药物渗漏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护理文件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内容不符不连贯,随意涂改也易导致护理纠纷
专科知识及 经验 缺乏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各种恶性血液性疾病不能及时判断。
感染预防意识淡薄 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内感染的隐患,护理操作时未注意按先洁后污的原则,从而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纠纷。
医患沟通缺乏 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致护理纠纷或投诉
缺乏法制意识护患关系是特定人际关系,进行深静脉置管操作前未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病人,造成病人不理解、不配合;给病人导尿、灌肠时,未经病人同意暴露隐私等。
主观性病人因素 血液病病人自身心理负担较重,情绪焦虑不安,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绝望情绪。客观性疾病自身因素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与感染,生活因素相关。血液病病人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病种感染率约12%,而肿瘤化疗病人可达35%左右[3]。如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严重贫血的病人容易有眩晕、乏力等症状情况,加上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容易出现意外。血液科病人大多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此药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组织细胞及引起药物性静脉炎[4,5]。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难度,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其它因素如病房噪音 病房内用物摆放不合理
护理风险因素对应管理对策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护理记录,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享有知情同意权[6]。血液病化疗药物使用较多,要求护士掌握化疗专科知识及技术,如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机制及其护理应对方法、化疗血管的选择与化疗中的监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化疗急症的抢救等。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分析,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从细节上落实各项 措施 到位,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如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加高床栏,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保持地面干燥。
加强院内感染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2结果
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其中2例因输液渗漏经对症处理缓解,2例因经济条件原因发生医疗纠纷,经明细账目,耐心解释,联络患者当地医保机机解决费用,得到合理解决。投诉率为。
3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7]。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血液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的特点,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我科采取上述综合防范对策,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实施三年多差错事故显著减少,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患者病情,心理,身心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秋瑾,张国英,张文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1042.
[2]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658.
[3]许洪志,仲春红,叙功立,等.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3):8589.
[4]刘志霞,郭淑婷,苏齐.PDCA循环法对肿瘤病人化疗的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6768.
[5]邓本敏,黄培兮.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与输注目的对疗效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5859.
[6]孟繁荣,刘志英.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8,22(8C):22402241.
[ 7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5
【摘要】血液内科病人因为原发病及治疗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损害,分析血液内科患者急诊方法,可以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加强医院的管理。本文探讨了血液病人的内科急诊方法,为有效监管血液病感染提供相应指导。
【关键词】血液内科,内科急诊,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3-0134-01
血液内科主要治疗贫血,像血友病、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一些属于血液病范畴的并发症的处理。从目前数据来看,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血液病已经成文了一种现代病,但因为血液病发病隐匿,患者多数不能自己觉察,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体检时被发现。因此,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1血液内科概述
血液病分好多种,有的是原发的,大多数是因为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有的是继发的,某些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会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血液或骨髓成分明显改变。血液内科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已知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病原菌的出现等因素使其医院内感染率逐年升高。 同时这些感染也是造成血液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974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男性1885例,女性1090例,年龄3~79岁,其中急性白血病 685例,慢性白血病1066例,缺铁性贫血8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4例,多发性骨髓瘤94例,其他109 例。
病因构成
白血病患者75例,占到 %;血友病患者25例,占到 %;淋巴瘤患者28例,占到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50例,占到。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病例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诊断、侵入性操作、是否发生感染、感染部位、感染时间和病原菌、抗生素的使用等。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
救治方法与人员安排
血液内科急诊患者按链式并联操作流程:初步判断病情―呼吸道管理―循环管理―系统查体―采取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各项护理措施。治疗组设急救护理小组,由2名护士组成,即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各1名,责任护士一般由高年资护师担任。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抢救人员立即按流程规定站位:责任护士站在病人头位,负责呼吸道的管理,立即进行高流量吸氧,吸痰,或配合医生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除颤,心电监护,抢救全过程指导辅助护士工作,并与医生沟通,使医护抢救配合默契;辅助护士站立在病人的体侧,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立即快速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采血,留置导尿管,执行抢救医嘱,记录抢救的各项措施、药物及实施时间,病人的病情变化等。护理操作分工明确,双人同步进行。
观察指标
按照危重“急救白金10min”作为时间判断标准,要求基本生命支持在10min内完成。从患者躺在抢救床上开始到完成基本生命支持操作发挥治疗作用为止,时间以分钟计算,物品准备纳入基础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标准
病人心跳呼吸恢复、有效循环建立(在有或无药物维持下动脉收缩压≥80mmHg),转送住院无生命危险,则认为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成功。
3统计分析
数据用 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以 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血液内科主要疾病感染分布 2974 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 164 例,发生率为,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 )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率 )较高,与其它血液内科疾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不同时间血液内科医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口腔( )、胃肠 道( )、血 液 ( )、 肛 周()、泌尿道及其他部位。其中冬春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夏秋季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常见。病人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有无放化疗、抗生素的使用等均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相关,以侵袭性操作发生的感染率最高。引起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100(),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78例()。178例血液内科急诊患者中,白血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65例,死亡10例;血友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0例,死亡5例;淋巴瘤患者急诊抢救成功23例,死亡5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急诊抢救成功41例,死亡9例。合计总共急诊抢救成功149例,死亡29例,急诊抢救成功率为,死亡率。其中23例死于急诊室,6例死于住院期间。
5研究讨论
按国际疾病法(ICD)命名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造血干细胞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病则包括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其中贫血的种类也很多,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失血性贫血等。血液病并不可怕,也并非都是恶性的,某些类型的血液病只要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因此,疾病确诊以后,要及时到学术力量强,治疗经验丰富的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这是战胜血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较国内部分医院所做该科室感染率研究低,这与本院开展目标性监测,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环境清洁与消毒等工作的落实有关。综上所述,必须加强对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并做好预防措施。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用药有效指征,合理有效使用各种药物,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6结语
血液病人内科急诊时应当先进行紧急性抢救,充分保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时不仅要强调时序性,还要保障分工明确,逐一治疗。这样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晓屏,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
Results � 2 181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the infection rate of 101 cases of infection. infection rate was ,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 infection sites were 101 cases of infection times for a total of 133 cases of infection occurred. 4 cases of which three infections, 24 cases of infection of two parts, one part of the remaining 73 cases of infection. By the frequency of infection sites were as follows : 59 cases of primary peritonitis time, 15 cases of intestinal infection. 12 cases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bacteremia nine cases meeting, lung infection and pleurisy meeting of the eight cases. Biliary tract infectio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oral infection five times, four cases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 time, 3 cases of septic shock. � incidence of infection-related factors causing infection and liver function grades of Child - Section 101 cases of infection. A, B and C patients respectively 11 cases, 41 cases and 49 cases. 80 cases of non-infected group, A, B and C patients respectively 26 cases, 39 cases and 15 cases. Child-C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n-infected patien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x2=, ) is shown in Table 1. � liver function Child-grade comparison group (X2) A B C Total infected groups of 11 (20. 6) 41 () 49 () 101 non-infected group, 26 () 39 ( ) 15 () 81 Total 37 80 64 181 Note : Theoretical data for the number of brackets (T)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hospital stay time "in January. Ointment and "half of those on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s were , , . Cirrhotic patients at the hospital, "hospital occurred in Januar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hances of infection" in January (P <) in Table 2. Nosocomial infection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ngth of stay and hospital infection cases of infection "half 5 1 Ointment 3 , "January 31 nosocomial infections and 133 cases of invasive operation between infection ,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invasive operation in the first three places respectively : 25 cases of deep venous catheter infection received before the operation. 14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paracentesis, four cases Thoracentesis. � add : pathogenic bacteria has been detected in the culture of Escherichia coli bacteria are : (ascites); aeruginosa (ascites); Klebsiella foul nose (blood, phlegm, bedsore pus), fungal prima Sisha (blood jugular vein cannulation), grape skin bacteria (sputum), Candida albicans (sputum, feces throat), Rumsfeld Xidixi bacteria (sputum). Staphylococcal ears (urine). � vesting who died 29 cases of infection occurred, the mortality rate for infected persons died in 2002 two cases did not occur. mortality rate of . The remaining 72 cases were infected in pathogen detection based on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and protective, and diuretic therapy, etc., maintain a clean mouth and skin care benefit under both improved infection control discharged 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was days for the few. No infection in the other 78 cases under treatment and care are reasonable discharged improved,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was days. Mortal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n-infected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infected. (X2= ) Table 3 � infected and non-infected group compared mort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number of death cases Total number of infected cases, 29 () 72 () 101 non-infected group 2 () 78 ( ) 80 Total 31 150 181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我也有兴趣知道,不过ls的是通讯嘛,没有详细介绍的。
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每15分钟有1位女性死于宫颈癌,宫颈癌是什么?如何预防?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每15分钟有1位女性死于宫颈癌,宫颈癌是什么?如何预防? 01 世界范围内,每年有大约50万新发病例和30万妇女死亡病例。我国每年有新发病例15万左右,并呈年轻化及上升趋势。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 宫颈癌是唯一病因明确、可以早期进行预防的癌症。预防HPV感染是防治宫颈癌的主要途径。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及HPV 感染的特点 HPV 广泛存在于人群中,40%的女性在性生活开始的前两年内会感染上HPV,但是在被HPV 感染的第一年内有70%的病毒被体内的免疫系统自动清除,前两年内则有90%的病毒被清除,三年后几乎只有5%的病毒转为持续感染,进而发展为宫颈癌。在HPV 持续感染的影响下,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的整个过程可能需要10-30 年。 子宫颈癌是我国成年妇女罹患率为最高的癌症,早期发现的话差不多可以百分之百的治愈,难就难在妇女本身是不会感觉到她已患有零期的癌症,因此要靠子宫颈细胞检查。这当中最简单最容易的大众集体检查方法,是子宫颈抹片检查。但是抹片检查的信赖度不是很高,幸好一般由正常子宫颈发展为零期癌至少要七年以上,零期癌进展到侵入癌也要十年,因此在这十多年中若有问题的病人,每年都做检查,应该会找出病来,抹片检查大概在零期癌之前会分为三种报告︰(一)正常或发炎;(二)低危险群;(三)高危险群。 对于后二者报告,我们还需以阴道镜来检查有问题的地方,甚至做切片检查,其他的检查方法也有做荧光反应及切片检查。 02 宫颈癌可谓是红颜女性的杀手,李媛媛、梅艳芳等美丽的女明星都是因宫颈癌而“香消玉殒”,这个疾病也是中国 15 岁至 44 岁女性中的第二大高发癌症,每年约有 13 万新发病例。 每年, 中国的宫颈癌病例占全球的 28% 以上。在全球范围内, 平均每分钟即检查出一例新发病例,每两分钟就有一名女性死于宫颈癌。 我国每年新发宫颈癌人数约占全球 12%,根据 2014 年 WHO 世界癌症报告显示,2012 年,我国估计新增大约有 万新发宫颈癌患者,总发病率为 / 10 万人/年。虽然发病率较东亚地区及世界平均水平低,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发病人数量占了全球的 12%。 虽然绝大多数癌症都找不到具体的病因,但是幸运的是宫颈癌找到了明确的病因。持续的高危病毒感染是导致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几乎所有(>)病变中都有高危病毒感染。 HPV家族中的HPV16和18亚型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最为密切,导致了70%以上的宫颈癌、80%的肛门癌、60%的阴道癌、40%的外阴癌。HPV 45和HPV 31则分别导致了5%和10%的宫颈癌。 原来宫颈癌是一种特殊的“传染病”。是传染病就好办了,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如何预防传染病? 方法也easy,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如何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甚至宫颈癌? 一、定期检查,筛查策略如下。 2016年1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发布了子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实践指南(ACOG Practice Bulletin No. 157,;127:185-7.), 1.强调了宫颈癌筛查应在21岁开始。不管女性第一次性生活发生在几岁或有其他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小于21岁的女性不做筛查,除外HIV感染女性。年轻女性如果出现HPV感染,而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在1-2年内依靠免疫系统清除病毒而不发生瘤变。比指南建议的时间更早的进行筛查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焦虑、患病率和花费,并导致过度随诊。 岁女性应行单独细胞学检查,每3年筛查一次,不必每年行宫颈癌的筛查。30岁以下女性不必行联合检查。30-65岁女性推荐每5年行细胞学和HPV联合检查;每3年单独行细胞学检查也是可行的,不必每年筛查。 3.对于既往筛查充分阴性且没有CIN2(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级)或更高级别病变的患者,65岁以后应停止各种形式的筛查。所谓既往筛查结果充分阴性被定义为,在过去10年间,连续3次细胞学阴性,或2次联合筛查阴性,最近的一次检查在5年之内。有CIN2、CIN3(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3级)和AIS(宫颈原位腺癌)病史的女性,应该在CIN2、CIN3和AIS自然消退或妥善治疗后持续筛查20年,即使超过了65岁。 4.对于已行全子宫切除,且既往没有CIN2或更高级别病变的女性,应停止常规的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且没有任何理由重新开始。 5.有下列高危因素的女性,可能比常规筛查指南推荐的需要更频繁的筛查,这是针对平均风险的女性: 1) HIV感染女性;2)免疫缺陷女性(例如接受实体器官移植者);3) 子宫内乙烯雌酚暴露女性;4)既往因CIN2,CIN3或癌治疗女性。 联合筛查结果异常的处理: 1.联合检查中细胞学ASCUS和HPV阴性女性,CIN3的风险很低,但其风险仍略微高于联合筛查阴性女性,推荐3年内行联合筛查。 岁及以上女性,联合筛查中细胞学检查阴性HPV阳性女性,应依照下列两种途径之一进行处理: (1)12个月内重复联合筛查。如果重复的细胞学检查为ASCUS或更高级别病变,或HPV仍为阳性,应建议患者行阴道镜。否则,患者应3年内行联合筛查。 (2)立即行HPV-16和HPV-18的HPV分型检测。如果HPV-16和(或)HPV-18阳性,应直接行阴道镜检查。如果两种HPV亚型检测系阴性,应在12个月内重复联合筛查,对其结果的处理参照2012ASCCP修正的异常宫颈癌筛查结果的管理指南。 二、发现宫颈疾病,及时治疗。 HPV的致癌过程并非一步到位,而是由HPV感染——持续感染——癌前病变——癌症的时段通常十年左右,因此,只要女性有自我保健意识,定期做检查,绝大多数可以预防,或者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时治疗,未雨绸缪,将宫颈癌阻断在癌前阶段的摇篮里。 三、HPV疫苗的接种:目前认为疫苗的保护率在70-80%以上。据估计,大约在全面接种疫苗20年后才会出现宫颈癌发病率的显著下降。在这一天来临之前,宫颈癌筛查依旧是预防宫颈癌的最佳方法,且筛查建议和HPV的接种状态无关。 世界各国正在研究的HPV疫苗有目前最流行的只有三名成员,分别是: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价”代表了疫苗可预防的病毒种类。 1、二价疫苗“Cervarix” 超过70%的宫颈癌都是由HPV16和HPV18这两种病毒引起的!二价疫苗就可以预防由HPV16和HPV18型病变引起的宫颈癌。2016年7月,率先幸运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的就是二价疫苗——希瑞适。 2、四价疫苗 可以预防6、11、16、18型HPV。虽然HPV6和HPV11并不属于宫颈癌高危型HPV病毒,它们却是引起尖锐湿疣和外阴癌的“罪魁祸首”。四价疫苗“Gardasil”(佳达修)在2017年6月也进入了中国市场。 3、九价疫苗 针对HPV6、11、16、18、31、33、45、52、58九种亚型,据称能预防90%的宫颈癌!九价疫苗目前还没有获准进入中国市场。 四、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积极治疗外阴炎、阴道炎等妇科炎症。 五、健康、和谐的性生活、避免多性伴,丈夫有同样责任。 六、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已知的能够增加HPV持续感染的因素包括:吸烟、免疫系统功能抑制和HIV病毒感染)有利于保持免疫力,预防癌症和疾病。 预防宫颈癌,看似简单不?简单!执行有难度吗?需要广大热爱健康的朋友坚持。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接种疫苗、配合定期的宫颈癌的筛查,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消灭宫颈癌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03 同房出血是宫颈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宫颈癌或癌前期病变甚至也没有任何症状,这就需要进行常规的宫颈防癌筛查,使之消灭在萌芽状态。 那么,如何做好宫颈癌的筛查呢? 宫颈癌筛查三部曲,教你有效预防宫颈癌。 (一)宫颈癌筛查第一步: 1、宫颈和阴道细胞学检查: TCT(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图片技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与传统的宫颈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宫颈异常细胞的检出率。医生将采集到的细胞放入装有细胞保存液的标本瓶中送达实验室,制片过程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病理医生可以一目了然,使宫颈癌尤其是癌前病变的诊断率显著提高。 2、HPV DNA检测:HPV DNA检测是是一种基因检测方式,根据HPV的分型来预测宫颈癌发生的风险系数。目前资料证明,HPV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最主要病因, 的宫颈癌患者中可以发现HPV病毒。 3、筛查方法: (1)筛查的年龄:性生活开始后3年左右应开始进行宫颈癌筛查,一般不晚于21岁,65岁以上可终止筛查。 (2)筛查的时间间隔:1次/年。连续3次正常者,可适当延长至2-3年再进行筛查。 (二)宫颈癌筛查第二步: 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是介乎于肉眼和低倍显微镜之间的放大内窥镜,通过放大直接观察宫颈表面血管上皮的形态结构作出诊断,是一种临床诊断法。 当宫颈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时,就需做阴道镜检查以确定病变。(三)宫颈癌筛查第三步: 宫颈活组织检查:为确诊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最可靠的方法。任何肉眼可见的病灶均应作单点或多点活检,以明确诊断,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方法。 由于宫颈癌存在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能有效的杜绝宫颈癌的发生。宫颈癌预防的一个重点是要加强定期的体检,争取在早期发现肿瘤并得以治疗。早期的宫颈癌往往是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单纯凭宫颈的外观也不能发现任何的异常,必须是要通过细胞水平的检查才能了解。等到肿瘤发展到了晚期,可能会有性生活后出血、白带增多、疼痛,甚至累及周围的脏器的可能,晚期治疗肿瘤的效果相对就差得远了。
中国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很多女性都会得宫颈癌,大约有158/10万。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本
引导语:毕业论文是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目前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一、二位。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辅助化疗是宫颈癌、卵巢癌重要的治疗手段。紫杉醇作为植物类抗肿瘤药因为疗效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即刻性过敏毒性反应的后果严重,给临床护理带来风险。本文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妇科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宫颈部、卵巢癌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宫颈癌、卵巢癌患者26例,年龄25~64岁,平均39岁。宫颈癌7例,均为宫颈鳞状细胞癌,4例为术前诱导化疗,5例为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后的辅助化疗; 卵巢癌19例,为卵巢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
化疗给药方法
为预防紫杉醇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发生急性过敏反应,用药必须预处理,即化疗前12h和6h分别口服20mg,注射输注前30min,苯海拉明 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mg静滴。紫杉醇每次用量180~210mg,间隔3~4周。宫颈癌术前诱导为1周,1~2个疗程。
25例患者完成全程化疗,2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1例较严重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4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副反应,1例出现静脉给药药液渗漏,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
化疗前护理
①化疗前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和心脏病史。②用紫杉醇前必须进行预处理,是预防过敏反应的关键,护士必需严格遵医嘱按时给、苯海拉明、雷尼替丁等药物。③用药前准备好心电监护、吸氧装置、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急救药品。
心理护理
对于年轻患者或者首次化疗患者,患者难以接受病情,易产生怀疑、不愿面对现实、抑郁、恐惧心理,并认为癌症是绝症,无法医治,部分患者消极对待治疗。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国内外应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列举科学数据和成功病例除其顾虑,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化疗治疗及护理。对于复发或反复化疗患者,患者因为疗效不佳对治疗信心不足,应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密切充分的沟通,防止出现消极、悲观情绪。对所有患者要介绍药物疗效、用药途径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要体贴患者、理解患者的心情和诉求。
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紫杉醇过敏反应属于I型过敏反应,轻度I型过敏反应发生率40%,重度发生率大约为2%。80%的病例在紫杉醇用药后10 min内出现,最常见的症状为面部潮红、皮肤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性呼吸困难、脉搏加速、低血压甚至休克,后果严重,必须高度重视,为预防过敏反应,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化疗前12 h和6h分别口服20 mg,注射输注前30 min,苯海拉明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 mg静滴。②用药前备好氧气、心电监护装置,急救药品。③输注紫杉醇时,使用专用的非聚氯乙烯输液器,末端装有的过滤器,可防止紫杉醇稀释液中细小微粒进入患者体内。④输注紫杉醇80qo病例在用药IO min内出现反应,因此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输注开始的10 min内.滴速10滴/min,若无不适,可将滴速调至45滴/min。⑤运用试用量,即先静滴30 mg,30 min IAJ用完,没有反生严重过敏反应后 h点滴完全量。⑥专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化疗开始即给予心电监护,输注中每隔10mln监测1次血压、脉搏、呼吸,专人看护30 min,以后每1 h测1次,并详细记录监测情况,应严密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以及时发现过敏反应;本组有3例患者l0min内出现面部潮红、心率加快,立即暂停用药,用20 mg静脉注射、吸氧,约30 min后症状缓解,剩余药量以30滴/min用完。这些反应可能与紫杉醇注射液中所含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有关;l例患者经处理后症状不能缓解,呼吸困难停用紫杉醇方案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心性的.护理
紫杉醇的心性主要有: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房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以心动过缓最常见,发生率 30%。用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用药时给予全程心电监测,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并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防止发生严重的心性。如发现异常心电图形立即停药,请心内科医生评估心功能,给予对症处理,减轻心性反应。
预防静脉炎护理
正确的给药途径可以防止静脉炎,首先要有计划,合理选择和保护静脉血管,从远端向近端,逐渐向近心端,左右侧轮流交替;应用静脉留置针,动作轻柔,选柔软、直、有弹性的血管,保证穿刺准确成功率,防止反复穿刺造成皮下瘀斑或血肿,必要时使用颈内深静脉置管术或PICC置管术;在化疗前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确保针头在静脉中方可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输注结束后再输注等渗盐水50 -100 mg,减少药物的刺激作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药液外漏、红肿、硬结。若药液漏出血管外,及时停药,抽吸血管内药液、局部冷敷33%硫酸镁、外涂喜疗妥软膏。
骨髓抑制护理
紫杉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一般发生于化疗后8-10 d,为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主要引起白细胞下降,当白细胞低于×109/L时应给予保护性隔离,防止感染,发生败血症,每日紫外线消毒房间,居室要清洁卫生,减少探视,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要戴口罩,不接触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亲属和医护人员。血小板低于50×109/L者要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等异常,嘱患者卧床休息、慢活动、避免外伤、用软牙刷;各项护理操作轻柔,防止出血。
紫杉醇的胃肠道反应常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等,影响患者进食和正常的消化活动,频繁呕吐会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化疗开始正确评估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做好护理措施包括:①选用有效的镇吐剂;②选用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调整进食时间,避免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 -2 h进食;③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看报、做游戏或与家人聊天等;④出现呕吐时及时清除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减少不良刺激。
脱发的护理
紫杉醇脱发发生率80%,首次化疗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脱发发生的可能性,及停药后可重新长出更亮、更好的头发,让患者心理上有准备;对化疗后出现脱发的患者,鼓励其说出感受,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假发或带头巾,减少患者因形象紊乱而造成忧虑、悲伤等不良情绪。
4 小结
紫杉醇为植物类抗癌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恶性肿瘤辅助化疗。通过对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的32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在临床化疗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全面掌握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特点,化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并观察药物毒副反应, 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可以预防和减轻毒副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194国共同承诺消除宫颈癌,这将意味宫颈癌马上就可以进行治疗了,而且也会防止人们出现这种癌变的状况,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保护女性的合法权益和健康身体。
近几年来,鉴于孕妇对剖宫产和无痛分娩的特殊要求,妇产科在手术中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也更加重要。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妇产科学术论文,仅供参考!妇产科学术论文篇一 妇产科常见麻醉处理 【摘 要】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医疗技术也在逐渐提高。在现代的医疗过程中,麻醉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减轻手术中患者的痛感,而更多地被应用在了其他科室的临床治疗中。近几年来,鉴于孕妇对剖宫产和无痛分娩的特殊要求,妇产科在手术中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也更加重要。本文就以妇产科的麻醉问题为例,研究常见的麻醉处理,并 总结 对其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妇产科;麻醉 方法 ;常见处理 从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临产孕妇的身体状况均比较良好且比较年轻,理论上而言,在生产过程中不会有危险,但是临产孕妇依然属于妇产科中的高危人群。由于分娩的痛感非常强烈,因此大部分产妇都认为宫缩痛是无法忍受的。如果疼痛剧烈,就会导致产妇的心情焦虑、恐惧、紧张甚至进食量降低,最终导致胎儿有所不良反应,还有部分孕妇因为担心宫缩疼痛剧烈,要求进行剖宫产。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麻醉,那么在麻醉围术期,出现危机的情况是无法避免的,作为麻醉医生,应该充分认识麻醉,并对患者进行妥善的运用和急救[1]。 1 选择最佳方式进行麻醉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妇科手术都会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而近些年来,为了保证孕妇的腹肌或者阴道更加松弛,那么改为采用脊麻――硬膜外的联合麻醉方式,且这种麻醉方式在临床上的效果比较满意。硬膜外的麻醉方式一般采用两点穿刺进行,如下:由T12-L1之间的间隙中刺入,导管随之置入,要保证其方向为向头端;对另一点进行穿刺,其位置在L3-L4之间,置入导管时需要注意其应该向尾侧,麻醉时还需将平面保持在T6-S4之间;另外,对患者进行经阴道手术时,可以从L2-L3处进行穿刺,将平面保持在T12-S4之间即可;如果手术需要腰硬联合的麻醉方式,那么穿刺点就变为L2-L3间隙中,且控制麻醉平面于T5-S4之间。 如果患者由于身体状况无法进行椎管内麻醉或者需要根治宫颈癌扩大病症,包括体质较差的患者,都可以选用全身麻醉,随后进行手术。 2 妇产科的麻醉用药 妇产科对孕妇的麻醉与孕妇本人和胎儿都有莫大的关系,必须保证两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孕妇进行麻醉时,子宫收缩、对胎儿的副作用都需要考虑在内。 麻药的胎盘通透性 第一,麻药在进入孕妇体内后会被动扩散直至通过胎盘屏障,其通透性与麻药的扩散系数成正比。第二,大部分镇痛药和镇定剂都具有一下特性:离解度较低、分子量较低、蛋白结合率较低、脂溶性较高等,这些特性决定了麻醉剂通透性较强。第三,一般而言,肌肉松弛药剂水溶性较强,且分子量较高,所以类似这些药剂很难通透胎盘屏障。第四,如果孕妇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那么容易对胎盘的毛细血管屏障产生损伤,麻醉药物就更容易进入胎盘屏障[2]。 一般性麻醉方法 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阻滞法属于常见的麻醉方法,常用于剖宫产手术中,该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没有太大的影响,且具有一定的代偿余地。 腰部麻醉――硬膜外联合阻滞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也称CSE,该麻醉方法的优势是:麻醉效果立竿见影,患者肌肉松弛比较到位且麻醉所用药量很少,同时还能将麻醉时间延长至任意一点;该方法对硬脊膜基本没有损伤,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外流的脑脊液量,患者在术后就不会有过于明显的头痛症状。 将患者分为两组,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麻醉,比较其年龄、体重指数(BMI)等数据水平,可知第2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等项目和第1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如表1所示。 3 较常见的妇科手术麻醉处理 卵巢囊肿切除术 该手术可将硬膜外麻醉后,顺利完成手术,而如果患者肝功能损伤或者体质较差,可对其进行全麻后再进行手术。 患者如果伴有巨大的囊肿,囊肿会对腹腔器官造成挤压,如果囊肿较严重,那么膈肌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对肺部产生压迫,导致患者通气不畅;囊肿还会对静脉腔造成压迫,使得回心血量减少,并且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后,患者采取卧位或仰位时可能出现低血压综合征。同时,腔静脉压的升高也会导致硬膜外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尤其是对其进行硬膜外穿刺时,应该时刻关注出血情况,如果患者出血较多,那么应该改用 其它 方式进行麻醉。 如果患者的囊腔中含有较多的液体,应该对其进行缓慢的放液以免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同时为患者及时补充体内液体,从而保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在输液时,由于上肢静脉的进入后的循环要优于下肢静脉进入,因此一般选择上肢静脉输液,若在上述过程中,患者体内液体损失过多,那么就需要CVP进行指导,从而继续补液。 刮宫术 以往的旧式刮宫术并不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但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民的价值观也在提升,目前很多患者都提出了无痛手术的要求。那么对这些患者进行麻醉时,一般都采用静脉麻醉下行手术,如果为了使患者麻醉效果更好,就可以采用半剂氟芬合剂进行静脉注射,但是在手术中必须对患者做好监测,时刻准备人工呼吸,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或低氧血症,那么应该及时对其进行供氧抢救。 4 小结 在妇产科的常见麻醉处理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对孕妇进行手术前,禁止使用阿托品,以免产妇和胎儿的心率提高,耗氧量增多;第二,由于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功能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在对产妇进行检测时,应该更加注重凝血功能的检查;第三,麻醉前预先建立合适的静脉通道,可以及时应对术中的紧急状况;第四,在对患者的局部麻醉时,为了避免产妇脊髓附近的血管收缩,那么不应合并肾上腺素麻醉,否则在手术中还会出现低血压引起的脊髓神经缺血损伤[4]。综上所述,只有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并降低并发症率,才算是优秀的妇产科麻醉处理。 参考文献: [1] 彭科,李文静.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J].重庆医学,2013(10):21148-1150 [2] 林琴,谌永毅.PACU实施麻醉整体护理对行全麻手术的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肿瘤药学,2013(02):154-157 [3] 胡彦艳,黄爱兰.广西巴马小型猪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模型的麻醉管理 [J].广西医学,2013(03):289-291 [4] 杨旭刚.轻密度与重密度布比卡因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2):287-288 妇产科学术论文篇二 妇产科疾病的防治 【摘要】妇产科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不管更新,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引入到妇产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工作 经验 ,就几种常见的妇产科疾病的防治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3-0374-01 前言:我国妇科疾病的发病率相当高,各种严重的妇科病不仅伤害女性本人,还影响家庭和谐,关系到两代人的素质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人口的质量;另一方面,身体的难言之隐,让很多的女性朋友生活质量大大下降,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我们不仅要为广大妇女创造一个有效的治疗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她们的健康保健意识,进行深入广泛的 健康知识 教育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对妇科疾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1产前抑郁的防治 据统计,妊娠期的妇女有20%左右都患有不同程度的产前抑郁症,由此可见,做好产前抑郁的防治工作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因为患有产前抑郁的人群,不仅自身会产生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不适,还会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所以,为了使孕期妇女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分析导致女性在妊娠期出现抑郁情况的原因,并结合临床实践摸索其病情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防治 措施 。同时,还要结合目前掌握的医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可能发病的人群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纠正病人对于分娩以及各种分娩方式的不正确认识,避免妊娠期妇女在一些不正确的无医学依据的猜测和臆想中产生悲观消极情绪。另外,对于一些怀有惧怕和紧张心理的妊娠期妇女,要进行相关的医疗知识的普及,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到在现代医学水平下的妊娠和分娩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对于一些对胎儿性别存在顾虑的孕妇和家属,要从科学的角度上进行耐心的劝导,使其能够正确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各种方法对妊娠期妇女进行产前抑郁症的防治时,要充分地考虑其身心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心理干预活动,切忌给患者施压。 2 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 剖腹产手术术后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切口脂肪易出现液化现象, 脂肪液化后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手术切口部位的敷料变黄,并且有液体渗出。手术切口的脂肪出现液化现象不仅会导致切口愈合缓慢,还会影响皮下组织的恢复。切口脂肪液化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的切口部位皮肤下陷,并凝结出淡黄色脂滴。但是一般不会导致切口坏死,只会伴随肿痛和压痛的现象。在将切口渗出液取样进行检验后,发现其中的细菌呈现阴性。对于该类妇产科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对切口渗液现象,要首先检查手术切口是否存在感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感染源的入侵。然后对液化的切口部位进行挤压, 一般情况下频率为2次/d,在挤压的过程中要尽量地排尽已经液化的脂肪,并在操作后用碘伏纱布将伤口覆盖。对于切口液化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增加红外线理疗进行辅助治疗,频率同样为2 次/d。如果治疗后,切口仍然持续产生黄色渗液,就应该及时的拆除该切口处的缝线, 并用浓度为9%的生理盐水对切口部位进行彻底冲洗,再加压包扎,同时辅以消炎类抗生素进行口服。如果患者的切口渗液量较大,则应每日对切口进行换药清洁。在采用了以上方法后,切口渗液仍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就应该采用引流的方法将渗液彻底排出。 3 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的防治 所谓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就是指在患者术后出现大出血的情况下,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控制方法均无效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判断难治性大出血的标准是,患者在术后有>1500 mL 的出血量,或者阴部出血量>1000 mL。这种大量出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会危及患者的健康,还会诱发各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难治性大出血的预防和治疗,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首先,动脉结扎止血法。就是通过结扎降低患者的动脉内压,减缓体内血流速度,以达到使血流速度小于血栓形成速度的目的,从而实现血栓止血。其次,血管造影并行TAE 治疗法。就是在患者出现难治性大出血时,及时地采用血管造影方式,了解患者的出血部位以及出血原因和出血范围,再通过TAE 治疗法进行止血。TAE治疗法的具 体操 作原理就是在了解患者出血位置和范围的前提下,对出血带进行股动脉插管,从而改善术后形成的粘连现象,达到止血的效果。TAE 治疗法的最主要的应用优势就是无疼痛感,并且可以根据患者出血的情况进行多次治疗。 4 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 妇科恶性肿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妇产科疾病,严重危害了女性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并且,近些年来的统计结果表明,该疾病的发病率存在上升趋势,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力度。采用常规的手术和化疗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很多治疗上的弊端,最明显的就是患者在经受了长期的化疗和放疗后,整体健康水平明显下降,生存质量严重降低。另外,常规治疗法还会损害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危害肝功能。所以,常规治疗法虽然对于控制病情有着较好的效果,但不是妇科恶性肿瘤治疗的最佳方式。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认为采用中医联合疗法,可以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5 结语 全国妇科疾病防治工程旨在推动我国妇女健康事业的发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方针政策,降低妇科疾病发病率,让广大女性远离妇科疾病的困扰。通过健康讲座、有奖征文、免费普查、健康救助、学术交流、手术援助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女性提供专业的医疗保障服务,倡导妇科疾病科学、规范诊疗,力求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妇女健康保健知识,从而为降低我国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促进家庭幸福,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湘源.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女心理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5(10):767-768. [2] 黄瑾,顾美皎,方玲,等.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6):343-345. [3] 杨秀玉.血管性介入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1):6-7.
这将意味着宫颈癌将会一去不复返,现在已经有了HPV疫苗,已经离消除宫颈癌不远了。
中国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很多女性都会得宫颈癌,大约有158/10万。
这个无法确定,不管是多少,防止复发才是真理。像吃体恒健硒维康口嚼片,含硒麦芽、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防止复发和转移。对癌症患者促进食欲和身体恢复很有帮助
这个不一定,要看个人情况,要积极恢复,治疗
宫颈癌是否复发,要看患者诊断时分期早晚,如果为早期,能手术的,根据病理情况,手术后给予正规术后辅助治疗,一般5年以上生存率为90%以上。但需要正规随访,一般第一年内为3月随访一次,第2年3-6个月随访一次,三年以上1年随访一次。如果为晚期,放疗后复发大多数发生于2年以内。
宫颈癌护理知识 一、宫颈癌后装治疗的护理 宫颈癌是我国妇女最常见的生殖器官肿瘤,也是威胁我国妇女健康的重要疾病,而放射治疗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手段,放射治疗包括腔内后装放疗加外照射治疗。后装放疗是指先把不带放射源的治疗容器置于治疗部位,然后将放射源送入容器进行治疗,这样可以避免放置治疗容器过程中医务人员受到不必要的照射。我院采用多功能遥控微型高强度铱-192源后装机,具有电脑操作的治疗计划系统及机器控制系统,源的运动由电脑控制的步进电机执行,源可以进入18个通道进行治疗,可进行腔内放疗、管道治疗及组织间插植照射,安全性高,它有内锁、自检、模拟源、报警、紧急退源、UPS系统,使机器安全性能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得到保证。现把我院的后装治疗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996年5隆?003年12月,我们收治宫颈癌病人516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7岁,40~55岁年龄组占患病总数65%。 2、护理 治疗前的护理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于治疗病人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宫颈癌患者有较复杂的心理,恐惧、焦虑、怕痛,怕长期受病痛折磨被丈夫抛弃,甚至有的怕死,又有强烈求生的欲望,期待接受治疗后能解除或缓解症状,甚至痊愈,延长寿命,因此我们应该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向病人介绍治疗情况以及当前肿瘤事业的发展,告知其肿瘤并不可怕,许多病人通过治疗是可以痊愈的,使其放下思想包袱,并开导病人面对现实,正确对待疾病,消除病人恐惧感和焦虑的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一般护理 (1)护士应协助医生向病人及家属了解 病情及向患者告之有关注意事项,以取得理解和配合,治疗前半小时嘱病人排空大小便。(2)病理报告单,其结果落实为恶性肿瘤,是否查血常规(白细胞不低于,血小板不低于100g/L)。(3)测血压及体温,血压不得低于,体温高于℃不做宫腔放疗,高于38℃不做阴道治疗。(4)操作室的用物准备:消毒包1个,内装(弯盘1个,圆杯1个,卵圆钳1把,弯钳1把,扩阴器1个,洞巾1块,石蜡油小棉球1个,碘伏大棉球3只),另备干纱条1根,纱布、棉球及施源器探针、阴道模、胶布等。(5)上治疗车前换裤子,扶病人上床以防跌倒,取截石位,铺洞巾消毒会阴,用扩阴器充分暴露阴道和子宫。(6)协助医生进行阴道和宫颈以及穹窿的施源操作,将施源器用纱布填塞,再用胶布固定,以防脱落。如宫颈癌感染脓液多,准备3%双氧水棉球3~4个擦洗。(7)送病人至机房(治疗室),接好施源器接头,再次观察施源器是否固定好,关好门,开始治疗(注意接管时尽量拉直,以免卡源)。 治疗中的护理 (1)通过闭路电视可观察病人在治疗中的情况,以及对讲机直接与病人对话,病人如有不适,可招手或诉说难受,我们即停机进入机房纠正病人不适,出机房继续治疗。(2)治疗结束后,信号灯由红变绿,真源回贮罐,我们进入治疗室,松开连接施源器通导及接头,把病人推出治疗室。 治疗后的护理 (1)治疗毕,病人由我们从治疗室推至准备室,协助医生将施源器及敷料取出,并观察病人阴道有无渗血及纱布遗留。(2)阴道有渗血,可用纱布及碘仿填塞,并交待病人转达经管医生24h取出。(3)如无特殊,病人治疗后休息片刻,回病房继续观察,督促病人增加营养。宫颈癌的后装治疗护理必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心理护理,加强心理疏导,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二、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护理 宫颈癌根治术是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方法。尿潴留是宫颈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手术疗效,增加经济负担。为了解除患者身心痛苦,我院对109例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尿潴留综合预防措施治疗,即采用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6万U,膀胱冲洗1次/日,1:5000呋喃西林液坐浴,并配合心理护理,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001年2月至2003年1月我院共收治病人109例,年龄最大的46岁,最小的23岁,平均年龄岁,子宫颈鳞癌98例,腺癌11例,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1995年)修订的宫颈癌临床分期标准,宫颈鳞癌Ib97例,IIa10例,宫颈腺癌2例,以上患者伴子宫脱垂8例,有阴道壁膨出史10例,泌尿系感染5例。 2.尿潴留诊断标准采用FIGO1995年的子宫颈癌的诊断标准,尿潴留是指术后14天以上仍不能自行排尿或虽能自行排尿但残余尿量>100ml。 3.治疗方法宫颈癌根治术后第3天行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6万U膀胱冲洗1次/日,患者自觉膀胱区胀感时将冲洗液放出,可使膀胱内存留的血液及坏死组织随冲洗液排出。 4.坐浴尿管留置一般为7~14天,拔除后嘱病人立即用1:5000呋喃西林液进行坐浴,温度以38℃~43℃为宜,每2小时1次,每次10~20分钟,坐浴后鼓励病人自行排尿。嘱咐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ml,以利于了解排尿情况。 5.护理做好会阴部护理,每晚1:1000新洁尔灭溶液冲洗1次/晚。 做好心理护理,护士应多关心、体贴、鼓励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使其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术后平卧6小时后取半坐卧位能使膀胱渗出液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化。 结果 本组109例,拔除尿管后经过热呋喃西林溶液坐浴后能自行排尿者109例,其中101例病人排尿后查床旁B超残余尿量<100ml,8例病人残余尿量<200ml,不行留置导尿,经过反复热呋喃西林液坐浴后,排尿后测残余尿量<100ml。 讨论 宫颈癌根治术对膀胱尿道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术中出血、脱落的上皮细胞聚集在膀胱壁最低处。术后患者卧床,持续导尿,不能使这些聚集物排出体外,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经过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16万U膀胱冲洗后,使这些聚集物逐渐排出,因此术后第3天行膀胱冲洗能有效预防膀胱感染。热呋喃西林液坐浴对缓解局部感染引起的逼尿肌炎性水肿、减少尿潴留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因患者均患癌症,精神压力大,故应做好心理护理以赢得患者的信任。据我们临床观察,采用以上综合措施后,对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效果良好,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解除了病人身心痛苦,提高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放疗副作用影响的探讨 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适应范围广,各期均可应用,疗效好。宫颈癌的放射治疗以腔内照射配合体外照射的方法应用最普遍,然而放射治疗期间患者会出现放疗副作用,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为了减轻放疗副作用,确保放疗顺利进行,对100例宫颈癌放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观察对放疗副作用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02年8月~2003年10月宫颈癌放疗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门诊患者)年龄20~55岁71例,56岁以上29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0例,高中~大专32例,初中以下58例。 方法 全盆照射:2~次,总量20~25Gy/3周左右;腔内后装:5~6Gy/次,总量约30~25Gy;盆腔四野照射:2~次,宫旁总剂量20~25Gy/3周左右。 放射治疗副作用判断标准 根据WHO推荐的分级标准来判断治疗作用。 统计与处理 数据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50例患者放疗引起皮肤反应,反应较少,症状较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胃肠反应亦比对照组轻,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宫颈癌放疗期间会出现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等,本研究发现,不同的护理干预产生不同的护理效应。对照组门诊放疗患者,做完放射治疗后往往回家休息或回招待所休 息,与护士接触时间少,护士与患者很少沟通,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不能得到良好的心身护理,加上放疗副作用,更加重了患者心理压力。消极情绪可引起人体一系列生理变化,并对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现代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察组(住院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方式,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社会经济情况、家庭关系、疾病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阶段、心理状况、文化程度、接受能力施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使患者学会自我护理,减轻放疗副作用,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如:放疗期间指导患者要穿棉质宽松内裤,保持外阴的清洁干燥,放射野皮肤勿用药膏,勿用过热水擦洗放射野皮肤,给患者进行阴道冲洗时,密切观察阴道分泌物情况及出血情况,观察体温变化,若有出血或感染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抗感染或止血治疗,指导患者多进食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鼓励患者进食,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或腹泻,进食少,予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及能量,同时应用止吐药或止泻药,患者放射野皮肤有放射性皮炎,指导患者勿搔抓放射野皮肤,并予1%冰片滑石粉外涂,减轻放疗的副作用。使放疗按计划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宫颈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参考资料: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