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电影中的医学论文

电影中的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电影中的医学论文

关于电影对医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如下:

观看相关电影,增加医学氛围,提高学生素质 医学相关电影,并不是指医学科教片,而是指描述与医学主体有关的故事片,比如:战伤外科的(白求恩大夫),流行一号传染病的(卡桑德拉大桥)等。

我们认为,适当观看与医学有关的电影电视,可以提高学生的医学氛围,促进学习主体性发展,有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一些好的电影电视将有助于医学职业道德的提高,在学习上有所帮助。

影视鉴赏对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探讨影视艺术自产生之日起就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一个多世纪来, 影视艺术在变革和发展中不断给人类带来新的视 觉冲击和感官体验, 融入了人类的现实与梦想, 成为大众喜闻乐 见的娱乐方式。 在教育领域, 影像资料亦成为促进教学效果的手 段被应用到各类课程当中。

影视鉴赏选修课作为人文素质基础课 在大部分高校开设, 均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用学生感兴趣的方 式提升人文素养,影视鉴赏课在医学院校的开设显得更加必要。

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医学自诞生之日起, 就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 中国自古就把 医学定义为“仁术”,晋代杨泉在《论医》中写道,“夫医者, 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Luria S E 深刻 指出:“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她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 人学,需要人文滋养。 ”“妙手仁心”是对医学工作者最高的评 价。然而,什么叫做仁呢?

孔子在《论语》里做过这样的解释: “仁者,爱人。”因此,关爱生命是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拥有 一颗善良仁厚的心对医学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如今,生命伦理学及其重大问题如基因伦理问题、克隆伦理问题、干细胞伦理问题等成了倍受各国政府、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何以会如此呢?从大的背景看,生命伦理学的勃兴是生物学世纪的必然产物;从小环境看,人们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不尊重生命的现象。人们发自内心地呼唤生命伦理,希望它 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普遍的道德意识。 生命伦理学的主旨 生命伦理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短短40余年,它已经走过了一条从具体到抽象、从伦理观念到实践操作的不平凡道路。值此,我们可以也需要凝炼出这一年轻学科的根本宗旨了,这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生命伦理学及其对我们时代的影响。 生命伦理学发轫于对人体试验、安乐死、器官移植、辅助生殖、生育控制、遗传优生等道德难题的求解,也就是说它是从问题出发的。诸如:能否在病人或受试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人体试验?关闭一个脑死亡病人的呼吸机是否违背医学宗旨?在器官严重短缺时能否允许器官买卖?大量经费投入人造器官的研制是否会造成社会资源分配不公?能否阻止有遗传缺陷的胎儿出生?如何确定“试管婴儿”的父母?这些由生物医学新技术带来的难题前无古人,所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研究中虽然也有对传统伦理学(理论伦理学)的运用,但总起来看,理论是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了。于是,生命伦理学似乎是以一种“就事论事”的研究范式取得了早期成果,如论证并确立了安全优先、知情同意、病人自主、禁止器官买卖、保护病人隐私等医学道德规范和生物研究规范。这些成果不仅回答了现实问题,应对了科技挑战,还激活或拯救了古老而沉闷的理论伦理学,甚至与实践推波助澜,在许多国家诱发了病人维权运动。 即便生命伦理学的初期阶段是问题式研究,它也对学科发展作了最基础的奠基。20世纪70年代末,生命伦理学开始步入理论构建阶段。它一方面继续拓展“解难题”的疆域,把基因工程、公共卫生伦理、基因治疗、对精神病人的行为控制、遗传咨询等新问题纳入视野;另一方面,它尝试着从具体规范中总结、提炼出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978年,美国国家保护人类生物医学与行为研究对象委员会发表了培尔蒙特报告,其中提出尊重、有利、公正三项原则,并认为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服务。1979年,贝奥切普和查德里斯出版《生命伦理学的基础》,提出自主、有利、不伤害、公正四原则,这就是国际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界著名的“四项基本原则”。四原则虽然也遇到批评,但它还是获得了广泛认同。各国学者纷纷将其作为理论工具,运用于分析解决新的难题如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研究、克隆技术、干细胞研究、再生医疗、艾滋病等领域中的伦理问题。在“解难题”活动中,四原则得到丰富、扩充和具体化;并发展出不少辅助假设、辅助说明用以解决原则与原则之间的矛盾。更可喜的是,近年还出现了探讨生命伦理学方法论的成果。于是,生命伦理学以四原则为核心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体系逐渐丰满起来。 四原则是生命伦理的四种基本价值,也是生命伦理评价的四项基本标准。贯穿四原则的更终极的价值、更高的标准是什么呢?是尊重生命的原则。自主、有利、不伤害、公正最终都是指向人的生命的。生命伦理学所有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在论证、倡导、贯彻、推行尊重生命的道德观念。尊重生命是生命伦理学的根本宗旨或主旨。 尊重生命原则的确立 尊重生命包括尊重人的生命和对非人的生命给予一定程度的尊重。环境伦理学(生态伦理学)诞生后,承担了论证和宣传尊重非人的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的任务。因而,在生命伦理学语境中,尊重生命就是指尊重人的生命形式,并且主要是指尊重人类每一个个体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存在和健康利益。 尊重生命,作为一种朴素的道德观念,源远流长。在原始宗教、三大宗教、部族习俗、传统道德中都有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道德内容或训诫。为什么要尊重生命呢?在这些早期的道德意识中,主要是以神性和直觉两种方式来作回答。因为人是至上神的创造物,他被涂上了神性的灵光。敬神就必须爱人、必须尊重人的生命。宗教从来没有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统治力量,儒学就以直觉的方式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要尊重生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生命受到伤害,也就不能去伤害其他人的生命;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看到别人处在病痛、流血、生命遭受摧残时,自己也本能地感到痛苦。于是同情之心、好生之德油然而生。自从以康德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要把道德全部建基于纯粹理性之上,使之成为一种实践理性之后,伦理学开始从合理性上找寻尊重生命的根据。总结近现代伦理思想,尊重生命的理性根据主要有三点。 第一,提出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所以必须尊重生命。这是道义论的基本理念。人类一切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为了追求人的幸福,人本身就是目的。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艺术、科技、教育乃至国家、政府最终都是服务于人的手段。买卖人体器官、买卖血液、收费代孕等行为是把原本是高贵的、作为目的的生命或其一部分当成了获利的手段,因而是不正当的。不法者把矿工的生命、把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以及食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利益当作牟取暴利的手段,更是对尊重生命原则的公然挑衅。“人是一个可尊敬的对象,这就表示我们不能随便对待他……他乃是一种客观目的,是一个自身就是作为目的而存在的人,我们不能把他看成只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改变他的地位。”(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引自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第371页) 第二,提出人是最高价值,所以必须尊重生命。这是功利论的理据。人世间有千百种价值,当不同价值发生冲突时,当不同人的利益相互矛盾时,功利论主张通过算计价值、权衡利害,取向于那种能使最大多数人获得最大幸福的抉择。因为人的生命是实现人生幸福和其它一切价值的首要前提,对于个体而言,失去生命等于失去整个世界,生命一旦失去不可复得,因此,功利论在价值比较时无疑赋予生命以最高价值。人之生命既然是最高价值,就没有等价物可与之相比照,所以我们说生命是无价的。为什么我国政府在坚决反对生殖性克隆的同时,赞同和支持治疗性克隆?就是因为我们认为后者是以牺牲早期人胚(14天前的细胞团)为代价,去赢得挽救无数病人生命的治疗方法。得失相权,它更能体现对人的生命的尊重。 第三,认为尊重生命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所以必须尊重生命。这是从伦理原则的可行性而言。不同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念存在着差异,但只要不是反人类的文化(如邪教),恐怕都会认同对生命的珍视和关爱。因为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要受到伤害,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这样的环境何以可能?只有靠每一个人都尊重他人的生命来营建。尊重生命的普遍性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我们不能期望所有人都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是高层次的、高境界的道德要求。但我们可以要求所有人都尊重他人的生命,没有正当理由,决不能去伤害他人的生命。这是底线道德,也是最有普遍意义的道德。 上述三个理据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构成对尊重生命原则强有力的论证,使之成为某种不可辩驳、无庸置疑的“绝对命令”。生命伦理学之所以能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充满活力的“普世伦理”,关键就是因为在它的旗帜上,写上了尊重生命这样一个朴素、坚固而又属于现代性的伦理精神。 生命伦理学的使命 生命伦理学今后的方向,一是秉承问题研究的传统,并向体制化、建制化方向发展,即通过学术研究→伦理委员会→决策或立法或制订管理办法的途径,把个案研究成果向法权体系渗透,切实发挥伦理对实践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二是继续深化理论认识,搭建不同文化群体可以相互沟通、相互对话的理论平台。回顾历史,似乎给人一种印象,生命伦理学是为解决医学生物技术中的道德难题而生;为继续解决此类难题而存在。直观看问题,此言无大错。但是,抚今追昔,我们越来越感到,生命伦理学的产生是有社会文化背景的。尤其在当代中国,它的迅速传播是与社会文化进步的需要相呼应的,它的发展具有超越科学技术界限的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但近几年,人民的生命健康遭受不法侵害的问题比较突出。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执法侵权方面的重大事故或案件被频频曝光、严肃查处,但问题仍然接二连三。这里存在一个对待生命的认识和态度问题。 建立健全我们民族的生命价值观和生命伦理观任重而道远。生命伦理学的直接任务是解决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行为规范问题,但它的终极价值和使命是弘扬尊重生命的伦理精神。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和教育,是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解决科技发展与生命尊严之间的冲突关系,来向人们、向社会一再强调和反复昭示:人之生命具有崇高价值,这种价值使得每一个人都享有一份作为人的特殊的尊贵和威严,这就是人的尊严。人的尊严使之不同于物,也不同于其它非人类的生命形式,必须予以最高程度的尊重。在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生命伦理学同时肩负着在全社会普及尊重生命这样一个底线伦理的神圣使命。

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活动,影响着健康,也影响着医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西医学的许多差异都与相异的文化土壤有关,是文化选择的结果。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西医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西医学论文篇1 浅谈中西医学与中西文化 摘要: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活动,影响着健康,也影响着医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西医学的许多差异都与相异的文化土壤有关,是文化选择的结果。本文主要从中西医学看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除了差异还存在哪方面的共同点,而文化发展的规律又将导致中西医学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都是本文涉及到的问题。 关键词:中西医学 中西文化 一切从一部电影说起.电影《刮痧》中讲述了男主人公因其爸爸为其儿子刮痧而被告虐儿展开的一系列故事,而在这部电影中,反映了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和口耳相传的经验中医学的矛盾,揭示出中西文化的冲突,同时也说明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国医术的精湛.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活动,影响着健康,也影响着医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西医学的许多差异都与相异的文化土壤有关,是文化选择的结果。 首先,从中西语言文字来看中西医学.语言文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类文化现象,是思维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医学体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中西方的文字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对医学的影响也不难理解。中国的象形文字是视觉文字,而其他国家的文字多为视觉文字。视觉文字比听觉文字稳定,易于流传和继承。这种稳定性使中医易于继承和统一,使中医理论高度稳定的原因之一。西方文字使拼音文字、听觉文字,稳定性较差,它的集约性较差,抽象性突出,表义相对单一,这些特征对西医发展的跳跃性、理论的抽象性和学科的科学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语意的差异对中西医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中西方的科学发展状态及过程不同,中西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不同,故语意的理性的意义存在着差异,这一点在中西医学中的表现十分明显。中医之“气”不同于西医之“air”,中医之“脾”不同于西医之“spleen”,中医之脏腑也不同于西医之器官。还有中医是文学语体,而西医是科学语体。语体建构的不同对两种医学体系的建构具有不可小视的影响。 哲学作为文化的核心,作为最高层次的理论思维,一直指导着医学和其他科学的发展。中西医学从来没有脱离各自的哲学而存在。所以,从中西哲学的角度来分析中西医学的差异尤为重要。 中医将中国哲学与医学融为一体,当代的孙思邈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太医。而明代的张介宾也说过,“是以《易》之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一象一爻,咸寓尊生之心鉴。”中医的阴阳理论来自《易》的“太极生两仪”。五行学说源于“太极一气产生阴阳,阴阳化合生无形,五行既荫随含万物。”中医的基础理论几乎都可以在太极图中找到渊源。儒家和道家都源于《易》,儒以“仁术”规定着医学的方向和实用理性,影响着重义轻利、重人伦的医德原则。道以“道法自然”、“一分为二”、自然无为和辩证法等理论影响者着中医的理论基础和防病治病思想。 至于西方,从古希腊的留基伯、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和亚里士多德的原子论开始,西方的主流哲学都坚持着“实物中心论”,这种理论引导着西医把关注的目光放在构成人体的实体物质和器官等方面。近代西方形成的还原论思路认为,整体由部分构成,应当而且可以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来认识,生命的整体性能,可以从它组成部分的性能完全解释清楚;在这种思路下,西医的研究从整体、器官、细胞,一直深入到分子和亚分子水平,并建构一系列基础医学学科。由此可见,中西医学在各自哲学运行的轨道上是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的。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的农耕文化强化了人们的无务实精神,中国人重安宁稳定而不愿涉险探索,重人伦而轻自然,重现世而轻未来,重求同而轻异议,重仕途而轻科技的文化特征对中医的影响十分明显,从医者多是仕途不顺才退而求其次,舍儒而向道者。而西方的航海及商业文化既有掠夺、利己、拜金等负面影响,又给人以战胜自然,敢于标新立异和藐视权威的精神。西医的发展与这些精神密切相关。 人是追求价值并按自觉目的进行活动的实体,任何对人无价值和不符合人预期目的的东西都会受到蔑视和抛弃。科学之所以能受到人的追捧,就是因为科学能使人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使人能利用科学来能动地让自然界服务于人,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需要。医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一切成果必须为人的健康、幸福和发展服务。医学的主体和对象都使人,人文精神不仅是推动医学发展的动力,而且是医学研究和医学服务的重要方法。 谈到科学精神,医学既然作为一门科学,如何能不体现科学精神呢?科学精神,它是一种实事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它是一种求真、至善、臻美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它还是一种执着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的伟大的理性力量,是一种为真理而敢于蔑视和反对神权、迷信、歪理邪说和一切强权的正义力量。纵贯几千年的中西医学史,从张仲景立足临床建立临证医学,金元四大家的学术争鸣,到李时珍历时30年,不畏艰苦的亲自栽培和收集各种药物标本,写出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从希波克拉底、盖仑、到巴斯德、哈维,无不唯实求真,蔑视神学和权威;无不舍身忘己,献身医学事业;无不具有怀疑精神、批判理性精神和谦恭、团结他人、博采众长的精神。一言以蔽之,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无不贯穿着科学精神。 展望中西医学的未来,中西医学存在着文化屏障,虽然具有相同的精神,但科学的“融合点“还没有到来,目前要强行把两种医学合而为一是不可能的。但是,中西医学会最终走向融合,融合的条件是加快科学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因为,我们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既不能拒绝外来的先进文化,又要坚持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一切先进的科学文化只有民族化才能扎根,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只有走向世界才能传播出去。中西医在文化交融过程中,必须明白这个道理!中西医的未来的光明的,让世人一起努力,让中西医在世界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参考资料 [1]冯泽永.《中西医学比较》[M].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 [2]郑兰英,《文化•医学与教育》[M].中国中医学出版社,2005. 中西医学论文篇2 浅谈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 摘 要: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宝贵的医学科学,中医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其医学知识包含了中国医学者多年的医疗认知精髓,在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西医结合学科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医学成果,中西结合在治疗骨折、器官衰竭及麻醉阵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医学成果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中西医结合依然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入手,分析了几点对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思考,并分析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中西医学 一、中西医结合医学概述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项研究中西医联合治病的学科,从微观的角度上来看,这是一门研究中西和西医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内容,探究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某项疾病中的优势和劣势,并将两种医学中的优点进行融汇,吸收两者的长处,制定一项新型的医学理论,更好服务于疾病治疗和医学进步。中西医结合发展是当前医�W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中医注重养身和身体调养,对疾病治疗采取保守的治疗理念,而西医则直达病灶,消除身体的疾病部位,中西医结合医学囊括了中医和西医的治疗理念,对疾病采取宏观性的治疗策略,提高整体的医学水平。 二、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思考 (一)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观念认知 从医学起源和发展来看,中医是一种经验化的医学手段,其注重人体整体性的功能调控,重视人体微观病灶的关联系,是一种集体补偿性的治疗方法。中医则属于实验医学范畴,注重微观局部病灶的发病因,其治疗理念采取对抗性的治疗理念,直达病灶深处,对肿瘤、急性心血管等重症急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要端正认知观念,不能将两种医学对立,要认识到两种医学的互补性,坚持中医医学的特色,将先进的西医设备和治疗方法和中医结合在一起,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促进中西医的融合。 (二)强化对中西医学的差异性认知 中医和西医属于两种不同的学科划分范畴,两种医学在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中西医几何医学发展要重视这种差异性,在医学差异性中寻求医学融合和合作,以医学科学作为基础理论,保持中西医学的发展优势,消除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困扰。中西医要深入研究生理和病理的内在联系,将宏观化的治疗理念纳入到西医中,将科学的研究方法融入到中医的研究中,从两者之间寻找新的理论支撑点,实现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临床实践快速开展,在医学实践中完善中西医学。 (三)建设中西医学科学目录 当前我国的中西结合医学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是没有创建完善的科学目录,这影响了专业化发展进程,在高校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招生中,其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性的学科进行招生,这增加了科学定位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中西医学科学目录制定要秉承着医学开放、医学共享及医学融合的理念,推进中医科学的理论化进程,将中医治疗体系逐步完善,针对其药理分析、治疗方案及病灶研究等制定科学化的操作流程,实现中医研究方法和西医研究方法的统一性,真正实现东西融合的医药学发展理念。 (四)打造专业化的医学团队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医学团队的支撑,我国中医学的学者和大师都已经年近不惑,西医传播和发展的后续力量严重不足,中医甚至进入了低迷的发展阶段,专业性中医人才的流失加剧了中医发展的困境。因此,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首先要建立专业化的团队,鼓励中医从业者研究西医的理论方法,也加速西医从业者的中医治疗理念提升,加快融合性医学团队人才培养。在学生培养方面,要注重医学理论知识的积累,同时培养学生先进医学研究方法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中西医学科人才,为中西医结核医学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目的是提升现有的医学水平,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融合在一起,实现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衔接和融合。受到长期的思维认知束缚,很多人认为中医就是唯经验论,中医治疗是慢行调理,不能起到立竿见效的作用,而西医则直达病原,治疗效果显著。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实践应当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理念穿插,将中医经典古方的药理学试验和西医的临床试验结合在一起,结合现代的技术实验去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当前医学技术快速发展,中医学的优势体现在肿瘤疾病和妇科疾病的保守治疗,而西医则是以现代化的诊断技术来确定病情,中西医结合医学要秉承西医的诊断技术和诊断方法,挖掘中西医的优势,在西医的研究方法下开展中西药方的病理学探究,在临床实践中验证中医学的可信性,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目的是融汇两家所长,探究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创建新型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探究中医的病理学科学性,采用中医的诊断技术诊断病情病灶,采用药物提取技术挖掘中医药方的有效成分,实现中医和西医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于占海.对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一点认识和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09). [2]孙双双.浅谈中西医结合有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西医结核研究,2013(04). [3]李 恩.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05). 猜你喜欢: 1. 中西医学的优势与趋势 学术论文 2. 中西医结合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3. 中西医临床毕业论文 4. 西医临床毕业论文

关于中外科幻电影的论文

型别电影是商业化的结果,在追求商业利润的推动下,型别电影不断满足人们对某类经典作品形式的审美需求。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谈科幻电影亚型别现状 【摘 要】科幻电影是当前电影艺术百花园中最有票房吸引力,也最具风险性的门类,如今,在科幻黄金时代的促使下,科幻电影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渐从低阶流行转向明显具有高大上气质的影片。无论从票房还是从获奖情况上看,科幻片已经在整个电影行业都已经具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科幻电影;型片;课题 科幻型别片与其他型别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科幻片这个型别下,又分为很多的亚型别,每一个亚型别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美学形态,并且每一个亚型别都拥有为数众多的粉丝和拥护者,他们对于这些亚型别影片的热爱,已经逐渐形成了一股科幻片潮流。在科幻电影成为流行文化的典型符号的同时,这类亚型别影片也登堂入室,在西方各个高校的讲坛、教材,甚至科研体系中占据了地位,人们对于科幻的兴趣,不单单因为它在当代商业方面的强大吸引力,更因为它提供给整个社会的冲击性和变革动力,在冷战时期,科幻电影着力展现太空竞赛的荒谬,在后冷战时代,科幻电影用反乌托邦促发人们对于当前的思考。 科幻电影不仅被描述为时代的指示剂,更被当成引领文化发展的先锋。而在中国,还没有创作出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成功的科幻电影,国内科幻界、影视界对科幻电影的工业体系在中国能否顺利产生进行过大量的讨论,虽然在很多年前,中国电影人就尝试着进行过科幻创作,如《珊瑚岛上的死光》、《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等影片,但作为电影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幻电影在中国还远远没有真正成长起来。 在已知的对于科幻的定义中,H・G威尔斯用“对可能性的幻想”一句概括,因为它能“观照人类事物正在发展的某种可能性,并按照可能性推汇出各种广泛的后果”。约翰・温德姆认为这个概念预设的是“直到作者写作之时尚未实际发生的某种技术,或某种技术带来的结果,或自然秩序比如人性的某种扰乱”。西奥多・斯特金认为科幻是关于“人类面临的某种困境,以及人类的解决之道,如果离开了其特定的科学背景,这些都不可能发生”。金斯利・艾米斯曾提出一种假定:“它是基于某些科学和技术的创新……无论其源于人类或外星物种”。而科幻编辑小约翰・坎贝尔则说,它是“一种按照已知的事实对未来做出预测的努力”。在以上五种关于科幻的不同定义中有一些反复出现的概念是大家共有的,无论承载科幻故事的是哪种媒介,即:在科学的世界或自然的世界里,未来可能出现某种发展结果,它是由人类或者某种未知力量引起的,需要被理解、驯服或摧毁。在各种各样的定义中,技术都是一个关键因素,它表明“科幻”既离不开科学,也离不开虚构。 目前国内研究科幻电影的文献和论文数量较多,然而大部分都立足于研究某一部科幻电影作品,或者研究从科幻电影里投射出的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艾伦・威廉姆斯说道:“凡是以新方法来做型别片的研究,都必将回到电影史,要研究所有的电影,无论我们认为其质量如何,并要越过电影内容之外,去研究其他东西等等”。于是在《科幻电影导论》一书中介绍了科幻电影的历史发展,指明了该型别的本源及其前史,检视了出产影片的范围广度,并挑战既定的时期划分概念,跨越国界将所考察的电影扩充套件到国际层面。除了给科幻电影创造出一个主导叙事,更是尝试思考这些电影制作、发行和观赏者所置身的更加广泛的历史和工业语境,对分析科幻电影的亚型别有很高的指导作用。 而研究科幻电影型别的起源和发展离不开西方科幻小说的发展,吴巖在《西方科幻小说发展的四个阶段》一文中提到,西方科幻小说有一百多年历史,大致可以分为萌发初创时期、黄金时期、新浪潮以及新浪潮以后。小说家丰富的想象力和西方工业革命都促使了科幻小说的形成,萌芽初创时期确定了后世科幻小说的主要题材:太空探险、奇异生物、战争、时间旅行、未来文明等,也为科幻电影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而科幻电影的亚型别在上世纪已经初具雏形,人们对于这些科幻片主题也慢慢进行了一系列的划分。江晓原在《好莱坞科幻电影主题分析》中将科幻片根据表达主题的异同分成了七种主题,并论述了七大主题的表现方法和背后的科学思想资源。虽然这篇论文少有地将科幻电影根据不同主题划分为七种型别,但是并未仔细探讨科幻电影的亚型别,只是巨集观地将同种类的科幻电影列举出来分析异同,缺乏对型别的细致研究。 与其相似的还有王艳在《解读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文化内涵》一文中,通过对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三个主要类别――“外星人入侵”、“灾难和后灾难”以及“太空旅行”科幻电影的分析,揭示了影像背后所蕴含的反苏 *** 、美国至上的意识形态和对自由、平等、个人英雄主义等美国价值观的宣扬。这篇文章也涉及科幻电影亚型别的分析,但是对于每个型别的分析仅停留在意识形态的研究上,对科幻电影的亚型别没有准确的划分,但其中对于美国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的探讨对分析科幻电影亚型别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对于科幻电影的亚型别划分,大致分为赛博朋克、太空歌剧、蒸汽朋克、超人类、时间旅行、平行时空、启示录与后启示录等。在《穿越星际――太空电影的五大主题》一文中,谈到了科幻电影的亚型别之一――太空歌剧类电影中所包含的五个主题,并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星球大战》、《星际迷航》、《超时空接触》等电影,并对这些电影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解读,对于这些电影为何流行以及创作背景也有一定的解释,其归纳的五个主题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而在《浩瀚太空的瑰丽旅程――太空科幻电影的发展轨迹》中,路春燕将太空科幻片界定为科幻型别中的亚型别进行分析,梳理描述了该亚型别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根据该亚型别的历史轨迹来分析其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路春燕将其分为六个发展阶段,将该亚型别与电影史和世界史联络起来进行分析,对每一个发展时期都做了细致的划分和比较,并举例阐述了该亚型别的特点和其美学价值,为之后的科幻电影亚型别分析打下了基础,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从大海见一滴水——对科幻小说中某些传统文学要素的反思作 者:刘慈欣类 别:科幻理论 试想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做出如下描述: 拿破仑率领六十万法军侵入俄罗斯,俄军且战且退,法军渐渐深入俄罗斯广阔的国土,最近占领了已成为一座空城的莫斯科。在长期等待求和不成后,拿破仑只得命令大军撤退。俄罗斯严酷的冬天到来了,撤退途中,法国人大批死于严寒和饥饿,拿破仑最后回到法国时,只带回不到三万法军。 事实上托翁在那部巨著中确实写过大量这类文字,但他把这些描写都从小说的正文中隔离出来,以一些完全独立的章节放在书中。无独有偶,一个世纪后的另一位战争作家赫尔曼�6�1沃克,在他的巨著《战争风云》中,也把宏观记述二战历史进程的文字以类似于附记的独立章节成文,并冠以一个统一的题目:《全球滑铁卢》,如果单独拿出来,可以成为一本不错的二战历史普及读物。两位相距百年的作家的这种作法,无非是想告诉读者:这些东西是历史,不是我作品的有机部分,不属于我的文学创造。 确实,主流文学不可能把对历史的宏观描写作为作品的主体,其描写的宏观度达到一定程度,小说便不成其为小说,而成为史书了。当然,存在着大量描写历史全景的小说,如中国的《李自成》和外国的《斯巴达克思》,但这些作品都是以历史人物的细节描写为主体,以大量的细节反映历史的全貌。它们也不可能把对历史的宏观进程描写做为主体,那是历史学家干的事。 但科幻小说则不同,请看如下文字: 天狼星统帅仑破拿率领六十万艘星舰构成的庞大舰队远征太阳系。人类且战且退,在撤向外太空前带走了所有行星上的可用能源,并将太阳提前转化为不可能从中提取任何能量的红巨星。天狼远征军深入太阳系,最后占领了已成为一颗空星的地球。在长期等待求和不成后,仑破拿只得命令大军撤退。银河系第一旋臂严酷的黑洞洪水期到来了,撤退途中,由于能源耗尽失去机动能力,星舰大批被漂浮的黑洞吞噬,仑破拿最后回到天狼星系时,舰队只剩下不到三万艘星舰。 这也是一段对历史的宏观描写,与上面不同的是,它同时还是小说,是作者的文学创造,因为这是作者创造的历史,仑破拿和他的星际舰队都来自于他的想像世界。 这就是科幻文学相对于主流文学的主要差异。主流文学描写上帝已经创造的世界,科幻文学则像上帝一样创造世界再描写它。 由于以上这个区别,使我们必须从科幻文学的角度,对科幻小说中主流文学的某些要素进行反思。一、细节 小说必须有细节,但在科幻文学中,细节的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这样一篇名为《奇点焰火》科幻小说,描写在一群超级意识那里,用大爆炸方式创造宇宙只是他们的一场焰火晚会,一个焰火就是一次创世大爆炸,进而诞生一个宇宙。当我们的宇宙诞生时,有这样的描写: “这颗好!这颗好!”当焰火在虚无中炸开时,主体1欢呼起来。 “至少比刚才几颗好,”主体2懒洋洋地说,“暴胀后形成的物理规律分布均匀,从纯能中沉淀出的基本粒子成色也不错。” 焰火熄灭了,灰烬纷纷下落。 “耐心点嘛,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呢!”主体1对又拿起一颗奇点焰火要点燃的主体2说,他把一架望远镜递给主体2,“你看灰里面,冷下来的物质形成许多有趣的微小低熵聚合。” “嗯,”主体2举着望远镜说,“他们能自我复制,还产生了微小的意识……等等,他们中的一些居然推测出自己来自刚才那颗焰火,有趣……” 毫无疑问,以上的文字应该算做细节,描写两个人(或随便其它什么东西)在放一颗焰火前后的对话和感觉。但这个细节绝对不寻常,它真的不“细”了,短短二百字,在主流文学中描写男女主人公的一次小吻都捉襟见肘,却在时空上囊括了我们的宇宙自大爆炸以来的全部历史,包括生命史和文明史,还展现了我们的宇宙之外的一个超宇宙的图景。这是科幻所独有的细节,相对于主流文学的“微细节”而言,我们不访把它称为“宏细节”。 同样的内容,在主流文学中应该是这样描写的: 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后来形成了包括太阳在内的恒星,后来在太阳旁边形成了地球。地球出现十几亿年后,生命在它的表面出现了,后来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出现了人类。人类经历了原始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开始了对宇宙本原的思考,并证明了它诞生于大爆炸。 这是细节吗,显然不是。所以宏细节只能在科幻中出现, 其实这样的细节在科幻小说中很常见,《2001》的最后一章宇航员化为纯能态后的描写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一段文字为科幻文学中最经典的篇章。在这些细节中,科幻作家笔端轻摇而纵横十亿年时间和百亿光年空间,使主流文学所囊括的世界和历史瞬间变成了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尘。在科幻小说的早期,宏细节并不常见,只有在科幻文学将触角伸向宇宙深处,同时开始对宇宙本原的思考时,它才大量出现,它是科幻小说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最能体现科幻文学特点和优势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里丝毫没有贬低传统文学中的微细节的意思,它同样是科幻小说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生动微细节的科幻小说就像是少了一条腿的巨人。即使全部以微细节构成的科幻小说,也不乏《昔日之光》这样的经典。 现在的遗憾是,在强调微细节的同时,宏细节在国内科幻小说的评论和读者中并没有得到认可,人们对它一般有两种评价:一、空洞,二、只是一个长篇梗概。 克拉克的《星》是科幻短篇中的经典,它最后那句:“毁灭了一个文明的超新星,仅仅是为了照亮伯利恒的夜空!”是科幻小说的千古绝唱,也是宏细节的典范。但这篇小说如果在国内写出,肯定发表不了,原因很简单:它没有细节。如果说《2001》虽然时空描写的尺度很大,但内涵已写尽,再扩长也没什么了,那么《星》可真像一部长篇梗概,甚至如果把这篇梗概递到一位国内出版社征集科幻长篇的老编手中,他(她)没准还嫌它写得太粗略呢。国内也有很多不错的作品以“没有细节”为由发表不出来,最典型的例子要数冯志刚的《种植文明》了。在2001年北京师大的银河奖颁奖会后座谈中,一位MM严厉地指责道:“科幻创作的不认真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以至于有人把一篇小说的内容简介也拿出来冒充杰作!”看到旁边冯兄的苦笑,我很想解释几句,但再看MM那义愤填膺大义凛然的样子,话又吓回肚子里去了。其实,这部作品单从细节方面来说,比国外的一些经典还是细得多。不信你可以去看看两年前刚获星云奖的《引力深井》,看看卡尔维诺的《螺旋》,再看看很有些年代的《最初的和最后的人》。听说冯兄正在把他的这篇“内容简介”扩为长篇,其实这事儿西方科幻作家也常干,但耐人寻味的是,很多被扩成的长篇在科幻史上的地位还不如它的短篇“梗概”。 宏细节的出现,对科幻小说的结构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使我们联想到了应用软件(特别是MIS软件)的开发理论。依照来自西方的软件工程理论,软件的开发应该由顶向下,即首先建好软件的整体框架,然后逐步细化。而在国内,由于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层次的限制,企业MIS软件的开发基本上都是反其道而行之,先有各专业的小模块,最后逐渐凑成一个大系统(这造成了相当多的灾难性的后果)。前者很像以宏细节为主的科幻,先按自己创造的规律建成一个世界,再去进一步充实细化它;而后者,肯定是传统文学的构建方式了。传统文学没有办法自上而下地写,因为上面的结构已经建好了,描写它不是文学的事。 科幻急剧扩大了文学的描写空间,使得我们有可能从对整个宇宙的描写中更生动也更深刻地表现地球,表现在主流文学中存在了几千年的传统世界,从仙女座星云中拿一个望远镜看地球上罗密欧在朱丽叶的窗下打口哨,肯定比从不远处的树丛中看更有趣。 科幻能使我们从大海见一滴水。二、人物 人类的社会史,就是一部人的地位的上升史。从斯巴达克思挥舞利剑冲出角斗场,到法国的革命者们高喊人权博爱平等,人从手段变为目的。 但在科学中,人的地位正沿着相反的方向演化,从上帝的造物(宇宙中的其它东西都是他老人家送给我们的家具),万物之灵,退化到与其它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再退化到宇宙角落中一粒沙子上的微不足道的细菌。 科幻属于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的文学,但它是由科学催生的,现在的问题是,在人的地位上,我们倒向哪边? 主流文学无疑倒向了前者,文学是人学,已经成了一句近乎于法律的准则,一篇没有人物的小说是不能被接受的。 从不长的世界科幻史看,科幻小说并没有抛弃人物,但人物形象和地位与主流文学相比已大大降低。到目前为止,成为经典的那些科幻作品基本上没有因塑造人物形象而成功的。在我们看过的所有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平面呆板之最是《2001》创造的,里面的科学家和宇航员目光呆滞面无表情,用机器般恒定的声调和语速说话。如果说其它科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欠缺是由于作家的不在意或无能为力,《2001》则是库布里克故意而为之,他仿佛在告诉我们,人在这部作品中只是一个符号。他做得很成功,看过电影后,我们很难把飞船中那仅有的两个宇航员区分开来,除了名字,他们似乎没有任何个性上的特点。 人物的地位在科幻小说中的变化,与细节的变化一样,同样是由于科幻急剧扩大了文学描述空间的缘故,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科幻与科学天然的联系,使得它能够对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人物形象的概念在科幻小说中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扩展。 其一、以整个种族形象取代个人形象。与传统文学不同,科幻小说有可能描写除人类之外的多个文明,并给这些文明及创造它的种族赋以不同的形象和性格。创造这些文明的种族可以是外星人,也可以是进入外太空的不同人类群落。前面提到的《种植文明》,就是后者的典型例子。我们把这种新的文学形象称为种族形象。 其二、一个世界作为一个形象出现。这些世界可以是不同的星球和星系,也可以是平行宇宙中的不同分支,近年来,又增添了许多运行于计算机内存中的虚拟世界。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这些世界是有人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人),这种世界形象,其实就是上面所说的种族形象的进一步扩展。另一种情况是没有人的世界,后来由人(大多是探险者)进入。在这种情况中,更多地关注于这些世界的自然属性,以及它对进入其中的人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形象往往像传统文学中的一个反派角色,与进入其中的人发生矛盾冲突。科幻小说中还有一种十分罕见的世界形象,这些世界独立存在于宇宙中,人从来没有进入,作者以一个旁边的超意识位置来描写它。比如《巴别图书馆》。这类作品很少,也很难读,但却把科幻的特点推向极致。 不管是种族形象还是世界形象,在主流文学中都不可能存在,因为一个文学形象存在的前提是有可能与其它形象进行比较,描写单一种族(人类)和单一世界(地球)的主流文学,必须把形象的颗粒细化到个人,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是科幻对文学的贡献。 科幻中两种新的文学形象显然没有得到国内读者和评论的认可,我们对科幻小说的评论,仍然沿续着传统文学的思维,无法接受不以传统人物形象为中心的作品,更别提有意识地创造自己的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了,而对于这两个科幻文学形象的创造和欣赏,正是科幻文学的核心内容,中国科幻在文学水平上的欠缺,本质上是这两个形象的欠缺。三、科幻题材的现实与空灵 国内的读者偏爱贴近现实的科幻,稍微超脱和疯狂一些的想象就无法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科幻大多是近未来的。 其实这个话题在理论上没有太多可讨论的,科幻的存在就是为了科学幻想,现在科学要被抛弃了,那只剩下幻想。展现想象世界是这个文学品种的起点和目的。用科幻描写现实,就像用飞机螺旋桨当电扇,不好使的。有一件事一直让我迷惑不解:想看对现实的描写干嘛要看科幻?《人民文学》不好看吗?《收获》不好看吗?《平凡的世界》不好看吗?要论对现实描写的层次和深度,科幻连主流文学拉下的那点儿也比不上。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苏联的喜剧电影,其中有这样的镜头:一架大型客机降落到公路上,与汽车一起行驶,它遵守所有交通规则,同汽车一样红灯停绿灯行。 这是对国内科幻题材现状的绝妙写照。科幻是一种能飞起来的文学,我们偏偏喜欢让它在地上爬行。四、科幻中的英雄主义 现代主流文学入了嘲弄英雄的时代,正如那句当代名言:“太阳是一泡屎,月亮是一张擦屁股纸。” 其实,这种做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科学和理性地想想,英雄主义并不是一个褒义词。二战中那些英勇的德国坦克手和日本神风飞行员的行为是不是英雄主义?当然可以说不是,因为他们在为非正义的一方而战争。但进一步思考,这种说法带给我们的只有困惑。普通人在成为英雄以前并不是学者,他们不可能去判断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正义与否;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学者,从道义角度对一场战争进行判断也是很难的,说一场战争是不是正义的,更多的是用脚而不是用大脑说话,即看你站在哪方的立场上。像二战这样对其道义性质有基本一致的看法的战争,在人类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如果按传统的英雄主义概念,在战争到来时,普通人如果想尽责任,其行为是否是英雄主义就只能凭运气了,更糟的是这种运气还不是扔硬币的二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肯定认为大部分战争中双方的阵亡士兵都是无意义的炮灰。以这样的定义再去看英雄主义,就会发现它在历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远大于进步。《光荣与梦想》中的女人公所为之牺牲的事业也并非是正义的。这样一来,难道那些以生命为代价的惨烈奉献,那些只有人类才能做出的气壮山河歌泣鬼神的壮举,全是毫无意义的变态和闹剧? 比较理智和公平的作法,是将英雄主义与道义区分开来,只将它做为一种人类特有的品质,一种将人与其它动物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志。 随着文明的进步,随着民主和人权理念在全世界被认可,英雄主义正在淡出。文学嘲弄英雄,是从另一个角度呼唤人性,从某种程度上看是历史的进步。可以想像,如果人类社会沿目前的轨道发展,英雄主义终将成为一种陌生的东西。 现在的问题是:人类社会肯定会沿着目前的轨道发展吗? 人类是幸运的,文明出现以来,人类世界做为一个整体,从未面对过来自人类之外的能在短时间内灭绝全种族的灾难。但不等于这样的灾难在未来也躲着我们。 当地球面临外星文明的全面入侵时,为保卫我们文明,可能有十亿人需要在外星人的激光下成为炮灰;或者当太阳系驶入一片星际尘埃中,恶化的地球生态必须让三十亿人去死以防止六十亿人一起死,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文学是否还要继续嘲笑英雄主义呢?那时高喊人性和人权能救人类吗? 从科幻的角度看人类,我们的种族是极其脆弱的,在这冷酷的宇宙中,人类必须勇敢地牺牲其中的一部分以换取整个文明的持续,这就需要英雄主义了。现在的人类文明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顺利发展阶段,英雄主义确实不太重要了,但不等于在科幻所考虑的未来也不重要。 科幻文学是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最后一个栖身之地,就让它们在这里多呆一会儿吧。五、科幻中的第三个形象 前面说过科幻文学所特有的两个形象: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它还有第三个主流文学所没有的形象:科学形象。由于科幻是科学发展的直接产物,不管是传统的硬科幻,还是后来的软科幻,科学总是或明显或隐藏地存在于其中,它像血液般充盈在科幻小说的字里行间,作为一个无所不在的形象,一直在被科幻小说塑造着。 中国科幻一直在向主流文学学习,但不是一个好学生:我们关注人物形象和语言技巧,结果我们的作品在人家看来不过是小学生作文;我们关注现实,与人家相比不过是一群涉世不深的学生娃的无病呻吟;我们也玩后现代,结果更是一塌糊涂。但在一件事上,科幻对主流文学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那就是对科学的丑化和妖魔化。 其实,到现在为止,主流文学只是与科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并没有刻意伤害她,这一方面因为传统文学中的田园场景与科学关系不大,另一方面,丑化科学首先需要了解她,在这一点上主流文学可能有一定的障碍。但科幻却有着这方面的天然优势,而且做起来不遗余力! 我们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形象已经成了什么样子,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不错,西方的科幻作家们在这方面做的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并不是我们这样做的理由。科学在西方社会相当普及,对它的后果进行反思也许是必要的。但即使如此,这种倾向也受到了西方科学界和科幻评论界的一致谴责。在中国,科学在大众中还是一支旷野上的小烛苗,一阵不大的风都能将它吹灭。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预言科学的灾难,中国社会面临的真正灾难是科学精神在大众中的丧失。 科学的力量在于大众对她的理解,这是一句真知灼见。而让科学精神在大众中生根发芽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与之相比,科幻倒显得微不足道了。本来两者并不矛盾,老一辈的中国科幻人曾满怀希望让科幻成为这项伟大事业的一部分,现在看来这希望是何等的天真。但至少,科幻不应对这项事业造成损害。科学是科幻的母亲,我们真愿意成为她的敌人吗? 如果不从负面描写科学,不把她写得可怖可怕就不能吸引读者,那就让我们把手中的笔停下来吧,没什么了不起的,还有许多别的有趣的事情可做。如果中国科幻真有消失的那一天,作为一个忠诚的老科幻迷,我真诚地祈祷她死得干净些。六、陈旧的枷锁 以上写了一些科幻与主流文学的对比,丝毫没有贬低主流文学的意思。以上谈到的科幻的种种优势是它本身的性质所决定,它并没有因此在水平上高出主流文学,相反,她没有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其实,与主流文学相比时,我常常有自惭形秽的感觉。最让我们自愧不如的,是主流文学家们那种对文学表现手法的探索和创新的勇气。从意识流到后现代文学令人眼花缭乱的表现手法,以我行我素的执着精神不断向前发展着。再看看科幻,我们并没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表现手法,新浪潮运动不过是把主流文学的表现工具拿过来为已所用,后来又发现不合适,整个运动被科幻理论研究者称为“将科幻的价值和地位让位于主流文学的努力”。至于前面提到的宏细节、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都是科幻作家们的无意识作为,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更没有形成一种自觉的表现手法。而在国内,这些手法甚至得不到基本的认可。 其实,前面所提到的在科幻文学中扩展和颠覆的一些传统文学元素,如人物形象、细节描写等,在主流文学中也正在被急剧变革。像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这样的主流文学家,早就抛弃了那些传统的教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反观国内科幻的评论者们,却正在虔诚地拾起人家扔掉的破烂枷锁,庄严地套到自己身上,把上面的螺栓拧到最紧后,对那些稍越雷池一步的科幻作品大加讨伐,俨然成了文学尊严的守护者。看着网上的那些评论,满篇陈腐的教条,没有一点年轻人的敏锐和朝气,有时真想问一句:您高寿? 创新是文学的生命,更是科幻的生命,面对着这个从大海见一滴水的文学,我们首先要有大海的胸怀!

引言: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和科技的综合体,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自19世纪末电影诞生以来,它已经经历了百年的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和娱乐形式。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虽然比西方国家短,但也在不断壮大中。本文将通过比较中外电影史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探讨电影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以及电影史的发展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概述:中外电影史的发展历程有着各自的独特性。在西方,电影最早诞生于法国、美国等国家。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传统到现代,西方电影史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中国电影则起源于20世纪初,经历了从草创期、发展期到成熟期的过程,形成了独特的电影美学和类型。电影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各种类型,如剧情片、喜剧片、动作片、科幻片等。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导演,如希区柯克、斯皮尔伯格、黑泽明等。中外电影对比分析:中外电影在风格和特色上有很大的差异。以美国电影为例,其特点是大片制作、大场面、情节复杂、注重特效和音效。而中国电影则注重家庭伦理、社会现实等题材,注重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和道德观念。此外,中外电影在传播方面也存在差异。美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而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相对较小。这些差异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电影创作的社会背景: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其创作背景深受社会背景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在二战期间,美国电影成为了重要的宣传工具,为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密不可分。此外,科技的进步也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数字技术、3D技术等。结论:通过对中外电影史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电影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的差异和相似之处。电影史的发展历程不仅反映了电影科技的进步,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未来,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趋势加强,电影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参考文献:1. 《中国电影史》,李少白,2006年。2. 《外国电影史》,郑亚玲,2010年。3. 《当代好莱坞电影产业研究》,周春芳,2018年。4.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电影比较研究》,陈山,2019年。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我的学校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百年以后会怎么样呢?让我带着你们穿过时光隧道去...以下是我整理的 关于科幻 作文 700字汇总10篇精选,欢迎阅读分享。

关于科幻作文700字1

大年初一这一天,我和陈楚玉、徐翔一起去电影院支持了这部我们期盼已久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由科幻作家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导演也是国内一流,特效不输国外科幻电影。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国产科幻电影,让我刷新了对中国科幻电影的认识。

故事 的背景发生在不远的未来,太阳将要发生一次“氦闪”,这将吞没太阳系所有固体行星,人类造出了1万架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在接近木星时,由于木星巨大的引力影响,地球即将坠入木星。主角一行人通过引爆木星与地球的混合大气推动了地球,拯救了35亿地球人。

看完电影,再想到国外的同题材电影,就能发现两者之间的距离:国外的《星际穿越》讲到,地球污染严重,人类逃离地球。而中国的《流浪地球》是带着家园流浪。中国人对家园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国人征服自然,战胜天灾的意志也彰显于电影中。纵观国内外的神话 传说 可知:《圣经》提到大洪水,人类是靠诺亚方舟逃生的。中国传话提到大洪水,人类是靠齐心协力疏通河道解决的。中国人就是这样爱家、敢拼!这在《流浪地球》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还有很多中国特色:救援队用的国产步抢、手抢;乘车时的安全 提示语 ;新北京地下城的新年景象;蓝白相间的校服;施工场地的安全 标语 ;被冰封的上海中心大厦、东方明珠;以及国骂……这些中国元素在电影中频频出现,令人亲切万分。这部电话让我看到了中国科幻的无限潜力。这是中国科幻的新起点,而不是顶点!

“如果人类放弃了地球,流浪的就不是地球,而是人类了。”

关于科幻作文700字2

前几天OR公司的奇葩博士发明了一种穿越未来的药水,并邀请我去他的实验室参观,我欣然答应了。

第二天我就到达了实验室。只见实验室的门半开着,我轻悄悄地走了进去,可奇葩博士似乎一点也没发现我的存在,我站在他的身后喊了一声:“老哥,好久不见,甚是想念啊!”他吓了一跳,回过头来笑着说:“兄弟,彼此彼此,我带你参观参观我的新发明”。

博士放下了手中的试验管往前走去,我紧紧地跟着他来到了实验室的最后面。“哥们,这个到头了,怎么还没看见你那神奇的药水啊?”只见他向我,眨了眨眼,又笑了笑说:“奇迹马上揭晓。”说着凭空指了一下,一排0至10的数字出现在眼前,只见他输入了——22851821458482,这时门打开了一道刺眼的光闪过,奇葩博士说:“欢迎来参观我的穿越药水。”我慢慢走了进去,看见了穿越药水,那是一种粉色的流动液体,奇葩博士说:“拿起来看看吧!”我小心翼翼拿了起来,不料手一滑,穿越药水洒在了我的衣服上,就这样,我飘飘然开始了我的31世纪之旅。

31世纪已不是人工服务,全部是人工智能化,科技化……

我来到了首都北京,发现了许多奇妙设计,人们在地上走,车在天空行,这样就完美解决了交通事故问题。我来到了空中公交站,准备乘去王府井看看。

公交车来了,一上车,司机竟然是一个机器人,乘客也有好多是机器人,我顿时感觉很奇怪,坐在我身边的一位乘客笑着介绍:“这些机器人都是出来帮主人办公、买菜的”。我恍然大悟,好奇地问:“那您出来干什么呢?您在家分配机器人出来不就行了?”她轻笑:“我当然是出来玩儿了。”

王府井到了,我发现除了游客,剩下的全是机器人,出了王府井,我看见了一张 广告 ——去火星旅游请拨打554652431547,看到火星旅游四个字,我顿时产生了好奇心,并马上拨打了号码,报了名。电话中机器人说:“请速到 DIY 公司,飞船马上要起飞了。”打完电话,我便火急火燎地赶到了DIY公司,乘坐RSrswd524号飞船,一刻钟后,飞船起飞了,开始我还有点胸闷恶心,后来慢慢适应了。两刻钟后,飞船到达了火星,下了飞船,我发现火星的空气好清新,好清新啊,而且火星好发达,人们都住在空中,泡泡般的屋子飘来飘起,人们不需要出门就可以结交四邻。

火星之旅很快结束了,我飞回了地球。回到地球之后,奇葩博士电话告诉我,可以买一种叫fty572的药水可以回到21世纪。我马上到附近的药店买了这种药服用,刹那间,我又回到了奇葩博士的实验室,他笑着问:“31世纪那边还好吗?”我说:“好得很。”

过了一会儿我们出了实验室,我笑着叮嘱:“以后还有什么新发明,一定要叫我来体验哦。”

关于科幻作文700字3

橡皮泥机器人又称纳米机器人,它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机器人。

橡皮泥机器人原形(因可以变型)仅十厘米高,体积只有100立方厘米。它身上的颜色按主人之心情而变,体形也因主人的需求来决定。最令人叫绝的是它的纳米技术。它啊!是由无数个一立方纳米的机器人组成,每个机器人中都有同样的数剧。当它们被小孩儿当橡皮泥玩时,可以拉成无数个,又合成一个,橡皮泥机器人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

有了橡皮泥机器人,家里小朋友之事全都不用管了。它上天知文,下知地理,中晓宇宙137余亿年之历史。可辅导孩子之作业,但不是直接告诉,而是引导!教孩子天下所有学,讲给孩子所有类型的所有故事。橡皮泥机器人讲故事可不是一般机器人那样,它的声音划分得得细,一个故事到要换上千次声音。但正因为这样,其之音调,与真人无异,甚至更好。孩子如果很喜欢打游戏,就让他(她)最多每天打一次,只打十五分钟,如果超了,纳米机器人就会让数万个小机器人挡住屏幕,大喊“再打对眼睛不好”之类的话,然后让孩子去窗边眺望远处。关于 家务活 儿,橡皮泥机器人可以把自己变成一个中空的人壳,它会做好所有的菜,也会挑选出每一样食材,辨别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橡皮泥机器人不仅可以生活上用到,而且各方面都可以用到,如当科学家,当战士等。这种机器人库存了世上所有的信息,它制做的材料是全宇宙最具防御力,最强的东西。一个橡皮泥机器人神完不过这些事时,可以将两个合为一个,去完成任务,因为他们的智力也奇高无比,是所有地球人智力的总和。它啊!还会防御一切突发情况,一个橡皮泥机器人,一生只有一个主人,如果主人是一个坏人,它就像老师一样教他(她),让他改正。它啊!速度比光还快,力大得可以举起一座楼房。

如此厉害的机器人,可能使人开始担心了;如果它们造反来打我们怎么办?别担心,这种机器人一但有造反之念,系统会立刻自动删除并重新加载,让此念头烟消云散。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只要你想得到,橡皮泥机器人就能得到。

关于科幻作文700字4

我是一个上帝,我控制着整个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天马系……

有一天,我的12345个孩子其中的一个突发奇想:想玩空气蹦床,但由于我所在的2-99号行星上并没有空气,我只能向孩子说明原因,但因他十分倔强,还威胁我说,不让他玩就离家出走,像我这么爱孩子的人怎么忍心让他离家出走呢,于是我决定到 其它 星球上找空气。

我来到了办公室,打开了宇宙星系自动导航,随手一指,指到了银河系,我在银河系中指到了一个危险程度为“1”的星球,而且那个星球上空气占总气体的90%,那个星球是:C-35——地球。我在地球上选择了一块土地——美国新泽西州,因为这里空气质量最好。我立马开启导航,来到最近的跳跃点,导航显示,从2-99星球到C-35星球使用光速需22小时,于是,我和12345个孩子其中的一个开始漫长的等待。

我是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普通的电脑工程师,我有一个妻子,一个孩子,生活十分幸福。今天,星期二,我一如既往的坐在家中的办公室,打开 笔记本 电脑,为我的客户解决问题。突然,我发现自己的身体变轻了,我急忙跑到客厅的体重秤上去称体重,发现我只有2KG。要知道,我可是一个有着100KG的大胖子。这时,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我竟然脚底一弹,飞了起来,接着我在天花板上遇到了我的妻子和孩子,天呐,我们全家都飞起来了!

过了一会儿,突然,我们又重重地摔在地上,就像什么都没法生活一样,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22个小时过去了,我的12345个孩子其中的一个终于开心地玩上了空气蹦床,我告诉他:“孩子,我们要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咱们借了C-35的空气,就应该还给他们”。孩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第二天,很多记者、警察,甚至大侦探福尔摩斯都来到了新泽西我的家里,他们了解了这一切,都摇摇头,无法解释原因。

我看着C-35——地球上的人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笑了笑,把真相写在了新泽西的上空。

第二天下午,我刚刚为客户解决完问题,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电视里记者的一则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各位观众,美国新泽西州一户人家突然起飞,原因现已查明,是上帝的12345个孩子其中的一个想玩空气蹦床,于是吸取了该地的空气。至于真相是如何找到的,请大家跟我一起望向天空。”说完,记者把镜头转向了天空。“呵呵,我的上帝,真是太离谱,太不可思议了!”说完我惊呆地摇了摇头。

关于科幻作文700字5

“加油!加油!”哪里会有这么响亮的加油声?原来,今天,我们进行了最后一场年级 篮球 比赛。我们和十一班比赛,太阳似乎也要为我们加油,早晨早早地就开始加紧训练,准备在比赛中大显身手。经历了两次惨败,我们依然充满着信心,争取战胜十一班。

裁判的一声哨响,划破了观众的宁静,同时也打响了一场鏖战。开始争球了,裁判把球往上一抛,我的心也随着球一起一伏。“来吧!”我心想,“我们一定会取胜!”对方把球向我们球筐的方向一拍,传给了离我们的球筐最近的队友。我上前阻拦,可已来不及了,幸好球在篮筐上“环游”了一圈太平洋,“去”了美国。我抢了个篮板球,传给了阿蔡。阿蔡飞奔至对手的篮筐下,像猛虎下山一样,可是对手回手一掏,扑向我们的球筐。我冲了过去准备盖帽,可对方球已离手了。球顽皮地蹦了两下,听话地掉了进去。0:2,我们有点泄气地大喊:“噢!”就在我们正在反击时,上半场结束了。

我喝了一点水,擦了擦额头的汗,准备继续投入到下半场的“银河反击战”里。

“比赛继续!”裁判喊道。严巴冲到对方阵地,将球传给篮筐下的贺文泽。只见贺文泽憋足了气,使劲往篮筐的方向投。你看,那球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滚进了篮筐。“耶!”我们欢呼着,2:2平。我接着球,准备再接再厉,可是,一个对手重重地碰了我一下,使得球滚落出去。阿蔡迅速接到球,准备投篮。可是,对手们把他围了起来,阿蔡只得把球再传给了我。我起身接住,对着篮筐就投。球像一阵黑旋风,直扑球筐。“进了!”观众呐喊着,欢呼着。

后来。对手又进了一球。比赛时间还有10秒,在运球过程中对手打了阿蔡的手。“罚球两个!”裁判喊道。就是这两个罚球挽救了我们。阿蔡两个球全都进了,“2……1……停!”比赛结束。我们6:4赢了!

这次比赛,让我尝到了胜利的喜悦和幸运的甜头。下次,我们班要拿第一!

关于科幻作文700字6

3020年,世界顶级科学家在“科技树林”中发现了波晶体,“科技树林”是人类制造的最终一片树林,由于很多的开发利用,目前世界上真正的树林已经不多了。波晶体是来自遥远的风象星球的唯一幸存者,它的到来让人类更加确认了这个事实,一件毁灭性的灾难——吞食帝国正在象地球进军!这时,波晶体透明的浮在半空中,里面出现一个可爱的女孩,她大叫:吞食帝国的军队正在向那里逼近,它毁了我们的家园,它的速度惊人,过不了几十年,它就会将地球吞掉!!

听了小女孩的话,所有人都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即将要消失!“为什么,我们没有惹吞食帝国,它们为什么要吃我们!”人类愤怒的吼到。

“哎!”只听见波晶体里的小女孩的叹息!“我们的家园原先是多么美丽!蔚蓝的天空飘着几朵雪白的云,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空气是那么清净,那么自然,贪婪的人们利用这些天然资源,不断开发,不断夺取,导致我们星球连一棵完好的树木都没有,它最害怕的就是最纯天然的资源。而就在这时,吞食帝国它就利用了我们的缺点,吞掉了我们的星球,它将星球里所有营养物质,可利用物质都吸收了进去,过了大约10年后吧,它又把星球的残渣吐了出来,到处都是烟雾弥漫,秃秃的土地,喷发的火山。而我,就是这个星球的幸存者。

听过小女孩的一番叙述,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球即将毁灭,是我们自我一手造成,此刻已经晚了,没有后悔药能够吃。来不及补救了,是自我的无知引来了灾难,所有人都呆坐在原地等待死的那一刻,因为他们清楚,女孩所说的“几十年”,在此刻来说,就是几天以后的事了!!这时人类心中在后悔,在责骂自我,责骂自我的无知,责骂自我的贪婪。

3020年5月13日,可怕的吞食帝国来临,地球上到处一片漆黑,渐渐被吞食者吞没,可怕时刻最之后了。

3120年,地球完全丧失功能,变成一片废墟,是一个用“垃圾”两个字来形容的星球,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并不是别人,而是我们人类自我!

关于科幻作文700字7

2050年的我是一名“执行特级任务的保密员”。

这天,密室里的任务警报铃响了,我明白要有特级任务了。我拿起“超微百宝箱”准备去保密局。叫它“超微百宝箱”,一点儿都不夸张,因为它里面真的什么都有,你要什么只要对它一说,东西就会立刻出此刻你的手上。我要了一粒“超本事药丸”,吃下去之后,立刻觉得自我体力充沛。我说了一声“去保密局”,不到10分钟,就到了保密局。

保密局把守森严,不是保密局的成员是进不去的。刚踏上任务台,局长对我说:“田文字同志,你的任务是到恐龙时代带回一些没有变异的恐龙。”我立即回答道:“是,局长。我必须圆满完成任务。”说完,我便坐上“时光穿梭机”回到了恐龙时代。

我拿上事先准备好的“光子”,走过一片森林,又跨过一座高山,最终找到三只剑龙。可是,正当我感叹这次任务简单时,发现那三只剑龙正处在变异的中期阶段。为了不留下后患,我用“光子”把它们射死了。之后,又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剑龙的旅程。突然,我发现好几只已经变异的剑龙正在围攻三只没有变异的剑龙。变异的剑龙要比没有变异的剑龙强好几十倍。在这紧要关头,我当机立断,决定用秘密武器——“能量药丸”来帮忙那些没有变异的剑龙。我吃下这粒药丸,力量瞬间增强了好几百倍。我一下子冲到被围困的没有变异的剑龙身边,把所有变异的剑龙打败了。

最终,我用“缩小手电筒”把没有变异的剑龙缩小,装在“特殊任务盒”里,乘着“时光穿梭机”回到地球,向局长复命。

关于科幻作文700字8

欢乐市的几个欢乐“小博士”研究了一种时光电话,这时光电话的特点如下:

第一,和普通电话一样,奇异的是这种电话不仅仅能够打给这个时代的人,并且还能够打给过去的人和将来的人。

第二,连接的速度极快,如果对方在的话,不到一秒钟,就会连接上。还有它的通话质量异常好,比普通电话效果好十倍。

第三,话费很便宜,每分钟不到一角钱。

时光电话刚一上市,就很受欢迎。许多市民都排队来买时光电话。住在那里的陈沐文禁不住_,也买了一个。电话刚一安上,陈沐文就好奇的想试试。“给谁打呢?”陈沐文自言自语的说》“好吧!就给三十年后的我打个电话,陈沐文拿起电话,对着电话说:”三十年后的陈沐文!”哦!对了我忘告诉读者了,这个电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想给谁打电话,只要叫他名字,电话就会自动连接。不到一秒钟电话就通了。我先问好说:“你好,我是三十年前的”“你好,很高兴认识三十年前的我”三十年后的陈沐文说。陈沐文说:“我想你应当已经40岁了,我应当叫你叔叔了可是我不能叫,因为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嘛。”从电话里传出一阵笑声,三十年后的陈沐文问:“有什么事吗?”陈沐文说:“我想问你一件事,我们那里经常乌烟瘴气,噪声四起,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你们那里情景怎样样?你在哪?”三十年后的潇潇回答到:“你提的问题,我能够回答你。我们这儿的天空是黑的,如果不是人造太阳发光,根本见不到光明。此刻我们都住在地下公寓,我们这栋公寓向下有二十层。唉,地球都快要被掏空了。地面上早就不能长庄稼了,我们此刻吃的食物全是化学合成物,水都是经过十分复杂的'工序净化的海洋水。我们多想回到你那个时代,起码还有许多补救的机会。还有事吗?”三十年后的陈沐文问。“哦,没事了,多谢!欢迎常联系!”“多谢!再见!”

陈沐文听了着番话,有些半信半疑,再看看外面的天空,又觉的很有道理。她忽然想起这番话应当讲给所有人听听,让大家来评判20年以后会不会这样呢。

关于科幻作文700字9

我是来自宇宙的生物,绿皮肤,大眼睛,小身子,地球人都叫我们——外星人。

我们不愿意去地球,我们厌恶那里,也厌恶那里的人。

地球人太虚伪了,他们总是在说:我有多少多少的票子,有几幢房子,有几辆车子……他们太自私了,经常为了自我而不去理会其他人。

他们不讲理,不讲卫生。地球人经常会随便的向地上人垃圾,吐痰,还经常“出口成脏”。也就仅有小学一二年纪天真的小朋友们在教师的带领下收拾街上的垃圾,然而他们却都没有看见教师看着肮脏的街道摇头叹息。

地球人吧地球毁的不成样貌,地球的身上有着一道又一道的污水河,还有工厂冒出的黑烟,使地球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地球再也不想三十亿年前没有人类的时候那样干净美丽,那时的地球像是一个漂亮的干净的水球,蓝色的,饱满圆润,可如今却是臭气连天。

当我们把飞碟很快的开过地球,那些愚蠢的人类会用电视到处传播,那时我们就会大声的讥笑他们,我们不在地球降落是因为此刻的地球实在是太糟糕了。

我们住在离地球很远很远的外太空,地球人到此刻还没有能找到我们的本事。

我们有一个天大的计划,我们要让地球重生,这样地球就会和原先一样漂亮了。我们聚集了很多很多的小行星,等未来的哪一天,我们会将这些小行星推向地球,地球遭到小星星的攻击,不出半天,地球就会再次毁灭。

尽管地球人造出什么能够改变小行星轨道或者销毁小行星的武器也没有用,因为我们给地球下了场“行星雨”,那就如同那就如同一个人没有拿防雨工具站在下雨天里一样,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躲避 雨水 的攻击的。

这样,地球就会再重生一次,再一次会有了像三十亿年前那样美妙的环境。

关于科幻作文700字10

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鞋子……

我在中国国际超能制鞋公司工作,我与我的朋友微软公司老总比尔·盖茨一齐合作,共同研制了风靡世界的风速鞋、微型电脑型、调温鞋等各种各样的高科技超能鞋。

此刻我们正在努力研究的是新生代产品光速鞋。我与我的助手把一种叫光速器的仪器加装在风速鞋上,这双鞋经过光速器与风速器的共同合作,产生了强大的功能,只要你穿上它,跑起来的速度就比光速还快了,听说吗?只要你能比光速还快,就能长生不老。我还给这双鞋装上了大脑思维仪,这样,你想到哪里,鞋子自动就会把你带到哪里了。

在研制过程中,比尔·盖茨提议我再在鞋子里安装他发明的电脑ABC程序,因为这个程序能够控制物体在运动时不发出任何响声与动静。我觉得这个提议很好,于是,便赶紧把程序又添加到光速鞋里。我迫不及待地穿上光速鞋试走了一下,又发现一个不足处:这双光速鞋只能走直线,很容易装上东西。

这该怎样办?我绞尽脑汁左思右想,最终有办法了。我带领助手们又研制了一种变向器,只要感应到前面有物体,就会转变方向。哈哈!我十分高兴,又穿了一次,真是太完美了!光速鞋给人们节省了很多的时间,还减少了车祸的发生,没多久,光速鞋的销售成了世界第一……

“叮铃铃。”我的闹钟响了,唉呀,要是是真的那该多好啊!

关于科幻作文700字汇总10篇相关 文章 :

★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科幻作文精选20篇

★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主题科幻作文大全15篇

★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科幻作文600字最新10篇

★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科幻主题作文12篇

★ 科幻小说作文5篇

★ 初中800字科幻作文3篇

★ 科幻作文初一范文

★ 初中1000字科幻作文4篇

★ 科幻故事作文精选5篇

★ 科幻作文1000字4篇

中外科幻电影的差异论文

型别电影是商业化的结果,在追求商业利润的推动下,型别电影不断满足人们对某类经典作品形式的审美需求。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谈科幻电影亚型别现状 【摘 要】科幻电影是当前电影艺术百花园中最有票房吸引力,也最具风险性的门类,如今,在科幻黄金时代的促使下,科幻电影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渐从低阶流行转向明显具有高大上气质的影片。无论从票房还是从获奖情况上看,科幻片已经在整个电影行业都已经具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科幻电影;型片;课题 科幻型别片与其他型别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科幻片这个型别下,又分为很多的亚型别,每一个亚型别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美学形态,并且每一个亚型别都拥有为数众多的粉丝和拥护者,他们对于这些亚型别影片的热爱,已经逐渐形成了一股科幻片潮流。在科幻电影成为流行文化的典型符号的同时,这类亚型别影片也登堂入室,在西方各个高校的讲坛、教材,甚至科研体系中占据了地位,人们对于科幻的兴趣,不单单因为它在当代商业方面的强大吸引力,更因为它提供给整个社会的冲击性和变革动力,在冷战时期,科幻电影着力展现太空竞赛的荒谬,在后冷战时代,科幻电影用反乌托邦促发人们对于当前的思考。 科幻电影不仅被描述为时代的指示剂,更被当成引领文化发展的先锋。而在中国,还没有创作出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成功的科幻电影,国内科幻界、影视界对科幻电影的工业体系在中国能否顺利产生进行过大量的讨论,虽然在很多年前,中国电影人就尝试着进行过科幻创作,如《珊瑚岛上的死光》、《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等影片,但作为电影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幻电影在中国还远远没有真正成长起来。 在已知的对于科幻的定义中,H・G威尔斯用“对可能性的幻想”一句概括,因为它能“观照人类事物正在发展的某种可能性,并按照可能性推汇出各种广泛的后果”。约翰・温德姆认为这个概念预设的是“直到作者写作之时尚未实际发生的某种技术,或某种技术带来的结果,或自然秩序比如人性的某种扰乱”。西奥多・斯特金认为科幻是关于“人类面临的某种困境,以及人类的解决之道,如果离开了其特定的科学背景,这些都不可能发生”。金斯利・艾米斯曾提出一种假定:“它是基于某些科学和技术的创新……无论其源于人类或外星物种”。而科幻编辑小约翰・坎贝尔则说,它是“一种按照已知的事实对未来做出预测的努力”。在以上五种关于科幻的不同定义中有一些反复出现的概念是大家共有的,无论承载科幻故事的是哪种媒介,即:在科学的世界或自然的世界里,未来可能出现某种发展结果,它是由人类或者某种未知力量引起的,需要被理解、驯服或摧毁。在各种各样的定义中,技术都是一个关键因素,它表明“科幻”既离不开科学,也离不开虚构。 目前国内研究科幻电影的文献和论文数量较多,然而大部分都立足于研究某一部科幻电影作品,或者研究从科幻电影里投射出的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艾伦・威廉姆斯说道:“凡是以新方法来做型别片的研究,都必将回到电影史,要研究所有的电影,无论我们认为其质量如何,并要越过电影内容之外,去研究其他东西等等”。于是在《科幻电影导论》一书中介绍了科幻电影的历史发展,指明了该型别的本源及其前史,检视了出产影片的范围广度,并挑战既定的时期划分概念,跨越国界将所考察的电影扩充套件到国际层面。除了给科幻电影创造出一个主导叙事,更是尝试思考这些电影制作、发行和观赏者所置身的更加广泛的历史和工业语境,对分析科幻电影的亚型别有很高的指导作用。 而研究科幻电影型别的起源和发展离不开西方科幻小说的发展,吴巖在《西方科幻小说发展的四个阶段》一文中提到,西方科幻小说有一百多年历史,大致可以分为萌发初创时期、黄金时期、新浪潮以及新浪潮以后。小说家丰富的想象力和西方工业革命都促使了科幻小说的形成,萌芽初创时期确定了后世科幻小说的主要题材:太空探险、奇异生物、战争、时间旅行、未来文明等,也为科幻电影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而科幻电影的亚型别在上世纪已经初具雏形,人们对于这些科幻片主题也慢慢进行了一系列的划分。江晓原在《好莱坞科幻电影主题分析》中将科幻片根据表达主题的异同分成了七种主题,并论述了七大主题的表现方法和背后的科学思想资源。虽然这篇论文少有地将科幻电影根据不同主题划分为七种型别,但是并未仔细探讨科幻电影的亚型别,只是巨集观地将同种类的科幻电影列举出来分析异同,缺乏对型别的细致研究。 与其相似的还有王艳在《解读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文化内涵》一文中,通过对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三个主要类别――“外星人入侵”、“灾难和后灾难”以及“太空旅行”科幻电影的分析,揭示了影像背后所蕴含的反苏 *** 、美国至上的意识形态和对自由、平等、个人英雄主义等美国价值观的宣扬。这篇文章也涉及科幻电影亚型别的分析,但是对于每个型别的分析仅停留在意识形态的研究上,对科幻电影的亚型别没有准确的划分,但其中对于美国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的探讨对分析科幻电影亚型别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对于科幻电影的亚型别划分,大致分为赛博朋克、太空歌剧、蒸汽朋克、超人类、时间旅行、平行时空、启示录与后启示录等。在《穿越星际――太空电影的五大主题》一文中,谈到了科幻电影的亚型别之一――太空歌剧类电影中所包含的五个主题,并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星球大战》、《星际迷航》、《超时空接触》等电影,并对这些电影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解读,对于这些电影为何流行以及创作背景也有一定的解释,其归纳的五个主题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而在《浩瀚太空的瑰丽旅程――太空科幻电影的发展轨迹》中,路春燕将太空科幻片界定为科幻型别中的亚型别进行分析,梳理描述了该亚型别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根据该亚型别的历史轨迹来分析其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路春燕将其分为六个发展阶段,将该亚型别与电影史和世界史联络起来进行分析,对每一个发展时期都做了细致的划分和比较,并举例阐述了该亚型别的特点和其美学价值,为之后的科幻电影亚型别分析打下了基础,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好莱坞的科幻片特效做的特别好,显得很真实很有大片的感觉,而国产的科幻片在制作上面来说比一些好莱坞的略微要差一些

当然是特效了,国产大部分资金都给在片酬上,而没有运用到电影特效上。

中国科幻电影与世界科幻电影在某些方面确实是并行且相交融汇的,但在另一些方面,两者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首先,在科幻电影的发展历史上,中国科幻电影与世界科幻电影的发展轨迹并不完全一致。虽然中国也有一些早期的科幻电影,如1960年代的《银河系漫游指南》等,但在国内,科幻电影的发展并不如西方国家那样持续和广泛,导致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相对较晚。而在世界范围内,科幻电影早在1902年的《月球之旅》就已经问世,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和演进。其次,从题材和风格上来看,中国科幻电影和世界科幻电影也有不同。中国科幻电影在一些作品中强调了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如电影《流浪地球》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而世界科幻电影则更多地探索了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和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如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对未来智能机器的设想。最后,在技术水平和制作水平上,中国科幻电影也正在与世界科幻电影接轨。近年来,中国科幻电影在视觉效果和制作水平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如电影《流浪地球》和《三体》的视觉效果都达到了国际水平。综上所述,虽然中国科幻电影与世界科幻电影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不同,但两者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已经逐渐加深,中国科幻电影也在逐渐融入到世界科幻电影的大家庭中。

电影中精神病的分析论文

周末闲来无事,重温了一遍杜琪峰的《神探》,这部电影里多重人格的设定非常有意思,确实是一部好片。电影里说:“每个人心里都有鬼”,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也多多少少说明精神障碍在现代人中是普遍存在的。据统计,地球上的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下面就聊聊电影里的那些奇怪的“精神病”。 多重人格分裂症 (Dissociativeidentity disorder,DID),近年来犯罪电影的热点。患者将自己的人格分割开来,在一个身体里“居住”着多个不同的人格。这些人格可能有不同的外表、性别、年龄、国籍、性情、智商、世界观甚至是疾病等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数是因为外界情绪和心理创伤的影响。美国著名的罪犯比利.米利根(Billy Milligan)就是一个典型的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医生甚至发现他有24种人格。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神探》,较早的《致命ID》(Identity)和近期的《分裂》(Split)都有所描述。 卡普格拉斯妄想 (Capgrasdelusion)或者替身综合症。患者认为自己的朋友、配偶、亲人甚至是宠物已被替换,严重者甚至觉得有一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这种疾病常伴有偏执性精神分裂的症状。电影《双重人格》(The Double)就揭示了这种扭曲的思想。 弗雷格利妄想 (Fregolidelusion),与上述的 卡普格拉斯妄想 相反,感觉上就像看电影《肥佬教授》(The Nutty Professor)一样,电影里角色都是艾迪.墨菲一个人饰演的。患者认为周围的人,不管是认识的还是陌生的,实际上都是同一个人伪装的,为的是要监视迫害自己。这个种症状在动画电影《失常》(Anomalisa)中也有部分描述。 情爱妄想症 (Erotomania),患者会陷入与另一个人的恋爱妄想中。妄想的对象一般会是偶像歌手、演员和社会名人等通常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甚至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有研究表明情爱妄想症是变态跟踪狂或疯狂粉丝的重要诱因之一。《天使爱过界》(À la folie... pas du tout)中女主角安琪就因为这个病被关进精神病院。 爱丽丝梦游仙境症 (Alice in Wonderland Syndrome,简称AIWS),又称“视微症”。这种病改变了病人对周围物体和空间的感知,使物体感觉上更大或者更小,不能正常理解物体的形状、尺寸和距离维度。就像《爱丽丝漫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电影里一样,周遭的事物忽然变大或缩小,产生时空扭曲感。 阿黛尔综合症 (AdeleSyndrome),源自电影《阿黛尔.雨果的故事》(L'histoire d'Adèle H)。症状类似于深度抑郁症患者以一种自欺欺人的妄想和不顾一切自我牺牲的冲动,不断追求自己所喜爱的人或者物,完全忽视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最终发展为病态的痴迷或依赖,详细的情况可以参看电影。 强迫症 (Obsessive compulsivedisorder,OCD),大家都众所周知的一种精神障碍。患者会反复检查、反复执行某些程序(或者称“仪式”)或者反复思考某些想法。通常伴随着无法控制和摆脱的强迫性焦虑,被迫反复执行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行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飞行家》(The Aviator)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典型的强迫症患者。 身体畸形障碍 (bodydysmorphic disorder,BDD)或者叫卡西莫多综合症。患有这种精神障碍的病人觉得自己的外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哪怕一点小小的问题也会被过分夸大,并且时常寻找方式来隐藏或修复缺陷。例如:不断地照镜子,反复检查自己的外观,试图用化妆品或服装遮掩,甚至过度的修饰、节食或者整容。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时常怀疑别人在注意自己的“缺陷”,并嘲笑自己。有研究指出,BDD存在于普通人群的比例约2%,但在寻求整形手术的人群中高达10%。关于整容的电影就很多了比如:《整容日记》、《狼狈》和《吾栖之肤》(La piel que habito)等。隐性遗忘症 (Cryptomnesia)是一种记忆障碍。表现是无法记住某些特定事件或时间,无法区分梦境和现实。当部分记忆没有被主体认可时,会选择性的遗忘。类似于突然间有一种似曾相识感觉,或者突然对周围人们都熟知的事物产生新鲜感。关于记忆障碍的电影非常多,像讲潜意识的《科学睡眠》(La science des rêves),以及比较著名的:《全面回忆》(Total Recall)、《记忆裂痕》(Paycheck)和《记忆碎片》(Memento)等。 我的世界你们不懂!

一、苏珊娜

根据电影剧情的介绍,片中女主角苏珊娜的心理障碍类型为“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BPD)

此类人格障碍患者在自我形象,心境,行为和人际交往中表现不稳定。病症在成年早期即已显露,但随年龄增长趋于缓和或稳定。

患者相信自己由于在童年被剥夺了充分的关爱而感到空虚,愤怒,有权要求抚爱。因此他们无休止地寻求关爱。在精神科和其他各类卫生保健机构中,此类人格障碍最为多见。

当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感到他人的关心时,他们表现得犹如孤独的弃儿,为抑郁,物质滥用,饮食障碍和过去遭受的虐待寻求帮助。但当他们害怕失去别人的关心时,其心境会发生戏剧性改变,往往表现出不适当的,强烈的愤怒。

与此同时还伴有对世界,对自身以及对他人看法的彻底转变——从黑到白,从恨到爱。反之亦然。他们的观念永无折中之时。当他们感觉被抛弃时(亦即彻底孤独),他们会自我隔离或极度冲动。有时因为对现实观念的贫乏,他们会表现出精神病样思维的短暂片段,例如偏执性想法和幻觉。

二、莉莎

苏珊娜在Claymoore精神病院结识的新朋友,具有反社会人格的叛逆少女,带领乔治娜、波莉、戴西等女孩,做出了很多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令医院管理人员头痛不已,对这些女孩影响甚大。

三、戴西

苏珊娜在Claymoore精神病院结识的新朋友,精神分裂病患者,不能当着他人面进食。在莉莎的带领下,做出了很多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令医院管理人员头痛不已。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1967年,19岁的苏珊娜(薇诺娜·瑞德饰)由于近日产生幻觉向医生求助,更严重的是她还和父母一位好朋友的丈夫有染。最后苏珊娜被诊断为患有“边缘人格错乱”,建议其住院修养一段时间。在Claymoore精神病院,苏珊娜结识了一群新朋友:患有说谎癖的乔治娜,对火深怀恐惧的波莉,不能当着他人面进食的戴西,最特别的是反社会人格的莉莎,她令医院管理人员头痛不已,对这群女孩影响甚大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移魂女郎

欣赏影片《爱德华大夫》,了解经典精神分析疗法,并思考:你如何理解主人公的如下:

影片讲述了在一个精神病疗养院,新院长爱德华上任,与年轻漂亮的女大夫康斯坦丁一见钟情。但是不久康斯坦丁就发现爱德华是一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原来是他杀害了爱德华大夫。

假爱德华大夫逃离了疗养院,化名为约翰·布朗,康斯坦丁找到布朗,帮助他通过梦境分析,找到他的病因,最后,康斯坦丁把布朗接回疗养院,有情人终成眷属。

影片开始是寒风中凋零的树枝,一句莎士比亚和一段关于心理分析的语句似乎表明了这将是一个贯彻费罗伊德理论的戏剧故事。

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弗洛伊德病例引出了影片的女主人公,精神病院的心理大夫彼特森,这是个专心学术的美女。

这所医院原来由莫奇森医生主管,将要由医学界著名的爱德华大夫接手,彼特森就是爱德华的崇拜者之一。

新来的爱德华大夫虽然英俊不凡,但似乎太年轻了点,他和彼特森很快产生了彼此爱慕之情。

但彼特森很快发现,他其实并不是爱德华大夫,而是一个被某些可怕的事困扰的失忆症病人约翰·布朗,而第二天赶来的爱德华的秘书更使他背上了谋杀爱德华的罪名。

中外科幻电影的对比论文

西方至少在一百年前,就已经把科幻作品变成了反思科学。在近几十年大量幻想未来世界的西方电影里,未来世界几乎没有光明,总是蛮荒、黑暗、荒诞、虚幻、核灾难、大瘟疫之类的世界。这种思想在中国是没有的,中国的科幻风格都是幻想一些古代有的东西。

我一直认为,西方的电影,较中国电影有创意,这种创意,除了在故事结构上的创新外,更多的是体现在了故事的内容上。西方的电影在很大程度上,侧重于崇前,而中国电影,则偏爱于怀古。只要对西方电影稍有关注的人,就会发现西方电影更多的是执著于对未来的想象,诸如《火星计划》、《机械公敌》等影片就是明证。而中国的电影,则是与之相背的。近来,国内的一些历史剧、宫廷戏甚嚣尘上,大概就是这种怀古情结的突显。因此,但西方儿童正沉醉于星球大战的无尽遐想时,我们的下一代仍痴迷于降龙十八掌的无坚不摧;当西方人正在为宇宙飞船的设计图纸一筹莫展时,我们仍在为哪段历史是否尊重史实而吵得鸡飞狗跳。无可否认,这样的思维模式,已严重影响了我们对未来的认知。我们常说,咱们的下一代普遍缺乏创新能力,但谁又想过,我们周边的文化,又为他们提供了多少创新的氛围呢?我们的电影,与西方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尝试着去从西方的电影中吸取有益的思维方式,我想,无论是对我们的电影事业,还是下一代,想必都会大有裨益。

好莱坞的科幻片特效做的特别好,显得很真实很有大片的感觉,而国产的科幻片在制作上面来说比一些好莱坞的略微要差一些

以前中国的本土科幻片可能更在别人眼里可能看起来更差一点。有可能很多都是三毛钱特效。而外国科幻片他们最注重的就是那种特效给人的真实感。而且外国可能他的思想也相对于中国比较开放,所以创作风格上有不太一样的地方。

  • 索引序列
  • 电影中的医学论文
  • 关于中外科幻电影的论文
  • 中外科幻电影的差异论文
  • 电影中精神病的分析论文
  • 中外科幻电影的对比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