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进化医学论文感受

进化医学论文感受

发布时间:

进化医学论文感受

在很早很早以前,宇宙曾发现过一次碰撞。整个地球是一片焦土,毫无生机。大约在38亿年前左右,地球上出现了一种物质,就是磷。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需要磷。人死后坟地会看见很多鬼火,那就是磷。有了磷,生命由此开始了。经过了3亿年左右,到了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大分子。有了这些大分子,就有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越来越近了。什么时候出现了生命或是生物?无从考究。人类的历史有多久,大概400万年。有了人,就有了研究人的医学,依稀这么传下来,没有记载,有了文字记载以后,大约的时间是三千年。 我们知道要把三千年所谓的书要拿堆起来,医学这个地方是堆不下来的,只能挑一些典型的人和事,把它分成一个一个阶段,注意历史的发展是不分阶段的,为什么要分阶段,就是我们后人的局限性,在三千年中间,人类对自己对生物做了哪些研究?要讲医学三千年,我可以讲十个小时,也可以两个小时就把它讲完。我把三千年分为四个阶段来讲,当然,历史是不可以分阶段的,只是后人为了总结,就将历史划分成不同阶段。先是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3世纪,这1300年的时间,然后是公元3世纪到13世纪这1000年,再然后是13世纪到16世纪这三百年,最后是16世纪到现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3世纪】 先来讲第一个阶段。这1300年国外主要是以希腊为主,西方世界开始了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这期间出现了很多人和事,大家只要记住三个团队就够了。一个是泰勒斯以及他的徒弟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曼德的徒弟阿那克西美尼这三个人。这三代人的主要贡献,是完全靠累计和总结宇宙现象,将宇宙的组成、地球的组成与生命的起源相联系。这样观察和思维的方式启发了很多科学家。泰勒斯一边看天一边走路,掉进一个大坑里。周围没有人来救他,我们说“坐井观天”,他是“坐坑观天”,观了三天。我们看天什么都看不出来,他一看不得了,看出了明年的日食会在什么时候出现,看出了明年会风调雨顺,橄榄会大丰收。他第三天被人救起来以后,用家里仅有的一点钱,还借了点钱,把周围所有的榨橄榄油的车子在冬天都买回来了。第二年橄榄油大丰收,大家都来租他的榨橄榄油的车子,他发了一笔财。于是真正尝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甜头。 第二个团队是由亚里士多德、他的师傅柏拉图、他的徒弟、他的徒弟的徒弟四个人组成。这个团队主要的贡献是把宇宙的变化与人类的一些基本现象相联系。柏拉图是哲学家,在古时候就是生命科学家。他做出了很多贡献,最大的贡献在于办了所学校,前后办了900年。多的时候人山人海,少的时候只有一个学生就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有很多贡献,包括植物、动物的分类学,还有哲学。他对遗传学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提出的有些观点至今仍没有得到证实或只部分得到了证实。 他说跳蚤是由灰尘变的,这当然是错误的。但他提出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很重要。人一定要有爸爸妈妈才有自己吗?那最初的人呢?有的爬行虫,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气温高了是公的,气候低了是母的;有的蛋,23度孵出来是母的,32度孵出来是公的,26度孵出来是两者之间;蜗牛是雌雄同体,公的母的都在一个身体上。人是怎么来的?人一定要有爸爸妈妈才有人类吗?这样的话,那人类就惨了。据一项研究表明,50年前男人的精子每毫升6千万。那时生七八个小孩没问题。现在每一毫升只有2千万,所以不育症很多,有的小群体不育症已达20%。生不出来了,这主要是“种子”不好,还有人去怪“基地”。精子只有一百万时就生不出来了,那人类再过50年、100年怎么办呢。大家不要紧张,起码我们这几代人是没有问题的。 第三个团队,是以盖伦为首的。盖伦是古代西方的医圣,他把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人的疾病相联系。盖伦从13岁开始写书,写了256本,医书131本。出版他的书要12年,读完也要12年。那时和现在不一样,现在写书多数是抄书,那时没地方抄。他的理论和发现统治了医学和生命科学1000多年,后人甚至错了也以他为准。他的死标志着整个古希腊医学的结束。 现在回到中国,中国主要是中医学,当然还有其他藏医,回医等等,但主要是中药学,中药学来源什么?有人说来源于圣人,有人说来源于巫,有人说来源于自然现象。比如说狗受伤了,会找一种草来舔伤口,老鼠中毒了会主动去喝黄泥水,肚子就不痛了。在古时候,人类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刀耕火种,广种薄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尽管那样辛苦还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医学怎么来?为了填饱肚子,大家什么草都吃。结果发现,有的可以吃,吃了有好处,有的不可以,吃了会中毒。抓住动物也吃,而且发现吃肝补肝、吃肺补肺,吃尾巴补全身。当然,这最后一句话是我说的。 在这漫长的1300年中间,中国也出现了很多人很多事。大家起码要记住三本书、三个人。哪三本书?基础医学首推《黄帝内经》,临床医学首推《伤寒杂病论》,药学首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写得很好,超过它的不多。它提倡的是整体医学,整体考虑一个人,提倡阴阳平衡。什么叫做健康?就是要平衡。眼睛一睁一闭,呼吸一进一出,手脚一伸一缩,这就是平衡。有的人很强壮,强壮就是健康吗?我经常给人看病,三年前一个老太太,身子好弱,我还以为她活不了多久。没想到三年后她又来看病,和当年还是一个样子。那是因为,她身体哪里都弱,保持了一个平衡。有的人很强壮,昨天还打篮球打得好好的,突然就心肌梗塞,死了。所以说,平衡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来讲,非常重要。那如何调节平衡?阴和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两者要平衡,什么是治病呢?恢复阴阳平衡,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 中医讲五脏六腑,和西医是不同的。我们医院中医科研究“脾虚”,翻译给外国人听,他们听不懂,这个“脾”怎么虚呢?中医脾虚症是指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在中医看来,脾是促循环、促消化的,还有免疫作用,是多种功能的表现。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六腑含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但有的五脏六腑是不全的,就像消化内科中的胰腺,《黄帝内经》中就没有。它怎么没有呢?因为人死后,胰腺会自动被消化掉,一解剖就看不到了。《黄帝内经》强调的是整体,大家相不相信气功?生命是各种各样的细胞、分子相互间作用产生的一种反应。有一桶很咸的盐水,你把肉放进去变成了什么?咸肉。你把一头猪赶进去,出来是一头咸猪吗?不是。这是为什么?因为细胞有一种能量,可以抵抗外来入侵。就像气功发功,我把左右手一叉,左边准备好了,你拿木棒子打左边,什么断了?木棒子。如你错打到右边,什么断了?手断了。就像小孩挨打,说妈妈你打我屁股吧,做好了准备打屁股就不是那么疼了,如果打的是另外一边没有做好准备的地方,那就很疼了。接下来《伤寒杂病论》讲把观辩证,寒热虚实。把观辩证讲望闻问切。它提倡辩证论治,不同的病用不同的药救治,同一种病不同的病因也是这样。第三本书是《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味药,分为上药120种,中药120种,下药125种。上药大补,下药大攻,中药既补又攻。讲究的是配伍,其中有很多禁忌的。医生看病一定要和病人接触,不能光看化验单,过去查糖尿病没办法查糖,医生尝病人的尿,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我到农村,公共卫生院老师还这么带我查,太阳底下五杯尿,他在前边尝,我在后边尝。他尝得泰然自若,我尝的翻江倒海,为什么?他用这个手指蘸的尿,用那个手指来尝,我用这个手指蘸的尿就用这个手指来尝,但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老师看到的是哪一杯尿有苍蝇,有蚂蚁,那就是糖尿病人的尿。 接下来讲三个人。第一个是张仲景,他做过长沙太守,官当得非常好,后来不当了,因为家族200多个人,病死了只剩70多个。他回家,学医治病救人,果真学成名医了。第二个是扁鹊,他曾经做过客栈的舍长(客房部经理),广交天下朋友,认识了一个很出名的老中医。于是不做“经理”了,潜心学医,一学就学成了“扁鹊”,写了《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普济天下苍生。他很有名,遭到太医令的妒忌,借机把他杀了。第三个是华佗,华佗很有名,他给曹操治好了偏头痛,曹操就要把他留下来做“保健医生”。华佗不干,他要去给老百姓治病,就被抓起来了。华佗治病救人很忙,没有时间写论文,华佗在监狱里有时间了就写了本小书,但没有传下来,狱吏不敢传出去,把它烧了。但有两件事是传下来了。一个是五禽戏,就是现在的广播体操。他的一个徒弟练五禽戏,活到了101岁。还有一个是发明了麻沸散。在他之前,人们动手术没有麻醉,怎么办,打一斤白酒,病人喝一半,医生喝一半,壮胆。还是没用,就请几个人按住。华佗发明麻沸散比西方早了800年。【公元3世纪到13世纪的1000年】 中外1300年讲完了。现在讲第二阶段,到了这1000年,西方生命科学退步,几乎为零。为什么呢?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宗教崛起、神学流行,科学发展受到严重破坏,到最后就没了。而这一时期的中国,临床医学继续发展。中国这段时期是鼎盛时期,包括秦朝、汉朝、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科技进步。很多个朝代首都是在西安,外国人说,没到西安不叫来过中国。中国人说,“江南才子山东的将,陕西黄土埋皇上。”中国历史上250多个皇帝,陕西埋了70多个,其中很多都是很有作为和影响力的皇帝。大家知不知道有个武则天先生?女性有作为就叫先生,否则就叫女士。武则天先生一生嫁了2个皇帝,生了2个皇帝,当了一把皇帝,影响了一大批皇帝。 一千年,因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科技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医学和医学家受到极大的尊重。这个时候医学、科学到了世界的顶峰,一个是零一个是顶峰。希望大家也记住三本书三个人。第一个人叫王叔和,他有两大贡献,一是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传下来了,二是自己写了本书叫《脉经》。把摸脉分成几十种且有不同组合,摸出是不是怀孕了,特别是摸生儿育女,他准确率高得很,不像我现在,我基本是百分之五十的正确性。是不是有心脏病啊。神了,皇帝要考察他们这些医师,把他们叫过去,让一男一女躲在蚊帐里各伸出一只手,他一把脉,遭了,这是个怪物,一只手是女的,一只手是男的。他的《脉经》经过阿拉伯传到了欧洲。 第二个人物是孙思邈,他活了100多岁,写了《千金方》。他提倡“大医精诚”,就是说你要当医生就要医术高明,不能以挣钱为目的,更不能拿红包,你想着做个手术自己能分多少,那肯定治不好人。如果你以医术为挣钱工具,要受刑法处罚;如果你出现医疗事故,更要受罚。当然,你要当医生当得好,可以进翰林院。第三个陶弘景,是唐朝的药学家,写了本《新修本草》。这是中国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第一部,比西方早了800年。 三个人三本书,科学家得到极大的尊重,科学得到极大的尊重,医学得到极大的尊重。范仲淹讲:“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就是说你不去当个宰相,第二职业就要当个医生。对医生和医学的尊重体现一个民族的文明和对科学的崇尚。【13世纪到16世纪三百年】 中国的1000年讲完了,紧接着是西方的三百年,这是他们崛起的三百年。因为文艺复兴发生了。为什么会发生文艺复兴呢?因为政治腐败到“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地步,另外鼠疫流行,有的国家几天之内四分之一的人都死了。第三个是因为有个中国人把中国的四大发明带过去了,这个人是谁?成吉思汗。 于是医学复兴了,出现大量科学家。比如解剖学家达•芬奇。过去学解剖,不是当画家就是当医生。达芬奇是个左撇子,写了很多东西别人看不懂。第二个是比利时的维萨里,他做了大量的解剖,找到了一些真凭实据。有个女孩子死了,他的伯父说这是中毒,他说不是,是束腰造成的。那时候西方的女性要束腰,肚子越束越小。他说这是因为长时间血脉不通引起的。这之后,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女性都不再束腰了,这是个革命性变化。另外,他还纠正了盖伦统治了一千年的错误,光骨骼解剖就达200多处错误。他说,人的大腿骨是直的,盖伦说是弯的。人们辩解说盖伦是对的,过去就是弯的,现在直了,这是因为人类穿裤子穿了1千年,变直了。盖伦说人类的胸骨是七块,他说只有一块。人们辩解说盖伦那时的人心胸坦荡因此有七块,现在是小肚鸡肠就只一块了。维萨里非常气愤,他对学生说,你们不能只相信权威,你们自己实践学到的东西比追随权威学到的要好。后来他受到迫害,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又比如桑图雷顿开启了代谢学。他发现人吃了那么多,拉出来没那么多,中间的差额哪里去了?为了弄个明白,他弄了把藤椅,一杆称。天天坐在藤椅上吃喝拉撒,称自己。一称称了三十多年,终于发现人是要“出汗”的,由此代谢学产生了。科学家太多,根本讲不完,总之,西方医学在此前1000年落后了,在这三百年一下子赶上来了。 这个时期的中国,从宋朝开始首都先后迁到开封、南京。从宋朝开始讲程朱理学,光说不干,科学受到很大敌视。外国人拿火药造枪造炮,我们造烟花爆竹。比如印刷术,人家用来传经布道,我们印鬼票子。人家把指南针拿去航海,发现新大陆,我们用来看风水,直到现在还在看。还有一个炼丹术是我们开始干的,也是西方化学工业的初始。我们用重金属炼丹,因为吃长生不老丹,中国死了七个皇帝。 我们的医学逐渐走下坡路,但是因为积淀很厚,还是有几个大事发生值得提及。李时珍就是一位。他考过三次秀才都中了,但是没有岗位。后来自己学医,在太医院当医典。他33岁时开始广走群山,遍尝草药,写了《本草纲目》。大约在公元十三世纪,中医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十三世纪时,天花流行,如果没有中国的“种痘法”,也许人类就不在了。伏尔泰讲,这是一个优秀聪明的民族,他们发明的“种痘术”救了人类。现在的免疫学还说不清楚“种痘术”是怎么回事。事态发展就是这样,人家三百年上来了,我们三百年下去了,中西方在十六世纪出现了交汇。【16世纪至今400年】 在16、17世纪中外医学形成了剪刀差,石头发展的四百年,两者拉开了好大的差距。当时中国的人均GDP和英法德是差不多的,都是600美元左右。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一个强大的英国,中国在做梦;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个强大的德国,中国还如一头沉睡的雄狮不醒;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强大的日本和美国,中国还在睡觉。 400年过去了,中国由600美元涨到1000美元时,日本是我们的35倍,美国是32倍,英法德是25倍。如果把世界的100块钱拿来分,美国拿走32块,日本拿走13块,英法德各拿走5块,已经60块了,还有40块由剩下的国家来分。中国拿走3块,由13亿人民来分。有人说,老虎不发威,别当病猫看。我觉得不如病猫,因为老虎吃得多。 就在这一时期,国外出现了大量的科学家。这个时候,外国人的科学又上去了,出现两个最伟大的科学家,一个是伽利略向宏观发展,发明现在我们已经登上月球。还有一个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医学从此就向微观发展。16世纪出了好多人了,比如说弗莱米发明青霉素,巴斯德发现生物的腐败现象由微生物引起,尼斯达发明消毒术,大踏步地前进。 大家知道达尔文,他的爸爸和爷爷都是科学家,外公和舅舅也是有名的科学家。很遗憾,他不好好学习,转了很多次学都学不好。他爸爸生气,说他只配抓老鼠捉虫子。那时候,英国舰队有个为期5年的航行,周游列国,要选2名群众去参加。可惜没有人报名。达尔文说要去。他爸爸就不同意,说除非有另外一个和你一样笨的人把我说服了,我就让你去。结果是达尔文的舅舅来劝,说反正他在家也是抓老鼠捉虫子,还不如让他出去见识见识。他爸爸就同意了。过了5年,悟出了物种起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在长期进化中,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就能生存下去。没想到达尔文回家后,还是喜欢玩,玩了十年,也不写论文。后来华莱士写出一篇论文,比他还好,尽管后者没参加航行。达尔文开始着急了,就把他的论文扣下来,不发表。后来达尔文的朋友说你也写出来,把你们俩的文章都发在同一本杂志上。就这样,两篇论文都发表了。后来华莱士提出把这个归名为“达尔文主义”。达尔文很感动,没想到世界上还有人受到这么大委屈,还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 这400年,西方的科学就这样发展很迅速,有大量科学家,举不胜举。但中国天天讲理论,讲中庸之道,混淆正确与错误的界限,混淆前进与落后的界限,极大地阻碍了科学的发展。这时候外国人开始派传教士进入中国。有一位牧师说,外国的枪炮举不起中国一根横木时,他用手术刀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各种西医的学说、西药开始进入中国。看看现在的西医理论90%以上都是西方的理论,现在的仪器设备有多少是自己产的呢?我们吃的药97%是仿制外国的。 更为可笑的是,有人出来公开反对中医学。人类之所以存在和发展,就是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中医学使中国人繁衍到现在,你能说它什么都不科学吗?“科学”这个字眼才出现1000年,中医出现了多少年?中医有自己的理论,按照西医的标准,就像打乒乓球用打篮球的标准来评判。 回顾这三千年的历史,我有几点体会: 第一点,珍惜现在的社会环境。十八大号召我们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千真万确,大凡医学发展的时候常常是社会进步的时候,所以在座的同志们要珍惜现在的社会环境,生逢其时要身负其事。第二点,用哲学的思维来考虑科学,来研究科学。很多大的科学家到最后都是哲学家,哲学是研究科学的科学,是研究规律的,科学是限定范围之内一加一必须等于二,而哲学不是,哲学一加一只要等于结果就行,就看你这个结果对我好不好。有人说讲什么东西都是中医不科学,什么叫中医不科学,科学出来的时候科学才一千年,中医已经是几千年,你说中医不科学,为什么不说科学不中医呢!好多人把科学两个字当成真理这是不对的,说你搞这个事情不科学,那我就是不科学,不要把世界上所有的事情科学了就是真理,难说。说科学最重要,我说不一定,安全比科学还重要。你不要说科学是永恒的,真理都不是永恒的,为什么有些真理永恒呢?是因为你活不了那么长,你活那么长它要变的,所以说水往低处流那是有地心吸引力,你要到天上去,它就不往低处流了。太阳从东方升起来,那是地球转,将来地球不一定转,你连太阳还在不在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太阳在呢?有太阳光,那可是八分钟之前射出来的,对不对。那五分钟之前就没射了吗?牛郎织女鹊桥相会,那是十六年前发生的事情,人家光都跑了十六年,要是十三年十四年,牛郎织女已经移情别恋,还会相会吗?所以看任何事情要动态的看,人一定不动态看要出事的,你就会抑郁。什么是前进?人的三百六十度都是前进的方向,只是你面对那点而已。所以我有两句话跟大家分享,也是我的座右铭,第一句叫“永远向前走,”要有“波涛翻滚浪激天,横流穿泻只向前,轻舟踏波飞身去,回笑岸松空等闲”的气魄,第二句叫“否定到最后”。“盘古开天地动荡,日月往复永如常,览尽乾坤知千史,敢笑屈翁白投江。”永远向前走,人生一定标定一个方向,一直往前走,不要因为前面的路困难而退却,也不因为左右有精彩而诱惑,不然你哪怕往前走,左三圈右三圈,原地打圈,永远是一事无成。最后一点,就是要从微观回到宏观。医学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微观,从列文•虎克把科学从宏观引向微观,人类研究越来越细。从组织到细胞,再到亚细胞、分子、原子再到夸克,越来越微观,其实微观只能看见某些事情,任何事物都在一定的宏观上,离开了宏观是错的。我们好多医生只能看一个病,耽误多少事情。就是要回到宏观,为什么?比如说有人看见华山和峨眉山,去过一下就想出来什么差别,这是宏观。但是有人去研究峨眉山的沙子,结果拿去跟华山比较,没什么差别。沙子有差别,砖头有差别,到元素就没差别了,到元素基本没差别你去研究它干嘛,吃饱了吗?所以一定要站在一定的层次回归整体,我们不是要看病人的病,看人的病是下医,只有看病的人才是上医。我希望贵阳医学院教出来的是看病的人,而不是看人的病。面对三千年来的医学进与退,我们有很多很多感想,我们曾经有辉煌的时候,但现在十分尴尬的时候,但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我们只要珍惜现在的社会环境,我们只要用哲学的思维来考虑科学,只要从微观回到宏观,我们一定会在实现中华民族政治上伟大复兴的同时,我们一定会实现科学上和医学上的伟大复兴。一个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科技不时将会展现在同志们的面前,同学们,准备好了么?谢谢大家!

人是由几亿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每天无数细胞生生死死,不停地新陈代谢,而这些细胞,就像一栋大楼的砖块或磁砖,只是材料或零件,和灵魂有什么关系? 当我第一次听到“细胞记亿”这四个字,我有点诧异,甚至觉得有点荒谬。 但这个世界,就是有这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早就存在我们的身边。 曾听过一个真实故事: 在美国有一位妇女,在暗夜被陌生人强暴了,她报警也没用,因为,没有任何线索,她也没看清对方的长相;从此以后,她尽全力催眠自己,要忘掉那一个不幸夜晚的恐怖经历,她积极投入工作和社区生活,她认识很多朋友,参加很多活动。 就在她几乎忘了被强暴这件事时,有一天她大白天走在路上,迎面走来一位男子,马路上的人来来往往何其多,她也没在意这个路人。但就在这男子和她擦身而过的那一刹那,她莫名颤抖了起来,那晚被强暴时的那种惊吓和恐惧,顿时全涌上心头,她吓得差点嚎淘大哭,这时,她的头脑才意识到:就是这个男人。她的身体告诉她:就是这个男人,刚刚和她擦身而过,彼此交会可能不到一秒钟的陌生男人,他就是那个强暴犯。 后来,听说她大喊救命,路人协助她抓了那男人到警局,事后证实,他确实就是那一晚强暴她的人。 我们的身体就是这么的不可思议。当我们的意识早忘了,或是还没察觉到某个东西时,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所有细胞,竟然可以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就辨识出那个曾伤害过我们的人的磁场或气场。 这如果不是细胞记忆,那么,这该如何解释? 就算有人不同意用“细胞记忆”这四个字,我觉得用“磁场”或“灵气”、“灵魂”也没有关系,重点是,我们的身体是和灵魂连接的,我们的身体不只是一些蛋白质和其他元素的组合而已,他也是灵魂和能量的延伸,或是灵魂的固体化能量。 很多年前,就曾看过国外报导,说某位人士,在一场意外失去右臂后,在放射性照相机的拍摄下,仍可隐约看见那只断臂的磁场,还连接在他的肩膀上。 根据媒体报导,美国有好几位接受器官捐赠的人,深深地感受到捐赠者的灵魂或磁场,一直在他们身上醒着甚至作用着。我也曾看过DISCOVERY 频道作过这类的报导,一位死于车祸的年轻人,把心脏捐给了一个心脏病患,这个心脏病患身上,从此发生了一连串不可思议的现象。节目中的专家也提到“细胞记忆”这四个字。 至此,我不得不认真思考,我们过去在科学教育下被灌输的唯物 观,是否真的蒙蔽了一些真理?是否误导了我们看清整个宇宙真相的思路? 万物皆有灵,更何况是有灵性的人体细胞? 本书作者 SYLVIA BR0WNE 在美国是一位灵媒,却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她的上一本着作“灵魂之旅”荣登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这应该不是美国人头脑出现问题或太迷信,这个纪录显示了,美国人在心底深处,对作者提出的“灵魂不死”理论,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和共鸣。 从整个大格局来看,灵魂不死且永远轮回转世,如果是一个真理,那么“细胞记忆”也必然是这个大架构理论下的一个必须存在的“功能”之一。 因为累世所有记忆都不曾消失,所以有人会想起前世,有人会被前世的创伤或记忆所影响,而这些属于灵性的记忆,就藏在我们的细胞里。 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些灵性记忆,应该是写在细胞的磁场或能量场中,如此一来,随着细胞的死亡代谢和新生,这些记忆才不会跟着物质上的细胞死亡,而消失无踪,而是永不间断地传给新生细胞。 然而,这些说法毕竟没有科学上的证据,有可能是科技不够发达,还无法测量出依附在物质上的磁场或能量场,或者,有可能这些东西根本不存在。 不过,“细胞记亿”这个理论,仍对人类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就像天神或上帝,没有人可以证明衪们的存在,但几千年来,衪们仍左右着人类的文化和文明一样,“细胞记忆”应该也是属于“信仰”的产物,和科学无关。 如果“细胞记亿”的存在,是诉诸我们灵性和精神的领域,我想,科学和学术界,在科技未发达到可以证明真伪前,不妨就把他看成人类精神得到寄托的另一个重要发现,也没有必要大加挞伐。毕竟,太绝对或武断的否定任何事,都将是自己和人类的损失。 再者,证明真伪与否,其实对很多人来讲,也不是最重要的,相反的,如何有效解决人们的心灵障碍和心理问题,才是人们最关心的事。

这理论的第一个缺陷是以人的臆测为前提首先为生命的起源定下一条公式,这就无机物→简单化合物→复杂化合物→高分子的有机化合物→高分子的蛋白质→生命,接着为这一公式的演变过程寻找理化条件,需要什么条件就出现什么条件。只是在有机物向蛋白质过渡时,确实难以找到合适的条件了,于是便以一系列矛盾斗争,一分为二概括之。更困难的事情是高分子的蛋白质怎么能产生新陈代谢呢?没有别的具体办法,便以化学演变,内外分化一言了之。我们知道,蛋白质若要形成一个生命的细胞,要有二千多种不同的酶参加,而且相互之间的联接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其概率之小相当于把一个标有1-6点的骰子连掷50亿次,每次都必须是六点。也好比一场巨风刮过一个垃圾堆,自然出现一架波音747飞机一样。这有可能吗?现今是处于高科技的时代,一个实验室完全可以模拟进化论所需的各种条件,但至今生命出现的过程还是无法重复,无法用实验证实的。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相同的大气条件下,由氢、甲烷、氨和水蒸气进行放电实验,形成了4种氨基酸,可生命的最简单结构要20种,三十年来又继续试验,仍无法达到。最难解决的是:假设说当时大气中有氧的存在,第一个氨基酸就无法生成,如果没有氧,若是生成氨基酸,也会被宇宙射线所破坏。这个矛盾无论如何也无法解决。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氨基酸有一百多种,而构成生命的生物蛋白质的20余种氨基酸全部是左旋的。这从偶然率来看也是不可能的。物理学家贝尔纳说:“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解释。”这一偶然率如同在100粒豆中有50粒黄豆,有50粒红豆,拿勺子一舀,必须舀出20粒都是红的,偶然率是10-113。科学上把10-50看为绝望。其实,达尔文当时还不明白,细胞决不是他所想象的那么简单,细胞外面还有膜包着,这膜是非常复杂的东西。由蛋白质、糖和脂肪分子构成。这些分子在生物进化的最初阶段并不存在。另外,分子合成和维持活动必须有酶参加,否则会死去。而且不是几种酶,要有2000种蛋白质作为酶才可以维持细胞里的活动。这种可能性是10-40000,这种可能性已到了荒谬的程度。这理论的第二个缺陷是直接与唯物论的矛盾转化论自相矛盾矛盾转化论认为,世上一切事物充满矛盾,矛盾又互相转化。但是矛盾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必须由外因(环境和客观条件)通过内因(内部条件)而起作用。比如,合宜的温度、适当的时间能叫受精的鸡蛋孵出小鸡。这里温度时间是外因,受精卵是内因。无论多长的时间(如亿亿亿万年)无论多么适宜的温度,无论什么想得出来的条件,总不能使石头变成小鸡,就是一个未受精的鸡蛋也无法孵同小鸡。因为内因还没有满足转化的条件。正因如此,如何能指望无生物,这一不具备内因的元素转化成有生命之物?进化论也反对生命自然发生论。认为一切生命都不是从非生命之物突变过来的。腐草不能化为萤火虫,朽木不能化为蝉,太阳的温度也不能使泥土里生成鱼类等东西。十九世纪中叶,人们用实验证明,腐肉不能自然地生出蛆来。蛆的生成必须由落进腐肉的生物孢子(胚种)产生。有人作了这样一个实验:把肉汁倒在一个颈子细长弯曲的玻璃瓶里,用火将肉汁煮沸,杀死其中一切微生物和孢子,经过这样处理的肉汁放在瓶内不论多久也不会腐败。如果将瓶颈截断,使肉汁与外界空气接触,微生物的孢子就可以飞落进来,不多久肉汁就发臭了,微生物也繁殖起来了。这个实验证明,生命只能够来源于生命,无生命的物质不能产生出生命来。进化论者在事实面前必须承认生命不是突变而来的,却又求助于亿万年这么一个漫长的时期。这样无形之中把事情推到不可知论,因为谁也不可能追溯那漫长时间里底发生过什么?随之而来也产生一个问题:这么一来,时间是万能的吗? 这理论的第三个缺陷是以表象取代实质,以想象代替事实他们认为,一切生物都起源于一个原始细胞。他们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都有同一个祖先。这样,人们就得相信,大象和跳蚤是由同一个祖宗变过来的,那在高空盘旋的鹰和田间蹦跳的青蛙同起源于一个小小的细胞。“承认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就是承认有共同的起源。”(《生物的进化》21页1973科学出版社)据说:“在大约四万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是鱼……大约在三万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才离开水到陆地上来生活,这是两栖类。它们的四肢不够有力,不能仅用四肢支持身体在陆地上奔走,所以行走时总是拖着身体。它们的皮肤是裸露的,既没有鳞的保护,又没有羽毛或毛的遮盖,……以后才出现了四肢比较强健的爬行类。大约二千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成为爬树能手,这就是猿猴之类——灵长类。大约在一千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才丢掉尾巴,这是猩猩,即所谓古猿。大约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才下树来过生活,直立行走,后来通过劳动逐渐发展成为有文化的人。”(同上38页)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离奇的想象呢?这是因为他们认为猴与人在外形上最相似,所以人必定是从它变的。而猿猴只能从爬行动物变来。生命既然开始在水中,那么,就在水中找一个能变爬行动物的东西,找来找去,只有有鳍的鱼,据说它的鳍大概可以变成脚。但生活在水中的鱼到地上来是无法生存的,他们就设想,说总鳍鱼类是有内鼻孔的,这内鼻孔可以在陆地上进化成呼吸器官,如肺之类。谁料,这些苦心的构思,近来被科学的新发现所推翻。1982年8月31日人民日报以“我国中年科学工作者张弥曼发现总鳍鱼类没有内鼻孔,动摇了陆地上四足动物起源的传统理论,这一发现引起国际上古生物学者的极大兴趣”为题发表文章。文章说:“生物进化论认为,陆地上的四足动物是由水中的脊椎动物——鱼——逐渐进化而来的,究竟哪一种鱼是陆地四足动物的祖先?它们是怎么走上陆地的?近百年来,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对古生物学研究有影响的瑞典古生物学家们认为,大约三亿五千万年前,陆地上最高等的动物是总鳍鱼类。这类鱼具有内鼻孔,可以不用鳃而直接呼吸空气。它们的四个鳍内具有一般鱼类所没有的硬骨,有条件发展为‘四条腿’,爬上陆地。很可能就是这种鱼类进化成两栖类,继而进化成爬行类,哺乳类,一直到人类。”我国科学工作者张弥曼“在对总鳍类鱼的鼻囊的分析中,她发现这种鱼没有内鼻孔,而没有内鼻孔就不能离开水呼吸,也就不存在到岸上来生活的物质基础。这就动摇了总鳍鱼是陆地上四足动物祖先的命题。”1946年在西印度洋捕捉到的活总鳍鱼与化石标本完全相同,证明它一直没有变形,既不能脱离海水生活,也不会登陆用四鳍爬动。与此类似的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始祖鸟说成是鸟类的祖先,许多教科书(包括中小学课本和高校教材、辞书等)都在传播这一观念。今抄录1980年版《辞海》“始祖鸟”项下的注释:“古鸟类。是至今发现的最古的鸟类。形体大小如鸦,被有羽毛,前肢虽已成翼,但还有分开的三个指骨,指端具爪,尾甚长(尾椎达二十个),颌上具有牙齿,与爬行动物近似,故被认为是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过渡类型。化石发现于德国侏罗纪晚期地层中。”《辞海》1101页。“相传,世界上第一件始祖鸟化石标本是德国医学博士卡尔·哈白林()于1861年,在巴伐利亚素伦霍芬附近的印板石石灰岩中采集到的。相隔16年,在同一地点附近又采集到第二件始祖鸟化石标本,如今分别展出于伦敦和东柏林自然博物馆。迄今为止,这两件标本一直被认为是世界是最重要的化石之一,因为它们揭示了爬行类动物与鸟类之间的过渡形态。令人吃惊的是,最近英国古物理学家F·霍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第一件始祖鸟化石标本是伪造的,它只不过是在标准的爬行类骨骼上,人为地配上美丽的装饰性羽毛而已。同时揭露始祖鸟化石不是真品而是赝品的,还有英国加的夫考古专科学院的古物理学家C·维克拉玛辛,以色列物理学家L·史培纳。他们断言,卡尔·哈白林博士采集的两件始祖鸟化石都是伪造的。他们已拍摄了标本的照片,刊登于最近的英国《摄影月刊》上。古生物学家对这一爆炸性新闻,并没有表示异议。伦敦自然博物馆的A·查利基也愤怒地表示,标本伪造的关键在于羽毛的人为添置,他简直不理解过去的古生物学家何以会把鸟类的进化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也许伪造者正是利用这种急于揭示鸟类进化的迫切心情来孤注一掷,以达到一鸣惊人乃至流芳百世的目的!为了进一步识破标本的虚伪性,让我们来看一下史培纳的侦破吧!去年12月份,他在伦敦自然博物馆的支持下,拍摄了化石标本的照片。照片清楚地表明,这两件标本都是类似爬行类动物小恐龙的化石,伪造者用涂胶粘上鸡毛或类似的羽毛,再用水泥制成模型,然后伪翻而成。这是因为在羽毛下面已发现了涂胶的痕迹。物理学家可以轻而易举地证实,这两件化石标本是模型翻造出来的。由于哈白林不是出色的翻模制作者与操作者,终于露出了蛛丝马迹。因为羽毛出现了上下模型的叠影。证实羽毛是人为配置的另一重要依据是化石标本尾部的羽毛。它共用12根羽毛,如果将其拔去,则留下了类似蜥蜴的尾部,现代鸟类根本没有这种尾部,这就露出了破绽。 从整个化石的骨骼来分析,这种动物根本不会飞翔,因为它没有鸟类必须具备的龙骨或胸骨,它本身违背了‘始祖鸟’的概念。”(《博物》杂志85年第四期24页)现今,这一蒙一百多年的假案才得澄清,所谓的爬行动物向鸟类过渡的中间环节又断了。科学界才认识到“现在看来,这可能是一种过时了的,错误的观念。”(《科学画报》87年11期“始祖鸟并非鸟类的祖先”摘录)当今科学的六大悬案之一就是进化论有缺环,无法证实。英国赫胥黎证明人类不能直接从猿进化而来,中间应有一环。日本人类学家认为在猿与人之间应有一种“类猿人”的过渡,但却从来没有发现。进化现象如果是真的,应该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不可能是爆发于瞬间,后来便销声匿迹。所以应该在现在的生物界到处可见中间的环节。有似人非人,似猿非猿,有似马非马,似牛非牛等等的生物,待一百年二百年后,这些似人非人的人变成了人,这似马非马的生物进化成马,似牛非牛的生物进化成了牛。很可惜从来没有发现介于两类之间的进化“半成品”。进化论的出现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但未曾见到那一种生物基因突变或其他原因变成另一种生物,虽然可以将许多推测放到千千万万年之前,但在现今的科学中却无法找到证据。这是最大的弱点。进化论以人身上的痕迹器官——盲肠的存在证明人是从食草动物变过来的。他们认为“一个合理的解释是:我们的老祖宗是吃植物的,那个时期盲肠和蚓突对我们的动物祖先很有用,后来在进化中,由于生活习性改变了,逐渐不是以植物为主食了,于是盲肠和蚓突逐渐退化成为无用的东西,但由于遗传的力量,这些痕迹器官并没有消失,只是大大地缩小体积罢了。”(《生物的进化》25页)这段话并不能证明进化论的正确,却说明了圣经历史的正确,我们的祖先确实是吃植物的,并且吃了二千年的植物。上帝造我们,给我们安排了牙齿就是吃植物的,而不是为了肉食。直到洪水淹没世界后,上帝才允许人吃动物(创9:3),至今已历时四千余年,盲肠变小并不希奇,既然遗传的力量如此稳定,怎么能使一个物种变成另一个物种呢?进化论的胚胎学,以偶尔出现婴儿有尾畸形为证据,说这是“返祖现象”,说明人是从有尾巴的猿猴进化来的。这又是看表面看现象的一种表现,不合逻辑推理,如果用这种办法,若发现浑身长白毛的人岂非证明是山羊进化,有兔唇裂者岂非兔子进化。这是病态,而不是“返祖现象”。 进化论的五个基本论点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生物种类之间进化的难题。(1)他们承认生物有遗传,如青蛙生青蛙,老鼠生老鼠,不会生其他生物。但也有变异,如个体有大小,颜色有不同——这叫个体差异。(2)他们承认细胞核里的染色体是保持物种稳定的遗传密码。但也力图证明染色体内的遗传机能单位——基因有时会发现突变。如果用X射线中子流或其他方法引起植物种子的突变,可提高种子质量,抗病能力提高,达到高产的目的。一种叫果蝇的生物,本来是长翅的,但因基因的变化,生下来的后代可能是短翅的,残翅的或者颜色有差异——这叫基因突变。(3)他们承认生物对环境的依存关系。环境的不利改变,能导致生物的死亡。但也强调生物的生存斗争,如某些植物的个体对付环境的能力较强,能耐受干旱,在沙漠扎根,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能发展自己个体的能力。——这叫生存斗争。(4)自然界对于那些向有利方向变异的生物给予保存,向有害变异的给予毁灭。如一群兽中有黑白颜色之分。在森林条件下,白色易被发现,对生存不利,往往导致毁灭。在冰天雪地里,白色对生存有利,容易生存——这叫自然选择。(5)地理的隔离往往形成亚种,如老虎中的东北虎和华南虎,两地的老虎因适应北方和南方不同的气候和自然环境而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生成不同的品种——这叫亚种形成。不论那一种变化,都是在同类生物中绕圈子,如青蛙等虽有个体差异,但仍是青蛙,基因突变产生短翅或残翅果蝇,但仍然果蝇。不论白色的淘汰或黑色的淘汰,但物种还是一样。不论东北虎、华南虎,老虎还是老虎。把一卵双生的两头黄牛放在不同的条件下饲养,发育上有很大差异。高茎的豌豆和低茎的豌豆杂交产生的豌豆有高有矮。日本用放射线育种,引起基因突变,形成的新品种水稻大约早熟两个月,种子中含更丰富的蛋白质——这是变异,遗传变异的基因突变。但黄牛仍旧是黄牛,豌豆仍然是豌豆,水稻仍旧是水稻。西欧的一种尺蛾,有灰色和黑色,工业区内树干被煤烟薰黑了,黑色尺蛾在树干上不易被鸟发现,得到发展。灰色很容易被鸟吃掉。在非工业区,灰色易得灰色树干的保护,黑色多遭鸟食——这是自然淘汰,适者生存,但不论灰色发展或黑色发展,尺蛾仍旧是尺蛾。所以一个物种如何变成另一个物种?一个细胞如何能进化成大象?一条毛虫怎么能成为天空上的喜鹊,这条桥梁在进化论中从未架通,如果人类是从猿进化的,这血型又如何不同?难题太多了!他们只是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生物有进步性发展的现象……生物的器官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与此相关联的是:生物体由小变大,……植物也好,动物也好,进化总是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一种细胞到细胞的多种性,同时生活能力在提高。”《生物进化》95页为什么长颈鹿的头颈那么长?有的科学家用“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来解释。认为长颈鹿的祖先世世代代生活在周围没有青草的环境里,为了生存下去,长颈鹿要时刻伸长脖子吃树上的嫩叶。经过许多世代后,脖子慢慢地变长,最后形成今天这个样子。有的科学家用“自然选择”理论来说明。长颈鹿的祖先间,都有微小差异,这些差异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结果:头颈长的遇天灾,可吃树叶救命,短一些的被淘汰,所以长颈的后代得保全。其实进化论谈论进化时往往顾此失彼,只看外因不看内因,长颈鹿的头颈因吃树叶而变长,但他们却没有留意,为了能把血液压到这么高的高度,其心脏要有多大的功率。它的颈静脉有特殊的瓣膜,使血液不致太快回流。这一切是同步进化呢,还是事后“安装”?如果果真如此,人类都希望背后长眼睛,为何没有按着这一要求进化?游泳健将的儿子为何生下来不会游泳?进化论的第四个缺陷是以猜测中的偶然性代替必然性,结果使自己陷入背乎必然规律的困境由于进化论缺乏科学性和证据,所以遇到重重困难。为了掩饰,在短短的近二百年中,不断修改论点。每当发现此路不通,便换一种说法。目前属于进化论项下的有“直生论”、“生源论”、“自然发生说”、“拉马克主义”、“新拉马克主义”等。单达尔文主义就有“达尔文主义”、“新达尔文主义”及“现代达尔文主义”等。达尔文发表进化论时,当然不知道生物体内有基因这一遗传密码,它是遗传中一个稳定的因素,使每一物种保持稳定不变。在生物细胞里,有一种叫脱氧核糖核酸(又称DNA)的物质和另一种核糖核酸(又称RAN)的物质。DNA是遗传的主要物质,生物的遗传性状由DNA控制,RNA处在被控制地位,一个核酸分子可以通过复制作用,生成一个和原来分子在结构上完全相同的核酸分子,从而遗传特性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分子生物学阐述了核酸传递信息的规律:DNA先把遗传信息转录给RNA,RNA带着DNA给它的信息,由细胞核里进入细胞质,并在那里根据DNA指令,指导细胞质内各种蛋白质的合成。这就称为遗传“中心法则”,可以用公式表明DNA(转录)→RNA(翻译)→蛋白质,这就是生物遗传变异现象,也就是为什么子女象父母,上一代的特性会传给下一代的原因。因为在下一代的受精卵里的核酸(RNA)上面记录着一套包含有双亲一切特性的信息(即密码),在受精卵的成长过程中,RNA便会将这些密码所代表的意义翻译出来,指令细胞按着密码的特性组合,于是便发育成具有双亲特性的子女。虽然全世界人类的染色体基因加起来还不到一个针箍大小,但每一个染色体细胞里所贮存的信息可达八亿字,有八部中国大百科全书那么多的信息内容。这些基因信息包括并控制着全人类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皮色、毛发、容貌……一切的一切。分子生物学还证明,作为遗传变异基础的核酸,从分子结构到分子复制是有规律的,它遵循着“碱基互补配对原理”进行。因而生物学家认为:“遗传即是恒定”“基因乃是一切有机结构中最稳定的。”“基因型相对地非常稳定,因为基因能自体繁殖。”某一物种的基因,只能在物种内部交流,与不同物种不能交流。一切生物都是严格遵循着内部基因复制使物种保持稳定。牛生下牛、马生下马,因为牛有牛的基因、马有马的基因,并且基因的大小、数目、形态都是稳定的。如豌豆有14个染色体,普通小麦42个,人类是46个。最奇妙的是,染色体在生物的普通细胞里都是成双数存在,而在生殖细胞里却是减半——成单数存在。例如,人体细胞里的染色体是46个,人的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却各是23个。当精子与卵子结合时,二组染色体重新组合成46个,恢复二倍数,于是同一类型的生命便开始了,一代一代,染色体数目都保持稳定,猴子就是猴子,生下也是猴子,人生下来就是人。如果基因不稳定,生物将乱了套。世界上将随时出现怪物。顺便问一声,进化论所说的那最早出现的蛋白质,产生新陈代谢,里面有没有染色体?是属什么生物的染色体?又是如何繁殖后代的?人们通过马驴杂交生下骡来,通过杂交培养植物新品种。可是,杂交所产生的物种都是不育的,无法繁殖后代。其根源就是生殖细胞里的基因出现紊乱,经研究证明,无论公骡、母骡虽然生殖器官发育比较完善,但公骡的生殖器官不能产生动情素。而母螺的生殖器官虽然能产生动性素,却无法产生助孕素,因而产生的的卵细胞很衰弱,不久即死,也不能成熟,当然无法受精,所以骡只有一辈。人们用杂交法培养出来的新品种,一般在三代后就回复父本或母本,品种特点全部消失,一定要重新培育。优良的嫁接品种,如果将它的种子直接播种,生长的当代苗,不但没有嫁接后的优点,甚至连原来母本的优点也消失了,因为遗传基因的密码是很严密很固执的。遗传基因的发现,使进化论的物种变化理论成为不可能。所以随着一切未知奥秘的揭开,科学界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创造论”。进化论所遇见的鸿沟:进化论有以下几个无法跨越的鸿沟:即从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人。(1)鱼→两栖动物的鸿沟:鱼的脊骨上要添上骨盆,心脏从两房变成三房,听觉要从体表接受声音变成有耳鼓,舌头从不会伸缩到会伸缩,眼睛上要加上一层膜,可以眨眼。……本来想把肺鱼作为第一当选者,因它有鳃,还有鳔,暂时离水还可以用鳔呼吸,谁知被自己否定了,因为头骨与最低级的两栖类完全不同。(2)两栖类→爬行类的鸿沟:胶质卵变成壳卵,体外受精变成休内受精,而且要先受精才能有壳,生殖方式,性器官都要变化。(3)爬行动物→鸟类的鸿沟:冷血变成热血,骨头从实心变成中空,心脏从三房变成四房,视力提高如望远镜,足趾反而从五趾变成四趾,便于抓住枝干。散热系统进化到用气囊。进化论者常以始祖鸟为例,但现在他们自己也不相信了,因为这根本就是伪造的。(4)爬行动物→哺乳类的鸿沟:卵生到胎生,哺乳功能的乳腺从何而来?进化论认为是爬行动物的汗腺进化而来,不过爬行动物连汗腺都没有。(5)最大的鸿沟:从哺乳动物→人。人的脑子、思维、传统、文化、言语、道德观念、智慧……1965年,法国有两位“分子遗传学者”和另一位“微生物遗传学者”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他们否定进化论。1970年,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雅克·莫诺出版了《偶然性与必然性》一书,完整、系统地以分子生物学的成就来论证生物进化是纯粹的偶然性。不变性才是生物的根本属性。于是,这最新的科学成就,否定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当然,并不是每一位科学界人士都能接受“创造论”而否定“进化论”,1973年,美国《人类进化杂志》发表一位人类学家的文章,说人类的进化过程是游戏,并没有什么规律。目前为进化论在困境找寻解脱方法的理论是“误差学说”。他们认为,遗传基因本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在复制时有可能出现误差。比如说,某一精子的DNA在复制时出现了差错,结果使下一代产生变异,于是使生物产生进化。进化论对数千年来,千千万万种生物,各从其类繁延不息的事实无法否定,但又希望在“误差学说”上为进化论寻找理论根据,其实却于事无补。毫无疑问,既然一切正常的基因都严格遵循一定的指令复制,如果万一产生误差,都属于不正常现象,这种突变也是病态的。至终都被淘汰。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区的青蛙大到几十斤,美洲发现了一种受核辐射影响的蜜蜂有二米多长。突变形成的是畸形怪物,所以不是建设性乃是破坏性的。突变只能产生变异而无法产生新物种。突变可使人有六指,但仍旧是手而不是翅膀。突变可使一个人全身毛发皆白,但仍是毛发,不是羽毛。果蝇在X光的照射之下,突变频率增大一百倍 以上,畸形大量出现。但始终是果蝇。更有趣的是,突变种果蝇繁殖数代后,竟恢复了正常个体。所以遗传学家叹道:“就是有一千次突变集中在一只果蝇身上,也不会生出新物种来。”如果把生物遗传中极为罕见的病态及误差作为主流来看待,用以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本身就不能令人信服。众所周知,DNA的微小差异,只能形成同物种间的微小差别,如那个人与这个人个子、性格不同,那头牛与这头牛大小、毛皮不一样。假如某一个人的生殖遗传出现突变,生下连体婴孩或两个头,十二个手指的人,这不是新物种,还是人,也不是向另一物种进化的中间环节。而且这种突变所带来的大多是有害的。(医生提醒孕妇在怀孕初期不要透视、拍片、吃某些药物,因为易引起胎儿畸形)所以,如果以猜测中的偶然性来说明生命的出现,生命的进化,人类的产生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这样作反而忽视了必然性和规律性,本末倒置。

虽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已经发表了一百多年,而且自本世纪中叶以来,无论达尔文及达尔文主义的研究,还是进化生物学本身,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目前不少国人在对进化的认识上依然存在着严重的误解,有些误解源自恩格斯关于进化的论述。例如将进化视作进步,以及依然认为生物进化是生物从低等到高等的变化等等。这种看法并非真正的达尔文主义,也与现代的进化观相去甚远。

药学文化的感受心得论文

随着化学、物理学、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兴起,大大促进了药学的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现代生物科学与传统中医药学结合应用浅述 摘要:对于我国未来的医学发展而言,单纯采取现代生物科学或传统中医药学中的一种医学体系而排斥另一种并不是明智的,也不符合医学发展规律。只有充分结合两者的优势和长处,通过有益结合,才能实现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解决我国民众日益增长的医药护理需求。本文首先对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进行简要阐述,进而分析传统中医药学对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启示,并探析现代生物药学对中医药学发展的启示和帮助,总结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的结合应用策略。 关键词:现代生物科学 传统中医药学 结合 应用 就我国目前广泛流行和应用的医学体系来说,主要包括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中医药学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是我国长期临证实践的积累和总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结晶。对于现代生物科学而言,其基于现代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以最新的科技为支撑,是由国外产生发展而来。目前我国医用治疗护理对于两种医学体系均有应用,但两者的结合性并不强,未能发挥两者的优势和长处。这就要求我国在发展不同医学体系的同时,强化两者的结合应用研究。 一、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概述 ***一***现代生物科学概述 所谓现代生物科学,指的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生物有机体于分子和细胞水平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操作,实现物种质量的改良,并优化生命大分子的物质或特性。当前的现代生物科学包括多个核心技术,以基因工程为核心,以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为组成部分。现代生物科学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不仅医药卫生领域能够有效利用,化学、能源和冶金等工业领域均能有效利用。其中医药卫生领域是最早且应用最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一个领域。 ***二***传统中医药学概述 传统中医药学以我国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为基础,逐步发展形成医学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医药学以整体观念作为核心思想,并通过辨证论治作为主要的实践指导。中医药学认为人体是有机整体,通过整体和功能、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统一角度,在认识人体生命现象的基础上,逐步探讨并延伸出医学命题,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 二、传统中医药学对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启示 随着全球化程序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在医学的探讨和交流关系上也更加密切。传统中医药学凭借其独特的医学理念,不仅在医用治疗和护理上有着显著优势,对于现代生物科学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传统中医药学以整体观作为理论研究和医疗实践的指导思想,以阴和阳来概括人体生理和病理特征,通过阴阳的矛盾中和来探讨人体生命动态平衡问题,并逐步延伸到自然药物的生物属性上。中医药学中对于机体整体功能的关注以及机体病理变化与自然动植物效能的系统化分析,均与现代生物药学不谋而合。传统中医药学累积的中药复方复杂且繁多,化学成分复杂,为现代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巨大宝库。就目前而言,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等药物,均是由传统中医药学中的复方中提炼而来。通过对复方活性成分的追踪,得出能用于实践生产和医用治疗的药物。此外,从茵陈蒿汤中发现二甲基和七叶苷原等,为遗传和获得性黄疸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突破。 三、现代生物科学对中医药学发展的启示和帮助 现代生物科学借助于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其不仅实现了自身医学体系的发展,还对中医药学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尤其是现代生物科学感测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医药学的感测技术应用也有了巨大进步。 首先,现代生物科学中的物理感测器催生了中医脉诊仪。利用感测器探头采集患者的脉象资讯,实现了中医脉诊的定量化和标准化。其次,在化学感测器基础上产生的经络感测针,不仅实现了中医针刺理法的医治目的,还能对人体微区进行动态监测。此外,基于仿生感测器产生的中医药嗅觉味觉研究,实现了中药药性和五味的定性分析,且通过定量描述,为中药理论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援。总而言之,现代生物科学的现代技术能够极大帮助传统中医药学的延伸和发展,一方面不断提升中医诊断治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则极大推动了中药理论研究的现代化。 四、结语 现代医学的发展必将是优势共长和多元融合的发展方向,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实现两者的共同促进和结合,是我国医学研究和实践者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利用现代生物科学提升传统中医药学的技术水平,并以传统中医药学来拓宽现代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和范畴,才能为人类医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史大卓,刘京,康景轩.传统中医药学和现代系统生物医学的碰撞和启示[J].中医杂志,2007,***12***. [2]杜武勋,张少强.转化医学理念的兴起及中医药研究发展的思考[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1***. [3]杨硕,崔蒙,贾李蓉,高博.相关交叉学科对中医药资讯学发展的启示[J].世界中医药,2012,***06***. 篇2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医药人才培养 [摘要]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及人文精神彰显出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是吸引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因素,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必然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力量。从国家对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传承的重视扶持以及中医药人才储备培养现状着手,探讨如何以中医药文化吸引中医药人才,以及如何以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传承;人才培养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必将吸引更多的优秀医药人才,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力量。 1 中医药文化概念及其建设和传承 何谓中医药文化?首次明确中医药文化的含义是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上: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中医文化仅指与中医学科相关的知识“理论”技能和医疗实践活动,广义的中医文化涵盖了整个中医学科体系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1]。 国家十分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近年来国家中医药局陆续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等相关档案。我国在2008年10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专案,2010年针灸率先申遗成功。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医药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视的,而中医药也正逐渐获得世界的认可。 2 中医药人才储备和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党和 *** 对中医药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的不断增长,各级中医院得到了长足发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中医药人员配备不合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偏低,有些甚至持续减小,部分中医医院领导班子、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中医药基础薄弱,这已经成为阻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中医药毕业生的学历越来越高,但优秀中医药人才却是凤毛麟角[2-6]。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教育存在不少问题,许多中医药院校教学内容西化,中医药基础教育薄弱,导致培养出一些“不中不西”的中西医结合学生,中医基础不牢、西医技能不精,有些中医药研究生到医院工作后实践动手能力极差,还不如一些本科生,却又不肯虚心向学历比他们低的上级医师请教学习。中医药院校应当利用中医药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切实增强中医药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发展中医药的信念;要充分运用中医药文化的“仁术”思想,培养中医药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借用中医药文化独特的思维方式,帮助中医药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7]。 3 如何以中医药文化吸引中医药人才 在当今中医药工作人员收入不高、又难以享受国家法定假日的形势下,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培养固然要靠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但更离不开中医药文化自身的魅力和影响力。如何切实提高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关键要靠中医药的疗效和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尽管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中医药的质疑声不断,但更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医药,“非典”期间广东省中医院用中医药抗击“非典”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效,这是对排斥中医者最有力的回击。原卫生部在抗击“非典”“禽流感”的国家诊疗方案中加入了中医药内容,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的认可。 要深入广泛开展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理念宣传,中医院的所有职工及其亲属应充当中医药文化的第一宣传员,而不是身在中医院却排斥中医药、抵毁中医药。中央、湖南等电视台开辟的中医养生专栏收视率居高不下,一些养生书籍畅销不衰,在群众中掀起一股社会养生热潮,从侧面体现出群众对中医药保健的需求和追捧。“养生热”之所以能够在当今社会悄然兴起,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医药长久以来在民间具有深度的群众基础,以及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追求的日益强烈和对绿色保健治疗的无限向往[8]。 作为东方文化瑰宝的中医药文化正在吸引著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近年来华学习中医药的国家和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从最初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华人分布较多的亚洲国家,到现在的欧美等西方国家,目前中医药的影响已经遍及世界各地。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接收的留学生国别已扩充套件到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国家留学生基金委统计,目前在华留学生最多的10个学科中,中医药专业位居第2,仅次于汉语言专业,而在来华接受自然科学专业教育的留学生中,中医药专业留学生人数则稳居第1位[9]。中医药文化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知识,而且承载着深厚的东方传统文化内涵,是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前提和桥梁,他们如果不理解和热爱中医药文化,就不会来到中国,更不可能学好中医药知识。换言之,无论是中医药学生还是西医学生,要想学好中医药,也应该理解和热爱中医药文化,这是学好中医药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4 如何以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 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人,中医药文化的发扬继承当然离不开中医药人才自身的努力。借用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旭东教授关于中医体系中“中医文献”和“中医学体系”的比喻,如果中医学体系是一棵大树,那么中医文献就是这棵大树的根,而中医药文化,则是这棵大树周围的空气、水和土壤,是滋润、养育、装扮这棵大树的,中医药文化要靠中医药人才吸收和输送营养,中医药文化的环境、氛围反过来可以影响整个大树的成长和壮大[10]。 当前,加强中医医院的建设管理和人员配备,为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奠定人才队伍基础,是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根本保障。各级中医院要在增加中医药人才招聘引进比例的同时,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西学中培训,不断丰富中医药学习内容并应用于临床实践。要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把中医药知识和理论带向基层医疗机构,让基层医务人员成为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的应用者和传播者。 古往今来,名医都是中医药文化的最佳传承人,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师承带教传统,而中医传统师承带教首先是医德文化的传承,中医讲求的是“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做医先做人,行医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老一辈中医人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造福了一方群众,也薰陶了一代代中医人,使得中医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越来越多的西医生参加了西学中培训或报考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心中医药、学习中医药,中医药人才队伍日渐壮大,必将对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发挥生力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亚斌,蔡子鹤.中医文化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J].医学与社会,2010,23***10***:100-101. [2]郑晓红.当前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184-186. [3]郭子华,翟双庆,季伟萍,等.现行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7,13***4***:1-4,15. [4]付先军,王振国.中医思维模式在中医药院校非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途径[J].中医教育,2010,29***4***:15-18. [5]王大壮,田侃.中医药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法制,2010,***6***:41-44. [6]龚晋文.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问题[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1***1***:89-90. [7]张宗明,申宁.加强中医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J].医学与社会,2010,23***8***:97-98. [8]谢世平,程传浩.中医文化传播与推广机制的思考――试论“养生热”背景下的中医文化建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3***:208-209. [9]薄彤,张杰.中医文化在中医药对外教育中的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1,24***8***:57-59. [10]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王旭东教授[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63-69.

本次讲座常教授从中医药作为传统文化本身的对幼儿、对教师以及对于个人生活的意义方面,为我们详细讲述了中医药课程在幼儿园开设的重要性。 其中常教授讲到了“大医精诚”等思想,这是中医药文化很重要的内涵之一,但是如何让大班甚至年龄段更小的幼儿能够从小理解和接纳这些理念,这也就是说开设中医药课程是很有必要性的。教师可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先行了解内容,然后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给幼儿,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中医故事及医学典籍,如“药王”孙思邈治病的故事、“医圣”李时珍采药的故事、华佗与五禽戏的故事等等,同时还可以挑选幼儿生活中能够运用到的内容让幼儿粗浅体验、认知可以在早操或户外自主游戏中学做五禽戏。 在一日活动中,要渗透真实体验性的活动,如幼儿园每日的饮食,要根据季节来变化,如秋天干燥时,多提供冰糖银耳雪梨羹,在调查其背后的养生原理的同时,品尝其美味;此外还可以结合爱眼日,将幼儿平日饮用的白开水有目的的更换为对眼睛有益的菊花枸杞水,同时在结合节日,在区域中投放相关爱眼的图片和彩喷照片以及眼部按摩穴位图,并配合音乐、童谣,创编成科学的眼保健操加入到正规的课程中来。 常教授结合自身的额很多经验谈到了幼儿体质的锻炼问题,尤其是在户外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比如晒太阳活动。 在社区资源的利用上,我们需要将周边的中医药资源如家长资源、社区(药店、推拿馆)资源有哪些,有条件可以与专业的中医师签订协议,作为幼儿园的意味顾问指导。 本身作为教师也要有充分的中医药知识,要抓住园里开展培训的每一次机会,将专业的中医学知识充分内化,运用到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 具体可开展的活动有: 讲、读中医故事——李时珍、孙思邈、华佗、屠呦呦、张伯礼 种植——种植、管理、观察、采摘、炮制、品尝、配伍 创作与制作——中草药写生、表示制作与展示、中医故事绘画、中医肖像捏制、香包等制作 中医疗法学习与体验——推拿、按摩、拔罐(幼儿不能操作)、穴位(找穴位点油彩做记号)、铵盐、眼保健操、兑药、包捆(体验) 治未病思想——晒太阳、体育活动。户外活动中健康因素的利用 家园社区合作——家庭社区自愿自愿登记;中医思想指导下的家庭生活;参访社区、考察、进园 与其他领域融合——如养蚕活动中制作桑叶茶,制作小药包、小纸盒;设计自己幼儿园专属的小包装;结合三八节,自己设计包装蒲公英茶送给妈妈。 听完常教授的讲座后,我更加深深感觉到自身对于中医药博大精深的文化的欠缺,有许多的生活经验并没有很好地抓住和班级幼儿一起很及时开展,这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研究的方向。

医学论文的感受

学术堂整理了医学硕士论文的写作心得,希望对大家日后的写作有所帮助。撰写医学硕士论文过程中,除了预备充沛的原始材料与数据外,领会熟悉撰写过程中的一些技巧与要求,对于写作势必会去的事半功倍的结果,下面将从医学论文撰写的标题问题的选择,内容要求,还有格局形成这三面来详细阐述怎么写好一篇规范完整的医学硕士论文。一、医学论文标题问题的选择1、 医学论文的命题医学论文标题问题应是文章内容的集中归纳综合。作者写论文,一是科技经验,二是为晋升需要。所以,要求命题既能归纳综合全文内容,又能惹人瞩目,便于回忆和援用,做到得当、切当、简短、明显,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感化,以惹起读(编)者的留意与乐趣。文题应与文章内容相符,一忌泛,二忌繁,同时还应具备可检索性、专指性、消息性,需要时可加副题,要给人一种“非看一下不成”的魅力。2、摘要与环节词摘如果注释的高度浓缩,是医学论文内容不加正文的评论和简短陈述。便于读(编)者领会全文的要点,便于做文摘和检索。因而,摘要应力图简明简要,字数一般为200字摆布,摘要能够利用,不外简亦不外繁,不要一般的套套空活,但也不要照搬图表、公式,不成用非沿用编写符号。有的期刊要求列出环节词,即选出3-5个代表论文次要内容的单词或术语,另起一行列于摘要后。医学论文环节词的选用应尽可能的用《医学主题词表》中的术语。、综述、病案会商、误诊教训、临床报道能够晦气用。3、医学论文的签名医学论文签名要用真名(学术论文)而不消笔名,并写明工作单元和邮政编码,以便联系和供读者征询。本刊编排挨次为工作单元、邮政编码,尔后是作者。集体创作应在文末署上执笔人或拾掇者的姓名,以明义务,便于覆按。签名不成过多,应本实在事求是的准绳,必需加入全数或部门次要工作,或加入本文章撰写,对文章内容担任并能进行答辨的人。二、医学论文的内容要求医学论文写作多是有感而发,多是本人切身履历的熟悉工作。如何写医学论文呢?根基要求应是客观地、实在地反映事物的素质,反映事物内部的纪律性。要完成如许一项工作,就必需以庄重的立场、科学的方式、严谨的学风去当真看待。医学论文虽然都源于临床,但决不是临床工作的平铺直叙,应是从中取其精髓,内容必需有材料、有概念、有判断、有概念,合乎逻辑,顺理成章,且材料确实(经得起考据)、概念明白、判断得当,概念准确,不含水分。即应具有适用性、科学性、先辈性(独创性)、可读性等内容。1、科学性、实在性从医学论文的命题起就必然要合适科学性的准绳。取材靠得住、客观实在,有打算、有设想、有对照,并通过计较,对象选择、分组处置,评定应是双盲、随机、客观。如许的成果无力,科学性强。因而,从选题、设想、察看研究到结论,每一步都要有庄重的立场、严酷的要乞降严密的方式。选题要有足够的科学根据,设想要有充实的靠得住性、可比性和需要的随机性,察看研究要实在、精确和全面,强调推理的逻辑性和结论的严谨性。成果应忠于现实和原始材料,会商的内容不夸张、不失实。即数据精确、引文精确、用词精确,内容概念准确无误。避免概念不清、论据不足、言行一致、条理不合理、概念不明白。不肆意选择,不摒弃偶尔现象。2、适用性科学成长敏捷,学问不竭更新。临床医学文要做到为医学科学的成长堆集材料,又要指点临床实践,就得亲近凝视消息,才能使医学论文兼具适用性和先辈性。医学是一门使用科学,除了少量纯理论研究,绝大大都医学论文应连系临床、防止的现实,也便是对临床工作有无现实的指点感化,现实指点感化越好,适用性越强,价值越大。3、可读性言不在多,而在于精。文字表达精确、精练、通畅,论点明显、论据充沛、逻辑性强、术语规范、格局合适、结论靠得住贴题,并有必然的活泼性,使读(编)者以起码的精神,获得最多的收成,且爱不释手。4、新鲜性、先辈性(也称立异性)科学的生命在于立异,没有创培养没有成长,一篇医学论文要有新意,有新内容、新概念、新方式、新经验等等。如许对别人(阅读者)才会有所,有所收成。所以要求论着的学术内容有别于过去已颁发过的文献,应有所独创、有所发觉或发现。“创”,多指前人没做过或没颁发过的,即“有所发觉,有所发现,有所缔造,有所前进”。凡达到国际程度、国内初创,即合适缔造性。“新”,指非公知公用,非仿照抄袭。若是是仿照和反复已有的,要仿中有创,推陈出新,即从新的角度阐明新的问题(如老药新用、古方今用)。有程度的医学论文必需是先辈的经验或有新的看法。如许的论文投寄后被采用的机遇就大的多。三、医学论文的格局形成1、医学论文的注释医学论文由媒介(引言)、临床材料(材料与方式)、成果、会商等构成。各部门应妥帖放置,即明白分工,避免反复,又互相共同,防止脱漏。注释内的小题目条理分派国内各刊利用纷歧,本刊要求为1,、、(1)、①,能够跳档利用。本刊注释亦次要分为媒介、临床材料(材料与方式)、成果、会商等四个条理,也即为四个段式的格局。相当一部门医学论文都有参考文献,其附在全文竣事后,挨次应以右上角码的形式标注在文内相印处(即援用文献处)。2、引言(媒介)是医学论文开篇的一段短文,次要引见本文的布景、理论根据、论文的范畴目标与工作的收成、成果、意义等。可按照论文的需要或长或短。要求言简意赅,点明主题。3、临床材料(材料与方式)是论着的次要内容,包罗尝试对象、器具、采用什么方式、几多病例(男几多、女几多)、若何分组、诊断手断、根据、医治方式(用药)、疗效尺度、察看及随访时间等等。应申明材料来历的时限、春秋、性别、职业的可比性。因而,描述材料和方式以使读者能进行反复为度,过度简单虽然不可,过度详尽也无需要。4、成果医学论文的核心部门。即尝试研究、临床研究、阐发察看、查询拜访的各类材料和数据,进行阐发、归纳,经需要的统计学处置后所得的成果。这是决着质量能否严谨,数据能否精确靠得住,要求高度实在和精确,脚踏实地的撰写。失败就是失败,成功就是成功,不要报酬地强调成功率,且要覆灭统计方面的误差。5、会商即将所得结论或研究成果,从理论长进一步当真阐发。科学的推论和评价,所得成果的靠得住性,阐明具有科学性、先辈性的论据,从而取得大师的。当然,一篇文章凡是只会商此中的某些方面,不成能面面俱到。主要的是,会商必需紧紧扣住该文的研究成果,凸起本人的新发觉与新认识。有的医学论文会商部门只是反复过去的文献,以至抄袭某些专着和教科书的内容,这就得到了会商的意义。会商的深浅、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文献的几多和阐发能力。因而,必需领会本专业的现状及动向,才能比力客观的得出准确的结论。6、医学论文的参考文献只限于本人阅读过并援用的文献(必需是公开辟行的刊物),按文内援用挨次陈列写在文后,文内按挨次在援用途标出右上角码,如在右上角标注[1]或[1-3]或[1,4]最好是着重援用近年的(3-5年)期刊文献。医学论文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局多采用式。

医学科研写作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医学研究的质量和成果的推广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对医学科研写作的看法:

1. 科研写作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科研写作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是研究成果的重要呈现方式。通过科研写作,可以将研究成果清晰地呈现给读者,让读者了解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科研写作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学术界中获得认可和声誉,提高个人的学术水平和竞争力。

2. 科研写作需要严谨的思维和方法

医学科研写作需要严谨的思维和方法,必须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规范。在撰写科研论文时,必须清晰地表达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同时要注意避免错误和偏差。科研写作还需要遵循学术规范,包括引用文献、避免抄袭等。

3. 科研写作需要注重语言表达和文风

科研写作不仅需要严谨的思维和方法,还需要注重语言表达和文风。科研论文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准确无误,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长句子,同时要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文风要求严谨、客观,避免夸张和主观臆断。科研论文的语言和文风应该符合学术规范,能够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和尊重。

4. 科研写作需要适应不同的读者群体

科研论文的读者群体包括同行专家、学生和公众等,因此科研写作需要适应不同的读者群体。对于同行专家,科研论文需要更加详细和专业,注重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对于学生和公众,科研论文需要更加简洁和易懂,注重研究结论和实际应用。

总的来说,医学科研写作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严谨的思维和方法、注重语言表达和文风,同时需要适应不同的读者群体。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科研写作,才能将研究成果清晰地呈现给读者,推动医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医学写作是重要的科技文献表达方式之一。

一、医学写作的定义

1、医学写作是指以医学为主题的文章和科技文献所使用的文学形式,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科学写作形式。

2、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人们能够在快速阅读和了解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的同时,清晰、准确地表达出相关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等关键信息。

二、医学写作的作用

1、分享研究成果:通过发表医学论文和撰写医学书籍等形式,向同行及广大读者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2、推广新观念:新兴的医学理论和技术需要足够的宣传和推广才能得到广泛应用。优秀的医学写作可树立健康知识信仰,推广和普及新观念。

3、加强交流:医学写作是学界内人士之间与国际化医学群体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交流,有助于加深医学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医学领域进步。

三、医学写作的特点

1、情节相关性:医学文章通常会包含大量的资料、数据、结果和案例等等信息。为使文章的主旨更加明确,医学写作文本中较为关键或影响最大的信息应该优先展示,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2、提出问题:文章应该精准地阐述问题的范畴,具有针对性的解释并提出相应的数据分析,从而综合解决问题。

3、科学性:医学论文涉及到众多权威和敏感话题,因此关乎其科学性和可靠性的高度信誉。医学写作要求对研究结果进行严谨的科学论证,并遵守道德和伦理规范。

四、医学写作的误区

1、盲目追求术语:盲目使用术语会使文章变得枯燥乏味,读者会失去阅读的兴趣。

2、罗列过多数据:即使数据量再庞大,也得对数据进行精简处理,减少内容冗余部分,以便于读者记忆,并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忽视篇章结构:文章主旨和篇章结构类比植树,明确的埋下种子才可以长出旺盛的树木。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医学读后感开头怎么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xxx读后感》,也可以用《读xxx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什么是次要,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变化,摘取其中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感受、体会以及受到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一点,用一个简洁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就是这篇文章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位置是可以灵活,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关系中,“读”是“感”前提、基础;“感”是“读”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含义,深入体会作者写作目和文中表达思想感情。

药学的感受论文

题选C 因为氢化可的松属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简单的说也就是促使机体产生大量的糖皮质激素,而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1抗炎作用 2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 3 抗休克作用 4 退热作用 严重的伤寒,首先伤寒是伤寒杆菌引起的属于严重的感染,用糖皮质激素只是辅助治疗,减轻中毒反应,有利于争取时间所以只是缓解症状 首先维拉帕米/普萘洛尔这两种药都可以治疗快速性心率失常,乍一看可能会B但是普萘洛尔也使用于稳定型心绞痛同样维拉帕米也对稳定型心绞痛有作用,而硝酸甘油适用于各种心绞痛所以A追问:请看清楚题目!不要盲目

2010年12月8日九江学院药学开始了本学期的毕业实习,上午9:30我们5名同学来到了九江第一人民医院开始我们为期半年的实习。 我认为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员,只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学以致用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学好。初到医院工作,老师向我说明了医院药房经营的有中药、中成药、西药、非药及一部分器械,让我们对医院的实习任务有了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实习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中药调剂室,张老师将我们交给任主任后,我的实习正式开始了。对着满室的中药让我想起了古代的药房,抽拉式的药箱,称药的戥子,熟悉的药材名,甚至不时的捣药声,一切都向我展示着中草药的神秘,我想我喜欢这个地方。中药房很小,成药和草药被一条走道隔在两边。通常草药的调配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而且不面向患者。划价,收费集中在前房。实习在记草药名和位置的要求下开始。从老师抓一副药而我称出一味药的无奈到单独完成一张处方的从容,我得到了太多东西。没有人体会到取错药的尴尬,而我有,车前子要布包另煎,而我头次取药却与别的饮片混到一起,一次很大的麻烦。我想告诉人们其实调剂不是简单的取药,从划价,缴费,到称取,核对,发药,这是一个系统,一个流程,交到患者手中的每付药是整个中药调剂室所有人共同劳动的结果。在这工作的两周,我开始明白了团队协作的优势和必要,学会与人配合,学会条理分明不慌不忙工作的态度,牢记并严格执行流程的各个环节。也是在这,我受到了教育,开始关注细节,想干好并达到熟练必须发现细节,刻意练习,从拿戥子的手势,姿态开始,到撑开药袋并将药倒入时两手的配合,都需要认真用心去学。学会观察,细心从容,这就是我学到的。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该院的劳动纪律和一切工作管理制度,自觉以医学生规范严格要求约束自己,不畏酷暑,认真工作,基本做到了无差错事故,并在上下班之余主动为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义务解答关于科室位置就诊步骤等方面的问答,积极维护了药学院的良好形象;并且理论联系实际,不怕出错、虚心请教,同带教老师共同商量处方方面的问题,进行处方分析,大大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了思维方法,切实体会到了实习的真正意义;不仅如此,我们更是认真规范操作技术、熟练应用在平常实验课中学到的操作方法和流程,积极同带教老师相配合,尽量完善日常实习工作,给各带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通过实习笔记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工作中的点点心得,由于我的主动积极,勤快认真以及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各科室给予的好评。通过实习,我对中西药房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药库和制剂室的工作任务,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勤奋好学的工作态度,虚心向上的学习精神得到了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实习是步入社会前的预演,实习中的苦与乐都尝尽后发现自己长大了。今后将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从九江学院走出的我将牢记勤求博采,厚德济生的校训,肩负起中药学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工作对得起职业,做事对得起国家。作为一个医学院的学生,在医院实习半年的实习是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实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而且更重要的是社会实习使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与认识社会、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辅相成的。树木要成材,不是在温室,而是在肥沃的土壤上吸收天地日月精华,经受风霜雨雪考验。大学生要成才,不应只是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而应在社会这个广阔天地里自我历练,作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真正在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社会实践中成长为社会英才。此外,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参观学习中,我深刻感觉到理论知识和具体的生产实践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注意将书本内容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为以后的就业做好真正的准备。

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供大家参考。

一、实验室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一)规模较小

实验室隶属于教研室,只供教研室开设的教学课程使用。

各个实验室自成体系,彼此独立分散,致使实验室在数量上不断膨胀,规模小,且重复建设多,综合优势难以形成;由于资金短缺,各实验室无法购买较高级的大型仪器设备,无力更新过时的设备,

只能重复购置小型仪器设备,无法形成教学、科研上的综合优势。

这种管理体制落后、小而全、资源利用率低的实验室模式造成了人、财、物资源的重复投入,已无法适应现代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实验室资源管理效率低,管理制度不明确

实验室各种资源的使用、配置、统计与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用手工操作工作量会很大,而且准确性低,容易积压浪费。

特别是低值易耗品的耗材统计,不可能每学期采购的都刚好够用,手工账本无法体现出结余之后的进账,变成每次进账都几乎在写同样的内容。

(三)不重视实验室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以往的管理中,实验技术人员主要做辅助性工作,没有明确的工作量考核办法,现有的职称评定标准又很难认定他们的工作量;加上科研任务少,高水平的论文和科研成果难以产出,职称难以晋升,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缺乏职业发展动力;工作职责一刀切,分类管理措施不到位;实验技术人员的进修和业务培训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缺乏系统的培养培训机制,发展严重受限,致使实验技术人员总体水平下降,跟不上教学改革发展需要。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对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制约。

二、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一)进行实验室重构整合,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为了保障各项药学实验更有质量、更有效率地进行,应建立药学系精密仪器室,为师生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将原来的基础化学实验室、无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与天平室进行重构整合,

使其成为能同时服务多门学科的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

还应建立库房,包括化学危险品库房、玻璃仪器和普通试剂库房两类。

库房应综合采光度、通风、防潮等因素来建设,靠近消防装置。

化学危险品库房存放的试剂具有一定危险性或易致毒,应严格保持通风干燥,严禁明火;玻璃仪器和普通试剂库房主要存放无毒且性质稳定的试剂、药材和普通玻璃仪器等,按性质分类摆放。

实验室的重构整合,能切实解决实验室建设条块分割、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难题,做到资源共享,提高效益,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为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深入开展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搭建了平台,为各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建设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水平

由于目前学科的相互交叉,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实验技术人员越来越紧缺,对现有实验技术人员应该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成为高素质技术人员多面手,可以独立完成多门实验课的准备。

应做到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可以将实验技术人员送到省内外兄弟院校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脱产学习,在进修之前,必须安排每位成员的具体进修任务,规定参加某些考试,学习某些实验课程,掌握某些高精密仪器,

每位进修返校的实验技术人员,各方面能力都能大大提高,同时也能为本校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引入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由此提高整个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实验室教学与科研的发展脚步。

(三)建立智能型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

应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发挥计算机在监控实验室的运行、检索情报信息、掌握药品材料库存和采购信息、共享信息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创建智能型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智能化是综合利用教学科研信息资源的最有效方法。

1.智能管理系统在实验仪器管理中的应用。

这是药学实验室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查看实验室运行状态如何,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达标,有无积压浪费,做到实时跟踪管理。

根据每个实验室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实用、科学的管理要求和措施,即以仪器设备的基本参数作为数据库建立查询系统,只需输入如品名、规格型号或用途等,便可即时查询到这种仪器设备的购入数量和时间、使用状况、操作说明书、技术性能、结构图以及维修记录等。

这不但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维护,也更方便教学和科研人员了解和使用仪器设备。

还能设计实验仪器预约系统,教学和科研人员可随时登录查阅所需仪器的各种信息,无需管理人员配合,不受时间限制,既能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又能降低管理成本。

2.智能管理系统在实验药品及材料管理中的应用。

使用计算机对实验低值易耗品进行实时登记,建立明细账目,实现仓储式规范化管理,做到对药品及材料出入量、药品库存量、实验经费、学期消耗等资料信息了如指掌,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可避免重复购置,

提高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率和有限资金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实验药品及材料的管理是一种波动性很大的动态管理,应该把实验药品与消耗材料的库存记录表设计为一个自动更新的数据表,自动刷新库存量的记录。

这种管理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准确记录低值易耗品的采购、领用、库存,并联网接受各实验室预订计划,既能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又可避免积压浪费。

三、加强药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一)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实验室工作的各种管理规定,如材料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危险品管理规定,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管理规则,实验人员守则及实验室守则等一系列制度,汇编成册。

要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和科研质量,就必须有较为规范、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学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实验室高层次的建设发展。

(二)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是科学研究、教学实验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工作热情直接关系到教学及科研工作的进度和成果。

因此,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建设发展最有利的武器。

(三)加强实验设备与实验耗材的管理

实验室设备的管理涉及:仪器档案的建立,仪器专人负责制,仪器的标准操作文件的制定,使用登记本建立,定期保养与维护登记,仪器报废、转入制度等。

实验室建设应按教育部实验室评估标准开展工作,认真做好实验设备的资产登记、统计工作,对其建账建卡,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仪器设备正常使用。

仪器设备是我院的重要资源和保障,为了保证仪器正常运转,避免仪器损坏,我院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要不断加强、不断完善规范。

实验耗材的管理涉及:建立实验用品分类账,低值易耗品明细账,实验耗材领用登记制度,正确存放和保管化学试剂制度等。

实验室应根据试剂的性质、周围的环境及实验室的条件等分类存放,还要根据各类危险品的性质在存放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隔热、防潮、防晒等保护措施,防止试剂吸湿潮解、变质失效及标签脱落等,

同时也要防止有毒的挥发性化学试剂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物质的制备、萃取及重结晶提纯等实验中,应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代替挥发性有机溶剂。

环保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在化学类实验管理中,化学实验绿色化这个课题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

四、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是个涉及面较广的复杂问题,改革的开始不可能尽善尽美,但不改革创新就不会有出路。

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更应突出以人为本,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引进竞争机制,重视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才能跟上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在新形势下保障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先进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设备、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现代化的管理是高校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迅猛发展的必要条件。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至关重要,我院的药学实验室从建立之日起一直在不断摸索适合自身建设与管理的体制,其间面临的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解决,实验教学改革正在不断加强,实验技术人员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临床医学论文感受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5000字篇3 试谈病例分析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病例分析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级临床专业1、2班的学生80例纳入本次研究,将其分别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医学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期末考试主要考查案例分析试题,以四项全能考核机制进行总评,并利用问卷调查以及成绩分析的方式评估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学生学习综合成绩更优,教学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应用病例分析教学法有利于将教材知识点与临床疾病紧密联系为一体,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并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教学满意度随之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学;方法;病例分析法;应用效果 医学基础学科由于内容较多而学时相对较少,与临床学科相比显得更为枯燥和抽象,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觉得难度较高,且缺乏学习兴趣[1]。基于此,本文研究病例分析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引导学生与临床相关病例,实现知识融合、学以致用的效果,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4级临床专业1、2班的学生80例纳入本次研究,两班均为男女混合,将其分别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采用医科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1)病例资料的研究与准备。按照教学目的选择典型病例资料,确保针对性,依次分为课堂病例分析、举例以及深化资料。首先由教师对教材展开深入的阅读和分析,积极掌握临床以及护理学科相关知识,明确临床营养学知识以及基础知识原理,找出特定病例的疾病、检验以及诊断资料,汇总后确立其中针对性最高的病例。在严格筛查所选病例后,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多角度、多元化分析病例资料,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应结合病例资料确认最佳展示时间,可通过角色扮演、印发纸质资料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方式展示病例,带领学生体验患者和医师的感受,从而能够积极投入课堂,加深知识印象。教师在课堂举例中应用病例资料时可先就知识点作简单讲述,然后结合病例资料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以便于强化学生记忆,深化所学知识。课后根据深化学习内容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性的思考和讨论。(3)采用分数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基础医学病例分析教学法的应用关键在于学生参与度,这直接对病例分析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2]。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随机个别提问等方式进行病例分析,将知识点与病例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可利用分数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以平时积分衡量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对于不积极者即便分数再高也不予及格. 效果评价 [3-4]利用行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试卷考察法依次对学生课堂积极性或参与程度、 教学方法 满意度或知识掌握程度、两班病例分析教学法的效果展开评价。另采用四项全能考核机制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包括课堂参与活动累计分数、撰写论文与达标水平、病例分析达标水平以及实验成绩,四者所占比重分别为30%、10%、50%、10%。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病例教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强调临床实践中基础医学学科的应用要点,大部分学生都希望与临床实践相贴近,通过临床病理以及生理问题来促进知识的融合贯通。而病例分析教学恰恰满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进而对专业目标以及所学知识的联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有利于领悟其中的概念[5]。本次研究以病例分析教学为主,通过多媒体技术支持来设计各部分的教学环节,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查阅资料,分析并解决问题,强化其分析探究能力。与此同时,案例分析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目的性以及针对性,是一种主动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学生不再被动接收知识,而是勤于思考和探究,主动去研究发掘新的知识。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学生期中以及期末学习综合成绩更优,教学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提示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开展基础医学教学效果满意。综上所述,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应用病例分析教学法有利于将教材知识点与临床疾病紧密联系为一体,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并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教学满意度随之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永芬,喻国丹,范浩,等.案例分析式医学教学学习体会[J]. 教育 教学论坛,2013,16(23):99-100. [2]王齐,陈辉,戴寒晶,等.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4):486-488. [3]闫雪波.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在临床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必要性与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1):274. [4]朱子诚,温跃春,王林,等.多媒体案例教学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防盲技术,2015,10(4):172-174. [5]董国凯,李周儒,殷文江,等.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法医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应用探讨[J].医学信息,2015,32(45):9-10.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5000字篇4 浅析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现状与培养对策 [摘要] 通过分析中医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掌握基础、熟读经典、学习医案及教学方式、教学师资、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解决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的状况,培养高素质的中医高级人才。 [关键词] 中医;临床思维;现状;对策 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医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理论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在判断和分析疾病本质、发病规律,制订治疗、预防疾病的原则及处方用药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活动[1]。 中医的整体观决定了其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宏观性。 中医历来重视运用整体、系统、动态的方法来认识人体生理及病理规律,注重分辨人体脏腑、组织在阴阳五行属性及与机体生理病理之间的相关性。 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思维具有自身的特点,从人体整体与局部、脏腑组织之间、人体与自然、人体与社会诸方面之间的联系中考察、诊断、治疗疾病,是普遍联系思维在中医学的具体体现。 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对临床诊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是中医教学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 1 目前现状 培养模式单一陈旧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多采“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的教育模式,普遍存在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 过度强调学生必须具备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而忽略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忽略学生沟通技能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导致医学生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 有些学生临证时不知道该如何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束手无策,更谈不上因时、因地制宜,及时果断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处理。 思维方法机械、简单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疾病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病理过程。 在临床上,有些学生仅根据首次采集的资料,进行动态观察,不仔细推敲,综合分析,就直接作出诊断。 有些学生凭直观印象,对患者病史、体征或辅查资料任意取舍。 对能够支持自己诊断的资料作为判断疾病的主要依据,而把一些不支持自己诊断的资料随意删去,这样容易导致诊断片面性。 有些学生对临床诊疗性思维的程序不清楚,常常收集资料条理不清、主次先后不一,或单纯依靠先进的检查手段,不进行科学的推理分析,过于相信某些检查提供的相关数据或结果,直接得出疾病诊断。 这些机械简单的思维方法过于草率,容易造成失治误治。 思维片面化、缺乏系统性 学生在诊断时缺乏对症状、体征、检查和疾病进行横向对比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常常根据书本上的典型表现,或者一直受初诊诊断的影响,生搬硬套地去诊断疾病;在诊疗思维过程中, 对病情的动态发展变化欠考虑,仅重视治疗方法或药物的共性,却忽视了患者的个性特点及疾病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在病房处理患者时,对老师的过分崇敬也会对治疗患者没有自己的观点, 缺乏主动性思维,不敢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发表自己观点,表现出在临床思维上的盲从和依赖[2]。 有些学生仅仅掌握临床症状、体征表面特点,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深层次分析,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全面分析,缺乏综合判断的习惯及能力,也使得临床诊断缺乏系统性,经不起推敲[3]。 临床带教老师缺乏责任心 医学生临床实习时间大多在一年左右,带教老师至关重要。 有些教师由于工作繁忙,对临床带教投入精力不够。 有些带教老师自己工作时间不长,缺少应有的临床经验和积累;也有些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教学方法欠缺,创新意识不强;教学查房简单,选择病例随便,没有典型示范特征,辨证思路不清晰,治疗原则欠妥当等,学生难以从中学到知识,更缺乏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2 培养对策 掌握中医诊疗特点 中医的临床思维方法是通过“系统综合”的方法,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各种症状进行分析,了解病变的部位、性质、病因、病机,判断具有阴阳五行属性的脏腑组织的病理关系,分析机体正气与病邪盛衰的关系,辨别归属相应的“证”。 在治疗上,根据疾病病机的不同,确定治疗大法及方案,达到体内阴阳的平衡。 因此在临床具体进行中医诊断治疗时,一定要遵循中医的临床思维方法,辨病与辨证结合,学会运用“同病异治”及“异病同治”,针对所判断的“证”给出中医的治法方药[4]。 医学生必须掌握中医临床诊疗特点,才能正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治,提高临床综合应用能力。 加强经典知识培训 对学生的基本功进行培训,要重视对经典理论知识的温故与研究,包括《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内经》等经典著作的学习。 多读前人医案,逐步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研究历代名医诊治疾病的经验及教训,使原本零散的、无序的、混杂堆砌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而建立起有机的知识体系,多读医案对于学生尽早建立临床思维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5]。 同时,通过跟随名老中医临床抄方也非常重要,尤其学习一些老中医在四诊及辨证思维方面的经验对日后临床大有收益。 实现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过程,为其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奠定扎实的基础,逐步形成完善的中医临床思维。 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PBL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培养临床思维能力[5]。 PBL教学方式能够充分给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机会;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的宗旨使学生目的性明确,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以“多学科综合为核心”的最高要求给了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既是无形的压力, 同时也是无限的动力,使得他们主动地温习多学科知识;采用“提问、讨论、展示、 总结 ”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分析和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及沟通能力。 临床病案分析 临证医案学习是中医的一种特殊传承 学习方法 ,它的存在与中医临床诊疗的复杂性和经验性有密切的关系。 在临床主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好经典医案教学,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历代医家的宝贵经验,使后人在临床中少走弯路,尤其是名老中医的诊疗方法及辨证思路,对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同样,临床病例讨论也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不同病例的探讨,学生加深对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认识,从更深层次掌握疾病的正确诊治过程,训练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6]。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教育之中。 在此方面,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德国汉堡大学已用CT和MRI横截面影像制成三维可视化虚拟人体解剖图谱,以供医学生的解剖教学和课后训练。 在外科模拟手术方面,外科手术模拟系统由清华大学研制成功,它是通过计算机辅助作用实施;在针灸模拟教学方面,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都建立了三维人体针灸模型,充分运用良好的人机交互系统,在医学本科生模拟教学中获得了满意效果[7]。 所有这些教学研究成果对医学生技能培养提供了条件,实验教学平台不断发展与壮大,但这些研究均局限在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上,在临床思维能力模拟教学方面少有类似的报道与应用。 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是医学教育的难点和 热点 ,我校经过多年众多专家的不懈努力,正在致力于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研究与开发,目前正在承担江苏省高等教育立项重点课题,研发的成果“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平台”对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1.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2. 临床医学的毕业论文 3.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4.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5. 有关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6.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那就多看下医学类的文献吧,像(生物医学、临床医学进展、医学诊断)

论文都写了,心得还难吗?自己写吧,加油!

医学临床教学,是关系到医学教学从理论到实践能否衔接好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临床医学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如何有效开展双语教学是医学教育者面临的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优势、体会、不足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推动临床医学双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双语教学;临床医学;多媒体教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既精通专业又精通外语的高素质人才,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实施专业课双语教学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双语教学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推动英语等外语教学,许多重点高校率先试行双语教学改革,已收到较好成效[1]。我校近两年也尝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开展中文主导型双语教学,给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起到了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下面就多媒体双语教学在医学课程中的应用浅谈一点体会。

1临床医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优势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要求教育朝着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双语教学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医学教育体系多借鉴西医学科,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医学书籍与期刊文献等均以英语为主,而且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主要采用英语,可以说英语是西方医学的主流语言和主要载体[2,3]。因此,学习并掌握医学专业英语是医学院校师生不断更新医学前沿知识的有效途径,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灵活等特点,是一种富有活力的教学手段,能使双语教学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得到解决,是双语教学的工具和辅助者。医学本身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教学枯燥抽象,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有些疾病在诊断过程中所牵涉的操作技能较复杂,学生无法看到,只能死记硬背。这样进入临床实习时,学生很难将所学理论知识同临床实践相结合。上述因素增加了临床医学课堂教学的难度,在此基础上开展双语教学难度更大。因此,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势在必行。

课堂信息量增加,教学效率提高

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教师挑重点、难点内容来讲,有些内容只能一带而过,甚至不讲,更不用说重点内容用英文讲授了。这导致授课内容不完整、不全面,学生对医学英文信息知之甚少,知识在大脑中的保留极不可靠。多媒体双语教学的应用能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按教学大纲要求准备包含大量信息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中重要内容、重点名词用英文标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扎实、更全面的知识,而且增加了医学专业英语词汇量。

内容丰富,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教师购买或通过网络下载一些国内外教科书、专著和期刊文献,将其中大量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信息及最新进展全部展示给学生,补充教材知识的不足,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双语教学的引入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调动学生努力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专业英语教学不同,双语教学使学生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来达到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学生在掌握教师课堂教授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强化,这对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2临床医学课程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及不足

双语教学开课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医学英语涉及词汇繁多,因此注重平时的积累非常重要。学院在开始医学临床课之前,会开设医用专业英语选修课,规范讲授医用英语常见词汇、词根、词缀、固定搭配等,按照各系统进行全面教学,并配合听、说训练,为学生打下一定的医学专业英语基础[4]。在专业课双语教学开课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如将讲课中涉及的单词及重要短语、句子发给学生提前预习,上课后教师利用几分钟时间通过多媒体课件带着学生将这些内容朗读一遍,以使学生对每节课的知识印象深刻,自然而然地跟随教师进入双语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有效结合

单一的多媒体教育技术并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每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都各有利弊。传统教学虽不及多媒体教学形象,但其最大优点是教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跟上授课节奏。而多媒体教学容易造成学生的懒惰心理,导致其上课不注意听讲,只在课后拷贝课件。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也正是传统教学的不足,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又可以用传统教学来消除。因此,我们上课时应尽量将两种模式穿插使用,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水平。双语教学要求教师灵活得体地运用各种教学形式,而不只是读懂外语教材。这决定了双语教学对教师的高要求。教师必须在自己完全消化原版教材基础上,结合各专业的新发展、新动向,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这样就必然加大了教学难度。对于教师来说,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才能把重点、难点讲透,让学生易于理解;其次,由于专门的双语教学教材较少,既不能从英文原版教材中硬搬内容过来,又不能断章取义,因此必须要讲究教学方法。专业教师大多是医生出身,没有在师范院校接受过严格训练,即使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也不一定都能真正上好课、当好教师[5]。

提高教师双语教学能力

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实施双语教学的师资人员,既要懂专业知识又要精通英语,还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目前的师资状况是公共英语教师虽然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但缺乏专业知识,而且不可能在短期内就掌握专业知识,因此专业课双语教学只能由专业教师来承担。而专业教师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但总体来讲英语水平相对不足。他们中很多人英语阅读能力很强,但书写教案及听、说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方面比较欠缺[6]。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逐步加强教师专业英语能力训练,选派部分教师参加双语教学培训,迅速提高其英语水平。要求教师上双语课前必须用英语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经常观摩英语水平高、责任心和上进心强的教师开展双语教学;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到英语母语国家进行短期进修,这样既可以了解国外学科动态,又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提高英语水平。

临床医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局限性

临床医学课程是在大学四年级开始讲授的一门专业课,教学大纲要求教师通过理论课和临床见习课向学生传授医学专业知识,在一学期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即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医学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教师和学生的汉语表达及接受能力都强于其外语能力,且不同学生英语能力差别较大,如有的学生英语听力较差,完全听不懂医学英语,双语教学的意义完全无法体现,甚至达不到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因此,过多的英语讲解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对临床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鉴于此,按照英文水平适当进行分班教学可弥补这一不足。此外,调动学生积极性,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前布置预习内容,培养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7]。教师还要积极营造课堂气氛,课外安排播放医学课程原版录像片段,创造说英语、写英语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消除胆怯心理,敢于用英语与别人交流。总之,开展临床医学课程双语教学势在必行。相关教育工作者应从医学课程设计出发,根据学生外语水平、双语师资配置等多方面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探索适合的临床医学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鸿雁,喻志英,胡雪,等.医学双语教学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62-63.

[2]霍健.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探讨[J].医学信息,2010,23(8):2812-2813.

[3]:thequalityofevidencefor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J].AmJObstetGynecol,2003,188(3):849-853.

[4]HeinrichsWL,PichumaniR,MatherR,:anewmultimediaapproachtoWeb-basedlearningofbiologyandmedicine[J].StudHealthTechnolInform,1998(50):370-372.

[5]陈道瑾,周剑宇.关于医学生临床英语教学(双语教学)的思考与体会[J].中华医学丛刊,2004,4(6):106-107.

[6]蔡绍先,陈玮莹,杨棉华.医学新教学模式师资的培训应关注的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08,7(5):558-559.

[7]蔡大川,郭渊,陶鹏,等.七年制医学生双语教学需求调查[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68-370.

摘要:老师在教学查房的过程中要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来判断他们的理解水平,及时调整讲述的速度和难易;也要关注患者的反应。在选择确定用于教学查房的病例后,一定要告知患者教学查房的目的并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关键词:脑血管;临床医学;教育

1研究结果

2011-2012学年,2007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的脑血管病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平均分为分;2012-2013学年,2008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的内科学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平均分为分;2013-2014学年,2009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的内科学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平均分为分。经正态性检验,每学年的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的脑血管病专业的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分数为非正态分布(P<),故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三组学年之间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分数,2013-2014学年与2012-2013学年、2011-2012学年的教学查房质量差异有显著性(P<)。

2讨论

医学专业认证是国际医学教育质量保障和学历互认的重要前提,有助于鼓励教育机构不断改进与完善以便促进质量发展。在临床教学中,教学查房是主要的教学形式,主要针对9方面的能力展开,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制订和执行诊疗计划、临床操作、临床思维、急诊处理、沟通技能。其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教学查房的关键。临床思维形成的过程是相关知识不断被强化的过程,如提到“头痛”症状,学生脑海里要马上反映出还要询问头痛的性质、诱因、缓解因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只有这种不断的强化训练,才不会在病史采集时出现遗漏。临床思维培养的过程也是教学查房最常见的和主要的过程。但是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多被动接受,缺少兴趣,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临床专业认证则促使教学查房方法的改进。如床边教学是教师展示和学生学习医患沟通、医护沟通最直接的过程;也是学员学习老师如何寻找和发现疾病线索的过程,好的床边教学可以增加患者对医生和医学生的信任度。一个好的教学查房,老师除了要做好计划(教案)外,还要有饱满的热情,甚至有时还要有即兴表演的才能,这样才能做到气氛活跃、不沉闷,也有助于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

老师在教学查房的过程中要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来判断他们的理解水平,及时调整讲述的速度和难易;也要关注患者的反应。在选择确定用于教学查房的病例后,一定要告知患者教学查房的目的并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教学查房是开展“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方式最好的体现。在教学查房中,老师的任务是注意调动不同层次的学员的积极性,根据学员的知识水平设置不同的问题,按照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梯度逐级回答,互相补充和提示,这种全员参与的过程也是培养团队精神的过程。理想的教学查房氛围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地投入进来。而这种主动的投入往往需要老师的启发和提问来调动。老师的任务是去掌控互动的环节而不是去接管互动的环节;老师应该是多观察学员的表现而不是滔滔不绝地讲述答案。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前期准备中,通过对临床教学查房培训和质量监管、教学方法的改进等一系列措施,对改善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起到了实质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把医学人文精神融入临床医学教育胡燕军;谢幸;黄丽丽;医学教育探索2007-05-15

  • 索引序列
  • 进化医学论文感受
  • 药学文化的感受心得论文
  • 医学论文的感受
  • 药学的感受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感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