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观赏鱼烂尾病研究论文

观赏鱼烂尾病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观赏鱼烂尾病研究论文

需要给鱼消毒。我家也养鱼,一般的用高锰酸钾溶液,每天药浴10-20分钟,差不多一星期就好。

可以用痢特灵进行治疗。

发现鱼儿患上烂尾病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喂食。因为患病后的鱼儿食欲会下降,喂了东西也不吃,而且饵料进入水体后,还会污染水质,加强鱼儿的病症。由于鱼类的耐饿性强,所以几天不喂也没什么问题。

鱼儿患上任何病后,都要先换水、升温、下盐,这也被称为老三样。换水的目的是改善水质,以防病情恶化,升温的目的是刺激鱼体,加速它的新陈代谢,提高抵抗力。下盐则能防止病菌随水侵入体内,有助于它恢复健康。

观赏鱼烂尾的原因

1、因细菌、霉菌自伤口所引起的疾病。

2、可能是鱼之间,鱼儿互相撕咬导致细菌感染。

3、多由饲水不良,水质长期浑浊,受新水刺激过多。在阳光短缺的天气,换水不要太勤,否则会严重刺激鱼体表的细胞内分泌功能,导致尾鳍软组织腐烂。主要是水质pH产生了急剧变化,导致鱼体不适应,引起内分泌紊乱,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各鳍软组织腐烂,后受细菌感染。

4、水质的老化引起细菌的大量繁殖。比如工作忙好多天没有换水,或者你有事情出远门几天不在家,回来的时候发现个别的鱼已经出现烂尾或者烂鳍症状。如果长期不换,就会导致水质老化,引起各鳍膜内充满气泡,导致各鳍膜破裂腐烂,引发细菌感染。

鱼缸和沙子都应该清洗消毒,水族店有卖药的,请教一下老板,用什么药最好,平常鱼缸里应放一些食用盐,对消毒杀菌有好处。

应该隔离到另一个单独鱼缸,去水族馆类的商铺买防治的药单独治理,而烂尾金鱼之前所用的缸要彻底消毒,在隔离治理後看有没有好转,到完全恢复方可再次放入常用的观赏缸中与其他鱼共养!

鱼类烂鳃病研究论文

流行情况烂鳃病是鱼类主要传染病之一。每年3月下旬至10月为流行期,草鱼鱼种易感染,死亡率较高。该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鱼池沉积过多的腐殖质,为该病原体繁殖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可能因鱼种的鳃组织被寄生虫破坏后,病菌乘机侵入所致,流行广。发病原因鱼烂鳃病的病原体为柱状屈挠杆菌。一般是由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而引起,尤其是鱼的鳃部遭到机械损伤后更易感染。引发鱼类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蚤引起的各种鳃病。病鱼症状常见症状:鳃丝呈粉红或苍白,继而组织破坏,黏液增多,带有污泥,严重时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亦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软骨外露,常离群独游,行动缓慢,体色变得暗黑,头部更甚。病鱼往往因呼吸受阻,窒息而死,死亡率较高。1、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且常带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的小洞,俗称“开天窗”。2、由真菌引起的鳃霉病,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此病常使鱼暴发性地死亡,镜检会发现鳃霉菌丝。3、由寄生虫引起的鳃病:①原生动物的大量繁殖和骚扰,使鱼的鳃部产生大量的粘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因此浮头时间较长,严重时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漂浮水面。②粘孢子虫引起的鳃病一般在鳃的表皮组织里有许多白色的点状或块状胞囊,肉眼容易看到。③指环虫引起的鳃病显著浮肿,鳃盖微张开,粘液增多,鳃丝呈暗灰色,镜检可见长形虫体蠕动。④中华蚤引起的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寄生许多虫体,并挂有蛆状虫体,故有“鳃蛆病”之称。诊断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可作出初步诊断。用显微镜检查,鳃上没有大量寄生虫及真菌寄生,看到大量细长、滑动的杆菌,可作出进一步诊断。治疗方法1、细菌及真菌性烂鳃病:①富氯或二溴海因全池泼洒,重症隔日再用一次。②同时配合用鱼复宁、大蒜素、鱼血停按的比例拌饲投喂3-6天。2、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①用强效杀虫灵或菌虫杀手泼洒,其浓度为。②内服渔经虫克,连喂2次。每百斤饲料配药200克。③用复方增效敌百虫每亩150克泼洒。预防措施1在操作时要轻快避免鱼体受伤;2放苗时要用药水进行浸泡消毒;3养殖过程中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

添加胆汁酸600-800g,连续五天拌料投喂。五天后可见鱼体明显好转,死亡逐渐减少。当草鱼发生细菌性烂鳃疾病时,会使用抗生素防治疾病,细菌被抗生素杀灭后会产生大量的内毒素,内毒素可引起肝脏的损伤。胆汁酸通过结合或分解肠道内的内毒素,阻止内毒素通过肠粘膜屏障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减少肠道对内毒素的吸收,防止内毒素对肝脏乃至鱼体的危害。另外,胆汁酸在代谢过程中,会有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大肠段,胆汁酸可以有效的控制肠道的pH值,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肠道常在菌的增殖。另外,对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等呼吸道常见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草鱼患了烂鳃病以后,要先将一部分旧水换掉。此时水中还有细菌,可以用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泼洒全池消毒。然后,要在草鱼的食物中掺入一些烂鳃灵,来为它们治疗。连续喂药饵几天,病情就会好转。此外,为了防止水中还留有一部分的细菌,可以用二溴海因、漂白粉等再次给鱼池消毒。一、草鱼烂鳃病是什么原因在养殖草鱼的时候,草鱼有时候比较容易生病。比如烂鳃病,这种病在草鱼1-2岁的时候最常见。从具体的季节来看,这种病是高温季节的常见疾病之一,而且危害比较严重。这种病属于细菌性疾病,是细菌侵入引起的。草鱼得这种病的原因就是体表的鳞片或者皮肤受伤,细菌得已侵入草鱼的身体。具体来看导致草鱼体表受伤的原因是比较多的,有可能是因为草鱼之间互相打架造成的损伤,也可能是被寄生虫刺伤了,也可能是在捕捞时造成的机械损伤等。二、草鱼烂鳃病怎么治疗1、换水消毒:草鱼在出现烂鳃病的症状之之后,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危害进一步扩大。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换水,将一部分旧水抽出,换入一部分新水。此时,水中还会残留一部分有害的细菌,因此还需要用一些药物来杀菌。可以用的药物比较多,比如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等,需要全池泼洒。2、药物治疗:然后就是在草鱼的饲料中掺入相应的药物治疗这种病,可以用烂鳃灵等专门的药物,效果很好,因为它们是专门针对烂鳃病设计的药物。3、二次消毒:在症状缓解之后,为了防止水中还有一部分细菌,可以再进行消毒,比如用二溴海因、漂白粉等。4、之后的预防:在之后的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这种病,尤其是在高温天气的时候。需做好定期消毒的工作,并且注意监测草鱼的状态。

鱼类烂鳃病的研究进展论文

草鱼烂鳃病的病原主要是细菌感染,带菌鱼是烂鳃最主要的传染源,还有曾经被得过烂鳃病的鱼污染过的底泥和水源也是导致烂鳃发生的源头。

草鱼烂鳃病的发生与溶氧、水质、环境、鱼体自身免疫力都密切相关。水中病原越多、水质越差、底质越差、鱼密度越大,此病就越容易暴发与流行。池塘在溶氧充足的情况下,病原微生物也会相应减少,同时水体稳定,鱼体免疫力增强,疾病发生率自然就会降低,烂鳃也会减少。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从多增氧、勤改底、巧稳水和常用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抗应激的保健品增强鱼体抵抗力等多方面采取措施综合预防烂鳃的发生。

草鱼烂鳃病的治疗关键点

1、加强增氧,避免鱼因缺氧加重死亡。

2、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防止发生细菌继发性感染。

3、重点防控气泡病。

4、调节水质,改变水质环境与营养。

5、内服保肝解毒的胆汁酸与增强营养的多维。

胆汁酸在草鱼烂鳃病防治中的作用

对于草鱼的烂鳃病,不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都离不开胆汁酸的作用。

在草鱼的日常保健中添加胆汁酸,可以促进草鱼对饲料中的油脂类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预防脂肪肝和肝胆综合症的发生,增强肝脏功能,增强鱼体免疫力,由此有效预防烂鳃病的发生。

而在治疗草鱼烂鳃病时,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可避免,但是细菌被抗菌药物杀灭后会产生大量的内毒素,内毒素可引起鱼体肝脏和肠道的损伤。胆汁酸可以通过结合或分解肠道内的内毒素,阻止内毒素通过肠粘膜屏障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减少肠道对内毒素的吸收,防止内毒素对肝脏乃至整个鱼体的危害。因此治疗草鱼烂鳃病,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还应结合使用保肝护胆的胆汁酸。

流行情况烂鳃病是鱼类主要传染病之一。每年3月下旬至10月为流行期,草鱼鱼种易感染,死亡率较高。该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鱼池沉积过多的腐殖质,为该病原体繁殖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可能因鱼种的鳃组织被寄生虫破坏后,病菌乘机侵入所致,流行广。发病原因鱼烂鳃病的病原体为柱状屈挠杆菌。一般是由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而引起,尤其是鱼的鳃部遭到机械损伤后更易感染。引发鱼类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蚤引起的各种鳃病。病鱼症状常见症状:鳃丝呈粉红或苍白,继而组织破坏,黏液增多,带有污泥,严重时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亦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软骨外露,常离群独游,行动缓慢,体色变得暗黑,头部更甚。病鱼往往因呼吸受阻,窒息而死,死亡率较高。1、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且常带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的小洞,俗称“开天窗”。2、由真菌引起的鳃霉病,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此病常使鱼暴发性地死亡,镜检会发现鳃霉菌丝。3、由寄生虫引起的鳃病:①原生动物的大量繁殖和骚扰,使鱼的鳃部产生大量的粘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因此浮头时间较长,严重时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漂浮水面。②粘孢子虫引起的鳃病一般在鳃的表皮组织里有许多白色的点状或块状胞囊,肉眼容易看到。③指环虫引起的鳃病显著浮肿,鳃盖微张开,粘液增多,鳃丝呈暗灰色,镜检可见长形虫体蠕动。④中华蚤引起的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寄生许多虫体,并挂有蛆状虫体,故有“鳃蛆病”之称。诊断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可作出初步诊断。用显微镜检查,鳃上没有大量寄生虫及真菌寄生,看到大量细长、滑动的杆菌,可作出进一步诊断。治疗方法1、细菌及真菌性烂鳃病:①富氯或二溴海因全池泼洒,重症隔日再用一次。②同时配合用鱼复宁、大蒜素、鱼血停按的比例拌饲投喂3-6天。2、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①用强效杀虫灵或菌虫杀手泼洒,其浓度为。②内服渔经虫克,连喂2次。每百斤饲料配药200克。③用复方增效敌百虫每亩150克泼洒。预防措施1在操作时要轻快避免鱼体受伤;2放苗时要用药水进行浸泡消毒;3养殖过程中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

引发鱼类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蚤引起的各种鳃病。

鳃病症状:

1、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且常带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的小洞,俗称开天窗。

2、由真菌引起的鳃霉病,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此病常使鱼暴发性地死亡,镜检会发现鳃霉菌丝。

3、由寄生虫引起的鳃病:

①原生动物的大量繁殖和骚扰,使鱼的鳃部产生大量的粘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因此浮头时间较长,严重时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漂浮水面。

②粘孢子虫引起的鳃病一般在鳃的表皮组织里有许多白色的点状或块状胞囊,肉眼容易看到。

③指环虫引起的鳃病显著浮肿,鳃盖微张开,粘液增多,鳃丝呈暗灰色,镜检可见长形虫体蠕动。

④中华蚤引起的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寄生许多虫体,并挂有蛆状虫体,故有鳃蛆病之称。

药物治疗:

1、细菌及真菌性烂鳃病的防治:①富氯或二溴海因全池泼酒,重症隔日再用一次。②同时配合用鱼复宁、大蒜素、鱼血停按的比例拌饲投喂3一6天。

2、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的防治:①用强效杀虫灵或菌虫杀手泼酒,其浓度为一。②内服渔经虫克,连喂2次。每百斤饲料配药2OO克。③用复方增效敌百虫每亩l5O克泼酒。

鳗鱼烂尾病的原因分析论文

根据近几年对广东省潮州市部分养鳗场的调查,个别养鳗场一直采用防治鳗病的传统方法,成鳗出售时药物残留检查大部分不合格,而部分无公害意识较强的养鳗场,自2000年以后,逐步转变防治鳗病观念,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化学药物,近几年来除部分超规格成鳗内销外,全部检验合格,被烤鳗厂收购出口日本,下面介绍一下防治鳗病的一点经验和体会:

1、鳗鱼烂尾病

近年来一些鳗场在防治鳗鱼烂尾病中,从育苗期开始一直避免使用抗菌药物防治烂尾病,成鳗出口前检验都合格,其主要采取了下面几项措施:1保持良好清洁的水质,每天换水时对池底污泥或饲料残渣污染物彻底清洗排污,并保持浅绿色的水质,换水量控制在30%以内,使水质保持相对稳定;2盘池筛选规格后采用3%~5%的食盐水浸洗20分钟以上,新池水培养带一定绿藻的水质;3当发现有个别烂尾的鳗鱼时,及时使用2%的食盐水浸洗,能很好防止烂尾病的蔓延。

2、鳗鱼肝肾病

肾型肝肾病的防治主要是消毒丝蚯蚓,防止丝蚯蚓带菌,传统的作法是清水漂洗丝蚯蚓,然后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消毒,这样能很好预防白苗和鳗线肝肾病的发生。近年来,为了避免抗菌药物的残留污染,很多育苗场在漂洗丝蚯蚓时采用了的盐水,分1天~2天对丝蚯蚓进行漂洗,这样能有效刺激丝蚯蚓排空肠道的粪便,减少丝蚯蚓带菌。另外,在投喂前将丝蚯蚓捞起,拌“三黄粉”或“保肝宁4#”10分钟~20分钟,然后进行投喂。

3、鳗鱼烂鳃病

近年来,为避免使用化学药物,在防治鳗鱼烂鳃病中,采用了以控制水质为主的生态防治方法,同时使用一些中草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做法:1配足增氧机,根据池塘的载鱼量,按一吨鱼配足增氧机,在晴天中午前后可以减少增氧机使用台数,但是在阴天、天气闷和食后3小时内应开足增氧机增氧;2适当排换水,根据天气、食量及水质变化情况而定。水泥池每天换水量控制在30%以内,切忌大排大换,土池每天应有一定的新水进池;3合理混养鳙鱼、鲢鱼、青鱼及鲫鱼,以控制水质,每亩混养鳙鱼20尾,鲢鱼30尾,青鱼3尾~5尾,鲫鱼100尾~200尾;4适当使用生石灰、低毒杀虫剂,控制一定的水蚤,保持水质偏碱性,以利于藻类的生长;5在温度适宜,食量大的季节,定期使用“三黄粉”,每20kg饲料拌100g内服。在发病初期或定期使用中药五倍子按煮水后全池泼洒。

鳗居线虫病[病原] 为鳗居线虫。寄生在鳗鲡鳔内的鳗居线虫有三种:球状鳗居线虫,粗厚鳗居线虫和澳洲鳗居线虫。鳗居线虫属卵胎生,刚产出的幼虫仅毫米毫米,身上包有一层透明的表膜,尾部细长。[症状与诊断] 鳗居线虫主要寄生于鳔腔以吸食鳗鱼的血为生。感染线虫的病鳗,摄食不良,生长受到影响。表现贫血,消瘦,体色较黑等体症。病鳗鳔肿胀,内脏器官受压迫,血流受阻碍,鳔组织发炎。病鳗浮大水面不易沉下,逐渐消瘦,终至死亡。严重感染会导致鳔壁破裂,线虫进入腹腔,引起腹腔膜炎,导致鳗鱼死亡。[流行与危害] 鳗居线虫病在我国台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的养鳗场都有流行。本病感染率很高,大量死亡的病例一般很少。本病全年均有发生,但以6月-9月较多。[预防与治疗] (1)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可杀来幼虫和中间宿主,有预防作用。(2)用敌百虫(90%的晶体)以1毫克/升的水体终浓度向全池泼洒,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投喂抗菌药物预防细菌感染。爱德华氏菌病[病原] 迟钝爱德华氏菌。生长温度12度-42度,PH值范围。在含盐0-4%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症状与诊断] 本病从症状和病理学特点来看,可分为肝脏型和肾脏型两种。肝脏型症状:主要表现在鳗鲡前腹部肿大,充血或出血,腹壁肌肉坏死,皮肤软化。严重时前腹部穿孔,肝脏露出。解剖观察,可见肝脏肿大,有白色脓溃病灶。肾脏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肛门红肿突出,肛门前后的肾脏部位肿大,肌肉坏死,皮肤充血,挤压腹部有脓血流出。解剖观察可见脾脏、肾脏肿大,有小脓溃病灶。在临床诊断中,应抓住该病的典型症状。患本病的鳗鱼,前腹部或肛门前后部位肿大,红肿,皮肤软化,肌肉坏死,甚至溃烂穿孔。[流行与危害] 本病在日本、我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各省的养鳗场都有流行;危害较大。特别是白仔投喂“红虫”后一周左右最容易发生急性流行,引起大量死亡。[预防与治疗] 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经常清除残饵和粪便污物,适当加大换水量,保持水质清洁,放养密度不要过大,投喂红虫要经过清洗和用呋喃唑酮消毒。(1)每吨鳗用鱼服康B-II50克-100克,均匀混入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5天。(2)每吨鳗用磺 胺甲基异恶唑200克拌入饵料投喂,第二天后改用每天100克,连续喂5天。(3)每吨鳗用氯霉素50克混入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细菌性烂鳃病[病原] 柱形屈绕杆菌。生长温度5度-35度,最适温度27度-28度;生长PH值范围6。5-8。5,最适PH值为7。5左右。水体中含0。7%的食盐即能抑制其生长。[症状与诊断] 该病主要是引起鳃组织坏死。患病鳗鱼在水面无力地游动,有时停在水流弱的角落或池边。病鳗体色稍黑,外观无特别明显的症状。如用手指轻轻压鳃 ,从鳃孔会流出带红色的粘性脓 汁。剪开鳃盖,可见鳃丝从边缘开始溃烂,鳃组织充血,淤血,粘液很多。病烂部位带黄色,并粘有许多污泥杂物。严重时可见大部分鳃丝腐烂。诊断方法主要是观察鳃组织有无腐烂坏死病灶。[流行与危害] 本病流行季节较长,终年可见,但以夏季高水温期较严重。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流行较广。我国台湾、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各地养鳗场都有流行。[预防与治疗] 本病与放养密度高,水中氧气不足,投料过剩关系较大。现已发现柱形屈绕杆菌在鳗鲡配合饵料颗粒表面生长良好,所以,残饵和饵料扩散,就会给病原菌的大量每殖提供有利条件。因此,预防此病,应特别注意投饵方法,避免投饵过量,并经常注意清除残饵 ,保持水质清洁,增开水车,适当加大换水量,都是有效的防治措施。(1)用水体终浓度为2毫克/升-2。5毫克/升的呋喃唑酮全池泼洒,换水时需补充药量,使浓度维持24小时以上。(2)以水体终浓度为2毫克/升-2。5毫克/升呋喃唑酮与25毫克/升-3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同时全池泼洒。水肥用量偏高,水瘦用量偏低。烂尾病[病原] 引起鳗鲡烂尾的病原菌有两种:一种是柱形屈绕杆菌,另一种是点状产气单胞某些菌。烂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除病原菌外,还与鳗鱼受损伤、水质恶化、饲养管理不善有密切关系。[症状与诊断] 病鱼尾柄部、躯干部或头部皮肤溃烂,坏死脱落,严重者溃烂深入到肌肉层,有的病鳗吻端溃烂。该病往往与水霉病、肝肾病并发。在低温多雨季节,溃烂部位很容易长水霉。烂尾部继续发展则可导致细菌性败血症,各脏器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著的特征:一是脖颈肿大,但不发红;二是胃肠道有凝固的血块或毫无血色。[流行与危害] 该病是我国养殖鳗鲡的常见病,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养鳗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夏季高温季节,选别等操作,造成皮肤损伤、鳗鱼粘流脱落时,最容易发生烂尾病。[预防与治疗] (1)过池、选别中操作要细心,尽量避免鳗鱼受损伤。过池时要注意鱼体和池塘消毒,防止感染。(2)用4%-5%的食盐洗浴1分钟-2分钟,对烂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红鳍病[病原] 系嗜水产气单胞杆菌。生长温度范围为5度-40度,最适湿度8度;在PH6-11范围内都能生长,最适PH值为。在浓度不超过4%的食盐溶液环境中均能生长,而最适盐浓度为。[症状与诊断] 病鳗最初表现为食欲不振,随后在水面离群漫游或依靠池壁或停在饵料台不动。病鳗臀鳍、胸鳍、尾鳍等充血发红,腹部或体侧皮肤充血,红门红肿。严重时,在腹部、体侧等部位可见出血斑块。有时头部、躯干、尾部皮肤会出现局部坏死或感染水霉。解剖观察,肠道充血发红明显可见。病原菌在肠道大量繁殖,所产生的毒素首先引起肠道炎症,然后侵入血液引起全身症状。病程发展到一定程度,病菌由肠道侵入血液成为败血症。[流行与危害] 红鳍病是一种常见病,也有暴发性流行,危害严重。它主要在露天池流行,各种规格的鳗鱼都可得这种病。在春季水温上升期、秋季水温下降期以及天气不稳定的梅雨期,容易发生和流行,一般在高水温期发生流行的情况较少。[预防与治疗] (1)每吨鳗用磺胺甲异恶唑,或磺胺增效剂150克-200克拌入饵料投喂,第2天后每天100克,连续投喂5天。(2)每吨鳗每天用盐酸土霉素或四环素100克混入饵料投喂,连续5天。(3)每吨鳗每天用15克-20克的呋喃唑酮混入饵料投喂,连续5天。弧菌病[病原] 即鳗弧菌病。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长温度为10度-35度,最适生长温度25度左右;适宜生长的盐浓度为1%左右。生长PH值为6-10,适宜生长PH值为8左右 .[症状与诊断] 鳗鲡弧菌病主要症状是各鳍条出血发红,肛门红肿,躯干部皮肤褪色、糜烂或隆起。有的病鱼体表出现出血性溃疡。肠道通常有充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有出血斑。诊断鳗鲡弧菌病单独依靠观察症状还很难判断,必须采用血清学方法或通过病原的分离鉴定。[流行与危害] 本病的发生与红点病一样,同池水中盐度有密切关系,在完全用淡水养殖的鳗鲡中通常不人发生。鳗弧菌广泛颁于沿岸海水和海底的是条件致病菌。鳗鲡弧菌病的发生和流行都有一定的诱因。如水质不良因素的强烈刺激、鱼体受伤等。鳗弧菌主要是由种苗携带进入淡水养鳗场。[预防与治疗] (1)预防接种鳗弧菌菌苗。(2)用氯霉素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吨鳗每天用50克,连续用5天。(3)用盐酸土霉素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吨鳗每天用100克,连续用5天。红点病[病原] 为鳗败血极毛杆菌。是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长温度范围为5度-30度,适宜生长温度15度-20度;生长PH值范围,适宜生长PH值7-9。本菌在淡水中一天内就会死亡,在海水中或稀释海水中能存活200天以上。[症状与诊断]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体表点状出血。患病鳗鱼的皮肤,特别是下颚、腹部或肛门周围的皮肤,点状出血最明显、最多。病原菌侵入皮肤后在表皮基底膜和真皮层大量繁殖,引起毛细血管充血,因而导致渗出性出血和破裂性斑块状出血。此外还可见鳍条出血,肝脏淤血,脾脏褪色萎缩,肾脏萎缩,肠胃、肠系膜点状出血。本病最明显的特点是在体表有许多点状出血,根据此特点可以作出诊断。[流行与危害] 本病发生于含盐分的鳗池。流行时间是2月-8月和10月-11月,其中4月-5月是流行高峰。初春水温10度以上开始发病,待遇水温上升到25度时病势减弱,盛夏时消失,到秋天水温下降到25度以下时又会再次流行。[预防与治疗] 红点病在10度-25度时发生,因此,在温室养鳗中,将水温控制在26度-27度,可防止本病的发生。本病的发生与水中的含盐量有关,所以对饲养在含盐鱼池中的鳗鱼要特别注意。在不含盐分的淡水中饲养,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要注意换掉用于盐水浴的池水,并冲洗一两次。本病的潜伏期长,病鱼症状尚未表现出来,已失去食欲,所以口服药治疗难以奏效,可用水体终浓度2毫克/升的呋喃浴酮全池泼洒。开口病[病原] 该病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它寄生于鳗鲡白细胞的细胞质内。该病毒可用鳗鲡性腺细胞培养,并能引起细胞病变。[症状与诊断] 病鱼颅腔出血、口腔粘膜出血、头部肌肉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口腔肌肉糜烂,口张开不能闭合,上、下颌充血、糜烂,上颌缩短,严重时下颌骨断裂,口腔完全失去张闭能力。病情严重时可见肝脏充血,肿大,甚至出现溃疡。病鱼有时也表现鳍条充血。[预防与治疗] 现在还无有效方法欧洲鳗鲡夏季狂游症[病原] 发病原因还不清楚。有可能是由于对生活环境(例如水温、光照、光质、饵料药物刺激等)变化不适应,长时间的环境压力,使鱼体应急反应过度,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失衡,某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受损害,抗病能力下降,最终引起欧洲鳗大量死亡。或者说主要是由于应急因子引起的继发病性或和细菌性感染,造成欧鳗大量死亡。要完全弄发病原因,还有待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症状与诊断] 发病初期,少量鳗鱼在池边进行不规则游动,游动无力,出现间隙性头部抽动旋围翻滚或作后退运动。几天后大量鳗鱼出现类似症状,头部阵发性颤动,在水面狂游后很快死亡,刚死鳗鱼呈僵直状,嘴张开。病鱼体表完整,但是下颚均有不同程度的溃疡或充血。有些病鱼口腔、臀鳍、尾部充血或有溃疡。多数病鱼鳃丝鲜红、肝脏淡红,部分病鱼肾脏肿大。病鳗红血球、血红蛋白、血清氯离子显著增高,而血液中尿素氮含量显著下降,血清胆碱酯酶降低。目前,由于对该病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只能根据上述主要症状进行诊断。[流行与危害] 本病是欧鳗引入亚洲养殖时而发生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主要流行于夏季高温期,从黑仔到成鳗都可发生。该病来势猛,在一个星期内,发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更甚者几乎全部死亡。[预防与治疗]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这里仅提供如下预防措施:(1)不要在夏季引进欧洲鳗种苗,避免高温期对刚进苗种的压力。据报道,欧洲鳗生长以20摄氏度水温为宜,水温由24摄氏度继续上升对欧洲鳗很不利,应引起注意。(2)注意保持鳗池水环境相对稳定、清洁,防止水质、水温变化过大。(3)在鳗池上定点设置遮光棚,避免强光直射。(4)高温期就控制投饵量,宜少不宜多。(5)注意及时防治寄生虫病及其他病害,鱼体健康可增强应急反应能力。(6)必要时,用下述治疗药物中的任何一种外用药遍洒1次。

可以使用一些化学药物来进行治疗,而且也要提倡无公害的养殖方式,并且在养殖过程当中不能对环境造成破坏,也要及时的进行池塘的消毒和清洁,也要注意温度的调控。

可以通过化学药剂进行预防,而且在培养过程当中要注意水温的管控,也要注意食堂的调整注意一些肝脏以及肾脏疾病的发生,并且要对水源进行清洁。

寄生虫对观赏鱼的影响论文

对于长期生活在水里的鱼类来说,寄生虫会引起鱼类很多疾病,这往往是令人头疼的一种疾病了。但也有些新手可能并不清楚寄生虫会给鱼类带来哪些危害,寄生虫会对鱼体产生10大影响。一直接叮咬鱼体或鳃部,吸食鱼血液,造成鱼体消瘦。二大量寄生后,堵塞鱼的肠道及重要导管,阻碍营养的吸收及物资循环。三叮咬鱼体后,继发细菌感染,引发一系列问题。四外在寄生虫形成一定的包囊,影响鱼体的外观,失去食用价值。(肤孢子虫)五因叮咬鱼体,造成鱼体分泌粘液异常,影响鱼的呼吸。(斜管虫)六侵入鱼的脑部,造成神经萎缩及行为异常,影响生长。(鲢碘泡虫)七寄生在鱼的眼球,造成眼球脱落。(茎双穴吸虫)八大型寄生虫寄生鱼的体腔,造成体表穿孔,引起鱼的死亡。(鱼怪)九寄生于肌肉内,形成包囊。影响食用。十寄生于血液中,造成昏睡病。(锥体虫)

鱼缸里有铁线虫,首先要进行换水,然后再使用药物清理防治。首先要换水。因为换水来减少鱼缸的蛋白虫,原理就是减少鱼缸老水,从而将鱼缸里面一部分的营养物质给带出来,然后添加新水,去稀释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有机物存在。其实就是不给线虫提供食物。这个方法最好还要配合洗棉来使用,因为滤槽中滤材用久了不洗也会堆积很多脏东西,光是清理鱼缸中的有机物还是不够的。每次换三分之一水,每周换两次,线虫的数量很快就能得到控制。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药物,是药三分毒。对付线虫,下药是最有效果的。按照每一百升水中用四分之一片肠虫清剂量,就能有效杀死线虫。铁线虫是开缸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过多,水质营养化,线虫就会产生。线虫主要就是以水中的营养物质来生存的,如果这些营养物质没有了线虫生长就会受阻,影响到繁衍和生长。所以说喜欢养鱼的朋友们,一定要多提前了解相关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把鱼养好!

1、孔雀鱼与寄生虫的关系孔雀鱼是一种淡水鱼类,在野外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寄生虫的侵袭。常见的寄生虫包括鱼虱、鳃蚤、蓝虫等。这些寄生虫可通过直接感染孔雀鱼的皮肤、鳃、肠道等部位,也可以通过孔雀鱼进食的水生生物传播。2、孔雀鱼寄生虫的症状与危害孔雀鱼感染寄生虫后,常表现为身体发白、游动不灵活、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等症状。如果未及时治疗,寄生虫会不断繁殖,严重影响孔雀鱼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3、孔雀鱼感染寄生虫的原因孔雀鱼感染寄生虫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环境不卫生。孔雀鱼所居住的水质不干净,水中存在大量有机质和细菌,容易导致各种寄生虫滋生。此外,饲养过程中饲料、水源的污染,以及生长环境的温度、光照等因素也会影响孔雀鱼的免疫力,使其更易感染寄生虫。4、如何防治孔雀鱼的寄生虫为了预防孔雀鱼感染寄生虫,我们需要保持孔雀鱼舒适的生活环境。首先,保持水质清洁卫生很重要,可以定期更换水、清理鱼缸等方式来维护水质。其次,在饲养过程中需要选择好的饲料和水源,保证其卫生安全;还要控制生长环境的温度和光照,以提高孔雀鱼的免疫力。如果孔雀鱼已经感染寄生虫,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清除。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量,以避免对孔雀鱼造成更大的伤害。

观赏鱼不爱动并呼吸困难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1. 观赏鱼可能患有肠炎或内寄:这种情况下,观赏鱼可能会食欲减退,鱼缸水质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鱼缸中的其他生物也可能会感染。2. 观赏鱼可能患有鳃寄或其他体外寄生虫:这种情况下,观赏鱼可能会蹭缸、呼吸急促,且鱼缸水质可能不佳。3. 鱼缸水质可能不佳:水质毒素过多可能导致观赏鱼缺氧和中毒,从而影响其游动和呼吸。4. 水温过低或震荡可能导致观赏鱼感冒:水温过低可能导致观赏鱼的食欲和行动力下降,这也会导致它们不爱动和呼吸困难。5. 观赏鱼可能感到害怕或心理压抑:这可能是由于环境变化或缸内其他生物的威胁所致。这种情况下,观赏鱼可能会躲在某处一动不动。6. 观赏鱼可能患有身体失衡或严重失漂:这种情况下,观赏鱼的游动能力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它们在水中漂浮或趴在鱼缸底部。为了确定观赏鱼不爱动和呼吸困难的具体原因,建议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鱼缸水质检测。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改善水质、调节水温、使用药物等,以缓解观赏鱼的症状。

  • 索引序列
  • 观赏鱼烂尾病研究论文
  • 鱼类烂鳃病研究论文
  • 鱼类烂鳃病的研究进展论文
  • 鳗鱼烂尾病的原因分析论文
  • 寄生虫对观赏鱼的影响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