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医学论文写作参考书籍推荐

医学论文写作参考书籍推荐

发布时间:

医学论文写作参考书籍推荐

推荐《身体使用手册》,基本把内科书科普一下,只能让非医学专业的人了解疾病的皮毛,通俗易懂,至少没有像很多养生书一样误导消费者。药理方面推荐《药理学》,虽说是专业人士的教科书,但我老妈,没有医学背景,也看得乐此不疲,至少把她用的药都了解到很深入的程度了。唯一的缺点是她自认为半个医生,不再听专业人士的意见了。这两本对于扫盲还是很有用的,但真正遇到各种症状时,还是要去医院,医学的复杂性超乎常理。

1、《药物发现——从病床到华尔街》;

如果要为这个清单上的书目做个推荐指数的话,这本书无疑是满分。虽然我没有看过…即使如此,也不阻碍这本书的满分,因为没有哪一本书能够得到它这样的肯定,几乎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全部都是推荐,所有的专业人士也都是推荐的态度。这样大范围的赞美快使得它成为了这个领域的必读书目之一了。

2、《药物史话》;

本书是以药品种类为序,因而时间的跳跃性更增强了。但是这并不妨碍任何一个想去了解药物背后有趣或者无聊故事的人们去阅读本书。本书的优点是药物史相对全面,药物发现背后的轶事侃侃而谈,不会枯燥无味。缺点就是人物重复出现,时间跳跃性强。

3、《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建立》;

本书是当代科普名著系列中的一本;本书意在讲述美国科学界的师承关系,其选择的角度是药理学界。因而这本书常作为药理学的入门科普必读书目。作者用纪实的描写手法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的药理学家的性格和故事,展示了药理学蓬勃发展以及师徒关系,并且你相当容易的被这些科学家们的工作热情所震惊。

4、《致命细菌——超级细菌的自述》;

读了本书,基本上药理书中的抗生素部分内容你已经了解了一半,剩下的仅仅只是再去深入的读读课本就可以了。不过,和药理书一样,这本书的内容也是陈旧的很。在上海,庆大霉素和链霉素已经从市场上消失,而本书却依然念念不忘的提着这两位旧情人。

5、《病者生存》;

《病者生存》是非常著名的医学科普书,在果壳的书单里和知乎的书单里是推荐书目。它讲述了我们认识疾病的误区,颠覆了一般人的想法。当然,还是那句话,现代的指南几乎也颠覆了它很多。但是有些经典的想法,永恒的闪耀在那里。

《黄帝内经》素问 《温病论》《伤寒论》 《金匮要略》 《本草纲目》 等

《众病之王——癌症传》这本书很不错,作者详细地介绍了癌症几千年来的历史,但里面专业词语稍多,如果不是对这方面特别感兴趣不推荐还有李清晨医生的《心外传奇》,介绍了人类开膛史 或者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本科教材有兴趣也可以看看

医学论文写作参考书推荐

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加以说明。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提供帮助。

篇一:参考文献

[1] 雷激,张明秋,黄承钰,白琳,何中虎. 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观察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铁生物利用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10)

[2] 邬向东,李平华,陈如圣,全炳昭,罗军荣. 牛初乳中乳铁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1(01)

[3] 高东雁. 丹参酚酸磷脂复合物及其自乳化给药系统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

[4] 雷激,张明秋,张勇,黄承钰,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面粉锌生物利用率[J]. 食品科学. 2011(01)

[5] 哈卓,赵丽丽,于晓旭,宗晓淋,毛雅元,张健,李一经,葛俊伟,乔薪瑗,唐丽杰. 重组猪乳铁蛋白N端的高效表达及抑菌活性检测[J]. 生物工程学报. 2010(04)

[6] 张明秋,王康宁,雷激,岳向峰,谢传晓,黄承钰.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铁生物强化玉米铁生物利用率[J]. 营养学报. 2009(06)

[7] 陈历俊,姜铁民编着.乳铁蛋白生物功能及基因表达[M]. 科学出版社, 2007

[8] 缪明星,袁玉国,安礼友,赵俊辉,柏亚军,郭磊,成勇. 转基因小鼠乳汁中重组人乳铁蛋白的提取与抗菌活性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9(03)

[9] 杨鹏华,倪凤娥. 常乳中牛乳铁蛋白的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10] 雷激,黄承钰,张勇,张明秋,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方法评价富铁小麦生物利用率[J]. 卫生研究. 2009(02)

[11] 胡宏伟. 国民健康公平程度测量、因素分析与保障体系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12] 崔淑霞. 长春西汀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及其固体化制剂的设计与评价[D]. 沈阳药科大学 2009

篇二:参考文献

[1] 陈晓兰,刘文,张永萍,缪艳燕,刘毅. 开设相关选修课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饮食行为影响的调查报告[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04)

[2] 蓝蕾,邱霞,刘剑英. 军队在职干部营养KAP与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 2014(06)

[3] 周海秋.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的可行性研究[D]. 吉林大学 2009

[4] 牛洁. 不同山药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鉴定[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5] 路宗志. 古代食物本草性能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6] 卢化柱,蒋淼,朱红云. 几部重要食物本草文献概述[J]. 中药与临床. 2013(05)

[7] 刘旭辉,吴承艳,金泰慜. 清代石成金《食鉴本草》考略[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

[8] 王峥,孙皎,韩维嘉,白姣姣,贺敏霞,陈丽榕,李敏.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膳食知识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上海护理. 2014(03)

[9] 宋学岐,刘海青. 黑木耳对中老年疗养员高脂血症的干预效果[J]. 实用医药杂志. 2014(05)

[10] 聂翠芳. 1661名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D]. 青岛大学 2010

[11] 张迪. 对中医院肿瘤患者食疗行为及饮食知识需求的调查结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02)

[12] 周巧玲. 西部农村养老问题及模式选择研究[D]. 兰州大学 2010

[13] 申润喜. 《太平圣惠方》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14] 朱丽瑶. 《本草品汇精要》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15] 王攀. 古代抗疲劳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16] 白克江. 古代本草中食物功效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17] 闫雪. 中医药认知度现场调查及睡眠网络调查研究[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18] 匡玉宝,梁意引,梁海东,陈榕,黄英河,李霞. 慢性荨麻疹忌食疗法与食物不耐受IgG水平的研究[J]. 现代医院. 2014(05)

[19] 夏循礼. 黄宫绣《本草求真》食物基原本草药物研究[J]. 中医研究. 2014(02)

[20] 巫朝霞,陶莉莉,陈小平,潘佩光,张晓静,林青梅. 姜醋食疗防治产后病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 2014(04)

篇三:参考文献

[1] 涂嫒茜. 历代明目类食药文献的研究与应用[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2] 王琦,朱燕波,薛禾生,李稍. 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03)

[3] 陆志平,李媛媛,魏方方,施诚.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中医专家系统[J]. 医学信息. 2004(08)

[4] 玛丽亚. 中国烹饪文化中的传统中医食疗[D]. 浙江大学 2012

[5] 田卫卫. 社区居民对传统中医营养学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6] 李婧. 基于体质调理的食疗咨询系统设计研究[D]. 中南大学 2014

[7] 任洁. 马齿苋调节血糖作用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8] 王宝丽. 中医药膳调理亚健康状态的理论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9] 卢化柱. 《随园食单》中的药物-药食同源的个案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

[10] 蔡自兴,(美)约翰·德尔金(JohnDurkin),龚涛编着.高级专家系统[M]. 科学出版社, 2005

[11] (美)CraigLarman着,姚淑珍,李虎等译.UML和模式应用[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12]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3] 曹艳辉. 古代中医外科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14] 谢晓方,姜震. 一种结合CLIPS和VC++开发专家系统的方法[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4(12)

[15] 吴海桥,刘毅,丁运亮,张祥伟.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知识库的建立[J]. 微型电脑应用. 2001(11)

[16] 石添香. 基于特征图谱技术的五种药膳质量控制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17] 刘杰. 2型糖尿病中医特色饮食管理初探[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18] 李静娴. 饮食疗法对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作用的研究[D].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

[19] 赵星星. 《医学衷中参西录》食疗思想研究[D]. 扬州大学 2013

[20] 杨连初. 从网上医疗谈中医专家系统[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9(02)

[21] 崔冬华,赵耀原. 中医儿科专家系统建造[J].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5(04)

医学的我能写。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医学类的论文去哪找资料很好找的 例如知网之类的实在不行看看海天论文发表!

万方/cnki数据库,英文的资料可以在pubmed上查

中药学论文参考书籍推荐

1《中华本草》2《中国药典》3《中医饮食营养学》4《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是打算学习中医吗?如果想系统的学习中医的话,需要从头开始,开始是《中医入门》,《中医基础理论》,这是学中医人必学的课程,其次是《中医诊断学》,不知道你想学习中医的哪个方面?是偏重针灸推拿还是中医外治还是理法方药的应用,这是各有侧重的,如果想综合了解,那还需要看《中药学》、《方剂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中医儿科》,对中医有了初步了解之后,需要多看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这些都是需要仔细研读的书,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

以下为大家推荐的药学书籍都是众人推荐的经典书籍,排名越靠前,推荐度越高,越值得大家阅读。1.临床用药速查手册 苏冠华,王朝晖主编2009-07-01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第3版) 王满恩,薛建英编著2015-04-01 化学工业出版社3.新编临床用药速查手册 (2012年新版·以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为... 苏冠华等主编2012-07-01 人民卫生出版社4.施今墨对药(第4版) 吕景山 著2010-12-01 人民军医出版社5.任之堂中药讲记 曾培杰 陈创涛2013-09-01 人民军医出版社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主编2015-09-01 人民卫生出版社7.张仲景50味药证(第3版) 黄煌 编著2008-09-01 人民卫生出版社8.中草药彩色图谱(第四版) 23年!25万册!中草药经典图谱! 徐国钧,王强 著2013-07-01 福建科技出版社9.李可经方基础有效量 孙其新2014-02-01 人民军医出版社10.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三辑)·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 张廷模 编著2010-07-01 人民卫生出版社11.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第二版) 黄煌编著2015-01-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2.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 谢子龙 著2013-04-01 湖南科技出版社13.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寻找中药重剂取效的秘诀 陈云志,刘俊主编2013-12-01 人民军医出版社14.方剂组成功用“快快”记忆法(第2版) 王满恩,赵昌编著2015-01-01 化学工业出版社15.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修订版) 朱良春,蒋熙,朱又春,朱建平 著2007-10-01 湖南科技出版社16.漫画中医.中药篇.漫画中医系列——百家讲坛、健康之路、养生堂、... 罗大伦 著2012-06-01 人民军医出版社17.中医歌诀白话解丛书·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第7版) 高学敏,白玉,王淳著2013-06-01 人民卫生出版社18.中医歌诀白话解丛书·汤头歌诀白话解(第5版) 李庆业等编著2013-06-01 人民卫生出版社19.跟师一日一得理法方药 曾培杰,陈创涛编著2014-05-01 人民军医出版社20.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二辑)·邓中甲方剂学讲稿 邓中甲著2011-08-01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论文写作书籍推荐

作为一名内科医生,不断的丰富自己,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内科医生必读的经典书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内科医生必读的书:《西塞尔内科学》

是由国际著名医学专家共同撰写的一部医学巨著。前10版由CECIL主编或参与主编,故定名为《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自1927年首版以来,它以论述严谨、系统,尤其是对病理生理学等科学原理的深刻阐述而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世界各国医学院校皆以此为教材,并被誉为“标准内科学参考书”。 专家认为:该书已成为一部求实和理智的巨著、清晰的写作、权威地论述疾病,成千上万的读者自动地视其为第一本参考书。它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实用性和参考价值,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学实践,洞悉当前医学科学发展动向,对整个内科领域有一个深刻、系统的了解。实为广大临床医生和医学院校学生、研究生必备参考书。

内科医生必读的书:《哈里森内科学》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是一部世界上高水平的经典教科书。 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每4年更新再版;由于该书的权威性以及对培养医师的重大作用,先后被译成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日文、中文等多种文字。1991年的第12版由同济医科大学的专家教授译成中文并在中国出版、发行,该书中文版在我国医学界反响很大,受到广泛认可和欢迎。

本书分上、下卷,共398章,另有一附录和索引,分15个部分全面详细阐述了人体各系统相关疾病的定义、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等,内容丰富、全面,医学知识权威、新颖;是内科医生(包括外科医生)全面深入掌握医学知识最权威的参考医学书籍。

内科医生必读的书:《中华内科学》

《中华内科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精心规划的“中华临床系列专著”中的首部大型参考书,由全国380位知名专家、教授参与编著。本书共800余万字,内容覆盖内科学的各个方面,旨在全面反映当前我国内科学的水平,并在系统叙述我国科学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同时,尽量吸收国外内科学最新理论与诊疗技术。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医学院校和各级医院及研究机构的内科医师和内科研究生,目的在于为其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内科医生必读的书:《实用内科学》

全书分上、下册,共24篇,插图近500幅。内容覆盖内科学的各个学科、专业,旨在全面反映我国内科学的水平和进展,内容新颖,资料详尽。与传统教科书相比,内容更加丰富,而和某一专科的医学专著相比,《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上下册)》则侧重于实用。50余年来几代医务工作者一直把《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上下册)》作为案头必备读本,被誉为我国最经典的内科参考书。

内科医生必读的书:《医道》

是一位著名医生积近五十年行医生涯的深厚沉淀,集思索反刍、领悟锤炼的精粹结晶,展现其从医之道、治学之道和为人之道。书中侧重医生的人文思想和哲学理念的树立,对医学、医疗、病患的认识和态度,对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解和应用,对同道、学生、团队的合作和相处等均有深刻的见地和感人的论述。作者集医学家、作家和科普作家三栖于一身,说理道白,文字讲究,不乏箴言妙句,令人耳目一新;善于“解剖”别人,也善于“解剖”自己,耐人寻味沉思。

内科医生必读的书:《疾病的隐喻》

《疾病的隐喻》一书收录了桑塔格两篇重要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及“爱滋病及其隐喻”,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诸如结核病、艾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会的演绎中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并进而转换成一种政治压迫的过程。文章最初连载于《纽约书评》(1978年),由于反响巨大,此后数年中两篇文章被多次集结成册出版,成为了社会批判的经典之作。 猜你喜欢:

1. 成功人士必看的10本书

2. 一生必读的35本智慧书

3. 10本职场励志书籍推荐

4. 学生必读经典书目

5. 30本人生必读的励志书籍推荐

6. 大学必读的十本书励志书籍

《神农本草经》、《汤头歌》《中医脉理入门》《 伤寒杂病论》《金贵要略.》《黄帝内经》《温病条辨》中医基础理论、药性四百味、汤头歌、脉诀 华陀的《青囊书》如何才能学好中医 培养造就一大批新一代中医名家,不仅是我国中医药发展战略的选择,而且也是年轻中医的成长目标。振兴中医,关键是人才。在全国仅有的万中医药人员中,年轻中医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 一、坚持终身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知识 年轻中医在校读了很多书,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要把学校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仍然需要读书,仍然需要继续学习。 1.学好基础理论:纵观历代名医的形成,都是在学好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通过拜师学习而成名的。因此,毕业之后,要重温教科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各科知识和现代化科学及西医学有关知识。 2.学好经典著作:古代的经典著作是医学发展的源头和基石,是中医学知识宝库的核心内容。因此,学中医,精读经典尤为重要。《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是古代医家的智慧结晶,也是从医者必读的典籍。由于这些著作文简理奥,只有反复阅读,才可能理解透彻,掌握其要义,才可能从“心悟”到临床有所得。同时,对后世历代名著也要进行泛览,在其泛读的基础上,可择其优而从之。 3.学好哲学:哲学是各门学科的思辨基础。中医药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内涵。如中医基础中的“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理论,中医认识疾病的“司外揣内”、“比类取象”、“由臆达语(心悟)”法,中医诊断疾病的“四诊合参”法,中医治疗疾病的“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哲学内涵。这种思维方式作为说理工具,已经融化在中医学理论中。正因为如此,才有“没有中国古代哲学就没有中医药学”的说法。所以,一代名医朱良春讲,“继承中医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造就一代名医的钥匙”。 4.学习中医医案:历代名中医的医案,是老前辈毕生从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如《名医医案》、《临证指南医案》等,思路独特,疗效卓越,各有特色。学习这些经验对年轻中医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只有精读名医医案,才可能揣摩到历代名家的临床技巧。 5.向病人学习:病人是医师实践的对象。病人对疾病的感受、对症状的演变、对治疗效果的感觉、对毒副作用的体会等,都是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所以,每一位中医师都要关心病人。在尊重病人的实践活动中得出新体会,解决新问题。带着临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再去读书,才能得到更大的收获,成长更快。 6.学习边缘学科知识:包括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两个方面。如中医史学、中医心理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心身医学、环境医学、中西医比较学、医学方法学、医学哲学、医学文化学、医学生态学、计算机、医学统计学等。泛览以上知识,可以拓宽医者的视野,激活医者的思路。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互吸所长,互补所短。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技能或渗透、或交叉、或融合,这些方法是年轻中医创新思路的源泉。 7.更新知识:年轻中医除了不断积累知识外,还应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知识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看最新出版的专著,因为图书是系统、全面、成熟的知识;二是读原始论文期刊、核心期刊,因为科技期刊是新知识的来源;三是要参加学术会议,因为参加学术会议和阅读会议资料是走向学科前沿的重要途径。 8.学习如何利用医学参考资料:医学参考资源有词典、术语、百科全书、年鉴、国内外医学文献、会议文献等。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从浩瀚的文献中获取有用的东西,了解需要的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 9.学习医学文献的写作和作学术报告的技巧:学习医学文献的写作利于写出优秀的科技论文,学习作学术报告的技巧利于进行学术讲座和科普宣传,利于带徒和讲课。因为,吸收知识是为了创造知识,学术交流是吸收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纽带。一个年轻医生只有掌握了学术交流的方法,才能进入医学知识的大循环。 总之,作为一名中医,在当今知识社会里必须持之以恒地终身学习。只有把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过程扩展到一生,才可能有所成就,在学习中创造,在扩展中加深。 二、坚持终身实践——练就扎实的基本技能,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学生大学毕业之后进入社会,成长为一名独立工作的医生,要有一个实践的过程。这一成长过程就是提高实践工作能力的过程,成为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1.拜名师:中医学自古以来,多是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授。因为,中医学的许多实践技能不是全然规范化可以照本宣读的“技术”,而是高度个体化、灵活性很强的“技艺”。因为,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直觉体悟、取象比类,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这种思维方式就无法进行。所以,师承是年轻中医师成长过程最重要的一环。首先要找名师。我们要谦虚请教,勤奋学习,坚持临证抄方,有疑必问,有闻必录,认真分析体悟老师的辨证思路和用药特色,往往能举一反三,得到真传。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的尚品洁医师说得好,年轻中医要放下科班出身的架子,虚心向本地区、本单位威望高的老中医学习临床经验,哪怕是一技之长也好,积少成多,终成大器。拜名师不一定只拜一位名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拜名师是我们成才的一种理想选择。因为多拜名师,可多有收获,可多得真传。清代名医叶天士先后拜师达十七人之多,现代名医陈可冀院士,先后拜冉雪峰、赵锡武、岳美中等名家为师。当然,拜师要与自己所学专业方向一致。纵观历史,不论是古代名医,还是现代名医,只有多拜名师,方可能汇各家之长,才可能成为中医大家。 2.接受正规的住院医师培养:医学生毕业之后,最好能在一个正规的教学医院接受几年有计划的住院医师培养,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从事医疗实践。一般而言,正规的教学医院,有丰富的图书资料,有较为先进的设备,更主要的是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以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和经验。在这样的环境里锻炼几年,实践几年,肯定能在实践中强化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能基本掌握临床诊疗程序和技术操作方法,就能学习一套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经验,就能在观察、思考、推理、判断方面养成严谨求实的作风,就能使自己逐渐成熟,尽快步入成才的道路。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纯中医只可坐门诊,不能管住院病人的弊端。 3.接受专科专病培训,进行专科专病研究:名医的最重要的指标是临床疗效,但临床疗效必须体现在治疗某一种或某一类疾病的独特经验上。所以,选择好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接受专科专病培训,终身坚持专项或专病的研究和实践,是成为中医大家的必经之路。 接受专科专病培训,可以到国家中医研究院或省级中医医院的国家重点专科进行培训或进修,选择的医院在本专业领域内一定要有权威,治疗上一定要有优势与特色。 总之,一切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来自实践,必须把实践放在第一位,离开了实践,就不能真正懂得前人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更不能掌握知识为自己所用。 三、坚持思考与总结——在继承与创新中引领学科发展 知识很重要,但只有在实践和思考中才能总结出来,方可转化为才能。因为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需要在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中有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这就是坚持终身思考与总结的意义。 1.培养思考能力:思考是一种有目的的脑力劳动,是从感性认识努力向理性认识提高的过程,是从事物的现象去探讨本质的一种基本功。一个好的医生必须善于思考,学会思考,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 医生服务的对象是人,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莫过于人,人不但是生物有机体,而且有社会性,是有思维和心理活动的。一个具体病人所提供的信息常常是零散的、复杂的、甚至是矛盾的。这就需要医生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这就需要思考,面对一个病人或一个具体医疗问题,医生要思考的范围是很宽的,除了疾病本身所涉及的问题外,还要考虑到病人的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状态等等,这些与诊断和处置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只有进行全面周密和认真的思考,才可能理解贯串于整个疾病、整个病人的有内在联系的东西,从而得出正确的概念和判断,提出科学的而切合实际的处理办法,付诸临床实践。医生要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判断及处理办法是否正确,从而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才能。 这个实践、思考和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就是医生不断体会病人疾苦,提高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的过程,也就是医生成长必经的过程。 2.培养总结能力和科研能力:一个年轻医生,要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跟上本学科发展并力争走在其前列,就需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进行临床科学研究。就需要经常追踪本专业在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成果、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同时把自己在实践中和科学研究中的成果、经验,写成文章发表或作学术报告交流。 3.著书立说,引领学科发展:名医的标准,除了临床疗效高之外,还应该对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继承与创新有推动和促进作用。不论是创新的理论,还是创新的实践,都应体现在建立一个新的学科、建立一种新的学说的基础上。因此,年轻中医应当在搞好临床、教学、科研的同时,不断地升华其研究成果,及时捕捉学科发展动向,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整理医案,观察病例,撰写文章,著书立说。只有如此,才能将自己的学术特色传播出去,达到引领本学科发展的目的。 总之,一代名中医的成长历程,是一个漫长历练的过程。除了以上谈到的三个方面之外,还要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更主要的是坚持终身学习,终身实践,终身思考与总结,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名中医。

我们的题目是老师给的啊??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医学论文写作推荐书籍

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 ——叶圣陶学习写作第一本要读的书莫属《文心》了。这本书的作者是教育家叶圣陶和夏丐尊,全书采用讲故事的写作方式来传授语文知识,既有情节,又有人物对话,幽默有趣,简直想回到小学重新开始学语文了。书中涵盖修辞、语法、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学史等诸多文学知识,32个小故事贯穿始末,一边看故事一边学习文学基础,作为写作入门书再好不过了《作文三书》包括《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文学种籽》,作者王鼎钧被誉为“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作文七巧》讲的是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演绎、综合7种写作技巧,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作者解释这些技巧的巧妙,绝对不同于生冷的理论概述。读《作文十九问》你可以化身书里这个勤学好问的学生,把作者当成老师,不断向老师请教写作疑惑,你会在不知不觉中,登上一个写作高台,发现触目都是可写的人物、事件、风景,不再为没有材料、不会表达而苦恼。怎样把生活转化成文章呢?怎样以提高文学的方式提高人生呢?《文学种籽》告诉你每个人都有文学潜能,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烦闷的事,可以选择用文字发泄情绪,在无意识中,境界就不同了。

阿图·葛文德何许人也?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受到金融大鳄查理•芒格大力褒奖的医学工作者。 《时代周刊》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 阿图·葛文德这三本书:《医生的修炼》、《医生的精进》、《死亡的告别》讲述了医生在不完美中探索行医真相、从仁心仁术到寻求卓越的艰难之路、衰老与死亡背后的人生常识。 正如王一方老师所说,阿图·葛文德的书折射的是他的生命之思与医学之悟。 这是讲述阿图·葛文德亲身行医经历的书,8年的外科训练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医疗技术的提升,最重要的是他对医学的反思,每一名医生都希望医疗过程能够胸有成竹、井井有条,治疗效果显著改善。然而,有时候,事实反而呈现出无解的答案。 全书十四个故事,分别围绕孰能无过、难解之谜、世事难料三个章节来展开叙述。 当简单科学遇到复杂个体,医生们该怎么办? 第一个故事讲述的是我第一次为病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我忐忑不安,尽管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仔细观摩上级医生手术、准备手术器械、上级医生在旁指导,然而手术过程中仍然发生了数个小状况,最后我在上级医生的帮助下完成了手术,在紧张不安中等到了X光片的结果:没有戳伤肺,管子放对了位置。在为第三个病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时,他是一位体重超过140公斤的大胖子,出乎意料,我做的很顺利,得到了上级医生的夸奖。 多做,连续不断的做--熟能生巧,是训练一名手忙脚乱的外科医生成为经验丰富医生的必由之路。 在“难解之谜”章节中,一个小故事是关于孕吐30周的安娜坚持不做人工流产的经历。 怀孕8周的安娜开始剧烈呕吐,不管用什么方法也不能停止呕吐,为此,她告别了工作,母亲专门照顾她,她辗转在各家医院、数个医生之间治疗呕吐,效果甚微。医生们对于她的状况十分苦恼,甚至有医生建议她看精神科医生。 医生们束手无策,百思不能其解。有人建议安娜做人工流产终止妊娠,可是安娜完全不考虑,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每天能够听到子宫里两个小小心脏的跳动,痛苦就变得不那么难熬。 八个月后,安娜生下了两个小宝宝,母子平安,呕吐也离开了安娜。 对有些病人来说,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痛苦,或者接受我们无法控制痛苦的现实,尽管药物没有作用,医生还是可以帮助病人。 19年间,一位女人生了十个孩子,但每一个都夭折了,一个死在腹中,一个先天不足,另外8个好好地在婴儿床里也死亡了。当时诊断为婴儿猝死综合征。 一个家庭连续出现8个死因不明的婴儿死亡,似乎看上去不可思议,30年过去,一位女检察官控告玛莎--十个死亡孩子的母亲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从资料来看,医生并没有找到婴儿被谋杀的证据。只是每个婴儿的死亡现场都有玛莎在场,因此她有很大嫌疑。 最后,玛莎承认自己闷死了4个孩子,其他的记不起来了。 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有时候并不来源于科学,而是当事人亲口所述事实真相。 正如阿图·葛文德所说,有时候,我们将医学看得过于完美,其实,它并没有那么神奇。阿图·葛文德总能让病房里的真实故事在我们眼前上演,《医生的精进》也不例外。作者坦然揭示洗手、医疗官司、性骚扰、注射死刑等其他人看来禁忌的题材,以“医生”的身份进行自省,字里行间看见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的反思,医生的精进之路也在这样的反思中徐徐展开。 美国的战地医生一直默默地努力做一些事情:从护目镜、防弹衣、前线外科手术小组,直到战场医疗新体系的形成。 这种新体系的形成,彻底改变了战争中美国士兵的阵亡人数。 伤员一旦被送来,外科手术小组就实施标准的进展性生命维持规程,他们为伤员提供短时间的手术治疗,以及不超过6小时的术后重症监护,重点在控制损害而不是最终修复上。伤员被转运到野地站支援医院,在这一级,治疗的目的也不一定是最终修复,伤员在这里停留的时间为3天。需要更长时间实现救治目标的伤员会被转到所谓第四级医院,预计需要接受30天以上治疗的伤员会被运送回国。 2006年末,医疗团队能够挽救90%前线伤员生命。 专心致志从实践中总结科学,不坐等新发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表现出英雄主义的个人牺牲精神,这就是美国战地医生成功秘诀。 里德是一位皮肤科医生,因对一名病人黑色瘤的诊疗过程受到了起诉。医疗事故官司是每个医生感到最恐惧、最痛恨、最为无奈、但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但是,诉讼的漫长,却同时将医患双方置于痛苦的对立局面,患者很少得到实质性帮助,医生也身心俱疲。 作者尝试性提出一种方案:仿效疫苗赔偿体系,成立基金会,依照专家小组提出的疫苗副作用伤害种类,符合其中一项症状的由基金会提出赔偿,患者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 探讨由于医生的过失造成病人损伤的有效赔偿体系,是医生和病人的共同愿望,毕竟,这是医疗救治中高度关注点。 印度是一个医疗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医疗系统缺钱、缺人、缺药。1000张床位的医院,却没有胸腔引流管,没有脉冲式血氧仪、没有心电监护! 在这里,外科医生不能控制的因素太多:排队等候的患者、贫困、物资缺乏,等等。但是,对于自己能控制的东西,他们会不断改进。 每天,他们会抽出15-30分钟时间去当地咖啡馆喝上一杯奶茶,交流当天的病例,讨论采取哪些方法,具体怎么做到。 短暂的会唔谈话,使得医生们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坚持持续提升技术。 就在这里,一名印度外科医生发明了一种方法:腹腔镜修补穿孔性溃疡,手术切口只有厘米宽,平均费时45分钟。 尽管身处印度一个整日尘土飞扬的偏远小镇,这名外科医生和他的方法却在全世界的溃疡外科医生中名列前茅。 每一个医学成就的起步都异常地简单,最重要的是医生发现问题的意愿和修正问题的决心。 在这里,独立于现实困境之外,尝试带来了奇迹,意愿成就了硕果。 理性看待现实中种种困境,依据现有条件,尝试性地探索细节改变,逐步扩大成果,这就是医生们的精进之路。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这样评价这本书:在于癌细胞交手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未知生,焉知死”。作为一名医生,阿图·葛文德关注的是医疗的局限以及人的尊严。他从医者的角度思考,对病人及其陪伴者来说,人生最后阶段真正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作为凡人,我们都将面对人生的终点。《最好的告别》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在本书中,作者还是运用故事的方式,从衰老带给人们生活的种种变化、养老机构的各种变迁、努力救治与放弃治疗的抉择、如何在生命的终点上谋求共识上将以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引导思考在面临衰老与死亡时,医生应该如何帮助自己、亲人、病人告别。 养老与临终两大问题,在作者的笔下,透过一个个案例,展现在读者面前。 87岁的菲利克斯是全美老年病学带头人,到头来,他也要面临自己研究了一辈子的问题。 菲利克斯60岁发生过一次中风,79岁时候差点心脏停搏。即便如此,他还是能继续工作,到了82岁时,他却不得不退休了,问题不在于他的健康,而是他妻子的健康。70岁的时候,视网膜病变使得她不得不停止工作,10年后,她几乎完全失明。他们搬到退休社区,这里距离儿子更近一些,他们所在的是独立社区,服务包括做家务、换洗被子及提供晚餐。 但是,衰老带来的是一系列的丧失,虽然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比如妻子的双耳差点失聪、菲利克斯偶尔的抑郁等等。但是妻子的跌倒导致骨折使得她被迫搬入了拥有24小时护理的疗养区。 在疗养区,护理人员的照顾并没有让菲利克斯和妻子安心,最后,他将其带回了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安宁地住在家里,享受着他们的漫长爱情的温暖,而不是作为一个身体和头脑不能自主的病人住在疗养区,接受她并不喜欢的照护。 在对美国养老院普遍调研的基础上,作者特地提到了厌倦感、孤独感和无助感是疗养院的三大瘟疫。而一个养老院的创新举措“两条狗、四只猫、100只鸟”带来的对老人心灵的滋养故事,形象描述了医生不能仅仅关注修复健康,对心灵的有效滋养能有效降低疗养院的死亡率。 老人需要的,是一个能独立的生活空间、一个带来心灵慰藉的陪伴,一个依照其自立生活能力给予的分级照护,也许,这就是未来疗养院探索方向。 当生命垂危时,大限之日姗姗来临时,我们怎么办? 作者以个人作为病人家属的亲身经历,通过讲述父亲在面临无法治愈的疾病时家人共同走过的人生历程,亲自见证了“把今天过到最好,而不是为了未来牺牲现在”的做法效果。 作者提到了生前预嘱(病人自己决定做何种治疗)、临终治疗(姑息治疗和善终护理)、艰难谈话(死亡告别)三种方式对于临终病人的益处--这样的临终、死亡方式值得期待。 最好的告别是安宁,离去的人心境安宁,留下的人心境安宁。 愿阿图·葛文德能促进我们对医学的反思,陪伴我们走过不确定性的前提(资源配置缺失)与对完美结局(无缺陷)希冀之间的困惑。以友善共情的人文关怀去陪伴病人及其家属。 对生命的思考,会更加顿悟医学的局限性与可能性。

参考文献书籍引用格式为:

作者.书籍名称[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

如:郑刚.生物医学光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383.

如果是合著,即有多名作者,其作者的书写格式与期刊多名作者的书写格式相同。

参考文献一般包括: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以上内容参考: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 索引序列
  • 医学论文写作参考书籍推荐
  • 医学论文写作参考书推荐
  • 中药学论文参考书籍推荐
  • 医学论文写作书籍推荐
  • 医学论文写作推荐书籍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