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有哪些一般体裁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医学论文有哪些一般体裁,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实验研究: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
主要包括:
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
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
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
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2、临床分析: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疗效观察: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4、病例报告: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5、病例(理)讨论: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6、调查报告: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处理因素,对某一疾病(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给予评价,并对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议。
7、文献综述:以某一专题为中心,查阅、收集大量国内外近期的原始医学文献,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整理而写出综述,以反映出该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等情况,并做出初步的评论和建议。
8、专题讲座:围绕某专题或某学科进行系统讲授,介绍医学发展新动向,传播医学科研和临床上实用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更新传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改善知识结构,推动医学科技进步。根据对象不同,可分为普及讲座和高级讲座。
五种常见医学论文写作类型
医学论文通常是一种科学论文,探讨疾病或药物。但除了疾病和医学的研究外,医学论文还有哪些内容?实验研究、临床分析、疗效观察、病例报告和病理讨论是医学论文写作的五种常见类型。
1、实验研究。
常用于病原学、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生物学、寄生虫学和流行病学。主要包括:1、各种动物药理毒理实验,实验外科;在一些病原体或病原体外实验;抗癌、抗菌、抗寄生虫药、杀虫、消毒杀菌的实验。这种类型的医学论文集中在实验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并通过这样的实验研究报告,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医学的发展。
2、临床分析。
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这一类体裁的医学论文是建立在临床对某种相同疾病病例所采用的治疗手段的观察、分析。一般通过这类临床分析报告得出的结论都是有助于应对该种疾病的治疗,但一定要确保病例的量要足够大,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随意断言,以事实为主。
3、疗效观察。
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这一类体裁的医学论文针对的是某种新药或新疗法,由于对该药或该疗法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的确切掌握,所以通过对新药或新疗法的试用,观察并研究,最终确定能否推广使用。所以在撰写过程中,要注意对使用新药或新疗法的患者进行实时的观察研究,确保得到新药或新疗法的确切反馈。
4、病例报告。
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由于是罕见病或疑难重症,所以即便有类似报道也是十分少的,而这类医学论文便是针对这些少数的病例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探索,力求能更全面的了解和改善这种疾病的情况。
5、病例(理)讨论。
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涉及疑难、复杂、易误诊的病例,对诊断和治疗进行综合讨论,以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主要集中在罕见病或疑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本文讨论的主要是药物治疗和诊断的方法,试图获得最佳的通过讨论,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参数,对各种可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公正的态度,不能偏颇。
可以参考一下优秀的医学病例,常笑医学网的病例资讯里有不少医生写的病例报告,内容很详细,排版也很好,可以了解到撰写医学病例需要哪些资料。
建议你去网上找一些病例的范本,基本上是以患者信息、治疗情况、病例详情、总结等几个部分组成。
病例分析报告是医学论文的一种常见体裁,通过对一两个生动的病例进行记录和描述,试图在疾病的表现、机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医学报告。以下是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模板,欢迎阅读。
一般资料
姓名:刘文武性别:男
年龄:38岁 职业:自由职业者
籍贯:湖北咸丰 民族:土家族
入院日期:20**年4月3日记录日期:20**年4月3日
婚姻:已婚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
主诉: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现病史:患者自诉10余年前发现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稍有腹胀,无腹痛,无乏力、纳差,无呕血、黑便,无畏寒发热,无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院外未作处理,腹壁静脉扩张,迂曲较前加重,向胸壁进展,部分迂曲成团。无红肿疼痛不适。7月前于我科就诊,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拟手术治疗,因患者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而未行手术治疗并出院调理,院外继续护肝对症治疗,现来我院复查,以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肝硬化收入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食欲欠佳,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有肝炎病史。
手术及外伤史:无。
输血史:无。
过敏史:无。
个人史:有吸烟史,有饮酒史,无**接触史。
婚孕史:已婚,配偶身健。
家族史:父母健在,未见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7℃,脉搏76次/分(规则),呼吸20次/分(规则),血压128/70mmHg。肝病面容,皮肤黝黑,巩膜稍黄,脐上腹壁可见迂曲扩张静脉,向上延展至胸壁,部分迂曲成团。腹壁血流由上向下流动,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3横指,边界清楚,无压痛,表面光滑,肠鸣音可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双下肢不肿。
入院前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r-GT188u/l。乙肝三对半示:HBsAg(-)。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腹壁静脉扩张,腹壁静脉曲张
诊断依据:
1.男性患者,38岁。
2.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
3.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r-GT188u/l。
入院前诊疗经过:患者在院外行护肝治疗,一直服用拉米夫定、普耐洛尔以求护肝及防治出血并发症。现患者腹壁静脉曲张程度有加重,迂曲静脉扩张到胸壁,迂曲的静脉团增多,遂入我科以求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红细胞×10∧12/L,白细胞×10∧12/L,血红蛋白124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210×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
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管型。大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凝示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秒,血浆凝血酶原比值,PT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含量。
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A/,,,,尿酸716umol/l,K+。心肌酶谱未见明显异常。 乙肝两对半示:HBsAAg(-),HBV-DNA复制水平无。
血清肿瘤标志物: CEA、CA199、AFP及CA153均在正常范围。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心影稍增大,右膈及肋膈角显示不清。 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
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
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进一步诊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诊断依据:
1.男性患者,38岁。
2.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
3.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 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管型。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
6.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
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入院后诊疗经过:
入院后嘱患者高热量,高蛋白,低盐,质软饮食,限制水的摄入。给予拉米夫定以改善肝功能,适当使用利尿剂以治疗及改善腹水症状,给予****以控制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护理监测患者每日尿量、体重、腹围的变化,以及注意患者腹胀症状的缓解情况,随时调整治疗。
临床讨论与分析:
患者病史特点:1.男性患者,38岁。2.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3.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4.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5. 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管型。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6.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可得到以下总结:
1. 肝硬化表现为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并在病程发展的晚期形成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其流行病学特点是:发病高峰年龄为35——50岁,以男性多见。该患者为38岁,男性。增加了肝硬化的易感性。
2.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主要有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胆汁淤积、肝静脉回流受阻、遗传代谢性疾病、工业毒物或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炎演变为肝硬化、血吸虫病、隐源性肝硬化。而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主要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为主,约占60%——80%。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性肝炎不发展为肝硬化。该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有饮酒史,使其肝硬化易感性高。
3.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参与体内的消化、代谢、排泄,解毒以及免疫等多种功能;肝脏也是最大的代谢器官,来自胃肠吸收的物质几乎全部进入肝脏,在肝内合成、分解、转化、贮存。肝硬化发展晚期由于肝脏的损伤,肝功能的减退使其消化、代谢、排泄解毒及免疫功能减退。如呕吐,食欲减退导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等;由于合成及代谢功能的减退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从而易并发感染导致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系统相应症状的产生。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脏的长期淤血肿大,使脾功能亢进,从而导致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减少。该患者有食欲减退,腹胀,消瘦等症状和体征,并且有电解质的降低,凝血功能异常等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表现。
4.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代偿期肝硬化: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肋缘可触及肿大质稍硬的肝脏、脾脏可肿大,肝功能检查可正常或有轻度酶学异常。(2)代偿期肝硬化:表现为肝功能明显减退及门静脉高压症,
主要有门-体侧枝循环开放(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扩张以及腹膜后静脉扩张),脾脏肿大造成脾功能亢进,腹水的形成。该患者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肝病面容,皮肤黝黑,巩膜稍黄,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3横指,双下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该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腹壁静脉曲张,脾大的表现。
5. 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
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管型。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综合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各项相关辅助检查,该患者可最终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 与伴有肝肿大和脾肿大的疾病相鉴别。如慢性肝炎,有肝炎的感染的病史,需要检查乙肝两对半以及HBV-DNA复制水平;原发性肝癌,需行血清免疫学检查甲胎蛋白(AFP)以及肝脏CT的检查以鉴别;某些累及肝脏的代谢性疾病也会导致肝脏的肿大,需从临床表现及各项辅助检查予以仔细鉴别。血液疾病,如慢性白血病等常伴有脾脏的肿大,需进行骨髓检查以便与肝硬化所致的脾脏肿大相鉴别。该患者外周血象没有明显异常,可行护肝等对症治疗后定期复查,观察外周血象的变化。
2. 与引起腹水和腹部胀大的疾病相鉴别。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腹水和腹部胀大是因为(1)门静脉压升高使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升高使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腹水;(2)由于肝功能的受损使其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减弱,造成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从而血管内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腹水。
(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机体血液大量滞留于内脏血管,使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从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肾小球率过滤下降及水钠重吸收增加,发生水钠潴留,促进了腹水的形成。应与缩窄性心包炎、结核性腹膜炎、腹腔肿瘤及慢性肾炎等疾病导致的腹水相鉴别。根据腹水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以及性质是癌性腹水还是非癌性腹水可鉴别。患者腹水量少,故可排除癌性腹水,根据其他系统的临床表现也可排除因心脏和肾脏的疾病而导致的腹水。
3. 与肝硬化并发症相鉴别的疾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应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粘膜病变,胃癌,食管癌等疾病相鉴别,血压稳定,出血暂停时可行胃镜做治疗性检查可确诊。肝脏的降解解毒功能受损使有毒物直接经体循环入脑导致的肝性脑病,应做血液成分的检查以与低血糖、糖尿病、尿毒症、药物中毒、脑血管意外等所致的意识障碍、昏迷相鉴别。由于严重的肝脏疾病可累及肾脏导致无器质性的肾脏损害,称为功能性肾衰竭,应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以及其他病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相鉴别。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做出了诊断并做了仔细的鉴别诊断,针对患者的各项情况可安排出以下治疗方案:
1. 嘱患者适当减少活动、避免劳累、保证休息以减少消耗和减少感染的机会;饮食主要以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及易消化的饮食为主,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应避免进食粗糙、坚硬的食物,患者有少量腹水,应适当限制水、盐的摄入。
2. 对症支持疗法,根据患者的进食及营养状况调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蛋白等以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行保守治疗,行护肝治疗,治疗防治原发病的再发,防止肝脏炎症坏死的发生和继续发展。拉米夫定,长期口服,以改善肝功能;阿德福韦酯,长期口服,对于病情加重的患者有较好疗效。由于患者肝炎已治愈,检查未见病毒复制的迹象,且患者有肝功能失代偿的想关表现,所以不予干扰素治疗,干扰素会加快肝功能的衰竭,应用需十分谨慎。
4. 患者有少量腹水,应限制水钠的摄入,暂不联合使用利尿剂,应密切观察腹水的变化,尽可能早的防止其增多,也应避免使用利尿剂不慎而导致电解质的紊乱。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适当输注白蛋白及血浆,改善营养状况的同时还可促进腹水的消退。
5. 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要积极防止曲张静脉的破裂。保守治疗可采取服用****以降低肝静脉压力梯度至<12mmHg。保守治疗预防出血无效时可采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或硬化剂注射治疗。
6. 对于门静脉高压的患者没有很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疗效较好。手术方式主要有非选择性门体分流术,选择性门体分流术,断流手术。但是该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但曲张血管未破裂出血,可进行出血预防性手术。鉴于该患者肝炎后肝硬化的肝功能损害较严重,手术可加重机体负担,甚至可引起肝功能衰竭,而且据近年来的资料表明这类病人重点应行内科护肝治疗,若为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特别是镜下见曲张静脉表面有“红色征”,为了预防首次急性大出血,可酌情考虑行预防性手术,主要是断流手术。
7. 因患者严重脾肿大,并且合并脾功能的亢进,应行脾切除术。但是脾切除术后应密切注意相关并发症如腹腔内大出血,膈下感染及术后远期的凶险性感染等。
8. 综合分析病情,患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最理想的方法是肝移植,既可替换病肝,又可使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但依据现阶段医学的发展肝移植仍受到肝源短缺,手术有风险,费用昂贵等限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预后分析:肝硬化的预后与病因、肝功能代偿程度及并发症有关。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淤血等引起的肝硬化,病因如能在肝硬化未进展至失代偿期前予以消除,则病变可趋静止,相对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隐源性肝硬化好。死亡原因常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肝移植的开展可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该患者有病毒性肝炎病史多年,但早年已治愈,病因消除早,影响较小;但因病情的迁延及患者的不合理自行护理致使产生了门静脉高压,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等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对于其预后不良影响较大。且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对于肝移植手术的耐受性较差,需要慎重考虑移植治疗。
期饮酒可引起血管收缩舒张调节障碍,并出现血管内皮的`损伤,血管内脂质的沉积,使得血管条件变差,易发生脑出血。此外,经常过度劳累,缺少体育锻炼,也会使血粘度增加,破坏血管条件,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并非所有患者都一定有这些诱因,部分患者由于长期各种基础疾病的作用,也可在安静状态下发生脑出血,脑出血的发生病理机制较为复杂,尤其经常有以上诱因的患者需要谨慎,严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临床表现
脑出血的症状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血肿大小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等有关,通常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小便失禁、肢体活动障碍和意识障碍。位于非功能区的小量出血可以仅仅表现为头痛及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而大量出血以及大脑深部出血、丘脑出血或者脑干出血等可以出现迅速昏迷,甚至在数小时及数日内出现死亡。典型的基底节出血可出现突发肢体的无力及麻木,语言不清或失语,意识障碍,双眼向出血一侧凝视,可有剧烈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小便失禁症状;丘脑出血常破入脑室,病人有偏侧颜面和肢体感觉障碍,意识淡漠,反应迟钝;而脑桥出血小量时可有出血一侧的面瘫和对侧肢体瘫,而大量时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四肢瘫痪、眼球固定,危急生命;小脑出血多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构音障碍等小脑体征,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瘫痪症状,血肿大量时可侵犯脑干,出现迅速昏迷、死亡。
2.并发症
脑出血的并发症较多,人脑是生命的总司令部,脑出血的发生或
多或少都会影响脑功能的正常运行,脑出血并发症常常为多发的,全身各个器官都可以成为并发症发生的器官,所以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该注重并发症的治疗,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条: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多伴有活动障碍,而长期卧床成为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最常见的原因,脑出血最主要并发症之一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即为肺部感染,脑出血后3~5天内,昏迷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表现为多痰、呼吸受损,需要引起重视,必要时需要行气管切开手术。
上消化道出血:又称应激性溃疡,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混合型和内囊内侧型出血居多,分别占45%和40%。脑出血后全身血管收缩,胃肠功能下降,胃肠对细菌屏障减弱,局部供血不足,可出现消化道的广泛出血,甚至出现致命性失血导致休克,是严重的并发症。
标题、摘要、前言、病例、讨论、结论是主要内容,如果是给期刊投稿,还可能会要求你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综述。其实病例报告没有固定模板,只需要把必要的内容写入就可以了。平时可以多看看这方面的内容,常笑医学网、百度文库、医学论文里都能找到优秀的病例报告。
个案报道,又称病例报告是医学论文的一种常见体裁,是报道临床罕见病例或新发现的病例的医学论文。我整理了个案报道学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肾病综合征个案报道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感染
doi:(x).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44-02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肾脏病理损害而致的蛋白尿及其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其主要特征是大量蛋白尿,定义为≥,伴有低白蛋白血症≤30g/L,高脂血症及水肿。由于该征可由多种疾病、不同病因及病理引起,所以在其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等方面又各具特点。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4岁,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2月就诊于当地医院,自诉查小便常规未提示异常,后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水肿逐渐消退。来诊前5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伴腹胀,无发热呕吐等不适,当地查小便常规示隐血2+,蛋白3+,患者未予重视及治疗。来诊前1天患者上述症状加重伴右腹及腰部疼痛、发热,遂来我院就诊。查体:℃,BP120/75mmHg,颜面浮肿,移动性浊音(+),双肾区叩痛明显,阴囊及双下肢水肿,其他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10?9/L,N%,HGB121g/L,PLT343×10?9/L,,,24h尿蛋白定量>10g,凝血功能:,,,,血浆D-二聚体(+)。胸片示肺水肿,左侧胸腔中量积液;CT示肺纹理增多,腹腔大量积液,其他无特殊。入院后给与抗感染、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等对症支持治疗,由于患者合并严重感染、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障碍,故未予肾穿刺活检。10d后患者一般情况有所好转,感染得到控制,给与甲强龙治疗后患者水肿逐渐减退,小便量增多,血浆白蛋白水平回升,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2 讨论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可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主要是在排除前者的情况下诊断。引起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原因很多,包括糖尿病肾病、乙肝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淀粉样变、药物及感染等[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主要以微小病变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病及膜性肾病常见。其中微小病变型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且对激素治疗敏感;膜性肾病主要见于中老年;系膜增生性病变主要以IgA肾病及非IgA型多见,也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包括:蛋白尿、血浆蛋白浓度改变、高脂血症和水肿。低白蛋白血症主要是自尿中丢失蛋白,但血浆白蛋白水平与尿蛋白丢失量并不完全平行。其他血浆蛋白成分的变化如IgM、纤维蛋白原、a1及a2球蛋白及较大脂蛋白正常或略上升。另外易形成血栓的纤维蛋白原水平、第Ⅷ因子水平上升,抗凝血酶Ⅲ水平下降、蛋白C和S的水平及活性均下降;纤溶酶原水平下降、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水平上升、或因白蛋白水平低而引起纤溶酶-纤维蛋白之间的交互作用受损[2]。水肿主要是血管外钠、水的潴留。当组织间液水容量增长大于5kg时可出现临床上可察觉的可凹性水肿。水肿程度一般与低蛋白血症程度一致。
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有感染、血栓栓塞性并发症、营养不良及肾损伤。发生感染主要是本征时血IgG水平的明显下降[3]、补体成分特别是影响补体旁路激活途径的B因子和D因子下降[4]、白细胞功能下降[5]及低转铁蛋白及低锌血症[6]。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本征严重的、致死性并发症之一。肾病综合症时处于高凝状态[7],加之低蛋白、高脂血症致血液浓缩、粘稠度增加使血栓形成倾向更严重。另外过度使用利尿剂也可加重血液浓缩。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大致分为蛋白尿的治疗、针对全身病理生理改变的对症治疗和保护残存肾功能三个方面。蛋白尿的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ACEI等;对症治疗包括消肿、抗凝等方面的治疗;另外一些中药如黄芪等对慢性肾脏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本例患者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表现,同时又合并其他一些临床表现。就诊时已合并严重感染,并且凝血功能有严重障碍,有明显出血倾向,显然此种情况下不适合抗凝治疗,应首先纠正凝血功能及控制感染,同时给与各种对症支持治疗,待患者一般情况好转,感染得到控制后,再给与激素正规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刚,马序竹,邹万忠,等.肾活检患者肾脏病构成十年对比分析.临床内科杂志,2004,21:834-838.
[2] Kaysen composition in the nephrotic J Nephrol,1993,13:347-359.
[3] Giangiacomo J,Cleary TG,Cole BR,et immunoglobulins in the nephrotic possible cause of minimal-change nephrotic Engl J Med,1975,293:8-12.
[4] Anderson DC,York TL,Rose G,et of serum factor B,serum opsonins, granulocyte chemotaxis,and infection in nephrotic syndrome of Infect Dis,1979,140:1-11.
[5] Aube D, Chapman S, Brown Z, et of normal 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by sera of patients with minimal change nephropathy and other forms of nephrotic Nephrol,1981,15:286-290.
[6] Cameron consequences of the nephrotic :Cameron JS,Davl’son AM,et textbook of clinical :Oxford University Pres,1992:276.
[7]Mehls O,Andrassy K,Koderisch J,et and thromboembolism in children with nephrotic syndrome:differences from Pediatr,1987,110:862-86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个案报道学术论文
不过一般来说,所有的病例报告都包含:摘要、前言、病例、讨论。有些期刊可能还会要求文献回顾。 摘要:摘要需简介整个病例,要讨论的问题,还有本案例传达的信息,病例报告的摘要通常非常短 ,最好不要超过 150 字。 前言:前言会介绍案例要处理的问题,在必要之处引用相关的文献,前言通常会用一句话结尾:叙述病患和病患遭遇的基本情况。 病例:这个章节需要依照以下顺序提供病例信息:1.病患叙述;2.病历;3.身体检查结果;4.病理检查和其他检查结果;5.治疗计划;6.治疗预期结果;7.实际结果。病例介绍要清楚地交待病程经过的必要细节,要有病人的发病、发展、转归及随访的结果等。切忌将原始病历照搬,避免使用各种非客观性,各种怀疑或推测性语句讨论:这是病例报告最重要的部分,通常是期刊判定病例是否值得发表的关键章节。开头可从前言已提到的信息开始发展,着重在为何该病例值得注意还有它牵连的问题。然后简介同样主题的既有文献。(如果期刊要求文献回顾为独立章节的话,要放在讨论之前。)讨论病患的主要情况已有的理论和研究发现,整个综述应收敛到病例中引发疑惑的主要原因以及最主要的挑战。
病例分析报告是医学论文的一种常见体裁,通过对一两个生动的病例进行记录和描述,试图在疾病的表现、机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医学报告。以下是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模板,欢迎阅读。
一般资料
姓名:刘文武性别:男
年龄:38岁 职业:自由职业者
籍贯:湖北咸丰 民族:土家族
入院日期:20**年4月3日记录日期:20**年4月3日
婚姻:已婚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
主诉: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现病史:患者自诉10余年前发现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稍有腹胀,无腹痛,无乏力、纳差,无呕血、黑便,无畏寒发热,无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院外未作处理,腹壁静脉扩张,迂曲较前加重,向胸壁进展,部分迂曲成团。无红肿疼痛不适。7月前于我科就诊,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拟手术治疗,因患者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而未行手术治疗并出院调理,院外继续护肝对症治疗,现来我院复查,以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肝硬化收入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食欲欠佳,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有肝炎病史。
手术及外伤史:无。
输血史:无。
过敏史:无。
个人史:有吸烟史,有饮酒史,无**接触史。
婚孕史:已婚,配偶身健。
家族史:父母健在,未见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7℃,脉搏76次/分(规则),呼吸20次/分(规则),血压128/70mmHg。肝病面容,皮肤黝黑,巩膜稍黄,脐上腹壁可见迂曲扩张静脉,向上延展至胸壁,部分迂曲成团。腹壁血流由上向下流动,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3横指,边界清楚,无压痛,表面光滑,肠鸣音可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双下肢不肿。
入院前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r-GT188u/l。乙肝三对半示:HBsAg(-)。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腹壁静脉扩张,腹壁静脉曲张
诊断依据:
1.男性患者,38岁。
2.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
3.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r-GT188u/l。
入院前诊疗经过:患者在院外行护肝治疗,一直服用拉米夫定、普耐洛尔以求护肝及防治出血并发症。现患者腹壁静脉曲张程度有加重,迂曲静脉扩张到胸壁,迂曲的静脉团增多,遂入我科以求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红细胞×10∧12/L,白细胞×10∧12/L,血红蛋白124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210×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
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管型。大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凝示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秒,血浆凝血酶原比值,PT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含量。
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A/,,,,尿酸716umol/l,K+。心肌酶谱未见明显异常。 乙肝两对半示:HBsAAg(-),HBV-DNA复制水平无。
血清肿瘤标志物: CEA、CA199、AFP及CA153均在正常范围。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心影稍增大,右膈及肋膈角显示不清。 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
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
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进一步诊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诊断依据:
1.男性患者,38岁。
2.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
3.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 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管型。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
6.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
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入院后诊疗经过:
入院后嘱患者高热量,高蛋白,低盐,质软饮食,限制水的摄入。给予拉米夫定以改善肝功能,适当使用利尿剂以治疗及改善腹水症状,给予****以控制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护理监测患者每日尿量、体重、腹围的变化,以及注意患者腹胀症状的缓解情况,随时调整治疗。
临床讨论与分析:
患者病史特点:1.男性患者,38岁。2.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3.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4.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5. 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管型。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6.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可得到以下总结:
1. 肝硬化表现为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并在病程发展的晚期形成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其流行病学特点是:发病高峰年龄为35——50岁,以男性多见。该患者为38岁,男性。增加了肝硬化的易感性。
2.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主要有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胆汁淤积、肝静脉回流受阻、遗传代谢性疾病、工业毒物或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炎演变为肝硬化、血吸虫病、隐源性肝硬化。而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主要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为主,约占60%——80%。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性肝炎不发展为肝硬化。该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有饮酒史,使其肝硬化易感性高。
3.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参与体内的消化、代谢、排泄,解毒以及免疫等多种功能;肝脏也是最大的代谢器官,来自胃肠吸收的物质几乎全部进入肝脏,在肝内合成、分解、转化、贮存。肝硬化发展晚期由于肝脏的损伤,肝功能的减退使其消化、代谢、排泄解毒及免疫功能减退。如呕吐,食欲减退导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等;由于合成及代谢功能的减退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从而易并发感染导致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系统相应症状的产生。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脏的长期淤血肿大,使脾功能亢进,从而导致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减少。该患者有食欲减退,腹胀,消瘦等症状和体征,并且有电解质的降低,凝血功能异常等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表现。
4.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代偿期肝硬化: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肋缘可触及肿大质稍硬的肝脏、脾脏可肿大,肝功能检查可正常或有轻度酶学异常。(2)代偿期肝硬化:表现为肝功能明显减退及门静脉高压症,
主要有门-体侧枝循环开放(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扩张以及腹膜后静脉扩张),脾脏肿大造成脾功能亢进,腹水的形成。该患者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肝病面容,皮肤黝黑,巩膜稍黄,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3横指,双下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该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腹壁静脉曲张,脾大的表现。
5. 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
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管型。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综合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各项相关辅助检查,该患者可最终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 与伴有肝肿大和脾肿大的疾病相鉴别。如慢性肝炎,有肝炎的感染的病史,需要检查乙肝两对半以及HBV-DNA复制水平;原发性肝癌,需行血清免疫学检查甲胎蛋白(AFP)以及肝脏CT的检查以鉴别;某些累及肝脏的代谢性疾病也会导致肝脏的肿大,需从临床表现及各项辅助检查予以仔细鉴别。血液疾病,如慢性白血病等常伴有脾脏的肿大,需进行骨髓检查以便与肝硬化所致的脾脏肿大相鉴别。该患者外周血象没有明显异常,可行护肝等对症治疗后定期复查,观察外周血象的变化。
2. 与引起腹水和腹部胀大的疾病相鉴别。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腹水和腹部胀大是因为(1)门静脉压升高使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升高使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腹水;(2)由于肝功能的受损使其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减弱,造成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从而血管内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腹水。
(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机体血液大量滞留于内脏血管,使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从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肾小球率过滤下降及水钠重吸收增加,发生水钠潴留,促进了腹水的形成。应与缩窄性心包炎、结核性腹膜炎、腹腔肿瘤及慢性肾炎等疾病导致的腹水相鉴别。根据腹水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以及性质是癌性腹水还是非癌性腹水可鉴别。患者腹水量少,故可排除癌性腹水,根据其他系统的临床表现也可排除因心脏和肾脏的疾病而导致的腹水。
3. 与肝硬化并发症相鉴别的疾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应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粘膜病变,胃癌,食管癌等疾病相鉴别,血压稳定,出血暂停时可行胃镜做治疗性检查可确诊。肝脏的降解解毒功能受损使有毒物直接经体循环入脑导致的肝性脑病,应做血液成分的检查以与低血糖、糖尿病、尿毒症、药物中毒、脑血管意外等所致的意识障碍、昏迷相鉴别。由于严重的肝脏疾病可累及肾脏导致无器质性的肾脏损害,称为功能性肾衰竭,应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以及其他病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相鉴别。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做出了诊断并做了仔细的鉴别诊断,针对患者的各项情况可安排出以下治疗方案:
1. 嘱患者适当减少活动、避免劳累、保证休息以减少消耗和减少感染的机会;饮食主要以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及易消化的饮食为主,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应避免进食粗糙、坚硬的食物,患者有少量腹水,应适当限制水、盐的摄入。
2. 对症支持疗法,根据患者的进食及营养状况调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蛋白等以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行保守治疗,行护肝治疗,治疗防治原发病的再发,防止肝脏炎症坏死的发生和继续发展。拉米夫定,长期口服,以改善肝功能;阿德福韦酯,长期口服,对于病情加重的患者有较好疗效。由于患者肝炎已治愈,检查未见病毒复制的迹象,且患者有肝功能失代偿的想关表现,所以不予干扰素治疗,干扰素会加快肝功能的衰竭,应用需十分谨慎。
4. 患者有少量腹水,应限制水钠的摄入,暂不联合使用利尿剂,应密切观察腹水的变化,尽可能早的防止其增多,也应避免使用利尿剂不慎而导致电解质的紊乱。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适当输注白蛋白及血浆,改善营养状况的同时还可促进腹水的消退。
5. 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要积极防止曲张静脉的破裂。保守治疗可采取服用****以降低肝静脉压力梯度至<12mmHg。保守治疗预防出血无效时可采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或硬化剂注射治疗。
6. 对于门静脉高压的患者没有很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疗效较好。手术方式主要有非选择性门体分流术,选择性门体分流术,断流手术。但是该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但曲张血管未破裂出血,可进行出血预防性手术。鉴于该患者肝炎后肝硬化的肝功能损害较严重,手术可加重机体负担,甚至可引起肝功能衰竭,而且据近年来的资料表明这类病人重点应行内科护肝治疗,若为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特别是镜下见曲张静脉表面有“红色征”,为了预防首次急性大出血,可酌情考虑行预防性手术,主要是断流手术。
7. 因患者严重脾肿大,并且合并脾功能的亢进,应行脾切除术。但是脾切除术后应密切注意相关并发症如腹腔内大出血,膈下感染及术后远期的凶险性感染等。
8. 综合分析病情,患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最理想的方法是肝移植,既可替换病肝,又可使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但依据现阶段医学的发展肝移植仍受到肝源短缺,手术有风险,费用昂贵等限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预后分析:肝硬化的预后与病因、肝功能代偿程度及并发症有关。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淤血等引起的肝硬化,病因如能在肝硬化未进展至失代偿期前予以消除,则病变可趋静止,相对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隐源性肝硬化好。死亡原因常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肝移植的开展可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该患者有病毒性肝炎病史多年,但早年已治愈,病因消除早,影响较小;但因病情的迁延及患者的不合理自行护理致使产生了门静脉高压,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等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对于其预后不良影响较大。且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对于肝移植手术的耐受性较差,需要慎重考虑移植治疗。
期饮酒可引起血管收缩舒张调节障碍,并出现血管内皮的`损伤,血管内脂质的沉积,使得血管条件变差,易发生脑出血。此外,经常过度劳累,缺少体育锻炼,也会使血粘度增加,破坏血管条件,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并非所有患者都一定有这些诱因,部分患者由于长期各种基础疾病的作用,也可在安静状态下发生脑出血,脑出血的发生病理机制较为复杂,尤其经常有以上诱因的患者需要谨慎,严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临床表现
脑出血的症状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血肿大小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等有关,通常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小便失禁、肢体活动障碍和意识障碍。位于非功能区的小量出血可以仅仅表现为头痛及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而大量出血以及大脑深部出血、丘脑出血或者脑干出血等可以出现迅速昏迷,甚至在数小时及数日内出现死亡。典型的基底节出血可出现突发肢体的无力及麻木,语言不清或失语,意识障碍,双眼向出血一侧凝视,可有剧烈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小便失禁症状;丘脑出血常破入脑室,病人有偏侧颜面和肢体感觉障碍,意识淡漠,反应迟钝;而脑桥出血小量时可有出血一侧的面瘫和对侧肢体瘫,而大量时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四肢瘫痪、眼球固定,危急生命;小脑出血多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构音障碍等小脑体征,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瘫痪症状,血肿大量时可侵犯脑干,出现迅速昏迷、死亡。
2.并发症
脑出血的并发症较多,人脑是生命的总司令部,脑出血的发生或
多或少都会影响脑功能的正常运行,脑出血并发症常常为多发的,全身各个器官都可以成为并发症发生的器官,所以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该注重并发症的治疗,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条: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多伴有活动障碍,而长期卧床成为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最常见的原因,脑出血最主要并发症之一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即为肺部感染,脑出血后3~5天内,昏迷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表现为多痰、呼吸受损,需要引起重视,必要时需要行气管切开手术。
上消化道出血:又称应激性溃疡,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混合型和内囊内侧型出血居多,分别占45%和40%。脑出血后全身血管收缩,胃肠功能下降,胃肠对细菌屏障减弱,局部供血不足,可出现消化道的广泛出血,甚至出现致命性失血导致休克,是严重的并发症。
分类: 医疗/疾病 问题描述: 老师让我们写份病历,第一次写无从下手. 希望有份病历参考一下,最好是常见病. 非常感谢! 解析: 病例报告是医学论文的一种常见体裁,通过对一两个生动的病例进行记录和描述,试图在疾病的表现、机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医学报告。病例报告是医学期刊中常见的一个栏目。过去,病例报告类论文多是报告一些首次发现的新病例,如爱滋病、军团病都是通过病例报告被人发现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例报告类论文目前已主要集中在已知疾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检验学等诊断手段的新发现、疾病的特殊临床转归、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的特殊的经验和教训等。典型的病例报告通过对病 性形象生动的描述,给读者以深刻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一般性的疾病表现和诊疗过程有了具体的形象的内容,便于临床医生进一步从理论上掌握疾病的特点与本质。 临床医生在平时的诊疗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病人的临床表现超出了自己的知识范畴,不能对其按已有的知识归类,这种病例有可能就是一个罕见病例。当然,要确定一个病例是否为罕见病例,还要认真全面地进行文献数据库检索,以了解他人有无报道。罕见病例可能是一种特铁的组织病变或生、生化紊乱所致。所以,凡遇到特殊的罕见病例时,应尽可能用各种现代化手段检测和实验研究,力求对疾病的机理进行深入的阐明。 如果两种或两种以上少见病并发在同一患者,或某种综合征与某种少见症状并存于同一患者,可能说明其间存在某种相关性,甚至一种疾病可能是由另一种疾病所引起。这类病例报告应有足够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证据,或病理学证据,以支持并存病的机制与因果关系。 某些病例的反常或者是常规经验之外的临床表现或转归可能提供新的病理、病因或治疗机理的线索,为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疾病的这些反常表现或特殊转归可以是由药物或其它干预措施所致,也可以是疾病的独特表现。这类病例报告要有足够的临床检查和各种检验的证据,以说明反常表现和特殊转归的确凿性. 病例报告一般分为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前言、病例介绍、讨论、参考文献等部分。 病例报告的题目要求直接写出病名或新方法及例数,紧扣论文内容,使读者读了以后,对论文报道内容有一直大致了解。 病例报告的前言可有可无,有也应尽可能简短,几句话即可。 病例介绍要清楚地交待病程经过的必要细节,要有病人的发病、发展、转归及随访的结果等。切忌将原始病历照搬,避免使用各种非客观性,各种怀疑或推测性语句。因病例报告所撰写的是罕见的或是有特殊意义的病例,故应将有特殊意义的症状、体征、检查结果、治疗方法详细描述,突现重点。描述病史时,要交待清楚发病时间、主诉及病情经过。对反复发作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要重视既往史和家族史。外伤患者要写受伤情况。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通常只列阳性的和必要的阴性结果。无相关意义的其它阴性结果可省略。对有特殊意义的阳性结果就注意前后对比。手术治疗要说明手术名称、术前处理、术中发现、术后处理、术后反应。治疗结果既要说明疗效,又要说明副作用。 讨论内容要与病例紧密联系,一般可围绕所报道的病例作出必要的说明,阐明作者的观点或提出新的看法等。讨论中要有充足的论据,说明病例的罕见性和特殊性。
病例分析报告是医学论文的一种常见体裁,通过对一两个生动的病例进行记录和描述,试图在疾病的表现、机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医学报告。以下是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模板,欢迎阅读。
一般资料
姓名:刘文武性别:男
年龄:38岁 职业:自由职业者
籍贯:湖北咸丰 民族:土家族
入院日期:20**年4月3日记录日期:20**年4月3日
婚姻:已婚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
主诉: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现病史:患者自诉10余年前发现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稍有腹胀,无腹痛,无乏力、纳差,无呕血、黑便,无畏寒发热,无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院外未作处理,腹壁静脉扩张,迂曲较前加重,向胸壁进展,部分迂曲成团。无红肿疼痛不适。7月前于我科就诊,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拟手术治疗,因患者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而未行手术治疗并出院调理,院外继续护肝对症治疗,现来我院复查,以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肝硬化收入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食欲欠佳,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有肝炎病史。
手术及外伤史:无。
输血史:无。
过敏史:无。
个人史:有吸烟史,有饮酒史,无**接触史。
婚孕史:已婚,配偶身健。
家族史:父母健在,未见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7℃,脉搏76次/分(规则),呼吸20次/分(规则),血压128/70mmHg。肝病面容,皮肤黝黑,巩膜稍黄,脐上腹壁可见迂曲扩张静脉,向上延展至胸壁,部分迂曲成团。腹壁血流由上向下流动,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3横指,边界清楚,无压痛,表面光滑,肠鸣音可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双下肢不肿。
入院前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r-GT188u/l。乙肝三对半示:HBsAg(-)。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腹壁静脉扩张,腹壁静脉曲张
诊断依据:
1.男性患者,38岁。
2.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
3.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r-GT188u/l。
入院前诊疗经过:患者在院外行护肝治疗,一直服用拉米夫定、普耐洛尔以求护肝及防治出血并发症。现患者腹壁静脉曲张程度有加重,迂曲静脉扩张到胸壁,迂曲的静脉团增多,遂入我科以求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红细胞×10∧12/L,白细胞×10∧12/L,血红蛋白124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210×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
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管型。大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凝示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秒,血浆凝血酶原比值,PT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含量。
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A/,,,,尿酸716umol/l,K+。心肌酶谱未见明显异常。 乙肝两对半示:HBsAAg(-),HBV-DNA复制水平无。
血清肿瘤标志物: CEA、CA199、AFP及CA153均在正常范围。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心影稍增大,右膈及肋膈角显示不清。 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
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
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进一步诊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诊断依据:
1.男性患者,38岁。
2.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
3.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 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管型。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
6.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
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入院后诊疗经过:
入院后嘱患者高热量,高蛋白,低盐,质软饮食,限制水的摄入。给予拉米夫定以改善肝功能,适当使用利尿剂以治疗及改善腹水症状,给予****以控制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护理监测患者每日尿量、体重、腹围的变化,以及注意患者腹胀症状的缓解情况,随时调整治疗。
临床讨论与分析:
患者病史特点:1.男性患者,38岁。2.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3.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4.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5. 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管型。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6.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可得到以下总结:
1. 肝硬化表现为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并在病程发展的晚期形成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其流行病学特点是:发病高峰年龄为35——50岁,以男性多见。该患者为38岁,男性。增加了肝硬化的易感性。
2.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主要有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胆汁淤积、肝静脉回流受阻、遗传代谢性疾病、工业毒物或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炎演变为肝硬化、血吸虫病、隐源性肝硬化。而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主要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为主,约占60%——80%。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性肝炎不发展为肝硬化。该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有饮酒史,使其肝硬化易感性高。
3.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参与体内的消化、代谢、排泄,解毒以及免疫等多种功能;肝脏也是最大的代谢器官,来自胃肠吸收的物质几乎全部进入肝脏,在肝内合成、分解、转化、贮存。肝硬化发展晚期由于肝脏的损伤,肝功能的减退使其消化、代谢、排泄解毒及免疫功能减退。如呕吐,食欲减退导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等;由于合成及代谢功能的减退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从而易并发感染导致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系统相应症状的产生。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脏的长期淤血肿大,使脾功能亢进,从而导致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减少。该患者有食欲减退,腹胀,消瘦等症状和体征,并且有电解质的降低,凝血功能异常等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表现。
4.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代偿期肝硬化: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肋缘可触及肿大质稍硬的肝脏、脾脏可肿大,肝功能检查可正常或有轻度酶学异常。(2)代偿期肝硬化:表现为肝功能明显减退及门静脉高压症,
主要有门-体侧枝循环开放(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扩张以及腹膜后静脉扩张),脾脏肿大造成脾功能亢进,腹水的形成。该患者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肝病面容,皮肤黝黑,巩膜稍黄,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3横指,双下肢可见皮肤色素沉着。该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腹壁静脉曲张,脾大的表现。
5. 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
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管型。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综合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各项相关辅助检查,该患者可最终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 与伴有肝肿大和脾肿大的疾病相鉴别。如慢性肝炎,有肝炎的感染的病史,需要检查乙肝两对半以及HBV-DNA复制水平;原发性肝癌,需行血清免疫学检查甲胎蛋白(AFP)以及肝脏CT的检查以鉴别;某些累及肝脏的代谢性疾病也会导致肝脏的肿大,需从临床表现及各项辅助检查予以仔细鉴别。血液疾病,如慢性白血病等常伴有脾脏的肿大,需进行骨髓检查以便与肝硬化所致的脾脏肿大相鉴别。该患者外周血象没有明显异常,可行护肝等对症治疗后定期复查,观察外周血象的变化。
2. 与引起腹水和腹部胀大的疾病相鉴别。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腹水和腹部胀大是因为(1)门静脉压升高使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升高使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腹水;(2)由于肝功能的受损使其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减弱,造成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从而血管内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腹水。
(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机体血液大量滞留于内脏血管,使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从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肾小球率过滤下降及水钠重吸收增加,发生水钠潴留,促进了腹水的形成。应与缩窄性心包炎、结核性腹膜炎、腹腔肿瘤及慢性肾炎等疾病导致的腹水相鉴别。根据腹水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以及性质是癌性腹水还是非癌性腹水可鉴别。患者腹水量少,故可排除癌性腹水,根据其他系统的临床表现也可排除因心脏和肾脏的疾病而导致的腹水。
3. 与肝硬化并发症相鉴别的疾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应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粘膜病变,胃癌,食管癌等疾病相鉴别,血压稳定,出血暂停时可行胃镜做治疗性检查可确诊。肝脏的降解解毒功能受损使有毒物直接经体循环入脑导致的肝性脑病,应做血液成分的检查以与低血糖、糖尿病、尿毒症、药物中毒、脑血管意外等所致的意识障碍、昏迷相鉴别。由于严重的肝脏疾病可累及肾脏导致无器质性的肾脏损害,称为功能性肾衰竭,应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以及其他病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相鉴别。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做出了诊断并做了仔细的鉴别诊断,针对患者的各项情况可安排出以下治疗方案:
1. 嘱患者适当减少活动、避免劳累、保证休息以减少消耗和减少感染的机会;饮食主要以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及易消化的饮食为主,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应避免进食粗糙、坚硬的食物,患者有少量腹水,应适当限制水、盐的摄入。
2. 对症支持疗法,根据患者的进食及营养状况调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蛋白等以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行保守治疗,行护肝治疗,治疗防治原发病的再发,防止肝脏炎症坏死的发生和继续发展。拉米夫定,长期口服,以改善肝功能;阿德福韦酯,长期口服,对于病情加重的患者有较好疗效。由于患者肝炎已治愈,检查未见病毒复制的迹象,且患者有肝功能失代偿的想关表现,所以不予干扰素治疗,干扰素会加快肝功能的衰竭,应用需十分谨慎。
4. 患者有少量腹水,应限制水钠的摄入,暂不联合使用利尿剂,应密切观察腹水的变化,尽可能早的防止其增多,也应避免使用利尿剂不慎而导致电解质的紊乱。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适当输注白蛋白及血浆,改善营养状况的同时还可促进腹水的消退。
5. 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要积极防止曲张静脉的破裂。保守治疗可采取服用****以降低肝静脉压力梯度至<12mmHg。保守治疗预防出血无效时可采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或硬化剂注射治疗。
6. 对于门静脉高压的患者没有很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疗效较好。手术方式主要有非选择性门体分流术,选择性门体分流术,断流手术。但是该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但曲张血管未破裂出血,可进行出血预防性手术。鉴于该患者肝炎后肝硬化的肝功能损害较严重,手术可加重机体负担,甚至可引起肝功能衰竭,而且据近年来的资料表明这类病人重点应行内科护肝治疗,若为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特别是镜下见曲张静脉表面有“红色征”,为了预防首次急性大出血,可酌情考虑行预防性手术,主要是断流手术。
7. 因患者严重脾肿大,并且合并脾功能的亢进,应行脾切除术。但是脾切除术后应密切注意相关并发症如腹腔内大出血,膈下感染及术后远期的凶险性感染等。
8. 综合分析病情,患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最理想的方法是肝移植,既可替换病肝,又可使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但依据现阶段医学的发展肝移植仍受到肝源短缺,手术有风险,费用昂贵等限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预后分析:肝硬化的预后与病因、肝功能代偿程度及并发症有关。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淤血等引起的肝硬化,病因如能在肝硬化未进展至失代偿期前予以消除,则病变可趋静止,相对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隐源性肝硬化好。死亡原因常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肝移植的开展可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该患者有病毒性肝炎病史多年,但早年已治愈,病因消除早,影响较小;但因病情的迁延及患者的不合理自行护理致使产生了门静脉高压,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等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对于其预后不良影响较大。且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对于肝移植手术的耐受性较差,需要慎重考虑移植治疗。
期饮酒可引起血管收缩舒张调节障碍,并出现血管内皮的`损伤,血管内脂质的沉积,使得血管条件变差,易发生脑出血。此外,经常过度劳累,缺少体育锻炼,也会使血粘度增加,破坏血管条件,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并非所有患者都一定有这些诱因,部分患者由于长期各种基础疾病的作用,也可在安静状态下发生脑出血,脑出血的发生病理机制较为复杂,尤其经常有以上诱因的患者需要谨慎,严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临床表现
脑出血的症状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血肿大小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等有关,通常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小便失禁、肢体活动障碍和意识障碍。位于非功能区的小量出血可以仅仅表现为头痛及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而大量出血以及大脑深部出血、丘脑出血或者脑干出血等可以出现迅速昏迷,甚至在数小时及数日内出现死亡。典型的基底节出血可出现突发肢体的无力及麻木,语言不清或失语,意识障碍,双眼向出血一侧凝视,可有剧烈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小便失禁症状;丘脑出血常破入脑室,病人有偏侧颜面和肢体感觉障碍,意识淡漠,反应迟钝;而脑桥出血小量时可有出血一侧的面瘫和对侧肢体瘫,而大量时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四肢瘫痪、眼球固定,危急生命;小脑出血多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构音障碍等小脑体征,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瘫痪症状,血肿大量时可侵犯脑干,出现迅速昏迷、死亡。
2.并发症
脑出血的并发症较多,人脑是生命的总司令部,脑出血的发生或
多或少都会影响脑功能的正常运行,脑出血并发症常常为多发的,全身各个器官都可以成为并发症发生的器官,所以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该注重并发症的治疗,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条: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多伴有活动障碍,而长期卧床成为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最常见的原因,脑出血最主要并发症之一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即为肺部感染,脑出血后3~5天内,昏迷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表现为多痰、呼吸受损,需要引起重视,必要时需要行气管切开手术。
上消化道出血:又称应激性溃疡,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混合型和内囊内侧型出血居多,分别占45%和40%。脑出血后全身血管收缩,胃肠功能下降,胃肠对细菌屏障减弱,局部供血不足,可出现消化道的广泛出血,甚至出现致命性失血导致休克,是严重的并发症。
病例报告是医学论文的一种常见体裁,通过对一两个生动的病例进行记录和描述,试图在疾病的表现、机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医学报告。 一般分为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前言、病例介绍、讨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病例介绍要清楚地交待病程经过的必要细节,要有病人的发病、发展、转归及随访的结果等。切忌将原始病历照搬,避免使用各种非客观性,各种怀疑或推测性语句。