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舌象判断证候病机论文

中医舌象判断证候病机论文

发布时间:

中医舌象判断证候病机论文

健康的舌头:其颜色应呈粉红或淡红色,其形状应是长椭圆形,胖瘦适中,其舌苔薄白,光泽而润,最后舌头要伸缩自如和有力。 舌色过淡:是血虚、阳虚或寒症,这种淡白舌表明有可能患营养障碍、贫血及一些内分泌疾病。 舌色太红:是阴虚及实热,此时身体较热,也易有口气,且脾气暴躁,这种情况表明甲状腺机能有问题或有糖尿病的可能。 舌头胖嫩:舌边有齿痕,多属虚、寒症,可能患有甲状腺机能低下或肢端肥大症。 舌面生芒刺:表明热郁内结,有可能患肺炎及猩红热,其他发高热的疾病也有此状。 舌苔黄腻:属热,黄色越深热越重。其主要反映肠胃有积滞、消化道中腐败有机物增多。 伸舌时震颤:表明神经衰弱和久病体虚。 活动不灵:舌头活动不灵或有歪斜僵硬,则常是脑血管疾病的先兆。

舌诊是中医的一个传统的诊断方法,临床上通过望舌可以诊断很多疾病,能够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寒热虚实等。中医望舌主要是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情况。人体正常的舌头,应该是淡红舌,薄白苔,舌体灵活,舌下络脉正常。以上几个方面一旦出现异常的变化,就说明身体出现了一些疾病。观察舌头,一般是先看舌质,再看舌苔,然后再结合部位,来确定发病的部位、疾病的性质等一、看舌头的颜色健康的人舌头是淡红色的,鲜明润泽,如果舌头颜色太淡或者发白,说明体内有寒或是气血不足。如果舌头颜色发红或者绛红,说明体内有热。如果舌头呈暗紫色,则代表体内有瘀血。二、看舌头的大小1、舌头胖大:如果舌体胖大,大多与水湿痰饮有关,无关体型的胖瘦。舌体胖大,颜色较淡,且舌边有齿痕,是脾虚、肾阳虚的表现。舌体胖大而颜色发红,是脾胃湿热的表现。2、舌头瘦小:舌质淡、舌头瘦小者,是气血不足的表现,患者往往会有倦怠、乏力懒言等症状。而舌头瘦小,舌红绛干燥,是阴虚内热的表现,患者会有口干、心烦、睡眠不安的表现。三、看舌苔厚度正常的舌苔是白色的薄薄一层。如果身体出现问题,舌苔也会出现异常。如果舌苔湿润、黏腻,是湿气重的表现。舌苔呈黄色、褐色,代表火气较重。颜色越深,火气越大。四、看舌头的灵活度健康的人舌头十分柔软灵活,说话也十分流利。舌头灵活代表身体健康,反之,当身体出现问题,舌头会变得十分迟钝,甚至出现不受控制的颤抖,出现口齿不清的现象。老年人出现舌头歪斜也要引起注意,有可能是中风的前兆。舌头往左歪,一般为血瘀,往右歪,则为气滞。五、看舌下脉络健康的人舌头下有两条隐约可见的静脉血管,甚至完全看不出来。如果舌头下的静脉血管十分明显,甚至爆出 ,代表身体内有淤滞、气血循环不畅。

林子老师谈 养生 :看舌头知 健康

看过中医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除了把脉,还要把你的舌头伸出来让丈夫瞧瞧。 为什么中医看病要看舌头呢? 中医专家指出,看舌头,就是中医里的“ 舌诊 ”,看舌头能辨百病。

看舌头和治病有什么关系呢?看舌头,中医叫“舌诊”。舌头是藏于口腔之内又易于暴露在体表的一个器官。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常可以在舌头上反映出来。中医是怎样根据舌头上的表现来判断疾病的呢?

中医观察 舌苔 ,一是要看舌苔的 厚、薄、干、滑、腻、粘 ,二是观察苔色的黄、白、黑、灰等不同的变化。然后根据苔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病邪在表还是在里,疾病属寒还是属热。

正常人的舌苔,是 薄薄的一层白苔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细微的一丝一丝象毫毛样的结构,就如一层刚刚出土的嫩草。舌苔每时每刻都在生长,但因吃东西等原因,舌苔又会不断地自动脱落。因此,舌苔总是保持着正常的厚度和结构。又因为口腔里有适量的唾液,所以舌苔表面是润泽的。这些都是 健康 人的舌苔的表现。如果舌苔生长得多,脱落得少,舌苔变得厚起来,就是病态了。

瘀血体质典型舌象

1 暗红舌,有瘀斑

舌体:有瘀斑、裂纹

舌质:暗红

舌苔:黄腻

这种舌象多见于痰浊阻滞日久,静脉失畅,瘀血内停,日久伤及阴液的患者。

2 舌紫暗,苔苍白

舌体:有瘀斑,干燥

舌色:紫暗

舌苔:白、苍老

这种舌象多属瘀毒内结,所以表现为舌质紫暗,舌苔干燥,为热毒瘀结日久,灼伤津液所致。

3 齿痕舌,白腻苔

舌质:暗红

舌苔:白腻

舌体:有齿痕、瘀点

该患者或还有肤色晦暗、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暗淡、易烦、健忘等症状。

4 舌青紫,有瘀斑

舌色:紫暗

舌苔:薄白

舌体:有瘀斑

临床患者多有胁肋疼痛,如锥如刺,面色萎黄而暗,倦怠乏力,脘腹胀满。

5 舌紫暗,有瘀点

舌质:紫暗

舌苔:薄白

舌体:适中,有瘀点

这种舌象多由心血瘀阻、血脉凝滞致舌色紫暗,脉络不通、心失所养而致舌出现瘀斑、瘀点。

6 舌紫暗,有瘀斑

舌色:紫暗

舌体:有瘀斑

舌苔:稍黄

这种舌象多由瘀血阻滞,内生症瘕积聚所致。此舌象患者或伴有急躁易怒、腹胀、便秘等症状。

7 淡红舌,舌中有小裂纹

舌质:较淡

舌苔:薄、黄

舌面:有裂纹,湿润

此舌象患者多表现为肤色晦暗,色素沉着,容易出现色斑,口唇暗淡,烦躁,心情不畅,健忘等症状。

8 舌紫暗,苔白腻

舌质:紫暗

舌苔:白腻苔

舌体:正常

此舌象患者或伴有抑郁烦闷、腹胀腹痛、多痰、四肢寒凉,身体怕冷等症状。

9 紫暗舌,舌边有瘀点

舌质:紫暗

舌苔:薄白

舌体:有瘀点

此舌象患者或伴有手足不温、情志不畅、烦躁抑郁等症状。

10 暗红舌,薄白苔

舌质:较红

舌苔:薄白

舌体:有小裂纹

此舌象患者多有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心烦急躁,肤色晦暗,色泽沉着等症状。

11 暗红舌,薄黄腻苔

舌苔:薄、黄腻

舌质:暗红

舌体:有齿痕

此舌象患者或有胃腹胀痛、嗳气、大便不爽或便秘、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急躁易怒等症状。

敬请期待: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十一讲:气郁体质典型舌象)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一讲:舌形和舌面)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二讲:舌头的大小)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三讲:舌苔的厚度)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四讲:舌苔的颜色)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五讲:气虚体质典型舌象)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六讲:阳虚体质典型舌象)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七讲:阴虚体质典型舌象)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八讲:痰湿体质典型舌象)

中医 养生 :零基础学舌诊(第九讲:湿热体质典型舌象)

西安坤元堂 健康 管理有限公司

中医诊法有丰富的内容,舌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内容之一。舌诊,又称望舌,是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几乎成为每一个中医临证的检查常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的保健意识逐步增强,舌诊作为一种检测健康、诊断疾病的技术,将会走进千家万户,为人类造福。舌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中医学认为,舌与内脏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经脉的循行来实现的。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乃胃气所蒸。在生理上,脏腑的精气可通过经脉联系上达于舌,发挥其营养舌体的作用并维持舌的正常功能活动。在这种正常状态下,舌像呈淡红色,舌质地红润,不浅不深,红活润泽,上罩薄白苔,不干不湿。在病理上,脏腑的病变,也必然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映于舌。用现代医学的术语来讲,就是当机体罹患各种疾病时,会影响到内分泌功能、血液的成分及神经的传导和消化功能等的变化,均会不同程度地从舌像上反映出来。故舌被称为脏腑之外候,能够显示机体内环境的变化。曹炳章《辨舌指南》说:“辨舌质可辨脏腑的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深浅。”就是说临床上疾病的轻重缓急、吉凶转归都可以从舌像上观察出来。从生物全息律的观点来看,任何局部都近似于整体的缩影,舌也不例外,故前人有舌体应内脏部位之说。其基本规律是:上以候上,中以候中,下以候下。观察舌像的变化,有助于辨别疾病,分析疾病的病机变化,评价临床治疗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错综复杂的疾病有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假象或类似的征象,也就是说,一种舌像可能反映多种疾病,而同一种疾病有可能出现两种或多种舌像。舌是疾病变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客观依据,但不是必要的临床表现,分析舌像时,要与脉诊等诊断法相结合才具有临床意义。望舌诊病要讲究方法。首先,光线要好,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对于体位,一般要求正坐姿势,重病卧位亦可。要尽量张开口,自然舒展地将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注意一些因素的影响。饮食常使舌苔形、色发生变化。如某些食物或药物,会使舌苔染色,称为“染苔”,有时也可影响舌质变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使舌质较红;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一般舌苔少,或较干燥;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舌上出现黄褐色、灰黑色舌苔或无舌苔;复方甘草片、金嗓子喉宝等药物可将舌苔染成黑色;黄连素、核黄素可将舌苔染成黄苔;食花生米可使白苔增厚变腻;食绿色蔬菜如黄瓜、茴香等可染绿苔;儿童食口香糖、冷食或饮料也易染成各色舌苔。正常舌像,往往随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而稍有变化。如夏季暑湿盛时,舌苔多厚,或有淡黄色;秋季燥气当令时,苔多薄而干;冬季严寒,舌常湿润。再如晨起舌苔多厚,白天进食后则舌苔变薄;刚刚起床,舌色可见暗滞,活动之后,往往变得红活。望舌诊病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望舌体和望舌苔。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正常的舌质应有生气和光泽,即所谓荣润红活,此为有神。表示健康,即使有病,也是善候。如失去光彩则非佳候。所以,舌神之有无,反映了脏腑、气血、津液之盛衰,关系到疾病预后的吉凶。舌色正常时呈淡红色。身体感染疾病时,舌黏膜上皮增生肥厚或萎缩变薄等,均可引起舌色改变。舌色淡于正常,甚至全无血色,称“淡白舌”,主虚证、寒证,多见于各种贫血和严重营养不良患者。各种原因引起的长期慢性失血或急性大出血,也可出现淡白舌。临床上以淡白舌的轻重不同来判断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深于正常称“红舌”,多见于热证,如风热感冒可见舌尖红(上以候上)。比鲜红更深一层称“绛红舌”,绛红舌多因病情逐步发展、从鲜红舌演变而来,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如中医讲的温病热如营血即可见绛红舌。在一些慢性疾病中,红绛舌的出现常为不良的先兆,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患者出现绛红设,且舌苔全无,提示真阴损伤、热毒内盛,治疗起来就很困难。舌色如红色中带青或蓝色称为“青紫舌”,而青紫舌比红绛舌严重,祖国医学将此舌描述为肺气已绝来表示病情的严重程度。现代医学认为青紫舌多发生于不可逆的微循环休克,或某些传染病高热期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青紫舌还与呼吸功能衰竭有关,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引起的呼吸衰竭等。舌形即舌的形态。舌形有老嫩之分。老是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一般见于实证。嫩是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一般见于虚证。舌体肿大,盈口满嘴,甚者不能闭口,不能缩回,称为肿胀舌。其成因有三:一是心脾有热,舌多鲜红而肿胀,甚者伴有疼痛;一是素善饮酒,又病温热,多见舌紫而肿胀;一是因中毒而致血液凝滞,则舌肿胀而青紫晦暗。舌体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主气血两虚和阴虚火旺。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瘦薄而色红绛干燥者,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各种形态明显的裂沟,称裂纹舌。多见于以下情况:一是阴虚,如发热时间较长、饮食不多,又用发汗药物退者容易出现;一是血虚不润,如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一是脾虚湿侵。这种舌形还可见于一些健康人。舌体边缘见牙齿的痕迹,称为齿痕舌或称齿印舌。有时与胖大舌同见,多是脾虚或气虚。舌态是指舌体的动态。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以致语言謇涩,称为“舌强”。 主热入心包、高热伤津、痰浊内阻、中风或中风先兆。临床见于各种脑炎、脑膜炎、急性脑血管病。舌体软弱,无力屈伸,痿废不灵,称为“痿软舌”。 久病舌淡而痿,多是气血俱虚;新病舌干红而痿,是热灼津伤;久病舌绛而痿,是阴亏已极。临床多见于急性热病及脑血管病。酒精中毒病人,可出现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称为“颤动舌”。 舌体偏于一侧,称“歪斜舌”。主中风或中风先兆。

基于舌象的糖尿病论文

患者,男,36岁,糖尿病十余年,平素血糖高,空腹血糖(服药后)7-8mmol/L,高时达9mmol/L,血压146/90mmol/L,平素痰多,手三焦经处有湿疹、瘙痒,眼睛黄斑水肿,时有口渴,全身怕冷,易出冷汗,睡眠、饮食可。舌体胖大,舌苔干燥,舌中有大量裂纹,舌底黄腻。       辨证分析:从患者症状、体征、舌象来看,患者病机为痰湿中阻,郁而化热伤阴,肾阳不足证。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腻,导致体内痰湿过旺,痰湿中阻,困遏脾胃,故平素痰多,手臂湿疹瘙痒,舌底苔黄腻;郁久化热,损伤阴津,故患者时有口渴,舌苔干燥,舌中间见大量裂纹;中焦痰湿凝结,下焦肾阳不得脾之补益,肾阳不足,故患者觉身体怕冷,易出冷汗,舌体胖大。       治则:化痰祛湿,疏通气机,温补下焦,肝脾肾三脏同调。         静静老师辨证分析后方案: 1、手三阴经,三焦经,支沟、后溪、右尺泽、曲池、大骨空、小骨空。 2、头颈部,风池、风府、天柱、大椎、安眠、颈动脉、椎动脉,颅底骨对应眼部重刮。 3、背部,督脉、膀胱经,肝脾肾区域,胸椎节,腋下大包切入,胃脘下俞、大包、日月、血海。 4、胸腺冲任二脉,廉泉、天突、云门、中府、太乙、滑肉门。 5、膝盖以下胃胆脾经排毒,胫骨中段,地机、然谷、足三里、三阴交、丰隆、上巨虚、照海、冲脉、公孙、涌泉、昆仑、太冲、足临泣、光明。 该方案中,手三阴经,三焦经稳定上焦,化解肝的气郁、血瘀。背部督脉、膀胱经开阳脉,提升人体一身之阳气。胸椎节对应脾胃、胰腺区域,梳理中焦气机。肝脾肾区域治肝实脾,三脏同治。胸腺提升人体免疫力。膝盖以下胃经、胆经、脾经磨黑痧排除毒素。胫骨中段、大骨空、小骨空、胃脘下俞、然谷、地机等为治糖尿病重点区域和腧穴。大骨空、小骨空、天柱、光明为明目要穴。曲池、风池、太冲、足临泣平肝熄风,降血压。大椎清热。太乙、滑肉门、足三里、丰隆,上巨虚调节肠胃,化痰降浊。刮痧效果:患者首次刮完痧后便觉咽喉痰少了很多,声音也觉更清亮了,三焦经湿疹处瘙痒消失,整个人觉一身轻松。非常认可李氏砭法的效果,遂一直坚持刮痧,前前后后到目前为止已刮了20多次。 痧像对比,第1次和第20次对比 左边为首次痧像,右边为第20次痧像 从痧像来看,患者瘀痧减轻很多,肌肉也变得平整,僵硬感减轻,患者整个后背都瘦了一大圈。从对比来看,手上瘀痧减轻,脚上黑痧由首次很难出痧变成黑痧增多。患者的舌象来看,之前的干、黄、燥减轻,舌面津液、舌苔恢复,舌面裂纹慢慢由深变浅,舌下络脉变清。 治疗效果:患者20余次刮痧治疗后,已停用降糖药,餐前血糖控制在6-7mmol/L,体重由最高时202斤降至185斤(最高时降至177斤,最近1个多月因事务繁忙没来刮痧,且夜宵和饮食不注意增多而重新反弹),症状方面,刚开始的口干、手臂湿疹瘙痒消失,全身怕冷改善,眼睛黄斑水肿消失。眼部oct检查(5月份)显示患者存在眼底黄斑水肿。 9月份oct复查显示眼底黄斑水肿消失。患者,男,糖尿病,高血压3年,三脂高,空腹服降糖药后血糖为7mmol/L以上,平素少气乏力,精神状态不佳,睡眠浅,平素易出冷汗,汗黏腻,脸上油垢,平素有时心慌,憋闷,饭后易加重,夜尿多,一晚3-4次,腰膝酸痛,记忆力下降,眼垢多,便溏。舌暗淡,苔白腻,齿痕舌,舌体胖大,中间有裂纹,舌下络脉青紫,脉结代。 辨证分析:从患者症状、体征、舌象来看,患者属脾虚湿盛,痰浊化生,肾阳亏虚。脾气不足,运化失常,水谷精微物质不能濡养全身,故患者少气乏力,脾虚湿盛,痰浊化生,阻于头面部,故脸上油垢,精神状态不佳,记忆力下降,眼垢多;阻于心胸,故有心慌憋闷,心神不宁,则睡眠欠佳;阻于肠胃,故大便便溏。中焦瘀滞,气机不利,下焦肾气肾阳不足,故患者腰膝酸痛,夜尿多,脚易发麻。阳虚温煦失司,腠理不固,故易出冷汗。 治则:化痰降浊,健脾益气,宁心安神,温肾回阳。         静静老师辨证分析后拟方案: 1、手心包、心经(宁心安神),大肠经(祛上焦热),三焦经(化解肝的气郁)。小肠经肘关节以下(协调心经),尺泽、曲池、青灵、少海(宁心安神通络)、太渊、神门(改善睡眠)、后溪、阳谷。 2、头颈部,颈动脉,百会、风府、风池、天柱,耳后高骨,翳风、安眠、缺盆、气舍。(疏通头颈部经络气血,改善睡眠) 3、全背,督脉、膀胱经(开阳脉),胸椎4-5节(调节心脏),肝脾区,腰椎2-3节(改善肾、泌尿),心俞、膏肓、神堂(安心神)、至阳、秩边、京门、章门、大包、胃脘下俞、八髎、长强(引血下行)。 4、胸腺,冲任二脉,膻中(宽胸理气通络)、中脘、乳根、期门、天枢、太乙、滑肉门(调节肠胃,化脂降浊)。 5、大腿内侧,治肝三穴(治疗肝病)。 6、膝盖以下四井排毒,脾经、胃经、肝经,胫骨中上段(降血糖),丰隆、上巨虚、足三里(健脾化痰)、阴陵泉、地机(利水渗湿)、然谷(降血糖)、照海、昆仑、丘墟、公孙、太白(补脾气),历兑带出。 首次痧像,痧像淤堵,痧包多,脚上黑痧少。 第12次痧像,痧像淡,瘀痧、痧包已没有,但脚上能刮出大量黑痧,下焦的气血已经回复了。舌象对比,舌面变的更为清爽,舌色舌中间裂纹变浅,舌下络脉青紫减轻。 刮痧效果:患者前后共刮痧12次,空腹血糖由原来的7mmol/L以上控制在之间,目前降糖药已减量。其他症状:心慌改善,次数减少,已无憋闷感,睡眠、精神状态好转,少气乏力、出冷汗,眼眵多,腰膝酸软,记忆力下降,脚发麻,下肢怕冷,脸上油垢等诸多症状均减轻,大便成型,夜尿由原来的3-4次降为1-2次,血压由来时149/90mmHg降为100-110/60-70mmHg。从图片上可看出每次刮完血糖都能降很多。 糖尿病在中医中又叫“脾瘅”“消渴”,现代医学将糖尿病视为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的高血糖状态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典型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三多一少”症候群。可见,现代医学所说的糖尿病与中医的消渴病非常相似,但为何很多被现代医学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却是体型偏胖的呢? 其实这一类的病人与《黄帝内经》中所论述的脾瘅病更为接近。《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痹。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瘅是热的意思,脾瘅是脾热之病,即过食甘美肥味,导致内热中满蓄积于脾,脾气上溢于口,从而出现口甘之症状,日久可转化为消渴病。脾瘅是消渴的前奏,在临床中,碰到的这类体型偏胖的糖尿病病人,我们都应当将其视为脾瘅病,并按照脾瘅病的病因机理来治疗。         过食肥甘厚腻,酿生痰湿之邪,痰浊困脾,故脾胃运化功能减退,这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病机,治疗糖尿病,必当化痰祛湿,健运脾胃。在分享的两类病人皆是如此,体型比较胖,且都喜食肥甘味美,舌苔也是厚腻,故刮痧过程中都应当重视中焦脾胃气血的梳理。痰湿阻滞日久,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该处的气机瘀滞,变成死气死血,而肝恰恰与脾同属于中焦,且肝本身的功能就是舒畅人体气机,现在痰湿堵塞了,则肝的疏泄功能便会受到影响,这两名患者就都有血压偏高,且眼睛视物有水雾感的问题,故刮痧过程中也应注意疏肝理气。中焦肝脾皆受影响,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故必然造成气血生成的不足以及气血运行的不畅,例如乏力少气,精神不振,化生瘀血等等。肾属于下焦,若肝脾的化生运行气血功能长期得不到改善,则下焦所获气血就不足,得不到温养,故下焦会有虚寒。两名患者便都是如此,全身怕冷,尤其是以下肢为甚,且易出冷汗,夜尿多,所以下焦肾的问题也要兼顾到。由此可知,治疗糖尿病,应特别注意的是肝脾肾三脏同调,健脾化湿,疏肝行气,温肾回阳。刮痧方案中可以重刮肝脾肾反射区域。         除了肝脾肾三脏首要考虑之外,剩下的心、肺二脏则视患者症状来考虑,比如患者一平素痰多,咽喉中总觉有痰,这个便是肺的问题,肺为储痰之器,咽喉为其门户,该症状说明了痰湿之邪已侵犯至肺中了,所以在方案中有了肺经、尺泽、颈部廉泉、天突。又比如患者二平素心慌,憋闷,且睡眠不好,这个是痰浊扰心,心神失养,故方案中后背重刮胸椎4-6节,心俞、膏肓、神堂增强心脏功能,手臂心包经、心经,青灵、少海、神门宁心安神助睡眠,胸腺膻中宽胸理气通络。其他症状同理也可随症增加相应的经络及腧穴。         该两名患者刮痧过程中痧像皆由原本的痧像鲜红、瘀痧最后变成淡痧了,且越刮则刮出来的脂肪痧越来越多,脚上黑痧也慢慢由少变多了。郭志邃《痧胀玉衡》中将痧像分为肌肤之痧、血肉之痧、脏腑之痧,这些痧由肌肤体表慢慢到肌肉筋脉,最后再到脏腑骨髓,程度越来越深。刚开始刮时因患者有肌肤、血肉之痧,故刮后痧会比较多,后面等肌肤、血肉之痧刮完后,痧像则会减淡,这时便要注意刮出脏腑之痧了。很多病人总是问刮痧几次能刮好,刮完痧后痧很少几乎没有是否就不用再刮之类的问题,我回答说刮痧刮到脏腑之痧出来,则气血能够冲击病灶,达到调治脏腑的目的,刮痧的时长因人而异,要看患者病情深浅,气血盛衰,体质状况,意志信心,难以用次数来固定,坚持刮痧,不半途而废是刮痧治病成功的关键。刮痧过程中,因所刮经络腧穴慢慢得到了梳理,瘀滞的气血也逐渐运行起来,故而体内蕴藏的毒素、垃圾、杂质则会慢慢从打开的通道往外排出,所以这两名患者脂肪痧越刮越多,脚上黑痧越排越多,相应的患者病情和诸多症状也皆得到了改善。        老子曰:“五味令人口爽”,饮食不加以节制,恣情妄性,随意而为,则必被饮食所伤,败坏味觉。糖尿病患者大都与饮食肥甘厚腻有关,此二名患者刮痧期间血糖和症状也会有所浮动不定,除了与刮痧时间的不规律外,另外一大原因就是饮食的不注意。例如夜间吃夜宵,吃的过多,便会增加肠胃负担,造成积食宿食,损伤肠胃,而如果饮食肥甘味美,则容易增加体内湿浊,血糖便会重新增高,这也是李氏砭法为什么不主张刮完痧后24小时内不再进食的原因,为防止饮食扰乱人体气机。案例中,患者一有段时间夜间少食,不吃夜宵,凭着顽强意志,坚持一段时间,配合着刮痧,体重便一直很快的往下降,由最高202斤降为177斤,但后面一段时间事情繁忙未来刮痧,且夜宵吃的多,后续体重便重新增高,再来时变为185斤了,血糖也相比之前更高了。唐代医学家“药王”孙思邈的养生法则中有“三慎”,其中一慎便是慎饮食,“安身之本,必须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的防护还应当注重保持情绪的平和,劳逸适当。《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何来。”《庄子》:“养心莫善于寡欲”。古先圣贤早已知晓修养心性对于人体保养的重要性了,而相反,性情浮动,喜怒无常则会戕伐人的生命,造成众多疾患,“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悲伤肺”,五情志对应着五脏。糖尿病患者痰湿郁久化热,灼伤津液,平时更应当注重情志舒畅,不恼怒愤恨。另外,患者还要注重动静结合,劳逸适度,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过快而人运动量少,故而人体气血常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再加上压力过大,忧愁愤懑,故郁气瘀血常结于体内,久而久之,造成各种亚健康状态和慢性病。而此时适量的运动就可以使人体气血活动起来,处于一种运动状态,使得人体保持动静的平衡。糖尿病痰湿凝结,气机阻塞,瘀血不行,痰湿、郁气、瘀血阻塞经络气血,平时应当加强身体的锻炼,促进气血的流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水正是因为能够长期保持流动,故而常新,不会腐臭,而人也如此。我常告诫患者需要运动,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够动起来,把体重减轻,诸多症状都能得到很大的缓解。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李氏砭法治病救人存于一心,执于一砭,心中有“道”,则砭下亦有“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精进砭法,修心养德,上士之道,心向往之。        感恩李道政师爷,感恩李氏砭法,感谢静静老师的言传身教,我们将继续:“白天干活、晚上读书”,精进提升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疗法,愿千家万户受益于李氏砭法,造福于民。

健康的舌头:其颜色应呈粉红或淡红色,其形状应是长椭圆形,胖瘦适中,其舌苔薄白,光泽而润,最后舌头要伸缩自如和有力。 舌色过淡:是血虚、阳虚或寒症,这种淡白舌表明有可能患营养障碍、贫血及一些内分泌疾病。 舌色太红:是阴虚及实热,此时身体较热,也易有口气,且脾气暴躁,这种情况表明甲状腺机能有问题或有糖尿病的可能。 舌头胖嫩:舌边有齿痕,多属虚、寒症,可能患有甲状腺机能低下或肢端肥大症。 舌面生芒刺:表明热郁内结,有可能患肺炎及猩红热,其他发高热的疾病也有此状。 舌苔黄腻:属热,黄色越深热越重。其主要反映肠胃有积滞、消化道中腐败有机物增多。 伸舌时震颤:表明神经衰弱和久病体虚。 活动不灵:舌头活动不灵或有歪斜僵硬,则常是脑血管疾病的先兆。 参考资料:舌苔白的对症治疗 舌苔白 舌质淡白 多是有寒舌苔黄 舌苔白、舌质偏白的人多伴有形寒肢冷,手足不温,为阳气不足导致的虚寒体质。 心阳虚病人会出现心慌气短,劳累加重。病人可服些红参、黄芪煎水当茶喝,平时饮食中常吃些温阳散寒的生姜。 郭淑云教授说,冬天阳虚病人要格外注意保暖,可多进食热粥,也可自制一个药棉背心穿。方法是用煎好的生姜水泡棉花,然后晾干,做成棉背心。 脾胃阳虚脾胃阳虚病人常出现胃部疼痛怕凉,不思饮食,尤其怕食生冷食物,有的伴有大便溏泻。胃疼病人可用干姜(或良姜)、荜拔煎水喝,具有温胃散寒作用。还可用生姜、白胡椒粉捣成泥状,稍加温后敷脐,每日一换。老年人因阳虚大便干,可用肉苁蓉、附子、干姜、葱白煎水喝。 还有相关文章供你参考—— 看舌苔调饮食 祖国医学认为,舌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许多脏腑的精气上营使之灵活,所以脏腑的病变,往往能从舌象上反映出来。观察舌质和舌苔是中医诊断的主要方法手段之一。当出现以下几种变化,应及时调整饮食,并仔细观察是否有病态,是否要去医院诊治。 ⑴舌质淡白,舌苔薄白:多为寒证,见于感冒早期,可选择性质偏温的饮食,如红枣糯米粥等,以软食、羹食为宜。副食选择清淡性温的牛肉汤、羊肉汤、蛋花汤、红萝卜、洋葱、红糖等,并用醋、姜做为调味剂。水果可吃苹果、蜜桔等。少吃性偏寒凉的食物,如凉拌菜、黄瓜、冬瓜、绿豆芽、蟹、螺、鸭蛋等。忌吃冷饮。 ⑵舌苔白腻,或白厚腻:多为寒湿,应选用温胃健脾、散寒化湿的食物,品种同上。少用甜腻厚味的食品,否则会导致腹胀及食欲减退。 ⑶舌苔微黄,或黄腻:为脾胃湿热或肠胃积滞所致,见于感染、发热或消化功能紊乱,常伴有口舌干渴、烦躁、大便干结等症状,饮食上应选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白萝卜、西红柿、丝瓜、藕粉、绿豆或薏仁煮粥,水果可选用山楂、梨等。 ⑷舌苔薄少或光滑无苔、或舌苔部分剥落:多因胃肠湿热或阴虚火旺所致,见于寄生虫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可选用百合汤、雪梨、西瓜等有滋阴降火、生津止咳作用的膳食,避免吃辛温的食物,如羊肉、蒜、洋葱等。 常言道:每天照一照,有病早知道。一个健康的人,面对镜子看自己的舌头,应当是舌体柔润,舌质淡红,舌面上铺有薄而均匀的颗粒、干湿适中的白苔,此谓“舌淡红,苔薄白”。但是,患病后,舌质与舌苔就会发生变化。因此,经常观察舌象,可以了解健康状况,及时进行自我保健与调理。 如今到医院找中年以上的中医看病,许多医生把望舌看得比诊脉重要。在问了症状之后,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让我看看你的舌头。”对此,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消化内科郭淑云教授解释说,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苔为胃气之根”,舌体与肺、心、肝、脾、肾等内脏经络相连。人体内脏若有病变,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在舌头上。有经验的医生看舌头,就像看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望便知道你病情的轻重,体内的虚实寒热。 中医将舌体分为三部分:舌尖反应心、肺的变化,舌中与舌两边反映肝、脾的情况,舌根提示肾的病变。不过,郭淑云教授说,中医讲的心肝肾功能与西医不同,不必硬套。 舌苔黄 舌质红 多是有热 郭淑云教授说,舌苔发黄,舌质红(即舌头红)的人出现口苦咽干,属于有热上火。 心经有热舌苔发黄、舌质红同时伴有心急烦躁、失眠多梦,多是心经有热,病人此时可用些清心火的药。如竹叶、莲子心泡水,当茶每日频饮。睡眠不好可用百合、莲子心、枣仁煮粥喝;口舌生疮可用野菊花60克,浓煎后,每日多次含服。郭淑云说,有位老干部口舌生疮多年,用了很多方法治疗无效,就用这个小验方,一个月即痊愈。 膀胱湿热舌质偏红,舌苔黄腻病人伴有小便排不净感觉,或尿时感到小便发热,有痛感,多是膀胱湿热,即西医讲的泌尿系感染,可用白茅根、瞿麦、扁蓄等,水煎后当茶喝。 肝经有火舌边红,苔黄偏干,眼睛红赤肿痛,或经常长麦粒肿,为肝经有火,可用酒炮制过的大黄泡水喝。郭淑云认为,大黄性寒,有降泄作用,用酒炮制后,可将大黄药力引到头目,泄上焦之火。 肺经有热舌质稍红,苔薄黄为肺经有热,常见于感冒初期,或咽炎患者。伴有大便干结者可用冬凌草、大黄稍加煎煮,每日当茶饮。咽干肿痛者可用胖大海、麦冬、菊花泡茶,症状严重者加二花、山豆根、牛蒡子,大便秘结加大黄。郭淑云教授说,中医有个理论叫“肺与大肠相表里”,病毒性感冒初期,通过泄大肠宿便热毒,以消除肺经之火的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不错的疗效。 参考资料: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口腔护理刘一俭(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门诊.合肥230022)01,2006,护理专栏?[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护理在老年糖尿病合并口腔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控制饮食,降糖治疗,同时口腔护理4周,观察血糖,血脂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经4周口腔护理后,口腔疾病好转总有效率达.血糖,血脂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结论预防口腔疾病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尤为重要,口腔护理得当,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口腔疾病.[关键词]糖尿病,2型;口腔疾病;病人医疗护理;老年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6790(2006)020168—02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对口腔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时,更易引起口腔疾病.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口腔疾病者高达,约为正常人口腔疾患的2"--3倍-1.口腔疾病控制不好会使糖尿病进一步加重.为此,作者探讨糖尿病合并口腔疾病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选择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在本院干部门诊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2一)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78岁.其中男25例,女7例.符合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病程3年~0年.治疗方法32例患者进行控制饮食,降糖治疗,保留原方案不变,同时采用口腔特殊护理,每周4次,共4周.特殊口腔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针对这些患者,准备特殊的溶液与用物,完全为患者进行口腔清洁的护理活动.特殊护理具体操作步骤:(1)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湿润口唇和口腔;(2)用选定的漱口溶液依次擦洗口唇,牙齿外面,内面,咬合面,峡部,牙龈,硬腭,舌面及舌下;(3)与上述相反的顺序重复一遍.用选定的溶液含漱2至3次,同时注意口腔内各处得到充分机械性冲洗,口腔溃疡处应针对具体情况选择用药.观察指标32例患者口腔护理4周,观察患者血糖,血脂变化.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送检,仪器为日本岛津一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口腔黏膜破损完全愈合,疼痛消失;有效,口腔黏膜破损好转,疼痛减轻;作者简介:刘一俭(1956一),女,安徽宁国人,大专,主管护师.无效,口腔黏膜破损变化不大,疼痛无减轻.2结果临床疗效32例2一患者经4周口腔护理后,口腔疾病痊愈6例,占5;有效12例,占;无效4例,占.总有效率达血糖,血脂指标口腔护理前后的变化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有明显差异(&;.05);餐后2血糖,血清甘油三脂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05).见表1.表12-伴口腔疾病患者口腔护理前后血糖,血脂值比较土./)注:与治疗前比较*&;.05.**&;讨论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人的寿命普遍延长,人口分布的结构发生改变,老年人占的比例逐年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器官和组织及细胞都有老化的表现,口腔和其他器官一样,从牙齿,牙周组织,黏膜,颌骨,颞下颌关节在形态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的改变,从而引起因衰老导致的一系列常见口腔疾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口腔疾病者高达,约为正常人口腔疾患的2~3倍.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器官营养不良性病变,在口腔中可发生糖尿病性牙龈炎,牙周炎,口腔黏膜溃疡.糖尿病患者伴有口腔炎症时,尤其是伴有化脓性炎症时,面糖往中围临床僳健杂志2006年4月第9卷第2期浅静脉留置针技术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王霞(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干部病房,合肥230001)?69??护理专栏?[摘要]目的验证浅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临床输液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150例老年患者应用浅静脉留置针作为输液工具.结果应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减少了静脉穿刺的次数,保护了血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治疗和抢救_-5作的效率.结论浅静脉留置针是一种科学的输液工具,主要用于长期反复住院,需多次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关键词]注射器;注射,静脉内;老年人;临床护理研究[中图分类号]45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6790(2006)02—0169—02老年患者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病程长,长期反复住院,需多次进行静脉输液,老年患者本身存在血管脆性大,弹性差,易滑动及心理承受能力差,常导致输液困难,影响临床治疗.采用浅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静脉穿刺次数,避免给患者身体带来疼痛,我病区从2000年开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技术为老年患者输液,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有15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33例,年龄68~95岁,每疗程输液次数在1~14,均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苏州作者简介:王霞(1958一),女,安徽宿州人,大专,主管护师.碧迪医疗器械公司生产),常用型号为×19,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最长13,最短3,平均留置时间操作要点操作前沟通详细向患者说明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及配合护士操作的注意事项,特别是首次使用留置针的患者.同时,让已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介绍经验,以消除患者紧张,不安心理.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先上肢后下肢,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部位,一般首选上臂中段血管,有利于患者洗漱行走口].糖尿病人,长期卧床患者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穿刺;选择充盈弹性好,相对粗直的血管,血管直径&;3,避开静脉瓣,一般选用头静往升高,而且较难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血糖控制得不理想容易产生牙龈和牙周的炎症.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可有效清除口腔中的有害细菌,促进口腔疾病的愈合,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口].预防口腔疾病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尤为重要,口腔护理得当,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合并感染.护理措施鉴于口腔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口腔护理对预防糖尿病尤为重要.口腔护理的目的:(1)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使病员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2)防止口臭,口垢,保持口腔正常功能;(3)观察口腔黏膜和舌苔的变化,以及特殊的口腔气味,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4)

健康的舌头:其颜色应呈粉红或淡红色,其形状应是长椭圆形,胖瘦适中,其舌苔薄白,光泽而润,最后舌头要伸缩自如和有力。 舌色过淡:是血虚、阳虚或寒症,这种淡白舌表明有可能患营养障碍、贫血及一些内分泌疾病。 舌色太红:是阴虚及实热,此时身体较热,也易有口气,且脾气暴躁,这种情况表明甲状腺机能有问题或有糖尿病的可能。 舌头胖嫩:舌边有齿痕,多属虚、寒症,可能患有甲状腺机能低下或肢端肥大症。 舌面生芒刺:表明热郁内结,有可能患肺炎及猩红热,其他发高热的疾病也有此状。 舌苔黄腻:属热,黄色越深热越重。其主要反映肠胃有积滞、消化道中腐败有机物增多。 伸舌时震颤:表明神经衰弱和久病体虚。 活动不灵:舌头活动不灵或有歪斜僵硬,则常是脑血管疾病的先兆。 舌苔白的对症治疗 舌苔白舌质淡白多是有寒舌苔黄 舌苔白、舌质偏白的人多伴有形寒肢冷,手足不温,为阳气不足导致的虚寒体质。 心阳虚病人会出现心慌气短,劳累加重。病人可服些红参、黄芪煎水当茶喝,平时饮食中常吃些温阳散寒的生姜。郭淑云教授说,冬天阳虚病人要格外注意保暖,可多进食热粥,也可自制一个药棉背心穿。方法是用煎好的生姜水泡棉花,然后晾干,做成棉背心。 脾胃阳虚脾胃阳虚病人常出现胃部疼痛怕凉,不思饮食,尤其怕食生冷食物,有的伴有大便溏泻。胃疼病人可用干姜(或良姜)、荜拔煎水喝,具有温胃散寒作用。还可用生姜、白胡椒粉捣成泥状,稍加温后敷脐,每日一换。老年人因阳虚大便干,可用肉苁蓉、附子、干姜、葱白煎水喝。 看舌苔调饮食 祖国医学认为,舌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许多脏腑的精气上营使之灵活,所以脏腑的病变,往往能从舌象上反映出来。观察舌质和舌苔是中医诊断的主要方法手段之一。当出现以下几种变化,应及时调整饮食,并仔细观察是否有病态,是否要去医院诊治。 ⑴舌质淡白,舌苔薄白:多为寒证,见于感冒早期,可选择性质偏温的饮食,如红枣糯米粥等,以软食、羹食为宜。副食选择清淡性温的牛肉汤、羊肉汤、蛋花汤、红萝卜、洋葱、红糖等,并用醋、姜做为调味剂。水果可吃苹果、蜜桔等。少吃性偏寒凉的食物,如凉拌菜、黄瓜、冬瓜、绿豆芽、蟹、螺、鸭蛋等。忌吃冷饮。 ⑵舌苔白腻,或白厚腻:多为寒湿,应选用温胃健脾、散寒化湿的食物,品种同上。少用甜腻厚味的食品,否则会导致腹胀及食欲减退。 ⑶舌苔微黄,或黄腻:为脾胃湿热或肠胃积滞所致,见于感染、发热或消化功能紊乱,常伴有口舌干渴、烦躁、大便干结等症状,饮食上应选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白萝卜、西红柿、丝瓜、藕粉、绿豆或薏仁煮粥,水果可选用山楂、梨等。 ⑷舌苔薄少或光滑无苔、或舌苔部分剥落:多因胃肠湿热或阴虚火旺所致,见于寄生虫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可选用百合汤、雪梨、西瓜等有滋阴降火、生津止咳作用的膳食,避免吃辛温的食物,如羊肉、蒜、洋葱等。 常言道:每天照一照,有病早知道。一个健康的人,面对镜子看自己的舌头,应当是舌体柔润,舌质淡红,舌面上铺有薄而均匀的颗粒、干湿适中的白苔,此谓“舌淡红,苔薄白”。但是,患病后,舌质与舌苔就会发生变化。因此,经常观察舌象,可以了解健康状况,及时进行自我保健与调理。 如今到医院找中年以上的中医看病,许多医生把望舌看得比诊脉重要。在问了症状之后,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让我看看你的舌头。”对此,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消化内科郭淑云教授解释说,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苔为胃气之根”,舌体与肺、心、肝、脾、肾等内脏经络相连。人体内脏若有病变,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在舌头上。有经验的医生看舌头,就像看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望便知道你病情的轻重,体内的虚实寒热。 中医将舌体分为三部分:舌尖反应心、肺的变化,舌中与舌两边反映肝、脾的情况,舌根提示肾的病变。不过,郭淑云教授说,中医讲的心肝肾功能与西医不同,不必硬套。 舌苔黄舌质红多是有热 郭淑云教授说,舌苔发黄,舌质红(即舌头红)的人出现口苦咽干,属于有热上火。 心经有热舌苔发黄、舌质红同时伴有心急烦躁、失眠多梦,多是心经有热,病人此时可用些清心火的药。如竹叶、莲子心泡水,当茶每日频饮。睡眠不好可用百合、莲子心、枣仁煮粥喝;口舌生疮可用野菊花60克,浓煎后,每日多次含服。郭淑云说,有位老干部口舌生疮多年,用了很多方法治疗无效,就用这个小验方,一个月即痊愈。 膀胱湿热舌质偏红,舌苔黄腻病人伴有小便排不净感觉,或尿时感到小便发热,有痛感,多是膀胱湿热,即西医讲的泌尿系感染,可用白茅根、瞿麦、扁蓄等,水煎后当茶喝。 肝经有火舌边红,苔黄偏干,眼睛红赤肿痛,或经常长麦粒肿,为肝经有火,可用酒炮制过的大黄泡水喝。郭淑云认为,大黄性寒,有降泄作用,用酒炮制后,可将大黄药力引到头目,泄上焦之火。 肺经有热舌质稍红,苔薄黄为肺经有热,常见于感冒初期,或咽炎患者。伴有大便干结者可用冬凌草、大黄稍加煎煮,每日当茶饮。咽干肿痛者可用胖大海、麦冬、菊花泡茶,症状严重者加二花、山豆根、牛蒡子,大便秘结加大黄。郭淑云教授说,中医有个理论叫“肺与大肠相表里”,病毒性感冒初期,通过泄大肠宿便热毒,以消除肺经之火的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不错的疗效。

中医舌诊辨证肝胆病论文

中医认为:舌面反应身体的寒、热、虚、实,与五脏六腑相对应,不同的部位对应不同的脏腑。 舌尖到其中部之间属心、小肠、肺,舌两边属肝胆,舌中部属脾胃,舌根属肾、膀胱。 自己就是最好的体检专家,能够最快速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日观舌象,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今天就教一教大家如何通过舌象判断 健康 。 正常舌淡红色、薄白苔为正常舌相。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头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 舌有红点——热盛内结舌上有红点或芒刺,则内热过盛。舌尖、舌中、舌两边有红点、芒刺,分别代表心火亢盛、胃肠热盛、肝胆火旺。 调理:忌辛辣、食清淡、生活规律、多锻炼 舌有裂纹——精血亏虚裂痕中一般贸易舌苔覆盖,是精血亏虚的表现。舌苔白而有裂纹者,为精血亏虚;舌绛红而干,有裂纹者,为热盛伤津。 调理:补血、补脾、常食山药、注意保暖 舌边发红——肝气郁结 肝郁的人舌头的舌尖和舌边发红,舌头伸出来尖尖的。口苦口干,消化不好。 调理:少生气、多睡眠、少饮酒、忌冰冷 舌质淡白——气血不足舌质淡白而胖嫩,是阳气虚衰所致;舌质淡白而瘦小,是气血亏虚所致。 调理:多吃红枣、忌西瓜、绿豆、不熬夜 舌有齿痕——脾虚湿重舌体偏白,舌苔偏白,说明脾肾阳虚、身体内有水湿痰饮。 调理:不食冰凉、起居避阴寒、多食薏米、赤小豆 舌苔黄腻——痰湿内热舌苔厚腻发黄是体内有痰湿的表现,如果舌质发红说明体内营养过剩,无法化热。 调理:忌油腻、忌烟酒、充足睡眠、多运动

我们在看中医的时候,医生往往都要看看你的舌象,其实早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古典医籍中,就有关于望舌诊病的记载,中医舌诊的临床意义,再也作为辨证的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无论是八纲辨证、病因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等方法,都以舌象为重要的辨证指标。舌象的变化,能客观地反映正气盛衰,病邪的深浅,邪气的性质,还有病情进退,可以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脏腑在舌面上的划分。中医基于千百年的经验,具体划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以胃经划分,一是以五脏划分,那以胃经来划分是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部属下脘,这种方法适用于胃病的诊断。 以五脏上划分。舌尖就属于心肺,舌两边属肝胆,中心部就属于脾胃,舌根部属于肾。 舌诊的内容主要分为,望舌质和舌苔两方面。望舌质又分为神、色、形、态、四方面,望舌苔。则分为苔质和苔色两方面,我们正常舌象是什么样的呢?简单来说,就是淡红时薄白苔,我们先说说,望舌质,首先就是舌神,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两方面. 再说是舌色,主病的舌色,约有五种,第一种就是淡白舌,主虚证,寒证或气血两亏,如果见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为阳虚寒症,如果淡白光莹或舌体瘦薄,这属于气血两亏。第二种就是红舌。红舌主热证,如果舌鲜红而起芒刺或兼黄厚苔,多属实热症,如果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者光红无苔,则属虚热症,第三种呢,就是绛舌,所谓绛舌。就是比红舌更深的颜色,主病有外感与内伤之分,在外感病,如果舌绛或有红点、芒刺,为温病热入营血,在内伤杂病,如果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则是阴虚火旺,另外也有舌绛少苔而津润者,多为血淤,第四种就是紫舌,紫舌主病有寒热之分,子绛而干枯少津属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如果淡紫或青紫湿润者,多为寒凝血瘀,第五种就是青舌,青舌主寒凝阳郁和瘀血。在上述各色舌中,如果多少带些青紫成分,其舌色必偏晦暗,所以说偏暗之舌多少总有些气血郁滞之象,接着再说说舌形,包括胖、瘦、老、嫩,胀瘪以及一些特殊病态性状。 在这里重点讲讲点刺、裂纹和齿痕。舌上有红点、黑点或者白点,都是因热毒炽盛,深入血分之故,当然三者也有很大区别,如果舌有瘀斑,在外感热病。为热入营血,气血壅滞,或将要发斑,在内伤杂病,多为血瘀之症。舌生芒刺,是热邪内结所致,舌有裂纹。一是热盛伤阴,一是血虚不润,另外一个就是脾虚湿侵,齿痕舌主要是由于脾虚湿生所引起的。

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下文是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中医临床基础医学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医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此后,各中医院校以此为模式,纷纷进行了学科的改革,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开展各项工作。尽管临床基础学科从组建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进行着。回顾新学科成立后近8年的时间,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学科的整体面貌有灿然一新之感。但若从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中医临床医学;现状;对策

1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学科面临的困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校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专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伤寒专业实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匮、温病专业方面研究水平较高。而简单地合并之后,就冲淡了三门课程的原有优势。也许初衷是以优促建,以好带动全体共同前进。但结果却是相互牵扯制约,干扰了学科的发展进程。

其三,没有新的统一的教材,教学还是保持着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现出“临床基础”的特色或独特之处。三门课程的合并,结果就象是“拼盘”一样,只有形式,没有贯穿整体的核心内容。

学科长处面面观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因此,临床基础学科以新学科的形式出现,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以理推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拓宽了专业范围。由于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的丰富内容,所以其研究的范围较之原有学科明显扩大,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则可更为灵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均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学内容,但在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方法上,又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因此,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框,可以对这些交叉内容进行深人的研究,改变以往此类研究较少的现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学术思维模式。以前三门课程单独而立时,在学术思维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干的。比如,虽然温病学理论的形成与《伤寒论》有密切关系,但在具体的研究思维方面,却很少联系到《伤寒论》来展开思考。再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为张仲景所作,尽管各自涉及的重点不同,但学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然而从这一方面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却并不多见。所以,三门课程合并之后,对学术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仲景学说的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为该领域研究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专门学科,《伤寒论》中亦有许多有关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讨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后者则主要研究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二者在这一点上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所长,分而研究均不全面。在原有学科之中,研究生在选题时,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必然会受到学科研究领域的限制,因而对其整体学术水平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而学科合并之后,突破了这个“瓶颈”,研究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导师也将从外感热病辨治的角度进行培养,从而使研究生实际诊治疾病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以提高。

2学科困境的原因探析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基础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关键环节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当前临床基础学科不良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科性质模糊、学科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僵化。

但大多专家认为既不是基础学科,也不宜划在临床基础学科的范围内。但如此一来,就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因为学科性质的含糊不清,导致学科在发展方向上失去了明确的目标,从而影响了学科发展的速度。

学科性质模糊致使发展方向不确定

一般来说,学科性质取决于学科所涉及领域的主要特点和研究的根本内容,而其性质如何又对该学科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临床基础学科所包括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学科性质,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内经》相同,属于古典医籍范畴,因而被合称为四大经典。从其内容来看,实际包括了从基本理论到临床诊治各种疾病的方法,内容极为丰富。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有学者对学科性质的表述是: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的属性。单纯从这一定义来看,应当说是抓住了原来三门学科的基本特点,并没有任何的错误。但是,由于学科在定名时已经强调是“临床基础”,这就表明,该学科应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该学科是一门联络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说明它既不同于纯基础的生理、生化、解剖、中医基础理论等学科,又不同于内、外、妇、儿等纯粹的临床学科。而完全属于临床基础的学科大致有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学等。对于临床基础学科的性质究竟如何确定,一直以来尚未有定论。

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学重心不明确

正是由于学科性质模糊带来的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重心的把握难以确定。以往三门课程属经典时,主要的教学重心是放在培养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方面,各教学环节均围绕这一主题加以强化,比如多讲一些名家的临证经验、穿插临床诊治的典型医案,有些课程还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等等。不少中医院校还把这三门课划入临床,有自己的专门病房,以方便学生在学习中实习。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整体能力而做的具体工作。现在,将临床基础学科定位为桥梁课,那么过于偏重临床就违背了“桥梁”的特点,从而造成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最终将对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课程设置僵化造成学科知识不系统

任何学科的存在,均应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这样一个重要条件。临床基础学科所涵盖的三门课程,虽均可包括在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之中,但具体而言又各自具有一定的特点。比如,《伤寒论》主要是探讨六经辨证,并以这一理论体系贯穿始终;温病学则主要探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将其作为外感温热性疾病临床诊治的基本纲要。因此,彼此之间在理论体系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况且,形成临床基础学科这一新学科之后,在学术发展方面,未能将这些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加以梳理而使其融会贯通为一体。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未出现新的改变,目前的现状是仍然保持以前的课程原貌,给人以“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按逻辑推论,伴随新学科成立的应当是相应的较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但目前学科在这一点上明显滞后,这也是学科不能很好发展的重要原因。

研究范围太广致使力量分散无特色

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临床基础学科研究范围的扩大,尽管给学者们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但研究范围太广太杂,也必然带来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研究力量分散(学科人员本身就不多),并会因此而造成研究内容在深人程度上受到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科在研究内容上缺乏特色。而一个学科没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在整个中医学研究领域中就会逐渐地失去竞争力和应有的地位。

经典著作淡化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由于三门经典课程合并形成临床基础,对原有的经典著作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因此学生在掌握中医基础知识方面出现明显的不扎实现象,换而言之,就是中医的基本功受到明显影响。在中医学之中,许多非常重要的理论均来自于经典著作。其实,《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包括的原著内容,还只是中医典籍中的一部分,但也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连这些都不强调要牢固掌握,那么,中医的精华要如何来保留和传授给学生呢?当然,教学质量的问题还涉及到后期的临床实习等复杂环节,但在校期间对经典著作淡化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3学科工作的应对策略

面对当前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措施呢?鉴于近期内学科的构建不可能有较大变动,必须在现有的条件下扬长避短、积极努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科的发展。

大胆尝试,推陈出新

为了促进学科学术体系的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的编写方面必须大胆进行尝试。近年来,不少专家和学者对此已经做了许多探讨,比如,有专家提出可以将三门课程以及其他学科中有关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提取出来编成辨证理论的教材、将《伤寒论》和温病学有关外感病的内容编写成《外感热病学》、或直接将三门课压缩编成《中医临床基础》等等,有些院校已经开始做了初步的工作川。这些设想和构思均有积极意义,但有的肯定存在缺陷或问题,可以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深人论证和研讨,在取得一定共识之后,委托某一院校牵头编写,先在小范围内试用,成功后再普及。希望能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改革的过程中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并由此促进中医学理论和中医教育事业的进步。

摆脱束缚,发挥优势

临床基础学科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组合在一起,但学科的发展不应受到所谓“临床基础”一个学科的束缚。各校可根据自己原来三门课程的不同优势选择其侧重点,可以《伤寒论》为重点,也可以金匮或温病学为重点。总之,尽可能发挥原有的优势,抛弃门户之见。三门课程之间可以互相支持,凡是有利于其优势保持和扩大的工作,均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努力进行。比如,在研究内容方面,可以根据以前的优势项目制定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继续深人研究,并合理的将学科人员分组结合,按照个自的长处配合工作。一旦目标明确,人员分工妥当,各项工作就会有序地进行,而学科也应当会因此而不断发展。

保持特色,强化经典

多年来的中医教育实践证明,经典著作中的许多辨治理论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切不可轻易地将其丢弃。《伤寒论》、《金匮要略》均为古典医籍,堪称是中医理论发展的根基之一;温病学虽然是现代教材,但其内容却来源于古代温病学家的原著,如《温热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湿热病篇》等,均是温病名家的经典之作,)其中包涵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和非常重要的辨治思路。因此,对于这些经典原著的内容,应予以保留,并作为深人研究中医理论的必要课程。加强原著的学习,不仅对提高学生处理疾病的实际水平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能够使其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

适应现状,弥补不足

首先,应当逐渐的适应目前的现状,尽管大家对该学科有诸多的`不同看法和意见,但为了将其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必须停止争论,将目光转向如何弥补其不足方面。比如,不要过多地纠缠其学科是否为桥梁课,可以按照以往的习惯仍将其定位在偏重临床,保持原有的特色和临床技能培养的重点。这样可以避免因教学重心不明确可能导致的学生学完三门课程后什么都不扎实的缺点。其次,为了改变学科合并后人员减少而产生的不利状况,除了要求全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尤其是拓宽知识面之外,还可以考虑尝试让青年教师学习教授二门课的做法。既可以逐渐培养一专多能的师资力量,还能为将来的学术理论的整合奠定人才基础。同时,鼓励大家多做《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之间的交叉研究,力争从中找到一些较好的契合点,甚至提出新的观点、创立新的理论。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有喜有忧。面对现状,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态度,有策略、计划的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医世家.中医基础理论

[2]中国中医基础医学199812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损害及收缩力减弱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一种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问题。中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渊源已久。在治疗上也已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我院近2年完成的中西医结合市级课题《中药益心汤对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作用的临床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利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对于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心力衰竭属于中医的“心水”、“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内经》记载:“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上气而喘”,“心胀”和“心痹”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可归于心力衰竭。张仲景发展了《内经》水气为病的思想,提出了“心水”病名。《金匮要略》:“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描述出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中医学“心衰”病名首见于唐代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详述见于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此处“心衰”虽非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但与心力衰竭是有一定联系的。

2、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力衰竭则是各种病因导致这一功能受损而发生的病证。心衰的病因主要为心脏自病或他脏之病影响及心,造成气血阴阳诸虚,或六淫外邪犯心,从而损伤心脏。

心气虚衰为发病基础

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在全身经脉中运行以濡养周身,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心气”上,即心气是推动血液在血脉中运行的动力来源。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才能保证心血的搏出,使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正如《仁斋直指方》所谓:“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窍壤判……血脉流行者亦气也……盛则盈,衰则虚”。可见,若心气虚衰,推动血液运行无力,就会出现周身失养,进一步使心功能下降。《内经》称“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圣济总录》:“虚劳惊悸者,心气不足,心下有停水也”,则明确指出了心气虚为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邓铁涛[1]认为:“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肺、脾、肝、肾的功能失调都可影响到心,而发生心衰。心力衰竭的主要病位在心,又常常与肺、脾、肾等脏相互影响。

正虚为本,瘀血为标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始则多因心气虚弱、气不运血、心阴亏耗,表现为气阴两虚、心血不畅,进而气虚阳衰或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心脉瘀滞”,成为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尤以心阳(气)亏虚,心脏鼓动减弱,营运无力为其病理变化的主要方面。心气不足贯穿心力衰竭始终,是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因素。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曰:“元气既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心血瘀阻则出现心悸,胸闷胸痛,面色瘀黯,唇甲青紫,舌有瘀点或瘀斑等。

水气泛溢为最终结果

《素问·逆调论篇》说:“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水气之客也”。其认为除血脉不通外,心力衰竭还与水气内停有关。又如《三因方·水肿》称:“短气,不得卧,为心水”。心气虚损衰竭,无力推动血行,血流迟滞,瘀而成水。由此可以推论出:心气虚导致血瘀,血瘀又进而引起水停,从而引发了咳喘、水肿、心悸等一系列证候。

关于心衰病机虽有较多论述,但认识是有一致之处的,即心衰的正虚与标实是相互交织共同存在的。其中,阳气虚衰,水饮与血瘀内停是贯穿于心力衰竭病程中最基本的病理机制。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心气虚→血瘀→水停→心虚加重,与现代医学心力衰竭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心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心室重构→心功能不全加重)虽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辨证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中医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最重要的就是辨证论治,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主要是依据病因病理的变化进行,由于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所以现代大多医家都以虚实为纲,病变累及脏腑为目,结合临床实践辨证分型。

专法治疗

杨积武[9]创制的强心宁煎剂涵盖了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所倡导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抑制心室重构的治疗大法。方由人参、黄芪、附子、丹参、泽泻、五加皮、川芎、甘草组成。以达益气温阳,强心利尿,行气活血化瘀,安神宁心之功。吴时达[10]等认为心衰的中晚期经中医辨证多为阳虚水泛,采用温阳健心灵口服液以温阳益气、利水活血,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李庆海[11]认为本病虚以气阴两虚为主,而心肾阳虚则多见于疾病的末期;实以水饮瘀血为主,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为基本治则,创验方参麦宁心合剂。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葶苈子、云苓、玉竹、车前子、桑白皮、当归、丹参、枳实、生龙骨、生牡蛎组成。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功。益气养阴则气血充足,鼓动有力,活血利水则瘀散水行,郁热自消,心安神畅。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心脏阳气不足(虚衰)为本,水停瘀血为标。因此,治疗需标本兼治,在补虚的基础上兼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治宜温阳益气,活瘀化饮为基础。自拟益心汤:黄芪、白术、茯苓、桂枝、炙甘草、泽泻、泽兰、枳壳、车前子、当归、桃仁、南葶苈子、党参、临床观察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脑钠肽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研究

王振涛等[12]采用左冠脉结扎术致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模型,观察了相同种类活血益气药的不同剂量配伍对心衰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的影响,发现活血益气药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且方剂配伍中多量活血药的应用均能较明显改善心衰大鼠的组织学指标心脏系数。同时从心脏组织形态学角度证明了活血药和益气药均有逆转心室重构作用。赵英强等[13]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大鼠心衰模型,用原位凋亡检测方法及电镜观察强心剂组及对照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组凋亡明显,强心冲剂能明显改善凋亡,其作用与卡托普利相当。沈雁等[14]研究发现,温心胶囊能明显提高心力衰竭心肌被抑制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水平,加强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阻止胶原降解及基质改建,调控细胞外基质代谢,提高衰竭心脏的射血功能。王洪良等[15]研究认为心复康口服液能通过改善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1(ANT1)、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2(ANT2)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能量代谢,治疗心力衰竭后的心肌损伤。

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各方面均有较大的进展,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应用。众多医家对于心衰的认识虽各有一家之言,但总的来看其认识大同小异,基本上倾向于本虚标实,气阴两虚,水瘀互阻。在增强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葛鸿庆,赵梁,郝李敏.邓铁涛教授从脾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之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4):9-10.

[2]霍根红.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实质[J].河南中医,2009,29(2):114-117.

[3]周亚男,张军平.慢性心力衰竭大气下陷说及从气、血、水论治[J].新中医,2009,41(4):7-8.

[4]连林芳.辨证分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例析[J1.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8(4):301-302.

[5]杨培君,杨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概要[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1):2.

[6]李立志.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36-138.

[7]王胜林.董耀荣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33-1634.

[8]韩伟锋.邱保国论治心力衰竭经验撷要[J].四川中医,2006,24(10):2-4.

[9]许抗抗,杨积武,杨积武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病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84-86.

[10]吴时达,吴桐,吴昌碧.温阳健心灵口服液治疗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2):88-91.

[11]范立华,李庆海.李庆海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经验[J].光明中医,2009,24(5):819-820.

[12]王振涛,王硕仁,赵明镜等.活血和益气方药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左心室重构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76-378.

[13]赵英强,孙兰军,李慧臻等.强心冲剂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762-1763.

[14]沈雁,曹洪欣.温心胶囊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的干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3):85-87.

[15]王洪良,曾雪滨,王艳飞等.心复康口服液对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腺苷酸转位酶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1):18-20.

舌痛病病因病机分析论文

这个就需要适当锻炼身体,饮食要合理膳食纤维,再找一个好中医调理一下。三俩月就会有变化的!

有的人自己拔牙后感到舌头疼痛,但是医生却检查不出很大的问题,舌头柔软,活动也正常。好多人自以为舌头上生了肿瘤,其实并非如此。我为你收集整理了关于舌头疼的相关资料,分享给大家! 舌痛在临床上主要分两大类: 第一类属于舌器质性病变,如舌黏膜溃疡、舌癌等。第二类属于非器质性病变,即所谓的舌痛症,大部分患者属于这一类。舌痛症的病因很多,包括局部刺激因素、全身系统因素、精神因素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舌痛,除全身症状外,局部可表现出舌干,舌乳头萎缩,上皮变薄等。局部因素引起的有局部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神经性舌痛可有阵发短暂性、扳机点,局封后可消失。精神性舌痛在更年期妇女中较为多见,舌部多无异常,患者常怀疑患有严重的躯体疾病。如果有舌痛症状,首先应到医院检查,排除第一类疾病(即舌器质性疾病),同时检查是否患有全身性疾病或口腔局部刺激因素。 就舌痛症的治疗而言,应消除局部刺激因素,积极治疗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更年期症状明显而无禁忌症时,可试用雌激素治疗。维生素缺乏或营养状况不佳可补充复合维生素B或维生素B1、B6、B12、叶酸等。失眠、抑郁明显者可用谷维素。饮食上宜清淡,尽量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检查不出任何局部或全身的致使舌痛的因素,而且舌体活动时感觉良好的患者,可以接受心理治疗。建议张女士最好来医院查明到底是何种原因引起的舌痛,接受针对性的治疗。 治疗舌头疼的建议: 舌头起泡是上火引起的,每天早上喝点板蓝根,晚上睡前喝个加了白糖的生鸡蛋,一定要是白糖啊!这样是很有效的。白天也可以在口中含白糖,这样坚持三到四天就好了。如果要根治,多坚持几天。 主要还是饮食调理,要多喝水。多吃点发凉的东西,比如:绿豆汤、水果,再买西瓜霜喷剂喷在患处。 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如果要吃药的话,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如果是胃火旺的话,可以吃一些三黄片等药,如果是肝火旺可以用丹参逍遥等。还有牛黄系列,如牛黄解毒、牛黄上清丸等。 由上可以看出,舌头疼看起来跟拔牙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因为拔牙之后舌头开始疼,所以我在此提醒一下大家,要注意口腔健康!

舌痛常见病因1.灼口综合征(BMS):灼口综合征又称舌痛症(glossdynia), 国际疼痛协会将其定义为发生在舌或其它部位口腔粘膜的烧灼样疼痛, 无明显的体征, 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绝经期妇女较常见。在舌痛患者中, BMS 患者占40 %以上。疼痛部位多发生于舌根部, 约占BMS 的70 %, 其次为舌缘, 舌背和舌尖, 舌痛有晨轻晚重的时间节律性改变。其病因复杂, 目前认为可能的诱发因素有局部的、全身的和精神因素三个方面, 但精神因素为其重要原因。2.萎缩性舌炎(atrophic glossitis):萎缩性舌炎(镜面舌)是指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舌粘膜的萎缩性改变, 临床表现为舌乳头萎缩甚至消失, 舌背光滑、红绛、无舌苔, 严重时因舌肌萎缩而呈现舌体瘦小。若伴发念珠菌感染则有口干、烧灼感或疼痛、发木感等临床症状。患者以中老年为主。是老年人营养失调、机体功能下降的一个标志。3.地图舌(geographic tongue):又称地图样舌炎、游走性舌炎, 是一种浅表性非感染性舌炎, 好发于舌背、舌尖、舌缘部。是由于粘膜上皮剥脱所致。初起时, 在舌上出现1 个或数个灰白色稍隆起的小病灶, 随后中央的丝状乳头剥脱, 遗留红色光滑而干燥的舌面, 围以灰白色边缘,逐渐向外扩展, 互相融合成地图状。一般无疼痛等不良感觉, 但合并细菌, 真菌感染者, 有烧灼样疼痛或钝痛。4.沟纹舌(fissured tongue):沟纹舌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 特别是40 岁以后更明显,其发病率<10%, 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若继发感染, 则有疼痛。同时, 沟纹舌也可能是某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 应在诊断中注意。如Melkersson-Rosenthal 综合征具有沟纹舌、反复的面部或唇肿胀和间断性的周围神经麻痹等三联征。5.舌乳头炎(foliate papillitis):舌乳头炎包括丝状乳头炎、菌状乳头炎、轮廓乳头炎、叶状乳头炎等。除丝状乳头炎以萎缩性损害为主外, 临床表现为乳头充血、红肿, 患者常因疼痛而影响吞咽和进食。6.舌部微血管炎(microscopic vasulitis in tongue):指舌粘膜下层的微血管所发生的炎症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舌部烧灼样疼痛、不适、麻木及感觉异常等。舌痛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缺氧情况下舌肌内聚集过多的代谢产物, 如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 以及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刺激舌肌内植物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 使冲动传至大脑,产生疼痛。

1. 精神因素舌痛症的发生机理复杂,而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已是不可否认。 精神因素在舌痛症的发生上占有重要地位。80年代末,Sulliran,Castera临床治疗中已发现情绪状态异常,尤其抑郁情绪为舌痛症的重要病因。而后,Ottg报告的131例舌痛患者中发现,平均年龄为55岁,73%为女性,60%患者有一个以上精神病学相关的表现,通常是沮丧。在治疗舌痛症时,应考虑是否有精神病理障碍。逐步增强的沮丧情绪,以及焦急、紧张相关联的精神动力学研究提示,舌痛症是精神躯干疾病的一种表现。但是,舌痛症带来的长期慢性疼痛与其相关的情绪表现的内在关系尚待深入研究。2.全身系统性因素维生素B12缺乏,有症状的贫血和巨红细胞贫血均可引起舌炎、粘膜溃疡而出现疼痛症状,曲淑华等发现4/5舌痛症患者为女性,其中尤以更年期妇女女多见(占患病妇女的68%),由此认为舌痛症的发生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局部微循环障碍、胃肠功能紊乱、营养缺乏(包括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等因素有关,特别是妇性更年期前后性激素水平下降是一个重要因素。3. 微循环障碍学说管志江等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舌痛症患者舌腹静脉多呈淤血状,末梢血管明显扩张,有时可见点状出血,提示了舌部微循环障碍的存在。李辉奉等在舌部微血管炎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舌痛症患者舌局部可呈现血管炎样改变。光镜下观察到了舌上皮乳头及结缔组织内微血管扩张淤血,微血管缩窄、闭塞及出血现象,血管内皮细胞明显肿胀,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多数学者认为血管炎的发生是因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内层所致。另外,炎性细胞释放的溶菌酶被复合物包围于血管壁,使弹性硬蛋白酶,胶原酶释放增加,破坏血管,造成退行性性变,导致管腔缩小闭塞。舌部的微循环障碍 ,缺血,缺氧,由此而产生了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以及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了舌肌内的植物神经传入纤维末梢,产生疼痛。4. 多因素综合Rikkas等认为舌痛症是多因素性疾病。其发生可能是局部刺激、出血、感染,维生素B族缺乏,更年期及内分泌失调以及精神因素(如焦虑、沮丧、恐怖)综合作用的结果。KatzJ报道舌痛症与梭状螺旋体杆菌感染有关,用四环素含漱液及口服灭滴灵后症状缓解。

遗传病的判断方式论文

我看到过(亚洲遗传病病例研究)里面专门写这样的论文`~

遗传携带者的检出 遗传携带者(genetic carrier)是指表型正常,但带有致病遗传物质的个体。一般包括: ①隐生遗传杂合子;②显性遗传病的未显者;③表型尚正常的迟发外显者;④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个体。 遗传携带者的检出对遗传病的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人群中,虽然许多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不高,但杂合子的比例却相当高。例如苯酮尿症的纯合子在人群中如为1:1000,携带者(杂合子)的频率为2:50,为纯合子频率的200倍。对发病率很低的遗传病,一般不做杂合子的群体筛查,仅对患者亲属及其对象进行筛查,也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对发病率高的遗传病,普查携带者效果显著。例如我国南方各省的α及β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特别高(共占人群8%-12%,有的省或地区更高),因此检出双方同为α或同为β地贫杂合子的机会很多,这时,进行婚姻及生育指导,配合产前诊断,就可以从第一胎起防止重型患儿出生,从而收到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降低了本病的发病率,而且防止了不良基因在群体中播散。 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生育死胎及染色体病患儿的机会很大(参阅第二章),因此,对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亲属进行检查十分重要。 隐性致病基因杂合子检出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基因的剂量效应,即基因产物的剂量,杂合子介于纯合子与正常个体之间,约为正常个体的半量,但因机体内外环境各种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检测方法的不同(直接测定基因产物或测定基因间接产物),使测定值在正常与杂合子之间,杂合子与纯合子之间发生重叠,造成判断的困难。 杂合子携带者的检测方法大致可分为:临床水平、细胞水平、酶和蛋白质水平及分子水平。从临床水平,一般只能提供线索,不能准确检出,故已基本弃用。细胞水平主要是染色体检查,多用于平衡易位携带者的检出。酶和蛋白质水平的测定(包括代谢中间产物的测定),目前对于一些分子代谢病杂合子检测尚有一定的意义,但正逐渐被基因水平的方法所取代。即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可以从分子水平即利用DNA或RNA分析技术直接检出杂合子,而且准确,特别是对一些致病基因的性质和异常基因产物还不清楚的遗传病,或用一般生化方法不能准确检测的遗传病,例如慢性进行舞蹈病、甲型和乙型血友病、DMD、苯酮尿症等;最后,对一些迟发外显携带者还可作症状前诊断,因而有可能采取早期预防性措施,如成人多囊肾病等(参阅第十三章)。目前,用基因分析检测杂合子的方法日益增多,并逐步向简化、快速、准确的方向发展,以求扩大到高危人群的筛查。

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或者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和终身性的特征.因此,遗传病具有由亲代向后代传递的特点.这种传递不仅是指疾病的传递,最根本的是指致病基因的传递.所以,遗传病的发病表现出一定的家族性.父母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里携带的致病基因,通过生殖传给子女并引起发病,而且这些子女结婚后还可能把致病基因传给下一代.单基因遗传病(1种病由1对基因决定)约有3360多种,如家族性多发性结、成骨不全症、 牛皮癣 、高胆固醇血症、多囊肾、神经纤维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腓肌萎缩症、软骨发育不全、上睑下垂、全身自化、 着色性干皮病、鱼鳞症、眼球震颤、视网膜色素变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结肠息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先天聋哑、高度近视等)。半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血友病)人群中受累人数约占10%左右。多基因遗传病(每种病由多对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病种虽不多,但发病率高,多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原发性 高血压 、支气管 哮喘 、 冠心病 、 糖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精神分裂 症、 癫痫 、先天性 心脏病 、 消化性溃疡 、下肢 静脉曲张 、 青光眼 、肾结石、脊柱裂、无脑儿、唇裂、腭裂、畸形足等。其特点是:1.家族聚集 2.受环境影响较大。人群中受累人数约占20%左右。染色体病(染色体异常所致的遗传病)近500种,如先天愚型(伸舌样痴呆)、原发性小睾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 两性 畸形等。人群中受累人数约占1%左右。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倡和实行优生:1.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大大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生概率。2.进行产前诊断。3.有遗传病史的夫妻还要进行遗传咨询,主要要调查家族史。4.在适合的生育年龄生育(24~29周岁)[编辑本段]常见遗传病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具有先天性、终生性和家族性。病种多、发病率高。目前已发现的遗传病超过3000种,估计每100个新生儿中约有3~10个患有各种程度不同的遗传病。1.高血压遗传危险度:★★★★★科学家已培育成功一种“遗传性自发高血压”老鼠。这种老鼠会把高血压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它们的子孙100%会发生高血压,这是高血压与遗传密切相关的最典型例子。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通过高血压患者家系调查发现,父母均患有高血压者,其子女今后患高血压概率高达45%;父母一方患高压病者,子女患高血压的几率是28%;而双亲血压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仅为3%。防治原则1.坚持监测血压,正常状态下至少每年1次。2.限盐补钾。逐步把每日摄入食盐的量控制到5克,同时多吃富含钾的水果、蔬菜(如香蕉、核桃仁、莲子、芫荽、苋菜、菠菜等)。3.防止超重和肥胖。4.戒烟限酒。2.糖尿病遗传危险度:★★★★★糖尿病具有明显遗传易感性(尤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家系研究发现,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的人群,其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家族史阴性人群。而父母都有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是普通人的15~20倍。防治原则诱发糖尿病的“外因”有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反过来,避免以上因素就可预防糖尿病。在饮食方面,应该做到粮食、肉蛋奶、蔬菜、水果的合理搭配,注意摄入量与消耗量平衡。常测体重,如果体重增加了,热量肯定摄入过量,这时就应检讨你的食谱并增加运动。3.血脂异常遗传危险度:★★★血脂代谢异常有许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遗传因素。随着医学科学发展,目前已经发现有相当部分血脂异常患者存在一个或多个遗传基因缺陷。由遗传基因缺陷所致血脂异常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遗传倾向,临床上通称为家族性血脂异常。防治原则最重要的是强调“迈开腿,管住嘴”。一方面要适当限制饮食,但食物种类应尽量丰富,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增加维生素、纤维素(水果、蔬菜、面包和谷类食物),控制体重。同时加强锻炼,使热量消耗掉才不至于使脂肪在体内堆积。4.乳腺癌遗传危险度:★★★乳腺癌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如有一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的危险性增加~3倍;如有两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率将增加7倍。发病的年龄越轻,亲属中患乳腺癌的危险越大。防治原则有乳腺癌家族史者要特别注意自查,以发现乳癌的蛛丝马迹,早期治疗。乳房包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体征,这种包块与乳腺增生包块不同,常为单个,形态不规则,质地较硬,活动度不好,大多无疼痛,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此外,如发现有乳头湿疹、溢液、皱缩,也应引起重视,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5.胃癌遗传危险度:★★★胃癌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调查发现,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即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得胃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平均高出3倍。比较著名的如拿破仑家族,他的祖父、父亲以及三个妹妹都因胃癌去世,整个家族包括他本人在内共有7人患了胃癌。防治原则患胃癌危险因素包括缺乏体育锻炼、精神压抑、吸烟、喜食烟熏食品、喜食重盐饮食、过量摄入肉类、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等。而喜食菌类、新鲜水果是胃癌的保护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胃癌的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共同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关,有胃癌家族史者应去医院监测有无该细菌感染,有则及时治疗。6.大肠癌遗传危险度:★★★家族遗传导致的大肠癌占大肠癌发病总人数的10%~15%。亲属中有大肠癌患者的人,患此病的危险性比普通人大3~4倍,如果家族中有两名或以上的近亲(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大肠癌,则为大肠癌的高危人群。防治原则有大肠癌家族史者应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物,少饮含酒精饮料,戒烟。如出现以下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①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②大便带脓血或黏液便。③大便变细、变形,排便费力。④时有排便感,却无大便解出。7.肺癌遗传危险度:★★国外研究机构对超过万名日本中老年人展开了长达13年的追踪调查,他们中共出现了791例肺癌。研究者将直系亲属有肺癌患者和没有肺癌患者的两组人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前者患病几率是后者的2倍。肺癌的遗传性在女性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防治原则肺癌的发生与吸烟密切相关,特别是那些有家族肺癌病史的人,一定要远离烟草和被动吸烟。如果出现刺激性咳嗽、痰血等症状,尤其是上述高危人群,应尽早找医生诊治。如果能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肺癌的治愈率可以达到70%。8.哮喘遗传危险度:★★★★★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哮喘发病的遗传因素大于环境因素。如果父母都有哮喘,其子女患哮喘的几率可高达60%;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有哮喘,子女患哮喘的可能性为20%;如果父母都没有哮喘,子女患哮喘的可能性只有6%左右。此外,如果家庭成员及其亲属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或食物、药物过敏等,也会增加后代患哮喘的可能性。防治原则成人哮喘多在儿童期发病,儿童期早治疗是减少成人期发病率的关键。有哮喘家族史者应避免各种引发哮喘的环境因素,如吸入各种过敏物质(过敏原)、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吸烟和空气污染等,这些因素在哮喘发病和加剧中起触发和推波助澜的作用。平时要做好居室、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戒烟,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等。9.抑郁症遗传危险度:★★★★★许多研究都发现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抑郁症患者的亲属中患抑郁症的概率远高于一般人,约为10~30倍,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据国外报道,抑郁症患者亲属中患抑郁症的概率为:一级亲属(父母、同胞、子女)为14%,二级亲属(伯、叔、姑、姨、舅、祖父母或孙子女、甥侄)为%,三级亲属(堂、表兄妹)为%。防治原则抑郁症的防治应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主。如果经常出现闷闷不乐、体重显著增加或减少、失眠或睡眠过多、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有轻生念头等现象,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10.老年痴呆遗传危险度:★★★科学家在长期研究后发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研究发现,父母或兄弟中有老年性痴呆症患者,患老年性痴呆症的可能性要比无家族史者高出4倍。防治原则如果有老年性痴呆家族遗传史的,50岁以后就应该进行检查,看有没有智力方面的障碍,以便及时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治疗。除遗传因素外,教育程度低者易患老年痴呆,而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其发病年龄比未受过教育者推迟7~10年。此外,长期情绪抑郁、离群独居、文化水平和语言水平低、丧偶且不再婚、不参加社交活动、缺乏体力和脑力活动等也易致老年性痴呆症。以上各类遗传病发病率加起来约为30%,而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不能再笼统他说遗传病只是一种罕见之症。预防遗传病患儿的降生,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优生手段。绝大多数遗传病无法治愈。因为现代医学还不能改变已出生的人的基因,所以只要致病基因还在,就无法治愈。但是某些病可以通过不停地用药来缓解病情。[编辑本段]家族遗传病遗传性疾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造成的疾病。遗传病具有先天性、家族性、终身性、遗传性的特点。遗传病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三类:一、单基因病。单基因常常表现出功能性的改变,不能造出某种蛋白质,代谢功能紊乱,形成代谢性遗传病。单基因病又分为三种:1.显性遗传:父母一方有显性基因,一经传给下代就能发病,即有发病的代代,必然有发病的子代,而且世代相传,如多指,并指,原发性青光眼等。2.隐性遗传:如先天性聋哑,高度近视,白化病等,之所以称隐性遗传病,是因为患儿的双亲外表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3.性链锁遗传又称伴性遗传发病与性别有关,如血友病,其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又如红绿色盲是一种交叉遗传儿子发病是来自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而女儿发病是由父亲而来,但男性的发病率要比女性高得多。二、多基因遗传:是由多种基因变化影响引起,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人的性状如身长、体型、智力、肤色和血压等均为多基因遗传,还有唇裂、腭裂也是多基因遗传。此外多基因遗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哮喘病、精神分裂症等。三、染色体异常: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排列位置异常等产生;最常见的如先天愚型,这种孩子面部愚钝,智力低下,两眼距离宽、斜视、伸舌样痴呆、通贯手、并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上述遗传病并非携带致病基因就肯定会发病。其实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有关系,也和环境有密切联系!遗传按生物体的照性状分,还可以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所谓质量性状就是白种人和黄种人的差别,这主要是遗传决定的,受环境因数影响小。也就是男女的差别!数量性状即稻谷的重量,人的身高,颜色深浅等等,这些都叫数量性状。数量性状是多基因决定的,基因数一般不易测算,因为误差可以相差一个数量级。所以主要讲基因的总效应!数量性状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超过遗传因子!总之,绝大部分疾病是环境因子和遗传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编辑本段]饮食治疗某些遗传病可通过控制饮食达到阻止疾病发生的目的,从而收到治疗效果。如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理是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使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在体内堆积而致病,可出现患儿智力低下或成为白痴。可是如果诊断准确,在早期最好在出生后7-10天开始着手防治,在出生后3个月内,给患儿低苯丙氨酸饮食,如大米、大白菜、菠菜、马铃薯、羊肉等,则可促使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等到孩子长大上学时,再适当放宽对饮食的限制。又如,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均有5%的人患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临庆表现为溶血性贫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这类病人对蚕豆尤其敏感,进食蚕豆后即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故又称“蚕豆病”。对这类患者应严格禁食蚕豆及其制品。同时,这种病还可引起药物性溶血、感染性溶血和遗传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等,故平时用药必须慎重。[编辑本段]药物治疗药物在遗传病的治疗中往往起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痛苦。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服止痛剂以减轻病员疼痛。还可以改善机体代谢,如肝豆状核变性,主要是体内铜代谢障碍,使血内铜的水平升高,导致胎儿畸形。可以服用促进铜排泄的药物,同时限制食用含铜的食物,以保持体内铜的正常水平,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有些病如先天性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剂,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编辑本段]手术治疗手术矫治指采用手术切除某些器官或对某些具有形态缺陷的器官进行手术修补的方法。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由于遗传缺陷使患者的红细胞膜渗透脆性明显增高,红细胞呈球形,这种红细胞在通过脾脏的脾窦时极易被破坏而引起溶血性贫血。可以实施脾切除术,脾切除后虽然不能改变红细胞的异常形态,但却可以延长红细胞的寿命,获得治疗效果。对于多指、兔唇及外生殖器畸形等,可通过手术矫治。又如,狐臭也是一种遗传病,但只要将患者腋下分泌过旺的腺体剜掉,即可消除病患。基因疗法基因治疗遗传是一种根本的和有希望的方法。人类的遗传物质,也可以像“虾子向蚯蚓借眼睛”的故事一样,向别的生物借用。即向基因发生缺陷的细胞注入正常基因,以达到治疗目的。基因治疗说起来简单,可事实上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首先必须从数十万基因中找出缺陷基因,同时必须制备出相应的正常基因,然后将正常基因转入细胞内替代缺陷基因,并能够进行正常的表达作用。此种治疗方法,目前还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之中。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在基因疗法还没有彻底研究出来的现阶段,遗传病中能够用上述几种简单方法进行治疗的,毕竟只是少数,而且这类治疗只有治标的作用,即所谓“表现型治疗”,只能消除一代人的病痛,而对致病基因本身却丝毫未触及。那些致病基因将一如既往,按照固有规律传递给患者的子孙后代。[编辑本段]分析研究由于受精卵形成前或形成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疾病。有人认为只有受父母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才是遗传病,这一认识不够全面。例如有一些染色体畸变并非由父母遗传因素决定,而是在受精卵形成过程中产生,习惯上染色体畸变都包括在遗传病的范畴内。还有人认为凡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疾病都是遗传病,这一概念也不确切,因为在人类所有疾病中,除了少数几种(如外伤造成骨折)完全由环境因素所致,不受遗传因素影响外,几乎绝大多数疾病都是环境和遗传两方面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只是两者影响疾病发生的程度可不相同。即使细菌感染、外伤后癫痫等环境因素十分明显的疾病,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易感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不可能把这些病都包括在遗传病的范畴之中。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A类,如21三体综合征)和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疾病(D类, 如外伤性骨折)都是少数,而大多数人类疾病都居于B类和C类。B类指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但需要环境中一定的诱因才发病,如苯丙酮酸尿症患儿在出生后摄入苯丙氨酸就会发病。 C类指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对发病起作用的疾病,如高血压病、感染等;但不同疾病的遗传度不同,即遗传因素影响越大,则遗传度就越高。所以从理论上来说, A、B、C等三类均属遗传病,但C类如感染、外伤后癫痫等在习惯上不包括在遗传病的范畴中。遗传病不同于先天性疾病,后者是指出生时就已表现出来的疾病。虽然不少遗传病在出生时就已表现出来,但也有些遗传病在出生时表现正常,而是在出生数日、数月,甚至数年、数十年后才开始逐渐表现出来,这显然不属于先天性疾病。另一方面,先天性疾病也并不都是遗传因素造成的,例如孕期母亲受放射线照射时所致的先天畸形,就不属于遗传病。遗传病也不同于家族性疾病。虽然有些由于同一个家族成员具有相同的遗传基础可表现遗传病的家族发病,但是不同的遗传病在亲代、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是复杂多样的,有些遗传病(如白化病等隐性遗传病)就可能没有家族史,另一方面,家族性疾病也可能由非遗传因素(如相同的生活条件)造成,如饮食中缺乏维生素 A使多个家族成员出现夜盲。过去认为遗传病是一个较罕见的疾病,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过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营养性疾病得以控制,而遗传病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如英国1914年的一项儿童死因调查表明,非遗传性疾病(如感染、肿瘤等)占%,而遗传性疾病只占%,但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两类疾病各占50%。国内的情况也同样,1951年北京市儿童的死亡原因中,感染性疾病占重要地位,但在1974~1976年儿童死因分析中,先天畸形占全部死因的%,居首位,而在这些畸形中,属遗传病的达3~10名。另一方面,遗传病的病种非常多,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近年发现新的遗传病更是层出不穷。表1 表明1958~1982年人类认识的单基因病的病种,至今已有4000种左右的遗传病被人们所认识。简史 18 世纪法国人莫佩尔蒂第一个对遗传病作了家系调查,他分析了白化病的遗传方式。1814年亚当斯发表有关临床疾病遗传性质的论文,这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一篇系统论述遗传病的文章。1908年.加罗德首次提出“先天代谢异常”的概念,将遗传与代谢联系起来,并认为尿酸尿症等先天代谢异常的遗传规律可以用孟德尔定律来解释,为医学遗传学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上cnki网下载

  • 索引序列
  • 中医舌象判断证候病机论文
  • 基于舌象的糖尿病论文
  • 中医舌诊辨证肝胆病论文
  • 舌痛病病因病机分析论文
  • 遗传病的判断方式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