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青黛治癌论文

青黛治癌论文

发布时间:

青黛治癌论文

目前一般是用以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性治疗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手术,主要用于早期的患者,属于特别早期的,可用宫颈锥形切除术,或者根治性的宫颈切除术。二是放射性治疗,一般是针对中晚期的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宜手术的早期患者等。三是进行化疗。

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宫颈癌的转移,可向邻近组织和器官直接蔓延,向下至阴道穹窿及阴道壁,向上可侵犯子宫体,向两侧可侵犯盆腔组织,向前可侵犯膀胱,向后可侵犯直肠。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半数以上,其死亡率为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常无任何症状,多在普查中发现。子宫颈癌的主要症状是阴道流血、阴道分泌物增多和疼痛等。其表现的形式和程度与子宫颈癌病变的早晚及病理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宫颈癌是来自宫颈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以阴道流血、白带增多、稀薄如水样或米汤样,混有血液、有腥臭味等为特征。晚期病灶波及盆腔结缔组织、骨盆壁、压迫输尿管或直肠、坐骨神经时,常有尿频、尿急、肛门坠胀、大便秘结、里急后重、下肢肿痛等症状。

该病属中医学“五色带下”、“崩漏”等病范畴。局部临床表现如出血、带下等为标,肝肾亏虚,冲任失调为本。

【方一】

【组成】白英30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宫颈癌。

【方解】白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药理】白英含β-羟基甾体生物碱,蛇果草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细胞集落形成有抑制作用,对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

【用法】水煎服。

【方二】

【组成】花椒30克,大枣30克。

【功用】解毒散寒。

【主治】宫颈癌。

【方解】花椒功能温中散寒,杀虫解毒。

【药理】花椒有明显的抗菌、杀虫、燥湿止痒作用,可抑制和杀灭多种致病菌,通过毛细血管降低组织通透性间液,减低炎症反应以及显著提高动物的致痒阈,还有镇痛抗炎和局部麻醉作用。

【用法】水煎常服。

【方三】

【组成】猫眼草100克,煮鸡蛋3个。

【主治】宫颈癌。

【方解】猫眼草性微寒,味苦,有毒,祛痰,拔毒止痒之功。

【药理】猫眼草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抗菌作用。

【用法】煮熟后吃蛋喝汤。

【方四】

【组成】皂角树菌120克,猪油250克。

【主治】宫颈癌。

【用法】共炖7小时。只吃猪油汤,分5次服完,每5日饨服1次,共服20天。

【方五】

【出处】《抗癌本草》,

【组成】人参、生鳖甲各18克,花椒9克。

【功用】滋阴益气,散结消肿。

【主治】子宫颈癌。

【方解】人参性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功效,适用于癌症后期元气虚者。历代本草无不充分肯定,人参有补虚、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的作用。配伍生鳖甲养阴清热,软坚散结可以起到对肿瘤的消和散的作用,使肿瘤缩小。且人参得生鳖甲,补气而不滞气,生鳖甲得人参破结消肿之力更强。花椒具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作用。三者合奏滋阴益气,散结消肿作用。

【药理】人参包含有人参皂苷、糖类、蛋白质、低分子肽、多胺、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脂肪酸、果胶、β-谷甾醇等。人参蛋白合成促进因子能促进机体各器官组织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提高RNA多聚酶活性,提高血清蛋白合成率,增高白蛋白芨γ-球蛋白含量,刺激了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也促进DNA的合成。RNA、D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机体和生命活动的重要生化过程,人参对其合成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人参皂苷能促进动物生长、体重增加,可能与促进蛋白质和RNA合成作用有关。人参还能刺激胆固醇和脂质的合成,同时又能加速胆固醇随胆汁经肠道排出体外,组织学发现能减轻肝脏脂肪浸润程度。花椒的药理作用有止痛抗炎,局部麻醉、降血压、助消化;可内服,可外用;花椒中提取的芳油,可分离出20种化合物:菌芋碱、青椒碱、香柑内脂等成分有散瘀活络、祛风解毒之功效。芳香精油中主要含有烯类,如柠檬烯、蒎烯、松油烯、月桂烯、桧烯、罗勒烯、侧柏烯等;醇类,如芳樟醇、松油醇和沉香醇等;酮类,如胡椒酮和薄荷酮等;另外还有醛类、环氧化合物(如1,8-桉树脑)、酯类和芳烃等。药理研究证实,生鳖甲具有抗癌活性,能抑制人体肝癌、胃癌细胞呼吸。

【用法】共为细粉,分为6包,每服1包,开水送下,每晚1次。

【方六】

【出处】《肿瘤的防治》

【组成】斑蝥、车前子、滑石、木通各30克。

【功用】活血行瘀,清热除湿。

【主治】子宫颈癌。

【方解】斑蝥:辛,寒,有毒,入大肠、小肠、肝、肾经,有攻毒,逐瘀的功效,外用治恶疮,顽癣,口眼歪斜,喉蛾;内服治瘰疬,狂犬咬伤。配伍车前子、滑石、木通三者清热利湿。因为癌肿多是湿热瘀毒互结,故三者配伍可以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药理】斑蝥虽非临床常用内服药物,但因误服或制药时防护不慎从皮肤及口、鼻黏膜吸收而引起中毒者并不罕见。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在消化系主要有口、咽部烧灼感,恶心、呕吐或呕出血水样物、血丝、血块,腹部绞痛等剧烈反应,在泌尿系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和毒性肾炎症状。皮肤、黏膜吸收中毒者,局部常发生水泡或充血、灼痛等。车前子含有多量黏液质,车前子酸、琥珀酸、腺嘌呤、胆碱。并含有少量维生素A类物质及维生素B等。车前子能抑制痢疾杆菌及皮肤真菌的生长,且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其不但能增加水分的排泄,而且使尿素、氯化物及尿素的排泄量也同时增加。关木通中含有马兜铃酸(Aristo10chicacids,AA)为一类含硝基的菲类有机酸,主要存在于马兜铃科(Aristo10chiaceae)马兜铃属(Aristo10chial)植物中,是该属植物的重要特征性成分。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如木通(Aristo10chiamanshuriensis)、广防己、青木香等曾广泛用于临床,引起肾脏损害。

【用法】共研细末,水研为丸,每服1克,每天1~2次。

【方七】

【组成】龙葵30~60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宫颈癌。

【方解】龙葵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药理】龙葵所含脂肪酸主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并含少量甾醇和多种生物碱,对宫颈癌及肉S瘤180,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龙葵醇提取物可抑制肿瘤活性。

【用法】水煎服,日3次。

【方八】

【组成】蜀羊泉30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宫颈癌。

【方解】蜀羊泉具有清热、解毒。

【药理】蜀羊泉醇提取物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有抑制其生长的作用;并有增强机体防御机能的作用;对动物有抗炎作用;澳洲茄胺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有考的松样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九】

【组成】新鲜脐带。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宫颈癌。

【方解】新鲜脐带补益气血。

【药理】药理:脐带激素有促进发情期作用,使子宫、卵巢肥大,子宫黏膜肥大增殖。有麻痹作用,能迅速降低血压,产生痉挛。扩张耳血管,对离体心及骨骼肌有麻痹作用,对肠管及子宫有兴奋作用。

【用法】新鲜脐带两端结扎,勿使流血,焙干研末,每服0.5克,日3次。

【方十】

【组成】白英30克,红枣10枚。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宫颈癌。

【方解】白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红枣味甘、性温、入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药理】白英含β-羟基甾体生物碱,蛇果草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细胞集落形成有抑制作用,对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红枣有增强体能、加强肌力的功效,还能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红枣的含糖量高可以产生热量大,另外亦含优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他命。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

【方十一】

【组成】枇杷叶。

【功用】解毒化痰。

【主治】宫颈癌。

【方解】枇杷叶清肺和胃,降气化痰。

【药理】枇杷叶有抗肿瘤,抗炎抑菌,镇咳、平喘、祛痰作用。

【用法】枇杷叶切细,以湿粗纸包裹,于灰中煨热,装入布袋,趁热温熨患部,冷则换,1日2~3次。

【方十二】

【出处】北京肿瘤专家段风午方

【组成】黄柏、紫草各15克,硼砂、枯矾、冰片、青黛各30克。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燥湿。

【方解】黄柏味苦性寒,可泻火清热、凉血止血,配紫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硼砂、枯矾、可以解毒燥湿。冰片味凉辛散,芳香辟秽、青黛可以加强清热解毒作用。

【药理】据临床观察和药理研究,黄柏含有黄柏酮、小檗碱、柠檬苦素对肠管张力及振幅均增强,松弛、收缩增强。黄柏的水浸出液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黄柏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黄柏煎剂、水浸出液或乙醇浸出液对化脓性细菌抑菌作用强,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阳性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对绿脓杆菌也有抑制作用,但较弱。作用原理与其对细菌呼吸及RNA合成的强烈抑制有关。黄柏在发挥抗菌解毒作用的同时尚可促进血管新生,迅速消除炎症水肿,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肉芽生长和加速伤口愈合。紫草含乙酰紫草素、紫草醌等有退热、抗炎和抗菌之作用。青黛中含有靛玉红,对肺癌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能提高正常和带瘤动物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功能,提示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抗癌的作用。对机体免疫功能没有抑制作用。靛玉红对大鼠瓦克瘤256、实体癌和小鼠L7212白血病等移植性肿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毒性小,并能提高动物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功能。合成靛玉红对小鼠Lewis肺癌及大鼠瓦克瘤256,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青黛能缩短粒细胞成熟时间从而使骨髓缓解,因而青黛的治疗原理与马利兰不同。用靛玉红与青黛治疗的病人均无明显骨髓抑制现象,见效前多数病人有短暂的白细胞数升高,这表明青黛和靛玉红与一般化疗药物的作用不同,不是杀细胞药物。靛玉红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人,当外周血白细胞数骤然下降时骨髓中幼稚细胞出现\“核溶\”(karyolysis)现象。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人的基础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从而抑制恶性细胞的增殖,慢粒白血病人治疗过程中机体免疫反应性不受抑制的现象,也是通常杀细胞药物所不常有的。靛玉红对大鼠瓦克瘤256肿瘤组织的DNA生物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不影响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这表明靛玉红抑制DNA合成的作用是与它抗肿瘤作用一致的。

【用法】将药共研细末,撒患处,或用凡士林配膏,搽患处,每日1~2次。

宫颈癌的治疗是要根据它的分期,这是非常有严格的界定的宫颈癌目前的临床分期,是由专科大夫来判定,判定以后根据这个分期做治疗方案,我们现在国内国际上统一的标准是2b期,含2b以上的宫颈癌就是说大于等于2b期以上的宫颈癌是以放射治疗为主,小于2b不包括2b以下的宫颈癌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根据病理的报告根据它的病理类型和它的期别来进行放疗,或者是化疗方案的设计,对于晚期的宫颈癌就是2b及2b以上的宫颈癌,目前是以同步放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莪术,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可行气破血,消瘤止痛。莪术是治疗肝癌常用的一味中药,北京四惠西区医院中医肝病专家钟伟主任说但并不是每一类病人都适宜服用,因其能破血逐瘀,又能行气止痛,对“气滞血瘀证”肝癌作用明显。那么气滞血瘀型肝癌患者有什么症状?常常能在肚子上摸到肿块,肿块十分坚硬,摸起来一个个的小凸起,还会伴有固定疼痛,按压肿块疼痛会加重,夜里疼痛更加明显,还有一些患者则是可以发现手掌、大拇指、小拇指根部发红,肚子上青筋暴露,甚至出现皮肤粗糙干燥,舌头紫暗,舌头下面的静脉扩张等。我的一个肝癌术后患者刘先生,56岁,有二十多年乙肝病史,因为右胁隐痛做CT检查发现肝右叶巨大占位并肝内多发小病灶,肿块约,甲胎蛋白偏高,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肝内多发转移。检查出来后刘先生便在当地医院做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后用中药调治,当时刘先生症状为睡眠差,右胁痛,舌红,苔黄厚,脉弦,饮食还可以,辨证属肝郁气滞血瘀型,因此治疗方法疏肝理气,化瘀散结为主,其中就有用到莪术。莪术在临床上使用十分广泛,除了肝肿瘤之外,其余比如胃癌、食管癌、胰腺、宫颈癌等恶性肿瘤中属“气滞血瘀证”的也可用,北京四惠西区医院中医肝病专家钟伟主任说因为气滞血瘀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所以临床上肝癌属“气滞血瘀证”的患者十分多见,对于这类患者既要化瘀散结,又要行气止痛,常选用桃仁、柴胡、当归等作为基础方,适当加入抗癌中药比如莪术、半枝莲、蜈蚣、干蟾皮等,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存质量,甚至缩小肿块大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比如李先生,为肿瘤晚期,中药以改善症状、预防或减轻不良反应,提高体质为主,加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抗肿瘤,加入枸杞子、川断等补益肝肾,改善睡眠等等,前前后后多次面诊一年多了仍然定期来门诊治疗,情况稳定,胃口转佳。莪术也常与三棱配伍使用,可增强破血行气的功效;肿块明显,质地坚硬的患者,可配伍使用软坚散结药,如龟甲、鳖甲等;肝脏疼痛剧烈的患者,可配伍使用川楝子、延胡索等;怕冷,手脚不暖和的患者,可配伍使用黄芪、党参、姜黄等。此外,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莪术有防止正常细胞癌变、抗肿瘤转移、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诱导癌细胞凋亡、抗肿瘤以及对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等抗癌药理作用。不过,莪术药性峻猛,活血行气的力量较强,长期大量使用会耗伤人体的正气,体质虚弱的患者应该适当配伍扶正补虚药,北京四惠西区医院中医肝病专家钟伟主任说如人参、炒白术等。 对于刚刚手术过后,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或者还能引流出血性液体的患者也不适宜用,血小板低下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雄黄与青黛治白血病论文

去年7月份,《自然》杂志发表文章指出,对科学家来说,中药是如此地“难以下咽”,中药仍然笼罩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神秘面纱下。借助于典型的还原法,研究人员希望寻找出治疗特定疾病的中药配方中的某种关键组分,但类似青蒿素的成功例子少而又少。文章呼吁用一种全新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 仅仅半年多之后,今年3月14日,陈竺院士领导的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一篇论文,对中药方剂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的分子机理做了系统分析,用生物化学的方法,从分子水平阐明了一个完全依据中医理论研发出来的中药复方黄黛片治疗白血病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机理,并将中药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用现代医学的方法阐释得淋漓尽致。 3月17日,全国两会即将结束,被任命为新一届政府卫生部长的陈竺院士,花了近两个小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详细地解释了这项研究及成果,并谈了他对中医药现代化的理解。 中医药可以“说得清道得明” 陈竺作为科学家,最被人称道的研究成果是利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砒霜)协同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按照这种方法治疗,可以使病人的5年无病生存率超过90%。APL有望成为第一种可以被治愈的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据介绍,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被认为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病人骨髓里积累大量的不成熟的早幼粒细胞,且具有严重的出血症状。该病的病因已经研究得比较清楚,主要是两条染色体易位,即染色体臂断裂后互相交换,在结合点就出现一个新的融合基因PML-RARα,它编码一个融合蛋白,最终导致细胞癌变。 一般的血细胞在分裂一定的代数后就会分化成熟,变成具有各种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但癌变以后的细胞失去了分化能力,会不停地“疯长”下去。全反式维甲酸正是通过修饰和代谢癌蛋白PML-RARα,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停止“疯长”;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入程序化死亡(凋亡)。 有着西方医学教育背景的陈竺,介绍自己的研究时,总是强调接受了中国传统医学思想的启发。复方协同治疗、以毒攻毒、祛邪扶正、好坏转化……处处闪耀着东方哲学的智慧。这也就不难理解他热衷于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阐释中药复方了。 他介绍说,早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分子研究尚未开始、癌蛋白PML-RARα尚未被认识的上世纪80年代,解放军大连210医院的中医专家黄世林教授在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设计了由雄黄、青黛、丹参、太子参组成的复方黄黛片。此后,安徽天康药业有限公司按照严格的现代工艺批量生产。近年来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了复方黄黛片的疗效,其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5年生存率可达87%%。研究还发现,雄黄、青黛、丹参的有效成分分别为四硫化四砷、靛玉红与丹参酮IIA。不过,复方黄黛片在分子水平的作用机理一直未被揭示。 于是,在陈竺院士、陈赛娟院士的领导下,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多个研究小组,经过4年多的研究发现,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小鼠模型,单独应用硫化砷可延长小鼠的生存期,而三药联合可取得明显强于单独或两药联合产生的治疗效果。在白血病细胞模型中,硫化砷、丹参酮单独应用时可引起白血病细胞一定程度的分化,而三药联合可使白血病细胞发生相当程度的“改邪归正”、分化成熟。 在正常情况下,造血细胞由幼稚到成熟的分化过程中,促进细胞分化的基因、属“正”的因素必须逐渐增高,而抑制细胞分化的基因、属“邪”的因素必须相应减少;在细胞周期的调控方面,促进细胞周期的蛋白“阳”与抑制细胞周期的因子“阴”必须维持平衡。患白血病,“正”往往受到压制而“邪”盛,“阳亢”而“阴虚”。 在分子水平上,三药联合可显著增强由硫化砷引起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致病性PML-RARα癌蛋白的降解破坏,因此具有“去邪”的作用,硫化砷是“君药”。在药物作用下,促进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明显增高,抑制细胞分化的基因显著降低,丹参酮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促进细胞周期的蛋白明显得到压制,而抑制细胞周期的蛋白显著增多,其中靛玉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实丹参酮是“臣药”、靛玉红是“佐药”。研究还发现,丹参酮与靛玉红通过增加负责运输硫化砷的水甘油通道蛋白9的含量,促使进入白血病细胞的硫化砷明显增多,因此二者都起到“使药”的作用。复方黄黛片通过联合应用,产生协同效应。 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开放和创新 “这是一项十分令人感兴趣、具有高度科学意义的研究,开启了用中药复方原理设计联合治疗方案的范例,势必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一位药理学国际权威专家对论文给予了如此的肯定。 不少专家认为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看,这项研究几乎近于无懈可击、堪称“完美”。非常经典地解析和阐明了,一个完全依据中医理论研发出来的中药复方,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明确的作用靶点和机制。而且,每种药物在分子水平的作用与中医对每味药物在复方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竟然呼应得是如此之好,简直令人惊叹! 国际主流科学界也对这一研究成果给予积极评价,如《自然》杂志发表题为“中医药:古老复方的现代新解”的述评,认为这一研究显示了“古老药方的主要成分是如何‘和谐行动’治疗疾病的,对于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沟通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杂志在对陈竺的访谈中也对该文进行了报道。 而陈竺却认为,这项研究能够获得这样的成果,是非常幸运的! “我们有合适的物质基础,包括纯化的有效化合物、细胞模型与动物模型等。”陈竺说,“当然最重要的是复方黄黛片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被多中心临床研究所证实,没有这个基础,所有的后续研究都是无源之水。从这一点来看,中医药自身的创新发展还是最重要的。” 中医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中医发展之本,既要讲创新,更要讲传承。陈竺说:“我支持在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中倡导发展‘原汁原味’的中医!” 陈竺认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同样需要开放的心态。中医几千年的历史,从来就不是故步自封的历史,其内涵不断丰富和进步。波斯医学的传入,“胡药”与“南药”的引入,都对中医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药,对中医发展会起到支撑和促进作用。 近年来,西医正逐渐认识到联合治疗方法的益处,而中医通过近10万种复方倡导联合疗法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了。中药复方虽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一定疗效,但是大多数复方的有效成分尚不明了,作用机理也不清楚,造成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在确定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开展机理研究,不仅有利于中医的现代化、国际化,还可以为优化方药配伍提供依据。” 陈竺认为,中医药系统在创新方面,应更加开放,更加善于汲取人类共同智慧的结晶。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核磁共振、生物电、热成像、基因剔除……所有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技术,动物模型,人体成像,不论是什么,都可以拿来为中医药研究所用,而且有关体系都要接受生物医学统计学的严格检验。现代生命科学并不姓“西”!要创造条件,把中国生命科学界的优秀科学家和优秀科研机构,吸引到中医药现代化创新体系中来。 现在系统生物医学为中、西两大医学的汇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平台,把中医和西医整合在一起,是促进中医现代化的非常好的途径。陈竺期望,中医药在保持自身特色,传承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汇聚、融合现代科学技术,从而创造出一个高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医和西医的全新医学。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症状头晕 乏力 恶心 持续高烧 咳嗽 牙龈出血 牙龈肿痛 牙龈萎缩 眼底出血 心悸 脾大 便血 贫血症状化疗主要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阿糖胞苷 VP16联合化疗 缓解率达90%心态平常心 别害怕 莫生气 谁体验谁知道 就当作是人生中的插曲 也是历练心智的好机会 相信自己能行效果感觉很好 和正常人没区别 基本可治愈 复发了也没关系 还可继续化疗得到缓解.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所有白血病里最轻的一种,首选的药物是瘤可宁,也叫瘤可然,控制血象就行啦。也可辅助用些a-干扰素。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生存期比较长,偶尔也有急变的,但很少。 目前,治疗白血病还是以西药为主。

很抱歉告诉你 慢淋没有办法治愈 骨髓移植效果也不好~ 但慢淋长期生存率很高 10年20年都很有可能~ 按正常人生活吧~

1.抗白丹方 组成:雄黄3克、巴豆(去外皮)3克、生川乌3克、乳香3克、郁金3克、槟榔3克、朱砂3克、大枣7枚。将雄黄、生川乌、乳香、郁金、槟榔共研细末,巴豆去皮置砂锅中文火炒至微黄色,再去内外皮,用双层纸包裹压碎,微热半小时,去油。将煮熟大枣去皮和核,与上述药物混合,捣研均匀,合丸如黑豆大,朱砂为衣。成人每天4~8丸,小儿1~4丸。清晨5时开水1次送服,连服3~5天,休息1天。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6例,结果有效2例,无效4例。 处方来源: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郑金福。 2.青黄散方 组成:青黛、雄黄按9:1剂量研细末,装胶囊。诱导缓解剂量为每日6~14克,分3次饭后服。维持缓解剂量为每日3~6克,分2~3次饭后服。 主治:主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辨证加减:有明显症积瘀血者加用膈下逐瘀汤;气血两虚者用八珍汤;脾胃虚寒者用小建中汤加味。 临床疗效:本方配合化疗治疗25例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完全缓解18例,占72%,部分缓解7例,占28%。用药后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时间为天。平均10.1天脾脏开始缩小。 处方来源: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周霭祥。 3.生生汤 组成:(1)青黛40克、天花粉30克、牛黄10克、芦荟20克,研成丸。每日3克,分2次服。 (2)红花3克、黄芪18克、茯苓12克、生薏仁15克、生地15克、玄参9克、甘草6克、山豆根12克、山慈菇12克、青黛12克,紫草9克、黄药子9克,水煎服。 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12例,完全缓解3例,占25%;部分缓解6例,占50%;未缓解3例,占25%;总有效率为75%。本组病例中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4例;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3例,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5例。部分病人曾用不规则化疗。 处方来源: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病研究组。 4.黄芩龙胆汤 组成: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木通1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柴胡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鸡血藤30克、丹参3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热重加五味清毒饮、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夏枯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等,湿重加藿朴夏苓汤、三仁汤、二陈汤、五苓散等,气阴两虚加人参、北沙参、党参;淮山药、白芍、甘草、麦冬、生地、龙骨、牡蛎,五味子、枣仁、山萸肉、浮小麦、大枣等补气养阴。 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26例(部分病例配合间歇化疗),结果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0例,总缓解率为;未缓解2例。存活1年以上13例,2年以上3例。 处方来源:四川医学院周国雄。 5.双参地芍汤 组成:党参10克、生地30克、玄参30克、白芍15克、马勃15克、黄药子15克、牛蒡子15克、板蓝根3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白姜黄9克、丹皮9克、阿胶(烊冲)6克,水煎服。 同时服用散剂:山慈菇、五倍子、千金子、大戟、雄黄、琥珀、麝香、牛黄,研末混匀,日服2次,每次2~3克。 辨证加减:气血虚加黄芪、当归、甲珠、丹参,出血加生地炭、槐花、煅牡蛎粉、小蓟、茅根、三七粉;发热加柴胡、黄芩、黄连、连翘、野菊花。 主治:主治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18例白血病,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5例。 处方来源:辽宁中医学院附院血液病研究组。 6.青黛鳖甲汤 组成:鳖甲62克、龟版31克、青黛62克、银花15克、生牡蛎31克、太子参31克、生地32克、鸡内金13克、生山药31克、地骨皮31克、当归15克、赤芍12克、红花9克、炮山甲15克、丹皮12克、甘草3克、广木香9克,研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日服4~6丸。 辨证加减:气阴两虚者加黄芪、党参、生地、熟地、五味子、补骨脂、龟板、当归、麦冬、阿胶、生牡蛎、鹿角霜。 主治:主治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伍用马利兰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36例(先用马利兰6毫克/每日,分3次口服),治后生存10年以上3例,6~9年8例,5~6年14例,3~5年9例,不足3年2例。 处方来源: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刘秀文。 7.白花丹根汤 组成:白花丹根30克、葵树子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缓解期维持治疗用:鸡血藤30克,白芍12克、郁金10克、桃仁15克、党参12克、紫河车30克,北黄芪30克、生地30克、黄精15克、麦冬15克、玉竹12克、当归15克、首乌15克、丹皮12克、川红花6克、枣仁12克、姜黄12克、陈皮10克,制成丸剂;胃纳差、腹胀,便溏加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五指毛桃、陈皮、藿香,鼻衄,高热,口渴,脉洪加石膏、知母、大青叶、淡竹叶、玄参、太子参、麦冬、天花粉;持续低热加生牡蛎、地骨皮、鳖甲、麦冬、石斛、胡连、银柴胡。 主治:主治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白血病26例,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11例,急性白血病的白细胞平均8.8天开始下降;慢性白血病的白细胞平均9天开始下降。 处方来源:广东省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8.慈菇化瘀汤 组成:当归20克、丹参20克、赤芍20克、川芎10克、沙参20克、麦冬15克、板蓝根50克、山豆根30克、山慈菇5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热毒血瘀者加银花20克、连翘20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黄柏15克;血热妄行者并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白血病36例(部分病人配合化疗),与单纯化疗16例作对照观察,结果中药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5%,高于对照组的68.5%。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的有效率为90%,非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的有效率为76%。 处方来源:吉林省辽原市第一人民医院叶耀光。 9.蟾蜍酒方 组成:取125克重蟾蜍15只(剖腹去内脏),黄酒1500毫升,煮沸2小时,将药液过滤即得。成人每次服15~30毫升,1日3次。 主治:主治急、慢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急,慢性白血病32例,其中急性粒细胞型4例,早幼粒细胞型4例,急性单核细胞型5例,红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细胞型9例,慢性粒细胞型3例,慢性淋巴细胞型1例。总缓解率为75%,完全缓解率为25%。完全缓解病例持续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71个月。以急性淋巴细胞型疗效最好,完全缓解率为%,总缓解率为88.8%。 处方来源:辽宁省鞍山市第三医院于家明。 10.猫爪苦参方 组成:猫爪草15克、苦参15克、黄芩15克、黄柏15克、雄黄15克、当归15克,诃子肉15克、青黛散15克、土鳖子7.5克、水蛭7.5克,研粉制成每片含生药0.25克的糖衣片。治疗剂量每日服5~7.5克,维持剂量每日服2.5~5克,分3~4次日服。 先用马利兰治疗使白细胞降到1~2万后再换用本方,或白细胞正常后观察,至白细胞持续在2万以上再用本方,如此长期交替使用。 主治:主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与马利兰交替使用治疗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单纯马利兰治疗的28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治后本方组中位生存期为61个月,高于对照组40个月,差别显著。 处方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院张之南。 11.当归川芎汤 组成:当归15~30克、川芎15~30克、鸡血藤15~30克、赤芍15~20克,红花8~10克、参三七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何首乌15克;气血两虚加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何首乌10克、黄精15克、枸杞子15克、熟地15克,热毒炽盛加水牛角30克、生地30克、丹皮12克、茜草10克、蚤休6克、净银花20克、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板蓝根15克。 主治:主治急性白血病。 临床疗效:本方配合VAC-P方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18例,结果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6例,未缓解2例,总缓解率为88.8%;与21例单纯化疗比较,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9例,总缓解率为57.4%。本方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 处方来源:四川省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邓有安。 12.龙葵苡仁汤 组成:龙葵30克、生苡仁30克、黄药子15克、乌梅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本方送服青黄片(青黛、雄黄为7:3)或六神丸,或当归龙荟丸、牛黄解毒片。气血两虚选加当归补血汤,阴虚内热选加青蒿鳖甲汤,脾胃不调选加香砂枳术汤;身疼骨痛加丹参、延胡、香附;肺热痰嗽加银花、黄芩、百部,便血加生地榆、藕节;尿血加白茅根、小蓟,恶心呕吐加竹茹、陈皮、半夏。 主治:慢性白血病急变。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急性病变14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例,有效率为57.1%;未缓解6例。生存1年以上3例。 处方来源: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邓成珊。 13.五生水王汤 组成:水红花子10克、皮硝30克、樟脑12克、桃仁12克、地鳖虫12豆、生南星15克、生半夏15克、穿山中15克、三棱15克、王不留行15克、白芥子15克、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生白附子9克、延胡9克,研细末,以蜜及醋凋、成泥,加麝香克、梅片3克。外敷脾肿大处。 主治:白血病脾肿大。 临床疗效:本方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脾脏肿大7例,结果显效4例(脾脏较治前缩少5厘米以上);进步1例(脾脏缩少2~5厘米),无效2例。 处方来源: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颜德馨.

青黛对白血病治疗论文分析

肯定不会啦,

第一方,沙棘油B型(单方);沙棘具有祛痰,养胃、健脾、治血的药理功能。据中外医学专家披露,他们对于沙棘油的药用,已有60多年的临床经验。沙棘含有160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维生素,胡萝卜素,儿茶素,香豆素,黄酮类,脂肪酸,以及11种微量元素。沙棘叶能起到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沙棘油提出物在低浓度时,可杀死50%以上的白血病细胞,对白血病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白血病患者,每天早晚服用沙棘油各一次,每次一汤匙,配1/3汤匙蜂蜜调服。沙棘油有A、B、C等多种型号,慢性白血病最服用B型的沙棘油。第二方,青黛18g,雄黄2g:用法:研末混合,饭后分三次服,服后如有胃部不适等反应,可暂时停服。针对病症也可加松香2g,山蓟18g。疗效,1-3个月,有效率达100%,完全缓解达到72%。我是个中医药的爱好者和追求者,对患者同情,期望他们得到康复。因此,为一些患者开过处方。谨以拙出献于社会,万望试用的患者都能得到康复和幸福,并以此作抛砖引玉。由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期望老师、专家、学者指正。

1、抗肿瘤:青黛成分靛玉红200mg/kg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连续7天,对大鼠癌W256实体瘤有抑制,10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180(S180)有抑制作用。靛玉红50mg/kg灌胃,连续10天,对小鼠Lewis肺癌有抑制作用。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使骨髓白细胞急骤减少,电镜观察有大量变性坏死细胞,而且均属幼稚粒细胞,都是以肿胀、溶解性坏死方式时进行的,细胞质、细胞核都有明显破坏。靛玉红200mg/kg腹腔注射连续3-5天,对(3H-TdR)掺入大鼠W256瘤组织脱氧核糖酸(DNA)的抑制率为46%,但不抑制3H-尿嘧啶核苷(3H-UR)掺入瘤组织的核糖核酸(RNA)和3H-苯丙氨酸掺入瘤组织的蛋白质。体外试验,靛玉红在低于3×10(-6)mol/L浓度,对大鼠W256、小鼠艾氏腹水癌(EAC)及小鼠肝癌(HepA)均能抑制3H-TdR的掺入癌细胞,而对再生肝细胞抑制作用很小,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L1210)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均无影响。靛玉红4μg/ml浓度对TdR掺入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细胞有抑制作用,对急粒TdR的掺入抑制更强,说明靛玉红对DNA合成更活跃的增殖细胞具有更大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但对TdR掺入幼稚淋巴细胞无抑制作用。2、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药理研究初步表明,靛玉红有破坏白血病细胞的作用。从超微结构形态来看,在靛玉红作用下,变性坏死的细胞多呈肿胀、溶解性坏死。实验中发现靛玉红能增强动物的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能力。单核巨噬系统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一定的作用,故靛玉红的抗癌作用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关。3、抑菌作用:色胺酮经抗真菌试验,为抗皮肤病真菌的活性成分,对羊毛状小孢子菌、断发癣、石膏样小孢子菌、紫色癣菌、石膏样癣菌、红色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为5μg/ml。

美国青蒿素治癌论文

屠呦呦与青蒿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青蒿素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显示出在癌症治疗中的抗肿瘤效应。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青蒿素可以在多种类型的癌症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未来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青蒿作为中药已经有2000多年的 历史 ,而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人类疟疾,更是让全世界都认识到了中药的魅力。青蒿素不仅仅在治疗疟疾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还有传言说青蒿素能抗癌,杀死癌细胞,这是真的吗?

华盛顿大学曾进行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从中草药艾蒿内提取出了青蒿素,结果青蒿素在和乳腺癌癌细胞接触16个小时后,乳腺癌细胞几乎都被杀死了,但是和正常细胞接触,正常细胞反倒没有受到伤害。

这项神奇的实验是否能证明我们可以通过服用中药青蒿来抗癌呢?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仅进行了体外实验,这并不代表在人体上会有同样的效果。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广西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力平 也对此作出了辟谣,马教授称: 目前青蒿素比较明确的作用是抗疟,抗癌的作用还需要更加有力的证据。日常单纯食用青蒿、青蒿素保健品等,无法起到抗癌效果。

关于青蒿素,在网络上存在各种争议,除了抗癌作用以外,它是中药还是西药也具有很大争议性。

青蒿素是来源于中药的启发,据屠呦呦回忆,在发现青蒿素之前她收集了历代医典,并寻访了民间中医的实践经验,累计汇总了640多种中药,其中就包含了青蒿和黄花蒿。和国外科学家20多万种植物的样本对比,屠呦呦团队领先了一大步,这是中医药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很多人觉得青蒿素来源于中药,就应该属于中药。

不过,中国药监局却认定青蒿素是西药, 官网上青蒿素的药品生产批准文号信息显示:青蒿素为是化学药物(H代表化学) ,毕竟青蒿素所采用的是完全是现代制造流程,包括提纯、再实验、测定化学结构、分析毒性药效、动物实验、临床实验、提取工艺的优化、生产工艺八道严格的工序。

其实,青蒿素是中药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屠呦呦就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一再表示青蒿素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发现的,它是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也就是说,没有中医药理论的支持,就无法发现青蒿素。

不少罹患癌症的患者,由于惧怕西药带来的副作用以及对西药带有偏见,在治疗时非常抗拒西药,希望通过服用中药起到根治的效果,这个方法可行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 认为,单纯服用中药难以起到根治癌症的目的。

因为中药主要目的是扶正,并不是去邪。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来杀灭癌细胞,直接杀灭癌细胞的效果不强。

在临床上一般会将西药为主,中药为辅配合治疗。在西药杀灭癌细胞后,患者身体较为虚弱的情况下,使用中药来提高患者身体素质,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值得提醒的是,癌症患者在使用中药治疗时,也有不少需要注意的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林丽珠教授 指出,在使用中药治疗时,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

1、讲究辩证论证,并非多多益善

中药治疗需要辩证施治,也就说每个人用药都需要“量身定制”。并不是用药越多、越贵就效果越好,在治疗时要避免听信偏方、秘方、以毒攻毒法或是听说别人用什么药效果好自己也用。

这样做非常有悖中医的治疗原则,盲目大量用药反而会给身体带来过大负担,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2、因人制宜,因病制宜

即便是同样的癌症,由于年龄、体质以及本身存在的病症等因素,患者所需的药方也完全不同。在用药时,需要灵活变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调整。

3、中西结合,各司其责

上文提到,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所起的作用目的不同。西药是“杀敌”的主力军,而中药更像是“后勤人员”。

在西药杀灭癌细胞之后,身体也受到严重损伤时,使用中药可显著减轻患者身上的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中医药治疗是在癌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青蒿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味中药,它具有多种功效,可帮助治疗多种疾病。但是它毕竟是一味中药,在用药上有很大讲究,切不可擅自滥用。也不要盲目服用含有青蒿的制品来预防癌症、抗癌,青蒿素抗癌目前还在研究阶段,想要抗癌还是需要规范进行治疗。# 健康 科普大赛#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林黛玉的病论文

原著是遗传性心脏病(可能是进行性的心衰),程高的后40回是具体的肺动脉高压,或者二尖瓣狭窄。

后一个问题在2019年第十三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是做过会诊辩论的。其中第82回潇湘惊梦一节描写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悸等特征是肺动脉高压。而第83回诊脉,左心无力,很符合二尖瓣狭窄,同时合并肺部淤血感染(但不是肺结核,红楼梦全书没写她疾病有传染性)

原著前80回则应首先注意到家族病史,林如海40岁壮年而亡,母亲贾敏亦于30岁之前早亡,贾敏有3个姐姐亦亡故(兄长贾政等正常)。林如海另有一子,3岁亡故。

所以,要么是贾家母系这边,要么林家,有遗传性疾病。

同时在原著前80回,直接写了“不足之症”,葬花等轻微运动就气喘,与季节相关咳嗽(合并肺部感染),均点明是先天心脏病。

当然,红楼梦原著前80回,没有对林黛玉的疾病做更为细致的描述,或者原本黛玉之死根本就没准备设计成程高后40回的病死模样,所以答案就到此为止。

1、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2、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800字。 3、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结合事例。 4、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500字。1.容颜娇美,如捧心西子般的病态美,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曹雪芹对林黛玉的描写,从侧面可以看出她天仙似的美貌。 2.才华出众,她触景生情所作的《葬花吟》、《桃花行》、《秋窗风雨夕》等佳作,都体现出她高超的诗词才华。 3.清高孤傲,在元妃省亲时,她奉旨作一首五言律诗应景,不仅显示了她的洁身自好,不和世俗同流合污,更反映了她对地主阶级的大胆叛逆思想。 4.多愁善感,初入贾府,林黛玉就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寄人篱下的生活,林黛玉能够用敏感的心去洞察人情世故,但面对各种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也只能自哀自叹。 5.自尊却自卑,拥有非凡的才华,却寄人篱下生活,使她自尊又自卑。

应该属于“抑郁症”

  • 索引序列
  • 青黛治癌论文
  • 雄黄与青黛治白血病论文
  • 青黛对白血病治疗论文分析
  • 美国青蒿素治癌论文
  • 林黛玉的病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