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林黛玉病的论文

林黛玉病的论文

发布时间:

林黛玉的病论文

原著是遗传性心脏病(可能是进行性的心衰),程高的后40回是具体的肺动脉高压,或者二尖瓣狭窄。

后一个问题在2019年第十三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是做过会诊辩论的。其中第82回潇湘惊梦一节描写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悸等特征是肺动脉高压。而第83回诊脉,左心无力,很符合二尖瓣狭窄,同时合并肺部淤血感染(但不是肺结核,红楼梦全书没写她疾病有传染性)

原著前80回则应首先注意到家族病史,林如海40岁壮年而亡,母亲贾敏亦于30岁之前早亡,贾敏有3个姐姐亦亡故(兄长贾政等正常)。林如海另有一子,3岁亡故。

所以,要么是贾家母系这边,要么林家,有遗传性疾病。

同时在原著前80回,直接写了“不足之症”,葬花等轻微运动就气喘,与季节相关咳嗽(合并肺部感染),均点明是先天心脏病。

当然,红楼梦原著前80回,没有对林黛玉的疾病做更为细致的描述,或者原本黛玉之死根本就没准备设计成程高后40回的病死模样,所以答案就到此为止。

1、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2、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800字。 3、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结合事例。 4、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500字。1.容颜娇美,如捧心西子般的病态美,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曹雪芹对林黛玉的描写,从侧面可以看出她天仙似的美貌。 2.才华出众,她触景生情所作的《葬花吟》、《桃花行》、《秋窗风雨夕》等佳作,都体现出她高超的诗词才华。 3.清高孤傲,在元妃省亲时,她奉旨作一首五言律诗应景,不仅显示了她的洁身自好,不和世俗同流合污,更反映了她对地主阶级的大胆叛逆思想。 4.多愁善感,初入贾府,林黛玉就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寄人篱下的生活,林黛玉能够用敏感的心去洞察人情世故,但面对各种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也只能自哀自叹。 5.自尊却自卑,拥有非凡的才华,却寄人篱下生活,使她自尊又自卑。

应该属于“抑郁症”

林黛玉病的论文

红楼梦里的黛玉让人由衷地心疼与爱怜。“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魇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画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首诗词中尽显了黛玉的迷离,病状,梦幻,柔弱交融的美丽与气质。似乎悲惨的命运总是在美丽女子的身上。林黛玉出生时就有不治之症,幼年丧母,后又丧父,因而从小就会哭,哭是黛玉的家常便饭。“不是闷坐,就是长叹,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是自泪不干的。”哭,是她的诗人气质的种种感受的抒发,质言之,她就是为自己的爱情而哭。她“焚稿”、“绝粒”以生命相殉。这情是怎样的至纯至圣,至诚至坚,感天地,泣鬼神,憾人心灵。多少认人为她洒下同情、痛苦‘悲愤之泪!一生以泪洗面的黛玉,临死前反而现出微笑:“宝玉,宝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年纪轻轻的黛玉走了,和宝钗一样,是含恨而去了。

我是这么看的:她是用自己的一种偏执的情感,让自己在无尽的悲观遐想中最后无奈的病死的!本身就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所以看待问题总是悲观的消极的。骨子里藏着一种反抗精神,却也只是笔墨上下下功夫。本来得到宝玉痴迷的爱,却一再的不肯定,一再的试探,一再的在两人的赌气中暗自神伤,最后终于淤积成疾!她为自己导演了一场注定是悲剧的戏!我还记得在《红楼梦》的第九十八回里,有一段这样的话:岂知连日饮食不进,身子那能动转,便哭道:"我要死了!我有一句心里的话,只求你回明老太太:横竖林妹妹也是要死的,我如今也不能保.两处两个病人都要死的,死了越发难张罗.不如腾一处空房子,趁早将我同林妹妹两个抬在那里,活着也好一处医治伏侍,死了也好一处停放.你依我这话,不枉了几年的情分."这是宝玉在病中说的话,无论是哪个一个女生,如果有一个男人也为了你说出这样一番话,谁会不感动呢?这样痴狂的爱情,谁又会不想拥有呢?但是黛玉心里想的,只是宝玉他娶的不是我,这个大观园里的宝二奶奶,也始终不是我!她有恨,有怒,更多的还是只有泪!当她把诗集,手帕投入火中的时候,她就已经死了,心死了!而且干干净净的。故事是这样发展的。其实我总是在想当年曹雪芹的心中可能不是这么想的,从前面第五章的分析,黛玉最后却是还是死掉了,但是,我总是在想,她在在感受到幸福以后死掉的。如果这世上真有一个宝玉一样的男子也痴哎着我,这就够了,有爱就够了,管我们要不要一生一世相守相依!黛玉是自己折磨死自己的!让后人为她遗憾叹息,但是,她就是这样,依旧带着她的悲观,她的难过,离去了!我是90年的!

青黛治癌论文

目前一般是用以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性治疗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手术,主要用于早期的患者,属于特别早期的,可用宫颈锥形切除术,或者根治性的宫颈切除术。二是放射性治疗,一般是针对中晚期的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宜手术的早期患者等。三是进行化疗。

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宫颈癌的转移,可向邻近组织和器官直接蔓延,向下至阴道穹窿及阴道壁,向上可侵犯子宫体,向两侧可侵犯盆腔组织,向前可侵犯膀胱,向后可侵犯直肠。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半数以上,其死亡率为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常无任何症状,多在普查中发现。子宫颈癌的主要症状是阴道流血、阴道分泌物增多和疼痛等。其表现的形式和程度与子宫颈癌病变的早晚及病理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宫颈癌是来自宫颈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以阴道流血、白带增多、稀薄如水样或米汤样,混有血液、有腥臭味等为特征。晚期病灶波及盆腔结缔组织、骨盆壁、压迫输尿管或直肠、坐骨神经时,常有尿频、尿急、肛门坠胀、大便秘结、里急后重、下肢肿痛等症状。

该病属中医学“五色带下”、“崩漏”等病范畴。局部临床表现如出血、带下等为标,肝肾亏虚,冲任失调为本。

【方一】

【组成】白英30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宫颈癌。

【方解】白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药理】白英含β-羟基甾体生物碱,蛇果草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细胞集落形成有抑制作用,对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

【用法】水煎服。

【方二】

【组成】花椒30克,大枣30克。

【功用】解毒散寒。

【主治】宫颈癌。

【方解】花椒功能温中散寒,杀虫解毒。

【药理】花椒有明显的抗菌、杀虫、燥湿止痒作用,可抑制和杀灭多种致病菌,通过毛细血管降低组织通透性间液,减低炎症反应以及显著提高动物的致痒阈,还有镇痛抗炎和局部麻醉作用。

【用法】水煎常服。

【方三】

【组成】猫眼草100克,煮鸡蛋3个。

【主治】宫颈癌。

【方解】猫眼草性微寒,味苦,有毒,祛痰,拔毒止痒之功。

【药理】猫眼草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抗菌作用。

【用法】煮熟后吃蛋喝汤。

【方四】

【组成】皂角树菌120克,猪油250克。

【主治】宫颈癌。

【用法】共炖7小时。只吃猪油汤,分5次服完,每5日饨服1次,共服20天。

【方五】

【出处】《抗癌本草》,

【组成】人参、生鳖甲各18克,花椒9克。

【功用】滋阴益气,散结消肿。

【主治】子宫颈癌。

【方解】人参性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功效,适用于癌症后期元气虚者。历代本草无不充分肯定,人参有补虚、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的作用。配伍生鳖甲养阴清热,软坚散结可以起到对肿瘤的消和散的作用,使肿瘤缩小。且人参得生鳖甲,补气而不滞气,生鳖甲得人参破结消肿之力更强。花椒具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作用。三者合奏滋阴益气,散结消肿作用。

【药理】人参包含有人参皂苷、糖类、蛋白质、低分子肽、多胺、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脂肪酸、果胶、β-谷甾醇等。人参蛋白合成促进因子能促进机体各器官组织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提高RNA多聚酶活性,提高血清蛋白合成率,增高白蛋白芨γ-球蛋白含量,刺激了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也促进DNA的合成。RNA、D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机体和生命活动的重要生化过程,人参对其合成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人参皂苷能促进动物生长、体重增加,可能与促进蛋白质和RNA合成作用有关。人参还能刺激胆固醇和脂质的合成,同时又能加速胆固醇随胆汁经肠道排出体外,组织学发现能减轻肝脏脂肪浸润程度。花椒的药理作用有止痛抗炎,局部麻醉、降血压、助消化;可内服,可外用;花椒中提取的芳油,可分离出20种化合物:菌芋碱、青椒碱、香柑内脂等成分有散瘀活络、祛风解毒之功效。芳香精油中主要含有烯类,如柠檬烯、蒎烯、松油烯、月桂烯、桧烯、罗勒烯、侧柏烯等;醇类,如芳樟醇、松油醇和沉香醇等;酮类,如胡椒酮和薄荷酮等;另外还有醛类、环氧化合物(如1,8-桉树脑)、酯类和芳烃等。药理研究证实,生鳖甲具有抗癌活性,能抑制人体肝癌、胃癌细胞呼吸。

【用法】共为细粉,分为6包,每服1包,开水送下,每晚1次。

【方六】

【出处】《肿瘤的防治》

【组成】斑蝥、车前子、滑石、木通各30克。

【功用】活血行瘀,清热除湿。

【主治】子宫颈癌。

【方解】斑蝥:辛,寒,有毒,入大肠、小肠、肝、肾经,有攻毒,逐瘀的功效,外用治恶疮,顽癣,口眼歪斜,喉蛾;内服治瘰疬,狂犬咬伤。配伍车前子、滑石、木通三者清热利湿。因为癌肿多是湿热瘀毒互结,故三者配伍可以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药理】斑蝥虽非临床常用内服药物,但因误服或制药时防护不慎从皮肤及口、鼻黏膜吸收而引起中毒者并不罕见。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在消化系主要有口、咽部烧灼感,恶心、呕吐或呕出血水样物、血丝、血块,腹部绞痛等剧烈反应,在泌尿系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和毒性肾炎症状。皮肤、黏膜吸收中毒者,局部常发生水泡或充血、灼痛等。车前子含有多量黏液质,车前子酸、琥珀酸、腺嘌呤、胆碱。并含有少量维生素A类物质及维生素B等。车前子能抑制痢疾杆菌及皮肤真菌的生长,且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其不但能增加水分的排泄,而且使尿素、氯化物及尿素的排泄量也同时增加。关木通中含有马兜铃酸(Aristo10chicacids,AA)为一类含硝基的菲类有机酸,主要存在于马兜铃科(Aristo10chiaceae)马兜铃属(Aristo10chial)植物中,是该属植物的重要特征性成分。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如木通(Aristo10chiamanshuriensis)、广防己、青木香等曾广泛用于临床,引起肾脏损害。

【用法】共研细末,水研为丸,每服1克,每天1~2次。

【方七】

【组成】龙葵30~60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宫颈癌。

【方解】龙葵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药理】龙葵所含脂肪酸主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并含少量甾醇和多种生物碱,对宫颈癌及肉S瘤180,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龙葵醇提取物可抑制肿瘤活性。

【用法】水煎服,日3次。

【方八】

【组成】蜀羊泉30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宫颈癌。

【方解】蜀羊泉具有清热、解毒。

【药理】蜀羊泉醇提取物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有抑制其生长的作用;并有增强机体防御机能的作用;对动物有抗炎作用;澳洲茄胺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有考的松样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九】

【组成】新鲜脐带。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宫颈癌。

【方解】新鲜脐带补益气血。

【药理】药理:脐带激素有促进发情期作用,使子宫、卵巢肥大,子宫黏膜肥大增殖。有麻痹作用,能迅速降低血压,产生痉挛。扩张耳血管,对离体心及骨骼肌有麻痹作用,对肠管及子宫有兴奋作用。

【用法】新鲜脐带两端结扎,勿使流血,焙干研末,每服0.5克,日3次。

【方十】

【组成】白英30克,红枣10枚。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宫颈癌。

【方解】白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红枣味甘、性温、入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药理】白英含β-羟基甾体生物碱,蛇果草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细胞集落形成有抑制作用,对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红枣有增强体能、加强肌力的功效,还能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红枣的含糖量高可以产生热量大,另外亦含优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他命。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

【方十一】

【组成】枇杷叶。

【功用】解毒化痰。

【主治】宫颈癌。

【方解】枇杷叶清肺和胃,降气化痰。

【药理】枇杷叶有抗肿瘤,抗炎抑菌,镇咳、平喘、祛痰作用。

【用法】枇杷叶切细,以湿粗纸包裹,于灰中煨热,装入布袋,趁热温熨患部,冷则换,1日2~3次。

【方十二】

【出处】北京肿瘤专家段风午方

【组成】黄柏、紫草各15克,硼砂、枯矾、冰片、青黛各30克。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燥湿。

【方解】黄柏味苦性寒,可泻火清热、凉血止血,配紫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硼砂、枯矾、可以解毒燥湿。冰片味凉辛散,芳香辟秽、青黛可以加强清热解毒作用。

【药理】据临床观察和药理研究,黄柏含有黄柏酮、小檗碱、柠檬苦素对肠管张力及振幅均增强,松弛、收缩增强。黄柏的水浸出液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黄柏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黄柏煎剂、水浸出液或乙醇浸出液对化脓性细菌抑菌作用强,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阳性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对绿脓杆菌也有抑制作用,但较弱。作用原理与其对细菌呼吸及RNA合成的强烈抑制有关。黄柏在发挥抗菌解毒作用的同时尚可促进血管新生,迅速消除炎症水肿,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肉芽生长和加速伤口愈合。紫草含乙酰紫草素、紫草醌等有退热、抗炎和抗菌之作用。青黛中含有靛玉红,对肺癌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能提高正常和带瘤动物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功能,提示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抗癌的作用。对机体免疫功能没有抑制作用。靛玉红对大鼠瓦克瘤256、实体癌和小鼠L7212白血病等移植性肿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毒性小,并能提高动物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功能。合成靛玉红对小鼠Lewis肺癌及大鼠瓦克瘤256,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青黛能缩短粒细胞成熟时间从而使骨髓缓解,因而青黛的治疗原理与马利兰不同。用靛玉红与青黛治疗的病人均无明显骨髓抑制现象,见效前多数病人有短暂的白细胞数升高,这表明青黛和靛玉红与一般化疗药物的作用不同,不是杀细胞药物。靛玉红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人,当外周血白细胞数骤然下降时骨髓中幼稚细胞出现\“核溶\”(karyolysis)现象。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人的基础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从而抑制恶性细胞的增殖,慢粒白血病人治疗过程中机体免疫反应性不受抑制的现象,也是通常杀细胞药物所不常有的。靛玉红对大鼠瓦克瘤256肿瘤组织的DNA生物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不影响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这表明靛玉红抑制DNA合成的作用是与它抗肿瘤作用一致的。

【用法】将药共研细末,撒患处,或用凡士林配膏,搽患处,每日1~2次。

宫颈癌的治疗是要根据它的分期,这是非常有严格的界定的宫颈癌目前的临床分期,是由专科大夫来判定,判定以后根据这个分期做治疗方案,我们现在国内国际上统一的标准是2b期,含2b以上的宫颈癌就是说大于等于2b期以上的宫颈癌是以放射治疗为主,小于2b不包括2b以下的宫颈癌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根据病理的报告根据它的病理类型和它的期别来进行放疗,或者是化疗方案的设计,对于晚期的宫颈癌就是2b及2b以上的宫颈癌,目前是以同步放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莪术,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可行气破血,消瘤止痛。莪术是治疗肝癌常用的一味中药,北京四惠西区医院中医肝病专家钟伟主任说但并不是每一类病人都适宜服用,因其能破血逐瘀,又能行气止痛,对“气滞血瘀证”肝癌作用明显。那么气滞血瘀型肝癌患者有什么症状?常常能在肚子上摸到肿块,肿块十分坚硬,摸起来一个个的小凸起,还会伴有固定疼痛,按压肿块疼痛会加重,夜里疼痛更加明显,还有一些患者则是可以发现手掌、大拇指、小拇指根部发红,肚子上青筋暴露,甚至出现皮肤粗糙干燥,舌头紫暗,舌头下面的静脉扩张等。我的一个肝癌术后患者刘先生,56岁,有二十多年乙肝病史,因为右胁隐痛做CT检查发现肝右叶巨大占位并肝内多发小病灶,肿块约,甲胎蛋白偏高,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肝内多发转移。检查出来后刘先生便在当地医院做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后用中药调治,当时刘先生症状为睡眠差,右胁痛,舌红,苔黄厚,脉弦,饮食还可以,辨证属肝郁气滞血瘀型,因此治疗方法疏肝理气,化瘀散结为主,其中就有用到莪术。莪术在临床上使用十分广泛,除了肝肿瘤之外,其余比如胃癌、食管癌、胰腺、宫颈癌等恶性肿瘤中属“气滞血瘀证”的也可用,北京四惠西区医院中医肝病专家钟伟主任说因为气滞血瘀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所以临床上肝癌属“气滞血瘀证”的患者十分多见,对于这类患者既要化瘀散结,又要行气止痛,常选用桃仁、柴胡、当归等作为基础方,适当加入抗癌中药比如莪术、半枝莲、蜈蚣、干蟾皮等,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存质量,甚至缩小肿块大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比如李先生,为肿瘤晚期,中药以改善症状、预防或减轻不良反应,提高体质为主,加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抗肿瘤,加入枸杞子、川断等补益肝肾,改善睡眠等等,前前后后多次面诊一年多了仍然定期来门诊治疗,情况稳定,胃口转佳。莪术也常与三棱配伍使用,可增强破血行气的功效;肿块明显,质地坚硬的患者,可配伍使用软坚散结药,如龟甲、鳖甲等;肝脏疼痛剧烈的患者,可配伍使用川楝子、延胡索等;怕冷,手脚不暖和的患者,可配伍使用黄芪、党参、姜黄等。此外,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莪术有防止正常细胞癌变、抗肿瘤转移、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诱导癌细胞凋亡、抗肿瘤以及对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等抗癌药理作用。不过,莪术药性峻猛,活血行气的力量较强,长期大量使用会耗伤人体的正气,体质虚弱的患者应该适当配伍扶正补虚药,北京四惠西区医院中医肝病专家钟伟主任说如人参、炒白术等。 对于刚刚手术过后,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或者还能引流出血性液体的患者也不适宜用,血小板低下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玉米大斑病的论文

玉米大斑病英文名称: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 拉丁学名: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又称玉米条斑病、玉米煤纹病、玉米斑病、玉米枯叶病。症状: 该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病原 Exserohilum turcicum (Pass.) Leonard et Suggs称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名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Drechslera turcica (Pass.) Subram.& Jain。玉米大斑病菌的分生孢子梗自气孔伸出,单生或2—3根束生,褐色不分枝,正直或膝曲,基细胞较大,顶端色淡,具2—8个隔膜,大小35—160×6—11(um)。分生抱子梭形或长梭形,榄褐色,顶细胞钝圆或长椭圆形,基细胞尖锥形,有2—7个隔膜,大小45—126×15—24(um),脐点明显,突出于基细胞外部。有性态Setosphaeria turcica (Luttr.) Leonard & Suggs称玉米毛球腔菌。异名有Trichometasphaeria turcica Luttr.Keissleriella turcica (Luttr.) v.Arx。自然条件下一般不产生有性世代。成熟的子囊果黑色,椭圆形至球形,大小359—721×345—497(um),外层由黑褐色拟薄壁组织组成。子囊果壳口表皮细胞产生较多短而刚直、褐色的毛状物。内层膜由较小透明细胞组成。子囊从子囊腔基部长出,夹在拟侧丝中间,圆柱形或棍棒形,具短柄,大小176—249×24—31(um)。子囊孢子无色透明,老熟呈褐色,纺经形,多为3个隔膜,隔膜处缢缩,大小42—78×13—17(um)。大斑病菌分玉米专化型 f. sp.zeae表现对玉米的专化致病性和对高粱有专化致病性的高粱专化型S.turcica .sorghi。玉米大斑病菌美国报道有4个生理小种。我国已发现1号、2号和3号小种。1号小种侵害水平抗性的多基因材料,产生萎蔫斑,在Ht1单基因材料上产生褪绿斑;2号小种在这些材料上都产生萎蔫斑。2号、3号小种虽不是优势小种但呈上升趋势。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田间侵入玉米植株,经10—14天在病斑上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玉米大斑病的流行除与玉米品种感病程度有关外,还与当时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在春玉米区,从拔节到出穗期间,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大流行。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易发病。防治方法 该病的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农业防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1)选种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注意防止其它小种的变化和扩散。选用不同抗性品种及兼抗品种。如:京早1号、北大1236、中玉5号、津夏7号、冀单29、冀单30、冀单31、冀单33、长早7号、西单2号、本玉11号、本玉12号、辽单22号、绥玉6号、龙源101、海玉89、海玉9号、鲁玉16号、鄂甜玉l号、滇玉19号、滇引玉米8号、农大3138、农单5号、陕五9ll、西农ll号、中单2号、吉单lol、吉单131、C103、丹玉13、丹玉14、四单8、郑单2、群单105、群单103、承单4、冀单2、京黄105、京黄113、沈单5、沈单7、本玉9、锦单6、鲁单15、鲁单19、思单2、掖单12、陕玉9号。(2)加强农业防治 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实行轮作。(3)药剂防治 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发病叶片上会呈现梭形病斑。病斑出现之前会先出现水渍状的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在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物进行喷雾防治。

一、玉米大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1、玉米大斑病主要是危害玉米的叶片。一般会从底部的叶片开始发病,发病叶片上的病斑大部分呈梭形病斑。病斑出现之前会先出现水渍状的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进行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病斑长达5-10cm左右,宽约10-15cm左右,后期叶片背面的病斑上会产生黑色霉层。

2、在玉米发病的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10天喷洒1次,连续防2-3次即可。

3、对于发病比较严重的地块,可以实行轮作,进行合理的密植。平时必须要注意水肥的管理,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工作等。在玉米生长期时可以摘除底部2-3片叶子,预防病菌产生。

二、玉米大斑病是怎么引起的

1、玉米大斑病主要是由大斑突脐蠕孢菌引起的。斑突脐蠕孢菌的外形是淡青褐色,呈梭形或长梭形,直或稍弯曲两端略尖,由4-7个隔膜组成。

2、玉米大斑病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可以进行体内外越冬。有时种子也可以带少量的病菌,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源,病菌会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侵入玉米植株。

3、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都有利于病害发展。而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都会对病害的发展受到抑制。在玉米的拔节到抽穗期间,一定要注意及时防治。

玉米叶枯病是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一种常见病害。具有分布广、发展快、危害重、控制难度大等特点。每年都会造成玉米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50-60%甚至不收的情况。那么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呢?让我们了解一下。玉米叶斑病的症状玉米大叶斑病又称叶枯病、条斑病和叶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叶鞘和包被叶。叶病会出现水灰色的小斑,然后沿着叶脉迅速蔓延到两侧,形成褐色的大斑。严重时病情会持续,叶片会变黄枯萎,幼苗会死亡,造成辐射大,减产甚至失败。玉米叶斑病的发生条件玉米叶斑病的发生除了与玉米品种的感病程度有关外,还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温度是20-25度℃,相对湿度大于90%。拔节至出穗期间,病情发展迅速,易传播。发病越严重,孕穗期至抽穗期施氮量越少,低洼地密度越高。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措施1、筛选出抗性品种。目前,玉米种子品种繁多,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2、加强农业调控。基肥应与有机生物菌肥和硼、镁、锌、硫酸硅等中微量元素混合施用,苗期6-8叶喷一次轻碳菌肥,以增强植株,预防病害。3、吃药防治。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病前、病中预防,是防治玉米叶枯病的有效措施。4、提前预防。6月中旬,每株菌玉米250g/ha,加水400~500kg,10~15d喷施2次,可有效防治玉米叶枯病。5、疾病的治疗阶段。在发病初期,每5~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两次,每公顷玉米菌剂500克,浇水500~600公斤,可防治玉米叶枯病,使玉米健康生长。以上是关于玉米叶斑病的介绍,为了有效地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各种病虫害都要严格控制,玉米叶斑病也不例外。

有遗传现象大斑病是一种不利变异 ... 可用一些药物来防止... 或者把大斑病玉米都除掉 防止下一代

雄黄与青黛治白血病论文

去年7月份,《自然》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对科学家来说,中药是如此地“难以下咽”,中药仍然笼罩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神秘面纱下。借助于典型的还原法,研究人员希望寻找出治疗特定疾病的中药配方中的某种关键组分,但类似青蒿素的成功例子少而又少。文章呼吁用一种全新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 仅仅半年多之后,今年3月14日,陈竺院士领导的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一篇论文,对中药方剂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的分子机理做了系统分析,用生物化学的方法,从分子水平阐明了一个完全依据中医理论研发出来的中药复方黄黛片治疗白血病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机理,并将中药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用现代医学的方法阐释得淋漓尽致。 3月17日,全国两会即将结束,被任命为新一届政府卫生部长的陈竺院士,花了近两个小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详细地解释了这项研究及成果,并谈了他对中医药现代化的理解。 中医药可以“说得清道得明” 陈竺作为科学家,最被人称道的研究成果是利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砒霜)协同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按照这种方法治疗,可以使病人的5年无病生存率超过90%。APL有望成为第一种可以被治愈的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据介绍,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被认为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病人骨髓里积累大量的不成熟的早幼粒细胞,且具有严重的出血症状。该病的病因已经研究得比较清楚,主要是两条染色体易位,即染色体臂断裂后互相交换,在结合点就出现一个新的融合基因PML-RARα,它编码一个融合蛋白,最终导致细胞癌变。 一般的血细胞在分裂一定的代数后就会分化成熟,变成具有各种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但癌变以后的细胞失去了分化能力,会不停地“疯长”下去。全反式维甲酸正是通过修饰和代谢癌蛋白PML-RARα,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停止“疯长”;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入程序化死亡(凋亡)。 有着西方医学教育背景的陈竺,介绍自己的研究时,总是强调接受了中国传统医学思想的启发。复方协同治疗、以毒攻毒、祛邪扶正、好坏转化……处处闪耀着东方哲学的智慧。这也就不难理解他热衷于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阐释中药复方了。 他介绍说,早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分子研究尚未开始、癌蛋白PML-RARα尚未被认识的上世纪80年代,解放军大连210医院的中医专家黄世林教授在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设计了由雄黄、青黛、丹参、太子参组成的复方黄黛片。此后,安徽天康药业有限公司按照严格的现代工艺批量生产。近年来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了复方黄黛片的疗效,其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5年生存率可达87%%。研究还发现,雄黄、青黛、丹参的有效成分分别为四硫化四砷、靛玉红与丹参酮IIA。不过,复方黄黛片在分子水平的作用机理一直未被揭示。 于是,在陈竺院士、陈赛娟院士的领导下,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多个研究小组,经过4年多的研究发现,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小鼠模型,单独应用硫化砷可延长小鼠的生存期,而三药联合可取得明显强于单独或两药联合产生的治疗效果。在白血病细胞模型中,硫化砷、丹参酮单独应用时可引起白血病细胞一定程度的分化,而三药联合可使白血病细胞发生相当程度的“改邪归正”、分化成熟。 在正常情况下,造血细胞由幼稚到成熟的分化过程中,促进细胞分化的基因、属“正”的因素必须逐渐增高,而抑制细胞分化的基因、属“邪”的因素必须相应减少;在细胞周期的调控方面,促进细胞周期的蛋白“阳”与抑制细胞周期的因子“阴”必须维持平衡。患白血病,“正”往往受到压制而“邪”盛,“阳亢”而“阴虚”。 在分子水平上,三药联合可显著增强由硫化砷引起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致病性PML-RARα癌蛋白的降解破坏,因此具有“去邪”的作用,硫化砷是“君药”。在药物作用下,促进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明显增高,抑制细胞分化的基因显著降低,丹参酮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促进细胞周期的蛋白明显得到压制,而抑制细胞周期的蛋白显著增多,其中靛玉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实丹参酮是“臣药”、靛玉红是“佐药”。研究还发现,丹参酮与靛玉红通过增加负责运输硫化砷的水甘油通道蛋白9的含量,促使进入白血病细胞的硫化砷明显增多,因此二者都起到“使药”的作用。复方黄黛片通过联合应用,产生协同效应。 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开放和创新 “这是一项十分令人感兴趣、具有高度科学意义的研究,开启了用中药复方原理设计联合治疗方案的范例,势必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一位药理学国际权威专家对论文给予了如此的肯定。 不少专家认为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看,这项研究几乎近于无懈可击、堪称“完美”。非常经典地解析和阐明了,一个完全依据中医理论研发出来的中药复方,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明确的作用靶点和机制。而且,每种药物在分子水平的作用与中医对每味药物在复方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竟然呼应得是如此之好,简直令人惊叹! 国际主流科学界也对这一研究成果给予积极评价,如《自然》杂志发表题为“中医药:古老复方的现代新解”的述评,认为这一研究显示了“古老药方的主要成分是如何‘和谐行动’治疗疾病的,对于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沟通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杂志在对陈竺的访谈中也对该文进行了报道。 而陈竺却认为,这项研究能够获得这样的成果,是非常幸运的! “我们有合适的物质基础,包括纯化的有效化合物、细胞模型与动物模型等。”陈竺说,“当然最重要的是复方黄黛片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被多中心临床研究所证实,没有这个基础,所有的后续研究都是无源之水。从这一点来看,中医药自身的创新发展还是最重要的。” 中医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中医发展之本,既要讲创新,更要讲传承。陈竺说:“我支持在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中倡导发展‘原汁原味’的中医!” 陈竺认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同样需要开放的心态。中医几千年的历史,从来就不是故步自封的历史,其内涵不断丰富和进步。波斯医学的传入,“胡药”与“南药”的引入,都对中医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药,对中医发展会起到支撑和促进作用。 近年来,西医正逐渐认识到联合治疗方法的益处,而中医通过近10万种复方倡导联合疗法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了。中药复方虽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一定疗效,但是大多数复方的有效成分尚不明了,作用机理也不清楚,造成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在确定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开展机理研究,不仅有利于中医的现代化、国际化,还可以为优化方药配伍提供依据。” 陈竺认为,中医药系统在创新方面,应更加开放,更加善于汲取人类共同智慧的结晶。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核磁共振、生物电、热成像、基因剔除……所有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技术,动物模型,人体成像,不论是什么,都可以拿来为中医药研究所用,而且有关体系都要接受生物医学统计学的严格检验。现代生命科学并不姓“西”!要创造条件,把中国生命科学界的优秀科学家和优秀科研机构,吸引到中医药现代化创新体系中来。 现在系统生物医学为中、西两大医学的汇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平台,把中医和西医整合在一起,是促进中医现代化的非常好的途径。陈竺期望,中医药在保持自身特色,传承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汇聚、融合现代科学技术,从而创造出一个高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医和西医的全新医学。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症状头晕 乏力 恶心 持续高烧 咳嗽 牙龈出血 牙龈肿痛 牙龈萎缩 眼底出血 心悸 脾大 便血 贫血症状化疗主要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阿糖胞苷 VP16联合化疗 缓解率达90%心态平常心 别害怕 莫生气 谁体验谁知道 就当作是人生中的插曲 也是历练心智的好机会 相信自己能行效果感觉很好 和正常人没区别 基本可治愈 复发了也没关系 还可继续化疗得到缓解.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所有白血病里最轻的一种,首选的药物是瘤可宁,也叫瘤可然,控制血象就行啦。也可辅助用些a-干扰素。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生存期比较长,偶尔也有急变的,但很少。 目前,治疗白血病还是以西药为主。

很抱歉告诉你 慢淋没有办法治愈 骨髓移植效果也不好~ 但慢淋长期生存率很高 10年20年都很有可能~ 按正常人生活吧~

1.抗白丹方 组成:雄黄3克、巴豆(去外皮)3克、生川乌3克、乳香3克、郁金3克、槟榔3克、朱砂3克、大枣7枚。将雄黄、生川乌、乳香、郁金、槟榔共研细末,巴豆去皮置砂锅中文火炒至微黄色,再去内外皮,用双层纸包裹压碎,微热半小时,去油。将煮熟大枣去皮和核,与上述药物混合,捣研均匀,合丸如黑豆大,朱砂为衣。成人每天4~8丸,小儿1~4丸。清晨5时开水1次送服,连服3~5天,休息1天。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6例,结果有效2例,无效4例。 处方来源: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郑金福。 2.青黄散方 组成:青黛、雄黄按9:1剂量研细末,装胶囊。诱导缓解剂量为每日6~14克,分3次饭后服。维持缓解剂量为每日3~6克,分2~3次饭后服。 主治:主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辨证加减:有明显症积瘀血者加用膈下逐瘀汤;气血两虚者用八珍汤;脾胃虚寒者用小建中汤加味。 临床疗效:本方配合化疗治疗25例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完全缓解18例,占72%,部分缓解7例,占28%。用药后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时间为天。平均10.1天脾脏开始缩小。 处方来源: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周霭祥。 3.生生汤 组成:(1)青黛40克、天花粉30克、牛黄10克、芦荟20克,研成丸。每日3克,分2次服。 (2)红花3克、黄芪18克、茯苓12克、生薏仁15克、生地15克、玄参9克、甘草6克、山豆根12克、山慈菇12克、青黛12克,紫草9克、黄药子9克,水煎服。 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12例,完全缓解3例,占25%;部分缓解6例,占50%;未缓解3例,占25%;总有效率为75%。本组病例中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4例;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3例,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5例。部分病人曾用不规则化疗。 处方来源: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病研究组。 4.黄芩龙胆汤 组成: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木通1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柴胡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鸡血藤30克、丹参3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热重加五味清毒饮、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夏枯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等,湿重加藿朴夏苓汤、三仁汤、二陈汤、五苓散等,气阴两虚加人参、北沙参、党参;淮山药、白芍、甘草、麦冬、生地、龙骨、牡蛎,五味子、枣仁、山萸肉、浮小麦、大枣等补气养阴。 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26例(部分病例配合间歇化疗),结果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0例,总缓解率为;未缓解2例。存活1年以上13例,2年以上3例。 处方来源:四川医学院周国雄。 5.双参地芍汤 组成:党参10克、生地30克、玄参30克、白芍15克、马勃15克、黄药子15克、牛蒡子15克、板蓝根3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白姜黄9克、丹皮9克、阿胶(烊冲)6克,水煎服。 同时服用散剂:山慈菇、五倍子、千金子、大戟、雄黄、琥珀、麝香、牛黄,研末混匀,日服2次,每次2~3克。 辨证加减:气血虚加黄芪、当归、甲珠、丹参,出血加生地炭、槐花、煅牡蛎粉、小蓟、茅根、三七粉;发热加柴胡、黄芩、黄连、连翘、野菊花。 主治:主治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18例白血病,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5例。 处方来源:辽宁中医学院附院血液病研究组。 6.青黛鳖甲汤 组成:鳖甲62克、龟版31克、青黛62克、银花15克、生牡蛎31克、太子参31克、生地32克、鸡内金13克、生山药31克、地骨皮31克、当归15克、赤芍12克、红花9克、炮山甲15克、丹皮12克、甘草3克、广木香9克,研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日服4~6丸。 辨证加减:气阴两虚者加黄芪、党参、生地、熟地、五味子、补骨脂、龟板、当归、麦冬、阿胶、生牡蛎、鹿角霜。 主治:主治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伍用马利兰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36例(先用马利兰6毫克/每日,分3次口服),治后生存10年以上3例,6~9年8例,5~6年14例,3~5年9例,不足3年2例。 处方来源: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刘秀文。 7.白花丹根汤 组成:白花丹根30克、葵树子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缓解期维持治疗用:鸡血藤30克,白芍12克、郁金10克、桃仁15克、党参12克、紫河车30克,北黄芪30克、生地30克、黄精15克、麦冬15克、玉竹12克、当归15克、首乌15克、丹皮12克、川红花6克、枣仁12克、姜黄12克、陈皮10克,制成丸剂;胃纳差、腹胀,便溏加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五指毛桃、陈皮、藿香,鼻衄,高热,口渴,脉洪加石膏、知母、大青叶、淡竹叶、玄参、太子参、麦冬、天花粉;持续低热加生牡蛎、地骨皮、鳖甲、麦冬、石斛、胡连、银柴胡。 主治:主治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白血病26例,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11例,急性白血病的白细胞平均8.8天开始下降;慢性白血病的白细胞平均9天开始下降。 处方来源:广东省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8.慈菇化瘀汤 组成:当归20克、丹参20克、赤芍20克、川芎10克、沙参20克、麦冬15克、板蓝根50克、山豆根30克、山慈菇5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热毒血瘀者加银花20克、连翘20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黄柏15克;血热妄行者并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36例(部分病人配合化疗),与单纯化疗16例作对照观察,结果中药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5%,高于对照组的68.5%。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的有效率为90%,非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的有效率为76%。 处方来源:吉林省辽原市第一人民医院叶耀光。 9.蟾蜍酒方 组成:取125克重蟾蜍15只(剖腹去内脏),黄酒1500毫升,煮沸2小时,将药液过滤即得。成人每次服15~30毫升,1日3次。 主治:主治急、慢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急,慢性白血病32例,其中急性粒细胞型4例,早幼粒细胞型4例,急性单核细胞型5例,红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细胞型9例,慢性粒细胞型3例,慢性淋巴细胞型1例。总缓解率为75%,完全缓解率为25%。完全缓解病例持续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71个月。以急性淋巴细胞型疗效最好,完全缓解率为%,总缓解率为88.8%。 处方来源:辽宁省鞍山市第三医院于家明。 10.猫爪苦参方 组成:猫爪草15克、苦参15克、黄芩15克、黄柏15克、雄黄15克、当归15克,诃子肉15克、青黛散15克、土鳖子7.5克、水蛭7.5克,研粉制成每片含生药0.25克的糖衣片。治疗剂量每日服5~7.5克,维持剂量每日服2.5~5克,分3~4次日服。 先用马利兰治疗使白细胞降到1~2万后再换用本方,或白细胞正常后观察,至白细胞持续在2万以上再用本方,如此长期交替使用。 主治:主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与马利兰交替使用治疗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单纯马利兰治疗的28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治后本方组中位生存期为61个月,高于对照组40个月,差别显著。 处方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院张之南。 11.当归川芎汤 组成:当归15~30克、川芎15~30克、鸡血藤15~30克、赤芍15~20克,红花8~10克、参三七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何首乌15克;气血两虚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何首乌10克、黄精15克、枸杞子15克、熟地15克,热毒炽盛加水牛角30克、生地30克、丹皮12克、茜草10克、蚤休6克、净银花20克、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板蓝根15克。 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配合VAC-P方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18例,结果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6例,未缓解2例,总缓解率为88.8%;与21例单纯化疗比较,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9例,总缓解率为57.4%。本方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 处方来源:四川省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邓有安。 12.龙葵苡仁汤 组成:龙葵30克、生苡仁30克、黄药子15克、乌梅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本方送服青黄片(青黛、雄黄为7:3)或六神丸,或当归龙荟丸、牛黄解毒片。气血两虚选加当归补血汤,阴虚内热选加青蒿鳖甲汤,脾胃不调选加香砂枳术汤;身疼骨痛加丹参、延胡、香附;肺热痰嗽加银花、黄芩、百部,便血加生地榆、藕节;尿血加白茅根、小蓟,恶心呕吐加竹茹、陈皮、半夏。 主治:慢性白血病急变。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急性病变14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例,有效率为57.1%;未缓解6例。生存1年以上3例。 处方来源: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邓成珊。 13.五生水王汤 组成:水红花子10克、皮硝30克、樟脑12克、桃仁12克、地鳖虫12豆、生南星15克、生半夏15克、穿山中15克、三棱15克、王不留行15克、白芥子15克、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生白附子9克、延胡9克,研细末,以蜜及醋凋、成泥,加麝香克、梅片3克。外敷脾肿大处。 主治:白血病脾肿大。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脾脏肿大7例,结果显效4例(脾脏较治前缩少5厘米以上);进步1例(脾脏缩少2~5厘米),无效2例。 处方来源: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颜德馨.

  • 索引序列
  • 林黛玉的病论文
  • 林黛玉病的论文
  • 青黛治癌论文
  • 玉米大斑病的论文
  • 雄黄与青黛治白血病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