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沟通、疏导 交流可了解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对疾病的认识、态度等,从而掌握其心理变化,进一步有步骤地暗示、引导、调动其内在的心理抗衡能力,从而缓解紧张,恢复心理平衡。在交流时,护士应掌握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的技巧,并注意以下几点:(1)态度诚恳,语言亲切;(2)与患者谈话时要坐下,姿态自然放松,保持与患者的目光接触;(3)耐心地倾听并移情,使患者感到舒适和温暖;(4)不可随意更改话题或发表个人意见而阻断患者谈话;(5)防止不适的乐观或作出保证;(6)注意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表情;(7)遇到患者不愿交谈时,不勉强,可握着患者的手或抚摸其额部,使其感到对他同情和理解;(8)若患者已知癌症扩散,则不应回避患者提出的问题。
2 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在患者进行手术时、放疗或化疗前不仅要向患者宣传进行这种治疗的重要性,也向患者讲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
3 疼痛护理
针对晚期癌症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及相关因素,陈虹等指出,应给予切实可行的身心照护。70%以上的癌症患者最终会遭受中、重度疼痛而癌痛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因此,不仅要做好三阶梯药物止痛措施,还应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措施,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如进行放松训练、分散注意力、暗示与催眠等。
4 开展善终服务,为临终患者和家属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顾与支持
以满足晚期复发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需求。提供持续性的舒适、温馨、安全的高质量护理、照顾是肿瘤患者的以高质量生存的最基本保证。
英、美分别于1967年和1974年兴起了临终关怀的护理运动,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力所能及的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延缓死亡和减轻死亡时痛苦,也为病人和家属提供了一个共度有限时光的安静环境。这一工作受到了社会的赞扬。 做好临终关怀的要求和措施一、安置舒适的环境患者应住单人房间,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避免噪音。其目的是让病人安静舒适的休息,保护其他患者免受精神刺激。二、临终关怀护理的十项措施1.选派素质较好的护士,实行整体护理。临终病人病情变化多端,有的身体带有许多导管,如鼻导管、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和其他监测导管等,护理的难度极大,因此需要设责任护士或专人守护,以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熟练地进行各种技术操作。2.搞好基础护理。除了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内容外,还要做好勤翻身、多拍背,帮助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以预防褥疮、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3.密切配合医疗,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治疗和护理任务。如输液、吸痰、吸氧和采集各种化验标本等,不随意终止各种维持生命的措施。4.认真书写护理病历和特护记录。按要求如实填写好每个项目,包括病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变化,特殊用药、出入量,为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5.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定时注射止痛剂,熟悉各种常用止痛剂剂量、作用和副作用。6.做好病人饮食护理。基于患者食欲下降的特点,护士应和家属以及营养师共同商量病人的饮食,既要满足患者的热量需要,又要迎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爱好,使病人感到在家一样,始终保持最佳心理状态。7.像亲人一样重视和问候病人。用发自内心的语言去安慰病人,耐心倾听病人内心的痛苦,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恐怖与不安,然后给予适当的解释和诱导,使其得到解脱。8.病情的告知应取得医生和家属的同意并统一口径,最好不要欺,否则会使患者多生疑虑,甚至不再相信医护人员而采取不合作态度。9.动员家属与社会成员多探视病人,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忘记烦恼和孤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心境。10.对病人的变态心理要雍容大度,克制忍耐,切忌发生口角冲突,应耐心安抚,并从病情出发,进行劝告。三、临终护理要求做到“四美”护士在临终关怀中,必须做到“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操作美”,给临终病人更多的爱。“心灵美”:就是要有一颗“爱人之心”。“爱”是临终关怀中不可缺少的,可以给人以温暖,可以苏醒被病魔蛰伏的心灵,给那些破碎、痛楚的心带去自强和慰籍。“语言美”:是作为沟通心理的桥梁。护士讲话时要语气温和亲切,富有同情心,使患者处于关怀、体贴、慰籍之中。“仪表美”:穿着整齐,衣帽整洁,表情自然大方,同时面带微笑,步伐轻盈优美,充满活力。“操作美”:护士进入病房,仪表给人以第一印象,操作熟练更能获得临终病人的信任。护理操作必须动作要娴熟、准确、轻柔、优美,一举一动给人以美感。总之,临终病人的心理极为敏感、复杂,对人格、友谊、尊严倍加珍视,对护士的一言一行更为注目。因此护士高尚的道德品质,精湛娴熟的技术,和蔼可亲的笑容,都会赢得病人的信赖。哪怕能给病人带来片刻的欢愉,也要自觉地竭尽全力去做,满足病人在人世间最后要求和心愿,直到带着护士最崇高、圣洁的“爱”安然离去。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控制癌痛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心理护理,往往能减轻和避免患者的疼痛,改变患者的心态,使患者重建生活信心,避免不良心态对痛觉产生的消极影响,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因此,心理护理对缓解癌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争取患者信任与配合,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癌痛的信心。护士必须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经常深入病房,以热情诚恳的态度、科学朴实的语言与其交谈。尊重其人格,耐心倾听其苦衷,了解患者的各种要求,尽量给予满足。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获得患者的信任,并暗示其病情有好转,使癌痛减轻,积极配合治疗。
保持环境良好
安静舒适、清洁整齐创造空气清新、光线柔和的病房环境,以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尽量减少噪声对患者的影响,特别对入眠困难的疼痛患者,可选择单间。
减少疼痛的刺激
在检查、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准确、轻柔、熟练,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如进行清创、换敷料、洗胃、灌肠、导尿、更换床单、翻身时应给予支托、协助,使其保持舒适体位,减少疼痛刺激。
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争取家属配合,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达到减轻患者疼痛的目的。当患者发生疼痛时,家属看到亲人倍受病痛折磨而焦虑不安,泪流满面,这种情绪又反过来影响患者,同样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所以,家属的情绪很重要,护士要向家属讲解有关知识,认识情绪与疾病康复的关系。家属对患者最亲近、最了解,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会使患者的心灵得到很大的安慰和解脱,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疼痛缓解。
转移注意力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引导患者摆脱疼痛或淡化疼痛的意念,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对缓解疼痛具有积极的作用。护士或家属尽量多陪伴患者,与其谈心交流,根据其爱好,进行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如读书报、听轻松音乐、看喜剧电视、练习深呼吸、意念法、气功等,使患者身心放松、心情平静,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减轻痛苦。
加强保护性医疗的制度在护理疼痛患者时,不随便议论其病情程度,不说不利于病情的话,避免对患者的恶性刺激。对于顽固性疼痛的患者,由于治愈的希望缈茫和剧烈的疼痛折磨,会产生自杀的念头。因此,更要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防止意外发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癌痛患者的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护理是一种精细的艺术、特殊的技术,它要求护士掌握并运用护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工作中不断寻求各种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造福于癌痛患者。
图腾益生液能够抑制肿瘤,防止复发和转移、诱导肿瘤凋亡、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阻断致癌物;缓解癌性疼痛;增加白细胞数量,提高免疫力;有效减少放化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并使放化疗疗效提高数倍;克服多重耐药性;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摘 要 慢性疼痛是社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疼痛护理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疼痛护理的重点就是疼痛评估和疼痛控制,为此笔者对慢性疼痛的定义,分类、评估、治疗和护理管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对疼痛护理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 慢性疼痛 评估 护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6-0032-03 剧烈或长期慢性疼痛会使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发生紊乱而影响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明确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因此掌握患者的慢性疼痛信息,客观评估其程度,以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就慢性疼痛的定义、类型、常用的评估方法及护理管理技术综述如下。 1 慢性疼痛的概述 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和IASP (1986年)为疼痛所下的定义是:“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1],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而对慢性疼痛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是:疼痛导致患者抑郁和焦虑,造成身心极大伤害,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超过急性病一般的进展,或者超过受伤愈合的合理时间或与引起持续疼痛的慢性病理过程有关,或者经数月或数年的间隔疼痛复发[3]。慢性疼痛更强调引起的焦虑和抑郁,以及因此丧失社会交往能力和工作能力,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降低。国际疼痛研究会对慢性疼痛的时间界定为:疼痛持续或间歇性持续3个月以上。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慢性疼痛已经构成一种独立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慢性疼痛的特点 ①疼痛持续时间较长;②病因有时不明确;③伴有疼痛行为(呻吟、面部疼痛表情、步态和体位改变等);④无交感神经兴奋的临床表现;⑤一般存在心理和神经因素的影响;⑥治疗比较困难,常不能以单一药物或方法缓解,需要综合治疗[4]。 分类 慢性癌痛 ①肿瘤侵犯所致的疼痛;②抗肿瘤治疗所致的疼痛;③与肿瘤相关的疼痛;④非肿瘤或治疗所致的疼痛。 慢性非癌痛 ①劳损或退变性疼痛;②神经损伤或刺激性疼痛;③慢性炎症性疼痛;④免疫相关性疼痛;⑤缺血性疼痛;⑥淤血性疼痛;⑦精神和情绪相关性疼痛[5]。 2 疼痛的评估 评估的内容 包括引起疼痛的原因及诱因、急缓、性质、程度、部位、有无放射痛、加重或缓解的因素。此外,对于癌性疼痛的患者,不仅要注重疼痛评分结果,而且要从患者的生理、心理、行为、功能、社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6]。 评估的方法[7] 线性视觉模拟标尺评分法(VAS) 该方法由日本学者发明,是应用最广泛的单维测量工具。线性视觉模拟尺为一条10 cm长的水平线或垂直线标尺,在标尺的两端,标有0-10的数字,数字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强。使用时先向患者解释,0代表无痛,1代表最轻微的疼痛,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最后了解患者对疼痛的感受位于标尺的哪个位置。 口述分级评分法 由一系列描绘疼痛的形容词组成。最轻度疼痛的描述常被评为0分,以后每级增加1分,使每个级别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便于定量分析疼痛。最常用的是数字疼痛分级法(NRS),此法既简单又容易掌握,护士可以用来宣教,但缺点是分度不精确,有时患者难以对自己的疼痛定位(表1)。 “长海痛尺”评估法 “长海痛尺”是将NRS和VAS有机结合的一种疼痛评估方法,在VAS的基础上,对疼痛标尺作出具体解释。使患者更容易接受,结果相对准确,减少疼痛评估误差。 Wong-Banker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 该方法用6种面部表情从微笑到悲伤甚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程度。此法适合于任何年龄,没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或性别要求,易于掌握,不需任何附加设备,急性疼痛者、老人、小儿、表达能力丧失者特别适用。 体表面积评分法(BARS) BARS既能表示疼痛的范围,又能表示疼痛的程度。将人体表面积分成45个区,每个区内标有该区的号码。与计算烧伤面积的方法有些相似,请患者将自己的疼痛部位在图中标出,如果患者只用笔涂盖了1个区,为1个疼痛记分,不涂盖任何区为0分。在相应的疼痛区内,可用绿、红、蓝、黑涂盖,分别表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也可以在疼痛区内写满小的“%”“○”“□”和“△”分别表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此法还可以计算患者疼痛面积占体表面积的百分比。 McGill疼痛问卷法(MPQ) MPQ是众所周知的全面评估疼痛的多维测量工具,既评估疼痛的情感及感觉方面,又全面评估疼痛的部位、强度、时间特性等。它由15个描述信息组成,即11个感觉痛(跳痛、针刺样痛、刀割样痛、刺骨样痛、痉挛痛、咬痛、烧灼痛、剧烈痛、触痛、痛苦的痛、撕裂样痛)和4个情感类别(疲劳、厌倦、恐惧、痛苦的折磨),将每一个信息按照0~3分为4个等级。它较适用于老年人,包括轻、中度认知损害者。 McMillan法 该方法是护士对初次住院患者疼痛情况的评估表,它用目测直观疼痛标尺表示疼痛程度,并在印好的人体正面、背面、侧面图上画出疼痛的部位(患者或护士画),护士记录疼痛的时间、性质、止痛措施及疼痛对患者的食欲、睡眠、注意力、情绪、社交活动的影响。 3 慢性疼痛的治疗 治疗的方法主要有4大类:病因治疗,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及神经外科治疗。 病因治疗 主要是针对癌症疼痛的病因进行治疗,而癌症疼痛的主要病因是癌症本身、合并症等。针对癌症患者给予抗癌治疗,如手术、放射治疗或化疗等,可以较理想地解除癌症疼痛[8]。
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论文提纲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论文提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培训前调查
培训过程
培训后调查
评分与赋值
质量控制
统一方法
调查问卷的质量控制
数据的`录入和整理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护士基本情况
护士在培训前后对癌痛专科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
护士在培训前后对培训的认识、态度及癌痛管理行为变化情况
护士对癌痛管理知识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
护士对癌痛管理知识认知情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护士对癌痛管理知识认知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培训对护士癌痛护理知识认知的影响
培训前癌痛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培训后癌痛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护士对培训的认识、态度及癌痛管理行为变化
护士对癌痛管理知识认知情况影响因素
年龄
工作年限
学历
职称
疼痛培训经历
所在科室与职位
癌痛专科护理培训的经验与体会
建议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和护士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二者之间相互协调促使更加良好的服务,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骨科患者的护理需求是十分复杂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骨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患者常因对疾病和对治疗效果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加剧了疼痛的感觉,因此护士给予必要的关心,疏导患者心中郁积。
关键词:骨科;护理医学
一、资料与方法
2009年4月-2009年10月(某医院)住院骨科患者290例中选择:男,210例,最大的69岁,最小的4岁,女80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2岁。在对这290骨科疼痛病人护理中,从一般护理,专科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四个方面进行干预,均取得较好效果。
二、对症治疗
1.药物镇痛对疼痛较剧烈或用其他护理手段不能缓解疼痛的患者,用镇痛药物止痛。轻度疼痛:非阿片类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炎类,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氨酚待因、可待因、布桂嗪,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如吗啡、派替啶。
2.技术性镇痛理疗,冷疗、热疗,冰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
三、护理
1.一般护理在骨科伤病中引起疼痛的原因可分三类:(1)急性疼痛,见于创伤或病后,如骨折、手术后疼痛;(2)慢性恶性疼痛,发生于恶性肿瘤或其他进行性疾病,如骨肉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慢性非恶性疼痛见于非进行性的组织损伤或伤病已治愈的病人,如肩背部痛、增生性关节炎等。护理前应准确了解患者疼痛原因并正确评估其程度,针对性的使用热疗冰敷,温泉浴,徽波,红外线等理疗措施。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特别对于幼儿及老年人、应细心观察其表现,如患者采取的姿势与体位、面部表情、情绪状态、出汗、肌肉紧张度等,以了解疼痛程度及护理对其疼痛的舒缓作用。
2.专科护理
疼痛作为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症状,尤其是接受手术后的骨科患者,痛感更是明显和剧烈,他们手术大都伤及肌肉、肌腔、关节、骨膜等感受器。疼痛的性质为深部痛,是一种酸胀、定位比较弥散的疼痛。专科护理上,应帮助病人保持患肢在合适的体位,应用牵引的原理帮助病人移动患肢,减轻疼痛,让病人配合治疗。对于术后有绷带、石膏固定的病人,应首先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情况,肢端有无肿胀,石膏内有无压疮形成等特殊情况而引起的疼痛,及时调节节肢体位置,必要时开窗检查,不可轻易应用止痛药物,否则会造成皮肤溃疡,甚至坏死,对于体位不当过劳而引起的疼痛,可帮助病人更换体位,解除压迫止痛。术后一天,正常情况下疼痛可逐渐减轻,如不减轻或加重,体温不降或升高,应考虑切口感染,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及时报告。
3.用药护理
在用药护理中,一般采用阶梯给药的方法,根据病人疼痛程度及具体情况,由弱到强按阶梯给药,主要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及美施康定控释片,以口服为主。对重度疼痛以致影响睡眠者可给安定、强痛定、杜冷丁肌肉注射等。并根据情况给予预防性用药。此外,还要经常巡视病人,安慰、鼓励病人,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闭值;应用阿片类药物如呱替吮,应观察有无呼吸抑制情况发生;非阿片类药物如索密痛,则应主要观察有无胃肠道出血倾向等。除了以上的几个方面,护理人员还要注意在与病人交往时态度热情友好、自信、举止大方,操作认真熟练,细心观察病人的反应,疼痛的部位、性质、节律性和程度,并使自己置身于病人的位置,体验其疼痛,使病人感到被理解、被关怀,从心理上有效减轻其疼痛。
4.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对疾病和对治疗效果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加剧了疼痛的感觉,因此护士给予必要的关心,疏导患者心中郁积。应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分散注意力,使患者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想轻松,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在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准确、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如进行清创、导尿、换床单,翻身等护理操作必须移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引起患者疼痛,同时应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当患者疼痛时,陪伴家属也受到影响,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致使患者疼痛加剧。做好患者及家属思想工作,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因素,积理状态,也能起到止痛和有助于康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石敏,张秀琼,周永霞,江慕尧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05-25110
2、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龚喜雪;卢梅芳;中国医药导报2011-01-2586
摘要:伴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龄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老龄化骨科患者的数量也处于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年骨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受限特征,加之老年骨科患者属于高危患者群体,通常合并其他脑血管、心脏疾病,因此,医院骨科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较高。
关键词:骨科;安全管理
一、资料与方法
1.方法
未实施强化安全管理前,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骨科安全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安全管理等。观察组则在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强化安全管理。护理前,首先分析骨科不安全因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确定骨科风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策略。其次,成立专业化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形成三级护理安全管理网络,排除骨科不安全因素,纠正安全隐患,定期对骨科护理人员展开安全教育培训,提升护理人员责任心,强化其预防意识。随后护理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的一般资料,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与安全护理方案,并对患者家属开展强化安全教育。为患者及家属发放安全隐患相关书面资料、讲解、应急处理操作示范等,告知患者简单自救方法,同时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做好病区安全管理,适当增加病房患者床位的护床栏,将锐利器械、热水瓶等危险物品放置于远离患者区域,并于病区走廊、洗嗽室放置防滑护垫,保持病房内部的干净、整洁,定期通风换气。对长期卧床骨科患者,则协助其翻身,辅助家属清洗患者皮肤,降低压疮发生率。
2.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统计护理期间的投诉量,并使用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率。
3.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时则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比
护理期间,观察组跌倒1例,压疮2例,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对照组烫伤2例,自伤2例,跌倒4例,压疮5例,总发生率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
2.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投诉率与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1例投诉,44例满意,满意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三、讨论
伴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龄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老龄化骨科患者的数量也处于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年骨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受限特征,加之老年骨科患者属于高危患者群体,通常合并其他脑血管、心脏疾病,因此,医院骨科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较高。而安全管理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大量研究报道均提示,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可明显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在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大体包括四个部分,即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的风险评估能力及责任心。一般老年骨科患者通常合并多种损伤,病情进展速度较快,且其身体机能处于不断退化的阶段,若护理人员仅遵照常规操作,机械性地执行医嘱,匮乏风险事件及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则较易导致意外事件产生,且无法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不能更好地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7-8]。护理安全是决定护理质量的前提,同时也是医院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优质服务的基础,是降低医疗纠纷、减少医疗事故产生的重要环节。针对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展开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教育,是提升骨科护理质量的关键。本组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安全教育,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与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安全管理,使患者获取充分的知情权,对任何治疗及检查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均告知患者及家属,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及其家属可充分信任护理人员,以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同时督促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一般资料,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对重病患者给予恰当的言语安慰,纠正其负面心理情绪,同时向每位患者普及必要的健康知识,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另外,强化病区的防范护理,做好病房环境的护理,避免客观因素所造成的意外事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而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展开强化安全管理的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也进一步证实,在骨科患者的安全管理中,实施强化安全教育方案,不仅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可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石敏,张秀琼,周永霞,江慕尧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05-25110
关键词: 癌症患者 疼痛 疼痛是癌症患者一个常见的、主要的症状,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现癌症者700万,其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研究表明,在有癌痛患者中,50%有中等到剧烈不同程度的疼痛,有30%的患者有剧烈至难以忍受的疼痛[1]。近年来,国内外控制疼痛的方法在不断发展和完美[2],而护理人员对疼痛的正确判断和了解也将不断提高。 1 药物控制 按时用药 按时用药指止痛剂应有规律地按时给予,而不是需要时才给药。 给药途径 口服 使用止痛剂的最好途径,对昏迷患者不能停止使用止痛剂。 舌下含化 尤其适用于胃肠道功能障碍,不能口服药者,对生物利用度差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连续皮下注射 将一种输液泵放置在患者锁骨下区和胸前区皮下,每周更换1次注射部位,适用于非住院患者的长期用药,患者活动不受限制,副作用少。 肌肉注射 是一种普遍的给药途径,但对极度瘦弱的患者不太适用。 连续静脉给药 适用于连续给药的住院患者,对不能口服和不能肌肉注射的患者尤为适用,但有证据表明,静脉给药有增加耐药性的危险。 硬膜外给药 是目前国外使用和研究较为广泛的一种途径,方法同硬膜外麻醉。保留硬膜外导管,重复多次给药,其优点:(1)止痛时间长,一般一次给药可维持16h以上;(2)药物用量相对减少,如吗啡用量仅为24h肌肉注射量的1/6;(3)药物直接作用到疼痛部位副作用少;(4)较少发生成瘾和耐受性。 2 其他治疗方法 85%~95%的癌痛患者可以通过止痛药物的使用使疼痛得到控制缓解。但其他方法也可以结合药理学方法帮助 患者改善疼痛症状,这些方法包括:放疗和化疗、心理学方法、麻醉和神经外科手术。 放疗和化疗 当癌肿压迫或浸润神经引起疼痛时,70%~85%的患者可能过放疗使疼痛症状缓解。若原发肿瘤对放射线敏感,则疗效更佳,特别对骨转移者,局部的放疗,可使疼痛大大减轻。化疗是控制癌痛的一种必要手段,它从病因上消除癌症所致的疼痛。 心理学方法 尽管纯心理因素引起癌痛是罕见的,但不可否认绝大部分癌痛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癌痛患者所经受的绝望和无助感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通过为患者提供特殊的对付方法和行为技术以帮助患者控制慢性疼痛。这些技术包括:催眠术、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精神治疗以及行为治疗[3]。 麻醉方法 这些化学药物产生的主要病理作用是脱髓鞘作用和继发神经变性。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破坏性方法 沿疼痛路径进行手术或放射性破坏。 神经性刺激法 将电极定向性地放置以活化抵制疼痛的路径。 在癌痛控制中,神经外科方法长期被成功地应用,这些方法对于癌痛比对慢性非癌性疼痛更有效[4]。 【参考文献】 1 戴佩荣.疼痛护理的研究现状及护理.天津护理杂志,1999,4(7):177. 2 梅卫玲.前列腺摘除术后硬膜外注药止痛的临床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5. 3 赵昆荣.自我测试—疼痛患者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3,12(4):173. 4 赵岳.浅谈外科患者手术前心理应激与护理.天津护理,1999,7(2):59.
1前言
心理因素对大多数疾病来说都是影响巨大的。当然,肿瘤患者所承担的心理压力对疾病本身的影响就更大了。肿瘤患者自身会有很多的负面情绪,因为他们很大概率上等待他们的是死亡。并且随着他们本身免疫力的下降,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这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对他们的心理是非常大的打击。文章充分的分析了放化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并且探讨了护理人员应该如何更好地护理肿瘤患者。
2肿瘤患者放化疗的心理问题
放化疗前期的心理问题
肿瘤患者在得知自己需要放化疗的时候,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在刚开始的时候是很难接受的。因为放化疗意味着他们的情况非常的严重,他们很快就走向死亡的坟墓。他们肯定会表现的非常焦虑和负面情绪爆棚。他们不知道放化疗是否会对他们的病情有所帮助,他们对死亡肯定也充满着恐惧。此外,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人来说,他们也会担心自己给家里带来拖累。这些方方面面的情况都会影响着肿瘤患者放化疗前期的状态。
放化疗期间的心理问题
在放化疗期间,一些肿瘤患者可能会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去与医生和家人交流自己的内心想法,这其实对他们来说是最危险的。禁锢在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且他们的内心世界此刻是非常柔软的,非常不经打击的。他们每天都要面对放化疗的痛苦,每天跟一堆机器生活在一块,这个对他们的心理是非常沉重地一块石头。此外,在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放化疗的次数非常多,这会给他们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关闭了他们的世界。
放化疗结束后的心理问题
放化疗结束后,肿瘤患者可能会放松警惕,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患者这个时候的身体是很脆弱的,而且肿瘤疾病更害怕反复,所以医院里的工作人员应该时刻监督患者,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医生的要求,不能间断治疗。
当然,更多的可能是患者会开始怀疑治疗的效果,如果本身没有感觉到好转,这个时候其实是非常危险了,他们会变得很焦躁,不听从医生的安排。这样其实更耽误了放化疗后的治疗。放化疗刚刚结束后不可能马上就能见效,毕竟肿瘤疾病目前还是很难治愈的。
3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护理干预
放化疗前期的护理干预
在放化疗前期,医院的工作人员应该心态平和地给肿瘤患者介绍放化疗的知识,放化疗并不可怕,它是治疗肿瘤疾病的。让他们放松心态,积极地与疾病作斗争,只有保持好的心态,才能更有利于疾病的治愈。如果肿瘤患者出现失眠等焦虑情绪时,要及时的与主治医师和家属沟通交流。放化疗前,医生应该全面的分析患者的情况,对症下药,让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院进行放化疗的治疗。同时,要发挥周围人的积极作用,人多力量大,让他们一起帮着肿瘤患者度过这个难关,积极地鼓励他们,勇敢地与肿瘤疾病作斗争,一定要战胜肿瘤疾病。
放化疗期间的护理干预
在放化疗期间,可以给肿瘤患者提供一些药物来缓解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得到较好的休息,同时医生要尽可能地保持跟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地了解放化疗过程出现的情况。此外,在放化疗期间,将放化疗的病房设计的人性化一些,给肿瘤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样也有利于让肿瘤患者心情舒畅,准备一些能让患者静下来的书籍、音乐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他在放化疗期间有一个轻松地心态。
放化疗结束后的心理干预
放化疗结束后,肿瘤患者在回家休养的一段时间会面临着外界的种种压力和自己内心的压力,他会有一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包括病情痊愈后无法重返社会,这就要求家属及医院的工作人员及时地安排心理咨询师等去给他做心理工作,让他有重新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此外,给予肿瘤患者一些放化疗结束后的注意事项类的书籍,让他自己积极主动地恢复身体,回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肿瘤患者在放化疗的治疗中必不可少地会存在着一些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对于不同的患者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医院的工作人员耐心地、负责任地照顾好肿瘤患者,让他们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让他们丢掉负能量的东西,勇敢地、充满信心地去迎接未知的东西。肿瘤患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去看一些放化疗后的治疗书籍,调养好自己的身体,勇敢地与肿瘤疾病作斗争。
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树立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对肿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而且能够对患者临床治疗产生积极影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基于肿瘤患者心理的护理艺术》
【摘 要】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树立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对肿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而且能够对患者临床治疗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就基于肿瘤患者心理的护理艺术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肿瘤患者;心理护理;护理艺术
肿瘤是现代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成为了死亡率较高的一大病种。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的难度还依然很高。单纯依靠抗癌治疗和普通护理尚还不够,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配合相应的心理护理也非常关键。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对其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以便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 护理角色
目前,护士所承担的护理范围日益广泛,除了正常的基础护理外,还要为肿瘤患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积极参与临床实验,加强肿瘤医学知识宣传,参与普查等。护士作为护理者和教育者要为肿瘤患者提供医疗指导和教育,尤其是心理护理和指导,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2 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
抑郁和悲观绝望
研究表明,所有入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悲观心理特征,同时患者经常会对治疗环境和治疗方法产生排斥的负面心理情绪,部分患者会彻底失去生活的信心,陷入无尽的绝望之中,甚至会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怀疑、否认回避
这种心理特征普遍存在于年轻的肿瘤患者身上,当得知自己患有肿瘤这种难以治疗的疾病时,他们通常会认为自己身体非常健康,怎么可能会患这种严重的疾病,对自身和诊断都产生了极大怀疑。许多患者往往会伴有焦虑、烦躁等负面心理情绪。还有许多患者会不停地询问自己病情,始终无法接受这一现实。
恐惧
恐惧心理是肿瘤患者的一种常见临床心理特征,由于患者在确认自己真的患上了这种严重疾病后,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恐惧、失眠、焦躁、抑郁等不良状态,非常不利于临床治疗手段的有效实施。此外,未知的治疗结果和严重病痛会给许多肿瘤患者带来很强的心理压力和强烈恐惧感。
焦虑、愤怒
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特征,一些肿瘤患者需要较长的临床治疗时间,很容易在此过程中出现焦虑和愤怒等负面心理情绪,患者经常会眉头紧皱、焦虑不安和情绪不稳等。他们通常会对心理护理和其他相关治疗产生排斥心理。
认可、依赖心理
研究表明,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随着治疗的深入,患者会逐渐产生认可、依赖的心理特征。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由于经过长期临床治疗,并没有取得明显的疗效,甚至还会出现病情加剧的现象,造成患者的希望破灭,自我崩溃。这种患者更渴望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并对医务人员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依赖感。
3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艺术
对于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来讲,就是医护人员通过采用心理学治疗手段对肿瘤患者加以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进而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自信心,让患者身心状态尽量保持在最佳水平,以有助于临床治疗的深入展开。医护人员通过心理护理相关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掌握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和身体变化。因此,心理护理对于肿瘤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走出疾病所带来的阴影和困扰。
制定合理护理计划
对肿瘤患者进行日常基本护理的基础上,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计划和护理方法,帮助肿瘤患者克服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自信心,以便尽快恢复健康。
加强与患者的互动
在日常心理护理工作中,护患之间的良好互动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医护人员要定期同肿瘤患者和其家属进行交流互动,及时掌握肿瘤患者的身心动态和日常情况,也要全面掌握肿瘤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从而更好地为患者创造良好治疗环境,推动心理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快肿瘤的临床治疗。
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
肿瘤患者在确认自己真的患上这种严重疾病时,必然会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逐渐丧失治疗的耐心,对心理护理和其他临床治疗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医护人员要给予肿瘤患者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尽快走出肿瘤所带来的巨大心理阴影。
创造和谐的治疗环境
肿瘤患者和患者家属一般都会存在较强的压力,不仅是经济压力,而且是心理压力,这将对肿瘤患者接受治疗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医护人员要及时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共同给予患者有力的心理支持,缓解肿瘤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压力与痛苦。
健康教育指导
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疗指导和健康教育,让患者对肿瘤形成科学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一种乐观向上的治疗态度,强化心理护理和临床治疗的效果。
4 结语
由于肿瘤是一个治疗难度非常高的疾病,对肿瘤患者的治疗需要优秀专业化医疗队伍,其中要有承担各种医疗领域的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范围正在日益扩大,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进行健康教育,采取全面治疗护理,以及创造良好治疗环境是大部分肿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最大希望,也是提高肿瘤临床治愈率的重要前提。所以加强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是确保临床护理全面深入开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谷穗子.32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临床体会[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
[2]白晶.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重要性的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4(2).
[3]韩颖,周冬根,邓香兰.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 卫生职业教育,2011(8).
关键词: 癌症患者 疼痛 疼痛是癌症患者一个常见的、主要的症状,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现癌症者700万,其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研究表明,在有癌痛患者中,50%有中等到剧烈不同程度的疼痛,有30%的患者有剧烈至难以忍受的疼痛[1]。近年来,国内外控制疼痛的方法在不断发展和完美[2],而护理人员对疼痛的正确判断和了解也将不断提高。 1 药物控制 按时用药 按时用药指止痛剂应有规律地按时给予,而不是需要时才给药。 给药途径 口服 使用止痛剂的最好途径,对昏迷患者不能停止使用止痛剂。 舌下含化 尤其适用于胃肠道功能障碍,不能口服药者,对生物利用度差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连续皮下注射 将一种输液泵放置在患者锁骨下区和胸前区皮下,每周更换1次注射部位,适用于非住院患者的长期用药,患者活动不受限制,副作用少。 肌肉注射 是一种普遍的给药途径,但对极度瘦弱的患者不太适用。 连续静脉给药 适用于连续给药的住院患者,对不能口服和不能肌肉注射的患者尤为适用,但有证据表明,静脉给药有增加耐药性的危险。 硬膜外给药 是目前国外使用和研究较为广泛的一种途径,方法同硬膜外麻醉。保留硬膜外导管,重复多次给药,其优点:(1)止痛时间长,一般一次给药可维持16h以上;(2)药物用量相对减少,如吗啡用量仅为24h肌肉注射量的1/6;(3)药物直接作用到疼痛部位副作用少;(4)较少发生成瘾和耐受性。 2 其他治疗方法 85%~95%的癌痛患者可以通过止痛药物的使用使疼痛得到控制缓解。但其他方法也可以结合药理学方法帮助 患者改善疼痛症状,这些方法包括:放疗和化疗、心理学方法、麻醉和神经外科手术。 放疗和化疗 当癌肿压迫或浸润神经引起疼痛时,70%~85%的患者可能过放疗使疼痛症状缓解。若原发肿瘤对放射线敏感,则疗效更佳,特别对骨转移者,局部的放疗,可使疼痛大大减轻。化疗是控制癌痛的一种必要手段,它从病因上消除癌症所致的疼痛。 心理学方法 尽管纯心理因素引起癌痛是罕见的,但不可否认绝大部分癌痛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癌痛患者所经受的绝望和无助感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通过为患者提供特殊的对付方法和行为技术以帮助患者控制慢性疼痛。这些技术包括:催眠术、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精神治疗以及行为治疗[3]。 麻醉方法 这些化学药物产生的主要病理作用是脱髓鞘作用和继发神经变性。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破坏性方法 沿疼痛路径进行手术或放射性破坏。 神经性刺激法 将电极定向性地放置以活化抵制疼痛的路径。 在癌痛控制中,神经外科方法长期被成功地应用,这些方法对于癌痛比对慢性非癌性疼痛更有效[4]。 【参考文献】 1 戴佩荣.疼痛护理的研究现状及护理.天津护理杂志,1999,4(7):177. 2 梅卫玲.前列腺摘除术后硬膜外注药止痛的临床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5. 3 赵昆荣.自我测试—疼痛患者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3,12(4):173. 4 赵岳.浅谈外科患者手术前心理应激与护理.天津护理,1999,7(2):59.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和护士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二者之间相互协调促使更加良好的服务,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骨科患者的护理需求是十分复杂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骨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患者常因对疾病和对治疗效果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加剧了疼痛的感觉,因此护士给予必要的关心,疏导患者心中郁积。
关键词:骨科;护理医学
一、资料与方法
2009年4月-2009年10月(某医院)住院骨科患者290例中选择:男,210例,最大的69岁,最小的4岁,女80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2岁。在对这290骨科疼痛病人护理中,从一般护理,专科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四个方面进行干预,均取得较好效果。
二、对症治疗
1.药物镇痛对疼痛较剧烈或用其他护理手段不能缓解疼痛的患者,用镇痛药物止痛。轻度疼痛:非阿片类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炎类,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氨酚待因、可待因、布桂嗪,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如吗啡、派替啶。
2.技术性镇痛理疗,冷疗、热疗,冰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
三、护理
1.一般护理在骨科伤病中引起疼痛的原因可分三类:(1)急性疼痛,见于创伤或病后,如骨折、手术后疼痛;(2)慢性恶性疼痛,发生于恶性肿瘤或其他进行性疾病,如骨肉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慢性非恶性疼痛见于非进行性的组织损伤或伤病已治愈的病人,如肩背部痛、增生性关节炎等。护理前应准确了解患者疼痛原因并正确评估其程度,针对性的使用热疗冰敷,温泉浴,徽波,红外线等理疗措施。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特别对于幼儿及老年人、应细心观察其表现,如患者采取的姿势与体位、面部表情、情绪状态、出汗、肌肉紧张度等,以了解疼痛程度及护理对其疼痛的舒缓作用。
2.专科护理
疼痛作为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症状,尤其是接受手术后的骨科患者,痛感更是明显和剧烈,他们手术大都伤及肌肉、肌腔、关节、骨膜等感受器。疼痛的性质为深部痛,是一种酸胀、定位比较弥散的疼痛。专科护理上,应帮助病人保持患肢在合适的体位,应用牵引的原理帮助病人移动患肢,减轻疼痛,让病人配合治疗。对于术后有绷带、石膏固定的病人,应首先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情况,肢端有无肿胀,石膏内有无压疮形成等特殊情况而引起的疼痛,及时调节节肢体位置,必要时开窗检查,不可轻易应用止痛药物,否则会造成皮肤溃疡,甚至坏死,对于体位不当过劳而引起的疼痛,可帮助病人更换体位,解除压迫止痛。术后一天,正常情况下疼痛可逐渐减轻,如不减轻或加重,体温不降或升高,应考虑切口感染,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及时报告。
3.用药护理
在用药护理中,一般采用阶梯给药的方法,根据病人疼痛程度及具体情况,由弱到强按阶梯给药,主要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及美施康定控释片,以口服为主。对重度疼痛以致影响睡眠者可给安定、强痛定、杜冷丁肌肉注射等。并根据情况给予预防性用药。此外,还要经常巡视病人,安慰、鼓励病人,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闭值;应用阿片类药物如呱替吮,应观察有无呼吸抑制情况发生;非阿片类药物如索密痛,则应主要观察有无胃肠道出血倾向等。除了以上的几个方面,护理人员还要注意在与病人交往时态度热情友好、自信、举止大方,操作认真熟练,细心观察病人的反应,疼痛的部位、性质、节律性和程度,并使自己置身于病人的位置,体验其疼痛,使病人感到被理解、被关怀,从心理上有效减轻其疼痛。
4.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对疾病和对治疗效果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加剧了疼痛的感觉,因此护士给予必要的关心,疏导患者心中郁积。应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分散注意力,使患者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想轻松,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在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准确、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如进行清创、导尿、换床单,翻身等护理操作必须移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引起患者疼痛,同时应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当患者疼痛时,陪伴家属也受到影响,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致使患者疼痛加剧。做好患者及家属思想工作,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因素,积理状态,也能起到止痛和有助于康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石敏,张秀琼,周永霞,江慕尧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05-25110
2、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龚喜雪;卢梅芳;中国医药导报2011-01-2586
摘要:伴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龄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老龄化骨科患者的数量也处于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年骨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受限特征,加之老年骨科患者属于高危患者群体,通常合并其他脑血管、心脏疾病,因此,医院骨科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较高。
关键词:骨科;安全管理
一、资料与方法
1.方法
未实施强化安全管理前,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骨科安全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安全管理等。观察组则在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强化安全管理。护理前,首先分析骨科不安全因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确定骨科风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策略。其次,成立专业化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形成三级护理安全管理网络,排除骨科不安全因素,纠正安全隐患,定期对骨科护理人员展开安全教育培训,提升护理人员责任心,强化其预防意识。随后护理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的一般资料,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与安全护理方案,并对患者家属开展强化安全教育。为患者及家属发放安全隐患相关书面资料、讲解、应急处理操作示范等,告知患者简单自救方法,同时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做好病区安全管理,适当增加病房患者床位的护床栏,将锐利器械、热水瓶等危险物品放置于远离患者区域,并于病区走廊、洗嗽室放置防滑护垫,保持病房内部的干净、整洁,定期通风换气。对长期卧床骨科患者,则协助其翻身,辅助家属清洗患者皮肤,降低压疮发生率。
2.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统计护理期间的投诉量,并使用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率。
3.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时则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比
护理期间,观察组跌倒1例,压疮2例,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对照组烫伤2例,自伤2例,跌倒4例,压疮5例,总发生率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
2.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投诉率与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1例投诉,44例满意,满意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三、讨论
伴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龄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老龄化骨科患者的数量也处于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年骨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受限特征,加之老年骨科患者属于高危患者群体,通常合并其他脑血管、心脏疾病,因此,医院骨科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较高。而安全管理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大量研究报道均提示,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可明显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在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大体包括四个部分,即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的风险评估能力及责任心。一般老年骨科患者通常合并多种损伤,病情进展速度较快,且其身体机能处于不断退化的阶段,若护理人员仅遵照常规操作,机械性地执行医嘱,匮乏风险事件及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则较易导致意外事件产生,且无法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不能更好地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7-8]。护理安全是决定护理质量的前提,同时也是医院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优质服务的基础,是降低医疗纠纷、减少医疗事故产生的重要环节。针对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展开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教育,是提升骨科护理质量的关键。本组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安全教育,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与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安全管理,使患者获取充分的知情权,对任何治疗及检查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均告知患者及家属,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及其家属可充分信任护理人员,以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同时督促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一般资料,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对重病患者给予恰当的言语安慰,纠正其负面心理情绪,同时向每位患者普及必要的健康知识,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另外,强化病区的防范护理,做好病房环境的护理,避免客观因素所造成的意外事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而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展开强化安全管理的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也进一步证实,在骨科患者的安全管理中,实施强化安全教育方案,不仅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可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石敏,张秀琼,周永霞,江慕尧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05-25110
临终护理是为患者提供一种心身及社会需求的全面照护,它是以临终患者的心理需求为基础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减轻恐惧、忧虑等痛苦的折磨,尽可能使他们无忧无虑地走完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临终护理 癌症晚期 中年患者
临终护理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护的实践规律为研究物件的新兴学科。从所周知,癌症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特别是晚期癌症临终患者。而中年晚期癌症患者又是癌症患者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提高尚存生命的质量,维护其人格生命的尊严,切实做到患者在最后生命历程中面对死亡,保持安详。作为护理工作者,我们应该以满足晚期癌症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为宗旨,给予全面的临终护理。
一、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2011年6月经确诊为晚期癌症中年住院病人53例,男性34例,女性19例,年龄23—61岁,平均49岁,文化程度:中专以上13例,中学以上30例,小学10例。
二、临终护理
1、心理护理
有文献调查显示[1]:有的癌症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由于中年人是家庭的支柱,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一旦被确诊为晚期癌症后就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不良情绪可减弱机体免力,不利于身体健康[2]。我科采用自制问卷对53例中年晚期癌症患者心理负担进行心理调查。
中年晚期癌症患者心理负担调查表
专案 子女上学 经济负担 子女就业 死亡 疼痛 孤独 其他
例数 11 22 16 37 27 7 5
百分比% 30 70 50
本调查显示中年晚期癌症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反应。而他们多为事业有成,是家庭中的顶梁柱,当他们意识到生命即将结束,但还有未完成家庭责任时,就会表现出恐惧、担心、悲观、绝望等心理反应。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该经常深入病房,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共同分析疾病的转归与健康状态,认真倾听患者诉述,让患者通过诉述疏泄感情,消除压抑的情怀,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情感,保护患者隐私,定期与患者家属、朋友及单位沟通,寻求在精神上、情感上、经济上对患者的支援,使患者在临终 期更多地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2、疼痛护理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明癌症病人中30%—50%在不同程度的疼痛,而晚期症状病人中度、重度疼痛者可达70%。疼痛对机体的影响非常大,影响正常活动和睡眠,导致和加重血压、高血糖、焦虑、抑郁、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和精神体能崩溃,并能直接或间接地抑制机体免疫功能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3]。所以临床上对晚期癌症患者控制其癌性疼痛,缓解症状十分重要。我们针对患者疼痛的程度,持续时间、部位等情况,合理使用中枢性镇痛的程度,对于个别药物成瘾或因情绪忧郁加重疼痛,患者可使用安慰剂,如安定、谷维素等,同时帮助其注意力转移,减轻对疼痛的关注,另外,我们在临床应用针刺止痛疗法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它通过 *** 人体特定穴位,促进人脑分泌内阿片肽而产生镇痛效果[4]。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避免不必要的额外伤害。 3、营养支援
由于晚期癌症患者长期性消耗,食欲不佳,忍受疼痛等原因,就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而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和生命得不到保障。因此,我们应指导患者合理正确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流质为宜,少量多餐,鼓励家做好饮食搭配,改变饮食花样,并加强饮食卫生,注意饮食宜忌,避免饮食不当出现并发症。当摄入量不足时,应及时采取支援疗法从静脉补充以延长生命。
4、基础护理
由于晚期癌症患者大多经过长期化疗,全身抵抗力差、消瘦,饮食不良,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所以基础护理是提高晚期病人临终生命质量上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年患者由于病前都讲究个人卫生,他们往往对护理要求特别高,为了满足病人的需求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应该做好晨晚间的护理,为患者翻身,经常交换卧姿,保持口腔清洁,不仅使患者感到舒适,而且能增强食欲,消除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安置各种导管者加强护理,防止因导管脱落,受压、扭曲、堵塞而造成意外。
5、家属护理
为了使临终护理感受具有人情味,应该允许濒临患者家属守护身旁,满足了患者渴望与家人厮守相伴的需求,让悲痛中的家属在亲人辞世前尽到义务,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的慰藉,减轻了自责与不安。在患者濒临死时护理人员通过倾听家属的诉说,给其渲泄的机会,并感受其内心的忧伤,可通过主动关心其身体况,提供休息场所,缓解其心身疲惫。人性化的临终护理给其承受悲痛和忧伤。这正是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在临终护理中贯彻整体护理观念的体现。
参 考 文 献
[1] 黄华兰,程一霓.不同治疗期癌症患者的心理障碍调査及相关因素研究.中华新医学.:797—798.
[2] 潘曼丽.癌症患者的心理与治疗.中国社会医学 .
[3] 张萍.晚期癌症病人疼痛的护理.光明中医.—1348.
[4] 袁红.临终护理经念与设想.实用护理杂志.
摘 要目的:减轻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患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提高并维护他们最后生命的质量,满足他们最后生命的要求。方法:通过各种方法,以最大的能力减轻和消除绝症或濒临死亡的患者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正确面对死亡。结论:临终关怀对将逝者和生者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
生老病死,是人类的自然规律。而对于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患者,如何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死亡和生命的存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减轻痛苦,安度余生,这是医学界乃至全社会所面临的课题。在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临终关怀,它的出现,是人类在保护自己生命史上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我们创造和谐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临终关怀,系译自英文的HOSPICECARE。我国大陆与港台的汉译略有差异,香港译文为“善终服务”,台湾译文“安宁照顾”。但其内涵都同出一辙,均指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等方面,以使用权临终患者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以安慰,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使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
1临终护理的目的及意义
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即不促进也不延迟患者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临终护理是指临终护理的意义在于强调整体护理,即动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患者的症状,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精神上的痛苦,使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生活的舒适、有尊严、有意义。
2社群卫生服务中心在临终护理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尚未完善,存在一定范围的不合理。一边是社群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量不饱和,一边是稍大一点的医院就存在着床位紧张,人手不够的问题。医院如果大量留置无治疗意义,且估计只能存活6个月以内的病人,并施行全人服务的整体护理,对要住院而没能住进院的患者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对合理利用国家医疗资源上来说,也存在着有弊的一面。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医院与社群卫生服务中心的双诊制得到尽一步落实,缓解了这一矛盾。推行社群内临终护理,既可以让医疗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也可以让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患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更好的照顾。
3疼痛上的护理
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患者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患者的症状。由于监终关怀心然要涉及到各种症状的姑息治疗,所以在临终护理工作中它和姑息治疗往往是同义语。 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身体上往往会引起许多种疼痛,患者往往对疼痛的恐惧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患者的这种恐惧,以及随之而来的抑郁,会使他们的痛阈下降,对轻微的疼痛都难以忍受,从而影响患者的情绪,加重病情。所以疼痛的护理是临终关怀中重中之重的工作,护士可遵照医嘱给药。另外,还应教会患者使用非药物的方法减轻疼前,如放松,分散注意力、热敷、冷敷、 *** 等。 4 生活上的护理
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患者,在生活的自理能力上都变得很差了,护士应协助患者料理生活,及时更换衣服、床单、注意面板护理,定时协助患者翻身防止褥疮发生,并做好口腔护理,为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饮食补充营养。患者有恶心、呕吐时,应给予止吐,不能进食的患者可行静脉给予高营养。护士应千方百计为患者着想,把患者的痛苦和不适降到最低限度。
5 心理上的护理
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患者,临终时的护理过程是很繁杂的。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士平时就应该注意培养语言交流的技术,与患者说话时措词要恰当,态度要诚恳,对患者要充满同情、和蔼可亲的态度,具备娴熟的操作技术、轻柔的动作、渊博的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尊重患者的权利和人格,对患者的愿望,哪怕是很微小,也应该努力去满足。
6 家庭护理
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患者的家属,处于即将失去亲人的悲哀中,他们在支援我们护理工作时,同时也需要获得我们的同情和安慰。我们应主动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避免因他们的不安而加重患者的情绪反应。
对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患者的临终护理是一项高尚而艰钜的工作,它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需要护士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良好的修养和素质,熟练的技术。我们应该在整体护理的工作中不断地实践,积累经难,力争把临终工作做得更好。
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树立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对肿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而且能够对患者临床治疗产生积极影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基于肿瘤患者心理的护理艺术》
【摘 要】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树立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对肿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而且能够对患者临床治疗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就基于肿瘤患者心理的护理艺术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肿瘤患者;心理护理;护理艺术
肿瘤是现代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成为了死亡率较高的一大病种。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的难度还依然很高。单纯依靠抗癌治疗和普通护理尚还不够,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配合相应的心理护理也非常关键。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对其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以便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 护理角色
目前,护士所承担的护理范围日益广泛,除了正常的基础护理外,还要为肿瘤患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积极参与临床实验,加强肿瘤医学知识宣传,参与普查等。护士作为护理者和教育者要为肿瘤患者提供医疗指导和教育,尤其是心理护理和指导,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2 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
抑郁和悲观绝望
研究表明,所有入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悲观心理特征,同时患者经常会对治疗环境和治疗方法产生排斥的负面心理情绪,部分患者会彻底失去生活的信心,陷入无尽的绝望之中,甚至会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怀疑、否认回避
这种心理特征普遍存在于年轻的肿瘤患者身上,当得知自己患有肿瘤这种难以治疗的疾病时,他们通常会认为自己身体非常健康,怎么可能会患这种严重的疾病,对自身和诊断都产生了极大怀疑。许多患者往往会伴有焦虑、烦躁等负面心理情绪。还有许多患者会不停地询问自己病情,始终无法接受这一现实。
恐惧
恐惧心理是肿瘤患者的一种常见临床心理特征,由于患者在确认自己真的患上了这种严重疾病后,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恐惧、失眠、焦躁、抑郁等不良状态,非常不利于临床治疗手段的有效实施。此外,未知的治疗结果和严重病痛会给许多肿瘤患者带来很强的心理压力和强烈恐惧感。
焦虑、愤怒
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特征,一些肿瘤患者需要较长的临床治疗时间,很容易在此过程中出现焦虑和愤怒等负面心理情绪,患者经常会眉头紧皱、焦虑不安和情绪不稳等。他们通常会对心理护理和其他相关治疗产生排斥心理。
认可、依赖心理
研究表明,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随着治疗的深入,患者会逐渐产生认可、依赖的心理特征。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由于经过长期临床治疗,并没有取得明显的疗效,甚至还会出现病情加剧的现象,造成患者的希望破灭,自我崩溃。这种患者更渴望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并对医务人员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依赖感。
3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艺术
对于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来讲,就是医护人员通过采用心理学治疗手段对肿瘤患者加以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进而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自信心,让患者身心状态尽量保持在最佳水平,以有助于临床治疗的深入展开。医护人员通过心理护理相关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掌握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和身体变化。因此,心理护理对于肿瘤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走出疾病所带来的阴影和困扰。
制定合理护理计划
对肿瘤患者进行日常基本护理的基础上,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计划和护理方法,帮助肿瘤患者克服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自信心,以便尽快恢复健康。
加强与患者的互动
在日常心理护理工作中,护患之间的良好互动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医护人员要定期同肿瘤患者和其家属进行交流互动,及时掌握肿瘤患者的身心动态和日常情况,也要全面掌握肿瘤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从而更好地为患者创造良好治疗环境,推动心理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快肿瘤的临床治疗。
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
肿瘤患者在确认自己真的患上这种严重疾病时,必然会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逐渐丧失治疗的耐心,对心理护理和其他临床治疗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医护人员要给予肿瘤患者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尽快走出肿瘤所带来的巨大心理阴影。
创造和谐的治疗环境
肿瘤患者和患者家属一般都会存在较强的压力,不仅是经济压力,而且是心理压力,这将对肿瘤患者接受治疗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医护人员要及时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共同给予患者有力的心理支持,缓解肿瘤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压力与痛苦。
健康教育指导
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疗指导和健康教育,让患者对肿瘤形成科学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一种乐观向上的治疗态度,强化心理护理和临床治疗的效果。
4 结语
由于肿瘤是一个治疗难度非常高的疾病,对肿瘤患者的治疗需要优秀专业化医疗队伍,其中要有承担各种医疗领域的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范围正在日益扩大,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进行健康教育,采取全面治疗护理,以及创造良好治疗环境是大部分肿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最大希望,也是提高肿瘤临床治愈率的重要前提。所以加强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是确保临床护理全面深入开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谷穗子.32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临床体会[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
[2]白晶.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重要性的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4(2).
[3]韩颖,周冬根,邓香兰.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 卫生职业教育,2011(8).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1。胃癌的病因与食物中亚硝胺有关,某些癌前病变如胃息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均有恶变可能,近年发现胃幽门螺旋菌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护理诊断1、焦虑、恐惧或绝望与对疾病的发展及以后缺乏了解、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没有信心有关。依据:抑郁、沮丧、伤感、失助。2、营养失调与下列因素有关:1)胃功能降低、营养摄入不足;2)肿瘤生长消耗大量能量;3)禁食;4)消化道对化疗的反应。依据: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胃癌的医护知识。二、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对胃癌患者,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发现病人的情绪变化,护士要注意根据病人的需要程度和接受能力提供信息;要尽可能采用非技术性语言使病人能听得懂,帮助分析治疗中的有利条件和进步、使病人看到希望,消除病人的顾虑和消极心理,增强对治疗的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营养护理:胃癌病人要加强营养护理,纠正负氮平衡,提高手术耐受力和术后恢复的效果。能进食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食物应新鲜易消化。对于不能进食或禁食病人,应从静脉补给足够能量、氨基酸类、电解质和维生素,必要时可实施全胃肠外营养(TPN)。对化疗的病人应适当减少脂肪、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多食绿色蔬菜和水果,以利于消化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