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47

小xiao贱
首页 > 医学论文 > 进化医学论文感受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雪莉小姐的

已采纳

在很早很早以前,宇宙曾发现过一次碰撞。整个地球是一片焦土,毫无生机。大约在38亿年前左右,地球上出现了一种物质,就是磷。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需要磷。人死后坟地会看见很多鬼火,那就是磷。有了磷,生命由此开始了。经过了3亿年左右,到了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大分子。有了这些大分子,就有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越来越近了。什么时候出现了生命或是生物?无从考究。人类的历史有多久,大概400万年。有了人,就有了研究人的医学,依稀这么传下来,没有记载,有了文字记载以后,大约的时间是三千年。 我们知道要把三千年所谓的书要拿堆起来,医学这个地方是堆不下来的,只能挑一些典型的人和事,把它分成一个一个阶段,注意历史的发展是不分阶段的,为什么要分阶段,就是我们后人的局限性,在三千年中间,人类对自己对生物做了哪些研究?要讲医学三千年,我可以讲十个小时,也可以两个小时就把它讲完。我把三千年分为四个阶段来讲,当然,历史是不可以分阶段的,只是后人为了总结,就将历史划分成不同阶段。先是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3世纪,这1300年的时间,然后是公元3世纪到13世纪这1000年,再然后是13世纪到16世纪这三百年,最后是16世纪到现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3世纪】 先来讲第一个阶段。这1300年国外主要是以希腊为主,西方世界开始了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这期间出现了很多人和事,大家只要记住三个团队就够了。一个是泰勒斯以及他的徒弟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曼德的徒弟阿那克西美尼这三个人。这三代人的主要贡献,是完全靠累计和总结宇宙现象,将宇宙的组成、地球的组成与生命的起源相联系。这样观察和思维的方式启发了很多科学家。泰勒斯一边看天一边走路,掉进一个大坑里。周围没有人来救他,我们说“坐井观天”,他是“坐坑观天”,观了三天。我们看天什么都看不出来,他一看不得了,看出了明年的日食会在什么时候出现,看出了明年会风调雨顺,橄榄会大丰收。他第三天被人救起来以后,用家里仅有的一点钱,还借了点钱,把周围所有的榨橄榄油的车子在冬天都买回来了。第二年橄榄油大丰收,大家都来租他的榨橄榄油的车子,他发了一笔财。于是真正尝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甜头。 第二个团队是由亚里士多德、他的师傅柏拉图、他的徒弟、他的徒弟的徒弟四个人组成。这个团队主要的贡献是把宇宙的变化与人类的一些基本现象相联系。柏拉图是哲学家,在古时候就是生命科学家。他做出了很多贡献,最大的贡献在于办了所学校,前后办了900年。多的时候人山人海,少的时候只有一个学生就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有很多贡献,包括植物、动物的分类学,还有哲学。他对遗传学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提出的有些观点至今仍没有得到证实或只部分得到了证实。 他说跳蚤是由灰尘变的,这当然是错误的。但他提出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很重要。人一定要有爸爸妈妈才有自己吗?那最初的人呢?有的爬行虫,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气温高了是公的,气候低了是母的;有的蛋,23度孵出来是母的,32度孵出来是公的,26度孵出来是两者之间;蜗牛是雌雄同体,公的母的都在一个身体上。人是怎么来的?人一定要有爸爸妈妈才有人类吗?这样的话,那人类就惨了。据一项研究表明,50年前男人的精子每毫升6千万。那时生七八个小孩没问题。现在每一毫升只有2千万,所以不育症很多,有的小群体不育症已达20%。生不出来了,这主要是“种子”不好,还有人去怪“基地”。精子只有一百万时就生不出来了,那人类再过50年、100年怎么办呢。大家不要紧张,起码我们这几代人是没有问题的。 第三个团队,是以盖伦为首的。盖伦是古代西方的医圣,他把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人的疾病相联系。盖伦从13岁开始写书,写了256本,医书131本。出版他的书要12年,读完也要12年。那时和现在不一样,现在写书多数是抄书,那时没地方抄。他的理论和发现统治了医学和生命科学1000多年,后人甚至错了也以他为准。他的死标志着整个古希腊医学的结束。 现在回到中国,中国主要是中医学,当然还有其他藏医,回医等等,但主要是中药学,中药学来源什么?有人说来源于圣人,有人说来源于巫,有人说来源于自然现象。比如说狗受伤了,会找一种草来舔伤口,老鼠中毒了会主动去喝黄泥水,肚子就不痛了。在古时候,人类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刀耕火种,广种薄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尽管那样辛苦还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医学怎么来?为了填饱肚子,大家什么草都吃。结果发现,有的可以吃,吃了有好处,有的不可以,吃了会中毒。抓住动物也吃,而且发现吃肝补肝、吃肺补肺,吃尾巴补全身。当然,这最后一句话是我说的。 在这漫长的1300年中间,中国也出现了很多人很多事。大家起码要记住三本书、三个人。哪三本书?基础医学首推《黄帝内经》,临床医学首推《伤寒杂病论》,药学首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写得很好,超过它的不多。它提倡的是整体医学,整体考虑一个人,提倡阴阳平衡。什么叫做健康?就是要平衡。眼睛一睁一闭,呼吸一进一出,手脚一伸一缩,这就是平衡。有的人很强壮,强壮就是健康吗?我经常给人看病,三年前一个老太太,身子好弱,我还以为她活不了多久。没想到三年后她又来看病,和当年还是一个样子。那是因为,她身体哪里都弱,保持了一个平衡。有的人很强壮,昨天还打篮球打得好好的,突然就心肌梗塞,死了。所以说,平衡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来讲,非常重要。那如何调节平衡?阴和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两者要平衡,什么是治病呢?恢复阴阳平衡,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 中医讲五脏六腑,和西医是不同的。我们医院中医科研究“脾虚”,翻译给外国人听,他们听不懂,这个“脾”怎么虚呢?中医脾虚症是指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在中医看来,脾是促循环、促消化的,还有免疫作用,是多种功能的表现。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六腑含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但有的五脏六腑是不全的,就像消化内科中的胰腺,《黄帝内经》中就没有。它怎么没有呢?因为人死后,胰腺会自动被消化掉,一解剖就看不到了。《黄帝内经》强调的是整体,大家相不相信气功?生命是各种各样的细胞、分子相互间作用产生的一种反应。有一桶很咸的盐水,你把肉放进去变成了什么?咸肉。你把一头猪赶进去,出来是一头咸猪吗?不是。这是为什么?因为细胞有一种能量,可以抵抗外来入侵。就像气功发功,我把左右手一叉,左边准备好了,你拿木棒子打左边,什么断了?木棒子。如你错打到右边,什么断了?手断了。就像小孩挨打,说妈妈你打我屁股吧,做好了准备打屁股就不是那么疼了,如果打的是另外一边没有做好准备的地方,那就很疼了。接下来《伤寒杂病论》讲把观辩证,寒热虚实。把观辩证讲望闻问切。它提倡辩证论治,不同的病用不同的药救治,同一种病不同的病因也是这样。第三本书是《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味药,分为上药120种,中药120种,下药125种。上药大补,下药大攻,中药既补又攻。讲究的是配伍,其中有很多禁忌的。医生看病一定要和病人接触,不能光看化验单,过去查糖尿病没办法查糖,医生尝病人的尿,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我到农村,公共卫生院老师还这么带我查,太阳底下五杯尿,他在前边尝,我在后边尝。他尝得泰然自若,我尝的翻江倒海,为什么?他用这个手指蘸的尿,用那个手指来尝,我用这个手指蘸的尿就用这个手指来尝,但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老师看到的是哪一杯尿有苍蝇,有蚂蚁,那就是糖尿病人的尿。 接下来讲三个人。第一个是张仲景,他做过长沙太守,官当得非常好,后来不当了,因为家族200多个人,病死了只剩70多个。他回家,学医治病救人,果真学成名医了。第二个是扁鹊,他曾经做过客栈的舍长(客房部经理),广交天下朋友,认识了一个很出名的老中医。于是不做“经理”了,潜心学医,一学就学成了“扁鹊”,写了《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普济天下苍生。他很有名,遭到太医令的妒忌,借机把他杀了。第三个是华佗,华佗很有名,他给曹操治好了偏头痛,曹操就要把他留下来做“保健医生”。华佗不干,他要去给老百姓治病,就被抓起来了。华佗治病救人很忙,没有时间写论文,华佗在监狱里有时间了就写了本小书,但没有传下来,狱吏不敢传出去,把它烧了。但有两件事是传下来了。一个是五禽戏,就是现在的广播体操。他的一个徒弟练五禽戏,活到了101岁。还有一个是发明了麻沸散。在他之前,人们动手术没有麻醉,怎么办,打一斤白酒,病人喝一半,医生喝一半,壮胆。还是没用,就请几个人按住。华佗发明麻沸散比西方早了800年。【公元3世纪到13世纪的1000年】 中外1300年讲完了。现在讲第二阶段,到了这1000年,西方生命科学退步,几乎为零。为什么呢?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宗教崛起、神学流行,科学发展受到严重破坏,到最后就没了。而这一时期的中国,临床医学继续发展。中国这段时期是鼎盛时期,包括秦朝、汉朝、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科技进步。很多个朝代首都是在西安,外国人说,没到西安不叫来过中国。中国人说,“江南才子山东的将,陕西黄土埋皇上。”中国历史上250多个皇帝,陕西埋了70多个,其中很多都是很有作为和影响力的皇帝。大家知不知道有个武则天先生?女性有作为就叫先生,否则就叫女士。武则天先生一生嫁了2个皇帝,生了2个皇帝,当了一把皇帝,影响了一大批皇帝。 一千年,因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科技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医学和医学家受到极大的尊重。这个时候医学、科学到了世界的顶峰,一个是零一个是顶峰。希望大家也记住三本书三个人。第一个人叫王叔和,他有两大贡献,一是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传下来了,二是自己写了本书叫《脉经》。把摸脉分成几十种且有不同组合,摸出是不是怀孕了,特别是摸生儿育女,他准确率高得很,不像我现在,我基本是百分之五十的正确性。是不是有心脏病啊。神了,皇帝要考察他们这些医师,把他们叫过去,让一男一女躲在蚊帐里各伸出一只手,他一把脉,遭了,这是个怪物,一只手是女的,一只手是男的。他的《脉经》经过阿拉伯传到了欧洲。 第二个人物是孙思邈,他活了100多岁,写了《千金方》。他提倡“大医精诚”,就是说你要当医生就要医术高明,不能以挣钱为目的,更不能拿红包,你想着做个手术自己能分多少,那肯定治不好人。如果你以医术为挣钱工具,要受刑法处罚;如果你出现医疗事故,更要受罚。当然,你要当医生当得好,可以进翰林院。第三个陶弘景,是唐朝的药学家,写了本《新修本草》。这是中国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第一部,比西方早了800年。 三个人三本书,科学家得到极大的尊重,科学得到极大的尊重,医学得到极大的尊重。范仲淹讲:“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就是说你不去当个宰相,第二职业就要当个医生。对医生和医学的尊重体现一个民族的文明和对科学的崇尚。【13世纪到16世纪三百年】 中国的1000年讲完了,紧接着是西方的三百年,这是他们崛起的三百年。因为文艺复兴发生了。为什么会发生文艺复兴呢?因为政治腐败到“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地步,另外鼠疫流行,有的国家几天之内四分之一的人都死了。第三个是因为有个中国人把中国的四大发明带过去了,这个人是谁?成吉思汗。 于是医学复兴了,出现大量科学家。比如解剖学家达•芬奇。过去学解剖,不是当画家就是当医生。达芬奇是个左撇子,写了很多东西别人看不懂。第二个是比利时的维萨里,他做了大量的解剖,找到了一些真凭实据。有个女孩子死了,他的伯父说这是中毒,他说不是,是束腰造成的。那时候西方的女性要束腰,肚子越束越小。他说这是因为长时间血脉不通引起的。这之后,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女性都不再束腰了,这是个革命性变化。另外,他还纠正了盖伦统治了一千年的错误,光骨骼解剖就达200多处错误。他说,人的大腿骨是直的,盖伦说是弯的。人们辩解说盖伦是对的,过去就是弯的,现在直了,这是因为人类穿裤子穿了1千年,变直了。盖伦说人类的胸骨是七块,他说只有一块。人们辩解说盖伦那时的人心胸坦荡因此有七块,现在是小肚鸡肠就只一块了。维萨里非常气愤,他对学生说,你们不能只相信权威,你们自己实践学到的东西比追随权威学到的要好。后来他受到迫害,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又比如桑图雷顿开启了代谢学。他发现人吃了那么多,拉出来没那么多,中间的差额哪里去了?为了弄个明白,他弄了把藤椅,一杆称。天天坐在藤椅上吃喝拉撒,称自己。一称称了三十多年,终于发现人是要“出汗”的,由此代谢学产生了。科学家太多,根本讲不完,总之,西方医学在此前1000年落后了,在这三百年一下子赶上来了。 这个时期的中国,从宋朝开始首都先后迁到开封、南京。从宋朝开始讲程朱理学,光说不干,科学受到很大敌视。外国人拿火药造枪造炮,我们造烟花爆竹。比如印刷术,人家用来传经布道,我们印鬼票子。人家把指南针拿去航海,发现新大陆,我们用来看风水,直到现在还在看。还有一个炼丹术是我们开始干的,也是西方化学工业的初始。我们用重金属炼丹,因为吃长生不老丹,中国死了七个皇帝。 我们的医学逐渐走下坡路,但是因为积淀很厚,还是有几个大事发生值得提及。李时珍就是一位。他考过三次秀才都中了,但是没有岗位。后来自己学医,在太医院当医典。他33岁时开始广走群山,遍尝草药,写了《本草纲目》。大约在公元十三世纪,中医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十三世纪时,天花流行,如果没有中国的“种痘法”,也许人类就不在了。伏尔泰讲,这是一个优秀聪明的民族,他们发明的“种痘术”救了人类。现在的免疫学还说不清楚“种痘术”是怎么回事。事态发展就是这样,人家三百年上来了,我们三百年下去了,中西方在十六世纪出现了交汇。【16世纪至今400年】 在16、17世纪中外医学形成了剪刀差,石头发展的四百年,两者拉开了好大的差距。当时中国的人均GDP和英法德是差不多的,都是600美元左右。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一个强大的英国,中国在做梦;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个强大的德国,中国还如一头沉睡的雄狮不醒;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强大的日本和美国,中国还在睡觉。 400年过去了,中国由600美元涨到1000美元时,日本是我们的35倍,美国是32倍,英法德是25倍。如果把世界的100块钱拿来分,美国拿走32块,日本拿走13块,英法德各拿走5块,已经60块了,还有40块由剩下的国家来分。中国拿走3块,由13亿人民来分。有人说,老虎不发威,别当病猫看。我觉得不如病猫,因为老虎吃得多。 就在这一时期,国外出现了大量的科学家。这个时候,外国人的科学又上去了,出现两个最伟大的科学家,一个是伽利略向宏观发展,发明现在我们已经登上月球。还有一个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医学从此就向微观发展。16世纪出了好多人了,比如说弗莱米发明青霉素,巴斯德发现生物的腐败现象由微生物引起,尼斯达发明消毒术,大踏步地前进。 大家知道达尔文,他的爸爸和爷爷都是科学家,外公和舅舅也是有名的科学家。很遗憾,他不好好学习,转了很多次学都学不好。他爸爸生气,说他只配抓老鼠捉虫子。那时候,英国舰队有个为期5年的航行,周游列国,要选2名群众去参加。可惜没有人报名。达尔文说要去。他爸爸就不同意,说除非有另外一个和你一样笨的人把我说服了,我就让你去。结果是达尔文的舅舅来劝,说反正他在家也是抓老鼠捉虫子,还不如让他出去见识见识。他爸爸就同意了。过了5年,悟出了物种起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在长期进化中,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就能生存下去。没想到达尔文回家后,还是喜欢玩,玩了十年,也不写论文。后来华莱士写出一篇论文,比他还好,尽管后者没参加航行。达尔文开始着急了,就把他的论文扣下来,不发表。后来达尔文的朋友说你也写出来,把你们俩的文章都发在同一本杂志上。就这样,两篇论文都发表了。后来华莱士提出把这个归名为“达尔文主义”。达尔文很感动,没想到世界上还有人受到这么大委屈,还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 这400年,西方的科学就这样发展很迅速,有大量科学家,举不胜举。但中国天天讲理论,讲中庸之道,混淆正确与错误的界限,混淆前进与落后的界限,极大地阻碍了科学的发展。这时候外国人开始派传教士进入中国。有一位牧师说,外国的枪炮举不起中国一根横木时,他用手术刀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各种西医的学说、西药开始进入中国。看看现在的西医理论90%以上都是西方的理论,现在的仪器设备有多少是自己产的呢?我们吃的药97%是仿制外国的。 更为可笑的是,有人出来公开反对中医学。人类之所以存在和发展,就是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中医学使中国人繁衍到现在,你能说它什么都不科学吗?“科学”这个字眼才出现1000年,中医出现了多少年?中医有自己的理论,按照西医的标准,就像打乒乓球用打篮球的标准来评判。 回顾这三千年的历史,我有几点体会: 第一点,珍惜现在的社会环境。十八大号召我们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千真万确,大凡医学发展的时候常常是社会进步的时候,所以在座的同志们要珍惜现在的社会环境,生逢其时要身负其事。第二点,用哲学的思维来考虑科学,来研究科学。很多大的科学家到最后都是哲学家,哲学是研究科学的科学,是研究规律的,科学是限定范围之内一加一必须等于二,而哲学不是,哲学一加一只要等于结果就行,就看你这个结果对我好不好。有人说讲什么东西都是中医不科学,什么叫中医不科学,科学出来的时候科学才一千年,中医已经是几千年,你说中医不科学,为什么不说科学不中医呢!好多人把科学两个字当成真理这是不对的,说你搞这个事情不科学,那我就是不科学,不要把世界上所有的事情科学了就是真理,难说。说科学最重要,我说不一定,安全比科学还重要。你不要说科学是永恒的,真理都不是永恒的,为什么有些真理永恒呢?是因为你活不了那么长,你活那么长它要变的,所以说水往低处流那是有地心吸引力,你要到天上去,它就不往低处流了。太阳从东方升起来,那是地球转,将来地球不一定转,你连太阳还在不在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太阳在呢?有太阳光,那可是八分钟之前射出来的,对不对。那五分钟之前就没射了吗?牛郎织女鹊桥相会,那是十六年前发生的事情,人家光都跑了十六年,要是十三年十四年,牛郎织女已经移情别恋,还会相会吗?所以看任何事情要动态的看,人一定不动态看要出事的,你就会抑郁。什么是前进?人的三百六十度都是前进的方向,只是你面对那点而已。所以我有两句话跟大家分享,也是我的座右铭,第一句叫“永远向前走,”要有“波涛翻滚浪激天,横流穿泻只向前,轻舟踏波飞身去,回笑岸松空等闲”的气魄,第二句叫“否定到最后”。“盘古开天地动荡,日月往复永如常,览尽乾坤知千史,敢笑屈翁白投江。”永远向前走,人生一定标定一个方向,一直往前走,不要因为前面的路困难而退却,也不因为左右有精彩而诱惑,不然你哪怕往前走,左三圈右三圈,原地打圈,永远是一事无成。最后一点,就是要从微观回到宏观。医学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微观,从列文•虎克把科学从宏观引向微观,人类研究越来越细。从组织到细胞,再到亚细胞、分子、原子再到夸克,越来越微观,其实微观只能看见某些事情,任何事物都在一定的宏观上,离开了宏观是错的。我们好多医生只能看一个病,耽误多少事情。就是要回到宏观,为什么?比如说有人看见华山和峨眉山,去过一下就想出来什么差别,这是宏观。但是有人去研究峨眉山的沙子,结果拿去跟华山比较,没什么差别。沙子有差别,砖头有差别,到元素就没差别了,到元素基本没差别你去研究它干嘛,吃饱了吗?所以一定要站在一定的层次回归整体,我们不是要看病人的病,看人的病是下医,只有看病的人才是上医。我希望贵阳医学院教出来的是看病的人,而不是看人的病。面对三千年来的医学进与退,我们有很多很多感想,我们曾经有辉煌的时候,但现在十分尴尬的时候,但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我们只要珍惜现在的社会环境,我们只要用哲学的思维来考虑科学,只要从微观回到宏观,我们一定会在实现中华民族政治上伟大复兴的同时,我们一定会实现科学上和医学上的伟大复兴。一个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科技不时将会展现在同志们的面前,同学们,准备好了么?谢谢大家!

177 评论

食戟之喵

人是由几亿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每天无数细胞生生死死,不停地新陈代谢,而这些细胞,就像一栋大楼的砖块或磁砖,只是材料或零件,和灵魂有什么关系? 当我第一次听到“细胞记亿”这四个字,我有点诧异,甚至觉得有点荒谬。 但这个世界,就是有这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早就存在我们的身边。 曾听过一个真实故事: 在美国有一位妇女,在暗夜被陌生人强暴了,她报警也没用,因为,没有任何线索,她也没看清对方的长相;从此以后,她尽全力催眠自己,要忘掉那一个不幸夜晚的恐怖经历,她积极投入工作和社区生活,她认识很多朋友,参加很多活动。 就在她几乎忘了被强暴这件事时,有一天她大白天走在路上,迎面走来一位男子,马路上的人来来往往何其多,她也没在意这个路人。但就在这男子和她擦身而过的那一刹那,她莫名颤抖了起来,那晚被强暴时的那种惊吓和恐惧,顿时全涌上心头,她吓得差点嚎淘大哭,这时,她的头脑才意识到:就是这个男人。她的身体告诉她:就是这个男人,刚刚和她擦身而过,彼此交会可能不到一秒钟的陌生男人,他就是那个强暴犯。 后来,听说她大喊救命,路人协助她抓了那男人到警局,事后证实,他确实就是那一晚强暴她的人。 我们的身体就是这么的不可思议。当我们的意识早忘了,或是还没察觉到某个东西时,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所有细胞,竟然可以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就辨识出那个曾伤害过我们的人的磁场或气场。 这如果不是细胞记忆,那么,这该如何解释? 就算有人不同意用“细胞记忆”这四个字,我觉得用“磁场”或“灵气”、“灵魂”也没有关系,重点是,我们的身体是和灵魂连接的,我们的身体不只是一些蛋白质和其他元素的组合而已,他也是灵魂和能量的延伸,或是灵魂的固体化能量。 很多年前,就曾看过国外报导,说某位人士,在一场意外失去右臂后,在放射性照相机的拍摄下,仍可隐约看见那只断臂的磁场,还连接在他的肩膀上。 根据媒体报导,美国有好几位接受器官捐赠的人,深深地感受到捐赠者的灵魂或磁场,一直在他们身上醒着甚至作用着。我也曾看过DISCOVERY 频道作过这类的报导,一位死于车祸的年轻人,把心脏捐给了一个心脏病患,这个心脏病患身上,从此发生了一连串不可思议的现象。节目中的专家也提到“细胞记忆”这四个字。 至此,我不得不认真思考,我们过去在科学教育下被灌输的唯物 观,是否真的蒙蔽了一些真理?是否误导了我们看清整个宇宙真相的思路? 万物皆有灵,更何况是有灵性的人体细胞? 本书作者 SYLVIA BR0WNE 在美国是一位灵媒,却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她的上一本着作“灵魂之旅”荣登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这应该不是美国人头脑出现问题或太迷信,这个纪录显示了,美国人在心底深处,对作者提出的“灵魂不死”理论,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和共鸣。 从整个大格局来看,灵魂不死且永远轮回转世,如果是一个真理,那么“细胞记忆”也必然是这个大架构理论下的一个必须存在的“功能”之一。 因为累世所有记忆都不曾消失,所以有人会想起前世,有人会被前世的创伤或记忆所影响,而这些属于灵性的记忆,就藏在我们的细胞里。 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些灵性记忆,应该是写在细胞的磁场或能量场中,如此一来,随着细胞的死亡代谢和新生,这些记忆才不会跟着物质上的细胞死亡,而消失无踪,而是永不间断地传给新生细胞。 然而,这些说法毕竟没有科学上的证据,有可能是科技不够发达,还无法测量出依附在物质上的磁场或能量场,或者,有可能这些东西根本不存在。 不过,“细胞记亿”这个理论,仍对人类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就像天神或上帝,没有人可以证明衪们的存在,但几千年来,衪们仍左右着人类的文化和文明一样,“细胞记忆”应该也是属于“信仰”的产物,和科学无关。 如果“细胞记亿”的存在,是诉诸我们灵性和精神的领域,我想,科学和学术界,在科技未发达到可以证明真伪前,不妨就把他看成人类精神得到寄托的另一个重要发现,也没有必要大加挞伐。毕竟,太绝对或武断的否定任何事,都将是自己和人类的损失。 再者,证明真伪与否,其实对很多人来讲,也不是最重要的,相反的,如何有效解决人们的心灵障碍和心理问题,才是人们最关心的事。

348 评论

reviveanna

这理论的第一个缺陷是以人的臆测为前提首先为生命的起源定下一条公式,这就无机物→简单化合物→复杂化合物→高分子的有机化合物→高分子的蛋白质→生命,接着为这一公式的演变过程寻找理化条件,需要什么条件就出现什么条件。只是在有机物向蛋白质过渡时,确实难以找到合适的条件了,于是便以一系列矛盾斗争,一分为二概括之。更困难的事情是高分子的蛋白质怎么能产生新陈代谢呢?没有别的具体办法,便以化学演变,内外分化一言了之。我们知道,蛋白质若要形成一个生命的细胞,要有二千多种不同的酶参加,而且相互之间的联接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其概率之小相当于把一个标有1-6点的骰子连掷50亿次,每次都必须是六点。也好比一场巨风刮过一个垃圾堆,自然出现一架波音747飞机一样。这有可能吗?现今是处于高科技的时代,一个实验室完全可以模拟进化论所需的各种条件,但至今生命出现的过程还是无法重复,无法用实验证实的。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相同的大气条件下,由氢、甲烷、氨和水蒸气进行放电实验,形成了4种氨基酸,可生命的最简单结构要20种,三十年来又继续试验,仍无法达到。最难解决的是:假设说当时大气中有氧的存在,第一个氨基酸就无法生成,如果没有氧,若是生成氨基酸,也会被宇宙射线所破坏。这个矛盾无论如何也无法解决。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氨基酸有一百多种,而构成生命的生物蛋白质的20余种氨基酸全部是左旋的。这从偶然率来看也是不可能的。物理学家贝尔纳说:“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解释。”这一偶然率如同在100粒豆中有50粒黄豆,有50粒红豆,拿勺子一舀,必须舀出20粒都是红的,偶然率是10-113。科学上把10-50看为绝望。其实,达尔文当时还不明白,细胞决不是他所想象的那么简单,细胞外面还有膜包着,这膜是非常复杂的东西。由蛋白质、糖和脂肪分子构成。这些分子在生物进化的最初阶段并不存在。另外,分子合成和维持活动必须有酶参加,否则会死去。而且不是几种酶,要有2000种蛋白质作为酶才可以维持细胞里的活动。这种可能性是10-40000,这种可能性已到了荒谬的程度。这理论的第二个缺陷是直接与唯物论的矛盾转化论自相矛盾矛盾转化论认为,世上一切事物充满矛盾,矛盾又互相转化。但是矛盾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必须由外因(环境和客观条件)通过内因(内部条件)而起作用。比如,合宜的温度、适当的时间能叫受精的鸡蛋孵出小鸡。这里温度时间是外因,受精卵是内因。无论多长的时间(如亿亿亿万年)无论多么适宜的温度,无论什么想得出来的条件,总不能使石头变成小鸡,就是一个未受精的鸡蛋也无法孵同小鸡。因为内因还没有满足转化的条件。正因如此,如何能指望无生物,这一不具备内因的元素转化成有生命之物?进化论也反对生命自然发生论。认为一切生命都不是从非生命之物突变过来的。腐草不能化为萤火虫,朽木不能化为蝉,太阳的温度也不能使泥土里生成鱼类等东西。十九世纪中叶,人们用实验证明,腐肉不能自然地生出蛆来。蛆的生成必须由落进腐肉的生物孢子(胚种)产生。有人作了这样一个实验:把肉汁倒在一个颈子细长弯曲的玻璃瓶里,用火将肉汁煮沸,杀死其中一切微生物和孢子,经过这样处理的肉汁放在瓶内不论多久也不会腐败。如果将瓶颈截断,使肉汁与外界空气接触,微生物的孢子就可以飞落进来,不多久肉汁就发臭了,微生物也繁殖起来了。这个实验证明,生命只能够来源于生命,无生命的物质不能产生出生命来。进化论者在事实面前必须承认生命不是突变而来的,却又求助于亿万年这么一个漫长的时期。这样无形之中把事情推到不可知论,因为谁也不可能追溯那漫长时间里底发生过什么?随之而来也产生一个问题:这么一来,时间是万能的吗? 这理论的第三个缺陷是以表象取代实质,以想象代替事实他们认为,一切生物都起源于一个原始细胞。他们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都有同一个祖先。这样,人们就得相信,大象和跳蚤是由同一个祖宗变过来的,那在高空盘旋的鹰和田间蹦跳的青蛙同起源于一个小小的细胞。“承认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就是承认有共同的起源。”(《生物的进化》21页1973科学出版社)据说:“在大约四万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是鱼……大约在三万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才离开水到陆地上来生活,这是两栖类。它们的四肢不够有力,不能仅用四肢支持身体在陆地上奔走,所以行走时总是拖着身体。它们的皮肤是裸露的,既没有鳞的保护,又没有羽毛或毛的遮盖,……以后才出现了四肢比较强健的爬行类。大约二千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成为爬树能手,这就是猿猴之类——灵长类。大约在一千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才丢掉尾巴,这是猩猩,即所谓古猿。大约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才下树来过生活,直立行走,后来通过劳动逐渐发展成为有文化的人。”(同上38页)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离奇的想象呢?这是因为他们认为猴与人在外形上最相似,所以人必定是从它变的。而猿猴只能从爬行动物变来。生命既然开始在水中,那么,就在水中找一个能变爬行动物的东西,找来找去,只有有鳍的鱼,据说它的鳍大概可以变成脚。但生活在水中的鱼到地上来是无法生存的,他们就设想,说总鳍鱼类是有内鼻孔的,这内鼻孔可以在陆地上进化成呼吸器官,如肺之类。谁料,这些苦心的构思,近来被科学的新发现所推翻。1982年8月31日人民日报以“我国中年科学工作者张弥曼发现总鳍鱼类没有内鼻孔,动摇了陆地上四足动物起源的传统理论,这一发现引起国际上古生物学者的极大兴趣”为题发表文章。文章说:“生物进化论认为,陆地上的四足动物是由水中的脊椎动物——鱼——逐渐进化而来的,究竟哪一种鱼是陆地四足动物的祖先?它们是怎么走上陆地的?近百年来,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对古生物学研究有影响的瑞典古生物学家们认为,大约三亿五千万年前,陆地上最高等的动物是总鳍鱼类。这类鱼具有内鼻孔,可以不用鳃而直接呼吸空气。它们的四个鳍内具有一般鱼类所没有的硬骨,有条件发展为‘四条腿’,爬上陆地。很可能就是这种鱼类进化成两栖类,继而进化成爬行类,哺乳类,一直到人类。”我国科学工作者张弥曼“在对总鳍类鱼的鼻囊的分析中,她发现这种鱼没有内鼻孔,而没有内鼻孔就不能离开水呼吸,也就不存在到岸上来生活的物质基础。这就动摇了总鳍鱼是陆地上四足动物祖先的命题。”1946年在西印度洋捕捉到的活总鳍鱼与化石标本完全相同,证明它一直没有变形,既不能脱离海水生活,也不会登陆用四鳍爬动。与此类似的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始祖鸟说成是鸟类的祖先,许多教科书(包括中小学课本和高校教材、辞书等)都在传播这一观念。今抄录1980年版《辞海》“始祖鸟”项下的注释:“古鸟类。是至今发现的最古的鸟类。形体大小如鸦,被有羽毛,前肢虽已成翼,但还有分开的三个指骨,指端具爪,尾甚长(尾椎达二十个),颌上具有牙齿,与爬行动物近似,故被认为是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过渡类型。化石发现于德国侏罗纪晚期地层中。”《辞海》1101页。“相传,世界上第一件始祖鸟化石标本是德国医学博士卡尔·哈白林()于1861年,在巴伐利亚素伦霍芬附近的印板石石灰岩中采集到的。相隔16年,在同一地点附近又采集到第二件始祖鸟化石标本,如今分别展出于伦敦和东柏林自然博物馆。迄今为止,这两件标本一直被认为是世界是最重要的化石之一,因为它们揭示了爬行类动物与鸟类之间的过渡形态。令人吃惊的是,最近英国古物理学家F·霍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第一件始祖鸟化石标本是伪造的,它只不过是在标准的爬行类骨骼上,人为地配上美丽的装饰性羽毛而已。同时揭露始祖鸟化石不是真品而是赝品的,还有英国加的夫考古专科学院的古物理学家C·维克拉玛辛,以色列物理学家L·史培纳。他们断言,卡尔·哈白林博士采集的两件始祖鸟化石都是伪造的。他们已拍摄了标本的照片,刊登于最近的英国《摄影月刊》上。古生物学家对这一爆炸性新闻,并没有表示异议。伦敦自然博物馆的A·查利基也愤怒地表示,标本伪造的关键在于羽毛的人为添置,他简直不理解过去的古生物学家何以会把鸟类的进化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也许伪造者正是利用这种急于揭示鸟类进化的迫切心情来孤注一掷,以达到一鸣惊人乃至流芳百世的目的!为了进一步识破标本的虚伪性,让我们来看一下史培纳的侦破吧!去年12月份,他在伦敦自然博物馆的支持下,拍摄了化石标本的照片。照片清楚地表明,这两件标本都是类似爬行类动物小恐龙的化石,伪造者用涂胶粘上鸡毛或类似的羽毛,再用水泥制成模型,然后伪翻而成。这是因为在羽毛下面已发现了涂胶的痕迹。物理学家可以轻而易举地证实,这两件化石标本是模型翻造出来的。由于哈白林不是出色的翻模制作者与操作者,终于露出了蛛丝马迹。因为羽毛出现了上下模型的叠影。证实羽毛是人为配置的另一重要依据是化石标本尾部的羽毛。它共用12根羽毛,如果将其拔去,则留下了类似蜥蜴的尾部,现代鸟类根本没有这种尾部,这就露出了破绽。 从整个化石的骨骼来分析,这种动物根本不会飞翔,因为它没有鸟类必须具备的龙骨或胸骨,它本身违背了‘始祖鸟’的概念。”(《博物》杂志85年第四期24页)现今,这一蒙一百多年的假案才得澄清,所谓的爬行动物向鸟类过渡的中间环节又断了。科学界才认识到“现在看来,这可能是一种过时了的,错误的观念。”(《科学画报》87年11期“始祖鸟并非鸟类的祖先”摘录)当今科学的六大悬案之一就是进化论有缺环,无法证实。英国赫胥黎证明人类不能直接从猿进化而来,中间应有一环。日本人类学家认为在猿与人之间应有一种“类猿人”的过渡,但却从来没有发现。进化现象如果是真的,应该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不可能是爆发于瞬间,后来便销声匿迹。所以应该在现在的生物界到处可见中间的环节。有似人非人,似猿非猿,有似马非马,似牛非牛等等的生物,待一百年二百年后,这些似人非人的人变成了人,这似马非马的生物进化成马,似牛非牛的生物进化成了牛。很可惜从来没有发现介于两类之间的进化“半成品”。进化论的出现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但未曾见到那一种生物基因突变或其他原因变成另一种生物,虽然可以将许多推测放到千千万万年之前,但在现今的科学中却无法找到证据。这是最大的弱点。进化论以人身上的痕迹器官——盲肠的存在证明人是从食草动物变过来的。他们认为“一个合理的解释是:我们的老祖宗是吃植物的,那个时期盲肠和蚓突对我们的动物祖先很有用,后来在进化中,由于生活习性改变了,逐渐不是以植物为主食了,于是盲肠和蚓突逐渐退化成为无用的东西,但由于遗传的力量,这些痕迹器官并没有消失,只是大大地缩小体积罢了。”(《生物的进化》25页)这段话并不能证明进化论的正确,却说明了圣经历史的正确,我们的祖先确实是吃植物的,并且吃了二千年的植物。上帝造我们,给我们安排了牙齿就是吃植物的,而不是为了肉食。直到洪水淹没世界后,上帝才允许人吃动物(创9:3),至今已历时四千余年,盲肠变小并不希奇,既然遗传的力量如此稳定,怎么能使一个物种变成另一个物种呢?进化论的胚胎学,以偶尔出现婴儿有尾畸形为证据,说这是“返祖现象”,说明人是从有尾巴的猿猴进化来的。这又是看表面看现象的一种表现,不合逻辑推理,如果用这种办法,若发现浑身长白毛的人岂非证明是山羊进化,有兔唇裂者岂非兔子进化。这是病态,而不是“返祖现象”。 进化论的五个基本论点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生物种类之间进化的难题。(1)他们承认生物有遗传,如青蛙生青蛙,老鼠生老鼠,不会生其他生物。但也有变异,如个体有大小,颜色有不同——这叫个体差异。(2)他们承认细胞核里的染色体是保持物种稳定的遗传密码。但也力图证明染色体内的遗传机能单位——基因有时会发现突变。如果用X射线中子流或其他方法引起植物种子的突变,可提高种子质量,抗病能力提高,达到高产的目的。一种叫果蝇的生物,本来是长翅的,但因基因的变化,生下来的后代可能是短翅的,残翅的或者颜色有差异——这叫基因突变。(3)他们承认生物对环境的依存关系。环境的不利改变,能导致生物的死亡。但也强调生物的生存斗争,如某些植物的个体对付环境的能力较强,能耐受干旱,在沙漠扎根,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能发展自己个体的能力。——这叫生存斗争。(4)自然界对于那些向有利方向变异的生物给予保存,向有害变异的给予毁灭。如一群兽中有黑白颜色之分。在森林条件下,白色易被发现,对生存不利,往往导致毁灭。在冰天雪地里,白色对生存有利,容易生存——这叫自然选择。(5)地理的隔离往往形成亚种,如老虎中的东北虎和华南虎,两地的老虎因适应北方和南方不同的气候和自然环境而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生成不同的品种——这叫亚种形成。不论那一种变化,都是在同类生物中绕圈子,如青蛙等虽有个体差异,但仍是青蛙,基因突变产生短翅或残翅果蝇,但仍然果蝇。不论白色的淘汰或黑色的淘汰,但物种还是一样。不论东北虎、华南虎,老虎还是老虎。把一卵双生的两头黄牛放在不同的条件下饲养,发育上有很大差异。高茎的豌豆和低茎的豌豆杂交产生的豌豆有高有矮。日本用放射线育种,引起基因突变,形成的新品种水稻大约早熟两个月,种子中含更丰富的蛋白质——这是变异,遗传变异的基因突变。但黄牛仍旧是黄牛,豌豆仍然是豌豆,水稻仍旧是水稻。西欧的一种尺蛾,有灰色和黑色,工业区内树干被煤烟薰黑了,黑色尺蛾在树干上不易被鸟发现,得到发展。灰色很容易被鸟吃掉。在非工业区,灰色易得灰色树干的保护,黑色多遭鸟食——这是自然淘汰,适者生存,但不论灰色发展或黑色发展,尺蛾仍旧是尺蛾。所以一个物种如何变成另一个物种?一个细胞如何能进化成大象?一条毛虫怎么能成为天空上的喜鹊,这条桥梁在进化论中从未架通,如果人类是从猿进化的,这血型又如何不同?难题太多了!他们只是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生物有进步性发展的现象……生物的器官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与此相关联的是:生物体由小变大,……植物也好,动物也好,进化总是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一种细胞到细胞的多种性,同时生活能力在提高。”《生物进化》95页为什么长颈鹿的头颈那么长?有的科学家用“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来解释。认为长颈鹿的祖先世世代代生活在周围没有青草的环境里,为了生存下去,长颈鹿要时刻伸长脖子吃树上的嫩叶。经过许多世代后,脖子慢慢地变长,最后形成今天这个样子。有的科学家用“自然选择”理论来说明。长颈鹿的祖先间,都有微小差异,这些差异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结果:头颈长的遇天灾,可吃树叶救命,短一些的被淘汰,所以长颈的后代得保全。其实进化论谈论进化时往往顾此失彼,只看外因不看内因,长颈鹿的头颈因吃树叶而变长,但他们却没有留意,为了能把血液压到这么高的高度,其心脏要有多大的功率。它的颈静脉有特殊的瓣膜,使血液不致太快回流。这一切是同步进化呢,还是事后“安装”?如果果真如此,人类都希望背后长眼睛,为何没有按着这一要求进化?游泳健将的儿子为何生下来不会游泳?进化论的第四个缺陷是以猜测中的偶然性代替必然性,结果使自己陷入背乎必然规律的困境由于进化论缺乏科学性和证据,所以遇到重重困难。为了掩饰,在短短的近二百年中,不断修改论点。每当发现此路不通,便换一种说法。目前属于进化论项下的有“直生论”、“生源论”、“自然发生说”、“拉马克主义”、“新拉马克主义”等。单达尔文主义就有“达尔文主义”、“新达尔文主义”及“现代达尔文主义”等。达尔文发表进化论时,当然不知道生物体内有基因这一遗传密码,它是遗传中一个稳定的因素,使每一物种保持稳定不变。在生物细胞里,有一种叫脱氧核糖核酸(又称DNA)的物质和另一种核糖核酸(又称RAN)的物质。DNA是遗传的主要物质,生物的遗传性状由DNA控制,RNA处在被控制地位,一个核酸分子可以通过复制作用,生成一个和原来分子在结构上完全相同的核酸分子,从而遗传特性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分子生物学阐述了核酸传递信息的规律:DNA先把遗传信息转录给RNA,RNA带着DNA给它的信息,由细胞核里进入细胞质,并在那里根据DNA指令,指导细胞质内各种蛋白质的合成。这就称为遗传“中心法则”,可以用公式表明DNA(转录)→RNA(翻译)→蛋白质,这就是生物遗传变异现象,也就是为什么子女象父母,上一代的特性会传给下一代的原因。因为在下一代的受精卵里的核酸(RNA)上面记录着一套包含有双亲一切特性的信息(即密码),在受精卵的成长过程中,RNA便会将这些密码所代表的意义翻译出来,指令细胞按着密码的特性组合,于是便发育成具有双亲特性的子女。虽然全世界人类的染色体基因加起来还不到一个针箍大小,但每一个染色体细胞里所贮存的信息可达八亿字,有八部中国大百科全书那么多的信息内容。这些基因信息包括并控制着全人类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皮色、毛发、容貌……一切的一切。分子生物学还证明,作为遗传变异基础的核酸,从分子结构到分子复制是有规律的,它遵循着“碱基互补配对原理”进行。因而生物学家认为:“遗传即是恒定”“基因乃是一切有机结构中最稳定的。”“基因型相对地非常稳定,因为基因能自体繁殖。”某一物种的基因,只能在物种内部交流,与不同物种不能交流。一切生物都是严格遵循着内部基因复制使物种保持稳定。牛生下牛、马生下马,因为牛有牛的基因、马有马的基因,并且基因的大小、数目、形态都是稳定的。如豌豆有14个染色体,普通小麦42个,人类是46个。最奇妙的是,染色体在生物的普通细胞里都是成双数存在,而在生殖细胞里却是减半——成单数存在。例如,人体细胞里的染色体是46个,人的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却各是23个。当精子与卵子结合时,二组染色体重新组合成46个,恢复二倍数,于是同一类型的生命便开始了,一代一代,染色体数目都保持稳定,猴子就是猴子,生下也是猴子,人生下来就是人。如果基因不稳定,生物将乱了套。世界上将随时出现怪物。顺便问一声,进化论所说的那最早出现的蛋白质,产生新陈代谢,里面有没有染色体?是属什么生物的染色体?又是如何繁殖后代的?人们通过马驴杂交生下骡来,通过杂交培养植物新品种。可是,杂交所产生的物种都是不育的,无法繁殖后代。其根源就是生殖细胞里的基因出现紊乱,经研究证明,无论公骡、母骡虽然生殖器官发育比较完善,但公骡的生殖器官不能产生动情素。而母螺的生殖器官虽然能产生动性素,却无法产生助孕素,因而产生的的卵细胞很衰弱,不久即死,也不能成熟,当然无法受精,所以骡只有一辈。人们用杂交法培养出来的新品种,一般在三代后就回复父本或母本,品种特点全部消失,一定要重新培育。优良的嫁接品种,如果将它的种子直接播种,生长的当代苗,不但没有嫁接后的优点,甚至连原来母本的优点也消失了,因为遗传基因的密码是很严密很固执的。遗传基因的发现,使进化论的物种变化理论成为不可能。所以随着一切未知奥秘的揭开,科学界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创造论”。进化论所遇见的鸿沟:进化论有以下几个无法跨越的鸿沟:即从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人。(1)鱼→两栖动物的鸿沟:鱼的脊骨上要添上骨盆,心脏从两房变成三房,听觉要从体表接受声音变成有耳鼓,舌头从不会伸缩到会伸缩,眼睛上要加上一层膜,可以眨眼。……本来想把肺鱼作为第一当选者,因它有鳃,还有鳔,暂时离水还可以用鳔呼吸,谁知被自己否定了,因为头骨与最低级的两栖类完全不同。(2)两栖类→爬行类的鸿沟:胶质卵变成壳卵,体外受精变成休内受精,而且要先受精才能有壳,生殖方式,性器官都要变化。(3)爬行动物→鸟类的鸿沟:冷血变成热血,骨头从实心变成中空,心脏从三房变成四房,视力提高如望远镜,足趾反而从五趾变成四趾,便于抓住枝干。散热系统进化到用气囊。进化论者常以始祖鸟为例,但现在他们自己也不相信了,因为这根本就是伪造的。(4)爬行动物→哺乳类的鸿沟:卵生到胎生,哺乳功能的乳腺从何而来?进化论认为是爬行动物的汗腺进化而来,不过爬行动物连汗腺都没有。(5)最大的鸿沟:从哺乳动物→人。人的脑子、思维、传统、文化、言语、道德观念、智慧……1965年,法国有两位“分子遗传学者”和另一位“微生物遗传学者”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他们否定进化论。1970年,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雅克·莫诺出版了《偶然性与必然性》一书,完整、系统地以分子生物学的成就来论证生物进化是纯粹的偶然性。不变性才是生物的根本属性。于是,这最新的科学成就,否定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当然,并不是每一位科学界人士都能接受“创造论”而否定“进化论”,1973年,美国《人类进化杂志》发表一位人类学家的文章,说人类的进化过程是游戏,并没有什么规律。目前为进化论在困境找寻解脱方法的理论是“误差学说”。他们认为,遗传基因本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在复制时有可能出现误差。比如说,某一精子的DNA在复制时出现了差错,结果使下一代产生变异,于是使生物产生进化。进化论对数千年来,千千万万种生物,各从其类繁延不息的事实无法否定,但又希望在“误差学说”上为进化论寻找理论根据,其实却于事无补。毫无疑问,既然一切正常的基因都严格遵循一定的指令复制,如果万一产生误差,都属于不正常现象,这种突变也是病态的。至终都被淘汰。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区的青蛙大到几十斤,美洲发现了一种受核辐射影响的蜜蜂有二米多长。突变形成的是畸形怪物,所以不是建设性乃是破坏性的。突变只能产生变异而无法产生新物种。突变可使人有六指,但仍旧是手而不是翅膀。突变可使一个人全身毛发皆白,但仍是毛发,不是羽毛。果蝇在X光的照射之下,突变频率增大一百倍 以上,畸形大量出现。但始终是果蝇。更有趣的是,突变种果蝇繁殖数代后,竟恢复了正常个体。所以遗传学家叹道:“就是有一千次突变集中在一只果蝇身上,也不会生出新物种来。”如果把生物遗传中极为罕见的病态及误差作为主流来看待,用以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本身就不能令人信服。众所周知,DNA的微小差异,只能形成同物种间的微小差别,如那个人与这个人个子、性格不同,那头牛与这头牛大小、毛皮不一样。假如某一个人的生殖遗传出现突变,生下连体婴孩或两个头,十二个手指的人,这不是新物种,还是人,也不是向另一物种进化的中间环节。而且这种突变所带来的大多是有害的。(医生提醒孕妇在怀孕初期不要透视、拍片、吃某些药物,因为易引起胎儿畸形)所以,如果以猜测中的偶然性来说明生命的出现,生命的进化,人类的产生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这样作反而忽视了必然性和规律性,本末倒置。

117 评论

Christybeauty

虽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已经发表了一百多年,而且自本世纪中叶以来,无论达尔文及达尔文主义的研究,还是进化生物学本身,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目前不少国人在对进化的认识上依然存在着严重的误解,有些误解源自恩格斯关于进化的论述。例如将进化视作进步,以及依然认为生物进化是生物从低等到高等的变化等等。这种看法并非真正的达尔文主义,也与现代的进化观相去甚远。

192 评论

玩儿泥巴小姐

进化论是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写的,有什么意义,简单的说就是人是怎么来的要到哪里去。

163 评论

相关问答

  • 药学文化的感受心得论文

    随着化学、物理学、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兴起,大大促进了药学的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现代生物科学与传统中

    lily完美lily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外科护理学的感受论文

    自我介绍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如何让自我介绍起到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技巧,下面是我整理的护理专业毕业自我介绍3分钟,欢迎大家阅读。 护理专业毕

    美食界女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阅读医学论文的感受

    学术堂整理了医学硕士论文的写作心得,希望对大家日后的写作有所帮助。撰写医学硕士论文过程中,除了预备充沛的原始材料与数据外,领会熟悉撰写过程中的一些技巧与要求,对

    馨悦心辰辰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论文写颈椎病的感受

    男人们永远无法体会女子生孩子的痛苦! 没有得过颈椎病的人,很难理解颈椎病人的感受! 脖子疼、僵、硬,恶心时如同一个孕妇,头晕如患高血压,手麻、胳膊麻,又

    守護天使10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进化医学论文感受

    在很早很早以前,宇宙曾发现过一次碰撞。整个地球是一片焦土,毫无生机。大约在38亿年前左右,地球上出现了一种物质,就是磷。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需要磷。人死后坟

    小xiao贱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