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新冠预后循证医学论文范文

新冠预后循证医学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新冠预后循证医学论文范文

抗击疫情正当时,随着确诊的病例数越来越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点越来越为人所知,其中,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往往预后较差,除此之外,有观点认为,肥胖者相对而言预后也相对差,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原因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肥胖者运动少,身体免疫力较低

大家都知道,一般经常运动的人身材都保持较匀称,而肥胖者往往缺乏运动。运动少容易使身体免疫力降低,身体就容易受病毒、细菌感染而致病,而大多数病毒感染并没有特效药物治疗,需要依靠身体免疫力和对症治疗康复,但肥胖患者本身免疫力较低,所以往往康复较慢,预后较差。

2.肥胖者体质量大,影响药物疗效

肥胖患者由于身体质量大,用药剂量往往也需要增大,临床上有些药物需要根据公斤体重来计算用药剂量就是这个道理,但并非所有厂家的药物用法用量都是按照公斤体重来给药的,很多药物只简单列出成人常用量多少,一个40kg的成人和一个200kg的成人用量相同,这样就有可能导致药物在200kg的成人身上疗效较差。

3.肥胖引发慢性基础疾病多,会加重病情

肥胖者容易合并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慢性基础疾病,而有这一类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人群,因此当肥胖同时合并这些慢性基础疾病时,往往预后较差。

肥胖者往往内脂脂肪增多,比如心脏、肝脏、肺、肾脏往往也会脂肪较多重量比正常人大,在疾病情况下,这些重要器官往往因为血液供应负荷过大,更容易产生血供不足问题,进而导致脏器病变甚至功能衰竭!

4.肥胖者炎症反应更大

有研究发现,脂联素在抑制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及诱导平滑肌增殖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较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降低可间接影响内皮细胞黏附因子水平,内皮细胞与白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被抑制,将直接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提高疾病恶化的风险。另有研究表明肥胖患者受到病毒感染时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患者,而C反应蛋白水平高低代表炎症反应的剧烈程度,换句话说病毒感染时肥胖患者的病情会更严重。

当然,不是说虽有肥胖的人得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后都差,一个疾病的预后和机体免疫力、年龄等等因素都有关,只是说相对而言,肥胖的人病情可能进展快,预后差。实际上不止是新型肺炎,在很多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胰腺炎中,肥胖患者都会预后较差,所以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是等此次疫情过去了之后,努力减肥吧(目前不主张节食减肥,不主张出门锻炼,非常时期)!

可能是因为这些人比较肥胖,而且呼吸道也比较窄,同时血压也不足,而且呼吸起来非常的困难,同时这些人平时也非常少锻炼,所以相对来说免疫力就比较差,然后本身就有一定的疾病,所以会加重病情。

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是对中医进行西化改造的机构,它遵循循证医学普遍性原则,但不适用于中医。 受到机械还原论的制约,西药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解构或者建构出来的微观形态层面的药物,由于其理化性质、对人体作用都是未知的,且不能直接用于人体试验,所以需要开展动物体外和体内实验,再到人体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逐步验证研制出来的药物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与西医相比较,中医就不会遇到针对未知药物进行临床疗效验证的问题,因为中医使用的都是自然原生形态的植物、矿物或者动物,这些自然原生形态的中药材经过像“神农尝百草”那样的 历史 选择,中医家已经明确其气味、作用部分、功效以及毒性等自然属性,所以中医可以在临床上直接根据人体异常的情况进行组方应用。中医家治病的疗效,不像西医那样是由科研人员在实验室研究来决定的,而是完全取决于四诊和辨证论治的精准性。不管是汤剂还是中成药,其疗效和安全性都是依赖于中医家在辨证论治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对个体体质的把握。 辨证论治是以治愈患者为终极目标,该过程既要充分利用中医家的主观能动性,也要充分考虑患者体质的个体差异化。中医家会随着患者的个体体质的差异化以及疾病动态的变化过程不断地改变处方用药,直至将患者的疾病治愈。辨证论治始终处在即时的灵活变化状态,它不可能开展西医那种以评价药物疗效为目标的机械化的随机对照试验。虽然每位中医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都需要遵循辨证论治,但是历代的医家在临床上都有自己针对某些病证 探索 出来的具有确切疗效的方剂,医家自己或者官方就会将这些方剂制成丸、散、膏、丹等固定剂型的中成药供患者使用,比如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就是这类中成药的集大成方书。由于这些方剂都是医家在临床辨证论治的长期实践中积淀下来的,它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是在医家辨证论治的指导下才能得到保证。但是现代中医主流学界受到科学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仿照西医对药物疗效评价的方法,不仅要求那些新研制的中成药在上市之前必须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还要将中医临床治疗也改造成像西医那样循证用药,即将辨证化的中医学改造成循证化的西医学。 中医的循证化改造本质上是摒除中医治疗过程中的辨证论治,将中药转变为类西药,按照西医的诊断和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在临床上不经辨证论治直接应用,并将中成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是建立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而是像西药那样遵循以前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加以应用。这种循证化因为没有辨证论治,导致中成药在临床上应用不仅疗效低,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近些年来,国家药监局不但没有纠正中药的循证化应用,而且还将那些未经辨证论治而滥用中成药产生的毒副作用作为其不良反应写进了中成药的说明书里。这种不良反应的标注违反了中医理论特征,对患者 健康 也不会有积极作用。中医的循证化改造导致了临床疗效的降低和不良反应的增加,这不是中医的进步,而是十足的倒退。西医治病依靠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研制的药物,而中医治病依靠具有较强辨证论治能力的医家。中医治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由精准的辨证论治决定的,要提高中医治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包括中成药的应用,就要提高中医家辨证论治的能力;要提高中医家辨证论治的能力,就要提高中医家的心性存在层次。因此,中医疗效的提高需要向儒道中求,而不是向西医和现代 科技 求,向现代 科技 求是缘木求鱼。 不管是非典型肺炎还是新冠肺炎,以辨证论治为特征的中医在治疗上都要优于以循证施治为特征的西医。伴随着中华文化在二十一世纪的伟大复兴,中医主流学界应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和中医主体意识,辨析循证医学的不足和缺陷,不要再将先进的辨证医学改造成落后的循证医学,跟随西方文化的发展亦步亦趋。以永恒的自然变化规律为基础的中医,不仅是传统医学,也是现代医学,更是先进的未来医学。中医主流学界需要走向觉醒,以中医主体意识重新认识西医和科学的本质,修正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推动中医走向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2019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了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标志着现代医学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开始被正式接受,并进入实施阶段。实际上,在未成立此机构之前,中医界已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并发表了一些基于循证研究的Meta分析论文。 拜读其中的部分文章,就会发现,对中医药文献进行循证研究存在严重的水土不服。具体表现在,中医临床文献执行随机对照双盲(RCT原则)的数量有限,宣称执行RCT的真实并不明确,故而满足要求的文献甚少,而对非RCT文献如何处理,尚未建立切实可行的分析处理方法。因此,此类研究的客观性和启示性不宜高估。 因为体质差异,循证医学更符合,中医的特点,调理为主,长期跟综是基本原则。 中医药搞“循证医学”“双盲实验”简直是在瞎胡闹,这正是按照西医思维模式控制管理所挖的陷坑往下跳 ,按照这样走下去中医将会走入歧途,恐怕将来会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正是西医西方利益集团所需要的达到的目标结果。达到毁灭中医的真实目的。就拿2003年的治疗“非典疫情”到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医药几个特效药方你们的所谓“循证医学”,“双盲实验”你们研究实验进行的怎么样了?结果出来了没有?如果到现在你们还不能给国家政府和天下黎民百姓说不出来个所以然。只能证明西医思维模式没有资格没有能力技术水平,更没有权利管理中医药,希望今后再也不要插手中医药。因为中医西医是不同系统,不同思维模式的医学,硬要死搬硬套行不通。 遵循循循医学,不用阴阳五行易经八卦理论,还是中医吗? 中医药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中医,传统中医是经验医学,循证医学是遵循医学证据、与临床医生经验与患者相结合的原则,应该说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趋势。我对循证医学看好。但达到普遍性还需要很长的路。中国中医药循证中心才成立一年,各省中医药大学也是刚刚成立循证中心,究竟下一步能发展到程度,只能拭目以待。 但达到普遍性恐怕还有困难。难就难在循证上,因为中医是靠辩证论治,每个医生的辩证观点不可能一致,究竟循证的证据是借助现代医学手段,还是个人临床经验,还是患者证实,这三者很难准确把握。 如果以临床医生个人经验为循证依据,又与传统中医的经验医学所雷同,如果借助现代医学循证理论,也不现实。尤其是中医理论中的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方面,每个医生的治疗方法都不一样,很难用医学证据标志衡量。事实上每个中医都在循证治疗,只不过循证标准不一样,如果不遵循中医理论原则,怎么能开展医疗工作,其中也包括民间医疗。如果不循证医疗,怎么会治愈疾病。我觉得循证医学就是炒概念?到什么时候都离不开中医辩证理论和经验,倒不如说走中西医结合道路? 我认为循证医学的目的就是科学的治愈疾病;传统中医经验医学目的也是治愈疾病,经验医学就是遵循中医辩证理论依据,与实践相结合,把疾病治愈了,得到患者认可,这就是证据。以上是个人拙见,欢迎批评指正。 中医药不可采用西式考证方式,同样也不可采用西式选拔方式,因为中医和西医的核心理念与土壤有本质的不一样。中医偏重于唯心,讲究精神和整体的关系,讲究自然和谐的关系,讲的是生命的动态学,和气脉学,根基是儒释道。而西医所注重的是部分,不注重整体,以唯物为基础,认为人的身体就是机器,五脏哪里坏了就去割掉,换掉,不注重调养。甚至人文道德方面也比不了中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小白鼠,西医拿小白鼠做实验。西医的解剖也是把人体当做一件机器。但是中西医各有优势,各有利弊,应该两者结合,取长补短,自己创新,以中医的济世救人,悬壶济世,医者仁心为主导,为指导思想理念。以上医治未病, 养生 ,长生久视为预防。 然后兼用西医的精准救治,为器具,为手术实践,救急病等 这样才能真正使得我们当代的医学有灵魂有肉体,有血有肉,使得真正的可以发挥医学的最大功用!为众生造福,救济苍生,心病身病药到病除,天下和顺,万物生发,天下大同! 有点乱。什么学什么走道? 西医,找不到疾病根源,但为了从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人明白的交待,便有了"双盲",后来又"多盲",再后来又出现"循证医学"等,都是在前提不明的事实上,进行的佐证,证明"安全""有效"。这"疗效"也只是表面,不吃药就复发,他不说无效,让继续吃,所以没效就长期吃,创造性的"疗效"。 不然怎么做? 中医,在先贤高人的"理论"指导下,在清楚疾病根源的前提下,辩证施治,同时也已验证了千年的药方,药剂,只是灵活调整。中医讲究的"疗效"就是"疗效",好了不用再服药。叫"手到病除","药到病除"。只须"返璞归真",吃透弄懂理论的精髓所指,理解″藏象"。 不管什么手段,针灸推拿、拔罐、刺血、刮痧、用药,甚至惊吓、击打,"治好"看的是″效果"。 这"效果",肿症不肿了,痿症不痿了,咳嗽不咳了,牙疼不疼了……,就直观定性,还要盲什么? 此次"新冠","疗效"就放在那儿,需要"双盲"吗?仪器也行呀。 "中药"出口,"疗效"不重要,非要套他的"套",这不笑话吗?严谨的″科学"不看疗效,看标准?这个古人已讽刺成了典故《郑人买履》,大现实了,这医人治病的宗旨在"科学"的光环下,都带味了,有点讽刺。而我们去追求他,那个成语怎说?把脚切了去适应鞋,而且是人家给你的"小鞋"。 "疗效"永远是医学的最高标准。 真实的"循证医学",并不知底"内容",但从报道中了解到,"专家"挂个名鉴字,视频广告都是由商业单位拍好播放。 近期这个词也不多提了,原本提义是正确的,现实往往偏离宗旨。 这都是"前提"不明白的结果,此次抗疫,战"新冠",学者、专家、领导、中医西医最高″权威"、医护人员,大家一起上,共同见证,众目睽睽,这中药的″疗效",还需要"双盲"?需要″循证"? 一目了然。 中医也"双盲",″循证医学",应该是中医的自己"标准",而非”西医"的"双盲"、″循证"的原″标准"(学西医只是"外科手术",″内科"根本用不着,因为它"西医"也很糊涂,学他干吗?),把自己绕进去了,不知道谁是谁了,那就更麻烦了,乱了谱。 在内科,中医是调气脉,平阴阳,万变不离其宗。而"西医"是"病毒病菌”,物质成份,来分析病症。 虽同对一个人体同个病状,中医从根源治疗。西医从结构外表治疗。虽然中西结合有效,但真不如,单纯清楚的中医独治特效。 "中西结合"前提必须清楚中医原始依据。不清楚的″中西结合",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已经"西化",再拿中医理论讲,就是自创的″中医"了。 不可用西医的死板套路来衡量中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他可为参考标准。

钟南山院士点赞甘肃疫情防控,关注藏药价值挖掘

3月20日下午,钟南山院士在连线甘肃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视频会议上对甘肃新冠肺炎防治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称赞甘肃表现非常突出,同时特别对“甘肃方剂”中的藏药治疗价值挖掘给予关注。

钟院士指出,新冠肺炎防重症转化是重点,看到有些藏药能够使病人的病状减轻,不发展为危重,那是一个最大的成绩。藏药在这方面有潜力,非常愿意与甘肃省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共同合作展开进一步研究,找到更好的药物,对世界有所贡献。

钟院士特别谈到,当前新冠肺炎防治仍是关键时刻,在防治输入性病例及国际抗疫的阶段,除了诊疗支持,在医疗之外还应以研究的思路切入,挖掘藏药优势品种,在常规治疗组别外,建立藏药治疗组别,在减轻症状、缩短发热时间、甚至减少病毒载量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钟南山院士介绍到,现在对于中药包括藏药的指导思想是运用现代医学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筛选有效的药物,然后再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证实效果。

钟院士认为,一些非常有效的藏药,同时可以做一些实验室的研究,包括细胞学的研究,包括动物的研究,有一些有效的药物,我们要不单是再国内发扬光大,不单是在甘肃省发展起来,而且如果需要的话,是到国外去。

钟南山院士在发言中对藏药、民族药给予了认可,他说:“整个医学是两条路发展创新,一个是西方分子结构,化学结构,从基础做动物到临牀,路很长;另一个是从经验医学发展到循证,很多几百年上千年老百姓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循证医学证实疗效,这也是个很好的方法。甘肃、西藏、青海、云南等地区的民间医药一定有存在价值,才能流传到今天,我深信不疑!”

钟院士以从植物中提取的抗疟疾药物青蒿素、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抗流感药物达菲主要成分莽草酸举例,进一步表示中药研究提取有效药物,在中国有很好的背景基础。在一些边远地区都有很多很宝贵的医药资源,需要进行发掘。老百姓有什么病用什么药物就有效,总是有道理的,但是需要把它提升。

钟南山院士谈到,他非常赞同以基础为研究,通过药学研究、现代医学研究验证古老的、民间认为有效的办法和方剂,找出有效成分,以及证明是否真正对抗病毒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有帮助,这样的研究很有价值。他和他的团队很愿意同甘肃的同志们做好这件事情。非常欢迎、也非常愿意就此方面互相取长补短,发展出一些非常有效的、好的药物。

藏药的代表性企业奇正藏药董事长雷菊芳作为藏药专家参加了连线会议,她表示,很荣幸听到钟院士谈到藏药!奇正藏药正积极参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对藏药的研究工作。她说:“首先,钟院士对于藏药发展的架构,如同一束阳光投射到了藏药研发的前进道路上,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其次,传统医学,尤其是民族医学,由于文化、地域、历史等方面造就认知差异,质如珠玉,却始终藏在深闺未被人识。此次甘肃卫健委将藏药纳入了甘肃方剂,不仅仅支持了甘肃藏药发展,同时支持了五省藏区广大藏医传承发展的信心,照亮未来;最后,这次的疫情给我们一些启示:流行病毒为基础病,在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上,基础的问题才是人类生存至关紧要的问题,当它到来的时候,你能释放出能量,给予人类帮助,那么机会和发展也会紧跟其后。”

新冠预后循证医学论文

医学本科生的论文怎么写

医学论文的撰写方法,是撰写者在实际过程中知识广度和综合能力的体现,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医学本科生的论文怎么写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摘要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MB)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其核心思想是任何临床决策都应当建立在最佳证据的基础之上。本门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的辩证思维的培养、医学文献信息的评价与运用等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本文从开课的必要性、课程设置时间及课时量、教学过程及考核等几个方面谈谈循证医学在中医专业本科生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及思考,以期为后期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 :循证医学;循证医学实践;教学改革

循证医学又称循证医学实践是一种新的医学实践形式,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兼顾经济效益和价值取向,进行医学实践的科学。[1]其核心思想是须在当前最佳的证据基础上建立并且制定全面的临床相关实践的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将医务人员个人经验与临床证据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意愿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虽然这个学科兴起至今不过二十余年,但以其对问题科学辩证的思考方式、多学科融合和跨地域合作的实践模式,使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渗透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领域和医学教育各个方面,为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化,提高医疗质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3]。因此循证医学被《英国医学杂志》评为20世纪医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和革命之一。

由于循证医学属于舶来品,国外对于循证医学教育起步较早,如美国超过20%的大学在20xx年以前开设循证医学课程,随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将循证医学设置为医学生的必修课程。[4]现有更多的国家在不同层次医学生或继续教育课程中引入了循证医学。在我国中医领域最早接受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培训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医科和广西中医药大学。我校在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开设“循证医学”课程时间较短,尚处于摸索阶段。笔者在带教的过程中的一些感悟总结如下,希望为中医学专业循证医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开课的必要性

中医学已有数千年历史,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人类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中医疗效评价的科学性是中医现代化和全球化的瓶颈问题。

循证医学属于临床实践的范畴,其核心思想是临床医生在对病人进行诊治时,应充分掌握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科学证据,任何决策均建立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医疗环境和条件,同时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及愿望,从而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所接受,目前临床疾病相关指南、国家卫生政策的修订等都基于循证医学的评价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推动中医药走出国门被更多人认可,加快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中医模式从传统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中医领域的临床、科研人员逐步认识到用科学的方法对临床问题进行分析与决策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中医学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因此在中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循证医学教育有其特殊性,切不可照搬西医院校的方法和内容。在中医药领域进行循证研究应在其基本理论框架内进行,同时借鉴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对中药评价不能忽视中医药的特点,有效性评价应根据中药的功能主治选择目标病症,重视以病统证、病症结合的评价,既符合中医理论,也能为西医和国际认可,有利于国际接轨。[5,6]循证医学能帮助中医药鉴别和确认中国传统医学中真正有价值的部分,让其走出国门为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对于现代中医学专业的学生,走上临床前学习循证医学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2课程设置时间及课时量

我校于20xx年下半年将循证医学引入中医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的课程体系当中,属于专业限选课,每周一次,每次2学时,共8周16学时。

目前不同的学者针对课程设置时间意见不一,主要有4个时间段:低年级、实习前一学期、实习期间和实习后段。[7-9]虽然有作者认为在低年级学生中介绍循证医学原则上可以鼓励学生采用批判性的思维考虑在临床轮转时所进行的治疗和临床决策,并且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医学基础课程。[10]但笔者认为中国低年级的医学生课程任务较重,除了要学习医学基础课程外,还需要学习很多公共必修课,使得学生可以用于实践的时间很少。而循证医学这门课本身注重的是实践,因此在实习前开设循证医学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在实习期间经常运用循证医学实践的相关方法,阅读科学期刊频率也会大为增加。

而且这个阶段的中医学专业学生已经修完卫生统计学、预防医学和医学科研方法等课程。有研究表明,有一定流行病学及统计学基础的同学对循证医学部分相关章节内容的理解明显比没有学习过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知识的班级的同学课堂反映好。[7]

3教学过程及考核

由于本门课程课时量较少,因此针对中医专业本科生课堂教学旨在让其了解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概念、操作程序和方法,建立循证医学实践的思维模式。因此为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编订的教学计划中教学内容主要有:循证医学基本概念、提出临床问题、循证证据及其检索、证据评价、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就教学方法而言,国内外循证医学教学常采用方法有讲授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讨论、小组学习、杂志俱乐部等方式。[11]鉴于我校的课时限制和大班授课的客观情况,为避免上大课时老师“一言堂”,学生“一听而过,听完就忘”的现象,本门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授课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以老师讲解为主,给学生介绍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其中贯穿一些历史上的经典案例。第二部分以学生见习中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做具体案例,结合所学习的临床知识来进一步巩固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提问-索证-评证-用证”。由于是大班授课,案例讲解多采用学生先阅读和讨论,最后老师指导的形式,特殊问题课后单独指导,从而帮助同学们掌握和巩固循证医学实践的相关方法,培养循证医学辩证的思维,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

目前,考虑到该门课程学习的重点在于实践,因此我校对该门课程的考试方式主要采用报告考核的形式,4~8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选取见习过程当中遇到的感兴趣的临床案例,开展“提问-索证-评证-用证”的循证医学实践,并将实践过程及收获整理成报告的形式上交。由于我校实际情况限制,目前授课都只能采取大班授课,这样的考核形式在一定的程度上补充了学生“实践”的不足。总体来说,我校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目前受师资力量、实习医院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如何将循证医学的方法与中医理论体系进行有机结合开展教学工作还需要更多的院校、教学医院、教师和学生共同尝试、摸索、创新以及不断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泓午.循证医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2]‐basedmedicine[M].WileyOnlineLibrary,2000.

[3]李幼平,李静,孙鑫,等.循证医学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献给中国循证医学20周年[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1):2-6.

[4]张鸣明,李幼平.循证医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J].辽宁医学杂志,(5):225-7.

[5]李廷谦,刘雪梅,张鸣明.中文期刊发表的中医药系统/Meta分析现状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3):180-8.

[6]李幼平,吴泰相,刘关键,等.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策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3):159-61.

[7]邱红燕.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的几点体会及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9):194-5.

[8]王琰.关于开设临床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课程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2(5):139.

[9]黄鹏,李譞超,陈宝,等.南昌某高校不同层次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需求和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

[10]SRINIVASANM,WEINERM,BREITFELDPP,[J].Journalofgeneralinternalmedicine,(1):58-65.

[11]高钰琳,陆爱平.国外循证医学教学研究进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9):16-7.

一、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与步骤

从本质上讲,循证医学是建立在以下5项相互联系的观念上的:①临床决策的根据是现有的最佳科学证据;②临床上遇到的问题决定了需要寻找的证据;③寻找最佳证据意味着采用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思维④寻找证据和对证据进行批判性评论得到的结论,只有在变成处理患者或作出医疗保健决策的行动时才有用;⑤对医生的医疗实践应该经常进行监督和评价,不断总结提高。循证医学实践就是医生结合临床经验与最好证据对患者进行处理的全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结合临床经验与最好证据对患者作出处理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但这些结构式的步骤并非对每个患者,对每天的医疗实践都是可行的。下面分别加以具体说明。

(一)确定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践循证医学的第一步,首先是提出问题。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传统理论知识和经验不易解决的问题,但又必须弄清楚,否则有碍于对患者的正确处理时,强调临床医生必须准确地来采集病史、查体及收集有关实验结果,占有可靠的一手资料,经过仔细分析论证后,方可准确地找出临床存在而需解决的疑难问题,如诊断、治疗方案选择、预防、预后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有利于患者诊治决策外,也有利于本人和本专业水平的提高。在实践中人们经常会发现某些需弄清的问题用传统理论知识和经验不易解决。例如:一些新检验项目在临床诊断评价中参差不齐。检索了1995年前发表的中性粒细胞抗体诊断Wegener肉芽肿文献747篇,该试验的敏感性从3钱到9器,特异性从88%到100%。如此大的差异,岂不是问题?又如:对一位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绝经妇女,我们是否可以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来治疗骨质疏松症?如果采用,治疗的效果和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孰大孰小?这些都需要通过循证医学实践过程来加以解决,故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实施循证医学的关键,也是实践的第一步。

(二)检索相关文献,寻找可以回答上述问题的最佳证据

检索证据的前提是提出问题。虽然提出问题似乎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一过程可帮助检索者获得一个贴切的答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个理想的临床问题应包括下列4个要素:患者或人群、干预措施或暴露因素、结局与对比。检索有关医学文献可根据第一步提出的临床问题确定“关键词”,然后应用电子检索系统和期刊检索系统,检索相关文献,从这些文献中找出与拟弄清的临床问题关系密切的资料,再作分析评价使用。对于临床问题,我们还可以咨询上级医师、查询教科书、医学期刊及其相关电子出版物,现在刊登的文献资料多已经过严格的评价,具有较好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如美国内科医师学院杂志俱乐部认cPJc)、循证医学杂志、CoehraneLibrary,Bestevidenee,CliniealEvidenee,evidenee一basdeardiolg丫等。特ZIJ要强调的是电子计算机与intemet为查阅文献、获得分析资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选择文献方法:文献资料选择应分三步进行:(1)初筛:根据题目和摘要,筛除明显不合格文献,对己肯定或不能肯定的文献查出全文。(2)阅读全文:对可能合格的文献,逐一阅读和分析,以确定是否合格。(3)与作者联系:如对文中提供的信息有疑问,还可与作者联系,获得有关信息以后再决定取舍。

2、采集文献证据基本途径。(1)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根据具体条件和情况采用人工或手式计算机检索,如通过Medline、网上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的Pudmed,网址为:~.〕(2)通过一类再版的新型杂志采集这类新型杂志检索了许多杂志,找出那些既同临床实践相关,又经过了严格质量评估的文章,同时又增加了有经验医师的相关评价,并冠以与临床相关的更醒目的标题。这类综合性的文摘、文章如ACP杂志俱乐部(美国大学医师学会主办,双月刊)每期检索50种针对患者的、既符合严格的科技方法学标准又同临床限学相关的有关临床诊断、预后、治疗、病因学、”理质量及卫生经济方面研究的文章。它们阐明了相关问题,如果是关于疗效的,研究中是否采用随机分配患者的治疗方案?如果是关于诊断的,是否独立运用盲法同金标准进行了比较?如果是有关预后的,患者在发病初期是否出现一致的症状?每一篇文章在杂志中占一页,据读者调查显示这些文章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实用性.又如英国的EBM杂志,运用了同样的方式,扩展到涉及外科、妇科、儿科、精神病学等更广的范围,已由英国医学出版公司于1995年出版发行。由Mcmaster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E服研究中心联合编辑的一种严格评价现有临床医学证据的教科书也已出版。(3)通过Coehrane协作网采集1993年在英国成立了Cochrane协作网,其目的是收集临床医学各专业和亚专业的全世界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Meta分析,再发表结果,为医疗实践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践循证医学提供“证据”。该协作网通过出版计蒸机软盘、网络及其他各种方式提供信息.通过上述这些途径,临床医师便能简捷而有效地从经过统一标准评判过的大量临床专题中找出自己所关心问题的最佳证据,完成循证医学关健的第二步。

3、判断临床文献的科学性和可靠程度。循证医学将临床文献依据等科学性和可靠程度粗略分为四级水平(1)一级: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所做的系统评价资料。若由多数中心联合统一规划R口研究就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大宗病例RCT汇总分析,包括有80%以上的随访率,设计上同质性,95%可信区限窄,分组病例数累计达到400例。(2)二级: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虽然临床研究已不属于RCT设计,但仍为队列研究(c。hrtstudy),即两组为对比治疗,诊断相同的、或对照组未有治疗和并非连续病例等。(3)三级:包括虽未使用随机对照试验但设计很好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无对照的系病列观察文献。(4)四级:为个人经验性意见,并无专家组讨论核定。总之以第一、二级小平文献依据可靠性最高,三级可靠性降低、四级由于受个人经验局限。相对可靠性最低。

(三)、评价所收集证据的真实性,作用大小和实用性对于查询到的文献资料,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进行严格评价,而不能盲目相信。不同研究类型的文献资料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如治疗性研究的评价标准为:研究对象是否被随机分配入组、研究对象是否有失访、失访病例的处理是否恰当、是否采用盲法进行研究和测量结果、各组研究对象的基线情况是否可比,各组研究对象接受的其它措施是否一致等。英国已经研究成功了一种简便有效、可以很快学会的评价一篇临床论著的真实性和用途的方法,3个步骤称为关键性评判题目(criticallyapprai。edtopic,CAT),现介绍如下:

1、研究结果正确吗?(l)、研究对象是否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2)、进入实验的患者对结论都有意义吗?①随访完成情况?②不依从者仍在原来的组中被分析吗?(3)使用盲法了吗?(包括患者、医生、研究者)(4)实验开始时间可比吗?(5)除了有干预方法,对各组的处理相同吗?

2、研究结果是怎样?(1)疗效是多少?根据资料性质计算疗效小。(2)疗效的精确度是多少?参考P值大小或95%可信区间。3、这个结果对治疗我的患者有帮助吗?(1)结果可以用于我的患者吗?(2)所有重要的临床结局均被考虑了吗?(3)治疗收效与潜在的危险和费用的比较。在阅读文献的同时,即对上述各项内容回答是“是、否或不清楚”片进行有关疗效大小的`计算,进而综合评价这些证据的价值。

(四)将证据一与临床专业知识和病人的期望进行整合。由于主管的病人与临床资料中病例存在性别、年龄、并发症、疾病严重程度、依从性、社会因素、文化背景、生物学及临床特征的差别。因此,真实可靠且具有临床价值的研究证据并不一定能直接应用于每一位医生主管的病人,医务人员必须结合自己的临床专业知识经验、病人的具体情况、病人的选择进行综合考虑,作相应的调整。这样,将经过严格评价的文献、从中获得的真实可靠并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最佳证据用于指导临床决策,服务于临床。反之,对于经严洛评价为无效甚至有害的治疗措施则否定;例如在检验医学,上世纪90年代,有36个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曾被淘汰。去年卫生部规定关于出凝血检查仪器测定出血时间、以凝血四项替代凝血时间测定,就是循证检验医学应用的一个很好实例。也说明对于那些尚难定论并有期望的实验室检查或诊治措施.,还需进一步提供研究信息,作出更好的发选择。

(五)评估循证医学实践后的效果和效率,便于改进提高。在应用最佳证据对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必定有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或教训。临床医生应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从中获益,达到提高认识、增进学术水平和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事实上,任何临床处理都应该通过一定的监督机制进行随访,举是一种连续的证据累加过程,在实际情况中,医生应该考虑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识来提高诊治技术,特别是如何利用大量的、高质量的、事先经过消化的信息来指导临床实践。通过实践,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这也是临床医生自身进行继续教育的方法与过程。

二、循证医学实践的主要内容

循证医学的应用广泛,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识别不确定的问题、并转换为临床问题

即在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文献等证据,来发现或识别一些不确定问题或领域并形成相关的、有针对性的、且容易解决的临床重要问题

(二)发现并评价证据

通过检索法寻找解决该临床问题所必需的各种证据。对收集的各种证据,利采种规定的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每一证据的主要意义。

(三)评价证据提出的有关建议或推论的临床

可应用性,并确定是否采用。不同证据所做出的各种临床建议或推论往往是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为此都必须通过评估,以明确哪些可以采用,哪些不能采用。在综合分析各种证据的基础上,提出是否应用这些证据。

(四)评价应用的效果

利用一定的评价技术来评价应用效果。

(五)总结并存储报告

这是所有卫生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及时地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将有用的知识技术存储并且传播,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循证医学实践的例证

循证医学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通过我国循证医学工作者的积极努力,近年已有快速发展。临床医生积极学习循证医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下举几个例子说明。

1、在儿科临床判断小儿咳嗽时是否患了肺炎,应注意小儿的呼吸。2一12月婴儿如果呼吸次数超过50次/min,并有咳嗽可诊断为肺炎。经过跨国家、多中心、随机、双盲、大样本的研究后发现,它与应用听诊器,X线照片相比较,诊断正确率相等,己得到国际公认并在全球推广,这是循证医学在儿科界的一个伟大实践。

2、在内科心血管专业临床通过循证医学实践,获得了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aJAP)措施的证据后,将证据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医疗决策的制定,这对有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评价后的治疗措施认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阿斯匹林在UAP治疗中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可作为此类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常用剂量为75一325mg/d;抵克力得可作为阿斯匹林过敏或不耐受者的选择,肝素抗凝不应作为UAP治疗的常规手段,此外在抗心肌缺血治疗措施中,硝酸醋制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能缓解症状、减少再发率等,但无证据证明此类药物在减少UAP远期心脏性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方面有肯定作用。早期介入治疗在减少uAP症状发作和入院时间确有益处,但对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并无影响,其远期效应尚不清楚,这些结果的应用,都解决了传统治疗中的相关的问题。

3.在检验科临床近年来,随着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国外先进仪器的引进,我国的医学检验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与提高。其中一个特点是,用很少的标本进行多项目检测成为了可能,给病人带来了方便,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但目前国内有许多医疗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开展检验项目大组合。不管病人什么病,一来看病,医生就做一个几十项的“大组合”检查,且这种“大包围”做法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大组合”造成了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加重了病人的负担。一些对该种疾病来说并无太大价值的证据、甚至对诊断无关意义的检验被滥用,形成了非常实际而迫切需解决的问题。发达国家在经过80年代检验项目用于临床诊断的“激增期”后,目前已进入“冷静期”,即从以往全面的、多项目的检验转向有针对性的、必须的项目检测。这是循证检验医学的发展,要求对诊断试验重新评价,做到合理、正确的进行诊断试验,避免了滥用与误用。

总上所述,循证医学的出现使医学模式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发展,循证医学的实践是最关健的内容,决定了它的效果与质量。我们一定要掌握患者、医生和最佳临床证据三大要素,按照“五步曲”实践循证医学,才能制定最佳方案,卓有成效地解决患者的问题。

全科医学毕业论文

在全科医学的毕业生需要写毕业论文,那么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全科医学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 面对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浪潮,本研究通过对比C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医学教育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CBL组相比传统教学组可以提高考试成绩和学生的临床案例分析能力,但二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L教学模式在循证医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实践能力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关键词] 基于能力的学习;CBL;教学模式;循证医学

基于岗位能力的学习(Competence-BasedLearning,简称CBL)是以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增强工作岗位胜任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模式[1]。与以授课为主、老师为主题、讲课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CBL基于一定的方法,主要关注通过学习之后所真正掌握的技能[2]。循证医学教学主要围绕下述几个方面:提出可解决的临床问题,查询证据,评价和运用证据[3]。本研究旨在通过CBL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探讨CBL教学法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兰州大学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1-8班所有本科生为对象,1-4班为传统教学组(对照组),5-8班为CBL教学组(CBL组),两组各104人。

2.教学方法。两组均由同一教师采用杨克虎主编《循证医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进行教学,教学时间均为2014年9月至11月,共28个课时。CBL组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课程的重点难点备课,制作Workbook,各班学生自由分组,每组6-8人;课堂实施阶段由10分钟提出实际临床问题的“微课堂”、10分钟基于问题的文献阅读、10分钟的小组讨论、5分钟的小组汇报和最后教师的总结反馈阶段构成;在课后巩固阶段,由小组学生共同完成Workbook,通过团队合作对Workbook上的问题予以解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照组教师按照普通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大纲精心备课,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配合使用经典系统评价论文。课堂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和难点。

3.评估和反馈。包括理论考试、病案分析和问卷调查。病案分析由小组成员合作解决,考试和病案分析分别由同一教师以相同标准评判,满分均为100分。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相应教学方法与评价和对循证医学课程的整体评价,课程结束时对两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4.统计分析。所得数据均采用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均为α=。

二、结果

1.一般情况。两组同学各方面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故两组基线可比(P>)(见表1)。

2.考试成绩。CBL组成绩为(±),对照组成绩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将成绩划分为90-100,80-90,70-80,60-70,<60几个区间,cbl组对应成绩区间的学生数分别为1、48、49、7、0,对照组为2、43、47、10、0,各成绩区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3.病案分析成绩。CBL组成绩为(±),对照组成绩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4.问卷调查结果。每组共发放104份问卷,均收回94份,回收率均为。问卷结果显示,CBL组在课件讲解理解情况、课题个人参与情况、对课题的积极态度、课前课后主动准备、在实际操作技能方面获益、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分析解决临床问题能力、达到循证医学学习目的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而在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见表2)。

三、讨论

CBL组通过教师点拨和强调以及自身对解决临床问题的实践,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方式授课,老师讲解时间更多,因此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们掌握相对扎实,有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两组考试成绩无统计学差异可能是样本量较小的缘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CBL组在课件讲解理解情况等8个方面优于对照组,其中CBL组认为达到循证医学学习目的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CBL教学模式在循证医学的理论理解、实践能力方面以及接受认可程度上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CBL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技能的目标符合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目的。

其通过课堂上对临床病例提出并讨论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课后对于Workbook上问题的解决则巩固和强化了在循证实践过程中的处理问题能力,双管齐下确保岗位能力的提升;课程中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CBL主张理论联系实际,学生通过在实际临床问题中对所学知识的转化和运用,不但提升了所需具备的技能,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4];同时,其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明显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但其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如:教师备课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要求教师的高素质和高水平以组织好课堂进度;需要有适宜的教学场所和资源;小班教学模式与当前各大高校的扩招扩班现状产生了矛盾;应用效果尚缺乏合适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这对其推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样本量较小、未对评价者使用盲法、授课及考核和评分工作均由同一教师进行等因素,导致了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实施偏倚。

总之,在改变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独立的局面中,CBL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点拨和强调以及自身对解决临床问题的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在众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实践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对CBL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进,使之与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医学教学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LumSK,,AustraliaandtheUnitedKingdom[J].AsianJournalofsurgery,2009,32(3):137-142.

[2][D].Tallinn:TallinnUniversityofTechnology,2011.

[3]StrausSE,RichardsonWS,GlasziouP,[M].Edinburgh:ChurchillLiv-ingston,2005.

[4]MaloneK,[J].AdvHealthSciEducTheoryPract,2012,17(2):241-246.

新冠肺炎循证医学论文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与蔓延,是2019—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灾害事件,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害和冲击。中国作为最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冲击的国家,在全球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智慧和中国自信,为世界各国建立应对疫情机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为此,总结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经验,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中国的战“疫”经验,为全球疫情防控、应急管理、风险治理及国际合作提供“中国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及绩效:中国力量与中国速度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已经成为人类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功典范,最突出之处在于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打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彰显了抗击疫情的中国力量。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图1)。第一,统一领导,高效决策。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国家最高决策层果断的战略决策是战胜重大疫情的基础和前提,集中统一领导和“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思维及统筹抗疫部署是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的关键。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仅仅依靠个人、民间组织、地方政府是不可能彻底控制住的,需要具有战略眼光、全局意识、反应迅速、决策高效的集中统一的领导机构发挥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职能,全面推进疫情防控。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高效决策是中国迅速控制疫情并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关键。第二,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强大的社会动员组织能力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战胜重大疫情的关键。依托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的社区和村组进行广泛动员,无缝隙、全覆盖,形成抗疫的社会动员体系;依靠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构建防疫的核心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广泛宣传,使广大民众充分认识到疫情的危害,增强广大人民群众防疫的自觉性;采取各种强有力的“硬核”措施,奖罚分明,严厉禁止和处罚各种违反公共卫生安全的行为。第三,全国统筹,对口支援。一是弥补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抗疫物资不足的问题,充分调配全国资源,实现全国抗疫物资的统筹安排;二是增强人民群众的抗疫信心,通过多地大规模医护人员的支援、医疗资源的投入、抗疫物资的充足供给,增强了人民群众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三是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疫区与非疫区之间的分工合作,培养了地区协作、患难与共的精神;四是能够实现当地医院与全国医疗资源的有效对接、优势互补,形成规模化、网络化的应对方式。第四,科技抗疫,保障有力。一是动员民用和军用高科技医疗设备集中投入疫情重点地区,保障先进设备的充分供给与高效配置;二是集中全国最优秀的专家和医护工作者,深入重点疫情一线,遏制住重点地区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三是利用5G、大数据技术构建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与应用网络体系,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数据成本,提高了抗疫效率;四是综合集成交叉技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保障了抗疫的应急之需;五是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为抗疫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全国大量的抗疫和民生保障物资快速运达疫区,保障了抗疫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供应,稳定了社会秩序。第五,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国人民高度团结,积极配合并遵守政府制定的各种防疫措施,提高了抗疫效率,降低了各种治理成本。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广大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奋战,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第六,守望相助,国际合作。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在取得国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阶段性胜利的基础上,积极援助世界各国。例如,截至4月12日,中国已同153个国家举行83场卫生专家视频会议,中国政府和民间已经或正在向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多批急需的医疗物资援助,已有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同中方出口商签署防疫物资商业采购协议;中国已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和柬埔寨等国家派出多批医疗专家组,同时正在筹备向其他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派遣专家组;中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疫情的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国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6月,中国新冠肺炎病理团队在权威期刊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题为“Autopsy of COVID-19 victims in China”的研究论文,由卞修武院士的团队及新冠肺炎病理团队对91名新冠肺炎害者进行了病理检查和诊断。此次发表的论文是对91例新冠肺炎患者尸检病理结果总结。

研究指出,新冠病毒会影响多个器官不同程度的急性损伤。例如,食道,胃和肠粘膜上皮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剥落;睾丸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生精细胞减少和损伤;脑充血和水肿,部分神经元变性和缺血性改变;肝脏显示出肝细胞变性,斑点坏死;肾脏表现为肾小球充血,节段性增生或坏死,肾小球包膜腔内有蛋白质渗出。

“睾丸出现生精细胞减少,可能会影响男性的生殖能力。”一位不愿具名的生殖科医生告诉记者,不过,从目前的研究只能说有相关性,两者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尸检的患者多为重症患者,很有可能是出现炎症风暴,才导致多器官损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李豫峰教授提醒,新冠肺炎病毒可能造成睾丸损伤,感染新冠肺炎的适龄男性,在康复后应进行生育力检查。

此外,该研究团队人员称,从这91例新冠肺炎尸检病理结果发现,新冠病毒颗粒存在于重症老年患者的多个器官中,例如消化道,皮肤和各种体液等。这或许表明新冠存在多种病毒传播途径。

上述那位生殖科医生告诉记者,“如果从男性的睾丸以及精液中都检测出新冠病毒,则要警惕新冠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可能。不过,目前的研究还没有相关证据。”

“新冠肺炎之所以难以控制,在于病毒不仅打击人的肺,还打击心脏,打击消化道,打击肾脏,打击凝血,旨在快速瘫痪人体的免疫系统”。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詹庆元博士表示。

2020年3 月,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 – 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302 医院)教授王福生团队的评论文章《COVID-19 相关的肝损伤:诊治与挑战》指出,不管是在新冠肺炎轻症还是重症患者中都存在一定比例的肝脏功能异常情况。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龚作炯曾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从临床观察以及已经发表的文献来看,病人主要的损害还是以肺部的损害为主,有些病人伴有一定程度的肝脏损害,可能和几方面的原因有关系。一是继发性的肝脏损害,二是因为在治疗中有时用药比较多,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表现为药物性损害。三是危重症患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病人出现一个多器官的损害,这不仅是损害肝脏或是损害肺,还可能伴有心脏、肾脏等问题。

“对于重症患者而言,与新冠病毒的斗争是一场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过程,命虽然重症患者救活了,但全身机体多器官受到损害。”湖北省防疫专家组成员、华科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宋建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在《神经病学专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第一版)》中指出:有一部分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例如突发吐词不清、肢体瘫痪等急性脑血管病症状;头痛、癫痫、意识障碍等颅内感染症状;四肢酸痛、无力等肌肉损害的症状等。“试行第七版”病理性改变部分,也增加了脑组织充血、水肿,部分神经元变性的内容。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主任李中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是新冠肺炎重症感染者,由于全身免疫力低下,或会导致脑炎、脑膜炎等发生。一些重症患者继发颅内感染后,还可能出现头痛、喷射性呕吐、视力下降、肢体抽搐等神经系统的表现。

目前来看,新冠病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都是在感染重症患者中可能发生的,即使受影响,也大多是新冠感染后的并发症。由于常人有完整的血脑屏障和良好的自身免疫力,能较好抵抗病毒的侵袭。

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是对中医进行西化改造的机构,它遵循循证医学普遍性原则,但不适用于中医。 受到机械还原论的制约,西药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解构或者建构出来的微观形态层面的药物,由于其理化性质、对人体作用都是未知的,且不能直接用于人体试验,所以需要开展动物体外和体内实验,再到人体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逐步验证研制出来的药物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与西医相比较,中医就不会遇到针对未知药物进行临床疗效验证的问题,因为中医使用的都是自然原生形态的植物、矿物或者动物,这些自然原生形态的中药材经过像“神农尝百草”那样的 历史 选择,中医家已经明确其气味、作用部分、功效以及毒性等自然属性,所以中医可以在临床上直接根据人体异常的情况进行组方应用。中医家治病的疗效,不像西医那样是由科研人员在实验室研究来决定的,而是完全取决于四诊和辨证论治的精准性。不管是汤剂还是中成药,其疗效和安全性都是依赖于中医家在辨证论治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对个体体质的把握。 辨证论治是以治愈患者为终极目标,该过程既要充分利用中医家的主观能动性,也要充分考虑患者体质的个体差异化。中医家会随着患者的个体体质的差异化以及疾病动态的变化过程不断地改变处方用药,直至将患者的疾病治愈。辨证论治始终处在即时的灵活变化状态,它不可能开展西医那种以评价药物疗效为目标的机械化的随机对照试验。虽然每位中医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都需要遵循辨证论治,但是历代的医家在临床上都有自己针对某些病证 探索 出来的具有确切疗效的方剂,医家自己或者官方就会将这些方剂制成丸、散、膏、丹等固定剂型的中成药供患者使用,比如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就是这类中成药的集大成方书。由于这些方剂都是医家在临床辨证论治的长期实践中积淀下来的,它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是在医家辨证论治的指导下才能得到保证。但是现代中医主流学界受到科学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仿照西医对药物疗效评价的方法,不仅要求那些新研制的中成药在上市之前必须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还要将中医临床治疗也改造成像西医那样循证用药,即将辨证化的中医学改造成循证化的西医学。 中医的循证化改造本质上是摒除中医治疗过程中的辨证论治,将中药转变为类西药,按照西医的诊断和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在临床上不经辨证论治直接应用,并将中成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是建立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而是像西药那样遵循以前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加以应用。这种循证化因为没有辨证论治,导致中成药在临床上应用不仅疗效低,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近些年来,国家药监局不但没有纠正中药的循证化应用,而且还将那些未经辨证论治而滥用中成药产生的毒副作用作为其不良反应写进了中成药的说明书里。这种不良反应的标注违反了中医理论特征,对患者 健康 也不会有积极作用。中医的循证化改造导致了临床疗效的降低和不良反应的增加,这不是中医的进步,而是十足的倒退。西医治病依靠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研制的药物,而中医治病依靠具有较强辨证论治能力的医家。中医治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由精准的辨证论治决定的,要提高中医治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包括中成药的应用,就要提高中医家辨证论治的能力;要提高中医家辨证论治的能力,就要提高中医家的心性存在层次。因此,中医疗效的提高需要向儒道中求,而不是向西医和现代 科技 求,向现代 科技 求是缘木求鱼。 不管是非典型肺炎还是新冠肺炎,以辨证论治为特征的中医在治疗上都要优于以循证施治为特征的西医。伴随着中华文化在二十一世纪的伟大复兴,中医主流学界应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和中医主体意识,辨析循证医学的不足和缺陷,不要再将先进的辨证医学改造成落后的循证医学,跟随西方文化的发展亦步亦趋。以永恒的自然变化规律为基础的中医,不仅是传统医学,也是现代医学,更是先进的未来医学。中医主流学界需要走向觉醒,以中医主体意识重新认识西医和科学的本质,修正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推动中医走向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2019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了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标志着现代医学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开始被正式接受,并进入实施阶段。实际上,在未成立此机构之前,中医界已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并发表了一些基于循证研究的Meta分析论文。 拜读其中的部分文章,就会发现,对中医药文献进行循证研究存在严重的水土不服。具体表现在,中医临床文献执行随机对照双盲(RCT原则)的数量有限,宣称执行RCT的真实并不明确,故而满足要求的文献甚少,而对非RCT文献如何处理,尚未建立切实可行的分析处理方法。因此,此类研究的客观性和启示性不宜高估。 因为体质差异,循证医学更符合,中医的特点,调理为主,长期跟综是基本原则。 中医药搞“循证医学”“双盲实验”简直是在瞎胡闹,这正是按照西医思维模式控制管理所挖的陷坑往下跳 ,按照这样走下去中医将会走入歧途,恐怕将来会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正是西医西方利益集团所需要的达到的目标结果。达到毁灭中医的真实目的。就拿2003年的治疗“非典疫情”到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医药几个特效药方你们的所谓“循证医学”,“双盲实验”你们研究实验进行的怎么样了?结果出来了没有?如果到现在你们还不能给国家政府和天下黎民百姓说不出来个所以然。只能证明西医思维模式没有资格没有能力技术水平,更没有权利管理中医药,希望今后再也不要插手中医药。因为中医西医是不同系统,不同思维模式的医学,硬要死搬硬套行不通。 遵循循循医学,不用阴阳五行易经八卦理论,还是中医吗? 中医药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中医,传统中医是经验医学,循证医学是遵循医学证据、与临床医生经验与患者相结合的原则,应该说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趋势。我对循证医学看好。但达到普遍性还需要很长的路。中国中医药循证中心才成立一年,各省中医药大学也是刚刚成立循证中心,究竟下一步能发展到程度,只能拭目以待。 但达到普遍性恐怕还有困难。难就难在循证上,因为中医是靠辩证论治,每个医生的辩证观点不可能一致,究竟循证的证据是借助现代医学手段,还是个人临床经验,还是患者证实,这三者很难准确把握。 如果以临床医生个人经验为循证依据,又与传统中医的经验医学所雷同,如果借助现代医学循证理论,也不现实。尤其是中医理论中的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方面,每个医生的治疗方法都不一样,很难用医学证据标志衡量。事实上每个中医都在循证治疗,只不过循证标准不一样,如果不遵循中医理论原则,怎么能开展医疗工作,其中也包括民间医疗。如果不循证医疗,怎么会治愈疾病。我觉得循证医学就是炒概念?到什么时候都离不开中医辩证理论和经验,倒不如说走中西医结合道路? 我认为循证医学的目的就是科学的治愈疾病;传统中医经验医学目的也是治愈疾病,经验医学就是遵循中医辩证理论依据,与实践相结合,把疾病治愈了,得到患者认可,这就是证据。以上是个人拙见,欢迎批评指正。 中医药不可采用西式考证方式,同样也不可采用西式选拔方式,因为中医和西医的核心理念与土壤有本质的不一样。中医偏重于唯心,讲究精神和整体的关系,讲究自然和谐的关系,讲的是生命的动态学,和气脉学,根基是儒释道。而西医所注重的是部分,不注重整体,以唯物为基础,认为人的身体就是机器,五脏哪里坏了就去割掉,换掉,不注重调养。甚至人文道德方面也比不了中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小白鼠,西医拿小白鼠做实验。西医的解剖也是把人体当做一件机器。但是中西医各有优势,各有利弊,应该两者结合,取长补短,自己创新,以中医的济世救人,悬壶济世,医者仁心为主导,为指导思想理念。以上医治未病, 养生 ,长生久视为预防。 然后兼用西医的精准救治,为器具,为手术实践,救急病等 这样才能真正使得我们当代的医学有灵魂有肉体,有血有肉,使得真正的可以发挥医学的最大功用!为众生造福,救济苍生,心病身病药到病除,天下和顺,万物生发,天下大同! 有点乱。什么学什么走道? 西医,找不到疾病根源,但为了从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人明白的交待,便有了"双盲",后来又"多盲",再后来又出现"循证医学"等,都是在前提不明的事实上,进行的佐证,证明"安全""有效"。这"疗效"也只是表面,不吃药就复发,他不说无效,让继续吃,所以没效就长期吃,创造性的"疗效"。 不然怎么做? 中医,在先贤高人的"理论"指导下,在清楚疾病根源的前提下,辩证施治,同时也已验证了千年的药方,药剂,只是灵活调整。中医讲究的"疗效"就是"疗效",好了不用再服药。叫"手到病除","药到病除"。只须"返璞归真",吃透弄懂理论的精髓所指,理解″藏象"。 不管什么手段,针灸推拿、拔罐、刺血、刮痧、用药,甚至惊吓、击打,"治好"看的是″效果"。 这"效果",肿症不肿了,痿症不痿了,咳嗽不咳了,牙疼不疼了……,就直观定性,还要盲什么? 此次"新冠","疗效"就放在那儿,需要"双盲"吗?仪器也行呀。 "中药"出口,"疗效"不重要,非要套他的"套",这不笑话吗?严谨的″科学"不看疗效,看标准?这个古人已讽刺成了典故《郑人买履》,大现实了,这医人治病的宗旨在"科学"的光环下,都带味了,有点讽刺。而我们去追求他,那个成语怎说?把脚切了去适应鞋,而且是人家给你的"小鞋"。 "疗效"永远是医学的最高标准。 真实的"循证医学",并不知底"内容",但从报道中了解到,"专家"挂个名鉴字,视频广告都是由商业单位拍好播放。 近期这个词也不多提了,原本提义是正确的,现实往往偏离宗旨。 这都是"前提"不明白的结果,此次抗疫,战"新冠",学者、专家、领导、中医西医最高″权威"、医护人员,大家一起上,共同见证,众目睽睽,这中药的″疗效",还需要"双盲"?需要″循证"? 一目了然。 中医也"双盲",″循证医学",应该是中医的自己"标准",而非”西医"的"双盲"、″循证"的原″标准"(学西医只是"外科手术",″内科"根本用不着,因为它"西医"也很糊涂,学他干吗?),把自己绕进去了,不知道谁是谁了,那就更麻烦了,乱了谱。 在内科,中医是调气脉,平阴阳,万变不离其宗。而"西医"是"病毒病菌”,物质成份,来分析病症。 虽同对一个人体同个病状,中医从根源治疗。西医从结构外表治疗。虽然中西结合有效,但真不如,单纯清楚的中医独治特效。 "中西结合"前提必须清楚中医原始依据。不清楚的″中西结合",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已经"西化",再拿中医理论讲,就是自创的″中医"了。 不可用西医的死板套路来衡量中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他可为参考标准。

这两天有个热点,一个叫李跃华的人因为涉嫌非法行医,引发了从民间到官方的广泛讨论。 我认为,这个事情如果不辩论清楚,未来不知道又将产生多少冤魂。 事件回顾(若了解,请往下) 下面一段新闻回顾,是给不了解事件经过的吃瓜群众,已经了解的读者可直接跳过。 武汉有一位叫李跃华的个体诊所“医生”,声称发明了一种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法(具体什么疗法不展开介绍,无关紧要),他用这个方法收治了 15 名病人,这些病人后来基本痊愈。于是,他就给武汉的卫生部门发出请战书,希望官方能采纳他的疗法治病救人。 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等来的不是官方的火线纳谏,反而是非法行医、违法配药、扰乱正常医疗的三宗罪。 这件事情被媒体曝光后,迅速引发了民间的热议。 湖北省卫生部门一下子就淹没在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无数人大骂官方的蛮横,说官方只关心有没有医师证,却不关心疗法是否有效,不关心人民的死活。 3 月 2 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表署名“苍生”的评论文章《给民间中医留一条生路》。 文章认为湖北卫健委的做法虽然合法但不合情,应该给民间中医更大的行医空间。文章末尾,作者写道: “笔者和广大民众希望,此次查处,湖北省卫健委能拿出一个既合乎法规,又合乎情理的解决办法来”。 有了来自人民日报客户端(非人民日报评论员)评论文章的助力,民间讨伐湖北卫健委的声浪更是高涨。 例如,公号文章《人民日报力挺李跃华:请湖北卫健委拿出合乎法规和情理的解决办法!》,阅读 10 万 +,喜欢人数 634+。 * 作者注:人民日报客户端的那篇文章截止到本文发稿时已被删除,仅剩网页快照。 黑猫白猫有那么重要吗? 作为一名职业科普人,我觉得我有义务站出来,鲜明地表达我的观点: 为了千万人的生命健康,为了历史上的无数悲剧不再重演,坚决支持湖北卫健委的处理意见。守住循证医学的底线,守住科学精神的底线。 在你愤怒地关闭窗口之前,请先留步,听我把理由说完,或许这能让你的下一代免受无妄之灾。 在人民群众支持李跃华先生的众多观点中,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就是: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老百姓只认疗效不认“证”,只要能治病,有没有医师证有那么重要吗? 这个观点初听上去很有道理,或许你也是持这种观点的群众之一。 然而,这种黑猫白猫理论,用在药物这里,却是大错特错,这是全世界卫生部门用无数人的健康和生命换来的血泪教训。 反应停 请听我给你讲一个历史上的真实案例: 1957 年,德国的格兰泰公司发明了一种药物,叫做“反应停”,它对治疗孕妇的妊娠反应有着非常好的疗效,迅速在全世界 20 多个国家上市。 美国的美瑞公司看准了商机,拿下了反应停的代理权,准备销往美国。当时,美国已经成立了药监局(FDA),新药上市需要经过审批。这个案子就送到了审查员凯尔西博士手里。 凯尔西一审查,发现这个药物的安全性试验做得非常马虎,只是走了一个过场,对于安全性的检验完全没有说服力,于是就坚决不让上市。 美瑞公司当然不高兴了,他们辩护说反应停已经有上百万人吃了都没事,而且效果良好,你这么吹毛求疵不是神经病嘛。 当时的民意也是一边倒地谴责凯尔西:就因为你凯尔西的所谓“教条主义”,让那么多孕妇用不上免遭呕吐困扰的特效药。但凯尔西顶住了所有压力,就是不批。凯尔西的坚守拯救了无数美国家庭。 几个月后,人间悲剧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德国突然出生了很多畸形的婴儿,这些婴儿的四肢严重萎缩,形同海豹,因此被称为“海豹肢”婴儿。这种畸形婴儿的自然发生几率是非常微小的。 可怕的是,海豹肢婴儿竟然从 1957 年开始大批量地在德国出生,简直就跟中了魔一样,海豹肢婴儿在德国的发生率提高了 200 倍。 凡是在反应停上市的国家,海豹肢婴儿的数量都是暴增。罪魁祸首很快就被锁定,就是反应停。 消息传到美国,原本还在愤怒谴责凯尔西的美国群众突然从梦中惊醒,他们这才明白过来,他们口中的刻板女人拯救了多少美国人,凯尔西因此成为美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女英雄。 这次事件给全世界的药监局都上了一课: 药物不能光看疗效,比疗效更重要的是安全性。没有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试验的药物是绝对不可以大规模应用的。 听完这个故事,不知道是否能转变一些你的观念。 我们先 假定 李跃华先生的药物和疗法能治疗新冠肺炎,但没有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试验,你愿意让你的亲人和孩子用吗? 或许,对李跃华事件了解的较多的人马上又会反驳我说:李跃华治愈了 15 人,而且他的疗法已经实施了很多年,这说明安全性没问题。 龙胆泻肝丸 你别急,这个事情我当然知道。请你继续听我给你讲第二个真实案例:2003 年,新华社发了一系列的长篇报道,都是有关服用龙胆泻肝丸导致肾脏损害的病例。 龙胆泻肝丸是一个经典中药。生产它的同仁堂也是我国最著名的中药企业之一,有着几十年的生产历史。 这些病例被报道出来的时候,当时也是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有很多人都想不通,一个吃了几十年的经典中成药怎么突然就成了导致肾衰竭的毒药呢? 人命关天的事情,国家自然不敢怠慢,药监局开始重视。一研究才发现,早在 1993 年,龙胆泻肝丸中的一些草药成分就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重视。 2001 年,美国的 FDA 就已经发了警报,警示包括龙胆泻肝丸在内的很多草药成分中含有马兜铃酸,会引发肾衰竭。国家药监局也在 2003 年发出禁药通知,同仁堂也紧急修改了龙胆泻肝丸的配方,取消了其中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 后来,医学界又做了大量的调查,估计龙胆泻肝丸在中国造成的严重肾病患者已有数十万例。为什么这么严重的副作用要上市几十年后才被发现呢? 原因有二: 龙胆泻肝丸造成的肾衰竭是一种慢性病,普通人很难想到这是吃正规药慢慢累积引发的; 由于历史原因,龙胆泻肝丸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上市的时候,并没有做过严格的安全性试验。 类似这样的案例,如果你愿意了解,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著名的日本“小柴胡汤”事件,也是一起因药物安全性问题给卫生部门留下血泪教训的真实案例。 知道了这些真实案例之后,你还会对李跃华先生自己声称的“安全有效”感到放心吗?别说他就做了 15 个病人的治疗,就算做了 1500 例,那也不能说明安全有效,因为我国药监局对于药物试验有着严格的流程规定,不按严格流程的药物试验就是不尊重科学,这都是用无数人的健康和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 我理解你的善良,也理解你的正义感,但在科学面前,情感是多余的东西。 专利有用吗? 或许还有人注意到,李跃华先生的“一种穴位注射疗法”在 2011 年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这难道不能证明国家已经认可了他的疗法是安全有效的吗? 很遗憾,这只能说明你对专利申请的相关法律知识不了解。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与这种疗法是不是安全有效没有半毛钱关系,它只能证明你是第一个想到这个方法的人。 专利局只做形式审查,不做真实性审查。 也就是说,专利局只管你提交的材料是不是齐全,至于你的材料中写的东西是不是真实,专利局并没有能力核实。 假如你不信的话,你可以在国家专利局的网站上搜索“永动机”,你会找到 90 多个永动机的国家发明专利。只要其中任何一个是真正有用的,那么诺贝尔物理学奖非他莫属。 现在你明白国家专利不能证明一种疗法的安全有效了吧?药物和疗法的安全有效性问题归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管。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还拜读了李跃华先生曾经发表的一篇医学论文《一种穴位注射剂——微量苯酚在临床中的应用》(发表于《求医问药》2013 年第 11 卷) 这篇论文就是介绍他宣称可以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法。我虽然不是学医的,但是国内外的医学论文我经常看,对医学论文的结构还是很熟悉的。 他的这篇论文与其说是论文,不如说是一份极简的医生笔记。没看到任何符合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实验的国际通行原则,也没有任何病例选取标准、变量控制,以及图表、数据、统计公式等。 在这篇论文(姑且称为论文)中,我们看到他声称治疗有效的疾病有感冒、腮腺炎、口腔溃疡、慢性鼻炎等等。 这些疾病无一例外全是自限性疾病,就是那种不用任何治疗,也大概率会康复的疾病。 由此可见,李跃华先生的学术研究水平是不合格的。 看到这里,我希望你对湖北省卫健委的愤怒情绪有所缓和。 或许,你现在想的是:不管怎样,大疫当前,对于一种新疗法,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是不是有关部门也应当去尝试一下呢?李跃华的学术水平不行,那可以找更有水平的人来研究嘛。屠呦呦不就是从无数的民间偏方中筛选出了青蒿素的吗? 严肃的医学临床试验 我很理解你的心情。这是我这篇文章想讲的最后一个话题,或许,也是最沉重的一个话题: 比没有药物试验更可悲的是试验过多 。 其实,我跟你们大多数人一样,晚上睡觉,也会梦到一位“扫地僧”横空出世,力挽狂澜,荡平新冠病毒。只是,当白天我清醒的时候,不会做这样的梦。 大疫当前,我们唯一值得信任的,只能是科学。 坚守循证医学的底线,坚守科学精神的底线,才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栽下大树!

循证医学论文分析新冠

实践循证医学的五个步骤(按循证医学的五个步骤进行写作,要求每个步骤具体、详细,并列出参考文献)五、 研究结论六、 附:参考文献文章字数大于1200字,用A4打印,宋体字,小4号,单倍行距。在循证医学最后一次课堂上交给老师,不交者不得成绩。循证医学实践的五个步骤1提出需解决的问题2检索和收集最好的相关证据3评估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效果大小和结论的外推性4综合证据和其他相关因素,制定问题的处理方案5评估1-4项的效果和效率,不断改进。

一、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与步骤

从本质上讲,循证医学是建立在以下5项相互联系的观念上的:①临床决策的根据是现有的最佳科学证据;②临床上遇到的问题决定了需要寻找的证据;③寻找最佳证据意味着采用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思维④寻找证据和对证据进行批判性评论得到的结论,只有在变成处理患者或作出医疗保健决策的行动时才有用;⑤对医生的医疗实践应该经常进行监督和评价,不断总结提高。循证医学实践就是医生结合临床经验与最好证据对患者进行处理的全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结合临床经验与最好证据对患者作出处理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但这些结构式的步骤并非对每个患者,对每天的医疗实践都是可行的。下面分别加以具体说明。

(一)确定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践循证医学的第一步,首先是提出问题。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传统理论知识和经验不易解决的问题,但又必须弄清楚,否则有碍于对患者的正确处理时,强调临床医生必须准确地来采集病史、查体及收集有关实验结果,占有可靠的一手资料,经过仔细分析论证后,方可准确地找出临床存在而需解决的疑难问题,如诊断、治疗方案选择、预防、预后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有利于患者诊治决策外,也有利于本人和本专业水平的提高。在实践中人们经常会发现某些需弄清的问题用传统理论知识和经验不易解决。例如:一些新检验项目在临床诊断评价中参差不齐。检索了1995年前发表的中性粒细胞抗体诊断Wegener肉芽肿文献747篇,该试验的敏感性从3钱到9器,特异性从88%到100%。如此大的差异,岂不是问题?又如:对一位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绝经妇女,我们是否可以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来治疗骨质疏松症?如果采用,治疗的效果和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孰大孰小?这些都需要通过循证医学实践过程来加以解决,故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实施循证医学的关键,也是实践的第一步。

(二)检索相关文献,寻找可以回答上述问题的最佳证据

检索证据的前提是提出问题。虽然提出问题似乎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一过程可帮助检索者获得一个贴切的答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个理想的临床问题应包括下列4个要素:患者或人群、干预措施或暴露因素、结局与对比。检索有关医学文献可根据第一步提出的临床问题确定“关键词”,然后应用电子检索系统和期刊检索系统,检索相关文献,从这些文献中找出与拟弄清的临床问题关系密切的资料,再作分析评价使用。对于临床问题,我们还可以咨询上级医师、查询教科书、医学期刊及其相关电子出版物,现在刊登的文献资料多已经过严格的评价,具有较好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如美国内科医师学院杂志俱乐部认cPJc)、循证医学杂志、CoehraneLibrary,Bestevidenee,CliniealEvidenee,evidenee一basdeardiolg丫等。特ZIJ要强调的是电子计算机与intemet为查阅文献、获得分析资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选择文献方法:文献资料选择应分三步进行:(1)初筛:根据题目和摘要,筛除明显不合格文献,对己肯定或不能肯定的文献查出全文。(2)阅读全文:对可能合格的文献,逐一阅读和分析,以确定是否合格。(3)与作者联系:如对文中提供的信息有疑问,还可与作者联系,获得有关信息以后再决定取舍。

2、采集文献证据基本途径。(1)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根据具体条件和情况采用人工或手式计算机检索,如通过Medline、网上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的Pudmed,网址为:~.〕(2)通过一类再版的新型杂志采集这类新型杂志检索了许多杂志,找出那些既同临床实践相关,又经过了严格质量评估的文章,同时又增加了有经验医师的相关评价,并冠以与临床相关的更醒目的标题。这类综合性的文摘、文章如ACP杂志俱乐部(美国大学医师学会主办,双月刊)每期检索50种针对患者的、既符合严格的科技方法学标准又同临床限学相关的有关临床诊断、预后、治疗、病因学、”理质量及卫生经济方面研究的文章。它们阐明了相关问题,如果是关于疗效的,研究中是否采用随机分配患者的治疗方案?如果是关于诊断的,是否独立运用盲法同金标准进行了比较?如果是有关预后的,患者在发病初期是否出现一致的症状?每一篇文章在杂志中占一页,据读者调查显示这些文章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实用性.又如英国的EBM杂志,运用了同样的方式,扩展到涉及外科、妇科、儿科、精神病学等更广的范围,已由英国医学出版公司于1995年出版发行。由Mcmaster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E服研究中心联合编辑的一种严格评价现有临床医学证据的教科书也已出版。(3)通过Coehrane协作网采集1993年在英国成立了Cochrane协作网,其目的是收集临床医学各专业和亚专业的全世界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Meta分析,再发表结果,为医疗实践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践循证医学提供“证据”。该协作网通过出版计蒸机软盘、网络及其他各种方式提供信息.通过上述这些途径,临床医师便能简捷而有效地从经过统一标准评判过的大量临床专题中找出自己所关心问题的最佳证据,完成循证医学关健的第二步。

3、判断临床文献的科学性和可靠程度。循证医学将临床文献依据等科学性和可靠程度粗略分为四级水平(1)一级: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所做的系统评价资料。若由多数中心联合统一规划R口研究就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大宗病例RCT汇总分析,包括有80%以上的随访率,设计上同质性,95%可信区限窄,分组病例数累计达到400例。(2)二级: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虽然临床研究已不属于RCT设计,但仍为队列研究(c。hrtstudy),即两组为对比治疗,诊断相同的、或对照组未有治疗和并非连续病例等。(3)三级:包括虽未使用随机对照试验但设计很好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无对照的系病列观察文献。(4)四级:为个人经验性意见,并无专家组讨论核定。总之以第一、二级小平文献依据可靠性最高,三级可靠性降低、四级由于受个人经验局限。相对可靠性最低。

(三)、评价所收集证据的真实性,作用大小和实用性对于查询到的文献资料,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进行严格评价,而不能盲目相信。不同研究类型的文献资料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如治疗性研究的评价标准为:研究对象是否被随机分配入组、研究对象是否有失访、失访病例的处理是否恰当、是否采用盲法进行研究和测量结果、各组研究对象的基线情况是否可比,各组研究对象接受的其它措施是否一致等。英国已经研究成功了一种简便有效、可以很快学会的评价一篇临床论著的真实性和用途的方法,3个步骤称为关键性评判题目(criticallyapprai。edtopic,CAT),现介绍如下:

1、研究结果正确吗?(l)、研究对象是否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2)、进入实验的患者对结论都有意义吗?①随访完成情况?②不依从者仍在原来的组中被分析吗?(3)使用盲法了吗?(包括患者、医生、研究者)(4)实验开始时间可比吗?(5)除了有干预方法,对各组的处理相同吗?

2、研究结果是怎样?(1)疗效是多少?根据资料性质计算疗效小。(2)疗效的精确度是多少?参考P值大小或95%可信区间。3、这个结果对治疗我的患者有帮助吗?(1)结果可以用于我的患者吗?(2)所有重要的临床结局均被考虑了吗?(3)治疗收效与潜在的危险和费用的比较。在阅读文献的同时,即对上述各项内容回答是“是、否或不清楚”片进行有关疗效大小的`计算,进而综合评价这些证据的价值。

(四)将证据一与临床专业知识和病人的期望进行整合。由于主管的病人与临床资料中病例存在性别、年龄、并发症、疾病严重程度、依从性、社会因素、文化背景、生物学及临床特征的差别。因此,真实可靠且具有临床价值的研究证据并不一定能直接应用于每一位医生主管的病人,医务人员必须结合自己的临床专业知识经验、病人的具体情况、病人的选择进行综合考虑,作相应的调整。这样,将经过严格评价的文献、从中获得的真实可靠并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最佳证据用于指导临床决策,服务于临床。反之,对于经严洛评价为无效甚至有害的治疗措施则否定;例如在检验医学,上世纪90年代,有36个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曾被淘汰。去年卫生部规定关于出凝血检查仪器测定出血时间、以凝血四项替代凝血时间测定,就是循证检验医学应用的一个很好实例。也说明对于那些尚难定论并有期望的实验室检查或诊治措施.,还需进一步提供研究信息,作出更好的发选择。

(五)评估循证医学实践后的效果和效率,便于改进提高。在应用最佳证据对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必定有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或教训。临床医生应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从中获益,达到提高认识、增进学术水平和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事实上,任何临床处理都应该通过一定的监督机制进行随访,举是一种连续的证据累加过程,在实际情况中,医生应该考虑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识来提高诊治技术,特别是如何利用大量的、高质量的、事先经过消化的信息来指导临床实践。通过实践,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这也是临床医生自身进行继续教育的方法与过程。

二、循证医学实践的主要内容

循证医学的应用广泛,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识别不确定的问题、并转换为临床问题

即在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文献等证据,来发现或识别一些不确定问题或领域并形成相关的、有针对性的、且容易解决的临床重要问题

(二)发现并评价证据

通过检索法寻找解决该临床问题所必需的各种证据。对收集的各种证据,利采种规定的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每一证据的主要意义。

(三)评价证据提出的有关建议或推论的临床

可应用性,并确定是否采用。不同证据所做出的各种临床建议或推论往往是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为此都必须通过评估,以明确哪些可以采用,哪些不能采用。在综合分析各种证据的基础上,提出是否应用这些证据。

(四)评价应用的效果

利用一定的评价技术来评价应用效果。

(五)总结并存储报告

这是所有卫生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及时地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将有用的知识技术存储并且传播,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循证医学实践的例证

循证医学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通过我国循证医学工作者的积极努力,近年已有快速发展。临床医生积极学习循证医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下举几个例子说明。

1、在儿科临床判断小儿咳嗽时是否患了肺炎,应注意小儿的呼吸。2一12月婴儿如果呼吸次数超过50次/min,并有咳嗽可诊断为肺炎。经过跨国家、多中心、随机、双盲、大样本的研究后发现,它与应用听诊器,X线照片相比较,诊断正确率相等,己得到国际公认并在全球推广,这是循证医学在儿科界的一个伟大实践。

2、在内科心血管专业临床通过循证医学实践,获得了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aJAP)措施的证据后,将证据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医疗决策的制定,这对有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评价后的治疗措施认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阿斯匹林在UAP治疗中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可作为此类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常用剂量为75一325mg/d;抵克力得可作为阿斯匹林过敏或不耐受者的选择,肝素抗凝不应作为UAP治疗的常规手段,此外在抗心肌缺血治疗措施中,硝酸醋制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能缓解症状、减少再发率等,但无证据证明此类药物在减少UAP远期心脏性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方面有肯定作用。早期介入治疗在减少uAP症状发作和入院时间确有益处,但对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并无影响,其远期效应尚不清楚,这些结果的应用,都解决了传统治疗中的相关的问题。

3.在检验科临床近年来,随着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国外先进仪器的引进,我国的医学检验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与提高。其中一个特点是,用很少的标本进行多项目检测成为了可能,给病人带来了方便,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但目前国内有许多医疗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开展检验项目大组合。不管病人什么病,一来看病,医生就做一个几十项的“大组合”检查,且这种“大包围”做法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大组合”造成了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加重了病人的负担。一些对该种疾病来说并无太大价值的证据、甚至对诊断无关意义的检验被滥用,形成了非常实际而迫切需解决的问题。发达国家在经过80年代检验项目用于临床诊断的“激增期”后,目前已进入“冷静期”,即从以往全面的、多项目的检验转向有针对性的、必须的项目检测。这是循证检验医学的发展,要求对诊断试验重新评价,做到合理、正确的进行诊断试验,避免了滥用与误用。

总上所述,循证医学的出现使医学模式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发展,循证医学的实践是最关健的内容,决定了它的效果与质量。我们一定要掌握患者、医生和最佳临床证据三大要素,按照“五步曲”实践循证医学,才能制定最佳方案,卓有成效地解决患者的问题。

在疫情的本地传播方面,左(右)图展示了本地平均每周增加1个病例,在1周(1-2周)内的滞后效应。基于1月19日开始的14天样本,1个病例在1周内增加了个病例。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传播速率一度增快。但从1月下旬开始,本地传播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不少系数变得较小甚至为负,反映了政府和公众对疫情的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当前新冠肺炎正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加入到对抗新冠肺炎的战役中,韩国、意大利等国已经开始使用隔离、封城等应对措施。本文的分析结果不仅对我们理解新冠肺炎的传播有帮助,对其他国家应对当前疫情也有启示。经济发展的双刃剑武汉是人口超千万的大都市。新冠肺炎的疫情爆发后,特大城市由人口集聚带来的疫情风险得到了关注。我们分析了经济社会状况对疫情传播的调节作用。主要发现在经济更发达的区域(以人均GDP衡量),疫情传播的速率更快。更丰富的医疗资源(以医生数衡量)降低了疫情传播的速率。传染病在经济发达的区域更容易传播的一个可能原因是经济活动使得人群间的交互更频繁。然而,近期的一篇追溯不同国家发展历程的论文发现,传染病的高发使得一些地区的社会组织较为松散,抑制了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这次疫情也启发人们去思考公共卫生、生态安全对于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基于实证证据优化分区疫情管控在医学领域,有个概念是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指出医疗决策应基于实证证据,同时考虑证据的质量、病人的意愿等因素。同样的想法也可以适用于分析如何优化疫情管控政策。从1月底开始,我国所有省份和直辖市都执行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各地出台了很多管控政策,比如限制出行、取消大型活动、要求佩戴口罩等。考虑到这些防控政策的经济社会成本不一,在我国当前采取分区防控的背景下,如何优化不同区域的防控政策需要首先评估这些管控政策的有效性。随机对照实验能够提供最令人信服的证据。但在分析疫情传播方面,随机对照实验一般是不可行的。同时,人们不会静观疫情扩散。在做政策评估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虽然不能进行随机实验,但经济学的工具箱里有很多可用的工具,相信实证经济学研究会为公共卫生机构优化分区管控提供支持。

循证医学论文新冠肺炎

齐心协力不出门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与蔓延,是2019—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灾害事件,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害和冲击。中国作为最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冲击的国家,在全球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智慧和中国自信,为世界各国建立应对疫情机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为此,总结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经验,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中国的战“疫”经验,为全球疫情防控、应急管理、风险治理及国际合作提供“中国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及绩效:中国力量与中国速度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已经成为人类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功典范,最突出之处在于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打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彰显了抗击疫情的中国力量。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图1)。第一,统一领导,高效决策。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国家最高决策层果断的战略决策是战胜重大疫情的基础和前提,集中统一领导和“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思维及统筹抗疫部署是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的关键。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仅仅依靠个人、民间组织、地方政府是不可能彻底控制住的,需要具有战略眼光、全局意识、反应迅速、决策高效的集中统一的领导机构发挥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职能,全面推进疫情防控。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高效决策是中国迅速控制疫情并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关键。第二,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强大的社会动员组织能力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战胜重大疫情的关键。依托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的社区和村组进行广泛动员,无缝隙、全覆盖,形成抗疫的社会动员体系;依靠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构建防疫的核心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广泛宣传,使广大民众充分认识到疫情的危害,增强广大人民群众防疫的自觉性;采取各种强有力的“硬核”措施,奖罚分明,严厉禁止和处罚各种违反公共卫生安全的行为。第三,全国统筹,对口支援。一是弥补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抗疫物资不足的问题,充分调配全国资源,实现全国抗疫物资的统筹安排;二是增强人民群众的抗疫信心,通过多地大规模医护人员的支援、医疗资源的投入、抗疫物资的充足供给,增强了人民群众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三是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疫区与非疫区之间的分工合作,培养了地区协作、患难与共的精神;四是能够实现当地医院与全国医疗资源的有效对接、优势互补,形成规模化、网络化的应对方式。第四,科技抗疫,保障有力。一是动员民用和军用高科技医疗设备集中投入疫情重点地区,保障先进设备的充分供给与高效配置;二是集中全国最优秀的专家和医护工作者,深入重点疫情一线,遏制住重点地区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三是利用5G、大数据技术构建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与应用网络体系,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数据成本,提高了抗疫效率;四是综合集成交叉技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保障了抗疫的应急之需;五是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为抗疫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全国大量的抗疫和民生保障物资快速运达疫区,保障了抗疫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供应,稳定了社会秩序。第五,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国人民高度团结,积极配合并遵守政府制定的各种防疫措施,提高了抗疫效率,降低了各种治理成本。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广大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奋战,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第六,守望相助,国际合作。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在取得国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阶段性胜利的基础上,积极援助世界各国。例如,截至4月12日,中国已同153个国家举行83场卫生专家视频会议,中国政府和民间已经或正在向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多批急需的医疗物资援助,已有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同中方出口商签署防疫物资商业采购协议;中国已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和柬埔寨等国家派出多批医疗专家组,同时正在筹备向其他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派遣专家组;中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疫情的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国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论点是中国制度的优势,论据是中国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围绕相关制度,给出对应在疫情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来证明这个制度的优势。

议论文写作要体现出论点、论据和论证,而且论点要鲜明、准确,论点最好放在文章的开头,用一句话,而且是判断句式,把中心论点都摆出来,同时文章内容结构要严谨,逻辑性也要强,议论文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生动、符合逻辑。

下面是一则范例:

在这次抗疫斗争中,我们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非凡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只要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就一定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给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也考验着各国的国家治理。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一、抗疫斗争充分展现我们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中,我们党正是依靠人民形成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我们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这次抗疫斗争,再一次充分展现了我们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

我们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体现为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新病毒,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没有现成答案可以参考。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

我们党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实施集中统一领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召开21次会议研究决策,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周密部署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因时因势制定重大战略策略。

我们党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并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确定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

回望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无疑是危急关头最重要的决策。作出这一决策,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需要果敢的历史担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作出这一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正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个政党面对重大风险挑战时的表现,最能检验其领导力。我们党在抗疫大战中所发挥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展现了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只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强大合力,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

二、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够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凝聚起同心同德、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在这次抗疫斗争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发挥出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要经受住这场历史大考,必须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迅速组织动员起各方面的力量。各行各业都自觉扛起责任,国有企业、公立医院勇挑重担,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各类民营企业、民办医院、慈善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积极出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拼搏,数百万快递员冒疫奔忙,180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千千万万志愿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献。依靠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数量庞大、构成多元的社会群体团结凝聚起来,使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

非凡的统筹协调能力。中国是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的任务,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各方面关系都要协调。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最优秀的人员、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千里驰援,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医疗资源和物资供应从紧缺向动态平衡的跨越式提升。在抗疫形势最严峻的时候,经济社会发展不少方面一度按下“暂停键”,但群众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社会秩序总体正常。我们党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立足全局、着眼大局,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推动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全面展开,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非凡的统筹协调能力。

三、非凡的贯彻执行能力

在这次抗疫斗争中,我们不仅采取了正确的防控措施,更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非凡的贯彻执行能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面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同病毒短兵相接,率先打响了疫情防控遭遇战。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很多人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踏上征程。人民军队医务人员牢记我军宗旨,视疫情为命令,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我们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迅速开辟600多个集中隔离点。

我们注重科研攻关和临床救治、防控实践相协同,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加快有效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发,充分发挥科技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主动担责。依靠非凡的贯彻执行能力,我们不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也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四、不断发挥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严峻的斗争深刻启示我们,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我们坚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做到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努力提高面向未来的“答卷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我们就一定能够经受住一次次考验,不断化危为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写作思路:写下关于疫情的病理变化。

湿毒、风邪是本次COVID19的主要病理因素,其产生和流行也具有显著的自然、体质特征。在多种诱因的共同作用下,湿毒挟风邪致病具有传播迅速、毒性炽烈、病情缠绵、易于传变等特点,并与诱发轻型、普通型患者向重型、危重型转化的炎症风暴的产生密切相关。

基于“天人合一的人”理论,分析了自然和物理COVID19暴发和流行的因素,并讨论了炎性病变的风暴在COVID19疾病病理特性和传输规则的湿、毒和风力。提出了以清热促肺、解毒消秽、健脾除湿、泻风疏络为主的CoVID-19治疗原则。

新冠疫情:

2020年2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疫情每日形势报告称,区域和全球风险水平均从此前的“高”区域和全球风险水平提升至“非常高”的最高水平,与中国一致。

当地时间2020年3月11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根据我们的评估,世卫组织认为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大流行。

  • 索引序列
  • 新冠预后循证医学论文范文
  • 新冠预后循证医学论文
  • 新冠肺炎循证医学论文
  • 循证医学论文分析新冠
  • 循证医学论文新冠肺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