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0525
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加以说明。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提供帮助。
篇一:参考文献
[1] 雷激,张明秋,黄承钰,白琳,何中虎. 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观察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铁生物利用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10)
[2] 邬向东,李平华,陈如圣,全炳昭,罗军荣. 牛初乳中乳铁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1(01)
[3] 高东雁. 丹参酚酸磷脂复合物及其自乳化给药系统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
[4] 雷激,张明秋,张勇,黄承钰,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面粉锌生物利用率[J]. 食品科学. 2011(01)
[5] 哈卓,赵丽丽,于晓旭,宗晓淋,毛雅元,张健,李一经,葛俊伟,乔薪瑗,唐丽杰. 重组猪乳铁蛋白N端的高效表达及抑菌活性检测[J]. 生物工程学报. 2010(04)
[6] 张明秋,王康宁,雷激,岳向峰,谢传晓,黄承钰.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铁生物强化玉米铁生物利用率[J]. 营养学报. 2009(06)
[7] 陈历俊,姜铁民编着.乳铁蛋白生物功能及基因表达[M]. 科学出版社, 2007
[8] 缪明星,袁玉国,安礼友,赵俊辉,柏亚军,郭磊,成勇. 转基因小鼠乳汁中重组人乳铁蛋白的提取与抗菌活性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9(03)
[9] 杨鹏华,倪凤娥. 常乳中牛乳铁蛋白的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10] 雷激,黄承钰,张勇,张明秋,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方法评价富铁小麦生物利用率[J]. 卫生研究. 2009(02)
[11] 胡宏伟. 国民健康公平程度测量、因素分析与保障体系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12] 崔淑霞. 长春西汀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及其固体化制剂的设计与评价[D]. 沈阳药科大学 2009
篇二:参考文献
[1] 陈晓兰,刘文,张永萍,缪艳燕,刘毅. 开设相关选修课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饮食行为影响的调查报告[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04)
[2] 蓝蕾,邱霞,刘剑英. 军队在职干部营养KAP与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 2014(06)
[3] 周海秋.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的可行性研究[D]. 吉林大学 2009
[4] 牛洁. 不同山药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鉴定[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5] 路宗志. 古代食物本草性能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6] 卢化柱,蒋淼,朱红云. 几部重要食物本草文献概述[J]. 中药与临床. 2013(05)
[7] 刘旭辉,吴承艳,金泰慜. 清代石成金《食鉴本草》考略[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
[8] 王峥,孙皎,韩维嘉,白姣姣,贺敏霞,陈丽榕,李敏.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膳食知识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上海护理. 2014(03)
[9] 宋学岐,刘海青. 黑木耳对中老年疗养员高脂血症的干预效果[J]. 实用医药杂志. 2014(05)
[10] 聂翠芳. 1661名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D]. 青岛大学 2010
[11] 张迪. 对中医院肿瘤患者食疗行为及饮食知识需求的调查结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02)
[12] 周巧玲. 西部农村养老问题及模式选择研究[D]. 兰州大学 2010
[13] 申润喜. 《太平圣惠方》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14] 朱丽瑶. 《本草品汇精要》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15] 王攀. 古代抗疲劳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16] 白克江. 古代本草中食物功效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17] 闫雪. 中医药认知度现场调查及睡眠网络调查研究[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18] 匡玉宝,梁意引,梁海东,陈榕,黄英河,李霞. 慢性荨麻疹忌食疗法与食物不耐受IgG水平的研究[J]. 现代医院. 2014(05)
[19] 夏循礼. 黄宫绣《本草求真》食物基原本草药物研究[J]. 中医研究. 2014(02)
[20] 巫朝霞,陶莉莉,陈小平,潘佩光,张晓静,林青梅. 姜醋食疗防治产后病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 2014(04)
篇三:参考文献
[1] 涂嫒茜. 历代明目类食药文献的研究与应用[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2] 王琦,朱燕波,薛禾生,李稍. 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03)
[3] 陆志平,李媛媛,魏方方,施诚.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中医专家系统[J]. 医学信息. 2004(08)
[4] 玛丽亚. 中国烹饪文化中的传统中医食疗[D]. 浙江大学 2012
[5] 田卫卫. 社区居民对传统中医营养学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6] 李婧. 基于体质调理的食疗咨询系统设计研究[D]. 中南大学 2014
[7] 任洁. 马齿苋调节血糖作用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8] 王宝丽. 中医药膳调理亚健康状态的理论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9] 卢化柱. 《随园食单》中的药物-药食同源的个案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
[10] 蔡自兴,(美)约翰·德尔金(JohnDurkin),龚涛编着.高级专家系统[M]. 科学出版社, 2005
[11] (美)CraigLarman着,姚淑珍,李虎等译.UML和模式应用[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12]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3] 曹艳辉. 古代中医外科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14] 谢晓方,姜震. 一种结合CLIPS和VC++开发专家系统的方法[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4(12)
[15] 吴海桥,刘毅,丁运亮,张祥伟.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知识库的建立[J]. 微型电脑应用. 2001(11)
[16] 石添香. 基于特征图谱技术的五种药膳质量控制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17] 刘杰. 2型糖尿病中医特色饮食管理初探[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18] 李静娴. 饮食疗法对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作用的研究[D].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
[19] 赵星星. 《医学衷中参西录》食疗思想研究[D]. 扬州大学 2013
[20] 杨连初. 从网上医疗谈中医专家系统[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9(02)
[21] 崔冬华,赵耀原. 中医儿科专家系统建造[J].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5(04)
魅影幽兰
荨麻疹临床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两种,急性荨麻疹大多都是由于急性过敏引起的,具体过敏因素可能跟外界的空气,尘螨,花粉或者自身饮食,还有一些可能是药物导致的症状,主要就是全身起红色风团,此起彼伏,瘙痒难忍。慢性荨麻疹大多由于急性荨麻疹迁延反复,没有治愈以后,超过一个半月形成的。这些病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尽量避免接触可疑的过敏物质。
大酸杏儿
?荨麻疹的形成原因有很多,虽然目前医学上并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通过治疗确诊大量的病患,我们可以确定引发荨麻疹的具体因素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说一下。 1、感染。包括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与寄生虫感染,可引起I型或II型变态反应。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肝炎病毒。当感染症状明显时,荨麻疹只是感染的症状之一,且病因较明确。而某些慢性感染如中耳炎、扁桃体炎、龋齿等症状并不明显,这时出现荨麻疹,则很难找到原因。 2、食物。含有特殊蛋白质的鱼、虾、蟹、鸡蛋等为常见致敏因素。某些肉类及植物性食品如草霉、番茄、核桃、蘑菇等及部分香料,也可诱发荨麻疹。此类荨麻疹多属I型变态反应。不新鲜的食品腐变后形成的碱性多肽被人体摄入,及未被消化的蛋白食品以多肽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均可引起组胺的释放而导致荨麻疹的发生。 3、药物。如青霉素类、血清、疫苗、痢特灵、磺胺类等药物,可由变态反应引起。药物是荨麻疹的形成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个因素。 4、动物、植物及吸入物。如被昆虫叮咬、接触运物皮屑、某些纺织品,及吸入花粉、尘土等,均可诱发寻麻疹。 5、理化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物理性、机械性刺激,或某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均可引起发病。 6、精神因素。紧张、冲动、焦虑等情绪均可使神经系统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荨麻疹。 7、遗传因素。有些荨麻疹可有家族史,如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可持续终生。 以上就是的介绍,专家提醒患者,在自己患上了荨麻疹时,建议要去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断,知道导致自己发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然后清除这个因素,然后治疗荨麻疹时得到的治疗结果才能使最好的。
胖墩儿可可
建议:您好儿童荨麻疹是可以防治的,荨麻疹的可疑病因虽然多尔复杂,但仔细查找引发因素,禁用致敏药物及短期禁用可疑食物,积极控制感染和治疗是关键。其次是内服抗过敏类药物:如2岁以下口服扑尔敏,2-6岁口服特分那丁颗粒剂,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口服开瑞坦。适当补充维生素C,钙剂有助于皮疹消退。如合并细菌感染者,应积极给予抗菌素,病毒感染则可用奥复星、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真菌感染可用治疗霉舒等。如有寄生虫感染虚给予驱虫剂,慢性荨麻疹常需用二种以上抗过敏药。
李晓锦Baby
荨麻疹(Urticaria)是一种过敏皮肤病,发病后对患者的美观很受影响,也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伤害。了解荨麻疹的病因对预防和治疗该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荨麻疹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呢?遗传因素。荨麻疹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有些患者荨麻疹的发生是由于遗传过敏体质造成的。感染因素。荨麻疹的发生与感染也有关系。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都是造成荨麻疹发生的原因。药物因素。荨麻疹的发生还与药物因素有关。医生指出,影响荨麻疹的药物主要是抗菌素、止痛药等,朋友们要注意谨慎使用。食物及添加剂。医生表示,荨麻疹的发生还与食物及添加剂有关,主要是动物性蛋白,如鱼、虾、蟹、肉、蛋等,还有食物中的颜料、调味品、防腐剂等。植入物。荨麻疹的发生还可能是由于植入物的影响,主要是手术的金属钉、金属假牙等,这是荨麻疹的病因之一。物理因素。荨麻疹的发生还受到物理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冷热、日光、摩擦、压迫、机械刺激等,需要引起重视。
小东菇1
荨麻疹
怎样辩别属于哪种荨麻疹?主要看荨麻疹发生的原因来分型。常见的荨麻疹分型有;
一,寒冷性荨麻疹,就是有受凉病史,因为受凉而影响了免疫功能导致荨麻疹发生。
二,蛋白胨性荨麻疹,这一类型主要是有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史,如聚餐时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后,半小时会全身突发荨麻疹。
三,现在也有不少养宠物的人会出现荨麻疹。
四,胆碱能性荨麻疹,这种荨麻疹的发生与运动出汗后或是受情绪激动的影响,会出现荨麻疹
五,物理性荨麻疹,就是受压力的地方会起荨麻疹,如坐时间久了臀部会起荨麻疹,这是受重力部位发生的荨麻疹
六,人工荨麻疹,也叫划痕性荨麻疹,自觉皮肤瘙痒,挠一下会出现指甲划过时发红突起的红线,有的人还可以在皮肤上写出字。这一类型是慢性免疫过敏反应的表现。
七,遗传血管性水肿,这一类型的荨麻疹主要以水肿为主,可以发生在面部,眼睛,也可以发生在喉部而发生咽喉水肿,这一类型会有生命危险。这一类型,也叫特殊类型的荨麻疹。
无论上述哪一种类型的荨麻疹,都只是跟发病时的原因有关,治疗都是一样的。临床上荨麻疹之所以久治不愈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调节免疫功能,过敏是特殊的免疫反应,不是我们普通的调节免疫的方法就能做到,随着医学微生态学和基因学的发展,我们提取了可以参与免疫过敏因子调节的抗过敏益生菌配方,经多中心人体临床实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只有修复免疫功能,才能让荨麻疹永远消失。
临床上对判断荨麻疹还是很容易的,荨麻疹有典型的皮疹特点,从几个小丘疹,慢慢扩散甚至连成一片,形成大面积的皮肤水肿。
得了荨麻疹,一定有诱发因素,如夏季是荨麻疹高发季节,有寒冷性荨麻疹,就是受凉影响了免疫功能,有蛋白胨性荨麻疹,就是大口吃肉海鲜,大口喝酒后突发的,这种情况 常常见于聚餐后发生。
对于荨麻疹的治疗,我们的认识是有错误的,荨麻疹发生在皮肤,并不是皮肤疾病,而是免疫性疾病,荨麻疹是典型的IGE介导型过敏反应性疾病,在治疗中,我们可以使用抗过敏药来缓解皮疹瘙痒,这些都容易,最难解决的问题是荨麻疹复发问题。荨麻疹复发,是因为没有解决免疫环节,只有修复免疫功能,才能让荨麻疹彻底消失。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服用六个月可降低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修复免疫细胞,减少荨麻疹复发率。
只有修复免疫细胞,才能彻底治好荨麻疹。这也是为什么荨麻疹总复发的原因。因为过敏属于特殊的免疫反应,IGE介导的免疫过敏反应,所以,目前可采用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六个月降低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修复免疫细胞,减少荨麻疹复发。
建议选择有临床试验及论文研究的抗过敏益生菌配方
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与西京医院儿科团队的临床研究,历经两年的时间顺利收案,两篇研究论文均被国际级期刊收录发表,重点针对过敏的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发现抗过敏益生菌诱导CD103+树突状细胞的生成,进而调控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Treg)的生成,促进免疫平衡,降低食物过敏及气道炎症的风险。
论文1: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对食物过敏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论文出处: Journal of Functionnal Foods(SCI影响因子:)
论文摘要: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能够降低血清中IgE和IgG的含量,促进IgA的生成来抑制食物过敏症状,并诱导CD103+的树突状细胞(DCs)的生成,促进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生成,促进肠道免疫平衡,帮助调整过敏体质。
论文2: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对气道炎症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论文出处:J Shanxi Med Univ
论文摘要: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可以改善气道过敏性炎症,减少肺泡组织中炎症细胞数量(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减轻气道慢性炎症,同时能够诱导肺淋巴结中Treg细胞的产生,促进相关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抑制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发挥免疫调控的作用,抑制抗原引起的过敏性炎症,对气道炎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China realize and research strategy of measles elimination goal of maintaining摘
流行病学与统计 医学统计学: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一门应用各学科。 医学统计的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医学数据 统计设计:调查
国实现并维持消除麻疹目标策略研究摘 要 目 探索我国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麻疹发生和流行主要影响因素总结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成功经验制定实现并维持消除麻疹目标策略
麻 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病毒主要借空气飞沫传播,传染性强,6个月至5岁小儿最多见。年幼体弱患者易并发肺炎
一到冬天皮肤就非常痒,越是用力的挠就越痒,这种就属于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