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论文油菜菌核病

论文油菜菌核病

发布时间:

论文油菜菌核病

1、苗期受害的茎和叶柄初产生红褐色的斑点,后扩大变为白色,组织湿腐,上面长出白色的菌丝,病斑饶茎后幼苗死亡,病部形成黑色的菌核。2、花瓣极易感染,产生水渍病斑,易脱落。潮湿时病花瓣迅速的脱落。掉落在植株其他部位的病花瓣,可引起新的病斑。3、叶片发病的病斑,初生暗青色水渍状斑块。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病斑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同心轮纹,外围暗青色,外有黄色的晕圈。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潮湿时则迅速的扩展,全叶腐烂,上面长出白色的菌丝。

(1)实行稻油轮作或旱地油菜与禾本科作物进行两年以上轮作可减少菌源。(2)多雨地区推行窄厢深沟栽培法,利于春季沥水防、渍,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3)选用抗、耐病品种。如秦油2号,中双4号,蓉油3号,江盐1号,豫油2号,滁油4号,甘油5号,皖油12号、13号,核杂2号,赣油13、14号,油研7号,黔油双低2号,青油14号,821,81004等。(4)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用10%盐水选种,汰除浮起来的病种子及小菌核,选好的种子晾干后播种。(5)每年9月选好苗床,培育矮壮苗,适时换茬移栽,做到合理密植,杂交油菜667m2栽植10000~12000株。

油菜菌核病俗称“白秆”、“麻秆”、“霉蔸”等,从苗期到成熟乃至收获后的堆垛上都可以发生,但以盛花期后发病最盛。主要症状如下。

幼苗:茎基部和叶柄上有红褐色斑点,扩大后为白色,湿腐状,长出白色霉层,重者整株死亡。

叶片:多从植株基部的老黄叶片开始发生,初始暗青色,湿腐状,以后扩大成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黄褐色或灰褐色,病斑中心可见2~3层同心轮纹,病斑外围有淡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扩展迅速,叶片腐烂,并长出白色的絮状霉层。

茎秆和分枝:发病初期病斑呈长条形,略凹陷,中部白色,边缘褐色,水渍状,病健分界明显。在潮湿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受害茎成段变白,上面长出白色菌丝。至病害晚期剥开茎秆可见大量黑色鼠粪状的菌核。

花瓣:产生油渍状褐色小斑点,花瓣苍黄色,后转白色,潮湿时长出菌丝并形成菌核,提早脱落。

角果:初为水渍状,浅褐色,后转为灰褐色病斑,气候潮湿时呈湿腐状,布满白色霉层,后期可在角果内外形成菌核。

种子:表面粗糙,灰白色,无光泽,病粒外有白色霉层和小菌核。

应该用盐水进行自理,而且也应该使用一些化肥,以前也应该是用2000倍液进行治理,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油菜核菌病论文

1、苗期受害的茎和叶柄初产生红褐色的斑点,后扩大变为白色,组织湿腐,上面长出白色的菌丝,病斑饶茎后幼苗死亡,病部形成黑色的菌核。2、花瓣极易感染,产生水渍病斑,易脱落。潮湿时病花瓣迅速的脱落。掉落在植株其他部位的病花瓣,可引起新的病斑。3、叶片发病的病斑,初生暗青色水渍状斑块。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病斑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同心轮纹,外围暗青色,外有黄色的晕圈。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潮湿时则迅速的扩展,全叶腐烂,上面长出白色的菌丝。

油菜菌核病俗称白杆、空杆、霉蔸等,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油菜各生育期均能为害,严重影响菜籽的产量和质量。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油菜菌核病症状有哪些,以及油菜菌核病用什么药防治。

苗期病斑多在地面根茎相接处发生,形成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为枯白色,组织湿腐,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病班绕茎后,造成茎腐,幼苗死亡,病组织外部形成许多黑色菌核。

成株期叶片发病,初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病斑中心部灰褐色或黄褐色,边缘暗青色,略有轮纹,病斑边缘褪绿,在潮湿情况下则迅速扩展,全叶腐烂,上面长出白色菌丝。

茎部发病先出现梭形浅褐色水渍状病斑,略为凹陷,中部白色,边缘有褐色轮纹。至病害晚期,茎表皮破损,维管束外露呈丝状,髓部中空,易倒伏,茎内形成许多似黑色鼠粪状菌核。

根据多年经验,为确保防病效果,必须吃准用药期,选准药剂,采取正确的用药方法。目前常用的主要药剂品种有多菌灵、菌克灵、菌核净、托布津以及各种杀菌剂复配农药。

由于油菜最易感病的是开花期,即掌握在初花期用好第1次药非常重要,7-10天后用好第2次药,2次药后若遇连续阴雨天,还应设法用好第3次药。

为保证防病效果,用药时一要坚持对足水量50-60千克;二要坚持喷粗雾,从花到基部茎杆都要处处喷到,使植株外表形成药剂保护层。

一是实行水旱轮作。通过灌水将残留在土壤中的菌核浸泡腐烂,减少传染源;

二是处理残株。油菜脱粒后,把茎枝叶及角果皮等进行单独处理或放入水田沤制肥料;

三是深耕灭菌。秋季深耕,春季中耕培土1-2次,可以破除、淹埋子囊盘;

四是种子处理。通过筛选、风选、药剂拌种等方法消除菌核和杀灭种子表皮病菌,播种无病种子。

油菜是世界上四大粮食作物(大豆、向日葵、油菜、花生)之一,是南方关键栽种的原料油农作物,菜油是较好的植物油,菜籽饼是禽畜优良的能量饲料,油菜花是非常好的密源和游玩景点。油菜菌核病又叫烂秆症,是油菜的关键病虫害,伤害大,一旦感柒油菜菌核病产量损害10%之上,危重症田块产量损害可以达到40—50%,对油菜生产制造的伤害非常大。

药品预防,挑选在初花后到开花期大晴天并没有露珠时开展,一般完成2—3次。4%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稀释液1000——1500倍喷撒;5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稀释液500倍喷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液500——1500倍喷撒;50%乙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稀释液500——1500倍喷撒。采用抗病力强的增产种类栽种,如秦油二号、油研七号等。

油菜感柒生病后,油菜角粒数显著降低、出苗率降低,一般可限产10%~30%上下,在伤害比较严重的主产区,限产率达30%之上。油菜的幼叶、叶子、茎杆、花瓣儿、角果、种籽都会被感柒此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防止此病的伤害,特别是在油菜开花期更为重要。前期多是感柒伤害底部的叶茎,发觉在病叶上发生有环形水迹状病斑,随后渐渐变为青深褐色的,轮纹状造成灰白色霉的状况。

大田种植最好是执行水旱轮作对策,旱田栽种油菜,能够和麦子等冬天农作物轮种尽可能不连作。要搞好进行开沟排水管道、排涝对策,保证雨停田干。要科学合理配制稀植,降低田里隐敝、倒苗的油菜。多采用有机肥料、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在薹开花期过多使用基肥。期内搞好培土松土、时摘消除病、黄、黄叶,随后弄出田外埋藏或者损坏,能够缓解病原菌扩散的伤害。

幼苗期会引起猝倒,成株期植株叶片出现叶斑,叶斑表现为中心黄褐色或灰褐色,且有同心轮纹,气候干燥时发病部位叶片十分单薄,极易穿孔破裂,潮湿时病斑则会迅速扩张至全页腐烂。

油菜菌核病病害调查论文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青海省传统的经济作物。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之市场前景看好,油菜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施肥水平的提高,油菜菌核病由加重趋势。常年发病率高10%-15%,严重的达5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 油菜菌核病俗称麻杆、白杆、烂杆等,是我省油菜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使品种、含油率下降。此病寄主范围及其广泛,主要寄主有油菜、白菜、甘蓝、向日葵、茄子、辣椒、蚕豆、胡萝卜、马铃薯等。 一、为害症状 1.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结实期发生最重。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茎部受害最重。茎部染病初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发展为具轮纹状的长条斑,边缘褐色,湿度大时表生棉絮状白色菌丝,偶见黑色菌核,病茎内髓部烂成空腔,内生很多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表皮开裂后,露出麻丝状纤维,茎易折断,致病部以上茎枝萎蔫枯死。叶片染病初呈不规则水浸状,后形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黄褐色,外围暗青色,周缘浅黄色,病斑上有时轮纹明显,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病叶易穿孔。花瓣染病初呈水浸状,渐变为苍白色,后腐烂。角果染病初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变灰白色,种子瘪瘦,无光泽。 2.成株期叶片发病时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灰褐色或黄褐色,中层暗青色,外缘具有黄晕。在潮湿情况下迅速扩展,全叶腐烂。茎部感病后病斑呈梭形,略有下陷,中部白色,边缘褐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发展非常迅速,上面长出白色菌丝。到病害晚期,茎髓被蚀空,皮层纵裂,维管束外露,极易折断,茎内形成许多黑色鼠屎状菌核。重病株全株枯死,轻病株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种子不饱满,产量和含油率降低。当油菜因长势过旺而倒伏时,则病害更加严重。 二、病原、发病规律和传播方式 1.油菜菌核病属真菌的核盘菌科。菌核形状不规则,外表黑色,内部白色或粉红色。 2.油菜菌核病主要以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间越冬。青藏高原油菜区在3—5月间萌发。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里弹出,借气流传播,侵染衰老的叶片和花瓣,长出菌丝体,致寄主组织腐烂变色。病菌从叶片扩展到叶柄,再侵入茎秆,也可通过病、健组织接触或沾附进行重复侵染。生长后期又形成菌核越冬。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适温0-30℃,最适温度20℃,最适相对湿度85%以上。菌核可不休眠,5-20℃及较高的土壤湿度即可萌发,其中以15℃最适。在潮湿土壤中菌核能存活1年,干燥土中可存活3年。子囊孢子0-35℃均可萌发,但以5-10℃为适,萌发经48h完成。生产上在菌核数量大时,病害发生流行取决于油菜开花期的降水量,降水量多,田间湿度大发病重,降水量少,田间湿度小发病轻或不发病。 此外连作地或施用未充分腐熟有机肥、播种过密、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湿气滞留、植株倒伏、发病重。 油菜菌核病是由油菜菌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鼠屎状的菌核寄生在土壤、种子和病株残体中越冬。次年5—7月,随着气温回升和雨水增多,土壤中的菌核可直接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释放出大量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子囊孢子在植株表面萌发产生菌丝,可直接从表皮细胞间隙、花瓣、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田间传播主要靠子囊孢子大量侵染花瓣,感病花瓣大量脱落到叶片上从而引起叶片发病;叶片病瓣扩展蔓延至茎上或病叶腐烂后粘附在茎上,从而引起茎秆发病。另外,已发病的茎秆、枝叶与无病的茎秆、枝叶接触也会引起病害的再侵染。 三、防治措施 根据该病发生为害特点,应以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才能控制其流行。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青杂系列双低油菜品种青杂2号、青杂5号等对油菜菌核病具有较强的抗性。 (2)种子不带菌。在油菜收获时,选无病或性状优良的植株,取其主轴中断留种。或在播种前先筛去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然后用食盐兑水5kg选种,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下沉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播种; (3)实行轮作,地块不重茬,减少菌源。 (4)清洁田块,渣不还地。?油菜菌核病有50%????-90%集中在茎秆基部12-15cm,在重病区和重病田的油菜成熟时,要改进收割方式,将枯株连根拔起,不让菌核脱落田中,以减少土壤中菌核残留量,尽可能将茎秆作柴烧掉。油菜收获后,要将在田间、田埂、路旁和脱粒场等处的病残体彻底清除,集中烧毁,能有效降低下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 (5)合理密植,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发病。一般上等肥力的田块以每亩万左右为宜,中等田块每亩万株左右为宜。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倡施用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配施磷、钾肥及硼锰等微量元素,防止开花结荚期徒长、倒伏或脱肥早衰,及时中耕或清沟培土,盛花期及时摘除黄叶、老叶,防止病菌蔓延,应重视施基肥,增施磷钾肥,增加植株的抗病力。做好中耕培土,及时摘除病、黄、老叶,随即带出田外作饲料,不可丢弃在田间,从而减轻病菌蔓延危害。 2.化学药剂防治 在油菜开花期,叶病株率达1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开始喷药防治。药剂有:(1)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3%菌核净粉喷粉;(2)20%施宝灵悬浮液2500-3000倍液喷雾;(3)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4)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5)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以上药剂可轮换使用,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它会使得油菜的茎叶出现一系列的黑斑,甚至会形成穿孔现象,然后就会不断的蔓延,影响油菜的生长发育省,会减少油菜的产量;农民如果想要有效防治的话,就一定要做好相关的病虫防治害的工作,适当的喷洒一些相关的药剂。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对油菜的茎、叶、花、荚都有一定的危害。油菜菌核病易发生在整个生育期,种子期发病率较高,对油菜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菌核病何时发生?如何预防? 油菜菌核病发生时间的研究 油菜菌核病在整个生育期都有发生,但在结实期发病率较高。 1、在我国南方,菌核病多发生在10~12月,但多发生在第二年3~4月。 2、在我国北方地区播种油菜,一般3-5个月发生菌核。近年来,由于夏季雨水较多,我国西北地区菌核病的发病率也较高。 油菜菌核病的农业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性强的品种,一是实行水旱轮作,通过灌溉将土壤中残留的菌核浸透腐烂,减少传染源。二是及时处理残留植物。油菜脱粒后,将茎、枝、叶、果皮分别处理或放入田间进行脱胶施肥。 2、深耕土壤杀菌,秋季深耕,春季再深耕1-2次,可消除、浸没抗坏血酸盘,四是种子处理,通过筛选和药剂种衣剂等方法,消除菌核和杀死种子表皮病原,然后播种。 油菜菌核病的药剂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也可采用化学防治,使菌核病发病率得到控制和降低。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必须掌握用药剂量,选择合适的防治药物。使用的农药主要是农药,如君克灵、菌核、多菌灵、妥布津等。 2、由于油菜在花期易受菌核病的侵染,在花期初期喷施一次,7-10天后再喷施一次。喷洒两次后,如有连续阴雨天气,需再喷洒一次,以提高防治效果。喷施时,用水量为50-60kg,可适当喷洒粗雾,从花到基部茎段喷施,植物表面形成化学保护层。 以上是菌核病的发生时间和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会导致油菜减产。如果不及时控制,甚至可能导致油菜生产的终结。因此,农民应注意以上控制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菌核病又称菌核软腐病、茎腐病,农民也称白杆、麻杆、霉蔸等。是我国油菜生产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0%~30%,特殊年份可达80%以上。油菜感病后油菜角粒数显著减少、千粒重下降,一般可减产10%~30%,重病区减产可达30%以上。农业防治:①种子清理。在播种前晾晒达到杀灭菌核的作用,但不能暴晒。初步挑去菌核后用食盐或硫酸铵兑水5Kg选种,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播种。 ②实行轮作清洁田园。苗床一律不准重茬。油菜收获后将在田间、路旁和脱离场等处的病残体彻底清除集中处理。如用作堆肥必须高温发酵。禾杆渣子不能直接施入大田作肥料。大田最好实施水旱轮作,旱地油菜应用于小麦等冬作物轮作尽量不重茬。

油菜菌核病生物防治论文

它会使得油菜的茎叶出现一系列的黑斑,甚至会形成穿孔现象,然后就会不断的蔓延,影响油菜的生长发育省,会减少油菜的产量;农民如果想要有效防治的话,就一定要做好相关的病虫防治害的工作,适当的喷洒一些相关的药剂。

油菜菌核病又名油菜菌核软腐病,是油菜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油菜的茎、叶、花和菜荚,以茎秆受害损失最大。油菜在开花结荚时,常常一株一株发病枯死,剥开下部茎秆,里面有许多像老鼠屎一样为菌核。防治方法:采取以消灭菌源,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和重点施药保护的综合防治方法,控制油菜菌核的发生和为害。

第1种就是用农业防治,一定要去处理一下这些油菜,而且种子也要提前选好,要杀菌消灭种子表面的一些病菌。第2种就是化学农药防治,可以每隔7~10天就去喷一次药,而且必须长期喷药。

应该用盐水进行自理,而且也应该使用一些化肥,以前也应该是用2000倍液进行治理,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相关论文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青海省传统的经济作物。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之市场前景看好,油菜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施肥水平的提高,油菜菌核病由加重趋势。常年发病率高10%-15%,严重的达5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 油菜菌核病俗称麻杆、白杆、烂杆等,是我省油菜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使品种、含油率下降。此病寄主范围及其广泛,主要寄主有油菜、白菜、甘蓝、向日葵、茄子、辣椒、蚕豆、胡萝卜、马铃薯等。 一、为害症状 1.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结实期发生最重。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茎部受害最重。茎部染病初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发展为具轮纹状的长条斑,边缘褐色,湿度大时表生棉絮状白色菌丝,偶见黑色菌核,病茎内髓部烂成空腔,内生很多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表皮开裂后,露出麻丝状纤维,茎易折断,致病部以上茎枝萎蔫枯死。叶片染病初呈不规则水浸状,后形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黄褐色,外围暗青色,周缘浅黄色,病斑上有时轮纹明显,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病叶易穿孔。花瓣染病初呈水浸状,渐变为苍白色,后腐烂。角果染病初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变灰白色,种子瘪瘦,无光泽。 2.成株期叶片发病时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灰褐色或黄褐色,中层暗青色,外缘具有黄晕。在潮湿情况下迅速扩展,全叶腐烂。茎部感病后病斑呈梭形,略有下陷,中部白色,边缘褐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发展非常迅速,上面长出白色菌丝。到病害晚期,茎髓被蚀空,皮层纵裂,维管束外露,极易折断,茎内形成许多黑色鼠屎状菌核。重病株全株枯死,轻病株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种子不饱满,产量和含油率降低。当油菜因长势过旺而倒伏时,则病害更加严重。 二、病原、发病规律和传播方式 1.油菜菌核病属真菌的核盘菌科。菌核形状不规则,外表黑色,内部白色或粉红色。 2.油菜菌核病主要以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间越冬。青藏高原油菜区在3—5月间萌发。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里弹出,借气流传播,侵染衰老的叶片和花瓣,长出菌丝体,致寄主组织腐烂变色。病菌从叶片扩展到叶柄,再侵入茎秆,也可通过病、健组织接触或沾附进行重复侵染。生长后期又形成菌核越冬。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适温0-30℃,最适温度20℃,最适相对湿度85%以上。菌核可不休眠,5-20℃及较高的土壤湿度即可萌发,其中以15℃最适。在潮湿土壤中菌核能存活1年,干燥土中可存活3年。子囊孢子0-35℃均可萌发,但以5-10℃为适,萌发经48h完成。生产上在菌核数量大时,病害发生流行取决于油菜开花期的降水量,降水量多,田间湿度大发病重,降水量少,田间湿度小发病轻或不发病。 此外连作地或施用未充分腐熟有机肥、播种过密、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湿气滞留、植株倒伏、发病重。 油菜菌核病是由油菜菌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鼠屎状的菌核寄生在土壤、种子和病株残体中越冬。次年5—7月,随着气温回升和雨水增多,土壤中的菌核可直接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释放出大量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子囊孢子在植株表面萌发产生菌丝,可直接从表皮细胞间隙、花瓣、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田间传播主要靠子囊孢子大量侵染花瓣,感病花瓣大量脱落到叶片上从而引起叶片发病;叶片病瓣扩展蔓延至茎上或病叶腐烂后粘附在茎上,从而引起茎秆发病。另外,已发病的茎秆、枝叶与无病的茎秆、枝叶接触也会引起病害的再侵染。 三、防治措施 根据该病发生为害特点,应以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才能控制其流行。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青杂系列双低油菜品种青杂2号、青杂5号等对油菜菌核病具有较强的抗性。 (2)种子不带菌。在油菜收获时,选无病或性状优良的植株,取其主轴中断留种。或在播种前先筛去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然后用食盐兑水5kg选种,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下沉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播种; (3)实行轮作,地块不重茬,减少菌源。 (4)清洁田块,渣不还地。?油菜菌核病有50%????-90%集中在茎秆基部12-15cm,在重病区和重病田的油菜成熟时,要改进收割方式,将枯株连根拔起,不让菌核脱落田中,以减少土壤中菌核残留量,尽可能将茎秆作柴烧掉。油菜收获后,要将在田间、田埂、路旁和脱粒场等处的病残体彻底清除,集中烧毁,能有效降低下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 (5)合理密植,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发病。一般上等肥力的田块以每亩万左右为宜,中等田块每亩万株左右为宜。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倡施用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配施磷、钾肥及硼锰等微量元素,防止开花结荚期徒长、倒伏或脱肥早衰,及时中耕或清沟培土,盛花期及时摘除黄叶、老叶,防止病菌蔓延,应重视施基肥,增施磷钾肥,增加植株的抗病力。做好中耕培土,及时摘除病、黄、老叶,随即带出田外作饲料,不可丢弃在田间,从而减轻病菌蔓延危害。 2.化学药剂防治 在油菜开花期,叶病株率达1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开始喷药防治。药剂有:(1)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3%菌核净粉喷粉;(2)20%施宝灵悬浮液2500-3000倍液喷雾;(3)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4)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5)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以上药剂可轮换使用,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传播速度广,范围广,破坏率强,易感染,不好去除;种植的时候土壤就要非常的适宜,而且油菜苗的质量要非常的好,多浇水,多施肥,定时喷洒消毒剂,这样才可以预防。

油菜菌核病表现出叶片穿孔枯萎,最后倒伏这些危害特点,防治措施就是喷洒农药。

总体来说,油菜菌核病危害比较大,一开始先出现黑斑,如果放任不管,黑斑很快就会穿孔,穿孔后黑斑就会蔓延,最后整个植株就会倒伏。农民一般可以用三个办法来进行防治:首先是种植抗病品种,其次是合理种植,最后是喷洒农药。以下来详细解释这几点:

1、可以通过选用抗病品种来防治菌核病:在市面上已经有了抗菌核病油菜种子,这种种子从幼苗到成体永久免疫菌核病,这种优良品种是经过杂交后得来。已经经过了反复验证,安全可靠。是油菜种植首选。为了从根本上防治菌核病,笔者建议从根源上着手,直接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不但具有抗病能力,在其他方面也比普通品种油菜优越。

2、可以通过合理种植来防治菌核病:经过农业学家研究,菌核病发病和湿润环境密切相关,因为潮湿环境更有利于细菌生存。并且在阳光充足时,有菌核病发病减缓这一趋势。根据这些观察现象,笔者建议,首先要做好菜地排水系统,要把多余积水都排出来,只维持泥土湿润即可,从而防止菌核病发病。另外要合理安排油菜种植密度,让每一株油菜都能接受到充足光照,从对菌核病有一定抵抗力。

3、可以通过喷洒药物来防治菌核病:市面上有许许多多广谱抗菌农药,这些农药都可以治疗菌核病,可以把这些农药按照一定比例和水混合,然后均匀喷洒在油菜上,就可以消灭菌核病。为了更彻底防治菌核病,笔者建议在菌核病发病早期就喷洒农药,不要非得拖到油菜都枯萎了才喷洒农药。

选用耐病性较强的品种;或者在田间灌水浸泡土壤里的菌核;或者在秋季深耕,春季中耕1-2次;或通过药剂浸泡种子杀灭种子表皮的细菌;或者用多菌灵、菌克灵等药剂在油菜开花期的时候进行喷洒来防治病害。

一、油菜菌核病,如何防治?

1、危害症状

(1)当苗期病斑在地面根茎相接处发生,会形成红褐色的斑点,慢慢扩大变为枯白色,组织湿腐,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病斑绕茎后,会造成茎腐烂,同时幼苗死亡,发病组织外部会形成黑色菌核。

(2)当成株期叶片发病时,刚开始呈现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的水渍状病斑,病斑的中心部颜色为灰褐色或者黄褐色,边缘颜色为暗青色,干燥的时候病斑破裂穿孔,而在潮湿情况下会迅速扩展,整片叶腐烂,上面还会长出白色菌丝。

(3)当茎部发病的时候会出现梭形浅褐色水渍状的病斑,中间为白色,边缘有褐色轮纹。

(4)当到病害的晚期,植株的茎表皮破损,维管束外露呈现丝状,髓部中空,容易倒伏,茎内形成许多像黑色鼠粪状的菌核,严重的时候整株枯死。

(5)当花瓣染病后颜色呈现苍黄色,然后转为白色。角果染病后会出现不规则形状的白斑,角果的内、外部形成小菌核。当种子染病后,表面变的粗糙,颜色为灰白色,种子无光泽或变成不规则的秕粒。

2、防治方法

(1)培育和选用耐病性较强的品种。

(2)在田间灌水将残留在土壤里的菌核浸泡腐烂,减少传染源。

(3)秋季的时候深耕,春季的时候中耕培土1-2次。

(4)通过筛选、药剂浸泡种子等方法杀灭种子表皮病菌,播种无病的油菜种子。

(5)用化学药剂来进行防治,比如多菌灵、菌克灵等药剂,油菜在开花的时期比较容易感病,要注意在油菜的初花期用第1次药,7-10天后第2次药。

二、油菜菌核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1、菌核病的病原菌以菌核落入土壤,混杂在油菜种子中,或者在病残体上、野生植物上越夏和越冬,成为侵染源。

2、3月下旬至4月下旬的湿度比较大,比较容易引起菌核病发生。

3、油菜种子抗病性比较差;土地连续种植油菜,没有进行轮作。

4、偏施氮肥也会导致菌核病发生,种植油菜的密度太小或者田间排水不畅导致田间湿度大等都有可能引起。

  • 索引序列
  • 论文油菜菌核病
  • 油菜核菌病论文
  • 油菜菌核病病害调查论文
  • 油菜菌核病生物防治论文
  •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相关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