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ealize and research strategy of measles elimination goal of maintaining摘 要 目的 探索我国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麻疹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的成功经验,为制定实现并维持消除麻疹目标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综述。结果 目前我国麻疹疫情普遍呈现局部高发和高度散发状态;发病年龄出现0岁小年龄组和15岁以上大年龄组发病明显增多的双向移位现象;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散居儿童及流动人口是麻疹病例高发人群;医院内感染成为主要传染因素之一。结论 全面实施以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加强麻疹病例监测工作,预防医院内感染和适时开展重点人群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及应急免疫等综合性防控策略是最终消除麻疹的关键。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asles in China,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nalysis of measles epidemic occurred, summariz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measles elimination goal, for the achiev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eliminate measles strategy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Method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work practice, review. Results at present, the measles epidemic generally local high and highly sporadic; age of onset of bidirectional shift phenomenon little 0 year old age group and over 15 year age group the incidenc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no / unknown history of immunity in children and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s high risk population of measles cases in Hospital; infe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infectious factors. Conclusions improving 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 timely, full course vaccination rate, strengthen measles surveillance,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timely carry out the key crowd measles 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nd emergency immunization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is the ultimate elimination of measles in the key.关键词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消除;策略Keywords measles;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limination; strategy
白眼无端偏固执,纷纷变乱拂人情。永不变心的深空小编又有新鲜事要说了。小编整理了半天,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不吊大家胃口了,一起来了解一下。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进行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新研究有效地验证了一个长期存在的假设,即免疫“失忆”,证明了麻疹病毒的感染如何从字面上消除原有的免疫系统保护,使一个人容易遭受其他感染的困扰。几年来,科学家已经提出免疫“失忆症”的假想概念,尤其是与儿童早期麻疹感染有关的假说。流行病学研究已将麻疹感染与以后几年更高的死亡率联系起来。这种假说是,当人们从这种急性疾病中恢复后,麻疹感染某种程度上在之后的几年里降低了其免疫系统的总体功效。这项研究涵盖了两篇新发表的期刊文章,首先是追踪2013年荷兰爆发麻疹感染前后77位未接种疫苗的儿童血液中的免疫抗体。研究表明,从麻疹感染中恢复过来的两个月后,儿童的免疫抗体“记忆”下降了11%至73%。这意味着儿童可能更容易患上先前具有免疫力的疾病。研究高级作者Stephen Elledge表示:“麻疹对人们的威胁比我们以前想象的要大得多。这被证明是麻疹影响保护性抗体本身水平的第一个明确证据,提供了支持免疫失忆的机制。”研究人员在几种动物模型中进行的进一步工作验证了这些观察结果,证实麻疹感染后从体内消除了40%至60%的现有免疫抗体。在雪貂中进行的一项更具体的实验表明,麻疹病毒感染降低了对以前的流感疫苗的保护,再次确认了病毒感染后发生了免疫“失忆”。其中一篇新论文的作者Paul Kellam表示:“我们证明,类似麻疹的病毒可以从雪貂中删除先前存在的流感免疫‘记忆’。即使雪貂成功地接种了流感疫苗,麻疹样病毒也降低了流感抗体的水平,导致动物再次变得容易感染流感,并出现了更严重的流感样症状。这表明麻疹可以逆转疫苗对其他传染病的影响。”除了巩固管理麻疹疫苗的重要性外,新研究还揭开了长期以来流传的一种说法的真相:即暴露于麻疹实际上可以增强免疫系统。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Nikolai Petrovsky表示,这项研究应完全消除社区某些部门的错误信息,从而导致荒谬的“麻疹派对”,即父母将孩子暴露于麻疹,以期改善孩子的免疫反应。“自然感染不仅会使儿童遭受麻疹感染的潜在破坏性后果,而且如此处突出显示的那样,将削弱而不是增强他们的免疫系统,因此即使他们有幸逃脱了初次感染的严重后果,由于原发性感染介导的长期免疫抑制作用,他们仍然容易受其他感染的影响。” 未参与此项最新研究的Petrovsky表示。这项新研究发表在《科学》与《科学—免疫学》杂志上。欲要知晓更多《研究称麻疹感染后出现的免疫“失忆”使人们容易受到其他感染的伤害 》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资讯。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上一篇介绍了饮食调整改善荨麻疹,这一篇介绍2个影响荨麻疹的关键饮食,肠道微生物和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 改善肠道和提升维生素D到适当水平,都可以有效改善荨麻疹有关病情。
肠道微生物
2019年1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发表的一项对照组研究,[20] 比较了10名CSU患者和10名 健康 对照组的肠道菌群,发现患者和 健康 对照组的菌群组合显著不同,患者的拟杆菌属(Bacteroides)较少,包括大肠杆菌等的细菌则较多。该研究对10名患者使用了益生菌治疗,但细节并没有披露,看来效果不怎么样,研究只提到当患者肠道的大肠杆菌较多,治疗效果就不显著。
2020年山西医科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21],分析了100名CSU患者和100名 健康 对照组受试者的肠道菌群,同样发现CSU患者包括拟杆菌属等菌群较少,而且双歧杆菌等益生菌也较少。研究也发现前一年使用过抗生素跟CSU的患病风险有关联性。研究的结论是CSU患者的菌群改变可能加剧身体的炎症反应。
2016年意大利的一项临床研究,[22]52名CSU患者接受连续8周接受益生菌的治疗,当中14名没有完成流程,当中11名不继续的原因是没有感觉病情有改善。剩下的38名患者中,11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7名()病征没有改善。该研究使用的益生菌组合是唾液乳杆菌+短双歧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LS01 and Bifidobacterium breve BR03)。所以该研究是个反面教材,这个组合的益生菌不太灵。
2019年的一项文献回顾[26],发现很多感染人芽囊原虫的患者,当成功治疗人芽囊原虫感染后,荨麻疹和其他皮肤有关的问题都一同痊愈,研究人员的结论是人芽囊原虫可能是一直被忽略导致荨麻疹的一个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 健康 人群”中感染人芽囊原虫的比例也不低,但不代表人芽囊原虫不会引致各种炎症性疾病,因为“ 健康 ”在临床上是没有发现病征而已,感染人群没有出现病征不代表身体免疫系统没有受到刺激,也不代表经过一段时间后免疫系统有关疾病不会出现。可惜单单靠粪便种菌检查人芽囊原虫也容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需要配合DNA的PCR分析才能达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维生素D
2018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28], 包括了17项研究,1321名CSU患者和6100名对照组样本,当中大部分研究显示患者缺乏维生素D,比对照组低不等,其中7项临床研究显示补充高剂量维生素D3可以改善荨麻疹病征。
2020才发表的一项临床试验,[29] 80名慢性荨麻疹患者分成高剂量组连续12周每周服用28,000IU的维生素D3,和低剂量组每周服用4200IU的维生素D3。结果显示两组的荨麻疹病征都显著改善,但高剂量组的改善更为明显。研究的剂量是,每周28000IU的维生素D3作为辅助治疗慢性荨麻疹是安全和有效的。
成功康复病例
2017年8月美国医生发表的一个病例研究,[30] 也许可以让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参考。患者是7岁女孩,她自四岁起就出现荨麻疹和肠易激综合征(IBS),儿科医生做过标准的肠镜检查后处方了质子泵药,但患者多年来病情没有改善,经常出现荨麻疹,湿疹,还有哮喘和腹痛,伴随着腹泻,也有便秘和胀气。
下表是患者在6个月接受发表该研究的主诊医生治疗的时间轴,患者接受治疗之始就停了质子泵等药物,2013年12月起开始实行无麸质无奶类饮食,还有避开其他容易引起不耐受饮食。2014年2月仍然出现荨麻疹而且多次因为病情停学,之后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让患者开始了每天4000IU的维生素D3,和多种维生素,还有VSL 的益生菌(笔者注:这个组合的益生菌已经被禁止在美国出售,我在《益生菌(二):避开品牌的坑,从阅读标签开始》已经介绍过),包括了嗜热链球菌,短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副奶酪乳酸杆菌,瑞士乳杆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es; Bifidobacterium breve, B lactis;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 plantarum,L paracasei, and L helveticus)。
患者在2014年4月复诊时病情已大幅改善,使用的益生菌和维生素D3的剂量也因为病情改善而调低了,但患者继续实行无麸质和无奶类饮食,病征只在饮食不注意时才会复发。2014年6月患者已经康复,在一年后2015年6月复诊时,患者还继续服用益生菌,维生素D3和多种维生素,也继续无麸质,无奶类饮食,只偶尔出现的荨麻疹病征,患者母亲认为只有在高糖饮食之后才会出现。
上述病例可能只是个例,但说明多维度的饮食和营养素治疗,起码可以对某些荨麻疹的患者有显著的效果。
总结
荨麻疹的成因暂时还没有共识,但多维度的饮食和营养干预可能对改善慢性荨麻疹有一定帮助。 从上述的众多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1 慢性荨麻疹患者需要接受寄生虫检查,如果发现寄生虫,先治疗寄生虫可能可以马上改善荨麻疹病情,但我国医院可以全面检查寄生虫,特别是文中提到的人芽囊原虫的并不多。
2 除了排除了寄生虫感染,从饮食调整改善肠道环境对改善荨麻疹会有帮助。
3 慢性荨麻疹患者也需要检查维生素D的水平,缺乏维生素D的患者在补充维生素D后,病情可能可以改善。但维生素D水平可能需要提升到40 – 60ng/ml的水平,对包括荨麻疹等收到维生素D介导的免疫系统问题才能得到缓解。
治疗荨麻疹多管齐下,可能是基于现有研究证据的最有效办法。
# 健康 科普排位赛##荨麻疹##饮食 健康 ##维生素D##寄生虫#
参考
[20] Lu, Tao & Chen, Yanxia & Guo, Yangmin & Sun, Jiayu & Shen, Weitao & Yuan, Mengsi & Zhang, Shuping & He, Ping & Jiao, Xiaoyang. (2019). Altered Gut Microbiota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in Chronic Urticaria. Disease Markers. 2019. 1-11. .
[21] Wang, D., Guo, S., He, H., Gong, L., & Cui, H. (2020). Gut Microbiome and Serum Metabolome Analyses Identif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Butanoate Metabolism Induced by Gut Microbiot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10, 24.
[22] Nettis, E & Leo, Elisabetta & Pastore, Angela & Distaso, M & Zaza, I & Vacca, M & Macchia, L & Vacca, A. (2016). Probiotics and refractory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European annals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48. 182-187.
[23] Melo, Gessica & Malta, Fernanda & Maruta, Celina & Criado, Paulo & Castilho, Vera & Gonçalves, Elenice & Espírito-Santo, Maria & Paula, Fabiana & Gryschek, Ronaldo. (2019). Characterization of subtypes of Blastocystis sp.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urticaria, São Paulo, Brazil. Parasite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7. e00124. .
[24] Wawrzyniak, Ivan & Poirier, Philippe & Viscogliosi, Eric & Meloni, Dionigia & Texier, Catherine & Delbac, Fre & El Alaoui, Hicham. (2013). Blastocystis, an unrecognized parasite: an overview of pathogenesis and diagnosis.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Infectious Disease. 1. 167-178.
[25] 胡缨,黎学铭,张鸿满,石焕焕.(2013).南宁市城区人群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调查.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06),73-74+.
[26] Bahrami, Fares & Babaei, Erfan & Badirzadeh, Alireza & Rezaeiriabi, Tahereh & Abdoli, Amir. (2019). Blastocystis, urticaria, and skin disorders: review of the current evidences.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Infectious Diseases. 39. .
[27] Kolkhir, Pavel & Balakirski, Galina & Merk, Hans & Olisova, Olga & Maurer, Marcus. (2015).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and internal parasites - A systematic review. Allergy. 71. .
[28] Tuchinda, P., Kulthanan, K., Chularojanamontri, L., Arunkajohnsak, S., & Sriussadaporn, S. (2018). Relationship between vitamin D and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a systematic review.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allergy, 8, 51.
[29] Nabavizadeh, S. H., Alyasin, S., Esmaeilzadeh, H., Mosavat, F., & Ebrahimi, N. (2020). The effect of vitamin D add-on therapy on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and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allergy and immunology, .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30] O'Neil-Smith, K. & Barber, Melissa. (2017). Treatment of chronic atopy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a 7-year-old: A case report. Integrative Medicine (Boulder). 16. 48-52.
麻 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病毒主要借空气飞沫传播,传染性强,6个月至5岁小儿最多见。年幼体弱患者易并发肺炎。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过去本病每2-3年常有一次大流行,普遍应用我国自制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发病率已明显降低。(一)病因和发病麻疹病毒在呼吸道内增殖后,经淋巴结、血液到全身广泛繁殖,引起病毒血症和全身病变。(二)病人表现1.出疹前期: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及眼结膜炎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结膜充血(即红眼)、畏光流泪等。有时出现呕吐或腹泻。病后2-3天约90%的患者在口腔两侧颊粘膜上可见针头大小的灰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称为麻疹粘膜斑(又叫柯氏斑)。在日光下易被查见,于出疹后1-2天内即完全消失。它是麻疹的早期特征,也是麻疹早期诊断的依据。2.出疹期:起病3-4天后开始出疹,最先见于耳后、额部和发际,逐渐延及面颊、颈及上胸部,3-5日内自上而下蔓延全身,最后波及四肢,直至手掌、足底。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起初皮疹稀疏分布呈淡红色,逐渐密集融合而呈暗红色,疹间可见正常皮肤。随着皮疹的出现,体温上升可达40℃以上,全身症状及呼吸道炎症症状加重。此时易并发肺炎,是麻疹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3.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体温很快降至正常,其他症状亦随之减轻,情况好转。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消退。皮疹消退处可见糠麸样脱屑和浅褐色斑痕,经l-2周后消失。无并发症者,通常在10-14天内痊愈。成人的麻疹中毒症状较小儿为重,体温高,皮疹密集,但并发症少见。(三)家庭养护良好的护理对病人顺利出疹及防止并发症极为重要。l.家庭用药(1)高热时可服用少量退热药如扑热息痛等。可以微温的湿毛巾敷于额部,或用纱布包好葱白,放在35%酒精中煮沸约1-2分钟后,按头面、胸腹、背部、上肢、下肢等五部分的顺序进行擦浴。在同一部位稍加用力,反复擦浴2-3遍,然后敷以柔软毛巾。(2)烦躁不安者,酌用少量镇静剂,如安定等。恢复期病人如继续烦躁不安,须注意有无并发症,如中耳炎、肺炎或脑炎等。(3)咳重痰稠者,可用祛痰止咳剂,如棕色合剂等。2.中药及偏方(1)发疹前期取:芦根15克、连翘9克、杏仁6克、桑叶、菊花、桔梗、甘草各3克、薄荷克,水煎服。(2)出疹期取:银花9克、连翘、荆芥、牛膀子各6克、桔梗、甘草各3克、薄荷克后入。热重疹融合成片者加丹皮、赤芍各9克,紫草15克,水煎服。(3)恢复期取:银翘散加沙参、麦冬各9克、生地、玉竹名6克,水煎服。(4)葛花6克、茶叶一小撮,水煎服。适用于出疹前期和出疹期。(5)鲜茅根60克煎服。适用于恢复期3.营养和饮食 宜根据患者病情及年龄给予富于营养且易于消化的饮食、如米汁、豆浆、牛奶、藕粉、稀饭、面条、绿豆粥、蛋花汤及菜泥汤等。对明显腹胀及消化不良者,可暂时只给米汁和脱脂奶。各种饮食均应避免油腻或含刺激性调料,并按少量多餐的方式轮流调换供给,不要搞人为的“忌口”。麻疹病人的水分补充相当重要,在不影响患者休息的情况下,应随时给予果汁、鲜芦根水或开水。发疹期可多吃一些能透发麻疹的食物如香菜、竹笋、蘑菇、鱼虾等。至恢复期,应逐渐增加饮食的质和量,婴幼儿可给牛奶或混合奶(用牛奶、 豆浆、米汁及白糖等配制),亦可给蒸鸡蛋糕、肉泥、肝泥 、粥、鸡蛋面条、鲫鱼炖蘑菇及豆制品,水果、绿叶青菜等; 年长儿则可及时恢复正常饮食。同时亦可服药膳“香菱浮萍粥”或“柴胡甘草粥”及胡萝卜、香菜、荸荠饮食。脱水、不能进食或饮食过少者,应予以静脉输液。4.家庭护理(1)病室环境应保持安静、清洁,室温以20℃左右为宜,可间断进行热蒸气喷雾或中草药熏蒸,既有利于麻疹透发,亦可保持室内的湿度。室内空气要保持流通、新鲜,不可紧闭门窗,但应避免直接吹风。要防止强光刺激患者眼睛,日光直射时可用深色窗帘遮挡。晚间室内照明不宜过强,或加用适当灯罩使光线柔和。患者应卧床休息,适当延长睡眠时间。(2)注意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及精神状态等。如体温过高或过低,皮肤灼热无汗,肢端发凉;或大汗淋漓,焦躁不安甚至诲语、抽痉;或出疹延迟,分布稀少,隐约不出,出而复隐,疹色过淡过暗等,均反映出疹过程不顺利,提示可能有并发症,需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3)保持床褥干燥、清洁、无皱折,盖被应轻软,衣着应宽适,勤换内衣,切忌紧衣厚被“捂汗发疹”。每日常规行臀部及阴部护理一次,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肛门及外阴清洁。出疹期宜保持皮肤温暖潮湿或微汗。对皮肤灼热无汗、高热及皮疹迟迟不出者,应进行温水(40-45℃)擦浴或熏洗液擦浴。熏洗液可用鲜香菜或西河柳30-60克加适量水煎成。边擦浴,边擦干盖好,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出疹时及疹退后患者常有皮肤瘙痒,故应简短指甲,防 止抓伤皮肤。可擦以碳酸氢钠溶液或炉甘石洗剂,或用止痒扑粉。(4)每日常规用生理盐水或2-4%硼酸溶液冲洗双眼2-3次。须将睑缘之分泌物洗净,两眼应分别冲洗,勿使冲洗液流入同侧外耳道或对侧眼部。日间每次冲洗后滴入0.25%氯霉素眼药水;晚间冲洗后可用杭生素眼膏涂入眼内。为了防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应注意避免平卧喂哺,服药时切忌捏鼻强硬。经常保持口腔、鼻腔及外耳道清洁,随时清除鼻腔的分泌物,保持鼻腔通畅。对已形成的鼻痂需用温水或油类滋润后予以清除,动作应轻柔,不可强行取出,以免引起疼痛和出血。对鼻腔料膜充血肿胀显著而妨碍通气者,可滴入0.5-1%麻黄素,每日3-4次。每日常规用温水彻底清洗口腔2-3次,每次进食后用 ,温水清拭口腔。口唇或口角干裂者,应局部涂以甘油或4%硼酸软膏。(四)注意事项1.单纯麻疹患者以家庭隔离为宜,由医生指导家人做好对病人的隔离及护理。重者及有并发症时应住院隔离治疗。2.为了避免并发症,患呼吸道感染或有皮肤化脓感染者不进入麻疹病室,更不可接触病人。3.高热者忌用酒精擦浴、冰敷或冰水灌肠,亦不可用强烈退热剂,以免防碍出疹。4.出疹期须与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及药物疹等常 见发疹性疾病鉴别。(五)预防常识 1.对8个月以上易感者进行麻疹减毒活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年幼或体弱的易感儿接触麻疹病人后可进行被动免疫,立即肌注人血或胎盘丙种球蛋白。2.中药预防:贯众12克,甘草3克,升麻1.5克,煎服,隔日一剂,连服3剂。3.在麻疹流行期间避免让易感儿互相串门或去公共场所,托儿所幼儿园等宜暂停接送,以减少受染机会。凡接触过患者的成人或医护人员,在接触其他易感儿之前,要在阳光下照射10分钟或在户外空气流通处逗留20分钟。
潜伏期为10~14天。严重感染或输血感染者可短至6天;被动免疫或接种疫苗者,可长达3~4周。本病典型经过分三期。(一)前驱期又称出疹前驱期,持续2~4天,但体弱,重症或滥用退热剂者可延至7~8天。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急起发热,咳嗽、流涕、喷嚏、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浮肿。咳嗽逐日加重。婴儿可伴有呕吐腹泻。起病2~3天第一臼齿对面的颊粘膜上出现针尖大小,细盐粒样灰白色斑点,微隆起,周围红晕称为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此征有早期诊断价值。初少许,随后扩散至整个颊粘膜及唇龈等处。粘膜斑多数在出疹后1~2天完全消失。下脸缘可见充血的红线(stimson's line)。少数病人病初1~2日在颈、胸、腹部出现风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或荨麻疹,数小时即退,称为前驱疹。此时在悬雍垂、扁桃体、咽后壁、软腭处亦可见到红色斑点,出疹期才消退。(二)出疹期于第4病日左右开始出疹,一般持续3~5天。皮疹首先开始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躯干与四肢,待手脚心见疹时,则为“出齐”或“出透”。皮疹初为稀疏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4mm,逐渐皮疹增多,融合呈卵园形或不规则形,疹间可见正常皮肤,皮疹出透后转为暗棕色。病情严重时,皮疹可突然隐退。本期全身中毒症加重,体温高达40℃,精神萎糜、嗜睡,有时谵妄抽搐。面部浮肿,皮诊,眼分泌物增多,甚至粘连眼睑不易睁开,流浓涕,上述表现之面貌称为麻疹面容。舌乳头红肿,咽部肿痛,咳嗽加重,声音嘶哑,呼吸道急促,胸部X线检查,可见轻重不等的较广泛的肺部浸润病变。肺部体征,除重症病人肺部闻有细湿罗音外,多为阴性。该期病人肝脾可肿大,婴幼儿易伴腹泻稀水样便,粪检含有少许脓细胞。(三)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中毒症状明显缓解,体温下降,约1~2日降至正常。精神食欲好转,呼吸道炎症迅速减轻,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并留有糠麸样细小脱屑及淡褐色色素沉着,以驱干为多,1~2周退净。若无并发症的典型麻疹全程10~14麻疹,俗称“痧子”,它是由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传染而致,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好发于冬、春季。病初起似感冒,发热、流涕、咳嗽、喷嚏等,同时还有两眼发红,畏光,眼泪汪汪。2-3天后,口腔内两颊可出现小白点,周围有红晕,3-5天后皮疹首先从耳后出现,逐渐由脖子发展到颜面、胸背、四肢、手足心,至此疹子即出透,若病程顺利,以后就进入恢复期,病程约10天左右。民间流传的“烧三天,出三天,回四天”即此。若疹出又突然隐没,或出疹顺序杂乱,或疹出不透,伴面色白,咳嗽气急,高热肢冷,口唇紫绀者,提示有并发症。常可并发肺炎、咽喉炎、肠炎、脑炎、中耳炎等,甚至危及生命。 本病3岁以下小儿多见,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重度上呼吸道粘膜炎、结膜炎、颊粘膜出现特征性麻疹粘膜斑,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疹退后留下棕色色素沉着,并有糠麸样脱屑,常并发肺炎,对婴幼儿健康危害很大,一旦麻疹治愈后可终身免疫。 [A]出疹前期 [治法]:解表,透疹,化痰 荆芥8 连翘9 薄荷6 桔梗9 鱼腥草9 前胡6 蝉蜕6 黄芩8 白芍10 葛根6 浮萍8 甘草4 [B]出疹期 [治法]:清热解毒,透疹,退热 金银花12 白芍10 升麻6 葛根12 浮萍9 蝉蜕6 青天葵12 柴胡8 紫草10 板蓝根9 丹皮10 生地12 [C]恢复期 [治法]:养阴生津,健脾胃 天花粉10 生地10 麦冬10 沙参10 芦根12 玄参9 桔梗9 川贝6 杏仁8 紫菀9 射干8 鸡内金10 山药12 扁豆12 [上述3个药方的加减]: (1)皮肤有紫斑出现,加赤芍8 丹皮9 (2)出血者,加地榆9 莲子芯6 仙鹤草10 (3)痰多者,加款冬花10 桑白皮10 (4)咽喉肿痛者,加黄芩8 山豆根6 马勃6 (5)神志不清者,加胆南星8 石菖蒲6 安宫牛黄丸(依照说明书服用)
China realize and research strategy of measles elimination goal of maintaining摘 要 目的 探索我国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麻疹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的成功经验,为制定实现并维持消除麻疹目标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综述。结果 目前我国麻疹疫情普遍呈现局部高发和高度散发状态;发病年龄出现0岁小年龄组和15岁以上大年龄组发病明显增多的双向移位现象;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散居儿童及流动人口是麻疹病例高发人群;医院内感染成为主要传染因素之一。结论 全面实施以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加强麻疹病例监测工作,预防医院内感染和适时开展重点人群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及应急免疫等综合性防控策略是最终消除麻疹的关键。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asles in China,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nalysis of measles epidemic occurred, summariz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measles elimination goal, for the achiev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eliminate measles strategy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Method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work practice, review. Results at present, the measles epidemic generally local high and highly sporadic; age of onset of bidirectional shift phenomenon little 0 year old age group and over 15 year age group the incidenc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no / unknown history of immunity in children and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s high risk population of measles cases in Hospital; infe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infectious factors. Conclusions improving 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 timely, full course vaccination rate, strengthen measles surveillance,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timely carry out the key crowd measles 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nd emergency immunization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is the ultimate elimination of measles in the key.关键词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消除;策略Keywords measles;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limination; strategy
麻疹和风疹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类对麻疹、风疹普遍易感。麻疹典型病例体温在38℃以上,全身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持续3天以上,口腔第二大臼齿上部的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称柯氏斑。出疹前常有咳嗽、流涕、结膜炎等症状,眼睛水汪汪的,分泌物增多。皮疹的出现有明显的次序,即耳后→颜面→颈部→胸部→四肢→手心脚心。退疹时皮疹颜色由深红转向黑褐色,留有色素沉着。麻疹一般表现为良性经过,少数人可并发呼吸道其他细菌或病毒继发性感染、中耳炎、急性麻疹后脑炎、心肌炎等,孕妇发生麻疹可能流产、早产或致胎儿先天畸形。儿童感染风疹病毒后,潜伏期可达14-21天。 患者常有低热、头痛、食欲减退、疲乏及咳嗽、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前驱症状。病初,在软腭及咽部可有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粘膜不充血,无粘膜斑。发热第一日或次日即可出现皮疹,始于面颈部,24小时内就遍布全身。皮疹初起时呈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径2-3mm,面部、四肢远端皮疹少,部分融合似麻疹。躯干、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又类似猩红热。全身弥漫性皮疹消退后,可有细小糠麸状脱屑,但无色素沉着。全身淋巴结在发病前3-5天即可开始出现肿大,以枕部、 耳后及颈后淋巴结肿大明显,到出疹当日淋巴结肿大达高峰,有轻压痛,持续数周才消退。出疹期脾脏可肿大,少数可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另外,儿童感染风疹后,还可并发风疹性脑炎和心肌炎等,重者可能导致死亡,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对于一般人群,风疹是一种发热、出疹性病毒感染。孕妇若感染风疹病毒,病毒会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死胎、流产或婴儿的先天性风疹综合症,导致婴儿的各种先天性损害。重者死产,早产;轻者使胎儿发育迟缓,并产生各种疾病或畸型,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坏死、高血压、白内障、视网膜病、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小眼症、神经性耳炎、前庭损害、中耳炎、间质性肺炎、巨细胞肝炎、胆脾和淋巴结肿大、肾小球硬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脑炎、脑膜炎、小头畸型、智力障碍等。孕妇在妊娠 4~8周内感染风疹病毒,其婴儿先天性畸型的发病率可达100%,孕妇只能考虑人工流产。治疗麻疹、风疹,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加强护理,酌情给予退热剂,止咳剂及镇痛剂,对症治疗。
国实现并维持消除麻疹目标策略研究摘 要 目 探索我国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麻疹发生和流行主要影响因素总结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成功经验制定实现并维持消除麻疹目标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复习并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综述结 目前我国麻疹疫情普遍呈现局部高发和高度散发状态;发病年龄出现0岁小年龄组和15岁上大年龄组发病明显增多双向移位现象;无免疫史和免疫史详散居儿童及流动人口麻疹病例高发人群;医院内感染成主要传染因素之结论 全面实施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加强麻疹病例监测工作预防医院内感染和适时开展重点人群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及应急免疫等综合性防控策略终消除麻疹关键关键词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消除;策略
麻疹(Measles Rubeola)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 我国古代医书早在公元196——220年,即有关于麻疹叙述;在1023——1104年,已认识到此病为一种传染病,并能与天花初步区别。1576年首先提出麻疹病名,已认识到其流行性及具有一定的免疫性。 国外关于麻疹的最早记载是在公元九世纪,阿拉伯医学家认为麻诊是一种轻型天花。至1675年才认识麻疹是一个独立的疾病。1864年对法罗群岛麻疹流行病学作了第一次确切的描述,并证实麻疹系在人和人之间经呼吸道传播。 Enders及我国学者在50年代先后采用人胚肾和猴肾细胞组织培养,成功分离出麻疹病毒。1965年我国自制麻疹减毒活疫苗成功,推广应用后,麻疹发病率已显著下降,但在执行计划免疫较差地区,仍有局部小流行。目前,麻疹已被列为世界上消灭疾病的第二个目标。 [病原学] 麻诊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电镜下呈球形或丝状,直径为120——250nm,中心为直径17nm的单股RNA,外包核衣壳,核衣壳外为10——20nm厚的脂蛋白囊膜,表面有短小突起。囊膜含有三种蛋白:①M蛋白,系非糖化蛋白,位于囊膜脂质双层内,与病毒装配、芽生、维持病毒颗粒完整性有关。缺乏M蛋白,则形成缺损麻疹病毒(abortive measles virus),可能是发生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原因。②糖化蛋白HA,位于囊膜表面。HA即血凝素,有吸咐于宿主细胞的作用;还能凝集猴红细胞。③F1蛋白,是细胞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或血溶素(haemolysin,HL)位于囊膜表面,具促使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及溶血功能;在组织培养中,可见因细胞融合形成的多核巨细胞,且胞核呈梭形或放腺状。麻疹病毒膜上无神经氨酸酶。 麻疹病毒可在人胚肾、猴肾及人羊膜细胞中增殖。经组织培养连续传代后,逐渐失去致病性,但保持免疫性,故依此制备减毒活疫苗。过去一直认为麻诊病毒抗原性稳定,但近年有人认为麻诊病毒抗原也有变异。 该病毒外界抵抗力不强,易被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灭活;耐寒不耐热,4℃可存活5个月,-15℃存活5年;而20~37℃仅存活2小时,56℃30分钟即被破坏。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者为传染源。一般认为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该病传染性强,易感者直接接触后90%以上可得病。隐性感染者的传染源作用不大。 (二)传播途径患者咳嗽、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直接到达易感者的呼吸道或眼结合膜而致感染。间接传播很少。 (三)易感人群 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通常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6个月以下的婴儿具有母递免疫力,极少发病。麻疹活疫苗预防接种后可获有效免疫力,但抗体水平可逐年下降,因此如再接触传染源还可发病。据报道60年代以后广泛预防接种,发病年龄有增大趋势,隐性感染者也普遍存在,且产生的免疫力较疫苗免疫强10倍多。 (四)流行特征本病目前多为散发,但如传染源进入易感者居住集中的地区,则可致暴发流行。流行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在未普及疫苗接种地区,往往每2~3年发生一次流行。当城市易感者超过40%,农村易感者达60——80%时即有发生流行的可能。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及应用(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二)、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三)、应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价(四)、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措施(五)、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由于几乎各种疾病及健康状况都存在着与流行病学有关的问题,因此,在临床各科日常工作中,都会遇到应用流行病学观点和方法的场合。更加上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以及WHO提出“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及发展初级卫生保健,应用流行病学的范围日益扩大,归纳起来大约可分为:(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所谓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是指它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及人群(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中的发生率、现患率或死亡率等。这些分布经常并非千篇一律、平均分布的。这些分布特点应该用数量正确地把它表示出在地区、时间、人群的分布上。在不同的时间、地区、人群发生某种疾病或数量有不同,提示发病因素的分布的不同。我国进行了1973-1975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的大规模调查,自始至终有流行病学专家参加,所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全国资料。全国进行的大规模的调查,如精神病、神经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眼科疾病、老年病、计划生育等等,都需要应用流行病学方法才易顺利完成。(二)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有许多种疾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如恶性肿瘤、原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克山病、大骨节病等等)。流行病学可以探讨促成发病的因素,从而探讨预防或控制这些疾病的方法。传染病虽然病因已知,根据其分布特点可探讨引起散发、爆发或流行的因素,从而可以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1.察布查尔病系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曾发生的一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经过仔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是肉毒中毒。2.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40年代初在美国儿童中发现的一种逐渐使人失明的疾病。经流行病学研究,查明该病与早产儿吸入高浓度的氧有关系。以后减低氧的浓度即减少了此病的发生。3.先天性白内障于40年代初在澳大利亚突然增多。经眼科医师Gregg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得出与孕妇在妊娠早期患风疹有关的结论。4.少女阴道腺癌是一种少见的疾病,Herbst医师用流行病学研究,得出与其母亲在妊娠早期使用已烯雌酚有关的结论。5.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习惯与生活方式(lifestyle)(如吸烟、酗酒等)、心理、社会、遗传因素等在疾病发生上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引致疾病等等,均可用流行病学方法加以探讨。(三)应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价1.应用流行病学知识提高诊断、鉴别诊断水平与认识疾病的自然史许多种疾病的临床症状轻重变动较大,轻型病人很少到医院就诊。仅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经常见到的是症状比较重的,常把这些当作疾病的“典型”。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可到各种类型的病例,从而可以了解个体和群体疾病的过程和结局,即该病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如在诊断时不运用流行病学知识,就可能误诊。现举几例:(1)麻疹:由于广泛应用疫苗及球蛋白,现在不少病人症状很轻,缺少Koplik斑及“典型”皮疹。在病程早期如能了解他与麻疹病例的接触史及他周围儿童正在患麻疹的事实,则不易误诊或漏诊。(2)钩端螺旋体病:本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可以像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伤寒;也有的可以有咳血、高烧,病死率很高,甚至于误诊为肺鼠疫;还有的在烧退后出现眼色素膜炎等症。仅按临床症状,极易误诊为其他病,耽误治疗,也耽误预防与防疫工作。上述几种疾病,尽管有的病临床症状类似,但各有各的流行病学特点,如乙型脑炎是高度散发的,极少能见到多数病例在一个小地区内同时发生,而钩端螺旋体病爆发时则可以。如果注意到该病所表现的流行病学特点就不易诊断错误。2.判断某些症状有无诊断价值过去所记载的认为可诊断某病的某些临床症状(如蛔虫斑诊断蛔虫症),是有诊断价值,还是仅仅按机遇二者在同一人同时存在的偶合。如为后者,则没有临床诊断价值。此点可以用流行病学方法加以判断。3.判断药物疗效及安全性判断某种治疗方法(或药物)的疗效、某种药物(如口服避孕药、氯霉素)的安全性或某种新药的副作用,都要应用流行病学方法。4.选择治疗方案一位临床医生对于任何病例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知道用不同治疗方案时,病人好转的可能性的大小或病死的危险性的大小,需要知道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否则不易做出正确的决定。医生选择治疗方法或建议时所需的这些资料,可用流行病学方法协助取得。医院儿科医生对于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哮喘的重要性的认识,被其在医院的经验所限制。因为,大量病例在家中用抗生素治疗是成功的,许多转到医院的病例是早期治疗不成功的。这些病例与在家治疗成功的病例,对药物反应不相同。在确定急性哮喘的药物治疗时,应看到全部病例治疗情况,而不应只看到自己在医院内治疗的几例。流行病学的原理、方法应用于医学在处理个体病人的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发展了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临床流行病学。(四)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措施比如,用什么办法使有些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病人少发生;用什么对策或措施能最快、最经济地在一个地区控制或消灭一种疾病;用什么办法不让一种病传入一个地区。这些对策或措施的效果又如何?(五)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流行病学描述人群中有关疾病与健康状况,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知道人群中的疾病及有关因素所造成的负担,可以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好的效益,可以有助于确定优先的预防及保健项目的卫生规划。在某些特殊地区着重研究某些暴露的特殊环境。可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果及效益,如确定某病(如心肌梗死)的最合宜住院期限,确定治疗某病(如高血压)的价值,确定什么治疗方案最为经济有效(如对肾衰、心肌梗死等等),确定应用卫生措施控制腹泻病的效果等。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评价“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进展是很重要的。由上述一些例子可以看到,一名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过程中,诊断、治疗、判断效果等等,以至于探讨病因,进行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都需要流行病学知识。所以,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员为了今后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完成防治疾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任务,在学好临床课的同时还要认真学好流行病学。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它的发病原因很多,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荨麻疹的病因及治疗方法。2. 药物治疗:荨麻疹的治疗药物很多,如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根据病情和患者身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1. 避免过敏原:对于荨麻疹患者,首先要做的就是避免过敏原,如避免食用过敏食物,避免接触过敏药物等。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它的发病原因很多,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荨麻疹的病因及治疗方法。2. 药物治疗:荨麻疹的治疗药物很多,如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根据病情和患者身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它的出现会导致肌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色、淡红色或瓷白色的风团,不能够得到及时治疗还有可能诱发其他病症。 得了荨麻疹最好弄清楚自己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不管是治疗还是以后的预防都比较有利。治疗方面,现在的中医、西医和各种偏方让人看的头晕眼花,有些患者为了贪图便宜,盲目的使用一些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所谓偏方秘药,结果花了钱不说,病情还更加严重。其实现在中西医很多方法对于荨麻疹都有很好的效果,根据朋友治疗的情况,建议可以使用雷托皮康,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 治疗荨麻疹的阶段,患者自己要注意保健,一般人对于皮肤痒的直觉反应都是赶紧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动作不但不能止痒,还可能越抓越痒,主要是因为当你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原),反而会更恶化。有些人痒到会想用热敷,虽然热可以使局部暂时获得舒缓,但其实反而是另一种刺激,因为热会使血管紧张,释放出更多的过敏原,例如有些人在冬天浸泡在热的温泉或是澡盆中,或是保暖过度包在厚重的棉被里都很有可能引发荨麻疹。
皮肤性病科护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皮肤护理课包括的专业理论知识多,专业操作技能广泛,学院 非常重视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教学,所以要上好一堂生动的、高质量 的皮肤护理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皮肤科患者由于某些疾病病程较长,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病 人心理压力较大,且疾病表现在外,视觉上难以被旁人接受,更增加 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在皮肤护理教学中,学生往往有怕脏、怕传染的 心理而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 故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既要让护理学生学 好皮肤病的基础理论, 又要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 使病人舒适的同时, 也要注重与病人的交流,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放松心情接受治疗, 促进疾病的痊愈。现将皮肤科护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培养和激发护理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皮肤病总论概念性强,内容较单调。皮肤科外用药物多种 多样,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带教时笔者将本科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 联系起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给学生展示外用药物 实物剂型时,先给学生观看美容霜、防晒霜、珍珠霜等,然后讲解其 组成、作用、适应证、用法及注意事项。在学习外用药物的剂型时, 先给学生拿一瓶水——溶液剂型,一袋炉甘石粉——粉剂,然后将炉 甘石粉倒入水中,形成洗剂,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记忆,从而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皮肤专科护理操作较多,如湿敷、封包、封闭及 对创面处理等,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和讲解,可在操作示范后让护生从 简单到复杂操作[1-2],鼓励护生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自己先 寻找护理的方法。这样不但加深对皮肤科护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能 有机地复习已学过的有关知识,使学习气氛活跃。 2 选课教学,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是教和学的辨证统一。 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强调以传授知识、 经验和技能为目的, 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方向,突出重点,其优点是很明显的,但也存在 不少缺陷,如教学方法过死,教师授课中存在知识的灌输,这种灌输 式教学方式容易养成学生仅仅接受现成知识,被动学习的习惯。如此 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可能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好, 而创新精神和创造 能力不足,缺乏临床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皮肤护理的学生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要不断面对各种皮损, 甚至是几种皮损集中在同 一个体身上,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学 生就没有积极性,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学内容,选几节课,让学生讲讲,设置一定的情景,以直观、形象、 生动的方式,使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 程,加深护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设身 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3]。这样做不仅使讲课学生得到了锻炼, 其他同学听起来亲切、 可信, 而且学生的讲课方法对教师也很有启发, 有利于教师改进教法。 3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皮肤性病学授课过程中充满了大量形态的描述,许多皮肤病 难以用语言、文字描述清楚。而皮肤性病中绝大多数疾病都有比较特 异的皮损,皮损的性质、形态、分布、排列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所以对皮损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合理安排教时间,尽 量在讲完典型临床表现之后, 即时给学生观看典型皮疹的图谱或者是 电视录像、幻灯片等,然后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导出该病护理要点。例 如。天疱疮的患者可能有水疱、脓疱、糜烂、渗出、结痂等多种皮损, 讲完后利用 3~5 分钟导入病例,请学生分析后说出其护理诊断和护 理要点。由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发言积极,最后由教 师总结、矫正。 4 注重沟通技巧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 护理模式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服务对象不 仅包括病人,还包括健康人群。新的护理模式对现代护理的教育手段 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4]。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掌握沟通技巧,加强心理护理,体现人文关怀,才能收集第一手的临 床病例资料,这光靠良好的服务是不够的,因此要教会护生如何与患 者进行沟通,例如:在进行荨麻疹病例分析时,强调除了要告知患者 不要进食鱼、虾、蛋等过敏食物,还应与家属交往、沟通,不予患者 进食该类食物,避免一切可疑的诱发因素;面对病情比较特殊的如性 病患者,要事先准备好良好的沟通环境,在尽量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情 况下进行沟通,解除思想顾虑,告诉患者要将病情如实告知医务人员 才能尽快治愈疾病,告知性伴侣应禁止性生活、注意隔离污染物。在 取得患者信任以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生活注意事项, 使患者坚持治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 参考文献: [1] 石 英 . 提 高 护 生 临 床 教 学 质 量 之 我 见 [J]. 局 解 手 术 学 杂 志,2003,12(1):6-7 .[2]林雪峰,刘凤琴.皮肤科护理带教模式的改革初探[J].哈尔滨 医药,2002,22(5):97. [3]王长远,秦俭,王晶,孙长怡.情景教学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 中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07,6(3):927-928. [4]张瑞莹,孙亚男,刘君,等.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运用任务驱 动教学法的方法探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09-110. [5] 孙 晓 英 . 皮 肤 科 护 理 带 教 方 法 探 讨 [J]. 卫 生 职 业 教 育,2004,19:139.
荨麻疹是年自己体内发出来的毒素`怎么说了`就是缺了维生素C`还有什么的`我都忘记了``治呢`是好不了的``等什么时候它自己会好`我治了那么久打了那么多针都没见好过```随便买点什么药在发的时候吃下去就好了`过2个多钟就好了`要不就是去用热水冲凉``吃东西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不能吃要忌口``带腥的是最不能吃的``
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加以说明。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提供帮助。
篇一:参考文献
[1] 雷激,张明秋,黄承钰,白琳,何中虎. 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观察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铁生物利用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10)
[2] 邬向东,李平华,陈如圣,全炳昭,罗军荣. 牛初乳中乳铁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1(01)
[3] 高东雁. 丹参酚酸磷脂复合物及其自乳化给药系统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
[4] 雷激,张明秋,张勇,黄承钰,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面粉锌生物利用率[J]. 食品科学. 2011(01)
[5] 哈卓,赵丽丽,于晓旭,宗晓淋,毛雅元,张健,李一经,葛俊伟,乔薪瑗,唐丽杰. 重组猪乳铁蛋白N端的高效表达及抑菌活性检测[J]. 生物工程学报. 2010(04)
[6] 张明秋,王康宁,雷激,岳向峰,谢传晓,黄承钰.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铁生物强化玉米铁生物利用率[J]. 营养学报. 2009(06)
[7] 陈历俊,姜铁民编着.乳铁蛋白生物功能及基因表达[M]. 科学出版社, 2007
[8] 缪明星,袁玉国,安礼友,赵俊辉,柏亚军,郭磊,成勇. 转基因小鼠乳汁中重组人乳铁蛋白的提取与抗菌活性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9(03)
[9] 杨鹏华,倪凤娥. 常乳中牛乳铁蛋白的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10] 雷激,黄承钰,张勇,张明秋,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方法评价富铁小麦生物利用率[J]. 卫生研究. 2009(02)
[11] 胡宏伟. 国民健康公平程度测量、因素分析与保障体系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12] 崔淑霞. 长春西汀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及其固体化制剂的设计与评价[D]. 沈阳药科大学 2009
篇二:参考文献
[1] 陈晓兰,刘文,张永萍,缪艳燕,刘毅. 开设相关选修课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饮食行为影响的调查报告[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04)
[2] 蓝蕾,邱霞,刘剑英. 军队在职干部营养KAP与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 2014(06)
[3] 周海秋.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的可行性研究[D]. 吉林大学 2009
[4] 牛洁. 不同山药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鉴定[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5] 路宗志. 古代食物本草性能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6] 卢化柱,蒋淼,朱红云. 几部重要食物本草文献概述[J]. 中药与临床. 2013(05)
[7] 刘旭辉,吴承艳,金泰慜. 清代石成金《食鉴本草》考略[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
[8] 王峥,孙皎,韩维嘉,白姣姣,贺敏霞,陈丽榕,李敏.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膳食知识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上海护理. 2014(03)
[9] 宋学岐,刘海青. 黑木耳对中老年疗养员高脂血症的干预效果[J]. 实用医药杂志. 2014(05)
[10] 聂翠芳. 1661名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D]. 青岛大学 2010
[11] 张迪. 对中医院肿瘤患者食疗行为及饮食知识需求的调查结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02)
[12] 周巧玲. 西部农村养老问题及模式选择研究[D]. 兰州大学 2010
[13] 申润喜. 《太平圣惠方》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14] 朱丽瑶. 《本草品汇精要》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15] 王攀. 古代抗疲劳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16] 白克江. 古代本草中食物功效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17] 闫雪. 中医药认知度现场调查及睡眠网络调查研究[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18] 匡玉宝,梁意引,梁海东,陈榕,黄英河,李霞. 慢性荨麻疹忌食疗法与食物不耐受IgG水平的研究[J]. 现代医院. 2014(05)
[19] 夏循礼. 黄宫绣《本草求真》食物基原本草药物研究[J]. 中医研究. 2014(02)
[20] 巫朝霞,陶莉莉,陈小平,潘佩光,张晓静,林青梅. 姜醋食疗防治产后病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 2014(04)
篇三:参考文献
[1] 涂嫒茜. 历代明目类食药文献的研究与应用[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2] 王琦,朱燕波,薛禾生,李稍. 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03)
[3] 陆志平,李媛媛,魏方方,施诚.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中医专家系统[J]. 医学信息. 2004(08)
[4] 玛丽亚. 中国烹饪文化中的传统中医食疗[D]. 浙江大学 2012
[5] 田卫卫. 社区居民对传统中医营养学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6] 李婧. 基于体质调理的食疗咨询系统设计研究[D]. 中南大学 2014
[7] 任洁. 马齿苋调节血糖作用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8] 王宝丽. 中医药膳调理亚健康状态的理论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9] 卢化柱. 《随园食单》中的药物-药食同源的个案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
[10] 蔡自兴,(美)约翰·德尔金(JohnDurkin),龚涛编着.高级专家系统[M]. 科学出版社, 2005
[11] (美)CraigLarman着,姚淑珍,李虎等译.UML和模式应用[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12]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3] 曹艳辉. 古代中医外科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14] 谢晓方,姜震. 一种结合CLIPS和VC++开发专家系统的方法[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4(12)
[15] 吴海桥,刘毅,丁运亮,张祥伟.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知识库的建立[J]. 微型电脑应用. 2001(11)
[16] 石添香. 基于特征图谱技术的五种药膳质量控制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17] 刘杰. 2型糖尿病中医特色饮食管理初探[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18] 李静娴. 饮食疗法对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作用的研究[D].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
[19] 赵星星. 《医学衷中参西录》食疗思想研究[D]. 扬州大学 2013
[20] 杨连初. 从网上医疗谈中医专家系统[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9(02)
[21] 崔冬华,赵耀原. 中医儿科专家系统建造[J].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5(04)
荨麻疹临床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两种,急性荨麻疹大多都是由于急性过敏引起的,具体过敏因素可能跟外界的空气,尘螨,花粉或者自身饮食,还有一些可能是药物导致的症状,主要就是全身起红色风团,此起彼伏,瘙痒难忍。慢性荨麻疹大多由于急性荨麻疹迁延反复,没有治愈以后,超过一个半月形成的。这些病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尽量避免接触可疑的过敏物质。
?荨麻疹的形成原因有很多,虽然目前医学上并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通过治疗确诊大量的病患,我们可以确定引发荨麻疹的具体因素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说一下。 1、感染。包括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与寄生虫感染,可引起I型或II型变态反应。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肝炎病毒。当感染症状明显时,荨麻疹只是感染的症状之一,且病因较明确。而某些慢性感染如中耳炎、扁桃体炎、龋齿等症状并不明显,这时出现荨麻疹,则很难找到原因。 2、食物。含有特殊蛋白质的鱼、虾、蟹、鸡蛋等为常见致敏因素。某些肉类及植物性食品如草霉、番茄、核桃、蘑菇等及部分香料,也可诱发荨麻疹。此类荨麻疹多属I型变态反应。不新鲜的食品腐变后形成的碱性多肽被人体摄入,及未被消化的蛋白食品以多肽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均可引起组胺的释放而导致荨麻疹的发生。 3、药物。如青霉素类、血清、疫苗、痢特灵、磺胺类等药物,可由变态反应引起。药物是荨麻疹的形成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个因素。 4、动物、植物及吸入物。如被昆虫叮咬、接触运物皮屑、某些纺织品,及吸入花粉、尘土等,均可诱发寻麻疹。 5、理化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物理性、机械性刺激,或某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均可引起发病。 6、精神因素。紧张、冲动、焦虑等情绪均可使神经系统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荨麻疹。 7、遗传因素。有些荨麻疹可有家族史,如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可持续终生。 以上就是的介绍,专家提醒患者,在自己患上了荨麻疹时,建议要去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断,知道导致自己发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然后清除这个因素,然后治疗荨麻疹时得到的治疗结果才能使最好的。
建议:您好儿童荨麻疹是可以防治的,荨麻疹的可疑病因虽然多尔复杂,但仔细查找引发因素,禁用致敏药物及短期禁用可疑食物,积极控制感染和治疗是关键。其次是内服抗过敏类药物:如2岁以下口服扑尔敏,2-6岁口服特分那丁颗粒剂,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口服开瑞坦。适当补充维生素C,钙剂有助于皮疹消退。如合并细菌感染者,应积极给予抗菌素,病毒感染则可用奥复星、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真菌感染可用治疗霉舒等。如有寄生虫感染虚给予驱虫剂,慢性荨麻疹常需用二种以上抗过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