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舌痛病病因病机分析论文

舌痛病病因病机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

舌痛病病因病机分析论文

这个就需要适当锻炼身体,饮食要合理膳食纤维,再找一个好中医调理一下。三俩月就会有变化的!

有的人自己拔牙后感到舌头疼痛,但是医生却检查不出很大的问题,舌头柔软,活动也正常。好多人自以为舌头上生了肿瘤,其实并非如此。我为你收集整理了关于舌头疼的相关资料,分享给大家! 舌痛在临床上主要分两大类: 第一类属于舌器质性病变,如舌黏膜溃疡、舌癌等。第二类属于非器质性病变,即所谓的舌痛症,大部分患者属于这一类。舌痛症的病因很多,包括局部刺激因素、全身系统因素、精神因素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舌痛,除全身症状外,局部可表现出舌干,舌乳头萎缩,上皮变薄等。局部因素引起的有局部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神经性舌痛可有阵发短暂性、扳机点,局封后可消失。精神性舌痛在更年期妇女中较为多见,舌部多无异常,患者常怀疑患有严重的躯体疾病。如果有舌痛症状,首先应到医院检查,排除第一类疾病(即舌器质性疾病),同时检查是否患有全身性疾病或口腔局部刺激因素。 就舌痛症的治疗而言,应消除局部刺激因素,积极治疗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更年期症状明显而无禁忌症时,可试用雌激素治疗。维生素缺乏或营养状况不佳可补充复合维生素B或维生素B1、B6、B12、叶酸等。失眠、抑郁明显者可用谷维素。饮食上宜清淡,尽量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检查不出任何局部或全身的致使舌痛的因素,而且舌体活动时感觉良好的患者,可以接受心理治疗。建议张女士最好来医院查明到底是何种原因引起的舌痛,接受针对性的治疗。 治疗舌头疼的建议: 舌头起泡是上火引起的,每天早上喝点板蓝根,晚上睡前喝个加了白糖的生鸡蛋,一定要是白糖啊!这样是很有效的。白天也可以在口中含白糖,这样坚持三到四天就好了。如果要根治,多坚持几天。 主要还是饮食调理,要多喝水。多吃点发凉的东西,比如:绿豆汤、水果,再买西瓜霜喷剂喷在患处。 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如果要吃药的话,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如果是胃火旺的话,可以吃一些三黄片等药,如果是肝火旺可以用丹参逍遥等。还有牛黄系列,如牛黄解毒、牛黄上清丸等。 由上可以看出,舌头疼看起来跟拔牙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因为拔牙之后舌头开始疼,所以我在此提醒一下大家,要注意口腔健康!

舌痛常见病因1.灼口综合征(BMS):灼口综合征又称舌痛症(glossdynia), 国际疼痛协会将其定义为发生在舌或其它部位口腔粘膜的烧灼样疼痛, 无明显的体征, 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绝经期妇女较常见。在舌痛患者中, BMS 患者占40 %以上。疼痛部位多发生于舌根部, 约占BMS 的70 %, 其次为舌缘, 舌背和舌尖, 舌痛有晨轻晚重的时间节律性改变。其病因复杂, 目前认为可能的诱发因素有局部的、全身的和精神因素三个方面, 但精神因素为其重要原因。2.萎缩性舌炎(atrophic glossitis):萎缩性舌炎(镜面舌)是指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舌粘膜的萎缩性改变, 临床表现为舌乳头萎缩甚至消失, 舌背光滑、红绛、无舌苔, 严重时因舌肌萎缩而呈现舌体瘦小。若伴发念珠菌感染则有口干、烧灼感或疼痛、发木感等临床症状。患者以中老年为主。是老年人营养失调、机体功能下降的一个标志。3.地图舌(geographic tongue):又称地图样舌炎、游走性舌炎, 是一种浅表性非感染性舌炎, 好发于舌背、舌尖、舌缘部。是由于粘膜上皮剥脱所致。初起时, 在舌上出现1 个或数个灰白色稍隆起的小病灶, 随后中央的丝状乳头剥脱, 遗留红色光滑而干燥的舌面, 围以灰白色边缘,逐渐向外扩展, 互相融合成地图状。一般无疼痛等不良感觉, 但合并细菌, 真菌感染者, 有烧灼样疼痛或钝痛。4.沟纹舌(fissured tongue):沟纹舌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 特别是40 岁以后更明显,其发病率<10%, 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若继发感染, 则有疼痛。同时, 沟纹舌也可能是某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 应在诊断中注意。如Melkersson-Rosenthal 综合征具有沟纹舌、反复的面部或唇肿胀和间断性的周围神经麻痹等三联征。5.舌乳头炎(foliate papillitis):舌乳头炎包括丝状乳头炎、菌状乳头炎、轮廓乳头炎、叶状乳头炎等。除丝状乳头炎以萎缩性损害为主外, 临床表现为乳头充血、红肿, 患者常因疼痛而影响吞咽和进食。6.舌部微血管炎(microscopic vasulitis in tongue):指舌粘膜下层的微血管所发生的炎症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舌部烧灼样疼痛、不适、麻木及感觉异常等。舌痛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缺氧情况下舌肌内聚集过多的代谢产物, 如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 以及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刺激舌肌内植物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 使冲动传至大脑,产生疼痛。

1. 精神因素舌痛症的发生机理复杂,而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已是不可否认。 精神因素在舌痛症的发生上占有重要地位。80年代末,Sulliran,Castera临床治疗中已发现情绪状态异常,尤其抑郁情绪为舌痛症的重要病因。而后,Ottg报告的131例舌痛患者中发现,平均年龄为55岁,73%为女性,60%患者有一个以上精神病学相关的表现,通常是沮丧。在治疗舌痛症时,应考虑是否有精神病理障碍。逐步增强的沮丧情绪,以及焦急、紧张相关联的精神动力学研究提示,舌痛症是精神躯干疾病的一种表现。但是,舌痛症带来的长期慢性疼痛与其相关的情绪表现的内在关系尚待深入研究。2.全身系统性因素维生素B12缺乏,有症状的贫血和巨红细胞贫血均可引起舌炎、粘膜溃疡而出现疼痛症状,曲淑华等发现4/5舌痛症患者为女性,其中尤以更年期妇女女多见(占患病妇女的68%),由此认为舌痛症的发生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局部微循环障碍、胃肠功能紊乱、营养缺乏(包括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等因素有关,特别是妇性更年期前后性激素水平下降是一个重要因素。3. 微循环障碍学说管志江等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舌痛症患者舌腹静脉多呈淤血状,末梢血管明显扩张,有时可见点状出血,提示了舌部微循环障碍的存在。李辉奉等在舌部微血管炎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舌痛症患者舌局部可呈现血管炎样改变。光镜下观察到了舌上皮乳头及结缔组织内微血管扩张淤血,微血管缩窄、闭塞及出血现象,血管内皮细胞明显肿胀,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多数学者认为血管炎的发生是因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内层所致。另外,炎性细胞释放的溶菌酶被复合物包围于血管壁,使弹性硬蛋白酶,胶原酶释放增加,破坏血管,造成退行性性变,导致管腔缩小闭塞。舌部的微循环障碍 ,缺血,缺氧,由此而产生了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以及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了舌肌内的植物神经传入纤维末梢,产生疼痛。4. 多因素综合Rikkas等认为舌痛症是多因素性疾病。其发生可能是局部刺激、出血、感染,维生素B族缺乏,更年期及内分泌失调以及精神因素(如焦虑、沮丧、恐怖)综合作用的结果。KatzJ报道舌痛症与梭状螺旋体杆菌感染有关,用四环素含漱液及口服灭滴灵后症状缓解。

痛经的病因及病机分析论文

每个女孩子都会来月经,但并不是每个女孩都会痛经,痛经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曾有个同学,每次痛经痛到都会去打点滴。那么,为什么会痛经呢,痛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下面请听我分析。

内分泌紊乱

如果女性内分泌紊乱会使机体出现不适变化,也会引发不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功血等。而少女因为某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导致内分泌失调,所以痛经的出现变得更为经常,也可以理解为是导致痛经的主要原因。

精神因素

有些少女因缺乏生理知识,行经时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波动很大,或身体虚弱缺少锻炼,又对疼痛颇为敏感,且耐受力差。所以对疼痛的感觉比一般人敏感,即使轻微的不适,也会觉得疼痛,而且精神越紧张,越感到疼痛。这种疼痛主要是由心理作用产生或加重的。

子宫内膜整块脱落、子宫颈口狭窄

如果在行经时,子宫内膜不成碎片而是整块脱落,排出困难。或子宫颈口较狭窄,子宫过度屈曲,使经血不能顺利流出,均可子宫收缩,或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引起疼痛。而少女最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由于自身发育未完成,狭窄和整块脱落是比较常见的。所以这也是导致少女痛经的原因之一。

激素

激素可以促使子宫的肌肉和血管收缩,帮助经血排出。但是某种情况下,例如内分泌失调就会导致激素分泌过剩,而分泌量过多,就会使子宫肌纤维发生强烈的痉挛性收缩,从而引起疼痛。也就是痛经,而激素分泌过剩也比较经常发生在少女身上,可能是因为还处在青春期的缘故,所以这也是导致少女痛经的原因之一。

某些妇科疾病

痛经,有可能是某些妇科疾病的影响。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位置异常等,会影响经血外流不通畅而致痛经。

不良生活习惯

痛经可能受到日常生活习惯的影响,有某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女性朋友,比如嗜好烟酒的的女性痛经现象比较严重,烟和酒的成分都会对月经的生理过程有干扰因素,引起月经不调,月经不调的情况下痛经严重。

作息不规律

女人痛经可能受到作息不规律的影响。作息时间不规律引起的过度劳累或者内分泌失调,雌性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经期不正常,痛经的几率就比较大。

情绪影响

情绪不稳定、精神过于焦虑和生活压力大,使得女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对疼痛过分敏感。这也是导致女人痛经的因素之一。

子宫发育不良

女人子宫发育不良会出现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内缺氧气、缺血而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女性的子宫口狭小,或者经血中带有大片的子宫内膜都会影响到经血外流不通畅而产生疼痛即出现痛经。

穿的太少

现在的女孩子对于穿衣都是追求时尚感的,但是忽略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穴位受凉,人体的穴位受凉以后就会造成气滞血瘀,上下不通,不通则痛,这就是导致痛经的一个大原因。

吃的食物太凉

吃的食物太凉也会导致身体变得容易受凉,女子体寒之后的一个方面就是会导致宫寒,宫寒的直接后果就是能够引发痛经,而且还会手脚冰凉。但是很多女孩子现在都喜欢吃一些快餐和冷饮,这也是导致痛经的一个原因。

不洁生活作风

有一些女孩子不注意自己的生活作风,婚前性生活导致意外怀孕就需要流产,流产之后会伤及子宫,这些也会出现痛经的事情发生。

以上就是痛经的原因和造成痛经的行为,希望大家看完文章后好好爱护自己,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愿痛经不再来!

基本上大部分女性,每个月都要经历一次生理期。而生理期最让人感到头痛的,就是可能出现的经期疼痛问题。症状轻微的可能就只是腹部下坠感,严重的甚至还可能会导致晕厥。而引起痛经的原因有很多,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那具体痛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一、痛经的生理性原因1.饮食因素小部分女性会在经期前后,或者经期时吃生冷类食物或者喝冷饮,这样会导致气血凝滞,从而使血液无法很好流通,引起痛经的情况。2.精神因素如果女性这段时间精神上比较抑郁,或者是长期心情比较差的话,当月经来临的时候,经期综合症也会表现得格外明显,这就会导致痛经的情况更加严重。3.过度劳累如果持续性的过度劳累,或者是长期负荷的工作,也会使女性对疼痛格外的敏感,这也是导致月经不调的重要因素之一。4.身体虚弱很多女性本身体质就比较弱,平时也不注重锻炼,也就特别容易着凉,之后引起经络不通,从而引发痛经的产生。二、痛经的病理性原因1.子宫疾病子宫肌腺病子宫肌腺病一般多发于30~50岁并且有生育史的女性,如果痛经的症状日益加重,特别是疼到无法忍受的时候,就需要警惕是否可患有子宫肌腺病。子宫发育不良少部分女性可能是因为子宫发育不良,或者是子宫出现畸形之后,导致子宫内肌肉不能很好的收缩,从而引起疼痛的情况。子宫颈狭窄有一些女性天生子宫颈就比较狭窄,这样不利于经血顺利排出,更容易出现血瘀,就会导致出现疼痛。子宫位置不对如果子宫过度的前屈或后倾,那么当经血排出的时候,子宫必须要加强肌肉收缩,才能使经血正常排出。这时候如果收缩太过强烈,就会引起剧烈的疼痛感。2.慢性盆腔炎部分痛经的患者同时还有腰背部胀痛,或者是在性交后,月经前后出现低烧精神差的情况那么可能是患有盆腔炎,而盆腔炎也会引起痛经的情况。

痛经是常见妇科疾病症状之一,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二者的缓解方法主要有:一、原发性痛经1、热敷:通过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月经血流顺畅,减轻疼痛,如可用热水袋,或炒热的粗盐装在袋子里,敷在下腹部,缓解痛经;2、热饮:可饮红糖姜片水,红糖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并且能补充能量,而姜片有助于驱寒暖宫,还可多饮用热汤或热水缓解痛经;3、艾灸:可艾灸子宫穴、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温经散寒,可缓解痛经;4、药物:疼痛难以耐受时可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缓解痛经。近期无备孕计划的女性也可口服避孕药,抑制子宫内膜生长,降低前列腺素和加压素水平,缓解痛经,如屈螺酮炔雌醇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二、继发性痛经对于继发性痛经的女性,要查清引起痛经的原因,常见因素如子宫发育畸形、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都可能导致痛经症状的出现,需针对病因积极治疗,痛经才能得到缓解。除口服上述止痛药物外,对于子宫腺肌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经血量过大的痛经,还可使用曼月乐环,诱导子宫内膜收缩,从而缓解痛经。经治疗3-6个月无效或有不明原因疾病者,可考虑行腹腔镜明确原因并治疗。继发性痛经一般无法自愈,长期出现痛经时,建议在月经干净后及时去医院做妇科、B超检查,必要时可抽血检查CA125,根据检查结果对因治疗,才能避免痛经症状反复出现。日常注意保暖,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情绪,每周坚持3-5次户外体育运动,有助于舒缓压力。饮食上避免辛辣、生冷食物刺激,建议以低脂饮食为主,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蛋奶类食物等。妇女在生孩子前容易患痛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女性会经历难以忍受的痛苦。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很容易在分娩前出现痛经。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和缓解,可能导致其他更严重的疾病。痛经通常在分娩后缓解。引起痛经的因素很多,常见的原因有:(1)宫颈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是经血流出受阻,引起痛经。(2)子宫发育不全易与供血异常相结合,导致子宫缺血、缺氧、痛经。(3)子宫位置异常,如子宫位置极向后或向前弯曲,可影响血流,引起痛经。(4)一些有精神和神经因素的女性对疼痛过于敏感。(5)女儿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关系。(6)内分泌因素,月经时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增加有关。(7)子宫内膜和经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增加,前列腺素E2(PGE2)作用于子宫肌纤维引起痛经。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妇女子宫内膜组织中前列腺素含量显著升高。(8)子宫过度收缩。虽然痛经患者的子宫收缩压与正常妇女基本相同(正常压力约为),但子宫收缩时间较长,不易完全放松,因此会发生子宫收缩过多引起的痛经。(9)子宫异常收缩。痛经患者常有子宫收缩异常,常导致痛经什么会痛经呢?1、经期剧烈运动、受风寒湿冷侵袭等,均易引发痛经。2、子宫颈管狭窄,主要是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3、遗传因素,女儿发生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的关系。4、内分泌因素,月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升高有关。5、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6、子宫位置异常,若妇女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可影响经血通畅而致痛经。有这几种原因造成痛经,痛经不能忽视,建议使用经巢暖舒茶帮助调理改善痛经。女性在出现痛经时,严重情况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健康。所以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积极的预防痛经发生。预防痛经有哪些方法?1、有些女性在月经来期间会出现紧张,压力以及其他的不良精神状态,这样就很容易导致痛经的发生。所以女性在月经期间一定要消除紧张的心里还不要背负一些心理包袱,需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在经期前也要避免过于劳累。2、在月经期间,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在月经前和月经期要避免受凉,否则会对女性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而且在月经期,一定要少吃生冷及辛辣性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可能会加重痛经。3、患者在平时要多加强锻炼,这样可以增强自己的体质,而且在平时的饮食上也注意营养均衡。如果患者存在一些慢性疾病或者是原发疾病时,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这样也可以有效的避免通经发生。4、如果女性存在痛经或者是这些痛经是因为身体中的疾病引起,一定要积极的治疗这些疾病,这样才可以保证女性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不会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痛经的饮食调理有痛经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多进行饮食调理,因为有些饮食是可以缓解痛经现象,而且对于痛经的治疗也是有很大帮助。日常生活中,该怎样选择饮食来缓解痛经?1、有痛经的女性在平时需要多吃一些含钙的食物,这样可以避免因为血钙偏低导致子宫收缩增强,甚至出现痉挛性的疼痛,从而导致痛经发生。2、因为雌激素分泌对钙质吸收的利用有很大影响,所以要保证雌激素原料共给,比如亚麻酸,蛋白质b族维生素以及为维生素e等,还需要多吃一些富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d还有泛酸的食物。患者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以防止因为便秘引起痛经现象。3、女性在出现痛经时,需要纠正偏食的习惯,要做到营养均衡,食物多样化。在平时应该多食用一些理气活血的蔬菜水果,比如生姜,佛手,橘子,胡萝卜,香菜,荠菜等。如果女性的身体比较虚弱或者气血不足,可以多食用补血,补气,补肝肾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动物肝脏,鱼类,鸡,豆类等。4、患者平时一定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性的食物都不可以多食用,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痛经现象,一些油炸类,油腻性的食物也不能多吃。这些食物对身体不利。女性如果出现痛经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因为有些痛经可能是一些疾病引起,只有治疗疾病,才可以缓解痛经现象。

女生一定要多注意保暖,尽量避免食用冰冷的食物

舌体肿胀的病机分析论文

上火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及体征,如面红目赤、咽燥声嘶、疖肿四起、红肿热痛、口腔糜烂、牙疼肿胀、烦燥失眠、鼻衄出血、舌红苔黄、尿少便干、发热出汗等。这些表现在中医上属于热症和火症的范畴,其原因多是风、寒、暑、湿、燥邪,侵入机体生热化火的结果。此外,脏腑机能失调、精神过度刺激、生活丧失规律,也能引起上火。 从西医角度来说,上火表现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咽喉炎、牙髓炎、口腔溃疡、眼睑炎、结膜炎、尿路感染、便秘、皮肤疖肿、蜂窝组织炎等,也见于结核病、高血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机能亢进以及癌症晚期等一些慢性疾病。 上火可按病因病机不同,分为两类症候,即实火和虚火。 实火多由于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所致,此外,精神过度刺激、脏腑机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实火患者表现为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衄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身热烦燥、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红苔黄、可有芒刺、脉实滑数。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 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阴虚火旺都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夜晚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搏细数。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强肾兴阳、甘温除热为原则。 综上所述,实火和虚火不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不同,而且治疗原则及具体治法也有所不同。如果不管上火是实是虚,而一律用同一方法清热败火,则有可能非但治病不成,反而加重病情。因此,上火时,首先分清实火还是虚火后,再决定治疗方案,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具有清热败火作用的食物种类较多,一般针对上火时不同症候可分下列几类: (1)清热解毒类:如菊花、黄瓜、板蓝根、番茄、竹笋、绿豆、豆腐、芹菜、荸荠、菱角、马齿苋、金针菜等,多有抗菌消炎作用,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 (2)苦寒制火类:如苦瓜、苦菜、厥菜、丝瓜、田螺、茄子、小米、荞麦、兔肉、田鸡等,可以寒凉之性化热降火,多用于实火症。 (3)利湿泻火类:如冬瓜、西瓜、薏仁、扁豆、大麦、苋菜、甜瓜、赤小豆、黑鱼、鸭肉、鲤鱼、鲫鱼、泥鳅、莴笋、绿豆芽、鸡内金等,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 (4)攻下实火类:如大黄、知母、黄连、黄芩、香蕉、芹菜、马铃薯、芝麻、桃仁、海蜇、白萝卜等,适用于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口干口苦、腹胀纳差等症候。 (5)凉血敛血类:如莲藕、梨、荸荠、生地、木耳、黄鳝、糯米、藕粉、荠菜、玉米须、芒果、鳗鱼、竹叶、白茅根、马齿苋等,可用于鼻衄、便血、尿血、牙龈出血等血热妄行的情况。 (6)甘温除热类:如党参、白术、白菜、荔枝、栗子、大枣、胡桃仁、百合、黑芝麻、燕窝、蜂乳、高梁、茴香、刀豆、芥菜、樱桃、石榴、乌梅等,适用于气虚火旺的病况。 (7)滋阴降火类:如甲鱼、海带、紫菜、海参、菠菜、猪血、猪肝、红糖、乌鸡、南瓜、蛤蜊、银耳等,多用于阴虚火旺、五心烦热、潮红盗汗、夜不能寐等症。 (8)补脏熄火类:如黑豆、山药、花生、牛乳、薏仁、白木耳、鸽蛋、鹌鹑、雀肉、鳝鱼、羊肉、狗肉、韭菜、桑椹等,适用于因脏腑虚弱、阳气不举所致的各种虚火症候。

【答案】:B心脾积热,舌为心之苗,火热循经上行,故舌体肿大,板硬麻木,舌色深红(B对)。心火上炎见舌上溃疡(A错)。脾胃积热可见舌苔黄腻(C错)。热入营血可见舌质绛红,舌有红刺(D错)。阴伤内热可见舌红少苔,甚至无苔而干者(E错)。

舌体强硬的病机分析论文

一般来说,舌觉包括两方面,一是指舌的感觉,例如触觉、温觉、湿觉等,是由分布于舌背黏膜的舌神经和舌根黏膜的舌咽神经控制的;二是指舌的味觉,能感受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它是由分布在舌表面的味蕾和味觉神经控制的。舌体的各个部分对味觉刺激的敏锐度不同,因含有味蕾和味觉神经末梢的蕈状乳头多分布于舌尖和舌边,所以这两处的味觉较舌的其他部位较为敏感。此外,舌尖部对酸甜苦辣等味道非常敏感,而舌根部则对苦味非常敏感。舌觉异常是指在未进饮食或无其他因素刺激时,舌上出现的异常味觉或其他感觉。临床上,常见的异常味觉包括酸、苦、甜、咸、淡、涩等多种,异常舌觉可包括麻木、黏腻、疼痛等。因为舌与脏腑之间关系密切,所以出现异常舌觉,常能提示相关脏腑的病变,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为什么会产生异常舌觉1.激素原因激素水平异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女性性激素水平过高等,均可使味觉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睾酮水平增高等,则可使味觉敏感性增加。2.神经疾患 面神经、舌咽神经、三叉神经损伤等,均可使味觉减退。3.血流量改变 舌的血流量及血压对味觉变化也有影响。4.药物因素使用青霉素可使部分患者味觉减退;服用甲硝唑口中会有金属味;服用中药如乌头、附子、天南星、半夏等也会引起短暂的舌体麻木。5.局部因素 患有舌炎、舌部的真菌病等也会引起舌部的味觉、感觉功能障碍。舌 淡舌淡是指口中无味,舌的味觉减退而不敏锐。常在患者中听到“口味淡,吃什么都没味道”的抱怨。舌淡一般多提示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良。舌淡一般可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的口淡 常兼有口中黏腻、恶心胸闷、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脉濡。治疗重点是芳香辟浊、化湿醒脾。虚证的口淡 常兼有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脉弱等。治疗重点是益气健脾、和胃。临床上,口淡常见于感冒、腹痛、腹泻等疾病,即中医所说的脾胃气虚、脾胃虚寒、脾虚湿困等证型。舌淡的患者常可服用炒谷麦芽、鸡内金等药物。口 苦口苦是指在没有进食或受到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自觉口中总有苦味。《内经》称口苦为“胆瘅”。一般来说,口苦是一个症状,而“胆瘅”是病名。中医学认为,胆气上溢,口为之苦,常常由于情志郁结,或肝胆郁火内蕴,疏泄失职,才致胆气上溢外泄,出现口有苦味。如果口苦的同时,还兼有头痛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食纳减少、小便色黄、舌苔薄或薄黄、脉浮弦有力,是邪在少阳,治以和解少阳为主。如果口苦心烦、口干欲饮、急躁易怒、头晕头痛、目赤目眩、两胁胀痛、小便色黄、大便偏干,这是肝胆郁热。如有心肝火旺,也可见口味变苦,同时还伴有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小便色黄、大便偏干、舌尖红、舌苔黄腻、脉弦数。其病机肝胆郁热、心肝火旺。治疗用泄火的方法为主。对口苦的用药,常用苦寒燥湿的黄连、黄芩、大黄、黄柏。苦寒的药物常又分上、中、下而用之。如口苦兼咽痛,可以重用黄芩;口苦兼胃脘嘈杂泛酸水,可以重用黄连;口苦兼大便秘结或大便溏而不爽,可以重用黄柏、大黄等。甜 味口有甜味一般是指在未进甜味食物时而自觉口中有甜味。中医学认为,甜味是与脾胃有关的。在《内经》中称为“脾瘅”。常因过食辛辣肥甘,滋生内热。中医理论认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发为口甘”。饮食过于肥腻,导致消化功能受损时,可出现食欲不振,口有甜味,舌苔黄腻,同时口中常常有黏腻不适的感觉。口味甜是热证,但又分为实热和虚热。实热的口甜 兼有口干喜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虚热的口甜 多兼有口干而饮水不多,并伴有气短乏力、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可以是溏薄的或偏干的,舌偏瘦而红。若是感受了外来的湿热之邪,蕴结于脾胃之中不能化解而上承于口,也会出现口有甜味;一些感冒、腹泻的患者在就诊时常常主诉口中有发甜的感觉。口甜的治疗,以芳香化浊类药为主。特别是藿香、佩兰(省头草)等。中医学认为,芳香可以醒脾除秽。在东南亚地区很多香料如沉香、豆蔻盛行,实际上与当地气候温热,人们脾胃蕴热有关,是一种积极的预防为主的饮食疗法。酸 味口酸,泛指自觉口中有酸味,或嗳气泛酸,口中有酸腐气味,医生诊察时可以闻及。中医学认为,酸味一般与肝有关。口酸可分为虚证和实证。实证酸味肝气郁结不疏,进而会影响到脾胃功能;或肝胃郁热,肝胃之气上逆时也会见到嗳气泛酸,并会伴有胃部嘈杂或隐痛,胀满不适,两胁不舒,性急易怒,心烦目赤,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状。治疗宜清肝泄火,常用苦寒的药物进行治疗。虚证酸味脾胃功能虚弱造成的消化不良,也会出现口有酸味或酸气,此时常可伴有脘腹胀满、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治疗宜使用甘味的药物。临床上还可见到一种口酸,伴有馊味,是因积食不化所致。表现为舌苔厚腻,全身可有脉滑、腹胀、嗳气等症状。这类患者常有明确的暴饮暴食史,除了口气酸馊外还伴有大便腐臭,称“臭如败卵”。治疗的重点是消食导滞。咸味与涩味口咸是指未进食而自觉舌上有咸味,或口中唾液味偏咸。中医学认为,咸味是肾的本味,一般与肾有关。若出现口有咸味可考虑肾虚。这类患者常常伴有面色偏黑、耳鸣、腰酸、膝软、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等症状。口咸根据伴有症状可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阳虚的口咸常常伴有腰酸腿软,乏力,头晕面白,四肢不温,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脉沉细。对肾阳虚的患者,治疗重点是温补肾阳,临床常用肾气丸等。肾阴虚的口咸常伴有腰酸腿软,乏力,耳鸣口干,五心烦热,舌质偏红而瘦。对肾阴虚的患者,治疗的重点是滋阴降火,用大补阴丸等。无论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的患者,服用补肾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均会有明显的改善。口涩是指舌上有吃过生柿子般的涩感,常与口干舌燥、干咳、少痰、无痰、身热等症状同时出现。涩味主要是由于燥热伤津,津液不足造成的,诊察舌苔也常可见到舌面干燥、粗糙,或是舌苔有裂纹等表现。此外,如果过多服用温热或燥性的药物、食物,也会出现舌有涩味的症状。舌麻与舌腻舌麻是指舌体有发麻的感觉或舌体感觉迟钝。舌体感觉麻木多提示血虚、痰壅或肝风内动之证。血虚充养不足则会舌体麻木;痰涎壅阻经络则会舌体强硬,活动不利;肝阳偏亢,肝风内动则会出现舌体麻木、震颤,有时也兼见语言含糊或吞咽功能障碍。一般出现舌体麻木症状多见于中风先兆。舌腻是自觉舌上黏腻不爽,常伴有口中唾液过多,口味异常(如口有甜味、苦味、淡味等)。舌苔厚腻等症状常可见于消化不良等病症。中医学认为,产生这种异常舌觉的主要原因是湿浊、痰饮、食积内停,因而出现舌苔厚腻,不思饮食或食不知味,脘腹胀满,大便黏滞不爽,或大便溏薄,小便浑浊。根据舌苔、脉象、症状辨证论治,其治疗重点是用芳香类的药物,辟浊去秽、通大便、利小便、化痰湿等。灼热疼痛舌有疼痛、灼热感,常与舌尖红赤、破碎,口腔溃疡等同时出现,提示体内有热。火热内盛上炎于舌,即出现舌体灼热疼痛。若是心火热盛上炎的实热症状,则可见舌尖红赤、灼热剧痛、口腔溃疡、小便黄赤等症状;若是阴虚火旺的虚火症状,也可见到口腔溃疡,但其红肿热痛症状一般不严重,口臭、舌红、大便干燥、小便黄的症状也不明显。对实热的舌红、舌痛、舌热,用一些清心火、泻实热、利小便的药物,如木通、莲心、灯心草等;对虚热的舌红、舌热、舌痛,宜用养阴的药物,如西洋参、生地、玄参等。

楼主过节放假在家月饼吃多了上火了

舌头看病症大全- - 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因为舌粘膜中丝状乳头的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霉 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这些不透明的物质遮盖了舌毛细血管的红色,而且角化上皮在湿润时可吸收水分而呈白色,这样就形成了正常的薄白湿润的舌苔。 舌苔过白:多属寒症,薄而滑的多为外感风寒,厚白而滑者多为寒湿或寒痰。 舌苔发黄: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的过程中,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热。 舌苔发黑: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中医认为病人出现此苔,一定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严重。 舌苔灰白相兼或灰腻薄滑:多为里寒,先有体弱兼热性病,或病久兼消化不良症的征象。 全舌淡紫带青:润滑无苔为伤寒阳证。 舌苔呈褐色:肠梗阻。 镜面舌:即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轻者提示营养不良,或体内缺乏铁或维生素B2:;重者则表示体内津液亏乏,病情深重。如果病久者的镜面舌兼绛色,还要防止出现败血症。如果是老年人的舌头像镜子那样光滑,舌底面两根静脉增粗延长,表示有肺心病。 穿心舌:即舌苔中间有一小块空白处,舌苔已剥脱。穿心舌属于伤阴的一种表现,常表示体内营养缺乏。小儿出现剥苔,则表示营养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体内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剥脱。这种儿童身体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发烧。 牛肉舌:即舌质暗红,舌苔光剥像牛肉一样。牛肉舌常见于恶性贫血患者。 腐苔:是一种比较厚的、颗粒大而疏松的苔,形状好象豆腐渣样,厚厚的一层堆在舌上,刮之易去,过一会儿又会逐渐堆铺起来。 腐苔提示人的阳气有余,能将胃中浊腐之气升化驱散,是正邪相争,疾病诌向好转的征兆。 腻苔:是舌中心及根部较厚,舌的边尖部稍薄,颗粒细小致密,紧贴舌上,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罩着一层粘液像油腻状,舌质大多被其遮盖而不能见。 用放大镜看,腻苔的丝状乳头数目及其分枝均有增加,各乳头的角化树相互纠结缠绕,不易脱落,其中包埋着很多粘液及食物颗粒。中医认为腻苔是阳气被阴邪所抑,机体内必有湿浊痰饮或食积顽痰遏郁的病理变化。如急慢性胃肠炎等。 霉苔:苔质与腐苔相似,浮而疏松,但舌面上的苔却腐苔那样平铺于舌面,而似灰白的糜点状或饭粒样儿,厚薄不一堆积在舌上,故以此可鉴别出霉苔,一般多因体弱,或过量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广谱抗生素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极差,菌群失调,霉菌乘机生长繁殖所致。 此苔一般先占舌的一部分,以后可蔓延至全舌或整个口腔,病情大多严重。霉苔对霉菌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点刺舌: 是指舌上有很多红刺群凸出舌面,好象草霉的果实一样。 点刺出现于舌尖或舌边,表示热盛,可见于各种发热感染性疾病或大面积烧伤病人;点刺出现于舌中,多为热毒更盛或热入血分,容易发生休克、神志昏迷。 失眠、便秘或夜间工作紧张的人,以及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和大脑皮质功能失调等,也可出现舌面上的红色点刺,中医称为阴虚火旺。 舌面点刺还有痛感,经休息,调整营养结构和大便通畅后,点刺会较快消失。现代研究认为,点刺是舌上辈状乳头增生或肥大所形成。 裂纹舌: 舌面上的裂纹有深裂、浅裂以及各个不同方向的裂沟和皱纹。浅裂就象一条条皱纹,深裂就像被刀割和剪碎一样,有不规则的裂沟。正常人中 约有0.5%是生下来舌面就有裂缝的先天性舌裂者。 现代医学认为舌面上的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肌原有的纵纹和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一部分舌乳头变得扁平而融合,一部分则萎缩断裂而形成裂纹,舌上裂纹的图形真是稀奇古怪,有纵形、横形、树叉形、井形、爻形、或像脑子的回沟状,也有的象鹅卵石状。病理性的舌裂常与萎缩舌同时存在,可见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患,以及营养不良性疾患和维生素B族缺乏症等所致的慢性舌炎病例、故常兼有舌痛,口干等现象。 长期的地图舌,有部分后来可转变为裂纹舌。中医认为,裂纹舌而见舌面干燥者,多为津液不足;兼有热盛者,还可见舌质红绛色。 光滑舌: 舌面光而无津,也没有舌苔,平如镜面,望之发光,也称“镜面舌”。不论何种疾病,凡见到这种舌象,都表明机体内有阴液消亡的征象,津液严重损耗。 舌光而色红绛为热盛伤阴,舌光而色淡为气阴两伤。中医认为,舌面光平如镜是一种危重舌象,据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光滑舌是舌上无苔无点,舌丝状乳头和蕈状乳头全部萎缩,是舌炎晚期的表现。光滑舌可见于维生素c严重缺乏、恶性贫血、高 热长期不退、肝硬化和肺心病的衰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中毒性休克、脑性昏迷等疾病。研究证实,造成舌粘膜上皮细胞坏死的各种因素都可能导致舌光如镜。 瘀积舌: 舌尖或舌边上有散在的紫黑色瘀斑或瘀点,这种现象提示体内有“瘀血停积”。有瘀血的人,体内血液流动较缓慢, 在某些局部甚至可出现血流完全停滞。人们在吃东西时,不小心会咬伤舌的边缘和舌尖;人生病时血管的脆性增加,有时也会不知不觉地碰破舌上的血管。舌的反应比较灵敏,往往比人体的其他地方容易出血,使舌上容易出现瘀点或瘀斑。舌头上的瘀点、瘀斑,在青年女性中也常见。她们大多有月经不调、月经色深,常有血块、痛经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瘀血郁阻的表现。 运用调经活血的药物治疗,可使舌头微循环瘀塞畅通,血流恢复正常,不仅月经不调和痛经病症能治愈,瘀点、瘀斑也会在舌上消失。不少肿瘤病人,舌上有瘀点、瘀斑,有时伴随青紫舌一起出现。据统计,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紫舌的占50%左右,有瘀点、瘀斑的在20%左右,如果舌头上突然出现瘀点、瘀斑,应该进行详细检查,千万引起重视! 肿胀舌: 舌体增大,舌边有齿痕,称为舌胖大;胖大较甚则为肿胀,舌头塞满口腔,转动不灵,甚者可影响呼吸及语言。中医认为舌胖提示气虚,或有水湿;舌胖而苔腻的多属痰湿或湿热。舌色鲜红肿胀,常是心胃有热;舌紫而肿,多因酒毒上冲;如舌肿连口唇也肿大青紫的,这是血液凝滞,常因药物中毒或食物中毒所致。现代医学认为,舌头肿胀,主要是舌体的结缔组织增生,组织水肿,或血管、淋巴回流障碍等因素引起,多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肢端胖大症、慢性肾炎尿毒症以及急性中毒的患者。 部分患者咽部或颈部受压迫,如严重的喉头水肿,或甲状腺极度肿大,舌头也会出现肿胀。 瘦瘪舌: 舌体变得枯瘦削薄。现代医学认为,瘦瘪舌起因是全身营养不良,使舌的肌肉及上皮粘膜萎缩所致。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多伴有全身消瘦,如严重的肺结核、肺原性心脏病合并部感染及晚期癌肿等患者,其次如长期胃肠道功能障碍、维生素和蛋白质缺乏、恶性贫血等,也可使舌体变得瘦小。中医认为,舌肉与心脾两个肺腑有关,心脾虚 则舌瘦瘪。如舌色淡白而瘦瘪的,为阴阳两虚,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舌体,日久因舌体得不到濡养而瘦瘪;舌色红降而瘦瘪的,则为阴虚火旺之故,阴愈虚,火愈旺,于是舌体发生枯瘪、消瘦等变化。无论新病、久病、如见瘦瘪舌,疾病不可能轻浅;如瘦瘪而枯萎无津,舌色晦暗,则预后大多不良。 裙边舌: 舌头伸出来超过两边口角的范围,而且明显浮肿而娇嫩,加之舌边有牙齿压出来的齿印,犹如女同志裙子的边缘。裙边舌是由于体内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蛋白质,引起舌的水肿。舌组织的反映较一般器官灵敏,所以,可能此时身体其他部位存在水肿的表现。 芒刺舌: 即舌生芒刺。中医认为,此为热毒内伏,心肺火盛,胃有实热所致,常见于高热和肺炎。 经常地吃些粗渣滓等食物像甘蔗一类,舌乳头经不住连续刺激也会有芒刺,两者可从有无其他症状来区别。 花剥舌: 舌苔部分剥脱,霹出苔下的红色舌质。 花剥舌的小儿大多有过敏体质,容易患奶癣、哮喘等过敏性疾患,常有偏食习惯,以不爱吃蔬菜为主,常有营养不良、贫血、维生素缺乏、肠寄生虫等。 西医把部分花剥舌称为地图样舌, 因为花剥舌的中央凹陷,呈鲜红色,而边缘呈灰白色的小隆起,犹如地图模型上的蜿蜒国界。中医认为花剥舌多屑先天不足,需常服一些补肾中药改善体质,如河车大造丸、胎盘粉等。成年人出现花剥舌都属于阴虚、血亏。其中,舌前半剥脱为心阴不足,阴虚较轻;舌根部剥脱,为肝肾阴虚,阴虚较重;舌中有一条舌苔光剥,俗称鸡心舌,则表示伤阴很严重。 淡白舌: 淡白舌的舌色,红少白多,按其红、白的比例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较正常人的舌色略淡,但仍可见有红色;另一类则舌色枯白,血色全无,连口唇、齿龈也苍白无华。淡白的舌体,一般多较正常肥大,舌面湿润多津,好象有过剩的水湿浸透于内,而显得浮胖娇嫩;在舌的边缘,因受牙齿挤压而出 现明显的齿印,像荷叶边那样围在舌头的两侧。 淡白舌是虚症和寒症的重要标志。看到舌色淡白,舌体并不肥大,与正常人大小相似,或舌体略见瘦小,舌面虽然润滑,但并不多津,兼有气短乏力,声音低微,自汗心悸,头晕耳鸣,口辰淡而无华,面色苍白或萎黄等症状,可以诊断为气血两虚症。 如果舌色淡白,舌体胖嫩,湿润多津,舌边有齿印,并有畏寒肢冷,浮肿嗜睡,大便溏薄,脉象沉迟等症状,可以诊断为阳虚内寒症。现代医学证实,淡白舌多见于贫血及蛋白质缺乏,营养不良的患者。此外,慢性肾炎,甲状腺机能减退、低血压、晚期血吸虫病 低体温症、粘液水肿等也可伴有舌质淡白的表现,患者主要因为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降低,末梢血管收缩,血液充盈减少,血流较为缓慢,所以舌的颜色变淡。 由于蛋白代谢障碍,蛋白总量不足,白蛋白降低,可使组织水肿,导致舌质出现浮胖娇嫩现象,就更使舌质变淡,显示出淡白而胖嫩的舌象。 红绛舌: 正常人舌质的色泽,淡红而润。 如果舌质鲜红,以红色为主,称为红舌;如果舌红而颜色深暗,则较红色更进一层,就称为绛舌。 绛舌在出现之前,多经过红舌的阶段,二者的临床意义和形成机理有类似之处,常常称红绛舌是火热上炎的象征,二者仅以热性程度的差别。 红绛舌由高热伤阴而引起,常发生在感染、中毒、维生素缺乏、脱水、贫血、昏迷等病理过程中。 舌色鲜红或深红,说明热入营血、但热的性质却有虚实的不同,两者有如下的区别: ——实热型红绛舌:大多由急性温热病引起,发病不久,邪虽盛但正气未衰,热度较高,甚至有神志昏昧,胡言乱语,舌质红绛较鲜明,多有红刺增生增大 而突出,舌面干燥起裂纹,舌苔黄糙或焦黑,这时温邪已侵入营分。 主要矛盾在于热毒邪实,即使伤阴也不严重,应该立即采用大剂量的清热凉营药物。随着热病好转,红绛舌也会转淡。 ——阴虚型红绛舌: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温热病的后期,邪热的气焰已经低落,但阴血津液消耗过多,正气虚弱的现象比较突出,可有午后升火潮热、面色发红发烫。内心烦热,小便量少色深,口干引饮等症。此时舌质红或绛,但色较暗,不鲜明,舌苔很少或不见舌苔,舌面干丽少津,也有舌质的边尖特别红赤,并有红刺现象存在。这说明主要矛盾在于阴虚,应该用大剂量滋阴生津的中药治疗。如果舌质红绛而颜色较暗,舌面光滑如镜,舌质干瘪枯萎,说明胃肾阳枯,津液大伤,养阴药不仅剂量要大,而且要照顾到脾胃,治疗的时间也较长。 上面是指舌质全部都显露红绛的颜色,如果红绛之色仅在舌质的局部出现,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根据舌面部位的区域分布,舌尖属心,舌中屑脾胃,舌边属肝胆,所以当舌色大部分颜色浅淡,有部分为鲜红色时,按其部位不同,可作出区别。譬如,红在舌中区为脾胃之火,红在舌尖为心火,红在两边为肝胆之火。淡白挟红色,常以虚火居多。 红绛舌常见于感染发热病例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乙脑、败血症、胆囊炎、细菌性内膜炎及高热中暑的发热期或热退后,也可见于结核,癌肿等长期消耗性低热的病程中。干燥综合证、脱水、外科手术后水液平衡失调也可出现红绛舌。 一切使基础代谢升高的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可使舌色发红。 肝硬化腹水病人如过多地使用利尿剂,可造成体内失水和血清钾降低,使舌色红绛干瘪无津。 舌红而光,预示肝硬化病人即将进入肝昏迷状态,须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青紫舌: 青紫舌有全舌青紫和部分青紫的区别。 所谓全舌青紫,指全舌分布均匀的青色或紫色,或者是红绛之中泛现青紫色(紫中带青),或是淡红之中混有青蓝色(青多于紫)。 所谓部分青紫,出现在舌的左侧或右侧,或者是左右两侧,沿着舌边与舌中央沟之间,有一条或两条纵行的青紫带;或仅是青紫瘀点斑块,而舌质的其它部分则不见青紫。 杨梅舌: 舌质红而有刺,类似杨梅。 常见于猩红热或高热持续几天以上的患者。 舌边发红,常见于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或正在发热。 舌尖发红,因工作时间过长,经常失眠,心火过亢,致使消耗过多,体内缺乏维生素或其他营养物质。 舌质长期呈暗红或紫色,要警惕癌症侵扰。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全国33家医院、科研单位对12448例各类癌症患者进行调查表明,大多数癌症患者的舌质呈暗红或紫色,尤以食管癌、贲门癌呈现率最高,占80%左右,其次为白血病、肺癌。 鼻咽癌最低,占20%左右;晚期患者多于早期患者。 僵硬舌: 舌僵硬是指舌体既不肿胀、也不缩小,而活动强硬,失去平时柔和灵活的一种征象,也称“舌强”。 由于舌体僵硬转动不灵,常伴随语言蹇涩,含糊不清,或不相连续。“舌强”常见于一些较严重的疾患,如神志昏迷、抽搐等疾患。 出现于猝然昏倒之后,常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同时存在;出 现于昏倒,是中风的紧急警报。 现代医学认为,舌体强硬往往是中枢神经系统出了故障,发现此种舌象多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昏迷、肝昏迷、脑血管意外、脑震荡及脑挫伤等病的患者。 少数因舌上局部因素,如严重的舌溃疡或舌上有干硬的厚苔堆积而使舌体转动不灵活,但容易与中枢神经病变引起的舌僵硬相区别。 萎软舌: 舌头柔软是正常状态,但如果舌头痿软而无力,由转动和伸出,则称之为痿软舌。人体任何部位痿软,虽然各有原因,但肌肉中的筋脉失养而废弛则是其中的主要原因,舌痿软而舌色淡白,多由心脾气血亏损,不足以濡养舌的筋脉而成;舌痿软而舌色红绛,则为热极伤津,或是阳虚火旺,使胃和肾的气津两亏,舌的筋脉失养所致。 舌痿软而舌色干绛无津,是肾阳已亏到极点的表现,病情险恶。 歪斜舌: 舌头伸出时,舌尖偏向一侧,或左或右、称为舌歪斜。病侧的舌肌麻痹,无力收缩,稍一伸长,舌体就两侧不均而偏歪,所以左侧舌肌麻痹时舌尖就向左,右侧舌肌麻痹则舌尖偏向右。此症常见于中风,即脑血管意外。属局部性疾病的,则为舌下神经受压迫损伤或面神经麻痹等引起。不明原因的舌歪斜,应提高警惕,排除颅内的病变。 颤动舌: 舌体伸出时出现不自主的颤动,由于肝阳上亢,热盛动风或气虚所致。因肝阳上亢、热盛动风,多兼见舌色红绛;因气虚者,多兼见舌色淡白。 舌体颤动可见于高热,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 卷缩舌: 舌体收缩,不能伸长,有的不仅不能伸出口外,甚至难以抵齿。这种情况,可见于先天性舌系带较短,系带牵拉而使舌不能伸出口外,需要矫形手术把舌系带切断,舌头活动很快就会恢复。 因为疾病原因导致舌缩,多与舌痿软同时并见,舌头除卷缩不能伸出外,转动也失去灵活柔和。 舌缩的病因为阴阳离决的重危疾病,或是热极伤阴,或是阳气暴脱。 伸舌: 舌常伸出口外,内收困难,或者不能收缩,流涎不止,称做舌纵,舌纵而舌色深红,舌体胀满,神志不清,嘻笑无常,由于痰热之邪扰乱心神所致。舌纵而麻木,则多为气虚。 患有甲状腺机能减退的儿童,舌常变大,伸在齿间,或挂在口外。 弄舌: 反复地将舌伸出口外,舐弄口唇者,称为弄舌。 心脾有热,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良。 伸舌与弄舌的不同之处是,前者伸出而内收困难,后者能伸能缩,但反复将舌缩进吐出。 参考资料:

健康的舌头:其颜色应呈粉红或淡红色,其形状应是长椭圆形,胖瘦适中,其舌苔薄白,光泽而润,最后舌头要伸缩自如和有力。 舌色过淡:是血虚、阳虚或寒症,这种淡白舌表明有可能患营养障碍、贫血及一些内分泌疾病。 舌色太红:是阴虚及实热,此时身体较热,也易有口气,且脾气暴躁,这种情况表明甲状腺机能有问题或有糖尿病的可能。 舌头胖嫩:舌边有齿痕,多属虚、寒症,可能患有甲状腺机能低下或肢端肥大症。 舌面生芒刺:表明热郁内结,有可能患肺炎及猩红热,其他发高热的疾病也有此状。 舌苔黄腻:属热,黄色越深热越重。其主要反映肠胃有积滞、消化道中腐败有机物增多。 伸舌时震颤:表明神经衰弱和久病体虚。 活动不灵:舌头活动不灵或有歪斜僵硬,则常是脑血管疾病的先兆。

温病古文病因病机分析论文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本条是讲温病的定义,但是本条讲的温病是太阳病传变而来的,并与太阳病做鉴别。温病也属于伤寒,属于广义的伤寒。它是指外感寒邪,但寒邪入里化热,所以只发热不恶寒;或者一开始就是感受温热邪气,因而只发热不恶寒的一大类疾病。温病与广义伤寒之外的伤寒概念是截然不同的病机,病因病性都截然不同,那么治法当然也就不同。所以,广义的伤寒包括两大类疾病,一大类是伤寒,另一大类是温病。而第一大类中的伤寒,是可以传变为温病的!所以这两大类疾病是互相联系的!伤寒论一书是研究所有外感病的,既包括伤寒,也包括温病!具体说,太阳病篇研究的是伤寒,阳明病篇研究的是温病!太阳病可以传变为阳明病即温病,但阳明病(温病)不会传变为太阳病!但是,伤寒和温病这么截然不同的两大类疾病,很多中医却往往诊断不清,造成误诊。这种误诊自古就有,但宋元以前的记录相对少一点,而到明清之际,因为一些有识之士大量涌现,如吴又可,吴鞠通,叶天士等等,认识到了伤寒和温病的不同,大力针砭时医以伤寒治温病之误,并进而拨乱反正,创立了所谓的温病学派,才使得温病的误诊大大降低。自此,中医界兴起了对伤寒论的广泛批判,甚至认为伤寒论一书只能治伤寒不能治温病,流毒至深,至今未清。但温病派学者并未真正弄清温病的实质,理论上仍然模糊混乱。事实上,仲景时代的众多医生对温病的误诊就已经非常普遍,非常常见,所以医圣张仲景就非常重视温病与伤寒的鉴别诊断。所以,本篇前三条讲了太阳病定义和太阳病下属的两个亚证型的定义,四五两条讲了传经与否的判断,接下来就讲温病与太阳病的鉴别诊断,真是迫不及待啊!可见这个问题在医圣心里的分量之大,心情之急切!——医圣就怕我们后世学者弄混了啊!诊断错了就是举手杀人,草菅人命!那么既然如此急切,为什么不在前三条介绍完三大概念之后,马上讲温病的鉴别,反而偏偏加上四五两条的传经呢?因为接下来讲的温病,恰恰是太阳病传经而来的!所以先告诉你传经是怎么回事!温病可以是一开始感受温热之邪而发为温病,也可以一开始是太阳病后来传变为温病的!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一书中颇为重视小便不利的辨治。书中小便不利多指小便短少而言,常作为兼症,有时也作为主症列出,并有一些针对性的治法方药。足以说明在温病治疗中注意小便变化的重要性。于此简述本书中小便不利的证治。 一、温热类 1.热渐入里 温邪易于伤津,故在温病初起卫分证时随着病势内传,即可见口渴、小便短少等症,须及早顾护津液。 故吴氏在银翘散方后注中云:“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 2.气分热盛 此期邪热炽盛,耗伤津液,无论是以“四大证”为主或是以腑实证为主,小便涩少在所必然,故迳以白虎汤清热生津,或以大承气汤泄下存阴。 3.邪陷心包 病者处于神昏谵语状态之中,由于“神不使”的缘故,自然不得小便,故先以牛黄丸清热开窍醒神。腑气未通,不大便者,再与调胃承气汤。 4.热结阴亏 对“热结液干”,小便不利,无汗且实证未剧者,吴氏认为“不可下”,治以冬地三黄汤(麦冬、黄连、苇根汁、玄参、黄柏、银花露、细生地、黄芩、生甘草)。本方以清热养阴为首务,吴氏称之为“甘苦合化阴气法”。 治禁:吴氏认为:“热病有余于火,不足于水,惟以滋水泻火为急务,岂可再以淡渗动阳而燥津乎。”故曰:“温病小便不利者,淡渗不可与也,忌五苓、八正辈。” 二、湿热类 1.阳明暑温,湿郁中焦 本证可见小便短少,症治如《温病条辨·中焦篇》第三十八条云:“脉洪滑,面赤身热头晕,不恶寒,但恶热,舌上黄滑苔,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闭者,阳明暑温,水结在胸也,小陷胸汤加枳实主之。” 2.暑温伏暑,邪犯三焦 症见“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杏仁滑石汤主之。 以上两种情况见小便不利,是为湿热阻滞气机,气化失常所致,其治以清热开结利湿为主。 3.湿浊弥漫三焦 症见“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治疗上“先宜芳香通神利窍,安宫牛黄丸;继用淡渗分消浊湿,茯苓皮汤”。 诚如吴氏所云:“此证表里经络脏腑三焦,俱为湿热所困,最畏内闭外脱,故急以牛黄丸宣窍清热而护神明;但牛黄丸不能利湿分消,故继以茯苓皮汤。” 4.湿热郁蒸发黄 脾湿胃热相搏于内,无汗且小便不利,湿热不得外泄,必发黄色,栀子柏皮汤、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择而用之,清热利湿退黄。 5.湿热内阻(滞下) 初期“自利不爽,欲作滞下,腹中拘急,小便短者,四苓合芩芍汤主之”。中期“滞下红白,舌色灰黄,渴不多饮,小溲不利,滑石藿香汤主之”。后期“久痢小便不通,厌食欲呕,加减理阴煎主之”。 于此可见在滞下前、中、后期对小便不利的治疗原则。初病以分利为主,“通膀胱,开支河,使邪不直注大肠”;久痢而小便不通,是“阴液涸矣”,且脾肾俱败,阴阳两伤,故宜用加减理阴煎,“通守兼施,刚柔互用,而名理阴煎者,意在偏护阴也”,不可多用分利之品。 三、寒湿类 1.寒湿内阻 “太阴之气不运,膀胱之气不化”,故见“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溏而不爽”,治以四苓加厚朴秦皮汤或五苓散,健脾渗湿。 湿为阴邪,阻滞气机,且伤阳气,因此而二便不通者,用半硫丸通三焦利二便。本方对于虚寒冷秘者颇宜。 以上将《温病条辨》中明确提出有小便不利表现的条文做了简要归纳与分析。其实,对小便不利的治疗并不只限于此。 书中许多条文根据其病因病机来看,当有小便不利之表现,更有许多方药可用于小便不利的治疗,如杏仁石膏汤的黄疸溺赤,溺赤必然小便涩少;二金汤的黄痘肿胀,肿胀亦必小便不利,皆以苦辛淡渗为法,方药具有通利小便之作用。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1.病因 ⑴ 关于外因说法不一: ① 温热类病邪,邪气重。 ② 感受寒邪,当时不发病,寒邪伏于体内(内伏肌肤、骨、少阴均是从临床表现而推断的),由于人体阳气作用,寒邪郁而化热,到春季阳气升发,腠理开泄,伏热由内向外发(里热证),或被时令之邪诱发(表里同病证)。 ⑵ 内因: ① 素体阴精不足,《素问·金匮真言论》:“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② 素体蕴热(气)或阴虚火旺(营)。 ③ 机体功能一时性失调,内外合应,卫虚邪袭。 2.分类 根据初起不同临床表现,分为两种发病类型: “伏邪自发”——初起单纯出现里热炽盛证——气分或营分。 “新感引动伏邪”——初起以里热为主,兼卫表证,有风寒与风热之别,出现卫气同病或卫营同病。 这种分类其临床意义主要是:从理论上阐明温病初起不同类型,区别病位、病情,提示病机趋向,确定治法,我们应当着眼于分析不同证候病机,而不拘泥于概念。 现代医学认为发病与否,发病类型,主要取决于人体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斗争,及感邪的种类与毒力所决定。

  • 索引序列
  • 舌痛病病因病机分析论文
  • 痛经的病因及病机分析论文
  • 舌体肿胀的病机分析论文
  • 舌体强硬的病机分析论文
  • 温病古文病因病机分析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