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医学杂志起名

医学杂志起名

发布时间:

医学杂志起名

问:西岳华山在哪里?西岳华山具体位置如何?

答案: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华山生物资源

植物

华山植被面积约130万亩,植被特征为“针叶林、落叶阔叶疏林区”。华山地区有植物近80科,100多属,200多种。种子植物有30余科、40属、60余种。蕨类植物有20多个科、属近50种,苔藓植物有20多个科、40多个属近70种。以松栎林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其树种主要有油松、华山松、白皮松、栓皮栎、麻栎、辽东栎、山杨等。松栎林带下部为以栓皮栎为主的阔叶林,有少量的栗树、香树和橡树。松林、油松林、栓皮栎林、白皮松林、人工林和马尾松林是华山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

此外,海拔800米以下,多为农业耕作带,自然植被较少。大多数扦插植物分布在河流两岸或村庄附近,如杨树、柳树、榆树、槐树、臭椿和香椿。山麓有斑块或零星侧柏。

华山的用材林主要有华山松、油松、栓皮栎、辽东栎、麻栎、麻栎、紫椴、山杨等。经济林木有箭竹、苦竹、淡竹、杏、柿、苹果、核桃、桑树等。

药材

华山有300多种中草药,包括苍术、菖蒲、远志、五味子、沙参、细辛、山药、连翘、柴胡、茵陈、天麻、贯众、猪苓、大青、生地、金银花、党参、桔梗、黄精。沈括在《孟茜碧潭》中说:“华山细辛极细直,嚼之如椒。”《本草纲目》中列有菖蒲等药材,在《华山医学杂志》中有详细描述。

动物

华山脊椎动物多达204种,昆虫1500种。金雕、金钱豹、黑鹳为华山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20种。

华山重点景点介绍

西峰(莲花峰)

西峰是华山的主峰之一,因其位于西部而得名。因西峰峰顶有一块形似莲花花瓣的巨石,古代学者常称之为莲花峰、芙蓉峰。

袁宏道在其《华山论剑》中写道:“石叶盖横裂”;徐霞客《游台华山日记》也有记载:“石起于峰上,有石片盖之,如莲花。”李白诗中有“莲花云为石”之说,应该也是指这块石头。

登上西峰,可以看到四周群山环绕,云雾缭绕,周野开阔,黄巍蜿蜒,仿佛置身仙境,各种俗念一扫而空。宋代隐士陈抟在《熙凤》诗中有句名句:“寄语贾敦刻,此乃仙界”。西峰上有许多著名的景观,如翠云宫、莲花洞、人精足、斧劈石、蛇神崖等。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以陈翔劈山救母的故事流传最广。

西峰上的摩崖石刻遍布各处,有各种各样的作品和草书。北峰叫西石楼峰,峰上的杨公塔是杨虎城将军所建,有杨虎城将军题字。塔的下部岩石上有书法家王铎题写的“枕破”字样。

古今文人吟咏西峰的诗词很多,如唐代乔石的《西凤帝观基浮图》,明代书画家王璐的《华山始至西峰》,甚至唐代国子监的科举考试都以莲花峰为题。

东风(朝阳峰)

东峰由一主三仆四峰组成,最高峰朝阳站,西侧玉女山,东侧石楼峰,南侧泰伯。宾主有序,各有千秋。古人称华山三峰,指东、西、南三峰,而玉女山是东峰的组成部分。如今人们称玉女山为中峰,使其作为华山主峰单独存在。

古书记载,东峰之路艰险,三国志记载:“此山如削坡,高数十尺,其上只刻有几个立足点,两旁无枝藤可攀。登峰的人,只有爬上石头,手脚并用,才能到达顶峰。”现在东风开放加宽了台阶,游客可以安全攀爬,到达顶峰。=

在东峰的峰顶生长着一棵巨大的柏树乔松,它可以遮阳,环境非常安静。游人穿行在松林中,那里有树荫,如伞、盖,耳边有松涛,如歌如诵,令人心旷神怡,超然物外。

东峰有几十处景观,东石楼峰一侧的悬崖上有天然的石纹,像巨大的手印。这就是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的华月张先,巨灵神开山导河的故事由此而来;朝阳区有杨公大厦,在西峰区的杨公大厦对面。它是由杨虎城将军建造的。塔上有杨虎城将军题写的“万象罗森”字样。

此外还有青龙潭、甘露池、三毛洞、清虚洞、八景宫、太极中的东元门等等。有些景观由于年代久远或天灾人祸已经废弃,现在只剩下废墟。

南丰

南峰海拔米,是华山最高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称之为“华山之首”。登上南峰之巅,你觉得天近在咫尺,星星可以摘。放眼望去,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群山,山脉的辽阔和辽阔,黄河,渭河,还有辽阔的平原。可以尽收眼底,让你真正领略华山的雄伟气势,享受漫步云端的神奇趣味。

只要有人在 香烟市场就是光明大道

你好,你问的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称吗?新冠肺炎的全称,官方名称称为COVID-19(我们国家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为COVID-19。这是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自爆发以来已经造成了很多人丧失生命,不过目前已经研制出相应的疫苗,可以免费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 ,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 ,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通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 。3月11日,世卫组织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可被称为全球大流行 ,4月4日,中国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8月18日,国家卫健委修订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扩展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医学期刊起名

医学四大期刊名单: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2、柳叶刀( Lancet)。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4、英国医学期刊(BMJ)。作为医学界的四大期刊,其医学学术文章享誉全球。 扩展资料 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全科医学周刊。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IF)为55873.期刊内容包含对生物医学科学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主题方面的医学研究新成果、综述文章和社论。2、柳叶刀( Lancet)。《柳叶刀》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小组讨论及评论')、社论、书评、短篇硏究文章、也有其它-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诸如:特刊消息、及案例报道等。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IF)为45217。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JAMA比较注重其教育职能,利用该杂志的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栏目向临床医师提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方面的继续医学教育服务。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35289。4、英国医学期刊(BMJ)。《英国医学期刊(BMJ)》是英国医学会会刊,全英文为“ British medical journal”,它有着160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格特色,在所有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最具综合性,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16378分。其栏目丰富多彩,述评、新闻、综述、争鸣等类型的文章为广大医生所欢迎。其内容除了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外,还涉及与医学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伦理、公共卫生等诸多方面。

四大医学杂志就属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柳叶刀(Lancet)、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英国医学期刊(BMJ)。

1、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全科医学周刊。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为。期刊内容包含对生物医学科学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主题方面的医学研究新成果、综述文章和社论。

分为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道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着重在内科学和过敏/免疫学、心脏病学、内分泌学、肠胃病学、血液学、肾脏疾病、肿瘤学、肺部疾病、风湿病学、HIV以及传染病等专业领域。

2、《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

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letinlight)。

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是由美国医学会主办的一种综合性临床医学杂志,创刊于1883年,每月出版4期,全年出版48期。

主要刊载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编者述评、读者来信、相关书评等类型文章。同时该杂志也向读者提供医学及卫生保健领域的非临床性信息,涉及政治、哲学、伦理、法律、环境、经济、历史及文化等方面内容。

4、《英国医学期刊(BMJ)》是英国医学会会刊,它有着160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格特色,在所有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最具综合性,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分。

其栏目丰富多彩,述评、新闻、综述、争鸣等类型的文章为广大医生所欢迎。其内容除了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外,还涉及与医学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伦理、公共卫生等诸多方面。

扩展资料:

《中国医学论坛报》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合作,用中文同步出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部分文章。

出版风格:是世界上连续出版时间最久的医学期刊,每年发行52期,每周四出版,年页码数为3400页。杂志隶属于马萨诸塞州医学会。杂志主要提供重要的、未被刊登过的研究成果、临床发现以及观点。

注重文章的实用性,文章多为指导临床实践。该杂志是周刊,发表关于新的医学研究成果,评论以及从生物医学理论到临床实践的编辑部意见。杂志有非常严格的审稿程序,稿件的处理流程通常需10—12周。来稿的刊用率约为7%。该杂志的封面便是目录,设计可谓简单朴素至极。

177个国家超过50万名的医师、学生、研究人士、以及其他医学专家构成了该杂志的读者群体。该杂志也吸引了在数量上居全美第一的医师招聘广告。

《美国医学会杂志》简称,仅次于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世界权威医学杂志,与《柳叶刀》Lancet,《英国医学杂志》BMJ号称世界四大权威综合医学杂志。

起帆医学杂志

著名劳动模范人物事迹

著名劳动模范人物事迹,劳动模范简称劳模,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绩卓著的劳动者,劳动模范们对于我国的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以下是关于著名劳动模范人物事迹。

许振超:金牌工人

人物简介

许振超,生于1950年,山东荣成人,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之一。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

他立足本职工作,多次带领团队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振超效率”享誉世界航运界;他发扬“工匠精神”自学成才,成了响当当的“桥吊专家”;他把港口当家,发扬“主人翁精神”,创造了 “一钩准”“一钩清”“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多项绝活,成为技术顶呱呱的“许大拿”,让“振超精神”名扬四海,令世人赞叹。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一集装箱装卸大国,他功不可没。

人物语录

①是时代催着我学,催着我进步;也是时代成就了我,成就了我们港口工人。

②千难万难,不能说难。饿死不弯腰,冻死迎风站,人不能没有傲骨,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巨晓林:铁路小巨人

人物简介

巨晓林,生于1962年,陕西岐山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高铁分公司技术员、工匠技师,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人物事迹

高中学历的巨晓林刚到工地,看着铁路电气化专业技术知识的图纸犹如“天书”,心里直发怵。他暗下决心要在这个行业闯出名堂,上班跟着师傅学,下班追着师傅问,记下70多本、130多万字的笔记,经过30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累计创新施工方法,给公司创造巨大经济效。

巨晓林还写出了10万字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书稿,填补了我国铁路接触网施工技能培训教材的空白,成为铁路施工一线技术工人的'学习“宝典”。

人物语录

①干工作,你不但要用心记事,还要有想法,要发挥你的智慧才能。

②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只要勤学苦练,掌握知识和技能,农民工也能有所作为。

胡双钱:航空手艺人

人物简介

胡双钱,出生于1960年7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被称为“航空手艺人”。2015年10月13日,胡双钱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2016年4月,胡双钱获201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人物事迹

1980年,从小就喜欢飞机的胡双钱进入当时的上海飞机制造厂,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中国人在民用航空领域的第一次尝试——运10飞机研制和首飞。那一刻他强烈感受到“造飞机是一件很神圣的事”。

然而,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运10项目下马了,这聚集了各路中国航空制造精英的工厂转眼间冷清了下来,争抢飞机技师的公司专车竟开到了工厂门口,面对私营企业老板开出优越工资,胡双钱谢绝了。

选择留下后,胡双钱与同事一起陆续参与了中美合作组装麦道飞机和波音、空客飞机零部件的转包生产,并抓住这些机遇练就了技术上的过硬本领。20多年后,当我国启动ARJ21新支线飞机和大型客机研制项目后,胡双钱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人物语录

①勤奋刻苦为我赢得尊严,技艺精湛让我收获荣誉,我为自己是一名航空技术工人而感到自豪。

②自身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零件加工,而是制造关系到千千万万乘客生命安全的航空产品。平时工作中,每每想到此,就必然会严格要求自己,像珍爱自己生命一样对待产品质量。

包起帆:抓斗大王

人物简介

包起帆,生于1951年2月,浙江镇海人,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荣获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多次荣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人物事迹

从码头工人,到技术骨干、企业带头人、物流专家、国际标准的领衔制定者……他带领团队主动创新,研发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推进港口装卸机械化。参与开辟上海港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建设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积极推进我国首套散矿装卸设备系统的研发。

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港口装卸工具的改革创新,以一百多项发明获誉“抓斗大王”,并获得国内外创新发明大奖无数。

人物语录

①做事,就要做能结出果实的事!

②从零开始再启航,不断在创新这条路上走下去。

王顺友:马班邮路

人物简介

王顺友(1965年11月-2021年5月30日),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原邮递员,《感动中国》2005年十大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邮政“马班邮路”忠诚信使。

人物事迹

20年来,他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每年投递报纸8000多份、杂志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正是因为他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个邮件,没有丢失过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达到100%,为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人物语录

①我要继续走好邮路走到走不动为止。

②送信就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

吴登云:白衣圣人

人物简介

吴登云,出生于1940年,江苏省高邮市郭集镇柳坝村人,百位新中国感动中国人物、曾任新疆乌恰县政协副主席、县人民医院原院长,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2009年,吴登云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人物事迹

1963年,吴登云从江苏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自愿到我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工作了40年,退休了还舍不得走。他每年都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

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深入到牧区巡诊和防疫,受到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被誉为“白衣圣人”、“马背医生”。他还精心培养少数民族医务骨干,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迅速成长起来,他用行动书写了一个好医生为民爱民的美丽人生。

人①自己受一点累,献出一点血、一点皮,换来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我觉得这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事情。

②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就是要对患者抱有强烈的同情心,就是要像白求恩那样,对病人满腔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

陈贞:大眼睛天使

人物简介

陈贞,1974年4月出生,副主任护师,华东医院ICU(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她长期从事重症患者护理岗位,以高超的护理技术,全心全意服务患者。疫情期间,她主动报名驰援武汉,付出艰辛努力,作出重要贡献。2020年,陈贞入选2-7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事迹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袭。小年夜,陈贞第一个报名请战支援武汉。在金银潭医院,陈贞护士长和其他队员接管了重症病房。一天工作下来,防护口罩深深的勒痕留在她脸上,病人们看不清穿防护服的陈贞,只能从护目镜中看到她从容的眼神,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大眼睛护士长”。

人物语录物语录

一直在重症监护室工作,没有接触过这样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我内心很同情病人,他们在里面很孤独,没有家人的陪伴,我要像亲人一样照顾他们,把力所能及的事尽可能做好。

2022全国十大劳动模范:

1、徐振超

许振超,生于1950年,山东荣成人,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之一。

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他立足本职工作,多次带领团队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振超效率”享誉世界航运界;他发扬“工匠精神”自学成才,成了响当当的“桥吊专家”;他把港口当家,发扬“主人翁精神”。

创造了“一钩准”“一钩清”“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多项绝活,成为技术顶呱呱的“许大拿”,让“振超精神”名扬四海,令世人赞叹。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一集装箱装卸大国,他功不可没。

2、巨晓林

巨晓林,生于1962年,陕西岐山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高铁分公司技术员、工匠技师,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高中学历的巨晓林刚到工地,看着铁路电气化专业技术知识的图纸犹如“天书”,心里直发怵。

他暗下决心要在这个行业闯出名堂,上班跟着师傅学,下班追着师傅问,记下70多本、130多万字的笔记,经过30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累计创新施工方法,给公司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巨晓林还写出了10万字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书稿,填补了我国铁路接触网施工技能培训教材的空白,成为铁路施工一线技术工人的学习“宝典”。

3、胡双钱

胡双钱,出生于1960年7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被称为“航空手艺人”。

2015年10月13日,胡双钱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2016年4月,胡双钱获201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80年,从小就喜欢飞机的胡双钱进入当时的上海飞机制造厂,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中国人在民用航空领域的第一次尝试——运10飞机研制和首飞。那一刻他强烈感受到“造飞机是一件很神圣的事”。

然而,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运10项目下马了,这聚集了各路中国航空制造精英的工厂转眼间冷清了下来,争抢飞机技师的公司专车竟开到了工厂门口,面对私营企业老板开出优越工资,胡双钱谢绝了。

选择留下后,胡双钱与同事一起陆续参与了中美合作组装麦道飞机和波音、空客飞机零部件的转包生产,并抓住这些机遇练就了技术上的过硬本领。

20多年后,当我国启动ARJ21新支线飞机和大型客机研制项目后,胡双钱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4、包起帆

包起帆,生于1951年2月,浙江镇海人,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

荣获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多次荣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从码头工人,到技术骨干、企业带头人、物流专家、国际标准的领衔制定者……他带领团队主动创新,研发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推进港口装卸机械化。

参与开辟上海港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建设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积极推进我国首套散矿装卸设备系统的研发。

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港口装卸工具的改革创新,以一百多项发明获誉“抓斗大王”,并获得国内外创新发明大奖无数。

5、王顺友

王顺友(1965年11月—2021年5月30日),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原邮递员,《感动中国》2005年十大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邮政“马班邮路”忠诚信使。

20年来,他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每年投递报纸8000多份、杂志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

正是因为他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个邮件,没有丢失过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达到100%,为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6、吴登云

吴登云,出生于1940年,江苏省高邮市郭集镇柳坝村人,百位新中国感动中国人物、曾任新疆乌恰县政协副主席、县人民医院原院长,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2009年,吴登云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1963年,吴登云从江苏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自愿到我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工作了40年,退休了还舍不得走。

他每年都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深入到牧区巡诊和防疫,受到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被誉为“白衣圣人”、“马背医生”。

他还精心培养少数民族医务骨干,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迅速成长起来,他用行动书写了一个好医生为民爱民的美丽人生。

7、陈贞

陈贞,1974年4月出生,副主任护师,华东医院ICU(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

她长期从事重症患者护理岗位,以高超的护理技术,全心全意服务患者。疫情期间,她主动报名驰援武汉,付出艰辛努力,作出重要贡献。2020年,陈贞入选2-7月“中国好人榜”。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袭。小年夜,陈贞第一个报名请战支援武汉。在金银潭医院,陈贞护士长和其他队员接管了重症病房。

一天工作下来,防护口罩深深的勒痕留在她脸上,病人们看不清穿防护服的陈贞,只能从护目镜中看到她从容的眼神,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大眼睛护士长”。

8、刘双燕

刘双燕,1975年出生,国家税务总局亳州市税务局选派干部,朱集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2019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202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公务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她连续三届驻村扶贫,8年芳华献给了脱贫攻坚。朱集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脱贫任务特别重,她鼓励村民创业发展养殖业。

联系专家指导技术,协调与大型肉鸭基地签订销售合同,通过”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了好收入。

短短几年时间,朱集村由一个深度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安徽的省级美丽中心村。村民们对她的称呼,由最初的刘书记、双燕,变为“闺女”。

9、黄大发

黄大发,1935年11月出生,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人,现任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名誉村支书。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七一勋章”等荣誉称号。

黄大发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

10、孙泽洲

孙泽洲,生于1970年,辽宁沈阳人,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任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曾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世界航天奖”等奖项。2021年8月,荣获首届航天功勋荣誉称号。

孙泽洲长期致力于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研究和工程实践。他在月球环绕、软着陆及巡视探测器系统设计领域、测控通信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科技成果。

圆满地完成了我国首次绕月探测任务、首次月面软着陆及巡视探测任务,以及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及巡视探测任务,为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 学院现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个本科专业,从2004年起与浙江大学联合招收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了增加选择专业的科学性,体现宽口径、大平台的培养模式,从2007年开始将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按大类招生,第一年按统一教学计划学习,一年后分专业学习,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特长及兴趣重新选择。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优秀教师队伍,教师中具备硕士以上学历者占95%, 博士占20%。建有杭州市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和杭州市重点实验室“网络与计算开放实验室”。近年来,科研实力稳步提升,每年完成科研经费300多万元,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0多篇,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学院坚持改革创新,教学工作成绩斐然,《程序设计》在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建有“数学建模”和“计算机应用”两个校内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城市学院前茅。学生在国际和国内的数学建模、程序设计、多媒体设计竞赛中屡获大奖,近三年共获得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7项和二等奖10项,计算机专业在2003和2004年的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抽查中分列第2名和第1名。现任院长为王泽兵教授。院长兼书记:王泽兵教授 副书记兼副院长:刘明睿副教授 副院长:杨起帆副教授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简称信电学院)成立于2003年3月5日,是由信息工程学系(简称信息系)和电气工程学系(简称电气系)2个系组建而成。浙江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沈继忠教授兼任信电学院院长。 信电学院现有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方向、光电信息工程方向)、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五个专业(方向);杭州市重点实验室一个;学院重点学科一个,同时还成立了两个研究所。 信息工程学系集通信与信息系统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为一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系统与器件、硬件与软件并重是该系的特点。设有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二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工程又分为通信工程和光电信息工程两个方向。电气工程学系具有弱电与强电兼顾,硬件与软件结合,专业面较宽的特点,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含信息电子、电力电子)和自动化二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40人,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约占总人数的一半,目前共有全日制本科生1697人,近二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6%以上。 信电学院具备优良的办学条件,设有信电工程实验中心,共有30个实验室。工程实验中心具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良好的实验环境,可满足专业实验教学、学生毕业设计及教师科研开发的需要,并在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学院十分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选派教师和学生到新加坡、丹麦以及我国香港的多所大学进行互访,与香港中文大学进行了学术交流。接下来,也将进一步通过国际合作项目来拓展科研项目,形成科研团队,引领学科方向,借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展望未来,学院正满怀信心地为城市学院“上水平,创特色”新一轮的发展规划而努力,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的科技人才,坚定不移地抓好教学和科研二个中心建设,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发挥依托浙江大学的科研优势,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以求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现任领导: 院 长:沈继忠常务副院长:方志刚 副院长:黄瑞祥、庞文尧 党总支副书记:黄瑞祥 1、ZUCC-UW合作项目为新西兰政府支持的项目,新西兰教育部长、驻华大使和驻沪总领事都参加了两校合作项目的签字仪式。驻沪总领事和移民签证处主管亲自来校参加合作项目开学典礼,每年派签证官来校做签证申请讲座。在学生满足学业、英语及经济条件的情况下,获得新西兰签证有优势(怀卡托大学在中国合办教育项目的前五批学生都已顺利地获得签证进入怀卡托大学继续深造)。2、新西兰是西方英语国家中学费、生活费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怀卡托大学为新西兰八所国立大学之一,特别是管理、计算机、教育三个专业均在新西兰排名每一。该校在来自世界80多国家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所有专业都能授予博士学位,其文凭为世界各国所承认。工程学院 工程学院是城市学院最早成立的学院之一,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四个专业,2004年起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59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本科生1587人。 工程学院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博士9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0%以上。2位教师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培养计划,3位教师入选杭州市“131”人才二、三层次培养计划,1位教师被评为2006年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2位教师先后获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位教师获杭州市教学优秀奖,7位教师先后被评为城市学院“我最喜爱的教师”;1位教师获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4位教师先后在城市学院“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奖。 工程学院十分重视学科建设、科研开发与产学研合作。岩土工程学科为杭州市重点学科,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为杭州市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城市学院重点学科;目前已拥有绿色建筑研究所等6个研究所(中心),工程设计中心等10多个实验室,现代工程技术训练基地(工业中心)、建筑工程创新设计中心(建筑设计分院)等2个综合实践基地。 每年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以及企业横向合作项目100多项,至今承担了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2项科研成果分获浙江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年科研经费居城市学院前列;每年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其中EI收录10多篇;已获国家专利1项;出版专著1本。 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浙江大学及城市学院的结构模型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建筑设计等多类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并已多次获奖。 工程学院的发展目标是以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方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形成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专业和方向;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教学名师,提高教学质量,参与省内重大科研课题和重大工程项目,全面提升工程学院各学科在省内的影响和地位,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 学院领导 院长:俞小莉 常务副院长兼总支副书记(主持):魏新江 副院长:刘 桦 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刘春香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一、学院领导 院长:张爱珍教授 TEL: 办公地点:理2-519 主管:全面主持分院工作,负责人事、学生就业、产学研合作等。 常务副院长:张立煌研究员 TEL: 办公地点:理2-419 分管:行政、科研与学科建设、教育科技服务、外事、计划财务、资产管理、思政、安全等。 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沈王兴副教授 TEL: 办公地点:理2-415 分管:主持党总支工作,分管党政事务、学生工作、工会、宣传、新闻、统战、纪检、安全保卫。 副院长: 阮红副教授 TEL: 办公地点:理2-417 分管: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等。 二、学院简介 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是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的。目前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生物技术共四个系。学院拥有一支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37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9名。学院的药理学科拥有一批中青年教师骨干,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向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和特色,部分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该学科2003年被列为杭州市重点学科。2005年1月药物信息与新药研究实验室经杭州市批准为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有科研用房4000多平方米(使用面积),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萤光分光光度计、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微波萃取仪、冷冻离心机、单冲压片机、智能溶出仪、生理信号采集记录系统、低温冰箱等仪器设备600余万元,初步满足教师、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以及本科生的课外科研活动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学院拥有具备先进仪器设备的化学、药理、生理、微生物、免疫、数码互动等各类实验室。 学院现有学生930名,硕士研究生8名。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为。外国语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3年9月30日,其前身为1999年成立的城市学院外语系。现设有英语、日语2个系,公共外语教学和国际双联教学2个部。承担英语专业、日语专业和全校所有大学英语课程及中澳、中新联合班的教学任务。建有投资120余万元的同声传译实验室和能力实践基地,有各类研究中心2 个,研究所4个。2004年起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外国语学院共有专职教师70人,是一支年富力强、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5人,讲师31人,外籍教师9人,拥有博士学位的2人,在读博士3人,多数教师拥有硕士学位。教师秉承“求是创新”的校风,重视政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近年来教师共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开发语言教学系统1个,出版译著多部。完成省市等科研项目44项,科研经费逐年上升。 外国语学院已与美国加州大学、法国里昂三大、澳大利亚邦德大学以及日本多所大学等建立了国际交流项目。教师已有15人次出国进修,学生有36人次出国交流。 外国语学院自创办以来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办学理念,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听、说、读、写、译诸能力的协调发展。在强调过程化教学的同时,通过实施学科交叉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培养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高的人文素养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协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努力使学生成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外语人才。目前有全日制在校学生99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已有12名优秀学生通过“立交桥”进入浙江大学本部学习。已为社会输送毕业生726人,且每年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 现任领导: 书记:蔡立三副院长:陈小莺副书记兼副院长:叶加申商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成立于2004年6月,由成立于1999年的管理系和2000年的经济系合并而成,是全校规模最大的分院,现任院长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浙江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博士生导师陈劲教授。 商学院现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应用经济学系、工商管理系、财务管理系、服务管理系等五个系。拥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企业管理等两个杭州市重点学科,一个国际合作办学中心,以及创业与家族企业研究中心、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跨国竞争与战略研究中心三个研究中心。从2003年开始和浙江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自2005年起,商学院与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每年一届的“创业与家族企业国际会议”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 截至2007年底,商学院有在校本科生3810名,在读硕士研究生9名。专职专任教师67名,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18名。教师都具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10人。部分教师来自企业高层管理岗位,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教师学历高,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商学院以“对内下苦功,培养商学应用型人才;对外求合作,面向社会、面向全球”为办学思路,走开放型办学之路。学院从2000年开始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USQ)合作办学、2003年开始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UW)合作办学,涉及的专业有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成为城市学院对外合作办学的亮点。2006年6月由商学院承办的首届“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研讨会”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教育部专家认为我院的对外合作办学模式是“教育技术的全方位引进,值得学习和推广”。 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商科人才为目标,商学院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探索,于2004年创办了“创业人才孵化班”。该班教学将理论学习、实践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同,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被媒体誉为“全国首个少帅班”。2006年9月,商学院又一新的特色教育——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正式开营。该训练营仿照著名的西点军校对学生采用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因而被形象地称为“西点班”。 商学院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扶持学生社团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一年一度的“经管学术文化节”开城市学院学生学术文化活动之先河,已在城市学院学生活动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商学院的学生在城市学院各类文体活动、学术活动、社会工作等方面均是中坚力量。 现任领导: 院长:陈劲 常务副院长:王陆庄 副院长:徐萍平 范晓清传媒与人文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简称传媒学院)是在原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学系(创建于1999年7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教学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实验中心四个行政部门。现有新闻系、广播电视系、广告系、中文系四个本科系;下设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会展经济与管理、汉语言文学5个专业,其中新闻学为城市学院重点建设学科。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水平,拓展社会服务的渠道,分院致力于研究机构的建设,现已建立了广告传播研究中心、会展研究与服务中心、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以及现代秘书学研究中心等。现已建有广播实验室、电视实验室、新闻摄影实验室、广告流程实验室、办公自动化实验室、电子编辑实验室等实验室 。在校学生1300余人。传媒学院的教师由三部分人员组成:浙江大学新闻系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副教授等;从事较长时间实践工作的高级记者、主任记者和记者;近几年毕业的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5人,博士学历3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总数的80% 。除专任教师外,学院还聘请媒体一线的资深专家、政府部门相关专业的领导以及兄弟知名院校的博导教授作为我院的特聘兼职教授,共有18人。深厚的学术造诣,丰富的实践经验,多学科的知识结构,专职和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以及为人师表的工作态度,保证了传媒学院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传媒学院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特别注重实践环节。除了强调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外,在培养计划中规定了中期实习(第四学期暑假)和毕业综合实习(第七学期)。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挥,创建各种类型的创作室、工作室、与学院宣传办公室共同创建的学院新闻中心,下辖院报、院广播电台、院电视台、英语新闻社等院内媒体,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平台;与媒体、企业、政府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建立了40余个实习基地,为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创造了条件。 为了提高传媒学院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长期以来,开展了系列结合各专业特点的品牌活动,如读书报告会、论文报告会等,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参赛促教学”的理念,成为相关专业的办学新思路。学生的党建工作、骨干队伍建设等,都形成了传媒分院的独有特色。 传媒学院的办学理念跟随时代的步伐而创新,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倡导学生开阔视野,勇于实践。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积极走向社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西南东北等地都留下我们学生的踪迹。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独当一面,认真完成各项工作,深受单位的好评,为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在94%以上。法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于2006年4月10日正式成立,其前身是成立于1999年7月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系,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最早设立的系科之一。学院现有专任教职工2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3人,博士在读2人。法学院下设法律系与行政管理系两个教学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具有法学和行政管理两个本科专业。此外学院还拥有一支由著名专家、教授、相关政府部门官员、在杭资深法官、检察官、律师等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 法学院办学采用基础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和特色方向结合的模块培养方式,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理论教学模式,不断加强和拓展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寓教于做,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法、专题讲座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训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法学院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已经形成了财税金融法、第三部门法律研究、旅游法等几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势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有较大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近三年来,法学院教师共参与或承担各级课题33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8项;获省部级奖项4项,地厅级奖项6项;实际到帐经费60余万元。发表论文67篇,其中一级刊物7篇,二级刊物28篇;编写著作和教材15部。 法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努力提高分院人才培养质量,彰显法学人才培养特色,取得了积极进展。法学院获准立项的城市学院教改项目有2项、市级教改项目有1项;市场法务方向于2006年被确定为城市学院首批两个特色专业方向建设项目之一。三年来,学院获得学院课程教学质量一等奖42人次、二等奖58人次,获得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院现在拥有两个杭州市精品课程、一个学院精品课程、一个学院重点课程,正在积极筹备申报杭州市重点学科。 法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其中不少学生考入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等知名学府攻读硕士研究生,或赴国际知名学府继续深造。在各层次公务员考试中,法学院学生的上线率及录用率均居城市学院首位,连续5年考取省级公务员得比例在20%以上。进入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也比较高。还有部分学生进入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富有前景的公司企业就业和创业。 法学院机构设置图: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本学院培养学生具有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中外美术史和艺术设计史的发展规律和国内外艺术设计的动态、最新成就;掌握艺术设计创造的专业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实践和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设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较强的设计和实施方案的能力,能在大专院校、工商企业、艺术设计公司、工业设计单位、规划部门、广告影视公司、报刊杂志等单位,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景观)设计和工业设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专门人才。

医学论文名字怎么起

好的,私信你了。

你可以看下(临床医学进展)里面别人已经发表的论题参考下呗~记住~论题一定是要跟自己的论文是紧密结合的

要看你研究的方向是什么!我们才能给你个全面的回答!

署名本身是一件很严肃的、科学性很强的事,医学论文署名一定要用真名,并写明工作单位和邮政编码,以便联系和供读者咨询。体创作应在文末署上执笔人或整理者的姓名,以明责任,便于查考。署名不可过多,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参加全部或部分主要工作,或参加本文章撰写,对文章内容负责并能进行答辨的人。但由于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也同样冲击着科学技术界,作者的署名也无例外的出现了一些问题:①署名过多;②署名过乱;③带名;④挂名。论文第一作者必须对全文负责,不能无原则的乱署名,尤其不能将与本文章无关的人员署上。决不能以署名做为替人晋升创造条件的手段。

医学杂志的起源

人类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社会实践,在文明古国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的系统总结便形成医学。 在文明出现的初期,许多医疗活动是由神职人员兼任的,对疾病的解释和治疗往往带有宗教迷信的色彩。后来,逐渐分化出以医疗为专业的医务人员。随着文明的进展,哲学思想逐渐替代神学的解释,疾病不再被视为鬼怪的加害或神明的惩罚。 急性的时令病常被联系到天气的异常变化,而慢性缓发的全身性疾病则多被解释为人体内某些假想成分的过剩、不足或这些成分间失去平衡。治疗方法中既有经验证明有效的措施,又夹杂着许多基于臆想的成分。在人类文明史中,这两个阶段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现代医学只是近几百年才逐渐建立起来的。 在古代医学中,古埃及医学和古印度医学都曾辉煌一时,但绵延至今而且影响仍在扩大的却只有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医学建立在中国各民族医疗实践的广阔基础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还和希腊-阿拉伯医学以及印度医学有过交流。 古代医学中另一个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部分是古希腊医学。在一定意义上讲,罗马医学和中世纪阿拉伯医学都是它的延续,而现代医学则是对它扬弃的结果。 古希腊以希波克拉底为代表的学派抛弃神学解释,而力求在自然界和人体中寻求疾病的原因;这个学派重视临床观察,推崇预防,强调采取有助于机体自然愈复的措施。这些思想是现代临床医学的重要历史根源,希波克拉底誓词中阐述的一些伦理学原则也仍为今日医生所信奉。 另一方面,亚历山大学派的人体研究,则代表了早期的科学探索。但西方进入中世纪之后,迷信和封建窒息了包括医学在内的学术的发展,新的探索往往被视为离经叛道,而传统的东西,即便一再被实践证明为谬误,却仍被奉为神圣,不容置疑,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时代。 14世纪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不仅仅表示古希腊文化的复兴,实际上反映了更深刻的社会变革。工商贸易的发展动摇了封建和神权的统治;人们摆脱神学的束缚后,思想得到解放;知识逐渐普及到广大的世俗人群,过去受鄙视的工艺技术得到新兴知识阶层的关注。这一切为现代科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医学领域中,先是科学观察和实验使人们开始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继而临床观察结合病人尸体解剖所见,又把对疾病的理解置于人体病理的基础上,从此医学进入科学化的时代。 医学包括许多科学门类,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为人类医疗保健服务。医学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一切有助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和技术,都会成为医学的内容。然而作为医学的核心,还是分别以个体和群体为对象的临床医学和群体医学。 医学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基础医学,它包括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遗传和发育的一些学科,以及研究病原体、免疫及病理过程、药物作用等内容的一些学科。基础医学也是一般生命科学的组成部分,正是基础医学近年取得的飞跃发展,带动了整个医学的阔步前进。 从根本上讲,广大人群的健康幸福是一切社会实践的终极目的,而人群的健康同时又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必要保证。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医学,而一个国家的医学发展水平也被视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杂志形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报纸注重时效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所以一种新的媒体随着这样特殊的原因就产生了。最早出版的一本杂志是于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国人萨罗(Denys de Sallo)出版的《学者杂志》(Le Journal des Savants )。1703年,伦敦出版了第一种介于报纸和杂志之间的定期刊物,发行者是《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笛福。刊物名叫《评论》,篇幅为四小页,共发行九年。美国最早发行的杂志是佛兰克林的《美洲杂志》和《将军杂志》,都是模仿英国杂志的月刊,同在1741年1月出版。

《柳叶刀》医学杂志是英国的。

《柳叶刀》创刊于1823年,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是由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柳叶刀》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医学学术刊物,是国际上公认的综合性医学四大期刊之一。《柳叶刀》主要设有论著、讲座、综述和专题、病例报道和其他等栏目。

该杂志主要刊登研究文章、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回顾、研讨会、个人观点、评论、信函以及其他观点和世界报告。根据2020年7月《柳叶刀》官网显示,《柳叶刀》编辑部有高级执行编辑4人,国际执行编辑2人,执行编辑4人,高级编辑7人,申诉专员1人。

奖项内容

1996年,设立威克利奖,授予每年度医疗卫生领域重要话题的最佳论文。历届获奖文章内容涵盖了医学临床工作、职业生涯、医患故事等各方面。2019年,《柳叶刀》杂志社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杂志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和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的名字,设立了威克利伍连德奖。

《柳叶刀》的办刊宗旨为传递知识,不断更新,共享知识,独立与公正,面向全世界,敢于批评与争鸣,使医学成为一种文化。自1823年创刊号发布之日起,一直致力于解决社会中的紧迫问题,通过发起学术讨论,让科学融入到具体的大环境中,从而影响各地的决策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柳叶刀

xī yī yào kān wù

本条简要介绍近代多种西医药报刊在中国的创办、发行过程。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逐渐侵入我国沿海和内地,伴随着外国传教士的宗教活动,西医药知识相继传入我国。到十九世纪末叶,国内开始印行西医药刊物。

早期的西医药刊物,出现在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较深的广州、上海两大城市。1880年(清·光绪六年)美国传教医师嘉约翰 ( Kerr)主编的《西医新报》,是我国最早的西医药刊物,由广州博医局发行。因种种原因所限,仅历时两年,出版八期即停。1886年尹端模在广州创办《医学报》,是国人自办最早的西医刊物(国内未见藏本)。此后,西医药定期刊物陆续创办。在早期(1880~1910年)出版的十余种刊物中,有我国留日医学生主办的《医药学报》、《卫生世界》,广州梁慎余的《医学卫生报》,叶菁华等编的《光华医事杂志》,以及上海丁福保主编的《中西医学报》等等,对传播西医药知识都起了较好的作用。

1911年辛亥革命后,随着教会医院、医学校的增多,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医药刊物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据不完全统计,1912~1937年,这二十五年间出版近130种。其中上海几占一半,广州、杭州、北京等地次之。影响较大的有《中华医学杂志》、《广济医报》、《卫生月刊》、《医药评论》等多种。《中华医学杂志》于1915年11月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分中、英文两部,1932~1934年先后与《齐鲁医刊》、《博医会报》合并,是我国历史最长、影响深远的医刊,至今仍继续出版,名闻中外。《广济医报》原为苏格兰教会医师出资,于1914年在杭州创办,1924年由广济医校同学会筹集自办,改名为《广济医刊》,前后历时二十余年。《卫生月刊》是卫生教育的刊物,1924年3月由中华卫生教育会创办,后与上海卫生局联合主办。抗日战争爆发后停刊数年,后曾复刊,历时亦近二十年。《医药评论》于1929年1月创办,以评论专著、译述为重点,提出了改良医学教育制度、社会卫生化、医学科学化等问题,在当时有一定影响。此外,在数十种医药院校校刊中,以《同济医学》历时最久,1918年9月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创办《同济》,后来同济大学医科先后改办《同济杂志》、《同济医学月刊》、《医学及文化》、《同济医学季刊》等刊物,翻译大量西医著述,介绍世界医学知识。以上刊物绝大多数为时不长,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刊者达18种之多。

八年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年),医药书刊的编印出版困难重重,国民党统治区新出版的西医药刊物不足40种,以西南地区重庆、贵阳、桂林、成都稍多,其中除卫生刊物、校刊而外,历时达两年以上者仅有《现代医学》、《西南医学杂志》、《华北医药月报》、《药学季刊》、《新中华医药月刊》等几种。加上沦陷区(如上海、北平、沈阳等地)少量继续出版的刊物,实属屈指可数。

  • 索引序列
  • 医学杂志起名
  • 医学期刊起名
  • 起帆医学杂志
  • 医学论文名字怎么起
  • 医学杂志的起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